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虑事情的时候脑子总是想事情怎么办里没有一个简单清晰的思路而且还无法深刻的思考事情考虑事情的时候思路经常中断

春雨诊所App
扫描二维码
安装春雨诊所App
微信公众号
扫描二维码
关注春雨医生公众号
小程序 春雨医生+
扫描二维码
无需下载快速问诊
小程序 企业版
扫描小程序码
无须下载,直接使用
思维很活跃,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大脑思考就是打不开,怎么办?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三四年之前思想意识特别清楚,思维很活跃,基本一些事情一看就能领悟出来,可逐渐感觉大脑一种朦胧状态思考问题大多都是模糊连自己想想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偶尔特别清晰,但现在大脑就是一种朦胧状态思考问题感觉就想被纸糊住了,一些非常简单的事情但是大脑思考就是打不开,(男,19岁)
霍成举医生
你好,出现这种情况多长时间了?
霍成举医生
晚上能睡好吗?熬夜多不多?
三年以前都没有 前一两年有时候模糊有时候特别清晰 到现在大多都是特别模糊 思考东西 感觉大脑被纸糊住了,很简单东西就是打不开头脑
有时候熬夜
霍成举医生
平时心情怎么样?有没有心理压力大、疑思多虑、情绪低落、对周围人或事缺乏兴趣、烦躁易怒等表现?
霍成举医生
请把病情描述具体一点!网络咨询不是面诊,无法进行当面查体。描述不清楚的话怎么帮你分析呢
霍成举医生
哪些表现明显?
有时候烦躁易怒 记忆力下降
霍成举医生
你的情况考虑是神经官能症,建议放松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不要考虑太多,调整好情绪。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保障充足睡眠。增加户外锻炼。适量服用复方活脑舒。
霍成举医生
猜你感兴趣
聊城市人民医院
扫码关注医生,
得6.0元咨询红包试考虑下面这些情景:
辛苦了一天,下班回到家,吃完晚饭、洗完澡,看着堆积如山的事务,完全提不起精神,只想瘫在床上刷刷手机;
计划好周末要学习、读书、逛街……到了周末,一觉睡到中午,又窝在家里看了几集剧,告诉自己:太累了,下周再说吧;
好不容易挤出一点时间,可以干点有意义的事情,却总是对自己说:先歇会吧,状态不好,等状态好一点再说;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时候,制约我们成长和生产力的,并不是时间,而是我们的状态。
想一想,你因为累、倦、不想干,错过了多少有效的时间?
(反正我自己是挺多的……)
据美国一项针对 2000 名员工的调查显示:一个员工,一个工作日里,能够集中精力高效工作的时间,平均只有 2 小时 53 分钟,不到 3 小时。
其他的时间呢?大多都消耗在各种无意义的边边角角,以及状态低落、分心、走神的区间。
这说明什么呢?无论我们如何去规划时间、压榨时间,如果我们无法改善自己的状态,即使能够省下大量时间,也未必能够有效利用。
不妨看看下面这张示意图:
横轴代表我们能够利用的时间,纵轴代表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我们的工作状态。这条「时间-状态曲线」跟坐标轴围成的面积,就是我们最终的工作产出。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每天的日程,基本是差不多的;每天能够节省出来的时间,也不会相差太多。
相比之下,状态的提升和维持,带来的效益更大。
所以,我一直说,做好时间管理,不仅仅是要管理时间,更重要的,是管理好精力。
这才是时间管理的本质。
如何才能管理好我们的精力?
很多人在高强度的工作之后,喜欢瘫在床上,一动也不想动,认为自己在休息。
其实这是错的。
除非是从事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比如搬砖),否则,躺在床上,哪怕睡一觉,对消除疲劳也起不到太大作用。
因为,休息只能消除肌肉疲劳,无法消除大脑的疲劳。
导致大脑疲劳的因素,有非常多,比如压力、焦虑、紧张、不良情绪……但归根结底,它们都跟同一个因素挂钩:认知资源。
我们感觉到累,是因为我们的认知资源,被耗尽了。
那么,什么是认知资源?
举个例子:
2+2 等于多少?
我相信你不用思考,就能立刻算出答案。这时,我们使用的是自动加工。你甚至意识不到「计算」的过程,因为它早已印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但如果我问你 783+482 呢?
