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是否犯法了手机手机爆炸了怎么办

浙江传媒学院戴姓女教师因为对学生上课玩手机不满,怒摔3台6手机。

10月29日澎湃新闻报道,浙江传媒学院戴姓女教师因为对学生上课玩手机不满,怒摔3台iPhone6手机,从学生提供的图片中可以看到,被摔手机的屏幕已经碎裂。对于自己的行为,戴老师表示“没有压力”“既然是课堂上发生的事,让它止于课堂就好”。多位受访学生表示,戴老师“是位上课认真的好老师”,只是“摔手机的做法不可取”。

老师恨不得把所有知识都掏出来,学生却抱着手机看个没完,这种现象在高校课堂并不少见。劳动不被认可和尊重,戴老师有理由愤怒。我还特别相信学生对她“是位上课认真的好老师”的评价,碰上不负责任的,你爱听不听,她讲完拍屁股走人,最终受损失的还是学生。因为上述原因,网络上为戴老师摔手机叫好的声音占了上风。

如果当事学生及其他同学能从老师愤怒中警醒,将课堂精力放在学业而不是手机上,3部手机摔得值。但这是理想效果,能否实现并不确定。更重要的,我们评价某一行为,除了看效果,更要看其本身。这一事件的核心问题是:老师能否因为愤怒而摔学生的手机?

课堂上看手机,如果这一行为违反校规,学生自应承担一定后果,但作为学生私有财产,手机是“无辜”的。也就是说,该受责罚的是学生行为而不是手机本身。如果这样说还是有人不明白,我举个例子:两名同学,一个是手机,另一个是便宜一些的手机,俩人上课都看手机,如果“手机被摔毁”是正当的,那也就意味着,同样的违规行为(上课看手机),俩人付出的代价却不一样。

举上面的例子,意在说明摔手机不正当。事实上,恐怕很少有人会认为老师有权摔毁手机,他们多是从动机良好角度对戴老师行为作正面评价。一个人生活在社会,其行为受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多种因素制约,而合法则是行为底线。那么,摔手机的行为在法律上该如何评判呢?

民事方面,如果学生提起诉讼要求老师赔偿,老师几乎肯定败诉;治安管理处罚法第49条规定:“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刑法第275条也对故意毁坏公私财物应承担的刑事责任作出规定,而根据《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造成公私财物损失5000元以上的,应予立案追诉。如果经过鉴定,3部手机损失超过立案标准,还真是有些麻烦。

也许有人用“事出有因”“动机良好”等为老师辩护,这些情节法律当然会考虑,但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主观要件上仅要求故意毁坏财物,并不问动机。从摔手机行为看,毁坏财物目的已然明显。

笔者并不希望走到这一步。说这些,无非是想提醒,对摔手机行为,法律做的是否定评价,当事人可能面临不利后果。遗憾的是,从“没有压力”“既然是课堂上发生的事,让它止于课堂就好”等表态看,戴老师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法治社会,法律评价深入各个领域、各个层面,违法的事儿,不会也不应该“止于课堂”。

本文来源:正义网-检察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

如果老师没收学生手机,违反我国《物权法》《教师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通则》,如果没收后不还,手机金额没收后不还,手机金额较大还可能涉嫌侵占罪。

  • 《物权法》第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及第四条之规定:手机是你的合法动产,你拥有该物品的所有权,任何个人与机关(除执法机关外)无权占有或扣留。

  • 《物权法》第三十四三十五条:你有权对倾犯你合法财产的个人以及机关(除执法机关外)要求财产复原和归还。

  •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教育法》中说明,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利。

  • 《民法》第七十五条规定:“ 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

  • 《民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侵占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返还财产,不能返还财产的,应当折价赔偿。

损坏国家的、集体的财产或者他人财产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折价赔偿。

受害人因此遭受其他重大损失的,侵害人并应当赔偿损失。” 

  • 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

我是高中学生,一次下课觉得无聊掏出手机看了一下,结果老师看见了就没收了,我想说我下课只是拿出手机看了一下而已,又没干嘛而且我也没扰乱课堂纪律他凭什么随意没收我手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老师没收学生手机是否犯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