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13分之12与14分之13的比例尺大小怎么比较 比较-71分之5与-7分之1的比例尺大小怎么比较

  • 科目:困难 来源:学年江西省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读“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变化图”(甲)和“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图”(乙),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地球运动速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自转的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各处都相等

    ③地球公转的线速度是均匀分布的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7月初最慢,1月初最快

    2.甲图M点的纬度、乙图N点的月份分别是( )

    3.当公转速度为N时,各地对应正确的是( )

    A.漠河市民——欢度“白夜” B.新西兰南部海域——冰山座座

    C.松花江河畔——银装素裹 D.天山牧民牛羊正由山上往山下赶

  •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则如果质量是60kg的人骑电动自行车以最大的时速匀速行驶30分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人和车总重的0.028倍,那么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________

    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行驶时,电机的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则此时电机的工作电流多少安.

    如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来替代蓄电池,则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至少应为________才能满足每天充电一次,连续行驶里程50km所需的电量.设太阳能电池板正常工作状态为阳光垂直照射时,按阳光垂直照射时,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内可获得800J的能量,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为20%计算.(设浙江每天阳光垂直照射平均时间为2小时)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能源危机制约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开发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是人类立早自身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举措之一.

    (1)目前,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成为最主要的能源,它们的大量使用打破了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使大气中

    的含量迅速增加,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2)氢能源是我国正在开发的新能源之一.其使用的主要途径是设法构成原电池,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原电池是一种

    (3 )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必然会带来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未来的新能源要能够大规模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等常规的、不可再生的能源,从理想的角度考虑,它必须满足许多条件,如:必须足够丰富,可以保证长期使用;必须足够便宜,可以保证多数人用得起;相关的制备、应用技术必须成熟,可以保证大规模使用等,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试写出一条

    (4)电动汽车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它没有废气产生和噪声污染,受到各国运动员的欢迎.自行车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下表是某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参数:


    则如果质量是60kg的人骑电动自行车以最大的时速匀速行驶30分钟,受到的平均阻力是人和车总重的0.028倍,那么这段时间内电动自行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为

    当电动自行车以最大时速行驶时,电机的工作电压等于额定电压,则此时电机的工作电流多少安.

    如设想改用太阳能电池来替代蓄电池,则所需的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至少应为

    才能满足每天充电一次,连续行驶里程50km所需的电量.设太阳能电池板正常工作状态为阳光垂直照射时,按阳光垂直照射时,地球表面每平方米面积上每秒内可获得800J的能量,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为20%计算.(设浙江每天阳光垂直照射平均时间为2小时)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  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叫做次声波。

    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 、 长短 、 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 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

    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和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

    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  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 。

    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  的性质。

    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3×108  m/s = 3 ×105 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

    1. 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
    2. 光的反射定律内容是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 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等于入射光线。光在反射中光路可逆。
    3. 我们能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生了 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同一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表面发射了 漫反射 。
    4. 平面镜的作用有 成像 、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平面镜成像特点有  物体经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虚像、物、像相对镜面对称——正立、等大、等远。)
    5. 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成 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在光谱上红光以外人眼看不见的能量的辐射是红外线,  在光谱的紫端,人眼看不见的光 是紫外线。
    6. 红外线主要作用是 热作用强 ,各种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 升高  ,红外线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利用灵敏的红外探测器吸收物体发出的红外线,再利用电子仪器对吸收的信号进行处理,可以显示被测物体的 形状 、 特征 ,这就是红外遥感。
    7. 紫外线主要作用是  化学作用强 ,很容易使照相底片感光,紫外线能 杀菌消毒 。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可进行防伪,鉴别古画,并可用紫外线摄影。

    (1)影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光的物体时,在物体后面光不能直接照射到区域所形成的跟物体相似的暗区部分称为影。它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

    (2)、像分为实像和虚像,像是以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形成的与原物相似的图景。

    ⑴实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相交所成的像,如小孔成像,经凸透镜折射后成的倒立的像,   ⑵虚像是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器具后,实际光线反射或折射的反向延长线会聚的像,如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折射成正立的像。

    ⑶实像可在屏上呈现,虚像在屏上不呈现,但实、虚像都可用眼睛观察到。

    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 叫光的折射。 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叫折射角。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 靠近 法线,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光从水或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 远离 法线,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

    2. 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某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某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

    3.生活中由岸边向水中看,虚像比实际池底位置高,由水中向岸上看虚像比实际物体高等成因都是光的折射现象。例: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实际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鱼的 虚 象,比鱼的实际位置高。潜水员潜入水中看到岸上的物体,比实际的物体 高 。

    4.凸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  焦距  。对光有会聚作用,称会聚透镜。

    5.凹透镜能使  和主光轴平行的光线 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交于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虚 焦点。对光有发散作用,称发散透镜。

    应广义地体会“会聚作用”,“发散作用”。

    如从凸透镜焦点射出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并没有相交一点,但折射光线的方向与入射光线相比,相互“靠拢”,仍对光起会聚作用。

    可见判断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应当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若相“靠近”,则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若相“远离”,则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过透镜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折射后过透镜焦点。

    (3)过透镜焦点的光线,经折射后平行主光轴。

    7.照相机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缩小的实像的性质;投影仪利用了凸透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像 的性质,投影仪上的平面镜的作用是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放大镜利用了凸透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像 的性质。

    8.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外,物体经凸透镜成 倒立的实 像,并且物体离凸透镜焦点越近所成的像越  大 ,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  远 , 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的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像与缩小的像的分界点,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一倍焦距  的点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9.凸透镜所成实像一定是  倒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

    10.凸透镜所成虚像一定是  正立的,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1.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能用光屏承接,也能用眼睛直接看到;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屏承接,能用眼睛直接看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焦距的二倍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二倍焦距,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凸透镜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的二倍,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等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不成像。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凸透镜的焦距时,物体经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

    光心的光学性质是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焦点的光学性质是平行于主光轴的光束经透镜折射后相交(或者在反方向延长后相交)于该点。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在已画好的直线上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能在光屏上接受到烛焰的像。

    8、① 焦点是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时不成像,成实像,成虚像。

    ② 二倍焦距处是像大小的分界点,时,成等大实像,时,成缩小的实像,时,成放大实像或放大虚像。

    成实像时,物、像在镜的两侧且倒立,同时像变小,像变大,物像移动方向一致。

    成虚像时,物、像在镜同侧,且正立、放大,同时,,像变大,像变小,像物移动方向也一致。

    ⑤ 成实像时,物、像距离最小值为4倍焦距(即)。

    9、不管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像距大于物距,像是放大的,像距等于物距像与物体等大,像距小于物距像是缩小的。

    12、近视眼的产生是由于晶状体  太厚 ,它的折光能力 太强 ,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太长 ,而造成的。这样的眼睛应配戴 凹透镜透镜的眼镜。

    14、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 凸透镜 ,物体经物镜成 倒立放大的实 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

    15、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 目镜 附近成 倒立缩小的像,这个像在经过目镜成 正立放大的像。

    16、一个物体离我们越近,它对眼睛的 视角就越大。经眼睛所成的像就越大。 

    1、物体的 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 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 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要待示数 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 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 要 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和 沸腾 

    14、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 表面 发生的 缓慢 的  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和表面 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 吸收 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作用。

    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 和 吸收热量。

    3、电源是提供 电能的;用电器是 消耗 电能的;导线是 输送 电能的。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 

