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手机驻乡村干部APP管理软件件APP是免费的吗?

原标题:昭通党员干部注意!云南出台重磅意见!脱贫攻坚,未来三年这样干!

近日,《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明确了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

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33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573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有:贫困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有标准化卫生室;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

全省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

除了明确目标要求,未来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还有哪些具体的举措?如何做到精准施策,提高脱贫质量?快来看看吧!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

关于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

为推动脱贫攻坚工作更加有效开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坚持大扶贫工作格局,坚持脱贫攻坚目标和现行扶贫标准,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群体,突出问题导向,优化政策供给,下足绣花功夫,着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着力夯实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基础,着力加强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切实增强贫困人口获得感,确保到2020年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

坚持严格执行现行扶贫标准。严格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确保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贫困家庭孩子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确保有学上、上得起学;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需求,确保大病和慢性病得到有效救治和保障;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居住条件,确保住上安全住房。要量力而行,既不能降低标准,也不能擅自拔高标准、提不切实际的目标,避免陷入“福利陷阱”,防止产生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待遇的“悬崖效应”,留下后遗症。

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问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真脱贫。

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好高骛远,更加注重帮扶的长期效果,夯实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合理确定脱贫时序,不搞层层加码,不赶时间进度、搞冲刺,不拖延耽误,确保脱贫攻坚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正确处理外部帮扶和贫困群众自身努力的关系,强化脱贫光荣导向,更加注重培养贫困群众依靠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的意识,加注重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和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方式的综合脱贫效应。

坚持脱贫攻坚与锤炼作风、锻炼队伍相统一。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强化基层帮扶力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提高干部干事创业本领,培养了解国情、省情、贫情和农村实际的干部队伍。

坚持调动全社会扶贫积极性。充分发挥政策和社会两方面力量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

坚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地区乡村振兴主要任务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关支持政策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通过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

到2020年巩固脱贫成果,通过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确保现行标准下332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确保573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7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主要有:贫困地区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有标准化卫生室;全面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和饮水安全问题;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因贫失学辍学问题;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实现贫困人口全覆盖,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5万元以上,贫困村达到人居环境干净整洁的基本要求。全省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境地区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

二、深入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一)着力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推进深度贫困地区交通建设攻坚和农村电网建设攻坚,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退耕还林还草和退牧还草工程、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逐步实现27个深度贫困县50户以上不搬迁自然村通硬化路,实现农网动力电全覆盖,加快实现深度贫困地区贫困村网络全覆盖。实施贫困村提升工程。

(二)着力解决深度贫困地区群众特殊困难。聚焦迪庆州、怒江州和深度贫困县、深度贫困村,扎实推进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就业、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素质提升、农村危房改造、贫困村提升、守边强基等重点工作,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分类施策,精准帮扶,确保不漏一村不落一人。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完成深度贫困地区新增30.9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通过特色产业覆盖一批、乡村旅游带动一批、电商扶贫受益一批、土地流转和实现就业增收一批,实现深度贫困地区200万贫困人口全覆盖。落实退耕还林还草政策,选聘生态护林员等公益岗位5万人。落实健康扶贫“四重保障”措施,实现大病集中救治覆盖所有深度贫困地区,对所有患大病和慢性病的贫困人口进行分类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所有贫困人口。认真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继续实施迪庆州、怒江州和镇彝威革命老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14年免费教育政策。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全面完成36.6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分级分类、因地制宜落实禁毒脱贫举措。采取特殊措施和手段推动“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全面落实守边固边政策,改善抵边一线乡村交通、饮水等条件,打造2000个以上边民生活有保障、发展有支撑、管理有秩序、守边有动力的抵边新村。对贫困发生率高的贫困村开展分级分类监测。

(三)着力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政策倾斜力度。全省新增脱贫攻坚资金、涉农资金、惠民项目、政策举措主要集中用于深度贫困地区。进一步增加对深度贫困地区专项扶贫资金、教育医疗保障等转移支付,加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等对深度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增加安排深度贫困地区一般债券限额,加大深度贫困地区扶贫投入。新增金融资金优先满足深度贫困地区,新增金融服务优先布局深度贫困地区,对深度贫困地区发放的精准扶贫贷款实行差异化贷款利率。保障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民生发展等用地,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在中央统一安排下,推动深度贫困地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深度贫困地区建设用地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依法加快审批。全面实施《云南省全力推进迪庆州怒江州深度贫困脱贫攻坚实施方案(2018—2020年)》,向迪庆州、怒江州派出脱贫攻坚工作督导组,开展常态化督导。加大人才支持力度,选派1000名以上科技人员、管理人员、项目建设人员、工程监理人员、设计人员和骨干教师、医疗卫生人员、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等,支持迪庆州、怒江州脱贫攻坚。

三、着力精准施策,提高脱贫质量

(一)全力推进特色产业脱贫行动。坚持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加快发展对贫困户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种植养殖业、林草业、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手工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积极培育和推广有市场、有品牌、有效益的特色产品。引导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加大扶持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建设一批特色种植养殖业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扶贫产业园。组织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与贫困县合作创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实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鼓励中医药企业到贫困地区建设中药材基地。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每个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结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行企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挂钩奖补政策,按照带动贫困户数量给予企业、合作社等不低于50%的贷款贴息。坚持内培一批、外引一批、回流一批,精准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对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每带动1户按照给予2万元贷款额度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全额贴息。多渠道拓宽农产品营销渠道,推动批发市场、电商企业、大型超市等市场主体与贫困村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关系,支持供销、邮政及各类企业把服务网点延伸到贫困村,推广以购代捐的扶贫模式,组织开展贫困地区农产品定向直供直销学校、医院、机关食堂和交易市场活动。加快推进“快递下乡”工程,完善贫困地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可使用扶贫资金建设贫困村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冷链物流设施、水电路及规模化种植养殖设施,形成的收益归村集体。建立贫困户产业发展指导员制度,明确到户帮扶干部承担产业发展指导职责,帮助贫困户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问题。鼓励各地区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向贫困户提供便利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实施电商扶贫,优先在贫困县建设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继续实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制定实施贫困地区集体经济薄弱村发展提升计划,通过盘活集体资源、入股或参股、量化资产收益等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贫困户土地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土地超过500亩、入股贫困户超过100户的合作社,给予以奖代补50万元,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在条件适宜地区,以贫困村村级光伏电站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光伏扶贫。鼓励各地区从实际出发利用扶贫资金发展短期难见效、未来能够持续发挥效益的产业。规范和推动资产收益扶贫工作,确保贫困户获得稳定收益。将产业扶贫纳入贫困县扶贫成效考核和党政一把手离任审计,引导各地区发展长期稳定的脱贫产业项目。

