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2017安徽高考理科二本437分,有没有什么二本医科大学可以读啊?⊙﹏⊙

&p&河南河北录取名额少,山东江苏考生水平高、试题难,因此在这些地区考大学最难。这种普遍印象准确吗?究竟哪里考大学最难?——&/p&&p&&br&&/p&&h2&中国哪里考大学最难|大象公会&/h2&&p&&br&&/p&&p&文|史祥莆&/p&&p&&br&&/p&&p&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考生和家长都有理由认为,比起其他地区,在自己省份参加高考实在是吃了大亏。&/p&&p&山东、湖北等基础教育大省,考生人数众多,考卷题目最难,录取分数线最高,还被要求向其他省份输出大量招生名额,最让考生和家长们愤懑不平。&/p&&p&而教育较不发达的中西部省份,即使有贫困专项计划、农村专项计划、少数民族预科指标加持,仍是高考机会洼地,声讨教育不公平的呼声不绝于耳。&/p&&p&甚至公众印象中高考最容易的各直辖市也有各自的委屈:北京考生的重点分数线已经高出河北二十多分,天津的 2016 年清华大学理科录取线高达 689 分,已高于江西省 12 分,根本不像外地人说的那么容易。&/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4abefd3b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4abefd3b2_r.jpg&&&/figure&&p&评价各地高考难度应采用何种标准?到底什么地方考大学最难?&/p&&p&&br&&/p&&p&&b&不靠谱的分数线&/b&&/p&&p&在公众讨论里,评判高考难度最广为接受的指标,是高考录取分数线的高低。一提起上海考生不到 500 分就能上复旦,山东家长就要义愤填膺。&/p&&p&但实际上,各地录取分数线和重点线的高低,既不说明各地的升学难度,也不能体现考生的整体水平。&/p&&p&首先,全国考生面对的试卷并不统一,有 18 个省、市独立命题,考生人数达到全国考生总数的约 2/3,出题难度、范围都难以比较。甚至如上海高考,总分都只有 660 分。&/p&&p&即便采用统一的全国卷,各地考生的分数仍缺乏可比性。原因之一,是不同地区阅卷倾向的巨大差异。&/p&&p&历年高考试题,都不乏弹性较大、权重较高的给分项目,如作文题、主观题,以及按方法步骤给分的理科大题。这些项目是否给分,怎样给分,难有统一的标准,常需仰仗阅卷者按自己的专业水平来决断。&/p&&p&在目前的高考制度下,高考阅卷者并非从事基础教育的高中教师,而是从各地高等院校抽调而来。优秀考生若能遇到优秀大学的教师从容阅卷,便有更大机会取得高分。&/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55e669ecf24c6b96a2d87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55e669ecf24c6b96a2d87_r.jpg&&&/figure&&p&&i&▍网络化高考阅卷主要由当地高校研究生担当&/i&&/p&&p&如 2012 年天津市理科状元陈世跃,高考分数高达 748(满分 750)。除了强大的理科成绩,这也多亏南开大学中文系抽调的语文阅卷组能给他打出作文 58(满分 60)、阅读理解题满分。&/p&&p&而在高等教育资源匮乏的中西部省份,由于高考阅卷流程的限制,给出高分则要困难得多。&/p&&p&以甘肃省为例,历年考生数量为天津市的 5~6 倍,且省内只有兰州大学一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参与阅卷,但阅卷周期却与其他省市相同。阅卷人员打出极高分和极低分,都会导致试卷在网络阅卷流程中进入复核流程,拖慢工作进度,导致无法如期完成阅卷。&/p&&p&因此,这些地区实行网络阅卷后,高考分数很少像名校云集的京津沪那样大开大合,而是明显向中间收敛的粗橄榄型。由于阅卷给分保守,优秀考生成绩大受影响,一本线断崖式下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d3f92affb0d333d734ac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2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d3f92affb0d333d734ac6_r.jpg&&&/figure&&p&&i&▍甘肃省 2009 年开始实行网络阅卷,一本线随之下跌,至今未恢复&/i&&/p&&p&即便排除外部因素,分数线也无法用于衡量各省考生的整体水平。如 2016 年贵州文科重点线 551 分,高出湖南 21 分,显然不是因为教育薄弱的贵州表现好于湖南。&/p&&p&究其根本,决定分数线高低的并不是考生考试水平和整体表现,而是该省的招生名额。如果一省招生名额是 5000 人,那么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划在排名第 5000 的考生的分数这里。&/p&&p&这多种变量的存在,使得分数线根本无法用于比较各地高考难度,只得率先出局。&/p&&p&&br&&/p&&p&&b&哪里上大学最困难&/b&&/p&&p&除了分数线,地区教育水平的高低与试题的难度也常被视为高考难度的反映。如令江苏考生闻风丧胆的命题人葛军,常被用作江苏高考难度大、考生含金量高的论据。&/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eb918dcbed798f0f1dc2f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8eb918dcbed798f0f1dc2ff_r.jpg&&&/figure&&p&&i&▍葛军现任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曾多次参与江苏高考数学卷的命题&/i&&/p&&p&不过,正如前述,考生是否能考上大学,并不是取决于具体分数,而取决于招生名额。教育水平再高,考卷难度再大,只要招生名额足够覆盖多数报名者,上大学便不会有多困难。相反,若名额不足,考题哪怕再容易,多数考生仍将考不上大学。&/p&&p&因此,真正反映高考难度的,是该省考生在本省面临的竞争烈度。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全国各省本科录取率。&/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ebbff4aeb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24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ebbff4aeb_r.jpg&&&/figure&&p&&i&▍2017 年全国各省区市本科录取率排名&/i&&/p&&p&在上表里,录取率越低的地区,升学自然更为困难。但若要以全国为标准,弄清哪些地方吃亏,哪些地方占了便宜,则可利用「代表指数」(representative index)这个更有效的工具。&/p&&p&所谓「代表指数」,就是某地招生占全国招生比例与某地考生占全国考生比例之比。若结果大于 1,则入学难度低,反之,入学难度高。&/p&&p&据华东师范大学李腾对 1989 年到 2000 年高考的研究,北京、天津、上海、重庆、辽宁、陕西、江苏、湖北等省市的代表指数始终大于 1,说明其入学机会一直高于全国平均值。福建、浙江、山西、四川等省代表指数在 1 附近浮动,属于中间水平,贵州、甘肃、广西、安徽、江西则始终小于 1,入学机会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53a9ed91a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8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p&&i&▍天津多年实行购房入户政策,大批河北考生通过买房获得“蓝印户口本”实现高考移民&/i&&/p&&p&2008 年起,高校招生计划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各类专项计划调配指标逐年增多,但整体入学机会损益格局并未扭转。黑龙江、青海、宁夏、海南和福建加入了代表指数大于1的行列,湖北、河北、河南、山东、云南则转成小于1。&/p&&p&决定各地不同入学机会的核心因素,仍是各地招生指标与考生数量。&/p&&p&东三省、陕西、江苏、海南、福建整体入学机会多,原因在于东北高等教育资源相对较多,考生随生育率下降而逐渐减少;陕西、江苏虽然本地考生基数大,但高等院校、尤其是重点高校聚集,本地自留招生名额较多;海南、福建大学不多,但考生更少,在东南省区中也有明显的指标优势。&/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df5ae7f1a4d81098bb5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4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df5ae7f1a4d81098bb5_r.jpg&&&/figure&&p&因此,江苏、四川绝不能被认为是高考最困难的地区。河南、山东考生虽然艰苦,但至少其遭遇已为全国人民熟知。真正难堪的考生,来自贵州、甘肃、新疆等西部地区。&/p&&p&他们不仅要以地狱模式闯关,还很容易被误认为闷声发财的指标扶贫受益者。由于基础教育水平和高考阅卷条件所限,以这些考生冲出重围的高考总分,不但不能像山东河南学霸一样被尊重,反而可能被江苏同学的家长怀恨在心。&/p&&p&&br&&/p&&p&&b&哪里难考好大学&/b&&/p&&p&不过,能考得上大学,并不代表能考得上好大学。例如,青海考生考大学比陕西更容易,但要上重点大学则远不如陕西。&/p&&p&与衡量高考升学的难度标准一样,考好大学的难度也取决于招生人数的地域分配。好在现实中,这个问题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简化:这主要取决于考生所在省份,是不是好大学的密集分布区。&/p&&p&中国人常识中的「好大学」,在地域上非常集中。&/p&&p&全国共有 115 所部属重点高校,其中 75 所教育部直属,除北京语言大学外均为「211 工程」大学,代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这 75 所教育部直属高校,多数聚集于东部沿海省份及直辖市。前三位的北京、上海、江苏分别拥有 24 所、8 所、7 所,而中西部的 13 个省份则与之无缘。&/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8b89a094d3eb80ba147eb1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577& data-rawheight=&10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7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8b89a094d3eb80ba147eb1_r.jpg&&&/figure&&p&&i&▍2014 年各省市 985 高校占比情况&/i&&/p&&p&安徽、浙江、河南、河北等考生众多的省份,看似高等教育资源富集,其基数为大量低水平三本及职业院校,重点高校占比极低。&/p&&p&一些西部省份重点高校比例甚至比它们还高,不过,这只是因为普通高校资源同样匮乏,分母较小而已。&/p&&p&虽然名义上是部属高校,但在招生指标的分配上,重点高校往往会极大的照顾其所在地。只要在其所在省份参加高考,就能在录取概率上占到大便宜。&/p&&p&例如,1999 年北京市 3.5 万招生指标中,有 1 万来自在京的部属重点高校,以考生总数计,相当于每四名考生就有至少一人可考入部委直属大学,远易于今年贵州考生考取三本。&/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1a5ead0e2f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31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p&&i&▍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两侧的「八大学院」&/i&&/p&&p&2015 年,北京考生进入清华大学的概率是山东考生的 21 倍,而上海考生进上海交大的概率是河北考生的 166 倍。&/p&&p&大多数省份首次自主命题的 2004 年,复旦大学在上海招生 40%,浙江大学在浙江招生 70%,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则分别在津招生 25%。&/p&&p&南昌大学吴根洲教授在 2009 年对「985」高校招生属地化问题的实证研究显示:「985」高校招生属地化平均值高达 36.18%。&/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cf45f0e2fb5d98dc70f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977& data-rawheight=&14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7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cf45f0e2fb5d98dc70f2_r.jpg&&&/figure&&p&&i&▍北京高校平均属地招生率仅为 9.58%,远低于浙江,广东和山东,但这主要是由于北京高等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有多达 21 所高校分担属地的考生。&/i&&/p&&p&为何归中央部委所属的重点高校,仍会如此偏向属地招生?&/p&&p&因为,无论地方性高校还是部属高校,资金来源都高度依赖所在地。教师工资大部分来自地方财政,用地审批、校区规划、交通、水电后勤等方面,高校也深受地方政府影响。&/p&&p&人事任免更是分量十足的制约,即使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高校,党政一把手任免也要由教育部和高校所在地协商决定。&/p&&p&始于 90 年代中期的“省部共建”大学制度,由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合作办大学,更是推动了各大重点院校的招生指标向属地倾斜。同济大学实施共建后,50%的招生指标分配给了上海。东华大学 1997 年实施共建,1998 年就将 41.6%的指标分配给了上海。&/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8d70dada3b502a39763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8d70dada3b502a39763_r.jpg&&&/figure&&p&&i&▍远离市中心,占地 167 公顷的同济大学嘉定校区&/i&&/p&&p&在此基础上,拥有更多重点高校的省区,重点高校招生指标也就更加充裕。以全部直属高校的当地招生指标数,除以当年报考人数,即可得出各省区市录取率。按照 2014 年数据,在两广、河南、贵州、安徽考重点大学才是最困难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62a1b3e91b415c10f96f3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3234& data-rawheight=&15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62a1b3e91b415c10f96f38_r.jpg&&&/figure&&p&近年来,教育部冒着牺牲江苏考生利益之大不韪支援匮乏省份,但并未能改变整体区域分配的格局。北京大学乔锦忠在《优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分布的区域差异》中统计的
