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留下鼻炎方用辛夷白芷苍耳子、香附、苍耳子、白芷、细辛、当归、川芎、赤芍用水煎,就是不懂药方份量。望高人

凡能疏肌解表、促使发汗,用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多属辛散之品,辛能发散,可使外邪从汗而解,故适用于邪在肌表的病症。也即《内经》所说的“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的意义。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有以下几点:

1.感受外邪,具有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表症者。

2.表邪郁闭,麻疹透发不畅者;水肿初期或麻疹初期兼有表证者,以及其它疾病具有表证需要发汗解表者。

解表药虽能透过发汗解除表证,但汗出过多能耗散阳气,损伤津液;因此,凡自汗、盗汗、热病伤津以及阴虚发热等症,都应慎用。跟据解表药的性能,可以分为发散风寒,发散风热两类。

发散风寒药,性味多为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用于感冒风寒,呈现恶寒发热、无汗、鼻塞或流清涕、舌苔薄白、口不渴、脉浮等寒象比较突出的表症。对于咳嗽气喘、脚气水肿及风湿痛等初起具有上述表症的,也可应用。

【药用】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及木贼麻黄或其它含麻黄碱的同属植物的草质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温。入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及麻疹透发不畅,风疹身痒等症。

麻黄性温辛散,能发汗散寒而解表,又可散风透疹。用治外感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无汗等症,常与桂枝相须为用,有发汗解表的作用。如治麻疹透发不畅,兼有咳嗽气急症状时,可在辛凉透疹药中酌加麻黄,因肺主皮毛,本品既能宣肺,又能发散,可收透疹、平喘的效果。至于用治风疹身痒,可与薄荷、蝉衣等药配伍应用。

麻黄能宣畅肺气而止咳平喘,故临床往往用治外邪侵袭、肺气不畅所致的喉痒咳嗽、咯痰不爽或咳嗽紧迫、胸闷、气喘等症。如寒邪咳喘,多配杏仁、甘草同用;外有寒邪,内有痰饮,常配细辛、干姜、五味子、半夏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杏仁、甘草等同用。

3.用于风水水肿等症。

麻黄既能发汗,又能利尿,故适用于水肿而伴有表症者,常与白朮、生姜等同用。

【处方用名】生麻黄、净麻黄(生用,辛散作用较强)、水炙麻黄(炒时加清水,辛散作用缓和)、蜜炙麻黄(用蜂蜜拌炒,辛散作用减弱,且有润肺之功)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分至三钱,煎服。

【按语】1.麻黄一药,始载于《本经》。自从汉代《伤寒论》中收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

2.本品的作用以发散与宣肺为主,如配桂枝则发汗解表,配杏仁则止咳平喘,配干姜则宣肺散寒,配石膏则宣肺泄热,在麻黄附子细辛汤中配附子则温经发表,在阳和汤中配肉桂则温散寒邪、宣通气血。

3.综上所述,麻黄的临床应用主要是取它宣、散两个方面的功效。

【方剂举例】麻黄汤(《伤寒论》):麻黄、桂枝、杏仁、甘草。用于外感风寒,恶寒,无汗,头痛,身疼等表实者。

三拗汤(《和局方剂》):麻黄、杏仁、甘草。用于感冒风寒,咳嗽气喘。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麻黄、杏仁、甘草、石膏。用于里热壅闭,症见身热烦渴、喘咳气粗、鼻翼煽张者。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药用】本品为樟科植物菌桂的细枝。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入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症

桂枝辛温,善祛风寒,能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不论有汗、无汗都可应用。如风寒表症,身不出汗,配麻黄同用,有相须作用,可促使发汗;如风寒表症,慎身有汗出,配芍药等,有协调营卫的作用。

2.用于寒湿痹痛与经闭腹痛、痛经等症

桂枝能温通经脉,对寒湿性风湿痹痛,多配合附子、羌活、防风等同;对气血寒滞所引起的经闭、痛经等症,常配合当归、芍药、桃仁等同用。

3.用于水湿停滞所致的痰饮喘咳,以及小便不利等症

桂枝性温,善通阳气,能化阴寒,对阴寒遏阻阳气,津液不能输布,因而水湿停滞形成痰饮的病症,常与茯苓、白朮等配伍应用:如膀胱气化失司、小便不利,用桂枝以通阳化气,助利水药以通利小便,常配合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处方用名】桂枝、川桂枝(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桂枝与麻黄虽都能发汗,但麻黄辛苦开泄,能开腠理而透毛窍,发汗作用较强,且能宣肺平喘、利尿退肿;桂枝辛甘温熙,主要功能是温通经脉,能通达阳气而解表,发汗的作用较为缓弱。故治风寒表症,风寒无汗,常与麻黄配伍,以增强它发汗的作用;而治风寒表症、自汗恶风则不用麻黄,多配芍药同用,以协调营卫、发表散寒。

2.桂枝性温助热,如应用不当则有伤阴、动血之虞,故在温热病、阴虚火旺及出血症时,不宜应用。

【方剂举例】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治外感风寒、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口不渴等。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药。治妇女月经不调,瘀血阻滞的腹痛,及胎死腹中。

桂枝附子汤(《伤寒论》):桂枝、附子、甘草、生姜、大枣。治风寒湿邪阻滞、身体疼痛、举动困难、不能自由转侧。

【文献摘录】《本经》:「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

《别录》:「温经通脉,止烦出汗。」

《本经疏证》:「和营、通阳、利水、下气、行气、补中,为桂枝六大功效。」

《江苏中医》:「桂枝的功用包括:解表和营、通阳散寒、温化水气、补益里气、平降冲逆通瘀活血等六大方面。配伍应用方面:桂枝配芍药,调和营卫;配麻黄可增强发汗作用;配生姜有两个作用:一是协同辛散外邪,一是温散胃中寒饮;配干姜也有两种作用:一是温化上焦水饮,一是温散下寒;配甘草,在用量差距不大时,都是取甘草之甘以缓桂枝之性,在心阳虚而心悸怔忡,欲桂枝、甘草以复心阳时,桂枝用量须较大于甘草,但在心阳既虚而心血亦虚时,必须以甘草为主;配人参,一是补虚解表,一是补益气虚;配黄耆补虚;配附子,一是温阳解表,一是温经散寒,一是温补肾阳;配白朮化湿;配茯苓治水气内停;配龙骨、牡蛎,养心阳、安心神;配地黄,用于阴阳两虚;配当归,主治血虚寒滞;配防己温行水气;配桃仁通瘀活血;配黄连,取其寒热相并,以治寒热错杂之症;配石膏,一是解表清里,一是清透里热;配大黄,一是解表攻下,一是温下太阴寒实,一是攻瘀泻热。温病化燥必须禁用桂枝。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脾经。

【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

紫苏能散表寒,发汗力较强,用于风寒表症,见恶寒、发热、无汗等症,常配生姜同用;如表症兼有气滞,有可与香附、陈皮等同用。

2.用于胸闷、呕恶等症

紫苏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恶,不论有无表症,均可应用,都是取其行气宽中的作用,临床常与藿香配伍应用。此外,本品有能行气安胎,常配砂仁、陈皮同用,治疗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3.用于食鱼蟹后引起的吐泻腹痛

紫苏辛温,能解鱼蟹毒,中鱼蟹毒后可用单味紫苏煎服,或配合生姜同用。

【处方用名】紫苏、紫苏叶(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紫苏既能发汗散寒以解表邪,又能行气宽中、解郁止呕,故对风寒表症而兼见胸闷呕吐症状的,使用本品,很是适宜;或无表症而有气滞不畅症状的,也可用于宣通。如配藿香、陈皮则解表和中,配半夏、厚朴则解郁宽胸。

【方剂举例】香苏散(《和局方剂》):香附、紫苏、陈皮、甘草。治外感风寒、内有气滞、头痛无汗、胸膈满闷、噫气恶食。

苏羌达表汤(《通俗伤寒论》):苏叶、防风、光杏仁、羌活、白芷、广橘红、生姜、茯苓皮。治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项强痛、骨节烦疼、无汗而喘、胸痞恶心。

【文献摘录】《别录》:「下气,除寒中。」

《药性本草》:「以叶生食作羹,杀一切鱼肉毒。」

《本草纲目》:「解肌发表,散风寒,行气宽中,消痰利肺。」

《本草正义》:「紫苏芳香气烈....外开皮毛,泄肺气而通腠理。上则通鼻塞、清头目,为风寒外感灵药;中则开胸膈、醒脾胃、宣化痰饮,解郁结而利气滞。」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荆芥的茎叶及花穗。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肝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以及感冒风热等症

荆芥有发汗解表作用,且有祛风功效。主要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无汗、头痛、身痛等症,常与防风相需为用。但也可配辛凉解表药或清热解毒药治疗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如薄荷、菊花、桑叶、银花等。

荆芥有辛散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常与薄荷、蝉衣、牛蒡子等配合应用。

3.用于疮疡初起、发热恶寒等

荆芥又常用于疮疡初起有表症者,可配伍防风、银花、连翘、赤芍等同用,既退寒热,又消痈肿。

4.用于衄血、便血、崩漏等症

荆芥炒炭应用,有入血分而止血的作用,可用于便血、崩漏等症,在临床上常配合其它止血药同用。

【处方用名】荆芥、荆芥穗(生用,主要用于祛风解表)

炒荆芥(炒至微黄色,发表力缓和)

荆芥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荆芥一药,生用有祛风解表的功效,炒炭则用于止血。配防风、羌活,治风寒表症;配银花、连翘、薄荷,治风热表症;配生石膏,治风热头痛;配牛蒡子、桔梗、生甘草,治咽喉肿痛;配槐花炭,治便血;配白茅根,治鼻衄。

2.荆芥与紫苏均能发汗解表,但紫苏散寒力强,偏入气分,又能理气宽中;而荆芥祛风力胜,偏入血分,炒炭又能止血。故在理气方中常用紫苏,而在理血剂当中多用荆芥。

【方剂举例】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荆芥穗、防风、羌活、独活、前胡、柴胡、枳壳、桔梗、赤茯苓、川芎、甘草。治疮疡寒热。

荆朮散(《集验方》):荆芥穗、苍朮、赤芍药、甘草、生姜、葱白。治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寒热,鼠瘘、瘰历生疮。」

《本草纲目》:「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消疮肿,治项强,....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痔漏。」

《本草正义》:「按产后风痉,角弓反张,古人亦无不谓是风寒外承,直犯太阳。....后人仍有华陀愈风散,一为荆芥炒末,豆淋酒调服,甚且隐其名曰举倾古拜散,以为无上妙品。实则新产血虚,孤阳上冒,....万万不可误也。」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防风植物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解表,胜湿解痉,止泻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以及感冒风热、发热恶寒、目赤、咽痛等症。

防风解表以祛风为长,既能散风寒,又能发散风热,与荆芥作用相仿,故两药往往配合应用。

防风能祛风湿而止痛,常配合羌活、防己等治疗风湿痹痛等症。3.用于破伤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防风治破伤风,有祛风止痉的作用,但多配合天南星、天麻、白附子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又有止血、止泻作用,如用于腹痛泄泻,常配合白芍、白朮、陈皮等同用;如用于便血、崩漏,一般炒炭应用。

【处方用名】防风、青防风(生用,主要用于解表、祛风湿、解痉)

炒防风(炒至焦黄色为度,解表力缓和,用于止泻)

防风炭(炒至黑色为度,用于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防风一药,顾名思义,是治风止痛的药物。它既能祛风寒而解表,又能祛风湿而止痛。因它微温而不燥,药性较为缓和,故又可用于风热痈盛、目赤肿痛、咽喉不利等症,可与荆芥、薄荷、连翘、山栀、黄芩等同用。至于祛风解痉方面,则力量较弱,如用治破伤风,本品只能作为辅助药,不能独任其功。

2.荆芥与防风常同用于祛风解表,有如麻黄配桂枝以发汗解表,也是取它相须的作用。但荆、防发散之力不如麻、桂,作用较为缓和。至于荆、防两药相比,则荆芥发汗之力较强,而防风祛风止痛之功较好。

3.根据临床体会,防风炒用可减缓它祛风的力量,却有止泻的功效,可用于腹泻。

4.防风炒炭,又可用于崩漏而见血色清淡者,与温经止血的炮姜相比,则功用相似而力较逊。

【方剂举例】防风汤(《证治准绳》):防风、葛根、秦艽、桂枝、甘草、当归、杏仁、黄芩、赤茯苓、生姜。治感冒头痛。

玉真散(《医宗金鉴》):防风、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南星。治破伤风。

凉惊汤(《医宗金鉴》):防风、钩藤、青黛、黄连、牛黄、生姜。治小儿痉挛。

【文献摘录】《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痛。」

《千金方》:「解乌头毒」、「解芫花毒」

《珍珠囊》:「治上焦风邪,泻肺实,散头目中滞气,经络中留湿。」

《菊人医话》:「婴儿周与耕涎生数月时,感受暑滞,脾阳不振,水泄多日,囟门下陷,乳饮日少,脆弱万分。投以小剂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易以煨防风,次日泻止而囟门亦起。」又说:「按东垣用升麻来升脾阳,每嫌其过;天士改用防风,比较稳妥。」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福氏羌活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入膀胱、肾经。

【功效】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羌活功能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

2.用于风湿痹痛,头痛等

羌活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着,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处方用名】羌活、川羌活(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羌活一药,既能发汗解表,又可祛风差而止痛,但在作为发汗解表药时,应将它的祛风止痛功效密切结合起来,即在临床上用于风寒表症时,必须兼有头痛或骨节疼痛等症,才考虑使用。至于用治风湿痹痛,不论有无表症,都可应用。根据近年来临床实践体会,本品退热的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注意患者的胃那情况,掌握适当剂量。

【方剂举例】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羌活、防风、白芷、生地、苍朮、黄芩、细辛、甘草、川芎。治外感风寒湿邪,发热恶寒,肌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楚疼痛。

羌蒡蒲薄汤(验方)羌活、牛蒡子、蒲公英、薄荷叶。治外感风热,如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腮腺炎等。

【文献摘录】《药性本草》:「治贼风失音不语,多痒、手足不遂,口眼喎斜遍身疮痹血癞。」

《用药法象》:「治风寒湿痹,酸痛不仁,诸风掉眩,颈项难伸。」

【药用】本品为马兜铃科植物东北细辛或细辛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心、肺、肝、肾经。

【功效】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身痛、鼻塞等症。

细辛主要能散寒止痛,常与羌活、荆芥、川芎等同用,治疗外感风寒头痛较剧的病症;对于外感风寒、阴寒里盛的病症,亦可应用,须配合麻黄、附子等同用。

2.用于头痛、齿痛、风湿痹痛。

细辛止痛力强,对于头痛、齿痛都有较显着的疗效,头痛可配合羌活、白芷等同用,齿痛可配合白芷、石膏等同用。对于风湿痹痛,以属于寒湿者为宜,可与羌活、川乌、草乌等配合应用。

细辛能温肺以化痰饮,所以主要用于治疗肺寒咳嗽、痰多质稀色白的病症,常与干姜、半夏等配伍应用。

本品又能通鼻窍,疗口疮。用于鼻渊,常配合白芷等应用;用于口舌生疮,可单用一味细辛,研末敷于脐部。

【处方用名】北细辛、细辛(喜净,晒干,切碎用)、炙细辛(用蜂蜜拌炙,减少温散之性)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一钱五分,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本品虽有较好的散寒作用,但发汗作用力较弱,一般解表方剂中不作主药,临床用于风寒表症主要有两个方面:或者外助麻黄以发汗解表,内助附子以扶阳温肾,治疗阳虚体质的外感风寒,形寒怯冷等症;或者取其兼有止咳、镇痛作用,用于风寒表症兼有头痛、身痛或咳嗽等症。此外,在镇咳方面,可配合干姜以温肺化痰,配五味子以开阖并施,配麻黄宣畅肺气;在止痛方面,可配合白芷治牙痛,配川芎治头痛,配乌头治痹痛,都是常用的配伍应用方法,可供参考。

【方剂举例】小青龙汤(《伤寒论》)麻黄、桂枝、细辛、芍药、五味子、干姜、半夏、甘草。治痰饮咳嗽气喘。

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麻黄、附子、细辛。治阳虚而兼外感,身发热,恶寒甚剧,虽厚衣重被其寒不减,神衰欲寐。

【文献摘录】《本经》:「主咳逆上气,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

《本草衍义》:「治头面风痛,不可缺此。」

《本草别说》:「若单用末,不可过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则死。」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川白芷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头痛,鼻塞等症。

白芷发散风寒,且有止痛、通鼻窍等作用,故主要用治风寒表症兼有头痛鼻塞的病症。如头痛剧者加羌活、细辛;鼻塞者配藿香(主要为理脾肺之气)、薄荷等。

2.用于头痛、眉棱骨痛、齿痛。

白芷祛风止痛,主要适用于病在阳明经者,头额、眉棱骨、上下龈都属于阳明经循行部位,因此都可用白芷进行治疗。治头痛可配藁本、蔓荆子等;治眉棱骨痛属风寒者可单独应用;属风热者可配黄芩同用。

白芷治疮疡,初起能消散,溃后能排脓,为外科常用的辅助药品。如乳痈初起可配蒲公英、瓜蒌同用;脓出不畅配金银花、天花粉同用。在消散疮疡方面还可以研末外敷。

白芷温燥寒湿,主要用治寒湿白带,常配合海螵蛸等同用如属湿热带下,也可配清热燥湿药如黄柏、椿根皮等同用。

此外,白芷又为治鼻渊要药,有化湿通鼻窍之功,多配合辛夷、鹅儿不食草等同用,既可内服,又可外用。还可用于毒蛇咬伤,有解蛇毒作用,古代有单用煎汤内服,用渣外敷的记载,现代有些蛇药解毒片即有本品配伍在内。

【处方用名】白芷、香白芷(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白芷辛散祛风,温燥除湿,芳香通窍,善能止痛,又可消肿排脓。它的止痛效果良好,跟据临床实践,不仅可以用治头痛,还可以用治风湿痹痛。

配荆芥、防风,能散风寒而止头痛;配苍耳子、辛夷花能通鼻窍而治鼻渊;配黄柏、苍朮、椿根皮,可清热燥湿而治湿热带下;配银花、天花粉、当归、甘草等,可消肿排脓而治疮疡肿痛;配桑枝、秦艽、独活等,可祛风止痛而治风湿痹痛。

【方剂举例】白芷葱豉汤(原名白神散)《卫生宝鉴方》:白芷、豆豉、葱白、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头痛,眉棱骨痛。

白芷散《妇人良方》:白芷、海螵蛸、胎发。治赤白带,滑脱不禁。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藁本的根茎及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膀胱经。

【功效】祛风散寒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外感风寒,头痛,以及巅顶头痛等症。

本品辛温辛散,善达头之巅顶,有止痛作用,故适用于感冒风寒引起的头痛、巅顶头痛、偏头痛,常与川芎、白芷等配伍应用。

此外,对于风寒湿邪所引起的风湿痹痛、肢节疼痛,常与苍朮、羌活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藁本、川藁本(洗净,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羌活防风汤(《活法机要》)羌活、独活、防风、藁本、蔓荆子、川芎、甘草。治感冒头痛。

【文献摘录】《本经》:「主妇人疝瘕,阴中寒肿痛,腹中急,除风头痛,长肌肤。」

《珍珠囊》:「治太阳头痛,巅顶痛,大寒犯脑,痛连齿颊。」

《用药法象》:「头面身体皮肤风湿。」

《本草纲目》:「治痈疽,排脓内塞。」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海州香薷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祛暑化湿,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夏季感冒风寒

香薷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作用,但多用于夏季贪凉,感冒风寒所引起的发热、恶寒、头痛、无汗等症,往往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呕吐、腹泻等症

香薷有祛除暑湿的作用,故适用于暑季恣食生冷、湿阻脾胃所引起的呕吐、泄泻,可配合扁豆、黄连、厚朴等同用。

3.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香薷利小便、消水肿,可单独应用,也可配白朮同用以健脾利水。

【处方用名】香薷、陈香薷、香茹(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香薷既能发汗解表,又能祛暑化湿,故在暑天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是一味常用的药品。本品虽能祛暑,但性温辛散,多适用于阴暑病症,前人说:「夏用之用香薷,犹冬月之用麻黄。」故在临床用于祛暑解表时必须具备怕冷及无汗的症候。如属暑湿兼有热象的,可配黄连同用。至于暑热引起的大汗、大热、烦渴等症,就不是本品的适应范围了。

【方剂举例】香薷饮(《和剂局方》)香薷、厚朴、白扁豆。治暑月感冒,腹痛下痢。

薷朮丸(《深师方》)香薷、白朮。治暴水、风水、周身皆肿。

【文献摘录】《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本草纲目》:「暑月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燥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

【药用】本品为姜科植物晶的新鲜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温。入肺、脾、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发热、恶寒等症。

