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西子学口琴的危害教程有一段时间了,感觉遇到了瓶颈期怎么办?

3.2K5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1K2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7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8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5K4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903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K17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7K5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我在国内做了三年策划,在腾讯做了MMORPG《轩辕传奇》,在莉莉丝参与《刀塔传奇》早期设计,目前在南加州大学(USC)读游戏设计专业(Interactive Media & Games)。&br&&br&从这几个角度讲不同:&br&1. 游戏&br&国内外&b&主流&/b&游戏的一个核心差别是,国内游戏玩的是&b&成长乐趣&/b&,国外游戏玩的是&b&体验乐趣&/b&。&br&国内游戏的乐趣在于升级,成长,比别人强,我每一刻所做的事情,本身并不一定让我觉得有乐趣,但是这件事会带来的结果,最终会让我有乐趣。&br&国外游戏的乐趣在于,我玩的这一刻,这个玩法会调动我的即时反应或策略思考,这个做出选择并行动的过程是有乐趣的。有些游戏也有成长系统,但是那更多是为了加强我这一刻体验的乐趣而存在的。&br&这件事其实很多策划都知道,做游戏的时候也会区分这两点的去思考,但是似乎很多其他人并不知道,包括游戏媒体等业内人,而抛开这一点,空喊国内游戏要学国外游戏,提高品质,是没意义的。&br&&br&因此,国内研究系统,数值,社交,做城战,国战,每日任务,主流游戏从端游的MMORPG到手游的卡牌;国外研究玩法,关卡,剧情,主流是枪车球,因为枪车球是最能做出体验乐趣的主流玩法,以及动作冒险,因为有剧情,过程有策略,有表现力。&br&举一个例子,MMORPG在国内,我们更多思考成长体系,数值,等等。在国外,经常把MMORPG作为一个emergent narrative(在玩的过程中产生剧情),world building(世界构建),或者online identity(网络身份)的例子来研究。比如coursera上有一门课,&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class.coursera.org/onlinegames-00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Online Games: Literature, New Media, and Narrative&/a&,研究的是指环王online。&br&&br&国内外游戏业几乎所有的不同,都是建立在这个区别的基础上的。&br&国内这种主流方向,带来的结果是做内购,免费下载。所以追求更高的普及率,只要能适配更多机型,适应更低配置,哪怕画面差也能火。曾经植物大战僵尸被国内公司代理后,因为客户端包太大,对音效画面等做了大幅缩水,改出来的游戏让popcap看了,说这哪能叫游戏啊。但这确实是国内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一环。&br&带来的一个很坏的设计方向是,如果你想让玩家内购,你要引发他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的欲望,以及帮他们建立关系。建立正面的关系是很难的,那么就建立负面的,让玩家之间产生矛盾,产生仇恨,互相杀,他们就留存了,就付费了。&br&&br&国外的这种方向,带来了对画面音效的很强的追求,以及能够不断孕育新玩法。我不要求每个人都买,也不可能每个人都买,但是我要做出好的质量,才能让那些可能买的人付钱。&br&但并不是说这就是高大上。这种方向也是有问题的。&br&首先,这种方向很多时候造成游戏越做越硬核,使得国外“玩家圈”成为一个很封闭排外的圈子,这一点整个行业也经常在反思。最近的“gamergate事件”就是这个问题的一个爆发,硬核玩家攻击女性开发者和评论者,甚至发出炸弹威胁。参见&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国内有 Gamergate 事件的消息吗? - 李姬韧的回答&/a&&br&其次,怎么样的体验才爽呢?要刺激,释放感强,做现实中做不了的事情。这极大程度导致了国外有相当一部分游戏中有大量的暴利色情元素(色情并不是指H game,而是游戏故事中去个脱衣舞酒吧看到各种裸体这样的段子)。一个极端的游戏是Hatred。在这个游戏中,你扮演的主角憎恨这个世界,走上街头杀害各种无辜的人,哪怕他们向你苦苦哀求。Hatred的视频:&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amespot.com/videos/hatred-gameplay-traile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Hatred - Gameplay Trailer&/a&。&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cfba35cd582d29b2d058_b.jpg& data-rawwidth=&1258& data-rawheight=&6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cfba35cd582d29b2d058_r.jpg&&&/figure&Hatred游戏画面,主角击杀一个无辜路人,路人求饶&br&&br&相比之下,国内有些人说网络游戏色情暴力,实在是冤枉了。说上瘾是对的,因为只要你喜欢这个游戏了,这种游戏会让你花多的多的时间去玩。&br&&br&2.设计流程&br&两边现在都是迭代式(iterative)的设计,但是美国游戏设计流程的核心是&b&原型设计(prototype)&/b&与&b&玩法测试(playtest,不是QA)&/b&,也就是把想要设计的玩法做一个最简版本出来,甚至是在纸面上的版本,然后给人玩,判断这个玩法好不好玩,怎么改进。植物大战僵尸有个设计经验分享,就很好的讲了这个过程。&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e9ea4f53ac1ddffd48a5ee55f1a9cd5_b.jpg& data-rawwidth=&635& data-rawheight=&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e9ea4f53ac1ddffd48a5ee55f1a9cd5_r.jpg&&&/figure&植物大战僵尸早期的原型设计&br&&br&国外游戏也会“抄”,但是为什么很多时候大家不觉得他抄,不觉得他只是在微创新,因为他用原型设计的方法验证,使得他有信心做更大的改动。&br&国内很多时候是复制国外游戏的核心战斗玩法,再套用国内成熟的成长玩法。这也有不得以的地方。因为成长玩法是很难做原型和小规模用户测试来判断好坏的,所以创新更难。MMORPG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把成长玩法几乎挖掘遍了,最近这么多年大家都做不出新的能大成的新的成长玩法。&br&&br&Playtest玩法测试,因为国外是过程体验,邀请一个用户来玩几个小时就能看到很多问题,所以他们很少做大规模的测试,动视(Activision)的游戏也不过是找上百个人测,其中70%以上的问题是在前5个人身上发现的。&br&而对于国内的MMORPG,包括手游,大部分玩法少量用户根本没法测,或者体验完全不同,所以必须有相对大规模的封测内测。对于腾讯这样有钱有用户的,可以内测好几次,改上几年,对于其他公司,很多时候唯一的选择是在还没做好之前就不删档,也导致了游戏质量更加难以提高。&br&&br&3.从业者&br&国外游戏设计师,因为要做原型,所以要懂程序;因为游戏是体验乐趣,细节设计要求很高,所以要懂很多程序、动画等。虽然不是每个公司每个职位都这样,但却是很多公司有这方面的要求,很多设计师也确实有这样的能力。比如陈星汉的ThatGameCompany是没有游戏设计师这个职位的,有一个feel engineer,要求有编程能力,因为你提出的想法,你要能做出来,才能向别人证明这是个好玩法;你设计的内容,你要有能力把每一个细节打磨到最好。&br&国内游戏设计师,因为设计的是成长乐趣,你做的系统要让玩家玩几百几千个小时,所以很多时候更关注的是对整个系统的理解,如何让一个系统良好的运转,而不是拆东墙补西墙。所以国内很多人讲策划应该去读经济学之类的书。&br&&br&一个公司的人员构成上,差别并不是很大,策划程序美术测试都有。有明显差别的一个职位是音效设计。植物大战僵尸开发团队一共4个人,1个音效设计师。国内一个MMORPG一般100人以上的团队,1个音效设计师。&br&&br&4. 行业走向&br&国内游戏行业的走向,其实很像互联网行业,追求更多用户,追求用户留存。国外的游戏,很像电影行业,游戏设计也从电影中学了很多经验。很多游戏公司的高层是从Disney或者玩具公司来的,暴雪20周年纪念视频也有提到他们最初和玩具公司发行商合作。&br&我所在的USC游戏设计专业就是在电影学院下的。我们第一学期有一门课,主要讲电影理论,镜头设计,剪辑,灯光,音效,作业是拍了几个电影短片。对游戏设计能力有很大的帮助。&br&&br&国内游戏,讲渠道,单用户成本,留存率,这些很多都是互联网行业的东西。行业态势也跟互联网行业一样:&br&一家独大,其他人越来越难活,创新往往来自新的平台,而不是玩法内容;&br&运营很重要,但是口碑不那么重要,因为用户选择游戏是一个相对轻松的过程,用户可以试;&br&增长非常快,永远感觉自己是朝阳产业。&br&&br&国外游戏,一个游戏几十刀,让用户做出购买决策是不容易的。就在几年之前,沃尔玛之类的线下渠道还占绝大多数的销量。这就是一个彻底的传统行业。至于平台,基本永远就是Xbox和PS,独立大厂都是两边一起做,所以平台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很多年都不会变化的东西。游戏评分、媒体很重要,因为这太大的影响了一个购买决策。很多游戏没有运营,但是口碑非常重要,因为用户很硬核,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坏事传千里。&br&行业的情况,也像电影行业一样,有很多家大厂,没有一家能垄断;周期型行业,有起有伏,而不是持续增长。&br&&br&5. 创业环境&br&国内的创业环境实在是太好,因为如果做成了,就是每个月几百几千万的流水,这直接带来一个稳定的公司。而在美国,哪怕你白手起家做出了很好的游戏,你也就卖这一笔,后面就靠这笔钱吃饭了,能不能做出下一款,你自己心里也没数。从商业模式上,国内这种当然符合投资者的期望。&br&所以国内的游戏创业是风投关注的热点,有些团队刚组就能拿投资。当然A股某些XX管业XX报业XX养鸡的公司也进一步推动了这一点。&br&在美国,游戏创业和硅谷的那种投资体系基本没什么关系,很多独立开发者就靠存款或兼职工作养活自己直到做出来。即使有投资也是来自于业内,比如Sony和微软为了扶持自家平台上的独立游戏,会投资一些初创公司;一些早年成功的独立游戏人,比如Braid的作者Jonathan Blow,ThatGameCompany的共同创始人Kellee Santiago,这些人做了一个IndieFund基金,几乎是做慈善了,投你的钱,在游戏发售后会从游戏收入中抽成,抽到两倍于投资额,就结束了,如果两年还抽不够,也结束了。&br&&br&6. 玩家,社区,媒体,文化&br&上面讲到,国外玩家更硬核。但是因为你不会只玩一个游戏,所以玩家圈子不是集中于一个游戏上,而是集中于跨游戏的论坛等平台上。不像国内,玩家群体更多是以公会的形式存在。&br&媒体更重要,这带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果,就是文化。媒体是文化的传播者,一个行业有媒体,它就可以不断影响这个行业的文化,对这个行业做反思,提供平台让不同方交流。