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工地噪声工作,经常面对噪声的污染,导致听力受到损失,有比较好的方式保护听力吗?

在上班的地方机器声音很大 对身体有影响吗? 说仔细些_百度知道
在上班的地方机器声音很大 对身体有影响吗? 说仔细些
音多少倍对身体有害...
音多少倍对身体有害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我还真不会游泳
来自社会民生类芝麻团
我还真不会游泳
采纳数:536
参与团队:
噪声对人体的危害是全身性的,既可以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非听觉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的早期主要是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以引起病理性改变。此外,作业场所中的噪声还可以干扰语言交流,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引起意外事故。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噪声对听觉器官的影响是一个从生理移行至病理的过程,造成病理性听力损伤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和接触时间。长期接触较强烈的噪声引起听觉器官损伤的变化一般是从暂时性听阈位移逐渐发展为永久性听阈位移。(1)暂时性听阈位移。暂时性听阈位移是指人或动物接触噪声后引起暂时性的听阈变化,脱离噪声环境后经过一段时间听力可恢复到原来水平。①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在强烈噪声环境中,感觉声音刺耳、不适,停止接触后,听觉器官敏感性下降,脱离接触后对外界的声音有“小”或“远”的感觉,听力检查听阈可提高10~15dB,离开噪声环境1min之内可以恢复,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②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持续暴露于强噪声环境或多次接受脉冲噪声,引起听力明显下降,离开噪声环境后,听阈提高超过15~30dB,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称为听觉疲劳。一般在十几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的属于生理性听觉疲劳。在实际工作中常以16h为限,即在脱离接触后到第二天上班前的时间间隔,在此期间内恢复至正常水平。随着接触噪声的时间继续延长,如果前一次接触引起的听力变化未能完全恢复又再次接触,可使听觉疲劳逐渐加重,最终听力不能恢复而变为永久性听阈位移。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均属于可逆性听力损伤,可以被视为生理性保护效应。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发生时,听力下降,能听到声响的阈值提高,从而减轻噪声的伤害。(2)永久性听阈位移。永久性听阈位移指噪声或其他有害因素导致的听阈升高,不能恢复到原有水平。出现这种情况是听觉器官具有器质性的变化。永久性听阈位移又可分为听力损失、噪声性耳聋以及爆震性声损伤。①听力损失:是指长期处于超过听力保护标准的环境中[&85~90dB(A)],听觉疲劳难以恢复,持续累积作用的结果,可使听阈由生理性移行至不可恢复的病理过程。主要表现在高频(3000Hz、4000Hz、6000Hz)任一频段出现永久性听阈位移大于30dB,但无语言听力障碍,又称高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失(特别是在Hz)可作为噪声性耳聋的早期指标。②噪声性耳聋:当高频听力损失扩展至语言频率三频段(500Hz、1000Hz、2000Hz),造成平均听阈位移大于25dB,伴有主观听力障碍感,称噪声性耳聋。并且在4000Hz处有一听力突然下降的听谷存在。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遭受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③爆震性耳聋:又称爆震性声损伤。是在一次强噪声作用下造成的听力损伤,如爆破作业、火器发射或其他突然发生的巨响所形成的强脉冲噪声和弱冲击波的复合作用,使外耳道气压瞬间达到峰值,强大的压强可使鼓膜充血、出血或穿孔,严重时可致听骨链骨折。瞬间高压传入内耳,造成内淋巴强烈振荡至基底膜损伤、出现听力障碍,并可由于前庭受到刺激而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此时生理保护结构所起的反应已经完全不起作用,因此必须加强听觉器官的个体防护。(3)耳蜗形态学的改变。噪声引起的听觉系统损伤是物理(机械力学)、生理、生化、代谢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可使听毛细胞受损伤,严重时Corti器(柯替氏器)全部消失或破坏。损伤部位常发生在距卵圆窗9~13mm处。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影响(1)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噪声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噪声的性质、强度和接触时间有关。