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儿什么检查可断定黄疸值多少需要照蓝光偏高,黄疸值多少需要照蓝光色素多少属偏高

新生儿黄疸值16.5,是不是太高了? 宝宝知道_百度知道
新生儿黄疸值16.5,是不是太高了? 宝宝知道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houchengyanxu
houchengyanxu
采纳数:23
获赞数:10
病情分析: 您好!小儿黄疸指数(血清胆红素值)一般不超过15mg/dL就属正常范围
南阳爱贝佳分店
南阳爱贝佳分店
采纳数:67
获赞数:186
是偏高,您好, 新生儿 黄疸 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 早产儿 不超过255μmol/L(15mg/dl)即为正常。生理性黄疸的孩子除了皮肤黄染外,在食欲和精神方面都没有多大影响,而且一般在一个月内症状就会自动消除。病理性黄疸的孩子不但有皮肤变化,通常还又哭又闹又拒奶,这种情况下家长必须尽快带孩子到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可能会引发核黄疸。----爱贝佳
来自健康生活类芝麻团
正常新生儿脐血胆红素最高约51.3μmol/L(3mg/dl),在生后4天左右达高峰,一般不超过171~205μmol/L(10~12mg/dl),早产儿不超过256.5μmol/L(15mg/dl),以后逐渐恢复。凡登白试验呈间接反应。尿中胆红素阴性,粪内胆色素增多。 西医药治疗   1 光照疗 法:新生儿裸体卧于光疗箱中,双眼及睾丸用黑布遮盖,用单光或双光照射,持续24——48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2 酶诱导剂:常用苯巴比妥,剂量:5——6mg/kg/日 光照治疗  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黄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疗。但遇黄疸较严重时应予光疗并作进一步检查,以防夹杂病理性黄疸。   湿热型黄疸可见到小儿皮肤黄而鲜明,其色如枯色,伴见发热、烦躁、啼哭、口渴、呕吐、尿黄、便秘等症状,常用茵陈、栀子、大黄、黄芩、车前子、竹茹、陈皮等中药治疗,伴见高热、烦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并且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此型—般病情较重,多为核黄疸病人。中成药可灌服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汤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栀子、黄连、茵陈、菖蒲、大黄、钩藤等药,水煎服。若患儿已昏迷则中药灌不进去时,可用茵陈、栀子、大黄、甘草煎汤,保留灌肠,一日一次,或采用针灸,西药抢救等办法综合治疗。   瘀滞型黄疽可见面目及全身发黄,黄色较深且晦暗,并逐渐加重,身体消瘦,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并伴有皮肤出血而见瘀斑瘀点等,中医认为此为热邪深入,伤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疗要活血化瘀,养肝健脾,中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当归、桃仁、红花、川芎、佛手、陈皮、茯苓、山药、鸡血藤等药物。   脾湿型黄疸的小儿皮肤发黄,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无华,体质消瘦,乏力纳少,大便溏软,四肢欠温,治疗可用健脾化湿、和中之法,中药可用茵陈、白术、干姜、党参、山药、茯苓、佛手、菖蒲、郁金、焦山楂等,中成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剂等。
,您好, 新生儿 黄疸 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 早产儿 不超过255μmol/L
缓筋而厚皮
来自健康生活类芝麻团
缓筋而厚皮
采纳数:295
获赞数:1899
参与团队:
您好, 新生儿 黄疸 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胆红素为参考指标的,只要足月儿不超过204μmol/L(12mg/dl), 早产儿
1条折叠回答
其他2条回答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128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鉴别-PPT(精)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胆色素代谢与黄疸鉴别-PPT(精)
文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110|
上传日期: 20:28:47|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胆色素代谢与黄疸鉴别-PPT(精)
关注微信公众号临床生化题库-2017(本科)
您当前位置: &&
&& 临床生化题库-2017(本科)
临床生化题库-2017(本科)
17:13:10 来源:长沙医学院 医学检验系首页d 浏览:3590次
编号 标题 选项A 选项B 选项C 选项D 选项E 选项F 标准答案 难度 所属章节 1 酶能加速化学反应速度是因为 向反应体系提供能量 降低反应的自由能变化 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降低底物能量水平 降低产物的能量水平 C 2 第4章 2 下列关于酶定量测定叙述错误的是 是测定酶的活性浓度 一般不直接测酶蛋白的含量 是测定酶催化反应的速度 测定酶活性浓度时要选择好各种条件 任何情况下酶促反应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例 E 2 第4章 3 何种情况下的酶促反应速度与酶量成正比 最适温度 最适pH 底物浓度足够大 酶量足够大时 以上都不是 C 2 第4章 4 酶促反应进程曲线通常可用于确定 酶反应线性范围 适宜的pH 适宜的酶量范围 反应线性的时间范围 底物的浓度 D 2 第4章 5 为保证酶动力学分析,要求底物浓度必须是 大于Km值10倍以上 与Km值相同 等于1/2Km值 小于1/2Km值 小于1/10Km值 A 2 第4章 6 酶活力浓度连续监测法测定对耦联酶反应的要求为 一级 二级 零级 混合级 反应级别和第一步反应的级别一致 A 2 第4章 7 关于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 催化的反应相同 催化的功能不同 分子结构相同 电泳迁移率相同 Km相同 A 2 第4章 8 连续监测法测定ALT活性浓度常用的波长是 630nm 280nm 500nm 340nm 405nm D 2 第4章 9 LDH1工酶的四聚体组成为 M4 H4 H1M3 H3M1 H2M2 B 2 第4章 10 常用来分析同工酶的方法是 电泳法 层析法 沉淀法 热失活分析法 蛋白酶水解法 A 2 第4章 11 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测定酶活性浓度推荐温度为 (25±0.1)℃ (37±0.1)℃ (37±0.5)℃ (37±0.3)℃ (37±1)℃ B 2 第4章 12 下列关于LDH叙述错误的是 红细胞中含量比血清高100倍 有5种同工酶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 温度对全血标本测定结果影响不大 LDH1可以协助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D 2 第4章 13 下列关于酶催化活性浓度测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可测定产物生成量 可测定底物消耗量 需最适pH 需最适温度 应尽量减少底物量 E 2 第4章 14 连续监测法进行酶学测定中不引起干扰的是 样本本身含有其他酶和物质干扰 工具酶中混有其他酶的污染 分析容器的污染与沉淀形成 使用双试剂 非酶反应的干扰 D 2 第4章 15 测定酶的催化活性方法,除了以下哪项因素外,都应与酶活性成正比 产物生成速度 最大反应速度 初速度 试剂用量 底物消耗速度 D 1 第4章 16 温度对酶活性影响不正确的叙述是 高温能使大多数酶变性 低温保存不会破坏酶活性 反复冻融会使酶蛋白变性 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酶促反应速度加快 酶都有一个最适反应温度,是酶的特征常数之一 E 1 第4章 17 下列不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是 最适pH 比色皿光径 激活剂浓度 反应温度 缓冲液的种类 B 1 第4章 18 酶促反应一般不包括下列哪期 延滞期 零级反应期 一级反应期 二级反应期 预孵育期 D 1 第4章 19 关于同工酶的正确叙述是 催化的反应相同,但生理意义不一定相同 催化的功能不同 分子结构相同 电泳迁移率相同 相同 A 2 第4章 20 连续监测法测定酶活性浓度应该在时间反应进程的什么期 延滞期 线性期 C非线性期 预孵育期 一级期 B 2 第4章 1 多用于有机磷中毒诊断的酶是 ALT ALP LPS ChE CK-MB D 2 第4章 2 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酶是 ALT ALP LPS ChE CK-MB E 2 第4章 3 多用于肝脏疾患诊断的酶是 ALT ALP LPS ChE CK-MB A 2 第4章 4 多用于骨疾患诊断的酶是 ALT ALP LPS ChE CK-MB B 2 第4章 5 多用于胰腺炎诊断的酶是 ALT ALP LPS ChE CK-MB C 2 第4章 6 Trinder反应的底物是 GOD POD H202 Glu 500nm C 2 第4章 7 Trinder反应的催化酶是 GOD POD H202 Glu 500nm B 2 第4章 8 Trinder反应的检测波长是 GOD POD H202 Glu 500nm E 2 第4章 9 可以用Trinder反应进行检测的物质是 GOD POD H202 Glu 500nm D 2 第4章 10 可以耦联Trinder反应的酶是 GOD POD H202 Glu 500nm A 2 第4章 1 世界上第一台自动生化分析仪问世于 20世纪50年代 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A 2 第5章 2 目前应用最广的自动生化分析仪是 分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离心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C干化学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袋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连续流动式自动生化分析仪 A 2 第5章 3 取液装置的冲洗多采用 空气隔绝 清洗剂清洗 化学惰性液 去离子水冲洗 蒸馏水冲洗 D 2 第5章 4 自动生化分析仪比色杯的材料多采用 普通玻璃 隔热玻璃 普通塑料. 防爆玻璃 不吸收紫外光的优质塑料 E 2 第5章 5 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清洗样品探针是为了 提高分析精度 防止试剂干扰 防止交叉污染 提高反应速度 提高加样速度 C 2 第5章 6 大多数生化分析仪的光径是 3cm 0.5〜1cm 1.5cm 2cm 4cm B 2 第5章 7 卤素灯能够提供光源的波长范围是 200&#nm 300&#nm 325&#nm 400&#nm &850nm D 2 第5章 8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光源能量降低对下列哪种波长的单色光影响最大 340nm 405nm 450nm 500nm 750nm A 2 第5章 9 自动生化分析仪中所指的交叉污染主要来自 样本之间 仪器之间 试剂与样本之间 试剂之间 比色杯之间 A 2 第5章 10 干化学式生化分析仪的化学干片中接受样品的结构是 塑胶层 聚酯片基 中介层 扩散层 指示剂层 D 2 第5章 11 关于终点法错误的是 当反应达平衡时吸光度不改变 终点分析的测光点由时间-吸光度曲线选择. 终点时吸光度达最大 分为正向终点法和负向终点法 根据平衡点吸光度的大小算出待测物浓度 C 2 第5章 12 最有效消除样本溶血、黄疸和脂浊等干扰的方法是 单试剂单波长法 双试剂单波长法 一点终点法 单试剂两点终点法 双试剂两点终点法 E 2 第5章 13 下列哪一种辅因子的生成可通过测定340nm处吸光度的降低来表示 FADH2 NAD+ NADH FMN NADPH B 2 第5章 14 关于固定时间法说法错误的是 固定时间法是特殊的终点法 苦味酸法测定肌酐时可采用 苦味酸与肌酐反应的时间在30〜80秒内 2个计算结果的测光点均在苦味酸与肌酐反应的平衡期内 固定时间法能有效去除干扰物的影响 D 2 第5章 15 酶活性测定一般采用 ―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连续监测法 浊度法 固定时间法 C 2 第5章 16 克服某些试剂不稳定导致的误差的方法是 一点终点法 连续监测法 双试剂法 单试剂法 两点终点法 C 2 第5章 17 有关比浊法描述错误的是 比浊法均属于比色法 分为化学比浊法和免疫比浊法 分立式生化分析仪能做比浊分析 干化学式生化分析仪不能做比浊分析 免疫比浊法利用的是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A 2 第5章 18 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分析特定蛋白的方法为 终点法 连续监测法 化学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散射比浊法 D 2 第5章 19 关于生化分析仪样本量和试剂量的设置,错误的是 应结合样本和试剂的最小加样量和加样范围设置 不能更改试剂盒说明书的设置 不应小于仪器的最小反应体积 重设时应考虑检测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 样本量和试剂量由样本体积分数决定 B 2 第5章 20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时间的设置说法错误的是 终点法的测定时间必须设置在待测完全反应后的时间点 连续监测法需要设置监测时间 两点终点法通常将加人R2前的时间点作为第一个测光点 连续监测法的监测时间(monitoringtime)选在线性反应期 连续监测法监测线性反应期不少于4个测光点 A 2 第5章 21 关于延迟时间设置说法正确的是 终点法中反应接近平衡期 终点法中反应线性期 速率法中试剂与样本混匀开始到监测期第一个测光点之间的时间段 速率法中线性反应期 终点法中反应平衡期 C 2 第5章 22 自动生化分析仪消除浑浊样本干扰的较好方法是 采用双试剂 采用单试剂 米用双波长 米用两点终点法 采用单波长 D 2 第5章 23 主、次波长的选择原则不正确的是 主波长是被测物吸也处的波长 次波长是试剂的吸收峰所处的波长 使干扰物在主、次波长处有尽可能相同的吸光度 使产物在主、次波长处的吸光度有较大差异 波长的选择要避免来自试剂光吸收等的干扰 B 2 第5章 24 关于检测系统说法错误的是 只涉及自动生化分仪和所使用的试剂 标准检测系统由厂商固定了参数设置 标准检测系统由厂商规定了配套试剂 标准检测系统有配套的校准品 标准检测系统比自建的检测系统优越 A 2 第5章 25 有关校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保证检测系统得到准确可靠的测定结果 保证检测结果的重复性 使测定结果在不同实验室之间具有可比性. 