生姜用于解表,主要为发散风寒,多用治感冒轻症,煎汤,加红糖乘热服用,往往能得汗而解,也可用作预防感冒药物。生姜发汗作用较弱,常配合麻黄、桂枝等同用,作为发汗解表辅助的药品,能增强发汗力量。

生姜为止呕要药,可单独应用,治疗胃寒呕吐。也可治胃热呕吐,配合半夏、竹茹、黄连等同用。

3.用于中鱼蟹毒、呕吐腹泻等症。

生姜能解鱼蟹毒,单用或配紫苏同用。此外,生姜又能解生半夏、生南星之毒,煎汤饮服,可用于中半夏、南星毒引起的喉哑舌肿麻木等症。因此在炮制半夏、南星的时候,常用生姜同制,以减除它们的毒性。

【处方用名】生姜(用新鲜者)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片至三片(每片约二分至三分),煎服。

【附药】1.生姜汁:将生姜洗净后打烂,绞取其汁入药。性味辛微温。有化痰、止呕的功效,主要用于恶心呕吐及咳嗽痰多等症。一般用量为三滴至十滴,冲服。

2.生姜皮:即生姜的外皮。性味辛凉。有利尿消肿之功效,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可配合冬瓜皮、桑白皮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五分至一钱五分,煎服。

3.煨姜:将原只鲜生姜洗净,用草纸包裹,放在清水中浸湿,直接放在火中煨,待草纸焦黑,姜熟为度;或直接放火中烤熟。性味辛温,具有和中止呕的功用。适用于脾胃不和、恶心呕吐等症。一般用量为二、三片,煎服。

【方剂举例】生姜半夏汤(《金匮要略》)生姜、半夏。治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心中愦愦然者。

【药用】本品为石蒜科植物葱的新鲜的鳞茎。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通阳。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症。

葱白发散风寒,有发汗解表的作用,但发汗作用较弱,故主要用于感冒轻症,或配合其它解表药作为辅助药,以助发汗。临床上常和豆豉、生姜配伍同用。

2.用于腹泻、腹痛等症。

葱白辛温,能通阳气而散阴寒,配合干姜、附子等同用,适用于阴寒里盛、阳气不振的下利、脉微等症。

3.用于小便不利、腹胀、腹痛。

葱白又可治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不利,以及寒凝腹痛等症,均可炒熟外熨脐腹。

【处方用名】葱白、葱白头(用新鲜者,一般须病家自加)

【一般用量与用法】二枚至八枚,煎服。外用适量。

【方剂举例】葱豉汤(《肘后方》)葱白、豆豉。治感冒风寒初起,头痛鼻塞,邪轻病微者;亦治温病初起,而有恶寒者。

【药用】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木兰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鼻渊鼻塞,流涕腥臭等症。

本品入肺经,上通于鼻,以散风寒,故临床上用于治疗鼻多浊涕、不闻香臭的鼻渊症,常与白芷、细辛、防风、苍耳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辛夷、辛夷花、木笔花、春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

【方剂举例】辛夷散(《济生方》)辛夷、白芷、升麻、藁本、防风、川芎、细辛、木通、甘草。治头痛头风、鼻渊鼻塞。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小儿麻疹初起,透发不快,发热无汗等症。

本品主要功效透发麻疹,临床上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内服常与西河柳、浮萍、升麻、葛根等配合应用。外用本品煎汤熏洗,或乘热频擦,可助麻疹透发。

此外,本品略有芳香开胃作用,可作菜肴中的调味品,但不宜多食。

【处方用名】胡荽、芫荽(鲜用或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乘热熏洗。

【附药】芫荽子:又称“胡荽子”,是胡荽的果实。性味、功能、用量与胡荽同。

【方剂举例】透疹外用方《中医儿科学》:芫荽、西河柳。治疹出不快,或透发不出。

发散风热药,性味多为辛凉,发汗作用较为缓和,适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恶寒,而以口渴,有汗或无汗,咽喉肿痛,舌苔薄白而干或薄黄,脉浮数等热象比较突出的表症。至于风热所致的咳嗽与麻疹不透,或疮疡初起具有表症者,也可选用。

【药用】本品为唇形科植物薄荷的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凉。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咽喉,透疹。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风热、温病初起有表症者。

薄荷为疏散风热要药,有发汗作用,主要用于风热表症、身不出汗、头痛目赤等症,常与荆芥、桑叶、菊花、牛蒡子等配合应用;如果风寒感冒、身不出汗,也可配合紫苏、羌活等同用。

薄荷清利咽喉作用显着,主要用于风热咽痛,兼有疏散风热作用,常配合牛蒡子、马勃、甘草等应用。也可研末吹喉,治咽喉红肿热痛病症。

薄荷有透发作用,能助麻疹透发,可配合荆芥、牛蒡子、蝉衣等同用。

【处方用名】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八分至一钱五分,煎服。宜后下。

【附药】野薄荷:草药名“见肿消”,上海郊区普遍野生。可用治肾炎、水肿,常配合胡芦壳、合子草等同用。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薄荷汤《普济方》:薄荷叶、牛蒡、甘菊花、甘草。治风热攻目、昏涩疼痛。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寒。入肺、胃经。

【功效】疏散风热,祛痰止咳,清热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咽喉红肿疼痛。

本品疏散风热,且能利咽,临床应用以风热表症兼有咽喉肿痛者为宜,常配合桔梗、银花、连翘等同用。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而透疹,对麻疹初起、疹出不畅者,往往配升麻、葛根、蝉蜕、薄荷等同用。

3.用于咳嗽咯痰不畅。

牛蒡子散风热,宣肺气,祛痰而止咳,故外感风热,咳嗽不畅痰多者,往往用为要药,可配荆芥、桔梗、甘草等同用。

4.用于疮痈肿痛等症。

牛蒡子配黄连、板蓝根等又能清解热毒,对热毒疮痈有一定疗效。

【处方用名】牛蒡子、大力子、鼠粘子、熟牛蒡、炒牛蒡(炒微焦用)

【按语】1.牛蒡子辛苦而寒,主要有透发与清泄两种功效,既能疏散风热,又能清解热毒。但本品透发的力量较弱,并无发汗作用,故在用于感风热或透发麻疹时,须与薄荷同用,始能收透发之效。至于它的清泄热毒的作用,则较显著,无论咽喉红肿,痄腮肿痛,疮痈肿毒以及痰热咳嗽等症,都可适用,常与银花、连窍等配伍。

2.牛蒡子疏散风热的作用,与薄荷相似,常配合同用,唯牛蒡清热解毒之功较优,薄荷解表发汗之力较强。

3.由于它性寒滑利,能滑肠通便,故脾虚腹泻者忌用;痈疽已溃、脓水清稀者也不宜应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牛蒡汤《证治准绳》:牛蒡子、大黄、防风、薄荷叶、荆芥穗、甘草。治咽喉肿痛、丹毒。

【药用】本品桑科植物桑树的叶。

【性味与归经】苦、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症

桑叶善于散风热而泄肺热,对外感风热、头痛、咳嗽等,常与菊花、银花、薄荷、前胡、桔梗等配合应用。

桑叶不仅可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羞明,且可清肝火,对肝火上炎的目赤肿痛,可与菊花、决明子、车前子等配合应用。至于肝阴不足,眼目昏花,桑叶还可配滋养肝肾的女贞子、枸杞子、黑芝麻等同用。

【处方用名】冬桑叶、霜桑叶(深秋采集者,认为作用较好,洗净、晒干,切碎用。)、蒸桑叶(将桑叶蒸后用,主要用于明目。)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桑叶轻清发散,能散风热,但作用较弱。临床主要用于清泄肺肝,如风热袭肺、咳嗽多痰,或燥热伤肺、干咳无痰;以及风热上攻或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等症,为常用的药品。配牛蒡子、前胡,则散风清肺;配石膏、麦冬,则清燥润肺;配菊花、决明子,则清肝明目。

2.前人说它又能凉血止血、止盗汗,值得进一步研究。

【方剂举例】桑菊饮《温病条辨》: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甘草、杏仁、桔梗、苇根。治风温初起、身热不甚、头痛鼻塞、咳嗽、咯痰不畅等。

【药用】本品为菊科植物菊及其变种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甘、苦,微寒。入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明目,清热解毒,平肝阳。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菊花疏风较弱,清热力佳,用于外感风热常配桑叶同用,也可配黄芩、山栀治热盛烦燥等症。

菊花治目赤肿痛,无论属于肝火或风热引起者,均可应用,因本品既能清肝火,又能散风热,常配合蝉衣、白蒺藜等同用。如肝阴不足,眼目昏花,则多配生地、杞子等同用。

3.用于疮疡肿痛等症。

菊花清热解毒之功甚佳,为外科要药,主要用于热毒疮疡、红肿热痛之症,特别对于疔疮肿痛毒尤有良好疗效,既可内服,又可捣烂外敷。临床上常与地丁草、蒲公英等清热解毒之品配合应用。

4.用于肝阳上亢引起的头晕、目眩、头胀、头痛等症。

菊花能平降肝阳,对肝阳上亢引起的头目眩晕,往往与珍珠母、葛藤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黄菊花、杭菊花(均为黄色之菊花,生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1.野菊: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叶。各地都有野生。性味苦辛凉。功能清热解毒,可治鼻炎、支气管炎、风火赤眼、疮疖痈肿、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煎服。治疗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用三至四两,煎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2.野菊花:即野菊的花,性味功效与野菊相同,而清热解毒作用更为显著。此外,还有降血压作用,可以治疗高血压。一般用量为两钱至五钱,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1.菊花一药,主要分白菊、黄菊、野菊。黄、白两菊,都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白菊花味甘、清热力稍弱,长于平肝明目;黄菊花味苦,泄热力较强,常用于疏散风热;野菊花味甚苦,清热解毒的力量很强。野菊的茎、叶,功用与花相似,无论内服与外敷,都有功效。

2.桑叶与菊花,均能疏散风热,清泄肺肝,故在外感风热、发热头痛及目赤肿痛等症,两药往往相辅为用。但桑叶疏风清肺的功效较好,故治肺燥咳嗽,往往用桑叶而不用菊花;菊花则长于平肝阳,且能清热解毒。

【方剂举例】菊花茶调散《和剂局方》:菊花、薄荷、荆芥、川芎、防风、羌活、甘草、白芷、细辛、僵蚕。治头目眩晕、偏正头痛、目赤鼻塞。

菊花散《和剂局方》:白菊花、白蒺藜、羌活、木贼、蝉蜕。治肝受风毒、眼目赤肿、昏暗羞明、多泪涩痛,渐生翳膜。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

【性味与归经】甘、辛,平。入脾,胃经。

【功效】解表,透疹,生津,止泻。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恶寒、无汗、项强等症。

葛根有发汗、退热作用,与柴胡等配伍可用于表热症;与麻黄、桂枝、芍药同用治风寒表症而见项背强、无汗、恶风者。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葛根有透发麻疹作用,因其兼有生津、止泻功能,所以麻疹发热口渴,或伴有腹泻等症,常与升麻等配合应用。

3.用于胃热口渴等症。

本品又能生津止渴,对热病口渴,或消渴等症,可配麦冬、天花粉等同用。

4.用于脾虚泄泻、湿热泻痢等症。

本品性能升发清阳,鼓舞脾胃阳气上升,有制止泄泻的作用,临床常配合党参、白朮等治疗脾虚泄泻;但又可配黄连、黄芩等,用于湿热泻痢等症。

【处方用名】生葛根、粉葛根(生用,用于解表、透疹、生津。)、煨葛根(用麸皮同炒至微黄色为度,用于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附药】葛花:药用粉葛的花。性味甘平。功能解酒毒,醒胃止渴。适用于饮酒过度,口渴,胃气受伤。一般用量为一钱至二钱,煎服。

【按语】1.葛根甘润性平而偏凉,有升散、退热、生津的功效。凡邪郁肌表,身热不退,不论口渴或不渴,有汗或无汗,都可应用。

2.根据前人经验,葛根可用治项背强的病候,近年来经临床实践,本品确有缓解肌肉痉挛的功效。

【方剂举例】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石膏、羌活、白芷、黄芩、芍药、桔梗、甘草、生姜、大枣。治三阳合病。头痛发热、心烦不眠、目疼鼻干、四肢酸楚、脉微洪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葛根、黄芩、黄连、甘草。治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者。

葛根汤《伤寒论》:葛根、麻黄、甘草、芍药、桂枝、生姜、大枣。治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者;又治太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

【药用】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西升麻或关升麻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甘、辛,微寒。入肺、脾、大肠、胃经。

【功效】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1.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本品发表力弱,一般表症较少应用,因其透发作用,故多用于麻疹透发不畅,常与葛根配合应用。

2.用于热毒斑疹、牙龈浮烂恶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疮疡等症。

本品清热解毒以治胃火亢盛的牙龈浮烂、口舌生疮及咽喉肿痛,临床常与石膏、黄连等配伍;对热病高热、身发斑疹以及疮疡肿痛,升麻又可配银花、连窍、赤芍、当归等同用。

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升麻的升举阳气作用与柴胡相似,故两药往往相须为用,并多配补气药党参、黄耆以升阳举陷。

【处方用名】升麻、绿升麻(生用,用于透疹、清热解毒。)、炙升麻(用蜂蜜拌炒,用于升举阳气。)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升麻一药,主要有升举透发及清热解毒等功效。它的升举透发的功用与柴胡、葛根相近而力较强,配柴胡则用于升提,配葛根则用于透疹。至于它的清热解毒的作用颇佳,这是它的特点,配黄连、石膏可用治胃火齿痛,配黄芩、连翘、牛蒡子、板蓝根等可用治头面丹毒。

【方剂举例】升麻葛根汤《阎氏小儿方论》:升麻、葛根、芍药、炙甘草。治麻疹未发,或发而不透。

升陷汤《衷中参西录》:生黄芩、知母、柴胡、桔梗、升麻。治胸中大气下陷、气短不足以息。

宣毒发表汤《痘疹仁端录》:升麻、葛根、前胡、杏仁、枳壳、荆芥、防风、薄荷叶、木通、连翘、牛蒡子、桔梗、淡竹叶、生甘草。治麻疹初期、欲出不出。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等的根或全草。

【性味与归经】苦,平。入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等症。

柴胡功能解表,治疗感冒常与葛根、羌活等同用。

2.用于寒热往来、疟疾等症。

柴胡有较佳的退热作用,邪在少阳、寒热往来,常与黄芩、半夏等同用(如小柴胡汤);对疟疾症,柴胡又可与草果、青皮等配伍应用。

3.用于肝气郁结、胁肋疼痛、月经不调等症。

柴胡既具良好的疏肝解郁作用,又为疏肝诸药之向导,是治肝气郁结之要药。对?肋疼痛无论内由肝郁、外因伤仆皆可应用;凡见肝气郁结所致的月经不调或痛经等,均可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药同用。

4.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

柴胡药性升浮,配党参、黄耆等补气药物,对气虚下陷的久泻脱肛、子宫下垂等症,有升举阳气作用。

【处方用名】春柴胡、软柴胡、南柴胡、细柴胡(生用,用茎叶者)

硬柴胡、北柴胡、秋柴胡(生用,用根者)

鳖血拌柴胡(用鳖血、陈酒拌匀,主要用于虚热病症。)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柴胡一药,具有轻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点。既能透表退热、疏肝解郁,又可用于升举阳气。因此,它在临床上是一味既可用于实症,又可用于虚症的药物。由于配伍不同而可发挥它各种不同的功效,如:配葛根、羌活,则发汗解表;配黄芩、青蒿,则透表泄热;配常山、草果,则截疟退热;配香附、郁金,则疏肝解郁;配党参、黄耆、白朮、升麻等,则升举阳气。但阴亏津少及肝阳上亢者不宜应用。

2.柴胡与葛根,轻清升散的功用相近似,故在解表退热时常同用。但各有特长,柴胡能疏肝解郁,配益气药可升阳举陷,用于子宫脱垂、脱肛,然无生津解渴之功;葛根有生津止渴作用,能生发清阳,用于水泻,然无疏肝解郁功能。

【方剂举例】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黄芩、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治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等症。

四逆散《伤寒论》:柴胡、白芍、枳实、甘草,治肝气郁结,胸胁脘腹疼痛,或兼有泄泻。

消郁散(原名逍遥散)《和剂局方》:柴胡、当归、白芍、白朮、茯苓、甘草、薄荷、煨生姜。治肝气抑郁、血虚火旺、头痛目眩、两胁作痛、月经不调。

清胰汤(天津南开医院方):柴胡、黄芩、胡黄连、白芍、木香、延胡、生大黄、芒硝。治急性胰腺炎、腹中阵痛或串痛、拒按、口渴、便秘、尿赤等症。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经加工发酵而成。

【性味与归经】辛、甘、微苦,寒(因炮制方法不同,又有偏于辛微温者)。入肺、胃经。

【临床应用】1.用于伤风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豆鼓的解表力较弱,用治外感表症多配合其它解表药同用,其用于风热、风寒,随加工方法而异。如用于感冒风热多用清豆鼓,并配合薄荷、连翘等应用;如用于感冒风寒多用淡豆鼓,并配合葱白等应用。

2.用于胸中烦闷、虚烦不眠等症

豆鼓配山栀有除烦作用,主要用于热病后出现的虚烦不眠、心中懊闷的病症。

【处方用名】清豆鼓(用桑叶、青蒿等同制,药性偏于寒凉,主要用于感冒风热之症。)

淡豆鼓(用麻黄、紫苏等同制,药性偏于辛温,可用于感冒风寒之症。)

炒香鼓(炒微焦后应用。上海地区药店付淡豆鼓。)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按语】1.豆鼓未用药物同制者,其透发力量甚弱,并无发汗作用。现上海地区用的淡豆鼓都是用麻黄、苏叶等煮汁拌入黑大豆内,再煮透发酵而成的,它的透发解表力量主要还是依靠麻黄、苏叶的发汗作用。但据报导,外地用清豆鼓较为普遍。

2.豆鼓用麻黄煎汁浸制,估计至少已有一百年以上的历史。清代《冷庐医话》说:「吴人畏服重药,马元仪预用麻黄浸豆发檗,凡遇应用麻黄者,方书大黄豆卷,俾病家无所疑惧。」这说明当时江南一带病家畏惧麻黄,医者为了不使病家有所疑惧,遂用麻黄煎汤浸豆发芽而成豆卷,当须要用麻黄表时,即以此豆卷代替。当时医者又因江西豆豉系用麻黄蒸制,就将豆鼓与豆卷并用,以代替麻黄的发表作用,于是后世有「过桥麻黄」之说,嗣后即发展成为以麻黄等汁浸制豆鼓的用法。

【方剂举例】栀子鼓汤《伤寒论》:栀子、豆鼓,治伤寒后汗吐下虚烦懊闷。

【药用】本品为豆科植物大豆黑色的种子(即黑大豆)发芽者。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透邪解表,清利湿热。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暑湿初起,发热、恶寒、身重、胸闷、苔腻等症。

豆卷为发表之轻剂,外可透发表邪、内可化除水湿,用于湿热兼有表症者,常与藿香、佩兰等配合应用。

2.用于湿热内蕴、发热烦燥、胸闷不舒、身重体痛等症

豆卷善于通达宣利,用于湿温、暑湿等湿热病症,每与茯苓、滑石、黄芩等配合应用。

【处方用名】清水豆卷、大豆黄卷、大豆卷(为清水浸泡发芽者〈外地也有用麻黄水拌浸者,则药性偏温〉。)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煎服。

【方剂举例】治水病肿满方《圣剂总录》:大豆黄卷、大黄。治水病肿满。

【药用】本品为蝉科昆虫黑蚱等的幼虫羽化后所脱落的皮壳。

【性味与归经】甘、寒。入肺、肝经。

【功效】散风热,利咽喉,退目翳,定惊痫。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发热恶寒、咳嗽,以及风疹、皮肤瘙痒等症。

蝉蜕有疏散风热作用,用于风热表症常配合薄荷等同用;对风疹瘙痒也有祛风止痒的功能。

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

蝉蜕透发而有清热作用,因其主要为疏风热,故用于麻疹初起透发不畅者居多,常与牛蒡子、薄荷同用;但如热盛疹出不畅,又可配紫草、连翘等应用。

3.用于咽喉肿痛以及音哑等症。

蝉蜕所治咽喉肿痛一般以外感风热引起者为宜,因其有疏风热、利咽喉作用,多与薄荷、牛蒡子、连翘、桔梗、甘草配合应用。至于治音哑,则以风邪郁肺、肺气失宣所引起者为宜,取其宣肺开音之功,常合桔梗、玉蝴蝶、胖大海等同用。

4.用于目赤肿、翳膜遮睛。

本品对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及麻疹后目生翳膜,有明目退翳作用,可配菊花、谷精草、白蒺藜等应用。

5.用于破伤风、小儿惊风、夜啼等症。

蝉蜕既能祛外风,又能息内风而定惊解痉,对破伤风出现四肢抽搐,可配全蝎等同用;对惊风、小儿夜啼出现惊痫不安,可配钩藤等同用。

【处方用名】蝉蜕、蝉退、蝉衣、净蝉衣(均洗净、生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治破伤风可用五钱至一两。