部属高校名额分配趋势,可以清楚呈现这一过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0a7d8be44d8c357c778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97& data-rawheight=&8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0a7d8be44d8c357c778f_r.jpg&&&/figure&&p&因此在可见的未来,江苏学生家长一年一度的痛心疾首,恐怕还将继续下去。&/p&
河南河北录取名额少,山东江苏考生水平高、试题难,因此在这些地区考大学最难。这种普遍印象准确吗?究竟哪里考大学最难?—— 中国哪里考大学最难|大象公会 文|史祥莆 中国大多数地区的考生和家长都有理由认为,比起其他地区,在自己省份参加高考实在是…
&p&以上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没有说到本质。忍不住认真写一篇回答了。&/p&&p&很多人对天赋的理解是这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ccddc5b5facb2_b.jpg& data-rawwidth=&576&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ccddc5b5facb2_r.jpg&&&/figure&&br&&p&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智商高,苦思冥想也一头雾水就是智商低。
在他们看来,天赋完全是基因决定,生而有之,不可逾越,永久保留的。智商低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无法弥补这种差距。天赋是勤奋的功率。&/p&&p&在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 data-hash=&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 data-hovercard=&p$b$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张英锋&/a&的这篇文章&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你也是这样理解智商和天赋吗? - 教育成本 - 知乎专栏&/a&中,类似的观点还有很多。
总而言之,在他们看来,就是
成绩=天赋*努力,
天赋=成绩/努力,
努力=成绩/天赋这套简单的公式。
&b&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观。&/b&&/p&&p&先亮明观点:&/p&&ol&&li&智商的差距是&b&存在&/b&的,并且这种差距在学习中的作用也是&b&存在&/b&的。
&/li&&li&但是,我想论证的是,这种纯天赋的作用&b&的重要性远没有大多数人想的那样高。&/b&很多天赋神话产生的原因,在于我们习惯于把很多比较隐蔽,但其实源于后天的因素归因为天赋。&/li&&/ol&&p&(我知道很多人会举出一堆自己身边的听说的天才例子来反驳,然后说“智商的差距是存在”的。&b&请注意,我这里否定的不是它的&u&存在性&/u&,而是它的&u&重要性&/u&。&/b&)&/p&&p&现在开始论证。
=================================================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天赋”,其实应该叫&u&“伪天赋”&/u&才对。那些让“学神”们用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好的成绩的因素,可以归结为两类&b&:学习习惯&/b&与&b&思维习惯。&/b&
这两者的作用是&b&如此广泛,如此隐蔽&/b&,以至于渗透到了学习的每一个细节中,体现出来就是一种“天赋”的错觉。
&b&学习习惯有多重要?&/b&&/p&&p&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幼年缺乏管教,“放弃枯燥的事物而寻求娱乐”的经验&b&更多,于是&/b&神经突触的建立让他&b&习惯于&/b&从中获得快感,适应了高刺激的事物;
一个学习习惯好的人可能被管教得好一些,于是这种经验更少,更习惯于在枯燥中坚持下去,适应了低刺激的事物,并且随之而来的好成绩正向激励了这种习惯。
——于是,同样是刷书遇到枯燥的章节,前者在低刺激的环境中&b&更倾向于&/b&走神,花了两小时在随时袭来的走神中走走停停勉强推完了这个坎,但后者&b&更倾向于&/b&专注下去,二十分钟就能推完。(比如我和一个朋友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e4d0e41b087ba430b4faee& data-hash=&e4d0e41b087ba430b4faee& data-hovercard=&p$b$e4d0e41b087ba430b4faee&&@Demon&/a&
一起学习的时候,我出去休息了三四趟,这位朋友还在学习。于是这位同学可以开学初推完整本线代,然后期末轻松97)
&b&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b&&/p&&p&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在早期生活在一个节奏缓慢的教育环境中,&b&更多地&/b&体会了拖延学习来开小差的快感,于是&b&习惯于&/b&拖延;
而习惯好的人可能相反;
——于是,同样是上课讲到稍微艰难的点,前者&b&更倾向于&/b&打算拖到课后再消化,然后开起了小差,后者&b&更倾向于&/b&直接正面刚,当下解决问题。
结果前者不仅上课的时间完全浪费,课后还要以加倍的时间,以更低的效率消化,造成极其恐怖的时间亏损(其实这也是答主大学学习效率低的主因);而后者则能在一马平川的课后时间自由地平推进度刷熟练,由此多出三四倍的有效学习时间。
&b&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b&&/p&&p&一个学习习惯差的人可能会在早期缺乏挑战困难的教育;
而学习习惯好的人则在一件件坚持后完成的难题中得到成就感,从而&b&更习惯于&/b&坚持。
——于是,同样是学习中遇到难题,前者可能畏难而放弃,认为没必要研究那么难的问题;而后者则会仔细钻研,然后干掉大BOSS,暴涨一波经验值,在滚雪球的挑战与成就感中达到越来越高的等级。
&b&事后,很多人就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b&&/p&&br&&p&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积累的过程。很多人误以为学习这个动作只是在积累路程,大错特错。学习也能积累学习的速度——换言之,&b&学习本身是自带微小的加速度的&/b&。
&b&越学习,就越适应学习&/b&,越在“放纵/学习”的艰难抉择中选择后者,你对后者的突触建立就更强一分,下次选择坚持学习也就&b&不那么痛苦&/b&一些。所以,我一向认为,那些说什么“能够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的,不是思维过于简单,就是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当然,更不用说学习本身还能让你积累试错经验,改进学习方式了。&/p&&p&===================================&/p&&p&以上的论证,仅能证明“&b&后天养成的学习习惯能为学习效率产生巨大贡献&/b&”,并不意味着“&b&学习效率高的人一定拥有好的学习习惯&/b&”。&/p&&p&我知道很多人会举XXX天天上课吊儿郎当回宿舍就打游戏照样年级前十……等等的例子。所以,接下来就要说到另一种因素——&b&思维习惯&/b&。&u&这种因素更重要,也同时更隐蔽。&/u&&/p&&p&&b&思维习惯有多重要?&/b&&/p&&br&&p&&b&我们在接受一个新的经验或新的理论时,对其的认知往往是依靠其与已知的经验或理论进行的比较与联系。&/b&&/p&&p&许多关于学习原理的书都会讲到这一点,并由此强调体系,比喻等等的重要性,但很多人并未真正理解这是怎么回事。&/p&&ul&&li&举个经验的例子,我们见到一个由几根木棍支撑的木板,会马上判定这是一张“桌子”,因为我们在后天见到所有具有类似特征的东西,都被我们分类为“桌子”了,于是这一类物品就和“桌子”这个词语联系在一起。即便我们没见过面前这种桌子,但凭借其与这一类事物极其相似的特征,我们可以轻松地对其进行模式识别,认为其也将和这个类别下所有的事物一样,被公认为具备“桌子”的分类。
&/li&&/ul&&br&&ul&&li&再举理论的例子,概率论讲到大数定律的章节,一个听说过价格回归价值定律的人可能可以秒懂,一个听说过“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的人可能理解起来会更容易些;学习物理,听说过“强弩之末,不可穿鲁缟”的人,可能更容易理解匀减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做过智商测试题的人,往往可以瞬间理解三阶行列式的沙路计算法。
&/li&&/ul&&br&&p&而对于这种思维习惯的获取,后天教育中一个作用相当大的途径就是&b&阅读习惯的养成&/b&。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分法,书籍的作用有两种,一是提供经验、二是教授理论。
比如一部小说,&b&就是一系列经过高度整理,高度有序化的经验&/b&;一本科普杂志,除了经验之外还有一系列&b&浅显通俗的理论&/b&。&/p&&p&一个热爱阅读小说新闻的孩子,在早期可能就通过阅读这种可以最快提升自己经验丰富度的途径,拥有了远超其他同龄人的&b&早期经验积累&/b&,而人总有从已有经验归纳理论的倾向。
这个过程好比核裂变里中子的释放一样——物质体积越大,发生中子撞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人的经验越丰富,平时突发灵感从经验归纳出理论/联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面对新知识时也就更容易触类旁通,举一反三。&/p&&p&一个热爱阅读科普杂志的孩子,则更容易养成锻炼出自己&b&接受外来理论与整理既有经验的习惯&/b&。同时一个个由以往经验整理出理论的成功案例很可能会在价值观上激励他们思考,并养成强烈的思考倾向。&/p&&p&你仔细观察那些学习效率高的人,很可能也会发现其小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爱阅读的习惯。无论是何种阅读,都是有产生精神愉悦的可能的。而这种愉悦将成为&b&宝贵的早期正向激励&/b&,使其爱上吸收外界经验/接受外界理论。细分起来,&b&他们可能也因此爱上数学/物理/天文/历史等等具体的领域。所谓兴趣,很大程度上也是后天的。&/b&&/p&&br&&p&然后,你可能会说,许多天才长于逻辑推理或数学计算这些比较先验的东西,这又如何解释?&/p&&p&这里引用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 data-hash=&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 data-hovercard=&p$b$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张英锋&/a& 的答案&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 - 张英锋的回答&/a&(同时建议阅读):&/p&&blockquote&&b&成年后的高斯说&/b&,&b&在他学会说话之前就会计算了&/b&。这说明在高斯的幼年经常接触到各种数字,无意间让他很小的年龄就掌握了初等算术。有这样一个有数学应用背景的父亲就是拼爹,但高斯的父亲有个缺点就是目光短浅。
通过长期高强度的数学计算,高斯不仅计算能力极强,而且非常善于发明数学工具,来简化自己的计算过程。刚才说到高斯9岁时就掌握了等差数列的速算方法,他
在18岁时又发明了最小二乘法,极大简化了计算过程。后来,勒让德在54岁时也发明了最小二乘法,并早于高斯发表,获得了优先权,但这个工具高斯已经用了
但是没有公开!
