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了解我最后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能否可以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

联合完美志愿隆重推出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1对1
运用中美六位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联合研发的智能填报系统完美志愿大数据,兼顾分数、兴趣、就业等多个维度打造一套科学合理的志愿填报方案。
适用考生:普通类文理科考生(艺术、体育类考生暂不适用)
适用批次:普通类非提前批次(提前批志愿暂不适用)
适用省份:全国30个省市(除西藏、内蒙古外)
完美志愿:新东方教育战略合作伙伴
众多名校教授唯一推荐的高考志愿产品
腾讯、360、百度、新浪等唯一高校就业数据提供方
我们的优势
完美志愿的数据团队分析了全国2595所院校、1253个专业(包括本、专科)、4000万学生的就业数据(来自有合作关系的招聘网站、猎头机构、社交网络、第三方公共平台等渠道)
数据的完整性
2553所高校和10万+院系的独家就业数据;
名校教授团队利用天河2号超级计算机,对数千万考生的职场经历进行分析,数据质量高。
唯一根据就业数据填报志愿大数据分析和博弈论算法,一键生成合理志愿表;
志愿表合理性分析,录取概率预测;
同分考生去向查。
数据分析团队由清华、港科大、哈工大等国内外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带领;
使用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新东方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高考录取系统研发负责人唯一推荐;
教育部旗下中国教育在线战略合作伙伴。
完美志愿的数据团队分析了全国2595所院校、1253个专业(包括本、专科)、4000万学生的就业数据(来自有合作关系的招聘网站、猎头机构、社交网络、第三方公共平台等渠道);
团队会对海量的简历样本进行清洗、脱敏、量化、解析,再经过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复杂数据分析、预测模型、大规模运算、可视化、数据应用等科学操作,在考虑了数据的时效性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等因素,最终形成学校、专业、职业就业大数据,并将其存储在数据仓库中;
最后利用数据仓库为各应用场景提供实质的数据支撑。
分数线数据
完美志愿采用考试院的录取数据及分数线信息,保证数据与高招大本(如各省市的《高校招生专业目录》)完全一致,院校信息与教育部公布信息保持一致;
本系统的专业录取数据,来源于教育权威部门。因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统计、发布专业录取数据的口径不同(部分会将自主招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等特殊类型考生以及校内优惠加分包含在内),若数据有出入,请以各 高校正式公布的专业录取数据为准。
家长或考生了解服务流程、缴费、签合同
第一次沟通
测评与信息收集:考生性格测评与兴趣测评、结合《志愿意向信息采集表》收集考生基本信息。
第二次沟通
考生模考后,请告知模考分数(模考最高或平均分),结合乙方基本信息,形成初步《模考志愿方案》。
第三次沟通
高考出分后,敬请家长告知考生真实的总分数、省排名、调整意向等信息,确认方案及其他相关数据
第四次沟通
根据家长或考生的意愿,可以修正一次指导方案,之后出具的高考志愿方案为服务的最后一份方案
最终方案(可选)
敬请家长告知最后志愿填报学校是否按照指导方案填报
特别说明: 由于此服务需要一对一进行指导,名额有限,如果分数出来后购买本服务,时间紧迫,服务流程不包含第二次沟通,由指导老师在2个工作日内直接给出志愿填报方案。所以建议家长及考生尽量提前准备,以便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志愿规划,达到合理填报。
完美志愿的数据团队分析了全国2595所院校、1253个专业(包括本、专科)、4000万学生的就业数据(来自有合作关系的招聘网站、猎头机构、社交网络、第三方公共平台等渠道)
依靠完美志愿
完美志愿的数据团队分析了全国2595所院校、1253个专业(包括本、专科)、4000万学生的就业数据(来自有合作关系的招聘网站、猎头机构、社交网络、第三方公共平台等渠道)
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服务是什么?
答:高考志愿填报一对一个性化咨询服务是指由志愿填报指导老师根据自身丰富的报考经验、考生的成绩、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并结合家长的意愿,结合完美志愿大数据库,给考生作出专业客观的分析报告,帮助考生挑选理想的大学和专业,为考生量身打造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志愿填报方案。
能否确保百分之百吗?
