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疫苗风险事件,呼吁食药监局局长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引咎辞职?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纪检组长简历
主任、党组书记
副主任、纪检组长、党组成员
国务院部委一览
&国务院组成部门
&&&国务院直属特设机构
&国务院直属机构
&国务院办事机构
&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部委管理局3.3K57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6K24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javascript或是您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扫一扫,用微信浏览
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以后能不打就不打了?
据媒体报道,湖南省3名婴儿近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常宁和衡山的两名婴儿不幸死亡。婴儿的死亡和疫苗的使用究竟何种关系,目前还不明确,但网友对待疫苗的态度却已非常鲜明,“能不打就不打”、“不打也没事”。这种普遍的认识,正确吗?
很多国人对疫苗有抵触情绪目前该事件的原委还未查清据媒体报道,3名婴儿最大的才8个月,最小的仅1个多月。他们所接种的同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C、C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酿酒酵母)。涉事的乙肝疫苗需要注意的是,三名婴儿的不良反应症状并不一致。常宁市的婴儿在死亡前没有任何不适症状;衡山县婴儿出现呕吐和哭闹反应,有低烧,在注射疫苗一天以后死亡;而汉寿县婴儿被诊断为肠坏死。汉寿这一例肠坏死,疾控部门认为可能和疫苗无关,因为检索国内接种乙肝疫苗的不良反应,还没有发现有急性肠坏死的先例,而另外两个孩子的死因还在调查。调查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孩子的死因确实和接种了该乙肝疫苗有关;还有一种结果是死因和乙肝疫苗无关,只是接种了乙肝疫苗在前,死亡在后,两者被以因果关系联系起来。不管怎样,出于谨慎,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决定暂停这一公司批号C和C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使用。但网友对疫苗的抵触情绪很鲜明,这源自两种惯常的认识在这则新闻里,有三条跟帖得到了最广泛的回应,其中一条被顶了1.7万次的评论认为“疫苗本身就是病毒,能不打就不打!”;还有一条被顶了近8000次的评论说道“我是80后,住在一个极贫困的小村庄,一直都没打过疫苗,健健康康的,为什么现在小孩打了反而出事?”另一条被顶了近万次的评论说“每次打预防针,我都纠结担心”。《生命时报》去年做过的一项调查,很好地反应了上述评论确实具有普遍性。调查显示,在不愿接种疫苗的人里,有71.4%担心其副作用;有很多人觉得“打了疫苗也没有用”,甚至有些人根本“没想过打疫苗”。归结起来,对疫苗有两种普遍看法,一种是出于恐惧(担心副作用),一种是出于不相信(觉得疫苗没用)。这两种认识都是流行的谬误首先,疫苗非常安全。这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给出的结论。所谓“非常安全”,不是说疫苗没有副作用,而是说疫苗的副作用通常都是轻微和暂时的,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极为罕见。所以“每次打预防针都纠结担心”是大可不必的。这就好比大街上总有车祸发生,但我们也没必要一出门就战战兢兢。当然,有人会说“疫苗安全”不等于“中国疫苗安全”,如果中国的疫苗生产、使用不规范,那么依然会增加接种疫苗的风险。的确,中国的医疗卫生系统信誉不佳。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中国的疫苗接种整体上脱离了“安全”的范畴。而且考虑到接种疫苗的巨大益处,我们根本没有必要为“接种还是不接种”纠结。实际上早期的疫苗安全性还没有像现在这么高,比如老式的脊髓灰质炎疫苗会导致个别婴儿瘫痪,但因此就不接种了?当然不能,因为不接种的结果是更多的婴幼儿瘫痪,对“小儿麻痹症”非常熟悉的中国人应该更能理解这一点。因此面对疫苗的风险,我们的应对办法是去改善疫苗,而不是因噎废食。其次,疫苗并不总是起作用,这种说法正确。但是,从没有人声称疫苗永远有效。大部分疫苗,能提供80%至95%的保护,这意味着,如果100个注射过疫苗的人处在会感染疾病的环境中,有5至20人会感染,这比所有人都感染好太多了。这种高比例的保护,确保某些疾病在人群中不会大范围扩散。另外,如果接种过疫苗的儿童感染了某种疾病,比起没有接种过的儿童,病情也会轻微很多。关于这一点,可以参考下面这幅图。中国麻疹发病率与麻疹疫苗使用情况这种抵触情绪,是怎么产生的?对疫苗的负面评价,和卫生部门缺公信力、媒体缺专业素养有关疫苗解决了曾深深困扰中国人的天花和麻疹,要说“上医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疫苗当之无愧。但为什么国人对疫苗的信任度就是不高呢?近年来发生的几次严重疫苗安全事故,让中国卫生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大为下降。它实施的大型公益行动本来就不容易获得公众的信任。但需要注意的是,疫苗导致的最严重问题有两种:其一是疫苗已经失效而未被察觉,让接种者在无意识情况下暴露于相应疾病之下,这对于狂犬、破伤风之类疫苗来说,将可能产生严重后果;其二是疫苗灭活不彻底(或减毒不到位),这相当于给接种者注射了相应病原体。前几年的山西疫苗案,患者疑似因疫苗灭活不彻底而致病。这两种问题,都是可以避免的低级失误,和疫苗本身的安全性没有关系。而且如前所述,不能因噎废食。除了卫生部门缺乏公信力外,媒体的误导难辞其咎。比如前两年有一组颇具影响力的报道“疫苗之殇”,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每年疫苗预防接种达10亿剂次。这是个惊人的数字,即使按照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公布的疫苗不良反应概率算,那也意味着每年要有超过1000个孩子患上各种疫苗后遗症,留下终身残疾。”这段话的问题在于,把“不良反应”直接等同于“终身残疾”了,从而得出骇人听闻的结论。不止中国,国外也有几起著名案例实际上,媒体对疫苗安全的质疑以及由此导致的民众担心可以说是“环球同此凉热”。美国著名儿科医生西尔斯写道:“媒体灌输给父母们关于接种疫苗的矛盾建议。父母们一方面怕宝宝得某种疾病,希望给宝宝接种;另一方面又担心宝宝产生媒体宣扬的严重恶劣反应。这就是人们对于接种疫苗以及相关副作用等的大体观点。”1974年,英国有媒体报道称接种百白破疫苗后,发生了36起严重神经系统反应。电视新闻持续报道此事,公众丧失信心,导致接种工作中断,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日本在同一时期,也因为媒体报导百白破疫苗的不良反应,而发生了与英国几乎完全相同的一幕: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事后证明,所谓“严重神经系统反应”,并不严重,很多都只是轻微症状。1998年,英国权威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一篇论文,称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经媒体报道后,不少家长拒绝为孩子接种该疫苗。