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米夫定出现耐药后,应该吃什么药物控制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

乙肝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

    阿德福韦酯于2002年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治疗剂量为10 mg/d2008年,全世界阿德福韦酯的服药人数大约为410000病人年,并于2008年被批准用于治疗1217岁的儿童。由于阿德福韦酯可以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患者,且我国阿德福韦酯的价格比较便宜,因此使用阿德福韦酯的患者估计和拉米夫定差不多。阿德福韦酯的主要不良反应是有潜在的肾损害。到目前为止,国内外的文献中没有检索到引起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的报道。在临床试验中,医生发现阿德福韦酯的肾损害与剂量相关,每天30mg治疗1年有8%的患者发生肾损害,而剂量减少到每天10mg治疗1年肾损害的发生率为0;连续治疗5年,肾损害的发生率为3%8%,而且停药或减量后都会好转。到目前为止全球只有1例肾移植的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后发生急性肾小管坏死。说明阿德福韦酯的肾毒性是很轻的。阿德福韦酯的肾损害主要表现是血磷降低和血清肌酐升高,只要服药的患者注意检查肾功能和血磷都可以及时发现,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我们再看一看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是2005年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的。我国和国外几乎同时上市。恩替卡韦的说明书中提到它在动物试验中发现了一些动物肿瘤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引起许多患者紧张。其实我们仔细阅读说明书就可以发现,动物试验所用的剂量常常是人类最高推荐剂量(/.html)。在临床研究中,治疗2年肌病的发生率为0.3%0.88%;治疗4年肌肉相关不良事件报告总数为4%,其中肌痛3%,肌炎1%,大多数患者在停药后都会好转,没有发生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也就是说,95%上以的病人服用替比夫定不会发生肌病或横纹肌溶解症。但在替比夫定上市后,我国发生了少数横纹肌溶解症的病例。

为什么替比夫定上市后肌病的发生会比上市前的临床观察严重呢?在一种新药上市后,许多医生对它不够了解,在治疗过程中不像临床试验的患者那样进行严格的定期监测与随访,一些患者也自认为服药后肝功能正常,病毒复制阴性,就不定期到医院检查了,导致患者的肌病发生后没有及时发现而加重。另外,肌病的发生与许多因此有关。一些患者本身就存在潜在的肌病。我国一位患者服用替比夫定后发生横纹肌溶解症死亡,死亡后调查发现他在使用替比夫定治疗前就在周期性麻痹(一种肌病)。许多药物(如他汀类的降血酯药)也可以引起肌病,甚至大量饮酒也可导致横纹肌溶解症,上市后的病人是比较复杂的,常常有同时使用多种药物,也可能会饮酒。一些医生甚至为了加强抗病毒的效果把替比夫定和干扰素联合起来使用,干扰素不仅可增加替比夫定对肌肉的毒性,还会增加周围神经病的风险,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为16.7%,而单独使用替比夫定治疗,周围神经病的发生率只有0.3%。但替比夫定相关性肌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应该定期到医院去检查,最好每三个月就检查一次,每次除了检查肝功能和乙型病毒学指标外,还应该检查肌酸激酶(CK)CK主要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亦有部分存在于脑和甲状腺细胞中。

在正常人的血液中含量很少。但当肌肉和心脏受到损害时,它就从细胞中释放出来,跑到血液中,使血中CK水平升高。如心肌梗死、肌炎、横纹肌溶解、甲状腺减退等疾病的患者血中的CK水平明显升高。在替比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CK升高不要慌张,可以先观察一下。在服用替比夫定期间CK升高大于正常值上限7倍以上是很常见的,大约为12%14%,但有10%以上都是一过性升高,在3个月内自动降到正常,只有3%4%的患者可能会发生肌病。因此,是否停药或换药主要是看有没有肌肉症状。肌病一般都会出现明显的肌肉症状,如肌肉疼痛、肌肉无力等。如果若CK升高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并同时伴有肌痛者,或没有肌肉症状但CK持续升高至正常值上限5倍以上3个月不能恢复或进行性升高者,立即停用替比夫定,改用或暂时换用其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肌病的诊断一般由神经科医生完成。除了CK升高以外,医生还会对病人进行全身肌肉的检查,检查肌力和肌肉压痛的情况,判断肌病的严重性,必要时还要进行肌电图和肌肉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轻症肌病一般停药后即可逐渐恢复,对停药后恢复较慢的患者可用辅酶Q10治疗。严重肌病需要立即住院治疗,以免发生严重并发症。