    4、 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叫绝缘体。下列物质:棉线、塑料、食盐水、玻璃、大地、橡胶、碳棒、人体、空气、铅笔芯、钢尺,属于导体的是: 食盐水、大地、碳棒、人体、铅笔芯、钢尺。

    6、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 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 本支路 

    8、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各元件互相牵连,通则都通,断则都断,电路中只需要一个开关,并且开关的位置对电路没有影响。

    (2)并联电路:把元件并列地接连起来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判别方法。

    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从电路图中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如果电流只有一条通路,依次通过了所有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串联电路,如果电流通路有多条,并且每条通路都经过不同的用电器,则该电路是并联电路。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开路

        节点法多用于一些不规范的电路分析过程,不论导线有多长,只要其间没有电源,用电器等,此导线两端点,便可看作一点,从而找出各用电器两端的公共点。

    所谓消元法就是假设电路中某一用电器不存在,看电路会发生什么变化,若取消任一个用电器,电流都形不成通路,其余用电器都不能工作,那么此电路为串联,若取消任一支路中的用电器,其余支路都能形成通路,其余用电器均能正常工作的是并联。

    9、电流是表示电流强弱 的物理量。

    10、单位:安培(A),毫安(mA),微安(A),,。

    11、电流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表必须串 联在待测的电路中,使电流从 正 接线柱流入从 负  接线柱流出。被测电流不能  电流表的量程 。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直接把电流表接在 电源上 。

    13、并联电路干路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 之和 。

    14、电能表:测量用户消耗多少 电能 的仪表。

    15、总开关:家庭电路需修理时 断开 总开关

    16、保险盒:电路中 电流 过大时保险丝熔断,切断电路对线路起到 保护 作用。

    18、电灯:照明。6、进户输电线。

    19、用 测电笔 可以判断零线和火线,手指按住金属笔卡或笔尾金属体,用笔尖接触被测的导线,氖管发光是 火 线,不发光是  零 线。

    20、双线触电:人体的两个部分别接触 火 线和 零 线,造成的触电。

    21、单线触电:人体接触火线,同时人体和  大地  相连通,造成的触电。

    22、如果发生了触电事故,要立即 断开电源。

    24、漏电保护器:站在地上的人不小心接触了火线,电流经过人体流入 大地 ,漏电保护器迅速 切断电流,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

    (1)电压的作用:电压使电路中形成了电流,也就是说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微伏(V),,,。

    (3)一些电压值:1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家庭电路的电压为220V,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注:某段电路中有电流必有电压,而有电压时不一定有电流。

    ① 必须把电压表和被测电路并联。

    ② 必须让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被测电压不得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2)电压表的量程和读数方法:

    实验室里使用的电压表通常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当使用0—3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1V,每一小格表示0.1V,当使用0—15V量程时,每一大格表示5V,每小格表示0.5V。

    (3)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异同点

    ② 都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 接线时如不能估算被测量的大小,都应先接较大量程接线柱,试触后再根据指针示数接到相应的接线柱上。

    ① 电流表必须串联在待测电路中,电压表必须并联在待测电路两端。

    ② 电流表不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极上,电压表能直接连在电源的两端测电源电压。

    6. 串、并联电池组电压特点

    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各节电池的电压之和。

    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节干电池的电压。

    7. 串、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特点: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2)并联电路特点: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1)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单位:欧姆,符号,千欧()兆欧()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① 导体的电阻和它的长度成正比,导体越长电阻越大。

    ② 导体的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其电阻越小。

    ③ 导体的电阻还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注:由于导体电阻的大小跟长度、材料和横截面积有关,因此在研究电阻和其中一个因素的相互关系时,必须保持其它的因素不变,改变要研究的这一因素,研究它的变化对电阻有什么影响。因此,在常温下,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长度成正比;导体的材料、长度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跟横截面积成反比。

    ④ 导体的电阻和温度有关:

    大多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有少数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1)工作原理:根据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大小。

    (2)作用:改变电阻值,以达到改变电流大小、改变部分电路电压的目的,还可起到保护电路中其他用电器的作用。

    (3)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① 要了解所使用的变阻器的阻值范围和最大允许电流,如一个变阻器标有“”字样,表示此滑动变阻器的电阻最大值是50欧,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1.5A,使用时要根据需要对滑动变阻器进行选择,不能使通过的电流超过最大允许值。

    ② 闭合开关前,应将滑片移到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处。

    ③ 将变阻器连入电路时应采用“一上一下”两个接线柱的接法。

    注: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动时接入电路电阻的变化情况,关键是看接入电路中那段电阻线的长度变化,如变长则电阻变大,反之则变小。

    (4)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实验室用的旋盘式电阻箱,是通过调节四个旋盘来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值的,从旋盘上可读出阻值的大小。

    调节旋盘可得到之间的任意整数阻值,但不能像滑动变阻器那样逐渐改变电阻。

    1. 有关串、并联问题的解题步骤:

    (1)分析电路结构、识别电路元件间的串、并联关系。

    (2)弄清电流表的作用,清楚测量哪段电路的电流。

    (3)根据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的特点,根据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求出未知电流值。

    2、. 用电压表来检查电路

    用电压表来逐段测量电压是检查电路故障常用的方法,解答这类问题时应注意:由于电流表内阻较小,电流表只有串联在被测电路中才能测量电路的电流,电压表内阻很大,电压表只有并联在被测电路两端才能测量电压,在电路中,如果电流表指针几乎不动,而电压表有明显偏转。故障的原因就在于电压并接的哪段电路中某处一定发生了断路。

    3、 怎样判断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值的变化

    (1)确定滑动变阻器与电路的接法

    (2)根据电流通过滑动变阻器的情况,判断滑动变阻器的哪段连入了电路。

    (3)根据滑片位置的变化,判断通过电流的电阻长度的变化。

    (4)由电阻的长度变化判断接在电路中的滑动变阻器电阻大小的变化。

    1、 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1)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2)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1)欧姆定律的内容:

    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① 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都是对于同一段导体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② 注意电压、电流的因果关系,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因为导体两端加了电压、导体中才有电流,不是因为导体中通了电流才加了电压,因果关系不能颠倒。所以不能说电压与电流成正比。

    ③ 注意电流和电阻的因果关系,不能说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它的电流成反比,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即使导体中不通电流,它的电阻也不会改变,更不会因为导体中电流的增大或减小而使它的电阻发生改变。

    ④ 成“正比”和成“反比”是有前提条件的。

    (2)数学表达式:,变形公式和。

    (1)原理:根据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测出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求出导体的电阻。

    (2)实验器材:电源、开关、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待测电阻和导线。

    (4)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① 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改变串联电阻两端的电压。

    一、(1)电功: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用W表示,电流做功的过程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电流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公式:,即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电功公式,是计算电功普遍适用的公式。

    ,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注:① 统一使用国际单位的主单位。

    ② 各物理量必须统一在同一段电路中。

    ③ 统一在同一做功过程中。

    (3)单位:焦耳、千瓦时。

    (4)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把电能表接在电路中,电能表的计数器上先后两次读数数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5)串、并联电路中电功的特点:

    ① 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部分电功之和,各部分电功跟电阻成正比。

    ② 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做的总功等于各支路电功之和。各支路电功与电阻成反比: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初中物理电现象和电路阶梯训练

