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助听器价格与助听器儿童选择性听取能力有什么区别

欢迎光临艾声助听器连锁网,请先| !
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29号太平洋广场北楼4层38-39号
地址: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人民西路5栋6号
电话:0596---6115733
地址:漳州市云霄县宝城路67号
您当前所在位置: >
人工耳蜗不是助听器
发布日期: 09:11:26
发布作者:艾声助听器
  助听器顾名思义,就是将声音放大后,帮助耳聋患者听到声音,它起到的是放大器的作用。但由于一些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听力损失比较严重,言语频率区的平均听阈往往超过90分贝,即使经过放大的声音也难以听到,佩戴助听器后效果仍较差,这时就需要佩戴人工耳蜗了。
  人工耳蜗与助听器的根本区别在于,人工耳蜗可以绕过受损的内耳,直接刺激听觉神经纤维,使病人重获听力,而却办不到。
  5岁前为最佳植入期
  人工耳蜗植入,最佳年龄应为12个月~5岁,在聋儿5岁前进行是最佳时间,因为孩子听力发育最活跃是出生12个月到5岁左右,这时候是接受语言发育最高峰,过了这个阶段接受语言的能力就明显下降了。
  若术前患者能佩戴3~6个月助听器,并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将对术后言语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专家建议,家长应及早为孩子进行人工耳蜗手术,以免错过最佳植入期。
  后期语训十分重要
  聋儿家长往往会误认为孩子植入人工耳蜗后自然就会说话了,这是错误的。根据是否会说话,可将耳聋分为语前聋和语后聋。语前聋是指会说话前已发生的耳聋,因此失去了学习说话的机会。
  对于语前聋患者还要进行语言学习。只有后期语训作好了,人工耳蜗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术后应对患者坚持长期的康复训练。
  哪些患者适合耳蜗植入
  专家建议以下人群可考虑人工耳蜗植入:全身健康状况良好,能接受全麻手术,患者本身具有强烈改善听力的愿望,双耳深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戴助听器的听觉康复训练3个月无效,可考虑植入手术;先天性和后天性耳聋的患儿,年龄1~5岁,手术后能配合康复训练,耐心受训,有时间保证的。
  人工耳蜗手术有禁忌
  并不是所有耳聋的患者都能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有两种禁忌:一是绝对禁忌,包括耳内严重畸形、无耳蜗畸形;严重智力障碍者、无法配合语言训练者;严重精神疾病者;中耳乳突有炎症尚未清除者。二是相对禁忌:身体状况较差者;不可控制的癫痫;康复训练条件不足者。
  人工耳蜗是什么?
  人工耳蜗又称电子耳蜗,是一种特殊的声-电转换装置。是目前人体中最成功的人造器官,是迄今为止治疗各种极严重耳聋的唯一有效方法,电子耳蜗好比一个换能器,是模拟人体耳蜗功能的声-电换能装置,将环境中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传入患者耳蜗,刺激耳蜗残存的听神经,从而产生听觉。
&www.etimbre.cc
请您先|,才能发表评论!
电话:&&&&&&传真:
公司地址:厦门市思明区嘉禾路329号太平洋广场北楼4层38-39号
Copyright(C)厦门艾声听力科技连锁有限公司
微信号:艾声助听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_助听器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738贴子: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区别:孩子戴助听器也像人们初戴眼镜、新镶一个牙一样,要有一个适应过程。助听器是帮助孩子恢复听力的重要工具,是听障孩子不可不戴的必需品。那么,家长要注意什么?做些什么?以下十点供您们参考。   第一,有些孩子拒绝配戴助听器,比如有的孩子一戴助听器就哭、闹或用手抓。如果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当家长的应当首先把助听器戴在自己的耳朵上,给孩子做个样子,要表示出很舒适、很得意的样子,或是用更好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戴助听器的兴趣,培养孩子戴助听器的良好习惯。   第二,注意摘戴前先把助听器的开关关上,耳模和耳甲腔吻合,戴牢后再打开开关。没有语言的孩子,音量调节要根据孩子的反应而定。如果音量过大,孩子表现出惊恐不安的样子;音量太小,孩子没有反应,有语言的孩子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表示,回答助听器好不好、有没有声音等问题。   第三,睡前关好开关,取下耳模及助听器,以免造成不良后果。因耳模较坚硬,易把外耳道压疼、压伤。
  第四,在炎热的夏季,孩子不停地活动,容易出汗,汗水会沿电池盒浸入机芯,应采取恰当措施,如用象皮套、钩针钩的线套,套在助听器上,预防汗水的侵蚀,以延长助听器的寿命。   第五,聋幼儿初戴助听器往往感觉不舒适,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一般在两周左右。这阶段应当注意三点:①开始要把助听器的调节钮开小,然后渐渐增大,以便于适应。②戴助听器的时间从短到长,比如第一天戴1~2个小时,第二天戴2~3个小时。根据孩子的适应能力,逐渐延长时间,一直到对戴助听器有好感,产生依赖为止。③训练地点要从安静的室内到鸟语花香的自然环境,以培养孩子适应各种声音。   第六,孩子的听觉训练,应从婴幼儿期开始。母亲将孩子抱在怀中,给他唱歌,或靠近孩子说话,训练他对各种声音做出反应;一旦孩子能利用自己的残余听力察知声音、辨认声源,他的听觉就开始发展了,此时应当培养他注意更多的声音,比如听录音机、电视机的声音,听开门声、铃声、盆声、碗声、鼓声、狗叫声,识别每个发音的东西,必要时还可以让他边听边用手触摸发音的物体来感觉发音的振动。