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闻不上土闻道,勤而行之获犹谓之灾,土君子所慎者非常之得之。”什么意思

安解庄子之天下第三三
【庄子】杂篇·天下第三三
[题解]&天下&以篇首二字名篇."天下"指中国的社会.&天下&的主旨既是&庄子&一书的导言,又是中国最早的哲学史学史.&天下&是&庄子&三十三篇的最后一篇,是压轴篇.&天下&是全面评述诸子百家最早最有水平的文章,庄子是评论先秦诸子最为精到的人.先秦,中国文化正源生成的巅峰时代,不了解诸子百家,不足以谈中国文化为何,不得以见中国文化精髓,不能知中国文化真谛.庄子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顶级智者,先秦诸子之当事人,由他评论同时代的那些智者,仅凭这就足够让人期待.庄子对诸子百家得失的点评,给予我们巨大的智慧启迪,还为我们指出了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所在.
[原文]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曰:"神何由降?明何由出?"曰:"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不离于宗,谓之天人;不离于精,谓之神人;不离于真,谓之至人.以天为宗,以德为本,以道为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然慈仁,谓之君子;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以事为常,以衣食为主,以蕃息畜藏为意,老弱孤寡皆有以养,民之理也.
[译文]天下研究方术的人很多很多,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而且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古代所谓的道术,到底有没有呢?回答说:"无所不在."如果要问:"那神奇的思维是从何处降临?智慧又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回答说:"玄圣有他诞生的原因,圣王也有他出现的根由,因为他们全都源于宇宙万物本体混一的道."不离大道的本根,称为天人;不离大道的精纯,叫做神人;不离大道的真情,叫做至人.以天意为宗旨,以德为根本,以道为门径,能预见变化兆端的叫做圣人.以仁来施行恩惠,以义来建立条理,以礼来规范行动,以乐来调和性情,表现温和仁慈,这就叫君子.依照法规确定职分,遵从名分确立标准,反复比较求得验证,凭借查考作出决策,就象点数一二三四一样历历分别,各种官吏都以此相互就位,把各种职业固定下来,把农桑事务摆上重要位置,注意繁衍生息和蓄积储藏,老弱孤寡经心照料,全都有所安养,这又是安定民心治理百姓的规律.
[注释]治方术:治,研究;方术,一方之术,即特殊的学问,道术的一部分.道术:普遍之术,引申为真理.神:指天,所以说降.明:指地,所以说出.神明:指天道/地道.圣王:指人道.皆原于一:一乃是道的别名,原通源.宗:指道,熏然:温和的南风可以化物的样子.君子:指辅佐圣王的贤者.验:验证.参验:比较,考验,验证.稽:考查,考核.决:断定.齿:序列.常:恒常,不变.蕃:繁殖.息:生息.畜:积蓄.藏:储藏.民之理:犹民之为道,即民之常情.
[原文]古之人其备乎!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明于本数,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运无乎不在.其明而在数度者,旧法世传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其数散于天下而设于中国者,百家之学时或称而道之.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犹百家众技也,皆有所长,时有所用.虽然,不该不遍,一曲之士也.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备于天地之美,称神明之容.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译文]古代圣哲的人实在是完备啊!他们配合灵妙之理圣明之智,效法天地的自然规律,哺育万物,使天下均衡和谐,把恩泽施及百姓,通晓根本的典规,又能贯穿细枝末节的法度,六合通达四时顺畅,无论大小精粗的各种事物,其运动变化真是无所不在.他们的观点显明而又表露在各项典规法度的,旧有的法规和世代相传的史记里还是多有记载,那些存在于诗书礼乐中的,邹地和鲁国的学者以及身着儒服的士绅先生们,大多能够明了内中的道理.诗表达心意,书记载事情,礼规范行为,乐调和性情,易说明阴阳,春秋则是正名分.内中的看法和主张散布天下并施行于中原各国的,百家的学说时时有人称述和介绍.天下大乱之时,贤圣的学术主张不能彰显于世,道德的标准也不能划一,天下人大多凭借一孔之见就自以为是炫耀于人.譬如眼耳口鼻,各有各的官能和作用,但却不能互相通用.犹如百家众技,各有所长,适用时就能派上用处.虽然如此,但不完备不全面,都是偏于某个方面的学说.他们独判天地之大美,独析万物之大理,独察古人之大全,很少能具备天地的完美,媲美于神明之包容.所以内圣外王的主张,暗淡而不光明,压抑而不开放,致使天下的人各为其自身的利益创立有利于自己的学说.可悲啊!百家背道而行往而不返,必定不能相合.后世的学者大不幸,再见不到天地的真纯和古人的大道,道术将为天下利益的不同而被割裂.
