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什么美国肯德基基,除了三星,看看我国自己的柔性屏

海信电视是三星屏吗
海信电视是三星屏吗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平板/笔记本
HiLink生态产品
终端云服务专区
关于大家对jdi和lg屏幕的纠结,我只是搬运工
&略有小成&
来自:浏览器
JDI/夏普/LG三大显示屏特点
& & 非著名相声演员罗永浩和它的锤子手机近来一直是舆论的焦点,锤子手机的火热,也顺带着把JDI给炒火了。JDI(Japan Display Inc.)是日本显示公司的英文简称,是由株式会社产业革新机构、东芝、索尼、日立合资搞的公司,而消费者们真正熟知它,正是因为听了老罗锤子手机发布会上的激情演讲。小米 M4(联通3G)产品综述|图片(324)|参数|报价|点评(2764)本地参考底价 1400.00元 ↓10%
JDI夏普LG之战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 & 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激烈,除了核心硬件、UI、拍照外,屏幕显示也是各大品牌必争之地。因此,我们在发布会上也经常能看到屏幕显示这一环节的展示。而手机屏幕,除了三星和索尼外,目前我们见得多的不外乎这三个品牌:夏普、LG以及近来名声大噪的JDI。& & 采用这三家显示屏的热门产品有不少,如夏普:小米4、魅族MX3、nubia Z7等;JDI:锤子手机、OPPO Find 7、华为等;而LG的话主要是苹果iPhone <font color="#s以及Nexus系列还有LG自家的产品。& & JDI、夏普、LG这三家的手机屏幕都有什么特点?先来说下JDI吧!JDI& & JDI成立于日,别看年头不长,貌似没有什么技术沉淀,可它背后倚靠的是东芝、索尼、日立这几大巨头。因此,凭借着这几家公司雄厚的技术资源,它也是迅速在市场站稳脚跟。到2013年的6月,JDI的低温多晶硅(LTPS)液晶面板产能已位居全球第一。& & JDI现在主打Pixel Eyes显示屏。其内嵌触摸感应器模块(in-cell),使液晶模块更轻更薄。屏幕采用的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最大化抑制画面闪烁感,提高了像素开口率(单位像素内实际可透光区面积与总面积的比例)以及透光率,并具有极低的功耗。& & 它的优点可以总结为:显示出色、透光率高、功耗较低。夏普& & 而夏普在显示屏领域也一直是个有着不错口碑的老品牌。它有着两大极具影响力的专利:ASV(Advance Super View)技术和IGZO(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技术。& & ASV技术并不是一种面板技术类型,而是一种用于提高图象质量的技术,主要是通过缩小液晶面板上颗粒之间的间距,增大液晶颗粒上光圈,并整体调整液晶颗粒的排布来降低液晶屏幕的反射,增加亮度、可视角和对比度。
& & IGZO,也就是“铟镓氧化锌”(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的缩写,这是一种生产液晶显示屏的半导体材料。与硅基芯片相比,这种材料,能提供相当于硅基芯片最多一倍的电池续航时间和更加清晰的图像,还能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触摸屏的灵敏度提高五倍以上。& & 虽然近年来,夏普ASV技术优势在逐渐丧失。IGZO技术潜力还未成熟开发。但夏普屏幕整体表现出色,仍然是很多手机厂商的首选。LG& & LG也是生产屏幕的顶级公司之一。LG屏幕,既没有JDI雄厚的技术基础,也没有SHARP悠久的历史,不过旗下的LG Display却是目前世界第一液晶面板制造商。根据最新消息显示,LG旗下子公司LG Display已经成功击败三星、夏普和JDI公司,成为苹果iPhone 6显示屏最大供应商。& & 除了苹果以外,LG Display的客户包括惠普、戴尔、索尼、联想等世界一流消费电子制造商。在手机屏幕领域,它主打最新的AH-IPS技术。在手机上体现比Full HD更加清晰的QHD画质,充分满足消费者追求极致精细画质的需求。另外,还以Narrow Bezel(超窄边框)和 Slim(轻薄的显示器)设计,营造近似于现实的生动的网络环境。& & 而在柔性屏领域,它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去年就已经上市的LG G Flex。LG的曲面屏采用Plastic OLED技术,这一技术可体现OLED自身的鲜明和干净的画质。特别是通过应用塑料基板,提供可弯曲、可折叠、可卷曲等差异化的设计价值,比玻璃轻60%,携带方便,即使摔落也不容易碎。产品:M4(联通3G) 小米 手机2小米4/锤子/Nexus 5屏对比
& & 简要的聊完这三个品牌基本技术特点,接下来我们不妨实际对比一下这三家的屏幕显示。JDI、夏普、LG我们分别挑选锤子手机、小米手机4、Nexus 5这三款PPI几乎一致的机型作为实测对比。小米手机4屏幕由夏普/JDI这两家供货,但我们通过渠道确定了手中的这台测试机是夏普的屏幕。
& & 网上也流传了小米手机如何确定是否为夏普的屏幕,贴出来分享给大家吧!笔者亲自试过,貌似是那么回事。可惜没有理论证实,如果有小米用户可以试试就当娱乐一下了。& & 拨号输入 *#*#284#*#* ,然后手机自己会生成一个log文件,在SD卡\MIUI\debug_log里面,有一个bugreport-*****.log文件复制到电脑,用文本打开,点击编辑-查找-输入sharp开始查找,找到了会提示mipi_sharp_lcd,这就是夏普屏了。& & & & 我们将小米4的屏幕色调设置成自然,饱和度设置为标准。其他两款产品的亮度也都调到最大。选择了红白蓝绿黑这5种颜色图片对三款手机屏幕进行测试。以下是这三款手机显示参数:
三款产品屏幕参数对比& & 接下来则是实测对比了,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第一张黑色图的对比是最为明显的。我们可以看到锤子和小米4都有一定的偏色和漏光。而Nexus 5则是最接近黑色的显示,虽然也有些许瑕疵。就黑色图测试这一项来说,搭载LG屏幕的Nexus 5优势比较明显。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 白蓝红绿这四张图的对比,三款产品可见的差别不是很大。小米4是这三款产品中显示最为艳丽的,而锤子手机在绿色图的对比中能明显看出与Nexus 5和小米4的差别,绿色有些淡。这个环节综合来看,Nexus 5的显示要比锤子和小米4色彩更正,显示要更为出色一些。接下来换几张图看看亮度和对比度以及色调。产品:M4(联通3G) 小米 手机3Nexus 5偏黄小米4对比度差
& & 接下来我们换几张图来看看三款手机的显示。同时笔者也将第一张图进行了100%裁剪放大,从放大的图来看,Nexus 5偏暖色非常明显,而锤子手机则偏冷色。小米4刚好介于这两者之间。& && &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100%放大图& & 再来看看100%放大图。如图种标记区域所示,五太子的暖屏放大后更加明显了。但是仔细看,对比其他两款产品,它的细节表现是最好的。如小米4的边缘部分偏暗,很多细节并没有显示出来。锤子则是介于这两者中间。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小米4/锤子/Nexus 5屏幕对比
100%放大图(Nexus 5)
100%放大图(锤子手机)
100%放大图(小米4)
测试原图& & 还是那句话,对比才能看出差距来,亮度与对比的测试,五太子屏幕已经不能用暖来形容了,发黄到要你哭,它的屏幕严重显示偏暖色,但它的对比度是三者中最高的,因为最右边黑色格子部分还隐约可辨。而锤子手机整体亮度高一些,对比度介于小米4与五太子之间,但是在白色部分的显示对比原图有些偏色。小米4的话则能比较明显的看出对比度是这三款产品中最差的,但它的整体色调是最接近原图的。总结:& & 从实际测试来看,搭载LG显示屏的Nexus 5屏幕发黄是非常明显的,这个问题是这个系列产品的通病。当然,这里的“发黄”是基于这三款产品对比而言,正常使用时除了显示偏暖色外,实际是不影响的。而锤子手机屏幕是这三款产品中最亮的,也是JDI屏透光性高的一个表现吧。小米4的夏普屏对比度稍微差一点儿,但整体画面色彩锐利,同时它可以自行调节色调等屏幕显示,算是小米的一个加分项。& & 其他方面,可视角度三者相差不大。阳光下,小米4反光较为严重,这一点并不是在黑小米,小米4的用户迟早能亲自感受到。Nexus 5是个大暖屏,而锤子各方面介于三者之间。整体来看算得上是各有优劣。如果LG能把替别人供货的认真用到自家的产品上,五太子可以说是这三款产品中最讨好眼球的。&&& & 当然,此次的对比仅仅局限于锤子手机、小米4、Nexus 5这三款产品,就好比原味吮指鸡与黄金脆皮鸡一样,其实谁都不能代表肯德基。同样的,这三款产品也不能代表JDI、夏普、LG这三个品牌。总而言之,通过此次的对比,最起码我们知道了一点儿,老罗所夸夸其谈的JDI在锤子身上并没有那么出色,反倒是小米4色温的可控要更为出色。
width:100%">
&炉火纯青&
来自:浏览器
技术文,顶起
width:100%">
&略有小成&
来自:浏览器
技术文,顶起
width:100%">
&自成一派&
来自:浏览器
原来是这样的啊
width:100%">
&略有小成&
来自:浏览器
成本控制,价格一定
width:100%">
&炉火纯青&
来自:浏览器
tjh023 发表于
比水贴强百倍
width:100%">
&炉火纯青&
来自:浏览器
width:100%">
&炉火纯青&
来自:华为Mate8 NXT-AL10
width:100%">
&略有小成&
来自:浏览器
width:100%">
&登堂入室&
来自:浏览器
width:100%">
#花粉俱乐部6周年#华为手机让我结缘随手拍 偶住在奥地利边的不知名小村庄华为mate10 Pro拍摄于新疆塔城香港麦理浩径第二段美景…家乡随拍.荣耀9i体验作业之《梦幻银河》
花粉客户端
Make it Possible
Make your device special
华为云空间
Huawei cloud services
音乐播放器
Huawei Music
Huawei Vmall
关注花粉俱乐部
举报邮箱:
|关注花粉俱乐部: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苏B2-号|
Copyright (C)
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肯德基有了马云撑腰:阿里与百胜这盘棋怎么下?
