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220吨氢氧发动机机能不能运用到汽车上

您当前的位置 :
解密长五:控制系统全新升级 氢氧发动机给火箭强劲动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即将实施飞行任务的长征五号遥二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计划于7月2日到7月日号择机发射。
  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于5月5日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26日上午8时30分,承载着长征五号遥二火箭与实践十八号卫星组合体的活动发射平台驶出发射场垂直测试厂房,平稳行驶约2.5小时后,于11时安全转运至发射区。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遥二火箭飞行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后续,在发射区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将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长征五号是无毒无污染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代表了我国运载火箭科技创新的最高水平,使我国火箭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长征五号遥二火箭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的第二发试验箭,其搭载发射的实践十八号卫星,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开展多项新技术在轨验证工作。
  解密大火箭:长征五号控制系统全新升级
  长征五号火箭是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相比以往的长征系列火箭,它的直径达到了5米,是我国所有火箭中体型最大的,所以它也被航天人亲切地称为“胖五”。为了让“胖五”稳稳地飞向太空,科研人员为它量身定制了许多新设计。
  “长征五号”相比于我国以往的火箭,最显著的变化在外形上。以发射神舟飞船的长征2号F火箭为例,它的直径为3.35米,高度为58.3米,起飞推力为600多吨;而长征五号火箭的直径达到了5米,身高约57米,有20多层楼那么高,起飞质量更是达到了878吨,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是长征二号F火箭的近两倍,他也是我国设计制造过的体型最大的运载火箭。
  从3.35米直径的苗条火箭到今天5米直径的胖火箭,从身材上看,似乎只有一米多的差距,但是这个变化,对于中国工业能力的提升却是巨大的。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对于五米直径来说,以前我们火箭的规模都在3米35,所有这些相关地面实验检测,包括制造的这些工装,都是适应3米35的,那对于5米来说,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上的一个放大,而是整个包括工业能力制造能力检测能力,这个全方位的一个提升。
  采用全新技术的长征五号,研制复杂程度超过以往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系列火箭。它的设计量是以往火箭的3.5倍以上,在“胖五”身上,设备超过了一千台,电子元器件有十万多只,仪器电缆的长度如果单根线连起来超过了一百公里。
  尽管如此,长五火箭的设计可靠性却是最高的,我国以往火箭设计可靠性最高的是0.97,而长征五号设计可靠性达到了0.98,为了达到这个设计要求,在长征五号的研制过程对,不但提高了对元器件的筛选门槛,做到了万里挑一,还加大了对控制系统的冗余设计,也就是关键器件都有备份。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采用的是三冗余双总线的控制,这样的话就是对于这种故障容忍能力应该说进一步提高了。在飞行过程当中,如果出现一个重要单机产品出现问题,那么我们通过冗余设计那么对整个飞行任务的成功没有任何影响,这样的话火箭的适应性,它的可靠性也能得到一个大幅的提升。
  氢氧发动机:给火箭一颗强劲的心
  “长征五号”是我国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一枚大型运载火箭,比以往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强大的运载能力离不开动力强劲的发动机,长征五号火箭采用了大推力氢氧发动机作为芯一级主动力装置,这也实现了我国氢氧发动机研制由小推力到大推力的重大技术跨越。
  长征五号火箭芯一级,采用了两台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推力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由于使用能量强大的液氢液氧作为推进剂,这种发动机可以在起飞时产生50吨的推力,而飞到太空中,它的推力可以上升到70吨。而在长征五号之前,我国研制的液氢液氧发动机的最大推力才仅仅只有8吨。
