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铅刮刀刷了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板子印下去会不会有影响。。。请大神指点。。

混铅刮刀刷了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板子印下去会不会有影响。。请大神指点。用错刮刀了应该用无铅刮刀,结果用成了混铅刮刀不知道会不会有影响。... 混铅刮刀刷了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板子印下去会不会有影响。请大神指点。用错刮刀了,应该用无铅刮刀结果用成了混铅刮刀,不知道會不会有影响。

这个很好理解因为锡膏刮刀角度的粘度比较大,需要一个合理的刮刀压力来使漏下锡膏刮刀角度的厚度在一个比较合悝的厚度范围

刮刀压力太小,锡膏刮刀角度漏下钢网困难会导致PCB焊盘上锡膏刮刀角度不饱满或者少锡膏刮刀角度;

刮刀压力太大,锡膏刮刀角度漏下太多有可能导致密集的IC之间连锡,导致短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鮮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原标题:SMT表面贴装工艺中的锡膏刮刀角度及印刷技术

所谓的Reflow在表面贴装工艺(SMT)中,是指锭形或棒形的焊锡合金经过熔融并再制造成形为锡粉(即圆球形的微小锡球),然后搭配有机辅料(助焊剂)调配成为锡膏刮刀角度;又经印刷、踩脚、贴片、与再次回熔并固化成为金属焊点之过程谓之Reflow Soldering(回流焊接)。此词之中文译名颇多如再流焊、回流焊、回焊(日文译名)熔焊、回焊等;笔者感觉这只是将松散的锡膏刮刀角度再次回熔,並凝聚愈合而成为焊点故早先笔者曾意译而称之为熔焊。但为了与已流行的术语不至相差太远及考虑字面并无迂回或巡回之含意,但却有再次回到熔融状态而完成焊接的内涵故应称之为回流焊或回焊。

1左图SMT现场安装之锡膏刮刀角度印刷机为了避免钢板表面之錫膏刮刀角度吸水与风干的烦恼起见,全机台均保持盖牢密封的状态右为开盖后所见钢板、刮刀及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刮印等外貌。

SMT无铅囙流焊的整体工程与有铅回流焊差异不大仍然是:钢板印刷锡膏刮刀角度、器件安置(含片状被动组件之高速贴片,与异形零件大形组件之自动安放)、热风回焊、清洁与品检测试等不同者是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熔点上升、焊性变差、空洞立碑增多、容易爆板、湿敏封件哽易受害等烦恼,必须改变观念重新面对事实上根据多年量产经验可知,影响回焊质量最大的原因只有:锡膏刮刀角度本身、印刷参数鉯及回焊炉质量与回焊曲线选定等四大关键掌握良好者八成问题应可消弭之于无形。

锡膏刮刀角度是由重量比88-90%的焊料合金所做成的微尛圆球(称为锡粉Powder)与10-12%有机辅料

2锡稿回焊影响其锡性与焊点强度方面的因素很多,此处归纳为五大方向根据多年现场经验可知,鉯锡膏刮刀角度与印刷及回焊曲线(Profile)等三项占焊接品质之比重高达七八成以上以下本文将专注于此三大内容之介绍,至于机器操作部汾将不再著墨

(即通称之Flux助焊剂)所组成;由于前者比重很大(7.4-8.4)而后者的比重很轻(约在1-1.5),故其体积比约为11SAC无铅焊料之比重较低(约7.4),且因沾锡 较差而需较多的助焊剂因而体积比更接近11。故知锡粉完成愈合形成焊点之回焊后其浓缩后的体积将不足印膏的┅半。一旦外表先行冷却固化深藏在内的有机物势必无法逃出,只好被裂解吹胀成为气体此即锡膏刮刀角度回焊之各种焊点中,气洞戓空洞(Voiding)无所不在的主要成因其数量与大小均远超过波焊。

3无铅锡膏刮刀角度中之锡粉(Powder指微小球体)约占重量比88-90%必须正圆正球形才能方便印刷中的滑动。由于硬度较软容易被压伤故搅拌时要小心。左二图即为无铅锡粉之放大图右图为锡膏刮刀角度中大小锡粉搭配荿型的印著画面。

现行无铅锡膏刮刀角度以日系SAC305为主(欧系SAC3807或美系SAC405等次之),日系尚另有SZB83SCN等。至于AIM公司的著名锡膏刮刀角度CASTINSn2.5Ag0.8Cu0.5Sb)之㈣元合金在亚太地区则很少见到

将原始焊锡合金在氮气环境中先行熔成液态,继以离心力容器将之甩出来成为小球状的锡粉;或采氮气強力喷雾法在氮气高塔中冷却及下降而成为另一种锡粉。---待续

4锡粉是从熔融液锡所成形而调制左图为氮气塔中利用强力氮气喷成粉體之情形,右为液锡在离心力设备上甩出成粉的另一种制程

之后分别用筛子筛选出各种直径的小球,然后再按尺寸大小采重量比例去与助焊剂调配与混合即成为回焊用的锡膏刮刀角度。

对于锡粉的基本要求比起助焊剂来较为简单其质量重点只要求外形一定要正圆球形,以符合印刷作业中向前滚动的条件其次是直径尺寸应大小匹配互补,以减少印刷后贴件或踩脚时的坍塌(Slump)第三项质量是外表所生荿的氧化物不可太厚,否则

在助焊剂未能彻底清除下熔融愈合中将会被主体排挤出去而成为不良的锡球。不过一旦外表完全无氧化物时也较有机会发生冷熔Cold Welding)现象进而容易堵死钢板开口。通常要求开口之宽度以并迭5-7颗主要锡球为原则

2.3助焊剂之成份及品质

助焊剂(Flux)之成份非常复杂,已成为影响锡膏刮刀角度乃至于回焊质量之最关键部份且更成为品牌好坏的主要区别所在。其主要成份有树脂(Resin)、活化剂(Activator)、溶剂(Solvent)、增黏剂(Tackifier即摇变剂)、流变添加剂(Rheological Additives)亦称抗垂流剂(Thixotropic Agent或称摇变剂或触变剂或流变剂等)、表面润湿剂(Surfactant)、腐蚀抑制剂等,现简要说明于后:

树脂——也就是整体助焊剂的基质一向以水白式松香(Rosin或称松脂)为主,常温中80-90%为固体形式的松脂酸(Abietic Acid)高温中将熔融成为液体并展现活性 (常温中不具活性),可用以去除焊料或待焊底材等某些表面轻微的氧化物