稿源:网易科技
文|李书航(网易科技独家供稿)昨晚,蚂蚁金服全资收购百胜中国业务的消息尘埃落定。在百胜刚刚决定分拆中国业务之初,各种负面缠身让百胜中国的前途并不被人看好。不过,现在百胜中国已经到了数年来品牌价值最高的时期,中国区业务估值高达150亿美元。蚂蚁金服此刻可谓“逢高买入”,这一决策的背后必然有对双方利益的深刻考虑。根据目前已知的资料,可以得出几个简单的预测:对百胜来说,进入阿里系后的主要帮助是可以改善肯德基等品牌的公关形象,帮助其扩展到三四线城市,并重塑必胜客品牌;而百胜对蚂蚁金服的作用,则是促进支付场景在小城镇的建设普及,还有推高蚂蚁金服上市前的估值,建设BAT之后新的“二线巨头”。百胜方面:摆脱公关危机,重塑必胜客形象尽管肯德基官微并没有表态,这个爆炸新闻还是引爆了网友们的想象力。有的网友评论说,肯德基今后会推出马云爸爸的家乡菜西湖醋鱼套餐;还有人将马云的姓氏和肯德基的全家桶联系在一起,说今后这个产品可能要改叫“马桶”。不过可能被大多数网友忽略的是,人们能够如此轻松地调侃这次合并,其实在早些时候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受到速生鸡、H7N9流感、福喜事件三大风波影响,自2013年开始,百胜中国业绩出现了非常大的波动,甚至导致百胜替换了开辟中国业务的功臣CEO。去年以来,肯德基邀请包括鹿晗在内的一线明星担任代言人,一定程度上争取到了一些新锐用户;微信会员制度同样起到了笼络忠实用户的作用。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百胜中国的业绩开始有所好转。今年以来,百胜餐饮集团的股价累计上涨17%。这些故事体现了维护企业良好的形象和口碑的重要性。肯德基一直承办多项公益活动但收效一般;后来在平息“速生鸡”风波期间,邀请用户参观其工厂和厨房,并且对传播范围比较大的几条谣言的作者采取了法律措施。背靠阿里大树的蚂蚁金服,说不定也能在肯德基、必胜客的舆论战方面助其一臂之力——考虑到阿里现在对微博、第一财经报系、南华早报、虎嗅等媒体的全面入股,以及一个完善的法务体系,估计今后再有人想打肯德基的主意,弄出什么“速生鸡”的负面谣言,怕是可能性不大了。同时,蚂蚁金服的众多推广渠道还可以为定位不准的必胜客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百盛中国第二财季,肯德基的同店销售增长了12%,然而必胜客同店销售额萎缩了11%,总体销售额同比持平。肯德基在中国推出了盖浇饭,豆浆,油条等等,正逐渐由传统印象中的洋快餐转变为一家综合性快餐店。然而同时,必胜客的品牌形象却停滞不前,性价比不高也颇受顾客诟病。随着肯德基全面进驻三四线城市,必胜客逐渐成为“寄生”于肯德基旁边的附庸。蚂蚁金服带来的百胜中国本土化,将强化肯德基、必胜客向三四线甚至更往下的村镇市场布点的趋势,可能会加速必胜客餐点降价和营销方面的年轻化。阿里方面:扶植蚂蚁金服,阻击“第二梯队”中国互联网长期存在“BAT”第一梯队将面临洗牌的猜想,而其中最有可能掉队的就是百度。目前阿里巴巴市值和腾讯的市值都已突破2000亿美金大关,几乎是百度市值的4倍。从最新一季的营收来看,阿里巴巴与腾讯的营收规模超过300亿,百度的营收则在182亿元。这些年来,百度先后画出直达号,O2O,汽车几张大饼,今年焦点又转向人工智能,但百度今年在基础业务搜索方面遭遇了最大的形象危机,由此引发的全行业整改对百度的生存根基造成了威胁。诸多市值10亿美金以上的公司都进入了所谓“第二梯队”的阵营中,比如京东、新浪、搜狐、网易、乐视、360、小米、滴滴等。其中,即使有一些公司仍在BAT羽翼之下,仍然被看作是具有独立发展潜力的实体。在这之中,由阿里母体分拆而成的蚂蚁金服值得更多的关注。今年4月,蚂蚁金服完成45亿美元B轮融资,成就了全球互联网行业迄今为止最大的单笔私募融资。蚂蚁金服高达600亿美金的估值已经和百度市值相当。目前,蚂蚁金服已涵盖支付、银行、金融产品销售、信用体系建设、众筹、保险等多个业务板块,将国际化和农村金融设为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目前中国内地农村的支付宝和余额宝用户已经分别达到1.4亿和3700万。当前,与中国其他快餐连锁店相比,肯德基和必胜客的支付宝交易量最大。百胜中国的扩张目标是达到2万家门店,这些地方将会成为培养支付宝使用习惯的一个最佳场地。还有分析人士指出,蚂蚁金服旗下其他金融产品同样可以因为线下网点获益:百胜中国庞大产业链中的供应商、农户群体可以通过阿里小贷和网商银行获得供应链贷款等发展支持。
日前,蚂蚁金服总裁井贤栋接受了CNBC的专访,谈及未来蚂蚁金服上市可能性时表示,上市能够增加透明度,希望用户成为公司投资人,资金用于投资技术、安全和风控体系以及全球化等领域。可以肯定,选择将百盛中国这一估值150亿美元的资产注入蚂蚁金服,增加其上市前夕的总体估值,意味着要扶植这个从阿里内部分拆出来的力量,成为BAT之外的一个小巨头。这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第二梯队”当中的某家公司,在百度掉队之后成为对阿里本身构成威胁的新巨头。这样,所有的竞争看起来都可以在“马云爸爸”的掌控之内进行了。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除了柔性屏还有啥? 2017年手机屏幕猜想|手机屏幕|小米|柔性屏幕_新浪科技_新浪网
除了柔性屏还有啥? 2017年手机屏幕猜想
  还剩不到一周的时间,2016年就要过去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手机行业可以说是打破了我们固有的思维,推出了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品。三星S7&Edge惊艳全场,华为P9徕卡双摄德味十足,iPhone&7外观毫无新意,小米MIX亮点十足,总的来说这一年中国产手机进步很大,不过依然难以撼动苹果三星在高端手机市场的地位,而到了2017年这一情况笔者预计依然会持续。值得一提的是,从近几年的市场来看,屏幕作为用户每天第一眼接触手机的信息获取部件,其形态变革比我们预想的来得更快。那么,手机未来的屏幕将会变成怎样?
除了柔性屏还有啥?&2017年手机屏幕猜想
  [关键词:双曲面屏]
  ——手感更好,可玩性更高
  现在这个时代无论做点什么,要想成功都要讲趋势,并且还要认清趋势,而在智能手机这个快节奏的圈子中认清趋势就显得更重要了,不过从最近的发展势头来看,发展双曲面屏智能手机产品无疑是最明显的一个趋势了。
2016年开始,双曲面屏大热
  曲面屏幕相比传统的屏幕有很多的优势,首先就是可以使产品的外形更加酷炫也就是所谓的高颜值;再有就是可以提供更好的贴合性,这使得采用双曲面屏幕的手机产品手感都非常的出众;除了上述这两点外,采用双曲面屏幕的手机产品在趣味性上也有更好的表现,能够提供更多的新奇玩法;除此之外,最近两年各大智能手机厂商都想要攻克无边框屏幕这个难关的,但是受到屏幕材质的限制一直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称成功,而双曲面屏幕却能够以另一种方式达到相同的效果,使得用户能够得到绝佳的视觉体验;可以说发展双曲面屏已经成为了现在大部分手机厂商必然的选择。
  另外,双曲面屏也带来了极大的差异性。可以说,在智能手机,尤其是在安卓手机中,曲面屏设计能够带来极大的差异性。
  拿着双曲面屏幕的手机,走在街上能秒杀不少“平面手机”,回头率极高。有如此特殊功能,曲面屏手机怎不会受欢迎?