你就必须计算了。3+2=5, 8+8=6进1, 7+4+1=12,再排列一下,得到1265。
在这个过程中,你的前额叶皮层被激活,神经元变得兴奋,突触电位改变,神经递质产生并被接收,信息不断在神经元之间传递 —— 在那么几秒钟里,这些部位协同活动,完成了一次三位数的计算。
这些进行计算的能力,就是认知资源。
这就是一次对认知资源的占用。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们有意识,上述过程就在不间断地进行着。
甚至很多时候,当我们聚焦在某项工作时,大脑还在处理着别的信息。这时,这部分认知资源,就被占用了 —— 尽管我们可能没注意到。
我把前者称为「显性认知」,把后者称为「隐性认知」。
我们的显性认知,绝大多数时候都不会是100%,而是60%、80%,甚至很可能是50%、30%。
为什么呢?很简单。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会不断切换手上的事情。做一会表格,查一会材料,刷一下知乎,走神一下,思考今晚吃什么……诸如此类。
每一次切换时,我们的大脑都会切换一次思考的内容,从上一个工作过渡到下一个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大脑并不会清除掉所有内容,而是将一部分放在后台,继续进行思考。
这种机制的本意是好的 —— 它可以使我们在复杂的环境里,提高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一次同时处理更多的信息。
但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它很容易带来一个后果:我们隐性认知的占比,会越来越大,直到挤压了显性认知。
就像用电脑时,退出一个程序,它所占用的内存并不会完全释放,而是继续保留着几个线程,留在后台。
所以,电脑开久了会感到卡,就是因为内存被后台程序耗尽了。
大脑也是一样的。
想一想,当你感到特别疲劳时,是不是有一种感觉:你觉得大脑里装满了东西,导致思维转得很慢,却又说不出是什么东西。
这就是因为,认知资源被隐性认知占用殆尽,不足于进行显性认知了。
那么,怎样才能释放这些被占用的认知资源呢?
有一个非常简单的办法:
把脑子里想的东西,写下来。
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把信息保留在后台,是因为:大脑认为这些信息是重要的。
它会想:我一定要记住它们,免得它们被遗忘了。
尤其是对于什么呢?未解决的问题。
因为,未解决的问题,意味着不确定性,也意味着不稳定的状态。而我们大脑,本质上是不喜欢不确定的,它会倾向于把这个问题弄清楚。
你一定有过这种感觉:当大量问题悬而未决时,哪怕你强迫自己专心下来,也做不到。你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些问题,渴望着立刻解决它们,或是得到一个确定的结果。
这种状态,表现在外部,就形成了压力。
这就叫做「契可尼效应」。
而将这些信息记下来,就相当于给大脑释放一个信号:
这些信息已经被记住了,它们不可能被遗忘,你就放心吧。
这是引导大脑清空隐性认知,释放认知资源最好的方法。
心理学家 Pennebaker 和 Beall 做过一个实验。研究人员找到一群压力过大、正在接受心理咨询的学生,把他们分成三组。
第一组:让他们每天花15-20分钟,写下最令你感到焦虑、给你压力最大的事情,持续4天,要求它们一五一十地把细节写出来。
第二组:同样的写作要求,但是题目换成了别的。比如描述一场聚会、写一个小故事,等等。
第三组:接受正常的心理辅导,不作任何改变。
在随后4个月的跟踪调查中,第一组普遍反映,他们感到压力变小了,状态有所好转。对三组的体检也显示,第一组的身体指标(血压、肝肺功能等)恢复水平,普遍优于其他两组。
Pennebaker 和 Beall 解释道:把压力源写下来,会给大脑一种这些信息已经记住了的感觉。这时,替代效应就起作用了。大脑就会自动清空这部分资源,腾出空间,去思考别的问题。
这一点,我自己其实深有感触。
了解我的朋友会知道,我是一个笔记爱好者。
念书的时候,由于喜欢读书,又喜欢思考,经常会感到脑子里有大量的想法。它们彼此交叉、互相联系,把整个人弄得很疲惫。
于是我怎么做呢?用纸和笔写下来。
这就是一开始写作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影响他人,也不是为了输出价值,纯粹只是为了理清大脑的想法,将思维重新清零。
(当然,后来一下子坚持了二十年,并渐渐把写作当成了事业,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如果你了解过手帐爱好者这个群体,就会知道:喜欢手帐的人,最经常说的一个词是什么?
