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对方删了然后看她朋友圈本来是对方仅展示3天今天突然变成了非对方不让对方看我的朋友圈只显示最多十张照片

微信看不到对方朋友圈是怎么回事?不单单可能被好友删除
哈哈,是不是当你想要去看下好友的朋友圈动态时,一打开,发现对方的相册中,啥都没有。这时候心情还是有点低落的,心里会开始暗戳戳地想,Ta是没有发朋友圈的呢?还是将我屏蔽了的呢?
哈哈,反正就是各种小不爽。但是,微信中看不到对方的相册,其实有很多种可能的。先看看情况,然后再伤心吧~
一、对方没有发布过朋友圈内容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反正我是有的,就是从开了微信到现在,一条朋友圈都没有发过的呵呵呵呵。这样的,你打开Ta的相册,可以看到内容吗?不能,所以,不用担心,不是你的问题。
二、对方开启了朋友圈权限
1、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
在“隐私——朋友圈”中,有这样一个功能,就是“允许朋友查看朋友圈的范围”,然后可以设置是“最近半年”,还是“最近三天”,当然,“全部”的我们不说。
要是对方开启只让朋友查看最近半年的或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内容,但是在这三天或这半年内,对方都没有发布过朋友圈,那你肯定是无法看到对方相册中的内容了。
2、朋友设置了“谁可以看”
在我们发布朋友圈的时候,有一个“谁可以看”的功能,要是设置了“部分可见”,那有被勾选的好友,就可以查看到Ta的朋友圈,或者是“不给谁看”,那被勾选的好友,就无法查看到这条朋友圈了。
三、对方把你屏蔽了
我们还可以屏蔽对方的朋友圈啊,在“设置——隐私”中,有一个“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只要开启了这个功能,那你也是无法看到对方的朋友圈相册了。
四、对方把你删除了
这种结果,应该是最坏的了哈哈,对方已经不把你当好友并且将你给删除了呵呵。那你在微信上,对对方来说,就是一个陌生人了。
要是好友有开启“允许陌生人查看十张照片”的功能,那你就可以查看到对方相册中的十条动态,但是在后面,还会有这样的提示:非朋友最多显示十张照片啊哈哈。
那要是对方没有开启这个功能的话,你看到对方的相册中,仍然是只有一条线呵呵。
另,要是不小心删除了和好友的聊天记录怎么办?安卓手机的话,可以用手机数据恢复精灵找回哟。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开启朋友圈三天权限的人是什么心理?-悟空问答
开启朋友圈三天权限的人是什么心理?
开启朋友圈三天权限的人是什么心理?
开启朋友圈三天可见,是一种社交焦虑和社交不信任的常见现象,它常见于互联网任何可见的IM或SNS产品。最近也有报道反映了有越来越多的微信用户纷纷开启了朋友圈的三天权限,其实这也印证了一件事:腾讯微信终归会走QQ的老路,区别只是时间问题、方式问题、形态问题。微信早已不是那个轻装上阵的手机即时通讯应用,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战略棋子。它想承载的太多,臃肿和不断地加法最终会让它变得不再像微信。而用户是流动的,微信做不好的地方,就是其他人的机会。三天可见的朋友圈,本质透露了一个极强的信号:社交焦虑。社交焦虑主要体现在微信用户对待微信的社交圈子显得越来越不安,侧面反映了微信早已不是私密的熟人圈子,它已彻底演变为另一种形态的QQ。当最初的新鲜度和好奇心耗尽的时候,就是微信进入疲态期时候。人们已经不需要在唯一上获取新鲜度和好奇心,封闭的微信也无法阻挡群众冲破铁网的欲望。