    *1.人类最早认识电现象是从摩擦起电开始的。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

    **7.关于图13-1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1、S2都断开时,三只灯泡是串联

    B.Sl、S2都闭合时,三只灯泡是并联

    C.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灯泡L3

    D.S1、S2都闭合时,三只灯泡都不亮

    ***8.根据图13-2所示电路图,将图13-3中的电路元件连成电路。

    ****9.现有四只轻小球甲、乙、丙、丁,已知甲带负电,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吸引丁,则球丁(   )。A.一定不带电      B.不可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10.有一位同学留心观察一条街上的路灯.他发现,这些灯有一齐亮一齐熄的特点,于是他认为这些灯是串联的;但他又发现,其中有一盏路灯不亮时,其他的照常亮,于是他又觉得这些灯应该是并联的.他拿不定主张;请你给他一个确定的回答,并说明理由让他信服。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5.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9.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   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    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 

    *14.把两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      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      的作用。[1.5]

    **21.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一带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0.5]

      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1.5]

    (1)(   )蓄电池是可以多次充电,重复使用的电池

    (2)(   )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才叫电源

    (3)(   )电路中要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有电源

    (4)(   )蓄电池向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31.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电子从带   电的物体转移到带   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33.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〇”)[3.5]

    **35.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吸引B,B排斥C,C排斥D,A带正电。则B、C、D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    )。 A.正电,负电,负电  B. 负电,正电,正电

    **36.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A. 一定带了正电   B. 一定带了负电

    C. 一定是不带电   D. 不带电或带负电都可能

    **37.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    )。[1.0]

    **38.两个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定(    )。[1.5]

    A.一定是一个小球带正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B.至少有一个小球带电

    C.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40.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没有电子

    C.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4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电现象

    B.相互摩擦的两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电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质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42.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后分开,结果是(   )。[0.5]

    A.正、负电荷都消失了,两物体都不带电B.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都不带电

    C.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带的电量都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3.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1.0]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

    **4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它们带电的情况是(   )。A.玻璃棒和丝绸都带正电             B.玻璃棒和丝绸都带负电C.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D.玻璃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 

    **45.在摩擦起电现象中,造成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

    C.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强       D.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

    A.摩擦可以产生电荷 B.摩擦时原子核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时核外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原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47.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0.5]

    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  C.物体得到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

    **48.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甲和乙,已知甲球带负电,乙球不带电,将它们用金属线相连时(   )。[1.0]A.有电流从甲流向乙  B.有电流从乙流向甲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D.没有电流

    49.关于电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电荷,就有电流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D.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50.要在闭合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有(   )[0.5]

    **5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个小球,它们相互吸引,那么该轻质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是电源 B.干电池是把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源

     C.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能贮存大量电荷的装置都叫电源

    A.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57.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0.5]

    C.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D.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质子

    **58.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   )。[0.5]

    **5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   )。[0.5]

    **60.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纯净水是绝缘体   D.水银不易导电

    **61.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线的铜芯或铝芯是导体,塑料或橡胶包皮是绝缘体

    B.开关的金属刀口和接线柱是导体,胶木底座和外壳是绝缘体

    C.干电池的正极碳棒和负极锌筒是导体,薄膜纸是绝缘体

    D.包电缆芯用的油浸纸是导体,拉线用的陶瓷瓶是绝缘体

    62.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让甲球和乙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让乙球和丙球靠近时相吸引,则(  )A.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也一定相互吸引  B.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相互推斥

    C.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没有相互作用   D. 以上三种都可能

    ***63.如图13-6是甲、乙两通草球相互作用的

    ***64.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使它们的金属球相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改变,这说明(    )A. 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正电    B. 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负电    C. 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同种电荷    D. 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异种电荷

    ***66.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当用一个物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了,则这个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

    ***6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   )。[1.5]

    C.一只带正电,两只不带电    D.一只带正电,一只带负电,一只不带电

    ***69.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B球吸引A球,B球排斥C球,C球吸引D球,若C球带正电,则当A球和D球靠近时,将(   )。[1.5]

    ***70.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用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金属棒上没有电流的条件是(   )。[1.5]A.甲带正电,乙不带电     B.甲不带电,乙带负电

    C.甲和乙带等量异种电荷     D.甲和乙带等量同种电荷

    ***71.用手直接拿一根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将(   )。[0.5]

    A.带正电B.带负电 C.不带电D.带正电或负电不能确定

    ***72.如图13-7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接两个金属夹A和B,在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1.0]

    A.硬币和橡皮   B.硬币和铅笔芯

    C.橡皮和塑料尺   D.铅笔芯和塑料尺

    A.电流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都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B.电流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都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C.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向正极

    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

    ***74.关于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0]

    A.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发电时,原子能转化为电能

    ****75.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1.5]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76.把一个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然后用手去触摸金属小球,再移开手,此时(    )。[1.5]

    A.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均不带电  B.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不带电

    C.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带正电  D.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也带负电

    *7.下列符号中不属于用电器的是(   )。[2.0]

    *12.画出下列元件的电路符号:[3.5]

    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不通过另一个元件。[1.5]

    *15.连接电路时,要按照一定       进行。例如,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用电器、开关等,最后连到电池的负极。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B.与玻璃摩擦过的丝绸带正电

    C.教室里的日光灯,有串联,有并联

    D.并联电路中有一条支路断开,其它支路也不会有电流

    **20.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1.5]

    **21.绝不允许用电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是因为(   )。A.有触电的危险  

    **22.在电线的接头处,常常包有黑胶布,这是为了(   )。[0.5]

     A.使电线导电  B.更美观一些C.起绝缘作用  D.使接头更牢固

    **23.指出下列电路图的错误:[2.5]

    **24.画出门铃电路的电路图。[1.5]

    **26.市场上出售的装饰用的小彩灯,是由十几只彩

    **28.马路上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发光。根据这些现象判断路灯是(   )。[1.0]

    A.串联的  B.并联的 C.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 D.不能确定是何种连接方式

    **29.两只相同的灯泡组成的电路,如果其中一只灯泡突然熄灭,另外一只灯仍然正常发光,那么这个电路是(   )。[1.0]

    A.一定是串联的  B.一定是并联的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31.在图13-10所示电路中,用箭头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并用色笔描出干路部分。

    **32.画出一个电池组,一个开关,一盏电灯和一个电动机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1.5]

    C.只有L1、L2是并联的

    D.灯L1、L2、L3都是并联的

    **34.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够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35.在图13-12的四个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能使小灯泡L1和L2都正常发光的图是(   )。[1.5]

    ***36.图13-13的四个电路图中,哪一个图的连接是不允许的(   )。[1.5]

    1. 与玻璃摩擦过的丝绸 B.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互吸引的轻小物体

    ***39.下列的几个电路图中的用电器分别是何种连接方式?开关分别控制哪盏灯?如果是并联,请用色笔描出图上的干路部分。[5.5]

    ***40.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电路中的三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画出电路图(你能画出几种吗?)[3.5]

     图;由几盏灯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44.一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三盏灯,那么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   )。[1.0]

    ***45.教室里有六盏日光灯,每两盏日光灯用一个开关控制,则它们的连接情况是(   )。A.六盏日光灯与三只开关串联 B.每两盏日光灯并联后与一只开关串联,然后三组再并联

    C.六盏灯并联后与开关串联    D.每两盏灯和一个开关串联成一组,然后三组并联

    ***46.一个电铃和一个电动机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1控制电铃,开关S2同时控制电铃和电动机,用电池组作电源。在虚线框内画出此电路图。[2.5] ***47.根据电路图,用笔线连接实物。[15]

    ***48.根据图13-25实物,在右图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5]

     。(填“不发光”或“发光”)灯L1和L2     联。在图中电流流过的导线上标出电流方向,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5]