总体来看,四种治疗慢性乙型的核苷()类似物中,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不良反应最少,阿德福韦需要监测肾功能,替比夫定需要监测CK,但长期应用95%以上的人都是安全的,少数人只要定期到医院监测,也能完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广大乙肝患者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药监局的这个《通报》过于担心,更不要看到《通报》后盲目停药,停药后很可能导致肝病加重;也不要随便换药,换药有可能增加病毒耐药的机会和以后治疗的困难。随便停药或换药所带来的后果可能比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更大!

是药三分毒,但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促进肝功能恢复正常,改善,减少和肝癌的发生,改善乙肝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对慢性乙肝患者的好处明显高于那些少见甚至罕见不良反应的风险。我们不能只注意到个别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而忘记乙肝病毒给自己身体带来的风险放弃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时怎样防止耐药 耐药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甚至更加严重等不良后果,药物之间发生交叉耐药,那么会给后续治疗带来极大的困难。

树旺教授指出乙肝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的现象,千万不可私自停药、换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规范的使用。为了避免乙肝抗病毒治疗出现耐药的现象,乙肝患者在抗病毒治疗前,首先要进行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查,了解病毒是否已经产生耐药,具体是哪种药物,从而根据检测结果,选择适合的治疗药物,进而使乙肝患者达到科学规范的用药。

好好了解一下你看病的医药和医生是不是正规!如果是在正规医院的正规医生给你开的疗程的话,最好不要擅自停药。一般来说抗病毒治疗费用是在每个月几百块钱。

楼主,你想停药的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乙肝患者开始抗病毒治疗后,也不能盲目停药换药。 大部分乙型慢性肝炎患者都希望能早停药,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无论干扰素或核苷类似物短期(小于等于1年)治疗,停药后患者HBV DNA平均值水平都出现大幅度反弹,这说明短期治疗后难以实现对病毒复制的持续抑制,即无法实现慢性乙肝的治疗目标――减少肝硬化肝癌的发生。大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都需要长期抗病毒治疗. 中国慢乙肝指南指出: 对于大三阳患者的疗程建议: 治疗1年后检测,若肝功正常,乙肝病毒检测不到,并且发生了e抗原血清学转换,再继续服药;每3个月至半年检测一次ALTHBV DNAe抗原、e抗体,保持以上疗效1年者,方可停药,总疗程必须大于等于2年。如果没有达到上述疗效,应继续服药,直到达到疗效。 对于小三阳患者的疗程建议: 治疗1年后检测若肝功正常,乙肝病毒检测不到,就继续服药,保持18个月者方可停药,其总疗程必须大于等于2.5年。 什么样的治疗方案能够保证长期治疗从而减少反弹呢?首先要选择被证实长期治疗能减少肝硬化、肝癌发生的药物;在兼顾长期疗效的同时,要选择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的药物,保障长期治疗的安全。除此之外经济因素也要考虑在内,病人在初治选药时,需要跟医生商量选择自己能够长期负担的药物。如果因为经济原因造成停药,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一旦达到停药标准停药后仍需密切监测肝功能、HBV DNA和乙肝五项等指标,如果复发,应再次用药。

慢性肝炎:每次用白茅根*二两,烧一碗水服汤,一日三次,一般需服半月,忌辣物

我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2,,最后一次检查有病毒,肝功能正常...我想停药可以吗? 停了之后有什么后果? 需要注意什么?

不要停,如果要停就必须肝功正常,DNA病毒定量要达到正常值才可以停,要不然病情会就加重。我的DNA正常了,肝功也正常,所以就停药了,只需要半年复查一次就可以了。 本人停药2年,一直半年复查一次。

慢性乙肝炎 青少年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年轻患者如何治疗?

