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小号为何不愠不火和不温不火火?

手机小号为何不温不火?能保护个人隐私但维护麻烦
  手机小号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其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
实习记者 崔 爽
立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觉……当所有“招式”都用过后,似乎还是无法按住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最近,有关个人信息方面的负面消息几乎进入了“周更”模式。某款航旅类APP因新增了“可查看同机人主页”功能,让使用者感到个人信息暴露于外;工信部“黑名单”显示,46款APP涉嫌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视频网站A站发布公告称,因遭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在住址、手机号、社会关系等遭泄露的个人信息中,手机号码由于其重要性、出众的指代性,成了最易“中枪”的信息之一。“在个人身份信息中,手机号非常重要,可被认为是直接标识符。”6月25日,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伍海桑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手机应用的增多,用户需填写手机号获取服务的场景也随之增多,如网购、验证信息、参与商家活动等,输入手机号成了必选动作。使用场景多了,泄露手机号的机会也就多起来。
如果能用一个“替身”手机号去完成这些操作,是不是更安全?于是,为使手机号免遭泄露,一些“手机小号”应用应运而生,可它们真能肩负这一使命吗?
功能: 下载APP即可申请 “替身”为主机号“抛头露面”
一些提供手机小号服务的手机应用在2017年相继出现,如“阿里小号”“和多号”等。通过下载相关APP,用户可申请一个手机小号,资费一般在5元/月上下,包年费用更低。
用户可用“小号”申请各类账户,不必填写真实电话信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也推出过此类应用,用户去营业厅即可申领小号。
手机小号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用户将主机号和小号绑定,拨打电话时可直拨对方号码,小号会自动代理转呼到被叫号,被叫方的手机上显示的是用户的小号号码,而主机号号码则对被叫方“隐身”。手机小号号码接到的短信和电话,会转到用户登陆小号APP的手机号上。
前不久,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宣布从本月起,对每笔订单的买家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屏蔽处理,用户无需再手动勾选“匿名购买”。也就是说,该平台的外卖送货员和商家只能通过虚拟电话号码和APP内置聊天工具联系用户。
有了手机小号,用户可在任何购物平台实现“匿名购买”,而且还能为主机号实现更多“替身”功能,替主机号“抛头露面”。但奇怪的是,虽已上线许久,手机小号却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现状: 过期号码会被回收利用 使用及维护小号成本较高“使用手机小号,能起到一定保护隐私的作用。”伍海桑表示,但小号本身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小号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比如,这些小号往往被多人标注成各种用途,导致其不适合做主叫呼出等。有时,小号用户还可能收到上一个用户的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申请网络虚拟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过当用户号不再使用该号时,APP会收回过期的号码、循环利用,就可能会出现用户以此号码在第三方平台注册时发现该号码已被注册使用的情况。“这对于相关号码的两方用户都会造成不便。”吴沈括说。
谈到小号应用的不温不火,吴沈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APP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这种方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其次,用户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其热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另外,使用小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成本,在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隐私换便利”的做法。此外,用户自身对这种做法也有疑虑,网络虚拟号码涉及回收的问题,用户在不详加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担心将来号码被回收给自己带来安全风险。
伍海桑则首先强调了“经济原因”。“虽然使用小号所需的费用看起来少,但毕竟要付一点钱。”
“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维护小号的麻烦。”伍海桑认为,他表示自己在Google Voice推出虚拟号码时曾申请了好几个,“但后来渐渐就弃之不用了”。他解释,小号跟一个人的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这种两个号码的情形不同,小号毕竟是个虚拟号码,需要下载应用、单独申请、付费使用,且需要稳定的网络状态,可能超过它带来的保护隐私的便利。另外,现在很多手机和软件都设有防止垃圾信息和骚扰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护隐私的机制和方法也在进步。
对策: 避开信息泄露“重灾区”安全操作方法可助用户降低风险
手机小号不受宠,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那么手机号的安全还能得到保护吗?
