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线城市本科生进银行月薪多少平均月薪出炉,你会选择留在天津吗

西安等新一线城市本科生平均月薪出炉!看完我就想留在这里
近期,中国“新一线”城市的“抢人才大战”备受关注。与一线城市相比,中国大学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看完你会去“新一线”城市吗?
“新一线”城市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衍生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由媒体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选出。
上述报告选取的“新一线”城市有13个,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
大学生“新一线”城市
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3%,高于2015届毕业生1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4%,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0%,高于2015届毕业生3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7%,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新一线"城市就业最不满意:
不仅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升高,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也连续3年上升。
不过,从就业满意度上观察,目前,“新一线”城市仍整体低于一线城市。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60%、62%、66%,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分别低5个、4个、4个百分点。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59%、61%、63%,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1个、2个、1个百分点。
报告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就业的“不满意”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因“收入低”对就业不满的比例更高。
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因“月收入低”(68%)对就业不满意的比例,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高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本科生平均月薪4217元
比一线城市低1220元
对于毕业生的收入,上述报告也进行了对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工作的月收入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月收入始终低于一线城市。
其中,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4217元,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低1220元。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3705元,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低731元。
除了“月收入低”这一因素外,以本科生为例,导致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满意”的原因还包括“加班太多”和“工作环境条件不好”等。
“新一线”城市更能吸引“创客”
虽然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和月收入均低于一线城市毕业生,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遇可能更好一些。
调查显示,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0%、2.2%、2.1%,比在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高0.5个、0.6个、0.7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抢人“加码”
很多人抱怨“新一线”城市工资低问题的同时,为了吸引大学生,“新一线”城市除了在“落户”、“就业扶植”、“租房买房”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之外,其政策也在不断“加码”。
以成都为例,据媒体报道,根据7月31日公布的招聘信息,成都高新区将针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金融产业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六类岗位,招聘16名副局、处级人员,其税后年薪将达到50万。
“税后年薪50万,这在一线城市属于公司高层管理者薪资了,”一位应聘者对记者称,“但成都市高新区仅仅处级岗位就给出了这个薪资。”
有网友表示,虽然工资低,但是与一线城市相比相对便宜的房租和物价,加上政策补助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活成本。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麦可思研究、中国新闻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大学毕业去哪儿? 人才涌入新一线城市,信息安全专业薪酬最高
大学毕业去哪儿?人才涌入新一线城市,信息安全专业薪酬最高本报记者 王峰 北京报道导读
又到了选择大学志愿的时候,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好,哪些城市的就业满意度高?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平均月薪为6386元。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吸引力减弱,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
高考结束后,既是大学招生季,又是毕业生离校就业时。考生们在选择大学志愿前是否清楚,哪些专业的就业前景好,哪些城市的就业满意度高?
6月11日,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了《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下称《报告》),这是这份年度报告连续发布的第10个年头,庞大数据背后是历年大学生的就业轨迹变化。
“大学生就业报告本身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麦可思公司首席专家王伯庆说,大学生就业行业和地图的变化,体现了社会产业和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
《报告》指出,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最高的专业是信息安全,平均月薪为6386元,紧随其后的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法语等专业。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出台人才政策,到底哪些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大?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
哪些专业好就业?
