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什么是肌张力障碍碍嘴歪眼斜不能进食,怎么办?

眼肌痉挛要手术吗?单侧面肌痉挛怎样治疗好?阅读http://img.mp.sohu.com/upload/ba48e39db19cf_th.jpg
眼肌包括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眼球外肌包括六条运动眼球的肌和一条提上睑的肌。正常眼球的活动,是数条肌肉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当某一运动眼球的肌肉瘫痪时,则出现眼球斜视。当眼周围的肌肉发生不自主地抽搐,医学上称眼肌痉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眼皮跳”。
日一位山东的患者***,47岁,小学老师。患者自述:眼部肌肉跳动约两年了,越来越厉害,左眼上下眼皮抖动,干巴,睁开困难,一眼大一眼小。曾在山东的一家医院神经科就医,医生说是眼肌痉挛,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有所减轻,但并没有消除。也曾从网上购买膏药,一贴膏药贴两天,一段时间也没见好转。最近发现从嘴角到下巴,整个左脸肌肉有轻微牵扯跳动,面部表情很不自然,不能自如微笑,说话很不自然...问:“这是否需要手术?我很害怕手术,有不用手术就能治好的办法吗?”
航空总医院陈国强主任认为,眼皮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用眼过度或劳累、精神过度紧张。如操作电脑时间过长、用眼太久、考前精神压力过大等。此外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也可引起。这些症状主要是神经末梢受刺激的表现,因此症状往往局限于一侧的上眼皮或下眼皮。只要通过缓解压力、适当休息就可得到恢复。绝大多数人只局限于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动,少数人眼皮跳动会逐渐加重,从单纯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发展为上下眼睑抽动,甚至发展为同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这就不是单纯的眼肌痉挛,而是面肌痉挛。还有的人两只眼睛眼睑同时跳动,一般治疗方法很长时间不见好转,很可能是梅杰综合征。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来确诊属于哪种病或哪种类型的病,以便确定手术治疗或通过其它方法治疗。建议患者尽快来航空总医院面诊和检查。
如何区分眼肌痉挛与面肌痉挛?
眼肌痉挛也称眼睑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常为双侧病变,呈进行性进展,2/3为女性,大多数在3-5年内稳定,表现为频繁而不自主地瞬目,双眼紧皱,双眼痉挛性或强直性的闭睑,同时由于眼轮匝肌长期的剧烈的痉挛又会引起眉毛下垂、上睑下垂及眼睑皮肤松弛等继发性病变。患者通常视力不受损害,有的有很好的视力,但由于眼睛总是不自主的闭合,感觉视力不好或视力应用差。患者往往越想用眼睛时越睁不开,而不用眼睛或精神放松时能睁得很好。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面神经受刺激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多是一侧,双侧患者很少,约占4%。患者多是40岁以上成人,男女性别之比为2:3。 临床表现: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
梅杰综合征也会出现眼皮跳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以双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睑下垂和睑无力也很多见。部分由单眼起病,渐及双眼。其余首发症状有眨眼频度增加、精神疾患、牙科疾患、其它部位的张力障碍(主要在颅颈部) 。眼睑痉挛在睡眠、讲话、唱歌、打呵欠、张口时改善,可在强光下、疲劳、紧张、行走、注视、阅读和看电视时诱发或加重。有人认为良性原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小发作的Meige综合征。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脑深部核团刺激手术(DBS),它具有微创、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征,是比较安全、副作用较少的有效的疗法。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患者,有效率在80-90%以上,改善率平均在77-90%以上,超过一半左右的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生活。目前费用较为昂贵,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还可选择脑深部核团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
眼肌痉挛有哪些治疗方法?
眼睑痉挛临床分为:原发性眼睑痉挛、眼病性睑痉挛、脑炎后睑痉挛、反射性睑痉挛、周围性面神经刺激性眼睑痉挛等,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该病的药物治疗有:氯硝安定、安坦等,物理治疗有针灸、经皮的面神经热解术等,但均收效甚微。肉毒素的治疗只能是一种暂时性缓解症状的保守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需要定期反复注射,会产生副作用。手术治疗有:眼轮匝肌、眉肌的肌肉切除术联合眉成形术及上睑提肌加固术、面神经选择性抽出术联合肌肉剥离术,但这些方法效果不理想,50%的患者术后复发。目前几乎所有的医疗中心都已放弃了单纯性神经切除术。因神经切除术比肌切除术有更多的并发症。
针对血管变异并压迫面神经,第七颅神经颅内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方法之一。据日本的福岛孝德报道,590例严重睑痉挛患者,利用耳后小切口施行了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总的治愈率达99.5%。优点:治愈率高达90%以上。复发率低。缺点: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普遍医院很难开展。
单侧面肌痉挛怎样治疗?