标准检测系统,其校准品和校准方法由厂商提供 根据不同检测项目在检测系统中的稳定性不同而确定不同的校准频度 B 2 第5章 26 生化分析仪的两点校准用于下列何种情况 检测项目的校准曲线呈直线且通过原点 校准曲线呈物线 校准曲线不呈直线 校准曲线呈双曲线 校准曲线呈直线但不通过原点 E 2 第5章 27 关于校准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校准品即为标准液 不能用定值质控血清代替校准品 校准品具有专用性,它只能专用于指定的检测系统 校准品的作用是为检测结果赋值 酶校准品用来确定校准K值 A 2 第5章 28 生化分析仪最重要的性能指标是 分析速度 精密度和准确度 实用性 自动化程度 检测成本 B 2 第5章 29 下列不属于生化分析仪工作前检查的是 检查清洗液是否足量 测定试剂的空白吸光度 检查样品针、试剂针是否需要清洗 检查去离子水的准备情况 检查废液容器是否腾空 B 2 第5章 30 关于质控品说法正确的是 主要用于常规方法的标化 它的数值已由决定性方法确定 所含杂质已经定量 用于校正决定性方法 用于质量控制,一般不用于标化 E 2 第5章 31 下列不影响检测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因素是 环境因素 人为因素 分析仪的硬件性能 加样周期 分析仪的参数设置 D 2 第5章 32 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分析速度是按下列哪种分析方法判断的 速率法 终点法 拟一级反应速率法 电极测定法 干化学法 B 2 第5章 33 室内质控失控后重新检测一次结果在控,则失控原因可能是 操作失误 试剂质量不好 校准品失效 仪器性能不良 质控品失效 A 2 第5章 34 个别项目的室内质控出现失控,首先应考虑的因素为 水质未达标 校准品变质 灯源是否需更换 电源是否稳定 试剂是否失效 E 2 第5章 35 减少样本项目录入工作量的手段不包括 使用条形码 批量录入 增加操作人员 项目组合 运用LIS和HIS C 2 第5章 36 关于检验报告的审核说法错误的是 核对信息是否完整 数据是否合理 与室内质控是否在控无关 是否有项目漏检 是否符合患者其他相关检验的结果 E 2 第5章 37 关于危急值的描述正确的是 达到医学决定水平的测定值 一经测出立即通知临床医生 经核对、复查等措施进行确认后快速报告临床 急值项目由检验科自行确定 危急值只由急诊样本检出 C 2 第5章 38 生化检验项目中不是危急值项目的是 血钙 血钾 血糖 血脂 血气 D 2 第5章 1 自动生化分析仪一点终点法的读数方式为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连续读取各吸光度值 反应尚未开始和反应终点时各读取吸光度值 终点附近读两个测光点取均值 在终点附近读取两点,计算两点吸光度值的差值 每经过比色窗口即读取一个吸光度 C 2 第5章 2 自动生化分仪中连续监测法的读数方式为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连续读取各吸光度值 反应尚未开始和反应终点时各读取吸光度值 终点附近读两个测光点取均值 在终点附近读取两点,计算两点吸光度值的差值 每经过比色窗口即读取一个吸光度 A 2 第5章 3 自动生化分析仪两点终点法的读数方式为 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连续读取各吸光度值 反应尚未开始和反应终点时各读取吸光度值 终点附近读两个测光点取均值 在终点附近读取两点,计算两点吸光度值的差值 每经过比色窗口即读取一个吸光度 B 2 第5章 4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酶活性时采用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D 2 第5章 5 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 apo B时采用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E 2 第5章 6 自动生化分析仪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时采用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C 2 第5章 7 自动生化分析仪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时采用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B 1 第5章 8 自动生化分析仪单试剂法测定血清总蛋白和白蛋白时通常采用 一点终点法 两点终点法 固定时间法 连续监测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A 1 第5章 9 重新测定同一质控品,能查出 校准品失效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质控品失效 试剂质量问题 B 1 第5章 10 新开一瓶质控品重测失控项目,如果在控,说明是 校准品失效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质控品失效 试剂质量问题 D 1 第5章 11 更换试剂,重测失控项目如果在控,说明是 校准品失效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质控品失效 试剂质量问题 E 1 第5章 12 用新的校准品重新校准,再测失控项目如果在控,说明是 校准品失效 偶然误差 系统误差 质控品失效 试剂质量问题 A 1 第5章 1 血浆白蛋白下降见于很多病理情况,但除外 手术后 吸收功能紊乱 营养不良 肾病综合征 急性肝炎早期 E 2 第6章 2 白蛋白作为血浆载体蛋白,以下哪项特性除外 等电点4.7左右 带许多负电荷 能结合Ca2+、Mg2+、Cu2+等正离子 能运载水溶性好的物质 能运载胆汁酸、类固醇激素、长链脂肪酸等 D 2 第6章 3 AAT的遗传表型以哪型最多 PiMM PiSS PiMS PiSZ PiZZ A 2 第6章 4 以下不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 Alb AAG. Hp C3 LDL E 2 第6章 5 在急性时相反应中,以下哪项蛋白下降 Hp CRP AAG Alb Cp D 2 第6章 6 以下APRs中,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是 Cp Tf AAG CRP AMG D 2 第6章 7 以下哪项蛋白减少与肝功能不全无关 白蛋白 转铁蛋白 前白蛋白 免疫球蛋白 α1-酸性糖蛋白 D 2 第6章 8 诊断有无缺铁性贫血可检测以下哪种血浆蛋白质 AAT AAG Tf Hp AMG C 2 第6章 9 血管内溶血时浓度下降的是哪种血浆蛋白质 AAT AAG Tf Hp AMG D 2 第6章 10 年轻肺气肿者,可能由哪项血浆蛋白质缺陷所致 Alb AAG Hp AMG AAT E 2 第6章 11 在肾病综合征中,可能升高的是哪种血浆蛋白 Alb AAG Ig AMG AAT D 2 第6章 12 下列哪种血浆蛋白下降可协助Wilson病的诊断 Alb AAG AMG Cp CRP D 2 第6章 13 关于血浆前白蛋白的描述,以下哪项不呀 是运载蛋白. 是营养不良的敏感指标 是肝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 不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分子量比白蛋白小 D 2 第6章 14 Wilson病(肝豆状核变性)时不半举以下哪种变化 血清总铜浓度升高 血清游离铜浓度升高 尿铜排出增加 血清Cp浓度下降 血清ALT升{ A 2 第6章 15 测定某一种组织抽提物的蛋白质含量,用什么方法合适 凯氏定氮法 双缩脲法 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染料结合法 C 2 第6章 16 在肾小管细胞膜上转运胱氨酸的载体蛋白是 中性氨基酸载体 酸性氨基酸载体 碱性氨基酸载体 亚氨基酸载体 尿酸载体 C 2 第6章 17 有关前白蛋白的生化特性以下错误的是 是甲状腺素转运蛋白 半寿期仅2天 是组织修补材料 大多数与视黄醇结合蛋白组成复合体 血浆中大部分甲状腺激素由其运输 E 2 第6章 18 以下是视黄醇结合蛋白的生化特性,但哪项不对 分子量仅为21kD 携带维生素A 半寿期12小时 在血浆中与TTR结合 任何时候都不能从肾小球滤出 E 2 第6章 19 以下哪项不是继发性高尿酸血症的原因 高嘌呤饮食 肾脏疾病 血液病 嘌呤代谢紊乱 恶性肿瘤化疗和放疗后 D 2 第6章 20 以下哪项遗传性酶缺陷不引起尿酸生成过多 HGPRT部分缺乏 HGPRT完全缺乏 PRS活性增强 APRT缺乏 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 D 2 第6章 21 以下哪项不是原发性高尿酸血症的特点 嘌呤代射紊乱约占10% 尿酸排泄障碍占80%〜90% 存在骨髓增生 大多数属多基因遗传缺陷 与代谢综合征有关 C 2 第6章 22 以下哪项不属于嘌呤分解增加引起的高尿酸血症 白血病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增多症 恶性肿瘤化疗 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 E 2 第6章 23 血浆尿酸浓度达多少以上时易出现微小结晶析出 0.18mmol/L 0.28mmol/L 0.48mmol/L 0.68mmol/L 0.88mmol/L C 2 第6章 24 关于尿酸及其测定以下哪项不对 临床常用方法是尿酸酶-氧化物酶法 标本中还原性物质对尿酸酶-过氧化物酶法结果有负干扰 血清胆红素为常见的还原性物质 尿液尿酸浓度一般低于血清尿酸 膳食嘌呤含量对尿酸排出量有影响 D 2 第6章 25 尿液尿酸定量测定不宜采用的指标是 尿酸排泄量 尿酸清除率 尿酸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 随意尿的尿酸浓度 随意尿的尿酸/肌酐比值 D 2 第6章 26 对血清总蛋白参考区间的描述以下哪项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规定为65〜85g/L 随年龄增大有所增高 60岁后稍有下降 直立行走时比卧床时高 住院患者比较高 E 2 第6章 27 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以下哪项错误 肾小球滤过血浆中的全部尿酸盐 滤液中大部分尿酸盐被近曲小管重吸收 近端肾小管又分泌尿酸 髓袢降支再次重吸收尿酸 最终尿液排出的尿酸占滤过量的50% E 2 第6章 28 关于体液白蛋白以下哪项正确 血清白蛋白常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 BCP法对球蛋白有弱反应 尿液白蛋白可采用BCG法测定 胸腹腔积液白蛋白可采用BCG法测定 血清白蛋白的参考区间为20〜55g/L D 2 第6章 29 免疫比浊法不能测定的指标是 铜蓝蛋白 白蛋白 IgG 结合珠蛋白 总蛋白 E 2 第6章 30 以下哪项与原发性高尿酸血症无关 嘌呤代谢紊乱 尿酸排泄障碍 白血病 血脂异常 肥胖 C 2 第6章 31 以下不能判断高尿酸血症是生成过多型、排泄减少型或是混合型的指标是 血浆尿酸含量 尿酸排泄量 尿酸清除率 尿酸清除率与肌酐清除率比值 随意尿的尿酸/肌酐比值 A 2 第6章 32 下列不会引发尿酸钠呈微小结晶析出的情况是 血浆α1、α2-球蛋白减少 局部pH降低 局部体温降低 运动 饮茶 E 2 第6章 33 诊断继发性氨基酸代谢紊乱可采用的检验是 异常的DNA检测 产前筛查酶缺陷 产后检测酶缺陷 血清氨基酸检测 肌酐清除率测定 D 1 第6章 34 M蛋白属于 营养修补蛋白 载体蛋白 蛋白酶抑制物 免疫球蛋白或免疫球蛋白轻链 凝血和纤溶蛋白 D 1 第6章 35 通常不会引起肾脏排泄尿酸减少的是 慢性肾炎 慢性肾衰竭. 