有人曾估算,如果高斯当时能及时发表他的研究成果,整个高等数学可以向前推进50年!但高斯是个完美主义者,他拒绝发布不完整和有瑕疵的作品。他的很多成果都来自内在视觉洞察力,是直觉形式的结论,虽然他自己长期使用,已被验证没有问题,但并没有经过逻辑严密的证明。而高斯跑的太快,完全不想停下来,把宝贵的时间消耗到琐碎无比的严密证明上。如果高等数学真的因此被推迟了50年,这可真是整个科学界不可估量的巨大损失!
我前面说道,数学家可以不借助纸笔来思考数学问题,这其实来源于他们高强度的数学计算,高斯是这方面的佼佼者。可能很多人会好奇,高斯的计算强度究竟有多大?我们以1818年高斯担任丹麦的测地工作为例,整个工作持续了8年,高斯白天测绘,晚上计算,他曾估计测绘所画的图就有100多万张。野外实测数据汇总后,全部计算工作由高斯负责,随便两个点都是用最小二乘法通过冗长的计算获得,一般需要一个计算能力中等的人计算2~3天才能算完,共有3000多个坐标点,总计算量需要这个人一天不休的计算10年!&/blockquote&&p&也就是说,即使是逻辑推理与数学直觉这种东西,也是可以通过&b&后天的思维训练&/b&锻炼的。&/p&&p&&b&比如说,同样面对一道难题/理解一个难的概念,至少需要经过七层逻辑。&/b&
——于是一个经过逻辑训练的人,&u&可能前三层逻辑早已烂熟于心,第四五层逻辑以前在他做过的题目/看过的书中熟悉过&/u&,剩下的工作只不过是推出剩下的两层逻辑而已;
——而一个没经过逻辑训练的人,可能只能熟悉前两层的逻辑,于是要解决这个问题,&u&他可能就要占用极大的工作记忆空间,经历无数次试错,才能HOLD住那高达五层的逻辑树。&/u&于是解不出来就是很正常的事了。
&b&然而,事后,仍然有很多人会觉得这是天赋,是智商。&/b&&/p&&p&当然,你的确可以举例来反驳我说某神思维习惯并不突出/某神阅读量其实稀少/某神拖延癌等等。但是,以上所列出的每一个具体习惯都只是诸多因素之一,&b&一个人可能只需要十中得五已经很了不起了,十中得七八的天才也会有二三短板&/b&。但总的来说,最根本性决定学习效率的,仍是后天习惯。&/p&&p&=============================&/p&&p&那么,智商带来的作用就不存在了吗?&/p&&p&&b&不是的。&/b&前面大约提到,我们学习的途径本质上分两种,一是从外界表象获取新的经验,二是从既有的经验与理论中整理归纳出新的规律与理论,或者外界协助你完成这个过程。(记得在知乎上看到过一张形象介绍DIKW体系的图,可惜找不到了,有谁记得吗?)&/p&&p&而我们最最普通的智商测试一般长这样:&/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cf46db8d55c8dd66ec7946_b.jpg& data-rawwidth=&392& data-rawheight=&37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2&&&/figure&&br&&p&也就是说,这些网上流传的智力测验,是在测试你&b&从给定有限的经验中归纳出规律与理论的能力&/b&(所以智力测验声称跨文化,是因为其剥离了既有经验的因素),对应的是第二种。&/p&&p&这种能力的确重要,比如数学上有一个段子:&/p&&blockquote&数学家能找到定理之间的相似之处;
优秀的数学家能看到证明之间的相似之处;
卓越的数学家能察觉到数学分支之间的相似之处;
最后,究级的数学家能俯瞰这些相似之处之间的相似之处。&/blockquote&&p&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就是归纳能力的强弱。
另外更专业的测试,可以测出工作记忆,反应速度等等。
所以说,智商带来的能力差距是&b&存在的&/b&。&/p&&p&&u&&b&但是,你的归纳能力再高,也抵不上爱阅读的孩子积累下可观的经验与理论存量;&/b&&/u& &u&&b&但是,你的反应速度再快,也抵不上意志强的孩子听课从不走神的耐力;
但是,你的工作记忆再强,也抵不上家教好的孩子轻易专注两个小时的好习惯;&/b&&/u&&/p&&br&&p&&u&如果你告诉我一个清北的学霸在天赋,对学习的理解与勤奋度上甚至都不如一个普通二本的学渣,我一点也不会觉得意外。&/u&这两个人之间差距的最大原因在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环境带来的习惯。事实上,我认为&b&学习习惯与思维习惯是另一种形式的阶级固化。&/b& &u&习惯的作用是如此的隐蔽,以至于弥散在了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控制着你绝大部分的学习行为,而又隐蔽得让不善思考的人不得不将其归因为“天赋”这个笼统的概念。&/u&许多人见到天才就吓得腿软,却看不到他们背后的环境与教育因素。
“天赋神话”是一种懦弱的逃避。与其自责努力不足,不如抱怨天分不够来得舒服。事实上,习惯是可以被后天改变的,但它需要长久的时间与探索。&/p&&p&我们对学习理解得越深入,在与学习有关的诸多因素中能够科学解释的也就越多;理解得越肤浅,能够解释的就越少,然后把那堆自己解释不了的因素认作是“天赋”,这和神秘主义没什么区别。至于那些甚至主张“努力也是一种天赋”的,已经近乎反智主义了。&/p&&p&当然,学习效率还有另外的因素,例如学习环境:在一个进入冲刺状态的重点高中的晚自习课的学习效率,当然比离期末考还有大半个学期的大学日常要强得多。&b&在一个好的环境中,许多习惯上的缺陷可以得到补偿。&/b&所以选择一个好的环境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环境/出身能带来的巨大优势。&/p&&p&最后,
答主本人智商测试做过140+的,也做过160+的(注:160+那一次是小时候在某医学院的附属幼儿园做的,印象比较模糊,也可能是140+或150+,总之不低),但其实在学习过程中也非常坎坷,更能体验到天赋的作用其实实在有限。更详细的过程可以见&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学霸变学渣」和「学渣变学霸」分别是怎样的一番体验? - edmond 的回答&/a&这个回答。&/p&&p&最后的最后,再一次推荐&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 data-hash=&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 data-hovercard=&p$b$823a80ddd21e3acc32a2a783a6db3e6d&&@张英锋&/a& 的答案&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智商高低是因为思维习惯不同造成的吗? - 张英锋的回答。&/a&&/p&&p&本文已转载至&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为什么许多人很喜欢夸大勤奋、贬低天赋? - edmond 的回答&/a&&/p&&br&&p&=================================&/p&&p&&b&最后声明:我并不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以上内容也仅仅来源于一个普通学生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反思,抛砖引玉,只作一个参考。&/b&&/p&&p&&b&如果想学到专业知识,可以阅读相关的书籍或关注相关专业人士。如有不当之处,也还请专业人士指出,诚惶诚恐,不胜感激。&/b&&/p&
以上几乎所有的答案都没有说到本质。忍不住认真写一篇回答了。很多人对天赋的理解是这样的: 在他们看来,天天上课睡觉打游戏然后考前翻翻书最后九十多就是天赋高,认真听课挑灯夜战结果最多六七十就是天赋低。
在他们看来,面对同样的问题,一看秒懂就是智…
多图预警!&br&前面内容大幅度跑偏,请翻至下方原答案…&br&——————————————————————————&br&多谢各位啦~如果需要帮助可以私信我(当然我也不一定都帮得上…)&br&通知书终于到了_(:з」∠)_&br&前方更(xuan)新(yao)录取通知书照片&br&破了六百各位要什么东西么_(:з」∠)_&br&我看看有什么可以给的…&br&——————————————————————————&br&我再诚实的说一遍:&br&&b&请各位不要夸我的座右铭上的字好了,这不是我的平时字迹……&/b&&br&&b&座右铭上的字我是为了好看,去字帖上一个字一个字摹下来的…&/b&&br&&b&我的字……比这差那么一点……好吧,是蛮多……&/b&&br&&b&有图有真相…&/b&&br&&b&尤其刚进高中时,惨不忍睹
&/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896b8ffbed8ec60b1fb08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896b8ffbed8ec60b1fb08_r.jpg&&&/figure&&b&高二的字迹不幸遗失,但总体还是很丑…&/b&&br&&b&高三开始练字,所以,这也算是是高三发生的事情之一&/b&&br&&b&&b&摘抄本 &/b&&/b&&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3b594ff05918bbc27c77e6eb0b10247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3b594ff05918bbc27c77e6eb0b10247_r.jpg&&&/figure&&br&&b&&b&高三的复习笔记&/b&&/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719b325eee35f9f28de1_b.jpg& data-rawwidth=&2048& data-rawheight=&15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4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719b325eee35f9f28de1_r.jpg&&&/figure&我个人觉得,进步还是蛮大的(*/?\*)&br&虽然说实在这个字还是有很大的问题…&br&——————————————————————————&br&秀成绩秀出来人生一个过百赞……&br&等通知书到了我又要拍照了~&br&——————————————————————————&br&无意间看到一句话,我觉得很适合说明高考这件事以及人生各种事。与各位共勉。