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游泳作文时。趴在泳池边,脚踢水是叫什么训练

父母必看:你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玩,其实他正在死去!
· 学习方法 · |
你知道吗?
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的死去,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就在身边而浑然不知。
溺水并不是好莱坞大片里那样的戏剧性,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觉得应该提醒大家,就算你没有孩子,如果你夏天去海边,去泳池,如果你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可以及时救命。
从事发开始,你只有30秒钟去把孩子从水中救出来......
周末下午,和朋友约好了带孩子去游泳池游泳,孩子们在水里嬉戏,我们在岸边愉快的聊天,眼光时不时瞟一眼水里的孩子。
忽然间,Z妈妈眼光异样盯着泳池中央,大喊:小Z(她的孩子)!
你还好吗?小Z站在泳池里,头在水面外,眼睛是睁开的。
我们三个妈妈同时站起来走到泳池边上,我这才看清楚,小Z的眼睛是睁开的,但是似乎很迷茫的样子。
虽然泳池很深,她很小,但是她的身体貌似是垂直站着的,头在水外,很清醒的样子。
小Z妈妈还在岸上焦急地问她女儿话(女儿没有回答),我还在脑子里飞快地考虑这是否是去年所看到的溺水迹象,我身边的A妈妈已经二话不说跳入水里了。
起初周围人都没有注意到我们,等到他们顺着我们这边的骚动而开始把目光转向泳池中央的时候。
A妈妈早已穿着整齐的衣服飞快地跳入水里,火速自由泳游到那孩子身后,一把把小Z抱出水面。
小Z猛的吐了一大口水,好像打嗝一样那么响亮,然后就开始大哭了。
众人终于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泳池里实际上有好几家人,一个爸爸走到我们身边道歉说,对不起,我是离她最近的,
但我真的不知道她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我是背对着她,没有听到任何呼救。
到底怎么了?
仅仅几秒,从Z妈妈喊小Z到小Z被我朋友A火速抓出水面。
众人还没有反应过来,A妈妈真的是英雄。
她笑着说,是桃妈前两天从报纸上发来“溺水是什么样子的”文章链接,她读了才记住了,没想到那么快就用上了。
真巧,实际上我看到那篇文章后只给两个人发了,一个是桃爸,一个是A妈妈,因为这两个人和我天天见面,我知道他们肯定觉得很有用。
事发之后,我立刻把文章贴我的朋友圈里面央求大家转发。
人在溺水时的特征
以个人经验说,尽管我自认为孩子很熟水性,自认为我是个很尽职的妈妈,可是我只是1年前才知道溺水的人是静静站在水里,而不是平躺在水里。
如果能提醒任何不知道溺水迹象的父母,能让大家及时能抢救一个孩子,那么我就不会觉得在这里写下这些事浪费时间了。
很多人以为溺水的人会大喊大叫惊慌失措,实际上,很多时候是站立的样子,或者好像在水里垂直爬一个隐形的楼梯。头是大多数在水面上,嘴巴有时候在水外,有时候在水里,一上一下好像冒泡。
实际上一年来我看到的那些即将溺水的孩子:
独家爆料,眼睛睁着,嘴巴半闭,身体垂直,有时候嘴巴在水上,有时候嘴巴在水下,上下漂浮。
但最最主要的是,身体都是垂直的。
如果要真的躺水面上,大家早就知道大事不妙了。
如果看到有孩子这样在水里,请大人们不要怕麻烦,不管是不是你孩子,请大声问一下这个孩子是否还好?