【方剂举例】蝉蜕散《沉氏尊生》:蝉蜕、薄荷。治感冒风热、皮肤瘙痒等症。

蝉花散《证治准绳》:蝉衣、羌活、菊花、谷精草、白蒺藜、防风、密蒙花、草决明、黄芩、蔓荆子、栀子、木贼、荆芥、川芎、甘草。治肝经风热上攻、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药用】本品为浮萍科植物紫浮萍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寒。入肺经。

【功效】发汗解表,利水。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无汗,麻疹隐隐不出,或疹出不透等。

本品性寒,轻浮升散,善开毛窍,入肺经过皮肤,有发汗解表、透疹等功效,故可用于外感风热及麻疹透发不畅等症,临床常与西河柳、牛蒡子、薄荷等配伍应用。对风热瘾疹亦可内服、外用。

2.用于风水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浮萍能泄热利水,故对于水肿而有表热者用之。

【处方用名】浮萍、浮萍草、紫背浮萍(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二钱,煎服。外用适量,煎汤熏洗。

【方剂举例】浮萍丸《沉氏尊生》:浮萍、防风、黄耆、羌活、当归、干葛、麻黄、甘草。治疹痘无汗、不易透过。

【药用】本品为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嫩枝及叶片。

【性味与归经】甘,平。入心、肺、胃经。

【临床应用】用于麻疹初期,发热,疹出不透。

本品有发表功效,为透发麻疹的常用药物,治疗麻疹初起,透发不畅,临床常与薄荷、蝉衣、升麻等配合应用。不论内服、外用均可应用。

此外,近年来本品又应用于风湿痛。

【处方用名】西河柳、柽柳、赤柽柳(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外用二两至三两,煎汤乘热熏洗。

【按语】澄柽柳始载于《开宝本草》,仅说性味甘咸温,并未说明它有透疹作用;明清以后本草书中多说性味甘平或甘咸平,并说能治“痧疹热毒”,可见它的药性是偏凉性的。

【方剂举例】竹叶柳蒡汤《医学广笔记》:西河柳、荆芥、干葛、蝉退、薄荷、炒牛蒡、知母、玄参、麦冬、甘草、淡竹叶。治痧疹透发不出,喘嗽烦闷。

【药用】本品为莎草科植物水蜈蚣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发汗退热,消肿解毒。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发热,以及疟疾等症。

本品味辛性平,有发汗退热之功。用治感冒发热,可配合葛根同用;用治疟疾,可配合马鞭草同用,于疟发前二小时服药。

2.用于痢疾,皮肤瘙痒,蛇虫咬伤等症。

本品有消肿解毒作用,对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可配马齿苋、一见喜等药同用;皮肤瘙痒,可配葎草、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蛇虫咬伤,配野菊花、半枝莲等,既可煎汤内服,又可捣烂外敷。

【处方用名】水蜈蚣(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五钱至一两,煎服。外用适量。

【药用】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天胡荽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辛,平。

【功效】祛风清热,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风火赤眼,咽喉肿痛,以及蛇缠疮等症。

本品具有祛风清热作用,对于风火赤眼,可配桑叶、菊花、点地梅等药同用;对于咽喉肿痛,可配土牛膝、白毛夏枯草等同用;治疗蛇缠疮,可用新鲜全草捣烂,用酒精浸半天后,用棉花球蘸搽患处。

本品又有化痰止咳作用,可用治百日咳。

【处方用名】天胡荽(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煎服。

【药用】本品为马鞭草科单叶蔓荆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辛,平。入肝、膀胱、肺经。

【功效】散风热,清头目。

【临床应用】1.用于感冒头痛及头风头痛等症。

本品味苦兼辛,有疏散风热、祛风止痛的功效,故可用于感受风热引起的头痛,临床常与防风、菊花、石膏等配伍应用;对于头风头痛病症,本品又可与?本、川芎等配伍应用。

2.用于目赤肿痛或头目昏暗多?等症。

本品能祛风邪而清头目,以治风邪所致的目赤肿痛、头目昏暗,常与菊花、川芎、决明子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蔓荆子(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菊芎饮《上池秘录》:菊花、川芎、蔓荆子、防风、羌活、石膏、旋覆花、甘草、枳壳。治头风头痛。

羌活防风汤《活法机要》:羌活、防风、蔓荆子、藁本、独活、川芎、甘草。治感冒头痛。

【药用】本品为木贼科植物木贼的全草。

【性味与归经】甘、苦,平。入肺、肝、胆经。

【功效】疏风热,退翳膜。

【临床应用】用于风热引起的目赤翳障等症

本品退目翳而兼有发散风热之功,对目病而兼有表症者为适宜。临床上治眼花多泪,常与苍朮、夏枯草、防风等配伍;治风热而引起的目赤、翳障,多配菊花、白蒺藜、决明子等同用。本品虽有发汗之功,但一般只是用它疏风止?及消退翳膜的功效。

【处方用名】木贼草(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木贼散(原名神消散)《证治准绳》:木贼、蝉蜕、谷精草、甘草、苍朮、蛇蜕、黄芩。治目赤翳障。

一、解表药虽有辛散发汗之共性,但其性质又有温、凉不同,所以用以治疗表证时必须注意辨证准确,分清表寒证或是表热证,以免药石误投,贻误治疗。

二、解表药发汗作用有强有弱,须视病症具体表现选择应用。

三、对解表药发汗力较强的药物应控制用量,中病即止,以免发汗太过而耗伤津液,导致亡阳或亡阴。

四、温暖季节及东南地区用量宜小,寒冷季节及西北地区用量可酌情增大。

五、解表药一般忌用于表虚自汗、阴虚发热、久病体虚及失血等症。

六、解表药多属辛散轻扬之品,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份挥发而降低疗效。

具有解表功效的其它药物

一、散寒解表:藿香、苍朮(化湿药)、独活(祛风湿药)、细辛

二、宣散透邪:金银花、连翘(清热药)

三、疏散风热:白僵蚕(平肝息风药)

}
沙參、麥冬、生地、枸杞、當歸、川楝子 適應症:慢性肝炎、慢性胃炎、高血壓、糖尿病、肋間神經痛、胸膜炎、膽囊炎、睪丸炎胸脅痛及少腹痛屬於肝腎陰虛者。
苦參、黃柏各500,枯礬、木虌肉、大瘋子肉、蛇床子、點紅椒、潮腦、硫磺、明礬、水銀、輕粉各90,白砒15
共研細末,熟豬油1120,化開,入藥攪勻,作丸如龍眼大,瓷瓶收存。搽擦瘡上。
殺蟲止癢。治白禿瘡、疥瘡、白屑風等。
大黃、柴胡、升麻、甘草、黃芩、當歸 適應症:痔核疼痛、肛門裂傷、痔出血、習慣性便秘、脫肛之初期輕症者。
天冬、麥冬、天花粉、黃芩、知母、甘草、人參、荷葉
化痰散結。治肉瘤、痰核。
調攝衝任,治白疕、紅斑性狼瘡等。
威靈仙、天南星、羌活、蒼朮、白朮、茯苓、半夏、陳皮、香附子、黃芩、生薑、甘草。 燥濕化痰,理氣止痛。適用於治上焦部因濕痰引起之雙臂痛,手背痛或肩關節周圍炎,上膊神經痛,肩腕痛等症狀。
仙茅、仙靈脾、當歸、巴戟肉(或用菟絲子代)、黃柏、知母。
生地黃、麥冬、棗仁、生甘草、玄參、茯苓、黃連、木通、燈心、竹葉
半夏、陳皮、茯苓、炙甘草,(生薑) 燥濕化痰、理氣和中,為痰飲症之基礎方。
橘紅、薑半夏、白芥子(炒研)、茯苓、生甘草
半夏、陳皮、茯苓、甘草、蒼朮、厚朴
米醋、百部、蛇床子、硫磺、土槿皮、白砒、班蜇、白國樟、輕粉 解毒殺蟲。治鵝掌風、腳濕氣。
熟地黃、炒白芍、酒當歸、酒川芎、人參、炒白朮、茯苓、炙甘草、黃耆、肉桂
陳皮、赤茯苓、烏藥、川芎、當歸、白芍、香附、甘草、青皮、木香 行氣解鬱。治肉癭、肉瘤。
麻黃、葛根、升麻、川芎、香附、生薑、白芷、紫蘇、甘草、陳皮、赤芍
柴胡、櫻皮、桔梗、生薑、川芎、茯苓、獨活、防風、甘草、荊芥 由荊防敗毒湯變化而成。很有名的治皮膚病的方劑。強化臟器機能,解除毒素。
香薷、厚朴、扁豆、甘草、人參、黃耆、白朮、陳皮、木瓜、茯苓。
祛風解表,調氣培中。治虛弱體質者夏月感冒、神昏頭重、倦怠、嘔吐或下利、食慾不振、汗多脈虛弱等
大戟、芫花、甘遂、大棗
丁香、柿蒂、良薑、炙甘草
丁香、柿蒂、人參、生薑 補氣溫中,降逆止呃。治久病體虛脾陽不振,胃氣虛寒、呃逆。
白朮、香附、人參、砂仁、丁香、麥芽、木香、肉豆蔻、神曲、炙甘草、沉香、青皮、厚朴、藿香、陳皮、半夏、青果
丁香 肉桂等分,滲膏藥或油糕,敷貼患處
地黃、山茱萸、山藥、茯苓、澤瀉、丹皮、五味子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木香、葛根、藿香 健脾止瀉,可補脾胃,解虛熱,止嘔吐,止泄瀉。
蒼朮、黃柏、白朮、杜仲、補骨脂、川芎、當歸
當歸、白芍、川芎、熟地黃、黃柏、黃耆、鉤陳 由四物湯加味而成。適用於虛症的高血壓,且伴有逆上、肩痛、耳鳴、頭痛等症候,而不能使用柴胡劑,或腎障礙者不能使用大黃劑者。
人參、白朮、炙甘草、熟地、當歸、酸棗仁、遠志
何首烏、赤白雌雄各300,牛膝240,破故紙210,白茯苓240,菟絲子240,當歸身240,苟杞子240
提膿祛腐。治流痰、附骨疽、瘰癧
白降單、紅升、熟石膏、乳香、沒藥、血竭。
木通、車前子、萹蓄、瞿麥、滑石、甘草梢、大黃、山梔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白芷、烏藥、青皮、陳皮
當歸、川芎、茯苓、木通、陳皮、土茯苓、金銀花、大黃 祛濕散滯,清熱解毒。適用於諸種帶下、淋毒性子宮內膜炎、腰痠背痛。
熟地黃、山茱萸、淮山、丹皮、茯苓、澤瀉、附子、桂枝 增強肝腎機能,改善精力減退,又能止渴,是治腎、副腎、性器等機能衰退的良方。
人參、白朮、當歸、茯苓、甘草、白芍、川芎、熟地、生薑、大棗
逍遙散(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炙甘草、煨薑、薄荷) + 牡丹皮 梔子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川芎、白芍、地黃、羌活、秦艽、牛膝、桂枝、柴胡、防風、半夏、陳皮。 補益氣血、鎮痛止痺。適用於治氣血虛弱,濕痰所引起之手足麻痺及疼痛。另亦能療運動神經麻痺,顏面神經麻痺,痙攣,筋骨疼痛等症。
珍珠9,牛黃1.5,象皮,琥珀,龍骨,輕粉各4.5,冰片0.9,炒甘石9,研極細末。
製乳沒各6 川貝6 石膏18 紅升9 腰黃6 硃砂3 炒月石6 冰片0.9 研細和勻 提膿撥毒、去瘀去腐;治癰疽已潰,膿流不暢
滑石600 月石90 龍骨120 川貝18 冰片18 硃砂18 研細放入凡士林油中調勻
姜活、防風、蒼朮、白芷、川芎、黃芩、生地黃、甘草、細辛 發汗祛濕,兼清裡熱。可治外感風寒濕邪,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頸項脊強硬、肢體痠痛、口苦而渴者。
人參、甘草、當歸、白芍、熟地、肉桂、大棗、黃耆、白朮、茯苓、五味子、遠志、橘皮、生薑
人參、白朮、川芎、桔梗、白芷、麻黃、陳皮、枳殼、烏藥、生薑、甘草
人參、當歸、大黃、桂心、瞿麥穗、赤芍、白茯苓、葶藶子
人參、琥珀、茯苓、石蒼蒲、遠志、乳香、沒藥、酸棗仁、硃砂
人參、黃耆、五味子、麥冬、當歸、白芍、甘草
人參、甘草、白朮、干薑
知母、石膏、甘草、人參、粳米
人參、阿膠、地骨皮、知母、烏梅、粟殼、炙草、杏仁、桑皮各等份,加棗子 治肺胃虛寒、咳嗽喘急、坐臥不安,並治久年勞嗽、吐血腥臭
人參、麻黃、阿膠、五味子、粟殼、甘草、半夏、桑皮、生薑