“消费者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至少可以尽力做好。”伍海桑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络或手机应用中填写手机号码;手机系统要保持更新,以保证安全性;APP也要保持更新,及时删除不再用的APP;锁屏等安全机制要打开;使用公共免费Wi-Fi时要谨慎,特别注意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实在需要输入时请转至4G模式。
此外,伍海桑还建议:“大家对于手机收到的短消息和邮件,不要随便打开其附带链接,要先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类短消息或邮件。换手机时,也一定要把旧手机的数据清除干净。”
同时,吴沈括还强调,快递单、外卖单等含有个人信息的单据,是近年来隐私泄露的“重灾区”,用户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常使用的手机功能,如蓝牙、定位等,吴沈括建议用户保持关闭状态,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搜索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手机小号为何不温不火?能保护个人隐私但维护麻烦
关注新华网
  能保护个人隐私 手机小号为何却不温不火
  手机小号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其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
  实习记者 崔 爽
  立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觉……当所有“招式”都用过后,似乎还是无法按住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最近,有关个人信息方面的负面消息几乎进入了“周更”模式。某款航旅类APP因新增了“可查看同机人主页”功能,让使用者感到个人信息暴露于外;工信部“黑名单”显示,46款APP涉嫌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视频网站A站发布公告称,因遭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在住址、手机号、社会关系等遭泄露的个人信息中,手机号码由于其重要性、出众的指代性,成了最易“中枪”的信息之一。“在个人身份信息中,手机号非常重要,可被认为是直接标识符。”6月25日,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伍海桑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手机应用的增多,用户需填写手机号获取服务的场景也随之增多,如网购、验证信息、参与商家活动等,输入手机号成了必选动作。使用场景多了,泄露手机号的机会也就多起来。
  如果能用一个“替身”手机号去完成这些操作,是不是更安全?于是,为使手机号免遭泄露,一些“手机小号”应用应运而生,可它们真能肩负这一使命吗?
  功能: 下载APP即可申请 “替身”为主机号“抛头露面”
  一些提供手机小号服务的手机应用在2017年相继出现,如“阿里小号”“和多号”等。通过下载相关APP,用户可申请一个手机小号,资费一般在5元/月上下,包年费用更低。
  用户可用“小号”申请各类账户,不必填写真实电话信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也推出过此类应用,用户去营业厅即可申领小号。
  手机小号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用户将主机号和小号绑定,拨打电话时可直拨对方号码,小号会自动代理转呼到被叫号,被叫方的手机上显示的是用户的小号号码,而主机号号码则对被叫方“隐身”。手机小号号码接到的短信和电话,会转到用户登陆小号APP的手机号上。
  前不久,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宣布从本月起,对每笔订单的买家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屏蔽处理,用户无需再手动勾选“匿名购买”。也就是说,该平台的外卖送货员和商家只能通过虚拟电话号码和APP内置聊天工具联系用户。
  有了手机小号,用户可在任何购物平台实现“匿名购买”,而且还能为主机号实现更多“替身”功能,替主机号“抛头露面”。但奇怪的是,虽已上线许久,手机小号却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现状: 过期号码会被回收利用 使用及维护小号成本较高
  “使用手机小号,能起到一定保护隐私的作用。”伍海桑表示,但小号本身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小号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比如,这些小号往往被多人标注成各种用途,导致其不适合做主叫呼出等。有时,小号用户还可能收到上一个用户的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申请网络虚拟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过当用户号不再使用该号时,APP会收回过期的号码、循环利用,就可能会出现用户以此号码在第三方平台注册时发现该号码已被注册使用的情况。“这对于相关号码的两方用户都会造成不便。”吴沈括说。
  谈到小号应用的不温不火,吴沈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APP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这种方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其次,用户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其热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另外,使用小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成本,在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隐私换便利”的做法。此外,用户自身对这种做法也有疑虑,网络虚拟号码涉及回收的问题,用户在不详加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担心将来号码被回收给自己带来安全风险。
  伍海桑则首先强调了“经济原因”。“虽然使用小号所需的费用看起来少,但毕竟要付一点钱。”
  “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维护小号的麻烦。”伍海桑认为,他表示自己在Google Voice推出虚拟号码时曾申请了好几个,“但后来渐渐就弃之不用了”。他解释,小号跟一个人的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这种两个号码的情形不同,小号毕竟是个虚拟号码,需要下载应用、单独申请、付费使用,且需要稳定的网络状态,可能超过它带来的保护隐私的便利。另外,现在很多手机和软件都设有防止垃圾信息和骚扰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护隐私的机制和方法也在进步。
  对策: 避开信息泄露“重灾区”安全操作方法可助用户降低风险
  手机小号不受宠,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那么手机号的安全还能得到保护吗?
