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16-528mm长焦镜头和广角镜头哪些品牌比较好?

【图片】大型撕逼专题:各品牌镜头横向比较【m43相机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254贴子:
大型撕逼专题:各品牌镜头横向比较收藏
1:按焦段、光圈等分组竞赛,会加入单反里比较强劲的对手。2:本贴撕逼量巨大,长期更新,有时间就写一点。3:价格参考BHPhoto美刀价。有些拆机头成交价格明显低于电商价,遇到这种情况欢迎跟帖指出。4:只看等效光圈。光圈不等效,统统是傻帽。5:M表示等效放大倍率。6:锐度数据参考DXO、Lenstip、DPReview(简写为DXO,LT,DPR),实在找不到的时候勉强参考一下Photozone(PZ)。SLRGear(SG)和Focus-Numerique(FN)等的标版图也会借鉴。7:本帖评论焦外只谈质量不谈数量,但实际上数量(等效光圈)多数情况下比质量更重要。8:色散畸变暗角等次要属性一笔带过。9:评分体系:5分:可以为此头入此门,面对同类(价格、光圈等参数相近)镜头有明显优势4分:虽然做不到同类顶级但是依然有较高购买价值3分:中庸2分:不推荐购买,但已经深陷此门难以自拔的情况下可以勉强考虑一下1分:绝对不买。一定需要此类镜头的话可以直接考虑换门或者进一套新系统。10:楼中楼用于更新信息,评论请直接回复不要盖楼中楼
人文头(34-36mm)佳能22饼(5分):这货简直是感动用来羞辱一众微单厂商的,小巧的身姿蕴含着强大的能量,全开锐度竟然高于索尼E24,而拆机价仅400多元,不到E24的十分之一!焦外虽然算不上是顶级的,但说实话已经大大超越我对这个价位的镜头的期望。(左22饼,中E24,右奥巴17/2.8,全开锐度)近摄能力也是出类拔萃,除了对焦速度以外基本无明显黑点。22饼的存在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要用价格来判断镜头的好坏。索尼E24(1分):跟22饼一比E24实在是哈哈哈哈哈。两大亮点是相当不错的焦外和放大倍率,锐度在截幅头里算是不错的,但也体现不出蓝标该有的尊严,色散、暗角和畸变等硬指标也说不上出类拔萃。高于XF23和FE35的杀猪式定价和匪夷所思的庞大体积已经给它判了死刑。E24的存在同样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要用价格来判断镜头的好坏。奥巴17兄弟(1.8的2分,2.8的1分):素质不是一般的狗,全开锐度竟然还不如索尼16-50狗套,缩光圈更是打不过F8神头,可以跟E16争夺一下史上最狗定焦的席位了。定价也是感动人心,性价比极低,难怪M43用户都跑去买20饼了。FE35/2.8(3分):作为全幅头锐度吊打一切截幅镜头是没什么悬念的。焦外中上水平。定价比之佳能40饼或者等效1.8的镜头明显偏高,但是搭配微单的小巧机身确实便携优势明显,市面上没有任何同类竞品,也算贵有贵的资本,反正你也没的挑。XF23(4分):等效光圈大,在微单里没有同规格竞品,只好跟尼康佳能的单反头撕下逼。价格虽然贵了一点但考虑到操控和做工可以接受。从LT的评测来看三个头的焦外虽然都有一定瑕疵但基本都算中上水准,而锐度上尼康&佳能&&富士。但是考虑到机身重量上的差距,对不需要太高锐度的用户而言XF23是个非常不错的选择。FE35/1.4(4分):目前索尼定位最高的镜头,相比尼康和佳能的原厂镜头可以说是毫无压力,但是面对适马35ART明显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两个镜头都有顶级的焦外表现(35ART在边角的控制稍弱,而洋葱圈其实也只有晚上比较吃亏),但是无论全开锐度还是缩光圈锐度FE35都被35ART吊着打。最关键的是:价格竟然差了将近一倍!不是索尼不给力,无奈适马黑科技。
史上最狗的定,应该是这个?
