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种方法电脑关机后自动删除文件件关机再开机需要ID密码吗?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义务教育辽师大版信息技术七上第二单元学习idsX教案.doc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Windows XP基本操作实验实验一
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程序管理一、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基础知识2.掌握Windows的程序管理二、实验内容任务1 任务栏和桌面的设置(1)设置任务栏为自动隐藏。【提示】在任务栏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弹出对话框,在其中进行设置。(2)设置“微软拼音输入法2003”(3)显示或隐藏任务栏上的“中文输入法”。【提示】选择“开始|控制面板|日期、时间、语言和区域设置|区域和语言设置”,弹出“区域和语言选项”对话框,选择“语言”选项卡,其属性页面中单击【详细信息】按钮进入“文字服务和输入语言”对话框,通过“默认输入语言”下拉列表可选择某种已安装的输入法为默认输入法,如“微软拼音输入法2003”就实现了(2);通过【语言栏】按钮打开“语言栏设置”对话框,选定或取消“在桌面上显示语言栏”复选框,并单击【确定】按钮即可实现显示或隐藏“中文输入法”,再将其拖入任务栏就实现了(3)。当然,当“桌面语言栏”呈显示时,可直接指向其上任一按钮右击,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设置”命令亦可进入“文字服务和输入语言”(4) 设置屏幕分辨率为“”像素;设置屏幕背景为“Bliss”方案;设置屏幕保护为“三维花盒”【提示】在桌面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弹出对话框,在其中进行设置。如“桌面”背景的设置可以使Windows XP的桌面更加有趣和更具个性化特征(在Windows中可以选用任意的Windows位图作为背景),实现管理与美化桌面的目的。说明:对于容器型对象,如任务栏或桌面等,其快捷菜单是指当鼠标指向它的任一空白处时右击弹出的菜单;而对于非容器型的对象,如我的电脑或某一确定的文件夹、文件等,其快捷菜单是指当鼠标指向对象本身时右击弹出的菜单。任务2 程序的启动与运行及其管理(1)启动“记事本”、“画图”等应用程序,并对这些应用程序窗口进行层叠、横向平铺和纵向平铺等操作。【提示】在任务栏的属性窗口中选择有关的命令。(2)在“记事本”和“画图”等应用程序之间切换。【提示】利用任务栏上活动任务区的对应按钮即可。(3)使用多种方法关闭“记事本”和“画图”等应用程序。(4) 在桌面上创建程序的快捷方式:①为“控制面板”中的“性能与维护|系统”建立快捷方式。【提示】建立快捷方式有两个方法:一是用鼠标把“系统”图标直接拖曳到桌面上;二是使用“系统”快捷菜单中的“创建快捷方式”命令。②为“Windows资源管理器”建立一个名为“资源管理器”的快捷方式。【提示】有两个简单方式:一是用鼠标右键单击“附件”组中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
然后在其快捷菜单中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命令;二是按住Ctrl键,直接把“附件”组中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拖曳到桌面上。也可以通过桌面快捷菜单中的“新建|快捷方式”,在弹出的“创建快捷方式”对话框中,通过“浏览…”按钮确定“Windows资源管理器”的文件名及其所在的文件夹。对应的文件名是Explorer.exe.如果不知道对应的文件名,则可用鼠标右键单击“附件” 组中的“Windows资源管理器”,然后在其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可以确定文件名及其路径。③为C:\Documents and Settings文件夹创建快捷方式。说明:快捷方式只是源程序的“替身”,所以被删除后不会影响到源程序本身。建立快捷方式可以使我们更方便快捷地开展工作。任务3 特殊字符输入练习和汉字的输入(1)启动Microsoft Word 2003,输入下列特殊字符,并以myfile1.doc为文件名保存。①标点符号:。
『②数学符号:≈
∏③特殊符号:§
※【提示】既可以通过软键盘输入,也可以通过“插入”菜单中的“符号”命令输入。 (2)启动“记事本”程序,输入曹操的“短歌行”,内容与形式如下图所示。要求正确输入标点符号,并以myfile1.txt为文件名保存。说明:字符是组成各类文件的基本元素,基本字符的正确输入和准确的运用特殊符号是有效应用计算机解决学习与工作中问题的重要基础。任务4复制主窗口和屏幕复制当前主窗口提示:①打开“附件”组中的“计算器”。②按下Alt+PrintScreen,“计算器”窗口被复制到剪贴板中。③启动“画图”程序,用“编辑/粘贴”命令将剪贴板上的内容复制到画板,并以Calc.jpg为文件名保存。复制屏幕提示:按下PrintScreen,整个屏幕被复制到剪贴板中。任务5 使用Windows XP的帮助系统(1)通过“开始|帮助和支持”命令,或“我的电脑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文(简体)
中文(繁體)
中文(台灣)
中文(新加坡)
中文(香港)
使用wikiHow网站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确定&#10006
请确认你真的想要永久删除苹果账户。当你删除苹果账户后,你将失去访问所有苹果服务的权限,同时,也将失去你购买的、与之相关的所有产品的使用权。例如,你将无法使用iCloud邮箱和iCloud云端存储服务,也将丢失所有你通过该账户购买的产品,包括从iTunes、应用商店和其他苹果在线商店中购买的产品。你也将失去iMessage服务的使用权。
如果你还想保留对账户和相关产品的使用权,你大可不必完全删除你的账户。你可以更改账户信息来移除所有支付信息和个人信息,这样就可以暂停账户活动,也不用担心他人非法获取你的信息和数据。具体方法请查阅下一部分。
如果你最近更换了手机,不再使用iPhone手机了,你也就无法接收iMessage消息了,请查阅 “禁用iMessage”部分。
删除所有相关联的电子邮箱地址。当你永久删除一个苹果账户后,你将无法再次使用同一个电子邮箱地址来创建一个新的苹果账户了。许多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是,其实你也无法再使用任何与之关联的其它电子邮箱地址来创建账户了。所以请确保在删除账户前移除这些关联的电子邮件地址,以便于日后使用它们来创建新的账户。
访问appleid.apple.com网站,登录你的苹果账户。
点击账户部分旁边的“编辑”。
点击你想要从账户中移除的每个电子邮件地址旁边的“X”号。这将允许你日后使用这些邮件地址来创建新账户。
生成安全码。你需要使用手机上这个安全码来删除你的账户。你可以在appleid.apple.com页面中点击“安全”部分中的“生成 PIN”来生成安全码。
备份所有你想要保存的文件和电子邮件。删除账户后,你将失去iCloud邮箱和iCloud云端存储服务的访问权和使用权。所以,请确保在删除账户前备份所有重要的信息和文件数据等。
你可以将iCloud收件箱中的消息移动到本地收件箱中,来备份所有内容。你无法使用苹果设备来备份邮件。
创建保存在iCloud云端存储器中所有文档的副本。这是最简单的备份方法,这样你可以使用运行Yosemite(优胜美地)系统及更新系统的Mac电脑来轻松访问这些文件,点击Finder中的“iCloud”文件夹,即可找到这些文件。如果你使用的是一个iOS设备,你需要在对应的应用程序中打开这些文档,然后分享副本到你的电脑上。
备份照片。删除苹果账户将丢失所有存储在iCloud中的图片。确保在删除账户前,将重要照片备份到电脑中。
找到负责你所在地区的苹果ID账户安全的电话号码。你需要找到所在地区的专线号码。你可以从找到对应地区的专线号码。
呼叫对应的客服电话,向其阐述你想要删除你的苹果账户。你需要提供创建的安全码(PIN)来确认你的身份。删除苹果账户不是标准的操作程序,所以可能会有所推迟。苹果并不想要删除你的Apple ID,这意味着它们将失去一个顾客。如果客服工作人员告知你他无法帮你删除账户,请礼貌地要求与其上级进行通话,并再次向他们阐述你的情况。
工作人员很可能会多次告知你,删除账户后你将丢失所有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权。你需要不断确认你可以接受这样的结果。
将来,与你的账户相关的所有电子邮件地址将无法再用来创建新的苹果账户。
在你的电脑上,从iTunes中移除你的苹果账户。在保护暂停活动的账户前,你需要确保从iTunes中完全移除账户。
在iTunes中点击“商店”菜单,选择“显示账户”。
点击“全部解除授权”按钮。这会从所有曾登录过的设备上删除你的苹果账户。
点击“管理设备”来移除所有设备。这会停止自动下载。
关闭所有订阅的自动更新服务,如iTunes Radio服务。
在你的iOS设备上移除苹果账号。在更改所有信息之前,从iOS设备上删除苹果账号。这将允许你使用新的苹果账户进行登录。
打开设置应用程序,点击“iTunes Store与App Store”。
点击界面顶部的你的苹果账号(Apple ID),然后点击“注销”。
使用苹果账户登录.appleid.apple.com 。 如果你不想完全删除你的账户,你可以移除所有的个人信息,来暂停账户活动,使之处于休眠状态。这将允许你继续使用过去购买的各种产品,也能访问和使用iCloud数据。请登录并进入列有账户信息的账户管理页面。
更改个人信息。使用编辑按钮来更改你的姓名、地址和出生日期。你也可以输入虚假信息来取代它们。这会从你的苹果账户中移除你的个人信息。
删除支付信息。找到账户管理页面中的“付款方式”部分,移除所有支付信息。如果你还有未付账单或最近更改过地区,你将无法删除你的支付信息。
更改你的苹果账户邮箱。如果你以后想要使用苹果账户的电子邮箱地址来创建新的账户,你需要将关联账户的电子邮箱地址更改为其它邮箱。你可以通过雅虎、谷歌邮箱或其它网页邮件服务来免费创建一个新的电子邮箱地址,并使用它作为新的账户邮箱。这允许你日后使用旧的邮箱来创建新的苹果账户。
注销账户。此刻,你的苹果账户将不再包含任何个人信息和支付信息了,你可以放心地让账户进入休眠状态。如果你需要使用过去购买的产品,你还是可以使用它的。只是,如果你想使用该账户购买新的产品,你必须再将真实的个人和支付信息添加回来才行。
访问“取消注册iMessage”页面。如果你把iPhone换成安卓或其它智能手机,你可能无法接收发送到你苹果账户的文本信息。你可以访问selfsolve.apple.com/deregister-imessage页面来取消注册iMessage服务。
输入电话号码。输入无法正常接收短信的电话号码,你将收到苹果发来的验证码。
输入你收到的验证码。输入验证码将确认你确实拥有这个手机号码,同时会取消注册你的iMessage账户。这样,你应该能正常接收所有短消息了。