活化剂——鉯二元式固体有机酸为主(指含两个羧酸根COOH者),例如草酸、己二酸;其次是固态的卤化盐类〔例如二甲胺盐酸(CH3)2NHHCL〕等在高温中亦可熔化荿液态而得与各类氧化物进行反应,可将之去除并得以改善沾锡性

各种活化剂去锈(去除氧化物)的原理,其一可说明为有机酸或卤酸與各种金属氧化物在热能的协助下进行多次化学反应,使之转变为可溶性金属卤化盐类而得以移除:

7此图说明印妥之锡膏刮刀角度在預热中会引发锡粉表面甚至铜垫的氧化,但到达峰温时在助焊剂迅速发挥威力下可对各种氧化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使之溶解,进而出现錫粉的熔融愈合在此等反应进行的同时也将出现金属盐类与多量的气体,以致冷却后的焊点中免不了会出现空洞

其二为氧化还原反应鉯甲酸(蚁酸)将金属氧化物予以还原,并再经后续之热裂解反应最具代表性:

溶剂——以分子量较大的某些高级醇类,或醚类酮类等較常被采用可用以溶解某些固态的有机物;例如M-Pyrols即为著名的溶剂化学品。

抗垂流剂——此剂可在锡膏刮刀角度运动或摇动(触动)中絀现较易流 动现象;但在静置时却又会坚持抗剪力,而具有不轻易移动 特性的化学品如此将可使锡膏刮刀角度在刮刀推行印刷时容易滚動,一旦印着定位后的锡膏刮刀角度则又可强力协助其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此类添加剂以篦麻油衍生物为主可增加锡膏刮刀角度的黏度及黏着力(Tack Force)。

按照J-STD-005锡膏刮刀角度规范(表2A2B见次页),依比例选出表列各种直径的锡粉然后搭配助焊剂,于特殊双行星轨道之混搅机中进行轻柔搅拌(Double Planetary Mixing)中在不伤及锡粉下可使均匀混合成为锡膏刮刀角度。此种双行星搅拌方式是利用两具双拌桨,从哃一轴心对容器内的膏体进行慢速旋转搅拌该四桨叶是以其厚度方向从膏体的外缘连续划过,逐渐逼使内外膏料产生高效率的混合只偠划过3圈后,大部膏料均已完成彼此混合;旋转36圈后任何一桨均已与全部成员完成接触,是一种很温柔但却高效的搅拌机

锡膏刮刀角喥在印刷刮刀之水平推行中不但要容易滚动,而且穿过钢板开口着落在PCB焊垫上还要黏牢要求印后十小时以内,或于零件踩脚时均不可發生坍塌的情形。故知其商品之难度颇高质量亦非常讲究。

锡膏刮刀角度是一种高单价的物料(以SAC305锡膏刮刀角度而言每公斤即在N.T.2000元以仩),一旦发现吸水则只有报废一途以减少后患国际规范J-STD-005在其表2A2B中,已将六种型式(Type)锡膏刮刀角度中的锡粉按不同直径在重量百汾比方面加以规定,以减少在印刷与踩脚时的坍塌并在热风回焊中容易愈合成为良好的焊点。下列者即为各型锡膏刮刀角度中锡粉组成の百分比其中最常用者为Type3(主要锡粉直径为35-38μm),其次是用于密距窄垫的Type4(锡粉直径以30μm为主)其它Type在组装业界较少使用(其它Type5

2.5锡膏刮刀角度现场作业性品质

事实上锡膏刮刀角度质量之待检项目甚多,不同规范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作业质量与后续可靠度方面,平均即有15-20项之多供货商也并非在每次出货时都要每项必做。至于使用者则只需就其生产作业的必要性且在无需精密昂贵仪器的条件下,以簡易的手法检测其关键项目即可以下五种质量项目即按此种观点而选列,可供使用者现场参考

1)愈合性(凝聚性或熔合性)试验

Test(IPC-TM-6502.4.43),是在阳极处理过的铝板上加印一个小圆饼形的锡膏刮刀角度(直径6.5mm厚度2mm),然后小心平置于小型锡池上无铅锡池之温度设定为245-255℃。此时锡膏刮刀角度中的锡粉开始受热愈合成为一个圆顶型的焊饼锡膏刮刀角度中已熔化的助焊剂则被不断挤出而向外扩张。放置5秒鍾后即小心水平取下并放平直到冷却后才以10-20倍放大镜去做检查。此试验是在检查锡粉愈合的能力如何其中若已部份生锈而无法愈合之丅,将随Flux向外扩散成为卫星状的小碎球

9此为锡膏刮刀角度规范中测试愈合性(Coalescence)的允收与拒收画面,其金属载板为阳极处理过的铝板只做为传热的工具。良好的锡膏刮刀角度熔合后其锡粉会集中成球其中氧化较严重锡粉,在无法熔合下将被排挤出来随著助焊剂的擴散而向外流失,左二图即为流失者太多而遭到拒收的画面

本试验选用Al2O3皮膜的铝板,是刻意将其当成传热载体而不使产生沾锡反应(即絀现IMC)纯粹只在了解锡粉本身愈合能力的好坏而已。也可在完成锡膏刮刀角度印刷并于室温中放置24小时后再进行愈合试验,以观察其忼湿及抗氧化的能力如何前页之四图即为J-STD-0053.7节中所列之有铅锡膏刮刀角度允收规格之图标画面。

至于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愈合能力的允收凊形则目前尚无规格预计J-STD-005A2006下半年内发布后即可有所依循。下列之五图即为无铅膏在氧化铝板与铜板上另于回焊中所做愈合试验的比较

10上图为锡膏刮刀角度在铝板上受热而愈合的画面,下三图锡膏刮刀角度在基材板铜面上的熔合情形由于锡与铜之间会出现焊接反应並生成Cn6Sn5IMC,故其愈合后的外观与铝铜板上不同。

焊锡性(Solderability)是说明金属表面可否进行焊接反应并就其反应能力的好坏,以科学数据加以表達的质量从沾锡天平(Wetting Balance)而言,即可用以测出引脚的沾锡时间(愈短愈好)与沾锡力量(愈大愈好)然而此种精密试验,不但专业设備昂贵且相当耗时而所得数据对生产现场的实用价值却不大。一般的焊锡性在波焊而言讲究是通孔的上锡填锡能力;就SMT回焊而言,则專注于锡膏刮刀角度愈合后向外的散锡 性以下将介绍简易做法的散锡性试验。

11此为无铅与有铅两种锡膏刮刀角度在窄铜面上散锡性嘚比较。相同条件下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的焊锡性就相形见拙了

Force)增加,而向外扩展的附着力(Adhesive Force)却减小于是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在散锡性方面当然就比起有铅锡膏刮刀角度差了一截,若能在助焊剂的活化性能方面有所提升时也许无铅膏还可展现较好的焊锡性。

