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烟天眼价格图片(中支天眼)融合深邃星空和什么,体现天眼当世第一的领先能力。

贵州黔南平塘天眼也是很多国人必须要去打卡的地方,这个值得中国骄傲的地方,捕捉到了天外之音。

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它是中国探索宇宙奥秘的一只大眼睛,相当于30 个足球场的大小。

在天眼你会有种穿越时空的错觉,变幻莫测的星辰,跳动不定的频率,所有科幻电影里面的场景一一呈现在眼前。

它能够接收到137亿光年以外的电磁信号,这个距离已经接近宇宙的边缘啦,还可以观察中性氢云团的运动,揭秘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和外星生命。

平塘天眼为啥值得一去?

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最大观景台

天眼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围绕它的周围走一圈需要50分钟左右。只有亲眼看到你才会被他的巨大所震惊。

图:夜晚天眼景观 来源于网络

在天文体验馆里面,能够听到前段时间捕捉到的脉冲信号,听起来像音乐一样。我们这辈子可能见不到外星人但是能听到天外之音也是不错的啦!

在天眼景区附近,能看到比平常大两倍的星星,如果你想拍星空,可以来这里。

坐标:贵州省平塘县城西南部50公里处的克度镇境内。

公共交通:在金阳客车站有直达客车,票价为57元,每天有三班车,时间分别为9:30分、14:00分、15:30分,全程3个多小时。 自驾:可从贵阳经贵惠大道,经罗甸段,在边阳镇下高速,转走土坝至航龙段,可到达克度镇。也可以从贵阳走厦蓉高速至都匀,再从都匀走兰海高速转独平高速至平塘,前往克度镇。

神奇的贵州,因为淳朴自然的风光,而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在这有着钟灵毓秀的地方,也吸引着科学家们的目光,以至于这里成了世界唯一。

这里山中有水,水中有城,大山的苍凉与流水的灵动在此处结合,温婉俊秀,这就是平塘!

在这里,旖旎的自然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再加上布依族、毛南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淳朴民风,平塘的风光便被晕染得更加绚丽!

这里的七步滩、石蛋滩、恐龙蛋石壁、熬硝洞、祥云洞、石观音、毛公像、救星石、石螃岩、长寿泉、枫香布依村寨等。景区有被游客称绝的奇石、奇洞、奇山等。

1.打岱河天坑:世界最大的天坑

中国最大、最壮美的天坑群—打岱河天坑群。打岱河天坑群由大大小小12个天坑组成,天坑群范围约20平方公里,其深度均超过300米以上。

整个天坑群以其规模宏大,天坑地貌发育完整,凹陷深邃,被地质专家称为“自然天坑博物馆”和“世界岩溶圣地”。

塘边镇的打岱河天坑是目前已知世界最大的天坑。天坑四周悬崖绝壁和繁茂的原始森林,底部有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有安家洞猫底坨、道坨、瑶人湾、音洞、白马洞等12个天坑与打岱河天坑相连。

洞内大小溶洞相互交错,洞重洞,洞穿洞,洞内钟乳石分布均匀,洞中有水,水上有滩,洞底有河,构成庞大的地下溶洞群,是休闲观光的旅游圣地。

2.掌布峡谷:一片绿色海洋

距平塘县城64公里处,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6平方公里的景区内,集奇石、奇洞、奇山、奇水、奇竹、奇树、奇鱼“七奇”景观为一体,地质奇观在这里辉映。

掌布河峡谷幽深,河水清澈见底,两岸悬崖高耸,陡壁险峻, 原生植被郁郁葱葱,自风光十分秀美。

掌布救星石风景区内流水清澈,植被葱茏,古树参天,藤萝垂吊。溶洞密布。山水间鸟鸣鱼欢,是一片绿的世界,歌的海洋,身临其境,令人流连忘返。

掌布是典型的贵州喀斯特地貌景区,峡谷、流水、瀑布、溶洞、奇石。徒步游览时间约3小时。

3.甲茶景区:贵州小阳朔

位于平塘县摆茹镇甲茶村,属平舟河下游,包括瑶家河峡谷、沙漠河、牛织峰、羊角洞、甲茶瀑布、九龙戏水、清恬园、竹溪、九曲十分湾、拉七峡谷、燕子洞等景物景观。

奇秀的瀑布,成带成林的刺竹和四季常绿的藤竹及清澈碧绿的河水,金黄的沙滩和掩映在苍翠欲滴竹林中的布依村寨,给甲茶瀑布这片神秘的热土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这里,除了水声,一切喧嚣都已经不存在,坐在船头,一次次地呼吸竹的甘甜的芳香,一棵棵地数那些数也数不清的竹,一种期待和幻想就会温馨地从心底冒出来。