  “消费者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至少可以尽力做好。”伍海桑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络或手机应用中填写手机号码;手机系统要保持更新,以保证安全性;APP也要保持更新,及时删除不再用的APP;锁屏等安全机制要打开;使用公共免费Wi-Fi时要谨慎,特别注意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实在需要输入时请转至4G模式。
  此外,伍海桑还建议:“大家对于手机收到的短消息和邮件,不要随便打开其附带链接,要先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类短消息或邮件。换手机时,也一定要把旧手机的数据清除干净。”
  同时,吴沈括还强调,快递单、外卖单等含有个人信息的单据,是近年来隐私泄露的“重灾区”,用户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常使用的手机功能,如蓝牙、定位等,吴沈括建议用户保持关闭状态,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搜索到。
责任编辑:
近日,一段宁波大妈捡到手机索要2000元不成怒摔手机的视频在网络流传。宁波市公安局今日在官方微博通报,称当事双方已达成和解及谅解。
当一件事情处于法律模糊地带,或者法律惩罚相对滞后,公众批评可视为一种必要的道德压力,或可使作恶者有所收敛。手机小号为何不温不火?能保护个人隐私但维护麻烦
手机小号为何不温不火?能保护个人隐私但维护麻烦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袁晴
  能保护个人隐私 手机小号为何却不温不火
  手机小号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其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
  实习记者 崔 爽
  立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觉……当所有“招式”都用过后,似乎还是无法按住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最近,有关个人信息方面的负面消息几乎进入了“周更”模式。某款航旅类APP因新增了“可查看同机人主页”功能,让使用者感到个人信息暴露于外;工信部“黑名单”显示,46款APP涉嫌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视频网站A站发布公告称,因遭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在住址、手机号、社会关系等遭泄露的个人信息中,手机号码由于其重要性、出众的指代性,成了最易“中枪”的信息之一。“在个人身份信息中,手机号非常重要,可被认为是直接标识符。”6月25日,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伍海桑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手机应用的增多,用户需填写手机号获取服务的场景也随之增多,如网购、验证信息、参与商家活动等,输入手机号成了必选动作。使用场景多了,泄露手机号的机会也就多起来。
  如果能用一个“替身”手机号去完成这些操作,是不是更安全?于是,为使手机号免遭泄露,一些“手机小号”应用应运而生,可它们真能肩负这一使命吗?
  功能: 下载APP即可申请 “替身”为主机号“抛头露面”
  一些提供手机小号服务的手机应用在2017年相继出现,如“阿里小号”“和多号”等。通过下载相关APP,用户可申请一个手机小号,资费一般在5元/月上下,包年费用更低。
  用户可用“小号”申请各类账户,不必填写真实电话信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也推出过此类应用,用户去营业厅即可申领小号。
  手机小号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用户将主机号和小号绑定,拨打电话时可直拨对方号码,小号会自动代理转呼到被叫号,被叫方的手机上显示的是用户的小号号码,而主机号号码则对被叫方“隐身”。手机小号号码接到的短信和电话,会转到用户登陆小号APP的手机号上。
  前不久,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宣布从本月起,对每笔订单的买家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屏蔽处理,用户无需再手动勾选“匿名购买”。也就是说,该平台的外卖送货员和商家只能通过虚拟电话号码和APP内置聊天工具联系用户。
  有了手机小号,用户可在任何购物平台实现“匿名购买”,而且还能为主机号实现更多“替身”功能,替主机号“抛头露面”。但奇怪的是,虽已上线许久,手机小号却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现状: 过期号码会被回收利用 使用及维护小号成本较高
  “使用手机小号,能起到一定保护隐私的作用。”伍海桑表示,但小号本身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小号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比如,这些小号往往被多人标注成各种用途,导致其不适合做主叫呼出等。有时,小号用户还可能收到上一个用户的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申请网络虚拟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过当用户号不再使用该号时,APP会收回过期的号码、循环利用,就可能会出现用户以此号码在第三方平台注册时发现该号码已被注册使用的情况。“这对于相关号码的两方用户都会造成不便。”吴沈括说。
