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鬼字颜体怎么写如何写

 上传我的文档
 上传文档
 下载
 收藏
粉丝量:98
这是一个分类齐全的医学资料库:包括内科;外科;其他临床学科;中医科;基础医学;及辅助科室(影像学、医学检验科)等等
 下载此文档
颜体行草书风研究
下载积分:1600
内容提示:颜体行草书风研究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3|
上传日期: 02:03:1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6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颜体行草书风研究
关注微信公众号颜真卿这份楷书,据说初学者是很难学到家的!
颜真卿《李玄靖碑》
免费下载高清版见页尾说明
《李玄靖碑》,全称为《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碑原立在江苏句容县茅山玉晨观。据《金石萃编》载:“碑已断裂,约高一丈余,广三尺二寸五分,厚一尺四分。四面刻,前后各十九行,两侧各四行,行皆三十九字,正书。”古代刻碑的通例是先用朱笔把碑文写在右面上,称为“书丹”或“用丹”,然后刻工依字迹刊刻,一般碑额为标题,碑阳(正面)为正文,碑阴(背面)碑侧(左右)为题名。可能是碑文太长,也可能是表示碑主的事迹多得说不完而有意刻满碑的四面,因而称为四面碑。
据说早在乾元二年(759)颜真卿任升州刺史时,就曾派人送信到茅山,表白“慕道玄微”之心。李含光授意韦景昭炼师作答。尽管颜真卿本有宅心山林之心,终因“事乖夙愿,徘徊郡邑,空怀尊道心”。后赴任湖州刺史时,途经茅山,得知含光早已羽化,感慨万千,写下了《有唐茅山玄靖先生广陵李君碑铭并序》。
此碑立于大历十二年(777),于南宋绍兴七年(1137)断裂,明代嘉靖三年(1524)遭火石碎。清代方若在《校碑随笔》中说:“该碑存石十四块,合全、半字计四百六十一字。”又说“乾隆壬子汪稼门志伊菟访仅廿三石,然尚存全、半字共一千四十余字。全碑凡一千六百余字,则阙者已五百六十余字,若明末或国初拓尚较汪拓多二百许字。自句容经兵燹,后石又散失。同治丙寅遵义赵氏访得十五石,共百九十七字,旋失三小石,计十五字,迨壬申扬州张氏更访得二石移至学宫,共二百七十九字。……今茅山所有碑乃是覆刻,笔画细瘦全乏鲁公雄健之气,且字之讹七十余处。”清代临川李宗瀚旧藏南宋断后初拓本,文字稍有残缺,以火后本补足。
《李玄靖碑》雄浑壮美,高古苍劲,气势追人,具有篆隶笔意。用笔平正遒婉,圆健浑厚,笔画疏密得当,规整稳定。笔力深沉含蓄,结字开张舒展。正如梁谳《承晋斋积闻录》说的那样:“颜鲁公茅山《李玄靖碑》,古雅清圆,带有篆意,与《元次山碑》相似,乍看去极散极拙,多不匀称,而其实古意可掬,非《画像赞》、《中兴颂》所可及。”也许“鲁公字到《李玄静碑》已古”(梁谳《承晋斋积闻录》),不是初学者能够学得到家的,因而没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那样出名。
来源:书法空间
颜真卿《李玄靖碑》
免费下载高清版办法
请添加微信:(←长按复制)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六面印像“凸”字形,上面为印鼻,中间有孔,有的无孔者可穿带便于携。
七卷本由丛文俊、华人德、刘涛、朱关田、曹宝麟、黄惇、刘恒等七位作者编撰而成。
今日搜狐热点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颜体行草书风探究.pdf 6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颜体行草书风探究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硕士学位论文
颜体行草书风研究
姓名:杜旭光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美术学
指导教师:赵振乾
唐代杰出的书法家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即唐中宗景龙三年,卒于公元785
年即唐德宗贞元元年,享年77岁。字清臣,宫至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后人
尊称为颜鲁公。颜真卿的楷书和行草书成就均极高,二者既紧密联系又有所区别,
本文只研究其行草书部分。