(二)全力推进就业扶贫行动。推动就业意愿、就业技能与就业岗位精准对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脱贫覆盖面。鼓励贫困地区发展生态友好型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岗位补贴、场租补贴、贷款支持等方式,扶持企业在贫困乡村发展一批扶贫车间,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业。推进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建设,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服务力度,推动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开发多种形式的公益岗位,通过以工代赈、以奖代补、劳务补助等方式,动员更多贫困群众参与小型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建设,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参与保洁、治安、护路、管水、护边、河道治理、地质灾害监测、扶残助残、养老护理等,增加劳务收入。深入推进沪滇、粤滇劳务协作精准对接,组织贫困人口到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就业,积极引进上海、广东等地企业到我省建设产业园区,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稳定就业,东西扶贫协作资金可用于贫困县开发乡村公共服务岗位,重点帮扶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贫困人口。实施家政和护工服务劳务对接扶贫行动,打造贫困地区家政和护工服务品牌,完善家政和护工就业保障机制。加强劳务输出服务工作,在我省外出劳动力就业较多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建立服务工作站,提高劳务对接的组织化程度和就业质量。实施技能脱贫专项行动,统筹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组织有就业培训意愿的贫困家庭劳动力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岗前培训、订单培训和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助政策。积极支持对口帮扶职业院校招收贫困家庭学生,帮助有在东部地区就业意愿的毕业生实现就业。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办好一批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建设一批职业技能实习实训基地。

(三)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聚焦“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实施好49.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鼓励集中居住30户以下、贫困发生率50%以上、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尚未达到脱贫出列条件的自然村实施整村搬迁,结合推进新型城镇化,安置方式以进城入镇为主。严守贫困户住房建设面积和自筹资金底线,按照以岗定搬、以业定迁原则,统筹各项扶贫和保障措施,加强后续产业发展和转移就业工作,确保贫困搬迁家庭至少1个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确保搬迁1户、稳定脱贫1户。加强安置区社区管理和服务,切实做好搬迁群众户口迁移、上学就医、社会保障、心理疏导等接续服务工作,引导搬迁群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尽快融入新环境新社区。对目前不具备搬迁安置条件的贫困人口,优先解决其“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今后可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压茬推进,通过实施生态宜居搬迁和有助于稳定脱贫、逐步致富的其他形式搬迁,继续稳步推进。

(四)全力推进教育脱贫攻坚行动。以保障义务教育为核心,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进一步降低贫困地区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辍学率,稳步提升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质量。强化义务教育控辍保学联保联控责任,辍学高发地区按照“一县一策”制定工作方案,实施贫困学生台账化精准控辍,确保贫困家庭适龄学生不因贫失学辍学。全面推进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工作,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确保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推进东部10个职教集团等各方力量对口帮扶滇西10州(市),实现州(市)职业学校对口帮扶全覆盖。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加强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改善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待遇,落实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加大贫困地区教师特岗计划实施力度,积极开展“银龄讲学计划”试点项目和对口帮扶工作,国培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等重点支持贫困地区,“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评选对贫困地区给予适当倾斜。鼓励采取公益捐赠等方式,设立贫困地区优秀教师奖励基金,用于表彰长期扎根基层的优秀乡村教师。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资助政策体系,学生资助政策实现应助尽助。聚焦“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贫困群体,利用手机APP自主学习平台,采取线上自学、线下帮扶、送教到人的培训模式,实施好“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推普攻坚工程,加大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力度。充分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村级活动场所等公共设施,通过新建、改扩建、共建等方式,到2020年确保每个行政村至少建有1所幼儿园。优先支持“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幼儿园建设,开展民族地区学前儿童学习普通话行动。

(五)全力推进健康扶贫行动。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保障范围。落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缴费财政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医疗费用保障措施,确保贫困人口个人年度支付的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医疗费用不超过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个人就医费用负担大幅减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落实农村贫困人口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先诊疗后付费,实现四重医疗保障政策“一站式、一单式”信息交换和即时结算。加快推进贫困地区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标准化建设,确保每个贫困县建好1—2所县级公立医院(含中医院),每个乡镇有1所标准化卫生院,每个贫困村有1所标准化卫生室。深入实施医院对口帮扶,全省73所三级医院与88个贫困县的95所县级医院结对帮扶,为贫困县医院配置远程医疗设施设备,全面建成从三级医院到县医院互联互通的远程医疗服务网络。加强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能力建设,实施基层卫生人员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千名村医补充、万名村医培训和特岗村医计划,贫困地区每个乡镇卫生院至少设立1个全科医生特岗。支持地方免费培养农村高职(专科)医学生,经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合格后,补充到贫困地区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贫困地区可在现有编制总量内直接面向人才市场选拔录用医技人员,选拔录用时优先考虑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紧缺人才。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构建三级联动的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平台,为贫困群众提供基本健康服务。加强对贫困地区慢性病、常见病的防治,开展地方病和重大传染病攻坚行动,将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和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扩大到所有贫困县。开展和规范家庭医生(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落实签约服务政策,优先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做好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性病规范管理。实施贫困地区健康促进三年行动计划。将脱贫攻坚与落实生育政策紧密结合,倡导优生优育,利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力量,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宣传教育。

(六)全力推进农村危房改造行动。明确“安全稳固和遮风避雨”的农村危房改造基本要求,保证正常使用安全和基本使用功能。规范危房危险等级认定责任和程序,建立危房台账并实施精准管理,改造1户、销档1房,确保2019年完成建档立卡贫困户等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2020年完成因动态调整新增的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因地制宜推广农房加固改造技术,在危房改造任务较重的贫困县开展农房加固改造示范。鼓励采取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贫困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落实各级补助资金,完善分类分级补助标准。加强补助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检查。统筹推进非4类重点对象危房改造。

(七)全力推进生态保护扶贫行动。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新生态扶贫机制,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实现生态改善和脱贫双赢,到2020年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选聘生态护林员、草管员达到10万人。加大对贫困地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支持力度。探索天然林、集体公益林托管机制,推广“合作社+管护+贫困户”模式,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管护。建设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队),吸纳贫困人口参与石漠化治理、防护林建设和储备林营造。推进贫困地区低产低效林提质增效工程。加大贫困地区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支持力度,将新增退耕还林还草任务向贫困地区重点倾斜,在确保省级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前提下,将25度以上坡耕地、重要水源地15—25度坡耕地、陡坡梯田、严重石漠化耕地、严重污染耕地、移民搬迁撂荒耕地纳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范围,对符合退耕政策的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全覆盖。结合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对生态核心区内的居民实施生态搬迁,带动贫困群众脱贫。深化贫困地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贫困人口将林地经营权入股造林合作社,增加贫困人口资产性收入。完善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让保护生态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更多受益。鼓励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重点排放单位购买贫困地区林业碳汇。推进怒江州林业生态脱贫攻坚区建设。

