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一体化机身,3玻璃机身和陶瓷机身+金属中框,陶瓷一体化机身哪个手感最好

陶瓷机身到底有何优势?这款手机为何敢卖上万元?
从2015年华为Ascend P7陶瓷版率先开始采用陶瓷机身以来,随后的小米5尊享版、小米MIX,一加x陶瓷版以及近期推出的小米6等产品都有开始采用陶瓷机身,从市场的反馈来看,陶瓷机身确实受到很多用户的好评,但是由于陶瓷机身产能、良率、成本等方面的因素影响,“陶瓷机身”一直难以成为主流。
陶瓷机身究竟有何优势?
这里所说的陶瓷机身并不是普通的瓷器所用的陶瓷,其主要是指氧化锆(ZrO2)这种材料,再添加一些元素共同制成的一种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电化学性能。因为它的晶相结构尺寸是纳米级别的,所以叫微晶锆纳米陶瓷。
它的主要优点是热导率低,硬度高,结构致密均匀,耐磨和耐腐蚀。
相比传统的金属机身和玻璃机身来说,陶瓷机身的硬度更高。莫氏硬度最高是10级,最高的是钻石10级,而氧化锆陶瓷的莫氏硬度可以达到8.5,康宁大猩猩玻璃是7.0,镁铝合金是6.0,钢化玻璃是5.5。
并且氧化锆陶瓷还具有热导率高(热膨胀系数接近零),结构致密均匀,抗冲击、耐摔、耐磨、耐腐蚀性高的特性。而且,相对于金属机身来说,陶瓷机身也不会对手机信号产生影响。
另外,目前不少旗舰手机开始加入对于无线充电的支持,但是如果采用金属外壳的话,则会对无线充电产生影响,因为金属壳会屏蔽磁场,而采用陶瓷机身则可避免这种问题。
最后,相比金属机身来说,陶瓷机身在外观和质感上更加具有档次和手感,并且陶瓷机身还能够拥有更多的配色,还能在外壳上进行彩绘,外观上能够变得更加的漂亮。
制约陶瓷机身的难题正在解决
虽然陶瓷机身拥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制约陶瓷机身发展的难题也有很多。陶瓷工艺复杂,不良率高,难以规模量产。比如,陶瓷一般从造胚、画工、着色到烧制完成,整个周期可能需要数天的时间,而且还不知道烧制出窑后能有多少是良品。这也导致了成本的居高不下。此外,陶瓷的易碎性也是一大问题。不过现在这些问题正在逐步解决。
首先,在产能上方面,此前主要是潮州三环一家有量产陶瓷手机外壳(一加X陶瓷版、小米5尊享版、小米MIX都采用的是三环的陶瓷机身),产能也比较有限。不过现在三环也在不断提升产能。据芯智讯了解,目前三环每月毛坯产能已可达140万片,具备每月生产30万片成品的产能。
去年,顺络电子的陶瓷产品也开始量产,并且在上个月初,顺络电子还现金收购参股公司东莞信柏结构陶瓷股份有限公司57.57%股权(收购后股权提升至82.24%)成为信柏陶瓷的控股股东。
在不久前的一次会议上,顺络电子副总裁李宇先生向芯智讯展示的其最新的背壳、中框一体化的陶瓷外壳
此外,去年蓝思科技也开始为“国内某知名品牌推出的概念或旗舰手机提供陶瓷中框或陶瓷后盖”(应该是小米MIX)。目前由于采用陶瓷机身的智能手机并不多,所以随着多家陶瓷手机外壳厂商的量产,产能上已经没有太大问题。
虽然现在的陶瓷机身确实还存在易碎性的问题,但是相对于玻璃后盖,它可以在保证光滑的手感的前提下获得比玻璃更好的抗摔性。
另外,目前陶瓷手机外壳的成本也已经相比之前也降低了不少。当然相比金属、玻璃等材质还是要高不少。不过其优势也还是非常明显的。而相信随着工艺改进、产能提升以及采用陶瓷机身的智能手机开始增多,其成本也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降低。
初上科技——推动陶瓷机身的又一生力军
近日,深圳一家名为初上科技的厂商也推出了一款号称是全球首款全陶瓷一体化手机——CHUS H1,其采用了背壳、中框一体化的陶瓷机身设计,就连按键也是陶瓷材质。
对于初上科技,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不过提起他的母公司嘉宸集团,相信有不少人有所耳闻。