天冬、熟地黃、人參、黃柏、砂仁、甘草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厚朴、半夏、通草、滑石、竹葉
生南星、生川烏、生附子、木香
炙甘草、生地黃、生白芍、麥冬、阿膠、火麻仁、生牡蠣、生龜板、生鱉甲
蒼朮180、酒黃柏120、牛膝60 利濕退腫,引達下焦。治濕熱下駐;足趾濕爛,小溲赤濁。
清脾胃積熱,治一切實火、消炎、清熱、降血壓之要劑。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石膏、麻黃、淡豉、生薑、大棗、茶葉 發表清裡,瀉熱解毒,為治溫病壯熱實證之方。
黃耆、續斷、人參、茯苓、甘草、當歸、川芎、白芍、生地、杜仲、川牛膝、桂心、細辛、秦艽、川獨活、防風、生薑、大棗
祛風寒濕痺,活血舒筋,乃由獨活寄生湯去寄生加黃耆、續斷等變化而成。具有益肝腎,氣補血,除風濕,止痺痛等功效。適用於治氣血凝滯,手足痙攣、風、寒、濕三痺等症。
大黃、黃柏、黃芩、苦參各等份。藥10~15,加蒸餾水100ml,醫用石炭酸1ml 清熱、止癢、消澀;治一切急性皮膚病及癤
製爐甘石90、熟石膏90、赤石脂90,共研細末。 收濕生肌,治一切皮膚病;燙傷腐肉已化、新肉不生。
白砒45、明礬60、雄黃7.2、乳香3.6。 腐蝕;治瘰癧、痔瘡、肛瘻。
青皮、陳皮、桔梗、藿香、官桂、甘草、三稜、莪朮、香附、益智仁、生薑、大棗
茯苓、澤瀉、豬苓、車前子、木通、梔子、枳殼
人參、炒山藥、熟地黃、杜仲、枸杞子、當歸、山茱萸、炙甘草
知母、黃柏、熟地黃、龜板、狗脊髓
黃耆、防風、川瓊、山茱萸、當歸、白朮、肉桂、甘草、五味子、人參、茯苓、熟地、肉蓯蓉
麻黃、杏仁、桂枝、甘草、石膏、生薑、大棗
山椒(蜀椒)、人參、乾薑、膠飴
白芍藥、阿膠、生龜板、生地黃、火麻仁、五味子、生牡蠣、麥冬、炙甘草、雞子黃、生鱉甲
大黃、厚朴、枳實、芒硝
乾薑、赤茯苓、白朮、甘草、牛膝、澤瀉、杜仲、桂
柴胡、黃芩、半夏、枳實、白芍、大黃、生薑、大棗
柴胡、黃芩、半夏、枳實、白芍、生薑、大棗
秦艽、當歸、甘草、羌活、防風、白芷、熟地黃、茯苓、石膏、川芎、白芍、獨活、黃芩、生地黃、白朮、細辛 祛風清熱,養血調營。適用於治風濕初中經絡,手足不能運動,舌頭強硬,不能言語者,有活血除痺之作用。
秦艽、羌活、獨活、升麻、防風、威靈仙、當歸、蒼朮、茯苓、澤瀉
大黃、黃柏、硝石(x)、梔子
大黃、丹皮、桃仁、冬瓜仁、芒硝
大黃、蟅蟲、水蛭、-蟲、蠐螬、桃仁、芍藥、乾漆、地黃、黃芩、甘草、杏仁
鷓鴣菜、檳榔、大黃、甘草、枳實
防風、羌活、川牛膝、附子、生薑、杜仲、人參、白朮、川芎、熟地、白芍、黃耆、肉桂、甘草 補氣血兩虛,尤其是下肢麻痺痿弱,因氣血虛損而致者。
甘松、益智仁、香附、丁香皮、甘草、蓬莪朮、砂仁、薑
白膠香,草烏頭,五靈脂,地龍,馬錢子(製)各45,乳香(去油),沒藥(去油),當歸身各22.5,麝香9,墨炭3.6
各研細末,用糯米粉和糊打千捶,待融和後,為丸。
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乾薑、細辛、半夏、五味子
麻黃、桂枝、芍藥、甘草、乾薑、細辛、半夏、五味子、石膏
桂枝、白芍、甘草、生薑、大棗、飴糖
川烏、草烏、地龍、乳香、沒藥、天南星 祛風除濕,化痰逐淤,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薑、大棗
麻黃、防己、人參、黃芩、桂心、甘草、芍藥、川芎、杏仁、附子、防風、生薑
生地黃、小薊、滑石、通草、炒蒲黃、淡竹葉、藕節、當歸、山梔、甘草
川芎、細辛、羌活、甘草、荊芥、薄荷、防風、茶葉、槐花、甘菊花、香附子、石膏、茵陳 祛風止痛,疏散風邪。適應症:外感風邪、偏正頭痛、頭暈、頭暈、頭痛、感冒。
川芎、荊芥、薄荷、羌活、細辛、白芷、甘草、防風、茶調服
鮮蘆根、薏苡仁、冬瓜仁、桃仁
人參、茯神、石菖蒲、遠志、甘草
製乳香15、製沒藥15、輕粉15、飛硃砂15、白砒6、赤石脂15、炒五倍子15、雄黃15、醋製蛇含石15
蓖麻子肉150,嫩松香粉300,輕粉30,東丹60,銀硃60,茶油48(冬天60)
土槿皮粗末10,80%酒精100毫升
黃柏、蒼朮、龍膽草、防己、桃仁、紅花、川芎、羌活、白芷、威靈仙、南星、桂枝、神麴
活血行瘀,祛風除濕,解熱鎮痛,為諸痛風之劑。用於治急慢性關節風濕,或類風濕症。
人參、玄參、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當歸、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辰砂
人參、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當歸、天門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元參、麥門冬、石菖蒲、茯神、百部、杜仲、甘草
滋陰清熱,補心安神。治神經衰弱、心悸、夢遺、健忘、心神不寧、失眠。
花粉、乾葛、麥冬、甘草、乾地黃、五味子
乾薑、紫蘇、烏藥、香附、陳皮
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梔、黃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
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半夏(、大棗、生薑)
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參 行水散結、通陽降逆、清宣肺熱。適用於心臟機能不全、心臟喘息、腎炎、水腫、腳氣、支氣管喘息。
木香、白蔻仁、丁香、檀香、藿香、甘草、砂仁
木香、藿香、甘草、砂仁、沉香、丁香、豆蔻仁、生薑、蘇葉
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殼、川朴、烏藥、香附、蒼朮、砂仁、桂心、川芎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莪朮、黃柏、黃連、香附、牽牛子
木香、香附、青皮、陳皮、黃連、黃柏、檳榔、黑丑、大黃、枳殼、芒硝、莪朮、三稜。
行氣導滯,瀉熱通便。適用於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腸炎、腹痛、痢疾。
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橘皮
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蔞仁、火麻仁 潤腸通便,用於內痔屬燥熱便祕者。
韭汁、牛乳、生薑汁、梨汁、藕汁
桑白皮、橘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
熟地黃、白芍、山藥、扁豆、茯苓、五味子、人參、白朮、蓮子去心
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桂枝、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白芷、橘皮、厚朴、當歸、川芎、白芍藥、茯苓、 桔梗、蒼朮、枳殼、半夏、麻黃、乾薑、肉桂、甘草、薑、 (白朮、桂枝、大棗)
烏藥、沉香、檳榔、枳實、木香
烏藥、沉香、檳榔、枳殼、木香、白酒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
川芎、金銀花、大黃、荊芥、十藥(魚腥草)
赤茯苓、赤芍、梔子仁、當歸、甘草梢 清熱和血,治膀胱結熱及血淋、子淋
茯苓、銀花、牛膝、車前、紫花地丁 清熱利濕。治委中毒、濕熱引起之附骨疽等。
鐘乳石12,硃砂3、珍珠6、冰片3、琥珀6,土茯苓 清涼解毒。治楊梅疳瘡結毒及嬰兒濕疹。
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荊芥 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熏洗)
熟地、生地、地骨皮、枸杞子
四物湯加桃仁、紅花、官桂、蘇木、乳香、沒藥、玄胡、黑丑
紅僇子、大黃、朴硝、山桃、石灰、酒酵
濃鹼水小辦茶杯 石灰塊15 糯米50粒 (糯米泡 1~2天後搗爛成膏 腐蝕黑痣、疔、雞眼、皮膚小腫瘤
常山、草果、半夏麴、香附、青皮
桔梗、甘草、百部、荊芥、白前、紫菀、陳皮
黃耆、人參、竹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青皮、陳皮、芍藥、丹皮、梔子、澤瀉、貝母
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山藥、百部、沙參、川貝母、茯苓、阿膠、三七、賴肝、白菊花、桑葉
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苓、甘草、煨薑(生薑)、薄荷、丹皮、山梔
黃耆、半夏、人參、甘草、白芍、防風、羌活、獨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朮、黃連
三稜、莪朮、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黃、檳榔、蘇木、瓦楞子、五靈脂
生石膏、知母、玄參、犀角、甘草、粳米
升麻、石膏、連翹(去心)、牛蒡子、人中黃、黃連、知母、玄參
天冬、瓜蔞霜、連翹、香附、黃芩、海浮石、青黛、桔梗
人參、黃耆、忍冬藤、當歸、白朮、茜根、白芥子、茯苓
鶴風、檳榔、苦楝根皮、鉛粉、枯粉、使君子、蕪夷
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
人參、炙甘草、茯苓、白朮、陳皮、製半夏、(生薑、大棗)
蜈蚣、蟬退、全蠍、殭蠶、夜明砂、穿山甲
砂仁、半夏、杏仁、人參、白朮、甘草、藿香、木瓜、厚朴、扁豆、赤茯苓
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檀香、薑厚朴、枳殼、陳皮、 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山楂、六麴、麥芽、稻芽
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 滋陰補腎的基礎方。用於治療腎虛所致之諸症,如虛火上升,面生雀斑,頭目眩暈,舌燥喉痛,耳聾、齒搖、腰膝麻痺無力,足跟作痛,自汗盜汗,遺精夢洩,骨蒸潮熱、消渴、小便淋泌或不禁等症狀。
遺糧、金銀花、川芎、薏苡仁、木瓜、大黃
大黃、馬明退、鬱金、紅花、石膏、甘草
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實、大黃
元參、肉桂、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黃、麥冬、巴戟天
人參、黃耆、川芎、防風、桔梗、厚朴、桂枝、當歸、白芷、甘草
葛根、升麻、生薑、白芍、甘草 解肌透疹,清熱解毒,乃透發麻疹的常用方。
黃耆、白芍、黃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柴胡、 防風、羌活、獨活、澤瀉 六君子湯變化而來。能調和脾胃助陽勝濕。適用於治平時脾胃虛弱,怠惰嗜臥,體重肢節疼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等症狀
濃鹼水小半茶杯,石灰塊15,糯米50粒
石灰放於濃鹼水內,將糯米撒在石灰水上泡1~2天,將米取出,搗爛成泥。
腐蝕黑痣、疔、雞眼、皮膚小腫瘤
雄黃60,硫磺60,洋樟60,枯礬60,明礬60,紅礬(紅砒)30
熟地黃、丹皮、澤瀉、淮山、山茱萸、茯苓、桂枝、附子、車前、牛七
玄參、白芷、歸身、肉桂、赤芍、大黃、生地、土木虌各60,阿魏 9,輕粉12,柳槐枝各100段,血餘30,鉛丹(別名東丹)1200, 乳香,沒藥,麻油
除東丹外,餘藥入油煎,熬至藥枯,濾去渣,再加入東丹,充分混勻成膏
綠豆50,氧化鋅5,樟腦1,滑石粉加至100
將綠豆、氧化鋅、滑石粉研細後,再加入樟腦,研勻即成
人參、玄參、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當歸、天冬、麥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辰砂
人參、丹參、茯苓、五味子、遠志、桔梗、當歸、天門冬、柏子仁、酸棗仁、生地黃、元參、麥門冬、石菖蒲、茯神、百部、杜仲、甘草
滋陰清熱,補心安神。治神經衰弱、心悸、夢遺、健忘、心神不寧、失眠。
花粉、乾葛、麥冬、甘草、乾地黃、五味子
乾薑、紫蘇、烏藥、香附、陳皮
天麻、鉤藤、生石決明、川牛膝、桑寄生、杜仲、山梔、黃芩、益母草、朱茯神、夜交藤
藿香、蒼朮、厚朴、陳皮、甘草、半夏(、大棗、生薑)
木防己、石膏、桂枝、人參 行水散結、通陽降逆、清宣肺熱。適用於心臟機能不全、心臟喘息、腎炎、水腫、腳氣、支氣管喘息。
木香、白蔻仁、丁香、檀香、藿香、甘草、砂仁
木香、藿香、甘草、砂仁、沉香、丁香、豆蔻仁、生薑、蘇葉
木香、青皮、橘皮、甘草、枳殼、川朴、烏藥、香附、蒼朮、砂仁、桂心、川芎
木香、檳榔、青皮、陳皮、莪朮、黃柏、黃連、香附、牽牛子
木香、香附、青皮、陳皮、黃連、黃柏、檳榔、黑丑、大黃、枳殼、芒硝、莪朮、三稜。
行氣導滯,瀉熱通便。適用於消化不良、急慢性胃腸炎、腹痛、痢疾。
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郁李仁、橘皮
杏仁、柏子仁、郁李仁、瓜蔞仁、火麻仁 潤腸通便,用於內痔屬燥熱便祕者。
韭汁、牛乳、生薑汁、梨汁、藕汁
桑白皮、橘皮、生薑皮、大腹皮、茯苓皮
熟地黃、白芍、山藥、扁豆、茯苓、五味子、人參、白朮、蓮子去心
黨參、白朮、茯苓、甘草、陳皮
桂枝、白朮、茯苓、豬苓、澤瀉
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葵
白芷、橘皮、厚朴、當歸、川芎、白芍藥、茯苓、 桔梗、蒼朮、枳殼、半夏、麻黃、乾薑、肉桂、甘草、薑、 (白朮、桂枝、大棗)
烏藥、沉香、檳榔、枳實、木香
烏藥、沉香、檳榔、枳殼、木香、白酒
麻黃、杏仁、石膏、甘草、桑白皮
川芎、金銀花、大黃、荊芥、十藥(魚腥草)
赤茯苓、赤芍、梔子仁、當歸、甘草梢 清熱和血,治膀胱結熱及血淋、子淋
茯苓、銀花、牛膝、車前、紫花地丁 清熱利濕。治委中毒、濕熱引起之附骨疽等。
鐘乳石12,硃砂3、珍珠6、冰片3、琥珀6,土茯苓 清涼解毒。治楊梅疳瘡結毒及嬰兒濕疹。
五倍子、朴硝、桑寄生、蓮房、荊芥 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熏洗)
熟地、生地、地骨皮、枸杞子
四物湯加桃仁、紅花、官桂、蘇木、乳香、沒藥、玄胡、黑丑
紅僇子、大黃、朴硝、山桃、石灰、酒酵
濃鹼水小辦茶杯 石灰塊15 糯米50粒 (糯米泡 1~2天後搗爛成膏 腐蝕黑痣、疔、雞眼、皮膚小腫瘤
常山、草果、半夏麴、香附、青皮
桔梗、甘草、百部、荊芥、白前、紫菀、陳皮
黃耆、人參、竹葉、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青皮、陳皮、芍藥、丹皮、梔子、澤瀉、貝母
天冬、麥冬、生地黃、熟地黃、山藥、百部、沙參、川貝母、茯苓、阿膠、三七、賴肝、白菊花、桑葉
當歸、白芍、白朮、柴胡、茯苓、甘草、煨薑(生薑)、薄荷、丹皮、山梔
黃耆、半夏、人參、甘草、白芍、防風、羌活、獨活、橘皮、茯苓、澤瀉、柴胡、白朮、黃連
三稜、莪朮、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黃、檳榔、蘇木、瓦楞子、五靈脂
生石膏、知母、玄參、犀角、甘草、粳米
升麻、石膏、連翹(去心)、牛蒡子、人中黃、黃連、知母、玄參
天冬、瓜蔞霜、連翹、香附、黃芩、海浮石、青黛、桔梗
人參、黃耆、忍冬藤、當歸、白朮、茜根、白芥子、茯苓
鶴風、檳榔、苦楝根皮、鉛粉、枯粉、使君子、蕪夷
小茴香、乾薑、延胡索、沒藥、當歸、川芎、肉桂、赤芍、蒲黃、五靈脂
人參、炙甘草、茯苓、白朮、陳皮、製半夏、(生薑、大棗)
蜈蚣、蟬退、全蠍、殭蠶、夜明砂、穿山甲
砂仁、半夏、杏仁、人參、白朮、甘草、藿香、木瓜、厚朴、扁豆、赤茯苓
廣藿香、紫蘇葉、香薷、木香、檀香、薑厚朴、枳殼、陳皮、 桔梗、甘草、茯苓、木瓜、白扁豆、山楂、六麴、麥芽、稻芽
熟地黃、山藥、茯苓、丹皮、澤瀉、山茱萸 滋陰補腎的基礎方。用於治療腎虛所致之諸症,如虛火上升,面生雀斑,頭目眩暈,舌燥喉痛,耳聾、齒搖、腰膝麻痺無力,足跟作痛,自汗盜汗,遺精夢洩,骨蒸潮熱、消渴、小便淋泌或不禁等症狀。
遺糧、金銀花、川芎、薏苡仁、木瓜、大黃
大黃、馬明退、鬱金、紅花、石膏、甘草
沉香、木香、檳榔、烏藥、枳實、大黃
元參、肉桂、五味子、山茱萸、熟地黃、麥冬、巴戟天
人參、黃耆、川芎、防風、桔梗、厚朴、桂枝、當歸、白芷、甘草
葛根、升麻、生薑、白芍、甘草 解肌透疹,清熱解毒,乃透發麻疹的常用方。
黃耆、白芍、黃連、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陳皮、柴胡、 防風、羌活、獨活、澤瀉 六君子湯變化而來。能調和脾胃助陽勝濕。適用於治平時脾胃虛弱,怠惰嗜臥,體重肢節疼痛,口苦舌乾,心不思食,食不知味,大便不調,小便頻數等症狀
濃鹼水小半茶杯,石灰塊15,糯米50粒
石灰放於濃鹼水內,將糯米撒在石灰水上泡1~2天,將米取出,搗爛成泥。
腐蝕黑痣、疔、雞眼、皮膚小腫瘤
雄黃60,硫磺60,洋樟60,枯礬60,明礬60,紅礬(紅砒)30
熟地黃、丹皮、澤瀉、淮山、山茱萸、茯苓、桂枝、附子、車前、牛七
玄參、白芷、歸身、肉桂、赤芍、大黃、生地、土木虌各60,阿魏 9,輕粉12,柳槐枝各100段,血餘30,鉛丹(別名東丹)1200, 乳香,沒藥,麻油
除東丹外,餘藥入油煎,熬至藥枯,濾去渣,再加入東丹,充分混勻成膏
綠豆50,氧化鋅5,樟腦1,滑石粉加至100
將綠豆、氧化鋅、滑石粉研細後,再加入樟腦,研勻即成
石韋、冬葵子、瞿麥、滑石、車前子
石膏、熟地黃、麥冬、隻母、牛膝 清胃滋陰。瀉胃火,補腎陰。用於治腎陰不足,胃熱熾盛,症見煩熱,口渴、頭痛、牙齦腫痛、口舌生瘡、吐血衄血、舌乾紅、苔白或黃、口腔炎、牙周炎等症狀。
山慈姑、隨緣子、大戟、麝香、腰黃、硃砂、五倍子
金匱要略(世醫得效方)
葛根、甘草、麥冬、天花粉、人參、生黃耆、茯苓、炙黃耆、烏梅
生乾地黃、桑白皮、磁石、枳殼、羌活、防風、黃芩、木通、甘草
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枸杞、茯苓、甘草
熟地黃、山藥、山茱萸、菟絲子、枸杞子、川牛膝、鹿角膠、鹿板膠 補腎填精兼滋陰,治肝腎精血虛損,形體消瘦,腰膝痠軟,眩暈、遺精、耳鳴、自汗、盜汗、目視濛濛
山茱萸、甘草、肉桂、熟地黃、山藥、杜仲、枸杞、附子
熟地黃、山茱萸、當歸、枸杞、山藥、鹿角膠、菟絲子、杜仲、肉桂、附子
熟地、淮山、山茱萸、茯苓、澤瀉、丹皮、柴胡、磁石(或去柴胡加五味子)
龍齒、遠志、人參、茯神、棗仁、柏子仁、當歸、石菖蒲、生地、肉桂、山藥、五味子、麥門冬、硃砂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大棗
黃芩、大棗、乾薑、黃連、半夏、炙甘草、(人參)
甘草、乾薑、白朮、茯苓
甘遂、半夏、芍藥、甘草、白蜜
滑石、茵陳、黃芩、菖蒲、木通、川貝母、連翹、射干、薄荷、白蔻仁、藿香
茵陳、生地黃、黃芩、天門冬、甘草、麥門冬、石斛、 熟地黃、枳殼(桔實)、枇杷葉
蘇葉、製半夏、厚朴、茯苓、生薑、大棗
木瓜、牛膝、天麻、蓯蓉、菟絲子、熟地黃、五味子、鹿茸
生地、麥冬、白芍、百合、沙參、茯苓、甘草
蒼朮、黃柏、牛膝、薏苡仁
當歸、熟地、白芍、川芎 補血調經,治各種貧血症、月經異常、更年期障礙、產前產後諸病。
人參、附子、炮薑、炙甘草
破故紙、五味子、肉豆蔻、吳茱萸、生薑、紅棗
肉豆蔻、補骨脂、五味子、吳茱萸
海蛤粉、海帶、海藻、海膘蛸、昆布、陳皮、青木香
回陽救逆,溫散裡寒,治療陽氣虛衰
柴胡、芍藥、枳實、甘草 透解鬱熱,調和肝脾,為熱厥之劑。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 補氣健脾,治胃腸虛弱、胃下垂、胃弛緩、胃炎、貧血、嘔吐、下利、虛症出血、手足痿弱、遺反症。
尿浸石膏90%,製爐甘石10%
石膏必須尿浸半年(或用熟石膏),洗淨,再漂淨2月,然後鍛熟研粉,加入製爐甘石粉和勻,麻油少許,調成藥膏,再加入凡士林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乾葛、藿香、木香
白頭翁、秦皮、黃連、黃柏 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治熱性下利、急性大腸炎、產後腸炎、便膿血。
白芨、阿膠、生地、蛤粉、藕節、枇杷葉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 清熱生津,用治大熱、大渴、大汗、脈大有力等為主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人參 清熱生津益氣,多用於治發熱不退、汗出過多、惡寒、大渴引飲、元氣津液兩傷、脈洪大等症狀。
知母、石膏、甘草、粳米、桂枝
生地、升麻、丹皮、黃連、當歸、犀角、連翹、甘草
胡桃肉、當歸、杜仲、羊腰、鹿角膠、魚膘、枸杞、牛膝、補骨脂
厚蒲、蒼朮、陳皮、甘草、藿香、半夏、配蘭、荷葉、檳榔、草果、菖蒲
桔梗、甘草、貝母、橘紅、銀花、苡仁、葶藶子、白芨
蒼朮、黃柏、當歸尾、牛膝、萆薢、防己、龜板
蒼朮、黃柏、當歸尾、牛膝、萆薢、防己、龜板
百合、紫苑、款冬、百部、烏梅
人參、茯苓、白朮、甘草、黃耆、扁豆
蒼朮、厚朴、陳皮、甘草、生薑、山楂肉、麥芽、青皮、香附、砂仁、川芎 健胃和中,消積化滯。適用於治傷食吐瀉,脾胃宿積,飲食不消,滿悶腹痛,嘔吐泄瀉等症狀
當歸、白芍、白朮、茯苓、柴胡、甘草、乾薑、薄荷葉、牡丹皮、山梔子
治身體虛弱者的肝功能障礙及婦女生理所容易發生的各種神經症疾患,或更年期障礙等症狀。
生地黃、熟地黃、白芍、甘草
銀花、連翹、玄參、麥冬、犀角
桑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知母、黃芩、桔梗、青陳皮
大黃、歸尾、生地、山甲片、芒硝、桃仁、肉桂
半夏、大棗、甘草、生薑、人參、旋覆花、代赭石
黨參、白朮、茯苓、陳皮、枳實、生薑
冬葵子、滑石、香薷、木瓜
生地黃、黃芩、犀角屑、大薊、側柏葉、阿膠、甘草
生地黃、山藥、知母、黃柏、麥冬、黃芩、黃連、丹皮
生地黃、熟地黃、天冬、麥冬、人參、黃耆、石斛、甘草、枇葉、枳實、澤瀉
生薑、甘草、人參、大棗
半夏、黃芩、人參、生薑、甘草、大棗、黃連、乾薑 以半夏瀉心為主治,兼治有噯氣,發出食臭、脅下有水氣為治療的對象。
天冬、麥冬、貝母、膽星、橘紅、遠志、石菖蒲、連翹、茯苓、茯神、玄參、鉤藤、丹參、辰砂、生鐵落
人參、茯苓、麥冬、知母、五味子、生地黃、甘草、天花粉、葛根
當歸、川芎、桃仁、乾薑炭、甘草
菟絲子、五味子、茯苓、蓮子、山藥
半夏、白朮、天麻、陳皮、茯苓、甘草、生薑、大棗、 蔓荊子

半夏、白朮、天麻、陳皮、茯苓、甘草、大棗、 蒼朮、麥芽、神麴、黃耆、人參、澤瀉、黃柏、生薑、乾薑

補脾燥濕,化痰熄風。治平素胃腸虛弱,因外感內傷,致胃內停水、水毒上衝、風痰上壅,引起頭痛、眩暈,惡心煩亂,胸滿嘔逆,四肢厥冷,乃痰厥頭痛之良方
半夏、黃芩、乾薑、人參、黃連、甘草、大棗 和胃降逆、開結除痞。治胃炎、腸炎、胃潰瘍、胃擴張、胃下垂、胃酸過多、口內炎、宿醉、產後口中糜爛。
製半夏、厚朴、茯苓、生薑、蘇葉 理氣降逆、化痰散結。治神經症,歇斯底里、食道痙攣、胃炎、胃下垂、慢性咽喉炎、支氣管炎、喘息、嗄聲、虛性浮腫。
補骨脂、續斷、木瓜乾、牛膝、杜仲、萆薢
丁香、白芍、木香、紅花、血竭、當歸、兒茶(阿仙藥 )、蓮肉、甘草、牡丹皮、茯苓、熟大黃
香附、陳皮、烏藥、蘇葉、乾薑、甘草
桂枝、牡丹皮、茯苓、桃仁、白芍、甘草、生薑
}
生烏、犀屑、生玳瑁屑、琥珀、硃砂、雄黃、龍腦、麝香、牛黃、安息香、金箔、銀箔
桔梗、黃耆、黃連、黃柏、山梔
蒼朮、黃柏、大黃、白芷、厚朴、陳皮、甘草、薑黃、天花粉、生南星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外用)
百合、熟地、麥冬、貝母、生地、當歸、白芍、甘草、玄參,桔梗 養陰清熱,潤肺化痰。用於治肺腎陰虧,虛火上炎所致的咽喉燥痛,乾咳痰中帶血,手足心煩熱,舌紅少苔,脈細數者等症。
龜板、虎脛骨、肉蓯蓉、牛膝、乳香、沒藥、木鱉子、骨碎補、自然銅、補骨脂
生地黃、小薊、地榆、側柏葉、阿膠、沙糖
生地、巴戟天、山萸肉、肉蓯蓉、石斛、炮附子、茯苓、石菖蒲、遠志、肉桂、麥門冬、五味子、生薑、大棗
地榆、茜草根、黃芩、黃連、梔子、茯苓
生香附、母香、上桂心、硫黃、麝香

肉蓯蓉、菟絲子、山茱萸、茯苓、人參、官桂、防風、熟地、芍藥、黃耆、附子、羌活、澤瀉、羊腎

大黃、甘遂、大戟、芫花、青皮、陳皮、牽牛、木香、檳榔、輕粉
何首烏、人參、當歸、白朮、甘草
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 活血逐瘀、行氣止痛。治瘀血內阻、頭痛胸痛、內熱煩悶、煩躁善怒、失眠多夢、心悸怔忡、呃逆乾嘔
瓜蔞根、桂枝、生薑、芍藥、炙甘草、大棗
瓜蔞實、薤白、半夏、白酒

