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询草药及其功效

【别名】白石薯、田薯(《福建》)石薯、软骨石薯(福建晋江《中药手册》)。

【出处】《福建中药》

【基源】为科植物全年均可采挖,多为鲜用

【原形態】墙,白猪仔菜

一年生或多年生本,长10~50厘米茎肉质,多分枝细弱,近直立或平卧生微柔毛。叶互生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长0.5~3厘米宽0.3~2厘米,先端微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缘两面疏生短毛,基出3脉叶柄细。花杂性具短柄,1或数朵生于叶腋;苞片狭披针形两性花直径约1毫米,花被片4狭椭圆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子房与花被分离,柱头短线形或长线形瘦果卵形,扁长约1毫米,光滑黑褐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生于阴湿的多石处、田塍湿地或地。我国南北均有分布

【功能主治】拔脓消肿。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患部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①治痈疽疔疖:墙鲜根,捣烂调蜜摊在消毒纱布上敷患處。

②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俗名重底):堵根、葱头、同捣烂敷患处。(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药》)

③治背痈秃疮,睾丸炎脓瘍:墙鲜根一两。水煎服(《实用中药》)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墙根】

【别名】田薯、白石薯、软骨百薯、石薯、指甲薯、细叶贯菜子、水萝卜

【出处】出自《福建中药》

【基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墙的根。

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为鲜鼡。

【原形态】一年生本长5-30cm。茎肉质细弱,近直立或平卧生柔毛,多分枝稀不分枝。叶互生;叶柄细长0.2-1.5cm;叶片卵形或狭卵形,長0.5-3cm宽0.3-2cm,先端微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全绿两面疏生短毛,钟乳体点状;基生脉3条花杂性,有短柄1或数朵生于叶腋;苞片狭披针形;两性花直径约1mm,花被片4狭椭圆形,雄蕊4与花被片对生;雌花花被片4,合生至中部瘦果卵形而扁,长约1mm光滑,黑褐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3500m的山坡阴湿处或石隙间。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青海、福建、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性味】味苦;酸;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拔胶。主痈疽疗疖;乳腺炎;睾丸炎;深部脓腫;多发性脓肿;秃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复方】①治痈疽疔疖: 墙鲜根,捣烂调蜜摊在消毒纱布上,敷患处②治足底挫伤瘀血或脓肿(俗名重底): 墙根、葱头、石灰同捣烂,敷患处。 (性味以下出《福建中药》)③治背痈,秃疮,睾丸炎,脓疡: 墙鲜根一两水煎服。(《实用中药》)

}

【别名】(《滇南本》)黄花茵陈、(《植物名实图考》),吊钟(《南京民间药》)灵茵陈(《江苏植药志》),吹风、五毒、徐毒(《东北药植志》)土茵陈、角茵陈、罐儿(《志》),雨伞(《泉州本》)山茵陈、金花屏(《闽东本》),油罐(《贵州植药调查》)黑茵陈、铁杆茵陈、(《上海常用》),、油蒿菜(《贵州药》)金壶瓶、(金华《常用中药单方验方选编》),北、节节瓶、茵陈、壶瓶、(《浙江民间瑺用药》)

【基源】为科植物阴行。8~9月间割取全晒干。

【原形态】阴行(《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本高25~70厘米。茎直立仩部分枝,通常被白色柔毛叶对生,长2~6厘米宽1.5~3厘米,羽状分裂裂片3~4对,边缘常有不整齐的齿状缺刻基部狭窄下延成叶状柄;苞片披针形至线形,近全缘或3浅裂花单朵腋生及顶生,排列成总状花序;花萼筒状长约2厘米,有短粗毛先端5裂,外表有绿色纵棱10條;花冠唇形黄色,长约2.5厘米上唇兜状,全缘下唇3裂,中央1裂片较大外面被柔毛;雄蕊4,2强;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伸出上脣外,微向上弯柱头略膨大。蒴果椭圆形长约12毫米,宽约3毫米先端尖锐,胞背开裂种子多数,黑色花期8~9月。果期11~12月

【生境分部】生于旷野、丘陵、平坡、丛、路旁。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产江苏、安徽、浙江、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干燥全长30~60厘米枝表面紫褐色,被黄白色短柔毛基部毛较少或近于无毛,质坚实而硬折断面黄白色,中央有髓残留的叶片为黑褐色,多破碎不全皱缩卷曲,质脆而易脱落花序着生在枝端,花冠多数已萎落花萼黄褐色,宿存内萼通常藏有多数棕褐色的种子。以干燥无根、色棕紫者佳

【化学成分】含强心甙和挥发油。

【炮制】拣净杂质去根,洗净泥土稍浸,切段晒干

①《滇南本》:"性寒,微苦"

②《貴州植药调查》:"辛苦,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祛瘀治黄疸,小便不利水肿腹胀,跌损瘀痛血痢,血淋白带过多,月經不调症瘕积聚,产后停瘀腹痛

①《滇南本》:"利小便,疗胃中湿热或眼仁发黄,或周身黄肿消水肿。"

②《植物名实图考》:"治飽胀顺气化痰,发诸毒"

③《东北药植志》:"破血下胀,下血止痛产后余疾,止金疮血心腹痛下气,水胀血气通妇人经脉,症结止霍乱下泻,小儿尿血"

④《上海常用中药》:"清热利尿。治小便短赤黄疸,肝炎"

⑤《贵州药》:"解表,散寒热利湿祛风。"

⑥金華《常用中药单方验方选编》:"治胆囊炎急性肾炎,白带过多"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研末

【复方】①治濕热黄疸,小便不利遍身发黄:阴行一至二两。水煎日服两次。((福建民间药》)

②治热闭小便不利:阴行一两至两半水煎,调冬蜜服日服一至二次。(《福建民间药》)

③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阴行,研末泡服。每次一至二钱每日一次,服三至四次(《泉州本》)

④治血痢:鲜阴行一至三两。清水煎服(《泉州本》)

⑤治血淋,小腹胀满:阴行五钱开水炖,加冬蜜冲日服二次。(《闽东本》)

⑥治白带:阴行一两水煎,冲黄酒、红糖服(《浙江民间常用药》)

⑦治感冒、咳嗽:阴行三至五钱。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药》)

【备注】本品的带果全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以及山东、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地区,作为刘寄奴使用习称"北刘寄奴",为刘寄奴商品中应用最广的一种参见"刘寄奴"条。

【摘录】《中药大辞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仙鹤草的功效与作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