    ***51.按图13-28所示的电路,在右画线框内出相应的电路图。[2.5] 

    ***52.用笔线代替导线,按左边的电路图,将右边所给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4.5]

    ***54.在方框内画出图13-32所示电路的电路图。[3.5]

    ***56.对于图13-34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5]A.开关S1、S2、S3不能同时闭合

    B.开关S1、S2闭合时,只有L2工作

    C.开关S3不能控制L2的工作

    D.开关S1、S2闭合时,只有L2工作

    ***57.如图13-35所示的电路中,要只使其中一个灯泡发光,应闭合的开关是(   )。[1.5]

    ***58.甲、乙两个办公室为了互相传呼方便,在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两个办公室的任何一方按开关都能使对方的电铃发声,正确的电路图是(图13-36中的虚线表示房间的墙壁)(   )。[2.5]

    ****59.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两只开关,一个电池组和若干导线。利用这些材料请为收发室值班人员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并按设计电路将实物连接好。

    要求:红灯亮时,电铃响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时,电铃响表示后门来人。(在开关处标明所在的位置)[4.5]

    ****60.按要求设计电路,在13-38中画出电路图。 要求:开关S1、S2都闭合,电动机转,电铃响;只闭合开关S1,电动机不转,电铃响;只闭合开关S2,电铃不响,电动机不转。[3.5]

    ****61.如图13-39所示,箭头表示电路连接好后电流的方向,甲、乙、丙三处接有电源和电铃,由此可判断电源(    )。[1.5]

  • ****62.实验室有两盏电灯、一个电铃,它们分别接在同一个电池组上,恰好正常工作,另有开关两只,导线若干。请在图13-40中画出电路图。要求:只按开关S1,灯与电铃均无电流;只按下开关S2电铃响,灯一盏也不亮;同时按下S1和S2,电铃响,两灯均正常发光。[3.5]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初中物理电现象和电路阶梯训练

    *1.人类最早认识电现象是从摩擦起电开始的。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

    **7.关于图13-1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1、S2都断开时,三只灯泡是串联

    B.Sl、S2都闭合时,三只灯泡是并联

    C.S1闭合、S2断开时,只有灯泡L3

    D.S1、S2都闭合时,三只灯泡都不亮

    ***8.根据图13-2所示电路图,将图13-3中的电路元件连成电路。

    ****9.现有四只轻小球甲、乙、丙、丁,已知甲带负电,甲排斥乙,乙吸引丙,丙吸引丁,则球丁(   )。A.一定不带电      B.不可能带正电

    C.一定带负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10.有一位同学留心观察一条街上的路灯.他发现,这些灯有一齐亮一齐熄的特点,于是他认为这些灯是串联的;但他又发现,其中有一盏路灯不亮时,其他的照常亮,于是他又觉得这些灯应该是并联的.他拿不定主张;请你给他一个确定的回答,并说明理由让他信服。

    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5.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       电,电子带

    *9.一个物体不带电时,是由于物体中原子核所带的   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的    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 

    *14.把两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相互靠近,将发生相互      的作用,把一个带正电的轻质小球和另一个带负电的轻质小球靠近,将发生相互      的作用。[1.5]

    **21.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一带电的物体所带的电荷是    电荷。[0.5]

      而张开。从金属箔的张开可以断定,跟金属球接触的物体是带电的。[1.5]

    (1)(   )蓄电池是可以多次充电,重复使用的电池

    (2)(   )只有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才叫电源

    (3)(   )电路中要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有电源

    (4)(   )蓄电池向外供电时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5)(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31.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时,电子从带   电的物体转移到带   电的物体上,从而使两个物体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     

    **33.下列物质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导体后面打“√”,绝缘体后面打“〇”)[3.5]

    **35.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已知:A吸引B,B排斥C,C排斥D,A带正电。则B、C、D三小球带电的种类分别是(    )。 A.正电,负电,负电  B. 负电,正电,正电

    **36.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若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小球时,相互吸引,那么,轻质小球(    )。[A. 一定带了正电   B. 一定带了负电

    C. 一定是不带电   D. 不带电或带负电都可能

    **37.两个带电体接触后都不带电了,说明它们原来带的电是(    )。[1.0]

    **38.两个用细线悬挂着的通草球靠近时相互吸引,由此可判定(    )。[1.5]

    A.一定是一个小球带正电,另一个小球不带电 B.至少有一个小球带电

    C.两个小球一定带异种电荷      D.两个小球一定带同种电荷

    **40.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没有电子

    C.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D.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一个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4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电现象

    B.相互摩擦的两物体,一定带等量的同种电荷

    C.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电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D.在摩擦起电现象中,总是质子从某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42.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互相接触后分开,结果是(   )。[0.5]

    A.正、负电荷都消失了,两物体都不带电B.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都不带电

    C.正、负电荷中和了,两物体带的电量都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3.橡胶棒跟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是由于(   )。[1.0]

    A.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毛皮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橡胶棒上

    C.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橡胶棒上的一些质子转移到毛皮上

    **44.玻璃棒跟丝绸摩擦后,它们带电的情况是(   )。A.玻璃棒和丝绸都带正电             B.玻璃棒和丝绸都带负电C.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 D.玻璃棒带负电,丝绸带正电 

    **45.在摩擦起电现象中,造成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   )

    C.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强       D.该物体中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

    A.摩擦可以产生电荷 B.摩擦时原子核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摩擦时核外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D.摩擦时原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47.一个物体带负电的原因是因为物体(   )。[0.5]

    A.物体只有电子  B.物体没有质子  C.物体得到了电子  D.物体得到了质子

    **48.有两个相同的金属小球甲和乙,已知甲球带负电,乙球不带电,将它们用金属线相连时(   )。[1.0]A.有电流从甲流向乙  B.有电流从乙流向甲

     C.有电流,但方向无法确定   D.没有电流

    49.关于电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电荷,就有电流  

    B.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C.有电源就一定有电流    D.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50.要在闭合电路中形成持续的电流,必须有(   )[0.5]

    **52.一轻质小球用绝缘线悬挂起来,现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这个小球,它们相互吸引,那么该轻质小球(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带电,也可能不带电

    5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是电源 B.干电池是把内能转化为电能的电源

     C.电源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D.能贮存大量电荷的装置都叫电源

    A.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B.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C.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57.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   )。[0.5]

    C.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D.橡胶棒得到了多余的质子

    **58.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   )。[0.5]

    **59.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   )。[0.5]

    **60.关于导体和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空气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导电    B.只有导体才能做电工材料   C.纯净水是绝缘体   D.水银不易导电

    **61.好的导体和绝缘体都是重要的电工材料。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应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线的铜芯或铝芯是导体,塑料或橡胶包皮是绝缘体

    B.开关的金属刀口和接线柱是导体,胶木底座和外壳是绝缘体

    C.干电池的正极碳棒和负极锌筒是导体,薄膜纸是绝缘体

    D.包电缆芯用的油浸纸是导体,拉线用的陶瓷瓶是绝缘体

    62. 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让甲球和乙球靠近时互相排斥,让乙球和丙球靠近时相吸引,则(  )A.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也一定相互吸引  B.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相互推斥

    C. 甲球和丙球靠近时一定没有相互作用   D. 以上三种都可能

    ***63.如图13-6是甲、乙两通草球相互作用的

    ***64.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所带的电量相等,使它们的金属球相互接触后,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都不发生改变,这说明(    )A. 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正电    B. 两个验电器带的都是负电    C. 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同种电荷    D. 两个验电器一定带异种电荷