&br&在国内,媒体存在价值远远低,所以,游戏文化野蛮生长,行业很少有更高层面的反思,甚至业内人士的经验分享交流,都没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国外的Gamasutra上大把游戏设计师写的经验分享文章)。&br&&br&7. 多元化&br&国内基本赚钱只有那么一条路,其他路活都活不下去,所以所有人都只做一条路。成长乐趣这件事,一个游戏就可以满足你,玩家的需求是单一的。当然也因为设计者能力问题,很难创新到别的路上去。&br&国外游戏界是非常大程度的多元化。&br&1.在产业大厂级别,有使命召唤这样的最赚钱系列,有the last of us这样卖的不如那么好但是拿下各种大奖的,有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游戏。因为玩家对体验乐趣的追求就是多元的。&br&2.独立游戏,因为游戏做的好就能卖钱,而做体验乐趣的游戏,创新玩法就可以做出好游戏,使得独立游戏成为一个稳定而庞大的存在。&br&在国内,独立游戏圈和产业圈基本是隔绝的,独立游戏既无法影响更多玩家,也无法给产业内的从业者带来有意义的启发。&br&在美国,独立游戏和产业的交流是很多的,比如USC游戏设计专业的一位教授,是神秘海域1-3的主设计师,非常喜欢独立游戏,辞职来做教授了,还有过一个独立游戏如何启发他做神秘海域的演讲。育碧近些年在搞&AAA独立化&,公司内部分出小团队,孕育独立游戏,做出了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br&3.严肃游戏(serious game),这个名字很不好,其实应该叫做meaningful play。比如USC学生做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arfurisdying.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Darfur Is Dying&/a&,还有一个TED演讲gaming for understanding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ted.com/talks/brenda_brathwaite_gaming_for_understanding%3Flanguage%3De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ted.com/talks/brenda_br&/span&&span class=&invisible&&athwaite_gaming_for_understanding?language=en&/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这种类型的游戏在美国已经有很多人在探索,有独立游戏开发者,也有新闻传媒等领域的从业者。最近刚看到我们学校一个PHD在做用Oculus VR还原事件现场来讲述新闻的。&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448bb62cda289e918bcb5c4d64eb8aa_b.jpg& data-rawwidth=&452& data-rawheight=&3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448bb62cda289e918bcb5c4d64eb8aa_r.jpg&&&/figure&Darfur is Dying游戏截图,选择一个达尔富尔人去取水,取水过程中很可能被当地武装劫走。&br&4.种种非电子游戏。&br&几十年前越战时期,美国曾经有过the new game movement(&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rationalwiki.org/wiki/New_Games_movemen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rationalwiki.org/wiki/N&/span&&span class=&invisible&&ew_Games_movemen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当时那些先驱的设计师设计了一些不同的游戏,或者说体育运动,来鼓励合作,而不是对抗;&br&Disneyland目前正在设计一种真实世界的角色扮演游戏,类似电影《楚门的世界》《心理游戏》,玩家成为故事的主角,其他所有工作人员演员都在陪你演戏,对玩家没有任何要求,全凭自由发挥,其他演员也临场发挥把故事进展下去;&br&类似这样的东西很多,而这些都是电子游戏行业的设计师的经验参考,为这个行业提供设计上和文化上的创新动力。&br&&br&——————————————————————————————————————————&br&造成这些差别,我觉得深层次的原因,有两点。&br&1.中国,是“戏子”思维&br&中国人一直以来看到种种娱乐都是当做“戏子”,你们就是来给爷耍的,我来玩就是要来做大爷的,就是要踩在别人头上,而不是对这种娱乐形式报以尊重。所以竞争攀比心态很重,使得成长玩法非常受欢迎。哪怕CF,天天酷跑这样的游戏,其实是做体验乐趣的,也被加入了很强的成长玩法和攀比。&br&当然还有其他各方面原因,包括游戏业历史太短,玩家素质不够等。但有一个问题是,我相信国内游戏业很多人会看到,我们目前做的游戏几乎看不到改变这一点的机会,照这样下去再长的历史也不会有两样,那就不能说是历史的问题了。&br&&br&2.国外,是深层的多元化&br&他们敢于也乐于去探索不同的方向,而不是只做最赚钱的方向,最顺应时代潮流的方向。&br&IndieCade,一个独立游戏展会,被称作游戏界的圣丹斯,来玩的很多很多是家长带着小孩子;&br&有无数独立游戏社区,每天都有game jam在进行,探索任何方向的游戏开发者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领域;&br&还有一批人参与这个行业的方式不是做游戏,而是研究游戏文化,游戏教育。美国已经有很多家大学开了游戏设计专业。美国关于游戏设计方法以及游戏文化探讨的书大把大把,而国内游戏策划想看书提高自己,在本领域基本都找不到。&br&&br&因为这样的多元化,因此才能有IceFrog,才能有MineCraft。&b&我们看到别人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赚了大钱,但是没看到背后千千万万做不赚钱的事情,最后就是不赚钱,但还是开开心心的做的那些人。&/b&
我在国内做了三年策划,在腾讯做了MMORPG《轩辕传奇》,在莉莉丝参与《刀塔传奇》早期设计,目前在南加州大学(USC)读游戏设计专业(Interactive Media & Games)。 从这几个角度讲不同: 1. 游戏 国内外主流游戏的一个核心差别是,国内游戏玩的是成长乐趣…
一个学期前我也和楼主差不多不知道这些都是啥,一个学期之后差不多都弄懂了,来讲讲自己的理解吧 & & 因为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br&&br&首先要知道网站访问大概是什么个过程:&br&假设你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这个问题的地址&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ode&&/pre&&/div&访问过程和下图差不多,浏览器和服务器交流,服务器和数据库交流(有时候数据库就在服务器那台机子上)&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91& data-rawwidth=&842& src=&https://pic1.zhimg.com/50/581ae59a16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581ae59a16e_r.jpg&&&/figure&&br&&b&HTML 与 CSS&/b&&br&你家电脑拿到一个 html (就是上图 HTTP 响应的 body 里的内容)之后,就会对它进行解析渲染。HTML 就是一种标记语言。类比一下,大家在论坛上经常会用一些代码来添加富文本内容,举一些栗子:&br&&ul&&li&&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img]图片地址[/img]
&/code&&/pre&&/div&
用来贴图&/li&&li&&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url]超链接[/url]
&/code&&/pre&&/div&
用来贴地址&/li&&li&&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del]呵呵[/del]
&/code&&/pre&&/div&
表示标签里的文字应该被删掉(默认添加删除线效果)&/li&&/ul&这种&b&论坛代码&/b&也是一种标记语言,HTML 的作用就和它差不多。服务器返回给你的html文件里面,写的是一些代码,大概是这样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84& data-rawwidth=&511& src=&https://pic4.zhimg.com/50/def15af96af6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ef15af96af6_r.jpg&&&/figure&浏览器拿到这些代码之后,分析一下给你渲染好页面显示出来,如果不用css,效果是这样的,按照浏览器默认的样式显示出列表、图片、超链接、输入框、按钮等等:&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2& data-rawwidth=&330& src=&https://pic3.zhimg.com/50/8df8c13db4c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0&&&/figure&&br&是不是觉得默认样式有点看瞎狗眼呢……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需要自定义样式,现行通用的规定样式的语言是CSS,我们可以用它写一些定义样式的代码,然后在 html 文件里用一个&link&标签把这些规定样式的 CSS 代码与表达内容语义的 HTML 代码关联起来,然后你就能看到一个符合人类正常审美的页面了:&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96& data-rawwidth=&662& src=&https://pic3.zhimg.com/50/09c5fafc7cc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9c5fafc7cc4_r.jpg&&&/figure&&br&CSS 代码的格式基本是&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属性:值
&/code&&/pre&&/div&比如知乎顶上那个蓝色的导航条,它的 CSS 大约是这样的&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56& data-rawwidth=&408& src=&https://pic4.zhimg.com/50/3f351f51aff2be4742b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8&&&/figure&&br&第一个属性对应的代码翻译成人话,就是它的位置(position)应该是不动(fixed)的,浏览器会兢兢业业地去实现这段代码要求实现的效果,
所以你在页面上翻来翻去顶上那个导航条都会死死地黏在窗口顶部不跟着滚动。&br&再拿里面的其他几个属性做栗子解释一下就是:&br&&ul&&li&left 和 top
为零指明这个导航条要紧贴着窗口的左上角&/li&&li&width 和 height 指定这个导航条的宽和高&/li&&li&background