单侧面肌痉挛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到面积的其他部分,无论睡眠或清醒时均可发作。常起自中年,女性多见,可伴有单侧面肌无力。多数患者因第七脑神经根在小脑桥脑角被血管或肿瘤压迫,其中血管病变占90%,后颅凹肿瘤病例小于1%。面肌痉挛一般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有研究说是跟女性的脑部结构有关,但是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
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安定、苯妥英钠等,以及生物反馈法如针灸、理疗等,手术治疗包括肌肉切除术、选择性面神经切除术。但无论肌肉切除还是神经切除都可产生听力丧失、中耳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采用。
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办法是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从病因上彻底治疗。由于病因主要是动脉血管和面神经有黏连或挤压,长期的摩擦接触会造成脱髓鞘反应,从而出现面肌抽搐、眼部抽搐、听力下降、眼睛大小不对称等等症状。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很快消失。效果明显、安全高、副损伤少、复发率低,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
(东方红星 文/李烈;资料来源:好大夫-陈国强网,百度文库,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陈国强 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迷走神经痛及其它各种颅神经疾病;软性-硬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内疾病;颅内脊髓肿瘤等,手术超过2万例。眼肌痉挛要手术吗?单侧面肌痉挛怎样治疗好?
眼肌包括运动眼球和眼睑的肌肉。眼球外肌包括六条运动眼球的肌和一条提上睑的肌。正常眼球的活动,是数条肌肉共同协同作用的结果。当某一运动眼球的肌肉瘫痪时,则出现眼球斜视。当眼周围的肌肉发生不自主地抽搐,医学上称眼肌痉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眼皮跳”。
2018年7月3日一位山东的患者***,47岁,小学老师。患者自述:眼部肌肉跳动约两年了,越来越厉害,左眼上下眼皮抖动,干巴,睁开困难,一眼大一眼小。曾在山东的一家医院神经科就医,医生说是眼肌痉挛,服用药物治疗一段时间,症状有所减轻,但并没有消除。也曾从网上购买膏药,一贴膏药贴两天,一段时间也没见好转。最近发现从嘴角到下巴,整个左脸肌肉有轻微牵扯跳动,面部表情很不自然,不能自如微笑,说话很不自然...问:“这是否需要手术?我很害怕手术,有不用手术就能治好的办法吗?”
航空总医院陈国强主任认为,眼皮跳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用眼过度或劳累、精神过度紧张。如操作电脑时间过长、用眼太久、考前精神压力过大等。此外眼睛屈光不正、近视、远视或散光也可引起。这些症状主要是神经末梢受刺激的表现,因此症状往往局限于一侧的上眼皮或下眼皮。只要通过缓解压力、适当休息就可得到恢复。绝大多数人只局限于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动,少数人眼皮跳动会逐渐加重,从单纯上眼皮或下眼皮跳发展为上下眼睑抽动,甚至发展为同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这就不是单纯的眼肌痉挛,而是面肌痉挛。还有的人两只眼睛眼睑同时跳动,一般治疗方法很长时间不见好转,很可能是梅杰综合征。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查来确诊属于哪种病或哪种类型的病,以便确定手术治疗或通过其它方法治疗。建议患者尽快来航空总医院面诊和检查。
如何区分眼肌痉挛与面肌痉挛?
