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和治疗精神分烈裂症,鉴别诊

【图片】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572贴子:
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 或 双相心境障碍):
是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轻躁狂发作也需要满足持续4天以上的标准),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注:无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都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满足诊断标准条件),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较少见)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精神分裂症:
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基本鉴别要点:①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双相障碍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③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须分别都符合连续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的表现才可以算,不能问到一点就算,那是违背疾病诊断标准原意界定的。其详细标准如下: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1. 症状标准  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① 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② 语量增多;③ 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④ 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⑤ 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⑥ 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⑦ 睡眠需要减少;⑧ 性欲亢进。2. 严重程度标准 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  ②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4.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1.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① 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 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 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⑦ 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 食欲减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 性欲减退。2. 严重度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3. 病程标准  ①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二周;  ②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二周。4.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双向是周期性的疾病,一次发作半月到半年。两次发作之间,可以完全恢复正常;即使不用抗精神病药,也没有任何症状;而且具有充分的自知力,知道自己前一时期精神不正常,自己希望得到帮助、以期预防复发。精神分裂症是持续性的疾病,病情可以有波动;但是,如果不用抗精神病药,症状不会完全消失。即使应用抗精神病药,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缓解。即便能够完全缓解,一旦停药,不出几个月,便又复发。有的患者,可以完全恢复自知力;但一般说,在发病时期,往往自知力不充分。
双向的躁狂与精分的狂躁也是有区别的。双向的躁狂:‘躁狂’是manic的译文,精确地说应该称‘狂’,是指自大而已,并不是‘狂躁易怒’的‘狂躁’。患者并不大吵大闹。他们的表现是情绪高涨,他的高涨情绪,往往会感染他人,惹得哄堂大笑。兴奋多语,很愉快,很自得,往往自大,自以为很聪明、很能干。他是开心,不是发怒。‘发脾气’并不是它的表现特点。 ‘情感调整剂’只对‘躁狂抑郁症’患者有治疗和预防作用,对其他疾病(例如精神分裂症)的情感没有调整作用。 他没有情感淡漠,一般不会殴打亲人,不像精神分裂症那样地不讲道理。 他不是一个人独自兴奋多语,而是忙着与别人对话。他会热心做好事,不会无端地搞破坏。除非自己的活动受到阻扰或责备,否则他不会发脾气,更不会打人。除了极为严重的时期,一般说,仍有相当好的自知力,自己知道情绪有点过于兴奋,事后知道有做错的事并会道歉。精神分裂症的‘狂躁’:他们可能受到幻听或妄想的支配,出现狂怒,无理取闹,大发脾气,大吵大闹,打人骂人,无情无义,殴打亲人,破坏财物,甚至放火杀人。他们的狂躁表现,不会让别人感到开心,只会使别人讨厌、感到愤怒。他们没有自知力,不认识自己的错误,更不承认是病态,事后根本不会认错或道歉。
很有道理!
精分和双向的鉴别手段:重要的手段就是跟患者提问交谈。双向的交谈内容跟提问者的内容有关,尽管可能不合拍,但还是有关联的。比如躁狂期你问:你会不会弹钢琴啊? 患者在没有发病前钢琴水平很差,这时他可能会答他钢琴很厉害,朗朗都不是他对手。而如果你问精分,他可能会回答他看到一伙人在划拳或者根本不理你,眼光游离到其他地方去了。
九大妄想:1、钟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受到某一异性或许多异性的爱恋。当遭到对方拒绝时认为这是在考验他,仍反复纠缠不休。  2、被洞悉感:称内心被洞悉或思维被揭露。患者坚信自己的思想未经过言语或其他方式表达出来,就被别人知道了,甚至尽人皆知,闹得满城风雨。  3、嫉妒妄想:患者坚信自己的配偶对自己不忠,与其他异性有不正当的关系。跟踪、监视配偶,拆阅别人写给配偶的信件,检查配偶的衣物等。  4、关系妄想:患者坚信周围环境中的一些与他不相关的现象均与他有关。如旁人之间的谈话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吐痰是在针对他。  5、影响妄想:自觉有一种被控制感。患者坚信自己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受到外界特殊东西的干扰与控制。可以是无线电、光波、某种射线等等。患者体验有强烈的被动性和不自主性,此为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  6、夸大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有非凡的才能、至高无上的权利、大量的财富等等精神病症状。  7、疑病妄想:患者坚信自己患了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因而到处求医。患者反复找医生看病,重复做各种检查也不能消除疑心。  8、被害妄想:毫无根据地坚信别人在迫害他及其家人。迫害的方式多种多样,被跟踪、被诽谤、被隔离、被下毒等。  9、罪恶妄想:坚信自己犯有严重的错误。患者认为自己做错了事说错了话,对不起别人,应该受到惩罚,应该判刑,甚至罪大恶极,死有余辜,因而患者采用各种方式来赎罪。
太长了不想看,一但停药停爽了都不在乎自己到底是什么病了,话说我吃的喹硫平也治精分诶,最近幻想频率太高了,开始自我怀疑是否得了些好像很恶心的病,但还是太长了不想看┐(‘~`;)┌