6年后,英国麻腮风疫苗接种率由最高时期的92%降至81%。该论文观点还波及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引发了全球范围的“疫苗抵制”运动。但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开展了长期研究后,最终并未发现麻腮风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2010年,英国医学总会吊销了该论文作者的行医资格,《柳叶刀》也撤下了相关论文。任由这种抵制情绪蔓延,代价或许惨痛历史教训表明,公众误解疫苗,最终误了公众健康英国报道接种百白破疫苗不良反应事件后,接种率从81%大幅下降到31%。随着疫苗接种率的下滑,发病率由之前1/10万上升至100/10万~200/10万,从而形成了百日咳的疫情。日本的百白破疫苗接种率从1974年的80%下降至1976年的10%后,1979年百日咳疫情流行,出现1.3万余病例,41人死亡的后果。《柳叶刀》发表论文称麻腮风疫苗可能引发自闭症后,麻腮风疫苗接种率下降,麻疹疫情一触即发。2008年,英国麻疹病例10年来首次超过1000例,英国为此发出流行病警告。2012年3月-2013年2月,欧洲共报告8499例麻疹病例,其中英国报告2314例。8499例麻疹病例中,6655例(82%)未接种疫苗、1045例(13%)只接种了1剂次疫苗(常规应该接种2剂次)。1岁~4岁儿童中,77%的病例没有进行疫苗接种。如果任由抵制疫苗的情绪蔓延,对中国不利1992年全国调查乙型肝炎,发现人群当中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也就是阳性率高达9.75%。1992年卫生部开始推广新生婴儿乙肝疫苗接种,但是没有免费,需要几十块钱,接种的普及率相对有限。到2002年,国家免除了疫苗费用,但仍收取少量打针服务费。到2005年,国家把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服务彻底免费了,完全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出钱。到2006年再进行调查的时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由9.75%降低到7.18%。中国人口基数庞大,将近3个百分点的下降已经非常了不得,这都是乙肝疫苗的功劳。幼儿在接受疫苗接种如果疫苗“能不打就不打”、“不打也健康”的想法蔓延开来,会产生两个后果。一是,很多本来准备打的人现在不打了,这无疑是存在巨大风险的。因为疫苗接种并不是纯粹的个体选择,人群疫苗接种率要达到一定的比率,才会形成人群免疫力,预防传染病的大规模流行。不同疾病,要达到的接种率要求不同,目前我国对免费疫苗的接种率指标统一定为90%。所以说,如果人们因为误解,而认为疫苗接种不安全,都选择不接种疫苗,很可能造成传染病大规模流行的严重后果。二是,很多打完疫苗的人,虽然打了,但是整天提心吊胆的,孩子一有点风吹草动,就主动和疫苗副作用联系在一起,搞得人心惶惶,这是不必要的负担。
今天让我们的孩子多挨一针,是为了未来孩子能够不挨针。
登录后投票将分享到: 微博
人参与评论
问题企业和假药贩子为何铤而走险
该治的"难产",不该治的"泛滥"
在抗战中,桂系实力非但未曾受损,反而越打越
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利用一切机会巩固其在东南
联系电话:010-87 Email: 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问编辑#
还能输入140字专家解读新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_网易财经
专家解读新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专家解读新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迈向大健康、大部制的重要进展)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经济观察网 记者 王雅洁&3月13日,今天,机构改革方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根据方案,全新的国家正式浮出水面。方案提出,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国家卫生和委员会、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职责,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牵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履约工作职责,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职业安全健康监督管理职责整合,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刘远立说:“我的理解,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核心目标有二:一是破除阻碍,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效率。改革的核心手段是相关责任和权力的整合,因此改革的重要方向是大部制。”刘远立认为,这是一次迈向大健康、大部制的重要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职责具体到卫生健康领域,他认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首先从称谓上和架构上更加突出了健康这一核心目标导向,即更加明确了卫生工作是手段,国民健康是目的,更加强调了这个行政主管部门在预防控制疾病、保护维护促进国民健康中的应用,从组织架构上改变了过去重治疗、轻预防的功能定位。其二,更加强调了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监管。具体而言,新组建的“健康委”将原来分别由民政部、老龄委办公室主管的医养结合、老龄健康事业产业发展以及中医药管理等职能整合进来,统一协调大卫生、大健康的格局初步形成。其三,这次机构改革中的“破与立”标志着我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已经从战略层面的“顶层设计”转变为战术层面的执行落实。负责医改顶层设计的国务院深化医改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结束了为期10年的历史使命。今后,国民健康政策的研究制订将成为“健康委”的重要日常工作。经济观察网记者了解到,新设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要职责将包括拟定国民健康政策,协调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制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监督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应急,负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工作,拟定应对人口老龄化、医养结合政策措施等。同时,保留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常工作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承担。