这些都是孩子语言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七,抓住孩子的视线。每当孩子看着你的时候,你就跟他说话,渐渐地,他的目光就会集中在你的脸上,特别是当他发现看别人说话是件有意义的事情时,他的目光就变为专注。看人说话,是学习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利用发音感觉声音的振动。当你说啊(a)的时候,把手按在脖子正中,会感到声音的振动;当你说摸(m)的时候,把手指按在两侧鼻翼,会觉得鼻腔振动;当你说不(bu)的时候,把手指放在嘴唇前边,可感到有一股气流冲出来。这些触觉信息,都可以用来帮助孩子发音,这对重度的孩子尤其重要。   第九,语言训练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让孩子理解语言,发展语言能力。先从单词开始,许多单词可以单独作为语言使用,例如吃、跑、跳、走、停……从孩子理解第一个单词开始,他就获得了语言能力。   第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让孩子听说话,学说话;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实际,教他认识事物的名称,如吃饭时,指着饭碗教他说“碗”;出去玩时,看见汽车教他说“汽车”,看见花教他说“花”、“红花”、“黄花”、“白花”等等;还应当教孩子说儿歌、讲故事。家长应经常带着孩子去些有趣的地方玩。城市里的孩子可以去动物园、游乐场所等;乡下的孩子可以去看绿油油的田野,或是去果园,春天有满园盛开的芬香艳丽的鲜花,秋天有一串串成熟的果实。迷人的景色很能吸引孩子们的兴趣。必要时带着孩子做些有趣的游戏。这都是启发孩子说话的积极性措施。
随着孩子的成长,语言词汇日趋复杂、丰富,经过持久的训练和培养,你会为孩子的进步和成绩感到自豪,你也会说“只要努力,就能取得了不起的进步”。你的孩子也将为此感到自豪,并因此而更有前途。
中山7路西门子助听器(近陈家祠附近)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听力辅助设备也在不断的改进当中,对于双耳有听障情况的人士,无疑是最好的消息,而在选择听力辅助设备时,专业听力人员都是大力宣传双模式助听的优势这是为什么呢?甚至部分听障朋友会质疑此推荐方案。无论质疑与否,且看看以下对双耳双模式听力干预的分析再议吧!  首先来谈谈何为双耳双模式?  目前,针对永久性不可逆性听力损失,采取的干预方式有两种,一、选配助听器;二、植入人工耳蜗。  助听器是一种声学放大装置,通过自身的处理将接收到的声信号传递到内耳,经听觉毛细胞转化成电信号后从听神经传到听中枢皮层;而人工耳蜗是直接将外界声信号转化成电刺激,取代了内耳的工作。  可见这两种干预模式的原理是完全不同的,那么双耳双模式就是患者双耳使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即一侧使用助听器,另一侧植入人工耳蜗来进行辅助聆听。  然而,如今并不是很多听障患者用采取双耳双模式的方案,特别是听障孩子,在排除经济条件下,其家长也没有为孩子选择双模式助听,他们对双模式助听器依旧存在很多的顾虑。  甚至很多家长会反映自家孩子很抗拒双耳双模式,验配的助听器根本不想戴,总是会扒掉,这是为何?  听力专家指出主要原因是儿童已养成单侧耳蜗的聆听习惯,助听器引起儿童不适感。单侧耳蜗聆听时间越长,儿童年龄越大,越就会难以适应。所以建议是在人工耳蜗开机后,即可同时对侧配戴助听器;如儿童接受度低,可逐步增加助听器配戴时间。  而在增加的助听器调试上,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响度平衡:将助听器增益调到最舒适级(most comfortable levels, MCLs)有利于发挥双模式优势。  ②全频or互补:全频放大、限制高频与非线性频率压缩(移频)需纳入考虑,大部分受试者(成人)更偏好通过移频功能限制高频增益的双模式助听音质。  这样双耳双模式的听力辅助下,可以让患者聆听得更好更清晰,因为双模式有以下几大优势:  1、预防听觉剥夺  2、提升声源定位能力  尝试采用双耳强度差增强(ILD enhancement)、头影效应增强(head shadow enhancement)等算法提高双模式定位能力。  3、提高噪声下的言语识别能力  ①在成人及儿童的双耳双模式研究中,大部分结果显示双耳双模式改善了信噪比,儿童提升大约2dB,成人提升约1-3dB  ②双模式助听言语感知的改善可能主要是由头影效应和双耳总和效应的贡献  如:一部分单侧干预患者抱怨助听设备使用效果不佳,吵杂地方依旧会听不懂他人讲话。但同样听力的另一人,双耳双模式干预言语可懂度就会提高比较多,这与耳朵的整合效应有关。正常听力的人在吵杂环境中对话需要提高音量,好让更多的言语的信息被对方接收。而有听力损失的人,本身对于言语的拾取能力就差于正常人,如果再无法实现双耳整合作用,自然就降低了可懂度。  4、提升佩戴者对声调感知能力  不仅有以上所述的优势在,甚至双模式对听障患者的残余听力范围有很大的帮助:  1、噪声下言语识别:只要非植入耳在250-1000Hz有可用残余听力,就能获益于双模式助听  2、声调感知:非植入耳250Hz和500Hz的助听效果与声调感知能力相关度最高,中高频不相关(除4000Hz外)  3、声源定位:非植入耳补偿效果越好,双模式助听获益越大,可以很好的分辨声音的位置,不会出现找不到声源方向这种情况。  那么,又有人会问:如果助听器与人工耳蜗联合使用会相互干扰吗?会对使用的患者造成其他伤害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助听器与人工耳蜗是二种完全机制不同的人工助听装置。并且有研究发现,助听器与人工耳蜗联合使用中枢在处理过程中并不拮抗,而且能得到更好助听效果,客观电生理检查双模式听觉相关电位反应了对声刺激的注意,认知,识别,判断,记忆等认知过程中大脑的内因性电位,双耳CI+HA双模式较CI单模式p300的潜伏期与N200的潜伏期均显著缩短,P300振幅明显增大,提示双模式明显提高了大脑对声音的处理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助听器和人工耳蜗将能够更快乐的并存。