[注释]古之人:指古代的圣人.备:完备.配神明:配,匹配,合,神明,指神圣明王.醇:通准(凖),效法.本数:道的根本.末度:指法度为道的末节.六通:指六合,即上下四方通达.四辟:指春夏秋冬四季.数度:指典章制度.邹鲁之士搢绅先生:指邹鲁两国的儒生,搢绅,搢笏而垂绅的儒服.道志:道,指言.中国:中原地区.大乱:指战国.一察:一孔之见.不该不遍:不全面不周偏,该通赅(gi),完备,遍通遍.一曲之士:仅会一首歌曲的人,比喻只精通一种技艺的人,也指孤陋寡闻的人.判:分离.析:拆开.理:常理.察:借作杀,削减,砍伐.郁:抑郁.为方:创造方术.反:通返.
[解析]庄子评儒家:要做君子,当读六经.庄子对儒家只说了两点,最重要的两点.一是说君子: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熏染慈仁,谓之君子.二是谈六经:诗书礼乐,易和春秋.有注家认为篇中没有论及儒家,其实作者是把儒家的内容放在了总评中并且没有指出其缺点所以被人们忽略了作者为什么把儒家内容放在总评里或许作者认为儒家内容当是社会的主流也是入世之必须道家的东西诚然更透彻儒家的东西诚然有不足可道器毕竟是少多数人还需安顿那么儒家可能就是退而求其次的最好选择庄子在文中是捧孔子的这点可以肯定不难感受到庄子的态度君子值得去成为六经值得认真读读什么也告诉了我们那就是成为君子的路诚然这是否是后来的人对原文作了改动也未可知
[原文]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墨翟禽滑厘闻其风而说之.为之大过,已之大循.作为非乐,命之曰节用,生不歌,死无服.墨子泛爱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同,毁古之礼乐.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丧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
[译文]不娇惯子孙,不浪费万物,不炫耀礼文仪式的排场,以规矩自我约束,为解救当世之急而积蓄财力,这是古代道术教诲的一项内容.墨翟禽滑厘之流听闻这样的遗风并且热衷于这方面的活动,但他们实行得太过分,局限性太大.他们倡导非乐,要求人们节用,活着不歌舞,死了不举办丧事.墨子倡导博爱兼利而反对战争,主张不怒,又好学而渊博,不立异,不与先王相同,毁弃古代的礼乐.古代的乐章黄帝时有&咸池&之乐,唐尧时有&大章&之乐,虞舜时有&大韶&之乐,夏禹时有&大夏&之乐,商汤时有&大濩&之乐,周文王时有&辟雍&之乐,武王和周公还作过&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仪法,上下有等级,天子的内棺和外椁共有七层,诸侯是五层,大夫是三层,士是两层.现在墨子独自主张生不歌乐,死不服丧,桐木棺材厚三寸而且不用外棺,还要以此为标准.以此来教导人,恐怕不是爱人之道,自己去实行,实在是不爱惜自己.这样的评论并非有意要诋毁墨子的学说,虽然如此,人们想歌唱你反对歌唱,人们想哭泣你反对哭泣,人们想作乐你反对作乐,这果真合乎事理人情吗?他们主张人活在世上要勤劳,死的时候要淡薄,这种主张也太刻薄了,使人忧虑,使人悲悯,实行起来是很困难的,恐怕不能够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之人也就不能忍受.墨子即使能够独自做到,又能拿天下人怎么样!背离了天下人的心愿,离王道就很远了.
[注释]侈:奢侈.靡(m&):浪费.晖(hu):通辉.数度:指礼节和仪表,数指法律条丈,度指法度.绳墨:绳指取正的工具,木匠用做取直的墨线,这里指制度规范.世之急:世,借作事,急是急需.自矫:自我矫正.墨翟:战国初年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禽滑厘:墨子的弟子.大循:大通太,循,与过同义.不怒:怒,怒对,相互对立.不异:异,标新立异的异.非乐:墨子提倡非乐,作&非乐&篇.节用:墨子提倡节用,作&节用&篇.生:活着.无服:不穿丧服,裸葬.泛爱:即兼爱,爱一切人.兼利:使一切人都得到利益.非斗:反对争斗.怒:怨怒.先王:指黄帝尧舜禹夏商周诸帝王.&咸池&至&武&,皆为五帝三王时的乐曲,大濩(hu&),又称韶濩或大护,周代六舞之一.有仪:仪,法度,准则.椁:外棺.桐棺:桐,桐木.未败:未,未有,没有,败,破坏,贬损.觳(qu&):刻薄.离(l&):通丽,依附.不堪:不能忍受.能任:能够承受.
