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认购日期IPO认购期多长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小米IPO真的值得买入吗?
  文|朱昂
  导读:今年最大的IPO就是小米上市。作为过去8年全世界最成功的一家公司,并且拥有大量的用户和粉丝,小米的上市也被寄予厚望。有传闻说,小米的估值会在800到1000亿美元之间,按照这个估值也会成为中国首富。那么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按照业务小米收入大头来自手机,似乎是一家硬件公司。但看估值,小米又是公司的估值。那么小米到底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呢?今天,和大家分享我们对于小米的认知。
  小米:批着手机公司的外衣
  从收入的结构看,2017年小米营收总收入为1145亿人民币,其中手机销售额806亿,智能终端IOT和生活消费品销售额234亿,互联网服务销售额99亿。从收入结构的比重看,主导小米的产品还是手机,占到了2017年收入比重的70%,其他硬件类商品占到了20%的收入结构,而互联网服务占收入比重不到10%。从收入结构的变化看,手机对于业务的主导过去几年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2015年占比为80%,2016年占比71%。整体大硬件对于公司收入的占比常年维持在90%以上。所以我们光从收入结构看,小米还是一个手机公司。这也是许多人对于小米的第一印象。
  我们再从毛利的结构来看小米。雷军很早就说过,手机其实不赚钱,仅仅是作为一个内容分发的渠道。从招股说明书我们发现,2017年手机毛利率只有8.8%,而且这已经建立在很大的规模效应之上了。2015年公司的手机毛利率为-0.3%,到了2016年改善到了3.4%。小米也一直践行之前的“初心”,从毛利结构我们看到,小米一直以互联网服务作为其主要毛利的来源。2015年互联网服务占比达到了77%,到了2017年虽然下降到了39%,但那是因为手机毛利率的大幅提升。也就是说,那么多年小米到了2016年才真正依靠手机赚钱,过去都是赚取软件服务的钱。
  软硬结合的商业模式
  从商业模式上,过去几年硬件公司最大的变化就是实现了“软硬结合”。硬件和软件缺一不可。最早推动这个商业模式的当然是苹果。对于苹果,我们曾经做过一些深度研究。苹果真正的护城河是其IOS系统,整个软件服务和iCloud。导致用户脱离苹果生态圈的成本越来越高。有了这些软性的服务黏住客户,苹果在手机端才有了定价权。所以这个世界上会有两类手机:苹果和非苹果。苹果的毛利率极高,也占据了全球手机行业绝大多数的利润。
  小米在商业模式上和苹果有异曲同工之处,不仅仅有小米手机作为硬件,也提供自己的系统,云端服务,以及互联网软件应用。小米一直是国内对于苹果模式研究最深的手机生产商。从控制产品的SKU,到自建线下和网络销售渠道。不同于苹果依靠硬件收费,软件免费的特点,小米是以成本价卖硬件,然后通过用户的软件付费来赚钱。当然,到了今天小米硬件手机也已经盈利了。而且基于小米的软件操作系统,衍生出了一系列其他的硬件产品。
  小米的崛起也切入到了整个网的流量红利爆发。整个中国的人口红利在于长尾人群,这些人对于性价比是敏感的。过去这些人群都会去买一些山寨手机,甚至所谓的“红白机”。而1000元不到就能买到的优质小米手机出现,开始侵蚀了大量山寨手机的市场份额。也是在这一轮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的爆发中,国内手机行业完成了一次全新洗牌。过去的TCL,波导(手机中的战斗机),夏新,联想等逐渐淡出我们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小米,Oppo, Vivo,等。我们发现整个品牌集中度越来越集中。
  而且从销售模式上,小米很早就学习了“Dell”模式。当年PC互联网时代流量爆发的时候,Dell就很聪明的通过去中间化渠道,让利给用户。那个年代传统电脑商惠普,康柏什么的都还是在百思买,Circuit City(金融危机倒闭了)这类电器商城里面做贩卖。Dell直接通过互联网渠道卖,价格更便宜,从而完成了市场份额的飞跃。
  以手机为渠道,小米的新零售思维
  我们发现从小米成立以来,就有很强的互联网基因,对于渠道价值和其弊病理解很深刻。所以未来我们认为小米可能会是一种以手机为渠道,打造其新零售帝国。今天通过多年的耕耘,小米已经有了超过1.9亿的MIUI系统月活用户。而且从一个小米手机用户的角度出发,发现粘性还是很高。特别是云端服务,让你所有的通讯录,照片的存储,个人信息等都保存在小米云。老用户不断沉淀,新用户慢慢增长,在用户数端实现了一种“复利”。
  一旦以手机为渠道的模式有了规模效应,用户就可以在小米手机端来购买大量的小米商品。从零售的角度来看,中间渠道越多,商品的毛利率就必须越高。之前我们做中美零售对比的时候发现,经销商网络更加扁平化,而中国经销商网络的层级比较多。这导致中国消费品公司的毛利必须要很高,才能一层层分到不同级别的经销商头上。由于美国没有过多中间环节,毛利率整体比国内低40-50%左右。同时渠道太多离消费者太远,也导致国内消费品公司更看重渠道价值而非用户体验。