慢性乙肝年轻患者如何治疗? 所患疾病:青少年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 所就诊医院科室:宁波市肝病医院,肝病科当前用药:药物名称:水飞蓟胶囊6个月服用说明:3粒,一天三次,吃了半年病情描述:患者,男,17足岁,乙肝大三阳,系母婴传播,婴儿期感染。原来肝功能正常。去年9月份起反复肝功能轻度异常。Gpt波动在53—70左右,曾经水飞蓟、叶下珠、中药抗病毒治疗,肝功能一直波动在轻度升高状态。今年5月份起复查GPT756月份复查GPT110,谷草75。大三阳,乙肝DNA5.3107B超轻度脂肪肝。希望医生提供的帮助:咨询现在是不是适合抗病毒治疗?如何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如果选择干扰素疗效如何>>>食物中毒 什么是化学性食物中 毒??有什>>>小儿感, 小儿感冒腹痛原因么副作用?核苷类药物选择哪一类?有什么副作用?耐药率高吗?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十大误区

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但目前一些患者的错误认识导致抗病毒治疗未达到预期的疗效。本文仅举几例,供大家参考。

一.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

由于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许多病毒携带者终生不发病。因此,使一些应该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误认为:抗病毒治疗无关紧要肝功能异常时服用一些降酶药物就行了。这些患者长期不愿就医,也不愿听从医生的系统治疗,甚至放弃定期的肝功能和病毒学指标的监测,一旦病情严重而不得不就医时,已经发展为重型肝炎或肝硬化晚期。

的确有些乙肝病毒携带者可终生不发病。但乙肝病毒对人体的损害常常在体内静悄悄地进行,多数慢性肝炎患者在转氨酶轻度升高时并无明显症状;不像感冒发烧或腹泻,患者本人不能根据自己的症状来判断自己是否应该治疗。因此,我们常说乙肝病毒是体内潜伏的特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应该随时保持警惕,定期到医院检查肝功能和乙肝病毒学指标,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就医,根据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

  二.盲目相信一些广告

  一些乙肝患者为了治疗疾病,盲目相信一些广告。有一位肝功能正常的乙肝小三阳患者,盲目听信广告,花了近两万元钱,不但没有使乙肝病毒清除,还因药物中毒导致了药物性肾损害。还有一些患者看到一则抗乙肝药物在转基因鼠上试验的报道,就认为这种药物一定能治好乙型肝炎。其实,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都要按照国际上统一的GCP标准,经过临床前(动物)(健康人和少数病人)期和(国际多中心、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上市,有些药物还要经过期临床研究。在这些试验中,不仅要观察药物的有效性,还要观察其安全性。这一过程,至少要经过23年。在这些试验结束前,谁也不能断定其在临床上肯定有效和安全。

  三.没有适应证随便用药

  乙型肝炎的抗病毒药物属于处方药,其最佳适应证是HBV DNA阳性,ALT反复波动在100300单位的慢性活动性肝炎病人。另外,一些肝硬化患者,肝、肾移植术的乙肝感染者,肿瘤化疗期和围手术期的乙肝感染者也可使用。但目前常看到一些肝功能正常的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而自行购药治疗,尽管在治疗的初期可以达到HBV DNA阴转的结果,但停药后仍会再次升高,其结果最终导致病毒发生耐药,甚至在患者真正需要抗病毒治疗时,无法选择有效的治疗药物。

  另外,由于一些新的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尚不完全清楚,在妊娠早期不应使用;干扰素对甲状腺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对血象也有抑制作用,有甲状腺疾患和白细胞较低的乙肝患者也应慎用。医生在治疗前还应全面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一般状况,并进行相应的检查才能决定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因此,患者自行购药治疗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四.不能坚持抗病毒治疗

  一些患者在乙肝抗病毒治疗时今天服药,明天漏服,或者想起来就治疗,忘记了就停药;还有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刚刚达到HBV DNA阴转的初步疗效就误认为病毒已被清除,可以停药了。这样的治疗不仅起不到对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而且还可能加速耐药的发生,甚至使病毒的复制反弹,导致肝病加重。这是因为目前一些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服药时,乙肝病毒的复制减弱或停止;停药后,乙肝病毒会重新活跃。因此,一定要坚持按时服药和长期治疗,达到一个持续地抑制病毒的效果,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五.治疗期间未进行监测

  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是否达到了效果,是否产生了耐药,主要依靠治疗期间的监测。如果治疗3个月以上,患者的HBV DNA滴度未见下降,说明这种抗病毒药物治疗无效,就应该更换其他抗病毒药物治疗;如果达到疗效,可继续治疗一段时间后停药;如果用药期间出现HBV DNAALT的反跳,可能是因为病毒发生了变异,对药物产生了耐药。另外,有些抗病毒药物在治疗期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干扰素可能引起白细胞下降和肝功能异常,个别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等。这些不良反应都需要在治疗中定期检查才能及时发现。一些患者用药期间未进行监测,以致医生无法判断药物的疗效,一些不良反应不能及时发现,甚至造成严重后果。