《报告》指出,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学科门类是工学(93.5%),其次是管理学(93.2%);最低的是法学(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类是电气类(95.6%),最低的是法学类(85.3%)。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排前三位的专业是软件工程(96.7%)、能源与动力工程(95.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95.6%)。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学科门类,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为91.6%,只有工学、管理学的就业率超过了平均数,其余主要门类的就业率均低于平均数。
《报告》分析得出了2018年度红牌专业和绿牌专业。绿牌专业指的是失业量较小,就业率、薪资和就业满意度综合较高的专业,红牌专业则与之相反。
2018年本科就业绿牌专业包括: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通信工程、数字媒体艺术。其中,软件工程、网络工程、通信工程连续三届都是绿牌专业。
2018年本科就业红牌专业包括:绘画、化学、美术学、音乐表演、法学、历史学。其中,美术学、音乐表演连续三届都是红牌专业。
本科红牌专业多为艺术类专业,这与相关专业毕业生供需矛盾有关。麦可思研究院研究总监王丽介绍,年艺术学招生增长率高达17.7%,高出全国本科招生人数增长率10个百分点,而被列入红牌的多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流向中小学教育机构就业,但其就业比例增长率却仅为4.8%。
新经济提供新就业机遇
人工智能的发展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更多机遇。《报告》指出,作为承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主要领域,“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对本科毕业生的吸纳程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毕业生薪资优势明显且职业发展空间不断扩大。
此外,随着智能技术在制造、金融、零售等领域的深入应用,毕业生在部分传统行业拥有了更多新的岗位选择。《报告》发现,在制造业、金融业以及零售商业就业的人群,从事“互联网开发及应用”与“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类职业的比例均呈上升趋势。
新经济的生命力也体现在薪酬方面。《报告》指出,信息安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是2017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排名前4的专业,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相对应地从事互联网开发师、计算机软件应用工程师、网络设计师等高薪职业,可以说实现了好就业和就业好的结合。
值得注意的是,2017届毕业生中,高职高专的就业率(92.1%)首次超过本科(91.6%)。产教融合的教育思路也可给本科高校以启示。
教育部高教司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主要回应两个趋势,一是传统制造业等行业出现新业态,一是采用新的方式培养行业急需人才,也就是教育部门搭建平台,行业、企业提出需求,与高校共同培养相关人才。”教育部评估中心研究员李志宏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类似的思路已在国外有所尝试。IBM几年前发起了P-TECH项目,P-TECH学校由私营企业、学区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创办,让学生在6年内完成9到14年级的学业,从而为IT、医疗保健和先进制造业等领域提供相关的学位教育。
IBM董事长罗睿兰创造了“新领”(new collar)这个词,这类岗位需要的人才要具备高中以上学历,但未见得必须拥有学士学位,它更加注重求职者的学术和技术技能以及专业能力。“在我看来,‘新领’是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介于‘蓝领’和‘白领’之间的新职位。”IBM政府创新研究院(中国)高级咨询经理屈静向记者介绍。
新一线城市更吸引毕业生
城市“抢人大战”日益火热,人才正在涌入哪些城市?
从近五年数据来看,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比例从2013届的28.2%下降到2017届的22.3%。
此外,除了应届毕业生之外,毕业半年后曾在“北上广深”就业的本科生,在三年后离开的比例也从2012届的13.7%上升到了2014届的21.7%。 “北上广深”对大学毕业生的吸引力减弱。
外省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更能体现城市吸引力。数据显示,涌入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外省本科毕业生占比不断上升,届的比例分别为28.2%、32.0%、35.6%,提升了7.4个百分点。
其中,在杭州就业的近三届本科毕业生中外省人占比最高,为55.3%,其后为天津(54.4%),已高于广州的该比例(45.3%)。
“新一线城市最近纷纷给大学毕业生送户口,我觉得这就是对外省毕业生最大的吸引力。在人口红利衰减背景下,各个城市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必然要争夺年轻人。此外,高铁也拉近了各个城市的距离。”麦可思公司首席专家王伯庆告诉记者。
从2017届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来说,北京是“北上广深”中满意度最高的(75.9%),杭州则在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最高(75.3%),且已经高过了上海、广州、深圳。此外,宁波、天津的就业满意度也超过了广州、深圳。
“新一线城市中,就业满意度靠前的城市以南方城市居多。”王伯庆说,其中就业满意度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的5个新一线城市中,江浙两省占去4个,分别为杭州、宁波、南京、苏州。
(编辑:李博,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
Copyright(C)
广平信息港版权所有关注丨新一线城市本科生平均月薪出炉!看完你想去哪?