[原文]墨子称道曰:"昔禹之湮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无数.禹亲自操橐耜,而九杂天下之,腓无胈,胫无毛,沐甚雨,栉疾风,置万国.禹大圣也,而形劳天下也如此."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为衣,以跂跷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谓墨."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获已齿邓陵子之属,俱诵&墨经&,而倍谲不同,相谓别墨.以坚白同异之辩相訾,以奇偶不仵之辞相应,以巨子为圣人,皆愿为之尸,冀得为其后世,至今不决.墨翟禽滑厘之意则是其行者非也,将使后世之墨者必自苦,以腓无胈胫无毛相进而已矣.乱之上也,治之下也.虽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将求之不得也,虽枯槁不舍也,才士也夫!
[译文]墨子称道说:"从前禹治理洪水,决江河而通四夷九州.其间,名山三百,支流三千,小河无数.禹亲自持筐操铲劳作,而九次汇合天下的河川.累得大腿上没有肉,小腿上没有毛,暴雨淋身,疾风梳发,安定了万国.禹是大圣人,为了天下人可以如此不惜劳苦自身."从而使后世的墨者,多用兽皮粗布为衣,穿着木屐草鞋,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乐,并且说:"不这样做,就不是大禹之道,就不足以称为墨者."后世墨家学人相里勤的弟子,五侯的门徒,南方的墨者苦获/已齿/邓陵子一派,都诵读&墨经&,但做出的解释彼此不一致,相互指责对方不是正统的墨子传人.以坚白同异的辩论相互诽谤非议,用奇偶不合的言论相互应对,把巨子当作圣人,尊之为领袖,还希望能成为他的接班人,至今还没完没了.墨翟禽滑釐提出他们学说的意图无疑是应该肯定的,只是实际推行时做错了,以致后来他们的追随者必然走向自苦,竟然进行劳苦竞赛,要求腿肚无肉小腿无毛,并且说这是证明他们归依墨学的唯一方式.墨家的学说算得上是乱世的良方,却又只能是治世的下策.即使这样,墨子是真正热爱天下的人,一心追求的目标不能实现,就是弄得形容枯槁面颜憔悴也不放弃自己的主张,真可算是有才之士!
[注释]湮:同堙,堵塞.四夷:四方边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橐耜:橐(tu&),盛土的器具,耜(s&),掘土工具.腓无胈:腓(fei),腿肚子,胈(b&),汗毛.胫(jng):小腿.栉(zh&):梳头发.置万国:置,安顿好;万国,许多地区.形劳:身体劳苦.裘褐:粗衣,裘,兽皮,褐,粗布.跂跷为服:跂(q&),通屐,木鞋,跷(ju&),草鞋;服,适应,满足.相里勤:墨子后学,为南方之墨学的代表.五侯:墨家弟子姓五名侯.苦获/已齿/邓陵子:皆墨家后学.倍谲不同:对这经文的解释彼此不一致;倍,通背,背向;谲(ju&),通决,决断.别墨:墨家中的非正统的派别.坚白:坚白论.訾(z):诋毁.不仵:不一致,仵(w),通伍.巨子:后期墨家团体的首领.翼:希望.意则是:用意是对的.相迸:相互争进.天下之好:爱天下.求之:救助天下.舍:合弃.才士:指贤能之士,即国家的有用人才.
[解析]庄子评墨家:要讲人情,不可严苛.诸子百家时代,墨家与儒家并驾齐驱,可后来儒家成为中国文化主流,墨家却彻底消亡.庄子说:墨家对自己太严苛,将物质的要求降到最低,将道德的标准提到最高,胸怀天下,利益天下而完全不顾自己,为救世间辛苦劳作,日夜不息,完全是自苦.他们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别人,不通人情,方式太过,于是"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自然不受世人欢迎,更难被当权者所用.墨家的没落,皆源于此.一声叹息.可是墨子及墨家的信徒,却是真真正正做到了这些的,所以墨家才值得所有人钦佩,才真正崇高.庄子也说,墨子这样的人,"真天下之好也".
