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立鸿鹄志志的现代诗,要快,急用!!

  亲爱的2018级新生同学们,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各位来宾:

  大家好!金秋九月,我们迎来了收获的季节,又一批青年学子从五湖四海、四面八方汇聚在中国人民大学这方精致的校园。在此,我首先代表学校,向全体2018级新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含辛茹苦养育你们的父母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年正值第34个教师节,在今天这个庄重的典礼上,我们将对获得各项荣誉的教师代表进行表彰,他们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立德树人、无私奉献。拥有这样一大批值得尊敬的好老师,既是同学们的幸运,更是学校的光荣!让我们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学们,看到你们充满朝气的脸庞,我们由衷感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喜悦。你们是人民大学迎来的第一批“00后”,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人民大学80周年校庆之后入校的第一批大学生。去年10月3日,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我们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迎来了80岁华诞。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发来贺信,高度评价了人民大学建校80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并对学校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殷切的期望。当迈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进入“双一流”建设新阶段的人民大学,在“强国一代”的你们身上形成一道美丽的交汇,这既是一种缘分,更是一份期待。

  今天是开学典礼,也是大家的“开学第一课”。按照教育部关于上好“开学第一课”的要求,我和刘伟校长做了分工,他在博士新生暨新博导大会上讲“第一课”,我借今天开学典礼的机会,为大家即将展开的大学生活做一个领读。

  刚才,刘守英教授、车宗凯同学、姚宇奇同学、李春晖家长、邵志豪校长分别作为各方面代表做了非常精彩的发言,对同学们寄予美好的祝福和期望。正如他们所表达的,同学们最美好的年华将在人民大学度过。而最美好的年华,不仅仅指物质生活的美好,更是精神生活的美好。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就教育的战略性、全局性、关键性重大问题作了深入的阐述,特别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明确了学校的根本任务。对于学校来讲,就是要回答“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对同学们来说,就是要回答“人生应该对谁用情、在哪用力、如何用心、成为什么样的人”。今天,试围绕“培养什么人”这一教育首要问题,从这几个“人生之问”出发,和同学们交流如何度过大学最美好的年华。

  第一,思考“人生之问”,要在人大的光荣历史中找寻“对谁用情”的答案,践行“立学为民、治学报国”的精神。

  回顾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有两条脉络,一条是近代以来受西方列强坚船利炮和科技发展冲击而建立起来的新式学堂,如北洋大学堂、京师大学堂、南洋大学堂等,另一条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办的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一批具有红色基因的新型大学。正是这两大源流,汇集发展形成今天中国高等教育的体系与格局。中国人民大学是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有着鲜明的红色基因和精神底色。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四十周年,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源流同当代中国发展洪流的一次交汇。这个交汇绝不是时间的巧合,而是中国人民大学“始终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最好注脚。中国人民大学在挽救民族危亡的抗日烽火中诞生,在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中成长,在“文革”的艰苦岁月中磨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新生,在新世纪的征程中腾飞,学校80多年的发展与奋斗史,正是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扎根中国大地,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的真实写照和光辉典范。在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中国人民大学就是这样一所大学——她的命运与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始终紧密相连。

  我们常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以“立学为民、治学报国”为办学宗旨的中国人民大学,80余年的荣辱与共,深情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用“中国人民大学”为我们命名。这里向同学们讲一位老师的故事。今年暑假,我和学校的老师们,特别是青年教师参加调研团,一同到浙江湖州,参观学校教师吴宝康事迹陈列馆,深受感动。吴宝康老师为新中国档案事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堪称中国档案教育和档案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的成立都凝聚着吴宝康老师的心血。1952年,吴宝康老师带着一纸调令从中共中央办公厅来到中国人民大学创办档案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无怨无悔,为开创新中国的档案教育和研究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2000年,吴宝康老师在病床上让大女儿执笔记录,给中共中央组织部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自中央组织部调我来京,至今已经整整五十年。半个世纪以来,我铭记党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创办新中国档案高等教育事业。几十年呕心沥血,排除万难,终于为档案高等教育和国家档案事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作为一个老党员老干部,我想,我现在可以向中央汇报工作了”。吴宝康老师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忠诚与担当,使命与责任,是每一个人大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5月2日在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对青年学生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殷切期望,首要一点就是“要爱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对人大人而言,国家的召唤、民族的需要就应该是我们的追求,这是“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八个字最好的阐释。

  同学们,一所大学文化的精髓与核心,既存在于昨天的历史,又深刻影响着今天的每一位师生,更在面向未来的道路上被一代代人大人接续传承、发扬光大。今天,你们成为了新一批人大人,当你们思考人生应当“对谁用情”这个问题时,请想一想我们光荣而响亮的校名,想一想吴玉章、成仿吾、郭影秋、张腾霄等老一辈革命家、教育家,想一想范文澜、艾思奇、何思敬、何干之、宋涛等老一辈思想家、理论家、教育家,想一想那些把一生奉献给国家、奉献给人民的人大人,他们身上折射着我们共同的精神底色。

  第二,思考“人生之问”,要在时代的广阔舞台上找寻“在哪用力”的答案,保持“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姿态。

  去年80周年校庆之际,在征求广大师生和校友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将校庆主题确定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可以说,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爱国知识分子倾心奉献的奋斗史,集中体现了人大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独特精神。同学们在阅读校史时就会发现,自学校诞生之日起,每逢中国共产党命运攸关的重大关口和共和国建设发展改革的重要节点,总有人大人挺身而出、尽心竭力。从革命战争年代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到和平建设年代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国人自己编写的《辩证唯物论》《政治经济学教程》教材;从胡福明校友撰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全国范围内真理标准大讨论,到陈锡添校友撰写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标注改革开放新征程,一代代人大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面临的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程跨越30多年,等到实现这一目标的时候,真正的见证者,可能就是各位同学。作为“强国一代”的你们,人生黄金期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轨迹高度吻合,这就叫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大有可为。

  同学们中有不少是“00后”,出生在新世纪,从小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很少有人经历过生死存亡的磨难、经受过血与火的考验、遭遇过艰难困苦的历练,人生阅历有限。当面对学习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现实的“骨感”以及各种各样的诱惑时,同学们的内心容易拥堵困惑。实际上,没有哪一代人的青春是容易的。吃苦的过程,正是锤炼品格、磨砺心智、丰盈内心的过程,如果遇到困难就害怕、遇到问题就逃避、遇到挫折就退缩,那就难以担当大任。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同学们“要励志,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奋斗精神是时代新人的重要标志”,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希望大家千万不要因为一时失意而灰心丧志,不要因为身处逆境而放弃前行,要做一个心中始终充满阳光的人,始终保持奋进姿态和蓬勃朝气,像学校求是楼前的爬山虎一样,向着目标不断攀岩,把充满希望的绿色铺满新时代的成长舞台,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

  第三,思考“人生之问”,要在青春的宝贵时光里找寻“如何用心”的答案,练就“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本领。

  除了“爱国”和“励志”,“求真”与“力行”也是“时代新人”的必修课,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知识是每个人成才的基石,在学习阶段一定要把基石打深、打牢”,“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同学们四年的大学时光看起来时间很长,1460多天,其实很短暂。今年,学校为所有新同学制作了一本《时间管理手册》,目的就是要告诉大家要珍惜大好学习时光,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知识、锤炼本领,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

  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速、科技迅猛发展,教学与研究、课堂与生活、老师与学生等高等教育的核心元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面临深刻变化。“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面对机遇和挑战,一所优秀的大学,我们的老师、同学,包括学校的管理者,都应该把“本领恐慌”转化成抓学习、勤学习、善学习的内生动力。一方面要把注意力“举”高一点,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主动放下手机、拿起书本,阅读那些经过历史长河大浪淘沙出的名家经典,多一点“咀嚼”大部头的“坚硬阅读”,保持读书的专注,为自己搭建一间“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精神书屋。另一方面要把好奇心“举”高一点,不能被“算法”俘虏,要注重养成“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多想一层”的习惯,仔细体悟著名学者梁漱溟先生曾提出的“形成主见、看出问题、虚心求解、知不足、以简御繁、运用自如、一览众山小、通透”等思维能力的八层境界,感受深度思考的乐趣,使时代新知与创新活力内化为大家成长成才的核心竞争力。