眼肌痉挛也称眼睑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常为双侧病变,呈进行性进展,2/3为女性,大多数在3-5年内稳定,表现为频繁而不自主地瞬目,双眼紧皱,双眼痉挛性或强直性的闭睑,同时由于眼轮匝肌长期的剧烈的痉挛又会引起眉毛下垂、上睑下垂及眼睑皮肤松弛等继发性病变。患者通常视力不受损害,有的有很好的视力,但由于眼睛总是不自主的闭合,感觉视力不好或视力应用差。患者往往越想用眼睛时越睁不开,而不用眼睛或精神放松时能睁得很好。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面神经受刺激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多是一侧,双侧患者很少,约占4%。患者多是40岁以上成人,男女性别之比为2:3。临床表现:开始为一侧眼睑跳动,逐渐由上向下可扩展到半侧面肌,严重才可累及颈及肩部肌群。不自主痉挛自己不能控制,情绪紧张、过度疲劳可诱发或使病情加重。据测试,面肌同步放电为每秒350次,表现为眼睑紧闭,口角歪斜,一次抽搐时程者数秒,长者数分钟,间歇期长短不定,发作时患者心烦意乱,视物不清,偶有面部酸痛、鼻塞和头痛者。
梅杰综合征也会出现眼皮跳
Meige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双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面部肌张力失调样不自主运动。中老年女性多见,多以双眼睑痉挛为首发症状,睑下垂和睑无力也很多见。部分由单眼起病,渐及双眼。其余首发症状有眨眼频度增加、精神疾患、牙科疾患、其它部位的张力障碍(主要在颅颈部) 。眼睑痉挛在睡眠、讲话、唱歌、打呵欠、张口时改善,可在强光下、疲劳、紧张、行走、注视、阅读和看电视时诱发或加重。有人认为良性原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小发作的Meige综合征。
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方法是脑深部核团刺激手术(DBS),它具有微创、可逆、可调控、个性化等特征,是比较安全、副作用较少的有效的疗法。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临床应用的患者,有效率在80-90%以上,改善率平均在77-90%以上,超过一半左右的患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可正常生活。目前费用较为昂贵,经济条件较差的患者,还可选择脑深部核团立体定向毁损手术治疗。
眼肌痉挛有哪些治疗方法?
眼睑痉挛临床分为:原发性眼睑痉挛、眼病性睑痉挛、脑炎后睑痉挛、反射性睑痉挛、周围性面神经刺激性眼睑痉挛等,应根据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该病的药物治疗有:氯硝安定、安坦等,物理治疗有针灸、经皮的面神经热解术等,但均收效甚微。肉毒素的治疗只能是一种暂时性缓解症状的保守治疗,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需要定期反复注射,会产生副作用。手术治疗有:眼轮匝肌、眉肌的肌肉切除术联合眉成形术及上睑提肌加固术、面神经选择性抽出术联合肌肉剥离术,但这些方法效果不理想,50%的患者术后复发。目前几乎所有的医疗中心都已放弃了单纯性神经切除术。因神经切除术比肌切除术有更多的并发症。
针对血管变异并压迫面神经,第七颅神经颅内微血管减压术,目前是世界上比较流行的方法之一。据日本的福岛孝德报道,590例严重睑痉挛患者,利用耳后小切口施行了显微神经血管减压术,总的治愈率达99.5%。优点:治愈率高达90%以上。复发率低。缺点:手术的技术要求高,普遍医院很难开展。
单侧面肌痉挛怎样治疗?
单侧面肌痉挛通常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扩展到面积的其他部分,无论睡眠或清醒时均可发作。常起自中年,女性多见,可伴有单侧面肌无力。多数患者因第七脑神经根在小脑桥脑角被血管或肿瘤压迫,其中血管病变占90%,后颅凹肿瘤病例小于1%。面肌痉挛一般多发于40岁以上女性,有研究说是跟女性的脑部结构有关,但是没有具体的科学依据。
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安定、苯妥英钠等,以及生物反馈法如针灸、理疗等,手术治疗包括肌肉切除术、选择性面神经切除术。但无论肌肉切除还是神经切除都可产生听力丧失、中耳炎、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除非特殊情况,一般不建议采用。
目前治疗面肌痉挛最有效的办法是微血管减压手术,是从病因上彻底治疗。由于病因主要是动脉血管和面神经有黏连或挤压,长期的摩擦接触会造成脱髓鞘反应,从而出现面肌抽搐、眼部抽搐、听力下降、眼睛大小不对称等等症状。解除神经压迫,症状很快消失。效果明显、安全高、副损伤少、复发率低,国际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
(东方红星文/李烈;资料来源:好大夫-陈国强网,百度文库,航空总医院神经外科)
陈国强主任医师,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副院长、神经外科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擅长: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舌咽-迷走神经痛及其它各种颅神经疾病;软性-硬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内疾病;颅内脊髓肿瘤等,手术超过2万例。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二十岁女生,眼睛一直眨,嘴歪,半面麻
二十岁女生,眼睛一直眨,嘴歪,半面麻
健康咨询描述:
眼睛一直眨,嘴歪,20岁女生,眼睛肿没了
其他类似问题
医生回复区
擅长: 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小儿肠炎,小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描述的症状看,上述情况考虑为面瘫的可能性大,要尽早地看中医来进行治疗,不能大意及拖延了。&&&&&&指导意见:&&&&&&就上述情况要尽早地看中医来治疗如针灸治疗,再者配合中药汤剂,红外线等,要注意保暖及补充维生素B。
微信扫一扫,随时问医生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症状来看多半考虑是面神经炎,建议先检查面部立体扫描和神经递质检测,锁定面部失衡的神经肌群和紊乱的神经递质,在对症性的治疗
参考价格:25
参考价格:4.5
参考价格:24.8
您可能关注的问题
用药指导/吃什么药好
本品适用于周围神经病。...