其实从某种程度而言,今天的微信,才是真正回归常态的微信,它从曾经的火爆高速增长,回到了与真实生活接轨的阶段,回到了与人性社会博弈妥协的阶段。有一句话我忘了是不是张小龙说的,那句话说“要让用产品的人感觉不到产品的存在”,我忘了是不是他说的,也忘了是不是只是对小程序说的。而我的观点是,一款优秀的产品,必然是一款润物细无声,无形胜有形的产品。用户不需要记住你,但当他们需要用到你的时候,便会顺理成章地用到你,你就像空气一样不知不觉占据了人们的生活。微信做到这个阶段了吗?它或许做到了,但认为它之所以做到,绝不是因为它多么的优秀,而是因为它先天的社交资源优势与初期强大的产品自律能力所缔造的局面性垄断。当我们了解了这些逻辑关系,便更能透彻地了解「朋友圈三天可见」背后的用户心理。
“朋友没有圈。”上一版微信更新后,可以自由选择是显示全部朋友圈,显示半年,又或是显示近三天的朋友圈了。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确实是件很欣慰的事情,在最有感触的一瞬间发出来的朋友圈可以在几天后就隐去,不用再被随意翻阅了解。可是,朋友圈与微博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朋友圈是封闭的,微博是开放的,但当大家发现可以“仅显示近三天朋友圈”功能的时候,是不是也投射着一个无奈的事实:“朋友圈渐渐变得不自由了。”“发负能量怕让人讨厌,分享吃喝玩乐又怕被骂装逼作秀。”“不熟悉的人太多,发个心情也得分组了。”本来朋友圈只是大家一个看似公开,实际又私密的一个小领地,如今,是否也有点变得赤裸裸起来了。这个时候,面对着萧条的朋友圈,你可能会心生失落,也会有所疑惑,为什么微信要推出这样反人类的功能?为什么我的好友会把朋友圈设置为三天可见?微信为何推出“三天内可见”?微信推出的这一功能,是基于现实用户操作数据的考虑。“三天朋友圈可见”,是将部分用户的需求用功能实现了而已,不用每次再删了,还能顺便光明正大的告诉别人,我没有屏蔽你哦。这些需求包括:陌生人不可见:所有没有加好友的人最多只能看见十条朋友圈,或者一条都不能看到。屏蔽看其朋友圈:对某些不停获得关注的人特别讨厌,爱秀爱晒,内容毫无营养,但是又不好意思删,所以有屏蔽其朋友圈需求。不让其看自己朋友圈:对某些无法删除的陌生人,但又不需要进入自己社交圈的不让其看到朋友圈。单独发指定可见:对闺蜜、大学同学、同事进行分组,每次小心翼翼的发送,谁能看,谁不能看。单独发指定不可见:虽然对对方开放了朋友圈,但有些内容是不想让其看到的,于是每次发朋友圈还可以把指定的人一个个,小心翼翼的排除在外。阅后即焚:以前大家靠手动完成,一条条发完之后删掉或者设为私密,这样可以不让别人看到。现在有了朋友圈半年内容可见,三天可见的选项,则直接满足了这样的需求。你为何会使用“三天内可见”?公众号@溪xi相关 在推送的《为什么要把朋友圈设置成“仅三天内可见”?》一文中,将设置朋友圈三天内可见的原因归结于以下三种:1、对过去的一种告别。很多时候,一条状态就是某一瞬间的有感而发,过了那分那秒,它就失去了意义,也就没有展示的必要。 2、为了保留一点点的隐私。随着微信好友数量的增多,好友质量明显会下降不少,其中夹杂了工作关系,以及其余复杂的联络关系。这个时候,这样的隐私防范也许就是有必要的。3、保持一点点神秘感。当你不断了解一个人,就意味着对方的缺点将在你的视线中逐渐扩散、放大,那些不完美的,糟糕的,与你价值观相悖的东西都将一一呈现。适当保持神秘,也许并没有什么坏处。知乎上也有人将设置朋友圈三天内可见的原因归结于以下6点:不想活得太透明,也不想把自己彻头彻尾地交代出去;很多人无须再进入自己的生活; 自己经历的风雨只要自己知道就可以; 昨天发的朋友圈已经配不上今天NB的我; 不想让别人通过朋友圈了解自己,你了解的不过是片面的我; 想看的人总会看到,不想看的人也无所谓。我倒认为,最重要的一条原因大家没有提到:尝鲜。