指明这个导航条的背景是一种渐变的蓝色&/li&&/ul&浏览器就会根据这些 CSS 代码,“画”出对应的样式。&br&&br&&b&HTML 5 与 XHTML&/b&&br&像人的语言一样,网络上的网页里的 HTML 代码也不一定是标准的,好比有时候你发音不太标准,别人会去猜测你说的到底是什么一样,有些时候前端程序猿不小心写错了 HTML,浏览器也会试图猜测他们原来想写的是什么,做对应的渲染,而猜是要有一个常识做依据的。加上有些浏览器支持一些标签,有一些又不支持,以及其他混乱的情况,为了防止大家鸡同鸭讲,我们需要对 HTML 代码里能有什么标签,标签怎么写,标签可以有什么属性这些东西有一定的共识,建立一个通行的标准,HTML5 就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标准。这个标准新加了很多可以用的标签和属性,然后各大浏览器也吭哧吭哧按这个标准去实现了很多这些新加的标签和属性,本来前端程序员要写一堆代码去实现的效果,现在浏览器都给你实现好了,只要写两三行,调用一下浏览器给你实现的部分就能搞定,简单愉快,所以很多人都在热情地推广这个标准~(当然新标准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问题,怕跑题这里按下不表~)&br&&br&至于 XHTML,就是 HTML 的近亲 XML 和 HTML 自己的杂交品种,对语法要求比较严格,并且为了兼容 XML,在语法上与 HTML 有一些不同~&br&&br&&b&JavaScript 与浏览器脚本&/b&&br&有了表示内容和语义的 HTML,规定样式的 CSS,得到的是一个静态的页面,没什么动画(其实用 CSS 还是可以有一些动画的,不过这个跑题了),按 F5 才会刷新数据,都 21世纪了,这么呆板单调的网页怎么能展现我大智人种族的创造性口胡!于是我们有了 Javascript(JS) 来给页面添加一些动态的效果,比如知乎问题的标签,鼠标移上去会弹出一个小窗口,这个就是 JS 实现的效果啦。&br&&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274& data-rawwidth=&532& src=&https://pic4.zhimg.com/50/dcb4e911b7ee1e363213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dcb4e911b7ee1e363213_r.jpg&&&/figure&&br&浏览器都会帮你实现一些 JS 可以用的工具(函数,对象什么的),你只要写一些 JS 的代码,保存在 xxx.js 里,在 html 文件中用
&script& 关联进来就可以用了,像上图这个效果应该就包括了 &br&&ol&&li&鼠标悬停到标签上时创建一个新的 &div& 小窗口 &br&&/li&&li& 用 JS
向知乎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得到这个小窗口应该显示的数据,放在这个小窗口里(这就是所谓的AJAX,不用刷新就能与服务器进行交互,更新页面的一小部分~)&/li&&/ol&浏览器拿到这样的代码,就会解析并实现出相应的效果,楼主问的浏览器脚本,指的就是这样子的代码。其实用来写浏览器脚本的,也不是非得JavaScript 不可,当年还为到底用什么语言写这种代码有过一段战火纷飞的时期,但现在尘埃落定,各大浏览器都默认了:请用
JS 写这些动态效果的代码给我解析~&br&&br&以上就是前端部分的内容,下面简述一下后端的东西吧& &&br&&br&&b&Web Server 和 Web Services&/b&&br&浏览器给服务器发一个请求,服务器不是一看就知道怎么响应的。首先这些请求和响应要有一个通用的写法,也就是要有一个协议,常用的是 HTTP 协议。&br&像最前面的图,服务器的响应写了一个状态码 200 OK ,是 HTTP 协议里约定俗成的一个东西,服务器写 200 OK 在响应里,表示“你请求的这个东西我有”,如果是404 Not Found,就是“你请求的这个东西我这里没有”。&br&HTTP 响应里还包括很多东西,比如 Content-type 表示服务器发过来的文件类型是什么(文本?动画?图片?音频?),这样发过去了人家浏览器好知道怎么展示给用户看。人家服务器怎么知道按协议要写什么东西进去呢,这就是 Web Server 干活的时候了。&br&&br&形象化一下HTTP响应,大概就长这样:&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51& data-rawwidth=&284& src=&https://pic4.zhimg.com/50/73fc01d295c7e015c1d8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4&&&/figure&&br&再上个锤子,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请求响应的过程大致是长这样的,右下角的那些东西就是由 Web Server 生成的(服务器脚本可以做一些改动,但这些一般是 Web Server 的份内活):&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49& data-rawwidth=&1364& src=&https://pic1.zhimg.com/50/2fdad81d11618addfbdf65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2fdad81d11618addfbdf65_r.jpg&&&/figure&&br&&br&再比如说很多时候你访问一个网站,浏览器里输的地址并没有写明你请求的文件,比如这个问题的地址是:&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ode&&/pre&&/div&但知乎的服务器其实返回了一个html给你,服务器怎么知道这个地址对应要返回什么样的 html 代码给你的?也是 Web Server 干的活。&br&&br&除了浏览器输地址敲回车这种赤裸裸的访问,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还有很多种,比如:&br&&ul&&li&前面提到的用 JS 完成的 AJAX,有点像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悄悄话~&/li&&/ul&还有其他应用软件与服务器的交互,比如:&br&&ul&&li&微信、QQ 与腾讯的服务器的交互&/li&&li&网游客户端与网游公司服务器的交互&/li&&li&搜索引擎用来搜集网页信息的程序(爬虫)与各种各样的网站服务器的交互&br&&/li&&li&只要你知道用什么地址访问、怎样访问人家的服务器,并且有相应权限,你也可以自己写一些程序去和他们的服务器交互(比如用&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open.weibo.com/wiki/%25E5%25BE%25AE%25E5%258D%259AAPI&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微博API - 新浪微博API&/a&获取微博,开发第三方应用或者做数据分析)。&/li&&/ul&从这些栗子里可以看出,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的主体、客体、载体是五花八门的:&br&&ul&&li&服务器可以是大型机也可以是个人电脑,只要能跑相应的程序就行&/li&&li&客户端像前面举的栗子里一样,可以是各种软件,而且这些软件不一定运行在个人电脑上,也可以是手机、平板、智能穿戴设备等等&/li&&li&有时候不是传生成好的 HTML 或者其他服务器上已经有的文件,而是传输经过一定逻辑处理后生成的字符串或者其他各种封装好的数据&/li&&/ul&像前面提到的 HTML 需要有一定标准一样,为了防止混乱和鸡同鸭讲,我们又需要先对这些机器需要怎么交互达成一定共识,再让它们进行交流。人与人之间通信,需要先有一种大家都认识的写法(比如简体字/繁体字)和一种彼此都懂的语言(比如普通话/广东话)。要让这些形形色色的机器能够通过网络进行交互,我们就需要指明一种协议(比如 HTTP/HTTPS)和一种数据封装格式(比如 HTML/XML),Web Server 提供的 Web Service,指的就是这种协议+格式的交流体系。不过 Web Service 的生态系统和 HTML 的标准不一样,用户可以选择的协议和数据封装格式更多,普通的网站访问用的 HTTP + HTML 只是其中一种,一些封闭系统内的交流还可以自己定义一个协议和格式来用(比如 QQ)。&br&&br&Web Service 传输的数据再经由本地客户端(浏览器、QQ/微信,网游客户端等)的分析渲染,就能够以普通人能够理解的形式展现出来。此外还有一些 Web Service 并不是为普通用户设计的,像前面提到的微博API,是用来给程序猿进行二次开发的~ &br&&br&除了提供 Web Service, Web Server 还会兼顾很多功能,包括提供缓存,平衡负载,这样在访问量比较大的时候能有有条不紊地接客。常见的现成的 Web Server 有开源的 Apache、Nginx和微软的IIS,你也可以用一些工具(比如 Node.js )自己定制一个。因为 Web Server 需要比较好的性能,所以投产时用的 Web Server 通常是C/C++/Java写的,但是其实很多语言都可以写,而且配合上语言底层的优化和好的模型,其他语言写的 Web Server也可以有不错的表现。&br&&br&&b&PHP ,服务器脚本,Web Framework&/b&&br&开头那张图里服务器接到请求之后可以给访客发送对应的文件,但21世纪的服务器怎么可能只会“接请求-发文件”这么弱智的一招呢,人家还可以处理你上传来的文件的!还可以接受你发过来的各种请求,去操作服务器本地的文件or数据库的!要干这些事,自然服务器那边也少不了要有代码了,这些代码就是服务器脚本。前面说的 Web Service 传输的数据,主要也是由服务器脚本生成,再交由 Web Server ,按照某种协议套好整个响应的格式,返回给客户端的。&br&&br&同一个网址,每个人看到的页面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知乎首页的网址都是&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http://www.zhihu.com/
&/code&&/pre&&/div&但是没登陆和登陆之后看到的东西不一样,登陆之后每个人看到的导航栏的用户信息,关注的动态,都不一样。服务器脚本可以对这些不同的状态,生成不同的页面,交给 Web Server 返回给浏览器。&br&知乎的主页给大家看到的 html 整体来说是差不多的,都有导航栏,左边是关注的动态,右边是广告和边栏,每一块的整体构造大同小异,只是一些地方内容有所区别。服务器脚本就是利用已知的数据,在这些因人而异的地方填入相应的内容,生成给每个人看的页面。&br&比如我的主页,导航栏右边的头像和名字跟别人看到的不一样,就是因为这块地方有一个放图片的&img&标签和一个写名字的&span&标签,服务器脚本在查询本地的数据之后给我返回的页面里&img&的标签填了我头像的图片链接,&span&标签里填了我的名字,给别人的页面就填其他链接、其他名字,这样每个人看到的页面就不一样了。&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6& data-rawwidth=&597& src=&https://pic4.zhimg.com/50/500c9bdd6bf249eec5b08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00c9bdd6bf249eec5b084_r.jpg&&&/figure&&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93& data-rawwidth=&559& src=&https://pic3.zhimg.com/50/11f27dccc90da76a1ac3c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1f27dccc90da76a1ac3c2_r.jpg&&&/figure&&br&PHP 就是一种常见的用来写服务器脚本的语言,其实只要是能拿来写大家传输数据的通用接口(CGI)的语言都可以用来写服务器脚本(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编程语言都可以写 = =b),只是因为现成工具的丰富程度和专攻程度不一样,所以有一些语言在写服务器端脚本的时候会比较热门。