  谈到小号应用的不温不火,吴沈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APP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这种方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其次,用户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其热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另外,使用小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成本,在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隐私换便利”的做法。此外,用户自身对这种做法也有疑虑,网络虚拟号码涉及回收的问题,用户在不详加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担心将来号码被回收给自己带来安全风险。
  伍海桑则首先强调了“经济原因”。“虽然使用小号所需的费用看起来少,但毕竟要付一点钱。”
  “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维护小号的麻烦。”伍海桑认为,他表示自己在Google
Voice推出虚拟号码时曾申请了好几个,“但后来渐渐就弃之不用了”。他解释,小号跟一个人的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这种两个号码的情形不同,小号毕竟是个虚拟号码,需要下载应用、单独申请、付费使用,且需要稳定的网络状态,可能超过它带来的保护隐私的便利。另外,现在很多手机和软件都设有防止垃圾信息和骚扰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护隐私的机制和方法也在进步。
  对策: 避开信息泄露“重灾区”安全操作方法可助用户降低风险
  手机小号不受宠,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那么手机号的安全还能得到保护吗?
  “消费者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至少可以尽力做好。”伍海桑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络或手机应用中填写手机号码;手机系统要保持更新,以保证安全性;APP也要保持更新,及时删除不再用的APP;锁屏等安全机制要打开;使用公共免费Wi-Fi时要谨慎,特别注意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实在需要输入时请转至4G模式。
  此外,伍海桑还建议:“大家对于手机收到的短消息和邮件,不要随便打开其附带链接,要先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类短消息或邮件。换手机时,也一定要把旧手机的数据清除干净。”
  同时,吴沈括还强调,快递单、外卖单等含有个人信息的单据,是近年来隐私泄露的“重灾区”,用户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常使用的手机功能,如蓝牙、定位等,吴沈括建议用户保持关闭状态,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搜索到。
[责任编辑:袁晴]
青岛峰会是上海合作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在上海合作组织的18岁“成人礼”上有哪些“干货”。
6月10日,习近平主席主持上合组织青岛峰会大范围会谈,发表致辞,代表中方发言。讲话全文虽然不长,却引经据典、金句频出。
6月9日至10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举行。让我们通过一组数据,来了解一下此次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合作进展如何。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开通了12325全国粮食流通监管热线,面向社会受理举报。
光明网版权所有手机小号为何不温不火?能保护个人隐私但维护麻烦市场信息网&&& 08:38:00&&&来源: 中国网&&&评论:
能保护个人隐私 手机小号为何却不温不火
  手机小号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其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
  立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觉&&当所有&招式&都用过后,似乎还是无法按住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最近,有关个人信息方面的负面消息几乎进入了&周更&模式。某款航旅类APP因新增了&可查看同机人主页&功能,让使用者感到个人信息暴露于外;工信部&黑名单&显示,46款APP涉嫌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视频网站A站发布公告称,因遭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在住址、手机号、社会关系等遭泄露的个人信息中,手机号码由于其重要性、出众的指代性,成了最易&中枪&的信息之一。&在个人身份信息中,手机号非常重要,可被认为是直接标识符。&6月25日,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伍海桑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手机应用的增多,用户需填写手机号获取服务的场景也随之增多,如网购、验证信息、参与商家活动等,输入手机号成了必选动作。使用场景多了,泄露手机号的机会也就多起来。
  如果能用一个&替身&手机号去完成这些操作,是不是更安全?于是,为使手机号免遭泄露,一些&手机小号&应用应运而生,可它们真能肩负这一使命吗?