  同学们要“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学到的东西,不能停留在书本上,不能只装在脑袋里,应该落实到行动上。人民大学的校训是“实事求是”,学校历来十分注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今年4月起,为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和人大复校四十周年,学校组织了“追寻改革的足迹”主题活动,几十支社会实践团队分赴深圳、上海、安徽、福建、浙江等改革开放的标志性地区开展学习调研,追寻改革历程、感悟发展成就、增强开放信心。大家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几年中,像这样的机会很多,希望大家能够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各种实践平台,在精神的沃土中汲取前人的刚强意志,在帮贫扶弱的志愿服务中感悟生命的强大力量,在脚踏实地的实践磨砺中涵养成长的底气,在行走中观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记录,不断增强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练就“国民表率、社会栋梁”的本领。

  同学们,“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今天既是大家“人大时间”的开端,也是大家“青春主场”的新起点,希望你们在大学最美好的年华,多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多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多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多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多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多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永远记住这垫着脚尖、眺望远方的姿态,用自己的一生来回答“对谁用情、在哪用力、如何用心”的“人生之问”,做一个大写的人大人,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最后,祝大家拥有温暖而充实的大学时光!

}

原标题:在新时代党的阳光照耀下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关怀青年和青年工作纪实

青春,是人生中最美的那一部分,是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中最动人的词汇之一。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上最富有朝气、最富有创造性、最富有生命力的群体。

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高度重视青年、关怀青年、信任青年,对青年一代寄予殷切期望、提出严格要求。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饱含深情地留下激励亿万青年的名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关心青年的成长进步,为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指明前进方向。作为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掌舵者、人民领路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青年活动,与青年谈心,给青年回信,为青年鼓劲……在广大青年心目中,总书记就是人生道路上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

皎皎育人意:中国梦属于中国青年

泱泱华夏,源远流长。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青春理想,青春活力,青春奋斗,是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的生命力所在。

回望历史,青春也是我们党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中共一大的13名代表平均年龄仅27.7岁。从那时起,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凝聚着青年的热情和奉献。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全党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青年工作的热心人、青年群众的引路人。”他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信任青年、热情关心青年、严格要求青年,为青年驰骋思想打开更浩瀚的天空,为青年实践创新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塑造人生提供更丰富的机会,为青年建功立业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对于这个要求,他率先垂范,身体力行。

“五四”,一个专属于青年人的符号。每年的这一天,不仅是青年人自己的节日,更是纪念五四运动、弘扬五四精神的重要日子。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这六年,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日理万机,但不管他有多忙,五四的时间总是留给青年人的!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实现中国梦、青春勇担当”主题团日活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共话中国梦。

——2014年5月4日,恰逢五四运动95周年,在这个充满纪念意味的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并就如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北大的师生进行了交流。

——2015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会见时任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也谈到了两岸青年的共同成长。他说,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我们要更多关注两岸青年成长,为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和舞台,让他们多交流多交心,成为共同打拼的好朋友好伙伴。

——2016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合肥主持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亲切勉励广大青年要充分展现自己的抱负和激情,胸怀理想、锤炼品格,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不断书写奉献青春的时代篇章。

——2017年五四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参加了中国政法大学青年学生们的主题团日活动,勉励当代青年要树立与这个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

——2018年5月2日,在五四青年节和北京大学建校120周年校庆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同师生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向广大青年提出“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四点希望。

“古今中外,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我衷心希望每一个青年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期望。”总书记的关怀足迹和殷殷话语真诚坦荡,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如同一轮皎皎明月高悬空中。它向世人昭示着,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必定属于青年!

殷殷期望心:广大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

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一直以来,党和人民对广大青年充分信任、寄予厚望。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用200余字的篇幅专门谈到青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透过这些话,可以看到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之巨,也能领会到这个国家对于青年的寄望之深。

2013年5月4日,在首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后的第一个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就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交流。他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立刻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强烈反响。

“总书记十分了解青年、理解青年,他的话大道至简、朴实亲切,又语重心长、催人奋进!”

每每走进青年群体,习近平总书记都热情寄望广大青年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对青年教师,他寄望成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对青年工人,他寄望能够“不断谱写新时代的劳动者之歌”;对青年官兵,他强调要“争当训练尖子、技术能手、精武标兵”……而对于广大青年学子,他更是寄予厚望。

2017年5月3日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们难忘的一天。在五四青年节和中国政法大学建校6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师生中间,并参加了民商经济法学院1502班团支部“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团日活动,对团员青年成长成才提出了殷切期望。

总书记的话犹在耳边,团支部成员回忆起来仍很激动。“总书记勉励我们要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毕业后为祖国和人民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总书记是我们的学习榜样和人生导师,他的个人成长经历为我们的学习成长带来无尽动力。”

一年之后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又委托工作人员向1502班团员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对同学们立志“不忘初心,用一生来践行跟党走的理想追求”予以充分肯定,勉励他们坚定信仰、砥砺品德,珍惜时光、勤奋学习,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法治中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智慧和力量。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这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的青春责任。

深深关切情:年轻人不要老熬夜

春晖无私,草木承泽。新时代的青年如同一棵棵生机勃勃的树苗,沐浴在党的阳光普照之下、春风甘霖之中。

一句“年轻人不要老熬夜”,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犹如长辈对晚辈般的疼惜;一句“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犹如导师对学生般的诲谕。诚然,党对青年的关爱是博大的、深厚的,又是细腻的、体贴的。

2009年7月,23岁的山东大学生张广秀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爱岗敬业、勤恳朴实的她却在一年后患上了急性白血病。2011年2月,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有关方面组织医疗专家对张广秀进行精心治疗。2014年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张广秀回信,希望她要注意保重身体,并寄语全国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青春无悔。

多么触动泪点,多么温暖人心!总书记如同一位慈爱的大家长,时刻惦记、深深关切着青年一代的点滴成长。

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志愿服务工作,多次为优秀团队回信,为他们点赞加油!

成立于2005年的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扎根基层,致力于帮扶西部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及社会困难群体。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徐本禹的母校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的回信中,充分肯定徐本禹的后继者们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勉励他们弘扬志愿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并向这支志愿服务队和全国广大青年志愿者致以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

在2014年3月5日学雷锋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得知你们"跟着郭明义学雷锋",用爱心温暖需要帮助的人,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感到很欣慰。在此,我向你们,向全国广大的志愿者和爱心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2014年7月,在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又给“南京青奥会志愿者”回信,对他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并对他们在青奥会上的工作提出殷切希望。

过去五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怀下,青年志愿者行动不断跃上新台阶。10.64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在西部基层开展服务,5000多万名注册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大型赛会、抢险救灾、生态环保、阳光助残等众多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国少年先锋队建设,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孩子们心中,习近平总书记是睿智博学的“大朋友”,也是和蔼可亲的“习爷爷”。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挤出时间,与小朋友们共度“六一”儿童节。2013年,他在北京市少年宫,同来京参加交流体验活动的全国56个民族、革命老区、灾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少年儿童和农民工子女以及首都城乡少年儿童等,一起参加“快乐童年 放飞希望”主题队日活动,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2014年,他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并亲手为一名新队员戴上红领巾。

“美好的生活属于你们,美丽的中国梦属于你们。”2015年儿童节到来之际,中国少年先锋队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全体代表,并向广大少年儿童致以节日祝福。他寄语全国各族少年儿童从小学习做人、从小学习立志、从小学习创造。