《本草纲目》第四卷 主治目录

痛风 头痛 眩运 眼目 耳 面 鼻 唇 口舌 咽喉 音声 牙齿 须发 胡臭 丹毒 风瘙疹痱 疬疡癜风 瘿瘤疣痣 瘰疬 九漏 痈疽 诸疮上下外伤诸疮 漆疮 冻疮 皲裂 灸疮 汤火疮 金镞竹木伤 跌仆折伤 肠出杖疮 五绝 缢死 溺死 压死 冻死 惊死 诸虫伤 蛇虺 蜈蚣 蜂虿 蜘蛛 蠼螋 蚕蛓 蚯蚓 蜗牛 射工 沙虱 蛭 蝼蛄 蚁 蝇 蚰蜒 辟除诸虫 诸兽伤 虎狼 熊罢 猪猫 犬狾 驴马 鼠咬 人咬 诸毒 金石 草木 果菜 虫鱼 禽兽 蛊毒 诸物哽咽 妇人经水 带下 崩中漏下 月水不止,五十行经 胎前 子烦 胎啼 产难 死胎生胎 产后 下乳回乳断产 阴病 阴寒 阴吹 阴肿痛 阴痒阴蚀 阴脱 产门不合 产门生合 脬损 小儿初生诸病

沐浴 解毒 便闭 不啼 不乳 吐乳 无皮 目闭 血眼 肾缩 解颅 囟陷 囟肿 项软 龟背 语迟 行迟 流涎 夜啼 脐肿 脐风 惊痫 诸疳 痘疮  小儿惊痫

属风、寒、湿、热、挟痰及血虚、污血。

    【风寒风湿】〔草木〕 麻黄:风寒、风湿、风热痹痛,发汗。 羌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非此不除。同松节煮酒,日饮。 防风:主周身骨节尽痛,乃治风去湿仙药。 苍术:散风,除湿,燥痰,解郁,发汗,通治上中下湿气。湿气身痛,熬汁作膏,点服。 桔梗:寒热风痹,滞气作痛,在上者宜加之。 茜根:治骨节痛,燥湿行血。 紫葳:除风热血滞作痛。 苍耳子:风湿周痹,四肢拘痛,为末煎服。 牵牛子:除气分湿热,气壅腰脚痛。 羊踯躅:风湿痹痛走注,同糯米、黑豆,酒、水煎服,取吐利。风痰注痛,同生南星捣饼,蒸四五次收之,临时焙丸,温酒下三丸,静卧避风。 芫花:风湿痰注作痛。 草乌头:风湿痰涎,历节走痛不止,入豆腐中煮过,晒研,每服五分,仍外敷痛处。 乌头 附子:并燥湿痰,为引经药。 百灵藤酒。石南藤酒。青藤酒。并主风湿骨痛顽痹。薏苡仁:久风湿痹,筋急不可屈伸。风湿身痛,日晡甚者,同麻黄、杏仁、甘草煎服。 豆豉 松节:去筋骨痛,能燥血中之湿。历节风痛,四肢如脱,浸酒日服。 桂枝:引诸药横行手臂。同椒、姜浸酒,絮熨阴痹。 海桐皮:腰膝注痛,血脉顽痹,同诸药浸酒服。 五加皮:风湿骨节挛痛,浸酒服。 枸杞根及苗:去皮肤骨节间风。子,补骨。 〔虫兽〕 蚕沙:浸酒。 蝎梢:肝风。 蚯蚓:脚风宜用。 穿山甲:风痹疼痛,引经通窍。 守宫:通经络,入血分。历节风痛,同地龙、草乌头诸药丸服。 白花蛇:骨节风痛。乌蛇:同上。 水龟:风湿拘挛,筋骨疼痛,同天花粉、枸杞子、雄黄、麝香、槐花煎服。版,亦入阴虚骨痛方。 五灵脂:散血活血,止诸痛,引经有效。 虎骨:筋骨毒风,走注疼痛,胫骨尤良。白虎风痛膝肿,同通草煮服,取汗。同没药末服。风湿痛同附子末服。头骨,浸酒饮。

    【风痰湿热】〔草部〕半夏 天南星:并治风痰、湿痰、热痰凝滞,历节走注。右臂湿痰作痛,南星、苍术煎服。大戟 甘遂:并治湿气化为痰饮,流注胸膈经络,发为上下走注,疼痛麻痹。能泄脏腑经隧之湿。大黄:泄脾胃血分之湿热。酥炒煎服,治腰脚风痛,取下冷脓恶物即止。威灵仙:治风湿痰饮,为痛风要药,上下皆宜。腰膝积年冷病诸痛,为末酒下,或丸服,以微利为效。黄芩:三焦湿热风热,历节肿痛。秦艽:除阳明风湿、湿热,养血荣筋。龙胆草 木鳖子:并主湿热肿痛,在下加之。姜黄:治风痹臂痛,能入手臂,破血中之滞气。红蓝花:活血滞,止痛,瘦人宜之。〔菜果〕白芥子:暴风毒肿,痰饮流入四肢经络作痛。桃仁:血滞风痹挛痛。橘皮:下滞气,化湿痰。风痰麻木,或手木,或十指麻木,皆是湿痰死血,以一斤去白,逆流水五碗,煮烂去滓至一碗,顿服取吐,乃吐痰之圣药也。 槟榔:一切风气,能下行。〔木石〕枳壳:风痹淋痹,散痰疏滞。黄柏:除下焦湿热痛肿,下身甚者加之。茯苓:渗湿热。竹沥:化热痰。方木:活血止痛。滑石:渗湿热。〔兽禽〕羚羊角:入肝平风,舒筋,止热毒风历节掣痛效。羊胫骨:除湿热,止腰脚筋骨痛,浸酒服。

    【补虚】〔草部〕当归 芎? 芍药 地黄 丹参:并养新血,破宿血,止痛。 牛膝:补肝肾,逐恶血,治风寒湿痹,膝痛不可屈伸,能引诸药下行,痛在下者加之。 石斛:脚膝冷痛痹弱,酒浸酥蒸,服满一镒,永不骨痛。 天麻:诸风湿痹不仁,补肝虚,利腰膝。 腰脚痛,同半夏、细辛袋盛,蒸热互熨,汗出则愈。 萆薢 狗脊:寒湿膝痛腰背强,补肝肾。 土茯苓:治疮毒筋骨痛,去风湿,利关节。 锁阳:润燥养筋。 〔谷木〕 罂粟壳:收敛固气,能入肾,治骨痛尤宜。 松脂:历节风酸痛,炼净,和酥煎服。 乳香:补肾活血,定诸经之痛。 没药:逐经络滞血,定痛。历节诸风痛不止,同虎胫骨末,酒服。

鹈鹕油:入膏,引药气入内。 羊脂:入膏,引药气入内,拔邪出外。 野驼脂:摩风痛。 牛皮胶:同姜汁化,贴骨节痛。 驴骨:浴历节风。 蚕沙:蒸熨。

有外感,气虚,血虚,风热,湿热,寒湿,痰厥,肾厥,真痛,偏痛。右属风虚,左属痰热。

    【引经】太阳:麻黄、藁本、羌活、蔓荆。 阳明:白芷、葛根、升麻、石膏。 少阳:柴胡、芎?。 太阴:苍术、半夏。 少阴:细辛。 厥阴:吴茱萸、芎?。

    【湿热痰湿】〔草部〕 黄芩:一味酒浸晒研,茶服,治风湿、湿热、相火、偏、正诸般头痛。 荆芥:散风热,清头目。作枕,去头项风。同石膏末服,去风热头痛。 薄荷:除风热,清头目,蜜丸服。 菊花:头目风热肿痛,同石膏、芎?末服。 蔓荆实:头痛,脑鸣,目泪。太阳头痛,为末浸酒服。 水苏:风热痛,同皂荚、芫花丸服。 半夏:痰厥头痛,非此不除,同苍术用。 栝楼:热病头痛,洗瓤温服。 香附子:气郁头痛,同川芎末常服。偏头风,同乌头、甘草丸服。 大黄:热厥头痛,酒炒三次,为末,茶服。 钓藤:平肝风心热。 茺蔚子:血逆,大热头痛。 木通 青黛 大青白鲜皮 茵陈 白蒿 泽兰 沙参 丹参 知母 吴蓝 景天:并主天行头痛。 前胡 旋覆花。 〔菜果〕 竹笋:并主痰热头痛。 东风菜 鹿藿 苦茗:并治风热头痛。清上止痛,同葱白煎服。巴豆烟熏过服,止气虚头痛。 杨梅:头痛,为末茶服。 橘皮。 〔木石〕 枳壳:并主痰气头痛。 榉皮:时行头痛,热结在肠。 枸杞:寒热头痛。 竹茹:饮酒人头痛,煎服。 竹叶 竹沥 荆沥:并痰热头痛。 黄柏 栀子 茯苓 白垩土:并湿热头痛。合王瓜为末服,止疼。 石膏:阳明头痛如裂,壮热如火。并风热,同竹叶煎。风寒,同葱、茶煎。风痰,同川芎、甘草煎。 铁粉:头痛鼻塞,同龙脑水服。 光明盐。 〔兽人〕 犀角:伤寒头痛寒热,诸毒气痛。 童尿:寒热头痛至极者,一盏,入葱、豉煎服,陶隐居盛称之。

    【风寒湿厥】〔草谷菜果〕 芎?:风入脑户头痛,行气开郁,必用之药。 风热及气虚,为末茶服。偏头风,浸酒服。卒厥,同乌药末服。 防风:头面风去来。偏正头风,同白芷,蜜丸服。 天南星:风痰头痛,同荆芥丸服。痰气,同茴香丸服。妇人头风,为末酒服。 乌头 附子:浸酒服,煮豆食,治头风。 同白芷末服,治风毒痛。同川芎或同高良姜服,治风寒痛。同葱汁丸,或同钟乳、全蝎丸,治气虚痛。同全蝎、韭根丸,肾厥痛。同釜墨,止痰厥痛。 天雄:头面风去来痛。 草乌头:偏正头风,同苍术、葱汁丸服。 白附子:偏正头风,同牙皂末服。痰厥痛,同半夏、南星丸服。 地肤子:雷头风肿,同生姜擂酒服,取汗。 杜衡:风寒头痛初起,末服,发汗。 蒴藋:煎酒取汁。 蓖麻子:同川芎烧服,取汗。 萆薢:同虎骨、旋覆花末服,取汗。 南藤:酿酒服,并治头风。 通草:烧研酒服,治洗头风。 菖蒲:头风泪下。 杜若:风入脑户,痛肿涕泪。 胡卢巴:气攻痛,同三棱、干姜末,酒服。 牛膝:脑中痛。 当归:煮酒。 地黄 芍药:并血虚痛。 葳蕤 天麻 人参 黄芪:并气虚痛。 苍耳 大豆黄卷:并头风痹。 胡麻:头面游风。 百合:头风目眩。 胡荽 葱白 生姜:并风寒头痛。杏仁:时行头痛,解肌。风虚痛欲破,研汁入粥食,得大汗即解。 茱萸:厥阴头痛呕涎,姜、枣、人参煎服。 蜀椒 枳椇。 〔木石虫兽〕 柏实:并主头风。 桂枝:伤风头痛自汗。 乌药:气厥头痛,及产后头痛,同川芎末,茶服。 皂荚:时气头痛,烧研,同姜、蜜,水服,取汗。 山茱萸:脑骨痛。 辛夷 伏牛花 空青 曾青:并风眩头痛。 石硫黄:肾厥头痛、头风,同硝石丸服。同胡粉丸服。同食盐丸服。同乌药丸服。 蜂子 全蝎 白僵蚕:葱汤服,或入高良姜,或以蒜制为末服,治痰厥、肾厥痛。 白花蛇:脑风头痛,及偏头风,同南星、荆芥诸药末服。 鱼鳔:八般头风,同芎芷末,冲酒热饮,醉醒则愈。 羊肉:头脑大风,汗出虚劳。 羊屎:雷头风,焙研酒服。

玄胡索:同牙皂、青黛为丸。 瓜蒂 藜芦 细辛 苍耳子 大黄 远志 荜茇 高良姜 牵牛:同砂仁、杨梅末。 芸苔子 皂荚 白棘针:同丁香、麝香。 雄黄:同细辛。 玄精石 硝石 人中白:同地龙末,羊胆为丸。 旱莲汁 萝卜汁 大蒜汁 苦瓠汁:并?鼻艾叶:揉丸嗅之,取出黄水。 蓖麻仁:同枣肉纸卷,插入鼻内。 半夏烟 木槿子烟 龙脑烟:并熏鼻。 灯火:焠之。 荞麦:作大饼,更互合头,出汗。或作小饼,贴四眼角,灸之。 黄蜡:和盐作兜鍪,合之即止。 麝香:同皂荚末,安顶上,炒盐熨之。 茱萸叶:蒸热枕之,治大寒犯脑痛,亦浴头。 桐木皮 冬青叶 石南叶 牡荆根 槵子皮 莽草 葶苈 豉汁 驴头汁:并治头风。 全蝎:同地龙、土狗、五倍子末。 柚叶:同葱白。 山豆根 南星:同川乌。 乌头 草乌头:同栀子、葱汁。 乳香:同蓖麻仁。 决明子:并贴太阳穴。 露水:八月朔旦取,磨墨点太阳,止头疼。 桂木:阴雨即发痛,酒调,涂顶额。 井底泥:同硝、黄敷。 朴硝:热痛,涂顶上。 诃子:同芒硝、醋摩之。 牛蒡根:同酒煎膏摩之。 绿豆:作枕去头风。决明、菊花皆良。 麦面:头皮虚肿,薄如裹水,水嚼敷之良。 栀子:蜜和敷舌上,追涎去风甚妙。

眩是目黑,运是头旋,皆是气虚挟痰,挟火,挟风,或挟血虚,或兼外感四气。

    【风虚】〔草菜〕 天麻:目黑头旋,风虚内作,非此不能除,为治风神药,名定风草。首风旋运,消痰定风,同川芎蜜丸服。 :头忽眩运,瘦削食土,同面丸服。 荆芥:头旋目眩。产后血运欲死,童尿调服。 白芷:头风血风眩运,蜜丸服。苍耳子:诸风头运,蜜丸服。女人血风头旋,闷绝不省,为末酒服,能通顶门。 菊苗:男女头风眩运,发落有痰,发则昏倒,四月收,阴干为末,每酒服二钱。秋月收花浸酒,或酿酒服。 蒴藋根:头风旋运,同独活、石膏煎酒服。 产后血运,煎服。 贝母:洗恶风寒。目眩项直。 杜若:风入脑户,眩倒,目??钓藤:平肝风心火,头旋目眩。 排风子目赤头旋,同甘草、菊花末。 当归:失血眩运,芎?煎服。 芎?:首风旋运。 红药子:产后血运。 附子 乌头 薄荷 细辛 木香 紫苏 水苏 白蒿 飞廉 卷柏 蘼芜 羌活 藁本 地黄 人参 黄芪 升麻 柴胡 山药:并治风虚眩运。 生姜。 〔木虫鳞兽〕 松花:头旋脑肿,浸酒饮。 槐实:风眩欲倒,吐涎如醉,漾漾如舟车上。 辛夷:眩冒,身兀兀如在车船上。 蔓荆实:脑鸣昏闷。 伏牛花 丁香 茯神 茯苓 山茱萸 地骨皮 全蝎 白花蛇 乌蛇:并头风眩运。 鹿茸:眩运,或见一为二,半两煎酒,入麝服。 驴头:中风头眩,身颤,心肺浮热,同豉煮食。 兔头骨及肝 羚羊角 羊头蹄及头骨 羊肉 牛胃 猪脑 猪血 熊脑:并主风眩瘦弱。

    【痰热】〔草菜〕 天南星:风痰眩运吐逆,同半夏、天麻、白面煮丸。 半夏:痰厥昏运,同甘草、防风煎服。 风痰眩运,研末水沉粉,入朱砂丸服。金花丸:同南星、寒水石、天麻、雄黄、白面,煮丸服。 白附子:风痰,同石膏、朱砂、龙脑丸服。 大黄:湿热眩运,炒末茶服。 旋覆花 天花粉 前胡 桔梗 黄芩 黄连 泽泻 白芥子:热痰烦运,同黑芥子、大戟、甘遂、芒硝、朱砂丸服。 〔果木〕 橘皮 荆沥 竹沥:头风旋运目眩,心头漾漾欲吐。 枳壳 黄柏 栀子。 〔金石〕 石胆:女人头运,天地转动,名曰心眩,非血风也。 以胡饼剂和,切小块焙干,每服一块,竹茹汤下。 云母:中风寒热,如在舟船上。同恒山服,吐痰饮。 石膏:风热。 铅 汞:结砂。硫黄 硝石:并除上盛下虚,痰涎眩运。 朱砂 雄黄。 〔虫禽〕 白僵蚕:并风痰。 鹘嘲:头风目眩,炙食一枚。 鹰头:头目虚运,同川芎末服。 鸱头:头风旋运。同?、白术丸服。

茶子:头中鸣响,为末?鼻

有赤目传变,内障昏盲,外障翳膜,物伤眯目。

赤目痛痒,出泪羞明,浸鸡子白点。蒸人乳点。同冬青煎点。同干姜、杏仁煎点。水调贴足心。烂弦风赤,同人乳、槐花、轻粉蒸熨。风热盲翳,羊肝丸服。 胡黄连:浸人乳,点赤目。小儿涂足心。 黄芩:消肿赤瘀血。 芍药:目赤涩痛,补肝明目。 桔梗:赤目肿痛。肝风盛,黑睛痛,同牵牛丸服。 白牵牛:风热赤目,同葱白煮丸。 龙胆:赤肿瘀肉高起,痛不可忍,除肝胆邪热,去目中黄,佐柴胡,为眼疾必用之药。暑月目涩,同黄连汁点。漏脓,同当归末服。 葳蕤:目痛眦烂泪出,赤目涩痛,同芍药、当归、黄连煎洗。 白芷:赤目弩肉,头风侵目痒泪,一切目疾,同雄黄丸服。 薄荷:去风热。烂弦,以姜汁浸研,泡汤洗。 荆芥:头目一切风热疾,为末酒服。 蓝叶:赤目热痛,同车前、淡竹叶煎洗。 山茵陈:赤肿,同车前子末服。 王瓜子:赤目痛涩,同槐花、芍药丸服。 香附子:肝虚睛痛羞明,同夏枯草末、沙糖水服。 头风睛痛,同川芎末,茶服。 防己:目睛暴痛,酒洗三次,末服。 夏枯草:补养厥阴血脉,故治目痛如神。 菖蒲:诸般赤目,捣汁熬膏点之。同盐敷,挑针。 地黄:血热,睡起目赤,煮粥食。暴赤痛,小儿蓐内目赤,并贴之。 地肤子:风热赤目,同地黄作饼,晒研服。 苦参 细辛:并明目,益肝胆,止风眼下泪。 黄芪 连翘:又洗烂弦。 大黄:并主热毒赤目。 赤芍药 白及 防风 羌活 白鲜皮 柴胡 泽兰 麻黄:并主风热赤目肿痛。 野狐浆草汁 积雪草汁 瞿麦汁 车前草汁:并点赤目。叶赤贴之。 千里及汁:点烂弦风眼。 五味子:同蔓荆子煎。 覆盆草汁:滴风烂眼,去虫。 五味子:同蔓荆子煎,洗烂弦。 艾叶:同黄连煎水,洗赤目。 附子:暴赤肿痛,纳粟许入目。 高良姜:吹鼻退赤。 狗尾草:戛赤目,去恶血。 石斛:同川芎?鼻,起倒睫。 木鳖子:塞鼻,起倒睫。 〔谷菜〕 粟泔淀:同地黄,贴熨赤目。 豆腐:热贴。 黑豆:袋盛泡热,互熨数十次。 烧酒:洗火眼。 生姜:目暴赤肿,取汁点之。 干姜:目睛久赤,及冷泪作痒,泡汤洗之。取粉点之,尤妙。末,贴足心。 东风菜:肝热目赤,作羹食。 荠菜 枸杞菜。 〔果部〕 西瓜:日干,末服。 石莲子:眼赤痛,同粳米作粥食。 梨汁:点弩肉。赤目,入腻粉、黄连末。 甘蔗汁:合黄连煎,点暴赤肿。 杏仁:同古钱埋之,化水点目中赤脉。同腻粉,点小儿血眼。油烧烟,点胎赤眼。 酸榴皮:点目泪。 盐麸子。 〔木部〕 海桐皮 山矾叶:同姜浸热水。黄栌:并洗风赤眼。 桐油:烙风眼。 秦皮:洗赤目肿。暴肿,同黄连、苦竹叶煎服。 黄柏:目热赤痛,泻阴火。时行赤目,浸水蒸洗。 婴儿赤目,浸人乳点。 栀子:目赤热痛,明目。 枸杞根皮:洗天行赤目。 楮枝灰:泡汤,洗赤目。 榉皮:洗飞血赤目。 栾华:目痛眦烂肿赤,合黄连作煎点。 槐花:退目赤。胎赤,以枝磨铜器汁涂之。 冬青叶:同黄连熬膏,点诸赤眼。子汁,亦可同朴硝点之。 木芙蓉叶:水和,贴太阳,止赤目痛。 丁香:百病在目,同黄连煎乳点之。 蕤核仁:和胡粉、龙脑,点烂赤眼。 郁李仁:和龙脑,点赤目。 淡竹沥:点赤目。 荆沥:点赤目。 诃黎勒:磨蜜,点风眼。 桑叶:赤目涩疼,为末,纸卷烧烟熏鼻中。 白棘钩:点倒睫。 青布:目痛碜涩,及病后目赤有翳,炙热,卧时熨之。 〔水土〕 热汤:沃赤目。 白垩:赤烂眼倒睫,同铜青泡汤洗。 古砖:浸厕中取出,生霜,点赤目。 〔金石〕 金环 铜匙:并烙风赤、风热眼。 玛瑙:熨赤烂。 水精 玻璃:熨热肿。 琉璃:水浸,熨目赤。 盐药:点风赤烂眼。 炉甘石:火煅,童尿淬研,点风湿烂眼。同朴硝泡,洗风眼。 芒硝:洗风赤眼。 白矾:同铜青洗风赤眼。甘草水调,贴目胞,去赤肿。 青矾:洗赤烂眼,及倒睫,及暴赤眼。 石胆:洗风赤眼,止疼。 绿盐:同蜜,点胎赤眼。 光明盐 牙消 硝石:点赤目疼。 卤硷:同青梅、古钱浸汤,点风热赤目。纸包风处,日取点一切目疾。同石灰、醋敷倒睫。 古钱:磨姜汁,点赤目肿痛。磨蜜,艾烟熏过,点赤目生疮。 铜青:和水涂碗中,艾烟熏干,贴烂眼泪出。 无名异:点灯,熏倒睫毛。 石燕:磨水,点倒睫。 铅丹:同乌贼骨末,蜜调,点赤目。贴太阳,止肿痛。 土朱:同石灰,贴赤目肿闭。 玄精石:目生赤脉,同甘草末服。目赤涩痛,同黄柏点之。 井泉石:风毒赤目,同谷精草、井中苔、豆豉末服。眼睑赤肿,同大黄、栀子服。 石膏。 〔虫部〕 五倍子:主风赤烂眼研敷之。或烧过,入黄丹。同白善土、铜青泡洗。蔓荆子同煎洗。其中虫,同炉甘石点之。 泥中蛆:洗晒研,贴赤目。 :倒睫,?鼻人虱:倒睫拔毛,取血点之。 〔介鳞〕 穿山甲:倒睫,羊肾脂炙?鼻。火眼,烧烟熏之。 守宫粪:涂烂赤眼。 田螺:入盐化汁,点肝热目赤。入黄连、真珠,止目痛。入铜绿,点烂眼。海螺同。 :赤目、目暗,入黄连,取汁点。 海螵蛸:同铜绿泡汤,洗妇人血风眼。 鲤鱼胆 青鱼胆。 〔禽兽〕 乌鸡胆 鸭胆 鸡子白:并点赤目。 鸡卵白皮:风眼肿痛,同枸杞白皮?鼻鸡冠血:点目泪不止。 驴乳:浸黄连,点风热赤目。  驴尿:同盐,点弩肉。 猪胆 犬胆 羊胆:蜜蒸九次。熊胆:并点赤目。 猬胆。 〔人部〕 小儿脐带血:并点痘风眼。 人乳汁:点赤目多泪。和雀粪,点弩肉。 人尿:洗赤目。  耳塞:点一切目疾。 头垢:点赤目。