上一篇:下一篇:
友情链接:人工耳蜗儿童与助听器儿童选择性听取能力的比较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0年02期
人工耳蜗儿童与助听器儿童选择性听取能力的比较研究
【摘要】:本研究采用三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比较了人工耳蜗儿童(CI)与助听器儿童(HA)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SNR=10,5,0),对不同难度材料(双音节词和短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重建听阈与补偿听阈相似时,人工耳蜗儿童与助听器儿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的差异不显著;(2)两类儿童对词语和短句的选择性听取能力差异显著;(3)在不同信噪比条件下两类儿童的择性听取能力差异显著。本研究结果提示,若助听器能补偿到最适宜水平,则没有必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R764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丽,王宁宇,葛晓辉;[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孙喜斌,梁巍,晁欣,黄鸿雁;[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孙喜斌;王琦;张蕾;李兴启;;[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6年03期
广华平,杨强;[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8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韩东一;[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4年01期
李丽,王宁宇,葛晓辉;[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2005年06期
章建程;殷明;徐灵活;;[J];海军医学杂志;2006年04期
周蔚,郑芸,王恺,王力红;[J];华西医学;2005年02期
刘巧云;黄昭鸣;孙喜斌;杜晓新;陈茜;;[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2期
邢旭英,周彩萍,范燕勤;[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04期
郗昕,韩东一,冀飞,洪梦迪;[J];实用医学杂志;2005年02期
王树峰,龙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5期
杜晓新,孙喜斌,黄昭鸣;[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6期
孙喜斌;张蕾;黄昭鸣;杜晓新;陈茜;;[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雷江华;[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龙墨;[D];吉林大学;2004年
李欣;[D];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
张森;[D];山西医科大学;2006年
王文利;[D];河北医科大学;2006年
易海燕;[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余瑜;[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7年
伍玉军;[D];中南大学;2007年
徐灵活;[D];第二军医大学;2007年
胡瑞丹;[D];四川大学;2007年
冀飞;[D];第四军医大学;2007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梁卫兰,郝波,王爽,张致祥,T Tardif,P F[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4年03期
陈雪清,韩德民,赵啸天,刘博,刘莎,莫玲燕,郑军,李永新,孔颖,王硕,吴燕君;[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5年13期
胡岢;[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2期
梁巍,张琨,陶悦;[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3期
曹永茂;龙墨;银力;华清泉;陶泽璋;吴展元;廖华;黄治物;李骏;常伟;;[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锋,焦粤龙;[J];广州医药;2005年04期
刘巧云;黄昭鸣;孙喜斌;杜晓新;陈茜;;[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6年12期
孙喜斌,贺鹭,巴重惠,陈益青,刘树燕,赵艳玲,曲成毅;[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3期
孙喜斌,贺鹭
,曲成毅;[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2005年04期
魏朝刚,曹克利,王直中,曾凡钢;[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9年04期
曹永茂,银力,杨强,马哲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9年04期
吴燕君,孔颖,刘领波,王树峰;[J];中国临床康复;1999年08期
孙喜斌,梁巍,晁欣,黄鸿雁;[J];中国临床康复;2002年21期