&br&&br&&b&Not every effort there is a harvest, but each time the harvest must be hard, which is not a fair irreversible propositions. &br&不是每一次努力都会有收获。 但是,每一次收获都必须努力,这是一个不公平的不可逆转的命题。&/b&&br&——————————————————————————&br&以下为原答案&br&——————————————————————————&br&这个玩意儿在我房间门上贴了一年&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29bdac4fa41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29bdac4fa41_r.jpg&&&/figure&这个玩意儿在我教室桌上贴了一年&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0cf9af0a7c437e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0cf9af0a7c437e_r.jpg&&&/figure&讲真,以我的定下目标时的水平,考上同济是很困难的,我也做过考不上去其他大学的准备。&br&但是我没有放弃,最后一个学期成绩上升很快,也稳定下来了。但是离同济还是有差距…&br&讲真一直到高考之前(或者高考之后?)我都没什么把握……但是当时对答案对出来的成绩我已经满足了,对得起我的努力啊~&br&然后就一直等到了出成绩&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fe8f0041cced0d4ba1af404e8d58520_b.jp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2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figure&整个人的表情是&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562a8efc9b564dd816e7fb8b43800ec3_b.jpg& data-rawwidth=&250& data-rawheight=&20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figure&“诶呦卧槽?怎么比我估的分高?”&br&后面的事情大家自己可以想象了……&br&然后一直在等录取结果,然后今天(七月十九)上午九点录取结果出来了&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39e5e31e5dc82f3550c_b.jpg& data-rawwidth=&338& data-rawheight=&1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8&&&/figure&高考超水平发挥,完美的完成了一次现实的大鸡汤~&br&&br&为我父母所有亲朋好友还未高考的子女表示同情……我听过的“别人家的故事”他们可能又要听一遍了……&br&&br&录取通知书 \(*T▽T*)/ 终于到了…(七月二十五日)&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18dfd6bebd951aab24a4d906bdf04971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18dfd6bebd951aab24a4d906bdf0497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418dbc4d54e7f7491cdabb8df691e4a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418dbc4d54e7f7491cdabb8df691e4a_r.jpg&&&/figure&——————————————————————————&br&后方内容同样轻微跑偏…&br&——————————————————————————&br&有童鞋问我怎么练的字,能直接改变字的画风…我在这统一说一下好了…也让我的回答有些干货…&br&摹字帖什么的大家都会啦,至于多少其实要具体分析,答主我高三每天就只练那么一页…偶尔偷懒还经常不练…(懒鬼!)&br&重点在于,日常写字——比如写作文、记笔记之类的,要尽量用上字帖里的东西。(当然,平时那么紧的时间,想完全按摹字帖一样…那是吃枣药丸的)&br&这里有个小细节我不知道有没有用:不要妄图一次练字把所有字帖上摹过的字全部写好…每次只要一个字甚至一个偏旁能够学会都是好的。(这个“每次”可能是一天,也可能是好几天…)&br&还有一个方法是养成摘抄的习惯。摘抄内容无所谓╮(╯_╰)╭只要习惯就好(也可以充当高三的放松啦)比如这种短句&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88ac00dca4a0fc17d4d6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88ac00dca4a0fc17d4d6_r.jpg&&&/figure&或者歌词&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25cca3e09d65d006314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25cca3e09d65d006314_r.jpg&&&/figure&也可以古诗词&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03e85e99e53ca19ca3ec98b_b.jpg& data-rawwidth=&1536& data-rawheight=&20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3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03e85e99e53ca19ca3ec98b_r.jpg&&&/figure&无论什么东西,只要自己喜欢,找本好本子,在空闲时间(当然…我在上课时间也干过这种事…咳咳…不提倡,不提倡!)认真的抄一下。平时作业什么的写字可能会比较快,没办法很认真地写好每个字,但是“摘抄本诶!不写好还能看呐?”的之类的念头会让你很认真的。(至少我是这样啦)&br&&br&以上仅根据答主个人经验,若不奏效…也很正常…千万别放弃…
多图预警! 前面内容大幅度跑偏,请翻至下方原答案… —————————————————————————— 多谢各位啦~如果需要帮助可以私信我(当然我也不一定都帮得上…) 通知书终于到了_(:з」∠)_ 前方更(xuan)新(yao)录取通知书照片 破了六百…
分享我的几个有效方法:&br&&b&“和BOSS沟通”&/b&&br&有任何疑问,及早和交给你任务的人探讨,聊聊天不会更焦虑,反而容易让你快速形成一个思路。&br&&br&&b&“碎片时间思考”&/b&&br&用你不能玩游戏看视频的时间,比如WC、走路、洗澡的碎片时间做做脑图。&br&&br&&b&“不完美主义,来用纸画第一个草图”&/b&&br&在一张大白纸上画出框架、逻辑、思路,用手机拍下来。如果你有助手,把照片发给他/她,并请求协助完成手绘到电脑的转换。&br&&br&&b&“日常浏览时的小任务”&/b&&br&看新闻、朋友圈、玩知乎看到有相关性文字/图片时,收藏,要存在一个文件夹下哦。&br&“往往我们上网冲浪时,也会特别留意和自己手头工作相关的信息”&br&&br&&b&“尽可能和人协作”&/b&&br&和人协作的工作,因为“不好意思不干活”,会被动投入到工作里。&br&&br&&b&“协作的原则”&/b&&br&1 如果有人可以帮你完成部分工作,不是“非你不可”的工作,请别人帮忙。&br&2 如果是多人协作的工作,至少要在初始的时候让大家了解你的思路,并达成一致。&br&3 一定要给个标准样例或者模板。&br&4 搜集的信息尽可能地发给别人参考,有助于减轻后期的工作量。&br&5 建个小组,或者微信群,经常丢点信息进去,了解进展。&br&&br&&b&“舒适原则”&/b&&br&穿舒适的衣服,倒杯咖啡,正式坐在书桌/办公桌前,告诉自己该滚去工作了。&br&&br&&b&“最大的满足”&/b&&br&deadline临近,满足自己一个“大”愿望,一定要够狠。然后告诉自己,“你还想怎样,现在该收心工作了“&br&&br&&b&“然而时间不够了,利用最高效的时间段”&/b&&br&我通常是deadline的那天晚上,聊天看视频玩游戏到半夜12点,睡觉。&br&订闹钟,早上4点起来工作,早晨的效率对我来讲是最高的。&br&&br&&b&其实,虽然我们是严重拖延症患者,但实际上我们最后都能基本交差,还不至于太差。&/b&&br&&b&”我们只想体验下惊心动魄,否则太乏味了“&/b&&br&&br&over
分享我的几个有效方法: “和BOSS沟通” 有任何疑问,及早和交给你任务的人探讨,聊聊天不会更焦虑,反而容易让你快速形成一个思路。 “碎片时间思考” 用你不能玩游戏看视频的时间,比如WC、走路、洗澡的碎片时间做做脑图。 “不完美主义,来用纸画第一个…
不良坐姿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我说个严重的例子吧:一个男孩17岁以前很健康,17岁之后开始着迷网络游戏,每天将近12小时在电脑前,18岁的时候觉得走路没有力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家里带着走访过很多医院,大夫都说没有问题,注意多运动就行。到他21岁的时候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他已经没有办法保持稳定的站立姿势超过10秒钟,走路的时候像一个畸形儿。当然我们只是偶尔碰面,我才知道了这件事,到了这个程度我没有能力解决问题,后来北医三院确认为痉挛性截瘫,再后来做康复没有什么效果,我再通电话问的时候,这男孩回家了,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br&&/p&&p&