嘉宸集团始创于2003年,总注册资本约100亿元人民币。旗下拥有金融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移动通讯科技、影视传媒投资、文化旅游地产等几大块业务。初上科技就属于嘉宸集团旗下的移动通讯科技业务版块。如此看来,这个初入手机市场的初上科技也不容轻视。
不同于其他的手机厂商,初上科技将CHUS H1的定位是一款具有移动通信功能的艺术品,完美的将中国传统瓷器与现代科技进行了结合,主打艺术品路线,官方也将这款手机称之为陶瓷艺术手机。
“作为一个新来者,我们肯定是没法跟华为、小米这些厂商相比。不管跟他们拼性价比、拼配置、拼价格都不会有出路,所以我们走的是另外一条完全不同的路。”初上科技品牌总监田向达告诉芯智讯:“陶瓷手机这样一个小众市场的产品,就是我们主攻的一个方向。我们来做陶瓷手机也并不是玩票性质,我们是希望能够弘扬中国的陶瓷文化,将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高端用户提供有品位、有文化、有内涵的产品。”
从上面的图片来看,CHUS H1外观确实是非常的惊艳,浓浓的中国风,更像是一款艺术品,个性十足。
CHUS H1虽然主打的是具有艺术气息的外观设计和全陶瓷一体机身,但是也具有不俗的硬件配置。根据资料显示,CHUS H1采用的是高通上一代的旗舰处理器——骁龙821,内置4GB/6GB内存,64GB/128GB存储。主摄像头为1600万像素,前置摄像头为800万像素。可以说这样的配置,在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上应该是属于中高端水准。
定价方面,CHUS H1走的是高端艺术品路线,所以整体的定价也是直接向艺术品看齐。比如其大师私人定制版售价就高达3-300万不等。
据了解,初上科技已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进行了深度合作,定制版的CHUS H1的全陶瓷外壳将由景德镇知名的陶瓷大师亲自绘图和烧制,而且打造的每一款大师私人定制版(6+128G)也将会是全球唯一的,非常具有收藏价值。
“由于目前陶瓷一体机身外壳的良率并不高,所以每一款大师私人定制版都由大师亲自手绘,虽然会一次绘制并烧制数个外壳,但是最终会挑选出成色最好的一个,其余的会全部销毁掉,保证唯一性。”初上科技品牌总监田向达告诉芯智讯:“我们请的这些大师,他们的画作都是有市场行价的,这个大家可以上网去查询,我们销售的大部分收入还是需要给到这些合作的大师,我们实际只是收取一个制作费。而且我们对于大师私人定制版还有保底回收政策,也就是说如果你买了之后又不想要了,只要手机外壳完好如初,我们会按与原价相近的价格进行收回。因为这确实是艺术品,它们就值这个价,而且未来还会有升值空间。”
除了大师定制版之外,初上科技还提供了天使白、宇宙黑、樱花粉和中国红四款白板机(4+64G),即除了机身本身的颜色之外,后壳是没有任何图案的。其中天使白、宇宙黑、樱花粉版本的定价均为7999元,而中国红由于制作、烧制难度相对大一些,所以定价也要略高,达到了13999元。
最后,针对喜爱陶瓷手机,同时又预算有限的消费者,初上科技还推出了4+32GB的“丝绸之路”版,定价5999元,不过只限量1000台。
用户也可以选择在这几款白板机的基础上进行私人订制,厂家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机器背面定制相应的图案,不过会视定制图案的难度收取999-1999元不等的制作费。
目前初上CHUS H1陶瓷艺术手机已经开始预售,据了解,前100名预定者可以免费赠送陶瓷艺术手绘私人定制服务,前101-300名预定者可免费赠送陶瓷艺术影雕私人定制服务,具体的图案作品,用户可以自己选择。
最后对于大家关心的售后问题,初上科技表示,如果只是机器硬件本身的问题,将会提供免费更换硬件服务(相当于免费换新了)。如果是手机外壳出现了裂纹,或者轻微的碎裂,官方也可以进行相应修复。
从这款产品的定位和定价,我们不难看出,这款手机走的实际是艺术品路线,手机功能只是附带的。所以我们不能单纯的从配置上来谈论其性价比,因为其目标人群就是那些有逼格、喜欢文艺、个性、对价格又不敏感的小资、高富帅和土豪们。所以吃瓜群众还是散了吧。如果你特别感兴趣,也可以通过我们芯智讯微信来进行预定哦,并有机会免费赠送陶瓷艺术手绘私人定制服务。