这种幸福感来源自哪里呢?很多方面,包括亲手制作出一本精美手帐的成就感。但最关键的因素,是通过记录手帐,将思维复位、大脑清空的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你会发现,她们身上,似乎有用不尽的精力和活力。
哪怕工作再忙、生活再累,也能见缝插针地得到恢复,保持对生活的热爱。
这就是坚持写作和记录所带来的效果。
那么,我们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来释放认知资源呢?
1. 压力记录
如同前文所说,把担忧的问题、造成压力的原因写下来,能非常有效地帮助你缓解压力。
我非常担心,今天的工作搞砸了,会不会影响整个项目?老板会不会怪罪我?
写作的时候,可以组合应用以前文章提到的多个技法 —— 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用「5 Why」向上推演:
工作真的搞砸了吗?搞砸的程度有多严重?是我自己大惊小怪、杞人忧天,还是真的造成了损害?
或者,审视自己的「自动化思维」:
这份工作在项目里占多大比重?它的结果对项目有多大影响?我对结果的担忧合理吗?别人会不会根本就不在意?
诸如此类。
把这些思考过程,全部写下来。
写完之后,可以撕下来扔掉,也可以藏起来,作为记录。你会发现,一页纸写下来,思路已经变得开阔了许多,大脑仿佛也更加清晰了。
2. 灵感记录
另一种需要记录下来的东西,是脑子里盘旋的念头、想法和灵感。
我想,许多人应该都有过这种经历:阅读、休息、漫步时,突然灵光一闪,产生了某个碎片的、不成型的想法。
这个时候,会发生什么情况呢?要么,你毫不在意,那么它倏忽而过,立刻消失,不留下痕迹;要么,你觉得有点意思,想把它记住。那么,它就会一直留在隐性认知里,占用着这部分资源。
最好的方法,是立刻把它记下来。既保留下了这个想法,又减轻了大脑的负担。
我是这样做的:平时在碎片时间里,我会让思维进入发散状态,无边无际地蔓延。突然发现有趣的点,就立刻把它记下来,到晚上再整理、归档。日积月累,就成了我的选题库。
写作的时候,再随机在选题库里挑一个。加以思考、推演和完善,就是一篇文章。
3. 自由记录
这种方式,有两种适用场景。
o 一是在起床之后。
在整晚的睡眠中,我们会由深度睡眠,慢慢过渡到快速眼动期(REM)。在后者的阶段中,我们的部分大脑细胞是活跃的,它们会产生大量信息(亦即做梦)。
所以,有时起来之后,会感到大脑还没有彻底清醒,思维转得很慢。这就是因为,这部分信息占用了太多的资源。
这时,可以铺开纸笔,把脑子里能想到的东西全部写出来,不用受到任何规则、字体、逻辑的约束。
只需写上几行,就能逐渐恢复思维,调适到工作状态。
o 二是在犯懒的时候。
比如下班回到家和周末,经常会什么事都不想做。这时,随手拿起纸笔,把大脑里的想法写下来,记录今天工作的心情、描述通勤路上看到的事物……诸如此类。
也可以给自己一个既定的主题,比如:刷手机时随便看到的一个话题,把它写下来,以它为中心,进行发散思考,将脑子里的想法串起来。
不需要很长,也不需要逻辑通顺,只需如实记录下想法,写上几百字即可。
这样,就能快速让自己恢复精力,从而重拾起既定的计划。
4. 日志记录
我们为什么会失眠?