如果这个孩子不回答,宁可你判断错了,也要跳入水里救起这个孩子。
也许孩子没听到你,也许不愿意回答,但也许已经睁眼无法说话和动弹。
有些大人们甚至以为孩子在玩儿,他们大多已经溺水了。
人溺水的时候会本能自动先保护呼吸系统,其他身体部位都是次要。所以不可能说话或者渐水来引起别人注意力的。
一旦这样,家长只有30秒钟的营救时间。再长久就要看这个溺水人的造化了,很多时候大脑长期缺氧后会有后遗症。
请看下面的图:
大家都以为溺水的人会像左上角的图示一样惊慌呼救……实际上是下面的一组图。
美国每年儿童死亡最多的是车祸,第二就是溺水。溺水不仅仅是泳池,很多是在湖水海水,还有自己家的澡盆。
最后在这里,不厌其烦的再和大家总结一下溺水者八大无声迹象:
1、溺水者不会呼救。他们必须先能呼吸,才能说话。一个人溺水时,嘴巴会没入水中再浮出水面,中间没有时间呼气、吸气,加上呼救。
2、溺水者也无法挥手求救。溺水者会本能地将双臂伸到两侧,向下压,好让嘴巴浮出水面,小孩则可能会将手臂前伸。总之,他们无法划水朝救援者移动,或把手伸向救援设备
3、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没有踢腿的动作,他们只能挣扎20—30秒,之后就会沉下去。
4、眼神呆滞,无法专注或闭上眼睛。
5、头发可能盖在额头或眼睛上。
6、头在水中,嘴巴在水面;可能头后仰,嘴巴张开。小孩的头则可能前倾。
7、溺水最重要的迹象就是看起来不像溺水,他们看起来可能只是抬头在看天空、岸际、泳池边或码头。
这个时候你要问:“你还好吗?”如果他们能回答,大概就没事。如果眼神涣散,可能只有不到半分钟的时间救他们一命。
8、小孩在戏水时会发出很多声音,当发现孩子安静无声时,就该去看看怎么回事。
有时孩童溺水因为体力不如大人,并不会像电视剧或电影演出般的疯狂拍打水面或挣扎。
而是看似趴或站在水中发愣,其实已经溺水,很有可能是孩子已经呛水到半失去意识,这时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请求协助。
如果没有尽快察觉孩子的不对劲,一切恐怕就为时已晚。
文章来源:小初高学习方法(tifenfangfa)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文处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以为孩子只是站在水里,其实他可能很危险!要带孩子去海边或者游泳的家长必看!
“北京双胞胎女孩在青岛失踪”备受关注
从搜救现场传来消息
失踪的姐妹遗体均已找到
真的太痛心了!
据通报,6日11时45分,失踪的北京双胞胎姐妹,已找到一人,漂浮在海上,已无生命体征。
6日15时45分,记者在搜救现场确认,另外一名女孩在海里被搜寻到,已无生命体征。目前善后工作正在进行。
据报道,孩子的母亲情绪崩溃,不断说着“后悔出来玩”,已无法正常对话。亲戚已赶到现场陪伴孩子母亲。
据了解,两名双胞胎姐妹开学就上三年级了,此次与母亲从北京来青岛旅游,并未参加其他活动。
据悉,8月5日下午一点左右,母亲和双胞胎从所住的万达公寓出发,步行过马路来到南侧的沙滩上游玩。
母亲坐在沙滩上边看手机边看孩子,双胞胎则在离她数米远的地方和沙滩上的其他孩子一起挖沙子。
下午三点左右,母亲发了个朋友圈之后,再抬头发现孩子不见了。
当时,孩子的鞋子还放在沙滩上,她以为孩子到海边冲洗挖沙子的工具了,就横向沿着海岸线寻找,呼喊孩子的名字,找了一个小时,回来之后迅速报警。
警方调取了现场监控,没有发现有效信息后,于5日晚开始下水寻找。一开始,孩子的母亲并不相信孩子在海中,“因为当时海里还有很多成年人,如果有孩子在挣扎,而且还是两个,肯定能发现异常。”
记者致电灵山卫边防派出所,接线人员告诉记者,发生溺水时,儿童有可能并无明显挣扎迹象。
当地交通广播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事发海滩是一处不正规的浴场,虽然摆放有禁止下海游玩的标志,但是仍有部分游客在此游泳。目前,事发海滩已经封锁。
其实,这已经不是发生的第一起暑假儿童溺水死亡事件,就在两天前,湖北黄石还发生一起一家五口溺水身亡事件↓↓↓
图片来源:楚天都市报
警钟一次次敲响,让人心痛又无奈。痛心之余,我们还要反思,怎样才能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孩子溺水很多时候是站在水里安静地死去,没有挣扎,很多时候大人就在身边而浑然不知。
溺水并不像好莱坞大片里那样的戏剧性,很多时候没有挣扎,没有呼叫,也没有平躺。
提醒大家,就算你没有孩子,如果你夏天去海边,去泳池,如果你能及时发现溺水迹象可以及时救命。
看海安全小提示
1、严防溺水事故发生,放下手机,视线不要离开孩子。
2、沙滩边的一些海生物或者垃圾碎片可能会蛰伤/扎伤孩子的手和脚,一定要小心看护,如果赤脚需格外小心。
3、注意海边的警戒线,或者是提示牌,不能超越警戒线或者是到提示牌提到的危险区域。
4、选择有救生员看管的正规浴场游泳。
5、不要让孩子单独下海。
6、可随身携带一些应急常备药品,如创可贴、医用棉签等,以备不时之需。
这些误区爸妈们一定要警惕
? 误区一:溺水后都会大声呼喊?
