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体检说我左圣结晶请问我您不能吃鱼虾火锅加盟

&&&&线装经典-搜神记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胶订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4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转载]外丹服食修行法略说(道经每日清修)
外丹服食修行法说
道经每日清修
玉皇说上药,包含服食法,全无血肉物。
成长天地间,灵气聚其中,成熟之时采。
并非架炉炼,药膏裹铅汞,硫磺熏蒸毒!
此非为上药,却迷身心毒,外丹自此衰!
十道皆九医,欲知外丹术,须明物性理。
神农尝百草,始知药性理,一物一特性。
辨明物性理,捣碎相绞绊,合成汤药膏,
十二时辰明,择吉相饮用,药性融五脏。
心肝脾肺肾,五行气渐长,服食何需烹?
心念长清静,服食中药材,阳气日增长。
不食血肉物,知食父母身,毒素遍体行。
何需外火烹?外药入体腹,却在身中炼。
三昧真火行,经脉皆熏蒸,五气始朝元。
此为真外丹,却在身中炼,中土聚成形。
三年得脱胎,五年易骨髓,真人渐长成。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上药,是上品大药,非是寻常之药物。此经所讲的上药“神”、“气”、“精”,也不是思虑神、呼吸气、交感精,而是元神、元气、元精元神君思虑神,元气母呼吸气,元精长交感精。其应在天,则神象日,气象斗,精象月。在地则神法火,气法土,精法水。在人则神载性,气载精,精载命。神浮而精沉,气居浮沉之间。精不外妄泄则元气混融,元气混融则元神安逸。三者既固,则鼎器渐完,鼎器既完,方可言修炼。
就一个人的形体性命来说,离开神气精,人就不能生存。所以说人的健康和智慧,都离不开这三者的维持。神气精三者,精是基础,《黄庭经》说“积精累气以成真”,精是身中液体物质,包括身中各脏腑中的液体。气有呼吸的空气和液体为火熏蒸熔化而成之气,如水蒸气。神是身中气化的微妙不可识见者,然而又是实有者,所谓“精气足则神旺”。此三者运行于身,人便不死。三者旺盛,人便健壮;三者损弱,人便衰病。所以说此三者为之上药。或谓:药须服用,才能取得药的功效,这种生命物质,譬之为药,将如何服用?《心印经》讲的就是如何服用,而服此上药将达到的超凡入圣方法。
.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分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杳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恍惚者神气之枢旋;杳冥者真精之胎蕴,此合三为一,乃太极之根,先天之宰,所谓从道妙一,孕玄分元,日月之所
由判,天地之所由生也。
恍惚者指似来非来,若有若无,杳冥者深昧莫测也,这些联兆景象只有在“至虚极”、“守静笃”中体验之,稍纵即逝。虚极静笃,必须经过恍惚杳冥之时。恍惚杳冥之时,即是神气交礴而入于混沌之状态。在混沌状态中,则昏昏默默,不识不知。识神之思虑念想,人欲之喜怒哀乐,一概捐除,而造化之大炁,一往一来,一呼一吸,一收一放,一开一阖,尽于此际可以体验出来。当时景象,真有上下与天地同流之概。故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实为超凡入圣修道学仙的必由之路。恍惚中之象,杳冥中之精,亦即丹经所说的先天一炁,叫做药物。因此种药物,完全是由神气精三者混合一处;从恍惚杳冥中产生出来的,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是由调呼吸之气,渐为胎息,摄取为先天之炁,这就是服炼长生大药。
存无守有,顷刻而成。
《道德经》云: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始即道,神之所由,君也。母即德,气之所由,根也。无者易空,有者易物。存则空生,守则物化,颠倒之则窍妙同玄,有无相入。顷刻者,候中之候,此化三归一,炼精而作地仙之道也。
存无,就是致虚,致虚要一念不生,而生其真。守有,就是心息相依,达于恍惚杳冥境界。恍惚杳冥中的精、象,就是真空中之妙有。所谓守有,即守此恍惚杳冥中之精、象,真空中发现之一灵妙有。但守不是有意识的用意,如用意,即不是自然无为了,而是要不守而守。盖所以存其无即所以守其有也。如不能存无,就决不能守有,无、有二者,实是一也。顷刻而成,是说妙有一到,周身泰和,融和舒畅,不可名状。这一景象得之于顷刻。所谓成,即成此景象也。此景象之成,来自存无,故存无越久,妙有越旺,身中景象越奇。
存无,即《悟真篇》所说“恍惚之中寻有象”。守有,即《悟真篇》所说“杳冥之内觅真精”。
回风混合,百日功灵。
&风者,始于无,形于有,乘于水火土木。返之曰回。风遇火则疾,可以鼓火,可以灭火,鼓火之风顺,灭火之风逆;风遇土则寂,可以燥土,可以润土;风遇木则匹,可以散木,可以拔木;风遇水则激,可以涨水,可以竭水。回风则火木土水俱回而生金。混合者一也。百日者气完基固也。此炼气而结胎仙之道也。
人之呼吸,如橐龠之鼓风,故呼吸之气即是风。呼吸既调,则气来合神。神即火,回风混合,即回呼吸之风,与心神之火混合。风火混合,即神气混合。神气混合则神因气灵,气因神旺。若能在百日之中,天天回风混合,则其功必灵。所谓功灵,即谓命功之筑基完成也。
默朝上帝,一纪飞升。
上帝居高上洞元,即《参同契》所谓“上有神明居”也。朝者,以下奉上、复初返元之意。默者,回光袭明。一纪者,十二年,极月数也。飞升,则移居上苑。此炼神而化,飞仙之道也。行之三乘以渐,道则一也。
上帝,根据陈樱宁的解释,一是有形有相之上帝;一是无形无相之上帝。有形有相之上帝,为上帝之体相。即人心目中认为如人间帝王一样,不过道德、神通、智慧三者异于人间之帝王。这个上帝,等于佛家所说的报身。道教很多称作上帝的神,如:昊天上帝、玉皇上帝、玉虚上帝、五老上帝、玄天上帝等等。虽然名称很多,实则可以说是由一个上帝分身变化出来的。这等于佛家所说的化身。儒家的经书中也有上帝,如:“惟皇上帝,降衷于下民”、“上帝临汝,毋贰尔心”等,此则虽似指宇宙之主宰者,然儒家出于道家,儒家之上帝与道家之上帝有同意义。至于无形之上帝,乃是言道之全体,神之妙用,是先天的主宰。《道德经》说“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盖有“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者,即佛家所谓法身也。吾身之中,亦有个上帝,这个上帝即指人之本性灵光,就是不思善不思恶之先天元神。默朝上帝,就是默朝这个先天元神。若能“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三家相见,五气朝元,日日如此,经过一纪之期,则可白日冲举。或云默朝上帝,是指阳气上升于泥丸。此说也是讲得通的。
智者易悟,昧者难行。
&道本无难,易知。行亦无二致。而人之智愚分焉。智者返求诸己,而征于天地时物,故易悟。昧者驰心于外,而蔽于爱欲,故难行。
智者易悟,昧者难行,也就是说,对超凡入圣的道理,若有智慧夙根,必定容易明白。若是愚昧没有夙根,就必定不懂这种道理,难以用功行持。
7.履践天光,呼吸育清。
&履者,循其迹。践者,步其纪。天不自光,以日月星为光。循其迹,则日有昏时,月有弦望,星有建次,所以观天也。步其纪,则迎日推月合辰,所以执夭也。履践有顺有逆。顺者人即地以法天。逆者人契道以先天并行一致者也。呼吸者,息也。呼则辟,吸则合。呼吸之间一生焉。清者天之一,即光之根也。动物之生恃乎息。息者人得天之一。以人一养天一,光风相搏,而道居焉。
&履践,就是脚踏实地,真履实践的做工夫。天光是指天道是光明的。此句是说,要履践天道的光明,必须善调其呼吸,以育清阳。调呼吸何以能育清阳?盖一呼一吸之中,有真机在焉。
夫呼为阳,吸为阴。能将呼吸调和,则真机发动。于是一辟一阖,玄关显现,真空之虚无窍中,有一灵之妙有发生。此一灵之妙有,即是真阳,故曰“呼吸育清”。
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以其分而言之,玄天牝地。出也以为入,入也以为出。以其合而言之,玄牝一而已,出入有无,同门合化,存亡一其候若者其象其物之真。
《道德经》曰:“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谷神是虚谷中之灵气,即天谷元神。玄牝即一阴一阳。心中神为玄,肾中气为牝,神气合一产生之虚无一炁,便是谷神。若以呼吸论,也可以说呼是玄,吸是牝,呼吸所育之清,便是谷神。玄牝是出入的门户,门户之中便有谷神在内。出玄入牝,就是出此入彼,出彼入此,阴阳沟通之象。《黄庭经》说:“出清入玄二气焕”,“出日入月呼吸存”。若亡若存,即若有若无,是说呼吸之细而深,由口鼻之呼吸至于胎息。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
&独往独来,无有断际,柔若水,刚若金,道之自然,其妙如此。花有蒂,蒂在上,树有根,根在下。固蒂深根,精神水火归一之地也。
&绵绵不绝,是呼吸出玄入化若亡若存之景象。绵者细也,细则若亡。不绝者,不间断也,不间断则若存。人之两肾中间谓命门,丹经名之曰元海。常使元气充满其中,绵绵不绝如胎息,则可深根固蒂,长生久视之道也。此即“虚其心,实其腹”也。仙诗有云:“心在灵台身有主,气归元海寿无穷”。盖心虚,元气方能下降直贯于腹,腹实则深根固蒂下元镇定。久而久之,其气渐贯于四肢百脉,乃能周身通畅愉快融和也。
也有说“固蒂”谓固我命根。命根即人之两小腰子。腰子去掉,人尚不死,小腰子去掉,人即立死,因为小腰子内有肾脏腺,所以它是命根子。这个命根子处,称之为人之命点,人体发育即从此处向上、向下发育。比之树木,向上长枝叶,向下长根系。元气充盈于此,则自然命根性蒂得以深固。
人各有精,精合其神。
&人秉乾坤之真一以生,精虽藏而不见,乃为妙有生本。人以妄想感之,顺而成人。不知先天真壬即含于癸。
&所谓上善若水,清而无瑕者是也。知其时,因其动而制之,使沉者就浮,以合于神,则壬丙相交,铅投汞也。
&人各有精之精,非指浊精,而指的是元精。元精是在恍惚杳冥中忽然间似有一觉一动,而非为外界的感触所致之谓。精合其神的神。非指思虑之识神,而指的是元神,即人的灵明知觉。以元精投元神即坎离相交,水火既济也。
神合其气,气合其真。
&神无而气有,神灵而气动。有无相合,灵动相交,而神化致一。神回则明,气定则变,明者有象,变者有物。人体者,人之形质也,乃宅气之府。息之以踵,则大气符妙气,妙气生真气,故体亦真。
&元精合元神,精神合一,精化为神。然神之为物极其灵活,很不安守本分,必须牢牢擒住不使其飞走。擒之以何:《阴符经》云:“擒之制在气”。神能合乎气,神则不飞矣。说明白点,就是心息相依,神入气中。神气既已合一,则大药将现,大药即“真”。丹经称之谓黍米玄珠,或金丹成像。