  想要得到巨大的推力,发动机内部压强一定要高。在长征五号重达800多吨的身体里,一半以上零下252摄氏度的液氢和零下183摄氏度的液氧,由于作为燃料的液氢密度很低,发动机内部就需要有一种高转速多级的泵给液氢加压,使发动机内部产生足够的压强,从而获得强劲的动力。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王维彬:它泵后的压力要达到16.5兆帕,就相当于这台氢泵要把液氢送到两万多米的高度,就像三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它的压强才能满足发动机系统的要求。
  长征五号的大推力氢氧发动机研制,从2001年立项经历了10多年的艰难攻关,王维彬告诉记者,到目前为止,发动机一共试验了上百次,累计试车时间超过了3万多秒,无数次的试验和测试,使运载火箭的动力大幅提升的同时,发动机的高可靠性也得到了保证。
  【新闻特写】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
  位于海南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国为了发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和长征七号专门兴建的。为了打造托举中国大火箭的世界一流航天发射场,它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装备。
  央视记者吴杰: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我们国家第一个滨海发射场,工作人员用了五年的时间,把它从一片原始森林和滩涂上建立起来。
  我们来到这里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石碑,上面写着两个大字,砺箭。因为这个地方对一枚来到这里进行发射任务的火箭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大家看到石碑后面两座高大的建筑,它们就是火箭的总装测试厂房,我们的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火箭进来之后,这里就是它们的第一站,要完成从平躺到站立的过程。同时,它们要在这里完成发射前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总装和测试工作。
  完成了总装测试工作,我身后的这个大铁门就会缓缓打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会坐着它的活动发射平台前往它飞天的起点,发射塔架。
  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转运,这是现代运载火箭最先进的发射模式。通过转运轨道,长征七号和长征五号分别抵达各自的发射塔架。这两个塔架和两个火箭一样,形同兄弟一般。为了适应目前中国运载能力最强的两型火箭发射时巨大的力量,这两座高达百米的发射塔架也应用了许多全新的技术。比如发射点火时,我们就能看到发射塔架下方并不是先喷火,而是先喷水。
  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技术部工程师张青:最大的不同是塔顶上,多了一个几百方的大水箱,主要是在发射台两侧,在火箭点火的时候,通过喷水,给火箭的尾焰和发射台降温降噪,几百方的水可能十多秒都喷完了。
  巨大的火焰蒸腾这大量的冷却水,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火箭发射时巨大的白雾,这些烟雾,通过发射塔底部的导流槽,向发射塔的两侧排出。
  ?经历过长五首飞1000多吨起飞推力的洗礼,导流槽依旧光洁如新,四周的植物也没有被破坏。从日首次担负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已经圆满完成了三次发射任务,而当两型新一代运载火箭都投入正式的应用发射之后,这里也将成为担负我国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工程的世界级的航天港。
责任编辑:邱苗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南海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南海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海南南海网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86)6  传真: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盘路30号新闻大厦9楼
 |  |  |  |氢氧除碳机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氢氧除碳机
氢氧除碳机是利用氢氧气体的催化特性、助燃特性、氢氧焰的高温特性,以及氢氧焰生成水的特性对汽车发动机内部缸体积碳进行清除的机器。事实上就是一台氢氧发生器以及一些附件。
氢氧除碳机简介