参考价格:¥25.2
本品适用于周围神经病。...
参考价格:¥8.16
您好,虽然我们的工作人员都在竭尽所能的改善网站,让大家能够非常方便的使用网站,但是其中难免有所疏漏,对您造成非常不必要的麻烦。在此,有问必答网向您表示深深的歉意,如果您遇到的麻烦还没有解决,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联系我们,我们会优先特殊解决您的问题。
请选择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提问
非医学类咨询
违背伦理道德
其他投诉理由
涉嫌广告宣传
无意义回复
违背伦理道德
复制粘贴内容
常识性错误
其他投诉理由
如遇紧急情况,请致电400-*健康问题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
提问的越详细,医生回答的越清楚哦
请输入问题描述,10-500个汉字。10/500
曾经治疗情况和效果:有无
描述治疗情况(如没有点击无)并想得到怎样的帮助
请输入问题描述,0-500个汉字。0/500
*性别:男女请选择性别
*年龄:请正确填写:如:22 或22岁
上传影像图片
每张图不超过 2 MB,格式:支持 gif , jpeg ,jpg
手机号码:
√保密,免费获得医生回复短信格式错误
& 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网友求助"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有哪些?...已回复
最近我发现孩子的行走姿势有点不对,跟他以往的走路方式有所不同,走着走着他会突然歪一下。有时候做着作业嘴角还会突然抽一下,我好担心是他身体出现了问题。我咨询了我那个学医的朋友,他说有可能是肌张力障碍。所以我想知道这个病都有哪些症状。希望得到的帮助: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自闭症是如何造成的?孩子自闭,家长需注意,要及时就医。
医院出诊医生
擅长:抽动多动、自闭症、遗尿症、智力低下等
擅长:小儿内科
共5位网友提供帮助
会员9227550 13:03:27
肌张力障碍的临床表现如下:1.扭转痉挛扭转痉挛于1911年由OppenheimH首先命名,是指全身性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又称畸形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上以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运动和姿势异常为特征。起病初期,往往在开始行走时都会出现一侧足部不随意的足趾跖屈,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称之为足趾步态。在发病的早期,这种异常动作仅影响一些随意动作,如影响往前行走,而不影响其他方向的动作,如后退,或横行时行走就完全正常。也有表现为一侧下肢突然的弯曲或反射性的痉挛。几个月或几年后,这种不自主的异常动作,静止时也会出现,并渐进性扩展波及邻近部位的肢体,最后波及面部、颈部以至全身。面部受累表现为挤眉弄眼、歪咧嘴等动作,舌肌咽喉受累时出现舌头时而伸出、时而缩回、磨牙,伴有构音障碍及吞咽困难,颈部受累则出现痉挛性斜颈,肢体表现为伸直、屈曲或旋前、旋后。躯干及脊旁肌的受累则引起全身的扭转或螺旋形动作,因此易导致肌肉肥大,脊柱前凸、侧凸,骨盆倾斜。扭转痉挛在做自主运动时或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完全消失。肌张力在扭转时增高,扭转运动停止后则转为正常或减低,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即由此得名。严重者不能从事正常运动,晚期病例可使骨骼畸形、肌肉挛缩而导致严重残废。肌张力障碍伴有扭转成分故称扭转痉挛。2.痉挛性斜颈痉挛性斜颈于1652年由荷兰医生Tulpius首先提出,多见于30~50岁,也可发生于儿童或老年人,男女比例为1:2。该病是因颈肌的痉挛或强直性收缩而引致头向一方强直性转动。颈部的肌张力障碍导致头部和颈部的姿势不正常,故也称颈内肌张力障碍或颈肌张力异常。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头部快速地转动和静止时头部间断性或持续性偏斜。成年起病的痉挛性斜颈,通常起病甚为缓慢,开始头不自主地转向一侧,经数日或数月后转动的频率和幅度也将逐渐增加并叠加阵挛样跳动式痉挛。