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滤时水膜、有机膜、偏水氧膜怎么做分别用于什么地方

曾几何时,空气中到处都是的氧气,在各种概念包装下,变成了美容护肤的灵丹妙药。从早期的活氧面膜,到最近几年的“注氧仪、水氧仪、小气泡”,在美容院尤其火爆。让消费者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甄垚今天就聊聊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美容仪。

“注氧美容”的概念,最早来自医学的“高压氧气治疗”。有研究表明,把患者放在一个密闭、4倍大气压的纯氧环境中,可以使肺部的含氧量增加4倍。人体血液可以吸收更多的氧,把氧带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刺激生长因子和干细胞的释放,加速伤口愈合。

有美容仪器的商家受到启发,认为把一定压力的氧气吹到面部,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猛一听还是挺有道理的。但细想琢磨,好像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高压氧气治疗”是把患者放在一个密闭、纯氧环境中,通过把氧吸入肺部后再输送到全身各处。而不是直接把氧气吹到面部。从现有的研究文献,还没有证据显示,氧气可以通过外部环境穿透到细胞中被吸收利用。另外,过量的氧气还有可能产生氧自由基,破坏皮肤的正常细胞。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美容仪器商家采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法,引用了一个看似有道理,实际上完全不同的理论作为依据。市场上以“氧”为卖点的产品,无论是护肤品还是仪器,都是在炒作概念。甄垚曾经写过一篇《那些活氧、注氧、泡泡面膜,真的是氧在发挥作用吗?》,感兴趣可以翻出来看一下。在某种程度上,相信“氧”的护肤作用,就是被商家收“智商税”。

各种“氧仪器”的作用机理

既然各种“注氧仪、水氧仪、小气泡”以氧为卖点并不靠谱,那为什么有些消费者使用后确实能感受到效果呢?其实,这类仪器有效果的乾坤在使用的产品。这类仪器通常会配合某种精华使用,把精华放在仪器中,在高压下将精华雾化,然后喷射到面部。真正发挥作用的是精华本身,虽然精华被雾化后,在高压力下,比用手单纯涂抹会好一些,但仪器只是辅助作用。

那么,这类仪器使用的精华中是什么神奇成分呢?能有这么好的效果?每个商家的产品都会不同,但总结下来,大概有四类成分:1、精华类;2、果酸;3、水杨酸;4、过氧化氢(双氧水)。很多对成分有所了解的小伙伴,看到这些成分,基本上会秒懂啦。为了让一些不太了解的小伙伴更清楚,就简单啰嗦几句。

这类产品可以包含保湿、美白、抗衰老、抗皱、修复等各种精华。注氧仪、水氧仪、小气泡,在某种程度上扮演了皮肤导入仪的作用。只是新概念听起来高大上,看起来唬人。如果精华本身效果不错,加上仪器雾化后喷射在面部,会比正常涂抹效果好一些。做完后即时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但长远来看,还是要看精华本身的效果。

果酸是从植物中提取的有机酸的统称,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比较常用的有甘醇酸(羟基乙酸)、壬二酸、葡糖酸内酯、乳酸等。果酸的作用非常广泛,将来再写文章阐开讲。其主要作用是去除老化的角质细胞,用完后皮肤细腻、柔嫩、白皙。去黑头的产品经常用到第一代果酸甘醇酸(羟基乙酸)。

经常长痘的小伙伴对这个成分一定不陌生。水杨酸分子量小,穿透力强,可以疏通毛孔,去除堵塞毛孔的污垢,让毛孔内部引发痘痘的厌氧菌见到空气后被杀灭。

过氧化氢(双氧水)

双氧水是一种杀菌剂,具有漂白作用,用完后可以起到即时美白的效果。但是刺激性大,容易灼烧或者引起皮肤敏感。被禁止添加在护肤产品中使用。不过,有的商家还会违规使用。

注氧仪、水氧仪、小气泡能不能做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这类仪器的实质,那么问题来了,有没有必要做这些疗程呢?是不是完全不可以做呢?抛开虚假的宣传,我们分别分析一下这类仪器的作用。