氢氧除碳机是利用氢氧气体的催化特性、助燃特性、氢氧焰的高温特性,以及氢氧焰生成水的特性对汽车发动机内部缸体积碳进行清除的机器。事实上就是一台氢氧发生器以及一些附件
氢氧除碳机原理
氢氧除碳机产气原理
氢氧除碳机是以水为原料,通电将水分解为氢气和氧气,以氢气为原料,以氧气助燃,通过进风口送入内部,与汽油、空气进行混合燃烧。氢氧混合气相当于汽油助燃的催化剂。
氢氧除碳机除碳原理
氢氧除碳机通过电解方式提取水中氢氧原子,形成氢氧混合气流,并经由发动机进气歧管输入发动机燃烧室,待布朗气充满发动机燃烧室后,点火引燃,运用氢氧催化原理(在高温燃烧过程中可产生O、H和OH等活性原子,一方面可促进汽油中中长碳氢链的高温裂解,使氧化反应的速度加快)、富氧燃烧原理(汽油中的蜡和胶质等不纯物也是由长碳氢链或者超长碳氢链构成,O、H和OH等活性原子也能加速其裂解,最终清除积碳)、水氢循环原理等布朗气特性对发动机积碳进行全面、彻底清除,恢复汽车动力,并且不会对发动机造成任何损害,避免了传统化学除碳剂的不足,是汽车养护领域一次质的飞越
氢氧除碳机催化原理
汽油是一种重分子链的碳氢化合物,碳氢键很多,其燃烧的过程会生成的中间产物是CO, 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检测,CO在纯空气的情况下,即使温度在700度时,燃烧也是不完全的。但通入氢氧分子、以及氢氧原子团后,燃烧显著加速。同时由于氢氧焰温度高达2800度,任何难燃的碳化物,都会逐渐被燃烧掉。
氢氧除碳机化学性质
氢氧焰还原为水的特性:氢氧燃烧后生成为水,附在发动机器壁以及排气管器壁上的颗料、污垢被湿润后熔解成液状,然后在排气压力的推动下,排出车外。实现了内部自动清洗的过程
氢氧除碳机安全性
1.去除积碳之物质为气体,非化学药品,决不伤害油封、垫圈及引擎。
2.免拆除您引擎任何零件(仅需连接-进气歧管)。
3.只需短短40分钟。
4.清洁完积碳时不会损坏您的机油(免保养)。
5.让您立即感受到清除完的效果。
6.降低废气排放(让您验车一次就通过排放标准)
氢氧除碳机效果
1.立即省油 (经测试降低油耗11%~28%.依车种及使用状况有所不同)。
2.马力增强 (回复原有动力表现)。
3.引擎不抖动。
4.行驶顺畅
氢氧除碳机氢氧除碳
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建议你采用氢氧除碳机进行发动机除碳。
1. 发动机怠速不稳、抖动、收油熄火。
出现这种故障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怠速马达和怠速通道受到了积碳污染。怠速通道积碳污染后,气流通过数量受到了限制,需要怠速马达和节气门不断进行调整以维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一方面由于怠速马达和节气门自身的积碳污染使调节功能受到了限制,另一方面,随着积碳污染的不断加重,怠速系统的调节功能也会达到临界值从而无法进行调节而产生收油熄火的现象。此时的ECU会认为是怠速马达或节气门出现了故障。实际上就是怠速系统中有了积碳的缘故。
2. 动力下降、加速不良。
这种故障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发动机急加速时反应迟钝,响应滞后,需要全动力行驶时,感觉动力不充沛,有不痛快的感觉。这种故障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以下部位受到了积碳污染。
3. 冷车启动困难、喘振、噪音增大、尾气排放超标。
4. 为了提前预防积碳对车辆的损伤,建议你在每行驶50,000公里后采用氢氧除碳机进行一次除碳操作
潘文磊. 氢氧除碳的机理及实验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
李成龙. 新型氢氧除碳机关键技术的研究[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罗富. 氢氧除碳机: CN, CN
U[P]. 2013.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副教授审核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您的位置:>>>正文
航天元老:中国必须有氢氧发动机 不能落后日
两弹一星元勋之一、&航天四老&之一任新民
  任新民日生于安徽宁国,航天技术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专家。1940年毕业于重庆军政部兵工学校大学部;1945年赴密歇根大学研究院留学,先后获机械工程硕士和工程力学博士学位;1949年8月回国。曾任七机部副部长、航天工业部科技委主任、航空航天部高级技术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在中国航天界,任新民的名字如雷贯耳。他与黄纬禄、屠守锷、梁守槃一起,被称为&中国航天四老&。
  上世纪50年代至今,从新中国第一枚导弹的成功研制到第一颗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被送入太空,直到83岁高龄时依然担任&风云一号&卫星D星的工程总设计师,乃至神舟飞船升空。中国航天事业的每一个里程碑和功勋簿上,几乎都能找到任新民的名字。
  然而对于足以堪称辉煌的事业成就,任新民却总是看得很淡,说自己&一辈子就干一件事,研制了几枚火箭,放了几颗卫星而已&。
  一封电报结缘航天
  1948年9月,美国布法罗大学第一次聘任了一位年轻的中国人为讲师,他就是任新民。