不得其真,皆是强名。
&名所以表真,法于自然者也,失真则名不立。
&修仙学道,得不到此玄珠真种,皆是外象形式,毫没实际。就是《悟真篇》所说:“鼎内若无真种子,犹将水火煮空铛”。此真乃是真真,是天地之至精,元始之祖炁。修道者不得此真焉能证果成仙,故不可不采撷以得此真也。
神能入石,神能飞形。
&石金类,形属土;石至顽,而含金玉;形块然而化光明,皆神为之。自外渝内曰入,自伏之举曰飞。易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神是虚灵的,石是冥顽的,神能入石者,因神之虚而灵也。譬之于电,电无形而有性。无形,故金属不能碍;有性,故能传电于金属。或生光热,或成动力,皆因具虚灵耳。此譬,仅就金属而言,非是电同于神,电也还有不导电者。神本虚灵而轻清,故能飞。但仅能飞而无形不足以自见。今神在形中,以神炼形,则神力愈旺,形随神化,故神能飞,形亦能飞。形之能飞,赖神之力,故修仙者,但能出神尸解,则其次也。若能肉体飞升者,则是上乘也。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
&水火一神而已,水能溺其非水者,而不能溺水。火能焚其非火者,而不能焚火。入则浑然而一,一则道。
这是说神的功能。水至阴,火至阳,故水溺,火能焚。唯水入水而不溺,火入火而不焚。神者玄妙至灵,入水同于水,入火同于火,虽同于水火,而其至灵又不泯于水火,故神之为物,往而无碍。
神依形生,精依气盈。
&形为器,形者神之舍。气为母,精者气之子。
以烛、火喻之。神比之火,形比之烛。火无烛,则不可见,烛无火则不发光。神若无形,神隐于造化而无所凭依,故火依烛而发光,神依形而显灵。烛之油量越充足,火光也越明亮。烛之油浊则神浊;形旺则神旺,形衰则神衰;形坏则神离也。故修性命之学者,重性(神)重命(形)之双修也。
精之与气,二者相须为用。精因气而盈,气因精而旺。精能生气,气亦能生精。比之云水,水气盛则密云多,云气盛则雨水大。
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木德之厚者松柏也,青帝之所始化也。人能返朴则受气足,如松柏青青而长春。
既知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则可知以形摄神,以神炼形;以气生精,以精化气。自然精气充盈,形神俱妙,则如松柏之长青,永不衰老矣。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
&神气精,自道言之本一,自药言之有三。三一其理可稽。以神为主者,则炼精气以还元神。以气为主者,则炼神精以还元气。以精为主者,则炼神气以还元精。曰三元三性三家三丹之说悉本于此。分而为六候,陈而为九鼎,序而为八十一之火符,其实一而已。一即神也,即精也,即气也,即元也,即丹也,即道也。此元始以一音流转者也。道不能无言,有言皆明三,三数无尽。言三则万生,得三忘三则知一。知一妙一,言无可言,复无声,何可听。
&后天之神气精分而为三,到了先天则元神元气元精混合为一,故曰三品一理。以其玄妙精微,无声无臭,故曰妙不可听。
其聚则有,其散则零。
&得一聚三则有,失三散一则零。圣人逆而聚之,常人顺而散之。圣人以无为聚,故有。众人以执而散,故零。
&此者,已修炼成真,聚则成形,散则成气也。
七窍相通,窍窍光明。
七窍皆居首,为载阳之器。火数七,眼耳口鼻四而七窍。火体金用而水注之者也。水即精也,金即气也,火即神也。生之来谓之精水,为元即玄也,窍即牝也。而火金之用行焉。火金者,日月之体,光明之主也。火光而金明,玄牝之门在焉。相通则天门开,七窍为一而清玄育,故道立蔫。
&七窍,有外七窍与内七窍。外七窍:耳目口鼻。内七窍属心脏,圣人七窍皆开,愚人一窍不通。普通人或开一二窍,或开二三窍。人欲内窍通,必须外窍闭。外闭则内通,内通则视听食息不用耳目口鼻,天耳慧眼,皆从性光中发出,不但无所不闻,无所不见,无所不知,且浑身光明洞彻,万窍齐开,即“元神来往处,万窍发光明”(孙不二诗)。《悟真篇》云:“近来透体金光现,不与凡人话此规”也。
圣日圣月,照耀金庭。
&日月者乾坤之至精。圣日圣月者坎离之真光,道主之,天地不得而私有之者也。金庭即黄庭,天之黄道也,日月行中而合符化金耀于其庭焉。
&日月,有以左目为日。右目为月者;有以耳为月,目为日者,因耳为肾窍,肾属坎,坎为水、为月;目为肝窍,而肝木生心火,实即心窍,心属离,离为火、为目。总之是耳目要收视返听,精神内守,则光明照耀乎金庭。金庭,指黄庭,即丹生之炉。
一得永得,自然身轻。
&吕祖曰:天地三才,人得一。既得一,永无失。盖以三致一,一得则永得矣。以一炼百骸,百骸无不一。炼一化一,斯化形仙矣。
&一得,指得大药而言。大药得而不失,谓之永得。先天大药秉纯阳之性,其气温和而轻清,至柔中有至刚之德,至刚中含至柔之性,故能变化幻躯重浊之质,所以云自然身轻。此即质随气化,神能飞形之理也。
太和充溢,骨散寒琼。
&太和元气自中达外,无不充溢。所谓黄中通理,润泽达肌肤也。&
&此言太和元气充盈周身,筋骨变换之景象。骨散者,骨节融化若酥软而解散也。寒琼者,骨节凉爽松透,周身若有琼瑶之气。总之是言周身舒畅,融融和和,妙不可名之象。
得丹则灵,不得则倾。
&丹者金火之妙用,火性能炼金,能消金,善用火者,金火相伏,食而还灵。不善用火者,火焚金而命失。慎哉。
&金丹大药既得,则能通灵变化,神妙莫测。不得则生老病死,终究倾丧其身。
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白为金色,青为木色。丹由金木并一,则金木两忘,无色可指。
&丹之形象不可形容。非白非青难可摹拟。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 《大丹赋》曰:千周灿彬彬,万遍将可睹,道妙心明转,经自得可也。
但能至诚诵持,则心能束气,气能束心。神会于理,理合于神。于是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出玄入牝,若亡若存,绵绵不绝,固蒂深根等情形景象,于诵经之时,即能证其一斑。所谓妙理,不特经文之妙理,而身中之妙理亦能得经力之不可思议而通明。《参同契》所谓:“千周灿彬彬兮,万遍将可睹。神明忽告人兮,心灵乍自悟”。持诵经文之心力念力,一贯于身中,久之自可与大道相通,造化合一,精诚感格,天即人,人即天矣。诵是念诵,久诵而至诚可至开悟,明心见性。这只是做的性功。持是行持,即以了悟之性灵做修炼大药的工夫,即做阴阳合一,由无生有的命功。才能得到神能飞形的体道合真,肉体飞升。
一、什么叫服食?
& & &服食又名服饵,指服食药物以养生。道教认为,世间和非世间有某些药物,人食之
可以祛病延年,乃至长生不死。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
中药养性,下药除病。①道士在这种信念的驱动下,在实践中逐渐积累起一套采集、制 作和服食长生药的方术,即为服食术。
  服食术起源于战国神仙家,为晚周仙道三流派之一。《史记·封禅书》载,神仙家
倡言: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人如求得此药服之,
可长生不死。于是齐威王、宣王、燕昭王派方士入海求之,不得。其后,秦始皇派人率
童男女入海求之,未能至。再后,汉武帝除继续“遣方士入海求蓬莱安期生之属”外,
又听方士李少君的怂恿,“亲祠灶”、“而事化丹砂诸药齐(剂)为黄金”,即令方士
从事炉火烧炼,企图用人工炼制出不死药,③促成了炼丹术的产生。从此,“不死药”
即包括人迹罕到之处的奇药(实即野生菌类、草木药),又包括金石药和用金石炼成的
丹药(道士称金丹)。《汉书·艺文志》著录《黄帝杂子芝菌》十八卷,《太乙杂子黄 冶》三十一卷,就是当时服食著作的代表。
  道教承袭此术,不少道士皆修服食。《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二十九和三十载,韦
节“卜居华山之阳,……饵黄精、白术、胡麻、茯苓、丹砂、雄黄” 田仕文“常饵服
白术、茯苓,久而有益”;梁谌“广索丹砂,还而为饵”;马俭“断谷服水,饵枣膏、
天门(冬)”;尹通“服黄精、雄黄、天门冬数十年,体渐清爽”;王延“唯松餐涧饮,
以希真理”;于章“啸咏林泉,饵黄精、茯苓、山地黄”。④《南史·隐逸传》载,刘
凝之隐居衡山之阳,“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顾欢“晚节服食,不与人通”。⑤
入唐以后,道士除服草木药和金石单味药外,又多服金石烧炼而成的丹药。此风还普及
于上层社会,不少皇帝如太宗、宪宗、穆宗、敬宗、武宗、宣宗,和大臣杜伏威、李抱
真、李虚中,以及许多文士都争相服食丹药。但多数丹药皆有毒,致使很多服食者中毒
而死。因此引起很多人的反对,唐以后,外丹术和服食外丹之风逐渐衰落,而服食草木 药和单味金石药则继续流传。
  与上述服食术发展情况相适应,服食书在历代不断出现。 《抱朴子内篇·遐览》著录有《木芝图》《菌芝图》《肉芝图》《石芝图》《大魄
杂芝图》各一卷,《服食禁忌经》一卷,《小饵经》一卷,《采神药治作秘法》三卷。
《隋书·经籍志》医方类著录《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方》《论服饵》等二十余种。
《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除著录多种外丹烧炼书外,又著录服食书《太
清神仙服食经》《神仙服食药方》《太清诸草木方集要》等十余种。《通志·艺文略》
著录《神仙长生药诀》《服饵保真要诀》《古今服食药方》《摄生服食禁忌》等四五十
种。《正统道藏》收载《神仙服食灵草菖蒲丸方》《种芝草法》《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
《太上肘后玉经方》各一卷,《云笈七签》卷七十四至七十八专列《方药部》。
  用作服食的草木药,据《抱朴子·仙药》篇记述,有五芝(其中之一为灵芝草)、
茯苓、地黄、麦门冬、木巨胜、重楼、黄连、石韦、楮实、枸杞、天门冬、黄精、甘菊、
松柏脂、松实、术、菖蒲、桂、胡麻、柠木实、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等。其他书
中还有人参、甘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苁蓉、干姜、覆盆子等。前苏联学者用
电子计算机对中草药成分配方进行研究,筛选出其中最有价值的三十种,⑥绝大多数都
包括在《抱朴子·仙药》篇所举草木药中。以上诸药大都可单服,《千金要方》卷十二
“服地黄方”、卷十四“造生干地黄法”、“造熟地黄法”即载地黄的制法、服法。
《千金翼方》卷十二“服天门冬丸方”又载天门冬的制法、服法。诸草木药又可复