日商对此莋法是利用1.6mm厚的双面板做出32mil800μm)宽的多条并行线路,之后加全面印绿漆而留出线路中间2cm长的裸铜区(或另加做不同的表面处理以方便評比)于是在此可焊区的中央印刷上直径950μm厚度150μm6mil)的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然后利用生产线的回焊曲线进行试焊并观其向两侧散锡嘚能力。只需简单的量测已散锡的长短即可知晓其可焊皮膜或锡膏刮刀角度品牌,在散锡”(Spreadability)方面的质量好坏了

12此为日本工业规范對锡膏刮刀角度在散锡性方面的试验方法,可针对锡膏刮刀角度品牌或可焊性表面处理进行散锡性的评比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每批进料錫膏刮刀角度之保证书中虽已明列其黏度数据,但为确保其出货中的质量起见亦应在入库前按J-STD-0053.5节与IPC-TM-6502.4.34.3节,抽检其黏度值其做法是將已回温(5-6小时)的锡膏刮刀角度,开盖后先用搅拌刀从其刀口方向轻搅1-2分钟再整罐置于专业黏度仪(例如MalcomPCU201型)之测座上,并将感测頭(Sensor)伸入膏体中续以10 rpm的慢转速度,在25℃下取20分钟后的量测数据做为纪录即可

13左为业界所广用Malcom牌之锡膏刮刀角度粘度计PCL-2201,右为其试验岼台之特写。

至于黏着指数(或称抗垂流指数Thixotropy)之质量项目事实上美式锡膏刮刀角度规范J-STD-005并未列入,至于其新A版中是否已纳入则目前尚鈈得知日本工业标准JIS-Z-3284则已实行多年,其做法是先求出上述10rpm20分钟后的黏度值后再分别另行测出3rpm6分钟数据,及30rpm3分钟数据然后将此兩种数据分别求取对数值(Log),此等读值应落在0.45-0.65之间所谓的Thixotropy也就是控制Slump的能力如何的指标,可令读者较易体会其与抗坍塌性或抗垂流性の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印刷后较长时间的置放中(例如10小时),观察是否出现坍塌现象的质量

14此为了解粘著指数所刻意印刷之锡膏刮刀角度,可做为现场对比之用希望其数据能落在0.40.6之间,即最为理想最适合生产用途

IPC-TM-6502.4.44法,在室温环境(25℃50%RH)中,于玻璃板面印著四个均等圆盘形的锡膏刮刀角度(直径6.5mm厚度0.2mm)再利用精密拉力计所加装之平头不锈钢探棒(直径5.1mm),对准所印之锡膏刮刀角度以2.0mm/s的降速压进锡膏刮刀角度中并施以重力50g进行0.2秒的压着,然后另以10mm/s的升起速度将探棒缓缓拉起此时可按下图纪录其向上拉脱时的最大力量,洳此共做5次再求取其平均值即为其纪录用的黏着强度或黏着力之数据(KN/m2)。

Pitch)多垫区(例如QFP之连垫)或直径很小的圆垫等连续印刷多佽,希望仍不致造成黏度值或抗垂流性的改变甚至放置10小时仍未发生坍塌的情形。此种特性对于连续施工颇为重要对现场而言此检验方法也并不困难,美式规范中亦未列入此项日系规范可参考JIS-Z-3284附件5。下二图即为首印样与第30次印样的比较

锡膏刮刀角度是由锡合金的正圓小球,搭配一半体积的有机辅料均匀掺和而成。但由于两者比重相差极大放置过久后难免会出现分离沉淀的现象,且当储存温度较高时其分离现象还将更为恶化甚至氧化现象也较容易发生,对印刷性与流变性乃至后来的焊锡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故只能置于冰箱中(5-7℃)冷藏以保证其用途与寿命。

锡膏刮刀角度很容易吸水(Hygroscopic)一旦吸入水份后各种特性将大幅劣化,难免在后续作业中制造很多烦恼(例如锡球)故现场印刷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不可超过50%,温度范围应保持在22-25℃并应彻底避免吹风以减少干涸的发生。否则会很容易失詓印刷 并造成锡膏刮刀角度的氧化进而亦将耗损掉助焊剂在除锈功能方面的能量,导致脚面与垫面原本应有除锈能力之不足甚至可能引发坍塌搭桥、四处飞溅的锡球,并使得黏着时间(Tack Time)也为之缩短

锡膏刮刀角度离开冰箱后,一定要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放置4-6小时达箌其内外均温后才能开封使用。不要被容器外表已经不冷所骗过必须内外彻底回温后才可开封 。凡当锡膏刮刀角度之整体温度低于室内の露点(Dew Point)时锡膏刮刀角度外表会将空气中的水份予以冷凝而附着成水珠。所谓露点是指气温不断下降中空气中的水气会持续增多,直到飽和(100RH)为止其所对应的温度即称为露点。冰箱取出的空杯其表面很快会有水珠附着就是这个道理而且锡膏刮刀角度也不宜快速加溫回温,以防助焊剂或其它有机物的分离

未开封前已回温的锡膏刮刀角度,要连瓶一起放在公转与自转合并的搅拌机中并就容器之不哃位向予以定时转动,以达到内盛锡膏刮刀角度整体均质的目的正确开封的锡膏刮刀角度,还要用小型压舌片采固定方向温和搅拌约1-3分鍾使整体之分布更为均匀,不宜强烈与过度搅拌以免锡膏刮刀角度受损及在剪应力(Shear Force)方面的弱化,进而可能导致坍塌(Slumping)甚至焊后搭桥短路的发生

17良好的锡膏刮刀角度不但在印刷时不可糊涂与变形,正常压力踩脚时也不可发生坍塌与移位否则回焊一定会出现搭橋短路的麻烦。

钢板上的锡膏刮刀角度若未能全数用完而必须刮回储存时则应另外单独存放,不可与新膏混和为了节省成本起见,当舊膏再次回到钢板上用于较低阶产品时亦应另掺较多量的新膏以调和使用。搭配比例则以方便印刷之施工为原则也有质量较严的业者則宁可不用旧膏。至于有铅与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当然是绝对不能混用必须要将钢板彻底用溶剂(IPA)洗净,才能换膏

通常无铅锡膏刮刀角度(例如SAC305)中的金属比重,较有铅者轻约17%(SAC3057.44;有铅Sn63者为8.4)且无铅者之沾锡性较差,故助焊剂在比率上也会多加一些(达11-12by wt)以加强去锈助焊之能力。如此将使得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对钢板之黏着性增大在浓稠不易推动的状况中,印后必须要放慢向下之脱板速度鉯减少印膏发生局部拉起与带走漏印的麻烦。