你不能合并多个苹果账号。 如果你已经创建了一个新的账号,除非你登入旧账号,否则你将无法获取旧账号的信息和数据。
本页面已经被访问过161,598次。win7登陆密码忘记了的几种找回方法_百度经验
&&&&&&&&&电脑软件win7登陆密码忘记了的几种找回方法听语音1234
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 win7登陆密码忘记了的几种找回方法忘记密码真是让人头疼的一件事,系统进不了,上网上不了,重要文件看不了,真是让人干着急着。别担心,今天就来教大家怎么解决win7开机密码忘记问题。百度经验:jingyan.baidu.com1一、简单的方法:  开机启动windows,进入欢迎界面后,会出现输入用户名密码提示框,这时候,同时按住Ctrl+Alt+Delete,会跳出一个账号窗口,输入用户名:administer,按回车即可。2二、如果administer账号也有密码:  1、启动win7系统是按住F8&  2、选“带命令行的安全模式”  3、选“Administrator”跳出“Command Prompt”窗口  4、增加用户:net user asd/add&  5、升管理员:net localgroup administrators asd /add  6、重启,选asd进入  7、控制面板----用户帐号----忘记密码的用户--删除密吗3三、忘记密码,但是已经登录系统:&  1、在开始菜单中的搜索框中输入”mmc.EⅩE”,或按住Win+R  2、打开运行窗口输入”mmc.EⅩE”,单击 确定进入控制台&  3、依次打开”文件”-”添加/删除管理单元”  4、在左侧可用管理单元中找到”本地用户和组”,依次单击”添加”-”完成”,再单击”确定”  5、展开控制台根节点中的本地用户和组,选中”用户”,在右侧用户名上单击右键,”设置密码”,不需要填入原密码4  四、忘记密码,无法登入系统  1、找个PE盘启动电脑&  2、进入PE后 到c:windowssystem32下  (1) 更改Magnify.EⅩE 和cmd.EⅩE 的所有者为:administrators  (2) 更改Magnify.EⅩE 和cmd.EⅩE 的权限 administrators为完全控制  (3)改名Magnify.EⅩE 为Magnify.EⅩE1 改名cmd.EⅩE为Magnify.EⅩE&  3 、更改密码  (1)重启到windows 7  (2)启用放大镜  (3)剩下的事就非常简单了,输入命令”net user”查看用户名,再输入命令”net user 用户名新密码”即可。(激活管理员帐号使用net user administrator /active:yes )最后关掉命令提示符窗口,在登录密码框中输入刚刚设置的新密码,看看,是不是成功进入系统了!最后,别忘了把先前移动、重命名的文件都改回去!5上述几种方法都是根据大家忘记密码的各种情况来设定的,希望大家学习完后能够有所帮助,轻松进入win7系统。END经验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投票(276)已投票(276)有得(0)我有疑问(0)◆◆说说为什么给这篇经验投票吧!我为什么投票...你还可以输入500字◆◆只有签约作者及以上等级才可发有得&你还可以输入1000字◆◆如对这篇经验有疑问,可反馈给作者,经验作者会尽力为您解决!你还可以输入500字相关经验04000热门杂志第1期你不知道的iPad技巧3836次分享第1期win7电脑那些事6677次分享第2期新人玩转百度经验1425次分享第1期Win8.1实用小技巧2670次分享第1期小白装大神1963次分享◆请扫描分享到朋友圈用户指南(iBMC版本为2.21)
&用户指南(iBMC版本为2.21)
介绍iBMC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模块。
介绍iBMC Web界面的详细信息。
介绍如何登录iBMC命令行,以及iBMC支持的命令。
介绍常用的linux命令的使用方法。
介绍iBMC的常用操作。
&iBMC管理软件概述
介绍iBMC管理软件的功能和组成模块。
介绍iBMC的主要功能。
iBMC系统是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iBMC系统兼容服务器业界管理标准IPMI2.0规范,支持键盘、鼠标和视频的重定向、文本控制台的重定向、远程虚拟媒体、高可靠的硬件监测和管理功能。iBMC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有:
丰富的管理接口提供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命令行接口(CLI,Command-line
Interface)、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满足多种方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完全兼容IPMI1.5/IPMI2.0提供最标准的管理接口,可与任何标准管理系统集成。
故障检测和告警管理故障检测和故障管理,保障设备7*24小时高可靠运行。
虚拟KVM(Keyboard, Video, and Mouse)和虚拟媒体提供方便的远程维护手段。
基于Web界面的用户接口可以通过简单的界面操作快速完成设置和查询任务。
系统崩溃时临终截屏与录像分析系统崩溃原因不再无处下手。
屏幕快照和屏幕录像让定时巡检变得简单轻松。
支持DNS/LDAP域管理和目录服务,简化服务器管理网络。
软件镜像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即使当前运行的软件完全崩溃,也可以从备份镜像启动。
支持智能电源管理功率封顶(Power Capping)技术助您轻松提高部署密度;动态节能技术助您有效降低运营费用。
通过LCD实现部件监控LCD直接从iBMC获取设备信息。用户可通过LCD查询设备状态信息及告警。
使用浏览器登录iBMC系统的客户端需具备以下版本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和Java运行环境,如所示。
iBMC的系统架构如所示。iBMC硬件芯片采用华为自主研发的海思芯片Hi1710,包括一个最高主频800MHz的单核A9 CPU,一个8051单片机及主频200MHz的协处理器,支持远程KVM、IPMI管理接口、PCIE收发MCTP报文、本地显示VGA、GE网口、RMII接口,以及其它丰富的板级管理和外设接口。具体如下:
iBMC的KVM模块通过VGA接口接收来自x86系统的视频信息,经过压缩后再通过网络将压缩数据传输到远程KVM客户端进行解压还原。此外KVM模块接收远程KVM客户端的键盘鼠标数据,通过模拟的USB键盘鼠标设备将数据传输到x86系统,实现远程的键盘鼠标控制。
iBMC的系统运行记录仪模块通过PCIe接口接收来自x86系统写入的运行轨迹信息,并提供记录信息的导出接口。
iBMC提供传统的LPC系统接口与x86系统通信,支持标准的IPMI管理。
iBMC对外提供GE以太网络接口,支持通过网络使用IPMI,HTTPS等协议进行远程管理操作。
iBMC通过传感器实现了对服务器的温度、电压状态全面监控,并且提供对服务器的风扇和电源的智能管理。
iBMC支持最新的边带网络技术(NCSI)以及VLAN网络功能,通过边带网络可以支持更加灵活的管理组网。
iBMC通过TTL串口连接到LCD,用户通过LCD可监测部件状态、查看告警信息、查询和配置iBMC管理网口信息。
图4-1 &iBMC系统架构
安全特性iBMC系统的安全性由三个部分组成:管理与业务分离、系统管理和维护的安全性、iBMC系统自身的安全性。
管理平面与业务平面分离
服务器有两个网络平面,一是管理平面,另一个是业务平面。其中,业务平面的安全由服务器的其他模块部件或者用户的解决方案来保证安全的,iBMC负责管理平面的安全。
iBMC可以通过NCSI边带网口功能与业务平面共享同一个网卡。NCSI是业界所广泛认可的一种简化管理,降低TCO的一种标准。在物理层,管理平面与业务平面共用接口,在软件层,通过VLAN实现二者隔离,互不可见。
iBMC可以通过Web界面的网络配置功能,实现管理平面与业务平面共用同一张网卡同时又保证系统安全。
可在“配置 & 网络配置”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协议与端口防攻击
iBMC按照最小化原则对外开放网络服务端口:即不使用的网络服务必须关闭,调试使用的网络服务端口在正式使用的时候必须关闭,不安全协议的端口默认处于关闭状态。
服务器目前支持的服务主要包括Web、FTP、SSH、Telnet、Remote Control、SNMP Agent、RMCP/RMCP+,默认关闭的不安全协议有FTP/Telnet/RMCP。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服务配置”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基于场景的登录限制
基于安全考虑,从时间、地点(IP/MAC)、用户三个维度将服务器管理接口访问控制在最小范围;目前该特性只针对Web接口进行登录限制。
由用户根据需要设置登录规则的白名单,最多支持三条登录规则,登录时只要匹配上任意一条登录规则,即可登录,否则拒绝登录。
每条登录规则包括时间段、登录用户的源IP段和MAC段,这三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认为匹配到一条登录规则;登录规则可应用于每个本地用户和LDAP用户,用户默认不应用任何登录规则(即无限制)。
访问时间到期后,用户被强制退出;支持配置一个紧急管理员用户,该用户不应用任何登录规则,可用于在其他用户不可登录等异常情况下登录iBMC。
ID为1的用户为IPMI标准规范里定义的预留用户,无任何权限,也无法通过该用户登录iBMC。
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本地用户”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用户账号安全管理
账号安全包括:密码复杂度、密码有效期、禁用历史密码重复次数和登录失败锁定。
密码有效期针对所有本地用户,以天为单位,有效期内,用户可以登录并管理iBMC;过期后,用户不再允许登录iBMC,而已登录用户可继续访问iBMC。
密码有效期范围为0~365天,0表示永久有效,从用户创建时开始累计天数,按自然时间计算,服务器AC掉电期间的天数也计算在内,并且受iBMC时间更改的影响,iBMC时间更改后,iBMC会自动刷新每个用户的密码有效期开始时间。用户密码有效期天数小于等于10天时,登录Web时有“密码将在xx天后过期,请及时修改密码。”的类似提示,密码过期后,会记录安全日志。
上述账户安全管理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安全增强”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iBMC支持以下紧急通道:
支持配置一个紧急管理员用户,该用户的密码有效期为永久。
通过BIOS修改User ID为2的密码,该用户默认为管理员。