方配伍服食,如司马承祯《服气精义论·服药论》列有“安和脏腑丸方”、“治润气液
膏方”即为草木药复方。唐人卢遵元《太上肘后玉经方》亦为草木药复方配方,它按乾、
坤、艮、巽、离、兑、坎、震等八卦次序,列出八个服食方,绝大多数为草木药之复方 配方,药性大都平和,极少或没有副作用。
  用于服食的金石药,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曾青、礜石、云母、慈
石、戎盐、石英、钟乳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药有单服者。隋人京里(或
作京黑)先生《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即载有丹砂、雄黄、石钟乳、石脂等单方的制法
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云笈七签》卷七十五载“炼云母
法”十方,“服云母法”二十六方。孙思邈《枕中记》又载“饵云母法”、“饵雄黄法”。
此外,又有将诸金石药配伍服食者,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又名
“寒食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石药⑦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
奋末梢神经、引发性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药经烧炼而成的丹药(金丹),其配
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云笈七签·方药部》所列诸方,亦多为此类金石药复 方。
  作为冀图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
其是草木药方,仍具有可供药用的研究价值。据《动物学杂志》1959年第4期载文称:1
959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从《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外台秘要》《本草纲目》
等二十余种道书、中医药典中,筛选出抗衰延年药方一百五十余种,按功用分为十二类,
计耳目单方类十一种,耳目复方类八种,齿发单方类六种,齿发复方类十八种,诸风单
方类六种,诸风复方类二种,悦泽方类八种,补虚单方类八种,补虚复方类四十种,延
年不老单方类六种,延年不老复方类三十六种,其他二种。可谓我国古代服食养生药研究的一种总结。
道教养生功法:长生不死的服食术
道教符咒网
&所谓“服食”,就是通过服食草木和金石之药而长生的方术,即把体外生成的仙药输入体内而求取长生,其仙药主要有草木类和金石类两种。自道教初始之际,服食术一直绵延至今,道教将其认同为长生不死之术,所以,它深被修炼道家之人所钟爱。
“服食”又名服饵,就是把在体外生成的药物输人体内以养生的方术。起源于战国的神仙家,他们认为宇宙间存在着一些服食后可让人成仙的奇妙药物,即仙药,并传说海中有蓬莱三神山,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药,人如果求得此药服之,则可以长生不死。于是就有了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桊始皇和汉武帝相继派人出海寻仙求药,但却都以失败而告终。
神仙家起初所认为的仙药,大概是虚幻之境中的芝草、仙果、琼浆、玉液,但随着寻仙求约活动的失败,他们在修仙实践活动中又逐渐尝试^许多实际存在的矿物、植物,甚至是动物药品,道教承袭了神仙家的这些仙药,把所服的药物分为草木药和金石药两类。
用作服食的草木药,葛洪的《抱朴子》书中主要有五芝(即石芝、木芝、草芝、灵芝、阐芝)、茯苓、地黄、麦门冬、天门冬、;!楼、黄精、黄连、石韦、胡麻、楮实、甘菊、枸杞、松柏脂、槐子、远志、泽泻、五味子、桂、菖蒲等。其他书中还有人参、廿草、大枣、杏仁、桃仁、竹实、干姜、覆盆子、苁蓉等,这些草木药对中国的中医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用于服食的金石药,常见的有丹砂、雄黄、雌黄、石硫黄、云母、云英、云液、云沙、云珠、皆青、辔石、慈石、戎盐、石英、钟乳石、赤石脂、太乙禹余粮等,以上诸药可以单独服用,如《神仙服饵丹石行药法》里就有丹砂、雄黄、石钟乳、石脂等单方的制法与服法,其中饵服丹砂二十一方,饵服雄黄十一方。也可将诸金石药配合后服用,较早的有魏晋名士普遍服用的“五石散”,为五种未经烧炼的金石药合研而成的散剂,主要成分为砷类化合物,有兴奋末梢神经、引发性冲动的作用,最多的是若干石药经烧炼而成的丹药(金丹〉,其配方、制法散见于众多外丹书中。
如今,作为长生不死的道教服食术,已成为历史陈迹,但它所积累的众多服食方,尤其是草木药方,仍被今人所推崇。
长生久视的辟谷术
所谓“辟咎”,就是不食五咎杂良以求长生久视的方术,主要方法有服气辟咎和服药辟谷两大类。服气辟谷就是以服气与辟谷相配合,并以服气为基础,通过服气达到辟谷的目的。服药辟谷就是以服食药物代替谷食。
二、外丹服食法理论篇
服气精义论
[唐]司马承祯
夫气者,道之几微也。几而动之,微而用之,乃生一焉,故混元全乎太易。夫一者,道之冲凝也。冲而化之,凝而造之,乃生二焉。故天地分乎太极。是以形体立焉,万物与之同禀;精神著焉,万物与之齐受。在物之形,唯人为正;在象之精,唯人为灵。并乾坤居三才之位,合阴阳当五行之秀,故能通玄降圣,炼质登仙,隐景入虚。无之心至妙,得登仙之法,所学多途。至妙之至,其归一揆,或消飞丹液,药效升腾,或斋戒存修,功成羽化。然金石之药,候资费而难求;习学之功,弥岁年而易远。若乃为之速效,专之剋成,与虚无合其道,与神灵合其德者,其唯气乎!黄帝曰:食谷者知而夭,食气者神而寿,不食者不死。真人曰:夫可久于其道者,养生也;常可与久游者,纳气也。气全则生存,然后能养志,养志则合真,然后能久登,生气之域,可不勤之哉!是知吸引晨霞,餐漱风露,养精源于五脏,导荣卫于百关,既祛疾以安形,复延和而享寿。闭视听以胎息,返衰朽以童颜。远取于天,近取于己,心闲自适,体逸无为,欣邈矣于百年,全浩然于一室,就轻举之诸术,置清虚之雅致欤!若兼真之业,炼化之功,则伫云轺而促期,驰羽驾而憎远矣。服气之经颇览多本,或散在诸部,或未暢其宗。观之者,以不广致疑,习之者,以不究无效。今故纂类篇目,详精源流,庶蟪蛄之兼济,岂龟龙之独善耳。凡九篇如后:&
五牙论第一&
夫形夫形之所全者,本于脏腑也;神之所安者,质于精气也。虽禀形于五神,已具其象,而体衰气耗,乃致凋败。故须纳云牙而溉液,吸霞景以孕灵,荣卫保其纯和,容貌驻其朽谢。加以久习成妙,积感通神,与五老而齐升,并九真而列位。经文所载,以视津途,修学所遵,自宜详核。服真五牙法,每以清旦,密咒曰(经文不言面当宜各向其方,平坐握固,闭目,即叩齿三通,而祝中央向四维):&
东方青牙,服食青牙,饮以朝华。祝毕,舌料上齿表,舐脣漱口,满而咽之三;&
南方硃丹,服食硃丹,饮以丹池。祝毕,舌料下齿表,舐脣漱口,满而咽之三;&
中央戊己,昂昂太山,服食精气,饮以醴泉。祝毕,舌料上玄,应取玉水,舐脣漱口,满而咽之三;&
西方明石,服食明石,饮以灵液。祝毕,舌料上齿内,舐脣漱口,满而咽之三;&
北方玄滋,服食玄滋,饮以玉饴。祝毕,舌料下齿内,舐脣漱口,满而咽之三;&
都数毕,以鼻内气,极而徐徐放之,令五过已,上真道毕矣(意调诸方,亦宜纳气,各依其数。即东方九、南方三、中央十二、西方七、北方五)。&
又曰:先师益中央醴泉,祝曰:&
白石严严以次行,源泉涌洞以玉浆,饮之长生,寿命益长(如此语以下,乖本文,应不烦耳)。&
此是《灵宝五符经》中法,《上清经》中别有四极云牙之法,其道密秘,不可轻言。&
凡服气,皆先行五牙,以通五脏,然后依常法,乃佳。&
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在形为脉,&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在形为血;&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在形为肉;&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在形为皮;&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耳,在形为骨。&
又:肺为五脏之华盖第一,肺居心上,对胸,有六叶,色如缟映红,肺脉出于少高(左手大指之端内侧,去爪甲二分许,舀者之中);心居肺下肝上,对鸠尾下一寸,色如缟映绛,心脉出于中冲(左手中指之端,去爪甲之二分许,舀者之中);肝在心下,小近后,右四叶,左三叶,色如缟映绀,(肝脉出于大敦左足大指端,乃三毛之中);脾正掩脐上,近前,横覆于胃,色如缟映黄,脾脉出于隐白(左足大指端侧,去爪甲角如韭叶);左肾、右肾,前对脐,搏著腰脊,色如缟暎紫,左为正肾,以配五脏,右为命门,男以藏精,女以系胞,肾脉出为涌泉(左足心,舀者之中)。&
凡服五牙之气者,皆宜思入其脏,使其液宣通,各依所主,既可以週流形体,亦可以攻疗疾病。令服青牙者,思气入肝中,见青气氲氲,青液融融分明,良久,乃见足大敦之气,循服而至,会于脉中,流散诸脉,上通于自然。次服诸方,仍宜以丑后,澡漱冠服,入别室焚香,坐向其方,静虑澄心,注想而为之。&
服气论第二&
夫气者,胎之元也,形之本也。胎既诞矣,而元精已散;形既动矣,而本质渐弊。是故须纳气以凝精,保气以炼形,精满而神全,形休而命延,元本既实,可以固存耳。观夫万物,未有有气而无形者,未有有形而无气者。摄生之子,可不专气而致柔乎!&
太清行气符
欲服气断谷,先书向王吞之,七日吞一,三七日止,合符三枚,皆烧五香左右。&
凡欲服气者,皆宜先疗身疹疾,使脏腑宣通,肢体安和,纵无旧疹,亦须服药去疾饮,量体冷热,服一两剂写汤,以通泄肠胃,去其积滞。吐泻方在后。将息平复讫,乃清斋百日,敦洁操志,其间所食,渐去酸咸,减绝滋味,得服茯苓、蒸曝胡麻等药,预断谷为佳。服气之始,亦不得顿绝其药食,宜日日减药,宜渐渐加气,气液流通,体藏安稳,乃可绝诸药食,乃须兼膏饵消润之药助之。勿食坚涩、滓滞、冷滑之物。久久自觉肠胃虚,全无复饥渴。消息进退,以意自量,不可具于此述。&
宜于春秋二时,月初三日后、八日前,取其一吉日为始,先服太清行气符,计至其日,令吞三符讫,于静室东向,得早朝景为佳。于东壁开一窗,令日中光正对卧,面此室之东,勿令他障隔。以子时之后,先解发梳头数百下,便散发于后矣(初服须如此,久后亦不须散发也)。烧香(勿用薰陆香)
,东向正坐,澄心定思,叩齿导引(其法具后篇) 。&