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颜真卿的生平历程和艺术简历入手。其刚正
不阿的性格为其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正所谓“字如其人”,同时归纳了其作品、
书论及著作产生的时代。第二部分,谈在颜体行草书风出现之前,“书坛”盛行的
是以东晋王羲之为代表的妍美书风,也反映了当时作为传统的一家独尊的现象,
简单概览了“二王”和初唐的行草书状况,为颜体行草书风的出现做了铺陈。第
三部分是从盛唐的时代背景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审美、书学、书写工具
和材料作为客观因素对颜体行草书风起到促成作用。另一方面,其主观的追求和
深入学习传统的精神,家学环境奠定了其书艺基础。当主客观因素交汇在一起时,
颜体书风便诞生了。第四部分,谈颜体行草书创新的地方,从神采、结字、用笔
等入手,与代表传统的王羲之行草书进行比较,这样更明晰了其书风特征。第五
部分为颜体行草书的分期。三个时期各有特点,并以作品加以印证,剖析了其书
风通变的动因,本部分还阐述了颜体行草书是宋尚意书风的先蹈。文章最后一部
分谈了颜体行草书对后世书家的巨大影响,以后世书家的作品分析来说明对颜书
的不同侧面的继承,并成为不同朝代的杰出书家,此点正说明了颜体行草书的博
笔者认为,对颜体行草书应该更好地深入学习和继承,而不是淡忘,对颜真
卿的创新精神更应发扬光大,借古开今,为繁荣书法艺术作出贡献。
关键词:颜真卿
outstandingcalligraphier
dynasty,born
inthe of785.Hehadbeen for77
yearZongjinglong,diedyear
living years,titledup
totheteacherof
andhonoredasYanluMasterfollowers.The
emperor’son
ofYan4Shad
levelwithclose
beenreached high
pictographic
connectionanddifferences.Thisfocuses
partofpictographic
firstcomestohis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颜体书法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我的图书馆
颜体书法三重境界,你到了哪一层?
颜真卿在书学史上以“颜体”缔造了一个独特的书学境界。颜鲁公书法既以卓越的灵性系之,境界自然瑰丽;既以其坚强的魂魄铸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丰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阔大。在吐露风华的青年时代,颜真卿就向张旭请教“如何齐于古人”的问题。这是颜氏的书学心声,亦是颜氏高悬的鹄的。这位从小以黄土帚扫墙习字的颜氏苗裔,几乎在一开始就站到一个高耸的书学起点上。而在书学上鲲鹏展翅,则经过了几乎长达三四十年岁月的历练,才稍成自己的面目与气候。继之又以数十年工力百般锤炼、充实,使得“颜体”形神兼具。而其晚年犹求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颜体”终于在书坛巍然屹立。颜真卿一生书学境界的历练,大略有三。1立坚实骨体,求雄媚书风在五十岁以前,可以说是第一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初步确立自己的“颜体”面目。如果以天宝五年(746),张旭在裴儆府上授笔法于颜真卿为一个界线,那末在此以前颜真卿尚在艰苦的摸索阶段。此一阶段传世之作鲜见。如天宝元年写《张仁蕴德政碑》,天宝五年写摩崖书法禾山石壁“龙溪”二字。此时颜真卿在书学方面已有相当的修养,这在张旭考问颜氏十二笔意时,颜真卿或以从张旭处领教所得,或以自己攻习所悟对答如流,使张旭深以为然。他志向高远,期在“齐于古人”。张旭也因此愿意再授笔法。颜真卿《郭虚已墓志》局部在接受张旭的笔法后,颜真卿欣喜地说:“自此得攻书之妙,于兹五年(或作七年),真草自知可成矣”。因此,从天宝五年以后的五年(或七年)时间,可说是颜真卿依照张旭的指引,刻苦再磨砺的阶段。果然在天宝十一年后,颜真卿书碑渐多,在社会上已享有一定的声誉。天宝十一年书有《郭虚己碑》、《郭揆碑》、《多宝塔碑》、《夫子庙堂碑》等。天宝十三年又有传世名作《东方朔画像赞》、《东方朔画像赞碑阴记》等。