2018年儿童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陕西照金北梁红军小学学生回信,祝他们和全国各族少年儿童节日快乐,并寄语他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基层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时刻惦记着祖国的花朵。我们还记得,2014年的春天,在新疆考察工作时,习近平总书记走进疏附县托克扎克镇中心小学。了解到全校共12个班,全部开设双语课程,有很好的教学设施后,总书记很高兴。他来到六年级一班教室,听两名学生朗读课文《做客喀什》的部分段落,夸赞她们汉语识字量大、发音准、读得好。2015年元月,云南鲁甸地震灾区甘家寨受灾群众异地过渡安置点,前来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孩子们中间,牵着孩子们的手,驻足观看他们的蜡笔画,祝他们健康成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关心下,《国家贫困地区儿童发展规划(2014-2020年)》《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依法处理监护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若干问题的意见》等一部部沉甸甸的政策文件相继出台,为广大少年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撑起法律的保护伞,为实现政府、家庭和社会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全程关怀和全面保障夯实政策基础。

这一切,如阳光点亮孩子们的梦想,如雨露滋润孩子们的心灵,如春风吹拂孩子的面庞。

进入新时代,在星星火炬照耀下,在党的阳光沐浴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切关怀下,各族青少年正在祖国大家庭中茁壮成长。

切切冲锋令: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这是他们最大的人生际遇,也是最大的人生考验。每个青年都应该珍惜这个伟大时代,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爱之深,责之切。从“五点希望”到“八字真经”,从“十六字诀”到“四点要求”,字字珠玑、句句箴言,无不透射出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期望之殷切、要求之严格。

当年,不到16岁的习近平来到陕北高原当知青,在延川县梁家河大队一干就是7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他什么活儿都干,什么苦都吃,同老乡们甘苦与共、风雨共济。习近平总书记以自己丰富的经验智慧和人生阅历,结合自己成长路上的切身感受,给予青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珍贵启发和深刻教诲,一次次为青年提出了严格要求。关于为人修身,关于求学择业,关于创新奋斗,总书记或用典、或设喻,用青年人听得懂、听得进的话语,娓娓道来,打动人心。他用一句句值得青年一代记取的“金句”答疑解惑、春风化雨,总能滋润青年的心田。

谈人生理想——青年要立鸿鹄志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为了勉励青年人避免精神上“缺钙”,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对青年“立鸿鹄志”提出具体指导和要求。

在给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回信中,总书记肯定了同学们立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励当代青年珍惜韶华、奋发有为,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

在给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代表的回信中,总书记勉励青年人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谈价值追求——青年要懂“扣扣子”

我们都还记得总书记用“扣扣子”的形象比喻来说明青少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

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对于青年人的价值追求,习近平总书记还这样对青年人说:“无数人生成功的事实表明,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

谈练就本领——青年要探索求真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青年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应该树立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的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常常激励广大青年,要把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

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如饥似渴学习,既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又及时更新知识,既刻苦钻研理论又积极掌握技能,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学习就必须求真学问,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要通过学习知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丰富学识,增长见识。

谈干事创业——青年要做奋斗者

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工作期间专程前往人力资源发展促进中心和天津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考察,了解职业技能培训情况。总书记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善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马克思曾说,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1939年5月30日,庆贺模范青年大会在延安召开。毛泽东同志在讲话时说,“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这篇《永久奋斗》曾被习近平总书记所引用,他这样召唤中国当代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新时代青年要有所作为,就必须投身人民的伟大奋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青联十二届全委会和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的贺信中所指出,同人民一起奋斗,青春才能亮丽;同人民一起前进,青春才能昂扬;同人民一起梦想,青春才能无悔!

新时代青年,不止诗和远方,更有梦和家国!他们,一定能够乘新时代春风,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青春梦想,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担当,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奋斗中梦想成真!

巍巍重托付:发展新时代共青团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承担着为党做好青年工作的光荣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和部署包括共青团在内的党的群团改革,关心和指导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青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出台,对青年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深刻回答了我们党培养什么样的青年、怎样培养青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把我们党对青年群众工作规律的认识提升到历史新高度,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十七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时强调,共青团必须把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他强调,要提高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关键是要高举理想信念的旗帜。要扩大团的工作有效覆盖面,关键是要把工作延伸到广大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

2015年7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事业,党的群团工作肩负着庄严使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一定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扎实苦干,切实保持和增强党的群团工作和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为政之要,重在用人;事业发展,关键在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成长特别是青年干部成长,告诫包括团干部在内的群团干部要牢记自己是党的干部,党对大家的要求和标准是一样的。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对广大团干部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心系广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锤炼优良作风。

嘱托巍巍重于泰山,鞭策勤勤驱人奋进!

五年来,以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为指引,共青团牢记党的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青年发展大格局正在形成、团建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共青团网络新媒体生机勃发、少先队事业实现蓬勃发展、青年社会组织队伍日益壮大、从严治团取得了明显成效,团的工作和建设取得新发展、实现新变革。

五年来,共青团取得的成绩、实现的变革令人鼓舞。这五年,是共青团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的五年;是共青团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等重要要求,坚定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坚决祛除“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坚实经受革命性锻造的五年;是共青团顺应时代潮流、把握青年脉搏、大胆探索创新,影响力吸引力显著增强的五年。

党有号召,团有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有着光荣传统的中国共青团,一定能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走在青年前列,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征途中书写新的青春篇章!(新华社特约记者)

}

原标题:开学第一课 | 读大学到底有啥用?浙江高校这几位校长和书记的开学致辞,说出了真相!

无论是追溯历史还是展望未来,无论是张扬理想还是尊重现实,无论是强调社会责任还是注重个人修为,校长和书记在开学致辞中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理念,都将对你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对于刚进大学的萌新来说,大学时光才刚起步。今天,白羊帮主为大家整理了几位浙江高校的校长和书记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听听他们的金玉良言,如何在大学里让自己成为最好的、增长学识和能力,或许你就豁然开朗了。

构建自主学习的卓越能力

同学们,跨进大学的校门,意味着大家开启了人生的新阶段。正如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所言,“教育不是灌输头脑,而是点燃心火”。大学的生活就是点燃你们不断求索的心火,让热情、兴趣追随你们的学习,引领你们打开别样精彩的广阔天地。进入大学,你们首先要做的是审视自身,寻找内心的学习激情与创造活力,摆脱传统学习路径的依赖,从“被动性学习”转向“自主性学习”,成为一个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的大学生。

浙江大学就是让大家通过自主学习促成全面发展的学校。浙大将给予你们全新的学习体验,提供更加充分的自主学习空间。在浙大,我们倡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大家可以通过个性化、自主性的学习在德智体美方面取得全面进步,形成全球竞争力。在浙大,我们主张四课堂实质性融通,大家可以在第一课堂聆听名师授课,在第二课堂从事科研创新,在第三课堂投身社会实践,在第四课堂参与国际交流。在浙大,我们推行课堂教育、慕课教学、移动学习、网络平台创新互动,大家可以自主确认专业方向、自主选择研修课程、自主把握学习进度。更为重要的是,浙大可以实现你们从传统学习者到创新学习者的角色转变,构建惠及终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此,我想就自主学习话题,与同学们分享几点感想。

作为提升自我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唤醒了好奇心和想象力,引导学习者与自己深度对话,学会自我认知、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让学习成为获取知识、提升能力、涵养素质、塑造人格的快乐过程。这与我们KAQ2.0教育体系高度一致,都是指向学习者的内在发展需求,都是提倡“知识-能力-素质-人格”四位一体,都是强调创新学习。

第一,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积累宽厚的知识。自主学习意味着兴趣驱动,表达了学习者获取精深知识和深化自我认知的期待。学校正在大力推行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交叉培养等,指引大家充分领略知识的深度与广度。同学们要深刻认识全人教育的发展内涵,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行动,在体验通识教育中建立广博深厚的知识结构,在亲历跨专业培养中学会融会贯通的思维方式,最终形成开阔的见识、深入的认知、跨界的经验。

