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累加法,这是怎么累加的?

正在观看:累加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同学们,我们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时候,经常会用到累加法来求通项公式,那么这个累加法的具体数学模型又是什么样的呢?一起听听老师的讲解吧。

}

裂项法和错位相减法一般是是求和的方法…… 求通项的话可以参考如下:(一)一阶常系数线性递推数列与待定系数法 a(n+1)=k*an+h (n∈N*,k,h为常数) 其中,当k=1,{an}为等差数列 特别的,k=1且h=0时,{an}为常数列 k不为0,且h=0时,{an}为等比数列 当k不为0或1,且h不为0时,可转

用求和公式,求解二元二次方程组.

Sn=a1+a2+……+an一般等差不用说了,等比的用归纳法列项也可以Sn=S(n-1)+an递推还有一些不常用的一般用不上 再问: 有一些用等差,等比的通项解决不了。我试过。就纠结在这里了。我总是解完一个后就忘了。说个例子:Sn=2方/1*3+4方/3*5+……+(2n)方/(2n-1)(2n+1)= 这个解法就总忘

等差,等比不说了.直接法:比如a(n+1)=sqr(a(n))之类的.还有一类比如a(n+1)=2a(n)+1化成a(n+1)+1=2(a(n)+1)还有乘公比错项相减,周期之类的.没想法的话把前几项写出来看看,实在没办法可以先猜通向再用数学归纳法反证.最后就是用s(n+1)-s(n)的一定要验证首项.

裂项法求和这是分解与组合思想在数列求和中的具体应用.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通项分解(裂项)如:(1)1/n(n+1)=1/n-1/(n+1) (2)1/(2n-1)(2n+1)=1/2[1/(2n-1)-1/(2n+1)] 例:在一数列中,an=1

等差数列的基本性质⑴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加一数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仍为d.⑵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各项同乘以常数k所得数列仍是等差数列,其公差为kd.⑶若{ a }、{ b }为等差数列,则{ a ±b }与{ka +b}(k、b为非零常数)也是等差数列.⑷对任何m、n ,在等差数列{ a }中有:a =

我已经给你发了,记得查收啊!

}

【摘要】:正数列是高中数学知识网络体系中的重要一支,是高考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与难点,可以与数学的多个分支知识进行交叉研究,在高中数学中及其在高考试题中有极高的地位与分量.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每年的各省及全国高考试题中,数列多是以压轴题的形式出现.下面就对解决数列问题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方法进行总结与探讨.一、累加法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基本推导方法就是累加法,亦称叠加法、迭加法.它是已知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的常用方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杜洁;;[J];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学研版);2011年01期
贺联梅;;[J];数学爱好者(高一新课标人教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凤友;;[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孟志坚;;[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徐颖;;[A];来自教育一线的报告——黑龙江省教育学会“十一五”优秀教育科研成果[C];2011年
李恒德;张世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成果集(中国名校卷)(五)[C];2009年
马德清;;[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2008年
李恒德;张世国;;[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重庆卷)[C];2010年
杨慧娟;;[A];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解大鹏;;[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五卷)[C];2005年
陈泽刚;;[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06年
王玉国;;[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市外国语中学 张德胜;[N];鹤壁日报;2011年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刘友明;[N];江苏教育报;2011年
滑县第二高级中学 杨占林;[N];学知报;2011年
安塞县高级中学数学组 高阳;[N];延安日报;2011年
山东省邹平县黄山中学 张维波;[N];学知报;2010年
四川省洪雅县中保高级中学 赵良;[N];学知报;2011年
淅川第一高级中学 赵悟;[N];学知报;2011年
江苏海安高级中学 季林波;[N];江苏教育报;2009年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 杨武勇;[N];广元日报;2010年
东平高级中学 杨建华 曹秀红;[N];学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毕力格图;[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数学累加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