(八)全力推进综合保障扶贫行动。统筹各类保障措施,建立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制度为主体,以社会帮扶、社工助力为辅助的综合保障体系,为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由当地政府代缴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有条件的地区,可多渠道多方式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继续实施社会服务兜底工程,加快建设为老年人、残疾人、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设施。鼓励各地通过互助养老、设立孝善基金等途径,创新家庭养老方式。加快建立贫困家庭“三留守”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家庭赡养、监护照料法定义务,探索建立信息台账和定期探访制度。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健全低保对象认定方法,科学合理确定农村低保标准,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就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返贫人口纳入救助范围。开展贫困残疾人脱贫行动。

(九)全力推进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改善行动。以示范县为载体,推进贫困地区“四好农村路”建设,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目标。加快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建设,基本完成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安全隐患治理。推进窄路基路面农村公路合理加宽改造和危桥改造。改造建设一批贫困乡村旅游路、产业路、资源路,优先改善自然人文、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风情小镇等旅游景点景区交通设施。推进铁路、高速公路项目建设,加快贫困地区普通国省道改造和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内河航道建设。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保障,因地制宜加强供水工程建设与改造,显著提高农村集中供水率、自来水普及率、供水保证率和水质达标率,到2020年全面解决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加快贫困地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实现灌溉水源、灌排骨干工程与田间工程协调配套。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继续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建设工程。实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到2020年实现大电网延伸覆盖至全部县城。推进贫困地区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统筹推进网络覆盖、农村电商、网络扶智、信息服务、网络公益5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完善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实现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按照村庄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生活卫生和健康状况普遍良好、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效管护机制基本形成的整治目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和庭院治理,提升进村入户通达水平。采取以工代赈、专项补助等方式,安排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从事村庄保洁工作。

(十)全力推进扶贫扶志行动。深入开展“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创办脱贫攻坚“农民夜校”“讲习所”等,加强思想、文化、道德、法律、感恩教育,弘扬自尊、自爱、自强精神,防止政策养懒汉、助长不劳而获和“等靠要”等不良习气。加大以工代赈实施力度,动员更多贫困群众投工投劳。改变帮扶方式,推广以表现换积分、以积分换物品的“爱心驿站”“爱心公益超市”等自助式帮扶做法,实现社会爱心捐赠与贫困群众个性化需求的精准对接。鼓励各地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推进法治村(社区)建设,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引导贫困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作用,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培育文明乡风。加强对高额彩礼、薄养厚葬、子女不赡养老人等问题的专项治理,不断提高村级治理水平。深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提升贫困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获得感。把扶贫领域诚信纳入国家信用监管体系,将不履行赡养义务、虚报冒领扶贫资金、严重违反公序良俗等行为人列入失信人员名单。

四、强化政策支持,加强精准脱贫攻坚行动支撑保障

(一)加大财政投入保障力度。健全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确保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增幅达到国家要求,支持贫困地区围绕现行脱贫目标,尽快补齐脱贫攻坚短板。加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教育、医疗保障等转移支付支持力度。规范扶贫领域融资,疏堵并举防范化解扶贫领域融资风险。加强省级源头涉农资金整合,赋予贫困县更充分的资源配置权,围绕脱贫攻坚项目精准使用资金。落实资金使用者的绩效主体责任,明确绩效目标,加强执行监控,强化评价结果运用,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加强扶贫资金项目常态化监管,强化主管部门监管责任,确保扶贫资金尤其是到户到人的资金落到实处。

(二)加大金融扶贫支持力度。加强扶贫再贷款使用管理,优化运用扶贫再贷款发放贷款定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合理合规增加对带动贫困户就业的企业和贫困户生产经营的信贷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扶贫信贷投放,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推动大中型商业银行完善普惠金融事业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产业发展与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挂钩机制和扶持政策。规范用好小额信贷扶贫政策,提高有信贷需求且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获贷率,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可办理无还本续贷业务,对确因非主观因素不能到期偿还贷款的贫困户可协助其办理贷款展期业务。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快贫困户信用等级评定。推动开发特色农业险种,开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业务,探索发展价格保险、产值保险、“保险+期货”等新型险种。扩大涉农保险保障范围,鼓励保险机构开发物流仓储、设施农业、“互联网+”等险种。鼓励上市公司、证券公司等市场主体依法依规设立或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和扶贫公益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地区企业用好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发行公司债券等按规定实行“绿色通道”及有关鼓励政策。

(三)加大土地政策支持力度。编制贫困地区村级土地利用规划,挖掘土地优化利用脱贫的潜力。贫困地区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条件的,按规定及时审查批复。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调剂计划、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计划向贫困地区倾斜。脱贫攻坚期内,落实好国家每年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专项安排一定数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贫困地区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节余指标,在省域内调剂使用。落实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新增耕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机制,按照国家统一规划,推动深度贫困县和乌蒙山片区贫困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补充和改造耕地项目,优先用于跨省域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所得收益通过支出预算用于支持脱贫攻坚。优先安排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指导和督促贫困地区完善县级土地整治规划。

(四)加大人才和科技支持力度。深入实施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扩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选派培养规模。贫困地区在县乡公务员考试录用中,从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人员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从贫困地区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公务员。动员全社会科技力量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开展科技精准帮扶行动。以县为单位建立产业扶贫技术专家组,各类涉农院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业扶贫技术团队,重点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技术服务。支持有条件的贫困县建设农业科技园区和星创天地等载体,展示和推广农业先进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一线服务人员中招聘一批特聘农技员,由县级政府聘为贫困村科技扶贫带头人。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培养,提升创业项目带贫减贫效果。建立科技特派员与贫困村结对服务关系,实现科技特派员对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创业带动全覆盖。

五、凝聚各方力量,形成脱贫攻坚合力

(一)深化沪滇、粤滇扶贫协作。主动加强与上海市、广东省的沟通协调,以产业合作、劳务协作、人才支援、资金支持等为协作重点,推进携手奔小康行动贫困县全覆盖,并向贫困村延伸。坚持高层互访和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扶贫协作责任。深化县乡结对关系,加强村企结对,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和引导东部企业发展扶贫产业,建设扶贫产业园。有组织地开展人岗对接,提高劳务协作规模和质量。推进干部双向挂职、人才双向交流,提高干部人才支持和培训培养精准性。加强资金使用和监管,确保扶贫协作资金精准使用。将帮扶贫困残疾人脱贫纳入扶贫协作范围。