感觉pz的比dxo有参考意义
补一张锐度对比。FE35/2.8全开时中心相当出色但边角场曲比较明显,一路收到F8才能获得最大锐度。EF35/2的素质相当不错中心边角都比较均衡。XF23作为截幅头素质上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滴,底大一级压死人不是白说的。图片来自:收缩到最佳光圈:图片来自:
真·标头(40-43mm)最接近人眼透视的焦段,也可以客串35和50。FE28下放(3分):这个头单纯装在截幅机上只能给3分,但是考虑到升级全幅潜力的话就是5分好头。在索尼本身的E24和E35都价格偏贵的情况下,用便宜的FE28配截幅机冒充一下也是不错的选择。松下20饼(4分):一代神饼确实有两把刷子。本组综合竞争力最强,丢到35组里也相当不错,不过在伟大的22饼面前大家都得跪下。锐度上比拼XF27可以说毫不逊色。此饼最大弱点是对焦那个噪声让本屌又回忆起了青葱的90年代,拍起视频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给4分是因为下有神头22饼上有神头30饼。富士XF27(3分):跟20饼比全方位差那么点意思。佳能40饼(4分):光从价格光圈体积等硬参数上来看,40饼能把微单阵营的20饼、FE35/2.8等统统团灭,锐度也是杠杠滴,足以吊打FE35以外的一切微单头。此头焦外虽然不算上乘,但凌虐一下FE28、20饼和XF27都不成问题。不过毕竟是个单反头,设计上利用更长的法兰距占了点便宜,接上单反机身之后大大削弱其饼干属性,吸引力直线下降。不管怎么说,这头150刀的定价值得索尼警醒。
腹肌的那个绿色好奇怪哦
56 1.2的焦外确实是丑出翔……
手机视角(27-30mm)这一组说实话没啥好评的,基本都是走得小巧路线,光圈几乎逼近各家套头,也不知道光圈这么小的定焦有啥意思。另外这几个镜头的价格一个比一个贵,和感动的良心饼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里面除了FE28以外,我基本上都只能给两分左右,也就是个人强烈不推荐,但你实在需要一个28视角的话买一个也无妨。E20和NX20(2分):这俩头大差不差,E20素质更好但是更贵。XF18(3分):素质狗,好在拆机价比E20还低一点,光圈又大接近一档。松徕15(2分):光圈略输XF18,但是素质上有明显优势。可惜价格太贵(国内大约2500),注定了性价比不高。松下14(2分):也是靠不到一千的拆机价混日子,要不然直接划拉进1分(绝对不买)阵营了。其实这一组的镜头评分高不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没有拆机价。适马19(3分):也就是适马的定价还比较说得过去了。算不上很便携,但是锐度在本组里仅次于FE28。索尼FE28(5分):和上面那几个头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水平线了。这个头虽然边角素质和畸变都挺狗(全幅标准),焦外还巨丑无比,但是价格和体积往那里一摆也是自成一派,跟尼康1.8G军团正面对刚也各有胜负,对家用用户而言性价比尤其拔群,外加潜在的扩展能力和下放截幅的竞争力,堪称E口用户一大福利头。
E20的那种出片颜色,屎黄屎黄的,而且饱和度还不低,收到F4才能见人
奥巴17f1.8真那么差吗。。。网上不是说得不错嘛
长定焦(135-150mm)三星NX85(5分):一般来说截幅头贸然冲击F1.4是相当吃力不讨好的,经常被全幅的F1.8-F2花样羞辱打得满地找牙,但是NX85却是一个例外。无论是比之佳能135F2(1000刀+750g)还是各路下放截幅的85/1.4(甚至包括970刀+725g的适马),三星在价格体积和重量等各项硬参数上都是略占优势的。除了锐度显然战不过全幅之外,素质上基本没有黑点。此头最大的遗憾是这个焦段竟然没有提供防抖,不过它的竞争对手一般也没有。富士XF90(3分):这个头应该是富士目前为止光学品质最高的一颗镜头,一改富士头过往焦外奇丑的弊病,基本找不出黑点。此头的尴尬之处在于光圈比三星小一档的同时便携性并没有拉开足够的差距(甚至还比三星更长一点),而和光圈只小半档的奥巴75比倒是高下立判。