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周怀北北博士是哪里人?

周怀北,男,1964年2月生,汉族,湖南湘潭人。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后又取得马里兰大学无线电物理博士学位, 在美国学习工作12年后,回国创业。现任武汉尔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4年2月出生于湖南省湘潭。

1984年7月到1987年8月毕业于武汉大学空间物理及无线电物理专业,分别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

1987年9月开始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空间等离子体探测技术。

1990年9月获得美方奖学金去美国留学。

1996年1月到1999年 5月在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 (GE)任高级工程师从事卫星通讯技术的研发。

1998年5月至2002年4月受聘于美国 Motorola/Nextel移动通信公司,任高级经理,从事移动通讯网络的研究与开发。现任中国旅美科学家协会理事,北美国际交流中心执行理事,曾任武汉大学华盛顿地区校友会会长。

2002年回国任职于武汉大学,回国后至今今先后创立武汉大学高科技研究与发展中心、武汉海讯科技会务有限公司、武汉尔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武汉千人创业园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千人智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千人智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第三批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

武汉海外高层次人才联谊会  会长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七届理事会 常务理事

中央组织部“千人计划”唯一官方杂志《千人》主编

第三批中央“千人计划”入选者授予证书

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杰出创业奖”

第九届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与发展论坛暨第二届“海外学子创新创业优秀代表”

    担任武汉大学国际软件学院院长期间,成功引进了美国计算机软件教育课程体系

? 创办了面向企业办学的新模式,与国际软件企业密切合作,引进企业的工程师进入课堂并作为学生的副导师联合培养
? 开创了软件工程教育国际化道路,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多所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与美国波士顿大学、美国威斯康星州立大学、美国东密歇根大学、美国詹姆斯麦迪逊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城市大学等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
? 学生出国深造与实习率居全校前列,国际软件学院就业率全校第一

? 在国际上首次计算出运动卫星天线在磁化三维空间等离子体中的辐射场并将结果应用于航天与地面电磁辐射试验室;

? 首次发现蛋白质大分子运动的混沌行为,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有要意义,其论文被美、英、德、法等国科学家大量引用;
? 作为项目负责人,领导和主持过多项国家科技部“973”“863”项目,如认知无线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研究、基于无线局域网室内精确定位系统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未来无线网络、湖北省软件服务平台等,并获得3项专利证书,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
    2003年创建了湖北省第一个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一年内入驻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引进50多位留学人员回鄂创业,先后被湖北省授予“编钟奖”和“湖北省优秀创业者”荣誉称号
? 多次协办武汉市“华侨华人创业发展洽谈会”(简称“华创会”),提供汇集海内外精英、促进合作共赢的高端人才交流平台,为湖北集聚一大批创业的顶尖人才和团队,为海内外人才带来新的创业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周怀北博士回国后成功创办了“武汉拇指通科技有限公司”,从事游戏开发和运营,公司成立当年即拥有2500万用户。后又创办“武汉尓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首次将开源(Open Access)期刊的概念和实践引入中国。2013年受中组部人才局委托创立“千人智库”,作为国家级的人才库和思想库,为国家的人才引进和创新驱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周怀北博士于2007年初次引入的概念,他创办的开源电子学术期刊开启了中国民间Open Access的先河。
由其创办的尔湾文化,有200多本英文期刊和100多本中文期刊。截至2012年底,尔湾文化英文期刊的论文总投稿量达到15339篇,其中90%的投稿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 中文期刊有90余本。

截至2013年7月,尔湾文化有140多本期刊进入了SCI影响因子采集数据库,是亚洲之最。尔湾文化目前的出版规模在本领域位居亚洲第一、全球第三,并已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图书馆、南京大学等国内500多所知名院校取得了合作,成为国内乃至国际OA期刊(开源期刊)发展的践行者和领导者。