叶海燕,路淑香;[J];中国卫生工程学;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雪清;张忠心;;[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张宏征;钱宇虹;陈浩;郭梦和;;[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李辉;;[J];世界科学;2011年07期
张稚;;[J];中国残疾人;2011年08期
赖丹;黎万荣;黄毅岚;蒲俊梅;;[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年12期
张国平;李永新;;[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亓贝尔;刘博;张宁;刘海红;刘莎;董瑞娟;;[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4期
陶朵朵;陈兵;;[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年16期
王丽萍;王峥;李梅;陈宏;翟民;;[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0期
莫玲燕;燕飞;刘辉;陈静;陈雪清;黄丽辉;韩德民;;[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道行;;[A];第十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罗仁忠;王小亚;温瑞金;高胜利;李琰;周佳霖;邹彬;孙昌志;蓝军;谭少珍;;[A];2010全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青年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易海燕;康诗丽;李永勤;刘巧云;;[A];中国康复医学会运动疗法分会第十一届全国康复学术大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11年
欧阳春彦;;[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林海波;;[A];2010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第十八次全国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彭显唯;苑杰华;;[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八届全国康复治疗学术年会资料及论文汇编[C];2011年
陈迎迎;;[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胡宝华;汪际云;王海英;姚敏敏;;[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杨蓓蓓;何建国;林鹏方;;[A];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成立60周年庆典暨2011年浙江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张国军;迟锟;;[A];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及第三次学术年会暨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七次学术交流会暨广东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喉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孟庆玲;[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医师
龙墨;[N];健康报;2010年
马艳红;[N];中国医药报;2011年
王朝;[N];保健时报;2008年
张道行;[N];家庭医生报;2006年
严少卫;[N];健康报;2008年
李新萍;[N];健康报;2008年
孟庆玲;[N];大众科技报;2006年
张建?薛飞;[N];医药经济报;2007年
王小龙;[N];科技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建菊;[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朱美美;[D];复旦大学;2012年
王斌;[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年
贺湘波;[D];中南大学;2012年
崔勇;[D];复旦大学;2004年
陈东野;[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8年
张寒冰;[D];山东大学;2004年
张志利;[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9年
王林娥;[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4年
刘娅;[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胥然;[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伍玉军;[D];中南大学;2007年
苏路;[D];昆明医学院;2009年
陶朵朵;[D];复旦大学;2011年
崔丽丽;[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许庆庆;[D];天津医科大学;2012年
施明;[D];昆明医科大学;2012年
陈希杭;[D];福建医科大学;2012年
李焱;[D];吉林大学;2012年
陈向红;[D];天津医科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对于听损儿童来说应该选择助听器还是人工耳蜗呢?