(二)深入开展定点扶贫工作。加强与中央牵头单位和定点单位的协调配合。全面落实省、州(市)、县(市、区)挂钩扶贫工作责任,把挂钩扶贫脱贫工作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加强工作力量,推进精准帮扶。挂钩扶贫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定期研究帮扶工作。强化挂钩扶贫牵头单位责任。加强对挂钩扶贫县脱贫攻坚工作指导,督促落实脱贫主体责任。把挂钩扶贫县乡村作为转变作风、调查研究的基地,通过解剖麻雀,总结挂钩扶贫脱贫经验,完善本部门扶贫政策,推动脱贫攻坚工作。选派优秀中青年干部、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挂职,落实艰苦地区挂职干部生活补助和关爱政策。

(三)扎实做好驻滇部队帮扶工作。加强军地脱贫攻坚工作协调,主动为驻地部队落实帮扶任务、参与扶贫行动、开展扶贫济困活动提供积极有效服务。共同做好“八一爱民学校”援建工作,开展多种形式的结对助学活动。做好军队系统医院对口帮扶贫困县县级医院,深入贫困村送医送药、巡诊治病的保障工作。帮助革命老区加强红色资源开发,培育壮大红色旅游产业,带动贫困人口脱贫。帮助培养退役军人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脱贫致富带头人。

(四)激励各类企业、社会组织扶贫。积极争取各类大型企业集团帮扶贫困地区。落实省属国有企业精准扶贫责任,采取发展产业、对接市场、安置就业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深入推进“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鼓励有条件的大型民营企业采取设立扶贫产业投资基金等方式参与脱贫攻坚。持续开展“光彩行”活动,提高精准扶贫成效。支持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建立社会组织帮扶项目与贫困地区需求信息对接机制,确保贫困人口发展需求与社会帮扶有效对接。鼓励引导社会各界使用贫困地区产品和服务,推动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融入大市场。实施社会工作扶贫计划,为贫困人口提供生计发展、能力提升、心理支持等专业服务。加强对社会组织扶贫的引导和管理,优化环境、整合力量、创新方式,提高扶贫效能。落实社会扶贫资金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五)大力开展扶贫志愿服务活动。动员组织各类志愿服务团队、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开展扶贫志愿服务。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贫困地区系列行动计划,支持引导专业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力量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推进扶贫志愿服务制度化,建立扶贫志愿服务人员库,鼓励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组建常态化、专业化服务团队。制定落实扶贫志愿服务支持政策。

六、夯实工作基础,健全退出机制

(一)强化扶贫信息的精准和共享。进一步加强建档立卡工作,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剔除不合条件的人口,及时纳入符合条件但遗漏在外的贫困人口和返贫人口,确保应扶尽扶。抓紧完善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通过端口对接、数据交换等方式,实现户籍、教育、健康、就业、社会保险、住房、银行、农村低保、残疾人等信息与贫困人口建档立卡信息有效对接。完善贫困人口统计监测体系,为脱贫攻坚提供科学依据。加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和农村贫困统计监测数据衔接,逐步形成指标统一、项目规范的贫困监测体系。强化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共享使用,拓展扶贫数据系统服务功能,为脱贫攻坚决策和工作指导等提供可靠手段和支撑。建立脱贫成效巩固提升监测机制,对脱贫户实施跟踪和动态监测,及时了解其生产生活情况。按照国家信息安全标准构建扶贫开发信息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开展建档立卡专项评估检查。

(二)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全面开展脱贫措施户户清行动,推动干部沉下去“面对面”与群众协商定策,“实打实”研究落实脱贫措施,“精而精”安排资金项目,建立“人对人”责任落实机制,实施“硬碰硬”督查考核,全面做到贫困对象家底、致贫原因、帮扶措施、投入产出、帮扶责任、脱贫时序“六清”,在此基础上做实村级脱贫攻坚施工图(实施方案)、乡级路线图(实施方案),完善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明确县乡村各级组织和有关人员按任务目标牵头实施的责任体系,分类牵头、分类负责、分类实施、分类落实,做到上下对口、责任清晰、工作具体、落实有力,到户到人脱贫措施可督可查。

(三)健全贫困退出机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标准和程序,规范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退出组织实施工作。修订完善扶贫工作考核评估指标和贫困退出指标,对超出“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的指标,予以剔除或不作为硬性指标,取消行业部门与扶贫无关的搭车任务。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认真组织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各州(市)对贫困县退出申请组织核查,并对核查结果负责,确保贫困县退出质量。脱贫攻坚期内扶贫政策保持稳定,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退出后,有关政策保持一段时间。建立完善长效稳定脱贫机制,围绕脱贫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全面掌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获得帮扶情况、贫困人口与脱贫攻坚项目情况等,配合做好2020年至2021年年初国家开展的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七、加强组织领导,提供坚强保障

(一)全面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全面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工作机制,层层传导压力,建立落实台账,压实脱贫责任,加大问责问效力度。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分解落实各地区脱贫目标任务,实化细化脱贫具体举措,分解到年、落实到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季度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本部门本单位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省级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制定完善配套政策举措,并抓好组织实施工作。省委、省政府及各州(市)党委和政府每季度至少专题研究1次脱贫攻坚工作,贫困县党委和政府每月至少专题研究1次脱贫攻坚工作。实施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省委书记遍访贫困县,州(市)委书记遍访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乡镇,县(市、区)委书记遍访贫困村,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遍访贫困户。以遍访贫困对象行动带头转变作风,接地气、查实情,了解贫困群体实际需求,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突出矛盾,解决突出问题。

(二)完善脱贫攻坚考核监督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扶贫考核评估工作,改进省、州(市)两级对县及县以下扶贫工作考核,原则上每年对县的考核不超过2次,加强对县委书记的工作考核,注重发挥考核的正向激励作用。未经省里批准,州(市)级以下不得开展第三方评估。改进约谈州(市)、县(市、区)领导的方式,开展常态化约谈,随时发现问题随时约谈。完善监督机制,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组织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纪检监察机关和审计、扶贫等部门按照职能开展监督工作。充分发挥人大、政协、民主党派监督作用。

(三)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实施脱贫攻坚与基层党建“双推进”,全面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地位,切实提升贫困村党组织的组织力,突出政治功能。大力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以县为单位组织摸排,逐村分析研判,坚决撤换不胜任、不合格、不尽职的村党组织书记,重点从外出务工经商创业人员、大学生村官、本村致富能手中选配,本村没有合适人员的,从县乡机关公职人员中派任。建立健全本土人才回引、院校定向培养、县乡统筹招聘等机制,在乡镇探索建立青年人才党支部,为每个贫困村储备2—3名35岁以下优秀人才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全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集体经济薄弱村党组织派驻第一书记,建立长效机制。加大在贫困村青年农民、外出务工青年、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支持党员创办领办脱贫致富项目,完善贫困村党员结对帮扶机制。全面落实贫困村“两委”联席会议、“四议两公开”和村务监督等工作制度。派强用好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从县以上党政机关选派过硬的优秀干部参加驻村帮扶。加强考核和工作指导,对不适应的及时召回调整。派出单位要严格落实项目、资金、责任捆绑要求,加大保障支持力度。强化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落实,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情况作为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点内容。对不够重视贫困村党组织建设、措施不力的地方,上级党组织要及时约谈提醒有关责任人,后果严重的要问责追责。