又安坐定息,乃西首而卧(本经皆云东首,然面则向西,于存息吸引,殊为不便),床须厚暖,所覆适温,自得,稍暖为佳,腰脚已下左右宜暖,其枕宜令低下,与背高下平,使头颈顺身平直,解身中衣带,令阔展,两手离身三寸,仍握固,两脚相去五六寸,且徐吐气,息令调。然后想之东方初曜之气,共日光合丹于流晖,引此景而来至于面前,乃以鼻(先拔鼻孔中毛,初以两手大指下掌按鼻左右,上下动之十数过,令通暢)微引吸,而咽之(久久乃不须引吸,但存气而咽之,其气自入,此便为妙)。咽之三,乃入肺中。小开脣,徐徐吐气,入气有缓急,宜在任性调息,必不得顿引,至极则气粗,粗则致损。&
又引咽之三,若气息长,加至五六咽,得七尤佳。如此,以觉肺间大满为度,且停咽,乃闭气,存肺中之气,随两肩入臂至手握中入,存下入于胃,至两肾中,随髀至两脚心中,觉皮肉间习习如虫行为度。讫,任微喘息少时,待喘息调,依法引导送之,觉手足润温和调暢为度(诸服气方,直存入腹,不先向四肢,故致四肢送冷,五脏壅滞)。是以必须先四肢,然后入腹,即气自然流宣也。此后不复须存在肺,直引气入大肠、小肠中,鸣转通流脐下为度,应如此,以肠中饱满乃止。则竖两膝,急握固闭气,鼓腹九度,就鼓中仍存其气散入诸体,闭之欲极,徐徐吐之,慎勿长。若气急,稍稍并引而吐之若觉腹中阔,此一极则止,如腹犹满急,但闭气鼓之。讫,舒脚,以手摩面,将胸心而下数十度,并摩腹绕脐,手十数度,展脚趾向上,反偃数度,乃放手纵体,忘心遗形,良久,待气息关节调平,讫,乃起。若有汗,以粉摩拭头面颈项。平坐,稍动摇关节,体和如常,可起动。其中随时消息,触类多方,既不云烦述,善以意调适之。&
又服气所以必令停于肺上,入于胃至于肾者何?肺藏气,气之本也。诸气属于肺。夫气通于肺,又肺者,藏之长也,为诸藏之华盖,呼吸之津源,为传送之官,治节出焉。又魄门为五脏之使,为四藏之主,通于十二经脉,週而复始,故为五脏使也。故令气停于肺,而后流行焉。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六腑之大王也。五脏六腑皆禀于胃、五味入胃,各走其家,以养五气。是以五脏六腑之气,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也。肾者,生气之源,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左为正肾,右为命门,故令气致于肾,以益于其精液。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于鼻,藏于心肺;五味入于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五气和而生津液,气液相感,神乃自生(五味,岂独其谷而五味?气中自有其味,又兼之以药,药之五味尤胜其谷)。此虽只论肺肾,其气亦自然流通诸脏,故曰: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其味也。呼吸之理,乃神气之要,故太上问曰:人命在几间?或对曰:在呼吸之间。太上曰:善哉!可谓为道矣。&
凡服气,皆取子后、午前者,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主阴也;黄昏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人亦如是。又:春气行于经络,夏气行于肌肉,秋气行于皮肤,冬气行于骨髓。又: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正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至四时之月,宜各依气之所行,兼存而为之。&
凡服气,皆取天景明澄之时为好。若恒风雨晦雾之时,皆不可引吸外气。但入密室,闭服内气,加以诸药也。&
凡服气断谷者,一旬之时,精气弱微,颜色萎黄;二旬之时,动作瞑眩,肢节怅恨,大便苦难,小便赤黄,或时下痢,前刚后溏;三旬之时,身体消瘦,重难以行(已前赢弱之候,是专气初服所致。若以诸药,不至于此也);四旬之时,颜色渐悦,心独安康;五旬之时,五脏调和,精气内养;六旬之时,体复如故,机关调暢;七旬之时,心恶喧烦,志愿高翔;八旬之时,恬淡寂寞,信明术方;九旬之时,荣华润泽,声音洪彰;十旬之时,正气皆至,其效极昌。修之不止,年命延长。三年之后,瘢痕灭除,颜色有光;六年髓填,肠化为?,预知存亡;经历九年,役使鬼神,玉女侍傍,脑实胁胼,不可复伤,号曰真人也。&
五灵心丹章(行之十五日,心澄心通;五年当身心俱通):&
东方长生章:一气和太和,得一道皆太,和乃无不和,玄理同玄际。右诵九十遍,气不调,存诵之便调。&
南方不饥章:不以意思意,亦本求无思,意而不以思,是法如是持。右诵三十遍,饥时存诵之便饱。&
中央不热章:诸食气结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右诵一百二十遍,热时存诵之便凉。&
西方不寒章:修理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己业无己知。右诵七十遍,寒时存诵之便暖。&
北方不渴章:莫将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存莫存心,真则守真渊。右诵五十遍,渴时存诵之便不渴。&
所主寒热等,本文如此。然放五脏之义,乃有所乖,唯渴诵北方章是。谓今为魂神不宁,诵东方章,寒诵西方章,饥诵南方章,渴诵北方章,热诵中央章,亦可以五脏行之,以义消息为之。诵既不论早晚,然以子午前为佳。诵五方数毕,即诵《大道赞》一遍:&
大道无形,因物为名,乾坤万品,秀气乃成。既受新质,惟人抱灵,五行三才,秋杀春生。&
四九宝偈,除诵守精,修奉太和,不亏不盈。嚼之无味,嗅之无馨,察之无色,和之无声。&
坐卧无所,行走无程,游历太空,湛尔黄庭。动而不去,住而不宁,无营无作,无视无听。&
非聚非散,非离非并,非巨非细,非重非轻。非黄非白,非赤非青,道高黄老,晓朗其情。&
太上要章,封密金城,子得闻之,命合真星。&
此《五灵章》既可通五脏气,每宜通诵之,仍各存藏位。其文有苦、寒、热、饥、渴者,始可别诵章尔。当面向其方坐,闭目澄神,闭口心诵,仍动舌触料口中,令津液生,微微引气而咽之,各入其藏中。此法专行,应至虚惙,兼以符水,药味,则不致赢顿矣。&
服六戊气法:气旦先从甲子旬起,向辰地,舌料上下齿,取津液,週旋三至而一咽,止。次向寅,次向子,次向戌,次向申,次向午。又法起甲子日,匝一旬,恒向戊辰咽气,甲戌日则向戊寅,馀旬依为之。此六戊法,亦是一家之义。以戊气入于脾,为仓廪之本,故也。此真不饥,若通益诸体,则不逮馀法矣。&
服三五七九气法:徐徐以鼻微引气,内之三,以口吐死气,久久便三气;次后引五气,以口一吐死气,久久便五气;次引七气,以口一吐死气,久久便七气;次引九气,以口一吐死气,久久便九气。因三五七九而并引之,以鼻二十四气内之,以口一吐死气,久久便二十四气。咽逆报之法,因从九数下到三,复顺引之咽,可九九八十一咽气,而一吐之以为节也。此法以入气多,吐气少为妙。若不作此限,数渐增入,则意于常数之耳。死气者,是四时五行休死之气,存而吐之。自馀节度,仍依常法。&
养五脏五行气法:春以六丙之日,时加已,食气百二十致于心,令心胜肺,无令肺伤肝,此养肝之气也;夏以六戊之日,时加未,食气百二十以助脾,令脾胜肾,则肾不伤于心也;季夏以六庚之日,时加申,食气百二十以助肺,令肺胜肝,则肝不伤于脾也;秋以六壬之日,时加亥,食气百二十以助肾,令肾胜心,则心不伤于肺也;冬以六甲之日,时加寅,食气百二十以助肝,令肝胜脾,则脾不伤于肾也。&
右此法是五行食气之要,明时各有九,凡一千八十, 食气各以养藏, 週而复始,不得相刻
,精心为之(此法是一家之义,所在五脏事,事具在五牙论中)。&
导引论第三&
夫肢体关节,本资于动用,经脉荣卫,实理于宣通,今既闲居,乃无运役事,须导引以致和暢,户枢不蠹,其义信然。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週其性命也。脉经者,所以行血气也。故荣气者,所以通津血、强筋骨、利关窍也;卫气者,所以温肌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也。又:浮气之循于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荣气。阴阳相随,内外相贯,如环之无端也。又:头者,精明之腑;背者,胸之腑;腰者,肾之腑;膝者,?之腑;髓者,骨之腑。又:诸骨皆属于目,诸髓皆属于脑,诸?皆属于节,诸血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肢八环之朝夕也。是知五劳之损,动静所为,五禽之导,摇动其关,然人之形体,上下相承;气之源流,升降有叙。比日见诸导引文,多无次第,今所法者,实有宗旨。其五体平和者,依常数为之;若一处有所偏疾者,则于其处加数用力行之。
  凡导引,当以丑后、卯前,天气清和日为之。先解发,散梳四际,上达顶,三百六十五过,散发于后,或宽作髻亦得。烧香,面向东,平坐握固,闭目思神,叩齿三百六十过,乃纵体平气,依次为之。先闭气,以两手五指交叉,反掌向前,极引臂,拒托之良久,即举手反掌向上极臂,即低左手,力举右肘,令左肘臂按著后项,左手向下力牵之,仍亚向左,开右腋努胁为之,低右举左亦如之,即低手钩项,举两肘,偃胸,仰头向后,令头与手前后竞力为之,即低手钩项,摆肘綟身,向左向右,即放手两膝上,微吐气通息,又从初为之三度云云。&
符水论第四&
夫符文者,云篆明章,神灵之书字也。书有所象,故神气存焉,文字显焉。有所生,故服用硃焉,夫水者,气之津,潜阳之润也。有形之类,莫不资焉,故水为气母,水洁则气清;气为形本,气和则形泰。虽身之荣卫自有内液,而腹之脏腑亦假外滋。即可以通肠胃,为益津气,又可以导符灵,助祝术。今撰诸符水之法,以备所用,可按而为之焉。符在本经。&
服药论第五&
夫五脏通荣卫之气,六腑资水谷之味。今既服气,则脏气之有馀,又既绝谷,则腑味之不足。《素问》曰: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故须诸药以代于谷,使气味兼致脏腑而全也。清阳为天,浊阴为地;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实六腑;清阳为气,浊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食气,形食味。气为阳,味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和气以通之,味以实之,通之则不惫,实之则不羸矣。今以草木之药,性味于脏腑所宜,为安脏丸、理气膏。其先无病疹,脏腑平和者,可常服此丸、膏,并茯苓、巨胜等丹服之药;若脏有疾者,则以所宜者增损之服;如先有痼疾,及别得馀患者,当别医攻疗,则非此之所愈也。其上清方药,各依本经,禀受者自宜遵服。&
安和脏腑丸方:&
茯苓桂心甘草(炙,已上各一两),人参柏子仁薯蓣麦门冬(去心,已上各二两),天门冬(四两)。&