  在这一点上,小米等于“自建渠道”,去掉了传统的中间环节。导致其产品不需要很高的毛利率依然能够盈利,让利给客户。同时小米开始扩张其线下体验店,能够让用户对其各类电子产品就行体验。但是目前整个线下体验店还是以3C产品为主,而小米的线上商城已经变成了一个多品类渠道。
  小米的新零售思路最终希望达到的是极致用户体验:超高的性价比,低SKU,每一件产品都是精品,在价格也有极强的竞争力。这一点和网易严选模式还不太一样,网易更多是ODM的代工模式。所以小米更像一个Costco的思维方式,用低毛利和低SKU去获取长期用户的粘性。关于Costco我们也曾经做过分析,是过去10年美国零售行业少数股价出现上涨的公司。
  从公司的基因上来说,小米也有着极致的互联网思维。雷军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企业家,他出身平凡,没有很好的口才,却一直兢兢业业在做事情。小米的产品定位就是“感动人心,价格厚道”。小米承诺未来硬件的毛利率永远不会超过5%,给用户永远提供极致的产品体验和超过性价比。小米也一直是一个让我们感动的公司,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是用心去做,不会
  坑爹。小米也是全世界唯一销售下滑之后,还能重新增长的公司。我特别喜欢雷军的那句话“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小米的风险在哪里
  根据我们之前的分析,小米的内核是一个互联网公司,当然收入结构还是介于硬件和软件之间。未来小米的风险会出在哪里呢?一个表层的风险是,小米目前对于手机的依赖度还是很高,可以说手机销售和其用户流量的相关性太大。一旦手机销售不行,用户流量可能就不怎么增长了。进入今年以来,国内手机销量开始负增长了,小米在去年手机销量爆发之后,接下来很可能硬件增速下来。下图来自(,)的,我们看到去年四季度是小米手机销量的一个。手机销量是小米的一个基石。
  而在新零售这块,由于小米的模式和网易不同,产品品类要快速上量还需要时间。我认为需要实现小米的新零售战略和布局依然需要几年的时间,这一块很难在短期带动毛利。而其他互联网软件和应用的销售,也将更依赖移动互联网整个产品创新和大环境。简单而言,未来几年小米会在增速上遇到一个休整期。
  这就导致另一个问题:估值不能太贵。说实话1000亿美元估值的小米,内心还是打鼓的。的增长短时间内难以匹配高估值,而且腾讯,FB这些互联网公司目前估值也很便宜。更重要的是,今年以来作为大热的香港上市都经历了上市后股价的大跌。比如最近上的平安好医生,之前的阅文集团,易鑫等,都出现了上市后的下跌。足球比赛有句话叫“大热必死”,有时候就算好公司也要看价格。说过,用公道的价格去买伟大的公司,而非用贵的价格去买。
  无论如何,小米和雷军已经铸就了伟大。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一个让厚道人赚钱的时代。&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点拾投资。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责任编辑:李佳佳 HN153)
想了解更多关于《小米IPO真的值得买入吗? 》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内容字号:
段落设置:
字体设置:
精准搜索请尝试:
小米IPO散户认购遇冷
来源:作者:-责编:骑士
北京时间6月26日下午消息,彭博社报道,中国科技公司香港IPO的盛宴似乎已经结束。从当地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大跌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对小米公司61亿美元首次公开募股的需求——全球近两年来规模最大的IPO——显得不温不火。离小米IPO认购结束还有两天,一周期港元Hibor周二出现十年来最大跌幅,市场猜测银行提早释放出了先前为小米IPO预留的资金。考虑到股市暴跌,此次IPO的时机令人心生疑问。同时,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也在质疑该公司的估值,因为其收入主要来自硬件。虽然小米IPO据悉吸引到了亿万富豪李嘉诚、马云和马化腾的兴趣,但散户投资者可能已经从过往的经历中汲取了教训。平安好医生5月上市不久即破发,虽然其IPO面向散户的部分获得超过600倍认购。从辉立证券和耀才证券这两家香港本地券商的数据来看,申请小米IPO的散户投资者迄今取得的保证金贷款不足30亿港元(3.82亿美元)。相比之下,当初平安好医生IPO时,这两家券商提供了约600亿港元的保证金贷款。
软媒旗下软件:
IT之家,软媒旗下科技门户网站 - 爱科技,爱这里。
Copyright (C) , All Rights Reserved.&>>&&>>& >>
小米IPO定价17至22港元 最早周四启动认购
日 17:22&来源:深港在线综合&