iBMC支持SSL证书加密及证书替换功能。证书替换功能可以通过Web界面进行操作。同时,对证书替换采用了严格的权限控制,只能管理员才可以对证书进行替换,其他用户只能看到证书的基本信息但不能进行证书替换操作。为提高安全性,建议替换成自己的证书和公私钥对,并及时更新证书,保证证书的有效性。可在“配置 & SSL证书”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iBMC还支持LDAP证书的导入功能,为数据传输提供鉴权加密功能,提高系统安全性。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LDAP配置”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操作日志管理
记录了iBMC所有接口的非查询操作。操作日志分两类,一类是linux系统进程的日志,另一类是用户进程日志。用户进程记录的日志包括时间、操作接口、操作源IP、操作源用户、执行动作。
操作日志写文件,当达到200K字节大小后自动备份,最多备份1份日志文件,超过1份后 自动将最早的备份文件删除。
操作日志支持在Web上查看、导出。可在“系统管理 & 操作日志”节点进行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数据传输加密
iBMC支持电子邮件传输时启用TLS加密功能和SMTP登录认证功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可在Web界面的“告警与事件 & 告警设置”节点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在使用远程控制台时,iBMC支持开启KVM加密功能,实现数据的安全传输。可在Web界面的“远程控制”节点配置,配置方法请参考。
使用专用网络对iBMC进行配置。
iBMC不接入因特网。
关闭不使用和不安全的协议、端口。
定期审计操作日志。
iBMC用户/密码
iBMC提供默认用户“root”,默认密码请参见产品的铭牌。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初次登录时,请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并定期更新。修改密码时,请遵循密码复杂度要求,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本地用户”节点进行修改,修改方法请参考。
Uboot默认密码为“Huawei12#$”,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初次登录时,请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并定期更新。修改方法请联系华为技术支持获取。
SNMP版本/团体名
iBMC系统默认支持V3版本的SNMP服务,SNMP V1和SNMP V2C由于自身机制存在安全隐患,默认是不开启的,用户需谨慎使用。
SNMP只读团体名默认为“roAdmin12#$”,SNMP读写团体名默认为“rwAdmin12#$”,Trap默认团体名为“TrapAdmin12#$”。
使用V1和V2C版本的SNMP和Trap服务时,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请及时修改初始团体名,并定期更新。修改团体名时,请遵循密码复杂度要求,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系统配置”节点进行修改,修改方法请参考。
默认关闭的协议和服务
由于自身机制的安全隐患,部分服务默认为关闭状态。用户使用这些服务时,需谨慎操作,建议使用相对安全的服务替代。
这些不安全的服务包括:FTP/Telnet/RMCP。
iBMC支持的各项服务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服务配置”节点进行启用或关闭,操作方法请参考。
SNMP V3默认的鉴权算法为“SHA”,默认的加密算法为“AES”。当需要设置为不安全的“MD5”和“DES”时,不能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SNMP的算法可在Web界面的“配置 & 系统配置”节点进行修改,修改方法请参考。
SMTP默认开启TLS加密功能,为保证电子邮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建议开启该功能,可在Web界面的“告警与事件 & 告警设置”节点进行修改,修改方法请参考。
KVM加密功能默认不开启,但为保证使用KVM时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建议开启该功能,可在Web界面的“远程控制”节点进行修改,修改方法请参考。
首次使用电子邮件功能时,为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建议开启SMTP的用户认证功能,可在Web界面的“告警与事件 & 告警设置”节点进行修改,修改方法请参考。
&Web界面介绍
介绍iBMC Web界面的详细信息。
&登录iBMC WebUI
本指南以IE 11浏览器为例介绍登录iBMC Web管理界面的操作步骤。
通过Web进行界面操作,最多只能有4个用户同时登录。
默认情况下,系统超时时间为5分钟,即在5分钟内,如果您未在Web界面执行任何操作,系统将自动登出,此时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重新登录Web界面。
连续5次输入错误的密码后,系统将对此用户进行锁定。等待5分钟后,方可重新登录,亦可通过管理员用户在命令行下解锁。
为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初次登录时,请及时修改初始密码,并定期更新。
确认使用iBMC系统的客户端需具备可用版本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如果需要使用远程控制功能,则需同时具备可用版本的Java运行环境,具体版本要求请参考。
为PC配置与iBMC管理网口同一网段的IP地址。
通过网线将PC连接到iBMC管理网口。
打开IE浏览器,并在地址栏中输入“https://ipaddress/”。(其中ipaddress为iBMC管理网口的IP地址,IP地址的具体确认方法请参见。)
在如所示的安全告警窗口中选择“继续浏览此网站”。
使用IE浏览器登录iBMC时会出现此界面,其它浏览器不会有此现象。
若需要屏蔽该界面,可在Java的安全列表中将iBMC添加为例外站点或降低Java安全级别。由于该操作可能降低用户的安全性,请谨慎使用。
图4-2 &安全告警
弹出登录界面,如所示。
图4-3 &登录iBMC
选择一种方式登录iBMC界面。
使用本地用户登录iBMC界面。
选择界面语言。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说明: 系统提供一个管理员用户组的缺省用户“root”,缺省密码为“Huawei12#$”。
在“域名”下拉列表中,选择“这台iBMC”或“自动匹配”。
单击“登录”。成功登录,显示“信息概况”界面。界面右上角将显示登录的用户名。 说明:
如果使用IE浏览器且升级后第一次登录iBMC的Web界面,界面可能会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无法登录,同时按下“Ctrl”+“Shift”+“DEL”键,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删除”,这样可以清除浏览器缓存中的内容。再次尝试登录,可以进入iBMC的Web界面。
如果使用IE浏览器无法登录iBMC的Web界面,在IE浏览器中打开“工具 & Internet 选项 & 高级”页面,单击“重置”后,可以正常登录。
使用LDAP用户登录iBMC界面。在登录前,请确保以下设置满足要求: 说明: 关于域控制器、用户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的创建请参见关于域控制器的相关文档。iBMC系统仅提供LDAP用户的接入功能。
网络中存在域控制器,并已在域控制器中创建了用户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
在iBMC界面中,已启用LDAP功能,并设置了用户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具体操作请参见“LDAP配置”界面。
选择界面语言。
输入LDAP用户名和密码。 说明: 使用LDAP方式登录iBMC时,用户名支持如下两种格式:
LDAP用户名(此时“域名”可选择“自动匹配”或指定的域名)
LDAP用户名@域名(此时“域名”仅可选择“自动匹配”)
在“域名”下拉列表中,选择LDAP用户域。 说明: “域名”下拉列表中包含如下可选参数:
“这台iBMC”:使用本地用户登录时,可选择该参数。系统从本地用户列表中匹配对应的用户。
当前配置过的域服务器:使用LDAP用户登录时需选择对应的域服务器。系统从指定的域服务器中匹配对应的用户。
“自动匹配”:选择该参数时,系统首先在本地用户列表中搜索,如无法匹配到对应的用户,则按照“域名”下拉列表中的顺序依次在各个域服务器中匹配。
单击“登录”。成功登录,显示“信息概况”界面。界面右上角将显示登录的用户名。
功能简介iBMC系统是服务器远程管理系统。iBMC系统兼容服务器业界管理标准IPMI规范,支持键盘、鼠标和视频的重定向、文本控制台的重定向、远程虚拟媒体、高可靠的硬件监测和管理功能。iBMC系统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功能,主要功能有:
丰富的管理接口提供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PMI,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命令行接口(CLI,Command-line
Interface)、超文本传输安全协议(HTTPS,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和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满足多种方式的系统集成需求。
完全兼容IPMI1.5/IPMI2.0提供最标准的管理接口,可与任何标准管理系统集成。
故障检测和告警管理故障检测和故障管理,保障设备7*24小时高可靠运行。
虚拟KVM(Keyboard, Video, and Mouse)和虚拟媒体提供方便的远程维护手段。
基于Web界面的用户接口可以通过简单的界面操作快速完成设置和查询任务。
系统崩溃时临终截屏与录像分析系统崩溃原因不再无处下手。
屏幕快照和屏幕录像让定时巡检变得简单轻松。
支持DNS/LDAP域管理和目录服务,简化服务器管理网络。
软件镜像备份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即使当前运行的软件完全崩溃,也可以从备份镜像启动。
支持智能电源管理功率封顶(Power Capping)技术助您轻松提高部署密度;动态节能技术助您有效降低运营费用。