2017年,双曲面屏手机有望成标配
  现在看来,双曲面屏的方案确实成为了一种潮流,譬如vivo、小米、华为和荣耀也已经相继推出了双曲面屏的机型。此外,还有消息称魅族、苹果等厂商也有计划推出曲面屏手机。当然,更重要的是三星双曲屏的产量得到了提升,而且已经开始给其它厂商供应。此外,LG和夏普也已经投产OLED柔性屏,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曲面屏手机。
  [关键词:无边框]
  ——视觉效应、科技感极强
  同样是显示方面的技术,无边框屏幕已经在现在的手机中出现,其中努比亚Z11就是目前无边框手机的代表作之一,该机因无边框屏幕的加持而显得极富科技感。
努比亚Z11是无边框手机的代表之一
  作为消费者,我们自然希望手机屏幕显示区域外的“黑边和框”越小越好,但真正的无边框手机却是可望而不可即。通俗来讲,一眼望去,手机正面可分为两个部分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而非显示区域包括显示屏上防止漏光的BM区(黑边)和起固定作用的中框(或金属或塑料,或黑或白)。就目前而言,BM区和手机中框皆因其不可或缺的功能而不可舍弃,厂商所做的就是尽量做窄,尽量在视觉上美化之。
传言三星S8将用无边框设计,你期待吗?
  今年,小米MIX已经给手机市场开了个好头,而传说中的iPhone&8和三星Galaxy&S8都将走向取消Home键并用上无边框屏幕之路,因此,2017年手机业界将出现一场消灭边框的战争。
  [关键词:全面屏]
  ——视觉效果更强,颜值更高
  在屏幕无边框这条道路上,国产厂商已经走了很多年,然而大家都停留在“ID无边框”的阶段,大多采用2.5D玻璃制造的的视觉无边框效果,而非真正的无边框。要想在这个阵营站住脚,只有拿出真正的无边框手机才能更有说服力,然而这条路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到达。在这个时候,小米MIX的出现就为创新开了一个好头,该机发布后也受到了广泛的追捧。
小米MIX开创了全面屏手机的新时代
  如果看一下现在的手机设计,再有跑马边框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少,但无论多窄边框,仍然是干不掉那几毫米的边,而其背后也带有一定的技术上原因,虽然边框在逐年的收窄,但对于超高屏占比的追求仍然是有的。在小米MIX推出之前的全面屏手机就是夏普的Aquos&Crystal,而那种显示的内容跃然于显示屏之上,让其惊艳四方。
全面屏手机实现量产难度非常大
  但是全屏幕手机其实真正的实现量产还是有很大难度的,首先从屏幕的材质、内部设计的排布、生产时良品率的控制等多方面的问题都需要厂商有着非常强大的生产链话语权控制能力。完全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完成的,就连小米在国内这样的声量要完成如此任务都是困难重重,虽然我们也不能说别的厂商没有这样的能力,但是确实非常困难。
全面屏手机在观看视频、玩游戏上都有着比普通手机更出色的显示效果
  小米MIX提出全面屏的概念之后,这种特殊的机身设计成为行业焦点,而且也传出了其它厂商采用全面屏设计的概念机。尽管魅族和索尼手机官方层面没有传出打造全面屏手机的计划,但是民间的粉丝则早早放出了全面屏手机的设计效果图。
坊间传说中的魅族全面屏手机
索尼Xperia&Edge概念手机
  相比早期的夏普Aquos&Crystal,亦或是新近发布的全面屏手机小米MIX来说,上面两幅设计效果图更加惊艳,然而这只是民间的设计图,大家过过眼瘾就好。
  其实全屏幕手机目前来说还是一个相当初级的阶段,而在这个阶段一定会有诸多方面的不成熟。但是现在在手机市场的外观ID设计正在逐渐趋于相同的时候,在地铁上拿出这样一款手机真的是会惊煞旁人。总体来说的话,现在的全屏幕手机在外观上的惊艳要比整体的使用体验高上好几个量级,这也是很多用户愿意购买全屏幕手机的原因。由此可见,全面屏手机亦有可以成为未来手机设计的方向。
  [关键词:柔性屏]
  ——功耗低,耐用性强
  提到柔性屏技术大家一定不会陌生,三星等国际大厂已经对柔性屏有了多年的研究,就目前的请款来看在显示方面柔性屏已经基本成熟,距离走出实验室走向大众已经不远。
比曲面屏更牛X的柔性屏手机2017年或将问世
  在SID&2016上三星就展示一款5.7英寸的柔性屏显示设备,该设备的分辨率达到高清()级别、像素达密度386ppi,能实现画轴式的卷曲收纳。如果该柔性屏用在手机上,那么未来的手机形态可能会有很大的变化。
三星在今年推出过一款5.7英寸的柔性屏显示设备(图片来自互联网)
  韩国现代证券分析师金东万表示,柔性屏手机将在2017年走向大众市场,三星和LG极有可能最先推出柔性屏手机,然后苹果和Google预计在2018年发布类似的产品。
今年7月曝光的三星专利:“人工肌肉”技术实现可弯曲的智能手机
三星于11月曝光的又一项新专利:可弯曲显示屏下的支撑结构
  相较于传统屏幕,柔性屏幕优势明显,不仅在体积上更加轻薄,功耗上也低于原有器件,有助于提升设备的续航能力,同时基于其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其耐用程度也大大高于以往屏幕,降低设备意外损伤的概率。不过想要真正迎来折叠屏幕智能手机,也许还得等待至少一年的时间,而这种产品是否会在市场上逐渐流行起来,只有时间能给我们答案。
  写在最后:
  2016年,算得上是手机圈“黑科技”的一年,无边框、双曲面屏幕等诸多黑科技到来,引起轩然大波,厂商纷纷将黑科技运用到自家手机上,吸引消费者。2017年更是会有折叠屏幕、柔性屏幕等黑科技运用到手机上,这不免让人心生期待。而对于消费者而言,2017年将是令人振奋的一年。对于用户选择智能机背后需求的复杂性及个性化,国产Android智能手机势必将为我们带来新改进。与此同时,对于硬件功能及软性服务的升级也对各大厂商智能手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明年全部手机售价均会上调,在常程看来是一种必然。
今日8848手机再次回应,对不规范宣传逐项对照整改。
有时可以达到十几个小时,有时却只有3个多小时。
M2017新品,并邀请冯小刚携手徐帆作为代言人。
参考价格4699元
麒麟960处理器
徕卡双摄第二代
EMUI 5.0系统
参考价格2999元
三星处理器
外观识别度不高
参考价格2699元
1600万摄像头
3400毫安时电池
采用一加3的设计
参考价格3999元OLED显示屏
OLED显示屏通过看国产产业链?除了京东方还有啥值得骄傲的?
  手机产业应该是全球最为庞大也是产值最高的产业链之一。目前,手机终端市场经过残酷竞争,手机品牌主要也只剩下了中美韩三家。而中国手机品牌正在迅速的进军高端。实际上大家也能切身感受到,国产手机不是越来越便宜了,相反是越来越贵了,而在越来越贵的同时,销量和市场份额还在不断大幅上升,这是产业升级的充分体现。
  我们来看下手机供应链企业的情况,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中国手机品牌只具备系统集成能力,也就是个组装厂的命,核心的零部件都是掌握在国外手里,那么事实是不是这样呢?很遗憾,就2017年而言,可以说这种说法是对的,不过这种局面正在迅速的改变,中国手机供应链企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壮大,而这一现象的发生是因为中国手机品牌企业发展起来了。
  一个手机里面含有国产零部件的比重,国产手机品牌远远高于美韩品牌,前一篇文章里面我就提到,同样是日本电子零部件,苹果收入接近13%用来买日本电子零部件,而华为的收入只有不到5%用来采购日本电子零部件。因此国产手机品牌的崛起,不仅意味着国外手机品牌份额的衰落,也同时意味着国外电子零部件企业注定会衰落。
  因此,在很多日本电子零部件产业公司的财报里说,本季度来自中韩的订单增多,以此来报喜,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中韩手机品牌采购日本零部件的比例,均远低于苹果公司,中韩手机品牌份额越高,日本电子零部件当然会受益,但是苹果的份额的减少,会给日本电子零部件企业带来更多的损失。
  手机里面什么硬件最值钱?