去年我开始在优体给小孩儿上课的时候,发现不少孩子有体态的问题,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态问题是6岁以后出现的,因为肌肉和力量开始明显增长,如果这期间很多运动动作出现错误,可能出现肌肉不平衡,这些失衡的现象就导致了体态问题,会引起运动损伤,降低运动效率,最后还可能使得神经系统发育受损,如果还经常玩手机,玩儿网游,出现开头那种问题不是不可能。体态问题对于任何人的影响基本一致,所有人都应该重视。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如果你的孩子在6岁以前就出现了体态问题,极有可能就是模仿你的姿态而来。&/p&&p&今天的文章说明如何保持正确坐姿:&/p&&p&之前挂过这图:&/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8d95ef8cd760fbd31b1e_b.jpg& data-rawheight=&304& data-rawwidth=&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58d95ef8cd760fbd31b1e_r.jpg&&&/figure&&br&&b&一、左为错误坐姿,&/b&&/p&&p&看上面两个箭头:右侧箭头是指头往前探出来,左侧2个箭头意思是抬头,使用电脑一族头部的&b&“标准错误姿势&/b&”这样引发的问题是第1,2节颈椎过度弯曲,下面几节颈椎过度伸直,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肩颈酸痛,臂丛神经受压,手指发麻。第3个箭头是指肱骨内旋与胸椎的过度屈曲,这里会导致很多问题,比如呼吸不顺畅导致肩颈肌肉过度参与加重颈部问题或是肌肉离心性紧张引发后背疼痛。再往下的几个箭头表示了腰椎和膝关节的张力变化。。。总体来说,这种坐姿会引起颈部和腰背的各种疼痛问题,力学上间接改变了膝关节的受力,提升了膝关节受伤的风险。另外膈肌的下降还会导致呼吸不良,使得心脏承担过度供氧的责任,于是心跳过快,焦虑,高血压都从这个坐姿而来。&/p&&p&&b&二、如何通过练习把这些问题改善呢?&/b&如果你没有专业教练指导的话,其实仅仅是维持右侧正确的坐姿就能明显改善问题。&/p&&p&正确的坐姿依次是下巴和头收回落肩上,两侧肩胛骨向后收缩同时大臂稍微外旋让胸打开 ,同时肩胛骨下沉尽量让锁骨拉平成一条直线。脊椎拉直让上半身重心落坐骨上,腰腹保持一定程度的收紧来维持脊椎的姿势。而脚落膝盖正前方,双脚,双膝都冲正前方。&b&另外这个坐姿如果维持时间过长,一些肌肉开始疲劳,骨盆会出现不稳定,因此需要考虑将后背靠在椅背上,以正确坐姿为前提&/b&。以这个正确坐姿为基础,看手机的时候需要把手机拿高,避免低头。&/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adfde4f857e630b04a677d_b.jpg& data-rawheight=&416& data-rawwidth=&39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figure&用电脑同理 ,使用电脑的时候避免头前倾,保持肩胛骨下沉,不要耸肩。 (左为错误姿势,右为正确姿势)&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e6ed83b59b35e08f615ae_b.jpg& data-rawheight=&219& data-rawwidth=&35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6&&&/figure&&/p&&p&&b&三、&/b&&b&简单的自我颈部问题缓解方法:&/b&&/p&&p&画圆:&/p&&p&1) 保持肩膀固定不动,用下巴在矢状面上画圆,顺时针6次,逆时针6次&/p&&p&2) 保持肩膀固定不动,用下巴在冠状面上画圆,顺时针6次,逆时针6次&/p&&p&&b&四、&/b&&b&简单的自我腰部问题缓解方法:&/b&&/p&&p&1)DyingBug&/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8cf7adeff4a48_b.jpg& data-rawheight=&218& data-rawwidth=&3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ure&&br&&p&这个动作可能大家见过,我一直提议练平板支撑前必须先练好这个动作,否则练平板支撑容易伤腰而不是练腹肌。这个动作的起始位置是双腿屈膝靠近胸部,感觉腰椎贴住地面。手臂在练习初期可以不抬起来,就贴着地面。练习时双腿慢慢下降,在下降过程中腹部持续紧张,一定保持腰椎贴地,如果感觉贴不住地面,马上将双腿收回。一共练习30次&/p&&p&2)臀桥:&/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b3f6f29f3a5db0bc4638_b.jpg& data-rawheight=&391& data-rawwidth=&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b3f6f29f3a5db0bc4638_r.jpg&&&/figure&&br&这个动作大家可能很熟悉,但是往往错误训练导致一些臀部深层肌肉过度疲劳,浅层肌肉又没有被用到。动作说明网上都有。但是我有1个要点说明,始终双膝与双脚冲正前方,如果不能保持马上停止,休息。一共练习30次&br&-------------------------------------------------------------&p&最近补充:每次发这种基本动作贴都收到很多问题反馈,我没有太多时间回复,每发一个贴子,私信+邮件可能超过100封来问个人问题。实在地说,在网络这个交流层面上,我最大限度地把能写出来的都写了,很多东西可以直接收高价上课。我把一些很重要的基本的方法每次都已经详尽的写出来了。我之所以每篇写这么多,就是希望提供参考,让大家自己能进行些基础训练,这样虽然保守,但是不会出错,一些不在北京的朋友也照顾得到。对于一些简单问题反馈我当时就回复,但是如果有更多的个人问题,网上其实已经难以解决了,很多时候需要体态分析和现场评估,建议线下来上我的公开课或加入公众号的MTM线上公开课。&/p&&p&公众号jlgaoke&/p&&p&&b&我希望大家变得更好,但是练习动作仅供参考,有任何病理问题的人请谨慎把握练习程度或遵医嘱,训练过程出现的各种问题自己解决,我会提供建议,但不承担责任。我会一直和大家继续下去。&/b&&/p&
不良坐姿会引发很多的问题,我说个严重的例子吧:一个男孩17岁以前很健康,17岁之后开始着迷网络游戏,每天将近12小时在电脑前,18岁的时候觉得走路没有力气,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家里带着走访过很多医院,大夫都说没有问题,注意多运动就行。到他21岁的时…
&blockquote&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br&&/blockquote&&br&这是《病由心生》里的关于完美主义的一个认识,我觉得角度选择的很好,它提示我们完美主义者的关注点永远是缺憾,从而往往会导致一种主观上的受挫。而我们都明白长期的受挫很容易导致——&b&习得性抑郁。&/b&&br&&br&&br&&b&这种习得性抑郁表现为逃避做出行动,恐惧面对结果的形式出现,从而使得个人抗拒做决策,这就形成了一种恐惧和逃避机制&/b&。&br&&br&&br&&br&&br&在这里,我可能想插入一个大家都比较关心的话题,拖延症。&br&&br&我认为:拖延症是这种恐惧和逃避机制的衍生物的一种,算是比较轻的一种。拖延症所拥有的问题,就是拖延着,拒绝面对自己要做的事情,因为做这些事情往往给自己带来负面的感受。而人们拖延,逃避的并不是针对的要做的事情,而是在做事情时所必须承担的痛苦、不安、不舒服的感受。&br&&br&提供一个场景,一个正躺在床上,肚子饿了的人就面临着这种选择。他可以马上起来吃饭,但是这意味着他要做出改变——即从比较舒服的躺在床上的状态过度到比较不喜欢的走路去餐厅的状态。他心里往往是这样想的:“哦,我肚子饿痛苦,我起来去餐厅也很痛苦啊。”这是典型的&b&两害决策&/b&,顾名思义,即每一个决策对于决策者都意味着有害的。关于决策学的研究上显示,两害决策是人们最难以做出决定的决策之一。&br&&br&所以我们看到了什么?这个肚子很饿躺在床上的人就一直处于这种难以决策之中,当人们很难决策的时候,他们往往选择保持原状。于是这个肚子很饿的人依然躺在床上。这就事实上造成了我们说的拖延了。&br&&br&&br&&br&&br&话题扯的有点儿远了,拉回来。这种“拖延”在本质上是一种逃避主观痛苦的逃避机制,加上两害决策的困难导致的原因(我更愿意称这是人类心理和思维决策共同的弊端)。&br&&br&而逃避机制还会衍生出诸如对于某一件事物特定的恐惧症,当习得性无助产生的时候,特别是挫折产生比较大的时候,人的心理会形成对周边事物的泛化,这就是为什么曾经看到父母溺亡的人恐惧水,有被伤害经历的人恐惧被伤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就是这个道理。这种逃避机制本身是人类的适应的结果,无论是拖延症对于负性主观感受的逃避,还是恐惧症对于事物的逃避,都是一种人类保护自己的东西。&br&&br&&br&&br&而为什么完美主义者更容易产生拖延等无效率事情呢?&br&&br&我们首先得说,完美主义者往往对于所要完成的事情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值。这种高的期望很容易导致行为的受挫,而受挫本身又产生失望痛苦的情绪。当这一过程:即”&b&高期望→行动→受挫→失望痛苦情绪&/b&“,被不断强化之后,就会产生逃避机制。&br&&br&人们出于本能的厌恶失望痛苦等情绪,从而会切断这一过程,而人们往往切断这一过程的环节就是行动——“受挫”是不可控的,随境遇变化,“痛苦失望情绪”的产生是人的本能,也很难克服。而普通人,特别是我们中国文化往往拥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取向,高期望往往被我们美化了,我们也很难从这个环节切断它。所以人们本着简单至上的原则,首先形成的就是遏制行动。&br&&br&当行动不断被遏制,且经常出现这种状况,那么就产生了另一个循环,即”&b&高期望——放弃行动&/b&“,呵呵,这其实就是典型的习得性无助。&br&&br&这也是拖延症和逃避、恐惧症的心理模式『注1』。&br&&br&&br&当我们回头看这以结果时,我们是不是明白一点,为何会完美主义者会产生低效率和拖延了?人们害怕面对受挫经历,因此遏制行动本身。什么时候人们会克服这一模式?还是以那个躺在床上饿肚子的人为例,当他足够饿,这种负性效应足够大,明显超过从被窝里出来的痛苦时,这一拖延和无效率行动就被解决了。&br&&br&&br&————————————————————————————&br&&br&&br&可能还有人感兴趣如何战胜拖延和恐惧机制,我就发发福利给大家。&br&&br&依旧回到那个决策模式:&b&高期望→行动→受挫→痛苦和失望体验&/b&&br&&br&其实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是非常多的,从这个模式本身我们就能够看到很多方法,拖延症本身是切断了行动这一途径,那么我们就“切断”而言,能够选择的就非常多:&br&&br&&br&&b&1.切断高期望:&/b&&br&&br&