    ***66.验电器原来带正电荷,当用一个物体接触它的金属球时,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变大了,则这个物体(   ) A.一定带正电   B.一定带负电  C.一定不带电  D.可能不带电

    ***67.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验电器,分别带有等量的异种电荷,如果把它们的金属球互相接触一下,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将(   )。[1.5]

    C.一只带正电,两只不带电    D.一只带正电,一只带负电,一只不带电

    ***69.A、B、C、D四个带电的小球,B球吸引A球,B球排斥C球,C球吸引D球,若C球带正电,则当A球和D球靠近时,将(   )。[1.5]

    ***70.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用金属棒把甲和乙连接起来,金属棒上没有电流的条件是(   )。[1.5]A.甲带正电,乙不带电     B.甲不带电,乙带负电

    C.甲和乙带等量异种电荷     D.甲和乙带等量同种电荷

    ***71.用手直接拿一根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将(   )。[0.5]

    A.带正电B.带负电 C.不带电D.带正电或负电不能确定

    ***72.如图13-7所示,在开关和小灯泡之间连接两个金属夹A和B,在两个金属夹之间分别接入硬币、塑料尺、铅笔芯、橡皮,闭合开关后,能使小灯泡发光的是(   )。[1.0]

    A.硬币和橡皮   B.硬币和铅笔芯

    C.橡皮和塑料尺   D.铅笔芯和塑料尺

    A.电流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都是从正极流向负极

    B.电流方向和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都是从负极流向正极

    C.电流方向是从正极流向负极,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从负极流向正极

    D.电流方向是从负极流向正极,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从正极流向负极

    ***74.关于能量的转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0]

    A.干电池放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蓄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核电站发电时,原子能转化为电能

    ****75.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1.5]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靠近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76.把一个带负电的物体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然后用手去触摸金属小球,再移开手,此时(    )。[1.5]

    A.验电器金属小球和金属箔均不带电  B.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不带电

    C.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带正电  D.验电器金属小球带正电,金属箔也带负电

    *7.下列符号中不属于用电器的是(   )。[2.0]

    *12.画出下列元件的电路符号:[3.5]

    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在并联电路中,电流有多条路径,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不通过另一个元件。[1.5]

    *15.连接电路时,要按照一定       进行。例如,可以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用电器、开关等,最后连到电池的负极。连接过程中,开关应该是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中性的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  B.与玻璃摩擦过的丝绸带正电

    C.教室里的日光灯,有串联,有并联

    D.并联电路中有一条支路断开,其它支路也不会有电流

    **20.画出手电筒的电路图:[1.5]

    **21.绝不允许用电线把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起来,是因为(   )。A.有触电的危险  

    **22.在电线的接头处,常常包有黑胶布,这是为了(   )。[0.5]

     A.使电线导电  B.更美观一些C.起绝缘作用  D.使接头更牢固

    **23.指出下列电路图的错误:[2.5]

    **24.画出门铃电路的电路图。[1.5]

    **26.市场上出售的装饰用的小彩灯,是由十几只彩

    **28.马路上的路灯总是一齐亮,一齐灭。如果它们其中一盏灯的灯丝断了,其它灯仍能正常发光。根据这些现象判断路灯是(   )。[1.0]

    A.串联的  B.并联的 C.可能是串联的,也可能是并联的 D.不能确定是何种连接方式

    **29.两只相同的灯泡组成的电路,如果其中一只灯泡突然熄灭,另外一只灯仍然正常发光,那么这个电路是(   )。[1.0]

    A.一定是串联的  B.一定是并联的 C.可能是串联,也可能是并联

    **31.在图13-10所示电路中,用箭头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并用色笔描出干路部分。

    **32.画出一个电池组,一个开关,一盏电灯和一个电动机组成的串联电路电路图。[1.5]

    C.只有L1、L2是并联的

    D.灯L1、L2、L3都是并联的

    **34.关于绝缘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0.5]

    A.绝缘体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导电

    B.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也不能够带电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但能够带电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因为绝缘体内没有电荷

    ***35.在图13-12的四个电路图中,开关S闭合后,能使小灯泡L1和L2都正常发光的图是(   )。[1.5]

    ***36.图13-13的四个电路图中,哪一个图的连接是不允许的(   )。[1.5]

    1. 与玻璃摩擦过的丝绸 B.失去电子的塑料棒

    D.与带正电的物体相互吸引的轻小物体

    ***39.下列的几个电路图中的用电器分别是何种连接方式?开关分别控制哪盏灯?如果是并联,请用色笔描出图上的干路部分。[5.5]

    ***40.用一个开关同时控制电路中的三盏电灯的发光和熄灭。画出电路图(你能画出几种吗?)[3.5]

     图;由几盏灯组成并联电路的是

    ***44.一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三盏灯,那么这三盏灯的连接方式(   )。[1.0]

    ***45.教室里有六盏日光灯,每两盏日光灯用一个开关控制,则它们的连接情况是(   )。A.六盏日光灯与三只开关串联 B.每两盏日光灯并联后与一只开关串联,然后三组再并联

    C.六盏灯并联后与开关串联    D.每两盏灯和一个开关串联成一组,然后三组并联

    ***46.一个电铃和一个电动机组成并联电路,开关S1控制电铃,开关S2同时控制电铃和电动机,用电池组作电源。在虚线框内画出此电路图。[2.5] ***47.根据电路图,用笔线连接实物。[15]

    ***48.根据图13-25实物,在右图线框内画出对应的电路图。[2.5]

     。(填“不发光”或“发光”)灯L1和L2     联。在图中电流流过的导线上标出电流方向,并画出相应的电路图。[2.5]

    ***51.按图13-28所示的电路,在右画线框内出相应的电路图。[2.5] 

    ***52.用笔线代替导线,按左边的电路图,将右边所给的电路元件连接起来。[4.5]

    ***54.在方框内画出图13-32所示电路的电路图。[3.5]

    ***56.对于图13-34所示的电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1.5]A.开关S1、S2、S3不能同时闭合

    B.开关S1、S2闭合时,只有L2工作

    C.开关S3不能控制L2的工作

    D.开关S1、S2闭合时,只有L2工作

    ***57.如图13-35所示的电路中,要只使其中一个灯泡发光,应闭合的开关是(   )。[1.5]

    ***58.甲、乙两个办公室为了互相传呼方便,在两个办公室各装了一个电铃,要使两个办公室的任何一方按开关都能使对方的电铃发声,正确的电路图是(图13-36中的虚线表示房间的墙壁)(   )。[2.5]

    ****59.现有红、绿两只灯泡和一个电铃,两只开关,一个电池组和若干导线。利用这些材料请为收发室值班人员按要求设计一个电路。并按设计电路将实物连接好。

    要求:红灯亮时,电铃响表示前门来人;绿灯亮时,电铃响表示后门来人。(在开关处标明所在的位置)[4.5]

    ****60.按要求设计电路,在13-38中画出电路图。 要求:开关S1、S2都闭合,电动机转,电铃响;只闭合开关S1,电动机不转,电铃响;只闭合开关S2,电铃不响,电动机不转。[3.5]

    ****61.如图13-39所示,箭头表示电路连接好后电流的方向,甲、乙、丙三处接有电源和电铃,由此可判断电源(    )。[1.5]

  • ****62.实验室有两盏电灯、一个电铃,它们分别接在同一个电池组上,恰好正常工作,另有开关两只,导线若干。请在图13-40中画出电路图。要求:只按开关S1,灯与电铃均无电流;只按下开关S2电铃响,灯一盏也不亮;同时按下S1和S2,电铃响,两灯均正常发光。[3.5]