    【昏盲】〔草部〕 人参:益气明目。酒毒目盲,苏木汤调末服。 小儿惊后,瞳人不正,同阿胶煎服。 黄精:补肝明目,同蔓荆子九蒸九晒为末,日服之。 苍术:补肝明目,同熟地黄丸服。同茯苓丸服。青盲雀目、同猪肝或羊肝,粟米汤煮食。目昏涩,同木贼末服。小儿目涩不开,同猪胆煮丸服。 玄参:补肾明目。赤脉贯瞳,猪肝蘸末服。 当归:内虚目暗,同附子丸服。 青蒿子:目涩,为末日服,久则目明。 葈耳:为末,入粥食,明目。 地黄:补阴,主目??无所见。 补肾明目,同椒红丸服。 麦门冬:明目轻身,同地黄、车前丸服。 决明子:除肝胆风热,淫肤赤白膜,青盲。益肾明目,每旦吞一匙,百日后夜见物光。补肝明目,同蔓菁酒煮为末,日服。积年失明,青盲雀目,为末,米饮服。或加地肤子丸服。 地肤子:补虚明目,同地黄末服。叶,洗雀目,去热暗涩疼。汁,点物伤睛陷。 车前子:明目,去肝中风热毒冲眼,赤痛障翳,脑痛泪出。风热目暗,同黄连末服。目昏障翳,补肝肾,同地黄、菟丝子丸服。名驻景丸。 蒺藜:三十年失明,为末日服。 菟丝子:补肝明目,浸酒丸服。 营实:目热暗,同枸杞子、地肤子丸服。 千里及:退热明目,同甘草煮服。 地衣草:治雀目,末服。 葳蕤:眼见黑花,昏暗痛赤,每日煎服。 淫羊藿:病后青盲,同淡豉煎服。小儿雀目,同蚕蛾、甘草、射干末,入羊肝内煮食。 天麻 芎? 萆薢:并补肝明目。 白术:目泪出。 菊花:风热,目疼欲脱,泪出,养目去盲,作枕明目。叶同。 五味子:补肾明目,收瞳子散。 覆盆子:补肝明目。 茺蔚子:益精明目。瞳子散大者勿用。 木鳖子:疳后目盲,同胡黄连丸服。 龙脑 薄荷:暑月目昏,取汁点之。 箬叶灰:淋汁,洗一切目疾。 柴胡:目暗,同决明子末,人乳和敷目上,久久目视五色。 荠苨 地榆 蓍实 艾实 牛蒡子 蓼子 款冬花 瞿麦 通草 柴胡 细辛 鳢肠 酸浆子 萱草 槌胡根 荭草实〔谷菜〕 赤小豆 腐婢 白扁豆:并明目。 大豆:肝虚目暗,牛胆盛之,夜吞三七粒。 苦荞皮:同黑豆、绿豆皮、决明子、菊花作枕,至老目明。 葱白:归目益精,除肝中邪气。 葱实:煮粥食,明目。 蔓菁子:明目益气,使人洞视,水煮三遍,去苦味,日干为末,水服。一用醋煮,或醋蒸三遍,末服,治青盲,十得九愈。或加决明子,酒煮。或加黄精,九蒸九晒。花,为末服,治虚劳目暗。 芥子:雀目,炒末,羊肝煮食。挼入目中,去翳。 白芥子:涂足心,引热归下,痘疹不入目。 荠菜 菥?苋苣 莴苣 翘摇 冬瓜仁 木耳 〔果部〕 梅核仁 胡桃:并明目。 石蜜:明目,去目中热膜,同巨胜子丸服。 枣皮灰:同桑皮灰煎汤洗,明目。 椒目:眼生黑花年久者,同苍术丸服。 蜀椒 秦椒。 〔木部〕 桂 辛夷 枳实 山茱萸:并明目。 沉香:肾虚目黑,同蜀椒丸服。 桐花:眼见禽虫飞走,同酸枣、羌活、玄明粉煎服。 槐子:久服除热明目除泪,煮饮,或入牛胆中风干吞之。或同黄连末丸服。 五加皮:明目。浸酒,治目僻目强目虽牡荆茎:青盲,同乌鸡丸服。 黄柏:目暗,每旦含洗,终身无目疾。 松脂:肝虚目泪,酿酒饮。 椿荚灰:逐月洗头,明目。 槵子皮:洗头,明目。 桑叶及柴灰 柘木灰:逐月按日,煎水洗目,明目,治青盲。 蔓荆子:明目除昏,止睛痛。 蕤核:同龙脑,点一切风热昏暗黑花。 梓白皮:主目中疾。 石南:小儿受惊,瞳人不正,视东则见西,名通睛,同瓜子、藜芦吹鼻。 秦皮 逐折 栾荆 木槿皮 桑寄生:洗。 苦竹叶及沥 天竹黄 芦荟 密蒙花。 〔金石〕 银屑 银膏 赤铜屑 玉屑 铁精 铅灰:揩牙洗目。 炉甘石:目暗昏花,同黄丹炼蜜丸。 钟乳石 赤石脂 青石脂 长石 理石:并明目。 石膏:去风热,雀目夜昏,同猪肝煮食。风寒入脑系,败血凝滞作眼寒,同川芎、甘草末服。 丹砂:目昏内障,神水散大,同慈石、神曲丸服。 芒硝:逐月按日洗眼,明目。 黄土:目卒无所见,浸水洗之。 食盐:洗目,明目止泪。 戎盐 慈石 石青 白青 石硫青。 〔水部〕 腊雪 明水 甘露 菖蒲及柏叶上露。 〔虫介鳞部〕 萤火:并明目。 蜂蜜:目肤赤胀。肝虚雀目,同蛤粉、猪肝煮食。 蚌粉:雀目夜盲,同猪肝、米泔煮食,与夜明砂同功。 蛤粉:雀目,炒研,油蜡和丸,同猪肝煮食。 玳瑁:迎风目泪,肝肾虚热也。同羚羊角、石燕子末服。 真珠:合鲤鱼胆、白蜜,点肝虚雀目。 鲫鱼:热病目暗雀,作臛食,弩肉,贴之。 鲤鱼脑:和胆,点青盲。 青鱼睛汁。 〔禽兽〕 乌目汁:并注目,能夜见物。 鸜鹆睛汁 鹰睛汁:并主目,能见碧霄之物。 鹤脑:和天雄、葱实服,能夜书字。 雀头血:点雀目。 伏翼:主目痒疼,夜视有精光。血及胆滴目中,夜见物。 鸡胆:目为物伤,同羊胆、鲫鱼胆点。 乌鸡肝:风热目暗,作羹食。 :补肾,益气,明目。 猪肝:补肾明目。雀目,同海螵蛸、黄蜡煮食。 同石决明、苍术末煮食。 青羊肝:补肝风虚热,目暗赤痛,及热病后失明,作生食,并水浸贴之。青盲,同黄连、地黄丸服。小儿雀目,同白牵牛末煮食。又同谷精草煮食。赤目失明,同决明子、蓼子末服。风热昏暗生翳,生捣末,黄连丸服。不能远视,同葱子末,煮粥食。赤目失明。目病??,煮热熏之。 牛肝:补肝明目。 兔肝:风热上攻,目暗不见物,煮粥食。 犬胆:肝虚目暗,同萤火末点。目中脓水,上伏日酒服。 牛胆:明目,酿槐子吞。酿黑豆吞。和柏叶、夜明砂丸服。 鼠胆:点青盲雀目。目,和鱼膏点,明目。屎,明目。 白犬乳:点十年青盲。 醍醐:敷脑,明目。 牛涎:点损目、破目。 鹿茸:补虚明目。 羖羊角:并明目。 羚羊角:并明目。 〔人部〕 天灵盖:治青盲。

    【翳膜】〔草部〕 白菊花:病后生翳,同蝉花末服。癍豆生翳,同绿豆皮、谷精草末,煮干柿食。 淫羊藿:目昏生翳,同王瓜末服。 苘实:目翳瘀肉,倒睫拳毛,同猪肝丸服。 谷精草:去翳,同防风末服。痘后翳,同猪肝丸服。 天花粉:痘后目障,同蛇蜕、羊肝煮食。 羊肝 覆盆子根粉:点痘后翳。 白药子:疳眼生翳,同甘草、猪肝煮食。 黄芩:肝热生翳,同淡豉末,猪肝煮食。 水萍:癍疮入目,以羊肝煮汁调末服,十服见效。 番木鳖:癍疮入目,同脑、麝吹耳。 马勃:癍疮入目,同蛇皮、鱼子煅研服。 贝母:研末点翳。同胡椒末止泪。同真丹点弩肉,或同丁香。 麻黄根:内外障翳,同当归、麝香?鼻鳢肠:同蓝叶浸油摩顶,生发去翳。 牛膝叶:汁,点目生珠管。 青箱子:肝热赤障,翳肿青盲。 败酱:赤目翳障弩肉。 白豆蔻:白晴翳膜,利肺气。 木贼:退翳。 莕根:同诸药点翳。 鹅不食草?鼻塞耳贴目,为去翳神药。 景天花汁 仙人草汁。〔菜谷〕 苦瓠汁:并点翳。小壶卢吸翳。 荠根:明目去翳,卧时纳入眦内,久久自落。荠实,主目痛青盲去翳,久服视物鲜明。 菥蓂子:目痛泪出,益精光,去弩肉,为末,卧时点之。 苋实:青盲目翳黑花,肝家客热。 马齿苋:目中息肉淫肤,青盲白翳,取子为末,蒸熨。 兰香子:安目中磨翳,亦煎服。 黑豆皮:痘后翳。 绿豆皮:痘后翳,同谷精、白菊花末,柿饼、粟米泔煮食,极效。 〔果木〕 杏仁:去油,入铜绿,点翳。入腻粉,点弩肉。 李胶:治翳,消肿定痛。 蘡薁藤汁:点热翳,去白障。 龙脑香:明目,去肤翳,内外障,日点数次,或加蓬砂,并?鼻密蒙花:青盲肤翳,赤肿眵多,目中赤脉,及疳气攻眼,润肝燥。同黄柏丸服,去障翳。 楮实:肝热生翳,研末日服。同荆芥丸服,治目昏。叶末及白皮灰,入麝,点一切翳。 楸叶:煨取汁熬,点小儿翳。 枸杞汁:点风障赤膜昏疼。榨油点灯,明目。 蕤核:心腹邪热,目赤肿疼,泪出眦烂。同黄连,点风眼翳膜。同蓬砂,或同青盐、猪胰,点膜翳。 没药:目翳晕疼肤赤,肝血不足。 乳香琥珀:磨翳。瑿。 〔水土〕 井华水:洗肤翳。浸目睛突出。 白瓷器:煅研。 东壁土。 〔金石〕 锡吝脂 珊瑚 玛瑙 宝石 玻璃 菩萨石:并点翳。 古文钱:磨汁,点盲去翳,及目卒不见。 丹砂:擦翳,点息肉。同贝母,点珠管。 轻粉:点翳。同黄丹吹鼻,去痘后翳。 粉霜:痘疹入目生翳,同朱砂水调,倾耳中。 炉甘石:明目去翳,退赤收湿,煅赤,童尿淬七次,入龙脑,点一切目疾。或黄连水煮过,亦良。同蓬砂、海螵蛸、朱砂,点目翳昏暗烂赤。 空青:浆,点青盲内障翳膜。瞳人破者,得再见物。一切目疾,同黄连、槐芽、片脑吹鼻。肤翳,同蕤仁点。黑翳,同矾石、贝子点。 曾青:一切风热目病,同白姜、蔓荆子、防风末,?鼻。癍疮入目,同丹砂、蛴螬点。 密陀僧:浮翳多泪。 花乳石:多年翳障,同川芎、防风诸药点之。 井泉石:小儿热疳,雀目青盲生翳,同石决明服。 玄精石:赤目失明障翳,同石决明、蕤仁、黄连、羊肝丸服。 越砥:磨汁点翳,去盲止痛。 铅丹:一切目疾,同蜜熬点。同乌贼骨,点赤目生翳。同白矾,点翳。同鲤鱼胆,点目生珠管。同轻粉吹耳,去痘疹生翳。 石燕:磨,点障翳拳毛倒睫。 石蟹:磨,点青盲淫肤丁翳。 矾石:点翳膜弩肉。 硇砂:去膜翳弩肉,或入杏仁。 蓬砂:点目翳弩肉瘀突,同片脑用。 绿盐:点翳,去赤止痛。 芒硝:点障翳赤肿涩痛。或入黄丹、脑、麝。 硝石:同黄丹、片脑点翳。 浮石。 〔虫鳞介部〕 蚕蜕:并去障翳。 蝉蜕:目昏障翳,煎水服。产后翳,为末,羊肝汤服。 芫青:去顽翳,同樗鸡、斑蝥、蓬砂、蕤仁点。 樗鸡 蛴螬汁:滴青翳白膜。 蛇蜕:卒生翳膜,和面炙研汤服。痘后翳,同天花粉、羊肝煮食。 蚺蛇胆:点翳。 乌蛇胆:风毒气眼生翳。 鲤鱼胆 青鱼胆:并点翳障。或加黄连、海螵蛸。 或加鲤鱼牛羊熊胆、麝香,合决明丸服。 海螵蛸:点一切浮翳及热泪。伤寒热毒攻目生翳,入片脑。赤翳攀睛贯瞳人,加辰砂,黄蜡丸,纳之。小儿疳眼流脓,加牡蛎、猪肝煮食。 鳗鲡血 鳝血:并点痘疹入目生翳。 鲛鱼皮:去翳,功同木贼。 鱼子:入翳障弩肉药。 石决明:明目磨翳。同甘草、菊花煎服,治羞明。海蚌、木贼水煎服,治肝虚生翳。同谷精草末,猪肝蘸食,治痘后翳。真珠:点目去翳。合左缠根,治麸豆入目。地榆煮过,醋浸研末,点顽翳。 紫贝:生研,同猪肝煮食,治痘疹生翳。 白贝:烧研,点目花翳痛。 :点翳,或入片脑、枯矾。 螺蛳:常食,去痘后翳。 牡蛎。 〔禽兽〕 抱出鸡卵壳:点翳障,及癍疹入目。 :内外障翳丸药。 雀屎:点弩肉赤脉贯瞳子者即消,又去目痛赤白膜。 五灵脂:治血贯瞳人。同海螵蛸末,猪肝蘸食,治浮翳。 夜明砂:目盲障翳,入猪肝煮食。 胡燕屎 猪脂:并点翳。 猪胆皮灰:点翳,不过三五度。 猪血:点痘入目。 猪胰:同蕤仁点翳。 猪鼻灰:目中风翳,水服。 猪悬蹄:炒,同蝉蜕、羚羊角末服,治斑豆生翳。 烧灰浸汤洗。 羊胆:点青盲、赤障、白翳、风疾,病后失明。 羊睛:点翳膜目赤。白珠磨汁点。 白羊髓:点赤翳。 熊胆:明目除翳,清心平肝。水化点。 象胆:功同熊胆。睛,和人乳滴之。 獭胆:目翳黑花,飞蝇上下,视物不明,入点药。 兔屎:去浮翳、痘后翳,日干,茶服一钱,或加槟榔末。 羚羊角 犀角:清肝明目。 麝香 虎骨。 〔人部〕 人唾津:并退翳。 爪甲:刮末点翳,及痘后生翳,或加朱砂。目生珠管,烧灰,同贝子灰、龙齿末调。 胞衣:烧,点赤目生翳。

    【诸物眯目】地肤汁 猪脂 牛酥 鲍鱼头煮汁。 鸡肝血:并点诸物入目。 蚕沙:诸物入目,水吞十枚。 甑带:沙石入目,水服一钱。 真珠 珊瑚 宝石 貂皮:并拭尘沙入目。 乌鸡胆:点尘沙眯目。 食盐:尘物入目,洗之。 羊筋 鹿筋 新桑白皮:尘物入目,嚼纳粘之。 兰香子:尘物入目,纳入粘之。 墨汁:点飞丝、尘物、芒硝入目。 蘘荷根汁 粟米:嚼汁。 :浸水。 大麦:煮汁。并洗麦稻芒屑入目。 白松汁 蔓菁汁 马齿苋灰 藕汁 柘浆 鸡巢草灰:淋汁。 人爪甲:并点飞丝入目。 菖蒲:塞鼻,去飞丝入目。 瞿麦:眯目生翳,其物不出,同干姜末日服。

耳鸣、耳聋。有肾虚,有气虚,有郁火,有风热。耳痛是风热,聤耳是湿热。

    【补虚】〔草谷〕 熟地黄 当归 肉苁蓉 菟丝子 枸杞子:肾虚耳聋,诸补阳药皆可通用。 黄芪 白术 人参:气虚聋鸣,诸补中药皆可通用。 骨碎补:耳鸣,为末,猪肾煨食。 百合:为末,日服。 社日酒。 〔果木〕 干柿:同粳米、豆豉煮粥,日食,治聋。 柘白皮:酿酒,主风虚耳聋。 牡荆子:浸酒,治聋。 茯苓:卒聋,黄蜡和嚼。 山茱萸 黄柏。 〔石禽兽〕 慈石:养肾气,治聋。老人取汁作猪肾羹食。 鸡子:作酒,止耳鸣。和蜡炒食,治聋。 猪肾:煮粥,治聋。 羊肾:补肾治聋。脊骨,同慈石、白术诸药煎服。 鹿肾 鹿茸角:并补虚治聋。