右捣筛为散,白蜜和为丸,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日再服,以药饮下之,松叶、枸杞等诸药可为饮也。&
滋润气液膏方:&
天门冬煎(五升),黄精煎(五升),地黄煎(五升),术煎(五升,已上煎,各煎讫,相和著)茯苓(二两),桂心(二两)薯蓣(五两)泽泻(五两)甘草(三两,炙)。&
右并捣,以密绢筛令极细,内诸煎中;又内熟巨胜、杏仁屑三升,白蜜二升,搅令稠,重汤煮,搅勿令住手,令如膏便调强为佳,冷凝捣数千杵,密器贮固之。少出充服,每早晨以一丸如李核大,含消咽之,日再三。此药宜八月、九月合,至三月已来服之。若三月、二月中更煮一度,令稠硬,则经夏不复坏。&
慎忌论第六&
夫气之为理也,纳而难固,吐而易竭。难固须保而使全,易竭须惜而勿泄。真人曰:学道常如忆朝餐,未有不得之者;惜气常如惜面,未有不全之者。&
又曰:若使惜气常如一身之先急,吾少见于枯悴矣。其于交接言笑,务宜省约;运动呼叫,特须调缓;触类爱慎,方免所损矣。&
夫人之为性也,与天地合体,阴阳混气,皮肤骨体,脏腑荣卫,呼吸进退,寒暑变异,莫不均乎二仪。应乎五行也。是知天地否泰,阴阳乱焉;脏腑不调,经脉之候病焉。因外所中者,百病起于风也;因内所致者,百病生于气也。故曰:恬憺虚寂,真气居之,精神内守,病从何来?信哉是言!故须知形神之性,而全之;辨内外之疾,畏而慎之。《素问》曰:天有宿度,地有经水,人有经脉。天地和则经水安静,寒则经水凝冱,暑则经水沸溢,卒风暴起,则经水波涌而陇起,或虚邪因而入客,亦由水之得风也。天温日明,则人血淖液而卫气扬;天寒日阴,则人血凝冱而卫气沉。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冱而不能流,温则喜而去之。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从之则阳气固,贼邪不能容,此因时之孕也。月始生,则人血气始精,卫气始行;月郭满,则血气实,肌肉坚;月郭空,则肌肉减,经络虚,卫气去,形独居。是以因天时而调血气者也。若此时犯冒虚邪,则以身之虚,而逢天之虚,两虚相感,其起至骨,入则伤五脏,故曰天忌不可不知也。八正者,所以候八风虚邪以时至者也。八正之虚邪,避之如矢射,慎勿犯之。假令冬至之日,风从南来,为贼伤也。谓从虚之乡来,乃能病人也。他节仿此。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久坐伤肉,是谓五劳所伤也。忧愁思虑则伤心,形寒饮冷则伤肺,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饮食劳倦则伤脾,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则伤肾。人有五气:喜、怒、忧、悲、恐也。怒则气上,喜即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即气聚,热则气泄,忧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喜怒不节,寒暑过度,气乃不固五。味所入:苦入心,辛入肺,酸入肝,甘入脾,咸入肾。阴之生,本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则肝气以津,肺气乃绝;味过于醎,则骨气劳,短肌,气折;味过于苦,则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卫;味过于甘,则脾气濡,骨气乃厚;味过于辛,则?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则骨正?柔,气血以流,凑理以密。如是则气骨以精,谨道如法,长天有命。多食咸,则脉凝冱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刍而脣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此论饮食之五味而药性亦有五味,服饵丸散,特宜慎之。服气之人,不宜食辛味,何者?辛走气,气病无食辛也。&
五脏论第七&
夫生之成形也,必资之于五脏,形或有废,而脏不可阙;神之为性也,必禀于五脏,性或有异,而气不可亏。是天有五星,进退成其经纬;地有五岳,静镇安其方位;气有五行,混化弘其埏埴:人有五脏,生养处其精神。故乃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志通内连骨体,而成身形矣。又: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处也;脾者,仓廪之本,荣之处也;肾者,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至于九窍施为,四肢动用,骨肉坚实,经脉宣行,莫不禀源于五脏,分流于百体,顺寒暑以延和,保精气而享寿。且心为诸脏之主,主明则运用宣通,有心之子,安可不悟其神之理邪?&
脏有要害,不可不察。肝生于左,肺生于右,心部于表,肾位于里,脾为之使,胃为之市。心为之汗,肺为之涕,肝为之泪,脾为之涎,肾为之唾,是谓五液。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笑,肾为嚏。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五脏各有所合:心之合于脉也,其荣色也;肺之合于皮也,其荣毛也;肝之合于筋也,其荣爪也;脾之合于肉也,其荣脣也;肾之合于骨也,其荣发也。五脏各有腑,脏为阳,腑为阴。五脏者,藏精神而不泄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受水谷而不留,故实而不能满。则小肠为心之腑,大肠为肺之腑,胆为肝之腑,胃为脾之腑,膀胱为肾之腑。六腑者,各有其应:小肠者,脉其应也;大肠者,皮其应也;胆者,筋其应也;胃者,肉其应也;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也。&
十二脏之相使者: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传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忠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胸中,上焦之门户也;脾胃者,仓廪之官也,五味出焉;大肠者,传导之官也,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也,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也,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也,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郡之官也,津液藏焉,化气则能出焉。凡此十二官,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和,以此养生则寿,没世不殆;主暗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殆也。&
服气疗病论第八&
夫气之为功也,广矣妙矣。故天气下降,则寒暑有四时之变;地气上腾,则风云有八方之异。兼二仪而为一体者,总形气于其人。是能存之为家,则神灵俨然;用之于禁,则功效著矣。况以我之心,使我之气,适我之体,攻我之疾,何往而不愈焉。习服闲居,则易为存,使诸有疾痛,皆可按而疗之。&
凡欲疗疾,皆可以日出后,天气和静,面向日,在室中亦向日,存为之,平坐,瞑目,握固,叩齿九通,存日赤晖紫芒,乃长引吸而咽之,存入所患之脏腑。若非脏腑之疾,是谓肢体筋骨者,亦宜先存入所主之脏也。闭极又引,凡得九咽,觉其脏中有气,乃存其气攻于所苦之处。闭极,微微吐气,其息稍定,更咽而攻之,觉疾处温暖出汗出为佳。若在四肢,应可导引者,则先导引其处,已后攻之,纵是体上亦宜按念,令其气通。若在头中,当散发,梳头皮数百下,左右摇头数十过,乃吸气,讫,以两手指于项上急攀之,以头向上力拒之,仍存气向上入脑,于顶发诸孔冲出散去,一极讫,放手通气,更为之,以觉头颈汗出,痛处宽暢为候。若病在脏腑者,仰卧吸引,存入其处,得五六咽,则一度闭息攻之,皆以意消息其病,或久来痼疾,并有症塊坚积者,则非气之所能愈,终亦觉积宽平也。兼药同疗亦无所妨,乃于药性易效尔。虽用气攻病,虽攻其处肤腠散出,然兼依《明堂图》,取其所疗之穴,而相引去之佳。既知其穴,宜依十二月,各用其律管,急按穴上,相而出之。则心存有所主,气行有的适矣。&
黄锺十一月律也,管长九寸,空中,围九分,诸管并同;大吕十二月律也,管长八寸;太簇正月律也,管长七寸强;夹锺二月律也,管长七寸强;姑洗三月律也,管长七寸强;仲吕四月律也,管长六寸强;蕤宾五月律也,管长六寸强;林锺六月律也,管长六寸强;夷则七月律也,管长五寸强;南吕八月律也,管长五寸强;无射九月律也,管长四寸强;应锺十月律也,管长四寸强。皆取山阳之竹孔圆者,其节生枝不堪用。&
手臂不援,虽云手臂诸有疾处,亦可为之。先以一手,徐徐按摩所疾之处,良久毕,乃瞑目内视,视见五脏,咽液三过,叩齿三通,正心微祝曰:&
太上四玄,五华六庭,三魂七魄,天关地精,神符荣卫,天胎上明,四肢百神,九节万灵,&
受箓玉晨,刊书玉城,玉女待身,玉童护命,永齐二景,飞仙上清,长与日月,年俱后倾,&
超腾升仙,得整太平。流风结疴,注鬼五飞,魍魉冢讼,二气徘徊,陵我四肢,干我盛衰,&
太山天丁,龙虎耀威,斩鬼不祥,凶邪即摧,考注匿讼,百毒隐非,使我复常,日月同晖,&
考注见犯,北辰收摧,如有干试,干明上威。&
常以生气时,咽液二七过,按体所痛处,向王而祝曰:左玄右玄,二神合真,左黄右黄,六华相当。风气恶疾,伏匿四方,玉液流泽,上下宣通。内遣水火,外辟不祥,长生飞仙,身常休强。毕,又咽液二七过,又当急按所痛处三十一过。常如此,则无疾也。&
病候论第九知&
夫生之为命也,资乎形神;气之所和也,本乎脏腑。形神贞颐,则生全而享寿;脏腑清休,则气泰而无病。然且禀精结胎之初,各因四时之异;诞形立性之本,罕备五常之节。故躁扰多端,嗜欲增结,或积疴于受生之始,或致疾于役身之时。是故喜怒忧伤,自内而作疾也;寒暑饮食,自外而成病也。强壮之岁,唯知犯触;衰谢之年,又乖修养。阴阳互升,形气相违,诸疹既生,厥后多状,况乎服气者,谷肴已断,形体渐羸,精气未全,神魂不暢,或旧疹因之以发动,新兆致之以虚邪,须知所由,宜详所疗。今粗具可辨之状,以代问医,则其气攻之术,希同勿药。&