  • 科目: 来源: 题型:阅读理解

       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来度量。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分子之间有间隙。B、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课本中的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力作用的结果。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r,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1.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既然物体内部分子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和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那么内能是无条件的存在着。无论是高温的铁水,还是寒冷的冰块。

       3.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4.内能与机械能不同:

       机械能是宏观的,是物体作为一个整体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的大小与机械运动有关。

       内能是微观的,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内能大小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快慢及分子作用有关。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的运动,而不是物体的整体运动。

       5.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温度越高扩散越快。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三、内能的改变

       1.内能改变的外部表现:

       物体温度升高(降低)──物体内能增大(减小)。

       物体存在状态改变(熔化、汽化、升华)──内能改变。

       反过来,不能说内能改变必然导致温度变化。(因为内能的变化有多种因素决定)

       2.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A、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①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

       ②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是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的相互转化。

       ③如果仅通过做功改变内能,可以用做功多少度量内能的改变大小。(W=△E)

       ④解释事例:图15.2-5甲看到棉花燃烧起来了,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燃点使棉花燃烧。钻木取火:使木头相互摩擦,人对木头做功,使它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木头的燃点而燃烧。图15.2-5乙看到当塞子跳起来时,容器中出现了雾,这是因为瓶内空气推动瓶塞对瓶塞做功,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凝成小水滴。

       B、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一):

    地理必修一期末复习提纲

    气候图,也是什么降雨与气温,上届考过
    变质岩那个,一定要记住怎么转换,多找几个图,必考
    水汽输送,地表径流(水循坏那章)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等等,背
    天体是什么.【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二):

    人教版地理必修1 重点知识

    高一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26’S向南北降低
    23?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时间相差1小时,每1?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三):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的所有提纲 高中所有地理复习提纲,求助,急需!

    世界地理1经纬网定位,这是做题的基础2地形地势水文气候植被等等地理要素的熟记,特别是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3大洲大洋的基本概况,如地势如何,有什么著名的河流山脉,是什么人种等4时区时差判断,多是选择5太阳高度,昼夜判断,天气系统问题6地质构造,向斜背斜,地垒地堑和断层和环形构造带的研究.中国地理1中国地形 2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南北方的分界是秦岭淮河.3河流湖泊.长江黄河的航运价值与防洪治理.4人口5城市6交通,铁路线要熟记.7农业.九大商品粮基地.8工业.三大工业带,四大工业基地.9区域研究区域地理主要是一些重点国家和海峡海域岛屿等1国家.德国 美国 日本 俄国 埃及 印度 巴西 2海峡运河.马六甲海峡 巴拿马运河 白令海峡 苏伊士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德雷克海峡直布罗陀海峡.3岛屿.马来半岛 印尼 阿拉伯半岛 大不列颠岛 夏威夷群岛等.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四):

    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必修一期中地理复习提纲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②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形成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火山喷发把地球内部水带到地表并形成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光球层)、耀斑(色球层)11年周期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
    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形成旱涝等.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外力作用形成——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作用等.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石)、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在白天比较明显)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在夜晚比较明显)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①赤道低压带:热力成因,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动力成因,下沉气流,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沙漠、西亚的沙漠、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④副极地低压带:动力成因,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形成上升气流.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加拿大的温哥华、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⑥极地高压带:热力成因,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但气温低,蒸发微弱,仍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如我国夏季暴雨,北方的沙尘暴,冬半年的寒潮;过境时大风、雨雪、降温;暖锋---见于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过境时连续性降水;准静止锋)、气旋(台风)(低压)和反气旋(长江中下游伏旱)(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1)类型:海陆间循环(大循环)、陆地内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内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促进水体更新,补充陆地淡水;维持水的动态平衡;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塑造地表形态;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西南风),冬季由东向西流(东北风)(冬逆夏顺).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降温、减湿(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类饵料丰富.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扩大污染物范围.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改变大气成分;制约地下水的化学成分;促进岩石风化和土壤的形成.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以热量为基础.例如:非洲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以水分为基础.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变化,形成垂直自然带.其复杂性取决于山地所处的纬度和相对高度,赤道的高山垂直地域分异最复杂;山地阳坡的植被自然带下限高,山地迎风坡的雪线低.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平原城市多团块状;河谷城市呈条带状;山区多分散状;
    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的太原、西安;
    青藏高原的城市位于海拔较低,相对温暖的河谷中;
    平原建城的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
    巴西城市分布在高原,因为热带雨林过于湿热,高原海拔高,相对凉爽.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影响运输方式,山区优先发展公路;影响线路选择,多沿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河谷或盆地;影响线路的延伸方向,多为迂回线路.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多发达国家)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多发展中国家),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
    4、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
    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
    自然资源特性:分布有规律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数量有限,但利用潜力无限;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气象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五):

    整理高中必修一至必修二的知识点,列成复习提纲

    把地理书上的单元标题,每课标题,每节小标题按自己习惯排好就是提纲啦...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六):

    高一必修1地理背诵提纲【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3)四季的变化(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而变化,使太阳辐射具有季节变化的规律,形成了四季)北半球季节的划分:3、4、5月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
    6、地球的圈层结构以地表为界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
    (1)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纵波、横波)的特点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地壳物质主要由岩石(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组成,上地幔的软流层是岩浆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铁镍物质组成.
    (2)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岩石分三大类:①岩浆岩(岩浆上升冷却凝固而成)②沉积岩(岩石在外力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下形成)③变质岩(变质作用).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质作用):
    (1)内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内部热能,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质构造的类型有褶皱(背斜和向斜)和断层(地垒和地堑).
    (2)外力作用——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趋向平坦.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流水侵蚀地貌(V型谷)、堆积地貌(冲积扇、冲积平原和三角洲);风蚀地貌(风蚀洼地、蘑菇)、风积地貌(沙丘).
    3、六大板块名称: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块的交界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海洋.消亡边界——板块碰撞处,常形成山脉、海沟.
    4、大气受热过程:太阳辐射(短波)、大气削弱、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大气增温、大气辐射(长波)、大气逆辐射(保温作用)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对可见光吸收的很少.②反射作用:云层和颗粒较大的尘埃.云层的反射作用最显著.③散射作用:空气分子或微小尘埃,使一部分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7 个气压带(高低压相间分布),6 个风带.
    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
    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
    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
    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4)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移动的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动.△移动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单一气压带或风带作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气压带)、热带沙漠气候(副热带高气压带)、温带海洋性气候(中纬西风带).
    (6)气压带、风带移动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草原气候(夏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低纬信风带控制)、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中纬西风带控制).
    6、常见的天气系统:锋面系统(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锋面气旋.气旋是低压,低压系统在实际大气中常会出现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压槽,在低压槽上形成了锋面系统.锋面与气旋是一个整体(高压系统是没有的).
    (1)类型: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陆地循环(水量很少)、海洋循环(水量最大)
    (2)各环节的名称: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下渗、植物蒸腾
    (3)意义:它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态;联系四大圈层.
    (1)类型: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补偿流;按性质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中低纬度——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顺时针流动(与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南半球反气旋方向一致).△中高纬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南半球西风漂流,世界最强大的寒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季由西向东流,冬季由东向西流(夏顺冬逆).
    (3)影响:①对气候的影响:暖流起到增温、增湿作用(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寒流起到降温、减湿作用(澳大利亚西海岸的维多利亚沙漠、秘鲁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马沙漠的形成都与沿岸的西澳大利亚寒流和秘鲁寒流有关)
    ②对海洋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分布:寒暖流交汇处,给鱼类带来了丰富多样的饵料.
    △北海道渔场——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纽芬兰渔场——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的交汇处.△北海渔场——北大西洋暖流与高纬南下的冷海水交汇形成.△秘鲁渔场——上升补偿流使深层海水上泛,带来深海的硅酸盐类,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鱼类的饵料.
    ③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围扩大.
    ④对海洋运输事业的影响:顺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区域差异】
    1、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气候的变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得以不断改造,生物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绿色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联系有机界与无机界,促使化学元素迁移;改造大气圈,使原始大气逐渐演化为现在大气;改造水圈,影响水体成分;改造岩石圈,促进岩石的风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环境创造了生物,生物又创造了现在的环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环境的生物,同时又是地理环境的塑造者
    (3)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举例:我国西北内陆——由于距海远,海洋潮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干旱的大陆性气候——河流不发育,多为内流河——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有机质含量少.
    2、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纬度地带性):受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影响——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分异是以热量为基础的.例如:赤道附近是热带雨林带,其两侧随纬度升高,是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
    (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度地带性):受海陆分布的影响,自然景观和自然带从沿海向大陆内部产生的有规律的地域分异,这种分异是以水分为基础的.例如:中纬度地区(特别是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带.举例:赤道附近的高山,从山麓到山顶看到的自然带类似于从赤道到两极的水平自然带.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可从形态上反映出来:平原地区,地形比较完整、开阔、平坦,聚落呈圆形或不规则的多边形,规模较大;山区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例如:我国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数位于平原上.平原地区的区位优势: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且有利于交通联系和节省建筑投资.也有的平原不适宜城市的发展.例如:热带地区,低地闷热,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亚马孙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公路选线避开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区的交通线网密度较大(造价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区的密度较小(造价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方面:高纬度地区升温幅度最大,作物生长期延长,产量增加;对农业生产不有利方面:中纬度半湿润半干旱区,若降水量不变,增温将加速陆地蒸发,使土壤中水分减少,导致作物产量下降.对工业生产也有一定的影响,温度升高将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源消耗,明显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资源的定义: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它包括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举例:能源利用对生产力的发展有巨大推动作用.△柴草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18世纪,煤炭为主要能源——社会生产力大幅提高,△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为主要能源——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
    5、常见的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台风、暴雨、寒潮、沙尘暴、暴风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了解它们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七):