2011年8月由千人计划专家周怀北博士发起创办《千人》杂志,得到了中组部人才局的批准。杂志电子版加纸质版发行量突破30万册,并以其跨媒体运作方式,使用纸质版、电子版、网页版、客户端等多种方式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人才资讯,在“千人计划”高层次人才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千人智库”汇聚以“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为代表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整合了《千人》杂志、科研出版社、

出版社等相关机构的人才资源,依托1000万全球人才大数据,将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对决策、人才、项目的需求,与海内外人才及其智力资源供给集中在同一个信息化平台之上,面向市场,提供高端猎聘、项目对接和决策咨询服务,实现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作为一个不依赖财政的独立民间智库,“千人智库”以创新的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库”和“思想库”的作用,让引才方式变得高效率、低成本,让决策方法变得更科学、更具公信力。公司目前在北京、武汉、加州、上海、广州、北海、宁波等多地设立了工作站,并已与天津、江苏、湖北等多地政府签订了合作协议,被誉为中国第一民间智库。

坐落于武汉汤逊湖边的尔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仅5年,没有政府的任何补贴,已成功创办开源(Open Access)电子英文学术期刊300多本。2012年,尔湾文化英文期刊的论文总投稿量达到15339篇,其中90%的投稿来自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最重要的是,全球的读者可以免费下载该公司出刊的电子学术论文。一篇论文一年平均被下载1000多次。据统计,全球的传统纸质期刊一篇2年之内平均被不到7个人阅读。这种开源的电子期刊模式,极大地促进了学术的交流和进步。

周怀北博士创办的开源电子学术期刊不仅开启了中国民间Open Access的先河,在整个亚洲也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国内现有5000多种科技期刊,但是其中大部分都经营困难,条块分割、结构失衡、重复办刊的现象也十分严重,这些学术期刊不少学术质量不高,国际影响力更是有限。究其原因,在于现行的科技期刊管理体制陈旧,运作机制也呆板、僵化。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科技期刊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当其冲应当进行体制革新。从哪些方面革新?如何革新?尔湾文化就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本。

尔湾文化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顺应数字出版的浪潮,走电子化的道路,二是采用民营企业的机制运营,走市场化的道路。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电子化无疑是一个必然趋势。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科研竞争愈发激烈,多个国家的科研团队也许同时研究出某一科研成果,但是谁抢先公开发表,谁就可能是这一成果的最终所有者。而科研成果,尤其是一些重大成果的归属不仅直接影响着一国的科技实力,甚至还会对国内经济、国际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科研成果的发布必须及时而迅速,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出版流程必须尽可能地简化,而数字出版相较于纸质出版来说,无论是在审稿、排版环节,还是在校对、发行环节,其工作都得到了大大的简化,恰好能满足科技论文快速出版的要求。

其次,科技期刊的电子化也是一国提升其学术领域话语权的必然要求。提升话语权,首先需要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平台,学术领域亦是如此。电子期刊能在最短时间内将优秀的科研成果传播至全世界,而发布的优秀科研成果越多,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就越大。因此,我国要在学术领域争得更多话语权,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电子期刊出版机制。

周怀北博士和他的团队打造出成熟的科技期刊电子出版平台,实是应时之举,也是及时之举,不仅为中国的科研成果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广泛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亚洲、甚至在世界学术领域中的话语权,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数字出版、期刊电子化,说到底都只是方式方法上的创新,尔湾文化之所以能够成功,最为根本的原因还是它在运作机制上的独树一帜,即完全靠市场机制来运作。中国现行的科技期刊管理模式为审批制,也就是说,创办哪些科技期刊,创办多少科技期刊,都是由上级部门来统筹分配,这往往不符合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还容易造成条块分割、重复办刊、出版资源垄断等多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技期刊的正常发展。

尔湾文化旗下的科研出版社注册于美国,美国对科技期刊的管理采取的是登记制,登记制与审批制的严格准入不同,只要主办单位具备办刊条件,且申报刊名不与现有期刊同名或相类似,只需在相关部门予以登记,就可以创办科技期刊。这样的制度使得各个具备条件的市场主体能够公平竞争,并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以及出版资源的合理配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周怀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