肾小管排泌尿酸减少 高嘌呤饮食 多基因性遗传缺陷 D 1 第6章 36 对不同蛋白质反应性一致的测定方法是 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比浊法 双缩脲法 染料结合法 D 1 第6章 37 临床常规定尿液总蛋白宜选用的方法是 双缩脲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酚试剂法 邻苯三酚红钼法 凯氏定氮法 A 1 第6章 38 临床实验室测定血清白蛋白宜选用的方法是 溴甲酚氯法 免疫化学发光法 电泳法 免疫比浊法 放射免疫法 G 1 第6章 39 要同时定量测定体液中的各种氨基酸应采用的方法是 纸层析法 双向薄层层析法 质谱法 酶法 磷酸酮试剂法 C 1 第6章 40 以下不在肝脏合成的蛋白质是 白蛋白下降 前白蛋白 转铁蛋白 铜蓝蛋白 免疫球蛋白 E 2 第6章 1 急性炎症 白蛋白区带增高 α1-球蛋白区带增高 α2-球蛋白区带增高 β-球蛋白区带增高 γ-球蛋白区带增局 B 2 第6章 2 肾病综合征 白蛋白区带增高 α1-球蛋白区带增高 α2-球蛋白区带增高 β-球蛋白区带增高 γ-球蛋白区带增局 C 2 第6章 3 肝硬化 白蛋白区带增高 α1-球蛋白区带增高 α2-球蛋白区带增高 β-球蛋白区带增高 γ-球蛋白区带增局 E 2 第6章 4 M蛋白 白蛋白区带增高 α1-球蛋白区带增高 α2-球蛋白区带增高 β-球蛋白区带增高 γ-球蛋白区带增局 E 2 第6章 5 AAT的主要作用是 营养作用 抑制组织蛋白酶 转运铁 结合血红蛋白 免疫防御 B 2 第6章 6 Tf的主要作用是 营养作用 抑制组织蛋白酶 转运铁 结合血红蛋白 免疫防御 C 2 第6章 7 Alb的主要作用是 营养作用 抑制组织蛋白酶 转运铁 结合血红蛋白 免疫防御 A 2 第6章 8 IgG的主要作用是 营养作用 抑制组织蛋白酶 转运铁 结合血红蛋白 免疫防御 E 2 第6章 9 Hp的主要作用是 营养作用 抑制组织蛋白酶 转运铁 结合血红蛋白 免疫防御 D 2 第6章 10 AAG位于 白蛋白区带 α1-球蛋白区带 α2-球蛋白区带 β-球蛋白区带 γ-球蛋白区带 B 2 第6章 11 Tf位于 白蛋白区带 α1-球蛋白区带 α2-球蛋白区带 β-球蛋白区带 γ-球蛋白区带 D 2 第6章 12 Hp位于 白蛋白区带 α1-球蛋白区带 α2-球蛋白区带 β-球蛋白区带 γ-球蛋白区带 C 2 第6章 13 AAT位于 白蛋白区带 α1-球蛋白区带 α2-球蛋白区带 β-球蛋白区带 γ-球蛋白区带 B 2 第6章 14 尿液总蛋白测定采用 凯氏定氮法 双缩脲法 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邻苯三酚红钼法 E 2 第6章 15 血清总蛋白测定采用 凯氏定氮法 双缩脲法 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邻苯三酚红钼法 B 2 第6章 16 生物样品蛋白质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凯氏定氮法 双缩脲法 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邻苯三酚红钼法 A 2 第6章 17 纯度较{的单一蛋白质测定采用 凯氏定氮法 双缩脲法 酚试剂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邻苯三酚红钼法 D 2 第6章 18 最常用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 Alb CRP AMG Cp AAG B 2 第6章 19 能结合铜的血浆蛋白是 Alb CRP AMG Cp AAG D 2 第6章 20 蛋白酶抑制物是 Alb CRP AMG Cp AAG C 2 第6章 1 影响胰岛素分泌和释放的最主要因素是 外界因素刺激 儿茶酚胺释放增加 血脂水平升高 血糖水平升高 血氨基酸水平升高 D 2 第7章 2 胰岛素是由何种细胞分泌的 胰岛α和β细胞 胰岛α细胞 胰岛β细胞 胰岛γ细胞 胰腺δ细胞 C 2 第7章 3 正常成人的空腹血糖浓度是 2.8&#mmol/L 3.89&#mmol/L 6.1&#mmol/L 7.0&#mmol/L 8.9〜10mmol/L B 2 第7章 4 胰高血糖素对血糖调节作用是 促进糖异生,抑制糖原分解 抑制糖异生,促进糖原分解 促进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抑制糖异生和糖原分解 促进糖的有氧氧化 C 2 第7章 5 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胰岛素是降低合成代谢的激素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原转变而来 胰岛素与胰岛素原都有生物活性 胰岛素与C肽以2:1的摩尔比释放入血 胰岛素首先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触发细胞内一系列特异性的信号转导,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E 2 第7章 6 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性引起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 是多基因遗传病 存在多种自身抗体 存在胰岛素抵抗 E 2 第7章 7 下列关于2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常见于青少年 存在胰岛素抵抗 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 患者多数肥胖 起病较慢 A 2 第7章 8 下列关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的叙述错误的是 多见于2型糖尿病患者 是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 各种原因引起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增加是其诱因 血酮体常&5mmol/L 表现为广泛的功能紊乱 A 2 第7章 9 2010年美国ADA新增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是 HbAlc≤6.5% HbAlc≥6.5% HbAlc≤7.0% HbAlc≥7.0% HbAlc≥5.7% B 2 第7章 10 关于低血糖症的叙述错误的是 血糖水平≤3.89mmol/L即可诊断 经典的诊断试验是72小时禁食试验 临床症状主要是与交感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相关 由多种因素引发 糖尿病患者发生的概率较高 A 2 第7章 11 高血糖症的判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 8.9〜10mmol/L ≥11.lmmol/L ≥6.0mmol/L ≥7.0mmol/L ≥8.9mmol/L C 2 第7章 12 空腹血糖损伤的诊断标准是空腹血糖浓度值为 8.9〜10mmol/L ≥11.lmmol/L 6.1&#mmol/L ≥7.0mmol/L ≥8.9mmol/L C 2 第7章 13 目前血糖测定的常规方法是 邻甲苯胺法 Folin-吴法 葡萄糖脱氢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 D 2 第7章 14 反映糖尿病肾脏病变的指标是 血胰岛素测定 糖化蛋白测定 尿白蛋白测定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 C 2 第7章 15 用于糖尿病诊断和筛查的指标是 尿白蛋白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血和尿酮体测定 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 B 2 第7章 16 反映糖尿病患者体内代谢状况的指标是 尿白蛋白 血浆胰岛素浓度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血浆C肽浓度 血乳酸和丙酮酸测定 E 2 第7章 17 反映糖尿病长期血糖控制情况的指标是 血胰岛素测定 糖化蛋白测定 尿白蛋白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 B 2 第7章 18 诊断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指标是 尿白蛋白 空腹血浆葡萄糖浓度 葡萄糖胰岛素钳夹技术 血和尿酮体测定 血浆C肽浓度 D 2 第7章 19 要了解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应检测的指标是 空腹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 尿白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 尿酮 B 2 第7章 20 下列哪种情况下,可以认为糖尿病病情控制较好 HbAlc≤6.5% HbAlc≥6.5% HbAlc≤7.0% HbAlc≥7.0% HbAlc≥5.7% C 2 第7章 21 关于C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没有生物活性 C肽和胰岛素等摩尔数分泌入血 主要从肾脏排泄 C肽的半寿期比胰岛素更短 禁食后血浆C肽浓度比血胰岛素浓度高 D 2 第7章 22 C肽测定的意义不包括 评估空腹低血 评价患者胰岛素分泌状况 鉴别糖尿病类型 监测胰腺手术后效果 诊断糖尿病并发症 E 2 第7章 23 下列关于胰岛素原的说法错误的是 是胰岛素的前体和主要储存形式 生物活性很弱 肝脏对其清除能力很强 其半寿期比胰岛素长 其血浓度升高可见于胰岛β细胞肿瘤 C 2 第7章 24 有关胰岛素的生理作错误的是 刺激蛋白质合成 抑制蛋白质分解 促进糖异生 促进葡萄糖转变为糖原或脂肪 促进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 C 2 第7章 25 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不包括 肾上腺素 甲状旁腺激素 胰高血糖素 胰岛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B 2 第7章 26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参与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稳定 机体结构物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脂肪、甘油等的来源之一 人体内主要的能源物质 维持机体的代谢平衡 A 2 第7章 27 不需要进行OGTT筛查的人群是 体重≥120%标准体重者 存在与糖尿病发病高度相关的因素 所有年满30岁的人群 高血压症患者 生育过&9kg体重的胎儿的妇女 C 2 第7章 28 下列关于糖化血红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其形成是一个缓慢的、可逆的、非酶促反应过程 糖基化可发生在血红蛋白的α链和β链上 测定采用动脉血标本 可根据其所带电荷不同而将其分离 反映的是过去6〜8周的平均血糖浓度 C 2 第7章 29 下列关于糖化白蛋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反映过去2〜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是血清果糖胺的主要成分 是糖尿病近期控制水平的监测指标 可替代糖化血红蛋白 当患者有急性全身性疾病时,能更准确地反映短期内平均血糖的变化 D 2 第7章 30 测定血胰岛素水平的用途不包括 对餐后低血糖进行评估 确认糖尿病患者是否需要胰岛素治疗 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状况 结合胰岛素抗体分析胰岛素抵抗机制 鉴别糖尿病类型 A 2 第7章 31 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 葡萄糖氧化酶-氧电极法 葡萄糖脱氢酶法 己糖激酶法 邻甲苯胺法 D 2 第7章 32 餐后2小时血糖值的临床意义不包括 反映胰岛β细胞的储备能力 监控FPG已控制良好但仍未达到治疗目标的糖尿病患者 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是HbAlc的主要决定者 可大样本量筛查糖尿病患者 E 2 第7章 33 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 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部位影响 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 血糖测定不受检测方法影响 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 A 2 第7章 34 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清葡萄糖时,不会影响测定结果的物质是 尿酸 氟化钠 谷胱甘肽 胆红素 维生素C B 2 第7章 35 下列关于尿糖的说法,错误的是 血糖浓度高于肾糖阈时能导致糖尿 反映了机体即时的糖含量 尿糖的测定是快速、便宜、非侵入性的 能用予大量样本的筛选 尿糖浓度能较灵敏、特异地反映血糖的水平 E 2 第7章 1 血糖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邻甲苯胺法 己糖激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脱氢酶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B 2 第7章 2 可用于葡萄糖干化学检测的方法是 邻甲苯胺法 己糖激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脱氢酶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C 2 第7章 3 不适合尿液样本检测的方法是 邻甲苯胺法 己糖激酶法 葡萄糖氧化酶法 葡萄糖脱氢酶法 同位素稀释-质谱法 C 2 第7章 4 怀疑糖尿病乳酸酸中毒时需检测 血浆白蛋白 尿酮体 全血乳酸 IAA 餐后2小时血糖 C 2 第7章 5 怀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时需检测 血浆白蛋白 尿酮体 全血乳酸 IAA 餐后2小时血糖 B 2 第7章 6 T1DM可伴有哪一项指标阳性 血浆白蛋白 尿酮体 全血乳酸 IAA 餐后2小时血糖 D 2 第7章 7 正常糖耐量 FPG&6.lmmol/L,2小时PG&7.8mmol/L FPG介于6.1&#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 FPG&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lmmol/L FPG&6.l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A 2 第7章 8 空腹血糖受损 FPG&6.lmmol/L,2小时PG&7.8mmol/L FPG介于6.1&#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 FPG&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lmmol/L FPG&6.l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B 