不管怎样,初上科技的陶瓷艺术手机可以说是另一种新的尝试,不管是否能够获得成功,但至少能够进一步推动陶瓷机身的应用。
作者:芯智讯-浪客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更多干货、爆料、独家观点,欢迎订阅芯智讯
官方微信公众号:芯智讯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只需4688】三星Galaxy S7 Edge曲面手机
【只需4688】三星Galaxy S7 Edge曲面手机
今日搜狐热点一夜之间,玻璃机身代替金属成了旗舰手机标配,这是怎么回事?一夜之间,玻璃机身代替金属成了旗舰手机标配,这是怎么回事?PingWest品玩百家号进入 2018 年,似乎一夜之间,除了三星和索尼,其余主要品牌的旗舰新机都换上了新“发型”——齐刘海。关于齐刘海的吐槽,大家已经看得不少,这里也就不再赘述。比之所谓异性全面屏的新奇和显眼,其实 2018 年的新旗舰们还有一个地方做到了步调一致,只是可能大家都没有注意到——那就是它们都用上了玻璃材质的机身。索尼 XZ2,前代 XZ1 为金属一体式机身MWC 上,没有刘海屏的三星 S9/S9+、索尼 XZ2、Nokia 8 Sirocco 用的是玻璃机身,用了刘海屏的华硕 Zenfone 5 也是玻璃机身;刚刚发布的 OPPO R15 和 vivo X21 还是玻璃机身;甚至一些还没有发布的焦点新机,如 LG G7,从目前泄露的消息来看,仍旧是玻璃机身。如果再往前推,2017 年的绝对旗舰 iPhone X,乃至相对低端的 iPhone 8/8 Plus 用的同样是玻璃材质。vivo X21,前代 X20 为金属一体化机身和前几年的金属材质一样,玻璃机身大有一统高端机市场的趋势。并且,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采用玻璃机身的高端机型还会不断出现。玻璃之前,是塑料和金属的主场在触控智能手机大爆发的前夜,采用镜面设计的诺基亚 N93i 光彩照人,让人不禁感叹:“原来手机也能做得这么漂亮。”Nokia N93i但 N93i 只是一个镜面玻璃在手机应用史上的点缀,最早将玻璃材质融入工业设计的手机已经不可考。说起如今的玻璃智能手机大军,iPhone 4 不能不提。这款采用前后双面玻璃和不锈钢中框的手机在 2010 年刚发布的时候,用“惊为天人”来形容也不夸张。黑色玻璃的晶莹、折射不同光线的闪耀……科技与艺术的融合,iPhone 4 是一个典范。同一年发布的诺基亚 N8 则采用了而后同样众多高端机所采用的多彩阳极氧化铝机身。从现在来看,这同样算是充满前瞻性的工业设计了。也是从这一年起,玻璃和多彩阳极氧化铝开始在高端产品上崭露头角,与而后被称为“聚碳酸酯”的 PC 塑料三分天下。在这场角逐中,最早被高端产品抛弃的机身材质是聚碳酸酯。实际上,聚碳酸酯的优点颇多。这种塑料材质具有高强度、耐冲击、使用温度范围广、可自由染色、本身着色、不会掉漆、信号表现好等特点,而且使用这种材质来制造手机,可以实现完美、没有一丝接缝的一体成型机身。这是其余材质难以比拟的优势。只是,塑料机身在后来还是逐渐成为了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与一些厂家的某些行为(如推出 HTC 塑料版旗舰机,比金属旗舰机便宜 2000 元)和段子调侃(5000 元手机,拖鞋一样的材质)有关。不过,归根结底还是金属、玻璃等元素更符合消费者对于高端机的预期。没办法,任你工艺高超,调色出彩,塑料这种材质来做高端机似乎天生就有原罪。塑料从高端彻底走向低端之后。高端机发布会材质一栏基本就是金属与玻璃的排列组合。不过,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全金属的一体成型机身占据着优势。就和 PC、ABS、PP、PE、PVC、PS 等完全不同的材质都统称为塑料一样,手机上用的金属其实也有不同的分类。手机上金属材质主要是铝合金,即铝金属再掺入少量其它金属材料来增强其强度的材质。根据添加金属的不同,又有镁铝合金、钛铝合金等种类。