我们在影视剧里看到溺水者总是双手乱挥、用力拍水、大声呼救,其实真正的溺水并不像这样!
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者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有的孩子在泳池中溺水,看起来却像是“趴”或“站”在水中发愣,而此时,孩子可能已意识模糊,应尽快将孩子抱上岸救治!
? 误区二:会游泳就不会溺水?
有很多人认为只要会游泳,在水里就很安全,就不会发生危险,从而放松了警惕,这个误区真是不知道害死了多少人!其实从近年来发生的溺水事故看,多数孩子都会游泳,但他们往往忽略了这些状况:
水下的世界很危险,特别是水库、池塘、河流等野外水域,在这里面游泳,水草可能缠住你的脚、碎石可能划破你的脚、淤泥可能陷住你的脚……让你无法施展你的游泳技术,进而发生意外。
并且你的身体状况,腿部抽筋、身体疲劳、空腹等也会让你无法正常游泳,从而导致溺水。
蔡靖宇 摄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 误区三:手拉手就能救上来溺水者?
我们不时会在新闻上看到手拉手救人,最后导致多人溺水的悲剧,每次听到这样的案例我们都很揪心!
我们都能理解,看到亲人或同伴突然溺水,在情感上、道义上,我们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自己去拉一把或拽一下,但这一拉往往是徒劳的,甚至还可能让自己溺水!
救人的方式有千万种,但这种手拉手救人的方式死亡率是最高的,因为结成“人链”后,一旦有人因体力不支而打破“平衡”,就会让多人落水,导致群死事件!
不管当时情况多么危急,我们都要在理智上保持清醒认识:救援溺水者是很有技术难度的,没有受过水中专业训练的人员,很难救援成功,特别是对孩童来说。
中新社记者 王晓斌 摄
意外往往就发生在几分钟
甚至更短的时间里
请看好孩子
别让悲剧再次发生
来源:新华社
编辑:盖怡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学游泳越早越好?学会就能救人?关于学游泳,你所不知道的几个误区
上上个周末和亲们聊我家妞学游泳的事,很多妈妈和我分享了孩子学游泳的曲折经历,看来想学好游泳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小拍刚开始碰到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肯闷水,头和脸不愿入水,几堂课下来教练表示没办法教,再加上跟别的孩子一对比,我就很着急,后来在这里和大家交流心态放宽了,没想到这个星期跟好朋友去玩水的时候,她突然就愿意闷水了,虽然头入水的时间很短,但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起码说明她对水没那么恐惧了。
今天分享的这篇是我看到关于孩子学游泳说得最诚恳的一篇文章了,如果能在孩子开始学游泳之前看到这篇文章,我想我一定能处理得更好。文章有点长,不过如果你准备学游泳或者让孩子学,还是非常值得一看。
谢谢作者天亮爸爸带来这么好的分享。要下载牛津阅读树1-6阶音视频的亲请看今天第三条微信,昨天到今天已经团了8000多套了,要下单的亲抓紧哦,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微店即可。
时间真快,一转眼亮亮学习游泳已经有一年了。
最近又有家长聊起有关孩子学习游泳的事,本有心在“家长进课堂”时略述一二,恰遇有变,便有了写点什么的冲动。一是权作周年纪念;二来每年暑假是孩子们学习游泳的高峰期,把我对此事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与家长们分享一下,也算是回报一下大家对我那顽劣小儿的包容。
我虽然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学习游泳,但其间走了很多的弯路。以至于到现在也只能说是会游了,绝谈不上“浪里白条”。现在的孩子们学游泳的条件已今非昔比,且不说随处可见的室内游泳馆,单就网络这一资料宝库来说,我那时梦境里也不会出现。这也是我写这篇东西的原因之一——别让孩子们辜负了这么好的学习条件。
