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和OLED屏幕幕与LCD屏幕哪个优势看上去会大一些

  1.OLED屏幕显示的优点

  1)厚度可以小于1毫米,并且重量也更轻;

  2)固态机构,没有液体物质,因此抗震性能更好,不怕摔;

  3)几乎没有可视角度的问题,即使在很大的视角下观看,画面仍然不失真;

  4)响应时间是LCD的千分之一,显示运动画面绝对不会有拖影的现象;

  5)低温特性好,在零下40度时仍能正常显示;

  6)制造工艺简单,成本更低;

  7)发光效率更高,能耗更低;

  8)能够在不同材质的基板上制造,可以做成能弯曲的柔软显示器。

  2.LCD屏幕显示的优点

  1)显示质量高,无闪烁;

  3)画面效果好,无变形,是真正的纯平显示;

  4)屏幕大小可伸缩性好。

  5)清晰度高,可真正实现HDTV的效果;

  6)数字式工作方式,更完美的表现数字图像信号;

  7)功耗小,只有同面积CRT电视机的1/10~1/7.

  3.与LCD相比OLED的优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OLED可以自身发光,而LCD则不能。所以OLED比LCD要亮得多,另外,OLED对比度更大,色彩效果更加丰富;

  (2)LCD需要背景灯光点亮,而OLED在需要点亮的单元才加电,并且电压很低,因此更加节能;

  (3)OLED所需材料很少,制造工艺简单,量产时的成本要比LCD节省百分之二十;

  (4)OLED没有视角范围的限制,可视角一般可以达到160度,重量也比LCD轻的多;

  (5)OLED还可以弯曲,应用范围极广。

本回答由健康生活分类达人 侯绪义推荐

}

原标题:液晶屏、OLED哪个好?国内4K电视用起来太痛苦...

可能大多数人都熟悉分辨率的概念,也就是通俗说的视频图像的大小。什么4K啊、1080P啊、720P啊都是分辨率。像是4K啊,FullHD啊这些名字,实际都代表了一个分辨率大小的区间,通常是以有多少行像素(像素:数字图像是由一个个密集的点组成的,这个点就叫像素),比如4K有2160行、FullHD有1080行,之后再按照屏幕长宽比例来确定有多少列像素。比如16:9的4K屏幕分辨率就是。

那么1080P和720P是什么呢?这个P代表逐行像素扫描,也就是图像变化时候,第一行像素从左至右变色,然后是第二行……这些变化速度非常快,以至于给人造成连续运动画面的感觉。与P对应的是I,也就是隔行扫描,一三五这么跳,现在基本没有隔行扫描的屏幕了。

那么4K我们已经知道了,伪4K又是什么呢?根据上文,4K屏幕一共有个像素,而一个像素是由红绿蓝三个次像素组合而成的,那么4K屏幕一共就有×3个次像素。然而几年前液晶技术还没现在这么发达,整体屏幕亮度达不到保证,所以厂商就在红绿蓝次像素之间插入白色或者黄色的次像素,但总体还是个次像素。这样就是4个次像素凑两个像素,无论是色彩还原还是清晰度相比真正的4K都稍有欠缺,这就是伪4K。

前两年一直嚷嚷的量子点是什么?

各大厂商都告诉你,量子点是一种新材料,大小不同的量子点材料通过光照可以发出更纯净明亮的光。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量子点屏幕依旧逃脱不了液晶面板的结构,量子点是以一层镀膜的形式存在于背光层,目的是提升背光亮度。

液晶屏幕的结构是最后面一层白光,然后液晶层通过分子的角度转动从而让想显示的颜色投过去。有了这层量子点膜的加入,屏幕整体的最高亮度也就可以提升了。

屏幕亮度高了画质就好了么?不绝对。比如整体环境都比较暗,那么画质的提升是肯定的。但对于明暗对比强烈的画面,黑暗环境下细节由于亮度高了终于可以看清楚了,可是这时候原本明亮的地方就过曝了。

HDR要解决的就是让明暗对比较大的图像,明处暗处都更清晰。在技术上是通过背光完成的。上文提及了液晶屏幕主要是由背光和“筛子”作用的液晶分子层,最开始背光的亮度是不能调节的。后来技术上可以实现检测整体画面的亮度,从而实现对整块背光的调整以匹配画面。

从这两年开始,背光可以实现了分区与控制。也就是说,在明暗差别较大的图像中,亮的地方把背光调高,暗的地方把背光调低或者干脆关掉。

液晶屏幕和OLED哪个好?

