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消防支队防火处合办处那边搞什么活动,好热闹

老照片中的合川旧事
我的图书馆
老照片中的合川旧事
  居士远在非洲,五年半有余,偶也有思乡之情。
居士的家乡合川,在国内外也算小有名气,皆因其系三江汇合之处,“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钓鱼城古战场是也。
合川历史悠久,古为巴国之别都,名曰“巴子城”,西魏时名为合州,此后,唐、宋、元、明、清历朝,合川皆为州治,沿称合州。
欲观乎合州盛状,在东川一隅,居长江上游,山水秀丽,人杰地灵。
汇嘉、涪、渠三川之流,东邻渝北、岳池,南靠北碚、璧山,西连铜梁、潼南,北接武胜、蓬溪。左思《蜀都赋》赞合州系“要害”与“膏腴”之地,其乃重庆府通陕、甘肃之要冲,通西北渝、东北川之枢纽。
境内风景名胜甚多,除钓鱼城古战场与来滩古镇外,涪江晚渡、金沙落雁、东津渔火、鱼城烟雨、照镜涵波、甘泉灵乳、瑞映清风、八角望月之“合州八景”闻名遐迩。
合州亦乃名人贤达、商贾士绅云集之地,如周敦颐、于成龙、张森楷、卢作孚、陶行知等辈。民尚习文,兴学重教之风源远流长。城东嘉陵江岸学士山养心堂,乃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讲学之处。草街古圣寺,乃陶行知老先生践行乡村教育、创办育才学堂之处。始于明嘉靖十年的合宗书院,读书之声,经年不断,是为当今之合川中学。
旧时的合州,民风古朴,乡党勤勉,精于农耕与商贾。集三江汇合之水,招四方八面之客。商旅云集,码头繁荣。白昼叫卖之声不绝于市,夜晚灯火之不灭于街。气候宜农,土地肥沃,农桑牧畜,物产丰富。合川桃片,合川肉片,特色小吃,一应俱全。
因是怀旧之文,故居士编写了上述半文半白的简介。主要是想通过略带古色古香的文风,把旧时的家乡合州展现给读者。
为何居士又想了要写家乡合川?盖因近在QQ空间看到一位网友转了一些合川的老照片,勾起了居士儿时的回忆。一幅幅的老照片,将居士带进了那本来就快模糊的童年光影。借助这些老照片,合川的那街,那房,那水,那桥,还有那个年的人们,犹如旧电影一般在脑海中回放。
  在空间看到并收藏老照片基础上,居士还化了点时间,在网上收集整理一批合川的老照片。这每一张照片,都会勾起居士对往事的一星半点的回忆。现将这些收集到的合川老照片放在下面,作一张一张的品评,以满足怀旧之情。
&照片名称:柏树街 常来了,小学时读久长街小学,可从天福巷出来,经柏树街,再到双牌坊回家。在白树街,回民饭店旁的林家铺子的楼上住着我老妈的干爹,我们叫林外公,林外婆的。他有三个儿子,我们都叫舅舅。小时,也常到林家铺子楼上来串门。在柏树街,也有茶馆,里面还有说评书的。在合七中读初中是,上学路过这里,也爱站在茶馆外偷听一段评书,再去上学。
&照片名称:青竹湾 这是从苏家街去瑞阳山的一条小巷,我们到合七去上学,经常走这条道。左边高坎上的房子就应该是当时合七中的教室了。去合七中上学,还有一条道,那就是经过塔耳门,到交通街,再从体育场进入后七中的后校门,合七中被瑞阳山脊上的一道城墙隔成两半,一半面向闹市区,一边面向体育场。在体育场这边的教育上课,我们在课间时,常看在蓝球场边,看下面白云观看守所的犯人在院子里放风走圈子。
&照片名称:疑似西市场里面再往里走黑龙池那条小街
&照片名称:齐家巷 紧挨着久长街的,以前一直将其念成七家巷。合川的老地名,也可用数字来唱。小时候,同学们常念叨着:一人巷,二郎桥,三块石,四维街,五香庙,陆角榨,齐(七)家巷,八角亭,久(九)长街,石(十)龙过江!