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在我们准备睡觉时,脑子里还有太多的想法,没有得到安定。当显性认知空置时,它们就从后台切换到前台,充斥在意识中,让你久久无法入睡。
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做睡前日记。
把这些想法写出来,把一整天的困惑、心得、经历,以及第二天的计划,全部写下来,将它们外部化。
你会发现,虽然很多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但单单只是把它们写下来,放在一边,告诉自己明天再说,也会心安很多。
大脑是用来思考的,请好好对待它。来自雪球&#xe6关注 大盘跌跌不休,讲一些奇闻异事,挑战认知边界来自 股市跌跌不休,雪球很冷清,讲点有趣的事情,权当活跃下头脑认知了,这些事情是长期积累储存在我脑子里的,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这些故事对于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会有一些启发和挑战吧。
索罗斯的背痛。索罗斯有不少重大的投资决策,是由于当时突然的背痛导致的。索罗斯自己也说,在面临艰难的决策时,有时后背会疼痛,这时他便认为这剧烈的背痛是一种强烈的直觉,指示自己要决定行动了。据说由于背痛而导致的投资决策,其结果大多比较成功。我认为这不是一种迷信行为,这背后可能有着更深层次的关于人类意识界的谜团。因为这个故事让我联想到了另一件事情,有时候把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情放到一起比较会产生意料之外的收获。
罗素的灵感。大哲学家贝特兰·罗素是我认为近代以来智慧最高的几个人之一,他分享过一个他自己独特的写作方法:当他决定要对一个题材进行写作的时候,会先尽可能多地阅读相关资料,然后对这个题材进行几轮深入地思考,直到针对这个题材无法想到更多为止,便把这个事情暂时放到一边不再做考虑,该做什么事情做什么事情。将这个事情搁置一段时间之后,会在某天的某个时刻突然脑海中灵光乍现,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这个时候拿起笔写作会一气呵成,并且调理清晰,思考的深度和角度也很到位。罗素的很多文章和作品都是这个模式写成的,按他自己的说法,搁置的那段时间,虽然意识里不再考虑这个问题,但是潜意识是没有休息的,强意识一直在工作,直到问题清晰透彻为止。
还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例子就是门捷列夫?白天百思不得其解的苯分子结构问题,在午睡的梦中突然涌现了答案,苯分子原来是环形结构!
这三个故事的共通之处是向我们展示了潜意识能力的强大和惊人之处,但是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开启潜意识能力的大门,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是少之又少,具体的操作也不容易学习,但就我个人的体会来说,罗素的方法是可学并且好用的,索罗斯的强烈灵感在我的生活经历中也发生过一两次,所以记忆很深刻。
以上只是一些开胃菜,接着往下看,会更挑战认知。想到哪说到哪吧,不管逻辑顺序了。
金·匹克的超级记忆力。金匹克是目前已知的最具知名度和最惊人的超常智力者,是患有学者综合征的典型人物,也是电影《雨人》现实原型,关于他的记录片很多,很容易找到,所以真实性不成问题。他有种特殊的能力,就是能够精确记住一生中所有阅读过的文字和书籍,并且任何时间都可以倒背如流,他也热爱阅读,估计他脑中储存的书籍相当于一个大型图书馆。他阅读的速度非常非常快,更惊人的是,他的两只眼睛可以分别阅读两个页面的书籍,两只眼睛可以反向运动,各自阅读,这让他本来就很快的阅读速度又提高了一倍,并且千万别忘了,他能精确记住一生阅读过的所有书籍和文字。学者综合征患者中还有几个非常著名的人物,BBC专门做过系列的纪录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到网上搜索。有的人能凭照相式记忆,在伦敦上空乘坐直升机五分钟快速俯瞰伦敦城全景,回去之后用铅笔将全伦敦所有建筑物全部完整地画下来,精确到每一个窗子每一块砖的位置都完美重现;有的人能够一周的时间学会全世界最难学的语言冰岛语,对话写作自如;有的人在大脑受到创伤之后突然非常有灵感绘画和写作·····