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我们的孩子正处在系统地接受游泳训练的最佳年龄。虽说游泳学习宜早不宜晚,但早了理解能力达不到,效果也不好。比如亮亮一年前开始学游泳时由于身材比例未脱稚气(头大臂短),以至于做任何动作时手臂都伸不直,至今难改。
言归正传。有关游泳的好处和技术方面的东西不是本文讨论的范畴,只想就一些观点和事项交流一下,以盼为孩子们提供一块敲门砖。
首先,需要澄清几个有关游泳学习的误区。
学会游泳为是为了让孩子掌握一种生存技能
我们谈的“游泳”,大都是指竞技游泳,是严格定义在蝶、仰、蛙、自四种泳姿之内,并且在游泳池里进行的一种运动。这是有别于公开水域(指江、河、湖、海等自然水域)的。学习游泳只是让孩子们学会一种强身健体的方法。因为在水中只要发生危险定会危及生命,这也是为什么招潜水员时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极为苛刻的原因。
仅从安全角度考虑,人是陆生动物,最好离水远一点。善泳者溺于水。尤其是半瓶醋时,胆子大,容易出事。如果落入湍流中,旱鸭子和奥运游泳冠军谁能活下来靠的不是技术,是运气。公开水域里有太多我们无法预知、无法抗拒的危险,不要让孩子把学会池中游当成挑战这些危险的胜算。所以即使学会了游泳,也不要鼓励孩子在公开水域游。
我还亲眼见过一位妈妈在池边对着上了好几节课仍然不敢下水的儿子吼道:儿子,你学会了游泳,洪水来的时候你就可以救爸爸妈妈了!且不从伦理道义上评论这位妈妈的说法,可以肯定的是她一定忘了水中救护和自己游完全是两码事。(况且以此来消除孩子的恐水心理必是徒劳)。
让未经过专业训练的人去实施水中救护无异于飞蛾扑火,溺水者出于求生本能爆发出的力量会让六十老妪变成施瓦辛格,使每一位正面接近他的人瞬间被拉入水中,其危险可想而知。换作我可能会这样说:儿子,洪水来了,妈妈那儿有爸爸呢,你必须先顾着自己,洪水退了再来接我们。
请让孩子们永远对水保持一种敬畏。记住,是永远。
其实游泳学习中的危险还不止于此,下文中将陆续谈及。一上来就是个令人惊悚的开场,是不是不学了?当然不是,岂能因噎费食,只是要科学面对,防患于未然。
我的孩子可以很快学会游泳
谈到这一点,我不得不给家长们泼泼冷水,因为大多数的家长们对孩子学习游泳都抱有一种成见,那就是利用一两次短训班就可以让孩子“学会”了,这其实只是家长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我见过一些初学者非常高兴的宣称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学会了什么泳姿,并且达到了什么水平。我也确实见过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儿在半年的时间里拿下了四种泳姿,并且游得挺标准了。我承认基于优秀的身体条件和运动天赋的前提下个案是有的,然而不适用于大部分普通人。
设想一下,如果一两个月能够学会一种泳姿,半年就能学会四种,一年之内就可以练成混合泳,这种可能性是相当小的。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能够学会游泳,因为这种想法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初学者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热衷于“开始游了”,“可以游多长”等等。要知道,在水里会移动是很简单的事情,然而,会移动不等于会游,不如称其为戏水更为确切。
大多数的家长们在选择游泳学习班时会优先考虑短训班,并把能否在短时间内学会一种泳姿作为为衡量教练授课水平的一杆称。假期时雨后春笋般的短训班正是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这种“怪胎”从它一出生就被烙上了明显的商业痕迹,其本质无非是寻找噱头以讨好想走捷径的人,教学目标必然也很功利。
殊不知学游泳也像学任何东西一样,在这个年龄正是打基础的时候,学习的要义应在基本功的训练上,扎实的基础训练才可能为孩子将来游得更好带来后劲。而基础训练是最枯燥最不易见成效的,很容易被人忽略或放弃。例如陆上练习和分解动作没练好就急于水下配合游,会使得每一环节中的错误被生硬地叠加、强化、放大,最终成为顽疾,并由此派生出一系列问题。所以很多人在初学阶段看似提高得很快,但也因此永远停滞不前,再无提高的可能了。