答:确保百分之百的承诺是不负责任的,毕竟高考录取机制复杂且有偶然性客观因素,但我们会向确保百分之百这个方向努力,因为我们与家长和考生的利益是一致的,我们都希望考生能上一所好大学、学一个好专业;并且以前的案例没有出现任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的技术和数据是可靠的;另外,在志愿填报的过程中我们是以一个参谋的身份出现的,决策权在考生和家长手中,所以你们的意见是最重要。
我考了****分,能上什么学校??
答:这个问题需要全面的思考才能做出回答。能上什么学校是由考生的分数、位次、地域要求、专业选择等多个指标综合决定的,得把他们一一分析完毕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我们能不能与老师见面沟通??
答:此项服务面向全国十九省,地域广大,咨询老师地处深圳,时间和精力分散各地服务,为了提高效率,节约成本,采取网络填报,电话沟通的方式!注:深圳地区可以与老师见面沟通!
可否了解一下其他考生的志愿填报方案?
答:不好意思,在服务开始签署合同时,合同上已经明确了我们负有保密的义务,这属于客户的隐私;必须需要争取其他考生同意才行!但我们会采取有效措施以避免志愿填报方案撞车的。
接受服务的考生会不会撞车,造成相互竞争,从而影响报考的准确性?
答:如果不接受我们的服务,家长在按自己的估计来填报志愿时,撞车的现象可能极易发生。我们会根据孩子的分数,给出若干所学校(不只是一所或几所而已)附每所学校的录取概率测试和专业,这样各家长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加上家长对地区、专业的不同限制,撞车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学什么专业好?
答: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必须把考生的兴趣、动机、能力、个性等个人情况和专业去向及前景统筹考虑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老师是不是只提供一套方案?
答:分两种情况,一、如果是在模考前定制我们的指导服务的,我们会在每次模考成绩出来后给予一份志愿填报方案,方便考生了解每个阶段的排位和离目标院校需要努力提升的空间。二、如果是在高考后定制我们指导服务的,就只有一套方案,老师首先是跟据考生成绩、学科特长、个人志向等基本信息选择大学,并选择适合考生的专业。结合考生的地域、考研、出国等因素综合考虑分析,最后做出一个最佳高考志愿方案。
对老师不了解,如何相信老师的实力?
答:本项服务由诺达教育与完美志愿联合推出。提供服务的老师具备多年的志愿填报经验,而且有高三考生的经历。依据的数据完美志愿团队与算法技术拥有来自全球六位全球顶尖科学家提供靠谱技术支持,且成功将经济领域专用的博弈论算法创新运用于高考志愿录取分数预测,利用超级计算机对志愿填报的过程建模,并通过仿真模拟高考录取过程,预测各高校的录取分数线,以此为考生制定精准有效的志愿填报方案;完美志愿还受到广东省政府、全国媒体的认可与支持,专业分析得出的数据榜单均受过CCTV、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的转载与报道。 完美志愿也是“手机百度”大学专业数据提供方,“新浪教育”高校排行榜提供方,数据同步且权威。从工作流程看,有专职老师负责与考生沟通、制定方案,并安排资深的老师逐一审核,确保每一套方案定位准确,大学、专业推荐恰当!。
版权所有深圳市诺达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 | (C)www.thea.cn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我想了解一点志愿者的事【偃师高中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0,127贴子:
我想了解一点志愿者的事收藏
听说志愿者星期时时间很紧,真的吗?有多紧?一次活动大概多长时间?
圣詹姆斯高中选百利天下留学,定制留学方案,高端名校申请一步到位!圣詹姆斯高中条件,费用,办理流程;圣詹姆斯高中立即咨询!
不定期活动,其实挺美的,在学校的时候没参加,只能到大学了
最后能领个证倒是不错的。有幸的话还能上照片,在百度里
当了一年志愿者队长没去参加过一次
其实也没什么,参加了就知道了……挺自由的
往年志愿者活动都有哪些啊
别去!这是忠告!
楼主南北?