近期,中国“新一线”城市的“抢人才大战”备受关注。与一线城市相比,中国大学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看完你会去“新一线”城市吗?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新一线”城市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衍生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由媒体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选出。
上述报告选取的“新一线”城市有13个,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
大学生“新一线”城市
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3%,高于2015届毕业生1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4%,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0%,高于2015届毕业生3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7%,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新一线"城市就业最不满意:
不仅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升高,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也连续3年上升。
不过,从就业满意度上观察,目前,“新一线”城市仍整体低于一线城市。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60%、62%、66%,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分别低5个、4个、4个百分点。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59%、61%、63%,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1个、2个、1个百分点。
报告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就业的“不满意”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因“收入低”对就业不满的比例更高。
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因“月收入低”(68%)对就业不满意的比例,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高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本科生平均月薪4217元
比一线城市低1220元
对于毕业生的收入,上述报告也进行了对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工作的月收入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月收入始终低于一线城市。
其中,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4217元,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低1220元。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3705元,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低731元。
除了“月收入低”这一因素外,以本科生为例,导致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满意”的原因还包括“加班太多”和“工作环境条件不好”等。
“新一线”城市更能吸引“创客”
虽然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和月收入均低于一线城市毕业生,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遇可能更好一些。
调查显示,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0%、2.2%、2.1%,比在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高0.5个、0.6个、0.7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抢人“加码”
很多人抱怨“新一线”城市工资低问题的同时,为了吸引大学生,“新一线”城市除了在“落户”、“就业扶植”、“租房买房”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之外,其政策也在不断“加码”。
以成都为例,据媒体报道,根据7月31日公布的招聘信息,成都高新区将针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金融产业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六类岗位,招聘16名副局、处级人员,其税后年薪将达到50万。
“税后年薪50万,这在一线城市属于公司高层管理者薪资了,”一位应聘者对记者称,“但成都市高新区仅仅处级岗位就给出了这个薪资。”
有网友表示,虽然工资低,但是与一线城市相比相对便宜的房租和物价,加上政策补助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活成本。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麦可思研究、中国新闻网、21世纪经济报道等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新一线城市本科生平均月薪出炉!没错,来无锡吧
近期,中国“新一线”城市的“抢人才大战”备受关注。与一线城市相比,中国大学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看完你会去“新一线”城市吗?
资料图 中新社记者 刘新 摄
“新一线”城市是相对于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衍生出的新概念,这一概念由媒体于2013年首次提出,按照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5个维度选出。
上述报告选取的“新一线”城市有13个,包括成都、杭州、南京、武汉、天津、西安、重庆、青岛、沈阳、长沙、大连、厦门、无锡。
大学生“新一线”城市
就业比例上升明显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数据,2016届中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上升,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有所下降。
具体来看,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3%,高于2015届毕业生1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4%,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20%,高于2015届毕业生3个百分点;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为17%,低于2015届毕业生2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新一线"城市就业最不满意:
不仅吸引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比例在升高,上述报告的数据显示,届中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满意度也连续3年上升。
不过,从就业满意度上观察,目前,“新一线”城市仍整体低于一线城市。
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60%、62%、66%,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分别低5个、4个、4个百分点。
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为59%、61%、63%,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分别低1个、2个、1个百分点。
报告将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就业的“不满意”原因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因“收入低”对就业不满的比例更高。
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因“月收入低”(68%)对就业不满意的比例,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高4个百分点。
数据来源:麦可思研究院
本科生平均月薪4217元
比一线城市低1220元
对于毕业生的收入,上述报告也进行了对比。届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与一线城市工作的月收入均呈稳步增长趋势,但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月收入始终低于一线城市。
其中,2016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4217元,比一线城市本科毕业生低1220元。
2016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3705元,比一线城市高职高专毕业生低731元。
除了“月收入低”这一因素外,以本科生为例,导致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不满意”的原因还包括“加班太多”和“工作环境条件不好”等。
“新一线”城市更能吸引“创客”
虽然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和月收入均低于一线城市毕业生,但是,从调查数据来看,大学生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环境和机遇可能更好一些。
调查显示,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0%、2.2%、2.1%,比在一线城市自主创业的本科毕业生比例分别高0.5个、0.6个、0.7个百分点。
“新一线”城市抢人“加码”
很多人抱怨“新一线”城市工资低问题的同时,为了吸引大学生,“新一线”城市除了在“落户”、“就业扶植”、“租房买房”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之外,其政策也在不断“加码”。
以成都为例,据媒体报道,根据7月31日公布的招聘信息,成都高新区将针对区域发展战略研究、新经济、电子信息、生物产业、金融产业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六类岗位,招聘16名副局、处级人员,其税后年薪将达到50万。
“税后年薪50万,这在一线城市属于公司高层管理者薪资了,”一位应聘者对记者称,“但成都市高新区仅仅处级岗位就给出了这个薪资。”
有网友表示,虽然工资低,但是与一线城市相比相对便宜的房租和物价,加上政策补助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生活成本。
来源:中国青年报(ID:zqbcyol),综合麦可思研究、中国新闻网、21世纪经济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鬲爻 丿乇爻乇
卅鬲爻丕丿
卅乇爻丕 丿乇爻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江苏本科生平均月薪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