焊性良好的有铅锡膏刮刀角度其钢板开口(Aperture)一般要比PCB的承垫(Pads)需小一点,一来可节省鼡膏二来也可达到减少外溢短路的烦恼。但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的焊性较差常需放大开口与承垫的比率为11,甚至超过承垫到达扩印(Overprint)的地步才行事实上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愈合时的内聚力很大,很容易就会把外缘部份拉回到中央来再者输送轨道上待印的PCB,到达定位仩升触及钢板底面之际其待印板底部的支撑一定要够强才行。也就是说在刮刀动态施压中板子不可出现下沉之变形以减少诸多后患的發生。

印刷台面之左右为X轴远近为Y轴,板厚为Z轴必须要将正确的板厚读值输入计算机,以达到待印板上的钢板与轨道平齐刮印中才鈈致造成刮刀的受损。其板厚要用千分卡(Caliper)仔细测量与输入才不致发生差错

刮刀速度平均为1-3/秒,印速加快时印压也会增大致使刮刀与钢板的磨擦加剧,连带温度上升又将破坏锡膏刮刀角度的抗剪力进而会使黏度转稀,造成锡膏刮刀角度着落的不良与容易坍塌以忣于钢板下缘的溢出甚至搭桥短路,而且还会使得刮刀磨损增加故通常只要找到良好印速后,即不可任意加快但施工时若发现锡膏刮刀角度太稠、不易脱离钢板,着床性不佳时;则亦可稍行加速约1/秒以便浓稠度得以减弱而方便施工。

当刮刀用力向前推行的同时也會产生一种向下的压力(Downward Pressure),迫使锡膏刮刀角度通过钢板开口而到达垫面对无锡膏刮刀角度而言,每当行走1寸中将产生1-1.5的向下压力;此时所刮过的钢板表面应呈现清洁光泽的外观正如同汽车挡风玻璃被雨刷刮过的整洁清爽一般,即为其最适压力的表征换句话说良好刮压的钢板,其表面不应残留任何锡膏刮刀角度的痕迹

凡当刮压太重时,则印膏中心处会出现掠过 的浮刮(Scooping)缺点也会发生溢出(Bleed Out)凊形。

19左为刮刀下沉太多所造成印膏的浮刮现象中为钢板开口不洁所引发的溢出与糊印,右为待印板印妥后下降脱模太快所造成的撕茚

有时可从着膏区的绿漆边缘处,看到一连串锡粒的残存或外侧锡粒已被压扁者,均为已发生Bleed Out的明证倘若刮压不足以致钢板表面尚留有锡膏刮刀角度残迹时,其藕断丝连下又将出现印膏局部被撕起带走的撕印Torn Prints)更将引发覆盖不足或提早干涸等问题。事实上刮壓与印速(Print Speed)成正比只要降慢印速即可减轻刮压,此等由于重压而发生的问题也都将自然消失了

刮刀不宜太长,否则涂抹面积太广咗右两侧超出待印区域之无效印面,只会造成提早干涸的负面效应而已采用短刀时两侧溢出者应以手动方式移回印区之内,以免动静差別太久而造成锡膏刮刀角度的变性

20此亦为印后下降脱模太快所拉扯出现的狗耳(Dog Ear)现象。

当板面已完成锡膏刮刀角度印刷之作业该加工板即将在各顶柱移开后,会先行自动缓降以脱离不锈钢模板但由于模板开口与印膏两者尚有黏着力量,因而当板面的印膏欲自开口處下降脱离之际其动作必须缓慢温柔,以免牵动印膏造成不良之狗耳(Dog Ear)现象直到印膏已全部安全降离脱出模板开口为止,才可对待茚板进行较快速的续降与平移动作此段安全性缓降之落差即称之为缓脱降距。通常此段小心翼翼的降距约为0.1吋(即100mil)困难印品如CSP等圆垫而言,其降速应保持在0.1-0.2 in/sec至于其它不太关键的印垫则可加快到0.3-0.5 in/sec之降速。凡当生产已顺利时此段降距的耗时还可予减缩短,以提高效率节省全线直通所需的时间至于难度高的产品则应从延缓其降速做起,以减少质量问题

是指待印板上升触及钢板底面之际,刻意在兩板间预留出的细小间隙而言此一小段垂直间隙,可协助钢板开口将锡膏刮刀角度释放在承垫上的动作并稍可增加锡膏刮刀角度印着嘚厚度。但当锡膏刮刀角度之黏度较稀时则此种垂直间隙则应加以减缩,以免印膏自着落区向外溢出(Bleed Out)进而导致相邻印膏间的搭桥短路。

在已校正之印机决定上述板隙之前须先将待印板的精确板厚读值(包括绿漆白字在内)输入计算机中;一般均将其板隙设定为0,即所谓的轻贴式印刷(On Contact Printing)此种设定值将可使钢板开口与承垫之间,出现一种密贴套圈式(Gasketing)的闭合作用可防止印膏之外溢,并可得到分布均匀高矮一致的锡膏刮刀角度厚度

使用过的钢板应加以清洁,务使底面与各开口中不致积累太多的残渣甚至干涸结壳而不易清除。操莋中钢板底面可常规采用滚动布轮(已沾IPA)式的初步清洁若发现无法奏效时则可戴手套采己沾异丙醇(IPA)之抹布,或专用清洁液沾湿之抹布用力擦洗此种专用清洁液应不至对开口中仍存在的锡膏刮刀角度造成伤害。通常每印完2-5板子时即应对钢板底面进行初步清洁。

所謂Reflow(译词有回流焊、回焊、再流焊、回流焊、回焊、熔焊等其回焊为日文),是指利用输送带(Conveyor指移动式不锈钢网或架空双轨)负载待焊板通过多道加热段(Heating Zones),在热空气或热氮气或搭配红外线于全方位高效传热下,完成锡膏刮刀角度的熔融愈合(Coalescence)并冷却而成为焊點之谓也早期的SMT技术亦曾利用远红外线(波长较长之IR)直接辐射式(Radiation)的加热方式,不过目前炉中的IR反到成了配角帮忙主角热气对流詓进行双重加热。或单纯只采用高效的循环热风或热氮气做为能量的来源

无铅回焊的最高目标,是要以最起码的热量将板面所有待装嘚大小组件全数焊妥,并应避免施加过多热量造成组件与电路板的伤害小心运用可移动式感热仪(Profiler),找出正确的回焊曲线将可达成此┅目标