  六.过份恐惧病毒变异

  一些患者的HBV DNA滴度很高,肝功能长期异常,但由于过份恐惧病毒变异而不敢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这会使病毒在体内不断复制,肝细胞坏死持续存在,肝功能长期异常,其结果将会刺激肝脏内大量纤维组织增生来修复肝脏内的坏死灶,导致肝硬化;或由于增生过度,导致肝肿瘤的发生。

  其实病毒变异是很正常的事,没有什么可怕的。世界上的所有生物都会发生变异。这是因为人类要用药物去抑制病毒的生长,而病毒本身也要去适应环境得以生存。例如流感病毒,每年都在发生变异,因此每年都要制造出新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细菌也会发生变异。使用青霉素治疗一段时间,细菌就对青霉素产生了耐药,这就是细菌发生了变异的结果。乙肝病毒也是这样,长时间使用一种抗病毒药物,病毒就会发生变异,使其对这种药物发生了耐药。一旦病毒对一种药物耐药后,可再选用其他药物继续治疗。尽管目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种类较少,但很快就会有更多的新药物逐渐上市。如果积极治疗,使病毒很快受到抑制,肝细胞坏死停止,肝功能好转,就阻止了肝纤维化的进展,为进一步的治疗或等待更有效的药物出现赢得了时间。

  七.小三阳患者不用治疗

 一般来说,乙肝病毒感染的小三阳状态是乙肝病毒复制的冬眠期。这时,乙肝病毒几乎无复制,肝功能正常,病人的病情相对平稳,无须治疗。但部分小三阳患者反复肝功能异常,其原因可能是感染了一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这种前C区变异的乙肝病毒感染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和亚洲地区多见,其流行率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40%左右。这样的患者尽管血清中的e抗原阴性,体内仍长期存在乙肝病毒DNA的复制(HBV DNA阳性),病情仍可不断进展。患者常伴有持续性或间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导致进行性肝病。因此,这样的小三阳乙肝患者仍需要抗病毒治疗。经过抗病毒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会很快被抑制,肝细胞的坏死也就随之停止了。

  八.肝硬化患者抗病毒已为时过晚

  有些乙肝患者的病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了腹水、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肝功能失代偿的表现。这些患者常对治疗失去信心,认为抗病毒治疗已经为时过晚。其实,近年来上市的新一代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不仅能缓解肝硬化患者的病情,而且还很安全。早在1996年,国外就有人用这类药物治疗肝硬化患者,并达到较好的疗效。近年来国内外的医生对乙肝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研究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国外的一项研究中,一些准备接受肝移植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抗乙肝病毒的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有2/3的患者肝功能明显好转,甚至达到了暂缓手术的效果。国内的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结果。因此,肝硬化患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仍可在医生的指导和监测下进行一定的抗病毒治疗,达到缓解病情的目的。

  九.盲目联合抗病毒治疗

  近年来一些患者为了达到清除乙肝病毒的目的,盲目联合多种抗乙肝病毒的药物。其实,一些药物的作用机制是相同的;还有一些药物,尽管他们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但经过近几年的临床研究,多数专家并没有看到联合用药比一种抗病毒药物单一应用达到了更好的效果。另外,乙肝病毒也不像艾滋病病毒的抗药性那么强,必须在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所谓鸡尾酒疗法下才能抑制病毒的复制。乙肝病毒对抗病毒药物十分敏感,尤其是新一代的核苷类药物,80%以上的患者在小剂量下就能达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目的。因此近年来多数专家认为乙肝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不应盲目联合应用,而应采用一种抗病毒药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再更换另一种药物的序贯治疗方法,但更换药物的最佳时机和品种仍在研究之中。

