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血糖高高血压食疗菜谱心理压抑如何辅导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手机注册或邮箱注册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点击按钮进行验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你已成功重置密码,请妥善保管,以后使用新密码登录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转藏至我的藏点血压血糖高怎么办?_百度知道
血压血糖高怎么办?
提示该问题下回答为网友贡献,仅供参考。
我有更好的答案
高血压、高血糖,典型的三高问题,针对三高问题,日常保健更要引起注意了。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一定要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如果有高血脂必须同时治疗,否则降压效果不好.在当地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压药多吃些果蔬是有好处的.另外增强身体免疫力,延缓并发症,如体恒健蜂胶有降血糖、降血压的功效
采纳率:16%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手机版更便捷
怎么血压高着高着就抑郁了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质量的改善,高血压与情感障碍的关系越来越受到关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长期的抑郁和心理压力可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而导致血小板聚集、胰岛素抵抗、代谢异常等,从而使血压调控困难,并发症风险增加。  一、降压难!竟然和抑郁、焦虑情绪有关?  而焦虑抑郁情绪与高血压又有密切的关系,焦虑和抑郁者的个体自控力差、少运动、沉迷烟酒和高脂富盐饮食,也是降压困难和预后不良的原因。故而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直接影响降压效果。  二、什么是焦虑?  焦虑是指在缺乏充足的客观原因时,患者产生紧张,不安或者恐惧的内心体验并表现相应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此时的个体常伴有心悸,出汗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三、什么是抑郁?  抑郁则是指以心境低落为主的精神状态,患者常伴有各种消极症状,如无价值感、无助感、绝望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迟滞,及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两者常相伴发生,互相影响。  焦虑、抑郁的评定主要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Beak抑郁量表和Beck焦虑量表、自评抑郁量表(SDS)和自评焦虑量表(SAS)等。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抑郁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负担疾病,是我国第二大负担疾病,预计在2030年将上升至首位。我国一项全国性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已确诊的抑郁症患者约有3000万,成年女性抑郁症患者是男性的两倍。  四、危险!高血压合并焦虑症  患者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比例高达30%~50%。有专家认为,焦虑、抑郁障碍是心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目前,关于高血压合并焦虑抑郁患者抗焦虑抑郁药物选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等。这些药物除价格较贵以外,对老年患者有一些严重的副作用,有些药物在血压较高时禁忌使用。  因此,我们探索一些生活方式干预和抗抑郁焦虑的功能食品,目的在于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在抑郁焦虑期间损耗营养物质进行补充,从而缩短抑郁焦虑期,从而改善降压效果和临床预后,同时还能降低患者治疗费用。  五、又高血压又焦虑,咋办?  1、调节一下生活方式  放松训练、音乐治疗、体育锻炼。要让患者掌握训练要领和达到放松要求。采用感受性音乐治疗,嘱其多欣赏旋律优美、节奏舒缓的轻音乐,同时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和不良行为。  2、吃根香蕉吧  一根香蕉减缓焦虑科学家发现,香蕉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缓解焦虑抑郁,让人更快乐。运动营养学专家建议,感觉身心压力大和焦虑抑郁时,不妨吃一根香蕉。一根中等大小的香蕉含105卡路里热量和14克糖,有助于适度提高血糖水平,可满足维生素B6日摄入量的30%,能帮助大脑合成更多血清素,进而抵御抑郁和焦虑。  3、来碗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全方由甘草、小麦、大枣组成,均为补益之药、药食同源之品。可以显荖提高脑内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和活性相关,从而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现代临床应用上,甘麦大枣汤常用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焦虑症、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肠易激综合征、围绝经期综合征、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阅读(3627)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播放(46874)
│常德市第一中医医院
播放(24659)
│广东三九脑科医院
