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猫,虎,豹等等,叫豹是猫科动物吗,不叫虎科动物?

你以为猫科就是猫啊?图样图森破!

猫科动物,即Felidae,是一种几乎专门以肉食为主的哺乳动物,属食肉目。猫科包括狮子、老虎和豹等动物,是食肉目的9个科中最为肉食性的哺乳动物。

猫科动物起源于类似猎猫类的原始类型,猎猫类形态和性类似现在的猫科动物而较原始,以前作为猫科动物的一个亚科,现在则多作为独立的猎猫科Nimravidae.猎猫科大体占据和猫科类似的生态地位,比较多样化,多数犬齿比较发达,其中有些成员如始剑虎Eusmilus等发展出了类似剑齿虎的发达的上犬齿,是当时厚皮动物的主要捕食者。

}

猫科是 中肉食性最强的一科,也是陆地食肉动物中实力最强的一科。

生活在除 以外的各个大陆上。多数猫科动物善于隐蔽,用伏击的方式捕猎,身上常有花斑,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

如今多数猫科动物却因为这些美丽的 而被人捕捉用来制作高档时装,加上 地破坏等其它原因,使猫科动物受到严重威胁。而猫科动物做为重要的 特别是顶级,其数量的减少给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第一种的猫科动物出现在大约三千万年前的 ,人们更熟悉的家猫和人类开始有关连则是在千年之前。

,无论是 还是野生的,已吸引人类数以千年。而在这段时间里人类与这些动物的关系也发生了广泛的变化。人们曾把它们作为猎手一样重视,作为神一样崇拜,做为魔鬼一样牺牲,然而不论如何,它们生存了下来,并仍然令人迷恋。

它们时常被作为美妙、优雅、 和力量的象征,也成为诸多艺术家和作家特别喜爱的主题。

分三类:大型猫科动物,小型猫科动物,因 有独特的体型而自为一类。

起源于类似猎猫类的原始类型,猎猫类形态和性类似如今的而较原始,以前作为的一个亚科,如今则多作为独立的 Nimravidae 。

占据和猫科类似的生态地位,比较多样化,多数 比较发达,其中有些成员如始剑虎Eusmilus 等发展出了类 的发达的上,是当时厚皮动物的主要捕食者。

真正的猫科诞生后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支上犬齿逐渐延长,另一支犬齿趋于变小而身体比较灵活。上犬齿逐渐延长的这一支被归入 Machairodontinae ,其中以晚期的剑齿虎 Smilodon 为代表。剑齿虎大概是所有 中最引人注目的,体型巨大,上犬齿特别发达,可能以厚皮动物为食,并随着厚皮动物的减少而消失。

猫科动物现存的猫科动物被人们分为3个亚科,即 (Felinae)、 (Pantheriinae)和猎,共41种。

已知现今世上有41种猫科动物,它们都源自一千八百 万年前的一个共同的祖先。这些物种源自于亚洲,且经由陆桥散布至各洲去。根据发表在 上,由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WarrenJohnson和StephenO'Brien对粒线体基因和细胞核基因所做的研究,确定了猫的祖先在利用白令陆桥和巴拿马地峡做了至少10次洲至洲的迁徙(双向)之间,演化出了八个主要的世系。其中,豹属是最古老的,而猫属则是最年轻的。他们估计大约百分之六十的现存物种是在最近的一百万年内演化出来的。大多数的猫科动 物有18或19个倍性。新世界(中南美)中的猫有18个 倍性,这可能是导因于两个较小的结合成了一个较大的之故。

在此发现之前,生物学家大多不能由化石的记录中建立出猫的分类树,因为不同物种的化石看起来都很相似,主要是尺度上的不同。

猫科动物最亲近的亲戚被认为是 、 和 。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有一种基因异常,使得它们尝不到甜味。

