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诺基亚7没有4g信号号

4G知识扫盲:4G和3G网络区别对比_电脑百事网
手机扫描二维码
4G知识扫盲:4G和3G网络区别对比
世界很多组织给4G下了不同的定义,而ITU代表了传统移动蜂窝运营商对4G的看法,认为4G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蜂窝移动网,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世界很多组织给4G下了不同的定义,而ITU代表了传统移动蜂窝运营商对4G的看法,认为4G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蜂窝移动网,现有的各种无线通信技术从现有3G演进,并在3GLTE阶段完成标准统一。ITU4G要求传输速率比现有网络高1000倍,达到100Mbit/s。支持4G的手机如今早已成标配从1G到4G要说4G与3G的区别,首先不妨搞清楚这个G是什么意思,G就是Generation(代),3G就是第三代移动通信,4G就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如此简单粗暴的命名方式令我刚开始都不敢轻信。再通俗一点,4G就是指第四代手机。那么从1G到4G,移动通信技术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蜕变呢?这里简单介绍一下:1G(第一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众所周知,贝尔发明了电话,而继承了贝尔遗志的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则理所当然地发明了蜂窝移动电话系统。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可见手机这个东西历史也不过40余年。史上第一部手机,哦不,刚开始还不叫手机,叫手提电话,史上第一部手提电话是摩托罗拉在1973年发明的,人称大哥大(当时手里端上一部霸气十足,为什么现在总隐约觉得这称呼略显喜感……),1987年开始流入中国。到2001年,我国停止1G服务。图为大哥大手机2G(第二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移动通信从1G到2G的蜕变最重要的无疑是模拟到数字的飞跃,数字化是人类史上一件无比伟大的发明不解释。早在8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就已经在研制2G了,我国在90年代初引进,目前依然有着庞大的用户群,但现在去办新卡人家肯定至少给你张3G的。2G是手机史上巨大的飞跃,手机居然可以发短信了,还能上网,以前的非智能机也能挂个QQ。它是何等的经典,就如微软的XP操作系统一样经久不衰(当然最终还是要衰的),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用户使用着2G时代的接入方式,GPRS、EDGE等等(大抵都是过渡技,人称2.5G、2.75G,囧)。你可以在手机上查看自己的接入方式,如果仍是2G,那么恭喜你,你接入别人3G手机的热点上网也比用自己的上快得多。还值得一提的是神器小灵通。当年电信与网通没有移动牌照,无权进入手机行业,但中国人是何等精明,最擅长打擦边球,从日本引进小灵通,称是“固话的补充和发展”,低端实用,红遍大江南北。它是如此犀利,打电话、发短信、下五子棋,超长待机,与固话话费绑定,跟家里打电话甚至不要钱,想当年上高中时好多同学都用。可现在为什么淘汰了呢?其实并不是因为它过时了,不受青睐了,而是与3G频段产生了冲突,就好比收音机广播,现在有个崭新的节目要用老节目的频道,你老节目只能让位。图为小灵通2G标准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1年于欧洲问世的GSM,移动和联通的手机用户们对此一定并不陌生,而电信从联通手里买到的CDMA大力鼓吹的优势即辐射小,实测证实CDMA平均辐射不足GSM的1/60。