&照片名称:青竹弯 七拐八弯窄巷子,当年上学的路
&照片名称:落阳桥 在满清与民国时期,据说这时是犯人被斩立决砍脑壳的地方,这倒与落阳的名字相符。小时,老把这座桥叫为落腰桥,以为犯人被处决了,腰就落了。这座桥位置较低,常被水淹。以前读合二中高中时,也有时走这条道去上学。长大结婚后,因老丈人家在凉亭子小学,也常过这座桥。有时,涨水还非得坐渡船不可。哦,还有一次搞笑的事的。一天下了大雨,路滑。居士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女,与老婆一块从老丈人家出来,到小溪对面的县医院小女爷爷家方向走。在下去落阳桥的坡道上,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在地上。因手上抱着小女,在稀泥地上坐着,很久都不起来。后来,老婆将小女接过手后,才站了起了,笑死人了。
&照片名称:久长街 居士童年时,就是在这里的久长小学读书的。二年级就遇到了文革罢课闹革命。基本没有读什么书。还经常逃学,跑到学苏校外天福巷的小人书摊上去看小人书。
照片名称:交通街 这里应该是离体育场与人民公园还远的地方
&照片名称:应该是从合七中教学楼上看到的合川城,有特色的天井老房。我们在瑞阳山上的合七中读初中,有时在朝江边的教室上课,如果坐在靠窗边,时常注意力不集中听课,而是看窗外的这种景去了。
&照片名称:新合川胜景 现在合川的景观就大不样了,有点像重庆的朝天门与渝中半岛,又有点像小香港。
&照片名称:双牌坊妇幼保健医院门口 这里还有童年时的印象。旁边那个巷子里,有一座院落,是小学最要好的同学戈捷住的地方。顺着这条街再住前走一点,有一家酱油店。小时,常去打酱油。
&照片名称:塔耳门 为云盘街、苏家街与交通街的交汇处,去体育场、人民公园和三角花园二十四队车站要往这里过。
&照片名称:双牌坊 童年时,住在文明街县医院家属院里住,出门一往左一倒拐就是双牌坊,故对这里太熟悉了。记得文革武斗期间,一天在双牌坊街上走,突然一声枪响,全街的人都乱,犹如电影《李向阳》中李向阳长袖一摔的枪声惊乱整个闹市的情景一样。我当时,与许多人躲进了一家闹市里,真到事态平息了才敢出来,那年我才八岁。后来长大了,结婚生女。小女读幼儿园时也是放在县医院家属院,由她婆婆带了一断时间。每天早上她婆婆领她去幼儿园,路过双牌坊的一家小笼包子店时,从小都是吃货的小女就缠着她婆婆,非要买包子不可,不然不去上幼儿园了。弄得她婆婆也没有法,只好照办。
&照片名称:青龙桥 应该算得上合州古老的桥之一。童年与少年时光,常在桥上玩耍。最早的青石桥,桥洞两面的顶上雕有龙头。后来文革时破四旧,人们认为其是封资修的东东,就用石头将其砸烂。童年时的居士,为了干革命,也用石头朝龙头砸了几下,现在看来应该因破坏文物而受到谴责。后来,人们嫌其太矮,涨大水易被淹,又将其拆了,但又没有拆完,桥洞还留着。在原地又造了一座较大的拱石桥,但因旧桥残留的关系,照片上还能见到桥洞里还有桥洞。桥下有小河溪,是从七一水库经落阳桥流到这里的,再下就是涪江了。当年,我们医院的小男孩常去河溪沟与涪江的乌木滩洗澡,因衣裤打湿了,怕回家去挨骂,就躺在青龙桥栏的宽石板上试着借烫烫的石头来烤干。但回去后,家里的姐姐们却有办法,用手指往我们的和手臂上一划,现一条白印子,就知道下河洗过澡,就要告诉家长。呵呵!