  我们根据2016年9月IHS对Iphone的拆机报告来,32GB版的iPhone7(A1778)物料成本为224.8美元(约合人民币1499.4元),而在2017年4月查询苹果官网,32G的iPhone 7的价格为5388元,物料成本为27.8%, 也就是除了物料之外的金额为3888元,比例为72.8%。
  如果我们考虑一个零售价为2799元的OPPO R9S, 可以合理推断,这款手机的物料成本肯定没有苹果高,也就是低于1500元,我们就算1200元好了(当然我认为实际会更低),那么一部OPPO R9S除了物料之外的金额为1599元,比例为57.12%。
  由此可见,做手机品牌给一个国家带来的收益有多大,对一个国家而言,做手机品牌能够比做任何一款电子零部件能够带来更大的收益,相对手机里大量的高技术难度分立元器件,做手机集成也相对容易。所以任何一个国家做产业升级,先从下游的品牌做起,可以获取大量税收,就业和企业利润,积累了资本和品牌市场份额后,再扶持上游元器件供应商,逐渐向上游扩展,是最佳的选择。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现在正在走的路。另外,我们看到印度本土市场也开始大量诞生本土手机品牌,就知道印度这个国家也在开始从手机行业获取利润。
  回到iPhone7的拆机报告,当然元件的价格是在不断变动的,不过我们依然可以把价格作为一个很好的参考。
  我们按照从最贵到最便宜排序:
  第一是显示屏:43美元;
  第二为基带,功率放大器和射频器:33.9美元;
  第三是处理器:26.9美元;
  第四为摄像头:19.9美元;
  第五位是机壳金属结构件等:18.2美元;
  第六位电器元件(包括触控马达,天线,麦克风,扬声器等):16.7美元;
  第七位是内存:16.4美元;
  第八位是User Interface (音频信号转换器,音频放大器,NFC,电子罗盘,压力传感器等):14美元
  第九位是包装盒用配件:11.8美元;
  第十位是蓝牙、GPS和WLAN模块:8美元
  第十一位是电源管理器件:7.2美元;
  第十二位是人工和制造费用:5美元;
  第十三位为电池:2.5美元,
  第十四位是Glue logic(小型逻辑元器件) :1.3美元
  如果是看单个最贵的器件,无非就是五项:显示屏,处理器,内存,摄像头,基带+射频。
  从上面这么多元器件,我们就可以看出,智能手机其实是集合了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集合,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这也是世界上有200个国家,最终只剩下中美韩三国的企业占据世界前十的原因。
  我们就来看最贵的元件---手机屏幕的情况,在中国进口的工业产品中,显示面板的金额长期处于第三位,第一位是半导体,第二位是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第三位就是现实面板。
  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趋势:韩中领先,日本台湾逐渐衰退
  我们看下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显示屏情况,使用CINNO Research 2017年1月份发布的数据,2016年全球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达21.1亿片,相比2015年增长达16.4%超出预期。
  有意思的全球智能手机产量仅为14.7亿部,屏幕却有21亿片,人类一年是要在生产,测试,运输和使用中搞坏多少块屏幕&&。.
  世界上智能手机面板供应商主要就是集中在4个国家(地区)的15家企业,是的,世界上发达国家有24个,然而有规模的手机屏幕生产厂家全球却只有15个,按照经济体算只有4个,所以这是不折不扣的高技术工业, 只要你跨入了这个门槛,哪怕你是处在低端,也是高技术工业的一员。
  所以中国有没有核心技术,纯粹是看你的定义。
  这15家企业,其中韩国2家,中国7家(含富士康的深超光电),台湾4家,日本2家(JDI,夏普),鉴于夏普被收购后,正在富士康领导下迅速的实行去日本化政策。
  日,台湾鸿海精密工业与夏普共同出资成立的电视液晶面板制造商堺显示器产品公司(SDP)正式宣布,将与广州市政府共同建设世界最大规模的面板新工厂。计划建设以工厂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双方当天在约6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协议上签字,产线很快会搬到广州,夏普其实也可以算是中国企业。
  国内总是有人说我国面板处于低端,这句话倒是没错,但是也请注意,再怎么低端也是全球第四,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只有中国能设计和生产智能手机屏幕,欧洲和美国那么多发达国家,没有一个国家智能手机屏幕产业比得上我国。
  2016年智能手机面板市占率排行,韩国27.6%,日本13.5%,台湾27%,中国32%,中国已经是全球市占第一位。
  更重要的是变化的趋势,依照面板供应商所在地统计,2016年中国地区面板供应商出货同比大幅增加44.5%,主要为a-Si产品及LTPS面板产出上的增加。而韩国地区因韩国三星AMOLED的出货大幅成长,该地区出货同比增长22.1%,日本地区和台湾地区则分别同比下降12.3%和0.6%。
  曾经霸气十足的台湾友达,2016年已经跌出世界前十,在2017年苹果新公布的200个供应商中,台湾友达已经从苹果的供应商目录中消失。
  液晶面板将在未来逐渐退出市场已经成为业界共识,韩国凭借在下一代显示技术AMOLED上的领先占据了先机,三星占据了智能手机OLED屏幕全球99%的市场份额,剩下的不到1%主要来自中国的厂家的小批量发货,当然,而中国京东方,天马,和辉光电等都在大举投资AMOLED奋起直追。
  在最近的一两个季度,由于三星在不断转向AMOLED生产,造成全球液晶面板缺货,所以各大厂家业绩均大幅上升,这也反映出,三星目前在这个行业掌握着技术前沿,定价权和主动权,是绝对的霸主。
  我们具体的看下这15家企业2016年的情况:
  第一名是三星。在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场,三星拥有压倒性市占率。据媒体报道,2016年3季度三星于全球中小尺寸面板市场的市占率(以销售额换算)达31.8%。而根据CINNO Research全球季度手机面板出货量监测统计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达到3.7亿片,国内的OPPO、vivo、华为、金立、魅族、联想等厂商消耗了其中的26%,而这其中99%的AMOLED面板都出自三星。可以说,三星在AMOLED面板技术上和市场份额上占据了绝对领先地位。
  第二位是中国京东方科技集团 BOE, 出货3.6亿片位居第二,同比增长16.1%,市场份额17.1%。如不计算AMOLED面板市场,京东方仍以17.8%的市占率为智能手机液晶屏市场最大面板供应商。
  第三位是韩国乐金显示器 LG Display, 以2.1亿片位居第三,与第二名京东方差距1.5亿片,市场份额10.0%。基本为零增长。
  第四位是 日本显示器 JDI以1.9亿片位居第四,市场份额9.0%,由于国内品牌在2016年大力转向AMOLED面板,且苹果iPhone系列销售不如预期,导致JDI在2016年智能机面板销量同比降低5.0%。
  第五位中华映管 CPT, 台湾CPT(含凌巨)以1.6亿片位居第五,市场份额7.5%。出货量依然得以同比增长12.1%。
  第六位深圳天马集团 anma以1.5亿片位居第六,市场份额7.3%。受益于LTPS产品的满产满销,天马2016年LTPS手机面板出货量约5000万片,同比增长50.2%。
  第七位中国龙腾光电 IVO 出货近1.5亿片位居第七,市场份额7.0%。受益于2016年a-Si产品缺货行情及iPhone维修市场的旺盛需求,昆山龙腾光电成为出货量超1亿片中成长幅度最大的智能机面板供应商,2016年实现同比150.8%的大幅增长,首次进入前十。
  第八位台湾群创光电 Innolux以1.2亿片位居第八,市场份额5.7%。因受2016年初台湾地震及产能分配影响,2016年Innolux出货量与2015年持平。
  第九位台湾瀚宇彩晶 HannStar以1.1亿片位居第九,市场份额5.6%,同比增长4.5%。HannStar是智能机On-Cell产品的主力供应商,从入门级智能机至HD解析度产品几乎全覆盖。
  第十位中国夏普 Sharp 以近9500万片位居第十,市场份额4.5%,同比下降24.0%。由于2016年管理层更迭造成的产品销售问题在2017年鸿海入驻管理后有望恢复正常。请注意是中国夏普,夏普君,请努力在广州为党国产业升级立功,党国不会亏待你的。
  第十一位是富士康旗下的深超光电 Century以近9000万片位居第十一,市场份额4.2%。2016年通过打入小米、华为发力智能机市场,实现同比增长196%。
  第十二位是友达光电 AUO以8500万片位居第十二,市场份额4.0%,同比下降22.7%。曾经务必牛逼的台湾友达已经大幅沦落,跌出前十了。
  第十三位是武汉华星光电2016年第三季度实现量产,以540万片出货量位居第十三,市场份额0.3%。华星首支LTPS产品便以FHD打入手机品牌魅族,同时亦有集团TCL品牌的支持,其2017年出货量可上看5000万片。
  第十四位是上海和辉光电 Everdisplay (EDO) ,是国内出货量最大的AMOLED手机屏供应商,2016年出货量350万片,市场份额0.2%。其AMOLED手机屏目前主力出货皆为FHD解析度,已打入多个国内及国际品牌。但2017年AMOLED手机面板出货量上看600万片。
  第十五位是中电熊猫 CEC-Panda,为国内唯一提供IGZO手机面板的供应商,2016年出货量200万片,位居第十五,市场份额0.1%。2016年12月,中电熊猫与国内知名手机方案公司华勤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涉足金额约10亿元人民币,有望为中电熊猫在2017年产品冲刺市场提供最有利的技术和客户支持。OLED将成接下来竞争的关键