据外媒报道,小米港股IPO定价区间在17至22港元,计划融资规模不超过61亿美元,最早周四启动认购。
  据外媒报道,小米港股IPO定价区间在17至22港元,计划融资规模不超过61亿美元,最早周四启动认购。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日 ,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电子产品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创造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小米还是继苹果、三星、华为之后第四家拥有手机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的乐趣&是小米公司的愿景。小米公司应用了互联网开发模式开发产品的模式,用极客精神做产品,用互联网模式干掉中间环节,致力让全球每个人,都能享用来自中国的优质科技产品。
  日,小米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深港在线综合"的所有作品,均由本网编辑搜集整理,并加入大量个人点评、观点、配图等内容,版权均属于深港在线,未经本网许可,禁止转载,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②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③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您联系我们之后24小时内予以删除,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小米IPO倒数一周6招认购添胜算 散户可采人海战术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小米IPO倒数一周6招认购添胜算 散户可采人海战术
小米IPO倒数一周6招认购添胜算 散户可采人海战术
新浪财经第四届金牌董秘暨上市公司网络影响力评选正式启动,谁是你心中的金牌董秘?谁是你心目中的行业美誉典范、榜样大咖?你的一票,最有说服力! 
  新浪港股讯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距离本港“同权不同权”头炮小米的公开招股倒数一周,本报综合投资界意见,为大户及散户归纳6大投资攻略,增加投资者认购智能设备巨擘的中签机会。
  留意拆息升孖展息料逾2.5厘
  6大投资攻略包括:(1)提早借预留孖展;(2)集中攻港招股部分;(3)认购内地独角兽基金;(4)全家总动员;(5)小注胜大注; ?现金抽股较划算(详见表)。投资界提醒,投资者认购小米的同时,需要关注港元拆息(HIBOR)攀升对孖展利息的影响,以及小米定价的对应估值高低。
  1个月HIBOR屡创近10年高位,银行跟随调高存款息抢客,有本地券商已预期大注认购小米的孖展利息有机会超过2.5厘。有专家指,临近半年结及抽新股因素,本港息口势必上扬,导致孖展息有升无跌,建议大户提早向券商预留孖展及锁定利息,避免愈迟愈高息增加成本。
  小米同时是内地香港“H股+ CDR(中国存托凭证,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首例,将于6月25日公开在港招股。市场预期两地集资总额或达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季内地最炙手可热的新股之一的药明康德(沪:603259),其网上申请中签率仅0.061%(详见另文 - ‘内地独角兽频涨停小米CDR看图?’);本港去年火热新股之一,挟5200亿元史上第二大冻资额的阅文(00772),一手中签率也有7.7%,反映在港申请的成功率或较高。
  内地中签率低于0.1%港较高
  对散户而言,耀才证券行政总裁许绎彬认为人海战术攻略仍适用,即增加认购人数来推高新股中签率。但他形容近期新股挂牌后表现雪上加霜,(01833)更出现赢股价,输利息的情况,考虑到小米有机会冻结孖展12日,拆息又持续攀高,以现金抽新股较大手借孖展来得划算。
  券商界普遍予以小米650亿至940亿美元估值,即5070亿至7332亿港元。证券财富管理投资策略执行董事梁冠业认为,小米估值虽高,但市场较多聚焦于集团在内地及新兴地区的增长故事,相信可再掀起炽热的招股热潮,而且估值跟抽新股反应从来没有冲突。他又指,小米是本港“同股不同权”首例,亦是内地CDR头炮,相信内地香港市场皆希望大热新股的首挂表现不会倒灶。
  但梁冠业提醒,基金界予以小米27倍至35倍的2019年市盈率,若小米的定价对应估值高于预期估值范围的中位数31倍,长线投资者难免会再审视形势,或限制小米首日挂牌的表现。
责任编辑:张海营
@@status_text@@
图文直播间
视频直播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米开始接受认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