其实这是个有争议的话题,也有不少人认为两者的辐射是旗鼓相当的,但这其实已经无所谓了,因为进入3G之后所有手机都将基于CDMA。3G(第三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CDMA(码分多址)是3G的技术基础,无论你是否认同其辐射究竟比GSM小的说法,CDMA在技术上是绝对领先的,甚至有人将电信的CDMA(指CDMA 2000 1x)称为2.5G,也有不少人误认为其就是3G。在此罗列清楚:中国电信3G为CDMA2000(来自美国),中国联通3G为WCDMA(来自欧洲和日本),最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移动的TD-SCDMA,是国家大力扶持自助开发的3G标准,并最终获得权威机构认可,成为与CDMA2000和WCDMA并驾齐驱的国际三大标准之一。这可不容易,是一个里程碑级别的东东。只可惜毕竟晚了人家好多年,TD-SCDMA在技术成熟度、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中国移动在3G时代表现并不给力,只好抓紧机遇在4G上狠下功夫。4G(第四代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目前市面上大力宣传的所谓的4G包括TD-LTE和FDD-LTE两种制式,其严格意义上其实并未被权威机构认可为真正的4G,从标准上讲,应定义为向4G过渡的3.5G。就好比当年盛行的MP5播放器,本质上属于MP4,添点附加功能,写成5就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又好比现在主流的电影技术只达到了3D,而标有4D、5D甚至6D的影院早已屡见不鲜。然而人们对4G早已急不可耐,从技术上讲,确实也可以认为已经进入4G时代了。有趣的是,苦逼良久的中国移动终于在4G上扬眉吐气了。目前工信部只发放了TD-LTE牌照,于是电信和联通快疯掉了,因为它们的设备很难向TD-LTE平滑过渡。打个直观的比方,移动手里拿着粉笔,电信和联通手里则拿着钢笔和圆珠笔,这时候工信部给它们每人发了一块黑板,说:“现在你们都有写字的权力了。”写你妹啊!这种情况下电信联通要么死劲在黑板上描啊描,要么低声下气地向移动租点粉笔用用,简直就是移动一家垄断的局面,对电信联通来说FDD-LTE才是真正能写字的白纸。FDD-LTE牌照发放之后三大营运商的较量才正式开始,让我们拭目以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联通与电信正式获得4G牌照,不过由于中国移动抢先获得了不少用户,因此目前4G用户中,绝大多数是移动用户。网速PK对手机发展史一个简单直观的概括就是速度越来越快,有人这样比喻,2G好比绿皮火车,3G好比特快,4G好比动车。我们不妨列表对比一下它们的理论下行带宽。注:直观的下载速度单位是B,1B=8b,在比较时记得将带宽值除以8。2G、3G、4G网络下行带宽对比相信大家将表中数据与自己手机对比下来得出的结果肯定是:我的手机没这么快啊。那是必须的,毕竟这些都是理论值,实际情况复杂得多,信号不一定满格,并且传输的数据本身还包括校验码等非正文信息。我用的电信EvDo在信号好的时候下载速度100多KB是没有问题的,相当于家里2M的宽带,已经很给力了。3G VS 4G再来看4G的网速,直接亮瞎你的24K硬化氪金狗眼,100Mb是什么概念你造吗?就相当于高校校园网的带宽(下载速度10MB+)。我们来做个粗暴点的YY,把你的4G手机设为热点,笔记本接入上网,打开360测试网速,结果就是你打败了全国99%的用户。于是我可以隆重地告诉你,你的4G手机网速比全国绝大多数有线上网方式都要快得多。当然无线通信不可能像有线校园网一样稳定,实际带宽到不了100Mb,但据各地软件实测,几十Mb是有的。如果你买了个4G手机感觉速度不够,那很有可能是你所在的城市基站不多,信号覆盖不好,毕竟4G仍处于建设初期,覆盖度没有2G、3G那样成熟。4G关键技术OFDM。