[原文]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宋钘尹文闻其风而悦之.作为华山之冠以自表,接万物以别宥为始,语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以聏合欢,以调海内,请欲置之以为主.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禁攻寝兵,救世之战.以此周行天下,上说下教,虽天下不取,强聒而不舍者也,故曰上下见厌而强见也.虽然,其为人太多,其自为太少,曰:"请欲固置五升之饭足矣."先生恐不得饱,弟子虽饥,不忘天下,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图傲乎救世之士哉!曰:"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以为无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已也,以禁攻寝兵为外,以情欲寡浅为内.其小大精粗,其行适至是而止.
[译文]不为世俗牵累,不假外物修饰,不苛求于人,不违逆众情,希望天下安宁百姓能好好活命,所得够用就成,以此表明心意.这是古代道术教诲的又一项内容,宋鈃尹文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个教诲并且很喜欢它,他们撰写的&华山之冠&已然表明,应接万物以不带偏见为先.他们说内心可以容纳万物,把它叫做心的活动,以柔和的态度与人相处得愉快,以调和海内,想请大家把这种人立为天下之主.受到侮辱而并不感到耻辱,能够解救人们的争斗,能够禁止攻伐罢休战事,挽救天下战争的灾难.用这种主张周行天下,对上游说对下宣教,虽然人们不接受他们的思想,但仍还是不放弃.所以说他们的主张尽管遭到君主和人们的厌弃,但还是坚持向人们极力表现.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替别人想得多,为自己考虑得少.他们说:"请姑且给准备五升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他们的先生恐怕都吃不饱,弟子虽然挨饿,却仍然不忘为天下人谋划,他们日夜不停地奔波.说"我岂图自活哉!"那高大的样子真像是一位救世主!他们说:"君子对别人不苛求明察,不使自身受外物役使."认为对天下人没有好处的事,说明他还不如不说的好.把禁止攻伐罢休战事作为外在的工作,将内制情欲作为内在的修养.他们学说的大小精粗,其行为只是达到如此的境界而已.
[注释]不累:累,牵累.忮(zh&):违逆,忌恨.白心:表明心意.宋钘:即宋荣子.尹文:姓尹名文,齐国人,稷下派人物,著有&尹文子&上下篇.接万物:接,待人接物,对待,万物指任何人.别宥:摒弃成见,宥,雕,局限,引申为有所蔽或偏见.以聏合欢:聏(&r)是会意字,下垂者曰而,软的东西才下垂,加上耳帝,就是耳朵根子软,引申为和柔.寝兵:寝,息.强聒:人家不愿听的话,说个不停,聒,喧嚷.见厌:遭到厌弃.强见:努力表现,见,现.固置:固,姑且.图傲:高大的样子.假物:不为外物役使.明之不如已:明,说明,已,停止.不如已:已,停止.适至:适,通啻,只,至,达到.而止:而已.
[解析]庄子评黄老道家:对自己好一点.道家有很多流派,最大的两派是黄老和老庄.庄子说黄老主旨是:不累于俗,不饰于物,不苟于人,不忮于众,愿天下之安宁以活民命,人我之养,毕足而止,以此白心.说白了,就是个人修为合乎道家,但人生理想和目标是利益世间.为此,可以尽量舍弃自己的精神和现实利益,只求世界变好.与老庄一派的区别已经很明显,更强的入世精神.他们也像墨家一样崇高,但不再苛求世人,像墨家一样为天下人日夜辛苦,却常常饿肚子.这让人想到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原文]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骈慎到闻其风而悦之.齐万物以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故曰:"选则不遍,教则不至,道则无遗者矣."是故慎到弃知去己,而缘不得已,泠汰天物,以为道理.曰:"知不知,将薄知,而后邻伤之者也."謑髁无任,而笑天下之尚贤也;纵脱无行,而非天下之大圣.椎拍輐断,与物宛转;舍是与非,苟可以免.不师知虑,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飘风之还,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无非.动静无过,未尝有罪,是何故?夫无知之物,无建己之患,无用知之累,动静不离于理,是以终身无誉.故曰:"至于若无知之物而已,无用贤圣.夫块不失道."豪桀相与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适得怪焉."田骈亦然,学于彭蒙,得不教焉.彭蒙之师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其风窢然,恶可而言."常反人,不见观,而不免于魭断.其所谓道非道,而所言之韪不免于非.彭蒙田骈慎到不知道.虽然,概乎皆尝有闻者也.