2 第7章 9 糖耐量损害 FPG&6.lmmol/L,2小时PG&7.8mmol/L FPG介于6.1&#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 FPG&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lmmol/L FPG&6.l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C 2 第7章 10 糖尿病 FPG&6.lmmol/L,2小时PG&7.8mmol/L FPG介于6.1&#mmol/L之间,2小时PG&7.8mmol/L FPG&7.0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FPG≥7.0mmol/L,和(或)2小时PG≥11.lmmol/L FPG&6.lmmol/L,2小时PG介于7.8〜11.lmmol/L D 2 第7章 11 糖尿病前期 HbAlc介于5.7%-6.4% HbAlc介于4%-6% HbAlc介于6%-7% HbAlc介于7%-8% HbAlc介于8%-9% A 2 第7章 12 血糖控制较差 HbAlc介于5.7%-6.4% HbAlc介于4%-6% HbAlc介于6%-7% HbAlc介于7%-8% HbAlc介于8%-9% E 2 第7章 13 血糖控制一般 HbAlc介于5.7%-6.4% HbAlc介于4%-6% HbAlc介于6%-7% HbAlc介于7%-8% HbAlc介于8%-9% D 2 第7章 14 血糖控制较理想 HbAlc介于5.7%-6.4% HbAlc介于4%-6% HbAlc介于6%-7% HbAlc介于7%-8% HbAlc介于8%-9% C 2 第7章 15 反映机体即时葡萄糖水平的是 空腹血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化白蛋白 HbAlc 空腹胰岛素 A 2 第7章 16 反映机体2〜3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 空腹血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化白蛋白 HbAlc 空腹胰岛素 C 2 第7章 17 反映机体6〜8周前血糖平均水平的是 空腹血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化白蛋白 HbAlc 空腹胰岛素 D 1 第7章 18 反映机体长期血糖平均水平的是 空腹血糖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 糖化白蛋白 HbAlc 空腹胰岛素 B 1 第7章 19 胰岛素抵抗时可能与哪个有关 ICA FPG IAA GADA IA-2A C 1 第7章 20 从T2DM中鉴别成人隐匿性免疫性糖尿病的是 ICA FPG IAA GADA IA-2A D 1 第7章 21 特异性地存在于T1DM中,而其他不伴有糖尿病的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较少出现的是 ICA FPG IAA GADA IA-2A E 1 第7章 1 下列各种脂蛋白中脂质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是 CM VLDL IDL LDL HDL A 1 第8章 2 下列各种脂蛋白中,密度最大的脂蛋白是 CM β-脂蛋白 前β-脂蛋白 α-脂蛋白 前α-脂蛋白 D 2 第8章 3 下列各种脂蛋白中,能够抑制纤溶酶活性的脂蛋白是 VLDL LDL HDL CM Lp(a) E 2 第8章 4 主要存在于HDL中的载脂蛋白是 apo A apo B100 apo C apo E Lp(a) A 2 第8章 5 LDL中存在的最主要载脂蛋白是 apo A apo B101 apo C apo E Lp(a) B 2 第8章 6 肝脏中胆固醇清除的主要方式为 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胆汁酸 转变成维生素D 转变成类固醇 合成低密度脂蛋白 异生为糖类 A 2 第8章 7 下列关宁LP(a)叙述错误的是 LP(a)是心血管疾的独立危险因子 LP(a)在脂蛋白电泳时属于前β-脂蛋白部分 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 apo(a)可从LP(a)上脱落下来,剩下不含apo(a)仅含apo B100的颗粒称LDL apo(a)的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 D 2 第8章 8 可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运转至肝外组织的是 CM VLDL LDL HDL LDL受体 C 2 第8章 9 下列哪种脂蛋白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CM VLDL LDL HDL Lp(a) D 2 第8章 10 人群中apo E可有几种不同的表型 4种 5种 6种 7种 8种 C 2 第8章 11 正常人空腹l小时后一般不会出现 CM TC TG HDL-C FFA A 1 第8章 12 下列关于载脂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 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 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射有关的酶的活性 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 参与脂蛋白代谢过程 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 D 1 第8章 13 在血液中降解CM和VLDL的主要酶是 磷脂酶 胰脂酶 裂解酶 蛋白酶. 脂蛋白脂肪酶 E 2 第8章 14 下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是 LDL HDL CM VLDL FFA B 2 第8章 15 下列能够激活LPL的载脂蛋白是 apo A apo B apo CⅡ apo D apo E C 2 第8章 16 apo AⅠ的功能之一是 激活HL 激活LCAT 识别LDL受体 激活LPL 促进CM合成 B 2 第8章 17 apo A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促进胆固醇酯的生成 促进LDL代谢 稳定脂蛋白结构,促进胆固醇的运输 调节HDL代谢 促进CM和VLDL代谢 C 2 第8章 18 LCAT的功能是 促进血浆脂蛋白中胆固醇的酯化 水解胆固醇酯 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 促进卵磷脂转变为胆固醇 抑制胆固醇合成 A 2 第8章 19 LPL的抑制剂是 apo A I apo A Ⅱ apo B100 apo CⅢ apo CⅡ D 2 第8章 20 LPL的辅助激活剂是 apo A I apo A Ⅱ apo C I apo C Ⅱ apo A Ⅳ E 2 第8章 21 清道夫受体有广泛的配体谱,其配体的共同特点是 都为多阴离子化合物 都含有apo A 都含有apo B100 都含有apo E 都含有apo H A 2 第8章 22 2001年发布的ATPIE中划定的血浆总胆固醇的最适值为 &5.17mmol/L &5.70mmol/L &6.17mmol/L &6.70mmol/L &10.0mmol/L A 1 第8章 23 2001年发布的ATP1I中划定的血浆LDL-C的最适值为 &2.6mmol/L &3.3mmol/L &3.8mmol/L &4.1mmol/L &10.0mmol/L A 1 第8章 24 对于有高旨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儿童应从多大开始进行血脂监测 2岁 7岁 10岁 14岁 28岁 A 2 第8章 25 V型高脂蛋白血症时,患者的血清外观特征是 血清浑浊 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浑浊 血清澄清 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 血清“奶油样” B 2 第8章 26 血清脂蛋白电泳与血清蛋白电泳在操作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在于 所用的电泳槽不同 支持介质 电泳支持介质不同 电泳缓冲液不同 所用的染料不同 E 2 第8章 27 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脂蛋白的方法为 超速离心分离法 沉淀分离法 电泳分离法 遮蔽直接测定法 免疫分离法 D 2 第8章 28 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载脂蛋白的方法为 免疫扩散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 免疫火箭电泳法 脂质抽提法 离心法 B 2 第8章 29 apo E的哪种等位基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防护作用 E4 E3 E2 E1 E7 C 2 第8章 30 下列哪种染料能用于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实验中 丽春红 考马斯亮蓝 苏丹黑B 氨基黑 10B 酸蓝 C 2 第8章 1 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存在的是 TC FFA HDL-C LDL-C LCAT B 2 第8章 2 认为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脂蛋白为 TC FFA HDL-C LDL-C LCAT C 2 第8章 3 属于脂代谢相关酶类检测的是 TC FFA HDL-C LDL-C LCAT E 1 第8章 4 血脂检测参考方法多为 酶法 抗原抗体反应 色谱与质谱法(GC/MS) 匀相法 超速离心 C 1 第8章 5 LP(a)检测方法为 酶法 抗原抗体反应 色谱与质谱法(GC/MS) 匀相法 超速离心 B 2 第8章 6 临床自动化检测血脂常用方法为 酶法 抗原抗体反应 色谱与质谱法(GC/MS) 匀相法 超速离心 A 2 第8章 7 IV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 CM升高,VLDL均升高 IDL升高 VLDL升{ LDL升高 CM升高 C 2 第8章 8 Ⅱa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 CM升高,VLDL均升高 IDL升高 VLDL升{ LDL升高 CM升高 D 2 第8章 9 I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 CM升高,VLDL均升高 IDL升高 VLDL升{ LDL升高 CM升高 E 2 第8章 10 V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 CM升高,VLDL均升高 IDL升高 VLDL升{ LDL升高 CM升高 A 2 第8章 11 Ⅲ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 CM升高,VLDL均升高 IDL升高 VLDL升{ LDL升高 CM升高 B 2 第8章 12 识别LDL受体的是 apo A I apo AⅡ apo B100 apo CⅡ apo CⅢ C 2 第8章 13 抑制LPL和肝apoE受体的是 apo A I apo AⅡ apo B101 apo CⅡ apo CⅢ E 2 第8章 14 催化HDL2中甘油三酯及磷脂水解的是 LPL LCAT HL HMG-CoA合成酶 LDL C 1 第8章 15 催化胆固醇酯生成的是 LPL LCAT HL HMG-CoA合成酶 LDL B 1 第8章 16 催化CM及VLDL中甘油三酯水解的是 LPL LCAT HL HMG-CoA合成酶 LDL A 2 第8章 17 某实验室收到一个血标本作脂蛋白检查,获得下列结果:血清外观浑浊,4°C过夜后血清外观仍浑浊,液面有“奶油样”上层,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均增高,电泳后呈现乳糜微粒区带,此患者诊断为 I型高脂蛋白血症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V型高脂蛋白血症 E 2 第8章 18 某患者的血标本检查结果为:TG3.78mmol/LTC4.91mmol/L,前脂蛋白增高,脂蛋白正常,乳糜微粒阴性,血清乳状化,其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为 I型高脂蛋白血症 Ⅱ型高脂蛋白血症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V型高脂蛋白血症 D 2 第8章 1 下列关于血钾正确的是 血浆和血清结果一样 全血标本冷藏对结果没有影响 酸中毒时会使结果偏低 全血标本放置室温血钾会降低 低钾血症指血清低于3.0mmol/L的一种病理状态 E 2 第9章 2 在正常情况下体液钾离子浓度分布是 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内液 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外液 C 2 第9章 4 关于血浆K+,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全血标本冷藏时间过长血浆K+↑ 餐后由于蛋白质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 餐后由于糖原合成增加会使血浆K+↓ 酸中毒时会使血浆K+↓ 低血钾时可致肌无力 D 2 第9章 5 细胞内主要阴离子是 Cl- HC03_ SO42- 蛋白质和有机磷酸盐 OH- D 2 第9章 6 钠、钾、氯离子的主要排泄器官是 皮肤 肠道 肝脏 肾脏 肺 D 2 第9章 7 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钠离子浓度分布是 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 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 钠钾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内液 