4G相中了一种并不算新的技术OFDM,人们常把它与CDMA相比较,关于两种技术的原理是通信专业的东西,我看了老半天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总结起来,它们是各有千秋的,有不少两者组合使用的方案;而有观点则认为OFDM将取代CDMA,因为OFDM在专利上比较干净,且许多方面优于CDMA。实际情况具体怎样我也不清楚,望有通信专业的人士能给出答案。简单地说,OFDM提高了带宽使用率(同样一条马路能跑更多的车),具有很强的抗干扰和抗衰落能力(信号能清晰准确地传到更远的地方),以及吧啦吧啦一堆,还有比起CDMA,它更方便与一种更古老但非常好用的技术相结合——MIMO。MIMO通过增加天线数目的方式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及性能,至于它是怎么实现的你我都不需要搞清楚。软件无线电尽量用软件去代替原本硬件实现的功能,这么做的众多好处的不言而喻的。智能天线在智能天线出现以前,天线分为全向和定向两种。我们可以想象广场中央有一个广播站,要想让广场上的人都听到广播,声音就必须向四面八方传去,这就是全向天线;而如果广播站建在广场的一个角上,比如东南角,那么它只需要向西北方向发声人们就都能听到了,这就是定向天线。事实上在打电话时,“广播站”那么努力地做着广播,真正想听的只有你一个人而已,除非其他人是来窃听的,于是当技术成熟后,人们便决定让在广场中央的“广播站”直接朝你所在的方向发声就行了。它朝四面八方发送的消息是不同的,并且能动态跟踪打电话的人走到哪儿了,这就是智能天线。IPv6原则上4G时代连语音通信都将采取包交换的方式,此前打电话均属电路交换。举个例子,你给家里人打电话说:“给我再打点钱吧。”电路交换好比火车运输,这句话按序放在火车一节节的车厢里,整个过程铁轨上不能有别的火车,你独占了这条铁轨;而包交换好比公路运输(我们假装公路和铁路速度是一样的),“给我再打点钱吧”7个字被分开装在7辆车上,它们各走各的,全部到达目的地之后再组装起来,这种方式下你不会一人独占一条道,同一条道上可以走许多车。我们知道电脑或手机上网是需要一个IP地址的,此前使用的IPv4(版本4)所能提供的IP地址濒临枯竭,这个时候IPv6(版本6)被提出来并投入使用,它所能提供的IP地址数是一个天文数字,以目前的人口数算,平均每人可分配到近五万亿亿亿个IP,保守估计其实际可用者,地球上每平方米内能分配1000多个IP。4G采用IPv6为每部手机提供唯一IP,能更方便地跟踪用户位置。当然移动IPv6的好处还有许多,这里就不再罗列了。果然光靠一种技术不可能支撑起一个时代,4G所用到的大大小小的技术数不胜数,其中主要的技术也不止以上4项,只是我快累死了,还是直接进入下一部分内容吧……。3G VS 4G速度对比其实4G对比3G,众多的差异在于其背后实现的技术(比如上面例举的那些),对于用户来说,这些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手机用起来各方面都比3G顺手。一是速度提升,3G手机有时看个在线视频会比较卡,4G则不存在这种情况,高清模式也绰绰有余;二是资费便宜,由于建网成本低,从单价上讲4G流量费比3G便宜得多,相当于家里宽带的价格,而它的速度又那么快,我想以后是不是全换成无线上网得了,电脑里插个4G卡都比有线上网痛快;三是TD-LTE与FDD-LTE两大制式兼容性好,可以建设无缝双制式网络,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任何地方都能用;四是信号更好,这个有点废话,手机信号肯定是一代比一代强的;五是能提供更丰富的业务,如可视电话、电话会议、虚拟现实等;六是等等等等。
事实上目前的4G就好比我们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刚刚起步,现在连3G的潜能都还尚未充分发挥出来,更别提4G了。当4G真正普及到每一个角落时,配合云计算、三网融合,世间处处皆信号、天下处处是资源,我们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说了这么多真叫人兴奋不已,那么怎样才能体验到4G带来的乐趣呢?手机号可以不变,但是你还是得先去买个4G手机。