播放(47264)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武汉市武昌医院
播放(3154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4855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4924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23517)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28658)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3668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4901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3298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39086)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36174)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4707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25340)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31642)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21000)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播放(31396)
微信扫一扫 查看医生科普知识 已扫0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沪)-经营性-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沪)字第1748号
沪ICP备号-4 Copyright (C)2018 youlai All rights reserved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拇指医生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秒以后自动返回血压、血糖高真的那么可怕?我们继续颠覆你的健康观_智客_传送门
血压、血糖高真的那么可怕?我们继续颠覆你的健康观
关注"智客"↑,全球顶尖智库精选荟萃。文︱ 高行之(中科院心理所研究生、淄博市福乐源健康服务中心主任)【科学,把人类文明带入了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成为大家越来越重视的问题。科学,日益成为我们生活、健康最重要的指导。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不正常的现象,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1. 到底是科学还是迷信?似乎人们已经成为了习惯,吃(做)之前先问问:“我这么吃(做)科学吗?”“我的XX高,能吃……吗?能喝……吗?能……吗?”“科学(医学)对我的健康状况是如何分析评价的?”“我的病将会怎么发展?我还能活多久?”……记得当年赵树理的小说《小二黑结婚》红遍大江南北,里面有个当时几乎家喻户晓的人物二诸葛的一句:不宜栽种。成为当地人的笑柄。多么熟悉的场景啊!只不过,二诸葛是因为迷信阴阳八卦,那时这被称为迷信;而如今的人们则是因为迷信科学――迷信科学,就是伪科学。虽然迷信的内容不同,然而又何其相似!生活中人们对包括医学在内的许多科学知识的片面接受、理解和相信几乎达到了迷信的程度。我认识一些老人,整天拿血压计在家量血压,一看超过130,就紧张的要命,加大用药量。许多人吃饭要看着表,几乎不能错过一分钟。每天准时按点运动,各类运动严格按媒体、健康讲座中所介绍的。不但自己如此,还要求家人也照做,让家里人苦不堪言。也有人因为老伴血糖高、血压高,一点肉也不允许吃;哪怕实在馋了,蛋糕一小口也不能尝。身边一些朋友,虽刚人到中年,也进入这样一种生活模式。朋友聚会,常听到一家人在一起谈论血糖、血压、血脂等各项指标,介绍自己吃、喝、锻炼的经验,俨然大家个个都成了医生、专家。又因此派生出另一个问题:很多人问,今天这个专家说可以这样,明天那个专家说不可以这样,到底该怎么样啊?许多人经常会提到因为自己血压高或者血糖高或者某某高,所以不能这样,不能那样,神情庄重而严肃,让听的人明显感觉到言语中透出的不安甚至恐惧,其心理压力可想而知。血压高、血糖高等类似的XX高真的那么可怕吗?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于2014年5月份在中国科协年会上做了一场很有影响力的报告《对疾病危险因素控制和疾病筛查的思考》。他在报告结束时总结道:“我们现在的医疗出了问题,不是因为它的衰落,而是因为它的昌盛,不是因为它没有作为,而是因为它不知何时为止。在宗教强盛,科学幼弱的时代,人们把魔法迷信为医学,在科学强盛、宗教衰弱的今天,人们把医学误当做魔法。”迷信正在以科学的名义损害着我们的健康。2. 血压、血糖高真的那么可怕?这里我们需要先普及一下一些关于认识和理解疾病、生化指标、科学统计数据的常识。疾病是指身体某些功能的失调或身体某些器官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生理异常状态。此时,人体正常生理过程遭到破坏,表现为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降低、劳动能力和生命能力受到限制或丧失,并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生病是指人们承受疾病的一种状态 。生化指标是个体的医学检查生化数据;所谓生化指标高或者低,是指个体生化指标数值和医学上根据统计学数据而确定的医学诊断划分数值相比较得出来的结果,超过这一标准就是高,达不到就是低。由于医学标准是一个人为确定的统计学数值,它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适用于整个群体的特性描述,因而对个体具有参考意义。疾病不仅要有生化指标数值的标准,而且必须要有社会适应和功能的下降,如劳动能力或生命能力受到限制或者丧失,并且出现了一系列临床症状。因此个体单纯的生化指标数值的稍高或者稍低本身并不一定是疾病。如此说来,单纯的血压、血糖测量值略高于标准值本身并不是疾病。那么,既然不是疾病,我们为什么还要控制呢?