功能: 下载APP即可申请 &替身&为主机号&抛头露面&
  一些提供手机小号服务的手机应用在2017年相继出现,如&阿里小号&&和多号&等。通过下载相关APP,用户可申请一个手机小号,资费一般在5元/月上下,包年费用更低。
  用户可用&小号&申请各类账户,不必填写真实电话信息。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也推出过此类应用,用户去营业厅即可申领小号。
  手机小号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用户将主机号和小号绑定,拨打电话时可直拨对方号码,小号会自动代理转呼到被叫号,被叫方的手机上显示的是用户的小号号码,而主机号号码则对被叫方&隐身&。手机小号号码接到的短信和电话,会转到用户登陆小号APP的手机号上。
  前不久,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宣布从本月起,对每笔订单的买家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屏蔽处理,用户无需再手动勾选&匿名购买&。也就是说,该平台的外卖送货员和商家只能通过虚拟电话号码和APP内置聊天工具联系用户。
  有了手机小号,用户可在任何购物平台实现&匿名购买&,而且还能为主机号实现更多&替身&功能,替主机号&抛头露面&。但奇怪的是,虽已上线许久,手机小号却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现状: 过期号码会被回收利用 使用及维护小号成本较高
  &使用手机小号,能起到一定保护隐私的作用。&伍海桑表示,但小号本身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小号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比如,这些小号往往被多人标注成各种用途,导致其不适合做主叫呼出等。有时,小号用户还可能收到上一个用户的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申请网络虚拟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过当用户号不再使用该号时,APP会收回过期的号码、循环利用,就可能会出现用户以此号码在第三方平台注册时发现该号码已被注册使用的情况。&这对于相关号码的两方用户都会造成不便。&吴沈括说。
  谈到小号应用的不温不火,吴沈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APP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这种方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其次,用户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其热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另外,使用小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成本,在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隐私换便利&的做法。此外,用户自身对这种做法也有疑虑,网络虚拟号码涉及回收的问题,用户在不详加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担心将来号码被回收给自己带来安全风险。
  伍海桑则首先强调了&经济原因&。&虽然使用小号所需的费用看起来少,但毕竟要付一点钱。&
  &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维护小号的麻烦。&伍海桑认为,他表示自己在Google Voice推出虚拟号码时曾申请了好几个,&但后来渐渐就弃之不用了&。他解释,小号跟一个人的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这种两个号码的情形不同,小号毕竟是个虚拟号码,需要下载应用、单独申请、付费使用,且需要稳定的网络状态,可能超过它带来的保护隐私的便利。另外,现在很多手机和软件都设有防止垃圾信息和骚扰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护隐私的机制和方法也在进步。
对策: 避开信息泄露&重灾区&安全操作方法可助用户降低风险
  手机小号不受宠,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那么手机号的安全还能得到保护吗?
  &消费者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至少可以尽力做好。&伍海桑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络或手机应用中填写手机号码;手机系统要保持更新,以保证安全性;APP也要保持更新,及时删除不再用的APP;锁屏等安全机制要打开;使用公共免费Wi-Fi时要谨慎,特别注意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实在需要输入时请转至4G模式。
  此外,伍海桑还建议:&大家对于手机收到的短消息和邮件,不要随便打开其附带链接,要先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类短消息或邮件。换手机时,也一定要把旧手机的数据清除干净。&
  同时,吴沈括还强调,快递单、外卖单等含有个人信息的单据,是近年来隐私泄露的&重灾区&,用户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常使用的手机功能,如蓝牙、定位等,吴沈括建议用户保持关闭状态,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搜索到。
责任编辑:李御
客服电话:010--
Email: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绒线胡同28号天安国汇公寓8088室 邮编:100025 &举报电话:
Copyright (C) 市场信息报 晋新网 互联网信息服务许可证: 晋ICP备号
页面执行时间:秒
Powered By:scxxb.com.cn&& &&探究手机小号不火的原因,维护麻烦是难题-基础器件-与非网
立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觉&&当所有&招式&都用过后,似乎还是无法按住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最近,有关个人信息方面的负面消息几乎进入了&周更&模式。某款航旅类APP因新增了&可查看同机人主页&功能,让使用者感到个人信息暴露于外;工信部&黑名单&显示,46款APP涉嫌强行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未经用户同意收集和使用用户个人信息;视频网站A站发布公告称,因遭黑客攻击,近千万条用户数据外泄&&
在住址、手机号、社会关系等遭泄露的个人信息中,手机号码由于其重要性、出众的指代性,成了最易&中枪&的信息之一。&在个人身份信息中,手机号非常重要,可被认为是直接标识符。&6月25日,志翔科技联合创始人、产品副总裁伍海桑博士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随着手机应用的增多,用户需填写手机号获取服务的场景也随之增多,如网购、验证信息、参与商家活动等,输入手机号成了必选动作。使用场景多了,泄露手机号的机会也就多起来。
如果能用一个&替身&手机号去完成这些操作,是不是更安全?于是,为使手机号免遭泄露,一些&手机小号&应用应运而生,可它们真能肩负这一使命吗?