&br&&br&为了方便,我们在写服务器脚本的时候,通常还会用个同语言写的 Web Framework 来处理各种细节,防御一些常见的攻击,提供跨站认证(比如用已有的微博账号注册其他网站)的接口,利用cookie处理登陆状态和用户设置,生成网页模版之类的。如果你用 C# 或者 Visual Basic 写服务器脚本,就可以用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这个框架实现这些功能,帮你省点麻烦。不过现在不少人是反过来为了一个好用的 Web Framework 去选择它对应的服务器脚本语言的。&br&&br&&b&一个普通网站访问的过程&/b&&br&简单概括一下,对于我们普通的网站访问,涉及到的技术就是:&br&&ol&&li&用户操作浏览器访问,浏览器向服务器发出一个 HTTP 请求;&/li&&li&服务器接收到 HTTP 请求,Web Server 进行相应的初步处理,使用服务器脚本生成页面;&/li&&li&服务器脚本(利用Web Framework)调用本地和客户端传来的数据,生成页面;&/li&&li&Web Server 将生成的页面作为 HTTP 响应的 body,根据不同的处理结果生成 HTTP header,发回给客户端;&/li&&li&客户端(浏览器)接收到 HTTP 响应,通常第一个请求得到的 HTTP 响应的 body 里是 HTML 代码,于是对 HTML 代码开始解析;&/li&&li&解析过程中遇到引用的服务器上的资源(额外的 CSS、JS代码,图片、音视频,附件等),再向 Web Server 发送请求,Web Server 找到对应的文件,发送回来;&/li&&li&浏览器解析 HTML 包含的内容,用得到的 CSS 代码进行外观上的进一步渲染,JS 代码也可能会对外观进行一定的处理;&/li&&li&用户与页面交互(点击,悬停等等)时,JS 代码对此作出一定的反应,添加特效与动画;&/li&&li&交互的过程中可能需要向服务器索取或提交额外的数据(局部的刷新,类似微博的新消息通知),一般不是跳转就是通过 JS 代码(响应某个动作或者定时)向 Web Server 发送请求,Web Server 再用服务器脚本进行处理(生成资源or写入数据之类的),把资源返回给客户端,客户端用得到的资源来实现动态效果或其他改变。&/li&&/ol&注意这只是小网站里比较常见的模型,大网站为了解决规模问题还会有很多处理,每个环节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异,中间还会使用各种各样的工具减轻服务器的压力,提高效率,方便日常维护~&br&&br&&b&延伸阅读&/b& —— &b&那些看花眼的名词&/b&&br&为了方便调试,很多 Web Framework 会自带一个简单的 Web Server,或者有些 Web Server 会自带一个简单的 Web
Framework ,实际部署到服务器上开放使用的时候为了性能或者安全等多方面的考虑,可以把内置的 Web Server 换成其他的,比如
Apache 或者 Nginx (举个栗子,知乎用的是 Tornado 做 Framework,Server 换成了 Nginx,见&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知乎使用了哪些框架和开源库?&/a&)。如果是开源的东西,还可以在遵守开源协议的前提下自己改一下再用~&br&&br&因为后端不像前端已经有 HTML + CSS + JS 这样的既定事实标准,服务器脚本与 Web Framework
的选择很多,所以新手会听到很多眼花缭乱的技术名词的地方多在这里~
举一些栗子,早年常见的服务器端语言有:&br&&ul&&li&开源的 PHP&/li&&li&Sun 公司的 JSP 中使用的 Java&/li&&li&微软的 ASP 中使用的 VBScript&/li&&/ul&现在在这方面的应用热起来的语言有&br&&ul&&li& Python,对应常见的 Framework 包括知乎和Quora有用到的 Tornado(其实是自带 Framework 的 Web Server),社区很成熟的 Django (用户包括 Instagram、Pinterest)等&/li&&li&Ruby,一般都用 Rails 这个 Framework,用户包括 Github、早期的 Twitter 等&br&&/li&&li&逆天的 JavaScript,有了 Node.js 这个平台,Web Server、服务器脚本和浏览器脚本全都可以用
JavaScript 来写……Node.js上最常用的 Framework是Express&br&&/li&&li&微软家的则跟着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 转移到了C# 或者 Visual Basic&/li&&li&Erlang,擅长大规模的并发,不少游戏公司拿来写服务器,靠几十个工程师支撑几亿用户的WhatsApp也是用的这个~&/li&&/ul&几种常见的架构包括:&br&&ul&&li&LAMP = Linux + Apache + MySQL + PHP(P还可能是Python或Perl。有时候L会改成W=Windows。),也就是服务器上的操作系统是 Linux,Web Server 用 Apache,数据库用 MySQL,服务器脚本用 PHP,这些都是开源技术,网站起步时用起来的成本会比较低,所以是普通网站里非常常见的架构(虽然对于发展得很大的网站会遇到很多瓶颈),Facebook就是这种,淘宝也曾经是。&/li&&li&J2EE,Java 世界的架构,通常是企业用的(银行、大型公司,.etc),比较常见地还会搭配一种 UNIX 做操作系统,Apache 做 Web Server,Tomcat 转换 JSP 到 Java 给服务器程序用(其实它也自带 Web Server),Oracle 数据库等等。不一定拿来建站,常常用来提供企业里的各种需要用到网络的业务。我们学校教务系统就是用J2EE做的=。= 淘宝现在也是从LAMP转型到了这个。&br&&/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微软家的架构,通常会搭配 Windows Server 操作系统,SQL Server 数据库,IIS 做 Web Server。StackOverflow和京东(曾经)就是这个架构。&/li&&li&神奇的MEAN架构,MongoDB做数据库,Express做 Web Framework,Angular 做前端的 JavaScript 框架,Node.js 用于编写 Web Server。神奇之处在于这几个东西的语言都是 JavaScript (MongoDB的实现不是,但与外界沟通用的语言是)。因为是比较新的架构,还有待时间的考验,不过被很多人(尤其是靠 JavaScript 吃饭的前端程序猿们)热切关注。&/li&&li&一般来说重点不在技术而且在乎成本的新网站比较喜欢用 LAMP,重视安全稳定和速度的企业和机构喜欢 J2EE,想省事的网站喜欢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SP.NE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ASP.NET&/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比较 Geek 的网站和创业公司喜欢折腾各种 Python、Ruby、Node.js世界的东西,Google 这样现成的技术都解决不了需求的超大型网站就自己折腾解决方案。&br&&/li&&/ul&虽然可以用的语言和所属体系五花八门,其实服务器端程序要做的事情本质上都差不多的,就好比自然世界中要表达“吃过了没”这句话的意思,你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语言在各种各样的场景里表达出来~
一个学期前我也和楼主差不多不知道这些都是啥,一个学期之后差不多都弄懂了,来讲讲自己的理解吧 & & 因为接触的时间不是很长,有错误的地方欢迎指正~ 首先要知道网站访问大概是什么个过程: 假设你在浏览器地址栏输入这个问题的地址 http://www.zhihu.com/…
「一万小时定律」并非适合所有领域,即使有很强意志力,也很难在3到4个领域成为世界顶级。&br&问题回答完毕,以下是解释。&br&&br&&b&&u&「一万小时定律」怎么回事:&/u&&/b&&br&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10000不是确数,不是说你得不多不少正好10000小时。大约可以理解成平均需要10000小时。比如说有研究显示,要达到国际象棋大师级水平,刻意训练的时间从3000小时到25000小时不等,差不多平均6700小时。&br&&br&正如很多知友所言,这个说法来自K. Anders Ericsson的论文《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所以要了解这个说法到底怎么回事儿,应该看看原始论文。&br&这篇论文的题目就明确指出&b&&u&Deliberate Practice&/u&&/b&,也就是&b&&u&刻意的训练&/u&&/b&。&br&其实,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说法,认为你只要是花足够时间,就能在你花时间的那个领域做得很棒,但是忽略了花时间练习的内容。到了19世纪末,就有人发现,其实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你很可能只是达到一个平台的水平,而不是达到最棒。所以,Ericsson提到了刻意训练这个概念。&br&为了能把刻意训练说清楚,Ericsson把刻意训练和另外两种活动做了对比,玩儿(play)和工作(work)。&br&&ul&&li&玩儿(play)这种活动的特点,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要实现的目标,你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为了内心的欢愉感。所以你每天去打篮球,玩儿的时候也是想要进球想要赢的,但是如果仅仅就是图在场上打篮球时的那份快乐而没有去“刻意训练”的话,仅仅是玩儿10000个小时,你是达不到顶级水平的。同理可得,你上了10000小时的网也成不了网络工程师,看了10000小时的电影也成不了优秀导演或者演员。你说你就靠玩儿着,就把自己玩儿成顶级专家了,那可能性很小。&br&&/li&&li&工作(work)这种活动的特点,存在一定的重复性的劳动,而且往往还存在竞争,所以你在工作的时候可能也有一定压力,这样看上去比玩儿更“刻意”的训练了,那么能不能达到顶级水平呢?你算一下如果一个月工作20天,每天8小时,大约一年2000小时,于是工作5年的人是不是就成为你那个领域的顶尖级专家了呢?也不是。因为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还在于它的驱动力在于外部奖赏,也就是你的薪水。你为了你的薪水去工作,当你对目前薪水满意的时候,可能也就失去了进一步突破瓶颈达到更高一个水平的动力。所以,世界上有很多职业运动员,但是他们中的顶尖级专家还在少数。工作10000小时,也不能让你成为顶级专家。&br&&/li&&/ul&&br&接下来就要看刻意训练了。&br&首先,&b&刻意训练的目标,就是要让自己成为顶尖级的专家,要有为此而努力的精神动力。&/b&如果你仅仅是喜欢这种活动,仅仅靠爱好的支撑,而不是以顶尖级专家作为目标,在一些反复的训练之后,你的爱好可能会被耗尽。而刻意训练的过程是常常是痛苦的,枯燥的,可以说是磨练。如果没有足够的精神动力,可能很难坚持下去。刻意训练一个折磨人的原因在于,它迫使你一直处于认知阶段,在这个阶段,你得不停的关注并且努力提高自己的训练效果,而无法进入无意识阶段。&br&&br&那么顶尖级的专家有什么特点呢?他们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超强的决策和执行能力。比如顶尖级足球运动员可以很快而且精准的阅读比赛,使自己出现在最该出现的位置,做出最适合的动作实现自己的想法,为球队获胜做出贡献。