湿热吃什么药体质的人身上容易发臭吗?

在南方的气候就有如在一个大蒸锅之中,所以湿热体质的高发人群都是为南方的人群,但湿热的体质并不完全是是气候的因素引起的。也有很多是自身的饮食生活习惯等等因素,引起,即使北方干燥气候,也有很多人觉得湿热与自己很有缘。青春痘,在中医里面叫做痤疮,它根本的原因在于湿热导致痰凝血瘀而生成痘痘,如果不及时调理,就会化脓生产暗疮。

1、 体质偏湿热的人需要时应养阴,比如核桃,黑芝麻兔肉,冬瓜百合,紫菜,等等属于阴性的食物,一些补肾的食物则有黑豆,枸杞,黑芝麻,海带,木耳等等也是适合的。如果是在夏季,可以适当的选用一些益气养阴清热利湿的药膳,比如沙参山药粥,沙参老鸭汤。

2、 到了秋季,是一个滋补的好时节,在这个时候可以用一些菊花莲子心龙井苦丁茶,加上蜂蜜,然后泡水喝,也可以用薄荷叶淡竹叶,决明子,鲜白茅根,鲜芦根桑叶等等煮水代茶饮用。

3、 用食补药疗祛除湿热。例如,南瓜金针菜,冬瓜鲫鱼,赤小豆,玉米等等这些。食用阿胶,它既能补血,又可以滋阴。药粥的保健作用在我国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如果把它,喝中药的治疗结合起来,那么,并去除病痛会非常快。

要注意平时要少喝凉茶,虽然凉茶有清热祛湿的作用,但是过度地去食贪凉则会逐渐伤害阳气,将体质转化为气虚阳虚,痰湿等体质更加不易调理。动物的脂肪海腥鱼类都是属于生湿助湿的食物,所以最好不要吃。

指导意见:你好,是内分泌旺盛,油腻堵塞毛孔发炎引起的,可以使用硫磺肥皂擦洗痘痘,功效非常好,也可选用阿奇霉素治理。少吃脂肪及辛辣,油炸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

您好,您手脚冰凉考虑是有肾虚阴阳失衡表现的症状。可以中医辨证,如果肾阳虚引起,可以服用右归丸等。要注意忌辛辣的饮食,以及油腻难以消化的食物。

您好朋友,还有什么症状吗?应该吃藿香清胃丸治疗效果很好的不要吃辛辣食物少吃甜食油炸食品不要吃寒凉食物。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

这个可以吃点湿毒清,龙胆泻肝丸,饮食少生冷,油腻。,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

}

红枣菊花汤除湿益气美容

红枣2克,菊花3-5朵,茯苓8克。

将红枣洗净,和茯苓一起放入炖盅,加水800毫升,大火煮沸后,再转小火煎煮;煮10分钟后,撒入菊花,继续煮3-5分钟关火,每天1-2剂,吃枣喝汤。

本方益气补中,健脾除湿,平肝明目效果非常好。红枣的主要功效是补脾胃,经常食用能补中益气,对健脾除湿有帮助;菊花清热平肝,降火明目,茯苓性质平和,利水除湿,与多种药材配伍能祛除各种湿气湿邪,任何体质都适用。

芦荟50克,柠檬汁20毫升,酒酿30克,大米20克。

大米淘洗干净,入锅,加水约500毫升,大火烧开,转小火熬煮,将芦荟洗净切成薄片,待粥煮20分钟之后,放入芦荟和酒酿再煮10分钟,最后调入柠檬汁即成,一次或分次服完。

芦荟味苦,性寒,可归肝经,最能清肝中之热,同时可通便和杀虫解毒,具有平肝清热,除湿利水,解毒通气,洁肤美肤之功。适宜于肝经湿热所致毛孔粗大,粉刺,雀斑,痤疮及皮肤炎症调理。

注意:并非所有芦荟都可以入药和使用,所以在做芦荟粥的时候,不要乱猜新鲜的芦荟来食用,一般来说选择中国芦荟,库拉索芦荟和日本木剑式芦荟比较安全,在用量上也要严格控制,每天以服用长3厘米,宽4厘米的芦荟叶肉1块为宜,老人因酌情减少,妊娠期和经期女性忌用。

绿豆甘草粥清湿热消肿痛

绿豆100克,甘草10-15克,大米100克。

绿豆,大米一起洗净,和甘草同放入锅中,最好是砂锅,加水800毫升,先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熬煮成粥,或以绿豆开花熟透为宜,挑出粥中的甘草片,(如果想连同甘草一同食用,也可将甘草打成粉末再用来煮粥),每日一剂。

方中绿豆是清热解毒,利水除湿首选,能行走于三焦之中,以助消肿通气,抗过敏;甘草不仅和药,还是清热解毒的高手,且有缓急止痛之功。两者配伍使用,可清热利湿,解毒抗炎,消肿止痛,既是清湿热,治牙龈肿痛的佳品,对于其他口腔疾病,如口腔溃疡,舌尖糜烂,咽喉肿痛等也有很好的食疗作用。

酸枣薏仁汤去湿热,安神助眠

炒酸枣仁10克,薏苡仁30-50克,甘草5克。

薏苡仁淘洗干净,用少许清水浸泡5-6小时,甘草在煮汤之前用少许清水浸泡15分钟,同时将酸枣仁研碎,所以药材一同放入炖锅中,加清水约600毫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制薏苡仁开花熟透即可关火。使用前拣出甘草,每天1次,最好与傍晚或晚上睡前半小时或1小时服用。

湿热上行上蒸扰乱心神会导致失眠,酸枣薏仁汤有清热利湿,养肝宁心,安神促睡眠之功,尤其适宜于身体有湿热的失眠及心慌心悸人群食用。

}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ldquo;气血生化之源rdquo;。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ldquo;后天之本rdquo;。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二、脾虚的类型: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湿热吃什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