由于两个对手(NX85和奥巴75)的光学素质也都相当凶残,所以XF90也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地方,只有防滴溅这个在相机领域比较玄乎的东西(不像手机一样有客观的量化体系)还算稍微能找点场子回来。奥巴75(5分):一个虚化不错的等效150,重量却只有300g出头,在市场上属于自成一派没啥竞争对手,所以谈论性价比也没有意义。锐度在M43里拔尖,焦外稍微有一丁点瑕疵但基本可以忽略,轴向色散几近完美,横向色散压根没有,如此娇小的身躯能做出如此强劲的素质实在令人称道。在M43的高端糖水头里,这个头独特的定位使得其吸引力远远高于被各路全幅85/1.8压制的松徕42.5,而且随着一轮又一轮的降价,价格上也逐渐趋近合理。
ef55/1.8价格也是高居然有4分,松莱42.5/1.2说价格高只有1分。。。好测评
超广角变焦这一组最能展现短法兰距的优势,值得买的镜头比较多。松下7-14(2分):最大的毛病就是大灯泡,上滤镜成本比普通镜头高出一两千元以上。即使不考虑滤镜问题,此头在规格弱于10-18的情况下便携性却有所下降,除非是强烈需要等效14mm视角否则吸引力不高。索尼10-18(5分):目前最便携的等效15方案,素质也算对得起观众,在市场上只有一个竞品即佳能的10-18。佳能规格素质都略微缩水然而价格比索尼便宜了将近一半,可惜算上机身之后其便携性大打折扣,在风光摄影中重要的宽容度也是哈哈哈哈哈。富士10-24(4分):其特点是焦段一路伸到人文视角,泛用性比索尼10-18松下7-14更强。不过这颗头跟FE16-35在价格(FE16-35国内实际售价较低)、重量和体积上已经相当接近,等效光圈差一档的同时素质完全是一个天一个地,故而难以进入5分级殿堂:奥巴9-18(4分)/三星12-24(3分)/佳能11-22(4分):这三颗头定位比较接近,素质比上面三个头还好一点,官方价格便宜得多,便携性都相当出色(尤其奥巴),只不过视角丢了不少,对风光摄影而言是个比较蛋疼的问题。另外索尼10-18国内的实际售价基本不比奥巴和三星贵几毛钱,大大削弱了这两颗头的价值。佳能在价格确实便宜的同时放大倍率也很丧病,素质还比E10-18更好,在等效18这个组别里性价比卓越。对于完全不需要更广视角的人而言,这三颗头的评分可以相应上升到5/4/5。奥巴7-14(1分):差不多属于逗比头,其实看看价格重量规格这些基本就已经判死刑了(已经跟FE16-35差不多了)。而谈到素质呢,那简直是惨不忍睹,严重的场曲导致大光圈下边角基本残废,本组所有镜头里最差毫无悬念:索尼16-35(5分):此头定价和感动鞋厂近似然而体积重量都小了不少,而且16端的素质相当凶残,其边角画质甚至能和高素质定焦媲美,算是索尼FE产品线里少数几颗可以完爆竞争对手的镜头之一。星芒表现也是远在其它微单头之上。35端以全幅标准来讲比较疲软,但虐待一下截幅头还是很闹太套的。
廉价长焦组(等效300-400mm)本组除了三星和松下45-200以外统统都是拆机头,故标出淘宝实际最低价格。此类镜头的目的一般就是拍拍到此一游,白天偷拍个姑娘晚上偷拍个月亮,像打鸟、野生动物这类高难度题材因为锐度低、光圈小等问题,基本都属于你开心就好。从这个目的来讲,M43毫无疑问占尽优势,虽然等效光圈略小而且普遍锐度不高,但是价格/体积/重量上都有非常明显的优势(从表格里即一览无遗),更适合作为旅游镜使用。按照这个原则,本组的评分分别为:5分:M43全体,各有善场4分:富士,虽然没有M43超低的价格和出色的便携性,但毕竟素质好一点,价格也不算贵。3分:索尼,素质稍逊富士一筹。无法评价:佳能和三星。小众系统的一个毛病就是想找个评测都比较困难,如果假设这两支头的素质和索尼差不多,那么佳能可得2分(优点轻便,缺点贵),三星只能得1分。
