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德满都特价机票中一条线的几个转轴上同时出现一样的符号是多少钱?

当前位置: >>
第四章 藏传佛教的建寺文化
第 四 章藏传佛教的建寺文化据说至少在五万年前, 西藏高原就有人类的活动, 不过不知指的是那一次的人类文明. 据西藏人自己的传说,他们是观世音菩萨(男性)与一女魔结婚所生子女六人的后裔,而 王室则是印度阿育王的后裔.又,依藏族古史《柱间史》的记载: 「东,党,赛,莫,即 四大宗族是雪域藏族最早出现的人类. 」 迄今此&四大姓氏&仍是在藏族诸多姓氏延续下,没有断绝,可见这四大姓氏或宗族 是藏族的族源.而目前仅知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游牧民族之一,最早活动于甘肃,青海之 交的黄河上游及渭水上游一带.羌族是一群人数众多,迁徙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深远的古 老民族.其中向西南迁徙的一支,形成了吐番,苏毗,羊同及域外诸羌. 《明史》说: 「西番即西羌,种族最多,自西历四川,云南,西侥外皆是.其散处 河,湟,洮,岷间,为中国患尤剧.《清史纪事本末》卷十四说: 」 「西藏古三危地,其种 人曰&唐古忒&(Tanguts),亦称&土伯特&(Tibet,清代称图白忒),即唐时之&吐 蕃&(Tobon,有说是鲜卑秃发族人的转音)也. 」 中国旧史一说吐蕃是羌族一百五十个种落之一&发羌&的后裔,后来大致统一发羌的 部酋弧提勃悉野,因为&发&与&蕃&字声音近似,所以他们的子孙自称&吐蕃& .另一 说是东晋末年南凉国主鲜卑人秃发利鹿孤(即秃发乌孤之弟)之后,利鹿孤的儿子攀尼因 失国而辗转奔窜,在羌中建国,改姓勃@野,以&秃发&为国号,因语讹而称为&吐蕃& . 今日何以又称&西藏&?又说是明代版图&乌斯藏&之转称, &斯&与&西&为近音, 或(属)居中国之西,因而在清代便称之为&西藏& .西藏地区平均海拔在 4,000 公尺以 上,境内 7,000 公尺以上的山峰有 50 多座,其中 11 座超过 8,000 公尺以上,也是全世界 最大的寒带高原,所以有「世界屋脊」以及「雪域」之称. 西藏的西半部被喜玛拉雅山阻隔,印度洋的海气无法传来,气候显得十分干燥,而东 半部海拔较低,却因季风的吹入,而带来降雨,所以草原辽阔.因为远离喜玛拉雅山,青 康藏高原东半部的降雨量多,也成为黄河,长江,湄公河等等亚洲大河的发源地.西藏自 治区的面积有 120 多万平方公里,居中国之第二位大之区域,下设有 6 个地区,即拉萨市 及昌都,山南,日喀则,那曲,阿里,林芝地区,共有 76 县. 有关&藏传佛教&建筑是依&藏传密教&(Tamtrism,即&喇嘛教&Lamaism,或称 &金刚乘&Vajrayana.藏文&喇&是上, &嘛&是无,喇嘛有上人,师长之意)在亚洲的 传布情形,可以分成三大部分来探讨一.西藏地区寺院.二.中国甘肃,青海,内蒙古,四 川,云南等地区寺院.三.中国内地&藏传佛教&寺院.另外印度的锡金,拉达克以及尼 泊尔与不丹两国也属&藏传佛教&系统,一并在本章提及.但苏俄布利亚特,伊尔库茨克,1 图瓦等等地区也有蒙古后裔&藏传佛教&的信仰者,因缺乏资料,故未在本书探讨.至于 云南地区的&藏传佛教& ,则已在第三章提及. &藏传佛教&建筑的风格,随着各国佛教的引入,以藏族既有的建筑技术,融合各国 不同的建筑特色,形成一种混合式的形貌.还有地理上的因素,建寺时的政治背景,信奉 教派的不同,呈现出甚大的差异.但其型制比起&汉传佛教&的建筑,通常没有明显的中 轴线,最常见的是&平川式&建筑和&依山式&建筑的组群两种.一般是由觉康佛殿,经 堂,噶厦办公处,札仓佛学院,康村居舍组成的,屋顶则以金顶,瓦顶和平顶三种配合, 墙壁多为朱红色和白色,在高原蓝天的烘托下,别有一番气氛. &平川式&建筑的寺院,如大昭寺,萨迦寺等以主殿居中,经殿,僧堂环绕四周.主 殿的下部墙体用岩石砌成,下大上小;上层为平台,殿堂就建筑在平台之上,殿堂的铜皮 鎏金屋顶,配上雌雄金鹿对守法轮的金脊,金顶飞檐下有狮子,水兽,共命鸟等雕饰带, 有印度,尼泊尔寺院的风格.