&#-09-30 08:42&
&#-10-01 10:34&
&#-12-08 22:17&
&#-05-15 01:31&
&#-05-16 12:56&
&#-01-20 21:51&
&#-03-16 08:54&
加载更多内容
关注智能手机、电脑、笔记本、科技资讯, 致力于提供有价值的IT资讯。&&&&如果你已经用上了4G,那么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手机瞬间变成“双待”了,明明只有一张SIM卡,为何却有两个信号?与此同时,为何在4G环境下的iPhone&5s没有这种待遇呢?看似一个简单的信号问题,背后却隐藏了一个不被人关注的秘密。表面上马上就能用到的4G&背后其实有很多不好解决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在4G时代打电话这件事会有什么值得一说的,毕竟网速都直奔100Mbps了,打电话还能算事吗?实际上这个问题还真就愁坏了运营商,特别是中国移动,同时也正是这个看似无关痛痒的事情,令中移动险些在iPhone发布7年之后再次与之失之交臂,所以这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尽管我不想用枯燥的语言来描述这件事,但还是无法避免一个最基础的问题,那就是4G与3G在语音通话方面真的不一样,目前4G有三种语音通话的解决方案:双待机、CSFB(Circuit&Switched&Fallback,电路域回落)和VoLTE(Voice&over&LTE),我尽量把这三个说的不那么技术吧。&&&&双待机很好理解,就是4G和3G/2G同时待机,4G用来上网,3G/2G则用来打电话,待机效果就像本文开头说到的那样,似乎一夜之间都自动升级到了双待模式。由于二者不互相影响,通话效果与上网使用都比较流畅,并且在4G初期以较小的投资建设解决了语言通话的问题,因此目前中国移动采购的绝大部分终端手机,都采用这种解决方案。但也正是因为手机内部有两套射频发射系统,因此最大问题就是功耗,待机和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我们较为长期使用了其中一款定制机型,正常使用情况下,3100mAh电池居然撑不到一天,而它的3G机型在使用同样容量电池的情况下,待机时间是明显长出很多的。&&&&正所谓世上不存在完美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双待机模式的高功耗问题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也有相当多的厂商转而寻求CSFB这种解决方案,这一方案的原理也非常简单,只使用一套射频芯片,通话时回落到2G模式(无法上网),通话结束后再恢复到4G/3G情况下。很显然,这种解决方案只有一套射频芯片,功耗问题得以很好的控制,但问题又来了……&&&&CSFB的致命点就在于通话结束后不能很快恢复到4G/3G网络当中,初期这一时间差甚至长达十几秒,如果你觉得打完电话之后无法立刻使用网络不算什么大事,那么频繁的掉话就是根本不能接受的了,可以说CSFB相对于双待机来说未见成熟,同样是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的权宜之计,但不幸的是,iPhone&5s/5c采用的正是这种解决方案,难道各位果粉千辛万苦用上了4G,却是这个结果?&&&&如果真是这样,那么iPhone&5s就根本不会与中国移动联姻了,虽然二者的婚姻是另一段故事,但他们至少促成了一件事,那就是令CSFB这个之前不能被接受的方案得以大幅优化,如果现在你拿起iPhone&5s打一通电话,你会发现我前面说的都是在闲扯——掉话现象基本不见了,而通话之后的网络切换时间也只有一秒这么短而已,难不成我在黑中移动吗?&&&&恰恰相反,中移动为了皆大欢喜,两种方案都用上了(实际上是三种都在跑,后面会说到),双待机是基本策略,这个没的改了,而为了娶到追了7年之久的“女神”iPhone&5s,也同时调试了基站与后台,使得采用CSFB方案的机型同样可以有比较OK的通话效果,这样一来一票CSFB手机也跟着iPhone&5s沾光了,甚至它们在获得完美通话效果的同时,还比双待机型拥有功耗上的优势。