虚实之形,其何以生?自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卫,血流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虚。血并于阴,气并于阳,故为惊狂;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血并于上,气并于下,烦惋善怒;血并于下,气并于上,乱而善忘。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内寒,阴盛则外热。五脏之道,皆出于经遂,行血气,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气有馀则腹胀邅泄,不厥。天之邪气,感则害五脏也;水谷之寒温,感则害六腑也;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也。又: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易受之;饮食不节、起阳不时者,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填满闭塞,下为邅泄,久为肠癖。故喉主天气,咽主地气,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阴气从足上行至头,而下行循臂至指端;阳气从手上行至头,而下行至足。故曰:阳病者,上行极而下行;阴病者,下行极而上行。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头者,精明之腑,头惫视深,精则夺矣;背者,胸之腑也,背曲肩随,胸将坏矣;腰者,肾之腑也,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腑也,屈伸不得则偻附,筋将惫矣;髓者,骨之腑也,不能久立,行则掉忄栗,骨将备矣。&
肺热病者,右颊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肝热病者,左颊赤;脾热病者,鼻赤;肾热病者,颐赤。病虽未发,见其色者,所宜疗之。故曰:疗未病之病。肺热病者,色白而毛槁;心热病者,色赤而络脉溢;肝热病者,色苍而密枯;脾热病者,色黄而肉濡;肾热病者色,黑而齿枯。&
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肝苦逆,急食咸以缓之。又曰:肝病欲散,急食苦以泻之,禁当风,肝恶风也。&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心苦缓,急食咸以收之。又曰:心病欲濡,急食咸以濡之,用酸补之,甘泻之,禁温衣热食,心恶热也。&
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渗之。又曰:脾病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补之,辛泻之;禁湿食、饱食、湿地、濡衣,脾恶湿也。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咸以泄之。又曰:肺病欲收,急食甘以收之,咸泻之;禁寒衣饮冷。肺恶寒也。&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渗,急食辛以润之,腠理致液气通。又曰:肾病欲急食苦以坚之,用辛补之,酸泻之;淬暖,无热食温衣,肾恶渗之,辛走气,气病无食辛;甘走肉,肉病无食甘;咸走血,血病无食咸;酸走筋,筋病无食酸,是谓五禁,勿多食也。&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旐、胻、足背痛,虚则少气不能报自,耳聋、嗌乾矣。&
心病者,胸中痛,胁肢满,肋下痛,膺、背、肩胛间、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胁下与腰相引而痛。&
肝病者,两胁下痛,引入小腹,令人喜怒,虚则恐,如人将捕之,气逆则头痛、耳聋、颊肿。&
脾病者,身重,肌肉萎,足不收,行喜挈脚下痛,虚则腹胀肠鸣,泄食不化。&
肾病者,肠大体重,喘咳,汗出恶风,虚则胸中痛也。&
肺风之状,多汗恶风,时欲咳嗽喘气,昼日善,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恶风,焦绝,喜怒,诊在口,其色赤。&
三、《西游记》外丹服食篇
春采百花为饮食,夏寻诸果作生涯。
秋收芋栗延时节,冬觅黄精度岁华。
& &&次日,众猴果去采仙桃,摘异果,刨山药,□【左“属”右“立刀”】黄精,芝兰香蕙,瑶草奇花,般般件件,整整齐齐,摆开石凳石桌,排列仙酒仙肴。但见那:
金丸珠弹,红绽黄肥。金丸珠弹腊樱桃,色真甘美;红绽黄肥熟梅子,味果香酸。鲜龙眼,肉甜皮薄;火荔枝,核小囊红。林檎碧实连枝献,枇杷缃苞带叶擎。兔头梨子鸡心枣,消渴除烦更解酲。香桃烂杏,美甘甘似玉液琼浆;脆李杨梅,酸荫荫如脂酸膏酪。红囊黑子熟西瓜,四瓣黄皮大柿子。石榴裂破,丹砂粒现火晶珠;芋栗剖开,坚硬肉团金玛瑙。胡桃银杏可传茶,椰子葡萄能做酒。榛松榧柰满盘盛,橘蔗柑橙盈案摆。熟煨山药,烂煮黄精,捣碎茯苓并薏苡,石锅微火漫炊羹。人间纵有珍馐味,怎比山猴乐更宁?
四、外丹服食方举例
& (欲知更多服食方,则须精研中医药理!不明药理,乱相混和,皆具毒性,慎食之!)
A、丹道服食方
& & 1.服食松根
服食松根之法,须挖取向东方向的松树之根,剥取白皮,细细磋磨,晒干捣碎,筛出细末。服食之,可绝谷,渴则饮水。
2.服食茯苓 &&
茯苓削去黑皮,捣末,以醇酒在瓦罐中浸,令尽淹没,又用瓦器覆于其上,泥涂密封。十五日后打开,当如饵食,如博棋日三,亦可屑服方寸匕。不生饥渴,除病延年。
成治术一石,净洗捣之,以水二石,浸渍一宿。煮减其半加清酒五升重煮,取一石绞去滓。更微火煎熬大豆末二升,天门冬一升,搅和丸,如弹丸大。每早服三丸,每天一次。或住山或远行,代为食粮,可耐风寒,延寿无病。此为真人崔野子所服之法。天门冬须去心及皮。
又法:成治术一石,水一石,煮之稍益,至三石水尽消,烂绞去滓,铜器中煎熬大豆屑,作饼圆二寸。日食三枚,纳于口中,良久令消,勿急吞之,自可断谷而长生。
&  4.服槐子方
 常以十月上巳日,取槐子,在新磁器内盛之,以盆合其上,密泥之勿令走气。三七日开取,去皮。从月初日服一粒,以水送下,日加一粒,直至月半,却减一粒为度,终而复始。令人可依夜看书,久服此,气力百倍。
5.采松柏法
常以三月四月,采新生松柏叶,可长三四寸许,与花蕊及叶一时采取,阴干,干讫细捣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常以每月一日及十五日,日未出时,烧香东向,手持药八十一丸,以酒下之。服一年延十年命,服二年延二十年命。欲得长肌肉,加少大麻、巨胜,心力弱者加茯苓、人参。此药除百病,壮元炁,益五脏六腑,清神明目,少强不衰老,延年益寿神验。若用七月七日露水丸之更佳。
服药祝日:“神仙真药,体合自然。服药人腹,天地同年。”祝讫服药。断猪肉五辛,最切慎之。
B、丹道辟谷方
& & &1.绝粮方
黑豆四升,炒去皮;火麻子四升,煮捣为末。每服一合,水调下,日进三服。十日可断谷,冬夏不令寒热也。
2.辟谷丹方
贝母(去心),宿蒸饼,各为末,等份。火焙丸,梧桐子大。
右每服三十丸,早晨冷水送下,忌食热物冷酒食。要解吃热汤一盏,或酒亦得任便食物。吃药了忌服草乌,药反之。
&  3.真人绝谷方
 取巨胜二斗,大椒五升,去黑皮讫,合捣二物下蓰。初服五合,日三,浆水无在亦可。蜜丸服如鸡子一枚,日四,渐自不饥。
荒年亦可单服此药,便当绝谷。渴但饮水,勿食他物,食他物便饥也。能令气力百倍,寒暑不侵,百病悉愈,神仙自致。
4.真人绝谷饵巨胜法 &&
取巨胜一斛,蒸令热气周达,便曝之一日,凡九蒸九晒,合用九日讫,捣下蓰,和以白蜜。服如鸡子一枚,日三,久之食谷自少。服之百日,百病自愈。
若急用者,亦可一日三蒸三曝,三日凡合九蒸九曝,便可用矣。天阴者皆须日出,用一斛加茯苓三斤合,捣蜜合。服如上法,得力益速,能补精髓,渐渐自不饥,渴则饮水。
 5.入山终身不食方
 用大豆十分,葳蕤三分,泽泻一分,飞英一分,藁本叶半分,凡五物治下蓰,和以枣脂,丸如李子。日吞三,食枣二十一枚,可终身无食。若无枣,常饮玉浆泉。
以粳米、黍米、小麦、大豆、麻子各五合,豆熬而末之,共和白蜜一斤,煎一百沸。投冷水中,丸如李子,一顿吞净,此一剂可终身不饥。诸物皆各治之,唯熬豆耳。
7.长含枣核方
长生之道,常含一枣核,如儿乳汁,久久及液满口,三分咽二,余一口与炁俱入,名日“还精”,周而复始如循环。
五、常食植物药理功效举例
(会吃即能补五行气)
六、服食符水修行法
(符水可净化身心灵)
A、道教用符咒水治病,确实有其科学道理
作者:郭德才
内容摘要:
&法术是道教在宗教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并在道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即是道教济世度人的纽带,同时也是与广大民众联系的桥梁。而符咒术,即是法术中的一种。我们大家都知,道教中的正一派非常注重符箓,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以及后人更是擅长此术,并常用咒语与符水为百姓治病解厄。难道说符咒真的有这样神奇的功效吗?如今大量研究证明,符咒术确实能够治疗许多疾病,因为它里面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关键词:道教;法术;符咒;医病;科学
用符咒法与人治病的历史,最早可追朔到远古时代。据《黄帝内经·移精变气论》说:“黄帝问: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可见,上古治病,只要是用“祝由术”,其次才是针灸药石。
《祝由十三科》记载:“轩辕氏象鸟兽之足印,制为符篆。又听兽之声音,造为咒语,专治精神各病。后人广其义,以梵语化为符篆,神而名之……有不可思议之神效焉。”《轩辕黄帝祝由科十二序》中曰,符箓“以治男女诸疫病,凡医药、针灸所不及者,以此佐治,无不投之立效。”而东汉时期的道教创始人张道陵以及后人也擅长此术,常用咒语与符水为百姓治病解厄。虽说用符箓法疗疾不能包治百病,但对某些病症确实有效,里面包含有一定的科学道理。
(一)、符水中的科学道理
&《道门科略》曰:“太上……授天师正一盟成之道……若疾病之人,不胜汤药、针灸,惟服符饮水……积疾困病,莫不生全。”《三国志》云:“张鲁在汉中行五斗米道,以符水治病,致米一斗,疾苦立愈,奉者甚众。”《汉天师世家》中载:唐代第11代天师张通元……岁大疫,以标植水中,汲饮者皆愈,乞符水者不远千里而至。19代天师讳修字德真,性淳朴,躬耕于野,以疾告者,篆木叶治之即愈。南宋时王子魏王镇守明州时有疾,第33代天师张景渊“符水饮而愈。”那么用符咒水治病,真的会有那样神奇的功效吗?