当代猫科动物共有3个亚科, 、 、猎,共41种。

猫科动物通过化石研究得到最古老的真正猫科动物( )生存在始新世的时期。在始新世时,它演化出了 。被认为是现存的两个亚科和已灭绝的剑齿虎亚科的共同祖先。较以马刀齿猫为知的这一群动物于更新世后期开始灭绝,其包括了剑齿虎、 、 和似剑齿虎。

猫科动物每当优雅的猫科动物行走时,在它那修 长而柔软的身体中强有力的肌肉在柔软又美妙的毛皮下流动着。而当它们停下时,身体的每条曲线都弯成优美的弧线。它们因此时而会给人留下慵懒的印象。而当它们放平它的耳朵一跃而起、亮出它的尖牙利爪进行攻击时,这个印象立刻烟消云散了。

如果和身体的其余部分做个比较,猫科动物的头部显得稍大。由于鼻子和下颌比较短小,和其他动物比起来,它的脸看起来较平,由此它们的耳朵显得大而引人注目。耳朵从根部往上逐渐减小,耳尖或圆或尖,并向上直立。猫科动物有敏锐的听力,能听到人类很多听不到的声音。而当声音传来时它们通常会将头转到声音来源的方向,这有助于听觉和视觉。和人一样,猫科动物的内耳由骨性的、充满淋巴液的半圆型通道构成,它通过复杂的机制来维持身体的平衡,并通过这种机制而不是尾巴使得它们在下落时安然落地。

猫科动物的眼睛大而突出,位于头部的正前方,并和人类的眼睛一样,面向前方。除了猫头鹰和猿以外, 猫科动物比其他动物更接近人类的双目视野。猫科动物的视角很宽阔,也是彩色视觉。在不同的 光线下,它们眼睛的瞳孔可以迅速变换大小,但在全黑的环境中它们依然无法看见物体。但是在昏暗的光线中,它们的视力比大多数动物都要好。当光线明亮的时候,猫科动物眼睛的瞳孔可缩小成狭窄垂直的缝或很小的瞳孔,但当光线变暗,这些细缝或小瞳孔会扩大以保证有最大量的光线的射入。它们的眼睛看起来好像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也给很多人以误解),实际上那只是在反射外来光源的光,因此可以想象,当光线全无的时候,这种“光”便不复存在了。

的眼睛在昏暗中看起来是红色的,这是因为它的视网膜缺乏色素,那些红色其实是血管。

猫科动物鼻尖上的皮一般是黑色、红色、或是粉色的,它们通常冰凉而潮湿。所有的猫科动物都有灵敏的嗅觉,可以在令人吃惊的距离上嗅出猎物或它们喜爱的食物。

猫科动物的胡须或触须是精密的触觉器官,在它们的鼻子两侧、眼睛的上方、面颊以及前脚的背面都有胡须或触须。如果剃除了须子,不仅会影响它们的外貌,而且会削弱它们的感觉能力。

猫科动物的牙齿不仅用来攻击,也用来撕咬食物。它们的牙齿有30颗,其中四颗又大又锐利的弯曲犬齿最为锋利。因而猫科动物得以依靠这样的牙齿抓握并撕裂它们的食物或敌人。小一些的门牙(靠上的门牙)主要用来辅助撕咬,而它们的侧牙(前臼齿和后槽牙)比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要少。大多数哺乳动物的侧牙是用来磨碎食物的。而猫科动物则只用它们来切断食物。猫科中犬齿最长的是老虎,全长可达15cm。

猫科动物的舌头很粗糙。 的舌头就像粗糙的砂纸。而体型较大的野生猫科动物,比如老虎和 ,则更粗糙。它们的舌头上布满了满是倒钩的舌突,方便它们从猎物的骨头上剥肉。当然所有的猫科动物也都把它们的舌头当作主要的清洁工具,来梳洗它们漂亮的毛发。