  在智能手机面板,可以看出排名世界第一的三星已经基本转向了AMOLED显示屏生产,其实LG也大规模量产OLED,不过主要用于大尺寸的电视显示。而中国,日本,台湾公司仍然是以液晶面板为主,目前除了三星、华为、小米、OPPO、VIVO、金立等旗舰机外,苹果下一代iPhone 8也将采用AMOLED技术,OLED手机面板已经是大势所趋,目前迅速的扩产OLED是追赶韩国的关键。
  国内面板厂商目前也在奋起直追。国内的上海和辉光电2016年出货350万片AMOLED,不到三星的3.7亿片的1%。
  2016年,京东方投资1000亿元,在成都、绵阳建设了两条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预计今年10月将会投产,追赶韩国,如果能顺利按时投产,那么将是全球第二家大规模量产手机用OLED面板的企业。
  2016年,天马也宣布将正在武汉建设的第六代LTPS背板的TFT-LCD面板生产线,优化为LTPS背板的AMOLED面板生产线。同年年底,天马宣布基于AMOLED技术的柔性开发平台已经完成。
  今年3月,华星光电与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6代LTPS-AMOLED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投资建设一条月产能达到4.5万张的第6代LTPS-AMOLED柔性显示面板生产线,主要产品为3~12英寸高分辨率的中小尺寸柔性AMOLED显示面板。项目拟于日前开工建设,2020年实现量产,总投资约350亿元。
  相比之下,日本唯一的显示面板企业JDI就有点岌岌可危了,苹果下一代iPhone 8基本已经确定采用AMOLED技术,而目前苹果供应商JDI并不具备AMOLED面板量产能力,而目前JDI连续亏损,又无力承担巨额产线投资费用,日本在显示面板的竞争中已经落后,不仅领先的液晶面板全球市场份额在2016年下滑了5%,在下一代技术AMOLED领域又进度缓慢,跟不上韩国和中国的节奏。
  JDI此前曾为了筹备OLED的资金,向大股东日本政府要求新的援助,加上自身的业绩不好,经营压力持续加大。为了摆脱经营困境,经营政策能够获得日本政府的认可,JDI 在2016年3月&&2017 年 3 月将完成裁员30%的计划,其中 JDI 日本国内员工人数将从 5,702 人缩减至 5,066 人(裁员 636 人),这次裁员的重点将会是海外员工部分,JDI会把海外员工人数将从 10020 人大砍至 5920 人,裁员数量高达4100 人,其中台湾基地和中国基地是最主要的裁员地区。
  由于日本JDI的主要客户苹果2017年发布的iphone 8已经确定使用OLED技术,其他客户华为、OPPO、VIVO也在全线迅速转向OLED,JDI前景非常不妙。
  JDI已经确定今年会和日本唯一一家OLED厂家JOLED公司合并, JOLED是松下和索尼成立的显示公司,主攻OLED显示面板,和JDI一起是日本仅剩的2家独苗,不过JOLED一直没有实现量产。
  JDI和JOLED合并,预计最快OLED面板也要2018年才能量产,这个时间不仅大大落后韩国,也落后中国1年-2年。
  目前苹果已经和三星签订了独家OLED供货合同,按照苹果的风格,要寻找备用供应商,目前全球第二家可能大规模量产手机OLED屏幕的厂家是京东方,将于2017年10月实现量产,目前苹果已经在和京东方接触,一旦通过认证,将是京东方继给苹果Macbook Air实现屏幕供货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面板原材料国产化进展如何?
  在争分夺秒和韩国争抢OLED技术的同时,液晶面板虽然会逐渐开始走下坡路,但是未来10年还是会有需求的,中国公司也在迅速的进行液晶面板核心原材料的国产化工作,液晶面板里面主要的几个原材料,玻璃基板,偏光片,滤光片等,都在迅速国产化。
  实际上,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的材料,很多在技术上有共通性。所以掌握关键原材料至关重要。
  液晶面板主要的六种原材料:混合液晶材料,驱动IC,偏光片,背光模组,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看。 先说明下,下文中六大原材料的成本比例,仅供参考,在不同的时期,这个成本比例变动较大。
  1、液晶玻璃基板
  液晶玻璃基板这个在液晶面板中成本占10%左右,是液晶面板中比较贵的材料之一。
  美国康宁、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是世界三强,占据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份额,其中康宁一家就占了全球50%。所以我们要说,玻璃基板基本是被美国和日本垄断的,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三强之后的全球第四大液晶玻璃基板厂商就是我国的东旭光电公司,除了东旭光电以外,我国还有另外一家玻璃基板生产公司彩虹股份。
  虽然东旭光电是全球第四,但是和前三名差距非常大,即使东旭+彩虹两家加在一起,如果除去在国内设厂的外资企业,国产玻璃基板的中国市场占有率仅为12%,占全球份额大约4%不到。
  不过这一情况正在迅速改变,2016年前三季度,东旭光电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2.62亿人民币,同比2015年前三季度增长68.9%,实现净利润8.02亿人民币,同比增长8.39%, 东旭光电净利润率高达18.8%,接近苹果公司的水平,同时东旭最值得称道的是,生产玻璃基板的设备基本是东旭自主研发,事实上,根据东旭光电的财报,其2016年上半年58%的收入是来自玻璃基板高端生产装备和技术服务。
  而东旭光电的竞争对手,例如日本旭硝子集团,我在之前关于中国福耀玻璃公司的文章里面已经介绍过,旭硝子集团52%的业务是玻璃,分为汽车玻璃和平板玻璃两大部分。
  旭硝子不仅在汽车玻璃领域和中国福耀竞争中节节败退。在液晶玻璃领域也受到中国公司挑战,旭硝子2016年前三季度来自玻璃业务(包括液晶玻璃基板和汽车玻璃)的收入下降了1.5%, 其中第三季度更是下降了5%。
  国内另外一家玻璃基板公司彩虹股份在2016年进展也不错,在8月份成功量产了我国第一条8.5代玻璃基板产线,领先东旭光电,8.5代玻璃基板是目前全球液晶面板需求量最大的部分,东旭光电的8.5代玻璃基板也在2016年3月动工,今年会量产,也就是说2017年我国两大玻璃基板公司都成功的进军了需求量最大的8.5代液晶面板市场,预计我国玻璃基板全球份额会进一步提升,挑战美国日本。
  我国在玻璃基板领域排在全球第三,大幅落后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和日本,但是领先欧洲和韩国,而且还在迅速提高份额,说明我国的产业升级不会放过任何一个领域。
  不过我们也要看到,美国和日本已经量产10.5代玻璃基板生产线了,我国在8.5代才刚刚开始,差距还很大。
  2、偏光片
  偏光片占液晶面板成本的11%左右,也是主要材料,也是我国液晶面板技术国产化最困难的领域之一,偏光片位于液晶面板两侧,通过透射或阻断背光模组中发出的光线,调整像素亮度并再现颜色,使人眼看到颜色鲜艳的显示影像,没有它,液晶面板就不能显示。
  全球市场目前就四个玩家,2015年全球市场份额,日本51.2%,韩国24.1%,台湾15.8,中国8.8%。我国产能提升速度非常快,因为2012年我国全球份额还只有4.3%,2015年就达到了8.8%,三年提升了一倍,不过我国这个8.8%的全球份额有点尴尬,因为是包含了台湾企业在大陆合资公司的份额。
  如果只看中国公司的全球份额,也就是大约1-2%左右,简直就是个渣啊。如果只看在中国市场份额,本土品牌市场占有率只有9%左右,主要就是两家:盛波光电和三利谱。
  上图是世界主要偏光片生产企业的2016年初的产能,可以看出,全世界的偏光片生产,就是集中在日韩台三个地区八家企业手中。这八家企业的产能都在3000万平米以上。而八强之外的第九和第十名,就是我国的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产能加起来才1600万平米。
  世界前三名是日本日东电工,日本住友化学和韩国LG化学,他们的产能都在1.3亿平米以上。不过由于日本本土液晶面板厂家世界份额不断下降,导致排名世界第一的日东电工已经开始转型不再扩张产能,日本另一家住友化学也放慢了扩张步伐。
  我们从这三强占世界份额的比例就可以发现,2010年这三家产能占全球产能的80%,而这一比例在2013年降为65%,2015年则进一步降为61%
  除了这三强,其他五家公司都是产能都在3000万&7000万平米之间,而我国两家企业,三利谱和盛波光电(在深纺织旗下)都没有突破1000万平米。两家合计才1600万平米,市场份额可怜。根据深纺织日发布的公告,该公司2016年偏光片实际产出为866.7万平米。
  不过,作为我国偏光片生产绝对龙头,排名世界第九的深圳三利谱公司增长速度非常快,三利谱公司2012 年度、2013 年度和 2014 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43亿元、4.11 亿元和 5.91亿 元,净利润分别为 1,789.59 万元、4,063.45 万元和6,969.47 万元,2013 年度和 2014 年度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上年的增长率分别为 69.32%、43.79%和 127.06%、71.52%。
  2015年和2016年三利谱没有在网上公布财报,不过从种种迹象来看,三利谱保持了超高速度的增长,目前制约三利谱发展的最大瓶颈是产能问题,因为随着国产液晶面板全球份额不断提高,对偏光片国产化要求也是水涨船高。
  三利谱2016年初的产能才700万平米,2016年11月,三利谱在合肥为京东方配套的一期工程完工,产能高达1600万平米,加上深圳原有的700万平米产能,总产能已经超过2300万平米,一年内增长了接近四倍,接近了世界八强3000万平米的门槛,但和世界三强1.3亿平米的门槛还是差距很大。