(四)培养锻炼过硬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确需调整的,必须符合中央规定,对于不能胜任的要及时撤换,对于弄虚作假的要坚决问责。实施脱贫攻坚全面培训,落实分级培训责任,保证贫困地区主要负责同志和扶贫系统干部轮训1遍。对县级以上领导干部,重点是通过培训提高思想认识,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掌握精准脱贫方法论,提升研究攻坚问题、解决攻坚难题能力。对基层干部,重点是采取案例教学、现场教学等实战培训方法,提高实战能力,增强精准扶贫工作本领。加大对贫困村干部培训力度,每年对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1次,突出需求导向和实战化训练,着重提高落实党的扶贫政策、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强对扶贫挂职干部跟踪管理和具体指导,采取“挂包结合”等方式,落实保障支持措施,激励干部人在心在、履职尽责。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对如期完成任务且表现突出的贫困县党政正职予以重用,对在脱贫攻坚中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基层干部大胆提拔使用。对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县乡干部要落实好津补贴、周转房等政策,改善工作条件。对在脱贫攻坚中因公牺牲的干部和基层党员的家属及时给予抚恤,长期帮扶慰问。全面落实贫困村干部报酬待遇和正常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

(五)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集中力量解决扶贫领域“四个意识”不强、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资金管理使用不规范、工作作风不扎实、考核评估不严不实等突出问题,确保取得明显成效。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调查了解实际情况,注重发现并解决问题,力戒“走过场”。注重工作实效,减轻基层工作负担,减少村级填表报数,精简会议文件,让基层干部把精力放在办实事上。严格扶贫资金审计,加强扶贫事务公开。依纪依法严肃查处贪污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强占掠夺等行为,严肃查处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职能部门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巡视巡察工作重点。省委巡视机构组织开展扶贫领域专项巡视。加强警示教育工作,及时通报曝光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扶贫领域典型案例。

(六)营造良好的脱贫攻坚舆论氛围。深入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宣传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宣传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组织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媒体推出一批脱贫攻坚重点新闻报道。积极利用网站、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推广。推出一批反映扶贫脱贫感人事迹的优秀文艺作品,扩大扶贫题材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继续开展脱贫攻坚奖和脱贫攻坚模范评选,选树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每年组织开展脱贫先进典型宣讲报告活动。鼓励各地区从实际出发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创新,讲好云南脱贫攻坚故事,树立云南脱贫攻坚形象。

(七)做好脱贫攻坚风险防范工作。防范产业扶贫市场风险,防止产业项目盲目跟风、一刀切导致失败造成损失,要对扶贫主导产业面临的技术和市场等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防范和处置风险的应对措施。防范扶贫小额贷款还贷风险,纠正户贷企用、违规用款等问题。防范加重政府债务风险,防止以脱贫攻坚名义盲目举债,防止金融机构借支持脱贫攻坚名义违法违规提供融资,坚决遏制政府隐性债务增量。

各州(市)、省级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充分利用县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建设成果,实化细化三年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确保取得实效。各地区各部门行动方案须于2018年9月底前报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加强组织协调和工作指导,重点情况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

重磅丨中央印发脱贫攻坚指导意见!注重提拔使用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

来源|综合“云南日报”“云岭先锋”微信公众号

}

我县召开庆祝2018年教师节暨表彰大会

表彰一批优秀教师和集体

本报讯(记者张仁圣)秋菊溢彩,硕果飘香。9月10日上午,我县在县委礼堂召开庆祝第34个教师节暨表彰大会,表彰一批对澄迈教育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营造兴学育人的浓厚氛围,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奋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澄迈提供人才支撑。

县委书记吉兆民,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郑芳平,县政协主席孙泽文等在家的县四套班子领导出席大会。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曾能主持会议。

会上,吉兆民代表县委、县政府和全县人民向辛勤奋战在教育一线的广大教职工致以节日的问候,向获得表彰的优秀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澄迈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吉兆民指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不动摇,以创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改善教学条件,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县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目前,澄迈正处在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新形势、新任务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4·13”重要讲话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澄迈教育综合改革发展,推动全县教育整体水平提升。

吉兆民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要通过改革创新,大力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问题和瓶颈,办好澄迈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加强领导,凝心聚力,奋力开创教育发展新局面。全县上下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吉兆民希望,全县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澄迈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实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会上,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领军通报了2017—2018年全县教育工作主要情况,并宣读县委、县政府《关于2018年教师节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大会对一年来在全县教育教学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十佳学校“、“十佳校长”、“十佳尊师重教先进单位”、“十佳尊师重教先进个人”、“最美乡村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会上,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代表分别作了发言,表示今后将更加勤奋努力工作,为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各镇(含金安筹备组)分管教育的领导;县委各部门主要领导、县级国家机关各部门,垂直双管单位、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县教科局全体干部职工,全县各中小学校长、园长,教育系统部分离退休老干部,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等参加会议。

调研教育工作并看望慰问一线教师

本报讯(记者李健)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5日上午,县委书记吉兆民带队来到县内部分中小学调研教育工作,亲切看望慰问优秀教师代表,为他们送上慰问品和慰问金,并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希望大家不忘初心,敬业奉献,树德育人,为扛起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的澄迈担当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金秋的阳光,和煦温暖,刚刚开学的校园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吉兆民一行走进澄迈中学、澄迈第二小学、澄迈第一小学、澄迈第二中学,详细了解学校的基础设施、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情况,并分别与学校校长、优秀教师代表进行亲切交谈,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吉兆民强调,如何扛起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港)建设的澄迈担当和贯彻实施全县“双驱”发展战略,关键在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全县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今年的教师节主题是“弘扬高尚师德,潜心立德树人”,希望大家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开拓、勤奋工作,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水平,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长成才,为建设美好新澄迈提供智力支撑。

吉兆民表示,县委、县政府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全县教育事业发展,帮助学校破解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难题,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司迺超教师节前夕走访慰问优秀教师代表

本报讯 在第34个教师节来临之际,9月4日下午,县委副书记、县长司迺超先后来到金江镇中心幼儿园和县爱心学校亲切慰问优秀教师代表冯彬彬、孙亚幻,为她们送去节日的祝福。

在金江镇中心幼儿园,司迺超与幼儿园教师进行亲切交谈。司迺超指出,幼儿园教师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一生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教师要以自己的职业为荣,把满腔热情奉献给这份崇高的事业,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素养,为澄迈县学前教育事业作出更大的奉献。