第二,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锻炼出众的能力。自主学习突显着卓越导向,指明了学习者提升建构能力与优化自我管理的方向。学校正在加快建设以质量为核心的一流本科专业,打造新型学习空间,带领大家充分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与功效。同学们要积极扩大互联网的正向效应,克服时间的碎片化,避免沉迷于网络,在一流专业的深层次学习中建构新智慧和方法论,在新型学习空间的创新性发展中学会思考、学会批判、学会选择,最终形成预判趋势的洞察力、整合资源的创造力、把握全局的领导力。

第三,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培育全面的素质。自主学习彰显着创新意识,强调了学习者开展交互学习和强化自我激励的意义。学校正在稳步推进全员育人实践,协同四课堂的教育教学,营造交叉开放的学习氛围,完善学园管理服务模式,帮助大家充分体会榜样示范的气度与魅力。同学们要努力破除传统学习的固有观念,同时向实践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先进学习,热心参与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在师长校友的协同育人中涵育人文科学素养,在与朋友同学的互学共进中陶冶道德情操,最终形成沉稳干练的气质、开放包容的胸怀、坚毅果敢的品行。

第四,希望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养成健全的人格。自主学习映衬着价值追求,承载了学习者服务人类发展和实现家国情怀的理想。学校正在全力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加大国际化培养力度,开展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大家充分领会爱国为民的信念与担当。同学们要主动增强自我教育的应用本领,将个人成长成才与民族复兴、人类发展联动起来,在理解中国特色与世界一流中树立良好的行为品质,在担负时代责任与历史使命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最终形成内省自我的本能、关怀生命的自觉和服务社会的信仰。

同学们,学习能力是未来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而自主学习更是大家走向卓越的核心能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2030行动框架”中提出了“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这样的教育和学习都是以自主学习为前提。我们倡导自主学习,就是希望同学们自行探寻尊重生命的教育本源,提供更多基于智慧创造、协同合作、意义建构的教育体验,让大家在自主学习中充分感受到知识获取、能力提升、素质涵养、人格塑造的愉悦。

宁波大学党委书记 薛维海

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1088年,意大利创办的博洛尼亚大学,被公认为是最早成立的大学。从此以后,大学开始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

1.大学具有四大功能。大学首先是为社会培养人才而创建,这是大学最古老的功能。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大学还逐渐演化出了其他三大功能,开展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以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大学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大学承担的每一项功能,都堪称高尚而光荣,都会赢得社会的尊敬,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是不能等量齐观的。大学应坚守立德树人的正道,以育人为本,脱离了这一点,大学就不成为大学。关于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古今中外办教育,虽然认识各异,但在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这一点上是有共识的。每个国家都是按照自己的政治要求来培养人的。”

3.宁波大学始终把学生摆在首位。我们认为,宁大只有源源不断地育好人才,才能为国家、为地方输送可靠的建设力量,学校存在的根本价值,也就能够得到彰显。我们办学,始终从育人的初心出发,大力培养五个层次的人才。

第一,培养60分“合格”的学生。我指的合格,就是要求大家能够遵纪守法、遵守社会伦理规范,不做坏事,不危害社会。这是对同学们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培养70分“有技术”的学生。有技术,就是要能够具备一技之长,以技术求生存,靠技术安身立命、成家立业。同学们只要具备一技之长,就容易就业。我在这里所说的技术,简单来讲,就是学法律的能用法,学机械的能加工,学文学的能写作。

第三,培养80分“能深造”的学生。能深造,就是大家以后要通过考研、考博来获取更多的知识。未来社会,知识只会越用越多、越用越深。一般来讲,占有更多知识的学生,将来会对社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培养90分的“杰出人才”。杰出人才,就是同学们以后能在社会上成功自主创业,或者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业务骨干。这类人才,在社会上是不多的,成长为这类人才,也需要一个时间过程。有这种志向的同学,在大学期间关键就是要积累,把基础打扎实。

第五,培养100分的“国家栋梁之才”。这主要指各领域、各行业中最高层次的顶尖人才。可以说,他们是精英中的精英、卓越中的卓越,数量少之又少。做到这类人才,更是需要同学们长期积累,甚至是付诸一辈子的努力来完成。

对于这五种层次的人才,不管培养哪一类,我们都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的感恩文化贯穿其中,确保同学们既有本领、又有素质,既成才、又成人。

同学们为什么来读大学,我希望大家能够做一些深入的思考。下面,我给同学们提出一个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读大学,是国家建设的需要

1.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历史际遇和使命

1919年,于国家存亡之际,当时的青年愤然起身,叫出了“誓死力争,还我青岛”这句唤醒了中华民族的口号;1981年燕园学子高喊出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这样响亮的话语。时至今日,我们国家正在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转折时期,正在大步迈向新时代。新时代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

2.同学们将与新时代同呼吸、共命运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北京大学召开的座谈会上指出,现在大学生都是20岁左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很多人还不到30岁;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60岁。这就意味着,同学们不但是现在的主力军,也是未来的主力军。

3.新时代需要同学们奋发有为

我们国家经过长期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但我们也要清晰地认识到,新时代下,经济社会迈向高水平发展,还存着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期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读大学的机会,不辱时代使命,争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学们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着重在以下四个方面锤炼自己。一是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二是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三是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四是知行合一,做实干家。

(二)读大学,是家庭期盼的需要

1.中国家庭自古以读书为荣

中国人从古至今重视学习和教育,我们父母都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学习能成就未来”。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砸锅卖铁也要供孩子上大学”,就是这种传统的真实映射。

2.父母为子女读书付出了艰辛努力

从幼儿园到高考结束,父母为了供养儿女读书,付出的汗水、心血、担忧、金钱,几乎无法用言语表达。接到录取通知书,对于父母来说,是对他们多年付出的最好慰藉。这意味着父母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再多的苦、再多的累,也都是值得的!

3.读大学意味着儿女将获得幸福生活

每一个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美好愿望。读大学,对于父母来说,就是希望孩子将来能有出息,能够有幸福的生活。我经常跟老师们、干部们讲,要爱生如子,道理很简单,因为孩子承载了父母的期盼和家庭的未来。

(三)读大学,是个人发展的需要

1.读大学能够获得更多前沿知识

现代社会是知识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日新月异。大学者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有句名言,“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这里,作者并不是想阐述水清的原因,而是抒发获取知识的感想:只有新知识、新观念源源不断地补充,才能使我们的知识体系不陈旧,思想观念不落后。大学是获取知识的理想场所。一是大学有各种各样的前沿课程,这些课程,你们都可以去选择、去旁听。二是大学有图书馆、实验室,存储着大量的书籍和资料,你们可以在那里获取想要的知识。三是大学还有许多知识渊博的院士、教授,你们也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得知识。

2.读大学能够提升个人能力

社会问题和矛盾的解决,不但需要现代化的知识和技术,更需要能够应对问题的能力。在大学学习,同学们应该“风物长宜放眼量”,始终把能力提升作为个人终身受用的本钱。提升能力,同学们要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做到善于驾驭知识,也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灵活地获取知识、组合知识乃至创造知识。能力的养成和提升,同学们可以在大学通过系统训练,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批判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终身学习能力。

3.读大学能够增强个人竞争力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社会,任何一个行业或部门,都有一套专门的话语体系。《世界是平的》这本书,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大草原上,每天早晨都有一只羚羊醒来,它知道,一定要跑得比最快的狮子还要快,否则就会被吃掉;同样是在同一片大草原上,每天早晨都有一头狮子醒来,它也知道,一定要扑上最慢的一只羚羊,否则就会饿死。

这个故事说明,不论你是一头狮子或一只羚羊,当太阳升起,你最好快跑,而且羚羊和狮子都要具备超强的奔跑能力,都要跑得快,不要在竞争中做落后分子。社会竞争与自然竞争一样,都非常激烈。如果同学们不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就很难立足。与以前阶段的学习相比,大学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专业化。同学们在大学都有一个对应的专业,掌握这个专业,需要大家俯下身子,认真在这个领域接受长期的训练,谙熟这种专业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方法、专业能力,为自己立足社会赢得竞争优势。