钠离子只存在于细胞外液 B 2 第9章 8 对阴离子间隙的叙述错误的是 是指细胞外液未测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之差 公式为AG=(Na++K+)-(Cl-+HCO3-) 临床以AG升高多见 临床以AG降低多见 对代谢性酸中毒有鉴别诊断的作用 D 1 第9章 9 肾脏调节血液pH主要的机制是通过 Cl-的重吸收 Na+-K+交换 HCO3-的重吸收 排泄酸及重吸收碱 H+的排泄 D 1 第9章 10 低钠血症是指血清纳低于 130mmol/L 140mmol/L 145mmol/L 150mmol/L 155mmol/L A 2 第9章 11 体液分布最多的部位是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液 淋巴液 组织间液 A 2 第9章 12 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的离子是 氯离子 钠离子 钾离子 钙离子 镁离子 C 2 第9章 13 细胞内高钾和低钠是依靠 膜的渗透性 膜上的钾钠泵的主动转运 离子间交换 电荷平衡 细胞内外的浓度 B 2 第9章 14 关于正常状态下人体体液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 有血浆与细胞间液之间的交换 有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的交换 胶体渗透压在血浆与细胞间液交换中具有主要作用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之间交换主要受细胞内外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决定人体体液之间的交换 E 2 第9章 15 新生儿含水量约为体重的 70% 85% 90% 75% 80% A 2 第9章 16 血气分析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PO2仅与cdO2有关 ctO2=cdO2+O2Hb PCO2仅与cdCO2有关 ctCO2=cdCO2+CO2Hb cHCO3-=ctCO2-cdCO2 D 2 第9章 17 维持血容量恒定的关键阳离子是 K+ Mg2+ Mn2+ Na+ Ca2+ D 2 第9章 18 下列能引起血钾浓度降低的是 创伤 高热 饥饿 饱食 缺氧 D 2 第9章 19 正常人随年龄增长其体液总量的变化是 逐渐增加 逐渐减少 成年前多,而后减少并保持恒定 成年前少,而后逐渐增加 不受影响 B 1 第9章 20 细胞外液中主要阳离子是 Ca2+ K+ Na+ Mg2+ H+ G 1 第9章 21 高血钾见于 呼吸性碱中毒 细胞大量坏死 代谢性碱中毒 大量补充葡萄糖 大量补充氨基酸 B 2 第9章 22 大量饮水后,水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皮肤 肠道 肺 肾 胆道 D 2 第9章 23 正常成人血钾浓度(mmol/L)为 3.5-5.5 5.5-7.5 6.5-8.5 4.5-6.5 7.5-9.5 A 2 第9章 24 常用血浆阴离子间隙(AG)的计算是用 血浆阳离子减去阴离子 血浆阴离子减去阳离子 血浆阴离子总和 血浆[Cl-]与[HCO3-]之和减去[Na+] 血浆[Na+]与[K+]之和减去[Cl_]与[HC03-]之和 E 2 第9章 25 最易引起高血钾的原因是 因长期不能进食而由静脉补充营养时 严重呕吐 静脉输入过多钾盐 糖和蛋白代谢旺盛 进食含钾较多食物 C 2 第9章 26 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和容量的最主要离子是 K+、C1- K+、HP042- Na+、Cl- Na+、HPO4_ Na+、HCO3- C 2 第9章 27 严重腹泻患者常引起 血中CO2结合力↑ 血液pH↑ 血[Na+]和[HCO3-]↑ 低血钾 代谢性碱中毒 D 2 第9章 28 急性脱水性疾病时体重减轻的原因是 组织蛋白分解消耗 体液的丢失 体内脂肪消耗 肌糖原酵解 肝糖原氧化 B 2 第9章 29 血浆与细胞间液组成成分的差别是 阳离子种类不同 阴离子种类不同 阴离子含量不同 阳离子含量不同 蛋白质含量不同 E 2 第9章 30 体内钠主要分布在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骨骼 肌肉 肝肾 A 1 第9章 31 钠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唾液 肾脏 汗液 呼吸道分泌物 肠道 B 1 第9章 32 目前临床上最为简便和准确的血清Cl-的测定方法为 火焰光度法 化学测定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滴定法 电量分析法 C 2 第9章 33 可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批量标本分析的血清K+测定方法 火焰光度法 化学测定法 离子色谱法 滴定法 电量分析法 B 2 第9章 34 关于低钠血症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渗透性利尿 右心衰竭 呕吐、腹泻 大量出汗 恶性肿瘤晚期 B 2 第9章 35 当严重创伤时,血钾 无改变 明显降低 明显升高 变化随血钠而定 变化随尿量而定 C 2 第9章 36 细胞内钾约占总钾量的98%,血浆中仅占 2% 0.2% 1.5% 0.3% 1.2% D 2 第9章 37 哪种情况使细胞内钾向细胞外转移引起高钾血症 急性肾功能不全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严重呕吐、腹泻 输钾过多 B 2 第9章 38 冷藏保存电解质分析标本,会引起 血清钾增高 血清钾降低 血清钠增高 血清钠降低 血清钾、钠同时增高 A 2 第9章 39 血清钾、钠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分光光度法 离子选择电极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火焰光度法 滴定法 D 2 第9章 40 血清钾、钠直接ISE法,使结果更真实反映临床情况 标本溶血不会影响结果 为参考方法 可控制离子的活度系数 免除了电解质排斥效应 使离子活度与浓度相等 D 2 第9章 4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总是等于大气压P(Amb) 溶液中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 混合气体分压的总和不一定等于实测压力 混合气体分压特性同样适合于溶液中的气体 混合气体分压的总和大于实测压力 B 1 第9章 42 估计氧饱和度的表示方法为 O2Sat SO2 FO2Hb PO2Hb FO2Sat A 1 第9章 43 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应为 动脉全血 静脉全血 C血浆 毛细血管血 血清 A 2 第9章 44 常用血气分析标本必须采用的抗凝剂是 枸橼酸钠 草酸钾 氟化钠 肝素 草酸铵 D 2 第9章 45 血液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 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钠缓冲系统 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 血红蛋白缓冲系统 血浆蛋白的缓冲系统 细胞内H+作为底物被利用 B 2 第9章 46 在pH7.4的碳酸盐-碳酸缓冲系统中,HCO3-/H2CO3的比值是 1:20 20:1 5:1 10:1 1:10 B 2 第9章 47 糖尿病酮症会引起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B 2 第9章 48 测定哪个指标可以帮助找出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 钾 钠 氯 二氧化碳 钙 C 2 第9章 49 因肺部排CO2减少,引起的高碳酸血症被称为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D 2 第9章 50 慢性梗阻性肺病常有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D 2 第9章 51 呼吸道排出酸过多,可导致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D 2 第9章 52 当血清中cHCO3-&22mmol/L时,一般判断应考虑 呼吸性酸中毒 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D 1 第9章 53 pH=7.16,PCO2=50mmHg,cHCO3-=18mmol/L,应考虑 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酸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伴代谢性碱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伴呼吸性碱中毒 A 1 第9章 54 以下不是O2在肺泡里被摄取的支配因素的是 肺泡气中PO2 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 Hb释放CO2换取O2的能力 HHb对O2的亲和力 正常Hb的量 C 2 第9章 55 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为:pH=7.36,PCO2=30mmHg,SB=19mmol/L,AB=18mmol/L,BE=-5mmol/L,可考虑为 代偿型呼吸性酸中毒 代偿型代谢性酸中毒 代偿型呼吸性碱中毒 代偿型代谢性碱中毒 无酸碱平衡紊乱 B 2 第9章 56 血液可携带O2的量可用以下因素来判定,但除外 O2自由扩散通过肺泡膜的能力 动脉血中PO2 红细胞中正常Hb量 Hb对O2的亲和力 Hb有正常结合与释放O2的能力 A 2 第9章 57 下面不是Hb对O2亲和力依赖因素的是 PO2 SO2 pH 2,3-DPG 温度 B 2 第9章 58 以下不会引起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左移的因素是 体温降低 PCO2增{ O2亲和力增加 2,3-DPG降低 pH增加 B 2 第9章 59 以下不会引起P50增加的是 体温升{ O2亲和力降低 pH降低 PCO2降低 2,3-DPG增高 D 2 第9章 60 以下不是引起代谢性酸中毒原因的是 cHCO3-过多堆积 有机酸产生过多 H+排泌减少 cHCO3-过多丢失 酸堆积太多 A 2 第9章 61 下列在口渴时不出现的现象是 血浆渗透压↑ 水由细胞外流向细胞内 水由细胞内流向细胞外 唾液减少 尿量减少 B 2 第9章 6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凭pH不能鉴别是呼吸性还是代谢性酸碱中毒 pH正常能排除机体酸碱失衡 当pH&7.45时,为失代偿性碱中毒 当pH&7.35时为失代偿性酸中毒 血pH即血浆中[H+]的负对数值 B 2 第9章 1 代谢性碱中毒是由于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增高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下降所致 血浆HCO3-与PCO2同时增加所致 B 1 第9章 2 呼吸性碱中毒是由于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增高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下降所致 血浆HCO3-与PCO2同时增加所致 D 1 第9章 3 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增高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下降所致 血浆HCO3-与PCO2同时增加所致 A 2 第9章 4 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减少所致 血浆HCO3-含量原发性增多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增高所致 血浆PCO2原发性下降所致 血浆HCO3-与PCO2同时增加所致 C 2 第9章 1 微量元素系指其含量少于人体总重量的 1% 0.1% 0.01% 0.001% 0.0001% C 2 第10章 2 下列哪一组元素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 铁、碘、氟、锌、锰 铜、钙、硒、铁、铬 碘、铜、汞、锌、铬 硅、铅、钒、锌、碘 氟、砸、铅、铁、碘 A 2 第10章 3 以下哪项是有害的微量元素 钴 锰 铝 锌 硒 C 2 第10章 4 以下哪项不是有害微量元素 锆 铍 镉 铅 铝 A 2 第10章 5 克山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于缺乏 硒 铁 磷 锰 钙 A 2 第10章 6 地方性克汀病是由于缺乏哪一种微量元素所引起 碘 铁 锌 铜 铬 A 2 第10章 7 甲状腺肿是因为缺乏以下哪项而致 铝 碘 锌 钙 磷 B 2 第10章 8 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是 锌 钡 硫 铜 钴 E 1 第10章 9 关于铁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 盐酸可促进铁游离有利于铁的吸收 草酸可与铁结合成难溶沉淀不利于铁的吸收 Fe3+比Fe2+溶解度大,故Fe3+较易吸收 溶解状态的铁才能被肠吸收 由于铁的减少引起的贫血是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C 1 第10章 10 微量元素分析前样品的处理方法有 微波消解法 高温干灰化法 高压湿消化法 仅A、C正确 A、B、C皆正确 E 2 第10章 11 维生素D的主要排泄途径是 汗腺 唾液 粪便 尿液 胆汁 E 2 第10章 12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不对的是 又称抗坏血酸 促进铁的吸收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 参与体内免疫反应 D 2 第10章 13 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维生素B2 维生素B12 维生素B6 维生素E 维生素M B 2 第10章 14 测定维生素E最常用的标本是 血清 血小板 淋巴细胞 胆汁 唾液 A 2 第10章 15 有关维生素叙述正确的是 水溶性维生素不需每日供给 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D、维生素E为脂溶性维生素 大量摄入水溶性维生素不会引起中毒 缺乏水溶性维生素时,症状不明显 大量摄入维生素E不会引起中毒 C 2 第10章 16 关于水溶性维生素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不易溶于水,吸收难 它们多是构成酶的辅酶或辅基组分. 