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反,颜真卿投身于金戈铁马与叛军作战之中,无暇顾及笔砚艺事。此可为颜氏书法历练的第一阶段,也是第一境界的历练。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在这一时期,虽然各碑面目或有差异,但总体上说,是“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从《多宝塔》等典型作品的分析中可知,颜真卿所追求的是用笔上沉着、雄毅,以健力立骨体,敷以较厚之肉彩;结体上整密、端庄、深稳,由瘦长型变为方正形;在布白上减少字间行间的空白而趋茂密。这一阶段,颜真卿追求“雄”中有“媚”的境界:“点画皆有筋骨”,“点画净媚”,“其劲险之状,明利媚好”。另外他基本上专门攻习真书、草书,虽有隶书、篆书之作,并不多。颜真卿的第一境界,从初唐而来,又脱出初唐之轨辙,自立一家面目。这种境界的历练又多循张旭所示为门径。2究字内精微,求字外磅礴从五十岁后至六十五岁,可以说是第二境界的历练。在这一过程中“颜体”形神兼具,已渐成熟。其间作品有《金天王庙题名》(758)、《请御书逍遥楼诗碑额表》(758)、《鲜于氏离堆记》(762)、《磨灭记》(762)、《颜允南碑》(762)、《韦缜碑》(763)、《臧怀恪碑》(763)、《郭家庙碑》(764)、《颜秘监碑铭》(765)、《颜乔卿碑》(769)、“逍遥楼”三字(770)、《殷践猷碑》(770)、《张景倩碑》(770)、《元子蜇遗爱碑》(770)、《宝应寺律藏院戒坛记》(771)、《麻姑山仙坛记》(771)、《小字麻姑山仙坛记》(771)、《大唐中兴碑》(771)、《颜含大宗碑》(771)、《宋广平碑》(772)、《重建颜含碑》(772)、《八关斋会报德记》(772)等等。颜真卿《麻姑仙坛记》局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以及其后接二连三地被黜,使他一次又一次拓展了心灵的空间;书生——斗士——统帅,立朝——外黜——立朝,生活方式频繁转换,人生体验更多,艺术体味也就更深。这些,颜真卿“一寓于书”,将前期的“颜体”反复锤炼,炼形炼神,从而神形兼备,终至成熟。可以看到,他加强了腕力,中锋运行,取篆籀方法,圆转藏锋,如印印泥。笔画形成蚕头燕尾,直画则成弓弩蓄势之形。笔画之间采取横细竖粗的对比错综方法。在钩末、捺末挑踢出尖锋,耀其精神。其捺笔表现出一波三折的节奏。其直钩、平钩、斜钩,饱满取势,弯度均匀,圆劲有力。其折笔则提笔暗转,形成斜面折下,以“折钗股”拟之。从结体上说,方正端庄,稳健厚重,中宫宽绰,四周形密,不以重心欹侧取势,不以左紧右松取妍,而像篆隶以对称的正面形象示人。在布白上,字间栉比,行间茂密,以形密取气势,不以疏宕取秀逸。颜真卿《祭侄文稿》既至此境界,颜真卿已一扫初唐以来的那种楷书风貌:前者侧,后者正;前者妍,后者壮;前者雅,后者直;前者瘦,后者肥;前者法度深藏,后者有法可循;前者润色开花,后者元气淋漓。真可谓变法出新意,雄魂铸“颜体”。3臻神明变化,与生命烂漫在六十五岁以后的十多年中,可以说是第三境界的历练。从成熟中加以神奇变化,一日有一日之进境,一碑有一碑之异彩。此时期的作品有《元结碑》(772)、《干禄字书》(774)、《颜杲卿碑》(774)、《妙喜寺碑》(774)、《竹山堂连句》(774)、《李玄靖碑》(777)、《颜勤礼碑》(779)、《马璘碑》(779)、《颜家庙碑》(780)、《颜氏告身》(780)、《奉命帖》(784)、《移蔡帖》(785)等等。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书在老辣中富有新鲜活泼的生机,在疏淡中显示质朴茂密的风神,在笔锋得意处显现功力的炉火纯青,在圆润丰腴中透露自己的豪迈气度。颜真卿《颜勤礼碑》孔子说:“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颜真卿晚年也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对生命与书艺在反省中得到悟彻,并将生命哲学与书艺哲学打通,因此在其点捺撇画中既留着生活的血泪斑驳,又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既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又在栉比鳞次的布白中激射人格光辉!至此境界,其书如老枿枯林,却有浓花嫩蕊,一本怒生,万枝争发,生机盎然。