Xperia XZ如 Xperia XZ 后盖大部分为 ALKALEIDO 镁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导热性,出色的电磁屏蔽性且同时兼具轻薄特性。因为索尼的加工工艺,这种金属材料给 Xperia XZ 带来了一种类似玻璃的观感,剔透而闪耀,手感却又温润细腻。同样使用铝合金的 HTC One 系列、iPhone 5 及以后至 iPhone 7 的机型都是金属高端机中的个中翘楚。铝合金的加持和 HTC、苹果、索尼等厂家的处理工艺也让这些手机的观感、质感和手感达到了一流的程度。但即使这样,金属材质仍有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首先就是金属的着色工艺复杂,相比聚碳酸酯的简单着色有天壤之别。所以在金属占据大头的时间段里,高端手机常见的就是是银色、灰色、金色,顶多再加粉色或者红色。并且深色的阳极氧化铝,相较浅色,更难着色。如果坚持要颜色浓重的高饱和度多彩设计,且色不容易掉,就需要一些更复杂的工序。这就无形中增加了手机的成本和量产难度。所以这也造成很多独特色彩的机型只能以高价的限量或者定制版名义推出。OPPO R11 巴萨定制版金属材质另一个大的缺点是前文提到的“出色的电磁屏蔽性”。对于手机内部的抗干扰而言,这是十足的优点;只是,对于手机的外部信号交换而言,这无异于先天劣势。毕竟手机的本质是对外信号交换的设备,工业设计的前提得保证信号的畅通。于是,在金属统治高端机材质的时间里,我们见到了各种让人吐槽的设计,比如 Xperia XZ 手机后盖的塑料条、iPhone 6/7 后盖的“塑料白带”。这些糟糕的细节仅仅是保证通话和网络通畅的基本。如果你想在手机上使用日渐普及的电子钱包功能,那你的金属机身手机还得多一条塑料条,或者原本的白带变得更粗,再或者 NFC 芯片放到手机正面。换句话说,想要用 NFC 功能,你要么得接受手机更难看,要么就接受 NFC 不好用。看到别人把手机放到无线充电板上就可以充电,你也很心动,把自己的金属机身手机放到无线充电板上,然而,啥效果都没有。是的,只要使用了金属机身的手机就用不了无线充电。无解,这就是金属机身的物理桎梏。三星旗舰能无线充电,iPhone X 能无线充电,索尼旗舰能无线充电……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将来,无线充电功能将在旗舰机中越来越普及。而这是之前的金属旗舰难以实现的,所以金属材质被旗舰抛弃也就不难理解了。那么,为什么是玻璃?看过了塑料和金属的种种,玻璃能顺利上位的原因其实已经近在眼前了。比起塑料,玻璃本身显得更高端,也容易做出更好的质感;比起金属,玻璃能更简单地做出各种色彩。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今年最流行的很可能是渐变色,而非往年的纯色。渐变色刚好和玻璃是绝配,渐变色与玻璃能很好地营造出梦幻的气息;而渐变色与金属或者聚碳酸酯材质的组合则是噩梦般的存在。更重要的是,玻璃并不会像金属那样具备电磁屏蔽特性,使用玻璃机身,可以保证手机设计的一体性,也不用牺牲 NFC 和无线充电功能。不过,严格来说,目前的玻璃机身手机基本用的是“玻璃后盖+金属中框”设计,与想象中的全玻璃还是有些不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玻璃的加工难度比塑料和金属要大。玻璃还有一个缺点。学术一点的说法,二氧化硅这种非晶体材料,分子结构是缺乏稳定性的。通俗一点,玻璃易碎。只是,这个缺点在各种新兴的手机保险面前也不成了问题。提前买保险,后盖碎了,换一个。玻璃之后,还有哪种更接近完美的材质?会是最近出镜率颇高的陶瓷吗?首先要明确一点,智能手机上所说的“陶瓷”材质和大家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陶瓷”是不一样的。普通的陶瓷本质上和上文提到的玻璃是一样的,都是非晶体材料。普通陶瓷用在手机上并非一种理想材质,厚重又易碎。手机出现的陶瓷材质,比如“钇稳定氧化锆”,其实应该算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此,这种材料既有金属的光泽,又兼具延展性。