其实配合游对初学者来说主要的益处在于提高兴趣,这很象学习乐器时练习曲和一个完整的乐曲之间的关系。在阶段性地完成一些练习曲时,老师总会安排学习一些小的曲子以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正确的做法是引导孩子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并在每一节课的最后一小段时间内以某种泳姿的配合游来保持孩子的兴趣。
因为并没打算让孩子将来成为专业运动员,所以不必像专业运动员那样学
其实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无所谓专业和非专业的区别的。所谓专业,应该是指在某一领域的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更长,仅此而已。专业和非专业的在起始阶段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应该是一样的,在达到一定水平后,它们之间的区别主要集中在对孩子身体柔韧性的要求和体能要求上。请不要得出以下结论:短训=非专业,长训=专业。这种结论会导致速成心理,催生短期行为。
游泳是一项非常纯粹,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有氧运动,同跑步、跳绳和很多球类活动一样,是可以与孩子们终生相伴的。若能在成长过程中一以贯之,孩子们必将受益终生。所以请家长们将孩子们的学习计划考虑从一个假期调整为今后几年中的几个假期,同时请不要忘记循序渐进——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每一步都少不得。
还要注意教育孩子在游泳学习中学会专注。因为初学者总想尝试新的东西,这种原始的冲动既是学习的动力,也是绊脚石。所谓的专注,体现在对训练细节和动作规范的重视,以及某一个泳姿的反复练习上。要知道,七成以上的职业游泳选手,技术动作并不是很标准,这个比例在业余选手中更高。所以一种泳姿起码练到标准的七八成以上,再开始练习别的泳姿。也不要过早地为孩子选择主项,四种泳姿不可偏废。
一句话,即使达不到专业运动员那么高的标准和要求,即便在体能上承受不了那么大的训练量,也请按专业的方法去学习。
先从蛙泳开始学起
说了不谈技术,可是这个问题还是绕不开。因为错得太严重,太普遍。把蛙泳作为入门泳姿来学习,也算得上是一种“中国特色”了,甚至在大部分国人心中蛙泳最有资格为“游泳”这一概念作注脚。这种观念的形成是有历史原因的。
中国游泳真正起步是1982年印度新德里第九届亚运会,来自广东的叶润成获得100米蛙泳金牌,并打破了当时的亚洲纪录,这是中国游泳项目在亚运会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从此,较其他三种泳姿,中国蛙泳项目的实力逐渐拉近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其实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就出现过一代“蛙王”。他叫穆祥雄,曾三次打破100米蛙泳世界纪录。1956年,中国由于政治原因未参加墨尔本奥运会,这也成了极有可能在那次比赛中创造中国奥运金牌历史的穆祥雄终生的遗憾。195年,著名导演谢添以穆成宽、穆祥雄父子为原型拍摄了电影《水上春秋》(我小的时候还对主演于洋那双大脚唏嘘不已),正是这部电影,影响了几代国人对游泳的认识,明星效应不是今天才有的。
除了以上列举的历史成因外,把蛙泳当作第一泳姿也有其运动生理学依据。首先,因为蛙泳是抬头呼吸的,区别与自由泳的侧头呼吸和仰泳的仰面呼吸,这是普通人在水中非常本能、自然地采取的一种呼吸方式;其次,蛙泳是双手同时使用,方便保持身体平衡;第三,蛙泳是趴在水中的,而仰泳是仰面朝天的,自由泳是侧身滚动的,蝶泳是波浪前进的。相比起来,似乎蛙泳更利于初学者获得相对的安全感。
国内游泳班都以蛙泳为首选还基于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蛙泳动作做标准要三到五年,但蛙泳却很容易“游起来”。中国的家长们不允许在交了五、六百元钱,孩子上了十几课后,看到的仍然是孩子在练习打腿。于是即使心里清楚,教练们也只好将错就错,以飨家长。