注氧仪商家一般宣传有3大功效:1、注氧治疗;2、吸氧治疗;3、闻氧治疗。注氧治疗,我们上文已经分析过,本质上是吧精华高压雾化后喷射在面部,实际上发挥的是皮肤导入仪的功效。最终效果取决于精华的疗效。比手直接涂抹好那么一点,只是费用翻了几倍甚至几十倍。要不要做,相信聪明睿智的您已经有了答案。

吸氧治疗,就是用所谓的氧气做皮肤纯氧按摩,治疗各种瘙痒症、敏感皮肤、神经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湿疹、暗疮皮肤、日光症。把氧喷在皮肤上,加上按摩就可以治疗各种皮肤问题。初中的物理只是告诉我,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在20%,只要身体暴露在空气中,都可以接触到氧气,好像不用再用所谓的“注氧仪”多此一举了吧。

闻氧疗法,就是用注氧仪把水、精油、氧雾化后,代替空气,让人吸入。我个人认为,还不如去植物多的地方散散步来的实在。

水氧仪和小气泡,本质上都是一种清洁技术,属于同一类产品,只是起了不同的名字。据商家宣传,这类仪器具有“深层洁面彻底清除毛囊漏斗部的各种杂质,螨虫及油脂残留物,清除黑头,同时使毛囊漏斗部充满营养物质,为皮肤提供持久的营养,使皮肤湿润.细腻有光泽。”

水氧仪和小气泡配合的使用的产品,一般是果酸、水杨酸。本质上就是刷酸,只是换了一个名称,有一台所谓的“高科技仪器配合”。当然,比自己刷酸效果还是要好一些。

如果角质层比较厚,毛孔堵塞严重,油脂分泌旺盛,在美容院做一下“水氧嫩肤”、“小气泡疗法”还是可以的。能够深层清洁毛孔内的污垢,清除老化的角质细胞,对一些黑头也有一定作用,对过剩分泌的油脂也有缓解作用。用完后皮肤细腻、光滑、通透、白皙。只是这种“刷酸”的成本高一些。不过也可以理解,五星级酒店的一碗米饭和自家的一碗米饭,虽然没有本质的区别,但五星级酒店环境好、服务好,让人有满足感!多花点钱也是应该的。至于值不值,就见仁见智啦!

但是,如果您角质薄,皮肤敏感,脸上还有点红血丝,这类仪器就不要尝试了。操作不当,会加重皮肤的各种问题。

综上,凡是以“氧”为卖点的产品和仪器,基本上都是在炒概念。关于氧的各种好处,听听就好,不要当真。配合注氧仪、水氧仪、小灯泡这些仪器推出的疗程,有些还是有一定的护肤作用的。但这些作用和氧没有半毛钱关系。有点“扯虎皮,拉大旗”的嫌疑。

}

阿里巴巴为您找到46条水氧面膜产品的详细参数,实时报价,价格行情,优质批发/供应等信息。您还可以找面膜oem,进口面膜,韩国面膜,蚕丝面膜,黑面膜等产品信息。

}

本发明涉及显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其制作方法及具有其的OLED显示面板。

OLED被视为最具有发展前景的下一代显示技术,而柔性OLED器件则更被认为是OLED显示的发展趋势。由于对水汽与氧气十分敏感,OLED器件中使用的有机材料如果暴露在外部环境中很容易就被氧化或结晶化,从而严重影响OLED器件的性能。因此,需要对OLED器件进行有效的封装,使OLED的各功能层不接触大气中的水汽、氧气等成分。

目前,OLED封装保护用cover lens多以玻璃材质为主,虽然封装效果尚可,但严重限制了柔性方面的应用。而柔性封装仍处于开发过程中,多以薄膜封装(Thin Film Encapsulation)为主,且产业化问题较多。