猫科动物的颌部虽短却非常强大,能够夹紧猎物并有足够的力量将其骨头压碎。但由于上下颌依靠关节相连,使颌部只能上下运动而无法左右移动,因此猫科动物也无法磨牙。当猫科动物合紧它们的颌部,牙齿就相互契合在一起,如同相互咬合的齿轮。因此猫科动物只能撕裂或压碎它们的食物,却无法咀嚼。许多食物因而被囫囵吞下,最后靠胃液来消化。

交配带给所有猫科动物痛苦,不是因为撕咬而是因为雄性猫科动物的阴茎,雄性猫科动物的生殖器官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钩(如雄虎阴茎上长有一百多根小钩,每根约一公厘长)。这些小钩由角蛋白构成,这种坚韧的纤维蛋白质一般存在于指甲和爪子中。小钩具备两项功能,一是小钩可刮下其他雄性先前交配时遗留下的精子,二是还能催促雌性猫科动物排卵。小钩刮擦阴道时造成的痛楚可刺激母狮或母猫等雌性猫科动物的脑部,脑部会因此分泌出一种特殊物质催促卵巢内的卵子成熟,必须交配至少四次,这种荷尔蒙的浓度才会高到使卵子完全成熟,才能更有机会孕育新生命。尽管交配过程十分痛苦,但是大多数猫科动物的性生活依然很活跃。

腿部强健的肌肉可以使猫科动物迅即产生力量扑向猎物,或在它们追捕猎物时产生巨大的爆发力。当它们突然奔跑、攀爬或跳跃的时候,后腿的膝盖和脚跟弯曲,提供了巨大力量。它们的前腿也同样有力,而且极其灵活,能在追捕过程中离猎物一定距离时伸开前肢,抓捕猎物的身体并将其牢牢抓住。

拥有最大的爪子的猫科动物是老虎,猫科动物的前爪有五个脚趾,后爪则有四个。它们的前爪同时还是防御和狩猎时强有力的武器,这在攀爬或站在摇摇晃晃的树干上时,也成了最佳工具。它们的每个脚趾都长有利爪,这些利爪是从脚趾的最后一块骨头长出来的,呈钩型。为了确保这些利爪在行进当中保持锋利且不被折断,并能让它们的步伐悄无声息,它们的利爪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收于脚掌之下。猫科动物也常常通过在粗糙表面抓挠或用牙咬来使这些利爪保持锐利。不过像猎豹却是不能完全收回利爪的猫科动物,它的爪子类似 那样,由于爪子钝,弯度比较小,所以始终暴露在外面。猫科动物的掌下是梅花状的肉垫,一般为肉色或黑色,防止它们走路时发出声音,但不能行走在尖锐的路面上,否则可能会扎破

猫科中 (大型猫科动物)指豹亚科,如虎最大 其次狮子豹等特点是瞳孔成圆形地发大缩小,能吼叫或啸叫。

(小型猫科动物)指猫亚科:特点是 成线形地发大缩小,不能吼叫。

同体型的大猫和小猫对比,一般大猫的犬齿更长,爪子更强,力量更大。比如猫亚科的美洲狮的体型稍大于豹,但在犬齿爪子方面则不如豹厉害。

猫科动物小型猫科动物与大型猫科动物的主要区别不在于体型,而是小型猫科动物不发出吼叫声。成员无论体型大小,均擅长爬树,其中有些种类是在树上捕猎的高手,如美洲的长尾虎猫Felis wiedii(右图),其习性类似一些树栖的 成员,也有些成员比较常在地面活动,擅长奔跑和跳跃,如非洲的薮猫Felis seval,体型颇似小型的猎豹。 中人们最熟悉的当属家猫Felis silvestris,被人们带到世界各地。

猫科的捕食的方法有这几种:

第一种是老虎、狮子、像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东北虎 .它们接近猎物之后,第一种办法是咬断猎物的 ,将猎物致死。第二种 是跳到猎物的背上,将猎物的 咬断,使动物死掉。