颈部深浅肌肉均可受累,因受累的肌群不同故临床表现不同,但以胸锁乳突饥斜方肌及颈夹肌的异常收缩最易表现出来。一些患者在症状明显前先表现为不自主的点头或摇头。另外,痉挛时间可长、可短、可有停顿,严重者肌肉呈强直性收缩,痉挛动作杂乱无章并且猛烈,造成头部不停的倾斜、扭转,并且扭转的方向可变。患忌发生肥大,这种不随意运动可因情绪激动、走路、骑车时加重,平卧时减轻,睡眠中完全消失。痉挛性斜颈伴不随意收缩时可引发颈神经胀痛,重者可放射至臂部,甚至引起肌紧张性头痛。痉挛性斜颈伴发疼痛比其他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发生率高。病情严重、长久者可导致颈部肌肉挛缩和持久变形。3.Meige综合征于1910年由法国医生HenryMeige首先描述,主要表现为眼睑痉挛和口-下颌肌张力障碍,可分为三型:①眼睑痉挛;②眼睑痉挛合并口-下颌肌张力障碍;③口-下颌肌张力障碍。4.手足徐动症手足徐动症也称指痉症或易变性痉挛,是以肢体远端为主的缓慢弯曲的蠕动样不自主运动。下肢受累时,拇指常自发性背屈。面肌受累时则挤眉弄眼,扮成各种鬼脸。咽喉肌和舌肌受累时则言语不清和吞咽困难,尚可伴有扭转痉挛和痉挛性斜颈。不自主动作于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后消失。当挤挛时肌张力增高,肌松弛时正常,感觉正常,智力可减退。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极缓慢的手足徐动导致姿势异常颇与扭转痉挛相似,后者主要侵犯肢体近端、颈肌和躯干肌,典型表现以躯干为轴扭转。5.书写痉挛书写痉挛和其他职业性痉挛指在执行书写、弹钢琴、打字等职业动作时手和前臂出现的肌张力障碍和异常姿势。男性多于女性,男:女约为2:1。平均发病年龄约为39岁。书写痉挛症主要发生在利手中,因右利手的人多,故大部分病人多为右手有书写痉挛症。患者常不得不用另一只手替代,而做与此无关的其他动作时则为正常。患者书写时手臂僵硬,握笔如握匕首,肘部不自主地向外弓形抬起,腕和手弯曲,手掌面向侧面,笔和纸几乎呈平行。由于书写和职业关系,部分病人只能改为非利手书写或工作,本采有家族史。
如遇商品下架,请咨询对方药师或客服
会员9227680 13:03:31
肌张力障碍疾病主要是由于肌肉肌肉异常的不随意收缩而引起头部和颈部扭曲、转动而产生非正常的样子。因此通常又被一些患者称为痉挛性斜颈。肌张力障碍疾病发病很慢,最早的时候会出现一些周期性现象,到了后期就会开始出现异常姿势。依据肌张力障碍的发生部位,可分为局限性、节段性、偏身性和全身性。一般而言,发病年龄越早,症状可能越严重,波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可能性也越大。发病年龄越大,肌张力障碍越可能保持其局灶性。局限性肌张力障碍指肌张力障碍只影响到躯体的一部分,如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眼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等。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个以上相邻部位,如Meige综合征(眼、口和下颌),一侧上肢加颈部,双侧下肢等。累及一侧身体时称偏侧肌张力障碍,一般由对侧大脑半球蹭所致。全身性肌张力障碍,累及至少一个节段,加上一个以上其他部位。
会员9227757 13:03:35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简称肌张力障碍,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尽管名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肌张力障碍可影响受累肢体的正常运动幅度,范围、速度和肌肉的硬度等。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常见症状为发作性睡眠、儿童型肌张力障碍、构音障碍、红细胞增多、肌张力减低、肌张力降低、偏身肌张力障碍、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怪异步态等。因此对于此病的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以上是对肌张力障碍的症状有哪些?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降!