微信推出了新的功能,我对这个功能很好奇,就设置了,尝鲜而已,结果就被做了各种各样的解读,冤不冤?!“三天内可见”是坏事么?有趣的是,在微信的隐私功能里,你可以设置“允许朋友查看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动态”,也可以同时设置“允许陌生人查看十条朋友圈”,也就是说,当你同时开启了这两个功能,就意味着:你的朋友只能看你最近三天的动态,而陌生人却可以浏览你十张照片。于是就有人开始玻璃心,诚心诚意地发问了:凭什么?!诚然,朋友圈是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中,了解一个人的最为快捷的方式,翻朋友圈,就等于了解对方的成长历史和心理历程,有翻对方日记的快感。所以,朋友圈仅展示三天,等于变相拒绝了他人了解你的途径。公众号@战美良果
推送的《朋友圈仅三天可见》一文中,就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大数据时代每个人都在各种软件上分享生活,大家也都乐于看到别人分享的生活,如果不是实时联络,那看不到你的朋友圈等同于不了解你的近况,连你长什么样子长久都会忘记,那让你存在于通讯录里的意义何在?朋友圈是最快速了解一个人的渠道。通过朋友圈我们知道这个人的喜好,生活习惯,最快的知道这个人和我们合不合拍。如果连朋友圈都看不了,那新朋友对你的兴趣大概也就减了一半。更何况是仅三天可见了,敢情我还得时时关注着以免过期不候?您贵姓?“三天内可见”没毛病相较于玻璃心的朋友,更多的人则持相反的看法,公众号@这么近那么远
在推送的《听说朋友圈仅展示三天,又惹到你们这群玻璃心了?》一文中,将朋友圈比作回忆,认为朋友圈是我们记录生活的方式和载体,将每天经历的事情通过图文分享的形式记录下来,像是我们曾经写的博客、用的微博,甚至年少时写的日记一样。日记属于私密,朋友圈属于公开,曾经你可以一览无遗看到这个人的全部,能够找到几年之前他在做什么,这是公开的记忆。一个同类比较:之前我在记录生活,把自己的记忆公之于众,现在我想写日记,将这些记忆单独保留,享受自己不可分享的空间。但有人偏偏要看我本应该私密的日记,究竟是谁的问题?一个不够及时了解别人动态,却又马后炮来指责设置朋友圈三天的人,其实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底线。作者认为:朋友圈只是你了解这个人曾经的工具,它不是目的。把握好人与人之间的度,才能更好地与人相处。谁能说我和这个人成为朋友,只是为了看他的朋友圈呢?因为设置了朋友圈期限,就觉得这个人成不了朋友,本身就是一个本末倒置的想法。公众号@Coffee Box 推送的《朋友圈仅开放三天还能做朋友吗?》一文也认为,作为朋友,大可不必纠结于这三天:陌生人能看到你十张照片,但也无法参与你近在咫尺的意境,尽管作为朋友只能浏览你的三天,却也能领略到你远在天边的余韵。说到底,生活,是过给自己的,不是过给朋友圈的。真正关心你的朋友,不会只在意你的朋友圈;并没有特别关心你的朋友,甚至都不会打开你的主页,也就不会发现你设置了“三天内可见”。也希望大家不要因为一个人三天内的朋友圈动态就去揣测TA的所有,不要以为自己可以“见一叶而知秋”。总之,你关不关注TA的生活,关注频率如何,选择权在你。TA的生活分享与否,分享期限是多久,这些是TA的自由,选择权在TA。谁都有一身软肋、无一盔甲的时候,谁也都有负面情绪想要发泄事后却又懊恼的时候。这个时候,作为朋友,保持足够的尊重,才是正解。