咒语。大心理学家荣格晚年沉醉于研究东方神秘学,东方神秘学是西方的说法,但是有一些不可思议的现象,对我们理解人类的心智认知,开启了一扇窗子。比如说各种咒语的作用,特别是藏传佛教的密宗,有很多咒语、手印之类的法门,充满了神奇之处。对于这个事情,我知道许多案例和故事,但还是保持不能说信也不能说不信的态度。只说意见我自己亲身体会过的事情,有一个神奇的咒语,叫做“求闻持咒”,这个咒语最初是在公务员备考的小圈子里流传,考试要背诵记忆的知识点非常多,记不住,再加上平时也没怎么用功,临到考试之前的几天,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塞到脑子里吧,但是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塞得进去的,所以就要用点特殊的方法,比如反复念诵求闻持咒一千遍,只要方法得当,记忆力会大幅度提升,有时会让自己惊讶。据说这个咒语是当年那些去到他国取经的高僧发明的,因为路途遥远,无法将那么多的经文书籍携带回来,所以只好将这些经书记到脑子里,回国之后再评记忆写下来。世间的事情有时候真的神奇,我也试过一段这个咒语,记忆力是有可明显感知的提高的,可是最终没有坚持下来,因为要念一百万遍的样子才能完全打通记忆力,又是梵语很难发音,所以后来就放弃了。其实这个咒语的原理也很简单,人的记忆有短时记忆和长久记忆,人每天大多数的事情都被抹掉了,深刻的记忆存在海马体里。人对于需要记忆的东西脑子会有一个筛选的过程,大部分没价值的事情不会被记住,这个咒语可能是打通了这个筛选过程,直接让信息进入海马体,变成长期记忆了。但我总觉得如果什么事情都能完整的记住实际上是一种负担。但人类记忆的潜能理论上是无限的,只不过很难找到方法实现而已。
尼古拉特斯拉的开悟。特斯拉是近代科学的大牛,一生被爱迪生压制和掩埋,由于爱迪生的嫉妒,差点让特斯拉从历史上抹去。阅读特斯拉的自传,有几个片段细节让我非常震撼,大家也可以感受下聪明至极的人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特斯拉的很多科学实验都是在脑海中完成的,有些非常复杂的科学实验即便是先进庞大的科学实验室都很难做出结论,但是特斯拉不需要物理的设备和装置,仅凭脑海中不断排列组合试错创造就能得出结论,然后写到纸上,拿着他的方案再去做实验,惊人的可行。特斯拉的想象力强大异常,他自己说假如他脑海里想象一条鱼,那么眼前会出现一条细节毕现活蹦乱跳的鱼,几近于完全真实的实物摆在眼前。他不仅可以近乎真实的想象各种事物,也能让各种事物在脑海中不断联系和重组,如果脑海中产生的发明创造可行,那么放到现实中也一定可行。
特斯拉少年时,经常会在水库边散步,一次和他叔叔散步时,看到几十米外的流水中跃出一条鱼,他对叔叔说,假如一会再跃出一条鱼,我会用手中的小石块击中那条鱼,然后那条鱼恰好会落在旁边的尖石上被拦腰段成两半,他叔叔以为这个孩子吹牛没放在心上,过了一会果然一条鱼跃出水面,果然被特斯拉用石块击中果然段成两半落入水中,他叔叔当时惊骇地看着这个孩子十秒钟以上,然后嘴里不知嘟囔什么,结果是这件事过后的半年多时间,他叔叔都不敢和他说话。
特斯拉的听觉聪敏异常,比如寻常的一点点小声响,会让他大受其扰,他可以听到甚至狗都觉察不到的细微声响。一次特斯拉睡觉的时候被燃烧的火花声音吵醒,他听到某个人家失火了,便给消防部门打电话报案,然后继续睡觉。后来从报纸的新闻上得知,的确是有人家失火了,但是距离特斯拉10公里开外的地方。
特斯拉的这些故事我倾向于相信是真实的,因为我知道特斯拉差不多就是佛家所说的开悟者,人类一旦开悟之后,感觉和知觉会极大程度的提升,或者能听见细微或者遥远的声响(天耳通)或者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天眼通)或者能看穿他人内心的想法(他心通)。经常修行打坐的得道高僧,其智能会极大地提升,会变得特别聪明清晰,也会产生强大的智慧。通过修行开悟很难,也有天生开悟的人,比如特斯拉。