[译文]公正而不结党,平易而没有偏私,去除私心而不独断,不去焦虑,不搞权谋,对于外物无所选择,只是随顺事物的变化.这也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彭蒙田骈慎到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方面的内容而且很喜欢.他们以齐万物为头等大事,说:"天能覆盖万物却不能承载万物,地能承载万物却不能覆盖万物,大道能包容万物却不能分辨万物."知道万物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所以说:"选择则不普遍,教导则有所不及,顺应大道则无所遗漏了."因此慎到就想抛弃智巧去除己见,而因顺于不得已,纯任自然,并把这作为立身行事的准则.他说:"以知之为不知,鄙薄使用智巧,而与伤害我者为伍."因此他放荡不羁,讥笑天下的大贤,潇洒自如,非议天下的大圣.无棱无角,顺从事物婉曲相应变化;舍弃是非,遮几可免于世事的拖累.不依赖智巧谋虑,不瞻前顾后,巍然独立而已.推动然后行走,拖曳而后停止,像飘风一般往复,如羽毛一样飞旋,同磨刀石一般磨砺自然之刃.完美而无是非,动静而无过失,从来不会受到世人的责难.这是什么原因?以无知格物,就没有主观假设的毛病,就不会有知识体系的羁绊,动静不离开自然之大理,所以终生不会受到褒贬.所以说:"达到像没有智识的物体就行了,不需要圣贤.土地不会失去道."豪杰们都讥笑说:"慎到的学说,不是活人能施行的,却是死人道理,觉得很怪异."田骈也一样,求学于彭蒙,学得不言之教.彭蒙的老师说:"古代得道的人,达到无所谓是非罢了.因为他们的风教寂然无声,怎么会用言语来表达他们的观点呢."经常与他人的意愿相反,不为他人所欣赏,仍然不免于见棱见角主观臆断.他们所宣扬的道并不是真正的道,他们所说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会避免出错.彭蒙田骈慎到不懂得道.虽然如此,他们还是闻知了一些道的概要的.
[注释]公:不自私.决然:如水决于东则东流,决于西则西流的样子,引申为随和.无主:指没有自我偏见.趣物而不两:随物而趋没有二意,趣,通趋.彭蒙:齐人.田骈:齐人.慎到:赵人.覆:遮盖,掩盖.包:包容.辩:分辩.偏:同遍,全.不至:不能达到,不能备至.无遗:无遗漏.去已:抛开自己成见.缘不得已:缘:因循,因顺.泠(l&ng)汰:泠,清凉貌,汰,淘汰,物指众人;泠汰于物,听从自然,任其自然.知不知:人们对知不知的释义相差甚远,我觉得按道德经中理解较合适,知不知,以知之为不知,即本来已经知道却装着不知道.将薄知:淡薄智巧.邻伤之者:与伤己者为邻为伍.謑髁无任:放任不羁,謑髁(xlkel),儿戏,随便的样子.纵脱无行:潇洒自如.椎拍:用椎拍击,用椎使不相合的物体拍合.輐(w&n)断,即下文鲩断,没有棱角,輐,圆,輐断,谓虽断而甚圆,不见决裂之迹,皆与物宛转之意.宛转:婉曲,相应变化.魏:通巍,独立不动.曳:拖.隧:转动,旋转.建己:树立自己.其风窢然:风,教育,感化,风教;窢(x&),借作侐(音同),寂静,这里指不言语.恶(w):何.反人:违反人意.不见观:不为人所欣赏.魭(yu&n):輐的借字.韪:是.概:概略.尝:曾,曾经.
[解析]庄子评法家:世界没有错,是你看错了.法家和道家似乎有着扯不断的亲缘关系,法家集大成者韩非子就曾专门注解&道德经&,法家的那些先驱也多脱胎自黄老道家,比如稷下黄老派的大咖,法家创始人之一的慎到,就跨在了道家法家之间的门槛上.如庄子所说:公而不党,易而无私,决然无主,趣物而不两,不顾于虑,不谋于知,于物无择,与之俱往.前一半正是法家的特征,后一半正是道家的特色.法家那一半,总结为四字就是公正无私,再往前走一步,正是按规矩和法度办事.庄子指出,他们之所以谈随顺事物,是因为看到了万事万物的局限性,比如天能覆盖万物却不能承载,地能承载万物却不能覆盖.为了不使自己的任何思考和作为落入这种局限性,他们选择舍弃智巧和主见.这是一种虚无之下的放纵,而非虚静之下的无为.他们与真正道家的差距,是看到了万变却没有看到不变的宗,于是不能在万变不离其宗中以不变应万变,只是被变化裹挟而去.人最容易因为看到世界的荒谬,而落入虚无的陷阱,放任自流.这不是世界错了,只是你看错了.