十.对抗病毒治疗期望值过高

由于一些乙肝病毒感染者在社会上遭受的歧视和不平等,造成他们迫切追求所谓转阴治疗,并对乙肝的抗病毒药物期望值过高。在抗病毒治疗期间,不去注意肝功能改善和乙肝病毒DNA的抑制,而一味期望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阴转,因此认为抗病毒治疗无效。其实,目前的乙肝抗病毒药物仅能起到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并不能把乙肝病毒从体内完全清除。抗病毒治疗的目的是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功能,缓解肝细胞的病理损害。这样的治疗必须有一个持久战的心理准备,要坚持持久的治疗,使乙肝病毒长期处于抑制状况,最终达到HBV DNA阴转,肝功能恢复,e抗原阴转,并出现e抗体的病毒冬眠状况,使肝细胞得到保护。

  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医务工作者正在努力研究更新的药物,为攻克乙型肝炎开辟了更多的途径。但所有药物都有其适应证,尤其是一些新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治疗,避免滥用,定期监测,减少不良反应,才能达到其最佳疗效。 

}

乙肝病毒(HBV)感染是导致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全世界大约有3.5亿慢乙肝携带者[1]。由于HB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存在相同的传播途径(如性传播和血液传播),在HIV感染者中HBV的感染率亦较高,在南部非洲和东南亚地区,HIV感染人群中HIV/HBV共感染的比例达15%~20%[2]。研究显示,HIV感染人群40%~60%的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HBV病毒标志物[3],HIV感染人群中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为4%~10%[2-4],欧洲HIV感染人群中慢性乙肝患者的比例为9%[2],这一比例比正常人群高100倍;其中男同性恋患者HBV病毒携带者比例尤其较高;这表明对HIV/HBV共感染者需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1HIV/HBV共感染者中HBV的抗病毒治疗1.1HBV的抗病毒治疗目标HBV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抑制乙肝病毒复制、阻止疾病进展,减少HBV相关的致病性和致死率。HBV抗病毒治疗不能导致HBsAg转阴,H... 

DNA的合成。5.4.1对各类患者的疗效拉米夫定单一疗法有助于抑制HBV复制和减轻肝病。采用本品治疗1年后,患者的HBeAg血清转换率与用IFN-α治疗16周后的情况相似,但是不及用pegIFN-α治疗1年所产生的效果。(1)HBeAg呈阳性的慢性乙肝患者(表8):①ALT水平持续或间断性升高:3项临床试验结果显示,总共731例未接受过任何治疗的患者在接受为期1年的拉米夫定治疗后其血清转换率达到了16%~18%,而未接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的血清转换率只有4%~6%;按坏死性炎症积分降低情况评价患者的组织学改善后发现,治疗组患者中该分数降低≥2分者为49%~56%,而对照组只有23%~25%。持续...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传统性疾病,其病程比较长,可逐渐发展为肝细胞弥漫性变性坏死、肝硬化、肝衰竭、原发性肝细胞癌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拉米夫定等抗病毒药物是慢性乙肝的早期主要治疗手段,不过长期使用会出现耐药情况[2]。持续的HBV复制活跃、炎症坏死、肝脏细胞损伤是导致慢性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主要因素,为此对于其的治疗要求更高[3]。当前恩替卡韦以其快速、强效的抗病毒作用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多;阿德福韦酯也是一种抗病毒药物,且耐药性低,将其与恩替卡韦联合使用可发挥协同作用。本文观察了阿德福韦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耐拉米夫定型慢性乙肝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9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耐拉米夫定型慢性乙肝患者98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9例。其中男50例,女48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64岁,平均年龄(45.09±4.2... 

早期,抗病毒、免疫调节、抗肝纤维化等综合治疗是我国临床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常用方法,并未获得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1]。伴随着世界各国临床对该疾病治疗方法的不断探索,拉米夫定被应用于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治疗,为患者带来了福音[2]。但临床应用发现,随着用药周期的延长,患者对该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上升,因此由拉米夫定导致的耐药问题也成为了临床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3]。针对上述问题,我院本次研究对不同核苷(酸)类似物长期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临床制定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新的研究思路。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纳入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88例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应用拉米夫定治疗超过24周,发生病毒反弹(达到初始答应后,HBV-DNA水平重新升高1个log10值);(2)ALT(谷丙转氨酶)高于标准值2倍或2倍以上;(3)被证实存在... 