但是国外的情况却大为不同,说到这种差异,请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四种泳姿的特点。
蛙泳:易上手,但技术最为复杂,游好很难。尤以腿部动作为甚,是游泳所有技术环节中最为复杂的。(曾经有位前奥运亚军在接受采访时提到,为了改进蛙泳腿部动作,他花了将近四年的时间专攻腿部动作)。由于易造成运动损伤,所以不适宜长距离游。速度最慢。
仰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快于蛙泳,但次于蝶泳。省力。
蝶泳:产生时间最晚。技术较自由泳、仰泳复杂,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速度仅次于自由泳。体力消耗最大,不适宜长距离游。
自由泳:技术相对简单,易学。速度最快。省力,适宜长距离游。
需要强调的是这四种泳姿中只有自由泳适合长距离游,所以高水平的国际大赛上只有自由泳设200米以上的长距离项目。即使主项不是自由泳,每个专业运动员也都是以自由泳为基础泳姿的,这也是因为自由泳适合长距离游。所以每堂训练课除了技术训练外,所有运动员水中的体能训练都是以自由泳方式进行的。
学会自由泳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非常有助于学习仰泳和蝶泳。因为仰泳被称为“翻过身来的自由泳”,二者的一脉相承由此可管窥一斑;蝶泳单侧的臂部及腿部动作几乎完全复制了自由泳。而蛙泳动作是最特殊的,相对自成体系,除了和蝶泳在横轴波动上稍有类似外,几乎和其他三种泳姿扯不上任何关系。优秀的自由泳选手很容易以主项之外的泳姿在比赛中折桂,而顶级的蛙泳选手却没有一个能在另外三种泳姿的比赛中有所斩获,这个现象也是业内不争的事实。
通过以上比较,您可能已经得出正确的结论了:除非您的孩子是百年一遇的蛙泳天才,否则请想办法让他们先学自由泳或者仰泳(菲尔普斯就是先学的仰泳)。如果您只打算让孩子学习一种泳姿,那么毫无疑问应该是自由泳。
谈到这里我内心是很纠结的,因为亮亮也是先学的蛙泳。起初我是想自己教他自由泳,可是几节课下来,我发现孩子在亲人面前很容易表现出依赖心理,不在集体中很难激发出他的自律性,我武断、急躁的性格最终使我失去了亲自教他的资格。后来我几乎问遍了济南所有的游泳馆,除非是一对一的私教,否则没有先教自由泳的。而私教昂贵的学费我又觉得不值。这个问题我也没能很好地解决。
孩子学习游泳后可减少感冒
标准训练泳池的水温度恒定在25~27℃,这是低于人的体温的。人在游泳时接受的寒冷刺激会提高免疫系统的兴奋性,促进免疫系统的完善和增强。所以这句话是一句正确的结论,但不能因为这一结论而忽视过程中的某些细节。例如在孩子练习游泳后,有的家长让孩子穿得少了。
标准水温是考虑到运动员在持续运动中的生理适应能力,和人体散热机制的平衡而设定的,但这一标准是适用于成年人的。对于孩子来说这个温度稍低了些,尤其是初学者无法达到一定运动量时,身体会被迫地寒颤产热。通俗一点说就是孩子们会经常在水里打哆嗦。
强调课后注意保暖的目的在于预防感冒。在学会一种泳姿之后,孩子们的运动量会逐渐加大,每堂课后会很疲劳,这时他们的免疫力会呈几何级数下降。甚至有研究表明,在剧烈运动后人的免疫系统会“闭关”48小时。如果这时不注意保暖,孩子很容易感冒。感冒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感冒不能及时痊愈而继发的各种并发症,如心肌炎,中耳炎,鼻炎,咽喉炎,等等。上海市17岁国家一级游泳运动员周彦淳,曾因感冒引起心肌炎,由于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训练时溺亡于水中。感冒及并发症也是我上文中提及的游泳的“危险”。
专业运动员的经验告诉我们,在大运动量阶段,他们较常人更容易感冒,而且感冒后不易痊愈。有的运动员就陷入了感冒的困扰中不堪其苦。所以,请在孩子游泳之后特别注意保暖。如果能在下课后马上喝点热水,让孩子发发汗,将其体内寒气逼出,即使是在夏季也是预防感冒简单有效的做法。
小孩子身体易疲劳,但恢复起来也较成人快,所以睡觉也是一种积极的免疫手段。每天至少10小时的睡眠,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另外,营养上也需要注意。游泳运动员的膳食较其他力量型项目运动员的区别在于,不需要过量的蛋白,但一定要保证热量供给。网上可以查到菲尔普斯的食谱,没有模仿意义,但有参考价值。高热量食品不应该被排除在游泳运动员的食谱之外,除非是以减肥为训练目标。燕麦、奶酪、奶粉、各种主食……都是我们的亲人。游泳是高消耗的运动,孩子们的胃口会增大,首先应该保证的是热量补充,吃不下、吃不够就一日多餐。