  然而在此执教不到一年时间,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消息震动了大洋彼岸,任新民辞去美国的大学教职,辗转回国投身新中国建设事业。
  回国后,任新民被安排在华东军区军事科学室担任研究员。1952年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封电报,通知他赶去北京。受命急忙北上,陈赓将军接见了他,希望他参与协助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成立工作。
  &我在美国学的是机械工程,并非导弹、火箭。&尽管任新民颇感意外,但他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就这样,一封电报让我和航天结缘。&哈军工成立后,他被任命为炮兵工程系教育副主任兼火箭教研室主任,主要讲授固体火箭课程。
  1956年,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提出发展火箭、原子弹等新兴技术,并于当年10月成立了我国第一个专门的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作为该机构的组建负责人,钱学森将任新民招致麾下,让他担任总体研究室主任、设计部主任等职。
  &我国的航天事业是在一片空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当时第五研究院参与其中的人也多是外行,就钱老(钱学森)在美国从事过相关工作。&任新民到任后的第一个任务,是去接收从前苏联引进的P-1导弹模型,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测绘仿制,探索导弹和火箭知识,大家互教互学。
  在导弹研制冲刺阶段,因中苏关系紧张,苏联专家全部撤走。&我国的导弹是被逼出来的。&任新民记得很清楚,就在苏联专家撤走后的第83天,日,我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
  &虽然仿制成功,但因为射程太近,并没有投入生产。&一年后,任新民被任命为&东风二号&导弹总设计师,力求在仿制导弹的基础上能够达到更远射程。
  作为导弹的心脏,发动机直接影响到导弹射程。&东风2号&发动机的改型率超过60%,技术难度极大。
  1962年1月,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液体火箭发动机试车成功。随后&东风2号&首次试飞,但飞行69秒后坠落在距离发射地点300米外的戈壁滩上。
  作为总设计师,任新民在当时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经过进一步改进,第二次进行的飞行试验最终取得成功。
  此后,任新民相继参加了中程、中远程、远程液体弹道式地地导弹的多种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研制、试验,以及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弹道式导弹的飞行试验工作。
  &总总师&与&倔老头&
  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通信卫星工程成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日,任新民参与制定的《关于发展卫星通信问题的报告》得到中央批复,由此拉开了中国航天史上著名的代号为&331&的通信卫星工程大幕。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通信卫星工程则由通信卫星、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和应用通信等五大系统组成。
  &每一个系统都有总设计师或总指挥,而我当时是那些总指挥的&统帅&。&由此,任新民被大家称为&总总师&。
  领衔如此庞大的工程,任新民说他当年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很多时候会大于技术方面的压力。
  &光环是属于大家的,而失败的原因一定是&总总师&没有做好工作。&任新民不仅需要解决技术问题,还要用心让团队和谐相处。&三过家门而不入&,他几乎每天都和同事们待在一起,工厂里的工人都喊他&倔老头&。
  回首&331&工程,任新民最难忘的当属氢氧发动机的研制。
  &长征3号&运载火箭为我国通信卫星的发射曾立下汗马功劳,辉煌背后,则有一段关于&长征3号&运载火箭第3级,究竟该采用常规发动机还是氢氧发动机的激烈争论。
  &氢氧发动机在当时是一项新技术,只有一两个国家采用过,风险比较大。&深知困难重重,任新民还是坚持要采用氢氧发动机,甚至立下了军令状。
  任新民认真对比了二者的每一项性能,他知道科学需要创新,但&也绝对不可以盲目地冒险,因为搞科研是高成本的活动&。
  然而探索之路毕竟充满曲折坎坷。1978年,氢氧发动机首次试验,由于违章操作导致10人受伤。这次失败,导致上报给原国防科工委审批的机要稿中,常规发动机成为第一方案,氢氧发动机次之。
  听到消息,任新民连夜从回国,再次力主将氢氧发动机列为第一方案。
  &氢氧发动机是当时的先进技术,研制成功后将极大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任新民一直觉得,如果当年没有坚持把它做出来,恐怕此后都很难实现,&因为外国人有了,就会让我们直接买他们的技术&。