。。。。。
指导语:杨氏躁狂评定量表( Young manic rating scale),1978年R.C.Young提出。主要用来评定躁狂症状以及严重程度,不是诊断量表,是症状分级量表。共有11个条目,1、2、3、4、7、10、11条目是0-4级评分,5、6、8、9条目是0-8级评分,目的在于区分兴奋不合作的患者;严格按照评分标准和指导语进行,评定的时间跨度是最近一周;评分依靠现场交谈检查,同时参考知情人信息;可以评定极限分;症状判定根据患者的平时情况作为参考;两个评分之间难于确定时的原则,0-4分的条目选高分,0-8分的条目选中间分。结果判定标准:正常:0-5分,轻度:6-12分,中度:13-19分,重度:20-29分,极重度:30分以上。
隔了一年又来看一边,(果然资料电脑看着爽),我已经分不清自己是什么了,我可能是个彻底的疯子吧,只不过还有点清醒?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专辑:精神分裂症
扫描二维码获取播放地址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杨甫德-北京回龙观医院-精神科
视频摘要:精神分裂症患者通常会有一些明显的表现,如幻视、幻听,妄想,情绪不稳等。但是病情较轻的患者,因为意识及智能很少受到严重影响,仍能维持正常。因此,普通人是无法对其病情作出准确判断的,需要去医院做专业测试、检查,帮助确诊病情。如何区分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
发布于 11:16&&&有777人浏览
  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轻躁狂发作也需要满足持续4天以上的标准),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注:无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都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满足诊断标准条件),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较少见)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而精神分裂症则是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基本鉴别要点:①躁狂发作是在情感高涨基础上出现的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情绪愉快、高涨,有感染力。②精神分裂症病程中可出现抑郁症状,而双相障碍可伴随精神病性症状,应注意鉴别。双相障碍是以情感障碍表现为主导症状并贯穿于整个病程,情感高涨或低落,伴随思维和行为改变,发作间歇期正常。而精神分裂症表现是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为主要表现,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不协调,发作间歇期多残留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③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双相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无论处于那种发作,必须分别都符合连续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有躁狂发作和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的表现才可以算,不能问到一点就算,那是违背疾病诊断标准原意界定的。其详细标准如下:  躁狂发作的诊断标准  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1.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并至少有下列三项(若仅为易激惹,至少需四项):  ①注意力不集中或随境转移;  ②语量增多;  ③思维奔逸(语速增快、言语迫促等)、联想加快或意念飘忽的体验;  ④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  ⑤精力充沛、不感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或不断改变计划和活动;  ⑥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  ⑦睡眠需要减少;  ⑧性欲亢进。  2.严重程度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或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已持续一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躁狂发作标准至少一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躁狂。  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1.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  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  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  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  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  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自杀、自伤行为;  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  ⑧食欲减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⑨性欲减退。  2.严重度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3.病程标准①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二周;②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二周。  4.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鉴别诊断要点:  1.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并非原发性的症状,而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则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仅出现于情感症状之内的严重阶段,多数不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的幻觉或妄想症状,即使出现也多是与心境相关或协调的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多是不协调的,常表现为言语凌乱、思维散漫(给听者以说话东拉西扯的感觉)、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和内心体验是协调的。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功能水平多不如发病前功能状态;而双相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均有助于鉴别。个别病人可能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病程、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做出判断。