顶尖级的医生可以很快从各种信息中找出有用的,从而得出正确的判断,然后给出恰当的处理。&br&有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有两个判断系统,一个是经验系统,一个是分析系统。经验系统可以自主运作,轻松舒适,占用精力少,当然,可能也经常会出现问题;而分析系统需要你对复杂的信息作出处理,并且进行理性的分析,所以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经验系统不断的为分析系统提供建议:印象、直觉、意愿以及态度。如果这些建议被分析系统采纳,那么印象和直觉就会转化为信仰,灵感也会相应的转变为自主行为。&br&而我们大家都是“&b&认知吝啬者&/b&”,就是说我们都倾向于省事儿,倾向于靠经验和个人直觉做出判断,我们喜欢利用经验系统,从而可以避开费神费脑的分析系统,减轻认知负担。&br&所以&b&&u&刻意训练就是训练你的经验系统。&/u&&/b&通过训练,你可以在无意识状态下行动,并且在相应领域内不用集中精神就能进行更高水平的思考。&br&就好像顶级足球运动员在场上时,机会稍纵即逝,他们的很多判断是直觉判断,但是也非常准,就是通过刻意训练使得自己在这方面的直觉判断的准确性提高。再比如一个年轻医生面对复杂患者或者复杂手术时,会觉得千头万绪,从而出现紧张和压力;而专家级别的医生,就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内化到经验系统的临床思维方式,很快的对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br&这些专家,在经历过刻意训练之后,可以轻松的感知自己所面临的形势,然后找到解决方法。&br&&br&&b&除了认知方面的训练,当然还有大家熟悉的实际行动上的训练。&/b&&br&其实,很多人通过简单的重复训练,都可以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这个水平其实还达不到顶级专家的水平,这只是你通往专家级别道路上的一个瓶颈,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缺乏足够的精神动力,从而不会进一步的刻意训练磨练自己,也就只能停留在这个水平了。&br&比如说你是个业余乒乓球爱好者,在学校里经常可以获胜。这是一个不错的水平,但是,如果没有刻意训练的话,也就只是停留在这个水平了,还算不上乒乓球的专家级水平。&br&所以,&b&刻意训练当然包括一些重复性的训练,但又远不止于此。它需要你以更加严格刻苦的训练来突破水平的瓶颈。&/b&&br&&br&如果从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教育来看,刻意训练里的认知和行动上的重复训练,倒是可以对应成理论和实践的学习和练习了。&br&下图是你进入某个领域后,不断提升自己时所经历的阶段,可以非常直观的表现出前面讲的内容。&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3e94c19fc865f03ca9832d_b.jpg& data-rawwidth=&594& data-rawheight=&3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3e94c19fc865f03ca9832d_r.jpg&&&/figure&&br&图片来源: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br&&br&&b&刻意训练和普通的重复性训练一个很重要的不同在于&u&反馈&/u&&/b&。&br&通俗的讲就是刻意训练需要有人的指点。试想一下,如果你重复性的训练过程其实都是错误的,那么你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很多专家和普通从业者之间的差别,可能仅仅是某些细节上的,但是很多细节的积累,就表现出水平的差异。&br&阿图·葛文德是2010年“全球最具影响力100人”中唯一的一名医生。他曾经描述,自己工作多年之后,虽然已经达到一定水平,但是总感觉还不够满意,感觉总是突破不了上升的瓶颈。于是,他自己出钱雇了一位资深退休的外科医生,请他在自己手术时在旁边看,然后给出批评意见。结果发现,其实很多细节上自己是有上升空间的。所以他说,很多世界顶尖级的网球运动员尚且有自己的陪练教练,一个医生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教练呢?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反馈的重要性。&br&因为训练的结果,就是把理性判断内化到你的直觉之中,而你自己的直觉很难发现自己的问题,所以就需要专业的老师来给你指出。这个反馈不是表扬,而是非常明确的指出你的问题所在。只有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加以改正,你才可以获得提高。&br&&br&既然刻意训练的要求这么高,那么,要成为顶级专家水平,就要面临很多的&u&&b&限制&/b&&/u&。&br&比如前面提到的&b&精神动力的限制&/b&。另外,还有&b&努力程度的限制&/b&。比如有研究显示,要达到训练的强度,在不同的领域,可能需要坚持每天至少1-8小时不等的训练。当然,训练的设计也要科学,还有研究说,某些领域可能每天超过4小时的训练,效果可能不见得会更好;但是如果少于2小时,那么效果就肯定不是最佳了。&br&除此之外,还有&b&资源上的限制&/b&。最简单的例子,像阿图医生那样的情况,前提是他能雇得到高水平的资深退休外科医生来给他反馈。&br&&br&另外,人们在不同领域取得成就的&b&年龄&/b&也各不相同,这和人类的体格发展、智力水平发展有关。最简单的例子就是,不同的运动,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也各不相同。因此,要在最适合的年龄,达到相应领域的最佳状态,已经很不容易,就更不要说3到4个领域了。&br&&br&所以,意志力其实仅仅是一个方面。如果你是平时下班回家业余时间从事训练,或者仅仅是做这份工作,即使搭上再多时间,也很难达到顶级专家水平。&br&&br&&br&&b&&u&那么「一万小时定律」是不是适合所有领域呢?&/u&&/b&&br&也不是。&br&很多人在关注某件事物的时候,可能更容易被他愿意关注的内容所吸引,而忽略了一些先决条件。在Ericsson论文开头,就提到了在运动、艺术和科学领域,就是说这个理论也是有限定条件的。但是,有很多关于「一万小时定律」的通俗书籍都把重点放在了赞赏刻意训练的好处上,而没有明确指出刻意训练在哪些领域不会产生什么积极效果。&br&20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Daniel Kahneman和Gary Klein合写了一篇论文《Conditions for Intuitive Expertise:A Failure to Disagree》,讨论了关于直觉判断的一些内容。可以说给「一万小时定律」又做了很好的条件说明。&br&Kahneman的文章里认为,假如你所做的事情里,存在着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如果你反复做这件事,并且不断从外界获取准确反馈,改进自己表现,那么总有一天你会成为一名专家。&br&所以,&b&存在一目了然、始终如一的因果关系,&/b&也就是「一万小时定律」的先决条件,Kahneman称为“高效”领域。比如医生和消防员从事的活动,就属于这个领域。这也和Ericsson文章是一致的。&br&而如果结果是完全无法预知的,那么就是“零效”领域。比如预测一个人买的股票的价值以及政府远期政策的预计,这都属于零效领域。在这样的领域中,各种干扰因素极多,运气成分很大,就算你下了很大工夫进行刻意训练,恐怕也难成为专家。&br&而在Michael J. Mauboussin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ook.douban.com/subj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实力、运气与成功 (豆瓣)&/a&》中,则把各种活动归结为实力与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只不过有些事情实力的成分更大,有些事情运气的成分更大。&br&比如百米短跑就是实力几乎占了100%的活动,而买彩票则是运气几乎占了100%的活动。如果一头是买彩票,一头是百米短跑画一条直线的话,那么其他各种活动根据实力和运气成分的不同,就出现在这条直线的不同位置。所以,刻意训练可以改善一个人的实力,那么越是靠近实力一端的领域中,「一万小时定律」效果就越明显,越是靠近运气一端的领域,效果就越差。比如投资这项活动,其实就比较偏向运气一端,起码想要找个理想的反馈都很难,要说提高投资领域的直觉判断力,似乎就有点不大靠谱了。那么「一万小时定律」的效果恐怕就不是那么理想了。&br&&br&最后,再多嘴说一点,其实,要成为世界级的顶级水平,恐怕只有刻意训练还不够,还得需要一点天赋。&br&不少和「一万小时定律」有关的书籍和文章当中,都过分强调了努力的重要性,好像一个人的表现和他的天赋没有什么关系,你只要花上功夫刻意训练就够了。但实际上,有研究显示,现有的证据,并不支持所谓的“个人天赋对他能否有高水平表现无关紧要”这样的观点;甚至根据不同人的天赋情况,可以更好的预测像国际象棋、音乐等很多领域中复杂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预测在高水平执行者中谁最可能胜出。&br&&b&在那些需要实力的活动上,个人天赋也很关键!&/b&就是说,通过刻意训练,在某些领域你可以达到顶级专家水平;而如果要强中更有强中手,成为世界级大师,恐怕就需要一些天赋了。
「一万小时定律」并非适合所有领域,即使有很强意志力,也很难在3到4个领域成为世界顶级。 问题回答完毕,以下是解释。 「一万小时定律」怎么回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这个10000不是确数,不是说你得不多不少正好10000小时。大约可以理解成平均需要10000小…
&b&基础课程学习类:&/b&&br&&b&电路:&/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3ATsinghuaX%2B15_2%2B2015_T2/abou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路原理(2015秋)&/a&&/b&&br&于老师的电路讲得是真心的好,当年就靠这个视频和那本小红宝书考研电路考了137分。&br&如果英语好的话,推荐MIT的:&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edx.org/course/circuits-electronics-1-basic-circuit-mitx-6-002-1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ircuits and Electronics 1: Basic Circuit Analysis&/a&&br&不过这门课需要有一定的模电和数电基础。&br&&b&模拟电路:&/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3ATsinghuaX%2BB2015_T2/abou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基础部分)(2015秋)-学堂在线慕课(MOOC)平台&/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3ATsinghuaX%2BX%2B2015_T2/abou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应用部分)-学堂在线慕课(MOOC)平台&/a&&br&清华华成英奶奶的模电我就不多介绍了。