该材料在后期精加工时,不容易出现玻璃机身的爆裂问题;同时,该材料又有玻璃的优点,观感剔透,硬度高,手机在日常生活中不用太过担心划痕问题。总的来看,兼具玻璃和金属优点的陶瓷材质,是一种更理想的高端手机选材。采用白色陶瓷的小米 MIX2世上没有完美的材质,陶瓷也一样。就好像上文所说,陶瓷在获得金属和玻璃特性的时候,缺点也一并继承了过来。比如,虽然延展性有进步,但实际上,由于硬度大,陶瓷也容易破碎,只是相对玻璃稍好;虽然不像金属那么明显,陶瓷材质对信号还是有一定屏蔽作用的。如何设计天线,又是一个横亘在厂家面前的问题。最后,陶瓷材质想要在手机中真正普及开来,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良品率低,成本高企。这会严重影响手机厂家原本的定价策略和利润空间。以之前的陶瓷概念机小米 MIX 为例,据小米的介绍,其陶瓷后盖需要 2000℃ 以上的高温进行烧制,并且烧制之后会产生很大的缩水现象,难度可见一斑。如此,制造商实际不容易控制陶瓷外壳造型走向,整个烧制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导致前功尽弃。因此,小米 MIX 的外壳良率只有 10%。10% 左右的良率,对于要量产且大规模上市的产品来说,基本是不可想象的。此前,陶瓷更多的是出现在 Vertu 等奢侈手机的按键上。所以,即使现在的陶瓷外壳新机开始多了起来,这种材质还是多出现在概念机,或者旗舰顶配版上,比如 OPPO R15 陶瓷黑。除了上文提到的这几种材质,不少手机厂家都在不断地在自家的旗舰产品上尝试新的材质,碳纤维、竹子、杏木、酸枝木、皮革,甚至牛仔布,这些材质都曾出现在手机上。然后,它们又因为各自的劣势而昙花一现。未来,行业甚至可能出现液态金属或者石墨烯的手机。这种不断探索创新的行为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各个厂家若是在这样的新材质探索中忽视了制造工艺本身的重要性,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就好像诺基亚时期的 Lumia 或者 iPhone 5c 一样,哪怕它们用的仅是“塑料”这种被认为只应该出现在入门机的材质,其工业设计水平仍旧是如今绝大部分使用金属或者玻璃的产品望尘莫及的。毕竟,材质是决定高端质感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叫工艺。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PingWest品玩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有品好玩的科技,一切与你有关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分享到微信
使用微信扫码将网页分享到微信
一年到头的手机发布会不少,反正用手指头加脚趾头都数不清。
不过,和发布会数量的大跃进不同,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提及的机身材质, 主要还是金属,一些全金属一体成型机身还衍生出了“金属占比”概念,一如两年前火热的“屏占比”;另一个大类是玻璃、类玻璃材质,种类从蓝宝石一路科普到了锆宝石,形态也从 2.25D 弯曲到了 3D。
当然,更多的时候,我们在发布会上看到的金属和玻璃都会有所提到,“双曲面玻璃+金属中框”这样的描述自是屡见不鲜。
此外,还有一种机身材质在发布会上的存在感越来越强,给人感觉也异常高端。这种材质就是兼顾了质感和手感的陶瓷。
哎,等等,好像还有一种最为常见的材质没有提到,那就是塑料。当然,这也不难理解。一年发布的手机何其多,能享受发布会待遇的手机自然是中高端产品或者重点产品,而采用塑料机身的低端手机们就那么随便一发就得了。
关于塑料如何做高端机及这种材质的优劣,爱范儿(微信号:ifanr),这里就不再赘述。
那么其余三种常见的材质各有什么优劣呢?