[原文]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关尹曰:"在己无居,形物自著."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尝先人而常随人.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人皆取先,己独取后,曰受天下之垢.人皆取实,己独取虚,无藏也故有余,岿然而有余.其行身也,徐而不费,无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独曲全,曰苟免于咎.以深为根,以约为纪,曰坚者毁矣,锐则挫矣.常宽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谓至极.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译文]以根本为精要,以现象为粗杂,以多为少,恬淡虚无独与神明共处.这也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关尹老聃接受了古代道术的这项内容并且很喜欢它,建立常无常有,归于最高的太一.以柔弱谦下为表,以虚空容万物为里.关尹说:"自己不傲慢,该如何对待别人就自然明白了."他动如流水,静如明镜,应对如回响.恍惚如逝去,寂静如清虚.与人均同则圆满和谐,自私贪得则残缺有失.这就是从不争先而总是随顺他人的人.老聃说:"知道已很雄强,当持守雌弱,成为天下的溪流.知道已很光亮,当持守羞辱,成为天下的虚谷."人人都争为人先,唯独他甘居落后,他说愿意承受天下人的污辱.人人都务实,他愿独处虚静.他认为无需敛藏所以总觉得绰绰有余,精神独立而有余.他立身行事,安闲自在而不责求他人,以虚静无为而嘲笑机巧.人人都在追求福禄,自己却委屈求全,说是只求避免灾祸.以深藏不露为根本,以自我约束为纲纪,说是坚硬的易于毁坏,锐利的易于挫折.处处宽容待物,决不挑剔别人,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至高的精神境界了.关尹和老聃,真是自古以来最为博大的真人啊!
[注释]本:即"一",亦即"道".有积:物有积蓄.澹(d&n)然:恬静,安然.神明:精神.关尹:见&达生&注.老聃:见&养生主&注.常无有:指常无,常有.大一:即太一,指道.濡弱:柔弱,懦弱.无居:不傲慢,居通倨,傲慢.形物自著:形,通行,物,指人,众人;自著,自然就明白了也即规定好了,著,规定好了.天下之垢:垢,借作诟,耻辱,怒骂.行身:行己,身,自己.徐:舒缓,安闲.不费:不费口舌.巧:技巧,机巧.曲全:委曲求全.苟免:姑且免于.深:深藏不露.约:有所约束.坚:坚硬.锐:锐利.削:侵削.至极:达到顶点.
[解析]庄子评老子:要得少,但要得好.庄子的衣钵直接传承自老子,他会怎样评价自己的老师: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谦下为表,以空虚不毁万物为实.水,柔所以越野穿山;天,空所以容纳万物.人也一样,身段柔,什么都过得去,所以一往无前;心能空,什么都装得下,因此波澜不惊.庄子于是叹道:老聃,古之博大真人哉!有智慧的人,不是要的少,他只是知道真正的好东西是什么,而选择了那一个,舍弃了别的.
[原文]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急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其书虽瑰玮而连犿无伤也,其辞虽参差而諔诡可观.彼其充实不可以已,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闳而肆;其于宗也,可谓稠适而上遂矣.虽然,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
[译文]恍惚茫昧而没有形迹,变化多端而没有常规,死呀生呀,与天地并存,与造化同往!茫茫昧昧到哪里去,飘飘忽忽往哪里走,包罗万象,不知归宿.研究这些问题也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庄子接受了道术的这项内容并且很喜欢它.以悠远的论说,广大的言论,不加限制的言辞,常放任而不拘束,不持一端之见.认为天下污浊,不可以讲庄重的话.以卮言肆意推衍,以重言体现真实,以寓言阐发道理.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搬弄是非,以与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奇伟却宛转随和,言辞虽然变化多端却奇异可观.他内心充实因而行文不能自已,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能超越生死精神入道的人为友.他论述道的根本宏大而透辟,深刻而全面;阐释道的渊源则可说条畅而清晰,直达本宗.惟其如此,他对环境变化的反应和对人事的阐释,追溯其理据简直没有止境,究问其效益则是连绵不断,两者都茫然暗昧,不能穷尽.