同时,与柔性OLED配合使用的触控膜组也需要开发出来,目前各研发机构或公司已发布的可触控柔性显示样品均为外挂式触控膜组,比如如图1所示的方式,在位于柔性衬底101’上的OLED器件103’的一侧通过粘附层粘结第一水氧阻隔膜102’,另一侧依次设置OLED保护层104’和第二水氧阻隔膜105’(或封装玻璃106’)后,再在第二水氧阻隔膜105’或封装玻璃106’上依次设置触控膜107’和保护盖(cover lens)108’,其中各层之间以粘附层进行粘结,由此可见,由于多层粘附层的存在,使得触控膜和水氧阻隔膜的组合的厚度较大,再与玻璃保护结构进行组合使得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更大;而触控膜、水氧阻隔膜等的各功能层需要利用粘附层进行多次贴合,带来较大的贴合偏差,进而影响成品的良率;此外,由图1所示结构可以看出,OLED器件不在显示结构的中心位置,导致柔性弯折应力较大,进而影响弯折柔性OLED的效果及寿命。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其制作方法及具有其的OLED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OLED显示面板的OLED器件、触控膜组以及保护盖分开设置导致其工艺流程繁杂和良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包括:柔性基材层,包括基材主体和接触设置在基材主体的相对表面上的过渡层和硬化保护层,硬化保护层的硬化强度在铅笔硬度5H以上;以及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膜组,接触设置在过渡层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触控膜组中的触控元件设置在同一功能层中。

进一步地,形成上述基材主体的材料为PET、PEN、COP、COC或PI;形成硬化保护层的材料为聚酯类树脂,优选为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形成过渡层的材料为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优选形成硬化保护层的材料与形成过渡层的材料相同。

进一步地,上述硬化保护层的厚度为1~3μm。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膜组包括:水氧阻隔层,接触设置在过渡层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保护层,接触设置在水氧阻隔层的远离柔性基材层的表面上;触控功能层,接触设置在保护层的远离水氧阻隔层的表面上,以构成触控膜组的触控元件。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膜组包括:触控功能层,接触设置在过渡层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触控元件为触控功能层;预处理层,接触设置在过渡层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并覆盖触控功能层;水氧阻隔层,接触设置在预处理层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

进一步地,形成上述水氧阻隔层的材料为Al2O3、TiO2、SiN、SiO2、HMDSO或聚酯,优选水氧阻隔层的厚度为10nm~5μm。

进一步地,形成上述触控功能层的材料选自ITO、金属网格、纳米银、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优选触控功能层的厚度为10nm~1μm。

进一步地,形成上述保护层的材料为SiNX、SiOX、HMDSO或聚酯,优选保护层的厚度为1~3μm。

进一步地,形成上述预处理层的材料为SiNx、SiOx、HMDSO或聚酯,优选预处理层的厚度为1~3μm。

进一步地,上述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设置在硬化保护层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柔性基材层,柔性基材层包括基材主体和接触设置在基材主体的相对表面上的过渡层和硬化保护层;步骤S2,在过渡层上设置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膜组。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在柔性基材层的第一表面上通过真空镀膜或涂布方法设置聚酯类树脂材料,形成硬化保护层;步骤S12,在柔性基材层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设置聚酯丙烯酸酯或环氧丙烯酸酯,形成过渡层。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在过渡层上设置水氧阻隔材料,形成水氧阻隔层;步骤S22,采用CVD、PVD、iCVD或涂布的方式,在水氧阻隔层的远离过渡层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步骤S23,在保护层的远离水氧阻隔层的表面上设置触控功能材料;以及步骤S24,对触控功能材料进行图形化处理,得到触控功能层。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在过渡层上设置触控功能材料;步骤S22’,对触控功能材料进行图形化处理,得到触控功能层;步骤S23’,采用CVD、PVD、iCVD或涂 布的方式,在过渡层上形成覆盖触控功能层的预处理层;以及步骤S24’,在预处理层上设置水氧阻隔材料,形成水氧阻隔层。