双相障碍对情感稳定剂疗效反应较好,而精神分裂症仅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反应好。如果单纯以碳酸锂、丙戊酸或拉莫三嗪这些相对单纯的情感稳定剂能够长期维持治疗者,反过来也更支持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  5.双相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但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6.双相障碍中,躁狂期病人可出现夸大妄想及幻听,抑郁患者可出现贫穷或自罪妄想及幻听,但内容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荒谬,逻辑推理过程基本正常。如出现逻辑推理障碍、原发性妄想、荒谬离奇的被动妄想、追踪性评论性幻听,或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症状并非出现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期内应考虑不支持双相障碍的诊断。  7.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两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耐心的询问可以的到一些应答,病人的表情动作虽然缓慢困难,但流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神和欲语而难以表达的表情,说明病人与周围仍有情感上的交流。而紧张性木僵病人则淡漠缺乏情感交流,无论医生多么努力,病人却常常是无动于衷,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8.急性发作的躁狂病人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当行为症状控制之后,病人仍会暴露出高涨的情绪体验或兴趣及意志活动过多等躁狂发作条目表现,而有别于精神分裂症。9.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也偶尔会出现一些与当前心境不协调的幻觉和/或妄想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相,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常缺乏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而且都发生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期间内,发作间歇期则消失。双相情感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如何区分
近年来,对于精神类疾病的研究日趋白热化。自从国外兴起了对双相情感精神障碍诊断的热潮,国内也开始纷纷效仿,甚至将一些精神分裂症误诊为双相情感障碍。这无论对于医学研究还是患者来讲都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将双相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在专业上加以区分。
先来看看双相情感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扬或低落为基本临床表现,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有反复发作的倾向,间歇期完全缓解。发作症状较轻者可达不到精神病的程度。本病发作可表现为躁狂相或抑郁相,其含义和诊断标准分别为:
患者心境高扬,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兴高彩烈,易激惹、激越,甚至发生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
【躁狂发作诊断标准】
一、 症状标准:以情绪高涨或易激惹为主要特征,且症状持续至少一周,在心境高扬期,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三项:
l.言语比平时显著增多;
2.联想加快,或观念飘忽,或自感言语跟不上思维活动的速度;
3.注意力不集中,或者随境转移;
4.自我评价过高,可达妄想程度;
5.自我感觉良好,如感头脑特别灵活,或身体特别健康,或精力特别充沛;
6.睡眠的需要减少,且不感疲乏;
7.活动增多,或精神运动性兴奋;
8.行为轻率或追求享乐,不顾后果,或具有冒险性;
9.性欲明显亢进。
二、严重程度标准,至少有下述情况之一:
1.工作、学习和家务劳动能力受损;
2.社交能力受损;
3.给别人造成危险或不良后果。
三、排除标准:
1.不符合脑器质性精神障碍、躯体疾病与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若同时符合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可参考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诊断标准。
患者心境低落,与所处的境遇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状态。严重者可出现妄想、幻觉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中焦虑与运动性激越比抑郁更为显著。
【抑郁发作诊断标准】
一、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且持续至少二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
1.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4.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7.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食欲不振,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明显减退。
二、严重程度标准,精神障碍至少造成下述情况之一:
1.社会功能受损;
2.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三、 排除标准:与躁狂发作所列内容相同。
综合来看:双相情感障碍(又称:双相障碍或双相心境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是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轻躁狂发作也需要满足持续4天以上的标准),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注:无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都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满足诊断标准条件),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较少见)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而精神分裂症则是多起病于青壮年,表现为感知、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障碍,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和内心体验不协调,脱离现实。一般无意识障碍和明显的智能障碍,随着病程进展可有注意、工作记忆、抽象思维和信息整合等方面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部分患者发生精神活动衰退和不同程度社会功能缺损。
鉴别诊断要点:
1.精神分裂症所出现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郁症状并非原发性的症状,而以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为原发症状;心境障碍则以心境高涨或低落为原发症状,精神病性症状仅出现于情感症状之内的严重阶段,多数不出现明显的精神病性的幻觉或妄想症状,即使出现也多是与心境相关或协调的症状。