噪声反复长时间的刺激,超过生理承受能力,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脑皮层兴奋与抑制平衡失调,导致条件反射的异常,使脑血管功能紊乱,脑电位改变,从而产生神经衰弱综合征,可出现头痛、头昏、耳鸣、易疲倦以及睡眠不良等表现,还可以引起暴露者记忆力、思考力、学习能力、阅读能力降低等神经行为效应。在强声刺激下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引起呼吸和脉搏加快、皮肤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发冷、出汗、心律不齐、胃液分泌减少、抑制胃肠运动、影响食欲。(2)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噪声可通过下丘脑-垂体系统,促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性腺激素以及促甲状腺激素等分泌的增加,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化改变。(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噪声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心率、脉搏加快,噪声越强,反应也越强烈,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增加,收缩压有某种程度的升高。但随噪声作用时间的延长,机体这种“应激”反应逐渐减弱,继而出现抑制,心率、脉搏减缓,心输出量减少,收缩压下降。一般认为,心血管系统改变的程度与噪声的性质、参数以及接触时间的长短有关。(4)对视觉器官的影响。噪声对视觉器官会造成不良影响。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工人常主诉眼痛、视力减退、眼花等。噪声与振动还能引起眼睛对运动物体的对称平衡反应失灵,其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在噪声刺激下产生抑制作用后的结果。一般来说,噪声强度越大,视力清晰度稳定性越差。由于视力清晰度降低,会使劳动生产率下降。同时,噪声还会使色觉、视野发生异常,调查发现噪声对红、蓝、白三色视野缩小80%。(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在噪声的长期作用下,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食欲不振、恶心、消瘦、胃液分泌减少、胃蠕动无力、胃排空减慢等。噪声的非特异性效应(1)对睡眠、休息的干扰。噪声会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强烈的噪声甚至使人无法入睡,心烦意乱或使人多梦、惊醒,而老年人和病人对噪声的干扰更为敏感。(2)对心理的影响。噪声引起的心理影响主要是烦恼,使人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噪声也容易使人疲劳,因此往往会影响精力集中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对一些做非重复性动作的劳动者,影响更为明显。噪声的掩蔽效应,往往掩盖一些危险信号的声响示警,故吵闹的施工区域或生产场所易出现工伤事故。(3)噪声对胎儿和儿童的影响。研究表明,噪声会使母亲产生紧张反应,引起子宫血管收缩,以致影响供给胎儿发育所必需的养料和氧气。噪声还影响胎儿的体重。此外,因儿童发育尚未成熟,各组织器官十分娇嫩和脆弱,不论是体内的胎儿还是刚出世的婴儿,噪声均可损伤听觉器官,使听力减退或丧失。噪声还会影响少年儿童的智力发育,有调查显示,吵闹环境下儿童智力发育比安静环境中的低20%。(4)对女性的健康影响。噪声对女性的月经机能会产生影响,常表现为周期异常(周期不规律),经期延长,血量异常(血量增多者多于血量减少),痛经等。当女性接触高强度噪声,特别是接触100dB以上强度噪声时,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病率可明显增高。孕妇长期接触噪声,生出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对神经系统先天畸形可能也有轻度影响。(资料来源:环境保护部.国家污染物环境健康风险名录——物理分册)
你好,噪声级为3O-4O分贝属于比较安静的正常环境,超过5O分贝就会对人体生理功能产生影响;70分贝以上会使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研究发现,噪声超过85分贝,会使人感到心烦意乱,人们会感觉到吵闹,结果会导致工作效率降低。长期工作生活在9O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严重影响听力甚至导致其它疾病的发生。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超过80分倍
噪声对人的免疫功能、精神、神经、心血管、内分泌、代谢、呼吸及消化系统等均有影响,造成紧张、烦恼与反感。 如果长期受到低频噪音袭扰,容易造成神经衰弱、失眠、头痛等各种神经官能症,甚至影响到孕妇腹中的胎儿。
为了保护人们的听力和身体健康,噪音的允许值在75~90分贝。