缺失三分之二大脑的正常人。看过一个日本的纪录片,一对老年夫妇,妻子受到了严重的中风,导致三分之二左右的大脑损毁消失,从CT片子看她的大脑影像,着实惊人,可以清晰地看到只剩下三分之一的大脑,其余三分之二的空间是透明的脑髓液,按照现代脑科学观点来说,她丧失了大部分的大脑功能,因为这些消失的区域有负责语言的有负责情感的有负责肢体之类的等等,理论上失去了负责语言区域的大脑这个人便失去了语言能力。神奇的是,眼前的这个女人差不多和普通人无异,可以说话,可以应付日常生活,这得益于丈夫的耐心和信心,刚中风时妻子变得像一个婴儿,不会说话,不会走路,但是丈夫就像教育婴儿一样不断地交给她说话之类的技能,最后这个只有三分之一大脑的人变得几乎和正常人一样了。
知道自己死期的净土宗和尚。知道自己具体死在哪天这种案例非常非常的多,特别是修行净土宗的和尚居士。一般来说他们会提前告诉自己的家人同事自己会在哪天死去,希望死去的那天有同道共同助念佛号,有些人宣布自己死期的时候非常健康,也没有生病,家人一般也都非常惊讶,最后遵照当事人的意思进行准备工作。结果这些知道自己死期的人,在那一天来临的时候都会安坐中平静地死去,心中安详,没有恐惧,没有留恋。由于这样的案例非常多,很多出自寺院的文献,如实记录,我倾向于相信其真实性,但是实在想不清楚为什么人能够提前感知自己什么时候会死去,特别是无病无灾的时候。
辟谷。几十天不吃饭。讲两个几乎确定是真实的案例。弘一法师是近代知名高僧,其人品学识有口皆碑。弘一法师李叔同曾经在杭州灵隐寺进行为期45天?左右的辟谷,并每天都做了详细的记录,这个记录在网上可以搜到。大致的过程如下,前几天逐天逐渐减少饮食直到完全不食,绝食期间读书练字之类的,就这样个把月过去了,然后逐天逐渐增加饮食,恢复到正常状态。据他自己所说绝世期间精力异常充沛,内心异常清醒,获得了不少独特的生命体验。在一个就是南怀瑾居士,也有大概一个月的时间绝食,在他的作品中有详细记录。他绝食期间会喝茶,完全不吃东西,据他朋友说看到他的眼睛放光一样,他说那当然,那是饿的两眼放光,他说普通人千万不要轻易尝试辟谷,容易饿死的,只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才行。在一些论坛帖子里我也见过不少辟谷的人,很详实地记录了过程。至今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科学上说人一周左右不吃饭就会饿死,为什么他们能做到一个月以上不吃饭还精神矍铄?
120岁的虚云大师。虚云大师是近代高僧,世寿120岁,从出生到去世大体都有比较详细的资料和记录以及旁人的印证,活到120岁可以说是真实的。虚云大师有两个故事我觉得很有启发性。有一次虚云熟睡中房间外面两个小和尚看到他睡着了,轻声说了几句悄悄话,声音很轻又隔着墙壁,结果虚云醒来与小和尚对话时,竟然把他们说的话重复了一遍,小和尚惊讶的合不上下巴,忙问大师傅刚才你不是睡着了吗怎么还能听见我们说悄悄话,何况即便清醒的人隔那么远声音那么轻也未必听得到啊,虚云说我的确睡着了,但是我睡着不同于你们的睡着,我睡着了也能清楚地知道身边发生的事。另一件事有点悲剧,虚云在一百多岁的时候被革命小兵毒打,大概是破四旧的原因吧,造成了他包括肋骨多处骨折,打的过程中他不呻吟不反抗,后来据他自己说被打的时候他入定了,神游到其它地方,好玩得很,不知道皮囊受苦。被打之后被送到医院,医院验血的时候医生比较惊讶他的血液像几岁的孩童一样,并不像一个百岁老人的血液。虚云大师桃李满天下,有一个高徒叫做本焕长老,也就是深圳弘法寺的老主持,深圳弘法寺的香火很旺,几年前一百多岁的本焕长老才去世,骨灰中结成不少舍利子。