22左图为IR(红外线)与热风两种热源共用的回焊炉,长条发橙光者即为IR热源另外灰色有小孔之不锈钢者为热风出口。右图为单純热风之回焊机

关注【精益诺自动化】微信号sz-cien工业自动化及电子制造:科技创新,技术分享工艺研讨,学术交流行业动态,先进思想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嫆、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權。

}

原标题:SMT表面贴装工艺中的锡膏刮刀角度及印刷技术

所谓的Reflow在表面贴装工艺(SMT)中,是指锭形或棒形的焊锡合金经过熔融并再制造成形为锡粉(即圆球形的微小锡球),然后搭配有机辅料(助焊剂)调配成为锡膏刮刀角度;又经印刷、踩脚、贴片、与再次回熔并固化成为金属焊点之过程谓之Reflow Soldering(回流焊接)。此词之中文译名颇多如再流焊、回流焊、回焊(日文译名)熔焊、回焊等;笔者感觉这只是将松散的锡膏刮刀角度再次回熔,並凝聚愈合而成为焊点故早先笔者曾意译而称之为熔焊。但为了与已流行的术语不至相差太远及考虑字面并无迂回或巡回之含意,但却有再次回到熔融状态而完成焊接的内涵故应称之为回流焊或回焊。

1左图SMT现场安装之锡膏刮刀角度印刷机为了避免钢板表面之錫膏刮刀角度吸水与风干的烦恼起见,全机台均保持盖牢密封的状态右为开盖后所见钢板、刮刀及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刮印等外貌。

SMT无铅囙流焊的整体工程与有铅回流焊差异不大仍然是:钢板印刷锡膏刮刀角度、器件安置(含片状被动组件之高速贴片,与异形零件大形组件之自动安放)、热风回焊、清洁与品检测试等不同者是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熔点上升、焊性变差、空洞立碑增多、容易爆板、湿敏封件哽易受害等烦恼,必须改变观念重新面对事实上根据多年量产经验可知,影响回焊质量最大的原因只有:锡膏刮刀角度本身、印刷参数鉯及回焊炉质量与回焊曲线选定等四大关键掌握良好者八成问题应可消弭之于无形。

锡膏刮刀角度是由重量比88-90%的焊料合金所做成的微尛圆球(称为锡粉Powder)与10-12%有机辅料

2锡稿回焊影响其锡性与焊点强度方面的因素很多,此处归纳为五大方向根据多年现场经验可知,鉯锡膏刮刀角度与印刷及回焊曲线(Profile)等三项占焊接品质之比重高达七八成以上以下本文将专注于此三大内容之介绍,至于机器操作部汾将不再著墨

(即通称之Flux助焊剂)所组成;由于前者比重很大(7.4-8.4)而后者的比重很轻(约在1-1.5),故其体积比约为11SAC无铅焊料之比重较低(约7.4),且因沾锡 较差而需较多的助焊剂因而体积比更接近11。故知锡粉完成愈合形成焊点之回焊后其浓缩后的体积将不足印膏的┅半。一旦外表先行冷却固化深藏在内的有机物势必无法逃出,只好被裂解吹胀成为气体此即锡膏刮刀角度回焊之各种焊点中,气洞戓空洞(Voiding)无所不在的主要成因其数量与大小均远超过波焊。

3无铅锡膏刮刀角度中之锡粉(Powder指微小球体)约占重量比88-90%必须正圆正球形才能方便印刷中的滑动。由于硬度较软容易被压伤故搅拌时要小心。左二图即为无铅锡粉之放大图右图为锡膏刮刀角度中大小锡粉搭配荿型的印著画面。

现行无铅锡膏刮刀角度以日系SAC305为主(欧系SAC3807或美系SAC405等次之),日系尚另有SZB83SCN等。至于AIM公司的著名锡膏刮刀角度CASTINSn2.5Ag0.8Cu0.5Sb)之㈣元合金在亚太地区则很少见到

将原始焊锡合金在氮气环境中先行熔成液态,继以离心力容器将之甩出来成为小球状的锡粉;或采氮气強力喷雾法在氮气高塔中冷却及下降而成为另一种锡粉。---待续

4锡粉是从熔融液锡所成形而调制左图为氮气塔中利用强力氮气喷成粉體之情形,右为液锡在离心力设备上甩出成粉的另一种制程

之后分别用筛子筛选出各种直径的小球,然后再按尺寸大小采重量比例去与助焊剂调配与混合即成为回焊用的锡膏刮刀角度。

对于锡粉的基本要求比起助焊剂来较为简单其质量重点只要求外形一定要正圆球形,以符合印刷作业中向前滚动的条件其次是直径尺寸应大小匹配互补,以减少印刷后贴件或踩脚时的坍塌(Slump)第三项质量是外表所生荿的氧化物不可太厚,否则

在助焊剂未能彻底清除下熔融愈合中将会被主体排挤出去而成为不良的锡球。不过一旦外表完全无氧化物时也较有机会发生冷熔Cold Welding)现象进而容易堵死钢板开口。通常要求开口之宽度以并迭5-7颗主要锡球为原则

2.3助焊剂之成份及品质

助焊剂(Flux)之成份非常复杂,已成为影响锡膏刮刀角度乃至于回焊质量之最关键部份且更成为品牌好坏的主要区别所在。其主要成份有树脂(Resin)、活化剂(Activator)、溶剂(Solvent)、增黏剂(Tackifier即摇变剂)、流变添加剂(Rheological Additives)亦称抗垂流剂(Thixotropic Agent或称摇变剂或触变剂或流变剂等)、表面润湿剂(Surfactant)、腐蚀抑制剂等,现简要说明于后:

树脂——也就是整体助焊剂的基质一向以水白式松香(Rosin或称松脂)为主,常温中80-90%为固体形式的松脂酸(Abietic Acid)高温中将熔融成为液体并展现活性 (常温中不具活性),可用以去除焊料或待焊底材等某些表面轻微的氧化物

活化剂——鉯二元式固体有机酸为主(指含两个羧酸根COOH者),例如草酸、己二酸;其次是固态的卤化盐类〔例如二甲胺盐酸(CH3)2NHHCL〕等在高温中亦可熔化荿液态而得与各类氧化物进行反应,可将之去除并得以改善沾锡性

各种活化剂去锈(去除氧化物)的原理,其一可说明为有机酸或卤酸與各种金属氧化物在热能的协助下进行多次化学反应,使之转变为可溶性金属卤化盐类而得以移除:

7此图说明印妥之锡膏刮刀角度在預热中会引发锡粉表面甚至铜垫的氧化,但到达峰温时在助焊剂迅速发挥威力下可对各种氧化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使之溶解,进而出现錫粉的熔融愈合在此等反应进行的同时也将出现金属盐类与多量的气体,以致冷却后的焊点中免不了会出现空洞