高端标变组低端的套头各家都挺多,就不多说了。这类低端标变的存在意义和上一组廉价长焦差不多,就是要轻、小、便宜,满足不出大图的业余用户到此一游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索尼/三星的16-50饼、M43阵营里的大量饼套都是非常值得购买的。而索尼18-55这类高不成低不就缺乏特色的套头则属于比较失败的。索尼16-70/松下12-35/奥巴12-40(1分):这三个镜头可以放在一起说,因为各方面规格都比较接近。这三个头只能给个1分的原因非常明显,就是在富士18-55和索尼28-70的压制下根本就没有活路,光圈没有优势,锐度明显更低,更关键的是价格差了十万八千里(18-55和28-70的拆机价都非常凶残),用相同的预算完全可以入个富士机身配18-55。索尼28-70(5分):A7的标配狗套,在很多人眼里是个低端头,其实无论规格还是锐度都能把各路小底伪高端给打出屎来,缩光圈后更是能灭掉绝大多数的截幅定焦。微单界性价比最强标变没有之一,基本上索尼全幅微单用户都应该备一支。富士18-55(5分):此头和FE28-70比锐度稍低一丁点价格也更贵,但是有两大优势:第一体积明显比28-70小一圈;第二截幅机身比全幅便宜。故能和FE28-70分庭抗礼。索尼24-70(3分):基本上有便宜大碗的28-70存在的情况下我是绝对不会考虑买小三元的,除了长焦端额外一档光圈(然而F4还是鸡肋)以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优势,还不如用多出来的钱配个定焦。但按照这个理论所有等效小三元都只能打1分了,为了在同规格镜头之间撕出个高下,我们还是只在小三元之间做横向对比。索尼这颗头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比其它小三元要轻便得多,本来对多数微单用户而言光凭这一优势就足以成为5分头了,可惜此头的缺点也非常明显,就是70mmF8下有严重的像散,就算缩图/锐化也很难弥补,作为一颗中高端镜头有如此缺陷实在不应该。另外其售价也比佳能要高得多(佳能在国内4000多就能拿下了)。最关键的是,小三元界有适马17-50这等神头,其它镜头自然很难拿到高分。70mm F8吓死人的边缘像散:富士16-55(1分):这或许是非全幅里素质最高的变焦头之一,中心分辨率可媲美截幅顶级定焦,边角也有不错的表现,全焦段表现都很均衡。可惜毕竟截幅头,锐度再高也就那么回事了,和佳能比也占不到啥便宜,反倒是更大更重,价格还高得多,而且是本组所有镜头里唯一一个机身/镜头都不带防抖的。尤其再看看下一位出场选手三姆桑,就会发现腹肌这颗头几乎被三星全方位爆出渣来。三星16-50(4分):三星的镜头群虽然数量上比较寒酸,但是不乏能撑起场面的精品。这颗16-50实际上是个大小三元混合体,但是便携性反而胜过富士,价格也只是稍微贵一点点而已。素质以截幅标准来看也相当牛逼,唯一的软肋是长焦端边角横向色散比较明显,否则几乎能跻身5分头行列。适马17-50(5分):神头价格一出,胜负已分。另外神头有尼康2400W无低通加成,DXO评分高达14MP,胜过大多数截幅定焦,完全不虚富士16-55,光圈全开即相当优异,性价比简直炸裂。如果你愿意牺牲掉防抖和一点光学素质的话,单反阵营还有体重几乎接近索尼FE24-70、价格也相当白菜的腾龙17-50等着你。
大变焦(等效28-300以内)本组索尼和M43镜头都不少,表格中只选了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偷懒)。索尼18-200军团(1分):索尼一共有3只18-200,分别是普通版、LE版和出镜率极低的PZ版,还有个腾龙其实就是LE版的马甲。这几个头的问题是一样的,就是价格高达800、750和1050刀,就连一向以廉价著称的腾龙都要740,不知道索尼是哪儿来的自信开出这么高的售价。鉴于M43的大变头都比较廉价,而且非常轻量,如果本人要选择大变头的话宁愿额外买个M43小机器配14-140。这里面真正值得一说的也只有18-200PZ,因为这个头的素质相当好,尤其是长焦端的表现比同门兄弟/M43/三星都要强得多。可惜此头是为视频机而优化,又大又重,价格更是吓人,对拍照用户而言大可不必。三星18-200(1分):硬参数和索尼近似,素质还比索尼差点。必然1分滚粗。M43大变军团(5分):这个组别的M43镜头嗨爆全场,虽然等效光圈小素质也稍微差一丁丁丁点,但是其便携性完爆截幅各路18-200,跟单反比更是轻便至极。而这类低端大变头只要“拍到”就行了,对“拍好”并没有太高要求,便携性反而重要得多。虽然卡片机里也不乏更轻巧的大变焦,然而这些卡片机和M43之间的画质差距,远远大于M43和截幅之间的画质差距,而且没几台能输出RAW的,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富士18-135(1分):本组唯一一个等效28-200。