&br&&b&数字电路:&/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uetangx.com/courses/TsinghuaX/15_T2/abou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数字电子技术基础&/a&&br&依旧是清华的&br&&b&控制理论:&/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439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自动控制原理&/a&&/b&东北大学的,自动化强校之一&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uetangx.com/courses/course-v1%3ATsinghuaX%2B15_2%2B2015_T2/abou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线性系统理论(2015秋)&/a&&br&依旧是清华的&br&&b&电力电子学:&/b&&br&1:&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410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力电子技术&/a&&br&西交大《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主编,刘进军主讲,全英文。有苹果的同学可以直接在itunes上观看。&br&2:&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427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力电子技术&/a&&br&浙大出版的那本红色的《电力电子技术》教材主编,潘再平主讲,中文&br&&b&电力系统分析:&/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97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力系统分析&/a&&/b&&br&清华大学孙宏斌主讲的&br&西交李建华老师也有主讲电力系统分析,讲得稍显啰嗦&br&&b&电力系统继电保护:&/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tunesu.xjtu.edu.cn/&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tunesu.xjtu.edu.c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br&西交张保会老师主讲的,讲得真心好,有苹果的同学直接在itunes上收看,没有的可以在优酷上找一下,有需要的也可以私信我,给百度云链接&br&&b&电机学:&/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v.dxsbb.com/dianqi/37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机学视频教程&/a&&br&西交的阎治安,最好是配合他写的教材看,讲得太细了,显得比较啰嗦&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2588.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机学 - 华中科技大学&/a&&br&四虎里面,西安交通大学在电气教学视频做得比较好,现在清华有学堂在线了,在这方面也做得非常不错,但基础学科偏多,专业课程偏少&br&&b&发电厂电气部分:&/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6462.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发电厂电气部分&/a&&/b&&br&&b&高电压技术:&/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courses.cn/coursestatic/course_3165.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高电压技术 - 西南交通大学&/a&&/b&&br&&br&&b&论坛类:&/b&&br&1)电力研学论坛&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ech.cepsc.com/%3Ffromuser%3Dcongwulon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力研学论坛 专注电力技术应用,关注电力科技前沿,打造专业电力社区!&/a&&br&2)北极星电力论坛&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bjx.com.cn/foru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北极星电力论坛 电力论坛&/a&&br&3)土木在线&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co188.com/forum.php%3Fgid%3D2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气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技术论坛&/a&&br&实际工程问题&br&4)西莫论坛&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bs.simol.cn/forum-177-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机技术综合讨论区』&/a&&br&适合电机从业者&br&5)小木虫&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much.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小木虫 - 学术 科研 第一站&/a&&br&适合搞学术的人&br&6)电子发烧友网 &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elecfans.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子电路图,电子技术资料网站&/a&&br&适合搞硬件的人&br&7)Matlab论坛&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lovematlab.cn/foru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TLAB中文论坛&/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n.mathworks.com/matlabcentra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TLAB Central&/a&&br&做仿真总会用到的&br&8)电源网&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dianyuan.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电源工程师一生的伙伴&/a&&br&适合电力电子电源方向&br&&br&&br&&b&学术类:&/b&&br&基础打好后,想成为某方面的专家,就要多看学术论文了&br&中文数据库:&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cnki.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国知网&/a&、&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g.wanfangdata.com.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a&等&br&英文数据库:&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eee.org/index.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EEE - The world's largest profess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a&等&br&谷歌学术搜索:&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cholar.googl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cholar.googl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r&&br&&b&知乎类:&/b&&br&&b&&a href=&http://www.zhihu.com/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电气工程 - 话题精华&/a&&br&&a href=&http://www.zhihu.com/topic/& class=&internal&&电力电子技术 - 话题精华&/a&&/b&&br&&b&&a href=&http://www.zhihu.com/topic/& class=&internal&&能源 - 话题精华&/a&&br&&a href=&http://www.zhihu.com/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电 - 话题精华&/a&&/b&&br&&b&&a href=&http://www.zhihu.com/topic//top-answers& class=&internal&&电机 - 话题精华&/a&&/b&&br&&b&&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 class=&internal&&知乎上有哪些EE领域的牛人? - 电气工程&/a&&/b&&br&&b&&br&标准查询:&/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x.spsp.gov.cn/index.aspx%3FToken%3D%2524Token%2524%26First%3DFirs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标准查询_国家标准网&/a&&br&&br&&b&专利检索:&/b&&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sipo.gov.cn/zljsf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与查询&/a&&br&&/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so.baiten.c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佰腾专利检索系统&/a&&br&&br&&b&神器类:&/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googl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googl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baidu.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baidu.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br&&br&&b&&u&收藏数远多于点赞数,辛辛苦苦整理的,希望大家不要只做伸手党&/u&&/b&