噪音是引起听力丧失的常见原因,事实上不只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更多&& 的工人,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有机会暴露在各种不同程度的噪音中,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而不自觉。噪音不只是影响听力而己,噪音也会影响心脏血管的健康,睡眠的品质,甚至胎儿的发育。 一般机器发动产生的噪音约90分贝(分贝)左右,一般工厂工人约暴露在85到95分贝的工作环境中。一般人在生活环境中可能遭遇的噪音分别是:飞机引擎声,热门音乐声音可达120分贝以上,火车通过的声音100分贝,大卡车通过的声音85分贝,吸尘器的声音70分贝,正常交谈的声音60分贝,汽车慢速行驶声音50分具,安静的办公室约40分贝,磨擦树叶约20分贝。美国国家环境职业研究所规定一般听力保謢标准为在90分贝环境下暴露不可持续超过8小时,95分贝则不可超过4小时;否则100%即会有听力损伤的危险。事实上每3分具则声音能量即倍数增加,而非5分具。 噪声给人带来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损害听力。有检测表明:当人连续听摩托车声,8小时以后听力就会受损;若是在摇滚音乐厅,半小时后,人的听力就会受损。有害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中国对城市噪声与居民健康的调查表明:地区的噪声每上升一分贝,高血压发病率就增加3%。影响人的神经系统,使人急躁、易怒。影响睡眠,造成疲倦。 从心理声学的角度来说,噪音又称噪声,一般是指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它是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言之,噪音是非周期性的声音振动。它的音波波形不规则,听起来感到刺耳。从社会和心理意义来说,凡是妨碍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并使人产生不舒适感觉的声音,都叫噪音。如流水声、敲打声、沙沙声,机器轰鸣声等,都是噪音。它的测量单位是分贝。零分贝是可听见音的最低强度。
50分倍人感不适90分倍头疼,头晕,
其他3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噪声污染,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曾感受过,进入强噪声环境中,会出现双耳难受、头痛、耳鸣甚至血压升高、心跳加速等症状,即便离开噪声环境,也会持续短时间的耳鸣现象。今年,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已确定为“减少噪声,保护听力”。记者采访了天津市康复医学会听力语言康复中心主任赵鸣之,赵主任表示噪声是目前世界性的公害之一,但往往得不到人们的重视。此次爱耳日的活动主题,正是呼吁大家,重视对噪声的防护工作,保护好自己的听力。
什么是噪声?
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听力的声音。只要超过85分贝的声音,都被认为是噪声,都会给人们带来听力损害。它不仅仅来自于工业、交通方面,刺耳的音乐和鞭炮声、带声响的儿童玩具、嘈杂的餐厅环境等,都是噪声的来源。
噪声性听力损害与哪些因素相关?
1.与噪声接触时间长短。
2.噪声源与耳朵的距离。
3.耳的基础病变。
4.个人体质、年龄、对声音的敏感度。
患上噪声性耳聋怎么办?
噪声性耳聋是由于长期噪声刺激所引起的一种缓慢性、进行性的感音神经性耳聋,早期表现为听觉疲劳,离开噪声环境后可以逐渐恢复,久之则难以恢复,终致感音神经性耳聋。
针对长期需在噪声环境中工作的人群,可以选择佩戴耳塞。耳塞能够有效地降低噪声的30至40分贝。如果已经患上噪声性耳聋,那么已经损失的听力是无法恢复的。但为了防止听力的再次下降,则需要到专业机构选择适合自己的助听器。
面对噪声性听力损害,重点就是预防工作。首先,应改善噪声环境,尽量远离噪声强度较高的环境,如酒吧、KTV、燃放鞭炮的场所、飞机场等;其次,如果因工作环境受限,需要在噪声环境中办公,则应该注意使用个人噪声防护用具,加大对噪声污染的防护认识;第三,如果使用噪声防护用具受限,则需要调整工作时间,间断性地安排休息时间,这样使噪声刺激引起的暂时性阈移现象能够有时间恢复,避免长期刺激,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
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则是加强对听力检查的重视度。赵主任说,很多患者并不是对渐进性耳聋没有感觉,但仅凭感觉去判断听力是否受损,对听力问题置之不理的人占很大一部分。而在一般体检项目中,耳鼻喉科的检查也是最不受大家重视的,有的人甚至直接跳过这个检查项目。对于高危人群来说,长期噪声作业、有过突发性耳聋、有过耳病的患者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听力体检,此外其他人群也应控制在一年一次听力体检。
“分贝”解析
听力是大家都能听到声音的能力,能力有标尺,衡量听力的标准就是分贝。如果分贝过大或时间久,就会造成内耳听觉细胞的损伤使听力下降,这种听力损失是进行性的神经性耳聋,是不可逆转的。右表为分贝与音量的类比:
声音强度 常见的噪声
150分贝 鞭炮声
120分贝 救护车警笛声
110分贝 电锯声、摇滚演唱会
105分贝 个人立体音响的最大音量
100分贝 木工工厂、雪地机动车
95分贝 摩托车声
90分贝 割草机声
85分贝 交通堵塞时的噪声
40分贝 人们日常说话交流的声音
20分贝 小鸟的鸣叫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什么情况会导致听力下降?青少年如何保护听力?