使用iBMC系统的客户端需具备以下版本的操作系统、浏览器和Java运行环境,如所示。
菜单及其功能说明iBMC界面的菜单及其功能如所示。
表4-1 &菜单及其功能说明
图标说明iBMC界面的图标及其作用如所示。
表4-2 &图标说明
切换界面语言
在登录界面中,单击“English”链接。显示英文界面。
查看信息概况
“信息概况”界面显示产品名称、产品序列号、iBMC的IP地址、iBMC固件版本、BIOS固件版本、GUID、Web最大会话数、在线用户数等基本信息。
查看联机帮助
在系统界面中,单击。弹出与该界面对应的联机帮助页面。
查看用户信息
在登录iBMC界面后,单击右上角的用户名,例如“root”。弹出“当前用户信息”窗口。该窗口显示用户所属的用户组、登录的IP地址和时间。
在登录iBMC界面后,单击右上角的“退出”链接。显示登录界面表示成功退出iBMC界面。
单击界面上方的告警图标。跳转到“当前告警”窗口。该窗口显示告警的级别、产生时间、传感器、描述信息。
刷新界面信息
单击界面右侧的。刷新该界面的显示信息。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用户登录”界面的功能,您可以登录iBMC界面。
默认情况下,如果登录时连续五次输入错误的密码,系统将锁定此用户。此时请等待5分钟后重新登录。
说明: 如果使用IE11浏览器,需要先开启兼容视图:
单击浏览器右上角的。
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单击“Compatibility View Settings”。
在弹出的“Compatibility View Settings”窗口中的“Add this website”中输入iBMC的IP地址。
单击“Add”。
去掉“使用Microsoft兼容性列表”的勾选。
开启兼容视图可以解决使用IE11浏览器登录iBMC的Web界面后显示不正常的问题。
界面描述在浏览器的地址栏中输入https://iBMC管理网口IP地址,可打开用户登录界面。
表4-3 &用户登录
操作步骤使用本地用户登录iBMC界面
在登录界面中,按照,输入登录iBMC界面的用户名和密码。
在“域名”下拉列表中,选择“这台iBMC”或“自动匹配”。
单击“登录”。成功登录,显示“信息概况”界面。界面右上角将显示登录的用户名。
如果使用IE浏览器且升级后第一次登录iBMC的Web界面,界面可能会提示用户名或密码错误,无法登录,同时按下“Ctrl”+“Shift”+“DEL”键,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删除”,这样可以清除浏览器缓存中的内容。再次尝试登录,可以进入iBMC的Web界面。
如果使用IE浏览器无法登录iBMC的Web界面,在IE浏览器中打开“工具 & Internet 选项 & 高级”页面,单击“重置”后,可以正常登录。
使用LDAP用户登录iBMC界面
在登录前,请确保以下设置满足要求:
网络中存在域控制器,并已在域控制器中创建了用户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 说明: 关于域控制器、用户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的创建请参见关于域控制器的相关文档。iBMC系统仅提供LDAP用户的接入功能。
在iBMC界面中,已启用LDAP功能,并设置了用户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具体操作请参见“LDAP配置”界面。
在登录界面中,按照,输入登录iBMC界面的LDAP用户名和密码。 说明: 使用LDAP方式登录iBMC时,用户名支持如下两种格式:
LDAP用户名(此时“域名”可选择“自动匹配”或指定的域名)
LDAP用户名@域名(此时“域名”仅可选择“自动匹配”)
在“域名”下拉列表中,选择LDAP用户域。 说明: “域名”下拉列表中包含如下可选参数:
“这台iBMC”:使用本地用户登录时,可选择该参数。系统从本地用户列表中匹配对应的用户。
当前配置过的域服务器:使用LDAP用户登录时需选择对应的域服务器。系统从指定的域服务器中匹配对应的用户。
“自动匹配”:选择该参数时,系统首先在本地用户列表中搜索,如无法匹配到对应的用户,则按照“域名”下拉列表中的顺序依次在各个域服务器中匹配。
单击“登录”。成功登录,显示“信息概况”界面。界面右上角将显示登录的用户名。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信息概况”界面的功能,您可以获取服务器的基本信息,以及虚拟按键和常用操作快捷入口。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信息概况”,显示“信息概况”界面。
“信息概况”界面分为四个区域。
各区域如、和所示。
各区域展示的信息如所示。
说明: RH8100 V3服务器的单系统模式下和双系统模式下的“信息概况”界面有区别,双系统模式多了VGA/USB/DVD切换和节点跳转功能。
图4-4 &RH8100 V3服务器单系统模式下“信息概况”界面
图4-5 &RH8100 V3服务器双系统模式下“信息概况”界面
图4-6 &其他服务器的“信息概况”界面(产品型号以实际界面为准)
表4-4 &“信息概况”
展示的信息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系统信息”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服务器产品信息、主板信息及各部件的信息。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信息”,显示“部件信息”界面。
图4-7 &“部件信息”界面
表4-5 &“产品信息”页签
表4-6 &“扩展板”页签
表4-7 &“处理器”页签
表4-8 &“内存”页签
表4-9 &“存储”页签
说明: “存储”页签中的信息在系统下电或系统未完成启动时为无效数据。服务器在每次上电并且系统完成启动后,iBMC会重新识别所有硬盘。如果此时硬盘正在重构,则此硬盘会延迟识别,在完成识别之前,硬盘的信息为无效数据;如果硬盘识别失败,对应的传感器(DISKN)会产生Drive Fault告警。
表4-10 &“风扇”页签
表4-11 &“电源”页签
表4-12 &“功能卡”页签
表4-13 &“其它”页签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信息”。右侧显示“系统信息”界面。
在“系统信息”界面中,查看产品信息及各部件的信息。 说明:
不同的服务器在“系统信息”界面显示的参数有所不同。
“处理器(1/2)”表示共可配置2个处理器,当前1个处理器在位,其他部件的在位信息也用相同方法表示。
功能介绍通过“实时监控”界面,您可以:
查看CPU最近一小时的占用率。(RH5885 V3、RH5885H V3和RH8100 V3无此功能)
查看内存最近一小时的带宽占用率。(RH5885 V3、RH5885H V3和RH8100 V3无此功能)
查看进风口温度历史数据。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实时监控”,显示“实时监控”界面。
图4-8 &RH5885 V3、RH5885H V3和RH8100 V3服务器的“实时监控”界面
图4-9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实时监控”界面
表4-14 &“处理器”区域框(RH5885 V3、RH5885H V3和RH8100 V3无此功能)
表4-15 &“内存”区域框(RH5885 V3、RH5885H V3和RH8100 V3无此功能)
表4-16 &“进风口温度”区域框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实时监控”。右侧显示“实时监控”界面。
在“实时监控”界面中,单击“CPU占用率(%)”、“Memory带宽占用率(%)”或“进风口温度”左侧的,可以查看到相关信息。 说明:
单击可以收起信息。
单击“进风口温度”区域框中的“清空历史记录”按钮可以清除统计的数据。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传感器”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所有传感器的信息。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传感器”,显示“传感器”界面。
图4-10 &RH8100 V3服务器的“传感器”界面
图4-11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传感器”界面
表4-17 &“传感器”界面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信息”。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传感器”。右侧显示“传感器”界面。
在“传感器”界面中,查看服务器的所有传感器,及其监控指标的当前值和门限值。 说明: 在“Search”中设置搜索条件后,系统自动显示符合条件的传感器信息。
&告警与事件
功能介绍通过“当前告警”界面,您可以查看到设备当前未处理的告警。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当前告警”,显示“当前告警”界面。
图4-12 &RH8100 V3服务器的“当前告警”界面
图4-13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当前告警”界面
在“当前告警”界面中,单击各事件源左侧的,可以查看到详细的告警信息。 说明: 单击可以收起信息。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事件日志”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和搜索服务器产生的各种事件,也可以下载和清除所有事件。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事件日志”,显示“事件日志”界面。
图4-14 &RH8100 V3服务器的“事件日志”界面
图4-15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事件日志”界面
表4-18 &“搜索条件”区域框
操作步骤搜索事件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事件日志”。右侧显示“事件日志”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搜索条件。
单击“搜索”。“事件日志”界面下的表格中显示符合搜索条件的事件。
查看所有事件
在“事件日志”界面下的表格中,查看服务器所有级别的事件信息。
清除所有事件
注意: 系统不能恢复被清除的事件,请谨慎操作。
在“事件日志”界面中,单击“清除日志”。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清除日志信息?