这还是涉及到前面提到的统计学数据问题。以血压高为例,通过大量的研究,对高血压病人的降压治疗可以降低25%-30%的心脑血管事件的危险,这个作用是非常显著的。因此说,血压高是危险因素,通过对危险因素的控制可以有效降低风险。类似地,还有血糖高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诊断糖尿病前期的空腹血糖标准是6.1mmol/L,美国将此标准改为5.6mmol/L。我国2008年和2010年分别进行过两个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前者仅用空腹血糖和糖负荷2小时血糖,而后者不仅采用了美国的空腹血糖标准,而且增加了糖化血红蛋白指标,结果推算出我国糖尿病前期人群分别为占成年人的15.5%和50.1%。可以看出,如果把标准降低一点,将会增加多少人被血压高,被血糖高。就是说,医学标准是一个诊断参考标准,而不是唯一的绝对的标准。人们往往不清楚这一点,而迷信地以为这个值就是绝对的分界线,超过了就是病,这是对科学对医学的误读。过去,我们的生活水平低,医疗手段落后,人们不知道这些标准,病了也不知道;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手段发达了,许多人对生化指标划分标准的迷信反而成了沉重的负担。一旦发现某指标高,惶惶不可终日,感觉身体真的大不如前,搞不清是因为心理紧张导致了疾病,还是疾病导致了心理紧张,没病倒也吓出病来了。3. 治疗也可能适得其反我们说控制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的效果显著,是指统计学数据,是面对社会群体来说的。以高血压为例,当把降低30%心血管事件危险性的结论用到个体时,是什么样的含义呢?我国40岁以上高血压人群,10年心血管事件(心肌梗塞和脑卒中)发生率最高统计为15%左右。降低30%发生率,即降为10.5%。也就是100个40岁以上高血压者服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只有4-5个人受益。同时带来的还有可能存在药物副作用,再加上服药的经济负担。有一个研究显示:8000多例高血压患者经过4-5年降血压治疗,所谓轻度,就是收缩压150mmHg以下和舒张压120mmHg左右,治疗组和不治疗组相比,总死亡率、冠心病的发病率、卒中发病率、心血管发病率都没有显著差别,说明这个标准如果把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提高10mmHg,和现在定的标准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是,治疗的人有9%发生药物的副作用,而不得不终止治疗。所以如果把高血压的治疗起点由现在的收缩压140mmHg提高到150mmHg,舒张压90mmHg提高到100mmHg的话,可以减少1亿人服用降压药。当前针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实际结果是,因为采取措施而受益的人并不多,绝大部分干预没有任何效果,其中有些人反而使健康受到损伤。这个结论够让你震惊的吧?然而,让你震惊的不只是危险因素,还有对疾病的筛查。如今,医院还有许多健康机构打出了早发现、早治疗的宣传口号,许多研究者也指出定期查体的重要性,很多单位已经把定期查体作为员工的福利之一。毫无疑问,这是好事,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福音。事实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看看身边发生的病例,会发现两个现象:一是现在各种肿瘤的发病率似乎非常高,比过去多了许多倍,因肿瘤而死亡的比率也非常高,寿终正寝的已不多见;二是许多人本来上班好好的,单位查体发现有肿瘤,于是住院治疗,结果没过半年甚至不到两三个月人就没了。前者,人们归因于工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各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后者则往往得出结论:肿瘤太可怕了,得了就会死,而且会很快,没的治。能多活几年就是奇迹。要是早发现或许还有救。这似乎又反过来印证了早发现、早治疗,定期查体的重要性。医学研究的结果又是什么样的呢?国外有多项研究发现,医学检查手段的高度发达,使通过各类检查发现的肿瘤患者人数明显增加,但是,检查与不检查的死亡率没有明显差别。这些研究包括:甲状腺癌、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癌症大概是有这么三类:一类肿瘤发生非常快,检查是没有用的,因为一旦发现就已经来不及了。还有一种是缓慢进展型,这种筛查效果好一些,因为你在早期症状出现以前还有相当一段时间是可以查出来的,或者到生命结束的时候还没有长成,不会对生命造成影响。再一类就是停滞发展型,到一定程度它就不长了,甚至消失了。我们平时什么情况都没有,去体检,意外查出癌症,所以给起了一个名字叫“偶发瘤”。肺脏做CT,50%的人发现可疑,实际上10年风险只有1.8%,所以它不是致命癌症的机会有96%。不吸烟的人当然发现的少,其他肾脏、肝脏、甲状腺都会有意外的查出癌症,但是这些癌症99%左右都不会有事。4. 什么才是真正的长寿秘笈?现在我们看到了大家感觉到的现实和科学研究的结论之间的巨大差别。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别?一是来自媒体不专业(指对报导事件涉及的如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等不专业,以及对报道所涉及的行业知识不专业)、为求轰动效果而断章取义、不顾社会效应而无限放大小概率事件的宣传误导。媒体言论自由不代表可以放弃社会责任,党对媒体的监管是必要和必须的。二是人们对科学的片面、教条、僵化的迷信。迷信是人类普遍的本能的心理之一,不会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自动消失,所以,反对迷信是人类长久甚至永恒的任务;三是商业利益吸引利益相关方的炒作,推波助澜;四是人们的心理效应,换句话说,与其说许多人是死于某种疾病倒不如说是死于其对该种疾病的迷信的认知。我们追求健康,我们相信科学,但是,请不要以科学的名义损害了我们的健康。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指出,过与不及本质上都是一样的,提倡中庸之道;如果说过去,由于医学和科学技术不发达,人们对疾病的认识是不及,那么,如今我们由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对疾病的认识提高了,但人们对这种认识的态度达到了过的程度。