地址:贵州省平塘县摆茹镇甲茶村

4.干河冰臼: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冰臼

这条干河冰臼还是几年前平塘的一个摄影爱好者到这里拍了一些照片发给地质专家,他们经过对比、评估,来到实地考察后确定为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冰臼。

干河至甲茶,是一段典型的箱形峡谷。峡谷两岸崖壁万仞,非常险峻,冰臼发育得千奇百怪,如缸如井,如蚌如龟,如龛如椅。

只见河谷两旁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河床上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石头,数以万计的古冰川遗迹的冰臼随处可见。

河床的沙滩上还散落若干的冰川漂砾,整个河床就象万马奔腾的冰臼石河,极其壮观。

该石林位于贵州省平塘县塘边镇双河村境内,姑且称之为“双河石林”吧,主要集中在蛇屯、里火与马董新寨少白屯;摆哨屯与摆列大白岩之间的霸王河两岸。

许多石头如人禽走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参差峰峦,千姿百态,巧夺天工,其中有8颗石柱高达数丈,人称“八仙过海”,令人叹为观止。

双河石林堪与云南的路南石林媲美,可以说毫不逊色,这片石林除了有各种类型的石林外,还有三个古屯堡人文景观坐落其间,更重要的是有河流穿过,山水相映,山光水色,应有尽有,独具特色。

这一带大量的锥柱状、锥状、塔状石灰岩,琳琅满目,比比皆是,面积大约两个平方公里。

著名作家梁晓声说:平塘是迷人的,它是我愿意再去一次的地方。

在大部分景点都人满为患的时候,不如走进这还不算喧哗的静谧之地,体会大自然与科技的融合之美。

为确保FAST在启用后不受干扰,其周围5公里核心区为静默区,屏蔽所有移动信号游客须寄存以下物品: 手机、手表、智能手环、平板电脑、充电器、充电宝、行车钥匙、感应门钥匙、数码相机、对讲机、遥控器等一切电子产品;香烟、打火机、火柴等易燃易爆物品;水果刀等一切刀具。

对于想要拍照的游客可以租相机,当然这个是老式的尼康F3胶卷相机。租金是100元一台,胶卷为50元一个,这个照片可以在服务中心扫描到手机,也可以选择冲印,扫描和冲印都是30元,自己带走胶卷也是可以的。 景区内也有定点拍照服务,会有穿着工作服的工作人员给拍照,25元一张,加印5元一张。这个照片不能立即拿到,冲洗完毕的照片景区会通过申通快递邮寄,不过要自己支付10元运费。

图:天文体验馆 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3日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预计于今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据介绍,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2015年11月26日,技术人员正在安装反射面板

2014年4月12日,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FAST馈源舱基座的施工

  “超级天眼”既是中国制造 更是中国创造

  3日在贵州平塘架设完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犹如一只瞄向外太空的 “超级天眼”。数千科学家、工程师和建设者们深扎山谷,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精雕“眼窝”、勾勒“眼底”、密布“神经”、点睛“眼珠”,靠智慧头脑和精湛技艺雕琢出深邃“天眼”。

  “巧夺天工”书写中国创造

  “在这里,再高的吊车也望尘莫及、再长的臂手也鞭长莫及!”回顾建设历程,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对记者说,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施工量比不上机场或高铁站,但极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却带来巨大的施工难度,高度、跨度、坡度、斜度让常规机械设备在这里显得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如何在直径500米、落差150米的喀斯特洼地里建设一个既稳定又灵敏的超级“天眼”,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费足了脑筋,不断探索,最终“索网”结构胜出,它既能稳定支撑,又能让“天眼”工作时跟随天体转动,跟踪扫描射电源。

  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索网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王启明说,反射面单元面板将固定在上万根钢索上,安装完成后整个反射面其实是悬在半空中的,螺旋状公路一直通达“凼”底,供车辆和人员维护设备时通行。走入望远镜底部,索网犹如一个由钢索织就的巨大“网兜”,紧紧支撑和保护着反射面板。

  精益求精追逐“毫厘标准”

  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目标,是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如不如此,就无法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庞然大物却要实现毫米级精度,挑战前所未有。

  “这里不仅有施工监理,还有专门的材料监造,就是确保每一个用材都能毫厘不差。”王启明说,十几米长的索,误差不准超过1毫米,生产流程必须用恒温装置,确保所有材料是在20摄氏度温度场生产的。

