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内液压支撑摩擦力公式fn表示什么 正压力计算问题

  1.关于由滑动摩擦力公式推出的=FF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F成正比,F越大,越大

  B.动摩擦因数与正压力FN成反比,FN越大,越小

  C.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F成正比,与正压力FN成反比

  D.动摩擦因数的大小由两物体接触面的情况及材料决定

  解析: 动摩擦因数只与两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FN的大小及F的大小等无关.

  2.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受到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C.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而滑动摩擦力只能是阻力

  D.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解析: 静摩擦力发生在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滑动摩擦力发生在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这里所说的相对静止和相对运动是分别以这两个物体为参考系而言的,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则可能都是静止的,也可能都是运动的.而摩擦力阻碍的也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若以其他物体为参考系,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能是阻力.

  3.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压力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B.有滑动摩擦力就一定有压力

  C.滑动摩擦力总是与接触面上的正压力垂直

  D.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受重力成正比

  解析: 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大小和方向.由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而正压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两物体的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垂直,故选项C正确.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但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的答案为B、C.

  4.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与摩擦力有关的问题.你认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走路时,会受到静摩擦力作用;在水平面静止不动时,不受摩擦力作用

  B.消防队员双手握住竖立的竹竿匀速攀上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下的;匀速滑下时,所受的摩擦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C.将酒瓶用手竖直握住停留在空中,当再增大手的用力,酒瓶所受的摩擦力不变

  D.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只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

  解析: 无论沿竿是匀速攀上还是滑下,摩擦力的方向都是向上的.在结冰的水平路面上撒些盐,一是为了人走上去不易滑倒,二是使冰雪融化得快.

  如右图所示A为长木板,上表面粗糙,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1向右匀速运动,物块B在木板A的上面以速度v2向右匀速运动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是v1=v2,A、B之间无滑动摩擦力

  B.若是v1v2,B受到了A所施加向右的滑动摩擦力

  D.若是v1v2,A受到了B所施加向左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 : 若v1=v2,则A、B间无相对运动,故A正确;若v1 v2,则B相对于A向左运动,故B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A相对于B向右运动,A受到向左的滑动摩擦力,故B、D正确;如果v1

  6.如下图所示,下列关于它们的接触面间有无摩擦力的判断中错误的是()

  A.图(a)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但木板A与木板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因此木板对木块A没有静摩擦力

  B.图(b)中木 块A与木块接触,A在重力作用下沿木板向下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C.图(c)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A由于受重力作用,有沿木板向下滑的趋势,因此木板对木块A有静摩擦力

  D.图(d)中木块A与木板接触,A沿木板向下匀速滑动,与木板有相对运动,因此木板对A有沿着斜面向上的滑动摩擦力

  解析: 图(b)中物块A与木板间无挤压,故没有摩擦力.

  如右图所示,甲、乙、丙三个物体,质量相同,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受到三个大小相同的作用力F,它们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关系是()

  A.三者相同 B.乙最大

  C.丙最大 D.已知条件不够,无法比较

  解析: 确定摩擦力的大小时,首先必须区分出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因为这两种摩擦力的大小确定方法不一样.由题意知三个物体对地面的正压力的大小关系为FN乙FN丙FN甲,所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关系为Ff乙Ff丙Ff甲.但最为关键的一点,三物体各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未给出,所以正确选项应为D.

  在动摩擦因数=0.1的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的物体,质量为20 kg,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的大小为10 N的拉力作用,则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g取10 N/kg)()

  解析: 物体受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mg=0.12010 N=20 N,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即方向向左.

  9.如下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木块靠在竖直粗糙的墙壁上,且受到水平力F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mg,方向竖直向上

  B.若木块静止,当F增大时,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随之增大

  C.若木块沿墙壁向下运动,则墙壁对木块的摩擦力大小为F

  D.若开始时木块静止,当撤去F,木块沿墙壁下滑时,木块不受滑动摩擦力作用

  解析: 若木块静止,则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与mg平衡,大小为mg,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B错误;木块沿墙向下运动,墙对木块的滑 动摩擦力为F,故C正确;当撤去F时,墙与木块间无弹力,则木块也不受摩擦力作用,故D正 确.

  10.一物块m在水平力拉动下,沿静止的水平传送带由A端运动到B端,如下图甲所示,这时所受摩擦力为F1;现开动机械让传送带向左匀速传动,再次将同样的物块m由传送带的左端匀速拉动到右端,这时所受摩擦力大小为F2,如下图乙所示.则F1,F2的大小关系满足()

  C.F1F2 D.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解析: 两种情景下,物块与传送带之间均为滑动摩擦力,只是相对速度不同而已;由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FN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速度的大小无关,故 选A.

  11.如下图甲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水平外力F作用下,向右以2 m/s的速度匀速运动,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试问在下列情况下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将怎样变化?

  (1)当F突然增大时;

  (2)从撤去F到物体最终静止的过程中;

  (3)将物体立放起来(如图乙),仍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

  解析: 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FN=G,故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Ff=G.