第二种就是 的捕食方法,它比较干脆,从来不咬猎物的脖子,而是直接咬猎物的头骨,它能把猎物的头骨洞穿,所以它的上下颚力量是非常大的。

还有一种就是猎豹的捕食方法,它仅仅是咬动物的喉咙。因为它的犬齿比较细、比较小,所以它只能用这种办法去追逐动物并咬住它们的喉咙,让动物窒息而死。还有一种就是豹子的捕食方法,也就是采取老虎、狮子的办法,往往是把猎物拖到树上挂起来,避免其他动物的掠夺。

1、坐等,也叫伏击式。尤其分布在森林里面,或者我们说叫稀疏草原这些地方的猫科动物。还有一种是豹子突然从树上跳下来,这种等往往适合于地面不是很开阔,像森林这些地带。并且食物相对也比较丰富的地区。独居的猫科动物,往往都采取坐等的这种策略,来捕食动物。

2、追击式。采取这种策略的,往往是在草原地区分布的猫科动物。如非洲狮、猎豹,它都采取一种追逐式的办法。

3、集群。依靠集群的力量来达到捕到猎物的目的,这是集群的捕捉,是一种技巧。

猫科动物4、所有的猫科动物在捕食猎物的时候,它会倾向性的去捕捉老弱病残者。这些猎物是比较容易获得到的,它比强壮的个体比较容易被抓到,所以说,它还有这种倾向性。

5、猫科动物很聪明,它绝对不去捕捉那些潜在危险,或非常大的猎物。除了这种做法会给它获得巨大的收益时。如果它不是很饿,那么它永远不会去招惹 、 和 等。当这个群体确实食物非常短缺了,并且这个群体很大,没有足够的食物是满足不了时,它会冒很大的风险。但是一般,只要有潜在危险的猎物,它采用的技巧,就是躲,而不是去捕捉。猫科动物在群居的时候是这样,但还有很多独居的猫科动物,它就有一种天生避开危险的办法,就是它能很好地捕捉到猎物,并且不被猎物伤害。这里最典型的就是美洲狮跟虎,它们都具有既捕捉到猎物,而又不被伤害的能力。

Pantheriinae成员又统称 ,可以发出吼声,包括云豹属Neofelis和豹属Panthera,除了一种分布于美洲外,其余均限于亚洲和非洲,特别是亚洲。新猫属仅包括云豹Neofelis nebulosa(左上)一种,分布于我国南方和东南亚一带。云豹是体型最小的,比小型猫科动物中体型较大的成员还要小些,也有人将云豹归入小型猫科动物。云豹也是现存比较原始的猫科动物,其犬齿比较发达,云豹是树栖性动物,生活 地带,爬树技术非常高。豹属即5种“大猫”,每种可自成一个亚属,都是人们熟悉的大型食肉动物,是最强有力的捕食者。狮子是仅次于虎的第二大猫科动物,善于合作捕猎,是 ,也是猫科动物种唯一群居的成员。狮子分布于除了热带雨林地区以外的整个非洲以及亚洲的南亚和西中亚地区,除了印度的 以外亚洲其它地方的狮子均已经消失,北非也不再有野生的狮子。虎起源于中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虎单独生活,狩猎技巧高超,其中包括体型、体重最大的老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虎适应能力强,曾广泛分布于亚洲北部、东部、南部、中部和西部,从寒冷的北方森林到热带雨林均能见到。西亚、中亚和很多地区的虎已经消失,其它地区的虎也均处于濒危或极危状态。豹Panthera pardus是豹亚科中分布最广泛,现存数量最多的一种,分布于亚洲和非洲的广大地区,适应从寒温带到热带的不同气候以及从森林到草原的不同生存环境。雪豹Panthera uncia分布局限于亚洲的高原和高山地区,是仅有的分布于高海拔地区的。雪豹外形似豹而毛较长,尾巴也长,是高山上的顶级捕食者。 或称美洲豹Panthera onca是美洲仅有的,体型介于狮和豹之间,花纹似豹而斑点较大,环形斑中还出现黑点。是拉丁美洲体型最大,最凶猛的食肉动物。