首先肯定是不想让别人过多窥探自己的生活。微信朋友圈总是不断的加入新的朋友,在不了解这个人之前,我们并不希望将自己的生活状态完全暴露给陌生人看。所以会选择只给这样的新朋友看近三天的生活状态。其实对老朋友也不希望他们总是缠结于自己的过去,希望他们所了解到的就是此刻和现在的自己。对于自己过去发生的那些事情,只需要自己清楚知道,把它作为自己生活点滴的记录就好。所以其实朋友圈的状态更多的对于一个人来说是生活点滴的记录,想分享给朋友们的,更多的是此时此情此景的内心体验。对于过往的早期经验,其实当事人并不想过多的分享给他人。在这些早期经验当中可能还有一些状态是不想给特殊的人看到的。那属于自己过去的历史。不想被别人评头论足,想给自己保留隐私独立的空间。比如说有的女生交过几个男朋友,他会在朋友圈当中发表动态作为生活记录,即使分手了,可能可以作为一段回忆,没有删除也不想让别人看到,因此设置三天权限屏蔽了自己以前的生活。这是一种正常的自我隐私的保护。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独立的空间。能够分享出来的都是我们愿意展示给大家的,隐藏的东西都是一些内心的秘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作为朋友就要以尊重为主,尊重别人的隐私,不要恶意挖掘,别人想跟你分享时你自然就知道了。凡事尊重即可,不要强求。
一个朋友是全职妈妈,她的微信朋友圈之前一直都是公开的,可是最近设置了“只允许看三天的内容”,我问她为什么?她这样给我说的:“之前的朋友圈里都是实实在在的朋友,同学,熟人。我愿意在朋友圈发发我的各种生活动态,一方面记录我,还有儿子的一些生活,某一天空闲了,我自己会翻翻看;一方面也给朋友圈的好友看看,彼此再有聊没聊的甚至尬聊也很好玩。可是现在呢,儿子上幼儿园,各种辅导班啊,保险啊,等等,加了不少不熟的人进来,不想家里的信息被泄露的太多,所以就选了‘三天内可见’”。我问她你完全可以把新加入的不熟的设置为“不让他看你的朋友圈或者你不看他的朋友圈啊”?“那样的话,太明显的屏蔽,有些尴尬,因为有些人会逐渐熟悉。大众都如此,或许会让对方少些不愉快的情绪吧。”如果有新加入的熟知的好友想看你之前的朋友圈怎么办?“我也纠结过这个问题,最后只能等他说想看我再让她看,”“刷”微信朋友圈,和你的圈内好友无声的问候,分享,交流,是当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里必不可少的调味品。当看到好友设置了“三天内”,不要觉得自己被“圈外”了,他有他现阶段的一些顾虑。如果你一直是他的好友,那他之前的朋友圈内容已经被你“刷过”,现阶段的,也在对你“续刷”!完全都展示给你了。如果你是他认可的新加入好友,想了解他过去,说个“看看你朋友圈”也不并为过。若没必要,那就期待微信朋友圈的新版本设置会更多样化些。比如也可以增加“对他可见朋友圈内容日期”。
??????。我就是开启三天可见的那些您们觉得是心理阴暗的人之一…然而 在我这里真相只有一个 那就是 几天过后 就会觉得自己以前发的东西真是幼稚 转过头来看真的是尴尬。。。等等这样的想法 然后就手欠的删了所有的状态 那么 朋友圈三天设置真的是很符合我这种想法的人。。。哪有那么多什么戏精 什么作 什么我成心不让大家看 这样的功夫 说真的 大家都挺忙的 你会成天关注着你朋友圈里谁是三天可见么?想必真的这样做的人是太闲了吧。。。。要不就是你暗恋人家。。。况且 现在朋友圈是真朋友的有几个?你我可能只是同事甚至是代购 你真的希望你的私生活被这样关系的人随时看到么?还有 我曾经身边的女生大都喜欢做一件事 那就是通过社交平台来满足自己的八卦之魂 更有甚者 两个人在一起八卦另一个人的时候会去到对方的社交平台 进而两人聊天变成了 我噻 TA这么丑都能和某某在一起!什么玩意儿这样的话。。。so。。如果是真朋友 必然不会只通过朋友圈来关心你 吐槽你关闭了朋友圈的 只是因为你从她的八卦阵里撤资的做法引起了她的不满罢了。。。放心 真正美的 在哪里都很美 真正内心丰富的人 也不会全用在朋友圈上 这里只是网络 别太当真 话说 人家怎么设置朋友圈 开与不开 又碍着你什么事了么?