就和 PC、ABS、PP、PE、PVC、PS 都统称为塑料一样,手机上用的金属其实也有不同的分类,但手机上金属材质主要是铝合金,即铝金属再掺入少量的镁或者其它的金属材料来增强其强度,根据添加金属的不同,又有镁铝合金、钛铝合金的说法。有些高端手机还可能用上镀金。
如 Xperia XZ 上所用的 XZ 的后盖大部分为 ALKALEIDO 镁铝锂合金,这种材料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导热性,及优良的电磁屏蔽性,且同时兼具轻薄的特性。由于索尼的加工工艺,这种金属材料给 XZ 带来了一种类似玻璃的观感,剔透而闪耀。
同样使用铝合金的 HTC One 系列、iPhone 5 及以后的机型都是使用铝合金的手机的个中翘楚。
铝合金的加持(以及这些品牌的加工工艺)也让这些手机的观感、质感和手感达到了一流的程度。
不过,在使用轻薄的铝合金的时候,这些手机也会遇到一些尴尬。这里不能不提的就是 iPhone 6 的“坐弯门”,其主要原因就是 iPhone 6 所使用的 6000 系铝合金不够坚固。iPhone 6s 在使用 7000 系铝合金之后才有所好转。
而这一点,iPhone 4/4s 和小米手机 4 所使用的不锈钢中框则表现好得多,当然,小米将这种材质宣传为“奥氏体 304”.
不过,除了不够耐磨、容易被氧化之外,金属仍然还有两个可能难以避免的问题。
一则,金属机身的颜色。总的来说,在金属机身逐渐普及后,市场中的手机绝大部分也无非就是“灰(黑)白(银)金粉”这几种颜色。
那么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如果想探究其原因,我们得从。
据相关化学专业人士的说法:
因为氧化铝的密度比铝更加致密,将铝接入阳极,使铝失去电子升价态发生氧化反应变成氧化铝(升失氧,降得还),增强铝的耐磨性及硬度。在氧化薄层中有大量的微孔,便可以吸附着色剂,最后进行封闭处理,使染料固定在空隙,最后就可以得到相应颜色的手机外壳。
究其原因,还是深色的阳极氧化铝,相较浅色,更难着色。
如果坚持要这种颜色浓重的多彩设计,并且色不容易掉,当然就需要一些更复杂的工序。这也就无形中增加了手机的成本和量产难度。
再则,金属机身手机一体性,难以真正实现。iPhone 的上下天线条,索尼 Xperia XZ 的后盖塑料片……这些设计都让消费者有所吐槽。而这些设计上的不够极致则是来自金属的特性,正是上文提到的电磁屏蔽性。
毕竟手机是一个以通讯为目的的设备,所有的设计都需要手机的信号交换让步。而在目前的条件下,能穿透电磁屏蔽的通讯技术并没有出现。于是金属后盖的手机不得不为此增加天线条带。
手机厂家能做的或许只能是在尽可能保持信号稳定的情况下,减小塑料天线在后盖的占比,比如 OPPO R9s 的“微缝天线”,就让手机的后盖金属占比超过了 98%。
不过,遗憾的是,对于追求完美一体的强迫症用户,这似乎还是不够极致。
除了金属,玻璃材质在手机中的运用也不少,比如经典的 iPhone 4/4s、Xperia Z 系列或者三星 S6/S7 等。
和金属这种极度需要加工工艺来体现质感的材质不同,玻璃本身的晶莹剔透让手机的质感不会太差。也正是因为这种透明,手机的着色也不像金属的阳极氧化那么艰难。更不用说,玻璃没有金属的电磁屏蔽特性,手机后盖不用特别设计那恼人的塑料天线条带。手机设计的一体性可以得到更好的满足。由于玻璃的硬度足够大,在日常使用中,玻璃机身的手机也不用太过担心划痕问题。
不过,玻璃材质的缺点也是有的,由于导热性不如金属,手机的散热系统得好好设计。
更严重缺点则是,玻璃,或者说二氧化硅这种非晶体材料,分子结构是缺乏稳定性的,通俗一点的说法是,易碎。
为了改进这一缺点,不同的厂家尝试过不同的方式。比如索尼在 Xperia 上使用的方式是让中框略微突起,高过了玻璃后盖表面。这在一定程度上的确能减小手机因跌落而造成的后盖破碎。但这样设计的后果则是刮手的手感。
也同样是因为玻璃的加工难度,在目前的情况下,采用玻璃材质的手机多是采用了“玻璃后盖+金属中框”的设计,这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全玻璃机身仍有差距。
需要先指出的是,智能手机上使用的“陶瓷”和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陶瓷”是不一样的。
普通的陶瓷本质上和上文提到的玻璃其实是一样的,都是非晶体材料。那么普通陶瓷用在手机,除了厚重,也容易出现太脆、易碎的情况。
手机出现的陶瓷材质,比如钇稳定氧化锆,其实应该算是一种复合材料。由此,这种材料既有金属的光泽,而且延展性好,这让材料在后期精加工时,不容易出现玻璃机身的爆裂等问题;又有玻璃的优点,剔透,硬度高,这样的话,手机在日常使用中不用过份担心划痕问题。