民政部代管的中国老龄协会改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代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不再设立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对于设立这一机构的初衷,方案表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为推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人民健康为中心,预防控制重大疾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原国家卫计委职能对比来看,上一轮机构改革下应运而生的国家卫生计生委,内设规划与信息司、财务司、体制改革司(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等,主要负责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人才发展政策,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和队伍建设等工作,拟订各类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资格标准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管理干部岗位培训工作;拟订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承担统筹规划与协调优化全国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资源配置工作,指导区域卫生和计划生育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指导卫生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拟订大型医用装备配置管理办法和标准并组织实施,承担卫生和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建设和统计工作,参与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工作。同时承办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具体工作,研究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的建议,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担组织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工作。在全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层面,国家卫生计生委一度负责国家免疫规划、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的干预措施并组织实施,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防止和控制疾病发生和疫情蔓延,承担发布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信息工作。承办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的具体工作。
拟订医疗机构、医疗技术应用、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医疗服务、采供血机构管理等有关政策规范、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医务人员执业标准和服务规范,拟订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全行业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指导医院药事、临床实验室管理等工作,参与药品、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全国医疗机构评审评价,拟订公立医院运行监管、绩效评价和考核制度。包括拟订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政策、规划、规范并组织实施,指导全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和乡村医生相关管理工作,监督指导基层卫生政策的落实。以及组织拟订食品安全标准,组织开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交流,承担新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新品种、食品相关产品新品种的安全性审查,参与拟订食品安全检验机构资质认定的条件和检验规范等。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责任编辑:程思齐_NBJS5804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 领导班子成员公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 领导班子成员公布浙江新闻百家号 15:10 | 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消息,3月2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领导干部会议。会议宣布了中央关于组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副主任、党组成员崔丽、王贺胜、曾益新,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马奔,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出席会议。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领导信息”栏目显示,马晓伟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曾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崔丽、王贺胜、曾益新等三人此前担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现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马奔此前担任中央纪委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纪检组组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成员。现任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王建军此前担任民政部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会长等职。(原标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建 领导班子成员公布》,原作者姚茜。编辑 陈斌)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浙江新闻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最具权威的浙江第一新闻服务平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hpv疫苗 药监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