  不过三利谱在合肥还有四条线在建(包括与更高的10.5世代液晶面板配套的偏光片),预计2020年产能达到8600万平米,比2016年增长10倍以上,在产能方面,将会形成日东电工,住友化学,LG化学,三星,三利谱世界五强的局面。
  除了三利谱和盛波光电两家偏光片生产企业外,国产玻璃基板龙头东旭光电公司也跨界和住友化学合资(东旭光电占股51%),在江苏无锡投资了2000万平米的偏光片产线,预计2019年投产,将成为我国第三家TFT偏光片生产企业,不过东旭产能届时仍只居于世界二流阵营末端水平。
  至此,好消息是,到2020年,我国偏光片产能会比2015年扩大七到八倍,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国产化,摆脱依赖进口局面。坏消息是,就算到那时提高了七倍,国产品牌全球市场份额预计也就是超过10%,还无法完全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需要进口。
  从偏光片可以看出,京东方对国产偏光片的拉动作用,为什么龙头企业三利谱的六条线全部建在合肥,因为合肥有京东方,国产电子品牌拉动京东方发展,京东方拉动国产偏光片发展,这就是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
  我们再进一步往上看,偏光片的两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目前还是依赖日本进口,其中TAC 膜全球主要由日企厂商供应,富士写真和柯尼卡美能达两家日企全球市占率分别为70%和20%,两者占据全球TAC 膜市场约90%的份额,韩国国、台湾厂商包括国内的乐凯也在做TAC膜,但出货量很少。
  而日企KUARARY(可乐丽)则占据了全球PVA膜市场65%。另外在偏光片的其它原材料膜层方面,日本也居于垄断地位,例如,90%以上的AG膜(防眩层)市场由日本电工和大日本印刷占据。
  我相信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觉得非常灰心,原来我大天朝只有TAC膜能少量由乐凯生产,其他全部依赖进口啊。
  我们要知道产业升级的客观规律,我国电子品牌产品国产化率先起来,才带动国产液晶面板企业高速发展,而现在国产液晶面板企业的高速发展,又带动我国偏光片企业在2020年实现进入世界第一阵营,而我国偏光片企业的份额不断扩大,必然也会带动对上游材料PVA和TAC膜的国产化需求,国产化率提高是早晚的事情。
  这并不是我的猜测,2015年11月,我国东氟塑料公司于成都投资建设TAC膜生产线,将于2017年量产,产能1亿平米,将成为中国第一家液晶面板TAC膜生产厂家,结束外国100%垄断的历史。
  除了东氟塑料公司以外,2015年12月,中国新纶科技与日本东山签订合作协议,获得对方TAC膜表面处理的相关技术、品牉使用权利,及进出口权利;于2016年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18亿,进军TAC生产领域。新纶科技通过与日企合作的方式,越过技术壁垒,有望成为中国领先的TAC膜生产厂家。
  日新纶科技在投资者调研访谈记录披露,TAC膜涂布项目投资约15亿元,规划建设11条涂布线,设计产能约9000万平方米/年,计划2017年底投产,产能释放将在年。
  不过差距还是很大,以占据了全球TAC膜50%份额的日本富士为例,其产能为8.2亿平米。
  而中国到2018年预计国内TAC膜需求就有3.6亿平米,也就是说,即使新纶科技和东氟塑料的产能100%实现,总计也才1.9亿平米,最多也就是能在中国市场实现50%的进口替代。
  乐凯股份,至今没有见过其液晶面板TAC膜真正实现出货,不过这一情况将会改变,2016年8月,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的中国乐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用TAC膜生产线和太阳能电池背膜第三条生产线项目在河北保定正式开工建设,从投资金额来看,产能依然不会大。
  另外PVA光学膜,其实中国有家非常好的PVA生产企业,叫皖维高新,其中PVA 的产销量和市场占有率均超过国内市场的30%以上;其中细分产品高强高模PVA 纤维产销量位居全国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为80%,国际市场占有率为45%左右。
  但是注意,液晶面板使用的是PVA光学膜,目前国内只有皖维膜材拥有PVA光学膜生产技术,而且目前还没有实现量产,皖维高新的一期10万吨PVA光学膜工程已经2016年4 月份获证监会审核通过,但这个10万吨的一期产能与竞争对手可乐丽相比差距悬殊,日本可乐丽具备25万吨的产量。
  3、混合液晶材料
  混合液晶材料是液晶面板基础材料,只占液晶面板总成本的3%左右,不过对液晶面板的性能至关重要。
  我国有一家销量排在世界第三的液晶材料企业诚志永华,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65%,但是请注意,液晶包括多种,低端的黑白屏可以是液晶,诚志永华主要是黑白液晶屏占有优势。
  而高端的用于智能手机和电视的TFT液晶材料,德国默克、日本智索(Chisso)和日本DIC三家垄断TFT液晶市场,合计全球市场份额超过90%,可以说这三家垄断了全球市场。
  我国主要是诚志永华和江苏和成可以为液晶面板厂供应TFT混合液晶,另外还有一家八亿液晶也异军突起,成为了京东方2017年国内第一液晶供应商。
  2016年,全球TFT液晶材料需求量在700吨左右,大陆液晶材料厂商整体销售量预计在40吨左右,已经占到了全球的5.7%, 而2015年大陆液晶材料厂商出货仅为27吨,也就是说,2016年中国本土液晶材料出货增长高达50%,远远高于全球发展速度。
  对比下全球TFT液晶材料出货量,2013年为600吨,2016年为700吨,三年增长仅为16%左右。国内TFT液晶材料厂家,基本是向国产液晶面板厂家供货,因此预计未来10年,国产液晶材料会在国产品牌带动下有较大规模增长。
  以和成显示为例,2016年营业收入为3.8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3.76%;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938.3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41%
  4、彩色滤光片
  彩色滤光片是液晶面板中最贵的部分之一,成本占了10%以上。
  业界的液晶面板厂家,大多都自制彩色滤光片,例如三星自制比率为75%,而奇美和LGD的自制率则高达90%以上。我国京东方和天马这些厂家,也有自己的彩色滤光片厂, 不过自制比例比不过韩国和台湾,大约70%左右需要进口,主要是进口来源是日本的凸版印刷、大日本油墨(DNP)、东丽公司(TORAY)三巨头。
  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国产化进展也比较喜人,首先国内各大面板厂都在不断提高自产彩色滤光片的比例,在国内液晶面板销量不断增加的同时,国内对外购彩色滤光片的需求却在不断减少,这是自制比例不断提高的结果。
  另外在专业外购领域,国内主要是以龙头企业东旭光电为首,已经在2015年大举投资30亿人民币开投彩色滤光片产线,引进的是日本DNP的技术和产线工艺,DNP甚至将其唯一一条第五代TFT-LCD用彩色滤光片生产线整体转给东旭光电,其中国市场份额也同时会转移到东旭光电手中。而东旭光电彩色滤光片客户已经固定为国内的龙腾光电和京东方,今年第一季度将开始量产。
  根据东旭光电与龙腾光电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仅龙腾光电1条5代TFT-LCD面板生产线就能消化东旭光电5代彩色滤光片生产线70%以上的产能。
  从东旭光电大举投资的气定神闲就知道,我国在液晶面板领域份额扩大的好处,东旭的彩色滤光片产品,打进日本韩国台湾液晶面板的供应链肯定很难,打进国产面板的供应链就容易的多。
  不过我们要看到,尽管份额在提高,而且龙头企业也在大举投资,也要看到,国内京东方,天马这些大厂,进口比例仍在70%以上,而且东旭光电今年一季度投产的这条线,也仅仅是5代线,高世代配套的彩色滤光片还是空白。
  5、驱动IC
  成本占了大约5%左右,这是我国比较弱势的领域,目前驱动IC, 日系主要供应苹果,韩系自产自销,中国大陆的面板驱动IC,主要来自台湾厂家,国产的有格科微和新相微,根据CINNO Research的数据,2014年两家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为22.2%,其中新相微大约14%,格科微大约8%。也就是75% 驱动IC需要进口。大多来自台湾,例如联咏,晨星等。
  其中国产最大的驱动IC厂家新相微,最近两年增速尚可,2016年10月,京东方产业基金入股新相微,扶持国产IC增量。2017年,新相微将会首次量产LTPS-LCD的驱动IC,摆脱之前一直不能量产高端LCD产品驱动IC的情况。
  据CINNOResearch预估,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及资金的扶持下,除了新相微和格科微两家外,已经有更多的企业开始发力面板驱动IC市场,国内面板驱动IC国产化率有望在2018年提升至35%以上,相比2014年增长60%。新相微的目标,是到2020年进入世界前五。
  6、背光模组
  背光模组是显示面板最贵的部分,占了成本大约20%以上,但是技术难度不高,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全球绝大部分背光模组都是在我国生产。
  但是背光模组60%左右的成本来自光学膜,主要包括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等,这方面国产进度还不错,发展速度很快,