进一步地,上述触控功能材料采用溅射、涂布或印刷的方式进行设置,优选真空溅射。

进一步地,上述水氧阻隔材料采用CVD、PVD、iCVD或ALD的方式设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OLED组件和水氧阻隔-触控-保护结构,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结构为上述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且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硬化保护层远离OLED组件设置。

进一步地,上述OLED组件包括:柔性衬底,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水氧阻隔膜,粘接在柔性衬底的第一表面上;OLED器件,设置在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上;OLED保护层,设置在柔性衬底的第二表面上,并覆盖OLED器件,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粘接在OLED保护层上。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柔性基材层的两个表面设置有过渡层和硬化保护层,且硬化保护层的铅笔硬度在5H以上,因此可以作为封装用的保护盖(cover lens)。具有上述结构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水氧阻隔功能和触控功能集成在触控膜组中,并且将其接触设置在过渡层上,从而实现了将触控膜组和保护盖一体化,进而在制作OLED显示面板时只需将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设置在OLED组件上即可,简化了工艺流程,保证了成品良率;且作为保护盖的柔性基材层为柔性材料,因此有利于柔性OLED的开发和使用。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现有技术的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申请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种优选实施例提供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根据本申请另一种典型实施方式提供的OLED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1’、柔性衬底;102’、第一水氧阻隔膜;103’、OLED器件;104’、OLED保护层;105’、第二水氧阻隔膜;106’、封装玻璃;107’、触控膜;108’、保护盖;1、柔性基材层;2、触控膜组;11、基材主体;12、过渡层;13、硬化保护层;21、水氧阻隔层;22、保护层;24、 预处理层;23、触控功能层;100、OLED组件;200、水氧阻隔-触控-保护结构;101、柔性衬底;102、水氧阻隔膜;103、OLED器件;104、OLED保护层。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背景技术所记载的,现有的保护结构、触控膜组和保护盖分开设置,在制作OLED显示面板时需要逐层粘接,导致工艺繁杂且良率较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如图2所示,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包括柔性基材层1和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膜组2,柔性基材层1包括基材主体11和接触设置在基材主体11的相对表面上的过渡层12和硬化保护层13,硬化保护层13的硬化强度在铅笔硬度5H以上;触控膜组2接触设置在过渡层12的远离基材主体的表面上,触控膜组2中的触控元件设置在同一功能层中。

由于柔性基材层1的两个表面设置有过渡层12和硬化保护层13,且硬化保护层13的铅笔硬度在5H以上,因此可以作为封装用的保护盖(cover lens)。具有上述结构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水氧阻隔功能和触控功能集成在触控膜组2中,并且将其接触设置在过渡层12上,从而实现了将触控膜组2和保护盖一体化,进而在制作OLED显示面板时只需将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设置在OLED组件上即可,简化了工艺流程,保证了成品良率;且作为保护盖的柔性基材层1为柔性材料,因此有利于柔性OLED的开发和使用。

本申请为了保证柔性基材层1的柔性和表面的硬度满足各自的使用要求,进一步优选形成基材主体11的材料为PET、PEN、COP、COC或PI;形成硬化保护层13的材料为聚酯类树脂,优选为聚氨酯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形成过渡层12的材料为聚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为了进一步简化柔性基材层1的制作方法,优选形成硬化保护层13的材料与形成过渡层12的材料相同。其中的过渡层12和硬化保护层13也能够起到水氧阻隔的作用,因此进一步优化该多功能膜的水氧阻隔效果。

进一步地,在满足保护盖功能需要的基础上,减小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上述硬化保护层13的厚度为1~3μm。