单击“确定”。清除所有事件信息。
下载所有事件
在“事件日志”界面中,单击“下载全部”。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下载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下载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您可以在本地打开文件并查看事件日志。
&告警设置(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告警设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设置iBMC系统向第三方服务器以Syslog报文方式发送日志。
设置iBMC系统向第三方服务器以Trap报文方式发送告警信息、事件信息以及Trap属性。 说明: Trap是系统主动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不经请求的信息,用于报告紧急告警、严重告警、轻微告警和事件。
将服务器产生的告警和事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目标邮箱。带有告警和事件信息的电子邮件通过SMTP服务器转发到目标邮箱,从而通知用户。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告警设置”,显示“告警设置”界面。
表4-19 &“告警Syslog报文通知设置”区域框
表4-20 &“告警Trap报文通知设置”区域框
表4-21 &“告警邮件通知设置”区域框
操作步骤设置告警Syslog报文通知参数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告警设置”。右侧显示“告警设置”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告警Syslog报文通知参数。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该功能设置成功。
设置告警Trap报文通知参数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告警Trap报文通知功能。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该功能设置成功。
设置告警邮件通知参数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告警邮件通知功能。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该功能设置成功。
&告警设置(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如果Syslog功能为开启状态,iBMC系统可向第三方服务器以Syslog报文方式发送日志。
如果Trap功能为开启状态,iBMC可向第三方服务器以Trap报文方式发送告警信息、事件信息。 说明: Trap是系统主动向第三方服务器发送的不经请求的信息,用于报告紧急告警、严重告警、轻微告警和事件。
如果SMTP功能为开启状态,iBMC会将服务器产生的告警和事件以电子邮件方式发送到目标邮箱。带有告警和事件信息的电子邮件通过SMTP服务器转发到目标邮箱,从而通知用户。
您可以通过“告警设置”界面查看上述功能的配置情况。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告警设置”,显示“告警设置”界面。
表4-22 &“告警Syslog报文通知设置”区域框
表4-23 &“告警Trap报文通知设置”区域框
表4-24 &“告警邮件通知设置”区域框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告警与事件”。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告警设置”。右侧显示“告警设置”界面。
根据和提供的参数信息,查看告警Trap报文通知或告警邮件通知功能的配置情况。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录像回放”界面的功能,您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播放本地PC上存放的服务器实时桌面的视频文件。
对某时刻的视频文件进行截图。
播放服务器自动录制的视频文件。
说明: 开启录像功能后,自动录像功能有可能录制到业务侧的敏感信息。
播放的视频文件格式为“*.rep”。
录像回放控制窗口中的按钮及其作用如所示。
表4-25 &按钮说明
您可以将iBMC系统提供的录像和录像回放功能配合使用,进行服务器维护和设备故障定位。任务操作流程如所示。
图4-16 &录像功能使用流程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录像回放”,显示“录像回放”界面。
操作步骤进入录像回放控制台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录像回放”。右侧显示“录像回放”界面。
在“录像回放”界面中,单击“打开”按钮。弹出录像回放控制窗口表示成功进入录像回放控制台。
说明: 如果在进入录像回放控制窗口过程中,弹出“安全警告”对话框,请单击“是”才能进入录像回放控制台。
全屏显示录像回放控制窗口
在录像回放控制窗口中,单击。录像回放控制窗口最大化显示在屏幕上。
说明: 全屏播放视频文件时,图像不会被拉伸。
单击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再次选择“全屏”。录像回放控制窗口恢复合适的窗口大小。
播放本地视频文件
在录像回放控制窗口中,单击。弹出“打开”窗口。
选择本地PC上存放的视频文件。
单击“打开”。返回录像回放控制窗口并开始播放该视频文件。
单击,以正常速度的1倍、2倍或4倍快速播放视频文件。
单击,以正常速度的1倍、0.5倍或0.25倍缓慢播放视频文件。
向左或向右拖动,控制视频文件的播放进度。
单击。系统循环播放该视频文件。
播放/下载服务器自动录制的视频文件
在下述情况中,服务器自动录制视频文件:
关机、重启时,会自动录制视频文件,保存到/tmp下。
系统产生“CPU CAT ERROR”故障时,会自动录制视频文件,保存到/tmp下。
服务器恢复正常后,可以在“录像回放”界面中播放或下载上述文件,分析故障原因。
单击“CPU出错录像”、“关机录像”或“重启录像”右侧的“播放”按钮。弹出播放窗口并开始播放该视频文件。
单击“CPU出错录像”、“关机录像”或“重启录像”右侧的“下载”按钮。按照提示信息将文件保存到本地。
截取视频图像
在视频播放过程中,单击。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视频图像在本地PC上的存放路径。
单击“保存”。视频图像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图像格式为“*.jpg”。
删除当前连接
在“录像回放”界面中,如果其他人正在播放在线录像,需要单击“删除当前连接”右侧的“删除”,断开其他人的连接,自己才能播放在线录像。单击“删除”。界面弹出窗口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删除连接?
单击“确定”。可以断开其他人的连接。
设置录像功能
说明: 默认为开启状态。开启录像功能后,自动录像功能有可能录制到业务侧的敏感信息。
在“录像回放”界面中,选择“关闭”或“开启”后,单击“保存”。界面弹出窗口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保存录像使能设置?
单击“确定”。可以关闭或开启录像功能。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屏幕截图功能,您可以:
在服务器重启或下电时,将自动保存屏幕最后的显示信息。
随时对实时桌面进行屏幕截图。
说明: 默认为开启状态。开启最后一屏功能后,自动截屏功能有可能录制到业务侧的敏感信息。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屏幕截图”,显示“屏幕截图”界面。
操作步骤查看最后一屏截图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屏幕截图”。右侧显示“屏幕截图”界面。
查看截图。
单击缩略图可以查看大图,默认显示最近一次服务器重启或者下电前的系统画面。
左侧的三张小图片显示最近三次服务器重启或者下电前的系统画面。
截取屏幕图
单击“屏幕截图”。显示iBMC系统截取的服务器实时桌面的图片。在图片的左上方显示图片截取时间。
对于多次截取的屏幕图,“手动截屏”区域框中只显示最近一次的图片和截取时间。
删除屏幕图
删除前,请确保“手动截屏”区域框中存在屏幕图。
单击“删除截图”。弹出确认对话框。
在弹出的确认对话框中,单击“确定”。
设置最后一屏使能
在“屏幕截图”界面中,选择“关闭”或“开启”后,单击“保存”。界面弹出窗口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保存截屏使能设置?
单击“确定”。可以关闭或开启最后一屏功能。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黑匣子”界面的功能,您可以启用或关闭黑匣子功能,并在开启功能时将黑匣子存储器中的数据下载到本地。
黑匣子包含一个存储器和一款故障监控软件:
黑匣子存储器是系统内置的用于故障信息记录的存储芯片。它不依赖于服务器的硬盘。黑匣子存储器的最大容量为4MB,用于记录操作系统崩溃时的内核信息。
故障监控软件记录服务器操作系统崩溃时的内核信息。在使用黑匣子功能前,服务器上必须已安装黑匣子的故障监控软件(例如iBMA,其安装和使用方法可参考《》)。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黑匣子”,显示“黑匣子”界面。
表4-26 &“黑匣子”界面
操作步骤启用黑匣子功能
当启用黑匣子功能后,需重新启动服务器才能使其工作。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黑匣子”。右侧显示“黑匣子”界面。
单击“”,此按钮变为“”,表示黑匣子功能已经启用。
重启服务器。 说明: 启用或禁用黑匣子功能都需要重启服务器方可生效。
关闭黑匣子功能
关闭黑匣子功能前,请确保已经启用该功能。
单击“”,此按钮变为“”,表示黑匣子功能已经关闭。
重启服务器。
下载黑匣子数据文件
说明: 请确认黑匣子功能已启用。
单击IE的“工具 & Internet选项”。弹出“ Internet选项”窗口。
将“安全 & Internet & 自定义级别 & 下载 & 文件下载的自动提示”设置为“启用”。
单击“下载”。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黑匣子数据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黑匣子数据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iBMC仅将黑匣子数据文件从服务器拷贝到iBMC并下载到本地。iBMC不提供黑匣子数据文件的解析功能。关于黑匣子数据文件的解析功能请参考服务器配套的安装手册。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串口数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启用或关闭串口数据下载记录功能,开启时您可以下载系统串口最近2MB的数据。
默认为开启状态。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串口数据”,显示“串口数据”界面。
单击IE的“工具 & Internet选项”。弹出“ Internet选项”窗口。
将“安全 & Internet & 自定义级别 & 下载 & 文件下载的自动提示”设置为“启用”。
在iBMC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串口数据”。右侧显示“串口数据”界面。
单击“”,此按钮变为“”,表示开启了串口数据下载记录功能。
单击“下载”。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下载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下载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您可以在本地打开文件并查看串口最近2MB的数据。
&故障诊断日志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故障诊断日志”界面的功能,您可以下载处理器上报的故障记录。
默认为开启状态。可以将BIOS里面的FDM参数设置为开启或者关闭来开启或关闭故障诊断日志功能。
不同平台的BIOS中,FDM参数所在路径不同:
Romley平台的BIOS:Advanced & RAS Configuration & FDM
Brickland平台的BIOS:Advanced & Runtime Error Logging & FDM
Grantley平台的BIOS:Advanced & System Event Log & FDM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故障诊断日志”,显示“故障诊断日志”界面。
单击IE的“工具 & Internet选项”。弹出“ Internet选项”窗口。
将“安全 & Internet & 自定义级别 & 下载 & 文件下载的自动提示”设置为“启用”。
在iBMC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故障诊断日志”。右侧显示“故障诊断日志”界面。
单击“下载”。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下载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下载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您可以在本地打开文件并查看处理器上报的故障记录。
&内存热插拔(RH8100 V3服务器特有功能)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内存热插拔”界面的功能,您可以通过该页面操作内存热插拔并进行迁移过程状态监控。
说明: 当配置Broadwell处理器时,RH8100 V3服务器不支持内存板热插拔,WebUI中无此页面。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内存热插拔”,显示“内存热插拔”界面。
在iBMC上方标题栏中选择“诊断”。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内存热插拔”。右侧显示“内存热插拔”界面。
单击绿色或橙色标签的内存板。
单击“迁移数据”。开始内存迁移,进度条会显示迁移进度。
&电源与能耗
&电源控制(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电源控制”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对服务器进行上电、下电或重启,以及触发操作系统产生一个不可屏蔽中断(NMI,Non-maskable Interrupt)操作。
设置服务器的开机策略。
NMI是一种不能被标准屏蔽中断技术忽略的特殊中断。不可屏蔽中断特别用于不可恢复硬件错误的信号提示。通过使用特殊方法,某些不可屏蔽中断也能够被屏蔽。
注意: 请在强制下电、正常下电、强制重启、强制下电再上电或NMI操作前确认无业务风险。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电源控制”,显示“电源控制”界面。
表4-27 &“电源控制”区域框
表4-28 &“通电开机策略”区域框
操作步骤为服务器上电
上电前,请确保服务器状态为下电。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电源控制”。右侧显示“电源控制”界面。
单击“上电”。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上电?