可以考虑,不紧,星期去类,一个多小时吧,去过几次感觉不错
登录百度帐号您所在的位置: > > >
“第二次投胎”
——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
常言道:七分考,三分报。十多年的寒窗苦读,走出高考考场后,我们将要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决定自己今后的人生方向——难怪有人把高考填报志愿称为人生的“第二次投胎”(第三次是就业,第四次是结婚)。这种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志愿填报确实关乎我们人生走向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慎重选择。
考得好,有时不如报得好。本期封面纵深,早报记者采访多位往届的高考生,听他们讲述填报志愿的经验和教训,希望给考生及家长一些有益的借鉴。同时,记者也邀请了泉州知名的高考志愿填报专家,从更专业的角度为本届考生的志愿填报出谋划策、指点迷津。
□本期执行 赵鹏云 许奕梅 麦彬彬
有人准备充分压线考上心仪大学,有人一时赌气选择远方不知名院校……多名不同年龄的往届高考生讲述“我和高考志愿的那些事儿”
遗憾?庆幸?回眸志愿填报 “过来人”有新感悟
“如果我知道现在这个行业如此‘没落’,当初怎么也不会填报那个志愿的!”
“虽然现在工作还不错,但没有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专业,还是留下了一辈子的遗憾!”
“我毕业于重点大学,如今收入是远不如当初选了金融、电力等热门专业的普通高校同学了。不过我不后悔,因为大学四年学到了很多‘好东西’,一生都受益。”
即将填报志愿的考生们,往往要面临三大难题——选择现实利益还是个人兴趣?选择好的学校还是热门专业?选择省外还是本省?早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有故事的“过来人”。这个时候,不妨听听他们的说法,或许有助于您更好地作出选择。
兴趣优先VS现实为重
【兴趣派】
喜欢人文社会学
专业冷门也坚持
受访者:彭同学,英国留学生,参加2010年高考
“班上三四十个同学大多是专业调剂调过来的,像我这样一心想学社会学的几乎没有。”彭同学是兰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社会学专业的高才生,她以自己的专业为傲。
2010年高考,省排名800多名的彭同学顺利投档第一志愿兰州大学社会学专业。当时以她的成绩,投档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等热门专业完全没有难度。
“我爸爸自己经营一家小企业,原本想让我学习管理或者会计,以后可以在他公司帮忙,但我觉得这样的想法太功利了,大学的专业一定要学自己喜欢的。”
彭同学成绩优异,大学期间拿了三次国家奖学金,做的社会调查与论文多次获得省级甚至国家级奖项。毕业时,她放弃保送北大社会学硕士的机会,最终拿到了在英国排行前十的巴斯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现实派】
高中就瞄准职业
宁复读不改初衷
受访者:王先生,供电公司员工,参加两次高考
“当时想好了,就要学电气工程专业,报不上就复读。”王先生说,自己经历了两次高考志愿填报,每一次都没有“二心”,主要缘于家人已帮自己做好了职业规划。
王先生的家人多在供电公司上班,大多数人眼中电力行业薪资高、福利好,家人提前帮他谋划,他也认定大学一定要学电气工程专业。
2006年,王先生参加第一次高考,因理综发挥失常,成绩比本一投档线561分少了21分。他第一志愿报考外省的一所本二院校,但没有被录取,于是选择复读。
第二年,王先生发挥正常,本一投档线562分,他考589分。最后他第一志愿报考福州大学电气工程专业,该专业的投档分是578分,王先生顺利上榜。
一毕业,王先生没有“走弯路”,顺利地进入供电公司工作。几年下来,他觉得自己当年的坚持是对的。
【点评】 建议考生要对自己的个性、优缺点有充分的认知,如果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并且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当然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如果有自己的理想但没有清晰的规划,愿意承担现实利益层面的损失,那你也可以“不走寻常路”;而如果你总体上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那还是考虑选择一个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毕竟经济收入的重要性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专业热门以及就业前景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在选择时需要作出较为准确的预判。
高考志愿怎么报?不少考生既兴奋又迷茫。
学校名气VS专业热门
【名校粉】
避开省内北上广
踩线上985院校
受访者:王同学,在读学生,2014年参加高考
去年高考,泉州理科生王同学成绩615分,全省排名3670,处于中上水平,他倾向于报985工程大学,选择北上广或者省内985高校,被录取的难度十分大。填报志愿时,王同学做了妥协,院校所在地在东南、中部甚至远一些的北方都可接受。