    求一份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的复习试卷

      第一单元 从宇宙看地球测试卷
      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据此回答l一3题.
      l.春夏秋冬轮回的周期是( )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歌词中的“转动”指的是地球的绕日公转
      B歌词中的“关天窗”主要是地球自转造成的进入黑夜
      C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发现北极星位于夜空中的天顶
      D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春夏秋冬更替的重要原因
      3.地球昼夜更替的周期为:( )
      2003年8月27日“火星大冲”,火星与地球相距约5567万千米,达到5万多年来的最近点(图1---26).回答4—6题.
      4.火星是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与地球距离小于5576万千米的行星是( )
      A.太阳 B.月球 C.金星 D.土星
      6.目前还没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火星距日远,表面温度较低
      B火星体积质量小,大气层较薄且不适宜生物呼吸
      C火星上没有液态水
      D火星上有昼夜更替现象
      我国一旅游团准备去韩国釜山(35020N、1290E)旅游.据此回答7—9题:
      7.北京(400N、 1160E)和釜山两地的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相比 ( )
      A.角速度线速度都相同 D.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大于釜山
      C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釜山 D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8.该飞机于北京时间12点从北京起飞,一小时后到达釜山,当地的区时应是 ( )
      9.该团成员从北京出发前看到旭日东升,到达釜山后于第二天又一次看到旭日东升之间的时间间隔应 ( )
      A.等于24小时 B.大于24小时 C小于24小时 D.以上都不是
      下面为“北半球某地一日内太阳高度变化图”(图1---27),据此回答10—12题:
      10.该地位于 ( )
      A.北极圈 B.北极 C.赤道 D.北回归线
      11.这一天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四个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海口
      12.设M(0°,30°E)、N(30°S,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
      A、Hm和Hn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大值
      B、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28),回答13-15题:
      13.当地球运行在①→②的位置时,下列关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正确叙述是:(   )
      A、从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B、从北回归线向赤道移动
      C、从赤道向北回归线移动 D、从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14.当地球运行在③→④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北京地区日出的时间越来越早 B、北京地区日落的时间越来越晚
      C、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且昼长于夜 D、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日昼长于夜
      15.当地球处于④时(   )
      A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B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 
      C摩尔曼斯克太阳不落  D南极地区极光闪耀
      读世界地图(图1---29),回答16——18题
      16.若AB为昏线,则H地的区时为( )
      17. 若DF为晨线,此时地球上有22日和23日,在东半球内属于23日范围是( )
      18.判断方向,E地在H地,D地在H地的方向分别是( )
      A.东北 西南 B.西北 东南 C. 西北 西南 D.东北 东南
      19.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有极昼、极夜现象,以南为温带,这点的地理纬度是( )
      图1---30是巴黎(采用东一区区时)6月22日太阳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回答20-21小题:
      20.从图中可判断出巴黎的经度是( )
      21.这一天巴黎的夜长约是( )
      22. 下列图中(图1---31),北京6点日出的是(   )
      下图(图1---32)中心点为地球北极,读图完成23—24问题:
      23.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 )
      24.若阴影部分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则北京为 ( )
      25.当太阳直射在110°E经线上的某点时,( ).
      A、这一天是该点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
      B、这一天是该点气温最高的一天
      C、这一天该点正午太阳高度为90°
      D、这一时刻该点区时为12点整
      二、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请在题后括号内填“A”,错误的在题后括号内填“B”)
      26.地月系是由月球绕地球公转而形成的.( )
      27.太阳系是由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 )
      28.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作顺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作逆时针旋转.( )
      29.北京时间就是1200E的地方时.( )
      30.太阳黑子活动剧烈的年份,地球上气候异常的概率增加.( )
      31.途经我国的台风,气流旋转呈逆时针方向,这与地球自转方向有关.( )
      32.我国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南岸冲刷较严重.( )
      33.从天文现象上看,地球上的季节变化是公转速度和日地距离的变化 .( )
      34.夏至日,北半球昼达到一年中最长、夜达到一年中最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 )
      35.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天体,绝大多数是星云.( )
      36.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 (图1---33),完成下列要求:
      (2)当太阳直射点在F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选择填空);当太阳直射点在H点时,可能的日期是________(选择填空).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3日前后
      (3)当太阳直射点由E移至F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______(选择填空).
      A、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
      C、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
      D、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
      37.下图是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和日出日落时间示意图(图1---34),试完成:
      (3)太阳直射点如北移,则该地昼弧变_________(长,短).
      (4)该地有三座楼在平坦地形上,南北排列,楼高皆为H,欲使正午时南楼不档北楼阳光,则相邻楼间距应不小于_______.(用公式表示)
      (5)夏至日该地从________方向发现日出.
      38.读下图(图1---35)回答:
      39.读下面两幅图(图1---36),判断并回答:
      (3)假如条件相同,仅从纬度考虑,四点中发射卫星最佳的是____________地,能观察到极光的是_________地,相同高度楼房南北间距离最小的是 __________地.
      40、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1---37),完成下列要求:
      (1)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地点是:__________
      (3)当地球位于⑥位置时,太阳直射的位置正处于图二中_______________段.
      (4)当地球位于①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
      A.北半球各地,昼长达最大值\x09\x09\x09B.赤道上昼长夜短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x09D. 南极圈内为极昼
      (5)当地球运行至①位置时,下列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_____________
      一、\x09选择题
      36. (1)北极星 66034" 黄道平面(2)B D(3)BC
      40. (1)A (2)昼短夜长 昼渐长、夜渐短 (3)a (4)北纬23026 A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八):