2.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精神活动多是不协调的,常表现为言语凌乱、思维散漫(给听者以说话东拉西扯的感觉)、情感不协调,行为怪异。而双相障碍患者的情感反应与外界环境和内心体验是协调的。
3.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多数为发作进展或持续进展,缓解期常功能水平多不如发病前功能状态;而双相障碍是间歇发作性病程,间歇期基本正常。
4.病前性格、家族遗传史、预后和药物治疗的反应均有助于鉴别。个别病人可能需要结合既往病史、病程、症状持续的时间及疾病转归等因素做出判断。双相障碍对情感稳定剂疗效反应较好,而精神分裂症仅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反应好。如果单纯以碳酸锂、丙戊酸或拉莫三嗪这些相对单纯的情感稳定剂能够长期维持治疗者,反过来也更支持双相障碍的临床诊断。
5. 双相障碍无论是在躁狂状态还是在抑郁状态,都可能伴有精神病性症状,但精神病性症状是在情感高涨或低落的背景下产生的,与患者的心境相协调。如果在不符合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心境下出现了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表现(即:出现独立于情感症状之外的精神病性症状情况),一般不单纯考虑双相障碍的诊断,应考虑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的临床诊断方向。
6. 双相障碍中,躁狂期病人可出现夸大妄想及幻听,抑郁患者可出现贫穷或自罪妄想及幻听,但内容不像精神分裂症患者那么荒谬,逻辑推理过程基本正常。如出现逻辑推理障碍、原发性妄想、荒谬离奇的被动妄想、追踪性评论性幻听,或幻觉妄想思维逻辑障碍等症状并非出现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期内应考虑不支持双相障碍的诊断。
7. 抑郁性木僵与紧张性木僵两者的情感障碍和与环境的接触有本质的不同。抑郁病人的情感是低沉而不是淡漠,耐心的询问可以的到一些应答,病人的表情动作虽然缓慢困难,但流露出忧心忡忡的眼神和欲语而难以表达的表情,说明病人与周围仍有情感上的交流。而紧张性木僵病人则淡漠缺乏情感交流,无论医生多么努力,病人却常常是无动于衷,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8. 急性发作的躁狂病人也会出现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但当行为症状控制之后,病人仍会暴露出高涨的情绪体验或兴趣及意志活动过多等躁狂发作条目表现,而有别于精神分裂症。
9. 躁狂和抑郁的病人也偶尔会出现一些与当前心境不协调的幻觉和/或妄想症状,但这些症状往往不是疾病的主要临床相,持续的时间一般不长,常缺乏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而且都发生在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的期间内,发作间歇期则消失。
最后总结一下,这两种疾病其实有着非常明显的本质区别: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个病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症状基调是“思维障碍”(即:各种妄想奇怪想法或逻辑推理障碍或思维结构松散,当然幻听、瓦解性紊乱行为和紧张性行为也固然是重要的)方面的问题;而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整个病程中的主要问题和症状基调是“情感问题”(即:情绪过分低落或过分高涨和由此带来的活动过度减少或增多,对周围旁观者有一定的感染力,是与环境和内心体验协调的情感涨落表现),如果情感高涨和低落这样的情感障碍问题已经不明显或消失了病人还有“妄想”或者“幻觉”或者“怪异紊乱瓦解行为”症状这三个主要症状之一的持续存在,那么就多不应该再考虑双相障碍这个诊断了。
杭州宝善堂医院(主治失眠、抑郁、精神分裂、头痛头晕、躁狂症、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症、植物神经紊乱、精神障碍等)启用NAK-1神经元激活体系,采用现代技术与中医药理分型调理,配合心理疏导等多种方式,立足神经回路病发根源,治疗精神疾病安全绿色、快速有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情感障碍
精神分裂症(SCH)和双相情感障碍(BAD)是两种不同的精神疾病,这两种疾病的综合全球患病率约为0.7-1%,男女发病率大致类似,症状通常都是在成年早期开始,并伴随自杀风险。SCH和BAD目前是根据DSM和ICD标准化诊断指南进行分类的;然而,这种分类方法的有效性存在争议,因为在这两种诊断中都能观察到精神病性症状。这种相似性使得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特别是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导致相互误诊。
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诊断为SCH和BAD患者样本的临床和社会特征,来表明这两种病因不同的疾病分类诊断上的难点。
研究样本由102例诊断为SCH的患者和92例诊断为BAD的患者组成。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生活质量满意度调查表(Q-LES-Q)和社会功能量表(SFS)进行评估。
研究中共有79例女性(40.9%),男性114例(59.1%),SCH和BAD组之间没有性别差异。SCH患者平均年龄38.46±9.07岁,BAD患者平均年龄38.74±11.94岁;受教育年限SCH组为9.82±3.69年,BAD组8.91±3.48年。社会人口学特征方面没有组间差异,发病时间、总住院时间或平均持续时间也不存在显著差异;家族史、自杀企图和酒精、物质滥用方面,两组之间没有差异,然而,BAD组患者吸烟率明显高于SCH组(p=0.042)(表2)。
根据中位PANNS-P,PANSS-N,PANSS-G和PANSS-T值(p&0.001,p&0.001,p=0.009和p&0.001),两组之间确定了显著性差异。SCH组的以上各项评分要高于BAD组,这一结果表明SCH患者缓解期间可能会有残留的精神病性症状,而BAD患者会存在躁狂-抑郁循环过程。另外,所有患者组的这些评分均属于轻度水平,与患者的缓解期相符。
在SFS社会活动/退缩性,人际行为,共同社会活动,业余活动,独立水平/有效性和独立性/亚组表现值和平均Q-LES-Q值之间,两组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1 患者的社会人口学数据
表2 患者的临床特征
表3 患者的PANSS,Q-LES-Q,SFS评分
本研究中的SCH和BAD患者在性别、教育程度、发病年龄、自杀企图、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方面具有显著相似性。BAD-Ⅰ型患者的精神病性特征占主导地位,存在反复发作的过程,与SCH共享某些特征。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相似临床特征背后的现象学和神经生物学也需要进一步的评估,以完善其鉴别诊断。
图片来源于网络
Sa?lamAykut D, Civil Arslan F, ?zkorumak E, et al. SCHIZOPHRENIA AND BIPOLARAFFECTIVE DISORDER: A DIMENSIONAL APPROACH[J]. Psychiatria Danubina, ): 141-147.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分享国内外最新精神科最新科研进展,承接广告、设计、PPT制作、DA、KA、翻译等。
承接设计海报、微信号推文、产品包装、物料延展、产品LOGO、患教手册、软文等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医治疗精神分列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