合理的营养保证,有效的恢复手段,健康的训练状态,缺一不可。否则不如不练。
把孩子交给教练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曾经有位全美居前50名的华裔游泳教练曾说过:在中国,大学里的游泳教师,99%不合格。培训班游泳教练100%不合格。他所说的不合格,并不是说教练的能力不够,而主要是指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 很多教练是专业运动员出身,游得很好。可是不能代表一定教得好。我不是一个学院派的支持者,但也同意好的教练一定是“知行合一”的实践者,专业学习背景在很大程度上支撑其“知”的部分。拿这根杆子扫过去,船上的基层教练能被扫倒大半。由于教练之间存在着利益之争,所以真正意义上的高水平深层次的技术交流是不存在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基层教练整体水平的提高。
初学阶段是恰恰最考验教练水平的,我说的不是教练游泳的技术水平,而是教的水平。因为在这一阶段教练的回报率最低,最考验教练的经验和耐心。手段多样的教学,平实易懂的讲授,重复低效的提醒,才能使孩子们在心理和技术上断乳。而现实情况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技术上的欠缺,只能靠运动量来弥补,孩子们在游泳理念的提高上几乎是空白,造成了孩子们所有的表现都是被动和机械的,缺少活力的。
第二, 国内传统的游泳训练模式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教学模式更是如此,缺少科学和人文的结合,主观性太强。打破这种传统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足够的经验。由于从一开始就把培训目标指向了专业的方向,所以即使在长训班,也很少有教练能把一个学员从零开始一直带到技术成熟,只能对其某一阶段的训练结果负责。而检验这一结果的方式仍然是一套传统的模式,所以很难跳出这一窠臼。
一位教练能带孩子几年,一年,三年,五年?一切都是急功近利的。中级阶段以后,条件好成绩突出的孩子会选择进入体校走上专业化的路子,而大部分的孩子会因课业压力放弃了游泳,这就迫使教练在这一选择到来之前力争让孩子们早出成绩,正是这种无奈透支了孩子们的运动生命。硕果仅存的几个长训的孩子也会迷失在体育特招和高考加分的旋涡里,卷入各种比赛的旋涡中,投入很大的精力和体力。我想大多数的家长让孩子学习游泳都是以健身为目的的,尽量不影响孩子的学习是能否坚持下来的前提。
好的教练要有很强的责任心,愿意对孩子的整个学习阶段负责,在初学阶段的教学应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接受孩子在技术上进步慢一些,承认他们条件上的差异,在确定长期目标后始终对每个学员不离不弃。拿这把筛子一筛,淘出的金子少得可怜。我无意指责教练,他们也有太多的无奈。游泳培训费用虽然并不高,但有的地方仍然门可罗雀,而诸如跆拳道、拉丁舞、轮滑等被夸大了健身效果的项目却回报丰厚。设施完善、体制健全的俱乐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之一。但成熟的,长期良性运营的游泳俱乐部在国内还没有先例,游泳还没有被大部分人所正确认识。
教练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教练的问题。
游泳必须在水中才能学好
这话对了一半儿,因为还有一部分练习需要在陆地上做,尤其是对初学者。
水的密度是几乎是空气的1000倍,这决定了人在水中的阻力要比空气中大得多。如果在陆地上动作都做不规范,那么下水后的效果可想而知。所以,请在陆地上把每一动作练好,然后再考虑在水中练习。对初学者来说,每个动作花在陆上练习的时间都应不少于水中练习。如果游泳班没有这样安排,家长可以在家里指导孩子练习。在时间花费上理想的状态应该是3:1,陆三水一。如果做不到身边有一位监督者的话,家中有一块足够大的镜子对孩子来说是必须的。