最终,王同学在投档时填报了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中南财经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工程学院这几大院校。最终,吉林大学最低投档分602分,法学投档分615分,他顺利投档吉林大学第一专业法学。
“吉大是个好学校,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福建的投档分稍微低一些。”王同学介绍,当时指导他填报志愿的老师帮她分析,法学专业录取分数在吉大各学科中排列中下,超过院校投档分数5分左右,自己以超过13分的成绩投档吉林大学,留有余地,顺利录取发挥了分数的效益最大化,上了个“好大学”。
【专业粉】
执着专业妥协学校
现在想想有点后悔
受访者:苏同学,在读学生,2014年参加高考
“当时一心想着学经济,报考学校时‘妥协’了。如今发现,学校似乎还是比专业重要一些。”苏同学回忆说。
苏同学的高考分数是626分。他认定自己要学经济,尤其想去上海,前三个志愿分别填了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专业都是经济类,“经济专业分数往往较高,像华东师范大学还是因一分之差没被录取”。
最后,苏同学被第四志愿四川大学录取。他说,自己原先从没想过要去西部读书,因为他一心想学经济,就选择录取概率大的而不是自己最心仪的学校。
但经过一年的学习,苏同学觉得如果再让他选择一次,他倾向于学校比专业重要一点,“虽然四川大学全国排名很靠前,但优势在于学术研究,和我们本科生关系不大,我以后也几乎不会留在四川发展”。
【点评】 一般说来,好的学校师资、学生素质会更强;但在就业方面,热门专业有一定优势。如果你有计划读研甚至出国深造,一所优秀的综合性大学能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与读研机会,申请出国留学时也能加分不少。
有“过来人”提供一个“曲线救国”的好方法:没考上好的学校,可以选择复读或考研;考上好的学校但专业不理想,很多学校允许你大一结束后重新选择专业。
省内留守VS省外走走
【留守族】
读书16年未离家乡
感觉少了大学味道
受访者:小妍(化名),媒体工作人员,2006年参加高考
从幼儿园到大学,都在家乡泉州,电影《致青春》里大学的各种美好,小妍觉得听着更像是“别人的大学”。
小妍2006年参加高考,记忆中考了530多分,超过本二线十多分。以她的分数本一批学校指望不上,只能选本二较好的学校。
“要上大学了,也想出去走走。”小妍填报了四川外国语大学,但长辈们还是不想让她往外跑,做了一番思想工作后,她填报了泉州师范学院,留在了泉州。
一个班50多人都是福建人,大部分来自大泉州,那种“来自五湖四海”的感觉和不同文化碰撞的机会是没有了,“小妍说,自己每周都回家,和上中学时差不多”。
毕业时,小妍也很少体验到同学间离别的伤心,“毕业后大家也都在省内工作,还是经常联系和见面”。
“虽然上大学没走出去少经历了很多,但毕业后同学们大部分还在一起,有需要时能相互照应,工作上可能会顺利一些。”小妍说。
【高飞族】
省外名校贴金
找工作so easy
受访者:陈同学,2011年参加高考
2011年高考之际,陈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进西安交通大学。四年过去了,尽管今年号称史上最难就业季,不过她一点压力都没有,截至目前,她已经收到了省内外多家大型国企或拔尖私企的offer。
“厦大的经济金融号称全国前三,当时我家里极力建议我去报考,保准能上。但我想,从小到大都在省内,如果大学不出省,岂不是一辈子都要在省内待着?最后我报考了西安交通大学,学校氛围好,学习很带劲,找工作也因学校名气大,颇受欢迎。”
到了西安,陈同学觉得自己的世界大了许多,能够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和事,开阔视野,而远离父母,生活和学习上的事都要自己处理,也能强迫自己更快独立,“就应该趁年轻多出去走走,增加阅历”。
【点评】 省内上大学,易于积累人脉,利于日后发展;省外上大学,开阔视野,增加阅历。如果你充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情怀,那么高考后到省外高校读书不失为一次难得机遇。当然,你得想明白,如果毕业后回本省工作,那你可找不到那么多的学长师兄了。
在此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省外二本或专科学校,必须了解清楚再选,避免误上“野鸡大学”,留下终身憾事。
分数刚上投档线 压线进心仪大学
受访者:张同学,在读学生,2014年参加高考
“很凑巧,去年南京大学在福建省招收的学生有十多人压线,而我也是其中幸运的一个。”张同学说,除了运气,自己也是掌握了情况、有一些把握后再填报的。
去年张同学高考650分,排全省544名。成绩出来后,他在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下,与高校招生办联系,将各高校录取的分数分层次整理,找出自己当年位次和分数适合填报的院校及专业范围。
张同学最后选定南京大学作为第一志愿——该学校的综合排名在全国第十。能保证报考上吗?张同学和老师都觉得有点悬。为此他特意去参加南京大学在泉州的宣讲会,通过招生老师的介绍,他了解到,位次在全省前600名是可以报考上的,但最好不要报考经济类等热门专业,因为它们录取的最低分往往比其他专业录取的最高分还高。