朋友圈,已经不是熟人社交了?截至2016年12月,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了8.89亿,而据4月24日企鹅智酷发布的《2017微信用户&生态研究报告》,超过80%的用户在微信上有过工作行为,其中一线城市57.5%的受访者使用微信办公。微信+微信群,已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工作沟通工具。当你工作以后,你的朋友圈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客户、同行、异业合作伙伴,甚至去发廊剪个发,那位叫Jack、Tony、Daniel或Leslie的理发师也会让你加一下微信。于是,朋友圈慢慢从“熟人社交”变成了一个“泛关系社交”。官方把这些新增好友叫“泛好友”,实际上你和他们很可能只是泛泛之交,只有三天的交情,工作谈完便不再联系。微信好友中,属于工作关系的联系人将越来越多。随着朋友圈里的“泛关系”越来越多,朋友圈就不再是私密平台了。对名人来说,微信朋友圈承担了微博的部分媒体功能。2014年,媒体人魏武挥把自己的朋友圈头像卖给ZAKER,引发了一时的营销热潮。后来虽然没了下文,但名人朋友圈的媒体属性还在不断发展。朋友圈可以成为名人的媒体发布会,如范雨素走红时,余秀华便在朋友圈统一回应媒体;也可能成为解密、爆料、互怼的战场,周航选择在朋友圈向乐视贾跃亭发动“战争”,主要是因为他的朋友圈聚集了大量的同行和媒体,能够使他的诉求第一时间抵达核心观众。一般人的朋友圈,也老早就开始公共化了。早两年铺天盖地的微商把朋友圈变成大卖场,最赤裸地暴露了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特点——朋友是一种资源。出版于2011年的营销书《朋友圈:让朋友遍天下的人脉经营术》,开篇名义便说“(线下)朋友圈是一座挖不尽的金矿”。当身边的人十有八九都用上了微信,无数个线下的朋(jin)友(kuang)圈就集成到了手机端上。惊不惊喜,可不可怕?还以为朋友圈是熟人社交,就太naive了。开放朋友圈,等别人来挖坟吗?根据人类学家罗宾·邓巴(Robin Dunbar)的理论,在古代人的社交圈里,能够维持紧密联系的熟人为150人,这被称为“邓巴数”。据微信团队公布的《2015微信生活白皮书》,微信用户人均拥有128名好友。对城市年轻人来说,这个数字显然太低了。Facebook用户平均每人拥有400名以上的好友,可能更接近中国年轻人的微信好友人数。现代社会已经突破了邓巴数的限制,但我们仍然无法应付越来越多的微信联系人,必须通过“标签”“分组”“备注工作单位/认识场合”等方式来对他们进行划分。除了便于鉴别,也是为了避免朋友圈发错分组。线上社交将线下的各个圈子,都集合到了一个手机屏幕上。如果你不愿意彻底关闭朋友圈,那么在这个社会关系盘根错节、处处埋伏着潜水党的平台上,当然不能轻易公开自己的全部朋友圈了。除非,你的职业需要向别人展示自己。在微信联系人还是熟人为主的时候,很多人都把朋友圈当成了记录日常生活的类日记平台,所以朋友圈是了解一个人的便捷通道。你的兴趣爱好、性格特质、消费能力等信息,翻一翻朋友圈就大概知道了。当微信朋友圈里出现了越来越多“泛好友”,你是否还愿意完全公开自己的朋友圈,让他们毫无阻碍地浏览你的日记?一加好友就翻朋友圈,这个场面是相当“黑镜”的。试想象,当你刚与一个陌生人见面,他完全不必和你聊天,只需要通过某种智能设备,就可以了解你的感情史、生活习惯、居住地点等私密信息,会有多可怕?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有了这种能力和权限,只不过它的名字叫“大数据”。微信典型用户的一天。虽然个人没有这种权限,但是我们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记录,仍有可能被别人“挖坟”。