颜真卿开拓了书艺的崭新的恢宏境界:从特点上论,颜体形质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且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中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杨志之一。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局部时代造就了颜书境界,就像时代造就了王羲之的书学境界一样。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社会动荡的时代,而文化史上却成了光焰万丈的时代。这一时代的书法艺术已成了士大夫手中一种自觉地寄托高妙意兴的艺术、本领。他们深入地发现了自然的外在美,又深入地发现了精神的内在美。王羲之就是这一时代造就的“书圣”。然而,唐代进入了中国古代史上最辉煌的时代,唐帝国政治、经济、军事超越以往,达到鼎盛,文化艺术如百花吐艳;人们以一种新的目光和价值观面对社会的巨大进步。唐太宗笃好王右军书法,亲自为《晋书》本传作赞,且重金购求,锐意临摹,又拓《兰亭序》以赐朝贵,故士大夫皆宗右军。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这些初唐大家虽各有成就,却未能真正为唐代创立新书体。创立一代新书体,颜真卿是先觉者。他是唐代社稷之臣,又是书艺世家的后裔,对于书法的演变,无不瞩目关注。韩愈曾讥“羲之俗书趋姿媚”者,其片面处是未能正确评价王书,而其本意则在于从自己时代出发确立一种新的价值观、审美观。因此杜诗、韩文、颜书,无不以新的时代为背景自立风貌。“逮颜鲁公出,纳古法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陶铸万象,隐括众长,与少陵之诗、昌黎之文,皆同为能起八代之衰者,于是始卓然成为唐代之书”(《书林藻鉴》)。颜书的尚骨、尚肥、尚法,崇端庄、阔大、豪放,重气势、魄力、雄风,都可以从唐代社会中找到时代的折光投影。颜真卿造就了在书法中的盛唐之音,这便是颜书的恢宏境界。颜真卿《裴将军诗》颜真卿书法境界,从其陶铸化育的阔大气象来考察,可见兼收并蓄,以成其高,博采众长,以成其广。这有几大渊源:一是从颜氏系统而来。颜师古的祖父颜之推工书,且精于书学。自南朝以后,真卿祖上多以草隶篆楷为时人所称道。在颜真卿的同辈之中,如颜曜卿、颜旭卿等也在书学上造诣精湛,工草隶篆籀。因此颜真卿所受的书学影响深厚,颜家书学传统对他很有激励作用,他甚至认为“及至小子,斯道大丧”。故颜真卿定下要在书学上“齐于古人”的目标,有其多方面的思考,其中包括对颜氏一族书学传统的光大。二是从殷氏系统而来。殷氏世家也多出书学名家。颜氏与殷氏两世家数世联姻,两家书学得以汇流合壁。颜真卿的父亲、伯父少孤,养育于当时“以能书为天下宗”的舅父殷仲容家,蒙教笔法。颜真卿从小也由母亲殷夫人亲加训导,摄取了殷家书法的营养。三是从一代草圣张旭处得真传。颜真卿十分推崇张旭,诚挚地师事张旭,深得其教诲。他特别注意学习张旭的用笔之法、神用执笔之理,以及“得齐于古人”的攻书之妙。这对于颜书的成型是极其重要的。颜真卿《湖州帖》四、从一代宗师褚遂良处继承发展。前人有颜出于褚之说。米芾《跋颜书》中说:“颜真卿学褚遂良。”今人也多有印证此说者。沈尹默就说:“颜平原书出于褚河南,其楷书结体端严,往往犹有伊阙佛龛碑之风格。”(《沈尹默论书丛稿》)论者或谓从《麻姑山仙坛记》、《靖居寺题名》、《宋广平碑》等笔画较瘦的作品中,更易发现与褚遂良的用笔、结体以及清瘦、圆润相沟通。五、从民间书艺中广采博取。从颜真卿早期的书法作品中,如《多宝塔碑》等可以看到它和民间书风有密切联系。沙孟海等还认为,颜书的雄厚凝重是从北齐隋碑版中出来。沙孟海在他的论著中曾阐述:从南北朝至隋,真书面貌可分为“斜划紧结”、“平划宽结”两个类型,一直影响到唐、宋以后。褚遂良、颜真卿属后一类型,此一类型继承隶法,保留隶意。而其中又细分两路,褚属秀朗细挺一路,颜属浑厚圆劲一路。颜真卿真书的主要精神渊源于北齐以来的《泰山金刚经》、《文殊般著经》、《隽敬碑阴》、《曹植庙碑》等。这又和颜的世族有关,颜氏是齐鲁旧族,接连几代研究古文字学与书法,颜字与保留汉隶的北齐、隋碑有密切关系。以上简略说明了颜真卿书法的几大来源,但并不是说仅有这些来源。颜真卿学王羲之,也学欧阳询、虞世南等等,不再一一细析。他学书多通博贯,不作“奴书”,真正化出雄浑的“自我”来。作者:胡玉琢,来源:新浪博客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颜真卿为安史之乱做出怎样的贡献?没想到他还懂军事
安史之乱后颜真卿地位升高 书法家竟然也会带兵打仗