单击“确定”。服务器开始上电。服务器上电的时间根据服务器的配置不同。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界面将显示“操作成功”提示信息。
将服务器正常下电
正常下电前,请确保服务器状态为上电。
单击“正常下电”。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正常下电?
单击“确定”。服务器开始正常下电。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界面将显示“操作成功”提示信息。
将服务器强制下电
强制下电前,请确保服务器状态为上电。
单击“强制下电”。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强制下电?
单击“确定”。服务器开始强制下电。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界面将显示“操作成功”提示信息。
强制重启服务器
强制重启前,请确保服务器状态为上电。
单击“强制重启”。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强制重启?
单击“确定”。服务器开始强制重启。服务器强制重启的时间根据服务器配置所不同。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界面将显示“操作成功”提示信息。
强制下电再上电
强制下电再上电前,请确保服务器状态为上电。
单击“强制下电再上电”。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强制下电再上电?
单击“确定”。服务器开始强制下电再上电。服务器强制下电再上电的时间根据服务器配置所不同。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界面将显示“操作成功”提示信息。
触发服务器产生一个不可屏蔽中断。触发NMI前,请确保服务器状态为上电。
单击“NMI”。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是否确认执行NMI?
单击“确定”。操作系统产生一个不可屏蔽中断。操作完成后“电源控制”界面将显示“操作成功”提示信息。
设置通电开机策略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服务器的开关机策略。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设置开关机策略。
查看下电时限
在“电源虚拟按键”区域框中,查看下电时限。“超时时长(秒)”文本框中的数值为设置的时间。
设置下电时限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服务器的下电时限。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设置下电时限。
&电源控制(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电源控制”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查看当前设备状态、下电时限功能的状态、超时时长和屏蔽面板电源按钮的状态。
查看服务器的开机策略。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电源控制”,显示“电源控制”界面。
表4-29 &“电源控制”区域框
表4-30 &“通电开机策略”区域框
操作步骤查看下电时限
在“电源虚拟按键”区域框中,查看下电时限。“超时时长(秒)”文本框中的数值为设置的时间。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功率”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查看服务器的功率信息。
设置是否开启功率封顶功能,限制服务器的封顶功率,以及超过封顶功率后的进一步动作。
查看系统近一周或近一天的历史平均功率和峰值功率曲线,以及每个采样时间点获取的服务器功率,也可以重新统计功率。系统的采样时间间隔为10分钟。
在设置封顶功率时,请谨慎操作。如果封顶功率过低,系统性能和服务器上的业务运营会受到影响。
请谨慎选择封顶失败后的“关机”动作,避免对业务造成影响。(RH5885 V3、RH5885H V3、RH8100 V3无此功能。)
RH8100 V3的双系统模式下,从系统-B侧的iBMC没有该功能页面。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功耗”,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功率”,显示“功率”界面。
图4-17 &“功率”界面
表4-31 &“当前状态”区域框
表4-32 &“历史功率”区域框
操作步骤查看系统功率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功率”。右侧显示“功率”界面。
在“当前状态”区域框中,查看服务器的功率信息。
重新统计功率
单击“重新统计”。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重新统计会清除原有的功率统计数据(“信息&信息概况”中的“节能统计”也会重新统计),您确定要执行这个操作吗?
单击“确定”。清除所有统计信息,并从当前时刻开始重新统计。“功率”界面显示重新统计的功率信息。
设置功率封顶
单击“功率封顶使能状态”右侧的“”。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开启/关闭功率封顶?
单击“确定”,显示“操作成功”,并且“”变为“”,表示功率封顶功能已经启用。
单击,在“功率封顶值(W)”文本框中,输入需要设置的功率封顶值。输入的值需要满足文本框右侧括号中给定的功率范围,例如,括号内容为(105--750),输入的功率封顶值范围是105~750。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开启并设置功率封顶值。
禁用功率封顶功能
单击“功率封顶使能状态”右侧的“”。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开启/关闭功率封顶?
单击“确定”。显示“操作成功”,并且“”变为“”表示成功禁用功率封顶功能。
设置功率封顶失效时,15S后系统自动关机
单击“功率封顶失效时,15秒后系统自动关机”右侧的“”。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更改封顶失效策略?
单击“确定”。系统显示“操作成功”,并且“”变为“”,表示功率封顶失效时,15秒后系统自动关机功能已经启用。
清空历史功率数据
单击“清空历史功率数据”。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清空历史功率数据?
单击“确定”。清除所有历史功率数据,并从当前时刻开始重新统计。“历史功率”区域框显示重新统计的功率信息。
下载历史功率数据
单击“下载”。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历史功率数据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历史功率数据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
查看最近一周的功率曲线
在“历史功率”区域框中,单击“近一周”。可以查看最近一周系统的峰值功率曲线和平均功率曲线。如果自重新统计时间起到当前还不足一周,只能查看自重新统计时间起到当前的功率曲线。
查看最近一天的功率曲线
在“历史功率”界面中,单击“近一天”。可以查看最近一天系统的峰值功率曲线和平均功率曲线。
&节能设置(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节能设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设置服务器的节能策略。
注意: 节能策略可能会影响系统性能,请根据实际情况谨慎使用。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节能设置”,显示“节能设置”界面。
“节能设置”界面分为“调节列表”和“供电设置”两个区域。
图4-18 &RH8100 V3服务器的“节能设置”界面
图4-19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节能设置”界面
表4-33 &“调节列表”
表4-34 &“供电设置”(RH8100 V3无此功能)
操作步骤CPU节能设置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节能设置”。右侧显示“节能设置”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拖动节能策略下方的游标标签选择节能状态。 说明:
设置时请只选择其中一种策略。
与调节CPU的空闲工作时间策略相比,调节CPU的最高工作频率策略对系统能耗的调整幅度更大,同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较小。建议您首先使用调节CPU的最高工作频率对系统能耗进行调整。
单击“保存”。弹出对话框提示以下信息:
确认保存能耗设置?
单击“确定”。系统显示“操作成功”表示设置成功。
电源工作模式设置(RH8100 V3服务器无此功能)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节能设置”。右侧显示“节能设置”界面。
在“电源预期状态”区域框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服务器电源工作模式和主用电源。
单击“确定”。系统显示“操作成功”表示设置成功。
&节能设置(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节能设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服务器的节能策略。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节能设置”,显示“节能设置”界面。
“节能设置”界面分为“调节列表”和“供电设置”两个区域。
图4-20 &RH8100 V3服务器的“节能设置”界面
图4-21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节能设置”界面
表4-35 &“调节列表”
表4-36 &“供电设置”(RH8100 V3无此功能)
操作步骤查看CPU节能设置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节能设置”。右侧显示“节能设置”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查看节能状态。
查看电源工作模式(RH8100 V3服务器无此功能)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电源与能耗”。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节能设置”。右侧显示“节能设置”界面。
在“电源预期状态”区域框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查看服务器电源工作模式和主用电源。
&本地用户(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本地用户”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并管理登录iBMC系统的本地用户。
除缺省的“root”用户外,iBMC最多支持15个不同的用户,您可以通过该界面进行用户的添加、配置和删除。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本地用户”,显示“本地用户”界面,分为三个区域:
本地用户列表:列出当前存在的本地用户,并提供用户操作接口。
权限信息:列出“管理员”、“操作员”、“普通用户”以及4个“自定义用户”具备的不同权限。
SSH公钥管理:列出已配置公钥的SSH用户,并提供SSH公钥的添加和删除接口。
图4-22 &“本地用户”界面
表4-37 &本地用户列表区域
表4-38 &权限列表区域
表4-39 &SSH公钥管理区域
操作步骤查看用户信息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本地用户”。右侧显示“本地用户”界面。
显示所有用户信息。
iBMC系统最多可添加15个不同名称的用户。
单击页面右上角的“添加”。弹出添加用户的窗口,如所示,界面参数说明如所示。
图4-23 &添加用户
表4-40 &添加用户所需参数
根据所述参数信息,设置用户的基本属性。 说明:
ID为1的用户为IPMI标准规范里定义的预留用户,无任何权限,也无法通过该用户登录iBMC。
ID为2的用户为“root”用户。
单击“保存”。在用户列表中显示成功添加的用户信息。
修改用户信息
在本地用户列表中,选择需要修改的用户并单击。弹出修改用户信息的窗口,如所示,界面参数说明如所示。
图4-24 &修改用户信息
表4-41 &修改用户信息所需参数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输入当前用户密码并修改指定用户的基本属性。
单击“保存”。成功修改用户信息。
在本地用户列表中,选择需要删除的用户并单击。弹出“确认删除”对话框,提示“请输入您的密码”。
输入当前用户密码,单击“确定”。用户列表中该用户信息已消失。
设置自定义用户权限
iBMC系统提供的默认分组“管理员”、“操作员”和“普通用户”的权限信息不能修改。您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定制其他权限分组。
仅管理员可设置自定义用户权限。
在权限分组列表中,为自定义用户勾选所需权限。各种权限的详细信息如所示。
表4-42 &权限说明
单击“保存”。弹出“确认修改”对话框,提示“请输入您的密码”。
输入当前用户密码,单击“确定”。
导入SSH公钥
