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耳机性价比比较高?推荐下,耳机入耳式推荐性价比的那种。如果是女生可以戴的更好

「天猫」全场特惠,精选好货,正品低价,品类齐全,退换无忧,品质购物上天猫,让您足不出户,畅想一站式购物的乐趣!

}

根据美国疾病卫生组织(CDC)调查,在20-69岁年龄段中间有接近15%的人有由于噪音引起的听力损失,严重者则会失聪。而平常在都市里生活的人,噪音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使用耳机。15%啊,同学们!这可不是什么小概率事件。为什么耳机对我们听力会有如此之大的损害呢?这就需要具体来了解一下我们声音是如何在我们耳朵里传播的。

要知道,声音的产生-传播-到被我们听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前方高能,我已经尽量简化了过程,请结合图片理解)。首先,振动让空气产生了疏密变化,形成了一定振幅的压力波,这就是声波。就像是一块石头扔到水里,形成一圈圈水波扩散开来。随后,声波会被我们的耳廓接收,沿着外耳道遇到了一层半透明的鼓膜。声波像敲门一样,让鼓膜产生了前后振动,再由鼓膜后侧的听小骨将这种振动传送到内耳的淋巴液。说了这么多,但此时,我们的大脑还是没能感受到声音,真正帮助接收声音的器官实际上是在内耳的耳蜗。

耳蜗是一个充满淋巴液的螺旋管,在蜗管内整齐排列着很多细小的毛细胞,每个毛细胞都有着被静纤毛覆盖的离子通道。它们就像是一簇簇水藻,当声音传入时,淋巴液带动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就会像水藻一样摇曳起来。

这时离子通道的大门就会打开,淋巴液中的钙离子(Ca2 )和钾离子(K )就会进入细胞,从而触发神经递质的释放。就是这些毛细胞将机械的声音信号(压力波),转化为神经电子信号,沿着脑干传到听觉中枢,我们才能接收到声音的信息。

所以,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这些被耳机损害的毛细胞。其实自然情况下,声音大了,这些毛细胞就会摇一摇,声音小了,就会休息休息,它们随着我们年龄而逐渐衰老死亡。但是,如果你总是带着耳机,听着劲爆的音乐,他们就要时刻处于剧烈摇摆的状态!一直摇啊,童鞋们~想一想吧,天天这么HIGH,能不死的早么! 更可怕的是,毛细胞的损伤是不可逆的,它无法修复或者再生!是的,你没看错,它是不可再生的,不像头发剪掉还可以长出来新的。所以当你发现因为长时间戴耳机而出现耳鸣等症状的时候。It is too late!医生也不能帮你什么,毛细胞死了就是死了,听力也很难恢复。原本长满健康毛细胞的基底膜就会变得光秃秃的,套用宋丹丹老师说的一句话,被薅的跟葛优一样了。这种由于声音而造成听力下降或失聪就叫做: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

其实,这种噪音性听力损失(NIHL)大多都发生在长期在嘈杂环境中工作的人群上。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长期使用耳机听音乐而造成的听力损失的比例逐渐增高。很多人觉得音乐和噪音不一样啊,我这是艺术啊,怎么能跟噪音相提并论。其实呢,音乐和噪音的区别只在于我们心理上的喜好,尽管音乐更有节奏感,组合的更优美,然并卵,它对耳朵的伤害一点也不比噪音少。而且,你可能想象不到我们平时用耳机听音乐时声音到底有多大,我们耳机中流淌出来音乐的分贝甚至要高于摩托车和夜店的声响,有的时候仅仅比电锯声稍微好那么一点!耳机音频播放器的最大音量可以产生105分贝的声音。这种音量下,只要听不到30分钟,就会对我们造成听力损失。

可能大家会认为明明听得大部分都是情歌,音量调的也不高。但真的是这样么?让我们看一下数据。在新加坡进行的一项研究里,实验人员选择了9首流行歌曲,其中还包括一首叫only you的中文歌哦(不知道中文名是什么,话说是唐僧唱的那首嘛~)。试验聚集了1928位学生,他们每天按照自己的习惯戴上耳机听音乐,并将所用的时间和音量全部记录下来。研究数据表明,相比于女生,男生们更喜欢调大音量播放音乐,其中,33%的男生都习惯将音乐调到85分贝以上(噪音污染的标准在白天是60分贝),20%的人每天听音乐的时间长达8小时以上。而这个数值的分贝和这么长的时间,早就已经可以让我们的听力受到损伤了。