这个头属于奇葩中的奇葩,索尼三星的18-200就已经够差了,富士这个更是烂出新高度,价格、便携性、光学素质、焦段等等挑不出任何亮点,一点都没有!完全想不出其存在的意义。索尼18-105(3分):一个定位比较独特的镜头。各焦段表现均衡,素质和16-70不相上下,完爆一般大变头,价格优势明显,在素质、泛用性和价格之间达到了一个较好的平衡,无论面对天涯头还是标头都可以混个一席之地。短板是庞大的体积和过小的放大倍率。至于电动变焦是有人爱有人恨,姑且不表。索尼24-240(2分):第一个做到24mm广角的全幅天涯头,但也只能说还没完全沦落到“千万不要买”的1分头的地步。此头无论接近800g的身段还是1000刀的售价在大变头里其实都属于比较落后的,而素质也并没有很牛逼,和多数大变头一样有长焦端画质疲软的弊病。此外配合现行A7系列机身,长焦端对焦速度也比较蛋疼。这个头可能拼一拼尼康佳能的原厂还行,遇到腾龙这种大变之王那是根本没戏。咱们挑两支腾龙头出来瞧瞧:腾龙A010:大变头中的变形金刚,防抖防水滴压电驱动等一应俱全,而且是除了佳能28-300L以外极少数的在长焦端仍能保持不错画质的大变头(然而佳能那个头没有麒麟臂可举不动),锐度打爆全幅上泛滥的廉价70-300和各路竞争者可以说毫无压力,甚至略胜奥巴定位高端的40-150PRO,你们感受一下。850刀530g。腾龙A061:虽然画质不太行还不带防抖但是一个有0.35放大倍率的全幅28-300F3.5-F6.3居然只有420g重,我就问你你还想要啥自行车?售价400刀。另外腾龙还有200刀以下的产品,还有16-300的截幅头,简直跟大变界的AKB48似的,总有一款适合你。腾龙做过的大变头加起来能绕地球三圈,相比之下索尼哪儿能有什么活路。
预言一下接下来的:高端长焦,m43俩2.8;超长焦m43又嗨爆全场身为一个43狗真是郁闷,似乎以素质见长的镜头也就20、9-18、75这仨,也得非常注意体积重量价格,否则真是分分钟被灭的毫无活路…
中高端长变焦组微单本身上点档次的长焦头总共就这么六支,其实这就已经暴露出问题了。所谓“单反穷三代”里有两代都是死在大炮上,玩到这个级别的用户对器材往往有比较苛刻的要求,在单反上他们有各种80-400、100-400、150-600、F4、F2.8以及超长定焦等丰富的选择,而微单阵营所有品牌加起来居然只有六支像样点的大炮,而且还只是入门级的小三元(当然,索尼把A口算上的话还是比较炸裂的),底又普遍较小限制了其锐度(专业长焦题材偏偏又很吃锐度),说实话很难满足这类用户的需求。所以这个组别微单是整体实力不行,不管单个头的评分如何,玩炮头的人还是应该优先考虑单反,避免画地自限。三星/富士 小三元(1分):这俩头的对手是索尼的FE70-200,硬参数一亮出来其实就高下立判了,更贵更重锐度还更低。一般来说高锐度对家用用户的意义不一定很大,但这种炮头一来价值不菲,二来锐度在打鸟这类专业题材中重要性颇高,所以自然应该列入考量。除此以外,三星在长焦端有比较严重的横向色散,而富士则在国外论坛上被戏称为“有史以来最丑的焦外”。外加索尼还有个额外优势,就是下放到截幅机上马上就可以当成100-300/F6来用,基本没啥子可比性。索尼70-200(3分):索尼虽然灭掉三星富士没问题,但是面对单反的小三元也讨不到什么便宜。首先参数、价格上就没啥优势,比佳能重一点,拿货价也不低;其次这个头是个典型的远视眼,长焦端对焦距离越远画质就越强,近距离下和尼康一比明显锐度差一截;而且可能正是因为远视眼的问题,这个头的放大倍率只有0.13,而尼康却有0.27。单独看都是小问题,合到一起后就让人觉得比较蛋疼了。松下35-100(3分):这个头和索尼的FE35/2.8比较类似,靠牺牲光圈在经典焦段上做出了超小的体积,价格也同样贵得一逼。价格贵你还没法说,因为市面上没有类似的东西,属于爱买买不买滚的镜头。然而FE35在35头里算是比较锐的,而松下和全幅720一比素质差得就太远了,花这么多钱买一个素质并不算高的小炮头……不管怎么说,这种优缺点都比较极端的头我们还是按3分处理。富士55-200(3分):这也是颗定位比较独特的头,市面上几乎找不到类似的产品。等效70-300在单反上是个极其泛滥的狗头焦段,也是加起来绕地球三圈那种。