在客户端生成私钥后,需要在iBMC侧导入对应的公钥,保证用户通过SSH登录iBMC系统的安全性和唯一性。
每个用户只能导入一个公钥,若需要变更公钥,可导入新的公钥进行替换。
支持RFC 4716和OpenSSH格式的公钥,公钥类型为RSA或DSA。
当公钥类型为RSA时,支持长度为2048位和4096位。
当公钥类型为DSA时,支持长度为1024位和2048位。
在“SSH公钥管理”区域单击“添加”。打开导入SSH公钥的区域,如所示,界面参数说明如所示。
图4-25 &导入SSH公钥
表4-43 &导入SSH公钥所需信息
按照所示进行配置。
单击“保存”。提示“公钥导入成功”。
&本地用户(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非管理员用户通过使用“本地用户”界面的功能,可以修改当前用户的用户名,并导入SSH公钥。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本地用户”,显示“本地用户”界面。
图4-26 &“本地用户”界面
表4-44 &密码修改区域
表4-45 &SSH公钥管理区域
操作步骤修改当前用户密码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本地用户”。右侧显示“本地用户”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输入新密码。
单击“保存”。
导入SSH公钥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导入SSH公钥。
单击“保存”。
&LDAP配置(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LDAP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和设置LDAP用户的信息。
iBMC系统提供LDAP用户的接入功能。使用域控制器中的用户域、组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登录iBMC系统可以提高系统安全性。LDAP用户可登录iBMC Web界面,也可通过SSH方式登录iBMC命令行。
当配套iBMC 2.46及以下版本时,LDAP服务器中为iBMC系统配置的组名、用户名、CN均不能包含 \";&&#+=,
等特殊字符。
LDAP服务器的DisplayName和CN要保持一致。
iBMC同时支持3个域服务器。LDAP用户登录iBMC Web时,可指定具体的域服务器,也可由系统自动匹配。LDAP用户登录iBMC命令行时,无需指定域服务器,由系统自动匹配。
说明: iBMC当前仅支持与Windows AD的对接。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LDAP配置”,显示“LDAP配置”界面。
图4-27 &“LDAP配置”界面
表4-46 &“LDAP配置”界面
操作步骤iBMC可同时配置3个域服务器,每个域服务器均需配置基本属性、导入根证书,并添加对应的LDAP组。
启用LDAP并配置域服务器基本属性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LDAP配置”。右侧显示“LDAP配置”界面。
单击“LDAP功能”后的“”,此按钮变为“”,表示LDAP功能已经启用。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域服务器。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
导入LDAP根证书
在“LDAP根证书导入”区域,单击“上传证书”后的“浏览”,选择要导入的LDAP根证书。
单击“上传”。显示“根证书文件上传成功”,“证书状态”显示“证书已上传”,并显示上传的证书信息,包含内容如所示。
表4-47 &“证书信息”区域框
添加LDAP组
iBMC系统最大可以设置5个LDAP组。
在“LDAP组”区域中,单击。弹出添加LDAP组的窗口,如所示,界面参数说明如所示。
图4-28 &添加LDAP组
表4-48 &添加LDAP组
设置LDAP组的基本属性。
单击“保存”。在该行显示成功添加的LDAP组信息。
删除LDAP组
在“LDAP组”区域中,单击待删除的LDAP组后方的。弹出“确认删除”对话框,提示“请输入您的密码”。
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
修改LDAP组
在“LDAP组”区域中,单击待修改的LDAP组后方的。
在显示的界面中输入当前用户的密码,并按照的说明修改LDAP组配置。
单击“保存”。
&LDAP配置(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非管理员用户通过“LDAP配置”界面可查询当前LDAP配置情况。
iBMC系统提供LDAP用户的接入功能。使用域控制器中的用户域、组域、隶属于用户域的LDAP用户名及其密码登录iBMC系统可以提高系统安全性。LDAP用户可登录iBMC Web界面,也可通过SSH方式登录iBMC命令行。
iBMC同时支持3个域服务器。LDAP用户登录iBMC Web时,可指定具体的域服务器,也可由系统自动匹配。LDAP用户登录iBMC命令行时,无需指定域服务器,由系统自动匹配。
说明: iBMC当前仅支持与Windows AD的对接。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LDAP配置”,显示“LDAP配置”界面。
图4-29 &“LDAP配置”界面
表4-49 &“LDAP配置”界面
&安全增强(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安全增强”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并设置iBMC系统的用户安全增强规则。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安全增强”,显示“安全增强”界面。
图4-30 &“安全增强”界面
表4-50 &密码设定区域
表4-51 &“登录规则”区域框
表4-52 &“登录安全性信息配置”区域框
操作步骤启用安全增强功能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安全增强”。右侧显示“安全增强”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服务器密码检查、SSH密码认证功能、密码有效期、紧急登录用户、禁用历史密码、登录失败锁定等安全增强功能。
单击“保存”。弹出“确认修改”对话框。
单击“确定”。
设置登录规则
iBMC同时支持三组登录规则。
登录规则对服务器的本地用户、LDAP组、SNMPv3服务、CLP(ssh/telnet/ftp)接口、KVM_VMM接口、RMCP接口等生效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该登录规则已在“登录规则”区域框中启用。
该登录规则已在对应配置区域框中勾选。
某条登录规则为空时,开关状态为并保存后,将导致登录无限制。
满足任意一条启用的登录规则即可登录。
登录规则输入框为空时表示此项无限制。
在“登录规则”区域中,单击待启用的规则后方的,使之变为。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服务器登录规则。
单击“保存”。弹出“确认修改”对话框。
单击“确定”。
设置登录安全性信息
在“登录安全性信息配置”区域中单击使之变为。
在“安全消息”文本框中输入待设置的信息。
单击“保存”。弹出“确认修改”对话框。
单击“确定”。
恢复默认登录安全性信息
在“登录安全性信息配置”区域中单击使之变为。
单击“恢复默认值”。
单击“保存”。弹出“确认修改”对话框。
单击“确定”。
&安全增强(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非管理员用户通过“安全增强”界面可以查看iBMC系统的用户安全增强规则。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安全增强”,显示“安全增强”界面。
图4-31 &“安全增强”界面
表4-53 &“安全增强”界面
&网络配置(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网络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设置服务器的主机名称。
配置服务器管理网口的模式和IP地址。 注意: 变更管理网口地址会导致网络连接断开,请谨慎操作。
设置DNS信息获取方式。 说明: DNS支持基于IPv4和IPv6协议的地址信息。
RH8100 V3服务器的单系统模式下,插在HFC–1上的板载网卡无法提供NCSI功能,所以不会在板载网口的框内显示HFC–1上的板载网卡的port。
设置VLAN。
说明: 由于X540网卡的节能特性,在服务器上下电、加载驱动时网口会重新连接,此时NCSI功能会短暂中断。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网络配置”,显示“网络配置”界面。
图4-32 &RH8100 V3服务器的“网络配置”界面
图4-33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网络配置”界面
表4-54 &“网络配置”界面
操作步骤设置iBMC主机名
在“网络配置”页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设置服务器的主机名。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设置服务器的主机名。
选择网口模式
在“网络配置”页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选择网口模式并指定管理网口。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管理网口的网口模式和主机端口设置成功。
设置管理网口的IPv4地址
在“网络配置”页面的“配置IPv4”区域框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IPv4地址。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管理网口的IPv4地址设置成功。
设置管理网口的IPv6地址
在“网络配置”页面的“配置IPv6”区域框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IPv6地址。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管理网口的IPv6地址设置成功。
自动获取DNS信息
根据管理网口的IP类型,选择“自动获取IPv4 DNS地址”或“自动获取IPv6
DNS地址”单选按钮。 说明: 自动获取DNS信息的IP类型包括IPv4和IPv6。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设置DNS属性。
手动配置DNS信息
选中“手动配置DNS地址”单选按钮。
根据提供的参数,设置服务器的“域名”、“首选服务器”和“备用服务器”。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设置DNS信息。
设置管理网口的VLAN信息
注意: VLAN仅对共享模式的管理网口生效,不对专有模式的管理网口生效。
在“网络配置”页面的“VLAN设置”区域框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管理网口的VLAN信息。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管理网口的VLAN设置成功。
&网络配置(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网络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查看服务器的主机名称。
查看服务器管理网口的模式和IP地址。 注意: 变更管理网口地址会导致网络连接断开,请谨慎操作。
查看DNS信息获取方式。 说明: DNS支持基于IPv4和IPv6协议的地址信息。
RH8100 V3服务器的单系统模式下,插在HFC–1上的板载网卡无法提供NCSI功能,所以不会在板载网口的框内显示HFC–1上的板载网卡的port。
查看VLAN配置。
说明: 由于X540网卡的节能特性,在服务器上下电、加载驱动时网口会重新连接,此时NCSI功能会短暂中断。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网络配置”,显示“网络配置”界面。
图4-34 &RH8100 V3服务器的“网络配置”界面
图4-35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网络配置”界面
表4-55 &“网络配置”界面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网络配置”。右侧显示“网络配置”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查看网络的相关配置信息。
&服务配置(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服务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和设置系统服务信息。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服务配置”,显示“服务配置”界面。
表4-56 &“服务配置”界面
操作步骤设置服务端口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服务配置”。右侧显示“服务配置”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需要开启的系统服务及其端口号。 说明: 单击各端口右侧的“恢复默认值”后,该端口号变为默认值。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服务配置(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服务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系统服务信息。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服务配置”,显示“服务配置”界面。