耳朵是我们感知世界,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器官。据统计,我国有听力障碍的残疾人占各类残疾人数的首位。因此,有效开展防聋治聋的工作,降低耳聋发生率。 每天我们周围环境中存在很多声音,比如,电视、手机、交通噪音等等。如果这些声音在安全水平下,是不会影响我们听力的,,然而如果当我们听到有害的噪声,这些噪声很响,并且持续时间很长,我们内耳的感受结构则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噪声性听力损失。 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声音是娱乐和休闲等非职业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比如很响的音乐、去迪厅蹦迪、到KTV飙歌、在嘈杂的游艺厅打游戏……这些年轻人热衷的种种流行时尚,让他们沉浸在庞大的噪音中乐此不疲,却不知其中隐藏着巨大的危害,长时间受到高强度声音的影响特别容易导致听觉听力减退。非职业噪声性可以立即出现或者在很长时间内使听力逐渐下降,可以是暂时性的也可以导致永久性听力损害,可以导致一侧或双侧听力损失。无论噪声是以何种形式产生影响,有一点是确定的,噪声性听力损失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却是目前尚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而且噪声所导致的听力损害通常是长时间逐渐发生,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等到发现明显听力下降的时候,这种损伤已经不可逆转。
又有哪些非职业噪声呢?这些噪声的强度又是多少?
鞭炮或爆竹:180分贝;枪声:167分贝;车载立体声播放器:154分贝;儿童玩具:150分贝;体育赛场:127分贝;摇滚音乐:120分贝;健身俱乐部:120分贝;摩托赛艇:115分贝;电子游戏室:110分贝;电影院:94分贝。
一般小于75分贝的声音一般很少引起听力损伤。暴露在噪声下要避免过响、离声源过近或者暴露太长时间。
非常遗憾的是目前对于永久性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没有药物、手术或其他方法可以使已经下降的听力恢复,唯一可以做的是保护好残余的听力。患者应适当进行锻炼,放松心情,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再次接触强声刺激;在身体有其他疾病就诊时告诉医生自己的听力不好,让医生避免使用对听力有可能损伤的药物;另外还要注意不要感冒,感冒可以引起中耳炎,导致听力下降。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爱耳日特别策划:保护宝宝听力,这些噪声需注意!
保护宝宝听力,这些噪音需注意!
——搜狐母婴爱耳日特别策划
儿童的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高音量快节奏的音乐会导致内耳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损害内耳毛细胞造成噪声性耳聋。搜狐母婴在爱耳日来临之际,盘点各类宝宝需要远离的噪音伤害。为了宝宝听力健康,爸爸妈妈都来关注吧~
一、如何发现孩子的听力出现了问题?
宝宝最近对声音刺激反应差了吗?连对轻柔高频的声音都表情迟钝吗?情绪烦躁吗?睡眠质量差吗?大宝宝是否经常向你诉说耳内疼痛、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或是平时呼之不应,学习效率差,做作业差错率明显上升?急躁易怒,容易疲倦,记忆力减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如果有以上症状,请家长注意!家庭噪音很可能对宝宝的听力造成了损伤!
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杰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把家长的话当耳旁风,有些不是个性的问题,而是因为孩子听不见。比如有的孩子看电视的时候老是要求声音大一点,但其他人会觉得声音已经太大了,这说明孩子的听力是有问题的。家长也可以在一些小细节上去关注,比如在背后叫孩子,没有应答,或者是有一个异常的响动时,大家都有反应,但孩子没有动静,等等。
二、以下噪音会损伤宝宝的听力健康
1、家庭噪音
什么是家庭噪音?
家庭噪音指家庭中一种由为数众多的频率组成的,并具有非周期性振动的复合声音。简单来说,就是居住环境中形成的不恰当或者不舒服的听觉刺激,也称为室内噪声污染。
家庭噪音有哪些?
家用电器的噪音对人们的危害越来越大。
据检测,家庭中电视机、收录机所产生的噪音可达60至80分贝,洗衣机为42至70分贝,电冰箱为34至50分贝,家庭卡拉OK分贝更高。另外,家庭鱼池的流水声、室内敲打声、收音机的沙沙声,DVD的机器轰鸣声,家人的高声吵架均在范围之列。
而频率在200赫兹以下的低频噪音,主要有电梯、变压器、高楼中的水泵、中央空调(包括冷却塔)及交通噪声等。它们通过空气传声、结构传声途径直接传播到小区住家户,也形成家庭噪音的一部分。
家庭噪音对宝宝听力有哪些危害?