凡是不要抱有过高的期望,放平心态的行动。这也是为什么那些给大家猛灌鸡汤,要随遇而安,要承认不完美啦,却能够产生有益影响的原因。&br&&br&
但我想指出一点,这种鸡汤或者说文学性的描述,由于其模糊性和我们的目的性不强,很容易在现实生活中功利的价值观环境中被抹杀。周围人和社会文化会把一切不明确都塑造成它需要的东西。&br&&br&&br&&b&2.切断受挫&/b&&br&&br&
很多人会很有疑问,受挫不是不可控的吗?因为受挫不受挫是外界的结果评价,怎么切断呢?&br&&br&
很简单,降低自己面对的目标就行了,压缩风险。电视剧《爱情公寓》里,曾小贤作为成人去参加小学生搏击比赛,就是这个道理。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从而避免陷入这一个负性循环,在积累到一定信心时,再去做一两件比较冒险的事情,这样就遏制了上面这一模式的强化。而形成另一个比较好的循环:“期望→行动→成功!→愉悦、快乐”,当这一循环强化下去,就产生自信的感觉,偶尔失败一两次,不影响整个效果,起码不会坠入负性循环之中。&br&&br&
所以,先做有把握的事情,一点一滴积累信心,然后做一些不太有把握的事情,循环渐进。当然,也不能做太简单的事情,这样就因为任务难度太低而不能带来快乐的体验。&br&&br&&b&3.切断痛苦、失望体验&/b&&br&&br&
这一环节,就是增加你抵抗挫折的能力,从主观体验上正视痛苦和失望,对情绪体验产生豁免。与第二个相反,这需要你面对挫折,再挫折的过程。直到你对于痛苦和失望的体验产生一定程度的豁免和抵抗,也就是脱敏技术。&br&&br&
许多人可能反对这一条,觉得受虐狂才会选择这个。其实,简单的挫折和失望体验就能够带来训练的成果,比如挑战高手:和自己不能力敌的对手下棋、玩竞技游戏、纸牌等等。这一条很容易做到。&br&&br&
另一个非常好的方法是进行身体上的锻炼,即恢复训练的方式,剧烈运动一段时间,然后休息一段时间,计下休息完成的时间,然后依次减少休息时间。研究发现人们的抗压能力往往跟身体恢复能力呈正相关,因此这种恢复训练,锻炼身体恢复能力的方式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从而增强对抗挫折的能力。&br&&br&
长跑、极限运动等等,也都是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因为这些运动都要面临痛苦的体验,特别是长跑,对人的耐力往往有非常大的提高。更别说极限运动这种受虐狂才选择的运动。&br&&br&&br&&br&
其实,除了上面说的这些比较常规的方式以外,克服拖延和逃避机制还有一个办法——认知疗法:认清自己的这种行为模式就是逃避,并且这种逃避并不会让自己痛苦减少,反而会让痛苦一直增加。还是那个饿了躺在床上的人,当你清晰的认清楚这种行为的弊端的时候,清晰的知道自己是在逃避的时候,本身对于你自己就是巨大的进步。&br&&br&
而&br&&blockquote&&b&无论做什么,都记得这是为自己而做,就会毫无怨言。————《流金岁月》&br&&/b&&/blockquote&&br&
就是这个道理。&br&&br&&br&——————————————————————————&br&&br&&br&最后,我想再回到我们的问题,为什么完美主义的人容易拖延和无效率?&br&&br&&br&顾城有一首诗直接道出了这个原因:&br&&br&&blockquote&你不愿种花,你说我不愿看它一点点凋落,是的,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避免》&br&&/blockquote&&br&人们对主观痛苦的逃避导致了拖延,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从本质上解决它。而完美主义,更容易在高期望中面临受挫的局面,从而产生大量的负性情感,为了逃避它,最初的完美主义者更容易变成一个习惯性逃避的懒人『注2』。&br&&br&&br&&br&&br&&br&&br&备注:&br&&br&&b&注1&/b&:恐惧症做一下变化就可以了,“心理想要追求的目标→行动→受挫→巨大的难以忍受的痛苦”,那么人们马上切断行动的通路,这种痛苦会带来深刻的主观恐惧体验,从而为了保险,人们也主动切断“目标物”来保证这一环节断的更加彻底。这就产生了恐惧症。&br&&br&&br&&b&注2&/b&:我这篇只是从心理学角度,或者只是决策角度分析的。我认为,还应该有一个角度被提上来,那就是经济学角度———完美主义的的追求,使得逼近完美的过程中,资源(无论是认知资源还是物质资源)的消耗呈几何倍增长。这种逼近完美的代价的增加,也会带来受挫,完美主义者很可能恐惧要消耗的资源,从而以“经济”原则的考量,放弃行动。
完美主义者表面上很自负,内心深处却充满了自卑。因为他们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是关注缺点,很少肯定自己,也很少肯定这个世界。 这是《病由心生》里的关于完美主义的一个认识,我觉得角度选择的很好,它提示我们完美主义者的关注点永远是缺憾,从而往往…
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西医的睡眠专科就不用说了,生意好到爆,美国最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国内常见的医药疗法,我都研究过。常年老中医,广州治疗失眠最好的几位大夫(文大夫+武大夫)也都请教过。失眠这件事情上,中医相对西医更有用一些。白云先生提到的是心肾不交,临床上常用治疗中年失眠有效率最高的是“归脾丸”,来调理营卫不和,气机不顺从而导致失眠,有效率还是能达到70%左右。&br&&br&很多同学说的很对,就是我们自以为自己放松了,其实根本没有放松,身体某些部位,还是不自觉地紧张。现代人对自己的身体、感受已经太麻木了,不能感知到自己身体所处的状态,也就很难很平和地引导自己的身体进入不同的状态。所以,睡眠到底是什么——是“意识”引导“身体”进入一种放松和休息的状态。我们用安眠药和酒精,只是暂时地把“活跃的意识”麻痹。我们大量运动精疲力竭,只是暂时地让“身体疲惫到不受控制”。短时间,一次两次是有效果的,想要由此获取长期的高质量睡眠,却不是可取之道。&br&&br&&b&如果你认可我对睡眠的定义:让意识引导身体进入一种放松状态。你就会理解,真正解决失眠问题,建立高效睡眠的核心在于,重建“意识”与“身体”的合作关系。意识和身体能够相互理解、沟通与合作。&/b&&br&&br&因此,对改善睡眠最有效的活动,往往都是:冥想、瑜伽、太极、打坐,等活动。这些看起来“过于温柔”的活动,其实都是将我们的意识慢慢拉回身体,重建自己对身体的感知能力。有机会去一趟离你家最近的瑜伽班,或是太极班,只尝试一次,你就会开始知道自己的意识24小时几乎全部在外面,鲜衣怒马,锦衣玉食,几乎没有一分钟花在感受自己的身体,了解自己的身体上。身体不配合,还用说吗?&br&&br&&b&在美国,冥想作为最简单易行的方式,已经被大量医学机构认可纳入专门的sleep therapy体系中。&/b&在UCLA和哈佛大学,都有专门的用正念冥想治疗睡眠问题的疗法,斯坦福这种寸土寸金的地方,还专门修了一个超豪华的冥想中心。而最近很有意思的是,太极拳在美国开始变得非常火,也被认为是对睡眠最有效的运动之一,安妮海瑟薇演的《实习生》这部电影里面,就常常出现一群人在公园里打太极的画面。&br&&br&&b&所以,找一件能重建意识与身体联系的事情,开始去练习就好。&/b&重建自己的意识与身体的练习,对不起,这件事情没有任何药能够帮助你做得到,只能靠自己。无论是每天花10分钟冥想也好,还是每周固定去抱一个太极拳或是瑜伽的班,你甚至可以很简单地只是做一套比较缓慢的伸展运动。都是好的。&br&&br&最后分享一个我最近悟到的心法。有一天晚上三点醒了,睡得不太好。脑子里突然蹦出“睡觉”两个字,瞬间理解了这两个字有多精妙——睡字,一个目,一个垂,告诉我身体的动作就是把眼皮“垂下来”。注意——现在你可以试试看,把眼皮垂下来,和把眼睛闭起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动作。仅仅是指挥上眼皮垂下来,就能瞬间激发起困意。&br&&br&再来看“觉”字,其实讲的是心理的活动,上面部分讲的是“放在里面”,而下面一个“见”字,结合起来就是把自己的心思放回自己的里面。体会一下,双目沉沉垂着,而又将心思放回自己里面的感受。当我按照这样去做的时候,很快又进入了深沉无梦的睡眠。&br&&br&&b&重建感知,重建觉察,这是我们能为自己的健康与幸福,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b&
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话题之一,西医的睡眠专科就不用说了,生意好到爆,美国最流行的认知行为疗法(CBT)和国内常见的医药疗法,我都研究过。常年老中医,广州治疗失眠最好的几位大夫(文大夫+武大夫)也都请教过。失眠这件事情上,中医相对西医更有用一些。…
现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这个问题。&br&&br&所以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来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br&&br&又有人说,当你挂着QQ,逛着淘宝,干着七八十岁老人都能干的事,你人生还有什么意义?&br&&br&…………&br&&br&这些话其实深层次的,反应的是现代很多人缺乏活力的一种状态,所以渴望从干其他的事中获得活力和愉悦感。比如旅行、阅读、爱情之类的。&br&&br&可能很多人觉得自己无论干些什么,都无法摆脱这种没有活力、失去兴趣,像老年人一样懒散、消极的状态,感觉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是原地打转,陷在一个怪圈、死循环当中不能自拔。&br&&br&想要锻炼,想着练出一身腱子肉,身体好了,然后自己就能愉悦起来,就能充满活力,但坚持锻炼了两天,就坚持不下去,因此指责自己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br&&br&想要学习英语,想着精通一门外语,无论去和老外交流,还是求职,都能有莫大的帮助,然后学成之后,自己能充满成就感,自己去做,然后坚持了几天又放弃,又指责自己没有毅力,三分钟热度。&br&&br&想要练字,想着练一手好字,然后朋友、亲人惊羡,自己也满满自得,可是自己好像也坚持不下来,因此总是懊恼。&br&&br&想要努力阅读,做一个充满知识的智者,头脑充实了,然后自己就不会没活力了,可是要么浮躁地看不进书,要么看了一大堆书,感觉自己还是老样子。