随后,司迺超来到县爱心学校,实地查看了校园建设、卫生环境整治,听取学校负责人汇报关于学校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司迺超希望学校老师们要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心灵成长,保护孩子敏感的内心,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要关注孩子未来的成长路径,努力培养他们的一技之长,让他们自力更生。同时教师要充分认识自身岗位职责,用爱心呵护孩子成长;要关注孩子每个阶段的成长,帮助学生树立自尊、自信,教会学生自爱与爱人,让他们走出心灵困惑,去迎接学习、生活的新挑战。

我县召开新任职正科级领导干部

本报讯(记者李健)为进一步增强新任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意识,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提高履职能力,9月4日下午,我县召开新任职正科级领导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议,由县委书记吉兆民对9名新任职的正科级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县委党校校长王琰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王海坚出席会议。

会上,吉兆民对新任职的正科级干部提出了五点要求:一是要讲政治,切实强化政治意识。要把讲政治,强党性作为第一要求,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提高政治素养,认真贯彻执行好中央、省委、县委的决策部署和工作安排。二是要守纪律,讲规矩。牢固树立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慎独慎微,心存敬畏和戒惧之心,时刻绷紧纪律和规矩这根弦。三是要心中有责,敢于担当。真正把工作放在心上、把心放在工作上,切实负起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强化使命担当,为澄迈发展贡献力量。四是要加强学习,提高执政本领。努力做勤奋学习的表率,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政治党性修养,增强解决问题,促进发展的综合素质能力。五是要树立团结意识,提升班子凝聚力。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团结协作意识,坚持一切以工作大局为重,努力形成相互补台的良好和谐、团结、奋进的共事氛围。

王琰春、王海坚结合各自所具体分管领域方面,分别从不同角度对新任职干部提出要求。9名新任职干部分别作了表态发言,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加强学习,严守纪律,扎实工作,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信任。

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王曼专)9月9日上午,县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2018年第10次(扩大)会议召开,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加压,进一步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统一认识,提振精神,精准发力,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实在的行动,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县委书记吉兆民主持会议并讲话。

县委副书记、县长司迺超,县政协主席孙泽文,以及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镇脱贫攻坚大队大队长;各镇委书记、镇长;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11个专项工作牵头单位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吉兆民强调,脱贫攻坚是党中央明确的一项极其重要、极其严肃的政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论述。省委刘赐贵书记多次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重要前提和底线目标,是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关键举措。从中央到省县,都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工程”,全县上下一定要保持清醒的政治敏锐感,认清形势、保持警醒,紧跟脱贫攻坚大决战的冲锋号誓师出征、冲锋陷阵,以超常的手段和措施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吉兆民指出,通过这次大比武,暴露出我们工作中仍存在不少问题和短板,如产业辐射带动能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层次低,与农户利益联结不紧密,贫困群众持续增收困难;干部作风不够扎实,帮扶责任人帮扶措施不到位,宣传发动工作不到位,扶贫氛围不浓,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我们要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正视问题,坚定信心,知耻而后勇,化压力为动力,迎头赶上,克难攻坚,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司迺超强调,抓好下一阶段的扶贫工作,全县各级部门要对工作目标和责任分解表进行认真梳理,做到目标明确、责任明确,将各项工作层层落实下去;县扶贫办、“三保障一扶持”等职能部门,各镇党委、政府要认真研究《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按照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的工作部署,围绕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重点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清单和时间清单。

会议还传达了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大比武活动通报会议精神,通报了澄迈县参加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大比武观摩、抽查情况,审议了县委组织部《关于调整各镇脱贫攻坚战斗队大队长的请示》,汇报了澄迈县考察团到陵水、保亭考察学习情况。各大队长、各镇和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

本报讯(记者李健 王家专)9月6日至7日,由省民政厅优抚安置局局长李勇率队的省第十届双拥模范县考评组到我县,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召开反馈会等方式,就省级双拥模范县创建工作进行考评指导。县委书记吉兆民,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何青海以及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

考评期间,考评组分两组分别来到县冯平、符节革命烈士纪念园、县光荣院、澄迈消防大队(特勤中队)、富力红树湾湿地公园、老城镇罗驿村、海南海口油料仓库以及县车站等地进行考评检查,详细了解军民共建、军人优待、双拥宣传等工作情况,并走访慰问了部分烈属家庭和现役义务兵家庭。

据了解,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省双拥办的具体指导下,我县的双拥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强军思想以及省委七届历次全会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发展地方生产力、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增强军民凝聚力为宗旨,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探索新思路,拓展新领域,丰富新内容,双拥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发展中前进,在创新中突破,整体水平不断提高,自建省办经济特区以来,连续9次荣获“海南省双拥模范县”殊荣,自2001年以来,连续五届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县”殊荣。

在考评结束后,考评组一行在海南海口油料仓库召开考评反馈会。李勇对我县双拥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认为澄迈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大力支持部队建设,在拥军项目建设、安置就业、就近入学等方面数据翔实具体,各项拥军政策落实到位,拥军工作投入大、用真情、见实效;驻澄部队在完成战备训练的前提下,积极地参与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特别是在抢险救灾方面冲在前线,在军民共建工作上用心用情,深受驻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呈现出军民融合的良好氛围。

李勇就澄迈如何做好下一步双拥工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要加大双拥工作宣传力度,注重双拥模范典型的挖掘和宣传,积极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激发广大军民的双拥工作热情。二是要注重把双拥工作落到常态,不断加强日常工作力度,以常态促发展。三是要创新发展双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双拥工作创新的着力点,认真总结双拥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积极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

澄迈与新加坡淡马锡旗下丰树集团

本报讯(记者张仁圣)9月6日,海南省引进外资项目洽谈会暨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在签约仪式上,澄迈与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淡马锡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丰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携手建设新加坡丰树集团澄迈金马物流综合产业园项目。

根悉,新加坡丰树集团澄迈金马物流综合产业园项目规划用地200亩,总投资约

附件:1.澄迈县“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主题研讨征文活动推荐表(可从县党政办公系统下载)

2.澄迈县“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主题研讨征文活动分配表(青年党员组)

3.澄迈县“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主题研讨征文活动分配表(团员青年组)

澄迈县“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主题研讨征文

澄迈县“勇当先锋、做好表率”主题研讨征文

国家税务总局澄迈县税务局联合团支部

众智福山精神病医院团支部

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

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开班

本报讯 9月10日上午,澄迈县妇女干部学习贯彻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暨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在全国干部教育培训中山大学基地正式开班。

本次培训班旨在引导我县妇女干部全面准确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中央12号文件和省委七届四次、五次全会统一部署,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在加快建设美好新海南,打造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标杆的任务中探索开展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新机制,为建设幸福美好新澄迈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撑。