家庭噪音主要会引起宝宝内耳毛细胞、毛细血管形态及其功能损伤,支持毛细胞的酶系统失调,氧和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变性死亡,电信号无法产生等,从而导致小儿听力下降、耳聋或其他听力障碍。
由于内耳毛细胞损害后无再生能力,故可能甚至小儿导致听力永久性下降或丧失。
听力的丧失是渐进性的,不容易被发觉,而家庭噪音(尤其是低频噪音)具有长期性、隐匿性的特点,所以,家庭噪音对宝宝听力损伤的危害不容忽视!在噪声环境下的儿童智力发育比较缓慢,还会影响体重发育,甚至会更进一步引起其他系统损伤。
国家规定的各种家用电器噪声的限值:
空调:按制冷功率大小,空调噪声限值在40分贝至68分贝;
洗衣机:洗衣机的洗涤噪声最高限值为62分贝、脱水噪声限值为72分贝;
冰箱:容积在250升以下的冰箱,噪声限值为45分贝至47分贝;250升以上的限值为48分贝至55分贝。
微波炉:微波炉限值为68分贝。
此外,标准要求冰箱、空调、洗衣机、微波炉、抽油烟机和电风扇六大类家电产品的铭牌或使用说明书上必须标注噪声值,否则不得上市销售。
家里噪声比较大的设备尽量不要同时开启,同时使孩子避免长时间处于嘈杂的环境中,避开生活中常见的噪音污染源,比如电视,或者高音量的立体声音响。当孩子周围有长时间的噪音的时候,例如,隔壁有装修的声音时,父母最好给孩子带上那种保护听力的耳塞,或者带着孩子远离污染源。
另外,如果家周围的环境比较嘈杂,在房间装修和布置上就可以做一些隔声处理:可以选择比较厚的窗帘,门窗和墙壁装修时可以选用一些隔音材料;选择静音的加热和通风设备;让孩子在房间里尽可能少受外界噪声污染。
海军总医院全军耳鼻喉科研究中心的李厚恩副主任医师也提醒爸爸妈妈,不要让孩子养成听MP3的习惯,MP3是立体声的,其最大音量令人感到震耳,对内耳黏膜和毛细胞有一定损伤,声音对内耳黏膜和毛细胞产生一种震动,这种震动足以引起内耳黏膜和毛细胞的水肿,从而影响听力,导致神经性耳聋。这种影响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听力下降缓慢,患者的感觉并不明显,往往在体检或无意中发现,但最终会影响听力,而且MP3播放器具有较长的电池寿命和较大的音乐存储容量,使人们收听音乐的时间更长更连续,损害可能会更大。
2、玩具噪声
各种有声有色的电动玩具,在启发孩子智力的同时,过大的声响,可能对孩子听力造成伤害。专家提醒,在购买小年龄孩子的玩具时,一定要仔细挑选,切勿在不知不觉中伤害幼儿。下面一组玩具噪声测试数据可大致反应儿童所面临的玩具噪声污染:
玩具机动车发出的噪声在10公分距离内为82~100分贝;
大型音乐枪在100公分距离内的噪声值为74~107分贝,最大可达130~140分贝;
一种经过挤压会吱吱叫的空气压缩玩具在10公分距离内的音量可达78~108分贝;
载人电动玩具车的声级最高,达74~97dB(分贝),这类玩具车多出现在公园或大型商场等处的儿童游乐场所。
在给孩子选择玩具时,一定要注意婴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玩具发出的声音要控制在70分贝以下。首先,要购买正规玩具。比如:玩具要能通过安全和合格监测。从批发市场淘来的玩具没有安全保障,就不要考虑了;其次,要筛查玩具。在孩子拿到玩具之前,父母应该先把它放在距离自己头部大约30厘米的地方听一听。如果你都被吓了一跳,那么它的音量就肯定超标了;在使用时,控制玩具的音量。如果太吵了,建议用胶条把它的喇叭粘住,以减小音量,或者干脆把电池拿出来。在孩子玩电子游戏或者听立体声设备时要尽量缩短使用时间。
3、游乐场所噪声
有关资料显示:在商场、游乐园、影剧院等娱乐场所,环境噪声经常严重超标,据已有的监测显示,有的儿童游乐场所噪声经常在85分贝以上,最高甚至达到96分贝,经常接触这种环境,儿童的听力会受到严重的损伤,各项身体机能也会受到影响。
郑州人民医院颐和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张卫东介绍,5岁以下儿童的听力都处在发育阶段中,这个时候环境中的噪音如果超过80分贝,并且噪音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就会对儿童的听觉系统造成损伤。“在这样的环境中,即使对儿童采取戴耳罩等减小噪音接收的措施,也起不到一定的作用,最好的方式就是尽量避免长时间处在噪音环境中。”
尽量少带孩子去比较吵闹的游乐场所,或者要缩短在游乐场逗留的时间,对于噪声比较大的游乐项目,要选择为孩子佩戴耳塞或耳罩等听力保护装置,同时缩短玩的时间。建议家长带孩子去参加一些比较安静的活动,比如,阅读、亲子游戏、绘画、益智型电脑游戏等,也可以去图书馆、美术馆或博物馆参观,这些活动或环境不仅能减少接触噪声的机会,还有利于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4、父母争吵噪声
除了外界的噪声外,父母的吵架声也会带给宝宝“心理噪声”。宝宝在6个月以后,就会形成家庭观念,知道自己和爸爸妈妈属于一个小团体,这也是宝宝天生对父母有亲昵感的原因。但是,当父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时,宝宝会发现,父母的声音格外刺耳,这种争吵打破了原来的和谐,这和他心中的家庭观念不符。所以要想让宝宝拥有健康的情感和EQ水平,父母要尽量少的为宝宝“制造”这种“心理噪声”。
三、噪声除了影响听力,还会对健康有哪些方面有影响?