  因为在题述的三种情况下,压力FN都不变化,可知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

  12.质量为3.0 kg的空木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当拉力F1=8.0 N时,木箱静止;当拉力F2=10.3 N时,木箱做匀速 运动,求:

  (1)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木箱在8.0 N的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木箱在12.0 N水平拉力作用下,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解析: (1)当拉力F2=10.3 N时,木箱匀速运动, 木箱水平方向受到拉力F2和滑动摩擦力Ff1,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有:Ff1=F2=10.3 N

  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则有木箱对地面压力大小等于木箱重力,即FN=mg

  根据滑动摩擦力公式F=FN,则木箱与地面之间动摩擦因数为=Ff1FN

  (2)当拉力F2=8.0 N时,木箱静止,木箱水平方向所受到的静摩擦力Ff2与F1是一对平衡力,则有:Ff2=F1=8.0 N.

  (3)当拉力F3=12.0 N时,木箱将在地面上滑动,此时木箱所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第一问可以知道,Ff2=Ff1=10.3 N.

}

如果用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F

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则有F=?F

,式中?叫做动摩擦因数.为了测量两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B板水平固定,用测力计拉A,使A匀速向左运动,读出并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测出木块A的质量m,则μ=F/mg.

(1)该同学为什么要把纸贴在木块上而不直接测量两张纸间的滑动摩擦力?

(2)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要保证木块A做匀速运动比较困难,实验误差较大.请对这个实验作一改进来解决这一困难从而减小误差.


有摩擦力公式F=μFN可知,要求u得先求F、FN,即物体间的摩擦力、正压力,由于两张纸之间的正压力太小,在木块A和木板B上贴上待测的纸,增大木块A和木板B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由于物体A做匀速运动不易控制、判断,故受力是否平衡不一定,故摩擦力不一定等于弹簧秤的拉力. 【解析】 (1)可增大正压力,从而增大滑动摩擦力,便于测量. (2)只要将测力计的一端与木块A相连接,测力计的另一端与墙壁或竖直挡...

考点1: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学过单摆的周期公式以后,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钟摆产生了兴趣,老师建议他们先研究用厚度和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木条(如一把米尺)做成的摆(这种摆被称为复摆),如图1所示.让其在竖直平面内做小角度摆动,C 点为重心,木条长为 L,周期用 T 表示.

甲同学猜想:复摆的周期应该与木条的质量有关.

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是悬点到重心的距离 L/2.

丙同学猜想:复摆的摆长应该大于 L/2.理由是:若 OC 段看成细线,线栓在C处,

C点以下部分的重心离O点的距离显然大于L/2.

为了研究以上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进行了下面的实验探索:

(1)把两个相同的长木条完全重叠在一起,用透明胶(质量不计)粘好,测量其摆动周期,发现与单个长木条摆动时的周期相同,重做多次仍有这样的特点.则证明了甲同学的猜想是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用 T 表示木条长为 L 复摆的实际周期测量值.计算与测量的数据如下表:


周期计算值To/(s)

由上表可知,复摆的等效摆长

 L/2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为了进一步定量研究,同学们用描点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处理,所选坐标如图2所示.请在坐标纸上作出 T-T

图线,并根据图象中反映出的规律求出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其中 L

 是木条长为L时的等效摆长.T=2π

如图(a)所示:电路中R

是阻值为1kΩ,且阻值不随温度改变的标准电阻,电源电动势ε=9V,其内阻不计.电阻R的U-I关系图线如图(b)中曲线所示,滑动变阻器R

的最大阻值为5kΩ.电键闭合后:

与R消耗的电功率相同,滑动变阻器R

 kΩ,这时R消耗的电功率是


某校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一个玻璃管测力计:横截面积


的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玻璃管内,一个很薄的轻质活塞封闭了一定量的空气,活塞连结一个秤钩.将测力计开口向下竖直悬挂,下端秤钩挂上砝码,如图所示.现将不同质量的砝码m挂在秤钩上,稳定后用刻度尺测量出活塞与管顶之间的距离L,在实验过程中,气体的温度保持不变,四次实验部分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上:

(1)通过计算,将数据填入表内两个空白处.

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即其系数计算到小数点后两位)

在玻璃管测力计上L=4.00cm处应标上所测作用力大小F=

N.空气柱长度L随加在秤钩上作用力F变化而

(填:均匀,不均匀)变化.

(2)通过实验,同学们发现用玻璃管测力计来测力,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其中主要的不足之处①


有人设计了一个小玩艺,如图所示,将一根细而柔软的铜丝绕成螺旋形状,并悬挂起来,弹簧下端焊接一簇更细的铜丝.铜丝的下端与一块圆形铜片相接触(但不固定),铜片及弹簧上端分别与开关、电源相接.试问:合上开关后会看到


一九二三年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用旋转棱镜法较准确的测出了光速,其过程大致如下,选择两个距离已经精确测量过的山峰(距离为L),在第一个山峰上装一个强光源S,由它发出的光经过狭缝射在八面镜的镜面1上,被反射到放在第二个山峰的凹面镜B上,再由凹面镜B反射回第一个山峰,如果八面镜静止不动,反射回来的光就在八面镜的另外一个面3上再次反射,经过望远镜,进入观测者的眼中.(如图所示) 如果八面镜在电动机带动下从静止开始由慢到快转动,当八面镜的转速为ω时,就可以在望远镜里重新看到光源的像,那么光速等于(



}

百度题库旨在为考生提供高效的智能备考服务,全面覆盖中小学财会类、建筑工程、职业资格、医卫类、计算机类等领域。拥有优质丰富的学习资料和备考全阶段的高效服务,助您不断前行!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摩擦力公式fn表示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