功能: 下载APP即可申请,&替身&为主机号&抛头露面&
一些提供手机小号服务的手机应用在2017年相继出现,如&小号&&和多号&等。通过下载相关APP,用户可申请一个手机小号,资费一般在5元/月上下,包年费用更低。
用户可用&小号&申请各类账户,不必填写真实电话信息。、等也推出过此类应用,用户去营业厅即可申领小号。
手机小号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用户将主机号和小号绑定,拨打电话时可直拨对方号码,小号会自动代理转呼到被叫号,被叫方的手机上显示的是用户的小号号码,而主机号号码则对被叫方&隐身&。手机小号号码接到的短信和电话,会转到用户登陆小号APP的手机号上。
前不久,本地生活平台饿了么宣布从本月起,对每笔订单的买家姓名、手机号等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屏蔽处理,用户无需再手动勾选&匿名购买&。也就是说,该平台的外卖送货员和商家只能通过虚拟电话号码和APP内置聊天工具联系用户。
有了手机小号,用户可在任何购物平台实现&匿名购买&,而且还能为主机号实现更多&替身&功能,替主机号&抛头露面&。但奇怪的是,虽已上线许久,手机小号却一直处在不温不火的状态。
现状: 过期号码会被回收利用,使用及维护小号成本较高
&使用手机小号,能起到一定保护隐私的作用。&伍海桑表示,但小号本身是临时的电话号码,在使用过程中会被回收复用、多次标注,最终导致小号很难有更多实际用途。比如,这些小号往往被多人标注成各种用途,导致其不适合做主叫呼出等。有时,小号用户还可能收到上一个用户的信息。
中国互联网协会研究中心秘书长吴沈括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类似观点。据他介绍,申请网络虚拟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主号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不过当用户号不再使用该号时,APP会收回过期的号码、循环利用,就可能会出现用户以此号码在第三方平台注册时发现该号码已被注册使用的情况。&这对于相关号码的两方用户都会造成不便。&吴沈括说。
谈到小号应用的不温不火,吴沈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可能。首先,APP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人对这种方式的具体使用情况并不了解。其次,用户保护自身隐私的意识薄弱,也是导致其热度不够的重要原因。另外,使用小号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使用成本,在用户隐私保护意识不强的情况下,他们更倾向于选择&隐私换便利&的做法。此外,用户自身对这种做法也有疑虑,网络虚拟号码涉及回收的问题,用户在不详加了解的情况下不敢轻易尝试,担心将来号码被回收给自己带来安全风险。
伍海桑则首先强调了&经济原因&。&虽然使用小号所需的费用看起来少,但毕竟要付一点钱。&
&另一个原因实际上是维护小号的麻烦。&伍海桑认为,他表示自己在Google Voice推出虚拟号码时曾申请了好几个,&但后来渐渐就弃之不用了&。他解释,小号跟一个人的工作电话和私人电话这种两个号码的情形不同,小号毕竟是个虚拟号码,需要下载应用、单独申请、付费使用,且需要稳定的网络状态,维护的麻烦可能超过它带来的保护隐私的便利。另外,现在很多手机和软件都设有防止垃圾信息和骚扰的功能。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保护隐私的机制和方法也在进步。
对策: 避开信息泄露&重灾区&安全操作方法可助用户降低风险
手机小号不受宠,个人信息泄露的情况短时间内又难以改变,那么手机号的安全还能得到保护吗?