体内储存量大 不需要经常摄入 全部来自食物 B 2 第10章 17 以下关于脂溶性维生素叙述正确的是 是人类必需的一类营养素,需要量大 易被消化吸收 酶的辅酶、辅基都是脂溶性维生素 体内不能储存,余者从尿中排出 过多或过少都会引起疾病 E 2 第10章 18 关于维生素的叙述以下不正确的是 是一类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摄人过量维生素可引起中毒 在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脂溶性维生素不参与辅酶的组成 可构成辅酶 D 2 第10章 19 维生素A又称 抗坏血酸 抗佝偻病维生素 抗脚气病维生素 抗干眼病维生素 凝血维生素 D 1 第10章 20 维生素B1又称 抗坏血酸 抗干眼病维生素 抗脚气病维生素 抗佝偻病维生素 凝血维生素 C 1 第10章 21 维生素B12的活性形式是 TPP 甲基钴胺素 视黄醇、视黄醛 磷酸吡哆醛、磷酸吡哆胺 生育酚 B 2 第10章 22 下列哪种维生素缺乏会引起坏血病 硫胺素 维生素C 核黄素 硫辛酸 维生素D B 2 第10章 23 测定维生素的常用分析方法有 双抗体夹心法 分光光度法 荧光光度法 仅B、C正确 A、B、C皆正确 D 2 第10章 24 下列除外哪项均为水溶性维生素 泛酸 叶酸 维生素B1 维生素B12 维生素D E 2 第10章 25 维生素B12缺乏时会引起 恶性贫血 口角炎 佝偻病 呆小症 克汀病 A 2 第10章 26 参与辅酶或辅基组成的维生素有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叶酸 维生素C A、B、C项正确 E 2 第10章 27 叶酸在体内的活性形式是 FH2 FH4 FMN 四氢蝶呤 TPP B 2 第10章 28 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维生素 根据化学结构和性质分类 有些溶于水、有些溶于脂肪 维生素是构成组织细胞成分之一 全部由食物供给 C 2 第10章 29 测定维生素A不能采用的方法是 分光光度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荧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化学发光法 D 2 第10章 30 参与视紫红质的合成、维持正常视觉的是 维生素A 维生素B2 维生素C 维生素D 维生素E A 1 第10章 1 铁的含量 正常人体含量约3-5g 正常人体含量约2-3g 正常人体含量约14-21mg 正常人体含量约4-5g 正常人体含量约15-25mg A 1 第10章 2 硒的含量 正常人体含量约3-5g 正常人体含量约2-3g 正常人体含量约14-21mg 正常人体含量约4-5g 正常人体含量约15-25mg C 2 第10章 3 锌的含量 正常人体含量约3-5g 正常人体含量约2-3g 正常人体含量约14-21mg 正常人体含量约4-5g 正常人体含量约15-25mg B 2 第10章 4 维生素B12的组成成分是 锰 钴 铜 锌 硒 B 2 第10章 5 构成超氧化物歧化酶、赖氨酰氧化酶等的是 锰 钴 铜 锌 硒 G 2 第10章 6 构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重要组成成分是 锰 钴 铜 锌 硒 E 2 第10章 7 正常成年人体内含量为2-3g的是 锰 钴 铜 锌 硒 D 2 第10章 8 维生素B12又称 凝血维生素 硫胺素 核黄素 钴胺素 转钴胺素 D 2 第10章 9 维生素B2又称 凝血维生素 硫胺素 核黄素 钴胺素 转钴胺素 C 2 第10章 10 维生素K又称 凝血维生素 硫胺素 核黄素 钴胺素 转钴胺素 A 2 第10章 11 抗佝偻病维生素又称 维生素PP 维生素E 维生素D 维生素A 维生素C C 1 第10章 12 抗干眼病维生素又称 维生素PP 维生素E 维生素D 维生素A 维生素C D 1 第10章 13 抗坏血酸又称 维生素PP 维生素E 维生素D 维生素A 维生素C E 2 第10章 1 下面影响血清酶的因素中,不属于生理性变异的是 性别 饮食 肌营养不良 妊娠 运动 C 2 第11章 2 属于外分泌酶的是 淀粉酶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胆碱酯酶 酸性磷酸酶 A 2 第11章 3 ALT含量最丰富的组织器官是 肝脏 肾脏 心脏 骨骼肌 红细胞 A 2 第11章 4 在肝内胆道梗阻时,血清中活性最高且在原发性肝脏肿瘤中升高的酶是 碱性磷酸酶(ALP) 肌酸激酶(CK) 淀粉酶(AMY) 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 乳酸脱氢酶(LDH) D 2 第11章 5 CK同工酶中,哪一个在心肌中的活性最高 CK-MM CK-MB CK-BB CK-Mt CK-MM1 A 2 第11章 6 下列酶在肝脏中含量的是 ALP AST CK GGT LDH C 2 第11章 7 实验室检测ALP时,IFCC推荐的检测底物是 酸性磷酸酶 4-硝基苯磷酸盐 对硝基苯胺 琥珀酰胆碱 4-硝基酚二钠盐 B 2 第11章 8 下列哪种酶活性下降可提示有机磷农药中毒 CK ALP ALT ChE LPS D 2 第11章 9 儿童比健康成人的ALP活性更高,其原因是 在骨骼发育时,ALP可以从成骨细胞中渗出 儿童发育时,肝细胞发育可产生过多的ALP 儿童发育时,肾脏可产生过多的ALP 在儿童时期,胰腺中的ALP含量上升 横纹肌的ALP活性最高,而儿童比成人好动,可使肌肉释放出更多的ALP A 1 第11章 10 IFCC测定ALP可选用的缓冲液是 乙二胺 AMP Tris 甘氨酸 二乙醇胺 B 1 第11章 11 下列哪种酶升高提示肌营养不良症且随肌肉萎缩而下降 ALP ALT CHE CK MPO D 2 第11章 12 幼红细胞性贫血时,下列氧化还原酶显著升高的是 LDH CK ALP ACP AST A 2 第11章 13 哪些组织器官在病理情况下可引起血清和(或)尿液中的淀粉酶增高 肝脏 肺脏 脾脏 胰腺 心脏 D 2 第11章 14 AST测定方法中最常用的基质是 丙氨酸-α酮戊二酸 天冬氨酸-α酮戊二酸 丙酮酸-谷氨酸 草酰乙酸-谷氨酸 谷胱甘肽-氨基酸 B 2 第11章 15 慢性酒精中毒时,下列哪一项酶测定较为敏感 ALT AST ALP GGT LDH D 2 第11章 16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急性发作时尿中淀粉酶活性一般在几小时后增高 2〜6小时 6〜10小时 24〜28小时 30〜36小时 12〜24小时 E 2 第11章 17 骨骼肌中含量最多的CK同工酶是 CK-MM CK-MB CK-BB CK-MiMi AK A 2 第11章 18 下列不是碱性磷酸酶的严格分类的是 肠型 生殖细胞型 胎盘型 非特异组织型 肝型 E 2 第11章 19 IFCC推荐法测定AST的辅助酶是 G-6-PD HK POD LDH MD D 2 第11章 20 溶血标本测定CK时结果明显偏高的机制是 红细胞中含丰富的CK 红细胞中含AK 红细胞中含Hb 红细胞中含G-6-PD 红细胞中含ADP B 1 第11章 21 正常成年人血清LDH同工酶电泳区带的结果应符合 LDH1&LDH2&LDH3&LDH4&LDH5 LDH1<LDH2<LDH3<LDH4<LDH5 LDH2&LDH1&LDH3&LDH4&LDH5 LDH3&LDH1&LDH2&LDH4&LDH5 LDH4&LDH5&LDH3&LDH1&LDH2 C 1 第11章 22 3-羧基-γ-L-谷氨酸对硝基苯胺(GCNA)是测定哪个酶的底物 ALP GGT AMY AFU NAG B 2 第11章 23 测定血浆中的CK活性,应采用的抗凝剂为 肝素 EDTA 柠檬酸 氟化物 叠氮钠 A 2 第11章 24 孕妇血清中酶活性增高最明显的是 LDH ALP CIC AMY LPS B 2 第11章 25 肝病时血LDH同工酶升高最明显的是 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E 2 第11章 26 在人体组织中ACP含量最多的是 肝脏 心肌 红细胞 血小板 前列腺 E 2 第11章 27 急性肝炎时AST/ALT比值 小于1 大于1 等于1 大于3 大于2 A 2 第11章 28 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最常见于 急性肾炎 急性肝炎 恶性贫血 甲状腺功能低下 梗阻性黄疸 E 2 第11章 29 溶血不影晌哪个血清酶的测定 CK LDH ALT AST ALP E 2 第11章 30 在病理情况下可从尿液中检测到的酶是 CK LDH ALT AMY ChE E 2 第11章 31 LDH1主要存在于 心肌 肾脏 骨骼肌 心肌和骨骼肌 心肌和肾脏 A 1 第11章 32 骨骼肌中LDH同工酶以哪种含量为主 LDH1 LDH2 LDH3 LDH4 LDH5 E 1 第11章 33 下列酶半衰期最长的是 CK LDH ALT AMY ALP B 2 第11章 34 下列新生儿血清中的浓度低于成年人的酶是 ALP ALT AMY LDH CK C 2 第11章 35 血脂肪酶增高可见于 肾炎 胰腺炎 腮腺炎 巨淀粉酶血症 肝炎. B 2 第11章 36 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血清酶活性改变为 ALT升高,AST升高 ALT降低,AST降低 ALT升高,AST降低 ALT降低,AST升高 ALP升高,GGT降低 A 2 第11章 37 CK-BB除存在于脑组织和平滑肌中外,还存在于 肾脏 肝脏 胎儿肌肉 心肌 肺 C 2 第11章 38 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变化特点下列的是 发病24小时即可被测得 淀粉酶&500U/dl(苏氏法)可确诊 尿淀粉酶升高持续时间比血淀粉酶长 淀粉酶值的高低与病变程度成正比 淀粉酶的测值越高,诊断的准确性越高 D 2 第11章 39 一般情况下,不引起血淀粉酶增高的是 流行性腮腺炎 肠梗阻 急性肝炎 急性胰腺炎 十二指肠穿孔 C 2 第11章 40 原发性肝癌,首先考虑的检验项目是 A/G AFP γ-GT AST/ALT ALP B 2 第11章 1 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疾病相对应:ALP 骨骼疾病 急性胰腺炎 有机磷中毒 酒精性肝硬化 结核性胸膜炎 A 2 第11章 2 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疾病相对应:ChE 骨骼疾病 急性胰腺炎 有机磷中毒 酒精性肝硬化 结核性胸膜炎 C 1 第11章 3 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疾病相对应:P-AMY 骨骼疾病 急性胰腺炎 有机磷中毒 酒精性肝硬化 结核性胸膜炎 B 1 第11章 4 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IFCC推荐的测定方法相对应:ALT 色素原底物反应的连续监测法 脱氢酶参与的连续监测法 过氧化物酶反应的连续监测法 特殊反应类型的连续监测法 定时法 B 2 第11章 5 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IFCC推荐的测定方法相对应:ALP 色素原底物反应的连续监测法 脱氢酶参与的连续监测法 过氧化物酶反应的连续监测法 特殊反应类型的连续监测法 定时法 A 2 第11章 6 将下列临床常用的诊断酶与IFCC推荐的测定方法相对应:ChE 色素原底物反应的连续监测法 脱氢酶参与的连续监测法 过氧化物酶反应的连续监测法 特殊反应类型的连续监测法 定时法 D 2 第11章 1 黄疸的发生机制不包括 葡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低下 红细胞破坏增多 胆红素的排泄增多 胆道阻塞 Y蛋白和Z蛋白的遗传缺陷 C 2 第12章 2 急性黄疸性肝炎可出现的检验结果是 血中结合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均增多 尿三胆试验均阴性 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一分钟胆红素减少 粪便颜色变深 血中结合胆红素显著增加,而未结合胆红素微增 A 2 第12章 3 不属于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是 透明质酸 IV型胶原 Ⅲ型胶原前肽 层粘连蛋白(LN) 干扰素 E 2 第12章 4 可在传染性肝炎临床症状出现之前就急剧升高的血清酶是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碱性磷酸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D 2 第12章 5 胆汁酸主要是下列哪一项的代谢产物(由哪种化合物生成) 蛋白质 脂肪酸 胆固醇 葡萄糖 核酸 C 2 第12章 6 下列不是引起新生儿生理性黄疸的原因是 红细胞溶解致胆红素产生过多 肝细胞内接胆红素UDP-葡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高 新生儿肝细胞γ蛋白缺乏致胆红素摄取能力低下 先天性红细胞膜遗传性缺陷 母乳中含有孕二醇,对葡糖醛酸转移酶有抑制作用 D 2 第12章 7 胆红素是由下列何者直接转变而来 卟啉 尿胆原 血红蛋白 胆绿素 球蛋白 D 1 第12章 8 肝细胞对胆红素的转化主要发生在 微粒体 线粒体 高尔基复合体 粗面内质网 溶酶体 C 1 第12章 9 属于肝性脑病诊断指标的是 MAO IV型胶原 血氨 层粘连蛋白(LN) 干扰素 C 2 第12章 10 胆红素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优点是 增加其溶解度便于随尿液排出 使它易于进人细胞内储存 限制它自由地进入细胞内,以免引起细胞中毒 便于随胆汁排出体外 改变其生物活性 C 2 第12章 11 用于诊断骨疾病的血清酶是 乳酸脱氢酶 