噪声对视觉的影响:经常处于噪声环境中,使人眼的敏感性降低、瞳孔散大、色觉和视野异常,产生眼花、视力下降、反应迟钝现象,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噪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噪声能使唾液、胃液分泌下降,造成孩子食欲呆滞而引发消化道疾病。
噪声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在吵闹环境中生活的儿童智力发育要比安静环境中低20%营养学家发现噪声使人体的维生素B1、B2、B6、氨基酸、谷氨酸、赖氨酸等营养物质耗量增加,对儿童生长发育影响很大。
噪声对心脑血管的影响:噪声会使大脑神经调节功能出现失控现象,造成孩子呼吸加快、心脏跳动剧烈、血压升高、血管痉挛、引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噪声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长时间的噪声使免疫系统功能紊乱,使人容易受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皮肤病或其他疾病、甚至癌症。
噪声对睡眠的影响:噪声影响人的睡眠质量和数量。连续噪声加快熟睡到轻睡的回转,使熟睡时间缩短。
四、如何预防噪音伤害?
“0-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保护孩子听力,应该从0岁开始。对于听力问题的预防和治疗,关键也在于“早”。
目前,新生儿听力筛查已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展。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张杰介绍,北京市所有的新出生婴儿都会做新生儿听力检查,如果筛查不通过,妇产医院就会建议家长,在新生儿42天的时候再去做一个复筛,如果还有问题,等3个月的时候再做一个复筛,仍然有问题的,就会转诊到北京市指定的6家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在那里做一个详细的诊断性听力检查,检查后,会发现有相当的病人听力是好的,也会有少数的病人是真正的听力不好,真的听力有问题,就要进行治疗了。
除了给孩子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外,新生儿的耳聋基因检测也是听力保健的重要一环,若检查结果异常,就应来医院进行针对性干预。此外,家长还应做到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做健康保健,并在日常生活中密切观察孩子的听力和语言变化。一般来说,3个月大小的婴儿就会对强声音有反应,半岁前能分辨出妈妈的声音,9个月时能主动向声源处转脸,不晚于1周岁会有言语意识,家长对此应有所重视。平时在家测试孩子听力的时候,一定要避开除听觉之外的其他感觉(如视觉、触觉等),一旦怀疑异常,应尽早到医院做听觉功能检查,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山东省听力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金美表示,应尽量让孩子远离噪声源,如远离鞭炮燃放场所等强噪声污染区域;实在迫不得已可以给孩子使用护耳器如耳罩、耳塞等,如临时找不到护耳器可用棉花球、纸团塞进耳朵也有一定防护作用;对于突然发生的爆炸音等紧急情况,可用自己的小手指塞于孩子的外耳道内或让孩子采用闻声张口的方法也可减轻损伤的程度。
在孩子听力没有发育成熟的时候不应佩戴耳机,如果有孩子经常佩戴耳机需要控制佩戴时间及耳机音量,尽量不要在嘈杂环境下用耳机听音乐,在公交车、集市等地使用耳机会不由自主地调高音量,大强度的声音不断撞击耳膜,就会造成耳蜗毛细胞的损害引起听力损伤。此外,锻炼身体、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多进食含维生素B族和C族丰富的食物,如粗粮、瘦肉、蛋类、新鲜蔬菜、水果等,维生素B1、B2、B6及维生素C能保护听觉细胞。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地噪声扰民投诉电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