美国政治家、哲学家、科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在给儿子的一封信中提到要推广十三条道德项目,其中之一便是中庸,他对此的解释就是不要走极端。《黄帝内经》强调:不治已病治未病。早预防,不是通过依赖吃药,不是依赖吃保健品,更不是靠体检,而是要从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开始。许多健康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引起的,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预防及改变这些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心理干预通过认知和行为疗法来改变人们不健康的行为,能有效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干预结束后,这些行为经常会复发,改变已形成的生活方式比预防疾病更难。这是十分令人头疼的事,也是健康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有些人过度关注对疾病的预防,一般有两种表现:一是有些人给自己设定了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如:肥胖的人试图通过大运动量的锻炼来达到运动员一样的身材。二是有些人生活的过度拘谨,偶尔吃一点高脂食物或者有一天没有坚持锻炼就会感到非常担心。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健康最大的敌人莫过于过分在意健康。”改变这些习惯性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需要心理学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前面我们谈到了统计学的诊断标准和个体的关系,以及用药治疗对统计学的意义和对个体作用的不同,仍以血压高为例,我们怎么能确定自己是在有效的4、5个人内呢?还是在无效的95、96个人中呢?高心血管疾病,它不仅取决于高血压,还取决于血脂、血糖、生活方式、年龄、性别、性格、职业、遗传学等等。因此,对心脑血管疾病因素的控制,应该把所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打分,来确定高危和低危人群,如果其他都很好,就是一个轻度高血压可以不做处理。如何看待常规的体检?如果体检让个体产生了紧张、焦虑、恐惧,给个体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这样的体检,不要也罢。如果体检紧张,不体检也紧张,怎么办?最好,还是先找个心理督导师或者心理治疗师看看。通常,人们出现了不适的症状或诊断出某种疾病,才会采取措施来维护健康。如看病、吃药甚至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发现,心理因素会影响人们是否寻求医疗帮助以及是否尊从医嘱和治疗方案。比如,如果病人不知道自己的症状是某种严重疾病的临床症状时,可能不会或者很迟才会就医。如果治疗方案很复杂,或者要求患者进行长期的行为改变,或者医生对治疗方案的解释及对治疗重要性的强调不够时,患者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会差一些。这需要医生有足够的精力、时间和专业技能,但基本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医生、患者和家属需要有健康心理学专家的指导和合作,来提高患者和家属对医疗资源的利用,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黄帝内经》强调治病要“观其志意”,“数问其情,以从其意”,要重视患者的心理作用,指出:“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生病以后,仅仅靠药物治疗是不够的。现代医疗如今已经从无视心理作用的生物医学模式的单轴诊断治疗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三轴、五轴诊断治疗。研究显示:辅助以心理干预的治疗对各种疾病尤其是肿瘤有显著的效果。心理干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压力应对技巧也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非住院人群。病重的患者通常要应对疼痛、焦虑、恐惧和抑郁等,心理干预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笔者通过对二十多位国内外最长寿老人的生活习惯的分析发现,没有一位是死板的使用养生方法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只有两个:一、生活相对有规律,且各具个性。二、心态好,适应能力强。积极乐观,宽容大度,刚而不固,强而不迷。这也说明了健康长寿靠的是养生原则,要符合个性,而不是僵化、教条、死板、细致入微的养生方法。总之,现代科学医疗技术是科学,古籍经典也是科学;人具有共性,又具有鲜活的个性;任何教条、僵化、绝对化的标准和方法都是反科学的。不要走极端,不要一刀切,有参考,有分析,看到整体,也看到个性;看到现象,更要看到本质;不要迷信糟粕,也不要迷信科学,把握适度,实行中庸之道才是健康的王道!智客君福利智客君继续发福利!还有什么比一本好书更适合妙语如珠的你?留下你的精彩评论即有机会获得智客君每周为大家精心挑选的图书。感谢中信出版社为智客君提供5本下图佳作,以及10本知名经管类书籍赠予热心读者。好书每天都送,请大家在文章下评论(每条文章都可以),前三名点赞数最高者(数量超过二十),智客君会在评论区回复并通知得奖。当然,评论的质量智客君会进行把关。另外,为了让更多的读者参与到知识分享的活动中,智客君决定每位参与者两周内只能获得一次赠书。但是依然希望小伙伴们踊跃发言,让世界听到你的声音!欢迎交流,投稿、合作请联系(zhike15)。本文由智客为大家提供,交流、合作请联系微信zhike15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智客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1月7日 14:22
智客 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血压心理护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