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同龄人焦虑抛弃了,该不该焦虑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温言

  从去年开始,特别流行那种“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的文章。

  像我这样三十上下的80后就比较倒霉:

  一会被前去敲钟的同龄人上市CEO抛弃了;一会又被公司被收购的同龄创始人抛弃了;还动不动就被写文章年赚千万的同龄自媒体抛弃。

  这些文章共同的套路包括但不仅限于:

  “不管你愿不愿意,中年都如约而至。”(掐指一算,年龄确实到了)

  “然而,几年前还是普通某某公司的某某,已经不动声色的走到旁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不会再有匀速前进的同龄人,你要么一骑绝尘,要么被远远抛下。”(不禁暗自点头)

  “大学毕业后十年,你就会发现,‘同龄人’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名词。”(暗暗把同学列成一串,比了一下,自我安慰自己还在进步。。。)

  “缓慢成长,也是一种退步。”(当头一棍)

  这种文章会越来越少吗?

  因为焦虑的时代需要粗暴的情绪抒发。

  贩卖焦虑感的文章能赢得大量阅读和转发,而尝到了甜头的写作者会越来越多炮制这种文章。

  我们这些已经毕业多年,自觉进入了人生成熟期、又时有迷茫的人就“ 中招”了。

  本来希望通过碎片时间的阅读充实下自己,放松心情。

  结果朋友圈和订阅号里的文章,却像焦虑的九宫格火锅,让我们被迫从每个格子里捞起不一样的焦虑,再依次蘸上70后、80后、90后、00后的“抛弃”蘸料。

  而我们当中的绝大部分人,就算再反感或者不屑,看到这类大写的直指向面门的标题,还是会心头一惊:

  什么!?我真的已经被抛弃了吗?

  有明确的“自我价值主张”,就不会被轻易抛弃

  其实这类抛弃文章的常见套路就是将“成功”这个复杂的东西,单一化、标签化,然后武断下结论。

  比如某某创业融资了,估值一千万,就说某某价值千万美金;某公司被收购了,收购价一个亿,就说这一个亿都是创始人的。

  何其幼稚,但足以煽动情绪。

  其实对外报道中,容易被大众记住的数字,才往往是不那么可靠的,甚至变化多端的。

  它们可能出自PR需求,可能是以讹传讹,可能为了复杂的商业需求、资本需求。。。在快速变化的大环境里,个人境遇也往往变化剧烈:今天还在举杯欢庆 ,明天就要裁员清算。。

  把一个阶段的里程碑强行塑造成辉煌终点的,再煽动情绪的,往往都不靠谱。

  我的大学同学在学校里就很有生意头脑,人长的漂亮,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近年来一直在创业做慈善的事。不要说工资毫无竞争力,就连给自己的创业项目募资也困难的很。从金钱的角度真是毫无成功可言,可她对于自己的坚持从未动摇过。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有了基本的辨识力,如果还有自己价值的价值主张,就不会轻易被自媒体上,那些一惊一乍的标题,黑体标粗的大数字、唬人的Title惊吓到。

  时代会越来越多元化,而成功是立体的。

  以前的竞争,往往是单一维度的竞争,成功也相对容易定义:赛道就像一条竖梯,一眼望上去,爬在你顶上那个人就是头部。

  可是现代的 时代会越来越多元化,不同的人,对于成功又截然不同的定义。

  甚至相当多的人不再关注“成功”本身,而开始关注“幸福”、关注“价值”。社会化的生活更脱离了竖梯,而更像一个个格子柜,并没有“唯一正确”的道路。

  同一个学校毕业的两个学生,一个创业当合伙人拿B轮融资;一个在企业担任研发总监——究竟是谁抛弃了谁?

  两个平凡的中年人,一个因为炒币风生水起,赚了几百万,又陆续追加投入后套牢在新的币种里;另一个在小城市兢兢业业的上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不惊不喜——可以简单定义是前者抛弃了后者吗?