  公里尺度的钢索支撑体系,位姿精度却在毫米级。大连华锐重工集团高级工程师武荣阳说,观测天体时因为地球有自传,需要补偿地球自转。馈源舱直径13米,位姿精度误差不能超过48毫米,角度不超过1度。

  “六根索拉着馈源舱移动,48毫米的位姿精度仍不能确保望远镜指向精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元鹏说,馈源舱内安装了并联机器人用于二级调整,最终调整定位精度为10毫米。

  要能灵敏观测浩瀚星空,拼装面板子单元边界的精准定位是首要问题。科研人员为此专门设计的定位夹具,它能对每块面板的水平位置以及轴向高度进行精准定位,每个等边三角形交点孔位精度保持在0.1毫米至0.15毫米。

  “千锤百炼”遴选完美方案

  没有经验可借鉴,望远镜建设中遇到一道又一道关卡,但是,工程研究人员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每一道关卡都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反复试验。

  “90后”年轻的反射面吊装技术指导张晓佳来自武船重工集团,他说,4450块反射面板分为30层,虽然形状都是看似一样的三角形,但角度、大小却千差万别。大跨度缆索吊装,吊具要经过反复设计、比对和试验,才能确保严丝合缝。

  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就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就分辨不出来。武荣阳说,为了确保望远镜不受到任何磁场的干扰,仅对施工设备的电磁防护就花了半年多时间做试验,从塔底到塔顶做了四五套方案。“头发丝粗的缝隙,都有可能让干扰信号跑出去”,反复试验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从技术到材料,基本上都是国产化,既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王启明说,中国大射电望远镜创造了很多奇迹,更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在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

  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提升5至10倍

  为什么在贵州山区建“天眼”?

  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渴望在电波环境彻底毁坏前,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

  1995年底,北京天文台联合国内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成立了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即“阿雷西博型天线阵”的喀斯特工程概念。

  此后,中国科学家们进一步推进喀斯特概念,提出独立研制一台新型的喀斯特单元,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为了给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安家,科学家们通过卫星遥感把贵州喀斯特山区翻了个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副经理彭勃回忆说,当时天文台委托两家院所进行独立搜寻,从300多个候选洼坑中遴选。结果,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两次都获最高分。

  中国“天眼”优势在哪儿?

  无论是置身大射电望远镜边上,爬上附近山顶的观景台,还是通过虚拟现实视频,你都能直观感受它的第一特点——大。科学家们形容它是一座“观天巨眼”。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仅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用掉1万多吨钢材。

  但大射电望远镜绝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它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我们的最初设计理念源自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但跟阿雷西博相比,主动反射面系统是我们最大的创新。”彭勃说,大射电望远镜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极大提升观测效率。

  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只能通过改变天线溃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约20度的带状区域。而主动反射面让中国大射电望远镜拥有更广的观测范围,能覆盖40度的天顶角。

  能否找到地外文明?

  “跟其他射电望远镜一样,中国大射电望远镜最主要的两大科学目标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和观测脉冲星,前者是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后者是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加盟将大大加快这一速度。而收集的能量,意味着解读宇宙深处奥秘的信息量。“从射电望远镜诞生至今,人类共发现了约2500颗脉冲星,如果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时间全部用于观测脉冲星,它一年时间内就有望将这个数量翻倍。”彭勃说,脉冲星可以用于脉冲星导航、脉冲星计时阵等应用目标。

  彭勃说,科学家利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引力波,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大射电望远镜则为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相关领域提供了重大发现的机会。

  “针对大众十分关心的大射电望远镜能否用于寻找地外文明,答案是肯定的。”彭勃表示,它是探测系外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的利器。由于灵敏度提高,它能看到更远、更暗弱的天体,通过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提升了5至10倍。

  在7月3日馈源舱升舱和反射面板按计划完成安装后,大射电望远镜将进行2个多月的系统调试,于9月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但要实现所有功能参数最优化,它还要在两三年的观测中不断调试完善。

  “大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利器’,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郑晓年说,“希望中国科学家尽快利用它出成果。”综合新华社

  刘慈欣:望远镜与小说是两回事

  去年凭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作家刘慈欣昨天出现在“天眼”安装现场,他表示射电望远镜与小说中的红岸基地系统是两回事,他会关注这个项目。

  北青报:您去现场观看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

  刘慈欣:嗯,去现场看了看,以后会继续关注这个项目。

  北青报:射电望远镜是否类似《三体》中红岸基地的系统?

  刘慈欣:不像,红岸基地的系统是发射信息的,射电望远镜是接收信息的,是两回事。

  北青报:您认为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对于探索地外文明有意义吗?