来源:&&编辑:蘑蘑 &&时间: 11:19:53
  在很多人心中,出生于山东临沂的颜真卿是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在楷书和行书上都有所成就,还他所创的&颜体&也流传千古。但除了书法之外,颜真卿在率兵打仗上还有不小的成就哦。
  安史之乱爆发
  安禄山、史思明,都是营州(治今辽宁朝阳)胡人,同为互市牙郎(贸易居间人),会说蕃语。二人从军后,骁勇善战,为幽州节度使张守赏识。
  安禄山以其狡猾钻营,很快升为平卢兵马使。后贿赂朝臣、奉献皇室,又攻奚、契丹以邀功,深得唐玄宗、杨贵妃的宠信。
  十年间,身兼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18万余,成为权倾一时的边帅。他早有野心,与亲信高尚、严庄,骨干史思明、蔡希德、崔乾v、尹子奇、田承嗣等策划反唐。
  养同罗、奚、契丹、室韦等族善战者8000人,号&曳落河&(壮士),以为亲军;破格提拔部将500余人为将军;奏准以蕃将取代所部32名汉将。
  朝野多知安禄山将反,而玄宗却始终对之坚信不疑。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与宰相杨国忠相恶愈烈,遂于十一月初九诈称奉密旨讨杨,亲率主力号称20万自范阳南下反唐。
  安军所至,烧杀掳掠,激起人民愤恨。平原太守颜真卿、常山太守颜杲卿等组织军民奋起抗击;河北有17郡纷纷响应,复归朝廷,兵合20余万,牵制了安军。
  十五年二月,河东节度使李光弼奉命率步骑万余人、太原弩手3000人东出井陉(今鹿泉西南),在常山(今正定)等地击败史思明部。
  真源县令张巡以兵3000余人守雍丘(今河南杞县),牵制安军数万人。四月,郭子仪率军出井陉至常山与李光弼部会合,步骑十余万,大破史思明于九门。旋在嘉山(今曲阳境)等地重创史思明、蔡希德等部,断绝范阳与洛阳的交通。安禄山一度欲弃洛阳而归范阳。
  颜真卿率兵抵抗
  平原郡属安禄山辖区,当时安禄山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颜真卿便假托阴雨不断,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
  表面上每天与宾客驾船饮酒,吟诗作对,以此麻痹安禄山。之后安禄山派人来观察他,看他整日不问政事,安禄山果真认为他是个书生,不足忧虑。
  天宝十四载(755年),安禄山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河北郡县大都被叛军攻陷,只有平原城防守严密,颜真卿派司兵参军李平骑快马到长安向玄宗报告。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当时河北诸郡先后陷落 玄宗听到战报后慨叹:&河北二十四郡,无一忠臣邪?&
  时任平原郡太守的颜真卿一介书生,联络从兄&&常山郡太守颜杲卿起兵抵抗。附近十七郡纷纷响应,集兵二十万之众,使得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
  颜真卿的告捷使玄宗惊喜万分:&朕不识真卿何如人,所为乃若此!& 至叛乱平定,颜氏一门,三十多人为国捐躯,其中包括从兄颜杲卿与侄子颜季明。
  因为颜氏家族为朝廷和平定安史之乱作出了巨大牺牲,被玄宗称赞为&卿之一门,义冠千古&,随后颜真卿便进京被封为鲁公,名满朝野。
  对于颜真卿来说 &安史之乱&是他仕途道路关键的转折点。在此之前,当朝皇帝唐玄宗根本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还听信谗让他被贬为平原太守。
  他此一举以及后来在抗击反叛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忠义之举,不但铺平了颜真卿政治之路,使他一路加官进爵,他也因此由名不见经传的一般官吏,成了家喻户晓的忠臣。
  颜真卿虽然爱好书法的写诗,但却不是大家印象中那种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形象,在安史之乱后,他还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最后因为宁死不降,被叛军残忍杀害。
大家都爱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颜体笔画写法动态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