&照片名称:合川老一桥 好像是完工于1971年,因为那时居士读初二,写了一篇关于这座大桥的作文,语文老还在课堂上作为范文念给班上的同学听。该大桥应该是属于修建得较早的一批大桥。当时,常以合川有一座这样的大桥面自豪,因为当时四川有大桥的县市不多的。这张照片该是九十年代照的了,因为桥北头已立着一些高楼了。
图片名称:&记不清地名4
&照片名称:记不清地名1 像是青竹湾的巷子里
&照片名称:两江汇合处的鸭嘴码头全景 在这里看,一对金鸭子的传说故事更为形像。
&照片名称:钓鱼城 当时的护国门只有城墙与门洞,还没有城楼。城楼是后来加修上去的。没有城楼的钓鱼城,是居士初中时去钓鱼城的印象。
照片名称:合川公园门口 合川人民公园是当时合川唯一的公园,面积还比较大,有山有水塘,有很多花草树木,还有亭子。前面是体育场,后面是党校与列士墓。文革时,爱打着手电,在里面的山坡下去钻防空洞探险。当时的防空洞,应该是抗战时为躲避日机轰炸时修的。现在的公园,格局还是没有变,与当时差不多,只是新修了一些房子与娱乐场所。
&照片名称:八一年合川大水 上世纪八一年合川发大水时,居士正在大学里由雅安经成都去茂县实习的路上。在成都盐市口的一读报栏上,看到了合川发大水的消息,说当时的四川省委书记从南充坐飞机到沿江到重庆,看到下面的合川一片汪洋。我当时差点眼泪就掉下来了。非常担心父母。于是在电信局发给家里发了个电报,问“水情如何?”后来听父母说,我当时发的电报是最早到合川问灾的一批电报。没两天,就接得成都舅公转来父母的电报,报了平安。他们刚搬了新家,住在二楼,不几照片名称:钟鼓楼 当时为合川标志性的建筑。在抗战时因日机的大轰炸,顶上被炸掉一层。文革闹派性时,合川革大的据点,在上面设有大喊大叫广播电台,居高昨下,每天高音喇叭不停播出毛主席诗词歌《西江月.井岗山》什么“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等等,全城都能听见。钟鼓楼里面,也是合川文化馆所在地,初中时,也偶来这里看乒乓球赛。
&照片名称:钟鼓楼 当时为合川标志性的建筑。在抗战时因日机的大轰炸,顶上被炸掉一层。文革闹派性时,合川革大的据点,在上面设有大喊大叫广播电台,居高昨下,每天高音喇叭不停播出毛主席诗词歌《西江月.井岗山》什么“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等等,全城都能听见。钟鼓楼里面,也是合川文化馆所在地,初中时,也偶来这里看乒乓球赛。
照片名称:梓桥街 记忆中行道树长得很好,当年的百货公司、医药公司在此。
&照片名称:正在修建的合川老一桥 在修桥期间,居士也爱像图上的人们一样,坐在北桥头岸边的坡上看修桥,记得有一次还看到人群有一位头戴瓜皮帽、留着小辫的老头,可能是前清的遗老遗少。在大桥修建期间,当时在省交通厅当会计的舅公到大桥公地来检查工作。工作完后,到我家来,那晚我老爸与他,俩人用花生下酒,一夜喝酒畅谈,把一瓶五浪液喝光了。
照片名称:梓桥街 记忆中行道树长得很好,当年的百货公司、医药公司在此。
&照片名称:云盘街靠近双牌坊口子上的古老院子 这里离居士小时居住的文明街县医院家属院很近。走到云盘街,都要经过这里。当时,就对其古色古香的大门感到好奇。特小时,因医院新修家属院,还在云盘街离这里不远的一家里暂停,因与房东家的小孩在床在打闹,被推下了床,头顶被桌子脚的棱砍了一条很长的口,老爸当即将我抱到他的科室,给我缝了好几针。现在,头皮上还有一道长长的伤疤。
&照片名称:云盘街的古老院落
&照片名称:鸭嘴 只所以叫鸭嘴,传说在江中有一对金鸭子,被大蒿杆似的文峰塔与境内另一座白拦在嘉陵江里了。后来,那另一座白塔倒掉了,这一对金鸭子也跑掉了。
照片名称:沿江岸边-可见小南门
&照片名称:鸭嘴码头 人们这是去赶去下重庆的轮船。记得童年时,大桥还没有修,人们到南津街去,都得坐小木船渡河。文革武斗期间,父母参加的革大被对立派红大赶到南津街去了。我与姐想过河去看父母,身上只有二分钱,只够过去的船费。当我走上跳板时,我犹豫了,先上船的姐让为我胆小,渡船都怕坐。实际上,我当时担心的是,过了河后,如果找不到父母,我们回来的渡船费都没有了。过了河,一岸就碰到同院李志他妈周阿姨,她告诉我们说,父母已跑到成都去了。于是,我们一块儿又坐渡船回到了北岸。
&照片名称:学昌门的石梯 石梯旁是学昌门小学,小时常来这里玩。下面有一小道通往人民大礼堂,然后就是县医院。童年少年时,也常走这条小道打捷路去钥匙街。
照片名称:小南门 去鸭嘴码头的地方,这里离白菜园街不远。当年文革时,合川革大一派的人从成都逃难返回后,怕回家后被对立派红大的人迫害,就集体在白菜园街露宿街沿口。后来,红大的人又到白菜园街来清剿,把这里街露宿街沿口赶过沿江,到南津街去了。当时,我父母也很经历了一次险,他们逃到河边,看到红大的人在渡船边搜查革大要过河的人。我老妈见事不妙,立马就将长辫盘在头上,装成居民大妈,与老爸俩人抄着手,一副看热闹的样子,才躲过一劫。等风声一过,他们立马就过了河,不久又逃到成都去避难去了。我们同住一个院子的夏叔叔,他的运气就没有这么好了。不知革大总部的谁,让他带一张纸条到南津街交给另一位派头头。谁知,他一上渡船,纸条就被红大的人搜出来了。被捉到大会堂里打惨了,放出来时,两个耳朵都打聋了,还落下一身的病。他老婆郭阿姨也急得精神失常。这就是文革造的孽,现在谁跟说要回到文革时代,我就会跟谁急!