慢性乙肝的治疗方法不断变化,拉米夫定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临床上使用较多。怎样能取得最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也是大家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我们分析了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前ALT水平、HBV-DNA和HBeAg定量值,并重点观察早期病毒应答对拉米夫定疗效的影响,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文所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传染病及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慢性乙肝的诊断标准,共60例。患者入选标准为①血清HBeAg阳性;②血清HBV-DNA阳性;③ALT升高。④入选前半年内及疗程中未使用过其他抗病毒药物。并排除下列情况:①合并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癌者;②无症状携带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肾疾病者;④合并严重精神、神经疾病者;⑤合并不稳定糖尿病者;⑥合并骨髓抑制者;⑦合并妊娠者;⑧有严重不良反应停药者。1.2方法:所有入选患者均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服拉米夫定100mg,每日1次,连续24周以上。治疗前和治疗后4、... 

背景:阿德福韦双酷(ADV) 是一种有效治疗野生型和耐拉米 夫定乙肝病毒(HBV)的核昔酸 类药物。在使用核营酸类药物治 疗慢性乙肝时,当治疗时间为 48、96、144周时,耐ADV变异 体出现的累积发生率分别为0、 0 .8~3%和0~5 .9%。 目的:研究67例对拉米夫定 耐药且接受A DV治疗的慢性乙 昔耐ADV病毒变异体的表 基因型特点。 患和 肝型 方法:HBV DNA含量采用实 时定量P CR技术。ADV变异体检 测采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 飞行时间质谱为基础的基因分型 .、翔公 法,即限制性酶切片断质量多态性(RFMP)分析技术。 结果:R F MP分析法显示,在9例患者的乙肝病毒反转录聚合酶 区域中,共发生了曰个氨基酸置换。耐A DV变异体的累积发生率, 在12和...  (本文共1页)

}

目前我们口服的抗病毒药物不管是药效好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还是药效偏弱的拉米、替比或阿德福韦,它们都属于核苷类药物,而耐药变异是所有核苷类药物的共性,就连目前并无临床耐药报道的替诺福韦也不例外。许多乙肝患者害怕开始抗病毒,甚至部分达到抗病毒条件的患者都迟迟不愿进行抗病毒治疗,除了对乙肝相关知识不了解外,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担心口服抗病毒药容易耐药,担心耐药后无药可治等。

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答疑解惑,具体介绍抗病毒药耐药及耐药挽救的相关知识。

核苷类抗病毒药为什么会容易耐药

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说下核苷类药物抗病毒的机理:核苷类药抗病毒的治疗作用,是药物核苷酸掺入到病毒DNA链P基因的某一个位点。例如拉米夫定的核苷掺入到其中M氨基酸的位点,病毒DNA就从这里断裂了,使其复制不能继续,抗病毒治疗就是这样来抑制病毒复制的。那么,病毒为了生存,在复制过程中把氨基酸M变异成氨基酸V或氨基酸I,变异后的病毒氨基酸链对拉米夫定的核苷没有亲和力,也就是说对拉米夫定不敏感,这就对拉米夫定耐药了。

虽然目前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是抗乙肝病毒的一线药物,但这两种药也是近几年才上市的,所以在已经抗病毒的乙肝患者中不乏还有许多仍然在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这些药物的。今天我们就来全面说一下目前5种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各自耐药后应该如何挽救。

根据2015年国内乙肝防治指南种的内容:

1)如果患者对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应该换用替诺福韦,或加用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2)如果患者服用阿德福韦出现耐药,之前未使用拉米夫定的可以换用恩替卡韦,或替诺福韦进行治疗;

3)如果患者已经对拉米夫定或替比夫定耐药后又对阿德福韦耐药,则需要换用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4)对恩替卡韦耐药的,可以换用替诺福韦,或加用阿德福韦;

5)如果发生了多药耐药的,比如即对恩替卡韦耐药又对阿德福韦耐药的,则可以恩替卡韦联合替诺福韦,或恩替卡韦联合阿德福韦进行治疗。

这时候可能会有朋友问,如果对这五种核苷类药物都耐药了,那该怎么办?实际操作中,这种现象是没有出现过的,但理论上这种结果也是有可能出现的。根据以上我们说的耐药应对内容,我们当前可以联合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进行治疗,当然我们也可以选择二代的替诺福韦。目前二代的替诺福韦在国内还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上市,到时我们的乙肝战友们可选择的抗病毒药物又会增多,而且药效更强,耐药门槛更高,不良反应也更少。

化验单看不懂?治疗有疑问?来柑橘客吧,专业私人医生实时咨询解答,微信搜索“柑橘客”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