需要强调的是,陆上练习的动作标准是非常严格的。这是因为要考虑到在水中练习时阻力大,易疲劳,人在疲劳状态下动作极易变形。为了保证水中训练的质量,首先要在陆上练习时提高动作标准,加强动作规范。对于孩子来说做到这点是很难的,因为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持续能力差,动作难定型,注意力不可能长时间保持急中。这就对教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课程安排上既要安排变化多而游程短的科目,又要紧紧围绕教学重点,不能偏离阶段性目标。
以上谈了对几个问题的看法,接下来说说参加培训之前的准备。先说说软件上的,最好将以下几个问题解决在参加培训之前。
一、让孩子学会自己淋浴
游泳池大多采用消毒剂消毒,为保证持续的杀菌能力,会有游离性余氯残留在水中。如果能在泳后洗个热水澡,不仅能有效防止感冒,还可及时清除身上的余氯,对皮肤和头发都有保护作用。另外,余氯对呼吸道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对孩子。所以让孩子养成淋浴时漱口的习惯。淋浴时捧一捧热水,将鼻子浸入其中稍停片刻,还能防止鼻炎。
二、让孩子学会深呼吸
学习游泳最集中的问题是什么?无法呼吸,或者无法正常呼吸。深呼吸练习是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步。在初学阶段,无论怎样强调呼吸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只有学会了呼吸,才能让孩子脱离身上的辅助教具,真正渡过恐水期。这个练习同样要先陆上再水下。
游泳时的呼吸和我们平时的呼吸不完全相同。平时大家都用鼻子和嘴巴共同吸气呼气,而在游泳时必须是用嘴巴吸气,嘴巴和鼻子同时呼气。(和田径运动员相反,田径运动员是鼻子吸气,嘴巴呼气)。训练时可在水中抓住池边全身放松,抬头用嘴巴吸气,再将头慢慢沉入水中,然后吐气。需要注意的是吸气的时候必须张大嘴巴,迅速地吸。吐气的时候却必须略微缓慢有节奏的吐气,并且要全部吐光。
初学者总是觉得喘不过气,或体力跟不上,原因往往在于不能将肺里的CO2全部吐光,肺只有在充分吐故后才能纳新,所以一定要重视呼的环节。可以按吸一拍呼五拍的节奏来练,在心里默念:吸、呼、二、三、四、五,用这种方法培养呼吸的节奏,一定要反复练习,使呼吸动作成为下意识的习惯。专业运动员每天要做几次?我想上千并不是一个夸张的数字,所以他们可以含着半口水吸气却不会被呛着。
需要明确的是学会呼吸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养成不在水中憋气的习惯。虽然水下无氧运动能力是游泳运动员训练的一个重要科目,但这不适用于孩子。因为小孩子心脏正在发育阶段,经常憋气会导致心肌负荷过重,造成心脏壁代偿性增厚,严重影响心脏的功能。要让孩子树立出水就吸,入水就呼的概念。
三、教会孩子如何处理耳道中残留的水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让孩子知道水进入耳道和被排出时的感觉。可以让他偏着头将脑袋完全浸没在水中,这时上侧的耳朵多半会被灌进水。然后让他站在池边,一手扶住墙或栏杆,一手揪住耳廓,用进水耳一侧单脚支撑身体跳跃,多跳几下就会将水排出。
四、让孩子学会如何应对抽筋和呛水
此类突发情况的危险主要在于心理上的恐惧,所以要从一开始就告诉孩子遇到这些情况时不要惊恐,不要挣扎。小孩子抽筋时无法自己在水中处理,所以教他们尽量放松身体使自己漂浮,并抓住水线,大声呼叫救生员和教练。告诉他们呛水时大不了把水咽下去,不要从心理上拼命抗拒,越抗拒呛入肺里的水越多。这有点像滑冰时的摔跟头,越挣扎摔得越狠。喝点水顶多拉拉肚子,要是拼命抗拒容易导致溺水。孩子呛水时家长如果在身边也不要着急,记住,家长任何过激的反应只会使他们更加惊恐。什么也不用说,在水中轻轻地抱一会儿,让孩子平静下来就可以了。
顺便说一下,游泳时孩子们免不了经常会喝上几口水,所以在每年的春分和秋分时,给孩子们吃上两片肠虫清,打打肠道内的寄生虫。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游泳的技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