度过大学四年生活,大家要理清楚三个问题,一是大学应该怎么规划?二是大学应该怎么学习?三是大学应该怎么做人做事。

规划大学生活,同学们应该学会乘势、借势、用势。乘势,就是当前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关注前所未有。同学们要乘这个势,自觉把大学期间的学习,上升到将来为国家做贡献的高度来认识。借势,就是同学们要想法设法借助学校提供各种学习条件和资源,来不断地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用势,就是同学们要客观审视自己,充分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背景等条件,找准发展方向。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供四个建议:

1.坚持个人志向和国家需要相结合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个人前途命运都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青年人志向与国家需要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巨大能量。”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宁波人院士石钟慈,他是中国计算数学家。他最初的研究领域是函数论研究,并不是计算数学。20世纪50年代初,计算数学在中国的发展还是零。1955年,计算技术被国家列入《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并决定让石钟慈院士攻关这个领域,他依然接受国家赋予的重任,转行投入计算数学领域,为中国的计算数学开疆辟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同学们也要把个人的发展融入到祖国的需要当中来,做到志存高远。同时,大家还要把这种高远的志向,体现到脚踏实地的实干上来。通过勤奋努力,成就一番属于自己的人生事业。

2.坚持独立选择和名师指点的结合

学校确立了“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的教育理念,同学们在选专业、选课程、选导师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学校还建立了师生互动的本科生导师制度。有了导师的帮助,同学们可以更快地学会为自己的成长设定目标,可以更有效地学会在成才过程中作出选择,可以培养大家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宁大,通过导师指点和个人奋斗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枚不胜举。比如,理学院罗文昌老师指导学生多次获得了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建工学院蔡丽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了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金奖。

3.坚持学有专长与博览群书的结合

《颜氏家训》一书中提到,“求学之道,博专兼顾”。读书也是如此。“博”就是要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从各学科、各类型的书籍中增长见识,丰富阅历,建立起丰满而扎实的知识体系与认知基础。“专”则是要在某一特定学科或特定问题系统深入,精益求精,建立起精深、独到的认识。“博”是基础与前提,“专”则是深入与突破,两者缺一不可。

大学期间,我期望同学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拥有广博的知识面,使自己具备实际需要的合理知识结构。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结合他本人的经历也曾说,我是学物理的,不过我不专看物理书,还喜欢看杂七杂八的书,书多看一些,头脑就能比较灵活。

大学期间,学业仍是同学们的第一要务。同学们要掌握好适合大学的学习方法,保障完成学业。掌握方法,要在疑、问、思、辨、用、创六个方面下功夫。

任何学习都是从疑惑开始的,只有善疑的人,才会善学。可以说,有疑并解惑,是学习的起点,也是学习的归宿。北宋著名思想家张载,对此曾说:“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另外,张载不仅强调在可疑处求疑,而且还强调“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

有疑才会有问,多疑才会多问。我国把知识称之为学问,便足以看出“问”的重要性。关于问的意义,孔子主张身体力行地“每事问”、 “不耻下问”。《中庸》第二十章中还把审问作为学习的五个环节之一,即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明清时期的王夫子也曾说:“善问善答,则学日进矣”。由此可见,他们都把“问”看作是获取知识的手段,学习进步的标志。

要善于学习,还必须善于思考。孟子提出:“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意思就是只有通过思维才能获得知识。朱熹则更明确地提出了“熟读精思”的原则,认为“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若读得熟而又思得精,自然心与理一,永远不忘”。

辨就是辨别、辨明。它既是思维的过程,又是思维的结果。通过辨,可以反复验证思维过程中提出的多种假设,淘汰错误的,采用正确的,从而获得可靠的科学的结论。通过辨,可以使学习者形成明确的概念,掌握确切的知识。

用即应用,就是运用所学得的知识去解答书面作业,去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东汉著名思想家王充曾说:“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也。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可见,善用是善疑、善问、善思、善辨的最终落实。不能善用,前面的四个“善”都只是一句空话。因此,一个真正的善于学习者,就必须善于“学以致用”。

创即创新、创造。善创体现在前五个环节中,都要求它们具有创新性。所谓“学习有法,而无定法,贵在得法”,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一,要做诚实的人。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立身处世之本。“言必行、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等珍贵的论点,都说明要想博取他人的信任,必须遵守诺言,待人诚心。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在社会诚信上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同学们要积极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弘扬者、践行者,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第二,要做合作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更是一个合作的社会。任何个人取得事业的成功,要靠自己的真才实学,更要靠与你一起奋斗的那个团队。同学们要珍惜别人在一起合作的机会,做到与人为善,能够原谅别人的不足,包容别人。

第三,要做感恩的人。宁波大学由“宁波帮”捐资助建。最为直观的感受,大家走在校园,会发现几乎每一幢大楼都是以“宁波帮”人士的名字来命名。在他们的影响下,感恩文化已然成为宁波大学特有的精神底色。我希望,同学们来到宁大,要能延续这种文化。做到感恩,一是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今年刚毕业徐恬同学,是你们的师姐。她在校期间,通过开展志愿支教活动,使2000余名学生受益,目前在新疆开展服务西部工作。二是要情系母校发展。我们的杰出校友庞升东和叶建荣,为感恩母校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大家入学后,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是真诚图书馆,平均每天进入真诚图书馆有11048人次,这个图书馆就是庞升东校友捐资建立的。三是以感恩之心对待他人。今后同学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无论是遇到批评你的人,还是帮助你的人,都要常存感恩意识,做到心存善念。

第四,要做健康的人。所谓健康,既包括心理健康,也包括身体健康。同学们如果没有一个好身体,什么事情都做不成。我希望同学们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对锻炼、多健身,养成较好的身体素质,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

第一,要胸襟开阔。凡事态度很重要。胸襟开阔是一种品格、一种境界。不管在大学,还是走向社会,做事仅有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做事,遇事要先考虑他人的感受、他人的想法,不能只顾自己的感受。

第二,要认真负责。不论是自己选择的事情,还是他人交办的事情,都要认真去做,负责到底。不能马虎了事、随便应付、虎头蛇尾。

第三,要管理好时间。在时间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对于时间的安排,每个人却是不一样的。大家要学会管理时间。一是按照二八法则,花80%的时间做20%重要有意义的事情,不要什么事情都做,要专注于我们想做并且重要的事情。二是做事情分轻重缓急排序。三是学会利用碎片时间,积少成多;四是培养好习惯,做事尽量一步到位,不要拖拉。

胸怀家国担大任 勇立潮头竞风流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王兴杰

金秋的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喜气洋洋,6022名来自我国31个省市区(市、区,含港澳台)的2018级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以及来自24个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汇聚到这里。西藏的朗嘎德珍同学从雅鲁藏布江边的洛扎县启程,历经4418公里的长途跋涉来到了我们身边;摩洛哥默哈穆德?阿曼同学跨越非洲和欧亚大陆,飞行20多个小时来到了我们中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杭电人;从今天起,你们将永远是杭电人!

与往年不同的是,杭电校园里迎来了首批00后——年轻、自信、开放、热情的新一辈。你们身处新时代,怀揣新梦想,脑有互联网,眼观大数据,和杭电“确认过眼神”,开启了自己的大学模式。

在今天的开学典礼上,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个话题:我们为何而来?