&照片名称:小南街上卖坛子的摊位 这里坛坛罐罐,居士少年时还有印象。
&照片名称:西市场 这是合川主要的农贸市场。文革时,什么都要凭票供应,肉票、油票、粮票、布票。连豆腐、凉粉都要凭副食品票。更有甚者,连火柴都要票,枉自合川当时还一家大名顶顶的火柴厂哟。记得当时,有肉票也不一定随时能买肉。人们为了买那二两或半斤供应肉,清早五更天就到这西市场来排队。
&照片名称:塔耳门
&照片名称:瑞应巷 这里离钟鼓楼不远,这条巷子通向瑞阳山,通向山上的合七中,也通向山上“瑞映清风”的瑞二门,那是一座残留的古城门,门洞里清风徐徐,在夏天里很是凉快。居士少年时,有时也从这里登石阶去合七中上学,一趟登下来还是很累人的。
&照片名称:老合川街上的补锅匠 旧时合川的小手艺人是很多的,补锅匠是其中之一。我们家以前用的铝锅,在补锅匠手中就换过几次底了。当时,这些补锅匠挑着挑子,四处吆喝;“补锅!补锅!”当然,比起补锅匠的吆喝声来,其他的小贩更有特色。如,卖冰糕的,会吆喝道:冰糕凉快,凉快冰糕,一角钱两砣,卖一砣送一砣。(实为五分钱一块)还有,冰糕凉快,凉快冰糕,吃起喉龙管,凉起肚子眼。更绝的是收废品的吆喝声:有废书废报,找来卖钱!有破铜烂铁,找来卖钱!有打不响的鸟枪,嫁不脱的婆娘,找来卖钱!把人都笑死了。记得读大学时,同寝室的应荣华,把重庆人编的关于补锅匠顺口溜,配上《花儿与少年》曲子,在我们中间传唱:风箱摆在路上,(齐唱:轰隆!轰隆!)补锅匠生意旺,(齐唱:找大钱!找大钱!)扬起他漆黑的脸嘴,(齐唱:好帅!好帅!)像煤炭一样闪闪发光。(齐唱:好亮!好亮!)啊,补锅匠,啊,补锅匠,我祝你一辈子生意兴旺。这道搞笑的歌,还由我们班在系里文艺晚会上作了男声小合唱表演,嘿嘿!