亚科(Acinonychinae): 的一亚科。是向着快速奔跑的陆栖动物发展的一支,是奔跑速度最快的动物。 现存仅一种,主要分布于非洲,也见于印度和中近东地区,其中印度的 亚洲已经灭绝,其它地区的也处于濒危状态。的爪子不能伸缩,而起到跑鞋的作用,这在现存的动物中是独一无二的。的奔跑速度虽快,却不能坚持很长时间,因此虽然速度要超过其它所有动物,但却不是每次都能捕到猎物。在 发现一些花纹特殊的( 王),曾被定为新种或新的亚种,后认定只是个体变异。

基因研究对猫科的分类提出了一个更精确的分类法:

世系1:豹属、雪豹属、

世系2:纹猫属、金猫属

世系3: 、 、非洲金猫属

世系6:美洲金猫属、细腰猫属、猎豹属

猫科动物1、美洲拟狮(体长4米,雄性体重470公斤,雌性重290公斤),美洲拟狮也称残暴狮,狮子的亚种,是冰河时期 (距今二百万年左右)游弋于北美大陆众多食肉动物中体形第二大的一类,因为业界对其是否能确定为狮类尚存在较大争议,是地球上已知最大的猫科动物。进入亚洲东北部的成员演化成了 。进入欧洲的原始狮适应了山地和寒冷的气候,进化成洞狮。

2、毁灭刃齿虎(体长3.8米,体重300-420公斤)

3、洞狮(体长3.5米,体重270-350公斤)在距今30万到10万年期间,狮子的亚种,洞狮 的足迹遍布 北部和中部的草原和荒漠、半荒漠地区。不过很明显,它们不太适应密集的森林或较深的雪原。洞狮据记载绝灭于一万年前。

4、虎(体长2.9-3.4m,体重250-360公斤)分为八个亚种 西伯利亚虎与孟加拉虎体型最大。在中国十二生肖排名第3。

5、狮子(体长2.5-3米,体重200-250公斤)处于非洲食物链顶端

6、 (美洲虎,长约170-250cm,肩高60-80cm,尾长60-80cm,重70-150kg),猫科中的全能冠军,奔跑速度最差的大猫。美洲大陆最大的猫科动物,它不是虎也不是豹。

7、 (山狮,长约160-230cm,重约60-100kg),最大的猫属动物,猫科中的攀岩和弹跳冠军,也是奔跑第二快的猫科动物。

8、 (包括非洲花、 金钱、远东等,长约160-240cm,重约60-100kg) ,生活在非洲及亚洲地区。可以将与自身体重3倍的猎物带上树。

9、 ( ,长约170-230cm,重约50-80kg),陆地哺乳动物的短跑冠军,一百米仅需3秒多。准确的说它是半 ,幼的爪子也会半收缩。

10、 (长约140-210cm,尾长80-100cm,重约50-80kg),猫科中的跳跃冠军,海拔最高的猫类,雪山之神,极其漂亮。

11、 (欧亚,长约80-130cm,重25-40kg) 猫科动物中的耐力之王

拥有自身比例最长的犬齿,达7厘米,与花豹相当(花豹8.5厘米)。号称小剑齿虎,是体型最小的大型猫科动物。

15、 (长约60-110cm,重约11-20kg),猫科中的捕鸟冠军,要抓鸟自然得跳得很高,因此又是猫科的跳高冠军。

17、 (长约65-100cm,重约9-30kg),最古怪的猫类,体形与雄狮刚好相反,脑袋小得有点夸张.