    【解郁】〔草部〕 柴胡:去少阳郁火,耳鸣、耳聋。 连翘:耳鸣辉辉焞焞,除少阳三焦火。 香附:卒聋,炒研,莱菔子汤下。 牵牛:疳气耳聋,入猪肾煨食。 栝楼根:煮汁酿酒服,治聋。 黄芩 黄连 龙胆 芦荟 抚芎 芍药 木通 半夏 石菖蒲 薄荷 防风:风热郁火耳鸣,诸流气解郁消风降火药,皆可用也。 〔金石〕 生铁:甚热耳鸣,烧赤淬酒饮,仍以慈石塞耳。 空青 白青。 〔虫禽〕蠮螉:并治聋。 全蝎:耳聋,酒服一钱,以闻水声为效。 乌鸡屎:卒聋,同乌豆炒,投酒取汗为愈。

    外治 :    〔草木〕 木香:浸麻油煎,滴聋,日四五次。 预知子:卒聋,入石榴,酿酒滴。 凌霄叶:汁滴。 地黄 骨碎补:并煨,塞聋。 菖蒲:同巴豆塞。 附子:卒聋,醋浸插耳。烧灰,同石菖蒲塞耳,止鸣。 草乌头:塞鸣痒聋。 甘遂:插耳,口含甘草。 蓖麻子:同大枣作挺插。土瓜根:塞耳,灸聋。 经霜青箬叶:入椒烧吹。 栝楼根:猪脂煎,塞耳鸣。 鸡苏:生挼。 巴豆:蜡和。 细辛 狼毒 龙脑 槐胶 松脂:同巴豆。并塞耳聋。 椒目:肾虚耳鸣,如风水、钟磬者,同巴豆、菖蒲、松脂塞之,一日一易,神效。 胡桃:煨研热塞,食顷即通。 芥子:人乳和,塞耳鸣。 葱茎:插耳鸣。同蜜水,滴聋鸣。 杏仁:蒸油滴。 石榴:入醋煨熟,入黑李子、仙枣子,滴卒聋。 生麻油:日滴,取耵聍。 烧酒:耳中有核,痛不可动,滴入半时,即可箝。 〔石虫〕 慈石:入少麝香,淘,鹅油和塞。同穿山甲塞耳,口含生铁。 硝石 芫青:同巴豆、蓖麻。 斑蝥:同巴豆。 真珠:并塞。 地龙水。 〔鳞介〕 龟尿 蟹膏 吊脂 苟印膏:并滴聋。 蚺蛇膏 花蛇膏 蝮蛇膏:并塞聋。 海螵蛸:同麝香吹。 穿山甲:同蝎尾、麝香和蜡,塞鸣聋。 鲤鱼胆、脑鲫鱼胆、脑乌贼鱼血。 〔禽兽〕 白鹅膏 臎 雁肪 乌鸡肪 鹈鹕油 鸊鷉膏 鼠胆 猬脂 驴脂 猫尿 人尿:并滴聋。 雀脑 兔脑 熊脑 鼠脑:并塞聋。 蚯蚓:同青盐、鼠脂塞。 蚕蜕纸:卷麝香,熏聋。

    【耳痛】〔草木〕 连翘 柴胡 黄芩 龙胆 鼠粘子 商陆:塞。 楝实 牛蒡根:熬汁。 蓖麻子:并涂。 木鳖子:耳卒热肿,同小豆、大黄,油调涂。 木香:以葱黄染鹅脂,蘸末内入。 菖蒲:作末炒罨,甚效。 郁金:浸水滴。 茱萸:同大黄、乌头末,贴足心,引热下行,止耳鸣耳痛。 〔水石〕 矾石化水芒硝水磨刀水:并滴。 蚯蚓屎:涂。 炒盐:枕。 〔虫兽〕 蛇蜕:耳忽大痛,如虫在内走,或流血水,或干痛,烧灰吹入,痛立止。 桑螵蛸:灰掺。 鳝血:滴。 穿山甲:同土狗吹。 鸠屎:末吹。 麝香:通窍。

    【聤耳】〔草木〕 白附子:同羌活、猪羊肾煨食。 附子 红蓝花:同矾末。 青黛:同香附、黄柏末。 败酱 狼牙 蒲黄 桃仁:炒。杏仁:炒。 橘皮灰:入麝。 青皮楠材槟榔 故绵灰。麻秸灰。苦瓠灰。车脂:并吹耳。 胡桃:同狗胆研塞。 柳根:捣封。 薄荷汁青蒿汁茺蔚汁燕脂汁虎耳草汁麻子汁韭汁柑叶汁:并滴耳。 〔土石〕 伏龙肝 蚯蚓泥 黄矾 白矾:同黄丹。雄黄:同雌黄、硫黄。炉甘石:同矾、麝香。浮石:同没药、麝香。密陀僧 轻粉:并吹耳。 硫黄:和蜡作挺塞。 〔虫兽〕 五倍子 桑螵蛸 蝉蜕灰 蜘蛛 全蝎 龙骨 穿山甲 海螵蛸 鸠屎:并同麝香吹耳。 羊屎:同燕脂末吹。 鲤鱼肠、脑 鳗鲡鱼骨 鱼鲊 鼠肝:并塞聤耳引虫。 石首鱼枕 夜明砂:并掺入耳。 犬胆:同矾塞。 发灰:同杏仁塞。 人牙灰:吹五般聤耳。

    【虫物入耳】半夏:同麻油。百部:浸油。苍耳汁 葱汁 韭汁 桃叶汁 姜汁 酱汁 蜀椒石胆 水银 古钱:煎猪脂。人乳汁 人尿猫尿 鸡冠血:并滴耳。 鳝头灰:塞。石斛:插耳烧熏。铁刀声:并主百虫入耳。 胡麻油:煎饼枕之。 车脂:涂。 绿矾 硇砂:同石胆。龙脑:并吹耳。 羊乳 牛乳 牛酪 驴乳 猫尿:并滴蚰蜒入耳。 鸡肝:枕。猪肪:枕之。并主蜈蚣、虫、蚁入耳。 穿山甲灰:吹。杏仁油:滴,并主蚁入耳。 灯心:浸油,钓小虫、蚁入耳。 鳝血:同皂角子虫,滴蝇入耳。 菖蒲:塞蚤、虱入耳。 稻秆灰:煎汁,滴虱入耳。 皂矾:蛆入耳,吹之。 田泥:马蟥入耳,枕之。 生金:水银入耳,枕之引出。 薄荷汁:水入耳中,滴之。

面肿是风热。紫赤是血热。疱是风热,即谷嘴。齇是血热,即酒齇。?黑曾是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溃于腑脏,即雀卵斑,女人名粉滓斑。

    【风热】白芷香 白附子 薄荷叶 荆芥穗 零陵香 黄芩 藁本香 升麻 羌活 葛根 麻黄 海藻 防风 远志 白术 苍术:并主阳明风热。 菟丝子:浸酒服。 葱根:主发散。 牛蒡根:汗出中风面肿,或连头项,或连手足,研烂,酒煎成膏贴之,并服三匙。 黑豆:风湿面肿,麻黄汤中加入,取小汗。 大黄:头面肿大疼痛,以二两,同僵蚕一两为末,姜汁和丸弹子大,服。 辛夷 黄柏 楮叶:煮粥食。 石膏:并去风热。 蟹膏:涂面肿。 炊帛:甑气熏面浮肿,烧灰敷之即消。

人参 苍术 藁本:并达阳明阳气,去面黑。 女菀:治面黑,同铅丹末酒服,男女二十日,黑从大便出。 冬葵子:同柏仁、茯苓末服。 桑耳:末服。 苍耳叶:末服,并去面上黑斑。 天门冬:同蜜捣丸,日用洗面,去黑。 甘松香:同香附、牵牛末,日服。 益母草:煅研日洗。 夏枯草:烧灰,入红豆洗。 续随子茎汁:洗?,剥人皮。 蒺藜 苦参 白及 零陵香 茅香:并洗面黑,去?蓖麻仁:同硫黄、密陀僧、羊髓和涂,去雀斑。 同白枣、大枣、瓦松、肥皂丸洗。 山柰:同鹰屎、密陀僧、蓖麻仁,夜涂旦洗,去雀斑。 白附子:去面上诸风百病。疵皯,酒和贴之,自落。 白牵牛:酒浸为末,涂面,去风刺粉滓。 栝楼实:去手面皱,悦泽人面。同杏仁、猪胰研涂,令人面白。 羊蹄根:面上紫泡,同姜汁、椒末、穿山甲灰,包擦之。 土瓜根:面黑面疮,为末夜涂,百日光采射人。 白蔹:同杏仁研涂,去粉滓酒齇。 半夏:面上黑气,焙研醋调涂。 酒,拭?疱。 艾灰:淋硷,点皯黡。 山药 山慈姑 白及 蜀葵花及子 马蔺花:杵,涂皶疱。菟丝子汁:涂。 旋花 水萍 卷柏 紫参 紫草 凌霄花 细辛 藿香 乌头 白头翁 白薇 商陆。 〔谷菜〕 胡麻油:并涂面?、齇疱、粉刺,游风入面。 胡豆 毕豆 绿豆 大豆:并作澡豆,去?马齿苋:洗面疱及瘢痕。 莙荙子:醋浸揩面,去粉滓,光泽,菰笋:酒皶面赤。 藋灰:点面?胡荽:洗黑子。 冬瓜仁叶、瓤:并去?,悦泽白晰。仁、为丸服,面白如玉。服汁,去面热。 蔓菁子 落葵子。 〔果木〕 李花 梨花 木瓜花 杏花 樱桃花:并入面脂, 去黑黑干?皱皮,好颜色。 桃花:去雀斑,同冬瓜仁研,蜜涂。粉刺如米,同丹砂末服,令面红润。同鸡血涂身面,光华鲜洁。 白柿:多食,去面黑干?杏仁:头面诸风齇疱,同鸡子白涂。两颊赤痒,频揩之。 李仁:同鸡子白夜涂,去黑干?好色。 银杏:同酒糟嚼涂,去?齇疱。 乌梅:为末,唾调涂。 樱桃枝:同紫萍、牙皂、白梅,洗雀斑。 栗荴:涂面去皱。 橙核:夜涂,去粉刺面皯。 柑核 蜀椒 海红豆 无患子:并入面药,去皯。 白杨皮:同桃花、白冬瓜子服,去面黑令白。 木兰皮:面热赤疱?,酒浸百日,为末服。亦入澡药。 菌桂:养精神,久服面生光华,常如童子。 枸杞子:酒服,去皯疱。 山茱萸:面疱。 栀子:面赤齇疱,亦入涂药。 柳华:面热黑。 桂枝:和盐蜜涂。 龙脑香:酥和,涂酒齇赤鼻。 白檀香:磨汁涂。 笃耨香:同附子、冬瓜子、白及、石榴皮,浸酒涂。 没石子:磨汁。 槲若:洗齇疱。 桐油:和黄丹、雄黄,涂酒齇赤鼻。 白茯苓:和蜜涂。 皂荚子:同杏仁涂。 皂荚 肥皂荚 蔓荆子 楸木皮 辛夷 樟脑:并入面脂。 榆叶。 〔水石〕 浆水:洗。 冬霜:服,解酒后面赤。 密陀僧:去?,乳煎涂面,即生光。同白附子、白鸡屎末,人乳涂。 铅粉:抓伤面皮,油调涂。 轻粉:入面脂,抓伤面皮,姜汁调涂。 云母粉:同杏仁、牛乳蒸涂。 朱砂:水服二匕,色白如莹。入鸡子,抱雏出,取涂面,去?,面白如玉。 白石脂:同白蔹、鸡子白涂。 石硫黄:酒齇,同杏仁、轻粉搽。同槟榔、片脑擦。同黄丹、枯矾擦。 禹余粮:同半夏、鸡子涂。 水银:同胡粉、猪脂,涂少年面疱。 杓上砂:面上风粟,隐暗涩痛,挑去即愈。 白盐:擦赤鼻。 珊瑚:同马珂、鹰屎白、附子,浆水涂。 石膏。 〔虫介〕 白僵蚕:蜜和擦面,灭黑黯,好颜色,或加白牵牛。 石蜜:常服,面如花红。 蜂子:炒食,并浸酒涂面,去雀斑面疱,悦白。 蜂房:酒服,治齇瘤出脓血。  牡蛎:丸服,令面白。 真珠:和乳敷面,去?,润泽。 蛟髓。 〔禽兽〕 白鹅膏:并涂面悦白。 鸡子白:酒或醋浸,敷疵?面疱。 啄木血:服之,面色如朱。 鸬鹚骨:烧,同白芷末,涂雀斑。 蜀水花:和猪脂,涂鼻面酒齇?黑曾,入面脂。 鹰屎白:同胡粉涂之。 白丁香:蜜涂。 蝙蝠脑 夜明砂 麝香:并去?猪胰:面粗丑?,同杏仁、土瓜根、蔓菁子浸酒,夜涂旦洗。 猪蹄:煎胶,涂老人面。 羊胆:同牛胆、酒,涂皯疱。 羊胫骨?粗陋,身皮粗厚,同鸡子白涂。 羚羊胆:煮沸,涂雀斑。 鹿角尖:磨汁,涂皯疱,神效。 鹿角:磨汁涂面,光泽如玉。骨,酿酒饮,肥白。 麋脂:涂少年面疱。 羊胰及乳:同甘草末涂。 猪鬐膏 马鬐膏 驴鬐膏 犬胰并脂 羊脂、脑牛脂、脑及髓 熊脂 鹿脂、脑 麋髓、脑:并入面脂,去?,灭痕,悦色。 鼠头灰:鼻面齇。 〔人部〕 人精:和鹰屎涂面,去黑子及瘢。 人胞:妇人劳损,面?皮黑,渐瘦,和五味食之。 人口津:不语时,涂齇疱。

    【瘢痕】蒺藜:洗。 葵子:涂。 马齿苋:洗。 大麦麸:和酥敷。秋冬用小麦麸。 寒食饭:涂。 冬青子及木皮灰:入面脂。 真玉:摩面。 马蔺根:洗。 禹余粮:身面瘢痕,同半夏、鸡子黄涂,一月愈。 白瓷器:水摩。 冻凌:频摩。 热瓦:频摩。 白僵蚕:同白鱼、鹰屎涂。 鹰屎白:灭痕,和人精摩。同僵蚕、蜜摩。同白附子摩。同白鱼、蜜摩。 蜀水花:入面脂摩。 鸡子黄:炒黑拭之。 鸡屎白:炒。 羊髓 獭髓 牛髓 牛酥:并灭瘢痕。 :煎猪脂摩。 猪脂:三斤,饲乌鸡取屎白,入白芷、当归煎,去滓,入鹰屎白敷之。 轻粉:抓伤面,姜汁调涂。 铅粉:抓伤面,油调涂。

    【面疮】〔草部〕 荠苨:酒服。 紫草 艾叶:醋搽之。妇人面疮,烧烟熏,定粉搽。 蓖麻子:肺风面疮,同大枣、瓦松、白果、肥皂为丸,日洗。 土瓜根:面上??,夜涂日洗。 凌霄花:两颊浸淫,连及两耳,煎汤日洗。 何首乌:洗。 牵牛:涂。 甘松:面上风疮,同香附、牵牛末,日洗。 蛇床子:同轻粉。 曼陀罗花。 〔谷菜果木〕 胡麻:嚼。 白米:并涂小儿面上甜疮。 黄粱米:小儿面疮如火,烧研,和蜜涂。 丝瓜:同牙皂烧,擦面疮。 枇杷叶:茶服,治面上风疮。 桃花:面上黄水疮,末服。 杏仁:鸡子白和涂。 银杏:和糟嚼涂。 柳絮:面上脓疮,同腻粉涂。 柳叶:洗面上恶疮。 木槿子:烧。 〔土石〕 胡燕窠土:入麝。并搽黄水肥疮。 密陀僧:涂面疮。 黄矾:妇人颊疮频发,同胡粉、水银、猪脂涂。 绿矾:小儿甜疮,枣包烧涂。 盐汤:拓面上恶疮。 〔虫鳞〕 斑蝥:涂面上?蚯蚓:烧。 乌蛇:烧。并涂面疮。 鲫鱼头:烧,和酱汁,涂面上黄水疮。 〔禽兽〕 鸡内金:金腮疮,初生如米豆,久则穿蚀,同郁金敷。 羖羊须:香瓣疮,生面颐耳下,浸淫出水,同荆芥、干姜烧,入轻粉搽。 熊脂 鹿角

鼻渊,流浊涕,是脑受风热。鼻鼽,流清涕,是脑受风寒,包热在内。脑崩臭秽,是下虚。鼻窒,是阳明湿热,生息肉。鼻皶,是阳明风热及血热,或脏中有虫。鼻痛,是阳明风热。

内治     〔草菜〕 苍耳子:末,日服二钱,能通顶门。同白芷、辛夷、薄荷为末,葱、茶服。 防风:同黄芩、川芎、麦门冬、人参、甘草,末服。 川芎:同石膏、香附、龙脑,末服。 草乌头:脑泄臭秽,同苍术、川芎,丸服。 羌活 藁本 白芷 鸡苏 荆芥 甘草 甘松 黄芩 半夏 南星 菊花 菖蒲 苦参 蒺藜 细辛 升麻 芍药:并去风热痰湿。 丝瓜根:脑崩腥臭,有虫也,烧研服。 〔果木〕 藕节:鼻渊,同芎?末服。 蜀椒 辛夷:辛走气,能助清阳上行通于天,治鼻病而利九窍。头风清涕,同枇杷花末,酒服。 栀子 龙脑香 百草霜:鼻出臭涕,水服三钱。 〔石虫〕 石膏 全蝎 贝子:鼻渊脓血,烧研酒服。 烂螺壳   

外治 :    荜茇:吹。白芷:流涕臭水,同硫黄、黄丹吹。 乌叠泥:吹。 石绿:吹鼻鼽。 皂荚:汁,熬膏?之。 大蒜:同荜茇捣,安囟上,以熨斗熨之。 艾叶:同细辛、苍术、川芎末,隔帕安顶门,熨之。 破瓢灰:同白螺壳灰、白鸡冠灰、血竭、麝香末,酒醋艾上作饼,安顶门熨之。 车轴脂:水调,安顶门熨之。 附子:葱涎和贴足心。大蒜亦可。

内治 :    〔草菜〕 白薇:肺实鼻塞,不知香臭,同贝母、款冬、百部为末服。 天南星:风邪入脑,鼻塞结硬,流浊涕,每以二钱,同甘草、姜、枣煎服。 小蓟:煎服。 麻黄 白芷 羌活 防风 升麻 葛根 辛夷 川芎 菊花 地黄 白术 薄荷 荆芥 前胡 黄芩 甘草 桔梗 木通 水芹 干姜〔果木〕 干柿:同粳米煮粥食。 毕澄茄:同薄荷、荆芥丸服。 槐叶:同葱、豉煎服。 山茱萸 釜墨:水服。 石膏。 〔鳞兽〕蛇肉:肺风鼻塞。 羊肺:鼻瘜,同白术、肉苁蓉、干姜、芎?为末,日服。

外治     细辛:鼻齆,不闻香臭,时时吹之。 瓜蒂:吹之。或加白矾,或同细辛、麝香,或同狗头灰。 皂荚 麻鞋灰 矾石 麝香:并吹。 蒺藜:同黄连煎汁,灌入鼻中,嚏出瘜肉如蛹。 苦瓜汁 马屎汁 地胆汁 狗胆:并滴。 狗头骨灰:入硇,日?之,肉化为水。 青蒿灰 龙脑香 硇砂:并滴。 桂心 丁香 蕤核 藜芦 石胡荽 薰草:并塞。 菖蒲:同皂荚末塞。 蓖麻子:同枣塞,一月闻香臭。 白矾:猪脂同塞。同硇砂点之。尤妙。同蓖麻、盐梅、麝香塞。 雄黄:一块塞,不过十日,自落。 铁锈:和猪脂塞,经日肉出。 蠮螉 狗脑 雄鸡肾:并塞鼻引虫。 猬皮:炙研塞。 醍醐:小儿鼻塞,同木香、零陵香煎膏,涂顶门,并塞之。

    【鼻干】黄米粉:小儿鼻干无涕,脑热也。同矾末,贴囟门。

    【鼻痛】石硫黄:搽。 石硫赤:冷水调搽,一月愈。 酥 羊脂:并涂之。

    【鼻伤】猫头上毛:搽破鼻,剪碎和唾敷。 发灰:搽落耳、鼻,乘热急蘸灰,缀定,缚住勿动。

    【鼻毛】硇砂:鼻中生毛,昼夜长一二尺,渐圆如绳,痛不可忍,同乳香丸服十粒,自落。

内治 :    凌霄花:鼻上酒齇,同栀子末日服,同硫黄、胡桃、腻粉揩搽。   使君子:酒齇面疮,以香油浸润,卧时嚼三五个,久久自落。 苍耳叶:酒蒸焙研服。 栀子:鼻齇面疱,炒研,黄蜡丸服。同枇杷叶为末,酒服。 橘核:鼻赤酒齇,炒研三钱,同胡桃一个,擂酒服。 木兰皮:酒齇赤疱,醋浸晒研,日服。 百草霜:日服二钱。 蜂房:炙末酒服。 大黄 紫参 桔梗 生地黄 薄荷 防风 苦参 地骨皮 桦皮 石膏 蝉蜕 乌蛇