&&&&事情至此还没完,如果仔细想想你会发现,虽然网速已经升级到百兆标准的4G时代,但通话依然是用了20多年的2G模式,无论双待机还是CSFB,事实上用的标准全是2G,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倒也没什么不便,大不了随身带个充电宝。但对于运营商来说,同时养活两个网络是非常不划算的事情,就好像Windows&8时代你的电脑里还供养一套Windows&95系统那样,长期来说绝对是要干掉功效越来越低的2G网络的,那么接下来扮演2G“终结者”角色的就是第三种方案VoLTE了。&&&&如果这个时候你还没有被我说晕,那么恭喜你已经看到了4G时代的最大曙光了。对于运营商和用户来说,终极目标都是只有一张网络,也就是让语音通话运行在4G网络环境下,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这个艰难任务也就落在了VoLTE身上。&&&&VoLTE带给用户最直接的感受就是接通等待时间更短,以及通话质量更高、更自然。VoLTE与2G、3G语音通话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是架构在4G网络上全IP条件下的端到端语音方案,相较2G、3G语音通话能提高40%左右,因为它采用高分辨率编解码技术。此外,VoLTE带来更低的接入时延(拨号后的等待时间),比3G降低50%,大概在2秒左右,而2G时代有6-7秒之多。此外,2G、3G下的掉线情况时有发生,但VoLTE的掉线率接近于零。&&&&虽然VoLTE听起来很美好,但短时间内我们还不可能体验到。这项技术只有在4G网络非常普及,并且覆盖率达到非常高的程度之后才能全面架设,否则当没有4G网络的时候,连最基本的电话都打不通,这个情况会可怕到难以想象,因此在4G还没有普及到像固话那么高的程度之前,仍然只能通过双待机或CSFB两种方式来打电话。&&&&不过,随着微信等IM工具的兴起,以及人们沟通方式的变化,单纯的语音通话似乎正在被多媒体式的立体化交流所逐渐取代,也许当VoLTE普及那一天,人们早已用别的方式替代掉了这个简单到可有可无的单一功能。但不管怎么说,在4G时代“打电话”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最后,我们难免要唠叨一下4G手机购买的事情。总体上来说双待机的产品要明显多于CSFB,毕竟这是当下中国移动主推的方案,市面上的机型有十几款之多,而且还在不断增加,但它们的缺点都很明显,那就是耗电量太大。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而去寻求CSFB机型,会发现除了苹果iPhone&5s/5c之外,就只有华为等国产厂商的寥寥几款手机可选。因此从终端上来说,如果你是“果粉”那么就一定会走CSFB来通话,如果不是那么基本也就是“双待机”的用户了,所以在这件事上用户基本没有太多的选择权。
主芯片组 CPU插槽
投诉欺诈商家:
天津重庆哈尔滨沈阳长春石家庄呼和浩特西安太原兰州乌鲁木齐成都昆明贵阳长沙武汉郑州济南青岛烟台合肥南京杭州东莞南宁南昌福州厦门深圳温州佛山宁波泉州惠州银川
本城市下暂无经销商
4¥5995¥5396¥6997¥7998¥22999¥69910¥14694G 网速没得说,打电话反而成了一个大问题
4G LTE 网只能提供数据服务,不能承载语音通话,该怎么理解?
petrichory,涉猎广泛,暂无爱好。
这个问题要从移动核心网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平时说的 WCDMA、TD-SCDMA、TD-LTE 其实通常指空口技术,即从手机到基站的通信技术。而移动通信的核心控制部分,则由核心网完成——如何在两个基站间建立起语音连接?何时给拨号方返回嘟嘟的线音?何时给接收方发出振铃?如何判断一个用户是否开通了呼叫转移业务,如何实现?如何建立从手机到因特网服务器的数据连接?如何判断用户是 3G 用户还是 LTE 用户? 这些都是由移动核心网完成的。