会员9228210 13:03:39
按肌张力障碍范围的分类:①局限性肌张力障碍:仅累及眼睑部肌群者,称眼睑痉挛;累及口周及下颌肌群者,则称为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疾病累及喉部肌群称为痉挛性构音障碍;疾病累及颈部肌群称为痉挛性斜颈;疾病累及前臂和手部,称为书写性痉挛症。②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颅和颈部两处肌群者,称之为颅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颈和躯干者称为纵轴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侧手臂和纵轴躯干或双上臂者,称为臂部节段性肌张力障碍;累及一侧股肌和躯干或两侧股肌(可有或无躯干受累)者称为股节段性肌张力障碍。③偏身肌张力障碍:系指同侧上下肢的肌群受累,多为继发性原因所造成的。④全身肌张力障碍:系指疾病累及3个或3个以上肢体伴躯干,颅,颈或延髓部肌群,如全身性的扭转痉挛。
会员9227245 13:03:43
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一组身体骨骼肌的主动肌和拮抗肌不协调,并且间歇持续收缩造成重复的不自主运动和异常扭转姿势的症状群,也称肌紧张异常或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综合征的症状:肌张力障碍的临床分类目前尚不统一,肌张力障碍的各种分类与临床特点相关,主要根据肌张力障碍的受累肢体和部位,可能造成肌张力障碍的原因,发病时的年龄等。(1)按蹭累及部位分类:①局限性肌张力障碍:影响躯体某部,如痉挛性斜颈,痉挛性发音困难(声带),睑痉挛,口-下颌肌张力障碍,书写痉挛(一侧上肢),职业性痉挛,足肌张力障碍等。②节段性肌张力障碍:表现节段性分布特点,如颅-颈部肌张力障碍,上肢伴或不伴中轴,头颈部肌张力障碍,下肢伴或不伴躯干肌张力障碍,躯干-颈部(不影响头面部)肌张力障碍等。③多部位肌张力障碍:累及身体2个以上不靠近部位。④广泛性肌张力障碍:影响广泛的躯体范围。⑤偏侧性肌张力障碍:仅累及单侧身体。(2)按病因分类:①遗传性进行性肌张力障碍:多在小儿发病,表现步行障碍及运动减少,躯干姿势异常,腰部明显向前弯曲,日内症状波动明显,晨轻,午后至傍晚加重,呈进行性发展,L-dopa疗效显著,本病与Parkinson采能有类似之处。②症状性肌张力障碍:如脑性瘫痪,累及基底核的脑卒中,Wilson病,Hallervorden-Spatz病,脑炎,脑肿瘤,精神病药物副反应等伴肌张力障碍,Parkinson病有时可伴肌张力障碍。
问肌张力障碍有哪些症状
职称:其他
专长:皮肤过敏
&&已帮助用户:128086
指导意见:您好证状有以肢体的某一部分出现不自主运动起病如通常以一侧足的不自主跖屈及内翻开始先后扩展到同侧及对侧肢体发生不自主扭曲运动
问天生肌张力障碍能治疗吗,有哪些症状啊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 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1199
病情分析: 肌张力障碍可分为全身性,局灶性或节段性.
  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旧称扭转性痉挛)是一种罕见的进行性综合征,其特征是扭转性的不自主动作,造成持续的,往往很怪异的姿势.症状通常开始出现在儿童时代,表现为行走时足部内翻并固定于跖屈位.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往往具有遗传性.主要的遗传型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伴部分外显率,在先验病人的家系中有些看来"未得病"的成员往往是本病顿挫型的病例.在若干家族中,致病基因看来是定位于染色体9q.本病的病理解剖基础不明.本病最为严重的形式表现出毫不容情的稳步进展加重的病程.症状十分严重的病例可能经常处于全身扭转形成的奇特的固定的姿势中.精神与思维功能通常保持正常.
  局灶性肌张力障碍只影响单一的身体部位.少见地,肌张力障碍可向邻近的身体部位扩展,形成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更为罕见地,可进而扩展为全身性肌张力障碍.具有一定特征的还有若干肌张力障碍综合征.意见建议:治疗
  治疗效果往往不够满意.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最常用的药物为大剂量抗胆碱能药物(安坦6~30mg/d口服;苯甲托品3~15mg/d口服)和/或多巴胺耗竭剂利血平0.1~0.6mg/d口服.左旋多巴与卡马西平对少数病例有效.
