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古代高考状元都是怎么考上的

[摘要]“高考状元”被热炒,是多方因素合成的结果,有教育理念的偏差,有教育政绩观的偏颇,有商家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媒体的错误引导,但教育本身是最大原因。

2015年重庆高考(精品课)(精品课)文科第一名昨日揭晓,来自巴蜀中学高三(1)班的刘楠枫,以704分的裸分成绩成为高考文史类分数第一。由于北大与清华招生方争抢刘楠枫,北大方面为表达诚意,执意派专车去成都接在那游玩的刘楠枫。(《重庆晚报》6月24日)

看到这则新闻,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具有高水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也不能免俗,炒作高考状元为自己做免费的广告。估计国内其他大学看到此只能捶足顿胸:花落人家,是否技不如人?值得疑问:人们为什么热衷追捧“高考状元”?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自科举考试以来,状元情结就一直深植于国人心中,根深蒂固,国人对于状元的崇拜已像染上“毒瘾”一般痴迷不已。又是一年放榜时,社会对“高考状元”的关注热情依然不减,一些商家在挖掘“高考状元”的商业价值,一些教育部门也在不同程度地默认或推波助澜。对于“高考状元”的炒作,媒体也有不容推卸的责任。“高考状元”亦被媒体娱乐化的错误引导炒得一发不可收拾。

“高考状元”被热炒,是多方因素合成的结果,有教育理念的偏差,有教育政绩观的偏颇,有商家经济利益的驱动,也有媒体的错误引导,但教育本身是最大原因。热炒“高考状元”也是教育政绩观偏颇的反映。由于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的缺失,对于学校办学成绩的认定也很模糊与随意。于是,便出现了极度功利化与浮浅化的教育政绩观,即名校一定要有较高的升学率,要有一批能够考得高分的学生,而“高考状元”更是学校优质教育最好的证明。可见“高考状元”不仅是学生个体优秀的见证,更是学校优质教育的反映。不仅如此,状元和老师的考核、奖金也是挂钩的。正因此,学校才不惜一切代价,对“高考状元”大肆宣扬,商家和媒体于是也就“借鸡下蛋”、乘机炒作。

北大清华如此“抢”状元考生,有人高兴,有人吃醋,有人失望。在清华北大地方招生组看来,争抢状元是当仁不让的,有舍我其谁的感觉。在长达10余年的时间里,这两所中国一流人才殿堂在状元问题上年年针锋相对。假如没了状元,怎么证实招生大丰收;假如没了状元,怎么证明他们厉害;假如没了状元,又如何再与港校一较高下,不被指称二流高校?据了解,北大清华的状元之争的重要背景是“985工程学校”,当年全国只有这两所高校入榜,他们也成了同一起跑线上的竞争对手。近年,两校争高端生源、甚至砸钱诱惑,已被业界诟病。北大、清华抢“高考状元”,热了北大、清华,但与我们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背离,分数第一已成为高等学府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

叶圣陶曾说,“考卷还只是成绩的小部分,要看整个莫如看人,人表现全部的成绩”。笔至文末,笔者以为,“高考状元”存在弊大于利,但高考状元也是客观存在的;如何正确对待高考状元现象,值得教育部门、媒体深入思考并认真面对。(醉江南)

}

原标题:2017高考状元调查⑥:过半倾向经济类专业,近九成要读研

澎湃新闻记者 韩晓彤 实习生 彭辰辰 李英南

6月7日高考首日,家长手持“高考状元”纸版留影,为考生讨好彩头。东方IC 资料图

对于未来,高考状元们有什么自己的“小目标”?

2017年,澎湃新闻()对全国高考状元发去了一份“2017年高考状元问卷调查”,回收40份有效问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5%的状元想要在内地顶尖大学读本科,只有一位想到国外顶尖高校就读,一位想要到港澳台地区就读。此外,经济类专业依然大热,有52.5%的高考状元想要报读。

高考状元们在本科阶段普遍倾心于中国内地顶尖高校,但在研究生阶段,超过七成的高考状元希望到海外高校深造。

超半数选经济类专业,仍有状元认为兴趣更重要

本文制图 澎湃新闻 龚唯

在接受调查的40名高考状元中,95%的状元表示,本科阶段要在内地顶尖大学就读,只有一位想到国外顶尖高校就读,一位想要到港澳台地区就读。

事实上,中国内地高校排名连年上升,今年6月8日,英国高等教育资讯和分析数据提供商QS发布了第14届QS世界大学排名,根据该排名,北京大学全球38名,比去年提高一名。在学术声誉上,北大超过了康奈尔大学(20名),在雇主声誉上,北大超过了耶鲁(13名)。

对于十年寒窗苦读后的专业选择,据问卷调查显示,62.5%的状元有明确的专业目标,37.5%没有确定的专业目标。在倾向于报考的专业中,经济学所占比例最高,以52.5%遥遥领先,其次是工学占30%,文学与管理学并列紧追其后占22.5%。

不少省级高考状元表示他们是出于兴趣选择经济学类的专业。辽宁省理科状元李星驰报考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他明确表示自己对经济和金融比较感兴趣。