刚才说到,液晶如果想实现更强的明暗对比,基本得对背光层做调节。而OLED的结构就让它在调节明暗时候更方便,因为相比液晶的两层结构,OLED就是一对极小的灯泡组合而成。

究竟谁好谁坏,就目前技术发展而言,二者各有优势。液晶屏幕亮度更高,而且画质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减,成本也更低。但是液晶的结构决定了无法把它做的非常薄。OLED可以做的薄,色彩表现与同等水平的液晶不相上下,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亮度做的太高产品使用寿命就比较低,而且OLED面板成本高,产能也有限。

液晶与OLED画质争论,到现在都没停下来。这个问题实际上就好像在问,男性和女性谁跑得快,但男的女的里面都有跑不动步的胖子,也都有专业运动员。所以,一款电视画质的好坏,面板只能起一部分作用,后期的画质引擎优化也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为什么很多人都说索尼大法好?而在电视产品领域,索尼甚至不自己研发面板。这里不是崇洋媚外,国产一众企业,在画质的研发投入上确实比不上索尼。

而让大法电视称为信仰,画质芯片绝对是功臣之一,早些年索尼在电视领域干掉了液晶之父夏普,就是画质优化立的功。除了索尼,海信前年也宣布开发出了自己的画质芯片,其他一种厂商,虽然没有单独芯片,但系统内仍会有优化算法对画面进行优化。

讲道理,如果片源够好的话,那么调调色也就用不着别的了。但是!现在漫天的4K电视,而4K分辨率的内容却是少之又少。我国的有线电视信号,大都是480P分辨率。少数几个高清台,分辨率可以达到720P及以上。即便是现在的互联网视频内容,画质也是以1080P为主。那么画质引擎要做的,实际上就是把这些不够4K标准的图像,优化到类似4K的观感。

首先就是锐化图像。大家都知道把一张照片在电脑上无限放大,会出现马赛克的效果。在4K屏幕上播放1080P和720P等的视频就是这个效果。简单做个比喻,一个圆点可能占5个像素,但是拉伸以后,如果不作处理就是20个像素。而为了让这个图形看上去更像圆,就需要补四个像素。依次类推,图像引擎首先要做这件事。

其次,图像降噪。我们用手机拍一张夜空的图片,可以看到天空中黑色的部分有许多各种颜色的点,这就是躁点。而即便是专业设备,在拍摄或者信号传输过程中都会有损失,电视画质引擎要做的就是像PhotoShop一样把这些东西去掉(虽然效果不如PS好)。

再次,图像过渡更平缓。比如晚霞天空中的颜色是渐变的,但是无论信号损失或者面板本身能力不足,很容易把天空变成一条一条的,画质引擎要做的就是让过渡看上去是渐变的而不是阶梯形的。

还有,就是HDR优化了。上文在硬件上阐述了什么是HDR,但更多的明暗也就代表了更多的颜色数量。原来8位二进制数可以囊括这些颜色,到了HDR就得用更多位数的二进制数字才能覆盖所有颜色了。我们管原来的色彩数量标准叫SDR,现在是HDR。那么在HDR设备上播放SDR会是什么感觉呢?如果没有优化的话,那么和不支持HDR的电视应该是一样的。画质引擎要做的就是把SDR计算并拉伸到HDR标准。

以上并不是全部图像引擎或图像芯片能做的事,但是看过搭载了这些技术的电视,基本你就回不去普通的了。这些技术往往旗舰设备上才会有,当然就是卖的贵的电视。

刚才说了电视的硬件和内部的算法优化,但如果用电视播放个好一些的片源,这个提升是更明显的。举个例子,同样的电影,你在网站上看标清和播放蓝光DVD绝对是不一样的。

片源的差别,大多数人可能知道分辨率这个参数,这代表了整个视频画面的大小。但清晰度实际上靠另一个参数决定,那就是码率,单位是kbps。码率越大,同样分辨率下图像也就更清楚。

既然是在家里看片,当然追求的是尽可能还原影院的效果。但是目前来看电视越来越薄的趋势,实际上与音效是背道而驰的。这也是这些年分体音响主机越来越多的原因。

研究音效讲究腔体与发生单元的共振,而音源又分左右双声道、2.1声道(左右声道外多加一个低音炮)、5.1(中央声道、左前、左后、右前、右后和一个低音炮)等等。一个声道就代表一个方向来的声音。

简单来说,分体SoundBar的出现对于原有扬声器的提升,效果大概类似自行车到电动车的提升。但想达到汽车的标准,还是请单独购买其他影音设备。现在电视基本上都支持5.1声道以上的音频解码,有的还支持杜比全景声,输出这样的音频内容是没问题的,不过现在支持这个音频标准的视频……依旧少的可怜。

}

    两者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背光和厚度的不同。OLED屏由于可以自己发光,所以不需要背光,所以在厚度上OLED屏可以做得更薄。

    总体来看OLED屏是未来屏幕的趋势,但从成熟度上看,由于LCD屏发展多年,应用得最广泛,所以更为成熟。由于三星在OLED屏上投入多年,所以OLED屏目前三星最为成熟(目前三星的OLED屏产量最大,当然后续也会有众多屏幕厂商大力发展OLED屏,三星的这一优势是否还如之前还不好说)。

    有优点也有缺点,OLED屏在屏的色彩上和LCD屏有差异(不够真实),虽然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发色上有了改进,但也还存在些不同,喜不喜欢看用户自己。OLED屏由于是自发光,所以可以做到每个像素点发光,这使得白色更纯,黑色更黑,但也带来了容易烧屏的问题。当然经过多年的发展虽然烧屏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但相对于LCD屏发生烧屏的概率还是有些过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LCD和OLED屏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