肌酸激酶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碱性磷酸酶 γ-谷氨酰转移酶 D 2 第12章 12 鉴别黄疸是否因肝癌引起时,首先应考虑测定的指标是 A/G AFP γ-GT AST ALP B 2 第12章 13 黄疸的发生可能与下列哪种情况有关 胆红素排泄障碍 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降低 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 葡萄糖代谢紊乱 核酸代谢紊乱 A 2 第12章 14 胆道梗阻性病变时,血清胆汁酸改变正确的是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GDCA&1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1 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 CA和CDCA浓度减少,但以CDCA为主,CA/CDCA&1 B 2 第12章 15 肝细胞病变时,下列何种蛋白合成不减少 白蛋白 α-球蛋白 γ-球蛋白 纤维蛋白原 凝血酶原 C 2 第12章 16 体内生物转化作用最强的器官是 肾脏 胃肠道 肝脏 心脏 胰腺 C 2 第12章 17 正常人血清中的胆红素主要是 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 与珠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游离胆红素 δ胆红素 B 2 第12章 18 反映肝细胞受损、膜通透性增加的血清酶是 GGT ALT MAO CHE ALP B 1 第12章 19 下列哪种脂代谢不是肝特有的作用 酮体的生成 LDL的生成 VLDL的生成 胆汁酸的生成 LCAT的生成 B 1 第12章 20 使血红素在微粒体中转变为胆绿素的酶是 胆绿素还原酶 加单氧酶 胆绿素氧化酶 细胞色素氧化酶 过氧化物酶' A 2 第12章 21 对直接胆红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与白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与葡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 与重氮试剂不反应的胆红素 用加速剂催化后发生重氮反应的胆红素 与肝细胞内Y或Z蛋白结合的胆红素 B 2 第12章 22 血清AFP明显升高可见于 胰头癌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黄疸性肝炎 原发性肝癌 肝脓肿 D 2 第12章 23 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血清酶是 ALT γ-GT MAO LCAT CEA D 2 第12章 24 以肝脏合成能力为基础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 血清胆红素 血凝血酶原时间 血氨 血清胆汁酸 血清ALT B 2 第12章 25 肝脏在蛋白质代谢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 能合成和分泌除γ-球蛋白外的几乎所有血浆蛋白质 转化和分解支链氨基酸 生物转化作用以解氨毒 肝脏具有较强的储备能力 糖原合成作用 A 2 第12章 26 有关甲胎蛋白(AFP)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 主要在胎儿肝脏中合成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中明显升高 恶性畸胎瘤患者羊水中升高 肝癌细胞大量合成 慢性活动性肝炎等患者血中也呈中等度升高 E 2 第12章 27 肝细胞对胆红素生物转化的作用是使胆红素 与白蛋白结合 与Y蛋白结合 与Z蛋白结合 与葡萄糖结合 与葡糖醛酸结合 E 2 第12章 28 胆色素的产生、转运和排出所经过的基本途径是 肝脏→血液→胆道→肠 血液→胆道→肝脏→肠‘ 单核吞噬细胞→血液→肝脏→肠 单核吞噬细胞→肝→血液→肠 肝脏→吞噬细胞系统→血液→肠 C 2 第12章 29 关于胆汁酸盐的错误叙述是 为脂类吸收中乳化剂 在肝内由胆固醇合成 能抑制胆固醇结石的形成 能经肠肝循环被重吸收 是胆色素的代谢产物 E 1 第12章 30 未结合胆红素明显升高,尿胆红素阴性,尿、粪胆素原明显增多,出现黄疸的原因有可能是 肝硬化 急性溶血 胰头癌 急性肝炎 慢性肝炎 B 1 第12章 31 胆色素不包括 胆红素 细胞色素 胆绿素 胆素原 胆素 B 2 第12章 32 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 血中胆素原剧减 尿中胆红素增加 血结合胆红素增加 粪便颜色变浅 A 2 第12章 33 氨在肝中的主要代谢去路是 合成氨基酸 合成谷氨酰胺 合成尿素 合成碱基 合成蛋白质 C 2 第12章 34 下列哪个不是反映肝胆疾病的酶 ALT LDH GGT AST AFP E 2 第12章 35 反映胆汁淤积为主的酶是 LDH GGT CEA CA125 LCAT B 2 第12章 36 肝纤四项不包括 Ⅲ型前胶原 Ⅳ型胶原 层粘连蛋白 CEA 透明质酸 D 2 第12章 37 急性肝炎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不包括 ALT 尿胆色素 凝血酶原时间 血氨浓度 蛋白质 E 2 第12章 38 慢性肝炎的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不包括 ALT GGT A/G 血氨浓度 白蛋白 D 2 第12章 39 肝癌临床生化检验项目不包括 AFP GGT-Ⅱ A/G AFU DCP C 2 第12章 40 下列不是引起肝性脑病原发病的是 重症病毒性肝炎 各型肝硬化 药物性肝病 原发性肝癌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 E 1 第12章 1 反映急性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 ALT AFP ALP LCAT MAO A 1 第12章 2 反映肝脏合成能力的酶学指标是 ALT AFP ALP LCAT MAO D 2 第12章 3 反映肝纤维化的酶是 ALT AFP ALP LCAT MAO E 2 第12章 4 反映肝癌的监测指标是 ALT AFP ALP LCAT MAO B 2 第12章 5 反映肝硬化的酶是 ALT AFP ALP LCAT MAO E 2 第12章 6 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20%,主要见于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以上都不对 A 2 第12章 7 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40%〜60%,主要见于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以上都不对 B 2 第12章 8 结合胆红素与总胆红素比值&60%,主要见于 溶血性黄疸 肝细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 以上都不对 C 2 第12章 9 血清中LDH水平依次是LDH2&LDH1&LDH3&LDH4&LDH5,见于 心肌病变 正常人 肝病 肾病 肺病 B 2 第12章 10 血清中LDH水平是LDH5&LDH4,见于 心肌病变 正常人 肝病 肾病 肺病 C 2 第12章 11 血清中LDH水平是LDH1&LDH2,见于 心肌病变 正常人 肝病 肾病 肺病 A 1 第12章 12 总胆红素在17.1&#μmol/L之间为 正常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B 1 第12章 13 总胆红素在34.2&#μmol/L之间为 正常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C 2 第12章 14 血清总胆红素&17.1μmol/L为 正常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A 2 第12章 15 总胆红素在171&#μmoI/L之间为 正常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D 2 第12章 16 总胆红素&342μmol/L为 正常 隐性黄疸 轻度黄疸 中度黄疸 重度黄疸 E 2 第12章 1 肾单位不包括 肾小球 髓袢升支 髓袢降支 集合管 近曲小管 D 2 第13章 2 肾小管的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 近曲小管 远曲小管 髓袢细段 髓袢粗段 集合管 A 2 第13章 3 正常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达 50L 80L 100L 180L 300L D 2 第13章 4 几乎不被肾小管重吸收的物质是 尿素 氨基酸 肌酐 谷胱甘肽 肌酸 C 2 第13章 5 选择性指数反映了肾小球选择性的状态,当选择参数&0.2时表示 高选择性 低选择或非选择性 选择性不敏感 选择性非常敏感 中度选择性 B 2 第13章 6 红细胞生成素的分泌器官是 心脏 肾脏 脾 大脑 肝脏 B 1 第13章 7 下列属于非蛋白氮的物质是 尿素 甲胎蛋白 前白蛋白 甲状腺激素 叶酸 A 1 第13章 8 检查远端肾小管功能的试验是 尿白蛋白测定 血肌酐测定 酚红排泌试验 浓缩-稀释试验 尿β2-微球蛋白测定 D 2 第13章 9 碱性苦味酸与肌酐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有一些非肌酐物质也可与碱性苦味酸反应产生红色化合物,它们被称为假肌酐,下列物质属于假肌酐,但除外的是 丙酮 乙酰乙酸 丙酮酸 胆红素 葡萄糖 D 2 第13章 10 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对氨基马尿酸清除率 肌酐清除率 尿素清除率 菊粉清除率 Na+清除率 D 2 第13章 11 反映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功能的试验是 浓缩稀释试验 PSP清除率 血肌酐、尿素氮测定 内生肌酐清除率 放射性核素肾图 A 2 第13章 12 正确计算肾小球滤过率的校正公式是 (UV/A)×(P/1.73) (UV/P)×(1.73/A) (UP/U)×(1.73/A) (P/UV)×(A/1.73) (P/UV)×(1.73/A) B 2 第13章 13 脲酶-波氏比色法通常采用的波长是 340nm 630nm 405nm 500nm 200nm B 2 第13章 14 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首先引起 高钾血症或代谢性酸中毒 高钠血症、氮质血症 尿比重偏高 尿比重偏低 血肌酐升高 E 2 第13章 15 尿白蛋白轻度增高常称为微量白蛋白尿,下列错误的是 用蛋白定性的化学方法不能检出白蛋白轻度升高 多采用免疫化学法进行常规测定 可随机留取标本 为晚期肾损伤的测定指标 为肾早期损伤的测定指标 D 2 第13章 16 某一种P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又由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则该物质的清除率是 0% 50% 90% 100% 120% A 2 第13章 17 目前常用的尿渗量测定的方法为 冰点下降法 免疫速率浊度法 比重法 酶速率法 折射法 A 1 第13章 18 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较敏感的指标是 血尿素 血肌酐 血尿酸 尿肌酐 内生肌酐清除率 E 1 第13章 19 一般来说,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多少,血浆肌酐和尿素才开始升高 10% 20% 50% 30% 70% D 2 第13章 20 内生肌酐清除率正常值为 50〜70ml/min 60〜90ml/min 80&#ml/min 120&#ml/min 150&#ml/min C 2 第13章 21 选择性蛋白尿是以哪一种蛋白尿为主 白蛋白 IgG 转铁蛋白 β2-微球蛋白 本周蛋白 A 2 第13章 22 下列哪项最能反映肾浓缩功能损害程度 肉眼血尿 大量蛋白尿 等渗尿 管型尿 脓尿 C 2 第13章 23 各种肾炎中肾功能损害最早见于下列哪项检查 酚红排泄试验 尿比重减低 血肌酐升高 内生肌酐清除率 自由水清除率 D 2 第13章 24 氯化铵负荷试验主要用于诊断 近端肾小管酸中毒 高钾性酸中毒 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混合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 C 2 第13章 25 尿中β2-MG升{而血中β2-MG不升高,此时出现蛋白尿属于 肾小球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分泌性蛋白尿 肾小管性蛋白尿 组织性蛋白尿 D 2 第13章 26 PSP(酚红排泄试验)是检测 肾小球滤过率 近曲肾小管排泌功能 远曲小管酸化功能 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集合管的浓缩功能 B 2 第13章 27 尿蛋白选择性指数(SPI)测定的临床意义,错误的是 SPI越大,选择性越高 可估计激素治疗的疗效 可作为肾病综合征分型的一项指标 SPI可反映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 可推测病理组织类型 A 2 第13章 28 关于肾功能检测,下列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菊粉清除率可准确代表肾小球滤过率 尿β2-MG测定是诊断近曲小管受损的敏感指标 尿内大量蛋白质出现不能说明肾功能损伤严重 酚红泄试验可反映肾小管的重吸收功 血尿素氮和肌酐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D 1 第13章 29 尿中出现下列蛋白质可作为肾近曲小管损伤早期的生化指标,除外的是 溶菌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β2-MG 转铁蛋白 α2-MG D 1 第13章 30 肾衰竭时,不出现的电解质紊乱是 高血钾 高血钙 高血镁 高血磷 [HC03-]降低 