18、 ( 亚洲,长约50-105cm,重约12-16kg),所有类都像是美洲狮(美洲)的小号版。

21、 (长约65-95cm,重约6-12kg),猫科中游泳潜水冠军,又是捕鱼冠军,爪间有蹼,其在水中可闭气可达十余分钟。

24、 (长约55-70cm,重约4-9kg),长相有点象黄鼠狼

26、 (安第斯山猫,长约57-64cm,重约4-7kg),专家最不了解的猫类,以至连它的食谱也是靠推测得出的。

29、 (欧林猫,所有猫属都象猫,简称猫,包括家猫,长约45-75cm,重约3-8kg)最嗜杀的猫类,不是奉承,的确如此。家畜中家猫的野性最强,放到野外马上可变成。

32、 (长约50-65cm,重约2-4.5kg),猫科中的极品,外型可爱的猫类。但因皮毛珍贵,常被成为毒杀对象。

33、 (纹猫、小云豹,长约45-60cm,重约2-6kg),最小的大猫,云豹的缩小版,和它兄长一样是树间高手。

34、 (长约40-57cm,重约2-3kg),猫科中的捕蛇冠军。

35、 (长约40-60cm,重约1.8-2.7kg),和 有点类似,捕鱼高手,爪间有蹼,爪小,不能完全收入爪鞘里。

39、 (长约35-48cm,重约1.1-1.6kg),最小的豹猫,也是最小的猫科动物。

}

原标题:如家猫一样活泼,野外的隐藏高手——狞猫

猫科动物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动物,大到动物园的老虎、非洲草原的狮子,小到街道巷子里常见的流浪猫,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猫这种生物似乎已深入人心,如今养猫的家庭似乎比养狗的家庭还要多,但不得不承认,猫在被人类驯养这件事上是比不上狗的,但其高冷傲慢的姿态或许更能抓住人类的心,今天想要讲一讲野猫,并非家猫,在大家印象中野外环境生存的猫科动物可能都凶神恶煞,满口利齿,整天都在掠食的血腥味中度过,但事实上野猫并非都如今,甚至其呆萌活泼的程度要比家猫来得更高,下面介绍的是一种接近于家猫的猫科动物,狞猫。

为什么说柠猫跟家猫较为接近呢?因为柠猫相跟其他猫亚科有所不同,例如猞猁,薮猫等,它们虽然都同样属于猫亚科,但是猞猁是属于猫亚科猞猁属猞猁种的动物,而薮猫同样也是属于猫亚科薮猫属薮猫种的动物,柠猫则不同,它属于猫亚科猫属猫种动物,可以说跟家猫就是同一种动物,它们性格也像家猫一样十分活泼好动。

狞猫的体型比家猫稍大,但是又要比猞猁小,算是一种体型中等的猫,它们有很灵敏的身段,奔跑速度极快,喜欢玩弄一些会动的小动物,特别是一些老鼠或者鸟儿,这一点跟家猫一样调皮可爱,它们热衷于玩耍,有时候在野外也并不是为了捕食,仅仅就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或者说好玩心。

狞猫的耳朵上长有耸立的簇毛,这一点也使得人们经常将其和猞猁混淆认错,但其实两者的差别还是有点大的,首先是体型,猞猁要大出许多,毛色的相差较大,狞猫的毛色一般比较统一,这一点就能很好的将二者分别开,而且猞猁分布范围比较广泛,在中国地区也是分布有猞猁的,但在中国却没有野生狞猫存在,狞猫一般在非洲地区较多,少量分布在亚洲地区,狞猫和猞猁在野外都是一个隐藏高手,它们性情狡猾而又谨慎,时常自己隐藏起来躲避危险,这也是狞猫在野外十分罕见的原因,并不是因为狞猫数量太少。

狞猫在早期的亚洲地区曾被驯养成猎猫来帮人类进行捕猎活动,因为狞猫十分容易驯化,跟人类能很快的融合在一起生活,加上其活泼可爱的性格,这也使得如今很多人青睐于狞猫作为宠物,特别是在北美地区,狞猫成了一种颇受欢迎的新宠,同时这也使得一些非法猎捕野生狞猫行为的存在,买卖跟伤害是联系在一起的,希望人们能合理合法地珍爱动物,不要盲目购买野生动物以及制品。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豹是猫科动物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