下面来说移动核心网的种类。在 2G/3G 时代,移动核心网是两个独立的域,控制语音相关的叫电路域(CS 域:Circuit Switch),控制数据业务相关的叫分组域(PS 域:Packet Switch)。相应的,与语音相关的控制都放在了电路域,比如上面的语音呼叫建立、返回振铃、判断并执行呼叫转移,以及曾经的杀手锏业务短信等等。与数据相关的控制则放在了分组域,比如上面的与因特网服务器(通信网与因特网是两张网)建立数据连接、区分你当前流量是微信还是微博等等。
因此,在 2G/3G 时代,语音和数据业务分别承载在两张不同的核心网上。3G 网络允许业务并发,也即同时使用两张网络,在打电话的同时可以数据下载。(2G,严格的说是 2.5G 的 GPRS,由于技术限制,通常发生呼叫的时候数据业务会挂起)
随着数据业务的爆发以及网络的全 IP 化,LTE 网络不再提供电路域,只保留唯一的一个分组域核心网(EPC:Evolved Packet Core)。LTE 的最终目标是所有业务,包括语音、数据,都承载在这张用来处理数据业务的核心网上。也就说,只有在语音完全实现数据化(IP 化)后,LTE 网络才能够承载语音业务,而这个条件目前在中国并不具备。
可能有人会问,手机 QQ 既然能语音通话,为什么 LTE 网络不能直接也这么干?因为这种类似于软件中的语音通话功能只是应用级别的,运营商无法做到对通话过程完全可控(使用手机号 MSISDN 作为身份标识、区域计费、增值业务等),更重要的是,这种级别的语音业务无法保障其通话质量(想象一边 QQ 语音一边下迅雷吧)。此外,实现移动电话与固网(座机)之间的通信也是个很重要的问题。
为此,通信人们又构想出了IP 多媒体系统(IMS: IP Multimedia Subsystem),叠加在 LTE 核心网上,通过 IP 网络提供高质量、可控、可与固网融合的语音业务(当然不只是语音业务,还包括视频等媒体业务)。而VoLTE 技术(Voice over LTE)就是基于 IMS 的,也是在 LTE 网络中承载语音通话的唯一方式。
不幸的是,多年来 IMS 的研究进展缓慢,其大规模的商用也刚刚开始(韩国 SK 已部署商用 VoLTE),而要在中国这么大的范围内实现 VoLTE,目前来看还不太成熟,需要后续持续的大规模网络基础建设(都是钱哪……),因此可以说,从目前来讲,「4G LTE 网只能提供数据服务,不能承载语音通话。」。
既然目前 IMS 网络大规模部署还不成熟,自然就有人想出了过渡期间的临时方案:CSFB 和多模双待。
语音业务回落(CSFB: CS Fallback)是指驻留在 LTE 网络中的用户,需要发起语音业务时(包括主叫和被叫,不包括短信),通过切换,完全回落至 2G/3G 网络,然后通过 2G/3G 网络中的电路域进行语音业务,通过 2G/3G 网络中的分组域接续之前在 LTE 网络中未完成的数据业务,但是数据业务的速率会显著降低。语音业务完成后再返回 LTE 网络(至于是否挂机就马上回去就不一定了)。这是世界上绝大多数运营商采取的过渡期方案。这种方案的问题在于,如果优化不好,回落的过程耗时会很长,导致语音建立的时间较长。(当然小伙伴们不用担心,已经有一群人集中脑力把它优化的很好了。)
多模双待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跟现在常说的双模双待机原理是类似的,唯一不同就是只需要一张 SIM 卡。用户同时驻留在 2G/3G 和 LTE 网络,语音业务通过 2G/3G 提供,数据通过 LTE 网络来承载。享受 2G/3G 的语音质量和 LTE 的数据速率,听着很完美是不是?致命弱点:耗电量大,这个不用多说吧,智能机用户的切肤之痛,试想如果本来就只能用 6 个小时的安卓机使用多模双待只能用 4 个小时了(可能有些夸张,具体数据未知),小伙伴们能忍么?第二,支持多模双待的终端少而且成本更高,大名鼎鼎的 iPhone 5S 就不支持,这也是为什么 5S,以及其他非移动定制机,开通 4G 后被爆出各种语音、短信问题。
既然多模双待问题挺多,而 CSFB 听起来还不错,为什么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不好决定?