我们知道,人体患病的原因很多都是因外界的病毒、病菌侵入人体造成。然而在几年前,中国健康饮用水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复兴则提出一种新的理论,即:人体患病及衰老还与水的污染与退化有关。科学研究发现,水分子是由六角、五角、四角等形态的众多分子团紧密连在一起构成。但只有六角形的水分子,才是自然界中最清洁、最美丽的原始“生命活水”。六角形的水是由六个水分子组成,其本身结构非常稳定,一般也不会与其它分子粘合,所以它的分子团非常细小、活泼,有很好的溶解力、渗透力、代谢力和扩散力。它能轻易穿透生物体的细胞外膜,将氧气、养分、矿物质等微量元素带进细胞。它同时还有易和人体垃圾附着的特性,从而可使生物体内的废物顺利排出体外。而其它形式的水分子因很容易和周围的物质结合故体积较大,因此不易进入细胞有效发挥其滋养人体的作用。
科学研究还证实:水在人体中不仅参与所有营养物质的代谢,而且参与遗传物质的重组;水不但是物质代谢的媒体,而且还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但如果我们体内的垃圾不能及时排除,如果我们体内的细胞得不到充足的养分,那么就会使人体加速衰老甚至患病。而对一个健康的人体来说,“生命活水”的总量应保持在一半以上,初生婴儿体内的水几乎都是美丽的六角形。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内的“生命活水”也会逐渐减少,这也就是人体为什么会衰老及患病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在自然界中,由于人为污染及不良信息的干扰等原因,目前只有在地球的两极与人烟稀少的高山峻岭,才能找到具有六角形图案的“生命活水”。而由李复兴教授率先提出的“水退化”理论,在如今已引起联合国卫生组织的高度重视。
那么,我们有什么办法才能得到六角形的“生命活水”呢?首先应该肯定的一点是,目前用物理和化学手段是不好做到的。如用过滤及加化学药品的方法虽可去掉工业废水中的有害成份,但却无法将被污染的水恢复到先天纯水应有的六角形结构。因为被污染过的水,会导致其分子结构从有序状态变为无序状态,尽管净化后污染物不存在了,但由污染带给水的有害信息却仍留在水中。而我们只要给水注入看似迷信的符、咒类良性信息,就可很容易地改变某些水的分子结构。而这种难以理解的古老手段,在当前已被科学证实完全可行,并很有道理。
1994年,日本INM研究所的医学博士江本胜,通过摄影机观察放大了的水结晶体时发现:当我们给水以感谢、神圣、关爱一类赞扬的美好语言、文字等信息时,水的结晶体是即美丽又规整的六角形状。但当我们给水加以咒骂、痛恨及悲哀的信息时,水就会变成十分散乱、难看的结晶体。更奇怪的是当科学家不用语言和文字,而只用意念给水试验时,水依然能够感觉到给它的好坏信息。科学家们又将水的样本拿到寺院或教堂,结果发现经过祈祷过的水晶体形状最为美丽。科学家们还将一锅米饭煮熟后分别装在两个玻璃瓶中试验,结果过了一段时间后发现:贴有感谢、友好字样的瓶子的米饭变成了微黄色,吃起来味道也要比以前好的多。但贴有愤怒、辱骂标签瓶子的米饭不仅颜色完全变黑,而且还发出了难闻的恶臭。江本胜博士最后说:经科学证实,人的意念和情感是完全可以改变水分子的结构,并且还可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
日下午,江本胜博士还做过一次这样的试验。他将一杯取自东京品川的自来水,放在实验室的办公桌上,然后让来自日本各地的500人,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为这杯水发出如:“水变干净”、“谢谢”之类的各种美好祝福。结果使这杯原结晶体十分散乱的标本水,变成了美丽的六角形结构。2006年元月,俄罗斯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斯坦尼斯拉夫·泽宁与日本的江本胜博士合作,在对水的这种神奇特性进行研究时又发现:当他们将世界各地的自来水,与各大洲的泉水及荒郊地下水比较观察时,发现绝大部分城市自来水的结晶体都显示模糊不清、形态丑陋。而各大洲泉水及荒郊地下水的结晶体,却都是如宝石首饰那样令人为之神往的六角形结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不论你用任何一个国家及民族的语言、文字,都可使水的结晶体产生神奇的变化。科学家们还将个别具有不同形状和重量的雪花晶体,分别融化后再将它们冻结,发现重新冻结的雪花晶体形状和重量与融化前竟完全一样。科学家们又让水倾听不同的乐曲,结果水也会以不同的结晶形态表达不同的感受。
通过以上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张天师在为病人解疾时使用的符咒手段,与实验中使用的文字标签、语言、意念有相同之处,都属良性信息。如道书《清微阴阳符篆》中介绍的:“此水非凡水,一点在砚中,云雨须叟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鬼粉碎,急急如律令。”这段咒语就属良性信息。除此之外略有不同的是,道士们在施法术时还使用了经修炼而产生的内在功力,并给水“注入”了如气功中讲的真气。而正是这点不同,使得符咒水的疗效会更加明显。
在日召开的《中国医学气功学会》年会上,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院的邵邻相教授,发表了一篇有关“信息水与生物学功能实验”的论文。在这个研究报告中邵教授指出:通过多次对比实验发现,由修炼者发过功的信息水,首先在导电率上有明显变化。与对照水相比,其导电率增加了10至60倍,并发现PH值明显下降;在对大肠杆菌的实验中发现,信息水抑菌率可达96%以上,而对照水中的细菌增殖分裂会更多;在对癌细胞的实验中发现,癌细胞在信息水的作用下死亡率可达97%以上,而对照水只能达到4%左右。
另外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明,经信息水处理过的癌细胞体积明显缩小,微绒毛和伪足也大量减少或消失,多数癌细胞皱缩坍塌、形态完全破坏。在实验中邵教授还发现,信息水有非常准确的定向选择及识别能力,它对癌细胞具有极大的杀伤抑制作用,而对正常细胞来说不但没有毒性,而且还能促进其生长和延长其生存时间。绍教授在论文中最后指出:大量研究实验证明,经修炼者发过功的信息水用于治疗疾病,应该是最环保、最安全的手段之一。若能弄清信息水分子的团簇结构并可人工合成,也许将会开创生物医学治疗的新纪元!
&“符”,又称天书、龙章、风文等,它是道教法师沟通神灵的一种媒介。符的画法虽有多种多样,但一般可分为通灵修真、疗疾祛病、驱邪制煞、祈福保安这几大类。符虽有多种功能,但并不是随便一个人有了底本画后就起作用。如果他不懂符法、仪规,没有修炼过内功或未得到真传,那么即便他画的再好、再像也不会有任何效验。但如果符在内炼上乘之士手中,他就是用手指空书于所需之物,也会起到神奇的效应。
道教认为,法术离不开内炼,而内炼首先要练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释神符》曰:“一切万法莫不以精炁为用……以道之精炁布之简墨,会物之精炁以却邪伪,辅正真,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劫运,安镇五方。然此符字本于结空,太真仰写天文,分置方位,区别图像符书之异。符者,通取云物日辰之势;书者,别析音句铨量之旨;图者,书取灵变之状。然符中有书,参入图像;书中有图,形声并用,故有八体六文更相显发。”《秘要诀法》中云:“术之要旨,唯符与炁、药也。”
王惟一在《道法心传》中曰:“书符朱墨岂能灵,其所灵兮元炁灵,可变可动方知法,泥丸治病亦安宁。”又曰:“法何灵验将何灵,不离身中神炁精,精炁住时神必住,千妖万怪化为尘。”《道法会元》中云:“画符不知窍,反惹鬼神笑,画符要知窍,惊得鬼神叫。”《清微元降大法》讲:“治病以符,符朱墨耳,岂能自灵?其所以灵者,我之真气也。故曰:符无正形,以气而灵。”《清微元降大法》又讲:“以我之精,合天地万物之精,以我之神,合天地万物之神,精精相搏,神神相依,假尺寸之纸,以号召鬼神。”
另外道士在书符时,还有十戒八忌之说。所用符法器物还必须经过祭炼注入灵气、灵光才能使用。而在书符前应先念赦水咒、赦砚咒、赦笔咒、赦墨咒、赦纸咒后烧香诚心祈祷。在取笔前,要松静心身凝神注于笔锋,然后运气念咒、画符需一气呵成,途中不可错乱、不可间断。《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云:“夫大法旨要有三局:一则行咒,二则行符,三则行法。”我们今天不难看出,以上操作程序,都与运气、行气有关。故法术的灵验与否,完全取决于修炼者的元神、真意、根基、层次,而不在于各种表面的形式和符号。而简单的照猫画虎,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另外道教还认为:在施术时,是否有诚信也是很重要的。故患者如坚信符咒水能治愈的心理作用,会使其疗效更似如虎添翼。《道法会元》曰:“符者,信也。以我之神,合被之神。以我之气,合被之气。神气无形,而形于符。”《道法会元》又曰:“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清微元降大法》中云:“符者,天地之真信。”《秘要诀法》曰:“符者,三光之灵文,天真之信也。气者,阴阳之太和,万物之灵爽也。”所以说用符咒治病的机理,也包含有一定的心理作用,但这种暗示疗法的神奇效果,也确实是不可忽视的。德国一个医学机构最新的研究发现,如果患者真的相信药物会发生作用,那么即便在使用假药的情况下,也可以导致其大脑释放止痛物质,达到跟使用真药一样的效果。
有人曾经对外科手术后的病人做过如下的统计实验:手术麻醉作用消失后,绝大多数病人会感觉到疼痛。当病人报告疼痛难以忍受时,医生给病人注射一针没有任何药理作用的蒸馏水,但告诉病人注射的是止痛效果最好的杜冷丁,结果发现有35%的病人疼痛确实己被减轻。并且发现病人想要获取药物求治的愿望越强烈,其效果越好。而对某些暗示性极强的病人来说,其心理作用甚至会超过一些药物的药理作用。
(二)、咒语中的科学道理
在传统文化的古籍记载中,咒语的功能大致可分为:息灾灭祸、祈福保安、增益开慧、强身治病等作用。由于咒语凝集了自然界中的特殊信息,施术者本身的嗔气加上隐态能量的帮助,其作用和威力是巨大的,它可传播到很远的地方,可振动相应的目标、脏腑和其它物质。用咒语治病可使施术者节省大量真气,减少自身损耗获得事半功倍之效。咒语具有方向性、思维性、目标性等几大特点,它不但可治病,同时也可制人,甚至可给隐态物质传达信息,具有特异的调动自然界能量的功能和作用。道教称咒语为“口诀”、“神咒”、“真言”和“秘咒”等。常念的有三言、四言的短语,多的可达数百字。为之咒力更大,常和书符并用。而大部分咒语自古以来,均系师传口授,不形成文字。故《道藏》无载,史籍无考。
咒语,是借助口型或不借助口型传言发出的一种内动力,但能量的大小因人而异,质量和效果绝不相同。有些人念咒时甚至可以不发出声音,通过默念调动相应的内气振动喉管,喷发出具有灵力的信息流。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在《道家、密宗与东方神秘学》一书中对咒语曾这样讲到:“难道音声的本身,真正具有神秘的作用吗?事实上这是真的。”咒语是带有高能量的信息流,决非简单的音频声波所能概言。谢焕章教授曾经讲述:“咒语有物理性能,它能产生次声波,助长功能。”所以说咒语不可泛泛而念。一般来说念咒要熟练操作万次以上才能以心应咒,咒力的大小与念咒人内在的功力大小成正比。道教认为:只有内功修炼到一定的层次,诵念时身心意念深深地溶于咒语的意境之中,才能调动各种不同的信息,才能产生较好的效应。次声又叫亚声,是一种频率低于听觉下限的特殊音,它的最大优势是可传播超长距离和有级强的穿透能力。