屌丝男士翻女神的微博和朋友圈,存几张自拍照,不涉及其他人肉行为,倒没什么公共危害性。最可怕的是“告密”和“政审”,你在社交网络上留下的记录——也许只是一句吐槽客户、同行或朋友的话,被别人截图发给相关人士,甚至是公开对你进行声讨。我们管不着微信怎样用大数据给我们朋友圈插播广告,至少可以避免自己的信息被莫名其妙的人查看,也解放了那些每日清理朋友圈的人的双手。你选择了“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吗?至于真正的朋友,又何必在意“朋友仅展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朋友圈以“秀”为主,他们最真实的日常生活和想法,一定已经通过私聊小窗和闺蜜群、死党群、亲戚群等微信群跟你分享了。朋友圈上发言的朋友可能会越来越少,但真正的朋友还是一直都在。(来源新周刊)
朋友圈是个神奇的地方。有的朋友圈像是个人生活直播间;有的朋友圈更新一次要个大半年;有的朋友圈点进去只有一条直线;有的朋友圈显示仅最近三天可见。小西单身蛮久了,前几天去参加朋友的生日party,经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男生,轮廓硬朗谈吐也不俗,小西觉得印象不错,简单地聊了几句之后,约定说晚上回去微信聊。从Party上回来,小西躺在床头,边充着电边抱着手机发消息,可是越发越生气。微信上方一直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可偏偏就是没有消息。有时候小西发过去一句话,要等十几分钟,才会收到男生随意发来的表情包。小西很纳闷,几个小时前还在献殷勤,这会儿又明显爱答不理。后来小西找那位媒人朋友吐槽,朋友问,他说你设置了仅显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没想到,男生竟然是不满这一点。朋友说,男生觉得自己被提防了,说你不真诚。小西一脸无语,心想着,老娘设置三天可见怎么了,这男的也真是戏太多了吧……身边确实也有一些朋友,对“仅展示最近三天朋友圈”这件事表示不满。有人说,这表现了对新朋友的不信任,同时更伤了老朋友的心;有人说,我朋友圈大门敞开,你却三天可见,我觉得不公平;有人说,非好友还可以看十条朋友圈,做你朋友却只能看三天的,我们还是互删吧…… 作为一个有两千微信好友的人,我觉得吧,朋友们没有必要生这么大的怨气。因为很多时候,别人设置朋友圈三天可见,出发点在于他本身,而不在你。有的人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其实是想和过去告别。谁年轻的时候没犯过傻,犯傻的时候谁不会发几条朋友圈?那些熬夜睡不着发的矫情状态;那些和前任热恋时秀过的恩爱;那些当年眼瞎发过的丑丑的自拍照;还有那些迫于生计发的微商广告,帮亲戚朋友转发的投票……简直就是藏在微信里的污点记号!头脑清晰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这些朋友圈,分分钟就想把它们全删掉。可是偏偏当初爱刷屏,手指一滑,朋友圈不停下拉,半小时了,上个月的还没删完。干脆一点,关了朋友圈?可是新版微信取消了这个功能。怎么办?设置三天可见吧。有人说,不显示了也不代表没发生过呀,可是有句话说的好,逃避虽然可耻,但是有用啊。至少三天可见,给了我一次暂时隐藏过去,重新开始的机会。有些人远离微信朋友圈,是为了走进真的朋友圈。我身边有好多朋友,不仅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而且“允许陌生人查看”以及“朋友圈入口”两个选项,也都是关闭状态。有人说,离开朋友圈,会筛选出一群真朋友。确实是这个道理。仔细想想,确实没有那份真挚的友情,是靠朋友圈来维系的。相反,那些相识了几年十几年的朋友,虽然几乎不太会在你的朋友圈里出现,但他们总会在必要的时候发来私信或者打电话,意义远远胜过朋友圈评论和点ZAN。