  对局灶性或节段性肌张力障碍,或对全身性肌张力障碍中症状特别严重的局部部位,应用精制肉毒毒素A作局部注射是首选治疗措施.毒素注射进入受累及的肌肉后,能减弱不自主收缩的力度,对产生肌张力障碍的基本神经机制不起影响.肉毒毒素注射对眼睑痉挛与强直性发音障碍特别有效.剂量须高度个体化.每隔3~6个月须重复注射治疗.应当由有经验的医生来执行注射治疗
问肌张力障碍吃什么药呢?
职称:医师
专长:腰腿痛,骨折,脊椎结核并发截瘫,脊椎椎弓峡部裂,脊椎结核后突畸形,先天性椎体畸形,颈椎半椎体畸形,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下颈椎不稳症,慢性腰背痛
&&已帮助用户:1792
病情分析: 你好,在正常情况下,出生不久的婴儿,肌张力多偏高,身体或四肢较硬,随着月龄的增长、神经系统的发育,肌张力就应该下降,恢复正常。如果出生1月后婴儿肌肉仍然发硬,特别是受到刺激和哭闹时发硬明显,就要引起注意了。如小儿脑瘫,但脑瘫除了肌张力异常增高外,往往还有异常动作或姿势,比如上肢固定于屈曲状态或下肢固定于伸直状态、身体痉挛性扭转、上肢后旋等等。此外,脑瘫是大脑病变所引起的,除了肌肉、关节方面的表现外,还可伴有智力发育障碍,如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自主动作少、易惊、易吐、嗜睡,甚至不会吃奶或吮吸无力。意见建议:宝是宝否会有后遗症,要看宝宝的恢复情况,具体情况建议您咨询宝宝的主诊医生,医生会根据您宝宝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问问题:我的孩子肌陈挛性肌张力障碍,应该...
职称:护士
专长:外科、
&&已帮助用户:160928
病情分析: 肌张力障碍痉挛性斜颈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疗效轻好,注射部位及用量、用法都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应用。意见建议:你可以去当地医院的神经内科咨询一下。
问肌张力障碍怎么治疗?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外科相关疾病
&&已帮助用户:104917
病情分析: 瘫疾病早期家长可以帮助孩子做好康复训练措施,具体如下:
(1)、俯卧位抬头训练患儿用前臂支撑身体.训练人员位于患儿头部前方,用颜色鲜艳,可发光或发声的玩具吸引患儿,同时对患儿说:“抬头,抬头”. 若患儿不主动抬头,训练人员可用手指叩击患儿颈后,诱导其抬头.患儿俯卧在楔形垫或枕头上,把较高的一侧垫在胸下.患儿双腿伸直,双手前伸.将玩具放在患儿头部前方或上方,鼓励患儿抬头看玩具,并伸手抓玩具意见建议:.(2)仰卧位抬头训练患儿双下肢屈曲,头,躯干摆正.训练人员双手握住患儿肘部,缓慢将患儿拉起,当患儿的头稍有后仰时停止.
除此之外,治疗脑瘫建议患儿选择物理加中医治疗,不能单独服用药物控制,以免出现毒副作用
问肌张力障碍症是什么症状?
职称:医生会员
专长:高血压、糖尿病
&&已帮助用户:3313
病情分析: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csyndrome)简称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意见建议:预防:有遗传背景的疾病,预防显得更为重要。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近亲结婚,推行遗传咨询、携带者基因检测及产前诊断和选择性人工流产等,防止患儿出生。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加强临床护理,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关注此问题的人还看了
大家都在搜:
关注健康生活!
主要有:发病年龄;食欲极佳,多食,喜甜食;皮下脂肪分布均匀;青
主要有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两方面,药物治疗可分为针对抽动症状…
社会发展节奏快,生存压力大,很多人不能良好调节自我心理,导致.
百度联盟推广
免费向百万名专家医生提问
填写症状 描述信息,如:小孩头不发烧,手脚冰凉,是怎么回事?
无需注册,10分钟内回答
搜狗联盟推广
百度联盟推广
医生在线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肌张力障碍的表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