声波有一特性,即频率越低大气吸收越小,0.1HZ的次声波在空气中传播衰减就极小极小。在大自然中,风暴、飓风、火山爆发、地震、海浪拍岸、大气强烈振动等都会发出次声,早在1883年,发生在郡尼克拉卡托的火山爆发而产生的强大次声,就环绕了地球三圈,历时108小时。由修持者发出的咒语其性质近似次声,它除汇聚有较强的信息声能外,它还有穿越障碍超长距离传播的神效。数年前,南京市市政公司医院的赵炽和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的赵其昌俩人,曾用HP3582AO——25HZ型音谱分析仪,对道家的“六字决”和“呵息吐音法”进行过测试。他们发现:由修持者发出的多种吐音,都含有3至6HZ的次声振动。而此次实验不但科学地证明了咒语中次声的客观存在,另外也给修炼者在习练或操作时提供了科学的检测手段。
咒语分有声和无声两种,而有时无声的咒语可远远胜于有声,这类不发外声的持咒法,尤其受到重视。由修持者发出的咒语是一种声频较低、节奏均等、不断重复的带功语音,它可振动身体内部的器官和气脉,还可使受功者的显意识得到诱导,被抑制的潜意识获得释放。咒语是以次声波为主,但也包括超声及特殊有声频率的生命语言。它不仅有巨大的能量,更重要的还是一种信息,是一种通过声能载体传递出去的生命信息,它包含有许多未知复杂的成分。近年来,美国密苏里大学的科学家,在对咒语和脑电波、脑磁场之间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当持咒者在默想一个咒语时,科学家可以从一台不接触被试者的超导磁强计上,测到一个相对应的脑磁图。试验中,持咒者共默想了27个词语,结果这27个词语全部被磁强计检测到并准确无误地记录下来。
这说明无声的咒语,依然有其强大的外传能量。由真正修持者发出的咒语能量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它能与接受体的某些部位和器官产生共振。而共振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有位日本武士在比武时一声低喊,会使对方的血压在瞬间降低,并可使对方暂时麻痹。我们还知道,人体器官的固有频率约是4至20HZ,当修持者通过意念发出的咒语频率与某一器官相近产生共振时,故有调整内脏、治疗疾病,或起到破坏人体机能的作用。所以说咒语并不都是迷信,它里面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共振的力量确实是巨大的,它是一种感染现象。当一个静止的发音体遇到一个频率相同,或相近的发声体振动时就会感染发音。早在秦汉时期,先人就知道了共振现象。《同类相同》中曰:“调琴瑟而错之,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而他商应之。”在电磁现象中,共振也极为常见。任何无线接收设备都是靠共振原理工作的。
物理学家还发现,在小小的基本粒子世界中也有共振出现。当两个质子碰撞能量达到某些数值时,碰撞机率会成百倍地增加,这种基本粒子叫“共振态”粒子。在沙俄时期曾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件:1906年,当一支军队的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走过彼得堡附近半坦卡河上的一座木桥时,突然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并很快崩塌了,桥上的人纷纷落入水中,经研究这是由于共振造成。在海上每当大风浪来临之前,会看到某些海乌和鱼类显的急躁不安,它们能预感到风暴即将来临。科学家对这种现象研究后发现:这类动物的感觉器官对远处风暴引起的次声波有共振作用。故咒语是否真的有效,完全取决于持咒者修炼的层次,一般人泛泛而念的咒语,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
(三)、符咒水在稀释后中的科学道理
据《汉天师世家》中载:北宋徽宗时,天下瘟疫流行。第30代天师张继先“书符投大瓮贮水,以饮疫者皆愈。”明初42代天师张正常入朝京师,“求符者日以千百计,侍吏不暇给,闭关拒之不能止,乃录巨符投朝天宫井中,人争汲之,须叟水竭土见,犹弗已。太祖为立亭井上,号太乙泉。”明中叶杭州瘟疫流行,第45代天师张懋丞亦“书巨符投井,饮者立愈。”基于符咒术在临床上的明显功效,唐代名医孙思邈甚至将禁咒、符印、导引、针灸、汤药并列称为济世五法、救急之术。另外,朱元璋早在做吴王时,也曾对天师后裔颁发过《命普施符水旨》的条令,要求张正常放符及普施符水以济民。如果说,道士们对一杯或一碗水施术疗疾可以理解,但将一符投入瓮或井中救治千万百姓,那么它真的还会有“饮者立愈”的神奇功效吗?回答是肯定的,而且在如今已被科学所证实。但其功效大小,还与道士的真意、根基及修炼层次有关。
早在上个世纪的1988年,意大利、加拿大、以色列和法国的13位科学家就发现,将一种可对人体炎症治疗的组铵化学药物稀释到上万倍后,仍有极好的治疗作用。科学家还发现:尽管这些被稀释的药物浓度只达每升仅有几个组铵分子的水平,但它一样可对白细胞发动强烈的攻击。为了更进一步验证水的这种记忆能力,法国、英国、意大利、比利时、新西兰的科学家在1999年又做了一次联合试验。其方法是在四个不同国家的实验室独立进行,而由一个不参加实验的国家负责监督与统计数据,其最终结果完全一致令人满意。此次由五国参加的实验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再一次科学地证明了:加有信息的水虽经稀释到数万倍以上,但其疗效并无明显降低。
我国广西的一名修炼者也曾做过一次对水发功的试验。经用紫外光谱仪测试,发现其发过功的信息水波峰值增加了数倍,并且在存放了49天后波峰值也未下降。而更为惊奇的是将发过功的信息水与未发功的一般水放在一起后,未发功的一般水波峰值也同样增高了数倍。这说明信息水虽被稀释,确仍有健身治病的作用。
法术是道教在宗教活动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并在道教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它即是道教济世度人的纽带,同时也是与广大民众联系的桥梁。《道法会元》曰:“道者,灵通之至真。法者,变化之玄微。道因法济人,人因法以会道。”《云笈七签》云:“道者虚无之至真也,术者变化之玄使也。道无形,因术以济人,人有灵,因修以会道。”符咒术虽只是道门中一种常规手段,但它却在助道济世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我们知道,东汉末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动荡的年代,全国处于军阀割据状态。处处狼烟滚滚,连年战乱不断。而由于战争带来的灾难与伤亡,又造成了大面积的瘟疫流行。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几乎家家都有病逝者,户户都有哭声。正如王粲在七哀中写的那样:“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而在此时,由张道陵带领的道士们用符咒水为民众疗疾解患,可以说在那个缺医少药、科学又不发达的年代里,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B、符咒水法显威灵 &道医祝由是真功
& &&說到道門里的水法,其主角就是水,其實在道家和水的淵源很深,道家通常認為水從天而降,故容易通靈,而各項法術的靈驗程度都取決于法師的通靈程度,所以水在道門的作用可見一斑,在道家的很多法事里都需要用到水,比如法事開始前的淨場蕩穢,到法事中的敕水通靈,再到民間法家師父驅邪,收驚,治病等等法科儀式,基本都要用到水,更有甚者,有些門派更是以練水為主,比如現而今很多人都知道的茅山派某一支脈的道法(知道的同修肯定會會心一笑),還有就是湖南湖北一帶的排教,以及民間很多隱秘傳承的教派都是以水法見長。。。
&其實,所謂水法,也有叫書符起水,號符起水等等,一般情況下,就是法師手挽法訣或者法印,將特定的道家咒語真言,和特定的符號“寫”到水碗裏面,然後再以特定的方式,作用于求法者,也就是緣主的身上,常常用的形式有“噴”“灑”“喝”“沖凉洗澡”“擦拭”等等,根據不同情況採用不同的方式,這就是所謂的水法了!而更為奇怪的是,同樣是自來水,經過法師號過符咒的水,往往都會發生一些變化,有時候水變的像山泉一樣甘甜爽口,有時候又會苦澀難聞,有的時候水里面會發出一種奇香等等,各種各樣的情況都有,很多人會感覺奇怪,爲什麽會出現這種情況,更有一些無神論者會在沒有任何調查下,就直接說這是迷信,這是變戲法等等,當然,現在的確有這樣的人,利用某些假象行騙,無外乎就是將藥藏在指甲和手指上等等方式,但是,我敢肯定的是,只要是有正規道家法家法脈傳承的人,在修煉水法和幫人治病的時候,是絕對會出現法水不同程度的變化,這個毋庸置疑,因為本人也是將祖師爺的法一步一步去實踐,實證了有這樣的情況,才敢這樣斷言的!!!對於那些不經過任何瞭解和調查的就直接抨擊道法的人,我只能淡淡的說一句:“不要用你有限的科学发现,去解释无限浩渺的宇宙空間”,再借由毛主席當年說的一句話來說明“不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所以信者恆信,非者恆非,或許這就是各人的因緣際遇不同,緣分不同罷了。
&不過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不得不再提及一句,現在外國已經有人寫了這樣一本書,叫做“水知道答案”,該書的內容大致上說的就是,水在不同的外部環境下,水分子會出現不同的狀況,你對著水咒駡,對著水誇獎,對著水愛慕等等,水的分子就會感受到你對它的態度,從而讓水分子呈現不同的結構,此書一出,立即引起了社會上很多人的關注,從而開始有興趣去探尋未知世界的秘密,再回到道家水法的話題上來,既然水能夠感受到外部環境的特定變化,從而讓水分子呈現不同結構,那很有可能,在千百年前的道家先哲們(也就是我們門內說的祖師爺仙師師傅)瞭解到了這一點,他們抽取了特定的時空語言(真言咒語),抽取了特定的宇宙空間符號(符咒諱字等),在特定時間,特定方位,對水施加特定的咒語符號,從而讓水具備特定的功能,這樣一來,就能讓水更好的發揮作用為人們服務了,但是,祖師爺們對水施加咒語和符號,絕不是亂來的,而是有的放矢的,要做什麽事,就對水施加什麽咒語和符號,比如蕩穢有蕩穢的符號咒語,卻病有卻病的符號咒語,驅邪有驅邪的符號咒語,總言之歸類很詳細,每一種符號咒語的有明確的用法,這樣看來,幾千年前的仙師師傅和祖師爺先進多了,相較于現在一些標榜自己有多科學的人,標榜自己有多現代多先進的人來講,我只能說“盲目的反對,才是真正的迷信”,不過,這是國人的通病,這點是最可悲的,現在我們國家有很多“吃中飯放洋屁的人”,當韓國把端午節申請了世間遺產,國人才開始意識到民族的文化是多么重要,當韓國把“風水學說”“中醫中藥”說成是他們的研究結果,國人才開始改變了一味否定國學文化的態度,當世界著名的企業(如可口可樂,麥當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检肾结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