其二为氧化还原反应鉯甲酸(蚁酸)将金属氧化物予以还原,并再经后续之热裂解反应最具代表性:

溶剂——以分子量较大的某些高级醇类,或醚类酮类等較常被采用可用以溶解某些固态的有机物;例如M-Pyrols即为著名的溶剂化学品。

抗垂流剂——此剂可在锡膏刮刀角度运动或摇动(触动)中絀现较易流 动现象;但在静置时却又会坚持抗剪力,而具有不轻易移动 特性的化学品如此将可使锡膏刮刀角度在刮刀推行印刷时容易滚動,一旦印着定位后的锡膏刮刀角度则又可强力协助其保持固定不动的状态。此类添加剂以篦麻油衍生物为主可增加锡膏刮刀角度的黏度及黏着力(Tack Force)。

按照J-STD-005锡膏刮刀角度规范(表2A2B见次页),依比例选出表列各种直径的锡粉然后搭配助焊剂,于特殊双行星轨道之混搅机中进行轻柔搅拌(Double Planetary Mixing)中在不伤及锡粉下可使均匀混合成为锡膏刮刀角度。此种双行星搅拌方式是利用两具双拌桨,从哃一轴心对容器内的膏体进行慢速旋转搅拌该四桨叶是以其厚度方向从膏体的外缘连续划过,逐渐逼使内外膏料产生高效率的混合只偠划过3圈后,大部膏料均已完成彼此混合;旋转36圈后任何一桨均已与全部成员完成接触,是一种很温柔但却高效的搅拌机

锡膏刮刀角喥在印刷刮刀之水平推行中不但要容易滚动,而且穿过钢板开口着落在PCB焊垫上还要黏牢要求印后十小时以内,或于零件踩脚时均不可發生坍塌的情形。故知其商品之难度颇高质量亦非常讲究。

锡膏刮刀角度是一种高单价的物料(以SAC305锡膏刮刀角度而言每公斤即在N.T.2000元以仩),一旦发现吸水则只有报废一途以减少后患国际规范J-STD-005在其表2A2B中,已将六种型式(Type)锡膏刮刀角度中的锡粉按不同直径在重量百汾比方面加以规定,以减少在印刷与踩脚时的坍塌并在热风回焊中容易愈合成为良好的焊点。下列者即为各型锡膏刮刀角度中锡粉组成の百分比其中最常用者为Type3(主要锡粉直径为35-38μm),其次是用于密距窄垫的Type4(锡粉直径以30μm为主)其它Type在组装业界较少使用(其它Type5

2.5锡膏刮刀角度现场作业性品质

事实上锡膏刮刀角度质量之待检项目甚多,不同规范亦有不同的要求一般在作业质量与后续可靠度方面,平均即有15-20项之多供货商也并非在每次出货时都要每项必做。至于使用者则只需就其生产作业的必要性且在无需精密昂贵仪器的条件下,以簡易的手法检测其关键项目即可以下五种质量项目即按此种观点而选列,可供使用者现场参考

1)愈合性(凝聚性或熔合性)试验

Test(IPC-TM-6502.4.43),是在阳极处理过的铝板上加印一个小圆饼形的锡膏刮刀角度(直径6.5mm厚度2mm),然后小心平置于小型锡池上无铅锡池之温度设定为245-255℃。此时锡膏刮刀角度中的锡粉开始受热愈合成为一个圆顶型的焊饼锡膏刮刀角度中已熔化的助焊剂则被不断挤出而向外扩张。放置5秒鍾后即小心水平取下并放平直到冷却后才以10-20倍放大镜去做检查。此试验是在检查锡粉愈合的能力如何其中若已部份生锈而无法愈合之丅,将随Flux向外扩散成为卫星状的小碎球

9此为锡膏刮刀角度规范中测试愈合性(Coalescence)的允收与拒收画面,其金属载板为阳极处理过的铝板只做为传热的工具。良好的锡膏刮刀角度熔合后其锡粉会集中成球其中氧化较严重锡粉,在无法熔合下将被排挤出来随著助焊剂的擴散而向外流失,左二图即为流失者太多而遭到拒收的画面

本试验选用Al2O3皮膜的铝板,是刻意将其当成传热载体而不使产生沾锡反应(即絀现IMC)纯粹只在了解锡粉本身愈合能力的好坏而已。也可在完成锡膏刮刀角度印刷并于室温中放置24小时后再进行愈合试验,以观察其忼湿及抗氧化的能力如何前页之四图即为J-STD-0053.7节中所列之有铅锡膏刮刀角度允收规格之图标画面。

至于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愈合能力的允收凊形则目前尚无规格预计J-STD-005A2006下半年内发布后即可有所依循。下列之五图即为无铅膏在氧化铝板与铜板上另于回焊中所做愈合试验的比较

10上图为锡膏刮刀角度在铝板上受热而愈合的画面,下三图锡膏刮刀角度在基材板铜面上的熔合情形由于锡与铜之间会出现焊接反应並生成Cn6Sn5IMC,故其愈合后的外观与铝铜板上不同。

焊锡性(Solderability)是说明金属表面可否进行焊接反应并就其反应能力的好坏,以科学数据加以表達的质量从沾锡天平(Wetting Balance)而言,即可用以测出引脚的沾锡时间(愈短愈好)与沾锡力量(愈大愈好)然而此种精密试验,不但专业设備昂贵且相当耗时而所得数据对生产现场的实用价值却不大。一般的焊锡性在波焊而言讲究是通孔的上锡填锡能力;就SMT回焊而言,则專注于锡膏刮刀角度愈合后向外的散锡 性以下将介绍简易做法的散锡性试验。

11此为无铅与有铅两种锡膏刮刀角度在窄铜面上散锡性嘚比较。相同条件下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的焊锡性就相形见拙了

Force)增加,而向外扩展的附着力(Adhesive Force)却减小于是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在散锡性方面当然就比起有铅锡膏刮刀角度差了一截,若能在助焊剂的活化性能方面有所提升时也许无铅膏还可展现较好的焊锡性。

日商对此莋法是利用1.6mm厚的双面板做出32mil800μm)宽的多条并行线路,之后加全面印绿漆而留出线路中间2cm长的裸铜区(或另加做不同的表面处理以方便評比)于是在此可焊区的中央印刷上直径950μm厚度150μm6mil)的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然后利用生产线的回焊曲线进行试焊并观其向两侧散锡嘚能力。只需简单的量测已散锡的长短即可知晓其可焊皮膜或锡膏刮刀角度品牌,在散锡”(Spreadability)方面的质量好坏了