&记不清地名5
照片名称:记不清地名 可能是八十年代西市场里靠近黑龙池处卖猪肉的地方
&记不清地名2
&照片名称:横渡涪江2 那个年代,与现在的朝鲜差不多,每年到了毛太祖在武汉横渡长江的纪念日,都要组织横渡涪江。基本上是从化肥厂下面老汽车轮渡口出发,顺江而流,穿过老涪江一桥,再到文峰塔的下面的南岸边。此照片估计是1977年拍的,因为有“伟大领袖”与“英明领袖”两人并排的照片。
照片名称:横渡涪江
居士小时也爱在乌木滩上游泳,但体力跟不上。泳不了多久,就四肢无力了。记得一次与同院的田毛儿一起横渡涪江,快游到岸边时,见一只木船,此时水又很争,我立马抓住了船头的绳子,但因没有气力了,吊在绳子上起不来,如果一松手就可能被流水吸到船底下去。船上坐着船老大,我求他帮下忙。他却见死不救,坐在船上一动不动。田毛儿看到了,泳过来推了我一把,将我推出了船头,我俩才游到了岸边。在岸边,我一点气力都没有了。可能刚才太紧张了,担惊受怕的。游回去时,还是多亏了田毛儿一边游,一边助推我,才完全游回了北岸。
&照片名称:合川火柴厂宣传队 从小就记得,合川火柴厂在文峰塔不远处,因为当时关于合川的三江图案,就是在白塔下附近有一两只烟囱,那就是火柴厂。当时该厂生产的火柴,全国有名。火柴盒的封面上就是合川的三江汇合图案,有东渡山上的八角亭,有南津街上的白塔。
&照片名称:合川人民电影院
&照片名称:工人俱乐部 小时也常去玩。记得小学一年级时,从新疆回来的姑婆带着向荣小表姨来我家做客。一天,向荣、我姐与我三人来到工人俱乐部,在里面靠水的一座亭子里围栏座上坐下。向荣在给我姐讲她新疆小姑娘的事。我在旁坐着,也听不懂。有点无聊,就将头仰起来,结果头上戴的一顶灯草绒帽子掉到池塘水面上。眼看要下沉,向荣立马用一根剌藤,将帽子勾了起来。这件小事,就是我童年时关于工人俱乐部的记忆。呵呵,人的记忆是很奇怪的,往往是不直眼的事,倒还记得住。
&靛市街+四维街路口照片名称:靛市街 居士小时,老把靛市街念成电池街,以为这条街是卖电池的地方。居士幼年时,也在随父母在这条街住过,当时是在一座叫水井院子的院落里住的。依稀对那个院落还有一点印象。大饥荒时,居士饿得拿着一块肥皂啃,也是发生在这个院子的事。
&照片名称:靛市街 居士小时,老把靛市街念成电池街,以为这条街是卖电池的地方。居士幼年时,也在随父母在这条街住过,当时是在一座叫水井院子的院落里住的。依稀对那个院落还有一点印象。大饥荒时,居士饿得拿着一块肥皂啃,也是发生在这个院子的事。
&照片名称:电影院 小时很多故事片都是在这里看的。最早看电影时,老问大人,坏人打死没有?哪个是好人?哪个是坏人?因太小,有时看着看着还在大人怀中睡着了。这照片里也是不最早的电影院了,应该是七十年代后期重修的。电影院位于久长街,与居士就读的久长街小学很近,文革期间逃学里,也有时到这里来看电影。电影院左边是新华书店,居士小时常在书店转,还用自己存的钱买了四卷《中国通史简编》。电影院右边有一小巷,可穿越到梓桥街去。
&照片名称:合川火柴厂宣传队 从小就记得,合川火柴厂在文峰塔不远处,因为当时关于合川的三江图案,就是在白塔下附近有一两只烟囱,那就是火柴厂。当时该厂生产的火柴,全国有名。火柴盒的封面上就是合川的三江汇合图案,有东渡山上的八角亭,有南津街上的白塔。
&照片名称:察院街 小时还把这条街的名字搞错了。合川人方言中,有人将院念成万。我听别人念察万(院)街,就听成茶碗街了。当时,这条街有好几座茶馆,都是盖碗茶的。所以,我当时一直以这条街是人们喝盖碗茶的街,当然就是茶碗街了。
&照片名称:察院街的关岳庙--建于明万历年间 我以前老把这里成城隍庙。小时进去玩时,还能看到几尊大菩萨。里面有卖小百货的,有喝盖碗茶的,也有小人书摊。我们也爱在这里看娃娃书(连环画)。
&照片名称:北门仓库 早先这里离我们家在太远,来的少,只是我姐小时读的杨柳街小学读书,她应来的多。那时,听她说学校旁还有很大一座天主教学,看到有牧师早在祷告。后来,老妈也调到杨柳街小学教过一断时间的书,所以也来过多次。初中时学工时,在北门的一家机具厂学过工,好像有几周。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关于感恩节搞什么活动?_百度知道