表4-57 &“服务配置”界面
操作步骤查看服务端口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服务配置”。右侧显示“服务配置”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查看各系统服务是否开启及其端口号。
&系统配置(可进行配置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系统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查看和设置SNMP信息。
查看和设置TLS版本。
设置业务侧用户管理使能状态。
查看和设置Web Server超时时长。
查看和设置Web会话模式。
查看和设置系统时区。
查看和设置设备位置。
查看和设置告警门限。
查看和设置硬分区。
查看和设置RAID工作模式。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配置”,显示“系统配置”界面。
图4-36 &RH8100 V3的“系统配置”界面
图4-37 &RH5885 V3的“系统配置”界面
图4-38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系统配置”界面
表4-58 &“系统配置”SNMP区域界面
表4-59 &“系统配置”其他区域界面
操作步骤设置SNMP服务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需要启用的SNMP信息。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设置TLS版本 注意: 配置TLS版本后,会导致所有用户的Web连接中断,请谨慎使用。
在“系统配置”界面的“TLS版本”区域,勾选要配置的TLS版本。
单击“保存”。
设置业务侧用户管理使能状态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业务侧用户管理使能状态。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设置Web Server服务的超时时间和会话模式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两次会话之间的最大时间间隔以及会话模式。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时区。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设置设备位置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本机的位置信息。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设置告警门限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告警门限。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设置。
设置硬分区(RH8100 V3特有功能)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硬分区。
单击“保存”。弹出提示窗口,提示:切换前应确保当前所有分区的业务已经安全下电,iBMC未处于升级状态。您是否要进行硬分区切换,如果切换成功,iBMC将会重启(如果主从iBMC版本或CPLD版本不一致,会导致切换不成功)!切换后从iBMC的用户名,密码和IP地址将恢复到出厂设置。
单击“确定”。iBMC开始重启,重启后完成硬分区的切换。
设置RAID工作模式(RH8100 V3服务器特有功能)
在“系统配置”界面中,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RAID工作模式。
单击“保存”。弹出提示窗口,提示切换前请确保业务已经正常上电,否则会导致切换不成功!RAID模式切换操作不当会引起数据丢失,请在切换前拔出硬盘或者在业务上电之后且操作系统运行之前进行切换操作。
单击“确定”。显示“操作成功”表示完成切换。
&系统配置(仅供查看的界面)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系统配置”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查看SNMP信息。
查看TLS版本。
查看业务侧用户管理使能状态。
查看Web Server超时时长。
查看Web会话模式。
查看系统时区。
查看设备位置。
查看告警门限。
查看硬分区。
查看RAID工作模式。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配置”,显示“系统配置”界面。
图4-39 &RH8100 V3的“系统配置”界面
图4-40 &RH5885 V3的“系统配置”界面
图4-41 &其他机架服务器的“系统配置”界面
表4-60 &“系统配置”SNMP区域界面
表4-61 &“系统配置”其他区域界面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配置”。右侧显示“系统配置”界面。
根据和提供的参数信息,查看系统的相关配置信息。
&系统启动项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系统启动项”界面的功能,您可以设置操作系统第一选择从哪种设备进行启动。
说明: 系统启动项的设置仅生效一次。当服务器重新启动后,第一启动设备自动恢复为BIOS中设置的默认方式。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启动项”,显示“系统启动项”界面。
表4-62 &“系统启动选项”界面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系统启动项”。右侧显示“系统启动项”界面。
根据提供的参数信息,设置操作系统的第一启动设备。
单击“保存”。显示“操作成功”表示成功设置启动设备。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SSL证书”界面的功能,您可以查看当前SSL(Secure
Sockets Layer)证书信息,并自定义SSL信息或导入新证书。
SSL证书通过在客户端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建立一条SSL安全通道(访问方式为HTTPS),实现数据信息在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的加密传输,可以防止数据信息的泄露。SSL保证了双方传递信息的安全性,而且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证书验证他所访问的网站是否是真实可靠。产品支持SSL证书替换功能,为提高安全性,建议替换成自己的证书和公私钥对,并及时更新证书,保证证书的有效性。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配置”,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SSL证书”,显示“SSL证书”界面。
表4-63 &“当前证书信息”区域框
操作步骤查看当前SSL证书信息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配置 & SSL证书”。显示“SSL证书”界面。
在“当前证书信息”区域框中,可查看到服务器当前使用的SSL证书信息。
自定义服务器证书信息并导入
说明: 该操作主要适用于申请和导入服务器可信证书的场景。
在“SSL证书”界面中单击“自定义”。显示自定义SSL信息的界面。
在“步骤一:生成CSR”区域框中,输入自定义的证书请求信息,并单击“保存”。按照弹出的对话框的提示信息导出CSR文件到客户端。
自定义的证书参数如所示。
表4-64 &自定义证书参数
将导出的CSR文件发往SSL证书颁发机构,并申请SSL证书。获取到正式的SSL证书后,保存到客户端。
在“步骤二:导入服务器证书”区域框中,单击“浏览”,选中SSL证书(证书格式支持.crt、.cer、.pem,不大于1MB),并单击“保存”。导入后,会返回“证书导入成功,复位iBMC后生效”信息。
证书导入后,您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重启iBMC使之生效。
步骤一中生成的CSR文件与向CA机构申请的服务器证书是一一对应的,在导入服务器证书之前请不要再次生成新的CSR文件,否则需要向CA机构重新申请服务器证书。
在生成CSR和导入证书之前,系统是不会对私钥进行加密的,会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在生成CSR证书之后,尽快完成公钥证书的导入。
导入现有SSL证书 说明:
该操作主要适用于客户端已具有可用SSL证书的场景。
如要导入自己制作的证书,在证书生成时建议采用安全性高的加密算法,例如RSA2048。
在“SSL证书”界面中单击“自定义”。显示自定义SSL信息的界面。
在“自定义证书”区域框中进行现有证书的导入。
单击“证书文件”后的“浏览”,选择现有的SSL证书文件(证书格式支持.pfx、.p12,不大于1MB)。
在“证书密码”后的文本框中输入传输过程中采用的密码,保证证书传输的安全性。如果证书受密码保护,此处必须填写所需的密码,否则无法上传。
单击“保存”。 说明: 上传的文件如果超过100M会引起页面请求失败,刷新页面可恢复。
证书成功上传到服务器后,会返回“证书导入成功,复位iBMC后生效”信息。
注意: 证书导入后,您可以在合适的时间重启iBMC使之生效。
向浏览器添加根证书 说明: 导入的SSL证书如果不是从正式的证书颁发机构获取,而是用户自己使用工具生成,在导入该SSL证书后,还需要确认客户端浏览器中是否已存在对应的根证书。
下面以IE为例说明如何在浏览器中查看并添加认证机构的根证书。
打开浏览器。
在工具栏中选择“工具 & Internet选项”。弹出“Internet选项”窗口。
在“内容”页签中单击“证书”。打开“证书”窗口。
在“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页签中查看办理SSL证书的机构是否在列表中。
查看证书是否过期。
单击“受信任的根证书颁发机构”下方的“导入”。按照提示信息导入或重新导入根证书。
重新打开浏览器,观察地址栏是否已存在标识。
是 =& 操作完成
否 =& 请联系技术支持处理
功能介绍通过该界面可查看系统启动过程中的信息记录,包括启动信息和状态转移,还可以查看用户对iBMC执行的设置类操作日志,并可下载操作日志。
说明: 上下电及重启记录的成功操作日志,只表示软件触发动作成功,不代表硬件真正成功。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系统管理”,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操作日志”,显示“操作日志”界面。
表4-65 &“操作日志”界面
操作步骤查看操作日志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系统管理”。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操作日志”。右侧显示“操作日志”界面。
下载操作日志
单击“下载操作日志”。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操作日志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操作日志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
功能介绍通过该界面,可查看服务器RAS相关日志。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系统管理”,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运行日志”,显示“运行日志”界面。
表4-66 &“运行日志”界面
操作步骤查看运行日志
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系统管理”。
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运行日志”。右侧显示“运行日志”界面。
在“运行日志”界面中,查看当前所有的运行日志。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安全日志”界面的功能,您可以:
查看用户通过串口、SSH、Telnet、FTP接口登录、退出iBMC系统以及设置类操作的日志。
查看用户通过SNMP接口执行的查询类和设置类操作的日志。
下载安全日志。
界面描述在上方标题栏中,选择“系统管理”,在左侧导航树中选择“安全日志”,显示“安全日志”界面。
表4-67 &“安全日志”区域框
操作步骤查看所有日志
在“安全日志”界面下的表格中,查看iBMC系统的所有登录、退出日志。
下载安全日志
在“安全日志”界面中,单击“下载安全日志”。弹出“保存”窗口。
选择下载文件在本地PC上的保存路径。
单击“保存”。下载文件成功保存到指定的路径。您可以在本地打开文件并查看安全日志。
功能介绍通过使用“工作记录”界面的功能,您可以在本界面记录自己的工作内容,方便以后查看。
工作记录单条最大允许输入长度为255,最多20条,超过20条后新增的工作记录将覆盖最早的记录。
工作记录的内容是所有用户可见、可修改的。
界面描述在上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机删除文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