&br&&br&想要追求爱情,可是自卑自怜,感觉别人看不上自己,或者自己追不到。&br&&br&想要融入人群,和别人交流,想着只要慢慢变得外向开朗,然后自己就能开心了、充满活力。&br&…………&br&&br&可是无论怎样做,似乎都不能有个圆满的结果,没办法摆脱不了这种状态,反而充满挫败感,感觉绝望无力,顺带着指责自己,没有毅力、懒散,拖延,消极,像老年人一样。&br&&br&然后想向他人求助,比如上知乎提问,因为自己无论怎么做也做不到,希望他人能作为自己人生导师,指点迷津。&br&&br&这种心态,并不是个别人有,而是很大一部分人都有这种没有活力、懒散、缺乏兴趣、拖延、消极,只是程度不同而已。&br&&br&而很多人认为要摆脱这种状态的关键是,坚持做某件事,比如去旅行、阅读、练字、锻炼、学习、交流等等,并且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一旦放弃,自己就是没用的废人,但往往自己坚持不了,做不到,又或者坚持了很久,仍然感觉自己没有丝毫进步,反而让自己充满挫败感,感觉自己没用,没有毅力。&br&&br&&br&问题的关键在哪?关键在于自己没用,没有毅力,懒散,消极?&br&&br&不是。&br&&br&问题的关键在于,你没法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当中,获得足够的愉悦、活力、和成就感。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事,你最终,都会觉得乏味、无趣。都会觉得自己失败了,然后强烈的挫败感。&br&&br&所以解决方法不是去做成某件事,因为无论你做什么事,你都无法从中获得足够的乐趣,反而最终会因为坚持不下去,或者做了很久仍然没有活力,充满挫败感。而这种挫败、无力,会让你自身感觉更糟糕。在泥沼中越陷越深。&br&&br&&br&&br&很多人说,解决方法是要坚持锻炼、学习、交流、阅读等等,那做不到或者坚持不下去怎么办呢?想想父母、想想亲人,想想他们关切的眼神,你还忍心堕落吗?&br&&br&&br&但事实上,这种说法无疑是隔靴搔痒,因为很多人未尝没有去尝试学习、交流、阅读、锻炼,但最后都坚持不下来,或者做了很久,感觉无聊,反而质疑坚持的意义在哪?充满挫败感和无力感,然后父母和亲人的期望并没有让他们奋发向上,反而让他们更加焦虑痛苦,感觉辜负了他们,于是更加消极,陷入了一个死循环当中。&br&&br&&br&真正的解决方法不是去坚持做某件事,并且还一定要做成,一定要有个满意的结果,认为做成了自己就能摆脱这种状态。不是这样的,这种心态其实是错误的,这样其实是把问题推到未来,认为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自己才能走出去,而如果结果不好,意味着自己失败了,意味着自己没用,废物。这种心态只会让你觉得自己原地踏步,在一个怪圈中越陷越深。&br&&br&&br&真正的解决方法是,学会如何享受自己做每件事的过程,学会发掘自己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就,学会从自己所做的每件事当中,去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和活力。重视做每件事的过程,而不是结果。&br&&br&&br&两种思维模式区别在哪呢?&br&&br&错误的思维模式认为,自己一定要做成某件事,自己才能有活力、成就感、愉悦感,重视的是事情的结果。&br&&br&&br&正确的思维模式认为,无论自己做什么事,学会享受其中的过程,发掘自己的成就感、活力、愉悦感,而至于怎样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视的是事情的过程。每一次微小的成就都值得肯定。&br&&br&&br&学习,就静静地品味知识,至于学到多少,不必在意;锻炼就享受跑步时的畅快,至于有没有腱子肉,坚持了几天,也不必在意。旅行就好好欣赏风景,不必忧虑前路如何;当你能重视过程,享受过程,不那么重视结果,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摆脱这种状态了。&br&&br&&br&我们太多人太重视结果如何,跑步一定要有肌肉,读书一定要学富五车,学习外语一定要彻底掌握,旅行一定要行走千里,你眼中只有一个确定结果,如果没做到就焦虑痛苦,自己就是没毅力,三分钟热度,就是废物。而不能对自己当下过程中每一次细小的进步、前行而由衷的高兴。&br&&br&&br&如果一个小孩一直想着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长大,那么他会为遥不可及的那一天而焦虑压抑;但如果他着眼于自己每一次细微的进步时,这时,成长才会变成一件开心的事。&br&&br&&br&我们的潜意识中,自己永远是未完成的半成品,距离完美永远都差一点,唯结果论,简单粗暴地划分自己是否成功。只有成品值得肯定,哪怕半成品花费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努力,都是没用的废物。而不能把自己当做一个虽有很多缺点,但却在不断完善的有各种闪光点的艺术品。不能由衷地喜欢自己。由衷地赞叹自己每一次进步。&br&&br&&br&那么失去兴趣,没有活力,怎么摆脱这种状态呢?当你心里想着如何摆脱这种状态,你其实是在重视一个确定的结果,要么摆脱了,要么没摆脱,二元论。而对自己的每一次为之努力的进步,每一次前进都忽视,因此你总会觉得自己一直原地打转,一直在泥沼挣扎,一直没办法摆脱。&br&&br&&br&你去尝试学习,无论你学到了多少,你毕竟在收获知识,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值得肯定。而你却想,唉,只看了一页的书,自己真没用。&br&&br&&br&你去跑步锻炼,无论你跑了多久,坚持了多少天,你毕竟是在锻炼,而这个行为是积极的,值得肯定的,至于收没收获一身肌肉,强壮体魄与否,那不是你现在所需要考虑的。而你跑了几天坚持不下去,你却又拼命指责自己没毅力。可是无论你坚持下去与否,你毕竟去尝试跑了步,这不是很棒的尝试吗?&br&&br&&br&&br&你在背英语,无论学了多少,无论学了之后有没有用,你毕竟是在积极地学习,而这个过程就值得肯定,至于学习的结果如何,重要吗?可你总想着,唉,自己只学了十几天,没有坚持下去,真没用。可是那十几天的努力呢?就被你忽视掉了,因此你又去指责自己没毅力。&br&&br&…………&br&&br&当你在干一系列积极的行为,比如读书、学外语,锻炼,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积极的,充满活力的,昂扬向上的,而却被你忽视,你一直着眼于未来的结果,而忽视了你当下的奋发向上。&br&&br&&br&&br&你在努力,你在前进中,这过程就是你最大的成就,结果怎样,到没到达终点,不必在意。&br&&br&&br&倘若跑马拉松只有终点是最重要的,那我中间跑了那么久是不是就白费了?如果你吃第十个馒头饱了,那么前面九个馒头是不是白吃了?&br&&br&&br&当你学会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时,你自然不会为之苦恼了。&br&&br&&br&想去追女生就去追,自己不高不富又不帅,那又怎样,至少你在尝试,你比很多同样的宅男优秀得多,至少你迈出了第一步,追没追到,不重要,倘若一定要等到自己又高又富又帅才有信心去做,那么如果你永远不高不富又不帅呢?是不是就一直宅在家里顾影自怜呢?&br&&br&&br&重视过程,而不是结果。享受过程,尝试忽视结果。发掘成就感,消除挫败感。&br&&br&当然,这种技能需要锻炼。&br&&br&&br&&br&之所以难以走出这种没有活力的状态,因为你的思维是结果论,认为要做成某件事之后,自己才能走出去。而问题的根结并不在这,问题的根结在于,你没办法沉下心享受所做的每件事的过程,因此无论你做什么,你都会感觉没有兴趣、活力,没有乐趣,最终你会呈现出懒散、三分钟热度、没有毅力的状态,被这种状态打败,放弃坚持,只看重一个结果,重新陷入死循环。&br&&br&&br&&br&那么你真正要做的是如何从自己当下所做的每件事当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这才是你值得学习的技能。&br&&br&&br&当你做任何事,只重视一个确定的结果,而忽视自己努力的过程,那么做的再好你也没办法得到足够的乐趣的。&br&&br&&br&活得再好再精彩有什么用?最终不都是要死?&br&&br&为什么要追求爱情?最终不都得平平淡淡,柴米油盐。&br&&br&学英语学的再好有什么用?工作又用不到。&br&&br&…………&br&&br&如果你一直陷入唯结果论的思维当中时,那么所有的事都会变成虚无没意义。&br&&br&&br&不要浮躁急切,快节奏的生活让每个人做事都急匆匆地想要求得一个好结果,所以过程如何,往往都忽视了。&br&&br&&br&所以,归根结底,是要从改变自己思维的认知模式入手,而不是其他。
现代很多人普遍存在缺乏活力这个问题。 所以有人说,人生的意义就是,要么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要么来一次奋不顾身的爱情。 又有人说,当你挂着QQ,逛着淘宝,干着七八十岁老人都能干的事,你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这些话其实深层次的,反应的是现…
&p&谢李淮邀。这一次是无比真诚地感谢邀情。这个邀请不仅让我回忆起了高考,而且直接治愈了我的懒癌。我从高中毕业开始就被高中老师邀请写这个答案,后来一直拖到现在,差点都要完全忘了还有高考存在的现在。&/p&&p&高考语文是我除了中考之外,考的有史以来分数最高的一次,133分。由于此分数本身含有很多运气成分以及省情不同(我们省想短期内快速得高分,必须写议论文),很可能存在着过多主观内容以及各种不实用、不适用的问题。&b&这个答案仅仅是为了更可能得高分,而不是为了写一篇真正有深刻内涵、高水平的作文。如果写高考作文还在不断强调自己有独立思考,自由意志,得不得分无所谓,我只能说你没弄懂什么叫做高考。&/b&我写这个答案不能保证适用于其他省份,更不能保证能提高作文分数,我只想完成一个一直以来没有完成的任务。本文不涉及立意与论点的提升方法,以下结论是建立在你能够切合题意、立意深刻的基础上的。那么下面开始吧,讲一讲如何写出格调档次高的&b&&u&议论文&/u&&/b&。&/p&&p&本文目录
一 核心思想
二 如何写出
4关于句式和结构
三 如何寻找
四 如何借鉴&/p&&p&一 核心思想