蓖麻仁:同瓦松、大枣、白果、肥皂丸洗。 牵牛:鸡子白调,夜涂旦洗。 银杏:同酒糟嚼敷。 槲若:齇瘤脓血,烧灰纳疮中,先以泔煮榆叶汁洗。 硫黄:同枯矾末,茄汁调涂。或加黄丹,或加轻粉。 轻粉:同硫黄、杏仁涂。 槟榔:同硫黄、龙脑涂,仍研蓖麻、酥油搽。 大枫子:同硫黄、轻粉、木鳖子涂。 雄黄:同硫黄、水粉,乳汁调敷,不过三五次。或同黄丹。 鸬鹚屎:鼻赤,同猪脂涂。 雄雀屎:同蜜涂。 没石子:水调。 密陀僧:乳调。 鹿角:磨汁。 石胆:并涂擦。

    【鼻疮】黄连:同大黄、麝香搽鼻中。末,敷鼻下赤??玄参 大黄:同杏仁。  杏仁:和乳汁。 桃叶:研。 盆边零饭:烧。 辛夷:同麝。 黄柏:同槟榔。 芦荟 紫荆花:贴。 密陀僧:同白芷。犬骨灰 牛骨灰:并主鼻中疮。 海螵蛸:同轻粉。马绊绳灰 牛牶灰:并敷小儿鼻下赤疮。

脾热则唇赤或肿,寒则唇青或噤,燥则唇干或裂,风则唇动或,虚则唇白无色,湿热则唇渖湿烂,风热则唇生核。狐则上唇有疮,惑则下唇有疮。

    【唇渖】〔草菜〕 葵根:紧唇湿烂,乍瘥乍发,经年累月,又名唇渖,烧灰和脂涂。 赤苋 马齿苋 蓝汁:并洗。 马芥子:敷。 缩砂:烧涂。 〔果木〕 甜瓜:噙。 西瓜皮:烧噙。 桃仁 青橘皮:烧。 橄榄:烧。 黄柏:蔷薇根汁调。 松脂:化。 〔土石〕 东壁土:并涂。 杓上砂:挑去则疮愈。 胡粉。 〔虫鳞〕 蛴螬:烧。 鳖甲:烧。 乌蛇皮:烧。 鳝鱼:烧。 五倍子:同诃子。 〔禽人〕 鸡屎白 白鹅脂 人屎灰 头垢 膝垢:并和脂涂。

    【唇裂】〔草谷〕 昨叶何草:唇裂生疮,同姜、盐捣擦。 黄连:泻火。 生地黄:凉血。 麦门冬:清热。 人参:生津。 当归:生血。 芍药:润燥。 麻油。 〔果服〕 桃仁 橄榄仁 青布灰 屠几垢。 〔虫禽〕 蜂蜜 猪脂 猪胰 酥

    【唇肿】〔草木〕 大黄 黄连 连翘 防风 薄荷 荆芥 蓖麻仁 桑汁。 〔水石〕 石膏 芒硝:并涂。 井华水:下唇肿痛,或生疮,名驴觜风,以水常润之,乃可擦药。上唇肿痛生疮,名鱼口风。 〔兽〕 猪脂:唇肿黑,痛痒不可忍,以瓷刀去血,以古钱磨脂涂之。

    【唇动】薏苡仁:风湿入脾,口唇瞤动??揭,同防己、赤小豆、甘草煎服。

    唇噤】〔草〕 天南星:擦牙,煎服。 葛蔓:灰,点小儿口噤。 艾叶:敷舌。 荆芥 防风 秦艽 羌活 芥子:醋煎,敷舌。 大豆:炒挼酒水擦牙。 〔木土〕 苏方木 青布:灰,酒服,仍烧刀上取汁搽。 白棘钩:水煎。 竹沥 荆沥 皂荚 乳香 伏龙肝:澄水服。 〔虫兽〕 白僵蚕:发汗。 雀屎:水丸服。 鸡屎白:酒服。 白牛屎 牛涎 牛黄 猪乳 驴乳:并小儿口噤。

    【吻疮】〔草菜〕 蓝汁:洗。 葵根:烧。 瓦松:烧。 缩砂壳:烧。 越瓜:烧。 〔果木〕 槟榔:烧。 青皮 竹沥:和黄连、黄丹、黄柏涂。 白杨枝:烧。 鸡舌香 梓白皮。 〔服器〕 青布:烧涂。 木履尾:煨,挂两吻,二七次。 箸头:烧。 几屑:烧涂。 东壁土:和胡粉。 胡燕窠土 新瓦末 胡粉:同黄连搽。 蜂蜜 龟甲:烧。 甲煎 甲香:并涂。 发灰:小儿燕口疮,饮服,并涂。

舌苦是胆热,甘是脾热,酸是湿热,涩是风热,辛是燥热,咸是脾湿,淡是胃虚,麻是血虚,生胎是脾热闭,出血是心火郁,肿胀是心脾火毒,疮裂是上焦热,木强是风痰湿热,短缩是风热。舌出数寸有伤寒、产后、中毒、大惊数种。口糜是膀胱移热于小肠,口臭是胃火食郁。喉腥是肺火痰滞。

    【舌胀】〔草谷〕甘草:木强肿胀塞口,不治杀人,浓煎噙漱。 芍药:同甘草煎。 半夏 羊蹄 络石:并漱。 蓖麻油:燃熏。 附子尖:同巴豆。 黄葵花:同黄丹。 蒲黄:同干姜。 青黛:同朴硝、片脑。 赤小豆:同醋。 :和釜墨。 粟米。 〔木器〕 桑根汁:并涂之。 龙脑香:伤寒舌出数寸,掺之随消。 冬青叶:舌胀出口,浓煎浸之。 巴豆:伤寒后舌出不收,纸卷一枚纳鼻中,自收。 黄柏:浸竹沥。 木兰皮汁皂荚刺灰:煎汁,并漱重舌。 桂 甑带灰 箕舌灰。 〔土石〕 伏龙肝:和醋,或加牛蒡汁。 釜墨 黄丹:并涂重舌。 铁锁锈 铁落:并为末噙服。 铁秤锤:舌胀,咽生息肉,烧赤淬醋服。 蓬砂:姜片蘸,擦木舌。 玄精石:同牛黄、朱砂等掺。 白矾:同朴硝掺。同桂安舌下。 硝石:同竹沥含。 芒硝:同蒲黄掺。中仙茅毒,舌胀出口,以硝、黄下之。小儿舌胀塞口,紫雪、竹沥多服之。 朱砂:妇人产子,舌出不收,敷之,仍惊之,则入。 石胆 皂矾。 〔虫鳞禽兽〕 五倍子:并掺之。 白僵蚕:或加黄连。 蜂房:炙。 鼠妇:杵。 海螵蛸:同鸡子黄。 鲫鱼头:烧。 蛇蜕灰:重舌重颚。并醋和掺。 鸡冠血:中蜈蚣毒,舌胀出口,浸之咽下。 五灵脂:重舌,煎醋漱。 三家屠肉:小儿重舌,切片磨之,即啼。 鹿角:炙熨,亦磨涂。 羊乳 牛乳:饮。 发灰:敷。 〔草木〕 玄参 连翘 黄连 薄荷 升麻 防风 桔梗 赤芍药 大青 生地黄 黄芩 牛蒡子 牡丹皮 黄柏 木通 半夏 茯苓。 〔石〕 芒硝 石膏

    【舌胎】薄荷:舌胎语涩,取汁,同姜、蜜擦。 生姜:诸病舌上生胎,以青布蘸井水抹后,时时以姜擦之。 白矾:小儿初生,白膜裹舌,刮出血,以少许敷之,否则发惊。

    【舌衄】〔草谷〕 生地黄:同阿胶末,米饮服。汁和童尿酒服。 黄药子:同青黛水服。 蒲黄:同青黛水服,并敷之。同乌贼骨敷。 香薷:煎汁,日服三升。 大小蓟:汁,和酒服。 蓖麻油:点灯熏鼻自止。 茜根 黄芩 大黄 升麻 玄参 麦门冬 艾叶 飞罗面:水服。 豆豉:水煎服。 赤小豆:绞汁服。 〔木石〕 黄柏:蜜炙,米饮服。 槐花:炒服并掺。 龙脑:引经。 栀子 百草霜:同蚌粉服。醋调涂。 石膏。 〔虫人〕 五倍子:同牡蛎、白胶香掺。 紫金沙:蜂房顶也。同贝母、芦荟,蜜丸水服。 发灰:水服一钱。或加巴豆,同烧灰。

    【强痹】雄黄:中风舌强,同荆芥末,豆淋酒服。 :小儿舌强肿,和饴含之。 乌药:固气舌麻。 皂荚 矾石:并擦痰壅舌麻。 人参:去气虚舌短。 黄连 石膏:主心热舌短。

    【舌苦】柴胡 黄芩 苦参 黄连 龙胆:泻胆。 麦门冬:清心。 枳椇:解酒毒。

    【舌辛】黄芩 栀子:泻肺。 芍药:泻脾。 麦门冬:清心。

    【舌淡】白术:燥脾。 半夏 生姜:行水。 茯苓:渗湿。

    【舌涩】黄芩:泻火。 葛根:生津。 防风 薄荷:去风热。 半夏 茯苓:去痰热。

内治     〔草部〕 桔梗:同甘草煎服。 麦门冬 玄参 赤芍药 连翘 秦艽 薄荷 升麻 黄连 黄芩 生地黄 知母 牡丹 木通 甘草 石斛 射干 附子:口疮久服凉药不愈,理中加附子反治之,含以官桂。 〔果木〕 栗子:小儿口疮,日煮食之。 蜀椒:口疮久患者,水洗面拌煮熟,空腹吞之,以饭压下,不过再服。 龙脑:经络火邪,梦遗口疮,同黄柏蜜丸服。 地骨皮:口舌糜烂,同柴胡煎服。 黄柏 茯苓 猪苓。 〔金石〕 朴硝 蓬砂 石膏 滑石 青钱:口内热疮,烧淬酒饮。 猪膏:口疮塞咽,同黄连煎服。

    【噙漱】细辛:口舌生疮糜烂,同黄连或黄柏末掺之,名赴筵散。外以醋调贴脐。 黄连:煎酒呷含。同干姜末掺之,名水火散。 升麻:同黄连末噙。 甘草:同白矾。 天门冬:口疮连年,同麦门冬、玄参丸噙。 蔷薇根:日久延及胸中,三年已上者,浓煎含漱。夏用枝叶。 大青叶:浸蜜。 蘘荷根汁。蛇莓汁。牛膝 忍冬:并漱口疮。 蒲黄 黄葵花:烧。 赤葵茎 缩砂壳灰 角蒿灰:并涂口疮。 贝母:小儿口生白疮,如鹅口疮,为末,入蜜抹之,日五六上。 白及:乳调。 燕脂:乳调。 黍米:嚼。 赤小豆:醋调。并涂小儿鹅口。 :口舌疮,炒焦,含一夜愈。 米醋:浸黄柏。 萝卜汁 姜汁:并漱满口烂疮。 :烧,涂口鼻中肉烂痛。 茄科:烧,同盐敷口中生蕈。 茄蒂灰 桃枝:煎漱。 杏仁:少入腻粉,卧时细嚼吐涎。 槟榔:烧,入轻粉掺。 甜瓜:含。西瓜:含。 细茶:同甘草。 凫茈灰 梧桐子灰 没石子:同甘草,并掺口疮。 黄柏:口舌疮,蜜浸含之。同青黛掺。同铜绿掺。同滑石、五倍子掺。同荜茇煎醋漱。 乳香:白口疮,同没药、雄黄、轻粉涂。赤口疮,同没药、铜绿、枯矾涂。 楝根:口中漏疮,煎服。 冬青叶汁 黄竹沥 小檗汁:并含漱。 :同姜汁,涂下虚口疮及鹅口。 桑汁 柘浆 甑带灰:并涂鹅口。 甑垢:口舌生疮,刮涂即愈。 乌叠泥:或加蓬砂。 釜墨 胡粉:猪髓和。 黄丹:蜜蒸。 密陀僧:煅研。 铁销:水调。 黑石脂。:并涂口疮。 铜绿:同白芷掺,以醋漱之。 水银:口疮,同黄连煮热含之。 寒水石:口疮膈热,煅,和朱砂、片脑掺之。 朴硝:口舌生疮,含之,亦擦小儿鹅口,或加青黛。 或入寒水石,少入朱砂。 白矾:漱鹅口。同朱砂敷小儿鹅口。同黄丹掺。 蓬砂:同滑石含。 胆矾:煅。 蜂蜜 竹蜂蜜:并涂口疮。 五倍子:掺之,立可饮食。同黄柏、滑石。或加密陀僧。或同青黛、铜绿,治大人小儿白口疮,似木耳状,急者吹入咽喉。蚕茧:包蓬砂焙研,掺。 白僵蚕:炒研蜜和。 晚蚕蛾 蚕纸灰 鲫鱼头:烧,并掺。 蛇皮:拭。 鸡内金:烧敷一切口疮。 白鹅屎:敷鹅口。 羊胫髓:同胡粉涂。 牛羊乳:含。 :含。 鹿角:磨汁,涂鹅口。 人中白:同枯矾,涂口疮,鹅口。 

上治  天南星:同密陀僧末,醋调贴眉心,二时洗去。 巴豆油纸:贴眉心。或贴囟门,起泡,以菖蒲水洗去。  

下治  细辛:醋调贴脐。 生南星:或加草乌,或加黄柏。 生半夏 生附子 吴茱萸:或加地龙。 密陀僧 汤瓶硷:并醋调贴足心。 生硫黄 生矾 硝石:俱水入少面调,贴足心。 黄连:同黄芩、黄柏,水调,贴足心。

    【口臭】〔草菜〕 大黄:烧研揩牙。 细辛:同白豆蔻含。 香薷 鸡苏 藿香 益智 缩砂 草果 山姜 高良姜 山柰 甘松 杜若 香附:掺牙。 黄连 白芷 薄荷 荆芥 芎? 蒲蒻 茴香 莳萝 胡荽 邪蒿 莴苣 生姜 梅脯 橄榄 橘皮 橙皮 卢橘 蜀椒 茗 沙糖 甜瓜子 木樨花 乳香 龙脑及子 无患子仁 丁香 檀香。 〔水石〕 井华水:正旦含,吐厕中。 密陀僧:醋调漱。 明矾:入麝香,擦牙。 蓬砂 食盐 石膏 象胆

    【喉腥】知母 黄芩:并泻肺热,喉中腥气。 桔梗 桑白皮 地骨皮 五味子 麦门冬

咽痛是君火,有寒包热。喉痹是相火,有嗌疸,俗名走马喉痹,杀人最急,惟火及针焠效速,次则拔发咬指,吐痰鼻。

    【降火】〔草部〕 甘草:缓火,去咽痛,蜜炙煎服。肺热,同桔梗煎。 桔梗:去肺热。利咽嗌,喉痹毒气,煎服。 知母 黄芩:并泻肺火。 薄荷 荆芥 防风:并散风热。 玄参:去无根之火。急喉痹,同鼠粘子末服。发斑咽痛,同升麻、甘草煎服。 蠡实:同升麻煎服。根、叶同。 恶实:除风热,利咽膈。喉肿,同马蔺子末服。悬痈肿痛,同甘草煎咽,名开关散。 牛蒡根:捣汁服,亦煎。 射干:喉痹咽痛,不得消息,利肺热,捣汁服,取利。 灯笼草:热咳咽痛,末服,仍醋调外涂。 白头翁:下痢咽痛,同黄连、木香煎服。 麦门冬:虚热上攻咽痛,同黄连丸服。 缩砂:热咳咽痛,为末水服。 悬钩子茎:喉塞,烧研水服。 蔷薇根:尸咽,乃尸虫上蚀,痛痒,语声不出,同甘草、射干煎服。 栝楼皮:咽喉肿痛,语声不出,同僵蚕、甘草末服。 乌敛莓:同车前、马蔺杵汁咽。 络石:喉痹欲死,煎水呷之。 马勃:蜜水揉呷。马喉痹,同火硝吹之。 龙胆 大青 红花 鸭跖草 紫葳:并捣汁服。 榼藤子:烧。 鹅抱 忍冬:并煎酒服。 通草:含咽,散诸结喉痹。 灯心草:烧灰,同盐吹喉痹甚捷。同蓬砂,同箬叶灰皆可。同红花灰,酒服一钱,即消。 葛蔓:卒喉痹,烧服。 木通:咽痛喉痹,煎水呷。 商陆:熨、炙及煎酒涂顶。 白芷:同雄黄水和,涂顶。 都管草 百两金 钗子股 避虺雷 蒺藜 谷精草 蛇含 番木鳖 九仙子 山豆根 朱砂根 黄药子 白药子 苦药子:并可咽,及煎服,末服,涂喉外。 〔谷菜〕 豆豉:咽生息肉,刺破出血,同盐涂之,神效。 白面:醋和涂喉外。 水苦荬:磨服。 糟酱茄 丝瓜汁。 〔果木〕 西瓜汁 橄榄 无花果 苦茗:并噙咽。 吴茱萸:醋调涂足心。 李根皮:磨水涂顶,先以皂末吹鼻。 黄柏:酒煮含。喉肿,醋敷之。 龙脑香:同黄柏、灯心、白矾烧吹。 梧桐泪:磨汁扫。 槐花 槐白皮 诃黎勒 盐麸子 皋芦 朴硝:并含咽,煎服,末服。 不灰木:同玄精石、真珠丸服。 石蟹:磨汁,及涂喉外。 黑石脂:口疮咽痛。 食盐:点喉风、喉痹、咽痛甚效。 戎盐 盐蟹汁。 〔兽人〕 牛涎:并含咽。 牛靥:喉痹。 猪肤:咽痛。 沙牛角:喉痹欲死,烧研酒服。 牛鼻牶:烧灰,缠喉风。 猪胆:腊月盛黄连、朴硝,风干吹之。 腊猪尾:烧灰,水服。 败笔头:饮服二钱。鼫鼠肚 人尿:并含咽,或入盐。

    【风痰】〔草部〕 羌活:喉闭口噤,同牛蒡子煎灌。 升麻:风热咽痛,煎服,或取吐。 半夏:咽痛,煎醋呷。喉痹不通,吹鼻。 同巴豆、醋,同熬膏化服,取吐。 天南星:同白僵蚕末服。 菖蒲汁:烧铁锤淬酒服。 贝母 细辛 远志:并吹之。 蛇床子:冬月喉痹,烧烟熏之,其痰自出。 蓖麻油:烧燃熏焠,其毒自破。仁,同朴硝,研水服,取吐。 麻黄:尸咽痛痒,烧熏。 苍耳根:缠喉风,同老姜研酒服。 木贼:烧服一钱,即血出。 高良姜:同皂荚吹鼻。 马蔺根 艾叶 地松 马蹄香 箭头草 益母草 蛤蟆衣:同霜梅。萱草根 瑞香花根 紫菀根牛膝:并杵汁入酢灌之,取吐,甚则灌鼻。 藜芦 恒山 钩吻 莽草 荛花:并末,吐痰。 白附子:同矾涂舌。 草乌头:同石胆吹。 天雄 附子:蜜炙含。?云实根汁。 〔谷菜〕 饴糖 大豆汁:并含咽。 粳谷奴:走马喉痹,研服立效。 稻穰:烧煤和醋灌鼻,追痰。 麻子:尸咽,烧服。 青蘘:飞丝入咽,嚼咽。 韭根 薤根 芥子:并敷喉外。 葱白 独蒜:并塞鼻。 百合 桑耳:并浸蜜含。 生姜汁:和蜜服,治食诸禽中毒,咽肿痹。 萝卜子。 〔果木〕 秦椒 瓜蒂:并吐风痰。 桃皮 荔枝根:并煮含。 榧子:尸咽,杀虫。 杏仁:炒,和桂末服。 白梅:同生矾含。 山柑皮 桂皮 荆沥:并含咽。 干漆:喉痹欲死,烧烟吸之。 巴豆:烧烟熏焠,纸卷塞鼻。 皂荚:急喉痹,生研点之,即破,外以醋调涂之。挼水灌。 乌药:煎醋。 桐油 无患子:研灌,并吐风痰。 楮实:水服一个。 枣针:烧服。 枸橘叶:咽喉成漏,煎服。 胡颓根:喉痹煎酒。 紫荆皮 堇竹叶 百草霜:并煎服。 〔土器〕 梁上尘:同枯矾、盐、皂,吹。 土蜂窠:擦舌根。 漆箸:烧烟熏焠。 故甑蔽:烧服。 履鼻绳:尸咽,烧服。 牛鼻牶灰。 〔金石〕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夷白芷苍耳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