关于感恩节搞什么活动?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学校要求感恩节搞多个活动,但我无从下手,不知道搞什么活动好,望大家能为我出谋划策,(例如:学生做感恩卡片)
我有更好的答案
1、成语连珠,就是先说个成语每个组或每个人用最后一个字接成语......接不上的看着处罚就可以了,挺有意思. 2、来个BINGO游戏吧.一张纸.100个问题10×10.首先回答完一行或一列的有奖.问题为对班级成员特点的描述.请描述对象签名方为答对一道. 3、让你们班的同学用家乡话说一段对白,越经典的越好哦 比如:大话西游里的那个曾经有一段。。。。。。 4、在会场中间拉很多绳子,然后选一些人让他们不能碰绳子穿过去,然后这些人的眼睛蒙住眼睛,在把绳子去掉,然后就看这些人的精彩表演吧,不过只能用一次,大家晓得了就没意思了 5、跳舞吧,俺前两天刚跟外教学了个“宫廷转圈舞”(偶自己命名的)很适合大家一起跳的,不会蹦迪的都能学会的。 6、写纸条送祝福(各自以匿名方式写在纸条上交主持人,然后叫大家轮流抽取,并大声地念出祝福内容。) 7、事先准备一些纸片,上面写好各种职业,或者体育运动。然后让每个人分别抽一个,不要让别人知道。然后分别表演,不能说话,让别人猜猜看是什么职业。 8、分成2组,同样准备一些小纸片,上面写一些电影名字,最好是动作片,或是有特色的,然后分组抽签表演,让对方猜。MATRIX, SPIDER MAN, SUPER MAN都很有意思的 9、抢椅子啊,分两组,每组6--8个人,椅子比人数少一把,然后大家围着椅子转,听到坐下就抢位子,每轮淘汰一人,依次1/8决赛...决赛,剩下最后一人获胜,有奖品,输的人得表演节目,或参加下一个游戏. 10、可以选两排人,三个一组,其中两个蒙上眼睛,用筷子喂对方食物,剩下能看的那人指挥. 嗡嗡~~ 11、首先准备问题若干,报纸一张. 规则:一男一女同站一张报纸上,开始回答问题 答错问题,报纸折半继续 答对问题,问下一道 男女在回答问题时,身体不能接触报纸以外的事物 总共20道问题,问完时,男女还能符合上一条规则时,游戏结束发奖品 12、善解人意 分成2组,每组3~5个人,排成两纵列 人与人之间不能说话,只能靠动作表达意思 13、铁人三项 连续完成吃汉堡+喝啤酒+吹爆气球 最后还要闭眼旋转15圈 速度最快者有奖 14、小九九游戏,挺好玩的! 比如,站上一圈人,从其中一个开始说,4 9,下一个赶紧答36,她再接着说6 8,下一个回答48,以此类推... 谁说错了,就输了就受罚:) 15、踩气球。一组出2-3个人,每只脚上都绑有气球,让他们一起出来互相踩,看到一定时间后哪个组的队员脚上剩的气球多。 16、真心话大冒险。 嗬嗬,感觉不错的游戏啊。 17、十人一组 男女间隔 两组人用嘴将扑克牌传递 先传完的胜利 18、有电脑有投影仪的话 搞个经典影视配音也不错啊。 19、报纸时装表演!抢椅子!食神比赛! 20、逢x,x的倍数,带有x的数字不能说,要以蹲一下来表示。 例如:x=3 那么几个人排好队,一个一个说: 1,2,(蹲一下),4,5,(蹲一下),7……11,(蹲一下),(蹲一下),14…… 21、 以前我猜里面玩的,“九九乘法表” 22、买奥利奥,然后打中间的奶油刮下去,涂上牙膏! 让人吃掉,事先不能让他知道,看他什么反应,哈哈哈! 23、每个人分两个烤地瓜,4个人一起比赛,看谁先吃完!! 24、发两张纸。每人写下今天最开心的事情和最不开心的事情。 然后念出来。。。 不用写名字的。 念出来一样很好玩的说! 25、三句半! ~传统精粹,效果奇佳 4人合作第4人半句(其实就画龙点睛一个词) 应结合本单位情况编词 26、先用纸写好词语,可以分很多类的,然后一个人面对着形容什么意思,但不能带那个词。另一个背对着猜。 哎,一说就明白了,和幸运52一样,我没开楼上的是不是有一样,反正就是个建议,帮你顶。 27、一个桌子两头,分别竖直拜上3个碗,碗里分别装1/3的面粉,分别在靠桌边的两个碗里各放一个乒乓球,然后两边各站一个人,看谁先把乒乓球吹到第三个碗里谁就算赢。 这个游戏很能调节气氛,也很整人哦。。。。 28、男的当伤员,女的当护士,用卷筒纸(每人一卷)包扎,从头到脚,做木乃伊状,谁包扎的最好、最严得奖!