河南文科状元吴铮表示,选择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是因为,他认为这个专业是最好的,“身边都是大神,希望自己在夹缝中可以变得更优秀。”他同时表示 ,自己对该专业本来就很感兴趣。

选择清华大学经管类专业的广西文科状元韩思雨,没有否认这与经管类作为热门专业和未来收入、工作稳定性有关,但是她认为,经管类专业还有很多其他吸引她的方面,比如提供的通识教育和为未来铺设更多可能性。

新疆文科状元赵寒雨表示自己对语言很感兴趣,但是更喜欢清华大学,在喜欢的学校和喜欢的专业的纠结下,她综合了父母的意见,最终选择了清华大学经管类专业,她否认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考虑过收入问题。

她对澎湃新闻表示,自己并不准备放弃对语言类专业的热爱,她说,如果有机会可能会辅修语言类的专业或者课程,把自己规划为语言和经管类的复合型人才。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状元爱选经管专业,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与人才培养模式下十分正常。很多学生在中小学求学阶段没有自己明确的兴趣。高分对应名牌大学、“热门”专业,已是一种普遍共识,状元在内地高校中首选北大和清华,与在所有专业中首选经管这类“热门专业”,是一个道理。

然而,在经管类专业一片大热中,宁夏文科高考状元王雪琪选择了北京大学中文系,她说:“我要让我的专业去适合我,而不是适合我的分数。”从小语文成绩优异的她坦言中文是她的兴趣所在,她认为选择专业的时候,兴趣比未来预期的收入更重要。

北京高考文科状元熊轩昂则想先去通识教育或者大类培养的地方。他说:“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好的,因为进大学之前就对自己的人生有明确规划的人真的是少数,80%以上的人都是按部就班地学习、高考,你也说不清楚你心里到底是想学什么专业,自己将来到底想过一个怎么样的生活,很多事情不是预料到会发生,就一定会发生的。”

近九成状元有读研目标,超七成想出国读

还未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云南高考理科状元李星宏就对澎湃新闻表示,目前已经有了考研的打算,会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里好好学习。

在调查中,87.5%的省级高考状元有读研的小目标,剩下的12.5%的省级高考状元还没有想好,没有人选择不会读研。 此外,72.%的省级高考状元更倾向于出国读硕士、博士。

广西文科状元韩思雨目标也很明确,她希望在大学时会有交换生的机会,或者将来读研究生的时候出国深造学习。“西方的经济学他们有自己的体系,因为我是学偏经济类方向,这会对我的学术道路还有社会实践的具体方面有比较大的帮助。”

还有一些状元对于自己四年后的规划,可能只是有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宁夏文科高考状元王雪琪说自己想出去看看别的国家教育有什么不一样,长长见识。

新疆文科状元赵寒于表示目前还没有想那么远。“如果有机会就出去吧。”

对此,曾著写《透过“高考状元”现象看教育改革》的大理大学副校长褚远辉认为,国外教育和中国教育存在差异性和互补性,精英学生在接受传统教育的过程中会表现出一些局限性,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色彩过于浓厚,这种教育虽然有其优势,但是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可能国外会培养得更好。状元出国留学可以弥补中国传统教育的不足,更有利于状元的发展。

韩思雨说,她对于将来是否会回国是比较明确的,就是一定会回到祖国,她说她记得清华大学有一句话: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这个非常的合我的心意,我就是有这个踏踏实实的想法。”

(实习生刘芸、陈子威、周玉华、杨柳对此文亦有所贡献)

}

高考分数一出,关于状元们的各种故事就开始不胫而走。

比如:恩平市的理科状元总分620分,当地地产公司奖励他一套133平方米“状元房”,大概值50万。舆论一片羡慕嫉妒恨……知识就是金钱!

也有往年出现的,当地给状元们万元出场费,让状元骑马游园的……

而更多的,可能是踏门求教,希望状元能给自己孩儿些许秘籍宝典,或者直接出钱买状元的复习资料。

毫无疑问,“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扬”,高考状元已经成为每年6月的当季热卖特产,大众的状元情结深入骨髓,虽然很可能大众早就不记得上一任状元是谁。

随着媒体铺天盖地报道,无疑是让整个集体爆发出失落感。不管是参加过的,还是即将参加的,都会对状元产生比较复杂的心理,可以用又爱又恨来形容。

然后像“中科院震惊调查:30年1000余名状元下场悲惨!!”的新闻就一年又一年被拿出来用,虽然中科院一次又一次辟谣……

就像大家很喜欢看到百万彩票得主过上了悲惨生活。知道状元过的不好,让很多没得到状元的人心感安慰。

这就是典型的心理学上的酸葡萄效应

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这是人们生活中很常用的一种合理化心理防御方式。

?在个人的行为或想法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未达到所追求的目标,为减少或免除因挫折而产生的焦虑,保持自尊,而对自己不合理的行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使自己能够接受现实。