为幼儿选配助听器的原则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三早”,即应尽早依靠助听器的帮助,开展以“三早”为原则的康复训练:早诊断、早干预(使用助听产品)、早康复(进行语言训练)。一旦错过了这个康复时期,听损儿童掌握语言就有很大的困难了。
0-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尚未完全开发,首先要能够听到声音,然后认知声音的类型,模仿声音,以达到学习语言的目的。因此,给孩子选择聆听效果较好的助听器,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言语清晰度,帮助孩子更快提高听辨能力,熟悉发音,进而更好地学习语言。
3-6岁的孩子相比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部分语言能力,更需要的是使口齿清晰,进而达到发音正常的效果。这个阶段的听损儿童要多做语言康复训练,随着聆听内容的不断加大,聆听环境也逐渐复杂化,他们需要能够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分辨言语。因此,双耳佩戴耳背式助听器能帮助他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聆听并学习语言。
3-6岁的孩子相比0-3岁的孩子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部分语言能力,更需要的是使口齿清晰,进而达到发音正常的效果。然而,孩子聆听内容不断加大,聆听环境也变得复杂,使其变得不爱说话,减少与他人的语言交流、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使其语言能力得不到良好的发展。而耳背式助听器能使孩子在相对嘈杂的环境中分辨言语,更好地聆听并学习语言。
6岁以上的听损儿童在经过前两个语言发展期之后,聆听需求变得更加复杂,他们需要学习外语,参加集体活动,培养与外界沟通的能力,所以对助听器的性能要求更高。同时,为了孩子心理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尽量为孩子选择性能较好、美观和隐蔽性较高的助听器。
人工耳蜗是三类医疗器械,分为外部处理器和植入体两部分,植入体需要手术植入。大概的工作原理是外部处理器接受声音后处理,发射信号到植入体,植入体通过电流直接刺激听神经。”电“刺激,是听到声音的途径。人工耳蜗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替代一个器官的”人工器官“。人工耳蜗是“人工耳”,替代耳朵。
助听器是一个放大器,不过因为听力损失不是线性的,所以目前更多用的是数字式助听器,不是简单放大,而是有的频率损失严重就放大多一些,有的频率损失小就小一点。这样助听器就可以有效补偿听力。还是对声音进行放大处理,通过鼓膜、听骨链、耳蜗、听神经到达大脑,算是耳朵的“增强设备”。
理论和实践已经证明,目前绝大部分的感觉神经性聋是无法单纯依靠医疗的手段达到治愈目的的,为听障儿童配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再辅以规范的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才是让他们走出无声世界、融入主流社会的唯一科学有效的方法。但同样使用了助听器或人工耳蜗,采取了同样训练措施的不同个体,康复效果却会有很大的差别。这说明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作用不但与验配和植入的水平有关,与它们正确使用也有着极大的关系。为此在这些助听设备的使用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做好“晨检”:
所谓“晨检”指得是早晨起床后对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工作状态进行检查。检查的内容主要有:
(1)电池电压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
只有电池电压在额定状态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检查的最好方法是使用电压测试仪,如果发现电压达不到额定的要求则需要及时更换。
如无法保证对电池性能进行有效的监控,可采取定期更换电池的方式保证助听的效果。
(2)助听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
有时尽管电池电压正常,但受助听器本身工作状态和耳模导声孔通畅度的影响,助听器的放大和输出也会产生变化。例如北方的冬季,室内外温差较大,助听器的耳钩和耳模导管中很容易出现水蒸汽,导致助听器没有声音或声音异常;还有的小儿外耳道中的耵聍较多,容易将耳模声孔阻塞,影响声音的传导,需引起特别的注意。因此每天早上,家长或老师要用助听器专用听筒,监听助听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如有异常需及时查找原因,进行处理。
(3)是否有反馈啸叫?
戴上助听器后,出现反馈啸叫的主要原因是耳模配戴不到位,没有让耳模与相应部分充分吻合好,此时只需按步骤重新配戴即可。出现啸叫的第二个原因是随着小儿年龄的增长,耳廓变大,耳模相对变小,两者之间不相吻合,密封程度降低,解决的办法是更换新耳模。引起助听器啸叫的第三个原因是助听器耳钩或耳模耳钩有裂痕,也有可能是耳模胶管与耳钩衔接不好,声音在传导过程中出现泄漏。需要对耳钩或胶管进行更换。助听器的啸叫,不但影响配戴者自己对声音的听取,还会对其他儿童的听取产生影响,需及时处理。
(4)小儿对声音听取的敏感度有无变化?
