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校园环境规范如何融入到小学文明校园创建活动中

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赣州讯 通讯员张丽红报道:近年来,南康区第一小学始终认真贯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法律法规,按照省、市语言文字工作部门的要求,把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课堂教学、纳入教师基本功训练、纳入学生培养目标之中,渗透到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该校立足本校实际,坚持加强宣传教育,突出学习培训,强化过程管理,力求实效作用,努力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使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创建工作走上了“常规”与“长远”并行发展之路。

(一)加强环境建设,把握创建工作的结合点。

南康区第一小学以环境建设为载体,坚持利用各种媒介和方式,大力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学校走廊、教室、楼梯、会议室等公共活动场所都张贴有“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等宣传标语,校园内张贴了宣传标语;特别是2016年该校投资数万元,完成了教学楼内的主题校园文化墙建设工程,图文并茂的文化长墙巧妙的植根于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中。学生耳濡墨染,语言文字规范意识与能力得到全面加强和提高。总之,学校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找准创建工作与学校环境建设结合点,文化建设的生长点,积极为语言文字工作创设良好的舆论氛围与人文环境。

(二)强化教师培训,抓住创建工作的着力点。

为了让教师更好的发挥自身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工作中的排头兵作用,该校以教师教学活动为平台,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教研课、粉笔字、钢笔字、教师教案展评等多项基本功训练。训练不讲口号,不摆形式,不走过场,认认真真抓,实实在在练。该校目前有在岗教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得到了全面加强和明显提高。

(三)立足课堂教学,做实创建工作的落脚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意识与能力,因此,该校将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培养目标纳入到学校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特别是在2011版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后,学校又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写字教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将写字课纳入常规训练,具体落实到课时计划中,努力做到认真练,并设有专职教师。目前,该校教师对书写的重视程度、学生对书写的练习热情均空前高涨,学生作业、考卷等用字较以前均有一定进步,训练效果十分显著。

(四)丰富活动载体,寻求创建工作的突破点。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综合素质,丰富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内涵,学校以少先大队和教导处为组织平台,经常开展演讲、讲故事、手抄报等竞赛活动。学校橱窗、班级文化建设内容中均设立了学生作品展示平台。

特别是在近三年来的文明创建工作中,该校以“推普周”系列活动为契机,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国旗下讲话、主题班队会等平台,认真组织广大师生进行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的学习宣传活动,经常组织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汉字书写等系列比赛活动。

经过这几年来的扎实工作,该校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化应用意识明显提高,应用能力明显增强,促进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和教师、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正是由于该校重视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日益提高。特别孩子们回家后,三字经、弟子规、唐诗宋词,张口即来,家长对此非常认可,学校的办学声望显著提高。

语言文字规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一项不可间断的工作,是一项全民参与的工作,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南康区第一小学将一如既往贯彻上级精神和要求,将语言文字工作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结合本校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科学研究,探索新形势下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工作的新情况、新思路,将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向社会辐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语言文字工作新机制,营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校园氛围。

}

丹阳市运河初级中学地处运河古镇东片,始建于1969年春,原名为“丹阳县五七学校”。目前,学校占地面积1586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9678平方米。近年来,我校一直坚持把信息化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个工作平台。在教育和教学工作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注重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提高了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学校现有学生315人,9个教学班,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55台,生机比6.41。现有专职教师34人,教师人手一台计算机,师机比11.学校配有电子阅览室1个,多媒体教室9个,专用教室9个,其中3个教室使用电子拍板;网管中心1个、电子屏1块、手写屏2块、广播系统1套、有完善的校园监控系统(重点部位安装视频探头和CK报警器并与警方联通)、网络教研系统1套(丹阳教育数字化信息平台)等。学校使用100M光纤宽带入校园。现学校建有运河中学电视台、专业摄像机、数码相机、视频采集卡等配备齐全,为“数字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基础。

1、学校网站建设。学校网站开通了运中沿革、学校工作、德育

专栏、教学教研、师生之窗、社团建设、党团工会、特色教育和资源中心等方面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功能。

    2、功能平台建设。学校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积累,依托镇江市和丹阳市教育信息网建设了电子备课、网络办公、班级网页、师生博客等 信息运用平台,让学校信息化工作迈上了更高的台阶。

3、两平台建设。能有效利用、快速连通省级和大市级教育资源和管理两大服务平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和应用,积极参加各类平台的各种评比活动。

4、资源库建设。有覆盖各学校的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师库、论文等,学科齐全,数量足。有大量适合师生阅读的电子图书和期刊,阅读资源丰富,查找方便。

三、管理保障,提高运用能力

学校建立了教育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和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每学期都集中培训电脑基础知识、期末进行课件制作等形式的校本自培,通过考核、奖励的形式,落实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并把之与学校对教师的绩效挂钩,促进了教师的积极性,使大部分教师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运用电脑操作。

学校通过不断努力,现在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有了明显的提高。闻新平老师2007年、2008年和黄周桂老师2011年被评为丹阳市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大部分教师都积极参加市级多媒体课件、教育技术论文评比并获奖。陈娟老师在今年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中,获得了一等奖。

}

为了大力宣传普及语言文字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文明、规范、和谐的校园语言生活,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在全国第21届推普周活动期间,茶园山中心小学紧紧围绕“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这一主题,大力开展推普系列活动。

学校通过电子屏幕滚动播出推普口号,班级创办推普班报,使校园中充溢着浓浓的推普氛围,在全体师生中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晨会课上,总辅导员吴爱芬老师和大队长吴林睿同学向全体师生进行推普周宣传讲话,介绍了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并向全体师生发出了行动倡议:请用普通话道出你心中的每一声问候,请用普通话道出你们的每一项疑问,请用普通话与同学们密切交流……

在城区主干道,在社区,少先队员们开展了“啄木鸟在行动”社会用字调查活动。他们分成小分队穿行在各大商铺、超市、摊点间,对沿街的广告牌、店名、公告栏、商品物品名称等用字逐一辨认,开展“纠错正字”行动,受到了广大市民的“点赞” 。

语文课上,老师们精心组织了各种经典诵读朗诵活动,课堂中书声琅琅,孩子们兴致高昂;写字课中,孩子们端正坐姿,认真书写规范汉字;各班还召开了各种主题鲜明、活动丰富的推普班队活动。整个校园沉浸在推普周的氛围中,校园内形成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良好氛围。

师生走上街头,向过往行人、家长发放推广普通话“口号语”,让他们知道广泛使用规范普通话是我们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通过这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师生、群众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形成说普通话的良好风气,推动推广普通话工作向纵深发展。

推普周的一系列活动,既为新学期的学习生活添加了新鲜的调味料,又再次增长了师生们用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促进了我校推广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不断深入和拓展。

茶园山中心小学教导处 周性勇供稿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语言文字校园环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