大科学家费曼的梦中神游。费曼对于很多人来说,是神一样的存在,包括现在的埃隆马斯克、谷歌的布林和佩奇都视他为偶像,马斯克所说的“第一性原理”是受到费曼的影响,布林最喜欢的书籍之一是《别闹了费曼先生》。看费曼的传记,惊讶于费曼的博学和求知欲,他关注的领域绝不仅仅局限于物理学,费曼对心理学的研究也非常深。费曼曾经有一段时间痴迷心理现象,不断以身试法切身实验。他不断地练习做梦,中间充满了趣味性,也开启了一个瑰丽的未知空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可以改变和重塑自己的梦境,这需要在睡眠中保持某种程度的清醒。比如一次费曼在睡午觉的时候做了一个梦,梦中发生一个故事,有不少当事人,他在自己的梦中有种罕见的能力,就是可以以一个清醒的旁观者的视角来审视梦境发生的进程,甚至也可以干预和改变梦境的剧情,甚至还能让自己参与到梦境之中。具体的情况很难描述出来,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在他的自传中寻找相关的章节阅读,绝对大开眼界妙趣横生。费曼醒来之后会清晰地记得这个梦,并且还可以在下次睡觉的时候继续接着做这个梦,不断地可以主观地观察和塑造这个梦。很久以后我在唯识学中知道了这种现象叫做“烛影意识”,就是意识沉睡的时候,潜意识的某部分可以独自清醒,独立于现实世界和肉体约束之外,自成一个世界宇宙。遗憾的是费曼后来没有继续深入的研究这个现象了,当时只是觉得好玩。
灵魂出窍。记得大学同寝室的一个哥们,平时有些嗜睡,经常躺在床上拿本书看,差不多每次刚看不到五分钟,就会听到啪的一声,书掉在了地上,人已经睡着了。有一次寝室只有我两个,他给我讲了一个事情,他说,最近有一天自己一个人在寝室睡午觉,睡得很熟很深,然后感觉自己从自己的身体里飘出来了,不断地向上飘,一直飘到屋顶角落,然后看见自己躺在那里睡觉,一切是那样的清晰······他告诉我人真的是有灵魂的。后来看过一本挺著名的书,是一个外科医生写的,就是探讨灵魂之类的话题的,其中有个故事印象比较深刻。有一个心脏停止跳动的急救病人,被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醒来之后他说,他看到了这几个医生围着他进行紧张的抢救工作,听者并不太相信他说的话,为了证明自己说的话是真的,他准确地描述了在场抢救他的每个医生的样貌以及位置,甚至急救室每个角落的物品陈列,以及急救室外面发生的人与事,要知道他当时确定是假死状态,更不可能起身看到周遭的情形。
灵魂的重量。据说国外做过一个实验(真实性我有些怀疑),就是统计了许多临死的人死前死后的精确体重,发现所有人死去之后的重量都会减少XX,每个人减少的都样,不偏不倚,不多不少。最后的推论说大概这个重量就是灵魂的重量吧。
换头术。最近几年总是偶尔会出现一个意大利外科医生要为一名俄罗斯高位瘫痪的病人换头的新闻,每次都会引发争议和讨论,这名医生想要为这名俄罗斯男子找到一具健康完好的身体,然后将其头部缝合连接到躯体上,当然整个手术过程非常漫长复杂,也面临不少风险,特别是要等待不少技术成熟才能实现,比如说要发明一种非常特别的胶,当迅速地将头部割下来之后,在创口涂上这种胶,可以让头部的神经与躯体的神经粘合进而生长,后期要通过不断地练习磨合让神经运行自如。我认为这个事情是可以实现的,因为我看过前苏联的一些实验,有详细的记录和照片素材,不过是针对狗和猴子的换头术,其中比较著名的一个实验是将一只小狗的头安置在一只大狗身上,这样一只大狗的背上有一只小狗的头,虽然看起来有些奇怪,但是两个头都是活的,呼唤的时候,小狗的头和耳朵会动,舌头会伸出来,大狗在禁食的时候,小狗的头也会馋得流口水。后来小狗产生的精神方面的状况,越来越萎靡,可能是无法理解和接受身首异处的认知吧,好像存活了一两周就死去了,大狗也死去了。有关换头术外科方面的学术权威,在中国有一个哈尔滨的医生是比较有名气的,电视上还对他进行过专访。换头术如果将来能够成功,意味着如果一个人只要脑不死亡,通过更换躯体,也能实现寿命的大幅度延长。
写得有点累了,就到这里吧,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的,至于可信度就留给读者自己思考吧,有些细节特别是涉及到具体的数字单位之类的可能会有出入,记忆久远了,但不影响故事的完整性。子不语怪力乱神,这些故事忽然集中在脑海里闪现出来,不写出来总感觉不舒服,权当给读者拓展思考和看待现实世界的角度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子总是想事情怎么办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