富士和这类镜头相比,其优缺点都非常突出:优点是这个头的光学素质相当了得,长焦端绝对不属于“白送焦段”,远远胜过其竞争对手;缺点是其竞争对手不仅价格普遍低于1000人民币,而且光圈能做到等效F4-F5.6……如果你既看不上狗头的长焦端画质、又舍不得出钱冲更好的镜头的话,除了富士这支55-200以外似乎也没有太多的选择了。奥巴40-150(2分):奥巴PRO系列给我的感觉一直是负责搞笑的,尤其是新的7-14简直是集体积庞大价格昂贵素质狗逼等诸多缺点为一身。但40-150我们还是可以给个两分的。这个头的主要对手并不是全幅70-300,毕竟730是经典狗头焦段,长焦端素质普遍白给(当然如果你不出大图不是特别在乎素质的话,各路730的性价比简直是……),只有少数如佳能L头之流,价格体积反而还超过奥巴(1350刀+1.05公斤,当然素质也高得多)。此头的主要竞品是下放到截幅机的720。 以索尼720为例,下放到截幅之后素质被大幅度削弱,相比奥巴已经没什么显著优势了,价格体积重量等各方面双方都比较接近,同样内变焦同样防尘防滴,可以说双方这时候就是一个档次的镜头。然而,720毕竟720,上了全幅又是新滋味,虚化锐度皆大幅度提升,这一点是奥巴没法比的。既然索尼的720都只能混到3分,泛用性更低的奥巴自然也只有2分的命。PS:这个头的遮光罩还挺有意思,比较实用。
附图。腹肌50-140的焦外,是不是最狗不清楚,反正比较吓人。此头越到长焦端焦外越差,90mm反而倒还可以。三姆桑的长焦端色散:
微距这一组额外列出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MFD,CMOS到物体的距离)和最短工作距离(MWD,镜头前端到物体的距离)。由于厂商经常不公布MWD,此处为计算值,和实际有些微误差。索尼30微(2分):这个头我一直觉得非常蠢逼,因为焦距太短导致MWD仅仅2厘米出头,近拍时几乎无法使用。很多人误认为它等效焦距45mm跟全幅上的50微差不多,然而这颗头的等效放大倍率比全幅头高出0.5倍,这就要求它有更长的焦距来确保对高倍率的使用。此外这个头的素质也不咋地,锐度倒还可以,但色散灰常垃圾,而横向色散对微距成像质量的影响是相当可观的。不过这个头也不是全然一无是处,而是身怀“三最”:在微单的微距头中价格最低,体重最轻,体积最小。对不想在微距上投入太多的人来说也不失为入门之选。然而,E16-50这个500块钱的狗套搭配上200块钱的26mm延长环后,在等效1.5倍率下MWD甚至都有3厘米以上,而且色散控制得还比E30好得多。松下30微(1分):在索尼推出了广受差评的30微几年之后,松下居然也跟进了一个,简直是……保留了E30的缺点但没有E30的优点。尤其在M43有奥巴60微存在的情况下也想不出什么理由去买这颗镜头。松下45微(1分):一流镜头的价格,三流镜头的实力。无论锐度还是色散控制上相比奥巴60微都没有显著的优势,焦段劣势,价格竟高出一倍以上,赶紧回家洗洗睡。奥巴60微(5分):便携型微距头之王者。这个头并没有哪一方面特别突出,甚至于小光圈下的色散控制并不能算很好。它最大的优势在于基本找不出什么槽点,从焦段到素质到便携到价格到放大倍率都比较均衡,而微单上的其它微距头往往有各种杂七杂八的毛病。简而言之,这个头属于你买完之后就可以安心拍照的微距头,它的出现抬高了便携微距头的标准,既能灭微单也能灭单反,导致其它镜头评分集体偏低。Touit50(1分):买这个头的人基本上算是交足了智商税了。比松徕45还高的杀猪价背后是和索尼E30一个等级的色散控制,锐度也是乏善可陈,焦外更显示出用了成本低廉的镜片打磨工艺。和Touit系列的其它两款镜头一样是彻头彻尾的骗钱垃圾。富士60微(2分):富士这个头有一个优点是它是除了索尼FE90微以外微单阵营里唯一一个小光圈下色散还能维持极高水准的镜头,锐度也还不错,但是其缩水到0.5x的放大倍率和偏高的售价都让人相当蛋疼——既然你的放大倍率根本就不高,那么小光圈其实也就没多大卵用了。这个头我还是给个2分,也就是说它还没有差到逼迫富士用户为了拍微距就宁愿换个门的地步,然而实际上也就是踩在了1分和2分之间的临界点上。三星60微(1分):光看重量差不多就枪毙了。尤其搞笑的是这颗头庞大的体积没有为它带来任何素质上的优势,锐度虽然不错但是色散垃圾,还是没啥鸟用。索尼90微(5分):这颗头和微单阵营的其它镜头相比已经完全达到了另一个次元。疯狂的锐度+完美的横向/轴向色散控制+不输任何竞品的焦外构成了几乎无懈可击的光学素质,就算是全幅头里都没有任何对手,其配置更是如玛莎拉蒂一般豪华,限焦器+锁焦器+推拉式变焦环+防抖开关,甚至于同时具备电子(变速)+伪机械(匀速)两种手动对焦方式,连阻尼感都不一样,可谓把操控性推到了极致,足以满足你对微距头的一切幻想。有人说这头太贵了腾龙90微才卖500刀,好吧如果你不介意没防抖+对焦时嘎吱嘎吱响+外对焦的微距镜头的话,那腾龙的性价比自然也是极好的……