有许多原因会导致小儿出现一过性听力下降,如不能及时发现,会影响一整天的学习效果。因此每天早上,戴好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后要检查孩子对声音的听取状况。最简单的方法还是让他听取并复述a、i、u、m、s、sh六个英语字母的发音,如能准确复述,则说明听力补偿效果基本满意,如有异常,要查找原因,必要时要会同听力康复专业人员共同解决。
因为受年龄的影响,特别是初次配戴助听器的幼儿对声音的认识并不深刻,对以上助听器或人工耳蜗工作状态的异常改变不敏感或不能表述,如果不做好晨检,不能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助听设备的作用就得不到正常发挥,不但浪费了宝贵时间,有时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听力损伤。
二、听觉和言语训练的环境要相对安静
感觉神经性聋导致的听力障碍,不仅仅是听觉敏度的下降,最主要的是听觉分辨率的下降。在安静环境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作用可以得到很好的发挥。但在嘈杂环境里,噪声干扰了对言语声的听取,就会出现听得见但听不清的现象。因此在进行听觉和言语训练时,特别是初期,要尽量选择安静的环境。等小儿有了丰富的正确的声音概念后,抗噪音干扰的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环境的影响就不那么重要了。
三、注意助听器听取的最佳距离
因为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使用麦克风输入方式时,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最佳距离在两米之内,超过这个距离,助听效果会大打折扣。因此在教聋儿学习说话时,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不能超过两米。同时还要注意,如果小儿只是配戴一只助听器或一耳植入了人工耳蜗时,应尽量在助听器配戴耳或人工耳蜗植入耳一侧与他交流。
四、人工耳蜗植入后,另一耳要坚持配戴助听器
对于听力的改善来说,人工耳蜗比助听器有着更多的优点,因此一些一耳已经植入了人工耳蜗的孩子的家长,就会放弃对另一耳残余听力的开发和利用。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按照常规一耳植入人工耳蜗,另一耳只要有残余听力就一定要坚持配戴助听器,这对于声源方向的定位、噪声条件下的听取有着极大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防止非责任耳“听觉剥夺”的发生。
五、学会使用“T”档
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声音输入方式至少有“M”和“T”两种,其中 “M”为麦克风输入方式,在此方式下,麦克风就可以直接将外界的声信号变换成电信号进行放大,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而“T”表示磁电感应输入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不能直接对外界的声音进行放大,而是通过内部的感应线圈切割磁场中的磁力线产生电流后再进行放大。它必须依赖于磁场的存在,因此磁场的建立是助听器和人工耳蜗作用发挥的关键。发达国家在公共建筑设施的设计和建造上已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预先在墙壁或地板内埋置了感应线圈,在一定范围内只要将“T”挡打开,无论距离多远,均可清楚的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做到这一点,还需要利用一些特殊装置才能充分发挥“T”挡的作用。其中最常用的是磁电感应装置。该装置可以在一定范围(一般为30-50m2)内产生一个磁力线均匀的磁场,在这个范围内的任何位置,只要使用“T”挡,就可以收听到来自这些音响设备发出的声音,加大了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的有效距离,扩展了孩子学习的空间。同时由于这时助听设备接收到的只是进入该装置的声信号,周围环境的其他杂音不被放大,因此声音的清晰度比通过“M”档输入的要高的多。
六、争取使用无线调频(FM)系统
我们虽然远离广播电台,但通过收音机可以清楚地收听到电台播出的节目,这是因为电台可以以调频的形式将声音信号发射到空中,而只要收音机的接受频率与电台播放节目的频率一致,无论距离多远均可以收听到电台的声音。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用一特定的发射器将声音信号象电台一样以某种特定的频率播出,而只要在助听器或人工耳蜗上安装一个调频接收器,同样可以清晰地接收到这个信号。目前这种装置已经被广泛应用。并且随着技术的改进,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体积越来越小,性能越来越好。无线调频系统的最大优点是增大了声信号的强度,降低了噪声的强度,通过信噪比的变化增加了言语声的清晰度,有利于语言的学习。另外它还解决了距离对助听效果产生影响的问题。在发射器功率满足的前提下,只要教师或家长佩带了发射器,佩带了接受器的聋儿无论在何处均可以清晰地听到他们的声音。与磁电感应装置一样,它可以用在一对一的家庭训练中,也可以用在一对多个的集体训练中。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助听器与人工耳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