没了朋友圈,只是减少了和泛泛之交接触的频率。同时也逼迫你,想联系那就直接点。想他了,去和他聊聊天,方便的话约出来吃个饭,总好过在朋友圈里点一个ZAN。与其浪费时间在真假难辨的朋友圈,不如多花些时间,和好朋友们多多联系。设置了朋友圈三天可见,更容易发现谁才是待你真心。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可能是我不想活得那么透明,可以被任何人一览无余。我有自己的小心思,想在朋友们面前装个逼,保持神秘。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可能是我想免掉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不用担心朋友圈的共同好友,不用害怕现任因为我的前任而吃醋伤心。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可能是我想为自己做点什么,而不是想要阻止你做什么。朋友圈设置三天可见,也可能是我单纯地想这样,并没有什么原因。朋友圈的英文翻译是moments,时刻、瞬间。而不是share the moments with you,和你分享我的瞬间。分享与否,这个选择权,在我。确实,有些时刻我想与大家分享,但有些故事我也想独自品尝。有时候我会敞开朋友圈大门,有时候我想保留些许的隐私,所以我选择三天可见。作为朋友,希望你能尊重和理解,不要对世界充满敌意。因为这只是我个人的选择,和你我之间的感情,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转自微信公众号“好书指南”】
我也开了三天权限。我发朋友圈其实主要不是给别人看的,而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这已经成为我的生活习惯。有空的时候翻翻以前去哪里玩过啊,什么时候开心什么时候不开心等等,挺值得回味。还有有时候突然会需要查一些事情,比如什么时间到现在的工作岗位工作之类的,这时候搜一搜朋友圈就知道了。至于只给别人看三天,说实话你们真会去翻看别人的朋友圈吗?最多就是当时点个赞评论一下吧,毕竟那是别人的生活别人的事,没必要时时挂在心头吧!最后送给大家一段话:我们在朋友圈秀吃秀玩秀自拍的目的不是要向别人得瑟什么,而且为了当我们老到吃不动玩不动的时候,可以在一个静好的下午,坐在摇椅上掏出手机,慢慢翻看自己曾经有过的生活。同样,我们为你的照片点赞、加评论,也只是为了在那个静好的下午提醒你,曾经有一个朋友默默关注着你,分享了你的欢喜忧愁、人生感悟!
很简单的想法,以前没这个功能,被迫加了单位领导、同事、不熟悉的人为好友,不希望对方看到自己过去发的内心独白、私人照片,不得不屏蔽对方不让看自己的朋友圈或者不得不删除一些自己私人的东西,现在有了这个功能,就可以避免对方看到以前的自己。开启朋友圈三天权限的人,说明单纯简单不爱掩藏,有什么心情,做了什么事喜欢分享,导致朋友圈内容私密丰富,所以才不敢轻易示人,而那些善于藏事的、有城府的人,朋友圈很干净,只有分享的新闻或者文字,所以也没有设置三天权限的必要。
我现在用微博或是INS 感觉没有压力 因为都是陌生人 ……我的朋友圈都设置了 孩子的同学家长屏蔽了 现在同学家长的关系也挺微妙的 同学家长之间也有小团体 所以屏蔽同学家长 不让她们看到任何有关孩子的事情 因为房子?的问题 长辈关系弄的挺僵的 亲戚间也屏蔽了 在微信发东西卖东西的 直接不看她/他的朋友圈
在朋友圈发信息啊或是心情 都要选择屏蔽谁很麻烦 所以不如微博或INS 都是陌生人 不会因为一句话造成误会
57个回答被折叠
正在为您加载更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突然看不到对方朋友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