  • 有人说,为杭州这所“新一线城市”而来,这里精致大气,充满活力,是适宜定居和发展的都市。
  • 有人说,为电子科大的专业诱惑而来,这里信息特色突出,经管优势明显,在当今时代更具竞争力。
  • 还有人说,为“别人家大学”的好口碑而来,这里就业好、起薪高,能为自己谋得一份不错的职业和未来。

我承认,这些都是不错的理由。但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别的更高的追求?如果你还没有认真地思考过,那么在这珍贵的大学第一课上,希望大家一起面对这个问题。

今年4月,一件大事引发了国人的集体关注,虽然当时的你还处在紧张的备考中,但你一定有或多或少的了解,这就是中兴事件。中国高科技龙头企业——中兴公司遭到美国的封杀,这是我们所没有想到的,更没有想到的是,互联网大国的核心技术如此依赖进口,而美国的闭关之策触及了我们的科技之痛。

中兴事件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商界、学界,波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的科技和教育。我们必须和在座各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们,一起来思考我们身上的责任。

走进杭电,应该怀揣一份家国情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我希望家国情怀应根植于每位同学的心中。

大学始业教育的第一站是校史馆。在那里,你能了解到杭电的前身是航空工业财经学校,国防军工是杭电天然的底色;在那里,你能看到蒋葆增老院长的临终遗言“国家大事,千万尽力”,八字千钧寄托着对所有杭电人的嘱托;在那里,你能看到一代代杭电人以国家为重,志在四方,60年造就“天下杭电e家人”。

家国情怀被载入校史,编进校歌,成为了我们的育人理念。因为杭电培养的不是只关注房子票子的功利主义者,不是只埋头自我小世界的书呆子,更不是得过且过的佛系青年,而是“忠诚家国担大任,放眼世界竞自强”的有为之士!

走进杭电,应该担当一份创新使命。

在座的同学大多是新世纪的产儿,出生于网联天下的信息时代,生活在电脑和手机的移动世界,享受着“新四大发明”的科技盛宴,自以为已经进入了共享大同。但是中兴事件惊醒了我们,原来,这些年来网络应用上的“无所不能”,并不能掩盖信息硬科技的“阿克琉斯之踵”。

习总书记说:“重大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科技之不足在于人才,人才之不足在于教育。今天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回答“钱学森之问”,更要破解“李约瑟难题”,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唯一出路。

杭电历来是创新之地,马云曾从这里走出,开创了阿里巴巴;郑钧从这里起步,成为摇滚巨星;京东方董事长王东升、海信集团总裁刘洪新等著名校友带着创新思维成为中国智造的急先锋;校友51信用卡创始人孙海涛、蘑菇街创始人岳旭强等后起新秀带着创新基因闯进独角兽行列,书写了精彩杭电人故事。今天,我们更致力于营造开放包容的大学环境,鼓励师生勇于突破,不断创新。与你们一起学习、工作的有研制“自动捡乒乓球机”的本科生,有开发“爬楼快递机器人”的研究生,有铺设网络盲道的公益社团志愿者,有斩获多项国际顶尖奖项的科技狂人,杭电人的身上无不燃烧着创新的火苗。杭电,就是能让你人生出彩的地方!

走进杭电,应该坚守一份工匠精神。

学校大门口的校名石背面,镌刻着校训——笃学力行,守正求新。“笃学力行”四字强调知行合一,强调脚踏实地,强调扎根实践,这就是工匠精神。

中兴事件之后,我校85岁的邓先灿教授引起了外界的关注,作为参与我国第一只晶体管研制的老科学家,她自1991年创立杭电微电子研究中心以来,数十年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支以研发固态硬盘“中国芯”的骆建军教授为代表的杰出科研队伍,这就是工匠精神。

国际PLCOPEN中国区主席,严义教授领的团队坚守20多年,构建了国际领先的可编程控制器及平台软件理论,其研发产品已经应用于国内外100余家知名企业,这就是工匠精神!

同学们,世界新经济革命已经到来,数字经济的浪潮汹涌而至,中国要抢占发展的制高点,需要各类人才具备千锤百炼的工匠精神,这一切都要从你们、从今天做起。大学之学习,虽然专业领域不同,但是知识追求相同;虽然兴趣爱好不同,但是梦想渴望相同。理工科的“数据不厌千遍算”是工匠精神,文科的“板凳甘坐十年冷”也是工匠精神。当你克服了最初的寂寞,也就守住了自己的初心。

大学数年,青春一瞬,为何而来,去向何方?希望你们为实现报国志向而来,为完成远大梦想而来。家国情怀、创新使命、工匠精神,拥有这些,你的大学定不负寒窗苦读,不负无悔青春,不负杭电骄傲!

同学们,看到问鼎广场的擎天之柱了吗?三根立柱,代表着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根立柱,代表着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这就是学校对你们的期望!希望你们把个人的奋斗放进历史的进程,将小我的细流汇入国家和民族的大海!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在学校的不远处,是滚滚东去、昼夜不息的钱塘江,一千年以前,这里就是弄潮儿大显身手的地方。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勇立潮头,舍我其谁!希望同学们以弄潮儿般的胆魄和担当去承担时代和命运赋予我们的使命。

浙江工商大学校长 陈寿灿

“国家当富强,始基端在商”。这是我校校歌的基本精神。它既揭示了商科在近代以来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也彰显了我们浙商大历史传承中深厚的家国情怀;简而言之,不仅重商言商,更要独成其大。我校创建于1911年,创建之初,即开我国商业教育之先河。如今,她则是浙江省人民政府、商务部和教育部共建大学,也是浙江省重点建设大学之一。基于百年商科办学优势和文脉传承,我校已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且初显成效的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工商融和”的专业教育、“融会贯通”的通识教育,以及“创新引领”的创业教育。我校将商科教育、人文教育与理工教育相互渗透,通过学科交叉、通专融创、知行合一、“一体多元”等多种教育途径,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大商科”人才!

为了迎接各位的到来,我和我的同事们已经精心做了各种准备。和你们的父母一样,我们也对各位的未来充满了期待;和各位父母不一样的是,我们将以教师、辅导员、管理服务人员等专业身份参与到各位的学习生活中去。我们的定位很清晰:为各位的德性完善、学业成长和职业生涯的起步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为此,我们将殚精竭虑,不遗余力!

那么,各位新同学,面对崭新的大学生活,你们的自我定位是什么?你们已经准备好了吗?

穷根究底,老师是各位前进道路上的引路人;但是,想去哪里,能走多远,乃至以什么样的速度和方式前进,这些问题只有你们自己能够回答。所以,各位浙小商们,站在人生新起点上,在2018,请你们回答:你是谁——想成为什么样的样人?为了实现这个未来,你能够做什么?如何去做?

不管各位在基础教育阶段有多么辉煌,或者完全不起眼,今天的浙商大为你们准备了一条同样的起跑线,一个公平开放、资源丰富、机会无限的新赛场。你们将从这里出发,展开为期四年的长跑竞赛。和一般长跑不同的是,这场比赛中,赛道的选择与路途的远近、乃至前进的方式都将由你们自己决定!

各位可以设想,四年以后,当你们重聚在毕业典礼的会场时,你的终点在哪里?你跑了五十公里、五公里,还是500米?我现在可以告诉各位的是,根据以往的毕业数据,这样的差距并不夸张。那么,今天是同样的一把青春在手,明天的你将如何奋斗或挥霍!?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在各位大学生涯的起点处,提醒各位要多多努力,莫使韶华虚度。简言之,也不过就是我们校训石上的那个大大的“勤”字。

作为四字校训的一部分,这个“勤”字有其丰富的内涵:

第一, 尽早踏上寻找自我的发现之旅。

校训之“勤”是有目标引领和内在驱动的。也就是我前面已经讲的,你们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在大学这个新赛场上选择哪一条赛道,达到什么样的终点。

遵循先贤“因材施教”的教诲,学校为诸位在学术研究、就业创业、国际交流等各个方面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化服务平台。而各位要做的是,逐步发现自己并明确描述自己能够做什么——你的性格、你的才华与潜力,以及最重要的一点,能够激发起全身心投入的那个事情。

我想,许多新同学焦虑和迷茫的源头,恰恰就在于无力回答这些问题。我保守估计,你们中至少有三四成的比例,连大学志愿都是某个“权威”的长辈主导下选定的。所以,你们的迷茫,毫不奇怪!这就意味着,你既不了解自己,也不真正了解任何专业,更无法把握未来的四年在你的人生中究竟会意味着什么。