总的来看,手机上的陶瓷材质,集合了金属和玻璃的特性,是一种更理想的高端手机选材。不过没有完美的材质,陶瓷也一样。
就好像上文所说,陶瓷在获得金属和玻璃的特性的时候,缺点也一并继承了过来。比如,虽然延展性有进步,但实际上,由于硬度大,陶瓷也容易破碎;虽然不像金属那么夸张,陶瓷材质对信号还是有一定的屏蔽,所以这对厂家的天线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陶瓷材质想要在手机中真正普及开来,一个最大的问题,实际是成本难以降下来。
(和亮面金属或者亮面玻璃一样,小米 MIX 的陶瓷外壳也容易留下指纹)
以小米 MIX 的陶瓷外壳为例,据小米的介绍,陶瓷需要 2000℃ 以上的高温进行烧制,烧制之前和烧制之后会产生很大的缩水现象,这样厂家就不容易控制它的造型,而且烧制过程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因此,小米 MIX 的良率只有 10%。
这么低的良率,对于要量产且大规模上市的产品来说,基本是不可想象的。所以此前,这种材料更多的是用在 Vertu 等手机的按键上。今年用上陶瓷机身的小米手机 5 陶瓷版一直被产能困扰,而小米 MIX 更是直接打出了“概念手机”旗号。
陶瓷材料要想真正普及开来,恐怕良率这个问题还得取得突破才行。
手机在未来可能用上哪些材质
除了以上三种以及塑料材质,手机行业出现过的材质并不少。竹子、黒杏木、酸枝木、皮革、布头,甚至牛仔布,这些材质都曾出现在手机上。
但基本上,使用这些材质的手机都是以定制版、限量版的形式,在更普遍的大众型号手机上很难见到这些材料的身影。
在未来,还有哪些材料可能会大规模出现在手机上呢?
或许碳纤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碳纤维具有一般碳素材料的特性如轻、耐高温、耐磨、导电、导热以及耐腐蚀等,但和一般的碳素材料不同的是,碳纤维其外形有显著的各向异性、柔软、可加工成各种织物,沿纤维轴方向可以表现出很高的强度。与金属,甚至陶瓷等复合材料相比,其强度在现有结构材料中无可匹敌。
也是因为碳纤维的这些特性,这种材质从上世纪 50 年代便开始应用在航空领域。
对于手机行业而言,碳纤维的潜力还在于,它既拥有镁铝合金的坚固,又有塑料的高可塑性,虽然看起来和塑料有点相似,但其强度和导热能力又远高于普通的塑料,且这种材料的表面若是留下了油性水笔等痕迹也可以轻松擦除。
实际上,这种材料在手机行业出现的时间也不算短,但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大规模普及开呢?原因只有一个,成本太过高昂。所以碳纤维主要出现在 Vertu 或者一些价格高昂的定制机上面。
不少手机厂家都在不断地在自家的旗舰产品上尝试新的材质,未来甚至可能出现液态金属或者石墨烯的手机。这种行为当然是值得肯定的。但,若是因此而忽略了工艺的精进,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就好像诺基亚时期的 Lumia 或者 iPhone 5c 一样,这些塑料手机的设计高度仍旧是现在绝大部分千元金属机可望而不可及的。毕竟,高端不在材质,而在工艺。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工作邮箱:
累计已发布 1264 篇文章
最近文章:
使用微信扫码关注爱范儿微信公众号
版权所有 & 广州爱范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08 - 2018。以商业目的使用爱范儿网站内容需获许可。非商业目的使用授权遵循 CC BY-NC 4.0。
All content is made available under the CC BY-NC 4.0 for non-commercial use. Commercial use of this content is prohibited without explicit permission.
Designed by
Design Studio.
关注 if Design Studio.
微信扫码关注公众号 if Design Studio.
关注爱范儿微信号,连接热爱,关注这个时代最好的产品。
想让你的手机好用到哭?关注这个号就够了。
关注玩物志微信号,就是让你乱花钱。
小程序开发快人一步。
最好的微信新商业服务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陶瓷机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