本文的核心思想是 在&b&最短的时间&/b&内&b&打造&/b&出&b& 具有相对固定模式&/b&的&b&看似&/b&深刻有文化素养有内涵的高考作文。这句话的重点我都全部加粗了。最短的时间,就是要求自己能够无比熟练地使用总结出的写作技巧,在极短的时间内写完一篇作文。要达到这一要求,就需要平时大量地练习,是的,要像做题一样地大量练习,达到内化于心的效果。以我高考作文为例,我当时因为无法确定立意而耗费了大量地时间,最后只剩下30分钟去写作文,在开始动笔之后,我就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地写完了,很多东西其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就都源源不断地涌了出来。这肯定离不开平时&b&积极主动&/b&地训练。这句话我用了打造这个词,而不是写,是因为我认为与一般作文不同,高考作文从来都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精雕细琢,提前准备出来的。如果开头写不好,就提前准备开头,倒数第二段写不好就提前准备第二段,把一篇作文拆分成多个部分,分别去准备、雕琢。相信我,这一思想真的很重要。所谓的相对固定模式,不是指作文辅导书上的作文模板,比如什么三段论,而是指其内在逻辑,整体结构,甚至是句法与词语,各个段落都是相对固定的,都来源于一套准备好了的系统中。这句话还有一个重点叫做看似。什么叫看似?就是其实稍微有点作文功底的人会认为这样的作文狗屁不通,矫揉造作,毫无价值,但是一般的高考从业人员会误以为这是一篇很有深度很有内涵的文章,它一定是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深厚的阅读量、缜密的思维、扎实的写作功力......恩,你还可以接着忽悠...那么这个“看似”怎么来、怎么体现在呢?接下来会说&/p&&p&以上基本思想希望大家能够牢记,并且还能够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主要是有文采、深刻)来进行进一步思考。&/p&&p&二 如何写出
由于距离高考时间比较久,我已经找不到那些我曾经珍藏很久的资料,也就缺乏了很多实例,只能通过记忆想起一些东西,不准确之处,还望见谅。
什么样的用词会显得更高逼格呢? 我个人的推荐是更接近于古文的一些词语,文言词语,佛教用语,道教用语以及一些看起来很高深的词语。这样的词语用好了会使得作文整体文采增添不少,同时好像就有了些文化内涵。比如,你要写某个人远离世俗,独守寂寞,你直接这样写就显得很一般,你可以写这个人心有青莲,与青灯常伴。虽然有可能看起来不是那么搭,但是用了比喻以及用了佛教的用语之后,会显得不一样一些。例子不一定恰当,主要学习一下思想,同时多搜集积累一些优秀作文中的词汇。&/p&&p&注:这样的文笔会更加偏向于散文,一是不容易写好,二是会有一些人不喜欢,不可盲目使用。通过借鉴,找准自己的作文风格并且一以贯之,才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起一个好的标题真的是至关重要的,谁都知道。标题往往是抄袭滥用的重灾区,一点也不比论据滥用来得少。好的标题往往内涵很丰富,或者比喻很精妙,又或者用词很高深。这三个方面是主要写出一个好的标题的关键。你要问我怎么写,一时半会儿我还真想不起来以前的那一个套路了,但是别急别慌,请开始准备你的标题数据库。什么意思?就是其实大家都会看到各种满分作文,各种优秀作文,甚至会去网上搜一些好的文章,那么你一定见过好的标题,很多人看了就过了,你不能,你要开始建立起一个数据库,并且严格要求自己去仿写,筛选的标准以及仿写合格的标准都请参考我之前说的三个方面。当你见得多了,身经百战了,就可以轻易地从标题开始弄一个大新闻,从而和阅卷老师谈笑风生。
虽然我真的记不起来怎么写,但是我可以给出反例啊。比如奋斗这个话题,很low的就是 “奋斗才能成就美好未来”,“学会奋斗”,“奋斗如歌”“奋斗如浆,人生如船”。要么太过直白,太过粗浅,要么就是比喻太普通,用词太弱智。各位一定要避免这些情况,写不来多找多搜集,减少瞎写。哦,我想起来了一个比较好的标题《随心到达,一江清明》写的话题是关于叛逆的,你看,它连叛逆这两个字都没出现。且不论这个题目到底说了什么,到底高不高深,起码在一开始看起来还是挺符合我说的几个标准的。之后你就可以模仿啊,以后你写跟着你的心走,你就将其可以改为随心到达。同时你也可以思考用两个浓缩的四字词语来作为标题。总之对于一个好的标题一定要充分的挖掘其可利用的价值。&/p&&p&3论据
高中生的论据利用真的是吐槽一年也吐槽不完啊。比如,他们深刻贯彻了这个腿我可以玩一年的思想,于是孙子一年里面都在膑脚......互联网概念更是玩得溜溜的,一键云跳河,一键云自杀,一键云出家....至于屈原,司马迁,陶渊明,脑残论据三件套就更不要提了。主要讲一下论据的选取和使用。事例以及名人名言一定要选老师比较熟悉的,但是很少用的一些人。你的目的是为了看似全文很有内涵,那主要也是给改卷老师看的吧?那么你就要多写写语文老师可能熟悉的一些东西,比如张爱玲、林徽因、钱钟书、毛姆、米兰昆德拉、歌德等等,别人少用的稍微高端一点的东西,所谓熟悉的陌生人,要的就是这种感觉。什么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俄国名字一大堆斯基 就少用点。
问题来了,到底能不能虚构名人名言呢?我的回答是不支持也不反对。虚构名人名言一定要注意,千万不要虚构名人,你说你这不是傻吗?千万不要虚构的名言一看就不是这个人说的,你说孔子曾经说过:钱不是万能的,你这不是傻吗?要多试着模仿这个人说话的语气来虚构,更好地方法则是稍微改变一下句式,然后替换名言里的关键词,这样你就会发现所有文章里面歌德都会出来说一句,发表一下意见。我就是这样做的。有一次高中老师还特别在全班夸我名言用得好,一看就是经常看书,而且你看王叶枫写的那篇《xxx》里面这句名言,真是出彩啊。我也是醉了。
名人名言还有事例要准备多少呢?不要太多,以你四到五篇文章总共会用到的名言数量总数、事例数量总数为准。当然你全篇都不用,你说总和为零,那就不关我的事了。这主要是有两个用处,一是由于总量其实不大可以来来回回的使用打磨,学会在不同话题里面用,这样显得运用会特别自然纯熟,二是减少了记忆量、减少了背论据的时间,并且当论据不足或是忘了没东西写的时候能够调用其他事例强行补充上去,使得全文仍旧丰富有内涵。当然啦,记得每次写文章都从自己的论据数据库里面调用不同的人。
那么怎么使用论据呢?还是要文采的啊,大哥,你不是在写记叙文。最好两三句话就搞定。你不要写:勾践和吴王夫差...然后有一天,勾践卧薪尝胆了....然后有一天,勾践重新坐上了王位...然后吧,这个故事吧,我就想告诉你,这个人啊,真的是应该忍辱负重。简要介绍一两句,甚至就出场混个脸熟就行了,主要你需要引出你的观点啊,观点啊大哥。别全篇拢共讲了三个小故事,最后来一句,因为奋斗,那谁,那谁和那谁才成就了他们的美好明天...什么?你告诉我你早就知道反例是什么样的,但你觉得知道了没有什么用啊,你还是不会正确使用论据?那这种情况下,请看第四点“如何寻找”学会找到自己需要的好文章,并且学会从你找到的好文章里直接截取事例和名人名言再化成自己的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学习他人怎么运用论据,以及直接获取优秀作文作者为你筛选好的论据,是一种比看作文素材书高效得多的办法。&/p&&p&4句式和结构
这里我就不详细说怎么写一个句子了,因为方法太多,我也忘了,主要就参考怎么用词,同时建立一个句子的数据库并仿写就好了。至今我就只记得一个“不是...而是...&句式,里面再带有一两个比喻,据说会显得特别有思辨性,有哲理(我呸!),于是每次写作文都用,后来发现好多优秀作文里面也有。至于这个句式到底有没有卵用,我就不知道了。
还是主要说一下句式和结构。这里说的句式和结构主要是指内在逻辑,而非外在的各种连接词、三段论什么的。我以为一篇文章想要深刻并且看起来很有议论的风范,除了我之前说的那些,还少不了句式和篇章结构。你就需要找两三篇你特别喜欢的文章,然后去研究全篇句与句之间为什么这样连接,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拓展和补充,还是从其他角度分析。既然是拓展和补充,它是以上一句的什么词语来拓展的呢?用了什么手法呢?下一次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借鉴等等。一定要从杂乱无章,看似没有一点卵用的文章里面找出那些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来。
文章段落的分析也是如此,你要看看某篇文章每一段分别是什么,是论据还是分析还是都有,如果都有这一段里面分析为先还是论据为先,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连接的。比如我吧,就很爱写一个诚然....然后再写一个与诚然后的观点相反的段落,以体现出我的思辨性...似乎还挺有用的...
一定要说的一点,千万不要写三段论!!一定不要!这是本人见过的最滥用最low的一种段落结构!高格调永远和廉价的三段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三段论太平庸 太多人使用,一般人难以凭借此的高分。即使能够在这种排比式的分论点句中表现论点新颖,文采斐然也很可能没有一点卵用。为什么?因为你要明白,你写作文不是给你的老师改的,而是给高考阅卷老师改的,他们是身经百战,见得多了,什么三段论没见过?见多了就烦,就会很可能会产生厌恶感。高中生不应该把高考分数押在这种极具不确定因素的文章结构上。&/p&&p&三 如何寻找
如何寻找一篇有价值的优秀/满分作文呢?首先当然看历年满分作文啦。但是网上的各种作文不一定能够保证真实性,需谨慎对待,因而我推荐一本书《全国高考优秀作文报告》是由课堂内外编的,里面作文质量还马马虎虎。主要在于这里面的作文比较真实,很有可能真的来自于考场的阅卷老师之手,有一定的可信度,而且还有按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来进行的评分(一般分成三部分进行评分),这是其他作文书上看不到的。在阅读时,不喜欢的文章直接跳过,喜欢的再参考参考评分和里面的评语就好了。但是事实上我觉得很多满分作文写得相当烂,不知是不是我不喜欢这种风格才这么觉得,还是其本身真的很烂仅仅靠字好看等因素得满分的。 我更加推荐的不是所谓的满分作文,而是各省市的模考、质检作文!真的是强烈推荐,好文的数量和质量都远远胜于所谓的满分作文。但是,你仍旧需要去做一个筛选工作,最后挑选出自己喜欢的文章。请记住,以自己的省市为主,把你知道省级考试,还有你们省的各市的大型考试的作文最好都看一遍,然后从中选出能较稳定产出高质量作文的考试,以后每次看作文主要先看这些考试作文。但其他省市的也要参考借鉴,比如我就觉得深圳市的历年模考优秀作文逼格真是相当之高,因而高中时几乎搜遍了深圳的模考作文。至于搜索途径,就直接百度一下就好了。
要注意的地方是,一定要舍得花时间进行搜寻工作,不断的在沙里淘金,不断更新你最喜欢、觉得最好的作文。同时,一定要控制数量,还有要对你挑选好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8高考理科二本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