开班仪式上,中山大学高等继续教育中心公务员培训事务部部长朱开宇向全体学员作了精彩的致辞。随后,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琰春作动员讲话。她强调,全体学员要做好表率,把思想统一到习总书记“4·13”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12号文件精神上来,在建设海南自贸区(港)的各项工作中勇当先锋;要内外兼修,努力塑造新时期妇女干部的新形象;要严守纪律,力求学习培训取得最大实效。

据悉,此次培训班为期5天,将采用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的模式,结合当前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的形势和发展需要,邀请资深教授为学员们授课,并到中共三大会址和广州南沙自贸区等地开展现场教学,以此进一步提升我县妇女干部参政能力、职业素养。

(来源:县委组织部 县妇联)


一企业在澄迈发展稻虾共养项目,每亩产值可达2万多元

育虾有“稻” 致富有方

海南日报记者 陈卓斌 本报记者 王家专

稻在水中生,虾绕稻而游——这是稻虾共养项目的生动写照。

“小龙虾学名克氏原螯虾,在稻田里进行养殖,不仅能解决水稻病虫害防治的难题,也能给虾群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可谓‘双赢’。”9月4日,在位于澄迈县金江镇塘北村的海南归耘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稻虾复合种养示范推广基地内,该公司技术骨干马源潮拿起两只小龙虾,仔细观察其发育情况。

该公司总经理罗海涛介绍,目前小龙虾的市场价为每斤45元,在此种植的“虾稻米”市场价为每斤10元,按照每亩稻田每年可产500斤小龙虾、600斤“虾稻米”计算,每亩水田年产值可达2.85万元,经济效益十分突出。

“同时,稻虾共养项目也符合生态发展的需求。”罗海涛说,小龙虾对生长环境要求极高,水体中若存在农药残留,虾群便会大面积死亡。“因此,小龙虾也可以‘监管’生态稻米的生长环境。”

陈列在基地里的一个个检验瓶便是最好的佐证。罗海涛表示,这些瓶内分别装有养殖户们送来的稻田水体样本,企业将对样本的PH值、氨氮含量等数值进行检测,符合标准的才能开展下一步合作。为了保证水体质量,该基地内每饲养一批小龙虾,还会隔离有农药残留的水源,净化水体,并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实时监测。

对于小龙虾是否会啃食水稻这一问题,马源潮解释道:“只要密度适中,小龙虾非但不会影响水稻生长,还可通过食用水稻残渣、害虫以及微生物等,为水稻生长‘保驾护航’。”

发展稻虾共养项目好处多,但为何在海南不常见?马源潮认为,这和小龙虾的生长环境有关。小龙虾繁育的最佳水温为18℃-28℃,但海南的水温可持续升至30℃以上,导致每只小龙虾的产卵量从300余粒降至约50粒。若选择从外省购买虾苗,运输途中的损失率也让养殖户头疼不已。

罗海涛介绍,该公司已投入200余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攻关,并聘请南京农业大学的科研人员,以及联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热科院环植所共同参与研究,截至目前,运输损失率已由今年5月的80%降至现在的10%,小龙虾单体产卵量也提升至200余粒。

“过去种植水稻效益不高,导致农民不愿垦荒种稻,出现了不少撂荒地。”罗海涛表示,该基地所处位置原为一片撂荒多年的土地,发展稻虾复合种养模式让撂荒地重新焕发了生机。“这也是一个产业发展的方向,希望地方政府和养殖户能给予更多关注。”

据悉,下一步,该公司将着重在科研攻关、产业扶贫等方面发力,力争让稻虾共养这一现代化产业项目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可以预见,米香虾肥的场景今后将在澄迈更多地方出现,帮助农村美了生态、农民鼓了口袋。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

澄迈税务局首期“青年讲堂”开讲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海南日报记者陈卓斌 通讯员崔辉)为推动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顺利落地,同时练就一支党性强、业务精、有战斗力的税务铁军,近日,国家税务总局澄迈县税务局首期“青年讲堂”在金江开讲。

在本期讲堂上,授课人对“股权转让”所涉及到的税种、政策及征管措施等内容一一进行了讲解。据悉,该讲堂将根据青年干部的学习需求,相继推出涵盖税收业务、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公文写作等内容的一系列课程,进一步为机构改革添活力,为税收发展蓄动能。

金江镇3天拆违1.1万平方米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海南日报记者陈卓斌 本报记者王家专)扎实推进违法建筑整治工作,形成打违高压态势。8月31日至9月2日,澄迈县金江镇联合县综合执法局等职能部门,依法对当地“玫瑰之恋”项目的违建实施拆除。拆违面积达11220.83平方米。

据统计,此次行动共出动工作人员120人次,大型拆除机械4台,依法拆除违法建筑共41栋,其中主体酒店面积为8490.61平方米,其他违建约2730.22平方米。海南日报记者了解到,自澄迈开展六大专项整治工作以来,金江镇始终对打击违法建筑保持高压态势,城区面貌得到了明显改善。(来源:海南日报)

我县启动第21届全国推普周活动

本报讯(记者李健)今年9月10日至16日是第二十一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主题为“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我县各地各单位围绕“高标准说好普通话”目标,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本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

在推普周期间和前后,全县各地各单位通过宣传海报等形式宣传推广普通话。此外,县教科局、县语委会邀请省语言文字测试中心到我县举行普通话水平未达标的教师专场的国家级标准普通话测试,共计3000余名教师进行了测试。各中小学校、各单位也纷纷开展特色鲜明的推普主题活动等,多渠道、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宣传实践活动,在全县形成一个与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环境,为文化自信添砖加瓦,为建设美好新澄迈贡献力量。

澄迈县主要农副产品价格监测周报表

93日价格(元/每市斤)

910日价格(元/每市斤)


今年前8个月,澄迈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成果颇丰

签约20个项目 总投资超90亿元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海南日报记者陈卓斌)海南日报记者6日从澄迈县招商局了解到,今年以来,澄迈县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全球行业领军企业和知名品牌企业开展点对点精准招商。今年1月至8月,全县共签约苏宁海南电商运营中心、京东澄迈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等项目20个,总投资额达90.12亿元。

据了解,苏宁海南电商运营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约7.5亿元,规划建设用地3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项目投产后可满足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海南地区电商B2C、C2C、农村电商等业务的发展需求;京东澄迈电子商务物流产业园及运营结算中心计划总投资约20亿元,拟用地面积约600亩,拟建设包括大型营业中心、智能分拣中心、无人智能仓储中心及订单生产中心在内的多个项目。