  拥有什么样的评判观点,取决于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这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别人也无可随意指摘。

  其实我们需要担心的,是从未仔细思考和衡量过, 自己到底是如何定义“成功”和“价值”的、就被他人的焦虑和兴奋所感染;

  我们真正需要担心的,不是被已经触碰到阶段里程碑的同龄人抛弃;而是自己从学校毕业后,就再未学习和进步过,然后被时代抛弃。

  焦虑和行动,应该是激励我们前行的两条腿。

  把焦虑当作自己的一条高翘腿,刺激自己行动起来。

  焦虑的时候,就行动一下,你行动累了,就偷懒歇歇再焦虑一下。

  最害怕的,是什么都不干,成天站在原地担忧着被别人抛弃而干着急。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新浪女性

}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采纳数:7 获赞数:2 LV4

我认为,被抛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是不存在的。有些时候我们自己所认为的抛弃,其实别人不是抛弃我们自己认为不被别人所需要,你自己不敢去面对他们或者说你融入不了他们,抛弃实际上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不适合什么自己的方法。可以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如果你想改变这些,通过这些用来了解他们知道你身边的那群人适不适合。或者是你的交谈方式融入不了他,焦虑,每个人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应该想的是你怎样去化解焦虑,比如你可以运动,唱歌,跳舞,甚至哭泣,都是解决焦虑的一个很好的办法,没有必要过多的去纠结他们到底喜不喜欢我,或者说他的认识,他能不能接受我,更多的应该去想自己哪些能做的更好,希望你以后能有一个更好的交友方法,谢谢???!(??????)??加油?

}

分离性焦虑障碍多见于6岁以下儿童

分离性焦虑症状常表现为与依恋对象如妈妈分离后,过分担心妈妈的安全或害怕妈妈一去不复返;在幼儿园总是哭泣,发脾气,担心多,或过分担心自己会出现危险,以致不愿与依恋对象离别;这些孩子非常害怕一个人呆着,不想上幼儿园或拒绝上学,甚至依恋对象如妈妈不在身边时不愿意上床睡觉,不能去吃饭,必须妈妈回来陪着自己才能入睡和就餐;还有的孩子会反复出现做恶梦、夜惊等症状。

当父母遇到这种情况时,该怎么办?

建议,父母或被依恋人要保持信心,情绪淡定,在孩子面前表现得你有经验、有能力帮他处理这个困难,也要向孩子表达:父母在小时也遇到过或看到过同龄人出现这个困难,介绍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入学前,建议先多去几次校园,增加对环境的熟悉程度,也是减少其焦虑的方法。

对于性格倔强、坚决不去幼儿园的孩子,建议采用相对温和、积极的方式来处理。放学回家给孩子一起抱一抱,一起哭一哭,也是帮助他宣泄焦虑情绪、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父母可和孩子沟通不愿意去的原因,并尽力帮孩子一起解决。如孩子担心分离,可和孩子约定每天定时接送,而父母此时一定要遵守约定,不要擅自答应,不要失约,否则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孩子焦虑明显时,也可向老师适当请假,给予适当地“关照”。当孩子休息在家时,不要总提上学的事情,让孩子尽情放松。父母或被依恋人可陪孩子一起玩孩子喜欢的游戏活动。如玩乐高积木,看动画,包括吃爱吃的食物。通过陪伴和与一起活动,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都不建议采用强制入园,或打骂等过激的方式强迫孩子上学。

n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或家长也可在幼儿园中帮其物色勇敢入园的孩子榜样,鼓励其向榜样学习。

n 部分孩子有特别喜爱的物品或父母与孩子的合影,建议让孩子把这些依恋物品带在身边,想念父母或特定依恋人时,通过看或触摸这些物品,缓解孩子内心离别恐惧情绪。

n 放学后,父母要准时回家,好好和孩子聊一聊,关心其在幼儿园或学校的生活,鼓励其当面表达在幼儿园想父母的思念之情。入学的新环境给孩子带来诸多不安和紧张,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其将满腹的紧张情绪宣泄出来。同时父母也要对孩子勇敢的表现、坚持上学的行为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龄人焦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