为此,在与残酷而激烈的高考竞争挥手告别之后,各位不妨暂时和这个人人争先恐后的喧嚣世界拉开一点距离,花一两年的时间,安心、自由地读读书,交交朋友。经典书籍是构建精神家园的砖石,通过自主、自由的阅读,你可以效法古今的完人,看到世界的辽阔;为此,你必须勤于阅读。朋友是人格完善的桥梁,也是照见自己的镜子,通过与朋友的交往,你可以了解自己现在的样子,更可以在未来发现更好的自己;为此,你应该多多走出寝室,去遇见更多、更优秀的人。你们相遇的地方,可能是图书馆、实验室,也可能在运动的赛场、旅行的途中。

过去,老师鼓励学生勤奋,会说“笨鸟先飞”,其实这个教训值得商榷:作为一个鸟,你可以弱一点,但是不能笨,尤其是不可以笨到连自己究竟想吃虫还是想吃鱼都弄不清楚。这种笨鸟,起飞再早,也是瞎折腾。如果不知道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无论如何“勤奋”,都只会达到错误的目的地。就算征服了世界,获得也是空虚。为此,我重申,希望各位不畏艰险,反身内求,尽早踏上寻找自我的发现之旅。

第二, 一点一点的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校训之“勤”应该是有是非标准和价值判断的,而不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要努力去做,而且要以正当的方式,去做正确的事情。成就自身的同时,不可以破坏公平公正的游戏规则,不可以伤及到他人。你们不仅要发现自己先天禀赋的正直与善良,而且要在与师友的交往中,学习将这些美好德性贯彻在日常实践中的具体方法。这种出于善念以行善事的德性,就是我们要各位养成的“初心”。

学生在校园养成的做事的方式,就是我们这个社会未来面貌的雏形。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在走出校园之后,我们依然要将这种“初心”保持下去,从自己的家庭生活、本职工作开始,去一点一点的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有序、美好。用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的勤勉努力,去回应梁簌溟老先生的世纪之问!

第三, 批判性思维的获得。

我们校训中的“勤”还是求真创新精神指引之下的勤奋,而不是唯唯诺诺的重复、人云亦云的模仿乃至急功近利的抄袭。勤于学习的第一步,是同情地理解前人所得;第二步,是拉开看清图像之全貌所必须的距离,这是批判的距离,任何学科的经典著作,都是从这一步开始写起的;最后一步,则是突破旧的边界,开拓新的疆土。

走进大学的课堂,你们不会再碰到确定不变的知识点,而只会看到在学术史系统中渐次、或同时出现的不同学说。看到知识本身的流动与不确定性,就意味着你必须与传递给你的任何信息保持必要的距离,探索并确定它成立的条件与有效的范围,简言之,这就是批判性思维,也是创造的前提。唯有清晰的认识到旧事物的结构与边界,你才有创造新东西的视野和材料。那么问题来了,你有足够的勇气和智力,去探索你所在学科或者行业的边界吗?

这种勇气和智力,唯有在大学中养成,才会在社会中结果。大学是品性的陶熔。只有那些视野开阔、意志坚韧的毕业校友,才会在未来的行业实践中看到红海的局限,并找到机会丰富的蓝海。所谓的英才,也不过就是先人一步,走进未来。

未来还没有来,所以令人惶惑;但是,正因为它还没有来,它的形状才可以由我们亲手塑造!各位新同学,从今天开始,我愿与各位一道,基于良好的判断,勤勉笃行,去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不负青春韶华 搏击万里长空

浙江理工大学校长 陈文兴

同学们,父母的嘱托、老师的教诲、好友的祝福犹在耳边,新的序幕已然开启,新的时代呼唤你们挥洒青春的汗水。同学们,请让梦想之花在箐箐校园中尽情绽放,让生命之力在博学敦行中滋润生根,让青春之美在厚德致远中绚丽多彩。请在“浙理”圆一个你自己的青春梦。

同学们,教育部长陈宝生说,大学生要回归常识,教师要回归本分,学校要回归初心,高等教育要回归梦想。学生回归常识,就是要刻苦读书学习。借此机会,我对大家提三点希望,与大家共勉。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志向,是灯塔,是指南针,指引你前进的方向。志存高远,可以望见更远更宽的风景,给生命更深更多的滋养,给人生更高更重的价值选择。同学们,你们是跨入新时代的青年一代,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请你们秉承浙江理工大学121年以来保家爱国报国的家国情怀,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与这个时代同心同向同行,勇敢担当起这个时代赋予你们的历史责任,努力做一名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深怀感情、深明大义,筑牢信念之基、补足精神之钙,努力把自己的人生志向转化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动力,让梦想的星光照进心灵,折射青春的光辉,铸就理想的钥匙,坚定人生的航向。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请你们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面对喧嚣与诱惑,不满足于碎片化的信息、快餐化的知识,潜心求知,静心求学。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你在理工丈量的每一个进阶的脚步、留下的每一个前行的身影,翻过的每一页纸、读过的每一本书,感悟的每一个瞬间、收获的每一份知识,都将被铭记,终将拓展你的思维,开阔你的视野,成就你的人生格局。希望大家珍惜大学的学习时光,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掌握事物发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追求本真的快乐、进取的力量,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将融入你的灵魂,照亮你的青春,成就你的优秀。

德为立身之本,才为处事之道。做人要有品,做事要有格。请大家勤于修身、严于律己,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幸福与快乐,不是因为物质的富有,而是因为精神的超脱。要想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有底气,拥有更多的机遇和舞台,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悟立身之理,交有益之友,结伴前行。自我修炼,正心诚意,格物致知,既是孜孜以求的修养境界,又是净化提升的修炼途径,这是需要磨练一生的修为。请你从“浙理”起步,一言一行皆素养,一点一滴有品行。厚德致远,还要有一颗乐观向上的心。乐观是失败之后的镇静、困苦艰难中的从容,是平凡中的旷达、挫折后的不屈。请用心热爱生活,微笑面对生活,认真体验生活,你的生活会因此而更加丰富多彩,你的人生会因此而更加厚重出彩。

同学们,天道酬勤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是炎黄子孙几千年来始终屹立世界东方的精神写照。给梦想一点时间,给理想一把梯子,志于道而勤于学,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才干,培养创新创意创业精神,增强综合素质,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奋力谱写属于你们的时代篇章。

浙江农林大学校长 应义斌

人言,人间四月,春意阑珊、芬芳满园,那是农林大学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人亦言,十月微凉、繁花未谢、银杏金黄,那个放眼秋水长天、泛起无尽诗意的农林大学更是美得令人心醉神迷、流连忘返。不过我却认为,每年的九月才是农林大学最好的时光:一张张充满自信与希望的青春脸庞聚集于此,于是山水间有了年轻灵动的气息,楼宇间有了青春进发的足迹……你们的到来,不仅为学校增添了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也让拥有60年办学历史的浙江农林大学迎来了新的传承者和奋斗者。

同学们,你们即将在浙江农林大学度过自己人生中最为宝贵也最为难忘的四年青春时光,在踏进学校大门时,你们的心中不免会有诸多疑问,比较集中的我想会是这样两个问题:一是我读的这所大学究竟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二是我来这里究竟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关于第一个问题。我想这样回答同学们: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2018年正式成为拥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的博士授予单位,在全国本轮增列的所有单位中位居第一。同时也成为了浙江省属高校中拥有5个及以上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7所高校之一;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2017年顺利入选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具有全职院士的6所高校之一;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拥有28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在浙江省属高校中位居第4,其中4个是国家级创新平台,这一数量在省属高校中与其他两所高校并列第一位,并是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两所浙江省属高校之一;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是浙江省属高校中主持获得4个及以上国家科学技术奖的3所高校之一,也是省属高校中实现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六连冠”的唯一高校;