“我最后选了材料类,也不太清楚它具体学什么,只是大致了解到它还是有些潜力。”张同学说,抱着“搏一把”的想法,他填报南京大学材料类。
“上了,一分不差。”录取结果出来后,张同学也没想到,录取分和自己的高考分一样——南京大学在福建招收的50名学生中,有10多人压线录取,排名都在570名前,“还好有准备在先,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分数”。
泉州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建议考生——
“像找对象一样,亲力亲为填志愿”
高考结束后,有不少考生抱着“我负责高考,父母负责填志愿”的想法,几乎完全处于放松状态,整天沉迷于电脑游戏、聚会玩乐中。也有一些考生,对于报考志愿时应先选专业还是院校等犹豫不决。
“填报高考志愿,很多人一辈子只有一次机会,就像找结婚对象一样,一定要自己亲力亲为。”日前,泉州知名高考志愿填报专家杨老师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志愿填报,考生一定要参与其中并且“主导”,父母的建议只能作为参考。
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潜能可能会发挥80%
近年来,由于收到就业压力的影响,许多考生忽略了自身兴趣、能力、性格的特点,盲目选择了那些“热门”的专业。“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就业后潜能可能会发挥80%;选择自己不喜欢的专业,或许连20%都发挥不了。”杨老师说,考生在填报志愿时,日后的就业一定要考虑,但也要兼顾自己的兴趣、性格等,根据自身特点综合填报。
杨老师说,选择适合自身优势、特点的大学和专业,是高考志愿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职业生涯的基础,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扬长避短。对于每个人来说,改善不足之处,对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成功的捷径不在于改善不足,而是发挥长处。了解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了解自己、把握自己是生涯规划的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选择一个最好的大学和专业、最好的职业,而在我们的志愿选择、职业选择中没有最好,因为对任何一个个体来说,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即符合自己的兴趣——“我喜欢”,适合自己的性格——“我适合”,匹配自己的能力——“我擅长”,这就是最好的高考志愿、最好的生涯规划。
学校与专业哪个优先? 取决于自身条件和规划
学校与专业,历来是两难的选择。每年都有许多考生家长在志愿填报的时候,为是以学校为主,还是以专业为主而纠结头痛。杨老师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两者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就像生活中的圆桌和方桌一样,不存在好坏之分,关键取决于你具备的条件和人生规划。
这个问题具有两重性:你要先看看所选择的是一所什么样的大学。如果是“985”工程、“211”工程这类名牌大学、部属院校,它往往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有利条件。那么,就可以先考虑进院校,再考虑专业。因为这样的大学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有些大学是分大类招生的,在基础学科学完以后,再来分专业,那么,你还有选择的机会;有些大学还有转专业机会等。反过来,如果你所选的院校并非是“985”工程、“211”工程或者重点大学、部属大学,而是专业类的大学,那么,你就应该选择读这所院校最强项的专业,或者较好的,有特色的专业,也即以专业为主。有些普通大学的专业在行业中是佼佼者,专业实力雄厚,甚至比一些名牌大学的专业出色。另外,专业直接关系着未来的职业,对于有明确职业意愿的考生来说,选择与职业联系的专业不乏是一种明智的思路。
杨老师建议,当考生遇到学校与专业两难选择时,应把握一个前提:看你以后人生的发展、大致的方向是什么。如果大学毕业就想就业,那么,专业的选择是比较重要的。而如果想出国或想考研究生,就可以对专业的要求有所放宽。
如何看热门冷门专业? 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虽然说专业的“热门”与“冷门”的形成,归根到底是报考人数的多少决定的,但它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时代、时期的烙印。杨老师说,热门与冷门有时候很难把握,但有几个因素是可以考虑的。比如说热门专业,可以分为持久热、发展热、时髦热三种热门。
持久热:即不管现在还是以后一段时间都是相对持久的,不会因为别的原因而改变。比如建筑学、机械电子工程、电气信息类专业等,都是属于比较持久的热门专业。但是,这种可以持久的热门专业不止你知道,地球人都知道,谁都想去挤。那么,你要选择,你就应该对自己有个评估:我能不能在这个行业中走得比较前面?如果不行的话,那就要慎重考虑了。