[注释]芴漠:恍惚,模糊不清茫然无知的样子,芴,通惚.毕罗:毕,相当于全,罗,分布.莫足以归:莫,没有哪个,归,借作馈,喻指答案,足以归,能够给出回答.缪悠:虚妄不实,谬,通缪.荒唐:虚诞,夸大.无端崖:无头绪,无边际.恣纵:无拘碍,恣意发挥.不傥:不直接说出,傥,通谠,直言.觭见:觭(jī),指两个角一高一低,此处是喻指不一致有矛盾.沉浊:沉迷不悟,头脑不清楚.庄语:庄重严肃的话语.曼衍:委曲遂顺,不拘常规.敖倪:即傲睨,傲视,小瞧.万物:指众人.不谴:不追究,不责问.瑰纬:奇伟,不平凡.连犿(fān):随和.諔(ch&)诡:奇异,变幻.深闳:深邃.肆:显露.稠适:相吻合,稠,本字为调.其来不蜕:来,借作赉,赐予,蜕,借作脱,离开.芒:通恍.昧:暗昧.未之尽:"未尽之"的倒装,言未尽其道,未,不.
[解析]庄子评庄子:我们的心太小.庄子为什么是超一流的文学家?庄子的气质为什么最是超凡脱俗?庄子为什么代表着中国文化的最高境界?都在这段评论里:芴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这就是庄子的气质.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以觭见之也,这是庄子的方式.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这是庄子的态度.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这是庄子的方法.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这是庄子的境界.就算已经这样超拔,然后呢:其应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来不蜕,芒乎昧乎,未之尽者.他的思想深度和精神世界,广大深远到似乎没有尽头.所以庄子能逍遥,因为他的心大到无边.
[原文]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历物之意,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连环可解也.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惠施以此为大,观于天下而晓辩者,天下之辩者相与乐之.卵有毛,鸡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为羊,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热,山出口,轮不蹍地,目不见,指不至,至不绝,龟长于蛇,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凿不围枘,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镞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时,狗非犬,黄马骊牛三,白狗黑,孤驹未尝有母;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辩者以此与惠施相应,终身无穷.
[译文]惠施身怀多种方术,家有藏书五车,他的道术乖异驳杂,言辞也够中肯.他推究分析了很多事例后得出结论说:"一个东西大到极点,对它而言就没有外边,可称为大一;小到极点,对它而言就没有内部,则称为小一.没有厚度的平面,不可能累积而成体积,但却可以无限扩展以至很远很远.从整个宇宙的角度看天与地都是低的,山峰与湖泽都是平的.太阳刚刚正中就开始偏斜,万物刚刚生出就同时意味着走向死亡.万物有类别的共同点和种属的共同点的差异,这叫做小同异;万物有完全相同的共性和个别事物完全不同的特点的差异,这叫做大同异.南方可以是无穷尽的但南方也可能是有尽头的,今天到越国去又可以说成是昨天来到了越国.连环本不可解但又可说是无时无刻不在销解.我知道天下的中心部位,可以说是在燕国的北边也可说是在越国的南方.广泛地爱护各种物类,因为天地间本来就是没有区别的整体."惠施认为这些是大道理,炫耀于天下而晓谕辩者,天下的辩者也乐于与他辩论.卵里面可以说是存在着毛,鸡的脚可以数出三只,郢都内就存在着天下,狗也可命名为羊,马能够说是卵生的,虾蟆可以说是长有尾巴,火本身并没有热感,山中的回音证明大山也生出了口,车轮永远不会着地,眼睛也可说缺乏看视的能力,指认外物永远达不到事物的实际,即使达到实际也会无穷无尽,乌龟可能比蛇还长,角尺不能画出方形,圆规也不能用来画圆,具体的榫眼与榫头不会完全地吻合,飞鸟的身影也可说不曾有过移动,飞逝而去的箭头有既不动又不停止的时刻,小狗可以不是狗,黄马黑牛的称谓可以数落出三个,白狗也可以叫它黑狗,称作孤驹应该说它不曾有过母亲.一尺长的木棍,每天截取一半,一万年也分截不完.喜好争辩的人们用上述命题跟惠施相互辩论,一辈子没完没了.