你们选择的这所大学,是浙江省属高校中拥有2个及以上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的9所高校之一,也是浙江省属高校中拥有全国前4名学科的2所高校之一。

说到这里,相信每一位浙农林人都会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而感到无比骄傲与自豪。然而,在这一系列办学成就的背后,却是同学们有所不知的奋斗与艰辛。从1958年建校伊始,农林大学就深耕临安一方,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们与在杭其它高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资源差距与地域短板,往往面临着较为艰难的发展环境或是处于相对不利的竞争地位。但是,无论是在学校办学历史中与原浙江农业大学的“两合两分”,还是在2001年东湖校区建设时期,每当学校面临历史进程中的关键节点,浙农林人总是能够坚定发展自信、努力开拓奋进,用实际行动诠释出生命不止、自信不灭、奋斗不息的应有之义。

如今,浙江农林大学经过60年的发展,早已冲破制约学校事业发展的各种束缚,成为一所屹立于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西端,受到社会各界高度认可、兄弟院校高度评价、历届校友高度赞誉的高等学府。可以说,浙江农林大学和全体浙农林人正经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值得自信的时代。这个自信源于全体浙农林人坚韧不拔、不断超越的奋斗精神;源于浙江农林大学60年坚定信心、砥砺前行的自信基因。同学们作为一名“新浙农林人”,我希望你们能用宝贵的大学时光甚至是用一生的时间成长为一个自信的奋斗者。这也是我对前面第二个问题所作出的坚定回答!

一叶轻舟,何患激流?拥抱自信敢于勇立潮头。

就在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段马云1999年第一次去香港宣传阿里巴巴的视频,他在进行关于电子商务的主题演讲时,台下既没有回应,也没有掌声,很多观众都低头看手机或是侧身与他人交谈,甚至还有人沉沉睡去。因为在那个时候,提及电子商务,人们想到的只会是亚马逊、eBay这样的电商巨头,而绝不会相信一个中国的年轻人和一家年轻的中国公司在长期由美国公司垄断的电子商务领域中能激起什么波澜。但是,年轻的马云脸上却始终带着自信的微笑,并且用一种自信、沉稳的语气说完他想要对观众所说的话。当然,谁也不会料到,在数年后,这位不起眼的年轻人的背后是一个市值曾高达536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六,为世界所惊叹的阿里巴巴。

此时此刻,在台上看着如此年轻、如此优秀的你们,我的心中满是欣慰与欢喜。同学们,也许你们并不知道,如果按照高考成绩来衡量,你们每一位都是位居同龄人前6%的佼佼者。在我看来,你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优秀个体,每一个人都拥有他人不可替代的特征特质。尽管年轻的你们,没有太多人生阅历或是成功经验,也不太可能拥有许多社会资源。但是,因为年轻,你们的未来存在着无限的可能;因为年轻,你们做任何事都会有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你们就像一叶轻舟,虽小虽轻,但从不惧怕大潮大浪、险滩激流;也因为年轻,你们可以试错、不怕失败,在试错中前行,在失败中成长。所以,同学们,你们要倍加珍惜稍纵即逝的校园时光,在大学这样一个价值高地与智慧殿堂里,相信自我、努力学习、放飞梦想、拥抱未来,充满自信地去做每一件对自身成长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把大学作为一个丰富自我、完善自我、成长自我的起航之地,为未来的人生征途厚植扬帆远航的发展基础。

一介书生,谁惧浮沉?执于奋斗争做国之栋梁。

我们不妨看看中国近现代史以来的大事件:无论是提倡科学、锐意革新的新文化运动,或是为国奔走、救亡图存的五四爱国运动,还是解放思想、一路向前的改革开放年代,亦或是在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千千万万读书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始终心系天下苍生、投身改革创新、争做国之栋梁,而无惧世事变迁、岁月浮沉,他们在时代的每一个片段中都留下了属于读书人的奋斗身影与精神风骨。

同样,浙江农林大学在其60年的发展历程中,亦涌现出了许多无愧于栋梁之称的优秀校友:他们中有呕心沥血、献身“三农”的党的好干部杨东海;有嫉恶如仇、屡破悬案,长期奋战在刑侦第一线的“2017年度中国法治人物”俞流江;有始终将“开发出老百姓用得起的优质生物药”作为公司使命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俞德超;也有成功入选2018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投身创新创业的优秀校友代表黄炳川龙。他们在社会各行各业的奋斗经历何尝不是同学们今后写好人生奋进之笔的鲜活榜样?!所以,我希望同学们勤于思考感悟、甘于潜心问学、乐于团结协作、勇于担当责任,真正去做一个励志与笃行并立、责任与担当并肩、理性与情怀并重的栋梁之才。在此,我想用习总书记的一句话与你们共勉,那就是: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

未来无定义,一切皆可能

中国计量大学校长 宋明顺

四年的大学学习至关重要。大学被号称为自由的天堂,但是自由是有度的,这个自由是让你们在知识的海洋当中自由的去翱翔,否则你们将迷失方向,前途迷茫。因此你们在大学的学习当中,在课堂上要把头抬起来,虽然有时有点困难。在图书馆里要把头低下来,不要四处的张望。你们不能只当键盘侠,要在创新创业中竞争的去当创客侠,你们不要爹亲娘亲,不如你的游戏亲,天大地大,不如你手机大。你们不要白天黑夜地赖在那六尺床上,应该常到实验室和运动场。

你们要经常抬头仰望星空,低头思思你们的人生。想一想,你们的目标在哪里?你们的方向在何方?要经常想一想,你怎么样才能和同寝室的同学搞好团结?想一想你怎么能更好地融入班集体生活?想一想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怎么办?生活中遇到挫折怎么去闯?你们不能只当指尖上的舞者,你们要弹出时代的强音,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由可爱变为可亲,变为可敬。

西子湖,钱塘江,有一个名字叫计量,你们知道什么是计量吗?这是我交给你们第一个作业题,希望你们用四年的时间弄通悟懂,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计量在古代称之为池斗秤。现在的眼光看起来比较土,在近代成为度量衡也比较俗。那么现在称之为什么呢?现在称之为光、量、星,光就是光子,量就是量子,星就是卫星。量子在重新定义我们现在的世界,精准也在巧然改变我们的未来。计量博大精深,你们用四年甚至一生去悟通它的精神,弄懂它的内涵。

同学们,我们来到中国计量大学,计量大学我们要培养计量学子,俄罗斯门捷列夫计量院时间频率原实验室主任,也是俄罗斯著名的诗人普希金的第四代子孙,曾经说道:计量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人,没有之一。你们今天迈入了中国计量大学的校门,成为全世界唯一的一所培养计量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学府,也就迈入了你们才会成为世界上最聪明人的快车道。

在计量大学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计量员呢?首先你们必须牢记并践行我们的校训,那就是精思国计,细量民生。

精思国计,细量民生,秉持计量立校、标准立人、质量立业的办学理念,要让我们的校训流淌在你们的血液里,让我们的理念镌刻在你们的细胞上,这样你们才有可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计量人,让你们和学校与我们钱塘潮共生,与西子湖媲美,与我们的日月湖共鸣。

同学们,即将开启你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作为一个计量人,应该说是你们的骄傲。我们计量大学是以计量、标准、质量为办学特色。国际计量局的局长到过我们学校,国际标准化组织的主席,到过我们学校,我们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引路人习近平同志也到过我们学校。今天你们来到了我们中国计量大学,你们将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学校还缺获得诺贝尔奖的校友,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有信心吗?同时我们更需要一大批在高质量发展的大潮中的弄潮儿,你们是责无旁贷。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来实现你们这个宏伟的目标。

听完这些走心“开学第一课”

你明白为什么要上大学了么?

本文由中国教育在线浙江高考帮综合整理

内容来源于各高校官微和官网,致辞内容为节选

编辑/制作:白羊帮主 陈显婷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鸿鹄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