超广角定焦(24-25mm)索尼16(1分):公认的狗中狗。跟定位接近的三星16饼一比纯属扔货。奥巴12(1分):远远配不上其杀猪价。三星16(4分):这个头不仅光圈比E16大素质也比E16好太多,与此同时价格体积等各方面都令人满意。就是其桶型畸变比较吓人,修正完之后对边角锐度有一定影响(当然很多情况下你也可以不修正),否则本应是妥妥的5分头。富士16(2分):这个头除了缩光圈后的锐度以外没啥亮点,轴向色散相当严重,横向色散也是马马虎虎。更倒霉催的是此头在全幅领域里的竞争对手实在是太多了,在其发布前后索尼FE28、Batis25和尼康24/1.8G先后面世。其中尼康版750刀355g,虽然还没上市不知道素质如何,但是很难想象1.8G军团有可能会输给一个各方面素质并不算上乘的截幅头。而索尼FE28更是除了边角的横向色散控制不佳以外几乎全方位大幅度秒杀富士——当然你非说24mm和28mm就是不能放到一起比咱也没办法。还有个素质凶残的Batis25就不提了,幸亏富士这个头还没铺货就降价了150刀,要不然以1000刀的上市价去碰Batis简直是以卵击石。面对这种高中低端单反头+微单头的全面围剿,XF16这样的小底伪大光圈必然没什么活路。这个头能到2分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截幅毕竟机身便宜,第二是FE28毕竟是28而不是24。BATIS25(未定):这个头虽然还没出什么像样的客观评测,但哪怕光圈全开在4200万像素的A7R2上也看不出一丝疲软的痕迹,边角一路锐到边角,素质无需怀疑。然而自古尼康出奇迹,Batis比尼康贵出的550刀到底值不值,关键还得等尼康上市后看双方素质上到底有多大差距。
超广角定焦(18-21mm)这一组我们要把手动头也带进来玩玩,毕竟这类超广几乎已经不需要自动对焦了。三阳12(4分):三阳这个爆款就是典型的杀全家的节奏,在体积重量和XF14、Touit12、E16加附加镜差不多甚至更小的前提下,光圈竟然大了整整一档,锐度还比人高,价格还比人便宜,简直残酷无情根本不留活路。这颗头的慧差(点状光源在画面边缘拖尾的现象)控制也是完爆各路竞争对手,配合其等效F3的光圈,可谓截幅上毫无争议的星空之王。硬要挑点缺点的话,第一横向色散表现不佳,第二没有镜头矫正文件,在接片时是个比较蛋疼的问题。然而真正导致这颗头上不了5分的并不是色散、炫光或是矫正文件之类的问题,而是花同样的钱你可以买到全幅的三阳14/2.8,14mm vs 等效18mm对星空族而言基本是天与地的差距。虽然三阳14的便携性确实比三阳12差了很多,但对于必带脚架的星空拍摄而言这几乎是个可以忽略不计的问题。XF14(1分):请在三阳面前跪下。Touit12(1分):也是长跪不起的命。除此以外Touit12和XF14都有个小毛病(毕竟同一个设计),就是最后一片ED镜片居然直接暴露在外,其硬度远低于普通镜片,擦拭时一定要格外温柔。同样是最后一片放ED,尼康24-70就专门配了一层保护镜。E16+附加镜(1分):这套组合固然比三阳便宜不少,但是性能上是无法相提并论的,素质什么的先不谈,少掉的那一档光圈可谓死穴,不能上滤镜又是个减分项。除非你刚好需要个等效24又刚好需要个等效18又刚好需要个鱼眼,所有的巧合都凑在一起,那显然这套变形金刚流不仅性价比极高而且非常便携,可惜素质不咋地,勉为其难打个3分。当然,我很怀疑到底有多少用户有这种需求。FE28+附加镜(1分):如果从整体上来看,一个总重量超过450g、总价超过700刀还不能上滤镜的21F2.8铁定是1分,毫无疑问。但如果单独看附加镜的话,那么250刀买个267g的21F2.8应该还算不错(然而也不能上滤镜),可以适当拔高到3分,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你是否刚好既需要28又需要21。