  以光学反射膜为例子,宁波长阳科技展现了极高的增长速度,2014年营收1.49亿,2015年营收2.5亿,2016年营收已经达到4亿人民币。在液晶电视等使用的大尺寸反射膜领域世界份额达到了35%,已经位列世界第一,超过了日本东丽和帝人。
  国内比较专注扩散膜,反射膜,增亮膜生产的宁波激智科技,增长也很快,从2014年到2016年保持年增30%的速度,份额在持续扩大,根据激智科技2017年2月发布的财报,2016年营业收入6.13亿元,增长29.79%,净利润6349万元,增长10.75%。
  光学膜国产康得新是龙头主力,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光学膜生产企业之一,根据2017年康得新发布的财报,全年收入92.25亿人民币,增长22%,净利润19.78亿人民币,增长37.47%。康得新是多业务集团,来自光学膜的收入占比大约70%左右。
  然而更上游的材料,国产还需要继续努力 这些光学膜的生产主要原料是光学基膜,要生产光学膜,就要采购光学基膜,目前在光学基膜方面,全球80%以上的产能由三菱树脂、东丽、帝人、杜邦、可隆、SKC、东洋纺等几大巨头所垄断。国产的厂家有乐凯集团,康得新,裕兴股份,南洋科技(东旭成化学)等等。
  康得新在光学膜领域迅速增长以后,也在开始自研光学基膜,康得新在2016年4月开工建设光学膜第二期1亿平米高分子材料工厂,就包括了光学基膜项目,预计未来会保持高速增长。
  光学基膜是需要PET薄膜(聚酯薄膜)切片作为基材,而Display Research估计2016年全球需求为36万吨,目前正在高速增长的康得新有大约5万吨产能,配套自己的光学膜生产。
  另外南洋科技公司发布的2016年财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35亿元,同比增长33.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0亿元,同比增长20.3%。 南洋科技公司表示,营业收入增长33.73%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年产2万吨光学级聚酯薄膜项目&的投产。
  7、靶材
  靶材此前也一直是日本韩国垄断,但目前国产化率也已经较高,而且在进一步提升。
  隆华集团旗下是四丰电子是中国钼靶材的主要供应商,可以为全世代的面板产线提供产品。四丰电子在2017年3月突破了LCD和AMOLED用高纯度宽幅钼靶材,宽度高达1800mm,是目前全球AMOLED产线要求规格最大的钼靶产品,也代表钼靶生产的最高水平。
  另外在ITO靶材方面,国内广西的晶联光电公司在2015年突破了日本韩国掌握的ITO靶材生产核心生产工艺-----常压烧结ITO靶材技术工艺,从根本上解决了大尺寸ITO靶材生产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问题。该公司2016年8月被国内龙头钼靶材企业隆华集团收购。
  2017年2月,隆华集团旗下晶联光电已经在洛阳开始扩产,未来三年形成200-300吨ITO靶材生产能力,打破日韩垄断。2016年,受主营的化工,石油,煤化工行业去产能影响,隆华集团业绩大幅下滑,但是其靶材业务却持续发力,成为其一大亮点,上半年靶材营收同比增长78.02%、毛利率同比增长12.40%
  8、生产设备
  最后在生产设备方面,国产液晶面板厂家投资产线,动辄数百亿,在以往几乎都要从日韩进口,国内各大面板厂家也在努力实现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例如合肥欣奕华智能制造公司,为京东方做液晶面板生产设备配套,主要做搬运机器人和自动检测设备,该公司2013年成立,2014年营收就达到人民币9,991万元,2015年更猛增5倍达到5亿元人民币,2016年预计也会超高速增长。
  再比如国内做液晶面板和OLED面板产线检测设备的龙头企业,深圳精测电子公司2016年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同比增长25.5%;净利润9868.42万元,同比增长28.58%
  2016年4月记者采访北京亦庄京东方生产线,有以下描述:
  &8.5代液晶生产线基本实现国产化
  在京东方8.5代液晶生产线的场区一隅,相关工作人员告诉北青报记者,北京的8.5代液晶生产线,投建于2009年8月,是当时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也是目前为止行业内投入量产运营的最高水平生产线。&2009年投建之初,生产线的相关设备几乎全部来自于进口。而从2009年到2016年,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除曝光机以外几乎全部的设备以及加工材料,已基本实现国产化,对产业链条形成了强大的带动性。&
  这个记者的描述先不论是否严谨,说明至少在8.5代线上,国产化设备进展很大。除此之外,东旭光电和京东方签署了年为期5年的战略合作协议,共同促进液晶面板生产设备的国产化。
  从中国显示面板产业的发展就可以看出,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是什么,我国电子品牌普遍已经发展起来了,华为、OPPO、 VIVO、海尔、格力、小米、美的等等,基本净利润都在10亿美元以上,像海尔、美的、格力净利润均超过20亿美元,海信集团净利润也超过10亿美元,华为更是超过50亿美元。
  国产电子品牌崛起,必然会集体带动显示面板的国产化,而显示面板的国产化,又会带动上游的原材料国产化,以偏光片为例,有了京东方做靠山,上游做偏光片的深圳三利谱集团才有胆量疯狂投资产能,年五年时间把产能扩大10倍以上。
  也因为偏光片国产化率可以预见的提高,才会有新纶科技,东氟塑料,皖维高新等国内企业相继在2015年和2016年投资更上游的偏光片材料TAC膜和PVA膜材料。
  同样为什么东旭光电敢在2015年投资30亿人民币建彩色滤光片的线,同样是因为下游的国产面板有国产化需求,提前锁定了订单。
  小结:
  1、从下游的电子终端品牌做起,逐步带动上游,这就是中国的产业升级之路。
  我们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从下游到上游的扩张总有滞后性,所以我们的市场份额,从下游到上游的材料呈现份额递减,上游材料的世界市场份额明显低于下游的品牌,随着时间的推移,上游材料的世界市场份额必将逐渐和下游的份额看齐。
  2、品牌起来了,上游零部件产业必然会起来
  通过本文,大家可以也发现了,在上游零部件,和更上游的材料,生产设备,我们遇到的竞争对手全部是日本,韩国,台湾。
  为什么恰好是他们?他们无一例外,都拥有或者曾经拥有过强大的消费电子品牌,他们之所以在上游这些领域强大,尤其是日本最强大,还是因为以前日本电子品牌,台湾电子品牌如日中天,带动了这些产业的发展。
  而相反,如今日本和台湾电子品牌的衰落,必然会拖累他们的上游产业份额逐渐下滑,要知道,中国电子品牌,采用中国产零部件的比例一定远高于日本品牌,中国品牌越强,中国上游零部件产业公司就会越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苹果公司就是日本的救命稻草,如果苹果在今年真的宣布,iphone 8除了三星以外的第二家OLED供应商是京东方,而不是JDI,那么日本显示行业可能真的会完蛋。目前来看,JDI背后的大股东日本产业革新机构决策非常迟缓,如果明年不能顺利实现OLED量产(即使这样也晚了京东方一年),那么苹果选择京东方的可能性更大。
  3、中国的产业升级是不留死角的升级
  显示面板上游的几乎所有的零部件和材料,都有中国公司在大举投资建厂,说明我们的产业升级是全面的,全方位的升级。 而且上游各大企业,均在高速增长。
  4、中国显示面板产业升级,日本台湾是最大受害者
  通过本文,相比各位也发现了,日本品牌在显示面板上游的材料和零部件领域最为强大,这句话也可以这么说,随着中国显示面板零部件和材料产业的兴起,受影响最大的也会是日本企业。韩国不会受像日本那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有三星,LG可以自产自销。
  毕竟三星是世界出货量最大的手机和电视品牌,不管是手机还是电视,都超过全日本的出货量总和。尤其是手机,三星一年出货3亿台,世界第四的OPPO才出货不到一亿台,而日本品牌没有一家能进世界前十。
  同样情况的还有台湾的面板产业,这也是这两家最为反感我国产业升级的原因。
关注电子发烧友微信
有趣有料的资讯及技术干货
下载发烧友APP
打造属于您的人脉电子圈
关注发烧友课堂
锁定最新课程活动及技术直播
在LED显示屏控制系统的选择和使用中,消费者往往会有以下抱怨:所谓的主流产品性价比并不高、调试效果根...
商业LED照明的发展促使人们对如何实施商业照明进行全面的反思,本文将讨论用于创建先进照明解决方案的几...
有机发光二极管(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OLED ),又称有...
从雪莱特终止教育产业标的收购这一动作来看,未来或将更加坚定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的发展。
三星显示在2007年首次成功批量产出OLED,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1年。在这11年间,OLED全球手...
日前,京东在海南省试运营的第一个无人机配送站正式启用,并成功实现海南无人机首单配送。据悉,此前在达沃...
控制系统硬件组成以MSP430为核心控制器,辅以外围电路如AD/DA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模块、热释电...
LED芯片行业的竞争日渐白热化,大厂纷纷在扩充产能,利用规模优势带动市场份额的提高。资本市场“新贵”...
业界消息称,LG显示器将首次为华为公司供应OLED面板。
在Mini LED领域,已经有多家A股公司布局。瑞丰光电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对Mini LED技术布局...
