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虚拟键是什么么键,在哪

Android 手机用户里,可能没有比用过魅族 Smartbar 的人更讨厌虚拟按键的了。

2013 年底,我买了一部 MX3,那个经典的小圆圈和素雅简洁的 Flyme 曾让我爱不释手。

但是那个占据了整个屏幕下方的黑条让我十分不理解——我的上一部手机是 iPhone 4,最后悲剧的进水了。

逛了一圈魅族社区,才明白这就是 smartbar,一个支持的人都说好的交互设计——手机屏幕超过了 5 寸,就很难够得到左上角的返回键和一些功能键,将这些按键集中到 smartbar 中单手也能够到了。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悲惨——很少有软件专门为 smartbar 适配。

所以日常使用的效果是这样的——被双底栏支配的恐惧:

直到现在,你还可以在贴吧、知乎中找到大量帖子:smartbar 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如何隐藏 smartbar?

终于 Flyme 4 发布后,我的 MX3 迎来了转机:可以全局隐藏 smartbar 了——从小圆圈上滑返回。

当然,原生 Android 向来是有虚拟按键的,分别承担着返回、桌面、多任务三大功能,俗称「三大金刚」。

所以,其实双下巴还不是最恐怖的——还有「三下巴」的:

国产手机去虚拟按键之路

彼时,iPhone 用的是实体 Home 键,没有虚拟按键的 Android 手机解决办法是手机屏幕下方放上三个触控按键,按的时候还有亮灯的效果,比如当时的小米 3。

另一种办法也与此类似:有个实体的 Home 键,按下 Home 键返回桌面,Home 键左右侧分别是返回和多任务。这种设计三星从 Galaxy S3 用到了 Note 7。

到了 2015 年,你能买到的手机几乎都有实体 Home 键,因为指纹识别成为手机的标配——没有指纹识别键都不好意思称为手机了。

很多厂商这个时候都达成了默契——轻触 Home 键返回,按压回到桌面。比如魅族的 mback。

看起来很完美了,我们似乎再也见不到虚拟按键了,三大金刚已经「寿终正寝」了。

时间到了 2017 年,「现实狠狠的打了我一巴掌」:手机厂商争先恐后推出 18:9 的全面屏手机,虚拟按键很快就又回来了。

正面「额头」和「下巴」收窄甚至没有了,无论是 mback 还是其他 back 都很难放到手机正面了。

于是,好不容易拉长的 18:9 屏幕比例,被虚拟按键占用后,就又变回 17:9 了。双底栏、双下巴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想一个人静静。

对于去掉标志性圆形 Home 键的 iPhone X 来说,这个转变似乎来的很自然:底部常驻一个又细又长的触控条,上滑返回桌面,上滑停留呼出多任务,左右滑动触控条多任务切换。

通过触控条切换多任务比 iOS 曾经的双击 Home 键和 3D Touch 还方便。

手势操作来的这么顺利,离不开人机交互的优秀老师—— Web OS、MeeGo、Blackberry OS。

2009 年 1 月 8 日,Palm 在 CES 上发布了搭载 WebOS 的 Palm Pre。随着系统的迭代,Web OS 卡片式的任务管理、手势操作、后台应用和内存管理一应俱全,也成为了目前 Android 和 iOS 必备的功能。

Web OS 的手势操作逻辑是通过手机屏幕下方的一个触控区域,上滑回到多任务卡片,多任务界面右下角有个专门的桌面小图标。

按照资历,资格最老的 Web OS 可以说是宗师了。

另外一位老师 MeeGo 的手势操作逻辑是上滑、左滑、右滑均能返回桌面,从桌面左滑是多任务卡片页,缓慢的上滑可以呼出多任务图标。

比如我同事这台保存的完好如新的 Nokia N9(系统是 MeeGo 1.2):

而这台 Blackberry Passport 的操作逻辑是上滑返回多任务卡片,再左滑回到桌面:

在三位老师和 iPhone X 的号召下,Android 阵营很快也跟进了手势交互。

Android 阵营这次不再像实体 Home 键的年代那样有默契了——目前主要有两种手势操作逻辑:

第一种是手机厂商们用的比较多的,比较典型的是锤子的坚果 Pro 2 和 oppo 的 R11s:把原来的 " 三大金刚 " 操作逻辑一一对应,分别替换为相应的上滑手势。

从屏幕左下上滑返回上一级,中间上滑返回桌面,右下上滑呼出多任务:

坚果 Pro2 手势操作:返回上一级和多任务的手势位置可互换

另一种是以小米的 MIUI 为代表的,手势操作的位置并不与三大虚拟按键对应。返回上一级是从屏幕的左侧右滑,或者屏幕的右侧向左滑动:

这样做的好处是单手操作手机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返回,如果像坚果 Pro 2 那样从屏幕左下往上滑,单手很难够得到。

MIUI 返回桌面的手势操作与其他手机相同:

红米 5 Plus 呼出多任务的手势与 iPhone X 很像——上滑,短暂停留:

虽然千元机都有全面屏手势交互了,但一些 18:9 屏幕的手机还依然未适配。

不过在 Android 上手势操作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当然前提是你要想办法把虚拟按键完全屏蔽掉。

比如这款在酷安中下载量已经超过 1 万的「手势 Home」APP:

对了,今天已经是 2018 年了,我只有一个新年心愿:双底栏不要再回来了。

希望那些还未适配全面屏手势的手机能够早日去掉双底栏。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

「苏宁易购」手机,新品上市!抢先预定享多重好礼!稀缺爆款9.9元抢!快来抢购吧!「苏宁易购」手机,,支持货到付款,7天24小时1对1贴心服务!