发展热:像车辆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工程、物联网工程、海洋工程、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都是比较有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时髦热:在一定时期内因社会经济发展形成了较大的需求,结果,一哄而上,若干年后,形势急转而下。如生物工程,这个专业是需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发挥出专业光彩的。可是现在它增长的速度太快了,达到了院校理科学生总数的30%,这么多人都在读,但没有那么多东西需要研究。如法学专业,国家司法考试难度大,就业门槛高,近年报考逐渐降温,那么,选择的时候还是要慎重考虑。
总之,冷门与热门的关系要自己处理好,要以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关键是,考生自己心中要有数:我喜欢什么?我适合什么?我擅长什么?
【相关新闻】
本科毕业生中,什么职业最赚钱?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收入居首
日前,在北京发布的一份由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调查报告称,2014届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为61%,毕业半年后平均月收入3487元。跟踪调查显示,中国大学生在毕业三年后收入翻番,大学教育的长期回报明显。
从从事的职业类别和行业类别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月收入最高的职业类别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4582元),其次是“计算机与数据处理”(4562元)。从行业来看,2014届本科毕业生中,从事“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4304元),其次是“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4291元)。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看,去年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收入最高的单位是“中外合资、外资、独资”(4203元)。
从更长的时间段观察,2011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收入最高的职业类别还是“互联网开发及应用”,平均月收入为8289元,毕业三年后月收入最低的职业类别是“中小学教育”,平均月收入4543元。
选专业指南
第一种方法:
按性格选专业
选专业指南 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一类是性格外向的,爱说、想说、敢说,这种孩子适合报政、经、管等所谓的社会学科;
一类是性格内向的,不爱说,不想说,不敢说,这种孩子适合学文、史、哲这些研究性的;
一类是动手能力特别强,爱动、好动,这种孩子擅长学工科;
还有一类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特别强,建议学理科。
家长可以对照着看一下自己的孩子特别突出的是哪一项或者哪两项,根据这个和孩子的兴趣爱好圈定孩子报的专业,这是一种参考方法。
第二种方法:
按排除法选专业
我国高校现行有12个学科门类,它们是:(1)哲学;(2)经济学;(3)法学;(4)教育学;(5)文学;(6)历史学;(7)理学;(8)工学;(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12)艺术学。
首先让孩子确定是学哪一个大类,大多数孩子还是比较好选的。当选好了大类后,再把大门类下的学科列出来,让孩子选。如果不好选,可以采用排除法,把不喜欢的排除。
当然,家长得找各专业的相关知识给孩子,供孩子参考,不能不了解而随意选取。各专业相关知识大致包括5个方面:
1.了解专业内涵;
2.了解课程设置;
3.专业的就业方向;
4.专业的就业形势等情况;
5.本专业将来有无读研的必要。
第三种方法:
看兴趣爱好等选专业
1.根据孩子兴趣、爱好、志向等选专业,可以用职业测评,看看以后适合干什么,要知道自己大学毕业以后的去向。是考研?是出国?还是要就业?给自己一个清晰的职业定位,别盲目跟风,追求热门。
2.还要考虑自己孩子的身体状况。考生的身体状况直接影响录取,考生应参照教育部和卫生部制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和自己的体检结果填报志愿,对因身体条件学校不予录取的专业,或者考生不宜选报、就读的专业,要谨慎填报。
3.家庭经济条件。就是看自己的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这也是填报志愿必须考虑的因素,要了解学校和专业的收费标准。
4.家长的人脉关系。也就是此专业家长可不可以为孩子将来就业提供渠道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填写高考志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