采纳率:66%
每逢感恩节这一天,美国举国上下热闹非常,人们按照习俗前往教堂做感恩祈祷,城乡市镇到处都有化装游行、戏剧表演或体育比赛等。劳燕分飞了一年的亲人们也会从天南海北归来,一家人团团圆圆,品尝美味的感恩节火鸡。
感恩节的食品富有传统特色。火鸡是感恩节的传统主菜,通常是把火鸡肚子里塞上各种调料和拌好的食品,然后整只烤出,由男主人用刀切成薄片分给大家。此外,感恩节的传统食品还有甜山芋、玉蜀黍、南瓜饼、红莓苔子果酱等。
感恩节宴会后,人们有时会做些传统游戏,比如南瓜赛跑是比赛者用一把小勺推着南瓜跑,规则是不能用手碰南瓜,先到终点者获胜。比赛用的勺子越小,游戏就越有意思。
不知您教的是什么年级的学生,1您可以布置一些家庭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然后交给你一篇文章或感想,字数不限,只要写出真情实感,哪怕一句话都行,这样他们就不会感到不高兴了(我们那时都不爱写作,而老师总喜欢叫我们写,这会减少我们做这件事的兴趣);2 您也可以让学生画一些画,不用很复杂,只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就可以了;3您还可以带他们去免费公园玩一下,然后搞一些小节目,让他们讲讲自己内心的一些感触自己(可以是亲身经历也可以是别人的但感动了自己的);4你可以办个亲子活动,让家长和学生一起参与
演讲抢凳子。。。。。。很多啊~~乱想都想的出来
自然是回报父母咯
其他3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感恩节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合川赶集传统演变史 - 合川掌故
合川赶集传统演变史
晨光熹微,乡镇中心已被喧闹的吵嚷声与如梭人流唤醒,在大路两侧支一个摊,放几个背篓,摆上自家产的物资,一个上午就在询价、交易或以物易物之间度过。这是我国农村历史悠久的风俗:赶集。
在合川各镇上,3天一场赶集传统从未湮灭。
晨光熹微,乡镇中心已被喧闹的吵嚷声与如梭人流唤醒,在大路两侧支一个摊,放几个背篓,摆上自家产的物资,一个上午就在询价、交易或以物易物之间度过。这是我国农村历史悠久的风俗:赶集。在交通发达、商贸繁荣的合川,赶集同样有一段曲折的变迁。
日,双槐镇农民赶集的日子。说不上人山人海,但是,每逢赶集的这一天,镇上的确很热闹。
场地密集 无处不可设场
合川的乡场数量在整个巴渝地区一度居于前列。在明代,合川县有49场,居重庆各州县之首,庙宇、祠堂、戏楼、街巷、空地和河岸堤坝被普遍作为农贸市场,涞滩场更是重庆数一数二的大场镇。
到了清光绪年间,区乡仍有54个乡场。民国时期,场镇增加到61个。县城内设有各种市场十多类,如塔耳门外小较场坝路边、新堤湾河坝、南津街观音阁外的猪市场;靛市街的靛、废纱市场;柏树街、凉亭子、北门口、老堤的丝茧市场;溪子口的铁器市场;小南街的银线市场;大南门、大南街的盐市场;药市街的药市场;梓桥街的洋纱市场;察院街、城隍庙、关岳庙、齐家巷长春观、北门大、小巷等处的米粮市场;申明亭的布市场等。
解放后,虽然集市市场地址未做大变动,但随着区乡公路的修通,市场自发地逐渐向公路边沿发展。到1957,区乡场镇市场有63个,“大跃进”和“文革”期间,一些集市被迫关闭,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至1985年反弹到70个。其中区镇集市仅存9个,乡镇集市61个,七成以上以街、路为市。
城区细划内的专业市场规模也十分庞大。1950年设有棉花、油业、土烟业、药材、米粮、土布等10个专业市场,1951年就增至35个。1978年,专业市场更是爆增至320个。1984年,各市场规划已是井井有条,气象花团锦簇:大南街为工业品市场,文明街、靛市街、柏树街、久长街等为日用工业品摊区,大南下街为日用杂品、竹木器、红苕、柴草市场,天福巷为旧货市场,饼子街、小南街为水果、花卉市场,文华街(黑龙池)为粮食、蔬菜市场,齐家巷、朱家巷为肉类、水产品市场。1985年,新建“七一水库”畜牧市场,东津沱农贸市场。只是如今,集市仅在乡镇闹市存在,城区内不复街头摆摊、就地杀鸡的光景。
场期紧凑 无时不可赶场
合川县城内的集市,除猪市以外,其余市场无固定场期,这或许也反映了百姓对猪肉的刚性需求。集市交易活动天天进行,称为“百日场”。至于区乡集市,在民国时期,除云门镇为逢5/10赶场外,其余统为3天一场,或1/4/7日,或2/5/8日,或3、6、9日。解放初期,各集市沿用民国时期的赶场期。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改5至7天赶一场,各区数场同一天赶。1962年将各区同一天赶几场的时间错开,场期一律为5天一场。同年,场期恢复为3天一场。