澄迈县招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澄迈紧紧围绕重点产业、“五网”基础建设、乡村振兴战略、六大专项整治等谋划项目,除已签约的20个项目外,澄迈还与太平洋设计集团、保利集团、中交海投公司等企业签订了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在棚户区改造、南渡江两岸综合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合作,为澄迈现代化城镇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的同时,澄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申报材料119项,使全县共471项审批事项实现全流程“不见面”,并将“极简审批”模式推广到老城开发区工业项目和政府投资项目,使审批时间压缩80%以上。良好的营商环境也吸引了大量社会资本涌入,今年1月至7月,全县新增注册资本161.4亿元,同比增长59.7%。

在人才服务方面,澄迈计划在老城开发区试点创新人才房供应模式,探索实施人才房“先租后赠”,增强人才吸引力。此外,澄迈已设立县级人才服务平台,今年5月以来共接受相关政策咨询3000余人次,人才落户受理250人,签发准迁证260人。

此外,澄迈此前签约的海南生态软件园腾讯生态村、中国游戏数码港、中国智力运动产业基地3个百亿级项目及配套学校项目,已于今年5月9日集体开工。3个项目今年计划投资50亿元,推动互联网产业、游戏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进一步强化产业支撑。

澄迈二小“后进”变“先进”

海南日报记者 陈卓斌 本报记者 王家专

9月5日,在澄迈县第二小学,教室里书声琅琅;下课铃声响后,孩子们排成队列,整齐地走出校园……

“澄迈二小这一年来的变化非常明显,我们都看在眼里。”在门口等孩子放学的家长王顺本还记得,过去,周围居民对这所学校的评价并不好。

“当时的二小不仅校园卫生环境差,师风学风也饱受诟病,孩子的学习环境令我们很担忧。”王顺本说。

除了家长,去年11月到岗的澄迈二小校长王有华也对学校的风气印象深刻,“学生们早晨不读书,与老师打照面不会说‘老师好’,有的还染了头发,没有一点学生样。”

彼时,刚上任的王有华对如何解决学校存在的问题已经有了打算。在他看来,要纠正学风,必须先从教师入手,而“党建”正是促进师风教风转变的重要抓手。

利用学校作为中共邓仲支部旧址的优势,澄迈二小党支部加强革命教育,完善党建制度规范,通过学习党建知识、开展“红色之旅”和党员义务劳动等方式,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自去年11月开始,学校制定了巡查制度与行动机制,对巡查发现的校内照明严重不足、厕所配置不合理等7件软硬件问题一一予以解决;建立校内教师食堂,解决了教师的早餐需求,对教师离岗喝茶等问题进行了有效整治;先后在中共邓仲支部旧址、中共澄迈县委成立旧址纪念馆开展党员红色教育活动,让一个原本软弱涣散的党支部,迸发出了战斗力。

抓好基层党建,促师风教风转变。数月来,澄迈二小培养提拔了一批有能力、勇担当的年轻教师骨干,为基层战斗堡垒注入了新鲜血液。通过启动“教考分离”改革等举措,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最近一次的全县统考中,该校四年级学生平均考分由过去的全县第十名提至第二名,六年级考生平均分由全县第九名提升至第五名。学校的教学质量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学校对素质教育抓得也很紧。”澄迈二小教务处副主任王李雄说,学校足球队今年参加澄迈县小学生校园足球邀请赛获得了季军,创历史最好成绩,“孩子们的能力是可以迁移的,我注意到,不少队员在球场上越专注,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越用心、越自信,成绩提升是有目共睹的。”

王有华告诉海南日报记者,下一步,澄迈二小将继续以党建为抓手,探索家长委员会和总支委分工负责制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力争让澄迈二小实现科学、快速发展。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

今年1月至7月出口额5.39亿元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海南日报记者陈卓斌 本报记者叶上荣)今年以来,澄迈县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提高开放水平,扩大出口成效凸显。海南日报记者6日从澄迈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1月至7月,澄迈共出口冻鲳鱼、苦丁茶、无核荔枝、桥头地瓜等产品3.08万吨,远销24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额达5.39亿元,同比增长2.3%。

据悉,澄迈一方面严把产品质量安全关,鼓励企业创造绿色健康品牌;一方面向企业提供国外法律法规标准培训,助力企业升级壮大,鼓励出口企业开展各种国内外认证,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1个、GAP(良好农业规范)认证2个、BAP(最佳水产养殖规范)等国外认证4个。如今,澄迈共有瓜菜出口检验检疫备案基地3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48个。

据了解,澄迈著名的出口企业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水产品销售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三,罗非鱼产品出口量在全国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今年1月至7月,该公司收入达1.89亿元,带动3000个农户实现人均年收入超5万元。

澄迈县企业职工运动会闭幕

华能电厂工会代表队获8金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海南日报记者陈卓斌 通讯员王雪丽)近日,由澄迈县总工会主办,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工会承办的2018年澄迈县企业职工运动会在老城闭幕。

此次运动吸引了海南翔泰渔业股份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工会代表队参赛。最终,华能电厂工会代表队共斩获8个项目“金牌”,成为本次赛事的大赢家。

海南老城经济开发区有关负责人表示,举办本次企业职工运动会,旨在丰富广大职工的业余文体活动,促进广大职工通过运动强健体魄、培养合作意识,进而提升工作效率。(来源:海南日报)

“课堂”搬到果园言传身教助增收

近日,澄迈县瑞溪镇联合县热作局在该镇罗浮村“党建+禁毒+扶贫”创业基地举办了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农技工作人员为该镇4个村委会的50多名贫困村民讲解番石榴种植管理技术,助力贫困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本报记者 陈卓斌 本报记者 王家专

澄迈启动“保教护航”月专项监督检查

海南日报金江9月6日电 (海南日报记者陈卓斌 通讯员肖虹 方欣)为把纪律和监督挺在前面,层层压紧压实全县教育系统“关键少数”的责任,办好澄迈人民满意的教育,9月3日,澄迈县纪委县监委联合有关部门启动“保教护航”月专项监督检查工作。

本次专项监督检查工作,由18个监督检查组对澄迈县城及各镇学校(幼儿园)进行监督检查,内容涉及“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干事不负责不履职”问题及民生领域等多个方面;重点监督检查县教科局领导班子、中层干部和各校“关键少数”履职尽责、校园安全执行落实、学校师德师风转变、学校后勤保障等情况。截至目前,监督检查组共发现相关问题97个。

下一步,澄迈县纪委县监委将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梳理,通过发放纪检建议书、监察建议书等方式,督促有关职能部门履职尽责及整改到位,并责令县教科局对有关责任人进行谈话提醒,防微杜渐。

同时,依照“保教护航”月专项监督检查工作部署,澄迈县纪委县监委将根据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自查自纠情况,对学校“三防”建设落实、校园食品与饮水安全、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突击检查和“回头看”检查。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驻乡村干部APP管理软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