你可能认为在自己的客厅中观看电影不需要太多的故事情节,不过现在飞利浦Hue智能灯泡可以为你带来不一样...
俗话说:“变则通,通则久”。反观2017,包括迪信通、乐语在内,全国各地很多不甘于现状的手机零售店,...
在漆黑的楼道里,如果碰巧停电了,你能准确的找到家门的钥匙眼儿吗?进屋的时候,是不是连拖鞋都找不到呢?...
但有时候会遇到一种情况:结束了一天热烈的活动后,回到阳伞下想做休息或聊天,但是天色却已经逐渐暗下来,...
驱车行驶在城市的大街上时,环顾一下四周,您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全色 LED 标牌及留言板出现在商店、饭店...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发布2017年度固态照明(SSL)研发计划。计划分为《2017年建议研究课...
在日益丰富的消费诉求和不断更迭的技术手段的影响下,线上与线下消费场景的融合已成趋势,各大电商平台在发...
基于OLED新一代显示技术,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产业正在暂露头角。由于OLED技术具有诸多其他技术难以...
为使座舱内的用户随时得到准确、可靠的信息,座舱内使用的显示器必须具有高可靠性,同时,因为飞机驾驶员左...
它由6片丙烯酸玻璃片360围绕成灯泡的形状,灯光从底部经过丙烯酸玻璃反射,形成绚丽的灯光效果。这一系...
WeMo智能LED的主要对手是来自飞利浦的Hue Lux LED和仅在美国地区发售的TCP智能LED...
Micro-LED实现彩色显示,主要有两种解决方案,RGB三色LED法、紫外(UV)LED/蓝光LE...
勤上股份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6.09亿元,同比增长90.84%;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841...
4月6日至4月9日,由香港贸发局主办的第10届香港国际春季灯饰展,于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
这款朗普斯LED人体感应灯全部采用高流明的LED灯珠,亮度高光衰低(一年光衰几乎为零),采用进口大窗...
寻根问祖,是国人普遍的心理,富豪们也不例外。4月7日,刘强东现身祖籍地湖南湘潭县,与当地乡亲一起交流...
随着白炽灯的禁止销售,灯丝灯成为其最理想、最完美的替代品。近年来标准化生产程度的逐步提高,灯丝灯产量...
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其中,杨其长、魏灵玲等团队完成的项目--“高光效低能耗...
当陶瓷基板的尺寸做到和芯片尺寸几乎一样大小时,其逐渐失去了帮助LED散热的功能。相反,如果去掉陶瓷基...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是一种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
欧司朗光电半导体的新款SFH2440光电二极管不仅切换时间短,而且对可见光的光谱灵敏度也得到优化。在...
iPhone X销售陷入低迷,使智能型手机的OLED面板需求大幅减少,三星显示器原本计划在2018年...
1月5日,国务院对外发布《“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明确了“十三五”节能减排工作的主要目标和...
UV-LED技术占北美市场份额的26.8%。TechNavio预测,北美UV-LED技术市场将从20...
11月15日,工信部正式发布5G系统在中频段内的频率使用规划。规划明确了MHz(原...
欧司朗灯具与系统解决方案发布了新产品Simplitz Panel Highbay,它是一款高性能LE...
很多智能灯泡推出,多数都让用户通过手机App调整颜色或光暗,甚至内置扬声器,不过名为BeON则有点不...
随着家用电器的不断增加,家里的遥控器也越来越多。电视机、空调、机顶盒、高清播放器、可调光落地灯等等,...
近年,LED行业在新需求以及成本压力等多重刺激下,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方案。 “去电源化”线性方案的...
本文主要介绍了led驱动芯片型号有哪些_十款led驱动芯片电路设计。美国国家半导体LM3404,LM...
朗德万斯是德国企业欧司朗独立分拆通用照明业务板块时而设立的公司。
如今,我国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
Wi-Fi 对移动计算的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员工可以在任何地方访问公司网络,咖啡店也能成为独立工...
LED 护栏管又名丽得管,是一种先进的LED装饰照明灯饰产品。以红、绿、蓝3种颜色的LED作为光源...
据悉,深圳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发布了《深圳市城市照明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立法听证...
华灿光电公告称,公司就在义乌信息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先进半导体与器件项目签署《华灿光电先进半...
据公告显示,公司因筹划对某LED照明制造资产的并购事项,该事项构成重大资产重组,经公司向深圳证券交易...
日,长方集团发布公告,拟以6.15亿现金收购控股公司康铭盛重要股东李迪初及核心团队...
兆驰节能总经理全劲松先生在交流会上从“工匠精神”及“快速扩张”两个角度全面介绍了LED封装板块的业务...
2018年春节期间(截至2月26日),已有9家LED上市公司发布2017年业绩快报,仅德豪润达、长盈...
飞利浦照明(阿姆斯特丹欧洲证券交易所代码:LIGHT)近日发布飞利浦TrueForce LED路灯光...
奥拓电子(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41亿元,同比增长 127.78%;实现归属于上...
增值税税率下调对利润回升有很大的帮助,也体现了国家支持实业,支持高端制造业的政策,而且是确实落地的举...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动力越来越依赖创新驱动,知识产权保护和创新驱动在经济发展中,其重...
UV LED光源相对于传统UV光源具有环保、低功耗和波段可选等优势。UV LED应用于印刷行业中通常...
据业内人士透露,LG电子计划于今年9月推出首款Micro-LED电视。三星电子已经推出了Micro-...
预计月,正业科技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815.09万元—3464.72万元,同...
MicroLED显示器是由氮化镓芯片的微小版本组成的屏幕。 Micro LED 的功效是目前 OLE...
据GGII发布的《年中国LED照明产品出口月度监测报告》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中...
一直以来,LED行业的高管离职略显频繁。当LED企业的管理者正在躇踌满志,却突然迎来某个核心员工或者...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节能环保工作,伴随着LED半导体与新一代数字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在智慧城市建设中...
2月14日,德豪润达发布2017年度业绩快报,公司2017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20,313.08万元,...
瑞典一家食物科技公司Plantagon曾发布了一项名为植物大厦的办公楼设计,并计划在瑞典东约特兰省林...
美国公布了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惩罚性关税清单,总共约1300项关税项目,并建议对清单上的中国产品征收2...
2017年以来,“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的举办,及相关政策的出台,使得“一带一路”成为2017上半年的...
传统的数字微镜显示技术的信号输入端是由DVI接口提供图像信号和行场同步信号,由MSP430单片机对D...
市场研究机构IHS Markit最新报告针对LED行业提出了一些观点: ◆在对供应商的采购计划进行评...
日前,北森科技倒闭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余温至今未退,这不禁令不少中小企业主感叹经营困难。由最初的大量资...
深圳市聚能光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LED显示屏及LED显示屏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
高工LED注意到,在新华网发起的“2018两会热点问题调查”中,25项热点问题中其中有多项可谓与LE...
LG Innotek首席执行官Park Jong-seok说,“我们已经在中国获得了各种各样的联系,...
根据数据宝统计显示,截只日,A股共有174家上市公司董事长为女性,占全部上市公司董事...
对销售涉嫌侵犯Acrich专利之产品的美国照明企业及零售商提起专利诉讼。 首尔半导体在全球范围首度研...
基于视觉的安全系统在汽车应用中几乎变得随处可见。多种高清显示屏正在中央控制台、后座靠背以及仪表板上悄...
本文主要介绍了led灯贴片安装步骤图解。LED灯具餐厅灯组成配件详细介绍:底盘LED配件的分类:LE...
LED照明除了能提供植物适合的生长环境,也可加速其生长速度、增加营养价值,同时免除外在环境的干扰,对...
手机屏幕开始呈现LCD和OLED的分化,OLED是好处在于色域更广、亮度更高、更省电,同时也是异形全...
据了解,偏光片的两大核心原材料PAC膜和TAC膜,占偏光片物料成本75%左右,目前还是依赖日本进口,...
在电视方面,三星新款产品的外观令人印象深刻,这似乎预示着电视产业的又一次革命。但是对我来说,最好的s...
根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面板大厂 LGD 获得中国品牌手机厂华为的大单,为华为的高端智能手机 Mate...
本文主要介绍了pt4115驱动10w灯珠电路_大功率LED的驱动电路。由于大功率LED是低电压、大电...
你或许曾听说过OELD屏幕“烧屏”。基本上,当显示器长时间在相同位置长显示相同图像时,它将开始留下自...
另外,Micro LED的发光效率和发光能量密度比LCD和OLED更高,其中高发光效率令Micro ...
2017年成为兆驰股份营收首次顺利突破“百亿”大关的一年。
光宝科技多年耕耘车用LED元件领域,在市场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今年以「专业,智选」为主题,于2018...
以柔性全色OLED显示屏为例,目前三星生产的OLED屏可以实现弯曲,再下一步就是要做到可卷,最后是做...
随着人工智能(AI)技术持续进步,图像辨识系统已经广泛的在生活中存在.一些设备也开始运用了脸部辨识技...
Compass Stone(指南石)是一个手掌大小的智能鹅卵石,之所以称其智能是因为他拥有了导航、时...
你怎么看?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肯德基中国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