基础课程学习类: 电路:
于老师的电路讲得是真心的好,当年就靠这个视频和那本小红宝书考研电路考了137分。 如果英语好的话,推荐MIT的: 不过这门课需要有一定的模电和数电基础。 …
&p&都让开,我来答 &/p&&p&CAD:华东区CAD竞赛一等奖 &/p&&p&PS:这是作品 (第一张已删除)&/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e3a7def13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641& data-rawheight=&30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64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1e3a7def139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24db5c7a98bba3f4e68f954f912009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24db5c7a98bba3f4e68f954f9120098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cce355ea9dc4a13ee5ad39543acf4a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cce355ea9dc4a13ee5ad39543acf4a1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5f7f861bd8a55a08ef05ae5ae45671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35f7f861bd8a55a08ef05ae5ae456718_r.jpg&&&/figure&&p&&br&&/p&&p&&br&&/p&&p&&br&&/p&&p&
至于题主问的其它软件,玩过一些,但不精通,所以我重点说PS和CAD &/p&&p&
我走过的弯路也不希望大家再走了,&b&我先说一段屁话,不想浪费时间可直接跳过&/b& 。&/p&&p&
首先,兴趣很关键,又要用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你只是按部就班的去记忆命令,机械式的学习是很痛苦的。就拿CAD来说,做为机械狗,我是很享受用CAD来画图的,画过手工图都知道,CAD简直让人爽到爆。PS这种富有创造性的软件更不用说了,当你创造出一幅作品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完美了。找到兴趣点,并且爱上它,你要以一种老子在上你的心态来学习,而不是劳资被强暴了的心态学习,总之兴趣很重要。当然这个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慢慢培养&/p&&p&
其次就是要静下心来,慢一点。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同学学CAD的时候,就想图快,填鸭式的硬塞,结果呢?消化不良,他学到头快炸了,学的太猛了,以至于看到CAD就头疼。用他的话说就是感觉被CAD强奸了。所以首先你的学会享受学习,你才能学好。这就要求两点,一要慢,二还是要慢,太快你吃不消,还得再来一遍,还不如慢慢的一遍过。 &/p&&p&
所以调整好心态,那就开撸吧。 &/p&&p&&b&好吧!以下是具体方法,手机党没发加粗大家跳到这就认真看,再说一遍,认真看。&/b&&/p&&p&
不行,我还要在吐槽一下教程问题→_→,我们图书馆的一些CAD的教程简直就是帮助文件选择性的复制了一下,太特么不要脸了,搞得劳资都想出书了,所以在这里郑重负责任的推荐一些教程 &/p&&p&CAD的大家看侯老师CAD教程,这是基础的,你大概一两天就学完了,此时你对CAD已经掌握基本工具了,你需要的是练习,做为机械狗,抄图是最好的练习方式,建筑大神不知道,不敢乱讲。还要再高级一点,但布局,流程等等你还无法做到规范,你只是会画图,再往后一点打印什么的你还不会。那就晋级,那我推荐你我们董祥国老师的CAD教程(这不是打广告,我们老师的真心良心之作,就拿更改中心线的长度来符合GB这一知识点来说,水的教程基本上不会教。不过我们董大爷的书就是没有视频和源文件,所以学起来比较吃力,最好有一点基础再看)附带封面,真的不是打广告&/p&&p&08版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9ccba9e9ca088ac6ffce77a2f5d2ec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57&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7&&&/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bb58ac2a5e493db92ce80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36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figure&&p&&br&&/p&&p&14版的&/p&&p&
学完这两个,恭喜你,你已是CAD大神,各种抄图画图已难不倒你了。从布局,画图,到打印输出的标准流程你已经掌握了,至此,你已学会CAD了。&/p&&p&&b&补充两个Tips&/b&:1:要学着用F1,就是帮助文件,不懂的就F1,实在不行的话就上网查,
问人会学到一些实用的技巧。&/p&&p&
2:熟能生巧,练习很重要。最好的练习方式就是抄一些好的图纸。&/p&&p&&b&如果你只是想学习来画图,那下面的你就不用看了。可跳到PS学习继续看。如果你还想提高逼格,学点奇淫巧技装装逼,请关注我的另一个答案&/b&&/p&&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CAD中哪些好用的技巧让你相见恨晚?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但如果你还想更进一步,参加CAD竟赛,那有一个坑爹的几何作图,比如这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55edda9bbe6231412cbd58cc44d0ce9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71& data-rawheight=&4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55edda9bbe6231412cbd58cc44d0ce9d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e9f67ee1106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91& data-rawheight=&5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e9f67ee11065_r.jpg&&&/figure&&p&&br&&/p&&p&&br&&/p&&p&&b&以下为答案,特来填坑&/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4d01ab2aa649da44876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75& data-rawheight=&4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4d01ab2aa649da448765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33594fedbe354cc51588fce3a5d457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5&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33594fedbe354cc51588fce3a5d457d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fb389cef7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fb389cef7c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cea78d9ab8f87a5c4bcb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3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cea78d9ab8f87a5c4bcbe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07f8c86cb15fe2f30b979dad40ec4a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3& data-rawheight=&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907f8c86cb15fe2f30b979dad40ec4a0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a8012bcaced4cc72f68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5& data-rawheight=&3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a8012bcaced4cc72f68f_r.jpg&&&/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9829f6caafb70eb876e533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9829f6caafb70eb876e533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a7b5255662fadbda4f05d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3& data-rawheight=&4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a7b5255662fadbda4f05d7_r.jpg&&&/figure&&p&&br&&/p&&p&
这个时候靠的是技巧和你对几何知识的敏感度了,但还是有方法,就是练习,此时的练习就是CAD几何作图的练习,这个你在一些CAD论坛里面去搜。 这样是最难的,但随着CAD版本的提高,新增的约束,其实几何画图的技巧已经弱化了,也不必钻太深,所以一般不建议大家去练习了,你要是对CAD感兴趣,练练还是蛮爽的&/p&&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在CAD中哪些好用的技巧让你相见恨晚? - 知乎用户的回答&/a&&/p&&p&&b&下面是PS&/b&&/p&&p&