}

悬浮球是MIUI8的一个特色功能,它能使操作更加的便捷,对于它的使用技巧和功能操作您了解多少呢?

悬浮球在静止状态下是一个吸附在边缘的浅灰色半透明的圆环,在使用时会变成右图所示的扇形菜单,非常的直观与简洁。通过悬浮球,我们可以实现返回上一级、返回主菜单、锁屏截图、进入后台任务管理等更多的功能。

悬浮球这一功能在系统默认下是关闭的,所以要想体验悬浮球的功能,首先得设置开启:点击“设置”进入设置页面,往下滑动找到“更多设置”

进入后点击“悬浮球”,然后在“打开悬浮球”右边的按钮处点击即可开启。

悬浮球开启后,在系统默认下,悬浮球吸附在屏幕的右侧,点击悬浮球后,会出现自上而下环绕的5个按键。

1、点击操作:点按悬浮球后,单击想要使用的功能按钮就可以实现操作。

2、滑动操作:按住悬浮球向目标功能按键方向滑去,被选中的按钮会进行放大提示,松手就会执行操作。在没松手前如果发现滑错功能按钮的方向也不需要重新点击,直接滑动到其他选项也同样可以的。

直接滑动可以让操作更加便捷和流畅。

需注意的是:系统默认为“点击操作”模式,可以在悬浮球的设置界面的操作模式设置为“滑动”,此时便可同时实现“点击”和“滑动”两种操作模式自由操作。

虽然悬浮球默认吸附在右侧,但是可以拖动改变位置:

①在点击操作模式下,直接滑动悬浮球就可拖动改变吸附位置;

②在滑动操作模式下,需先长按悬浮球,之后才可以随意拖动更改悬浮球的吸附位置。

在此需注意的是:悬浮球只会吸附在屏幕两侧,即使把悬浮球拖动到屏幕中间或上下侧时,悬浮球还是会自动弹到左侧或右侧。在拖动悬浮球时,只要快速的拖动就可以有扔球的效果。

前面已经提到:使用悬浮球时,点击悬浮球后,会出现自上而下环绕的5个按键,依次是桌面键,菜单键,锁屏,截屏,返回键。

5个功能按钮键是可以重新排序的:

进入“悬浮球”设置界面,点击“自定义菜单”

比如调整“返回键”的位置,用手按住“返回键”左侧三个横杠,拖动到要调整的位置即可。

除了支持排序之外,还支持按键的自定义:

1、自定义快捷开关:除了系统默认的5个功能按键之外,可以把它们按需求重新自定义,设置成自己更常用的快捷开关(WLAN、数据、蓝牙、静音、方向锁定、手电筒、长按电源键及清理进程),比如把“桌面键”改成“WLAN”:在“自定义菜单”中,点击“桌面键”,选择“WLAN”即可完成更改

2、自定义应用程序:支持更改成应用快捷开启键(支持系统自带的应用或自行下载的应用)。比如“菜单键”改成“QQ”开启键:点击“菜单键”,滑到底部的“应用程序”进入,滑动找到“QQ”并选择即可完成。

3、快捷调用支付宝、微信的扫一扫及付款码:设置此功能按键需要手机上安装支付宝和微信。此自定义的方法和上面是一样的。

①点击“扫码支付”,选择使用的应用“支付宝”或“微信”(可同时选择),即可自定义为相应的“扫一扫”快捷键。

②点击“付款码”,选择使用的应用,完成快捷键。

悬浮球“快捷调起支付宝、微信的扫一扫及付款码”功能,对于习惯扫码支付来消费的童鞋来说是非常便利的,自定义此功能按键,手指一滑即可支付,省去不少的步骤。

开启悬浮球功能后,在全屏应用中悬浮球会自动贴边隐藏,比如看视频的时候,触碰贴边即可唤起悬浮球。

而在打开某些应用特别是游戏时,尝尝会误碰悬浮球即使会贴边隐藏而造成一些困扰,那么设置隐藏悬浮球就可以解决了。

隐藏方法:在“悬浮球”页面,点击“隐藏悬浮球”,进入后选择需隐藏悬浮球的应用或游戏即可。

值得一提的是,但必须得说的是,当悬浮球在下方,需输入法弹起编辑时,悬浮球会自动往上弹,从而避免挡住输入,非常的人性化!

另外,悬浮球还支持在锁屏界面显示:

设置方法:在“悬浮球”界面,选择“在锁屏界面显示”。

悬浮球的加入,能在一定程度上延长实体按键的寿命(比如锁屏键),更主要的是使得操作更加的便捷,简单而实用,而且还可以自定义,对于小米note2及小米max等这一类的大屏手机党来说,悬浮球的开启使得单手操作毫无压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手机虚拟键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