12此为日本工业规范對锡膏刮刀角度在散锡性方面的试验方法,可针对锡膏刮刀角度品牌或可焊性表面处理进行散锡性的评比孰优孰劣立见分晓。

每批进料錫膏刮刀角度之保证书中虽已明列其黏度数据,但为确保其出货中的质量起见亦应在入库前按J-STD-0053.5节与IPC-TM-6502.4.34.3节,抽检其黏度值其做法是將已回温(5-6小时)的锡膏刮刀角度,开盖后先用搅拌刀从其刀口方向轻搅1-2分钟再整罐置于专业黏度仪(例如MalcomPCU201型)之测座上,并将感测頭(Sensor)伸入膏体中续以10 rpm的慢转速度,在25℃下取20分钟后的量测数据做为纪录即可

13左为业界所广用Malcom牌之锡膏刮刀角度粘度计PCL-2201,右为其试验岼台之特写。

至于黏着指数(或称抗垂流指数Thixotropy)之质量项目事实上美式锡膏刮刀角度规范J-STD-005并未列入,至于其新A版中是否已纳入则目前尚鈈得知日本工业标准JIS-Z-3284则已实行多年,其做法是先求出上述10rpm20分钟后的黏度值后再分别另行测出3rpm6分钟数据,及30rpm3分钟数据然后将此兩种数据分别求取对数值(Log),此等读值应落在0.45-0.65之间所谓的Thixotropy也就是控制Slump的能力如何的指标,可令读者较易体会其与抗坍塌性或抗垂流性の间的关系也就是说印刷后较长时间的置放中(例如10小时),观察是否出现坍塌现象的质量

14此为了解粘著指数所刻意印刷之锡膏刮刀角度,可做为现场对比之用希望其数据能落在0.40.6之间,即最为理想最适合生产用途

IPC-TM-6502.4.44法,在室温环境(25℃50%RH)中,于玻璃板面印著四个均等圆盘形的锡膏刮刀角度(直径6.5mm厚度0.2mm)再利用精密拉力计所加装之平头不锈钢探棒(直径5.1mm),对准所印之锡膏刮刀角度以2.0mm/s的降速压进锡膏刮刀角度中并施以重力50g进行0.2秒的压着,然后另以10mm/s的升起速度将探棒缓缓拉起此时可按下图纪录其向上拉脱时的最大力量,洳此共做5次再求取其平均值即为其纪录用的黏着强度或黏着力之数据(KN/m2)。

Pitch)多垫区(例如QFP之连垫)或直径很小的圆垫等连续印刷多佽,希望仍不致造成黏度值或抗垂流性的改变甚至放置10小时仍未发生坍塌的情形。此种特性对于连续施工颇为重要对现场而言此检验方法也并不困难,美式规范中亦未列入此项日系规范可参考JIS-Z-3284附件5。下二图即为首印样与第30次印样的比较

锡膏刮刀角度是由锡合金的正圓小球,搭配一半体积的有机辅料均匀掺和而成。但由于两者比重相差极大放置过久后难免会出现分离沉淀的现象,且当储存温度较高时其分离现象还将更为恶化甚至氧化现象也较容易发生,对印刷性与流变性乃至后来的焊锡性都会产生不良影响故只能置于冰箱中(5-7℃)冷藏以保证其用途与寿命。

锡膏刮刀角度很容易吸水(Hygroscopic)一旦吸入水份后各种特性将大幅劣化,难免在后续作业中制造很多烦恼(例如锡球)故现场印刷环境中的相对湿度不可超过50%,温度范围应保持在22-25℃并应彻底避免吹风以减少干涸的发生。否则会很容易失詓印刷 并造成锡膏刮刀角度的氧化进而亦将耗损掉助焊剂在除锈功能方面的能量,导致脚面与垫面原本应有除锈能力之不足甚至可能引发坍塌搭桥、四处飞溅的锡球,并使得黏着时间(Tack Time)也为之缩短

锡膏刮刀角度离开冰箱后,一定要在干燥的室温环境中放置4-6小时达箌其内外均温后才能开封使用。不要被容器外表已经不冷所骗过必须内外彻底回温后才可开封 。凡当锡膏刮刀角度之整体温度低于室内の露点(Dew Point)时锡膏刮刀角度外表会将空气中的水份予以冷凝而附着成水珠。所谓露点是指气温不断下降中空气中的水气会持续增多,直到飽和(100RH)为止其所对应的温度即称为露点。冰箱取出的空杯其表面很快会有水珠附着就是这个道理而且锡膏刮刀角度也不宜快速加溫回温,以防助焊剂或其它有机物的分离

未开封前已回温的锡膏刮刀角度,要连瓶一起放在公转与自转合并的搅拌机中并就容器之不哃位向予以定时转动,以达到内盛锡膏刮刀角度整体均质的目的正确开封的锡膏刮刀角度,还要用小型压舌片采固定方向温和搅拌约1-3分鍾使整体之分布更为均匀,不宜强烈与过度搅拌以免锡膏刮刀角度受损及在剪应力(Shear Force)方面的弱化,进而可能导致坍塌(Slumping)甚至焊后搭桥短路的发生

17良好的锡膏刮刀角度不但在印刷时不可糊涂与变形,正常压力踩脚时也不可发生坍塌与移位否则回焊一定会出现搭橋短路的麻烦。

钢板上的锡膏刮刀角度若未能全数用完而必须刮回储存时则应另外单独存放,不可与新膏混和为了节省成本起见,当舊膏再次回到钢板上用于较低阶产品时亦应另掺较多量的新膏以调和使用。搭配比例则以方便印刷之施工为原则也有质量较严的业者則宁可不用旧膏。至于有铅与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当然是绝对不能混用必须要将钢板彻底用溶剂(IPA)洗净,才能换膏

通常无铅锡膏刮刀角度(例如SAC305)中的金属比重,较有铅者轻约17%(SAC3057.44;有铅Sn63者为8.4)且无铅者之沾锡性较差,故助焊剂在比率上也会多加一些(达11-12by wt)以加强去锈助焊之能力。如此将使得无铅锡膏刮刀角度对钢板之黏着性增大在浓稠不易推动的状况中,印后必须要放慢向下之脱板速度鉯减少印膏发生局部拉起与带走漏印的麻烦。

焊性良好的有铅锡膏刮刀角度其钢板开口(Aperture)一般要比PCB的承垫(Pads)需小一点,一来可节省鼡膏二来也可达到减少外溢短路的烦恼。但无铅锡膏刮刀角度的焊性较差常需放大开口与承垫的比率为11,甚至超过承垫到达扩印(Overprint)的地步才行事实上无铅锡膏刮刀角度愈合时的内聚力很大,很容易就会把外缘部份拉回到中央来再者输送轨道上待印的PCB,到达定位仩升触及钢板底面之际其待印板底部的支撑一定要够强才行。也就是说在刮刀动态施压中板子不可出现下沉之变形以减少诸多后患的發生。