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膜组2中水氧阻隔层和触控元件的组合方式有多种,本申请优选其中的触控元件以下列方式设置在同一功能层中。

在本申请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触控膜组2包括水氧阻隔层21、保护层22和触控功能层23,水氧阻隔层21接触设置在过渡层12的远离基材主体11的表面上;保护层22接触设置在水氧阻隔层21的远离柔性基材层1的表面上;触控功能层23接触设置在保护层22的远离水氧阻隔层21的表面上以构成触控膜组2的触控元件。

通过保护层22对已经形成的水氧阻隔层21进行保护,避免其在形成触控功能层23的生长或图形化处理过程中受到破坏,导致水氧阻隔效果下降。水氧阻隔层21和触控功能层23以上述方式进行组合,相互之间不需要设置粘结层,因此触控膜组2的厚度较小,进而减小了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以及具有其的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且使OLED器件靠近显示面板的中心,减小了柔性弯折应力,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触控膜组2的设置方式还可以为如图4所示的结构,触控膜组2包括触控功能层23、预处理层24和水氧阻隔层21,触控功能层23接触设置在过渡层12的远离基材主体11的表面上,触控元件为触控功能层23;预处理层24,接触设置在过渡层12的远离基材主体11的表面上,并覆盖触控功能层23;水氧阻隔层21,接触设置在预处理层24的远离基材主体11的表面上。

在具有图4所示的触控膜组2中,由于触控功能层23相对于过渡层12形成凸起,因此设置在触控功能层23和过渡层12上的水氧阻隔层21的一侧表面为非平面,可能会导致水氧阻隔材料生长不均匀,进而导致水氧阻隔效果不均匀,而预处理层24的设置改善了水氧阻隔效果。同样地,水氧阻隔层21和触控功能层23以上述方式进行组合,相互之间不需要设置粘结层,因此触控膜组2的厚度较小,进而减小了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以及具有其的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且使OLED器件靠近显示面板的中心,减小了柔性弯折应力,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形成本申请的水氧阻隔层21和触控功能层23的材料均可采用本领域的常规应用材料,优选形成水氧阻隔层21的材料为Al2O3、TiO2、SiN、SiO2、HMDSO或聚酯。为了保证水氧阻隔效果且减小触控膜组2的厚度,进一步优选水氧阻隔层21的厚度为10nm~5μm。形成触控功能层23的材料各自独立地选自ITO、金属网格、纳米银、石墨烯和碳纳米管中的任意一种。同样地,在保证触控效果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减小触控膜组2的厚度,优选触控功能层23的厚度为10nm~1μm。

本申请保护层22的作用是为了保护水氧阻隔层21,因此只要能够实现该保护作用且不会对原有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材料均可作为保护层22的原料,优选形成保护层22的材料为SiNX、SiOX、HMDSO或聚酯。同样地,在保证保护效果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小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厚度,优选保护层22的厚度为1~3μm。

本申请预处理层24的作用是为后续形成的水氧阻隔层21提供平整、具备亲和力且较为致密的表面,因此凡是能够起到上述作用且不会对原有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材料均可用于形成预处理层24,优选形成预处理层24的材料为SiNx、SiOx、HMDSO、聚酯。同样地,在保证起到上述作用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减小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厚度,优选预处理层24的厚度为1~3μm。

此外,为了进一步延长本申请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使用寿命,优选上述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还包括保护膜,保护膜一般为PET或PE等材料。保护膜接触设置在硬化保护层13的远离基材主体11的表面上。在组装完成之后,该保护膜可以去除。

在本申请另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还提供了一种上述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制作方法,该制作方法包括:步骤S1,提供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柔性基材层1,柔性基材层1包括基材主体11和接触设置在基材主体11的相对表面上的过渡层12和硬化保护层13;步骤S2,在过渡层12上设置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膜组2。