    初一上人教版地理第一章复习提纲

    初一上人教版地理第一章复习提纲
    1.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环球航行 地球卫星照片
    2.地球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3.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定义: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特点:①形状都是圆;②长度不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是南极点和北极点.③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划分方法:赤道为0°度纬线,从赤道向两极各划分为90°.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
    ●南纬、北纬辨别:纬度向南越来越大为南纬;纬度向北越来越大为北纬.
    赤道: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回归线(南北纬23.5度),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限,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极圈(南北纬66.5度)温带和寒带得分界限,极昼极夜的最南、最北界限.
    低纬度地区(0°—30°);中纬度地区(30°—60°);高纬度地区(60°—90°).
    ●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相交的半圆.
    ●特点:①形状都是半圆;②长度都相等;③指示南北方向.
    ●划分: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为180°;0°经线向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向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
    ●东经、西经辨别:经度向东越来越大为东经,经度向西越来越大为西经.
    本初子午线(0°经线):经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20°W和160°E经线: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半球;东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 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60°E.
    6.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运动.
    运动方向:面对地球自西向东;从北极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看是顺时针方向.
    周期:一天(或24小时).
    地理现象:产生昼夜更替现象和时间差异.
    定义:地球绕着太阳的旋转运动.
    地理现象:四季变化(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9.地球公转示意图:课本P11
    划分依据:根据太阳热量在地球表面的分布状况.
    热带: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带,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
    温带: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温带地区的四季变化现象明显.
    寒带:北极圈以内为北寒带,南极圈以内为南寒带.寒带地区终年寒冷,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11.地图三个基本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换算时注意单位的统一.
    ●表示方式:1.数字式.2.线段式.3.文字式.
    ●大小判断:比例尺是一个分数.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13.方向:①通常情况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画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③经纬网地图上根据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4.图例:熟悉常用图例.P14
    15.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特点: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同;
    2.等高线都是闭合的曲线;
    3.不同海拔高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处表示坡缓.
    ●地形部位:①山顶一般用▲表示.②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高处向低处凸出.③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位由低处向高处凸出.④鞍部:相临两山顶之间的较低部位.⑤陡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19.地形剖面图: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形的高低起伏状况.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九):

    初一上册地理复习提纲,含重点,湖南教育出版社的地理书...

    1、地图的种类包括: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
    2、地图上的三要素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3、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室外看地图时,应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4、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5、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6、麦哲伦环球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7、赤道是0°纬线,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是最长的纬线.纬度自北向南各有90°,分别用N和S表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有180°,分别用E和W表示.
    8、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
    9、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分为南、北半球;以20°W和160°E为界把地球分为东、西半球.
    10、纬度范围:0° 30°为低纬度;30° 60°为中纬度;60° 90°为高纬度.
    11、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所以有形象地称地球为“三分的陆地,七分的海洋”.
    12、比较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名称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经线 半圆(弧形) 相等 南北方向
    纬线 都是圆(极点除外) 有长有短 东西方向
    13、七大洲的名称按面积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亚洲和欧洲连成一块合称亚欧大陆,中国位于亚洲.南极洲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洲;亚洲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14、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海洋;大西洋呈“S”形;北冰洋是世界上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15、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和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16、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17、高度的表示方法有海拔和相对高度,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褐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18、非洲的刚果盆地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亚马孙平原;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世界上最长的山脉是安第斯山脉.
    19、五种基本地形的特点:
    平原:海拔较低,地面平坦;高原:海拔较高,地面坦荡,边缘陡峻;
    山地:海拔较高,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丘陵:地面起伏,海拔不高,坡度和缓;
    盆地:周围高,中间低.
    20、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洋底三部分,大洋底由海沟、洋盆和大洋中脊组成.
    2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2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23、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最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24、世界上的地震和火山主要集中分布在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和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上.
    25、在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的部位是山谷,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的部位是山脊.
    26、到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60亿.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7、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发达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较快.
    28、世界人口最稠密地区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如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原因是这些地区处在中低纬度地区、气候温和多雨的平原和盆地,或是临海地带.
    29、人口密度反映人口地理分布疏密程度,用人/平方千米表示(每平方千米居住的人口).
    30、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31、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噪声干扰、供水不足、犯罪率上升等.
    32、世界三大人种分别是: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黄色人种分布在:亚洲东部、南北美洲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也属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分布在:欧洲、北美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黑色人种分布在:非洲的中部和南部.
    33、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均为黄色人种.
    34、目前被联合国确定为工作语言的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使用人数最多的是汉语.
    35、巴西通用葡萄牙语,西亚和北非通用阿拉伯语.
    36、基督教:产生于公元1世纪,经典为《圣经》,是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典型建筑为教堂.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经典为《古兰经》,主要分布在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典型建筑为清真寺.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典型建筑为寺庙.道教是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
    37、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38、天气和气候概念和区别:
    天气 某个地方短时间内发生的阴、晴、冷热等变化 多变、不稳定
    气候 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相对稳定
    39、在卫星云图上,白色通常表示云雨区,蓝色表示陆地,绿色表示海洋.
    40、气候的两个要素:气温和降水.
    41、在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7月,最冷月出现在1月;南半球相反.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42、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降低.
    43、非洲是最炎热的大陆,南极洲是最寒冷的大陆.
    44、降水形成条件:1.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2.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45、科学家依据降水形成过程中空气上升的原因和形式把降水分成三种主要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对流雨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6、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47、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中纬度地区大陆的沿海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3.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48、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
    49、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纬度位置.
    50、纬度越高太阳辐射越小.
    51、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天,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2、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周期是一年,公转产生四季更替现象;地球公转时地轴总与公转轨道平面保持66.5度的夹角不变.
    53、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
    54、热带(23.5°N~23.5°S)有阳光直射现象,气候终年炎热;寒带(纬度66.5°~90°)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终年寒冷;温带(纬度23.5°~66.5°)既没有阳光直射也没有极昼极夜现象,气候的四季变化明显.
    55、目前全世界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是梵蒂冈;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
    56、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把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
    5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互不侵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58、国际间的矛盾与冲突的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
    59、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60、世界规模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全球性国际组织是联合国(UN).
    61、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安理会的主要职能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62、中国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6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在瑞士洛桑.
    64、红十字会的宗旨是坚持人道主义.

    地理必修一复习提纲(十):

    地理必修一好难学啊 有没有什么复习的好方法

    与初中地理相比,高中地理更重视原理重视分析重视能力.高中地理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一是自然地理、自修二是人文地理,必修三是案例分析,也叫区域地理.
    必修一比较重视地理原理的理解和应该,最不容易理解是第一章和第二章,建议在学习之前要先有预习,并且预习一定要到位,不能大体看看课本算完,听完课后要跟上训练,和反馈.必修二相对记忆的东西多,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并且也学会运用这些相关基础知识用于分析问题,不过这个问题分析经常会建立在对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比较熟悉的基础上.必修三可以看作就是对必修一、二的运用吧,学好一、二后这个就不难了.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比例尺大小怎么比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