[注释]方:方术.舛驳:驳杂不纯,舛(chuǎn),差错,错字,驳,驳杂,杂乱.不中(zh&ng):不当于道,不中肯.历物之意曰:历,即曆,本指推算天体运行和季节时令的方法,故有推究义,意通亿”,之,借为至,故此句意思是:他思考推究了无数事物的个例后得出结论说;学术界称惠施的史料为历物十事.无外:无有外部.无内:无有内部.无厚:无有厚度.积:重叠.卑:低.睨(n&):偏斜的意思.毕同:完全相同.毕异:完全相异.无穷:没有穷尽.适:到.连环:古时"连环"本不可解.观:显示.晓:引导.乐:愿意.卵有毛:卵生动物都有毛,这说明它的卵中已经潜存有毛的基因,否则就是无中生有了.郢:楚国的都城.丁子:蛤蟆,虾蟆是蝌蚪育成的,而蝌蚪有尾巴.火不热:热是人的感觉,不属于火,火只是使人感到热的原因,就如石头砸了你使你感到痛,但你不能更不会说石头痛一样.山出口:山谷可传声,声从口出,所以山有口.轮不蹍(zhǎn)地:车轮只蹍地一部分,而不是地,所以轮没蹍地,蹍,踩,压.不至:感觉不到.至不绝:指物不尽,即概念与事物完全相称是没有止境的.矩:画方的工具.规:画圆的工具.凿不围枘:凿,凿子打出的孔眼,也即卯眼,枘是榫头,不围是说二者之间有空隙,即二者不会绝对相合.飞鸟之景:景,影子.镞矢:箭头,疾:疾速,快速.黄马骊牛三:黄马/骊牛为二个概念,相加为三个概念.白狗黑:白毛为白狗,眼珠黑为黑狗,所以白狗也是黑狗.孤驹:母马死后称孤驹,所以没有母.不竭:不尽.指不至至不绝:你用手指着某物告诉别人那是什么,由于你的手指并未达到那物(指不至),实际上就可能是误导,例如你指着某个房子说那是房子,就可能由于你的手指正好是指向那房子的一堵墙,他就会以为房子就是墙壁,即使你的手指接触到房子了,由于总是只接触到某个特定部位,这种误导就仍然不能避免,无论你改指多少次都无济于事(至不绝).
[原文]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人之心,易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辩者之囿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人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此其柢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曰:"天地其壮乎!施存,雄而无术."南方有倚人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下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也.弱于德,强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观惠施之能,其犹一蚊一蛇之劳者也,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贵道,几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宁,散于万物而不厌,卒以善辩为名.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译文]桓团公孙龙等好辩之徒,以巧辩迷惑人心,企图改变别人的正常想法,但他们只能用口舌胜人,不能服人之心.这是他们作为辩者的局限.惠施每天凭着他的智慧与这些人进行的辩论,只不过是和天下的辩士们一起制造怪异之说罢了,但这正是他好辩的根由.然而惠施的口若悬河,自认为天下第一,他说:"天地真伟大(竟生了我惠施)!有惠施存在,再雄壮的存在也无可奈何."南方有个名叫黄缭的怪异之人,问天地为什么不坠不陷,风雨雷霆是怎么回事.惠施毫不推辞地接受提问,不加思索地应对,广泛解说天地万物,滔滔不绝,没完没了,还嫌说得太少,又增加了一些怪异的说法.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想通过辩赢别人而获取名声,所以与大众不融合.弱于保全内德,强于博通外物,实为误入歧途.从天地之道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虫那样徒劳,对于了解驾驭万物又有什么用处!做为一家之说还可以,如果能进一步崇尚大道,那就差不多能得道了!惠施不能以道自宁,分散心思于万物而乐此不疲,结果竟以善辩出名.可惜呀!惠施的才能,放荡而无所得,追逐万物而不回头,这是用声音来止住回响,形体和影子竞走,可悲呀!
[注释]桓团:赵国的辩士,当时的名气可能不低于公孙龙.公孙龙:先秦名家代表人物,著有&公孙龙子&.饰人之心:饰,掩饰,覆盖.易:改变.囿:局限.特与:特,只,仅仅.为怪:创造奇谈怪论.柢(dǐ):喻指事物的起源或基础.无术:没有办法,无可奈何.倚人:奇人,倚通奇.黄缭:楚人.不辞:不辞让,不谦虚.益:更加.怪:怪诞.不适:适,投合,融合.涂隩:歧途,涂,通途,隩(&o),同奥,深曲,狭隘.何庸:何用,庸,用.充一:充当一家之言.愈:可以,宽愈.贵道:尊重道.宁:安宁.骀(t&i)荡:舒缓放荡.不反:知迷不返.
[解析]庄子评名家:不要追逐自己的影子.其实惠施的思想足够博大,思考的问题足够深远,逻辑的链条足够严密.他只是差了一点,仅仅到此为止.没将思考内化为精神的境界.惠施思考的是这样的大问题: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天与地卑,山与泽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这已经逼近庄子"齐生死,一物我"的境界,却只停留在脑袋.他是脑袋通了,庄子则是心通了.名家学说,大体相当于西方哲学中的逻辑学,逻辑学没有价值吗?有,只是远远不够.所以庄子才对惠施发出这样的叹息:惜乎!惠施之才,骀荡而不得,逐万物而不反,是穷响以声,形与影竞走也,悲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