这样通过想法上来让自己觉得心情舒爽一点的,还有大家熟知的阿Q精神,他打架输了就想着“反正是儿子打老子”~这样的想法让阿Q可以过得乐呵呵的。

于是很多人以为:心理咨询=阿Q精神

心理咨询以谈话为主的方式进行工作,但却并不是外界所以为的“说教”、“阿Q精神”,而是更具有现实检验和功能性的,如果是阿Q找咨询自己被打这件事,那咨询师不会告诉他说:“你就想那是你儿子打你!”也不会拉着阿Q唱卡拉OK。

咨询师会正视阿Q被打的事实,也会让他承认这个事实,如果他一开始做不到接纳,那也没关系,咨询师可以等他,等他有力量去看到,去承认,去接纳。咨询师可能会去倾听阿Q,听他那些不被世人所理解的心里话,让他充分的表达自己,整合他内心的各种部分,收集本来就属于他自己内心的力量。

当然,并不是说完全不能有酸葡萄心理和阿Q精神,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其实也没太大坏处,只是如果使用过度歪曲事实,让自己生活陷入困境,那就需要调整了。

话说回来,事实上那些曾经高考的状元们去哪儿了呢?

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发布了《2016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其中包括对年中国大陆1600多名省级高考状元展开追踪调查。

下文的“高考状元”是指我国大陆地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省、自治区(不含西藏)和直辖市的最高分得主,调查对象包括原始分状元(裸分状元)、加分状元和复读状元等。

调查发现,高考状元就业的行业领域分布较为广泛;经济收入和职业地位较高,大多在海峡两岸一线城市和海外从事“高薪职业”,状元下场悲惨这个结论肯定是靠不住的。

整体而言,状元职业成就平均水平明显高于非状元群体,状元毕业进入职场后,成为世界和两岸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偏少,在学术界、专业技术领域就职的状元职业成就较高,表现突出。

经商、从政非高考状元所长,职业发展不突出。在商界的大陆状元中,虽出现了李朱、栗亚和张斌等千万富翁和亿万富豪,但至今无人登上胡润、福布斯、新财富和《财富》等富豪榜和世界500强。

相比而言,医疗、文学、传媒、法律、证券和金融等专业技术领域,高考状元的职业成就较高,各行业顶尖人才和领军人物频现。

也有媒体对高考大省湖北的31位状元的调查部分旁证了这份报告。从2000年到2014年间,湖北诞生了文理科31个状元,20人进了北大,11人进了清华。此次调查的所有已参加工作的状元,已经用事实说明:学霸找到好工作,概率真的很高,且基本上集中于金融、软件及法律等高薪行业。

“状元”这个词,真正被放大的时候只有高考结束之后。等到进了大学,“读着读着你就忘了,因为周围的高人实在太多了。” 2009年理科状元汪烨说。

所有受访的昔日“状元”均表示,从来没有将这个头衔当做“负累”,只当成是偶然获得的东西。在工作之初,曾经的状元们还发掘出这个头衔的“剩余价值”。

  • 证明你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
  • 闲聊时,状元身份可以为大家提供话题

“无论你处于什么位置或状态,都不必太过在意,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百米冲刺,一时的出彩和黯淡都不重要,这些都是你人生长河中的一瞬间。”

这是来自2005年陕西高考理科状元冯宇宁想和大家分享的一点感想。他在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老家西安,现在是微波工程师。

谈到回家的原因,冯宇宁说主要是因为北京房价太贵了,安家立业成本太大,我们实验室五个人,两个继续攻读博士后,一个留在北京,一个去了南京,我回了西安。

也分享一个关于这个问题下的答案,来自知乎@王凌珊

1、为何成功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

这实在是个没多大意义的问题,非要答:因为高考状元是极其稀有的人群,状元和非状元的人数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在任何领域都会绝少看到状元踪影,同样可以说:失败人士当中很少看到高考状元的踪影。

在当代,一年只有几十个高考状元,非状元却有几百万,近些年已经接近千万;在古代,虽然科举考生人数没现在多,但是举国上下只有一个状元,还常常是三年一个,1300年的科举史上总共只有过504个状元。如果成功人士中能够常常看到状元,就妖异了。

2、把命题反过来,状元中很少看到成功人士,同样是不成立的。何谓成功是因人而异的概念,如果仅以高于普通人平均水准来说,古往今来的状元,绝大部分都是成功人士。

3、诚然高考/科举测出来的是相应标准下的应试水准,但是,能够把任何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的人,都有其过人之处,耐心、定力、记忆力、毅力、智商、专注力..... 都是过人的,这份心力放在别处同样不会差。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个状元是轻易得来的,天分是一部分,更多的是汗水。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普通人学习的地方。

最后,渡仁心理想对大家说:“世界能如此精彩纷呈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释放你内心真我的力量,你将成为自己人生的状元!”

作者简介:郭羽靖,来自渡仁心理咨询,只想用心理学温暖你,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我爱心理学(ID:cdduren)

转载来源: 我爱心理学(ID:cdduren)

转载原标题: 那些曾经的高考状元去哪儿了?中科院震惊调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年寒窗苦,金榜题名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