同样,教程很坑爹,这里推荐入门教程《敬伟PS教程》,这个讲到特别全,就是没重点,你能耐着性子看完的话,你也只会基础的,你还是干不了什么,但如果你不耐着性子看的话,你什么都干不了。骗你了,其实敬伟老师讲课很有趣的,不会无聊,无聊的教程我也不会推荐了,看完这个,你真的掌握了PS这个工具,对只是工具而已。好了,继续晋级,《李涛老师PS教程》,李涛老师讲的比较深入了,已经不是停留在工具层面上,而且讲课也更有趣,你会看的欲罢不能的,看完这个,用李涛老师的话来说,你已经是大神了,确实如此,就看你有没有认真看。至此,你对工具的掌握已经熟练了,就学会而言,已经达到。如果你还不满足,那就继续晋级,其实这个才是最难的,因为PS真的要创造点东西天赋还是很重要的,不过勤能补拙嘛,那就多练呗。练什么,此时你就要上网找一些经典的,你喜欢的作品来模仿,如果不会,那就去问人,问不到,那就先放着,继续练习别的,开始练习时建议一些有教程的,慢慢的就可以练一下没有教程的,再后来你会发现随便一幅图,看几眼你就知道怎么弄了。如果你真的有天赋,期间你已经创作出一些能看的作品了。&/p&&p&最后说一点,还是教程问题,看完上面两个教程,你还要练习,除了上网,比如站酷,花瓣,Ps联盟,其实Photoshop吧也还可以(记住不是Ps吧)一些基本的网站外,还可以看教程,但是国外的教程,国内的会把你越带越远,我看过一些,这里就不拿出来做反面教材了。老外玩这些东西真的很溜(而且外国的教程流到中国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筛选了),会让你大开眼界,原来Ps还可以这么玩,我学Ps是为了摄影,所以研究的不深。大家学的话也不建议研究的太深(当然,你感兴趣则另当别论),关键还是你自己的创造力和艺术感的培养,而不是去折腾工具,&b&记住Ps只是工具,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己的审美并创造出东西&/b&&/p&&p&还有一本公认经典《自学教程》好像两个姓李的出的,看过一点,这个改天上图,记不得了。&b& 就是这本,我看过,但没看完,感觉还不错&/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ab034ad2d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10& data-rawheight=&38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0&&&/figure&&p&&br&&/p&&p&&b&tips:1:多看一些好的作品,培养审美力。&/b&&/p&&p&&b&
3.模仿很重要&/b&&/p&&p&&b&
2:练习很关键,熟能生巧。&/b&&/p&&p&&b&OK答完,那是不可能的,真正的干货还没吐呢!&/b& 通过上面你大概也能总结出怎么学软件了吧!&/p&&p&&b&1,教程不要多,要精,&/b&你没有时间看太多,所以你最好花时间来找教程,这个最好的方法就是问学过的人,论坛也好百度也好,花点时间准备准没错,不然一本坑爹的教程只会让你越走越远 。磨刀不误砍柴功。&/p&&p&&b&2,找到好教程就要用心学&/b&,不要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这样你什么都学不精,对软件来说就等于什么都没学会,浪费时间。&/p&&p&&b&3,做笔记,这真的很重要&/b&,比如我学CAD我会截图记住一些命令,快捷键,这样你就不会太心急,以后忘了方便查看,加深记忆 &/p&&p&&b&4,练习&/b&,很多人学了不去练习,过一久就忘了,你只有练习才能把学到东西内化成一种能力,像PS这样的就模仿好的作品,CAD你就给我抄图吧!啥也别说了 &/p&&p&&b&5,多看好作品&/b&,学会欣赏,才能创造&/p&&p&&b&6,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b&,你学这个东西要嘛马上就能用起来,要嘛你喜欢,并且会长期从事,你再学。如果只是看到别人创作出吊炸天的作品震撼到你而一时冲动就去学,那我劝你打住,你学会了也未必创造得出神级作品,何况你不一定学得会。何必浪费时间。 &/p&&p&这六点,题主参考,学其他软件也大同小异了 &/p&&p&这是我做的笔记,大家也可以学一学如何做笔记,找一个适合自己的做笔记方法,仅供参考:记录一些命令,路径,重要的数据,快捷键,一些问题,自己的想法等等&/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8c4ef5bf98ac2ccfa06d792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60& data-rawheight=&7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8c4ef5bf98ac2ccfa06d792d_r.jpg&&&/figure&&p&获取相关资源,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忘尘街杂货铺】&/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ATiMlKDEgP3-reT3920T&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ATiMlKD&/span&&span class=&invisible&&EgP3-reT3920T&/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二维码自动识别)&/p&
都让开,我来答 CAD:华东区CAD竞赛一等奖 PS:这是作品 (第一张已删除) 至于题主问的其它软件,玩过一些,但不精通,所以我重点说PS和CAD 我走过的弯路也不希望大家再走了,我先说一段屁话,不想浪费时间可直接跳过 。 首先,兴趣很关键,又要用那句老话…
居然还挺多人关注的,好多回答都太没营养了,拜托各位认真对待每个「问答」好不?&br&&br&我自己确实是自学成才,不过这个问题我不打算说我的经历(「&a class=&internal& href=&http://zhuanlan.zhihu.com/evilcos/&&目录 - 懒人在思考 - 知乎专栏&/a&」里的「我的世界观」可以了解我的经历,也可以了解我是怎样一种人)。&br&&br&针对这个问题我分享下一些干货吧。&br&&br&首先牢记两个原则:&br&&b&1. 视野&/b&&br&把自己的视野放到全球上,国外太多优秀资料,至少得掌握英文,如果会俄文/日文也不错。&br&&br&我为什么特别提俄文/日文呢?因为这两超级大国搞安全的还是很多的……俄罗斯搞黑产的凶残程度不亚于国内,日本的研究猥琐程度不亚于国内的「猥琐流派」。&br&&br&&b&2. 分享&/b&&br&把优秀的经验沉淀好并输送到国内这个圈子。关于这点我非常鄙视一些人的一些嚷嚷,比如:「知道创宇为什么不开源,不是很牛吗?」&br&&blockquote&我们那么多优秀 Papers,你呢?&br&我们那么多优秀文章,你呢?&br&我们那么多技能分享,你呢?&br&我们每年举办免费高质量的KCon,你呢?&br&我们在各种场所分享我们的心得,你呢?&br&我们确实也在 GitHub 开源了小组件(极少宣传,因为这点我们确实没做好),我们还打算继续打造知道创宇的工程师文化,在未来持续开源,你呢?&br&我们在把团队打造牛逼,你呢?……&/blockquote&分享是一种美德,身为知道创宇的安全研究员或研发工程师,无一不是抱着这样的文化去做事。&br&&br&其实上面这两点就是我的「渔」,下面分享点「鱼」吧。&br&&br&&b&1. 技能表(前些天刚发布v2.2版本)&/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knownsec.com/Knownsec_RD_Checklist/v2.2.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knownsec.com/Known&/span&&span class=&invisible&&sec_RD_Checklist/v2.2.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这上面的学习素材太多了,很多同学都在以此为参考去学习。&br&&br&&b&2. 我订阅的RSS列表&/b&&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evilcos.me/evilcos_rss_2014.op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vilcos.me/evilcos_rss_&/span&&span class=&invisible&&2014.op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我之前在我的一个黑客群里内部公布过,现在对外界全面开放,我从08年开始一直在订阅的列表,每年都有新增的,有些优秀的 RSS 源不更新了,但我还保留着,留个纪念。&br&&br&列表有几大部分「Hacker Teams」「Hackers」「Web视角」「架构」,如下截图:&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1656& data-rawwidth=&578& src=&https://pic1.zhimg.com/50/18e9ad55cd6cefab05a9ddee18d79250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8e9ad55cd6cefab05a9ddee18d79250_r.jpg&&&/figure&&br&我曾经用 Google Reader,现在用鲜果阅读,勉强能「不亦说乎」……&br&&br&我把这份 RSS 列表配合我倾力打造的技能表,再配合Evernote做笔记的习惯,一个近乎完美的 GTD ,每天的学习非常有节奏。&br&&br&补充个:如果你想入门 Web 安全,我真是呕心沥血了:&a class=&internal&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零基础如何学习 Web 安全?&/a&&br&&br&好了,后面看你的了!
居然还挺多人关注的,好多回答都太没营养了,拜托各位认真对待每个「问答」好不? 我自己确实是自学成才,不过这个问题我不打算说我的经历(「」里的「我的世界观」可以了解我的经历,也可以了解我是怎样一种人)。 针对这个问…
&p&既然大家非常喜欢这个答案,我也会继续的不定期更改此答案,会将这个答案写的越来越完整,大家有想知道的知识可以评论,我尽可能的写在答案里。(新添加内容见答案下方)本文最后有送给想要零基础学习画画的朋友的一些心得。可以加我微信,有绘画问题可以问我互相交流。微信见签名。&br&--------------------------------------------------------------------------------------------------------------------------------------------&br&画画在很多人眼里是一种很牛很神秘的事情,大部分人的脑海里都是,在一个特别大的房间里屋里摆放着杂乱无章的物品,身上一块又一块色彩斑斓的颜料,一只手里握着笔另一只手拿着调色盘,面对着画板静静的思考。&/p&&p&很多次有人问我是做什么的我说是学美术的,他们的表情立马变了。&/p&&p&1 恐惧的看着我说听说学美术的人都不太正常和一般人不太一样。&/p&&p&2 还有这么回答的,你们学美术的人我真搞不懂。&/p&&p&3 学美术的人就是不一样阿!我心中简直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阿~~~~~~&/p&&p&学画画的人怎么了,只是学习一项技能而已和我精神有半毛钱关系。如果题主以后学习绘画你绝对会碰到这种事情的,我先给你打一针预防一下&/p&&p&--------------------------------------------------------------------&/p&&p&&a href=&https://www.zhihu.com/collection/& class=&internal&&喜欢就要画 - 收藏夹&/a&&/p&&p&这是我整理我回答的关于绘画的答案,会不定期的增加。(此收藏夹里勿已赞少而不看)&/p&&p&&a href=&http://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零基础学手绘? - 毕献峰的回答&/a&
----------速写版&/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3.zhimg.com/80/v2-be36cd9ef6da_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学口琴的危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