1971年,为“割资本主义尾巴”,打击投机倒把分子,又改为7天一场,全县集市均在星期日赶场,农忙季节停止赶场。在这段时间,全县提倡少赶场或不赶场,以每月一次或每俩月一次、仨月一次不等的物资交流会代替赶场,称赶“大集”。1979年改为5天一场,1980年恢复3天一场的传统场期。场期一律以公历为准,月大31日不赶场。华川、陵川集市为“百日场”。现在的合川各镇,仍保留着3天一场的习惯。
特别是菜场里,买菜的、卖菜的,热闹得很。
商品丰富 无物不可交易
民国时期,合川县集市贸易的上市物资,农产品以谷米、麦、高粱、玉米、豆类、薯类为主;副产品以鸡、鸭、鹅、兔、禽蛋、蔬菜、饲料柴炭为主;土特产品以红桔、花生为大宗;药材以使君子为主;手工产品的蚕丝是外贸出口的重要产品;牲畜以猪、牛、羊为大宗。
解放初,各集市自由交易,但1953年后,国家开始实行粮棉油统购统销。1957年,上市商品实行分类管理,把统购物资粮、棉、油划为一类,由国家统一经营,不准自由交易。第二类为统一收购的物资,国务院公布44种,省列入15种,共59种。其中中药材38种,土产副食品21种,二类物资国合商业未完成采购计划前不准自由交易。一二类物资以外均为第三类,可以交易,但实际上可上市场交易的商品就只剩蔬菜、水果、水产品和小家禽家畜,全年集市成交量仅为210.5万公斤,成交金额为264.3万元。1958年,农村实行人民公社化,自由市场的交易活动基本处于停止状态。
1960年,集市贸易初步得到恢复,农村上市小宗农副产品如家禽、家畜、手工制品等又达60多种,城关镇上市商品由6种增加到97种,1962年上市品种已达234种,上市商品总值达3152.4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开放集市贸易被视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社员家庭生产竹器、小木器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或“弃农经商”,集市商品品种和数量大大减少,某些生活必需品如刷把、扫把等在市场上买不到,而黑市交易市场却遍及城乡各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从1978年至1985年间,随着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管理范围放宽,集市贸易上市商品品种逐渐扩大,市场交易活跃,集市贸易成交额1978年为3558万元,1980年为5528万元,1983年为6030万元,1985年为7948万元,分别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22%、22.1%、20.1%、17.5%。
赶集市场上什么都有,特别是猪肉等都是农民家里养的猪,肉香得很。
存续现状 农村仍然需要
每到春节前后,合川各镇上集市都会迎来一年里最汹涌的客潮。但即使是在平日,3天一场的传统也并未湮灭。城市的扩张与现代经济的发展让赶场丧失了农业社会里的主流贸易手段地位,但对于城市化历史并不长的合川而言,商场、超市、小卖部虽然已能满足绝大部分乡镇居民的需求,但仍有一些东西,只在街头巷尾的竹背篓与乡里乡亲的大嗓门中才能找到。它们可能是一只便宜又正宗的土鸡,可能是一袋热乎乎香喷喷的豆粉,也可能是一吊再平常不过的腊肉。
另一方面,如今的赶场还提供了商贸以外的更多功能。不少制造业选择将招工摊点设到场镇沿街,从四川或是广东一带回来的大批的返乡务工者是现成的经验技工;政府举办村民开放日活动也往往选在赶场天,每张桌后坐着一个工作人员,每张桌前是一位农民或焦急或困惑的脸。当招聘的传单叠在竹篾之上,会议资料与江米条摆在一起,传统的赶场逐渐散发出现代化的气息。对于光纤网络不到的地方,它仍象征着大宗实惠的货物、亲切热闹的乡音、出没不定的机遇与远道而来的政策精神。
Copyright & JRHCW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今日合川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合川区希尔安大道225号文化艺术中心A区3楼
邮编:401519
招商电话:023-
经营许可证编号:渝B2-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2208266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号:新出网证(渝)字002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川胡彬处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