B 2 第13章 31 关于肾功能和肾单位各部分功能关系描述,错误的是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试验――肾小球滤过试验 对氨基马尿酸最大排泄试验――远端小管排泌作用 血β2-MG――肾小球滤过功能 尿β2-MG ――近端小管重吸收功能 氯化铵负荷试验――远端小管和集合管泌氢作用 B 2 第13章 32 葡萄糖的重吸收,主要发生在下述哪一部位 集合管 远曲小管 髓袢升支粗段 近曲小管 髓袢降支 D 2 第13章 33 脲酶-波氏比色法中尿素经脲酶催化水解生成氨和二氧化碳,氨与苯酚及次氯酸钠反应 在酸性介质和亚硝酸钠的催化下,生成蓝色的吲哚酚 在碱性介质和亚硝酸铁氰化钠催化下,生成蓝色的吲哚酚 在酸性介质和亚硝酸钠的催化下,生成红色的吲哚酚 在碱性介质和亚硝酸铁氰化钠催化下,生成红色的吲哚酚 在加热及亚硝酸铁氰化钠催化下,生成蓝色的吲哚酚 B 2 第13章 34 正常情况下,能被肾脏几乎完全重吸收的物质是 镁 尿素 尿酸 肌酐 葡萄糖 E 2 第13章 35 肾小球可以滤过血浆是依靠 有效渗透压作用 有效滤过压作用 逆流倍增作用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B 2 第13章 36 尿液中不受饮食和尿量影响,排出量最为恒定的是 肌酸 肌酐 尿素 尿酸 葡萄糖 B 2 第13章 37 脲酶法测定血清中尿素时,加酶后尿素水解首先产生 氨和谷氨酸 谷氨酸和CO2 CO2及氨 谷氨酸 硫酸铵 C 2 第13章 38 肾病综合征低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是 肾小管重吸收不足 肝脏合成蛋白不足 白蛋白分解代谢增强 蛋白质摄入量 肾小球滤过膜损伤 E 2 第13章 39 尿酸是人体哪种物质分解代谢产物 碳水化合物 无机盐类 脂类 嘌呤核苷酸 嘧啶核苷酸 D 1 第13章 40 下述影响血中尿素浓度的原因中,应除外 循环血量异常 肝脏功能状态 机体肌肉重量 蛋白质摄入量 肾脏功能状态 C 1 第13章 41 目前临床上用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监测的首选项目是 尿中钠离子浓度 尿中钾离子浓度 尿中白蛋白含量 血中肌酐浓度 血中尿素浓度 C 2 第13章 42 下列测定方法中哪一项是肌酐浓度的测定方法 尿素酶法 Jaffe反应法 二乙酰一肟法 磷钨酸还原法 尿酸酶法 B 2 第13章 1 尿白蛋白可用于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膜屏障功能检查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肾小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B 2 第13章 2 滤过钠排泄分数测定用于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膜屏障功能检查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肾小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C 2 第13章 3 尿比重与尿渗量测定用于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膜屏障功能检查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肾小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E 2 第13章 4 尿β2-微球蛋白用于 肾小球滤过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膜屏障功能检查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检查 肾小管排泌功能检查 肾小管水、电解质调节功能检查 G 2 第13章 5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受损所引起的蛋白尿称为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A 2 第13章 6 低分子量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所引起的蛋白尿称为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D 2 第13章 7 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所引起的蛋白尿称为 肾小管性蛋白尿 肾小球性蛋白尿 混合性蛋白尿 溢出性蛋白尿 生理性蛋白尿 B 2 第13章 8 尿素测定采用 脲酶法 双缩脲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293nm) ELISA A 1 第13章 9 尿酸测定采用 脲酶法 双缩脲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293nm) ELISA D 1 第13章 10 肌酐测定采用 脲酶法 双缩脲法 肌氨酸氧化酶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293nm) ELISA C 2 第13章 11 肾小球肾炎尿蛋白主要是 免疫球蛋白H链 白蛋白 β2-MG THP糖蛋白 球蛋白 B 2 第13章 12 慢性肾间质炎症尿蛋白主要是 免疫球蛋白H链 白蛋白 β2-MG THP糖蛋白 球蛋白 C 2 第13章 13 肾结石核心主要是 免疫球蛋白H链 白蛋白 β2-MG THP糖蛋白 球蛋白 D 2 第13章 14 唯有在肾衰竭时血清中才会升高的指标是 PSP排泄试验 血肌酐浓度 尿浓缩稀释试验 菊粉清除率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 E 2 第13章 15 作为肾小球滤过率检测的金标准是 PSP排泄试验 血肌酐浓度 尿浓缩稀释试验 菊粉清除率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 D 2 第13章 16 测定肾小管远曲小管功能的是 PSP排泄试验 血肌酐浓度 尿浓缩稀释试验 菊粉清除率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 C 2 第13章 17 肾小球滤过功能损害程度的指标是 PSP排泄试验 血肌酐浓度 尿浓缩稀释试验 菊粉清除率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 B 2 第13章 18 测定近曲小管排泌作用的试验是 PSP排泄试验 血肌酐浓度 尿浓缩稀释试验 菊粉清除率 视黄醇结合蛋白检测 A 2 第13章 1 心肌损伤标志物中,用于排除AMI发生的较好指标是 Mb cTn I CK-MB cTn T CK A 1 第14章 2 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 房室结 浦肯野纤维 结间束 窦房结 房室束 D 1 第14章 3 血清CK-MB活性水平在AMI发病后达到峰值的时间是 2~4小时 4~6小时 6~9小时 9~24小时 24~48小时 D 2 第14章 4 AMI发病后能够判断再梗死的心肌酶是 CK-MM CK-MB CK-BB LDH AST B 2 第14章 5 检测血清CK-MB特异性最佳的方法是 单克隆抗体法(质量检测法) 离子交换色谱法 免疫抑制法 电泳法 比色法 A 2 第14章 6 组成LDH2的亚基为 M4 HM3 H2M2 H3M H4 D 2 第14章 7 诊断心肌梗死发生一周以上的心肌酶是 CK-MM CK-MB CK-BB AST LDH E 2 第14章 8 肌钙蛋白由几种亚基组成 2 3 4 5 6 B 2 第14章 9 诊断心肌损伤确定性标志物是 LDH CK-MB CK-MM cTn AST D 2 第14章 10 肌红蛋白(Mb)在AMI后出现在血清中的时间为 1小时 2小时 3小时 4~6小时 8~12小时 B 2 第14章 11 有关肌钙蛋白的评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Tn在溶栓治疗成功后立即下降 cTn检测对于微小心肌损伤的敏感度低于CK cTn在AMI发作时,只在6〜48小时内维持增{ cTn可敏感地测出小灶可逆性心肌损伤的存在 cTn定量测定对于判断急性心肌梗死面积大小无意义 D 2 第14章 12 下列心肌损伤标志物中,具有较好的阴性值,用于排除AMI的较好指标是 CK CK-MB LDH cTn Mb E 1 第14章 13 以下为冠心病明确危险因素的是 ALP升高 白蛋白增高 糖耐量异常 HDL升高 ALT增高 C 1 第14章 14 关于CR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是炎症时淋巴因子刺激肝脏和上皮细胞合成,在感染、创伤、手术时可增高 在AMI发生过程中最先升{ CRP降低反映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明显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破裂脱落 AMI患者hs-CRP检测可明确诊断 溶栓治疗AMI患者的CRP升高与心梗范围密切相关 A 2 第14章 15 目前检测缺血修饰性白蛋白最常用方法是 电泳法 免疫抑制法 液相色谱法 比色法 质谱法 D 2 第14章 16 关于继发性高血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血浆醛固酮(ng/ml)/肾素[ng/(ml•h)]&25可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高症 库欣综合征血浆肾素活性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降低,且和体位变化无关 嗜铬细胞瘤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尿中VMA明显增高,儿茶酚胺接近正常 肢端肥大症患者生长激素升高,泌乳素降低 库欣综合征血皮质醇无昼夜节律,尿皮质醇升高 E 2 第14章 17 下列有关BNP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BNP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正常可排除心力衰竭的存在 BNP升高程度和CHF严重程度不一致 BNP在机体中起保钠、利尿、收缩血管的生理作用 怀疑AMI患者检查BNP,可行早期诊断 对于呼吸困难患者,BNP不是一个将来发生CHF的预示因子 A 2 第14章 18 胸痛发作12小时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者,推荐检测的心肌标志物是 CK Mb AST cTn T LDH1 D 2 第14章 19 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诊断的标志物是 CK AST LDH ALT cTn T E 2 第14章 20 胸痛发作2小时疑为急性心肌梗死者,推荐检测的心肌标志物是 CK Mb AST cTn T LDH1 B 2 第14章 21 下列血清心肌标志物升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是 Mb CK-MB cTn I h-FABP AST E 2 第14章 22 某患者胸痛发作后6小时来院就诊,ECG无典型心肌梗死表现,cTn结果明显升高,下列诊断正确的是 不稳定型心绞痛 急性心肌梗死 室壁瘤 心包炎 急性左心衰竭 A 2 第14章 23 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酶是 ALT LDH CK AST α-HBDH C 1 第14章 24 下列属传统心肌酶谱项目而现趋于淘汰的是 ALT BNP CK-MB AST ALP D 1 第14章 25 心肌损伤时血清LDH同工酶的变化为 LDH1&LDH2 LDH2&LDH1 LDH3&LDH2 LDH4&LDH3 LDH5&LDH4 A 2 第14章 26 下述心肌损伤标志物中分子量最小的是 h-FABP cTn I CK-MB cTn T Mb A 2 第14章 27 CK作为心脏标志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快速、经济、有效,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心肌损伤标志物 其浓度与急性心肌梗死面积有一定关联,可大致判断梗死范围 诊断特异性强,对心肌微小损伤敏感 能用于测定心肌再梗死 能用于判断再灌注损伤 C 2 第14章 28 下列有关CRP的描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CRP和冠心病密切相关,被看作独立的危险因素 CRP和冠脉不良预后关系密切,是冠心病一个长期或短期的危险因素 在AMI发生后6小时在血中才能测得升高的CRP GRP和TC/HDL联合分析,可大大提高预测冠心病的准确性 CRP的升高反映动脉硬化存在低度的炎症过程和粥样斑块的脱落 C 2 第14章 29 通常不能用来评估溶栓疗效的指标是 cTn T cTn I CK-MB LDH CK D 2 第14章 30 下列有关肌钙蛋白应用评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Tn敏感度高于CK cTn检测特异性高于CK-MB活性检测 cTn可用于判断再灌注是否成功 cTn用于诊断近期发生再梗死效果最好 窗口期较CK长,有利于诊断迟到的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 D 2 第14章 31 IFCC建议将心肌损伤标志物测定周期控制在多长时间之内较合适 4小时 3小时 2小时 1小时 0.5小时 D 2 第14章 32 下列关于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的特性描述不正确的是 FABP是分子量较肌红蛋白更小的胞质蛋白 心肌内FABP含量较Mb低 FABP能和脂肪酸结合,在心肌脂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FABP诊断早期AMI的敏感性与Mb相近,比CK-MB高 临床用Mb/FABP可用于区分心肌损伤及骨骼肌损伤 B 2 第1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疸值多少需要照蓝光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