近几年,音乐引起的听力损失已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新加坡,美国,德国都已经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所有的研究都发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已经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变成了高危人群。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初期的听力损失很难被察觉到,就像你20度岁天天去夜店玩,可能到40岁才发现自己身体之前透支的不行了。耳机对听力的伤害也是这样的,毛细胞过度的摇摆可能让它提前死亡,但有可能这都是10年后的事情了。但我相信你也不想到40,50岁的时候就失聪吧~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起来这个问题!说了太多篇幅的听力损伤,但其实耳机对我们的伤害远远不止如此。

二. 耳机会影响身体平衡

耳朵的设定可不是只有听声音,它还有一个隐藏属性——调节平衡。在连着耳蜗的地方还有两个重要的部分,叫做前庭和半规管,它们在维持姿势和身体平衡中起重要的作用。即使闭上眼睛我们也能感觉到加速和转弯,电梯的升降,以及晕车晕船的症状,都是前庭和半规管的原因。刚刚提到的,损伤不可逆的毛细胞也在这里也做了一份兼职,当头部位置发生改变,毛细胞也会受到牵拉刺激,发出神经信号。但这次神经冲动与声音传导无关,而是会引起肌肉收缩,来维持身体平衡,这样我们才能在晃动的公交上站稳。所以呢,在我们使用耳机的过程中,尤其是入耳式耳机,耳压的变化会让毛细胞失去对力量变化的灵敏度。时间久了,就很容易在在头部轻微晃动下感到头晕。

三. 久戴耳机会导致头痛

除此之外长时间佩戴耳机还会引起头痛。在BMC 神经学网站发布的一项研究中,德国科学家们通过德国移动通讯公司研究计划(DMF),针对1025名青少年(年龄在15-17岁之间)进行了调查。其中有尽一半的参与者(47.7%)因为日常佩戴耳机听音乐,在过去的6个月中,每个月都出现了至少一次的头痛问题。这项研究明确的排查了看电视,玩游戏,刷手机等其他因素,确定了引起头痛的原因,就是因为长期戴耳机听音乐所引起的。虽然原理还不明确,但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这让我们的听觉神经和处理声音信息的大脑皮层持续处于兴奋状态。就像让它们跑了一场马拉松,导致脑部的能量消耗过大,大脑就产生了类似长时间加班的疲惫感。对于每天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大脑也是有苦无处诉,唯一的办法就只能用头疼来提醒你给他放假了喽~

另外,耳内的通道狭长复杂,长时间使用耳机不“通风”,入耳式耳机的反复摩擦等,也容易滋生细菌,引起外耳道等部位的感染。同时,长期大声用耳机听音乐还可能引起耳鸣,睡眠失调,暂时性耳聋等症状。耳朵里到处都是精细脆弱的零件,十分容易受损,就像有公主病一样,需要我们精心护理。所以在带上耳机之前一定要多加考虑!那么,究竟怎样才能更安全的使用耳机呢?

四. 如何正确使用耳机

1. 遵循60-60法则。啥意思?戴耳机的时候,声音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每听60分钟就要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会,缓解一下。否则引起永久性失聪的概率会成倍增长。还有研究表明,声音调的小一些,我们可以任性听歌的时间就长一点。所以尽量的把音量调低,声音在耳边窃窃私语、情意绵绵的感觉其实也不错啦。就算再舍不得,每一个小时也要和耳机里温柔的声音暂别一下!

2. 尽量选择头戴式耳机。这种耳机降噪效果很好,在使用过程中,我们不会受到外界嘈杂声音的干扰,即使在很小的音量也可以听到很清晰的声音。这样你就不会因为旁边叽叽喳喳的说话声音而刻意去调大音量了。

3.使用骨传导耳机。骨传导是一种声音传导方式,即将声音转化为不同频率的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传递、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来传递声波。相对于通过振膜产生声波的经典声音传导方式,骨传导省去了许多声波传递的步骤,能在嘈杂的环境中实现清晰的声音还原,而且声波也不会因为在空气中扩散而影响到他人。

}
用手机推,以前用声美E10,觉得挺好的,但是线材挺容易破的,而且戴久了很不舒服,我的耳朵比较小,音乐应该是ACG吧,比较杂。想买300左右的耳机,看贴吧说阿思翠,VSD3S,E40,Pro one,king,IE60等,我应该是木耳了,各位有什么推荐的吗?有没有闲鱼链接之类的?学生没什么钱谢谢各位了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耳机入耳式推荐性价比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