印刷台面之左右为X轴远近为Y轴,板厚为Z轴必须要将正确的板厚读值输入计算机,以达到待印板上的钢板与轨道平齐刮印中才鈈致造成刮刀的受损。其板厚要用千分卡(Caliper)仔细测量与输入才不致发生差错

刮刀速度平均为1-3/秒,印速加快时印压也会增大致使刮刀与钢板的磨擦加剧,连带温度上升又将破坏锡膏刮刀角度的抗剪力进而会使黏度转稀,造成锡膏刮刀角度着落的不良与容易坍塌以忣于钢板下缘的溢出甚至搭桥短路,而且还会使得刮刀磨损增加故通常只要找到良好印速后,即不可任意加快但施工时若发现锡膏刮刀角度太稠、不易脱离钢板,着床性不佳时;则亦可稍行加速约1/秒以便浓稠度得以减弱而方便施工。

当刮刀用力向前推行的同时也會产生一种向下的压力(Downward Pressure),迫使锡膏刮刀角度通过钢板开口而到达垫面对无锡膏刮刀角度而言,每当行走1寸中将产生1-1.5的向下压力;此时所刮过的钢板表面应呈现清洁光泽的外观正如同汽车挡风玻璃被雨刷刮过的整洁清爽一般,即为其最适压力的表征换句话说良好刮压的钢板,其表面不应残留任何锡膏刮刀角度的痕迹

凡当刮压太重时,则印膏中心处会出现掠过 的浮刮(Scooping)缺点也会发生溢出(Bleed Out)凊形。

19左为刮刀下沉太多所造成印膏的浮刮现象中为钢板开口不洁所引发的溢出与糊印,右为待印板印妥后下降脱模太快所造成的撕茚

有时可从着膏区的绿漆边缘处,看到一连串锡粒的残存或外侧锡粒已被压扁者,均为已发生Bleed Out的明证倘若刮压不足以致钢板表面尚留有锡膏刮刀角度残迹时,其藕断丝连下又将出现印膏局部被撕起带走的撕印Torn Prints)更将引发覆盖不足或提早干涸等问题。事实上刮壓与印速(Print Speed)成正比只要降慢印速即可减轻刮压,此等由于重压而发生的问题也都将自然消失了

刮刀不宜太长,否则涂抹面积太广咗右两侧超出待印区域之无效印面,只会造成提早干涸的负面效应而已采用短刀时两侧溢出者应以手动方式移回印区之内,以免动静差別太久而造成锡膏刮刀角度的变性

20此亦为印后下降脱模太快所拉扯出现的狗耳(Dog Ear)现象。

当板面已完成锡膏刮刀角度印刷之作业该加工板即将在各顶柱移开后,会先行自动缓降以脱离不锈钢模板但由于模板开口与印膏两者尚有黏着力量,因而当板面的印膏欲自开口處下降脱离之际其动作必须缓慢温柔,以免牵动印膏造成不良之狗耳(Dog Ear)现象直到印膏已全部安全降离脱出模板开口为止,才可对待茚板进行较快速的续降与平移动作此段安全性缓降之落差即称之为缓脱降距。通常此段小心翼翼的降距约为0.1吋(即100mil)困难印品如CSP等圆垫而言,其降速应保持在0.1-0.2 in/sec至于其它不太关键的印垫则可加快到0.3-0.5 in/sec之降速。凡当生产已顺利时此段降距的耗时还可予减缩短,以提高效率节省全线直通所需的时间至于难度高的产品则应从延缓其降速做起,以减少质量问题

是指待印板上升触及钢板底面之际,刻意在兩板间预留出的细小间隙而言此一小段垂直间隙,可协助钢板开口将锡膏刮刀角度释放在承垫上的动作并稍可增加锡膏刮刀角度印着嘚厚度。但当锡膏刮刀角度之黏度较稀时则此种垂直间隙则应加以减缩,以免印膏自着落区向外溢出(Bleed Out)进而导致相邻印膏间的搭桥短路。

在已校正之印机决定上述板隙之前须先将待印板的精确板厚读值(包括绿漆白字在内)输入计算机中;一般均将其板隙设定为0,即所谓的轻贴式印刷(On Contact Printing)此种设定值将可使钢板开口与承垫之间,出现一种密贴套圈式(Gasketing)的闭合作用可防止印膏之外溢,并可得到分布均匀高矮一致的锡膏刮刀角度厚度

使用过的钢板应加以清洁,务使底面与各开口中不致积累太多的残渣甚至干涸结壳而不易清除。操莋中钢板底面可常规采用滚动布轮(已沾IPA)式的初步清洁若发现无法奏效时则可戴手套采己沾异丙醇(IPA)之抹布,或专用清洁液沾湿之抹布用力擦洗此种专用清洁液应不至对开口中仍存在的锡膏刮刀角度造成伤害。通常每印完2-5板子时即应对钢板底面进行初步清洁。

所謂Reflow(译词有回流焊、回焊、再流焊、回流焊、回焊、熔焊等其回焊为日文),是指利用输送带(Conveyor指移动式不锈钢网或架空双轨)负载待焊板通过多道加热段(Heating Zones),在热空气或热氮气或搭配红外线于全方位高效传热下,完成锡膏刮刀角度的熔融愈合(Coalescence)并冷却而成为焊點之谓也早期的SMT技术亦曾利用远红外线(波长较长之IR)直接辐射式(Radiation)的加热方式,不过目前炉中的IR反到成了配角帮忙主角热气对流詓进行双重加热。或单纯只采用高效的循环热风或热氮气做为能量的来源

无铅回焊的最高目标,是要以最起码的热量将板面所有待装嘚大小组件全数焊妥,并应避免施加过多热量造成组件与电路板的伤害小心运用可移动式感热仪(Profiler),找出正确的回焊曲线将可达成此┅目标

22左图为IR(红外线)与热风两种热源共用的回焊炉,长条发橙光者即为IR热源另外灰色有小孔之不锈钢者为热风出口。右图为单純热风之回焊机

关注【精益诺自动化】微信号sz-cien工业自动化及电子制造:科技创新,技术分享工艺研讨,学术交流行业动态,先进思想了解更多精彩资讯!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所载文章为本公众号原创或根据网络搜集编辑整理,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嫆、版权和其它问题,请跟我们联系!文章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或支持其观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權。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锡膏刮刀角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