这个附加镜最蛋疼的问题还是阉割了一档光圈,否则的话直接逆天成神。福伦达10.5(1分):这颗头刚发布的时候我还以为M43用户终于也能拍点高质量的星空了,然而评测一出,我也算是开眼界了,场曲和像散严重得令人发指,根本不用100%点开,连几十万分辨率的小图都是垃圾,E16的素质能轻松爆它五条街,恐怕奥巴的镜头盖也不会比它差到哪里去,而且这货作为M43镜头,放大倍率竟然只有等效0.05!这玩意开口就敢要一千多刀,今回在下是服了。全开边角锐度:再看一张F2的,注意左边右边地图,不用放大就能看出糊了,放大后简直喜感:这种慧差水平也不用想星空了尼康20(4分):分分钟就把福伦达踩爆了。在20mm这个焦段里这颗头基本是无敌的,当然会买这种头的人一般都是对星空有想法,那么我们不得不说:在三阳24/1.4、14/2.8等强手如云的星空组里这颗头恐怕并不是最值得选购的。
揽天射月大长焦(等效600)这一组除了M43以外也就只有坑爹的尼康1系还有货了。对于这类稀缺性镜头,照理来说打个4、5分应该没啥问题,然而,很不幸,M43这几个头的长焦端实在是太太太太狗了:奥巴75-300长焦端中心全开(缩光圈木有提升)说难听有些高素质的全幅730(腾龙A001、尼康)裁一裁都不一定比这个差。3分奉上。至于尼康1系,虽然有等效800mm的炮头70-300,但光圈只有等效F15,而且受其像场限制长焦端出个1MP的图基本就封顶了,放大到3MP我都怀疑自己撸多了导致视线模糊。这套系统的性能差不多也只能发个朋友圈,你为了在朋友圈里发点鸟片(还必须是大晴天光线极好的情况下)就去买个1000多刀的头也是蛮拼的(是的,这货要1000刀)。
鱼眼微单上的鱼眼头可以随手打得截幅单反哭着喊妈妈,就连同一厂家三阳制造的微单头和单反头之间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全幅单反上却有适马和已经停产的佳能15mmF2.8,这些头价格500多刀便携性出色(300克出头)F2.8光圈剑指银河,微单目前还没有能达到这种水平的产品。三阳7.5(4分):这个头最大的问题是跟截幅上的亲兄弟三阳8mm一比等效光圈差了一大截,其余各方面除了最近对焦距离以外也占不到太多便宜。但依然是M43上最好的鱼眼,4分奉上。松下8(1分):敢卖650刀简直是想太多。三阳8mm二代(4分):截幅微单/单反上素质最好的鱼眼镜头。二代相比一代修正了高像素传感器红移问题的同时锐度也得到了提升。一大弱点是放大倍率,虽然厂商没有给出数据,但实际使用中目测只有等效0.1左右。可惜这个头从价位/便携上来说已经和适马15差得不是太远了,然而两者在实战中显然不是一个档次的东西。有点类似于富士XF10-24 vs 索尼FE16-35。三星10(5分):素质略输三阳,价格也要贵一点,但是这货是个饼干头……5分神头无疑。三星这支头因为等效焦距比三阳8mm长了一点,看起来更像个鱼眼,圆得比较厉害,这个问题纯粹取决于主观偏好,不作评价。奥巴8(1分):这个头碰上佳能/适马15mmF2.8之流当场就被拍死了,没有任何还手余地——而且佳能/适马都能用后置滤镜,这才叫真正的Pro。光学素质以M43标准来看也只有中等偏上,大光圈下场曲明显,就算景深范围内锐度也略逊于三阳7.5(尤其是中心锐度),紫边控制不理想,非常对不起其1000刀的售价。奥巴9(3分):奥巴有两个机身盖镜头,另一个我压根就没提,因为素质太渣。但是这支9mm鱼眼机身盖却绝非狗头,至少1600W像素全开不会让人觉得太碍眼,一个小小机身盖能做到这种素质不得不说是相当令人惊讶的。当然这货的价格就其本身的性能来说并不便宜,不然评分还可以再上升一点。索尼ECF(1分):1分是E16+转环镜的整体评分,单独拆开来看的话其实性价比还不错。还是只适合变形金刚流。索尼FEC(1分):这个头就太过分了,转换镜自身就突破了400g,要你何用?就算单独拆开来也还是1分垃圾。
差不多了,还有遗漏的吗
期待楼主更新
画质差距如同体积差距一样明显,要轻便的选DG45,画质优先一切的选择FE90
登录百度帐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佳能最实用的镜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