如前,由于本申请的柔性基材层1具有上述特点,因此可以直接在其上设置具有阻隔功能的触控膜组2,简化了利用其制作的OLED显示面板的工艺流程。

本申请优选上述步骤S1包括:步骤S11,在柔性基材层1的第一表面上通过真空镀膜或涂布方法设置聚酯类树脂材料,形成硬化保护层13;步骤S12,在柔性基材层1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设置聚酯丙烯酸酯或环氧丙烯酸酯,形成过渡层12。

由于本申请的触控膜组2可以具有不同的结构,因此对应不同结构其制作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当制作如图3所示的触控膜组2时,优选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在过渡层12上设置水氧阻隔材料,形成水氧阻隔层21;步骤S22,采用CVD、PVD、iCVD或涂布的方式,在水氧阻隔层21的远离过渡层12的表面上形成保护层22;步骤S23,在保护层22的远离水氧阻隔层21的表面上设置触控功能材料;以及步骤S24,对触控功能材料进行图形化处理,得到触控功能层23。各层之间不需要粘结层,因此简化了工艺流程。上述图形化处理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黄光制程或激光刻蚀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当制作如图4所示的触控膜组2时,优选上述步骤S2包括:步骤S21’,在过渡层12上设置触控功能材料;步骤S22’,对触控功能材料进行图形化处理,得到触控功能层23;步骤S23’,采用CVD、PVD、iCVD或涂布的方式,在过渡层12上形成覆盖触控功能层23的预处理层24;以及步骤S24’,在预处理层24上设置水氧阻隔材料,形成水氧阻隔层21。同样,各层之间不需要粘结层,因此简化了工艺流程。上述图形化处理采用本领域常规的黄光制程或激光刻蚀实施,在此不再赘述。

在实施上述步骤S2时,优选触控功能材料采用溅射、涂布或印刷的方式进行设置,进一步优选真空溅射。优选水氧阻隔材料采用CVD、PVD、iCVD或ALD的方式设置。

当本申请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还包括保护膜时,优选上述制作方法还包括在步骤S1和步骤S2之间或步骤S2之后在硬化保护层13的远离基材主体11的表面上设置保护膜的过程。上述保护膜的设置方式采用粘接方式实施。在组装完成之后,该保护膜可以去除。

在本申请又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提供了一种OLED显示面板,如图5所示,该OLED显示面板包括OLED组件100和水氧阻隔-触控-保护结构200,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结构200为上述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且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的硬化保护层13远离OLED组件100设置。

本申请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集中了保护盖、水氧阻隔和触控三种功能,因此将其与OLED组件100进行组装后即可完成了上述三种功能与OLED功能的组合,简化了OLED显示面板的制作流程,保证了成品良率;且以柔性基材层1作为保护盖实现了柔性封装;进一 步地,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中没有设置粘结层,因此厚度较小,且使OLED器件103靠近显示面板的中心,减小了柔性弯折应力,延长了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本申请的OLED组件100可以采用本领域的常规结构,如图5所示,优选上述OLED组件100包括柔性衬底101、水氧阻隔膜102、OLED器件103和OLED保护层104,柔性衬底101具有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水氧阻隔膜102粘接在柔性衬底101的第一表面上;OLED器件103设置在柔性衬底101的第二表面上;OLED保护层104设置在柔性衬底101的第二表面上,并覆盖OLED器件103,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粘接在OLED保护层104上。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柔性基材层的两个表面设置有过渡层和硬化保护层,且硬化保护层的铅笔硬度在5H以上,因此可以作为封装用的保护盖(cover lens)。具有上述结构的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水氧阻隔功能和触控功能集成在触控膜组中,并且将其接触设置在过渡层上,从而实现了将触控膜组和保护盖一体化,进而在制作OLED显示面板时只需将该水氧阻隔-触控-保护膜设置在OLED组件上即可,简化了工艺流程,保证了成品良率;且作为保护盖的柔性基材层为柔性材料,因此有利于柔性OLED的开发和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氧膜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