  刘慈欣:不太清楚,等这个项目启动了再说吧。

  北青报:你认为射电望远镜的发展会不会引发《三体》描述的外星人入侵地球之类的?

  刘慈欣:不会,它只是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

  北青报:您对射电望远镜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

  刘慈欣:不好说,这个得问工程师等专业人士。

  文/本报记者 邢颖

}

原标题:中国“天眼”还须调试两个月 预计9月底投入使用

7月3日,工作人员在吊装FAST最后一块反射面板 供图/视觉中国

2015年11月26日,技术人员正在安装反射面板

2014年4月12日,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FAST馈源舱基座的施工

位于贵州黔南州平塘县大窝凼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最后一块反射面单元3日成功吊装,这标志着FAST主体工程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预计于今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据介绍,FAST突破了射电望远镜的百米极限,它拥有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与号称“地面最大的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约10倍。它将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

“超级天眼”既是中国制造 更是中国创造

3日在贵州平塘架设完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犹如一只瞄向外太空的 “超级天眼”。数千科学家、工程师和建设者们深扎山谷,用近两千个日日夜夜精雕“眼窝”、勾勒“眼底”、密布“神经”、点睛“眼珠”,靠智慧头脑和精湛技艺雕琢出深邃“天眼”。

“巧夺天工”书写中国创造

“在这里,再高的吊车也望尘莫及、再长的臂手也鞭长莫及!”回顾建设历程,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对记者说,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施工量比不上机场或高铁站,但极其特殊的地形条件却带来巨大的施工难度,高度、跨度、坡度、斜度让常规机械设备在这里显得无能为力、一筹莫展。

如何在直径500米、落差150米的喀斯特洼地里建设一个既稳定又灵敏的超级“天眼”,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费足了脑筋,不断探索,最终“索网”结构胜出,它既能稳定支撑,又能让“天眼”工作时跟随天体转动,跟踪扫描射电源。

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索网是目前世界上跨度最大、精度最高的索网结构,也是世界上第一个采用变位工作方式的索网体系。王启明说,反射面单元面板将固定在上万根钢索上,安装完成后整个反射面其实是悬在半空中的,螺旋状公路一直通达“凼”底,供车辆和人员维护设备时通行。走入望远镜底部,索网犹如一个由钢索织就的巨大“网兜”,紧紧支撑和保护着反射面板。

精益求精追逐“毫厘标准”

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目标,是把覆盖30个足球场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如不如此,就无法监听到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庞然大物却要实现毫米级精度,挑战前所未有。

“这里不仅有施工监理,还有专门的材料监造,就是确保每一个用材都能毫厘不差。”王启明说,十几米长的索,误差不准超过1毫米,生产流程必须用恒温装置,确保所有材料是在20摄氏度温度场生产的。

公里尺度的钢索支撑体系,位姿精度却在毫米级。大连华锐重工集团高级工程师武荣阳说,观测天体时因为地球有自传,需要补偿地球自转。馈源舱直径13米,位姿精度误差不能超过48毫米,角度不超过1度。

“六根索拉着馈源舱移动,48毫米的位姿精度仍不能确保望远镜指向精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五十四研究所高级工程师郑元鹏说,馈源舱内安装了并联机器人用于二级调整,最终调整定位精度为10毫米。

要能灵敏观测浩瀚星空,拼装面板子单元边界的精准定位是首要问题。科研人员为此专门设计的定位夹具,它能对每块面板的水平位置以及轴向高度进行精准定位,每个等边三角形交点孔位精度保持在0.1毫米至0.15毫米。

“千锤百炼”遴选完美方案

没有经验可借鉴,望远镜建设中遇到一道又一道关卡,但是,工程研究人员却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失败了重来,再失败再重来,每一道关卡都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反复试验。

“90后”年轻的反射面吊装技术指导张晓佳来自武船重工集团,他说,4450块反射面板分为30层,虽然形状都是看似一样的三角形,但角度、大小却千差万别。大跨度缆索吊装,吊具要经过反复设计、比对和试验,才能确保严丝合缝。

宇宙空间混杂各种辐射,遥远的信号就像雷声中的蝉鸣,没有超级灵敏的耳朵就分辨不出来。武荣阳说,为了确保望远镜不受到任何磁场的干扰,仅对施工设备的电磁防护就花了半年多时间做试验,从塔底到塔顶做了四五套方案。“头发丝粗的缝隙,都有可能让干扰信号跑出去”,反复试验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

“从技术到材料,基本上都是国产化,既是中国制造,更是中国创造。”王启明说,中国大射电望远镜创造了很多奇迹,更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在天线制造技术、微波电子技术、并联机器人、大跨度结构、公里范围高精度动态测量等众多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据新华社 供图/新华

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提升5至10倍

为什么在贵州山区建“天眼”?