&消费者还是能做一些事情的,至少可以尽力做好。&伍海桑提出了一些建议,不要随意在社交网络或手机应用中填写手机号码;手机系统要保持更新,以保证安全性;APP也要保持更新,及时删除不再用的APP;锁屏等安全机制要打开;使用公共免费Wi-Fi时要谨慎,特别注意不要输入个人信息和支付密码,实在需要输入时请转至4G模式。
此外,伍海桑还建议:&大家对于手机收到的短消息和邮件,不要随便打开其附带链接,要先判断其是否为钓鱼类短消息或邮件。换手机时,也一定要把旧手机的数据清除干净。&
同时,吴沈括还强调,快递单、外卖单等含有个人信息的单据,是近年来隐私泄露的&重灾区&,用户要妥善处理。
对于不常使用的手机功能,如蓝牙、定位等,吴沈括建议用户保持关闭状态,避免手机被远程攻击或被搜索到。
关注与非网微信 ( ee-focus )
限量版产业观察、行业动态、技术大餐每日推荐
享受快时代的精品慢阅读
日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都相继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国家提速降费政策,自日起,取消流量“漫游”费,新老用户省内流量升级为国内流量(不含港澳台)。
发表于: 14:09:42
6月25日消息,联发科技和阿里巴巴旗下钉钉共同宣布,双方将合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智能办公系统。这是继与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开展围绕语音交互的智能家居领域合作之后,联发科技与阿里巴巴在人工智能方面达成的又一重磅合作。
发表于: 14:05:49
6月20日,国家审计署发布《2018年第7号公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2016年度财务收支等情况审计结果》。审计结果指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经营管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廉洁从业规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发表于: 08:42:41
6月14日下午消息,中国移动与百度在京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中国移动董事长尚冰、副总裁李正茂,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副总裁王路、副总裁兼百度云总经理尹世明、副总裁荆伟出席签约仪式。
发表于: 09:54:54
英特尔和爱立信携手中国移动研究院及江苏公司宣布,成功展示首个符合3GPP独立组网(SA)标准的异厂商5G新空口(NR)互通,为5G新空口标准网络的产业成熟加速。
发表于: 07:16:00
TDK 集团再次扩展了 HVC 系列高压接触器产品组合,推出两款新锐产品,即工作电流分别为 300A 和 500A 的 HVC300 和 HVC500。新款接触器可开断高达 900 V 的直流高压。
发表于: 13:13:37
TDK 集团的引线式爱普科斯 (EPCOS) 金属氧化物片状压敏电阻经认证工作温度增加至 105°C(此前为 85°C)。B722 系列压敏电阻通过了 UL 1449(第 4 版)和 IEC 61051 标准的认证。 因工作温度增加至 105°C,该系列压敏电阻的气候类别也从 40/85/56 变更为 40/105/56。这些 压敏电阻采
发表于: 13:11:15
TDK 集团扩展了其用于直流链路的爱普科斯 (EPCOS) 薄膜电容器系列。新扩展的 B3277*H 系列适用于严苛的环境条件,并且在环境温度为 60°C,相对湿度为 95%,以及额定电压条 件下进行了历时 1,000 小时的温湿度偏置 (THB) 测试,性能极为稳定性。当然,对于其他特殊 型号,我们同样在环境温度为 85°C,相对湿度为
发表于: 13:05:55
TDK 公司扩展了爱普科斯 (EPCOS) 3 线 EMC 滤波器 B84243*的产品系列,包括 10 款电流高 达 280A 的滤波器。该系列产品中的所有 18 款滤波器的额定电压为 530V AC。
发表于: 11:29:28
立法、监管、行业自律、企业自觉……当所有“招式”都用过后,似乎还是无法按住伸向个人信息的“黑手”。
发表于: 11:23:47
& 2010 - 2018 苏州灵动帧格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经营许可证 苏B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江新区发展不温不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