  任新民没有想到,挫折还会再次降临。日,携带&东方红2号&的&长征3号&火箭只把卫星送到远地点6480公里的小椭圆轨道上,未达同步轨道。既定目标没有完成,问题就出在氢氧发动机上。
  时隔6年,争论再起,很多人开始对氢氧发动机持怀疑态度。
  &那时候我的压力非常大,氢氧发动机是在我的坚持下研制的,而现在却成为发射失败的主因。&面对技术问题,任新民其实并没有那么倔。他相信,化解争论最好的办法就是做实验,&同时要容忍、听取别人的意见,这比坚持自己的意见重要&。
  日,&长征3号&搭载&东方红2号&试验卫星腾空而起,标志着中国已经掌握了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能力,由此成为中国卫星通信工程事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长征3号&成功背后的&英雄&,被公认为是氢氧发动机。
  载人航天布局人
  &东方红2号&升空,同时意味着中国航天事业的&三抓&任务宣告完成。
  上世纪70年代,国家制定了当时航天事业发展的三项重点任务,被称为&三抓&,即在上世纪80年代前期,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远程液体弹道导弹、从水下发射固体战略导弹以及发射地球同步轨道试验通信卫星。
  &任务完成了,你们下一步干什么?&当年,曾有一位媒体记者向任新民如此提问。这一问,也的确把他给问住了。
  也正是那一年,第七机械工业部正式改名为航天工业部,任新民任航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然而那时的中国航天人,面临着航天事业何去何从的问题。
  任新民的说法是,中国航天走过了&没偷懒&的前30年,但还不知道后30年怎么办,干什么,如何干。
  &从那以后,我开始考虑一些战略问题。&任新民深知,如果没有大工程带动,航天事业的下一步很难发展,人才培养也会面临问题。而从世界潮流来看,发展载人航天是大势所趋。
  1985年7月,具有开创意义的中国载人航天的话题第一次被中国航天界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在任新民的倡导下,中国首届太空站研讨会在秦皇岛召开,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发出的最早声音。
  按照任新民的想法,发展太空站&进可以为国防服务,退可以搞科学研究&。
  秦皇岛会议后,任新民在为《太空站讨论会文集》所作的序言中写道:&搞太空站和航天飞机是一个大的国策,搞这一事业是需要一笔较大的投资的,也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但其技术意义、军事意义、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都是非常巨大的,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是可以转化为生产力的。从一定意义上讲,到一定的时候,我们的投资会本利全收的。&
  此后,&863&计划为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开辟了道路,技术总体方案和具体路径随之开始进行全面论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科学大会战再次开启。
  究竟是发展航天飞机,还是发展载人飞船?一场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如何起步的学术争论持续数年,僵持不下。1990年12月,航空航天部成立了载人航天工程领导小组,任新民担任首席顾问。
  直到日,《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得到中央批准,提出要像当年抓&两弹一星&工程一样,抓载人航天工程。至此,中国载人飞船工程正式批准立项,并于当年开始实施。
  此后,任新民参加了我国载人飞船的全部立项论证工作,并担任方案评审组组长。日,他赶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出航送行;日,88岁高龄的任新民再赴酒泉,目送&神舟5号&飞船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
  &我几乎是看着中国航天事业成长起来的。对它有非常深的感情,想要付出自己的全部力量。&到了晚年,任新民说自己&人老心不老&。
  就像与自己大半生相伴的火箭助推器一样,任新民将中国航天事业推向一个又一个制高点。正是一次又一次零的突破,成就了这位中国航天史上的传奇人物。(记者 郝俊)
责任编辑:周扬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24小时点击排行
12345678910
24小时跟帖排行
环球今日推荐
环球时报系产品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汽车积炭及氢氧除碳的好处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rs68氢氧发动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