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10国天文学家提出建造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的倡议,渴望在电波环境彻底毁坏前,回溯原初宇宙,解答天文学中的众多难题。

1995年底,北京天文台联合国内20余所大学和研究所,成立了射电“大望远镜”中国推进委员会,提出了利用贵州喀斯特洼地建造球反射面,即“阿雷西博型天线阵”的喀斯特工程概念。

此后,中国科学家们进一步推进喀斯特概念,提出独立研制一台新型的喀斯特单元,即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为了给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安家,科学家们通过卫星遥感把贵州喀斯特山区翻了个遍。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副经理彭勃回忆说,当时天文台委托两家院所进行独立搜寻,从300多个候选洼坑中遴选。结果,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大窝凼两次都获最高分。

中国“天眼”优势在哪儿?

无论是置身大射电望远镜边上,爬上附近山顶的观景台,还是通过虚拟现实视频,你都能直观感受它的第一特点——大。科学家们形容它是一座“观天巨眼”。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工程总工艺师王启明说,仅圈梁、索网和支撑馈源舱的6座高塔就用掉1万多吨钢材。

但大射电望远镜绝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它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我们的最初设计理念源自美国阿雷西博望远镜。但跟阿雷西博相比,主动反射面系统是我们最大的创新。”彭勃说,大射电望远镜的索网结构可以随着天体的移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4450个反射单元,在射电电源方向形成300米口径瞬时抛物面,极大提升观测效率。

阿雷西博望远镜是固定望远镜,只能通过改变天线溃源的位置扫描天空中的一个约20度的带状区域。而主动反射面让中国大射电望远镜拥有更广的观测范围,能覆盖40度的天顶角。

“跟其他射电望远镜一样,中国大射电望远镜最主要的两大科学目标是巡视宇宙中的中性氢和观测脉冲星,前者是研究宇宙大尺度物理学,以探索宇宙起源和演化,后者是研究极端状态下的物质结构与物理规律。”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台长郑晓年说。

半个多世纪以来,全世界所有射电望远镜收集的能量尚翻不动一页纸,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加盟将大大加快这一速度。而收集的能量,意味着解读宇宙深处奥秘的信息量。“从射电望远镜诞生至今,人类共发现了约2500颗脉冲星,如果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工作时间全部用于观测脉冲星,它一年时间内就有望将这个数量翻倍。”彭勃说,脉冲星可以用于脉冲星导航、脉冲星计时阵等应用目标。

彭勃说,科学家利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发现引力波,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中国大射电望远镜则为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相关领域提供了重大发现的机会。

“针对大众十分关心的大射电望远镜能否用于寻找地外文明,答案是肯定的。”彭勃表示,它是探测系外行星尤其是类地行星的利器。由于灵敏度提高,它能看到更远、更暗弱的天体,通过探测星际分子、搜索可能的星际通讯信号,寻找地外文明的几率比现有设备提升了5至10倍。

在7月3日馈源舱升舱和反射面板按计划完成安装后,大射电望远镜将进行2个多月的系统调试,于9月底正式竣工投入使用。但要实现所有功能参数最优化,它还要在两三年的观测中不断调试完善。

“大射电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天文学研究的‘利器’,在未来10至20年保持世界一流设备的地位。”郑晓年说,“希望中国科学家尽快利用它出成果。”综合新华社

刘慈欣:望远镜与小说是两回事

去年凭小说《三体》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的作家刘慈欣昨天出现在“天眼”安装现场,他表示射电望远镜与小说中的红岸基地系统是两回事,他会关注这个项目。

北青报:您去现场观看了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贵州喀斯特天坑中架设完成?

刘慈欣:嗯,去现场看了看,以后会继续关注这个项目。

北青报:射电望远镜是否类似《三体》中红岸基地的系统?

刘慈欣:不像,红岸基地的系统是发射信息的,射电望远镜是接收信息的,是两回事。

北青报:您认为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对于探索地外文明有意义吗?

刘慈欣:不太清楚,等这个项目启动了再说吧。

北青报:你认为射电望远镜的发展会不会引发《三体》描述的外星人入侵地球之类的?

刘慈欣:不会,它只是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

北青报:您对射电望远镜的发展有没有什么建议?

刘慈欣:不好说,这个得问工程师等专业人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云烟天眼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