中国移动的原因,自然是其 3G 网络:TD-SCDMA 的短板,导致其回落到 3G 网络的策略基本不可用。那回落到 2G 呢?要知道,GSM 可是十多年前的技术了,技术上很难再做出更多的优化,导致 CSFB 的缺点被放大:回落时间过长(上文中「优化得很好」特指 LTE 到 3G 网络的回落)。试想用户需要打一个电话,先需要若干秒(假设 8s 吧)的回落时间(从 LTE 到 2G),然后再经过若干秒(假设 4s 吧)的呼叫建立时间(2G 系统内部),那每拨打一个电话,单方就至少需要等待 12s,双方都是 LTE 用户的话还要更长(不是 x2 的关系,小于)。这恐怕谁都不好拍板就让用户这么等着。此外,2G(GPRS/EDGE 都属于 2G)的数据业务速率极差。GPRS 的理论最高速率为 171.2kbps,实际大概在 40kbps 左右;EDGE 的理论峰值可以达到 384kbit/s,实际大概是 160Kbps 左右;而 LTE 理论上可是 100Mbps,也就是 100,000kbps,从光纤网络直接掉到拨号网络,用户能满意么?(以上速率除以 8 就是你迅雷上看到的下载速度)
好在中国移动坐拥数亿用户,拥有强大的产业推进能力,只要想,马上就会有无数移动版手机支持多模双待,所以也不用太操心。而移动的资金雄厚,大踏步建网直接进入 VoLTE 时代也应该指日可待。
而中国电信的原因,则在于从其 3G 网络 CDMA2000 到 LTE 的演进不是平滑的,可以理解为两张技术上截然不同的网络,回落自然也成问题。况且国外大部分部署 CDMA 的运营商(主要集中在北美)当初大部分都选了多模双待(当时回落技术还非常不成熟),所以选择跟风自然最稳妥。
中国联通所谓拿到最好的 3G 牌照绝对名不虚传,所以采用 CSFB 没有什么悬念。而其 3G 网络从 WCDMA 升级到到 HSPA+ 其理论峰值就可以达到 42Mbps,跟 LTE 已经不分伯仲,也导致其 LTE 的发展态度最保守。不过,其从 WCDMA 到 LTE 的演进从技术上讲也是三家运营商里最平滑的,偷着乐吧。
补充 1:SRVCC 技术解决的当语音已经通过 VoLTE 承载时,在通话过程中移出 LTE 覆盖区(也就是 4G 没信号了)过程中如何保证语音、数据的连续性。因此在文中并没有提到。
补充 2:LTE-A才是严格意义上的 4G 标准,HSPA+、LTE 都是准 4G 标准。
———————————————在4G网络覆盖区域手机突然没有4G网络了为什么?
按时间排序
若手机没有4G信号,建议你按照以下操作方法尝试:1、需要使用的是4G手机,且使用相应制式的4G电话卡;2、重新插拔SIM卡尝试,条件允许的话,更换其他4G卡排查故障;3、手机选择使用的4G信号在当地覆盖不好或者没有覆盖,建议更换首选网络类型(设置--常规--移动网络设置)查看2G、3G、4G的对比情况;4、有的地方还没有完全覆盖4G,存在覆盖盲区,需要换到有4G覆盖的地区使用;5、如果其他品牌4G手机也存在4G信号不好现象,可致电当地的运营商反馈;若以上方法均未能解决你的问题,请携带购机发票、保修卡和手机前往就近的OPPO客户服务中心检测处理。若您还有其他的问题咨询,您可以进入OPPO企业平台向客服咨询提问喔!
荆门市区和郊区信号都挺好的,而且特别稳定。山区农村就不好说了。
应该是没有4g网络
我也遇到这种情况了 你的怎么解决的
第一你手机里的4G网络没有打开
你可以在设置里网络设置 切换成3G4G网
如果还不行的话 就是你那里的4G网络覆盖不全面
所有导致有时有
有时没有 还有一种可能性
这种可能性很小
就是自动在升级网络
这取决于你的手机是3G还是4G的套餐,如果你的卡办理的是3G的套餐,那无论是3G网络还是4G网络都是扣3G的资费套餐。如果是4G的卡,在没有4G信号则使用TD-SCDMA(移动3G)或者GSM网络,流量上4G并不会单独计算,而是会与另外两种一同计算。4G和3G对比,速度明显提高,所以会让人产生更费流量的感觉。3G网络的时候我们1分钟只能开启10个网页,在使用4G网络之后,1分钟可以开启60个网页,打开10个网页与60个网页的流量肯定是不一样的,自然大家会觉得4G网络流量用的更快。如果自己有固定网页浏览习惯,那么无论是使用3G还是4G,流量的消耗基本是相差不多的,毕竟打开一个页面需要的流量是相同的,仅仅是时间不同而已,4G网络可以让你在短时间内完成更多的网页浏览以及网络工作。
4G套餐可以自动向下兼容,在没4G网络时仍从套餐内扣费,4G只是网速快了,消耗大不大与你上网浏览的内容有关,就像你家的自来水管变粗了,用水量大不大,还与你怎么用有关,就是这样。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突然没有4g信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