大殿的柱梁,枋楣布满飞天,禽兽等浮雕,彩绘,柱头斗拱 上有刀法古朴,精练雕刻的人物及白象或天鹅等. &依山式&建筑的寺院,如布达拉宫,桑耶寺等,是顺着山势而建,层层升高,高低 相配的独特景色,常见佛殿(措钦大殿),经院,喇让(喇嘛私邸),僧舍,灵塔及回廊 曲径纵横交错.或随着一大片低矮的建筑群,烘托出高大雄伟的主要建筑物,并不像中国 建筑刻意采取均衡方式,让人看来乱中有序,庄严中却活泼异常.寺内浮雕,彩绘,壁画, 金银饰物精美华丽,廊柱,门楣,斗拱,椽梁都雕刻着人物,花鸟,彩云. &藏传佛教&建筑表现出一种很不同的风格,运用丰富的佛教哲理,却又充分显示西 藏民族对密教的丰富情感.佛寺通常以&三界&的层次作为布局,配上悠久独特的地方风 情和民俗特色,把佛教的&宇宙观&呈现出来,这些都可从寺院建筑看到,此种视觉与精 神的创作环境令人叹为观止.同样的, &藏传佛教&建筑数量及其精美处甚多,限于篇幅, 无法一一举例,有兴趣的读者不妨依本书末页例举的参考资料,去书中神游一番. ○西藏地区寺院 布达拉宫――历世达赖喇嘛的驻锡地 佛教建筑称为「宫」的很少,位在北京的雍和宫就是雍正亲王府改建成为汉地的喇嘛 庙,而西藏地区就以拉萨(Lhasa,古译为逻些)的&布达拉宫&(Potala Palace)为 唯一代表.西元五世纪时,吐蕃赞普(国王,英武之王)拉托托日年赞(Zanpula Tuturinianzan)来到吉雪地方的红山(Red Mountain,玛布日山)上,并在此地度过余 年. 唐太宗贞观七年(西元 633 年),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Songtsam Gambo )迁都逻些(今之拉萨) ,听说是为了迎娶文成公主(Princess Wencheng),而开始在拉 萨河谷突起有海拔 3770 公尺高的红山上,依照观世音菩萨的刹土形状兴建了有 999 间房2 屋的皇宫――布达拉宫,为如今海拔最高的古代建筑.其实松赞干布迎娶的目的,主要也 是为了引进唐朝和尼婆罗(尼波罗,雅木布 Yambu 王国,今尼泊尔)先进的生产与工艺技 术,以及较优秀的文化,恰巧两位公主都将佛教带入.可是佛教在吐蕃的发展,主要还是 靠七世纪时的尺尊公主与八世纪初嫁入西藏的金城公主的影响. 贞观十五年(西元 641 年),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弃宗弄赞(Srontsan Gampo,松赞 干布)迎娶文成公主以来,唐朝由吐蕃逻些(拉萨)经尼波罗到天竺摩揭陀国的路线已开 通,当时赴印度的玄照,往返都经由此路,此路又与吐蕃西南的&麝香之路&相接,可通 往Y宾.贞观二十一年(西元 647 年),尼婆罗使者进献唐朝波凌(即菠菜),m菜,浑 提葱,即经此新路.而一直到元朝以前,西藏所崇奉的是「宁玛巴派」(红教),称为旧 密教,尊莲华生大士为教主. 西元 1260 年,元世祖忽必烈即帝位后,即授封二十五岁的八思巴为帝师&大宝法王& , 领总制院事,统领天下释教,并将西藏地区的政教两权,正式授予「萨迦派」(花教)法 王管理.萨迦法王成为西藏地区最高的统治者,是西藏「政教合一」的开端. 明代时西藏则以「噶举派」(白教)为领导中心,后来「大宝法王」的地位就显得特 别的高尚.直到明思宗崇祯十五年(西元 1642 年), &格鲁派&(黄教)的五世达赖喇嘛 (Dalai Lama,生平为西元
年)阿旺罗桑嘉措成为西藏最高宗教领袖,政权 及于蒙古,才正式开始「教政合一」制度,以宗教治理国家,一直持续到现代.早在唐朝 时期,红教大大影响了西藏王朝,然后元代时轮给花教,明代则是白教的天下,而黄教从 明末掌权至今,看来四大教派,各有其兴盛时段. 布达拉宫始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当时最高只有九层,虽没有目前的高度,但铺陈的 面积却比现在大得多.当时红山和药王山相连,布达拉宫的宫室曾遍及两座山峦.松赞干 布和文成公主相际去世后,西藏曾发生一场动乱,许多宫殿曾遭火焚.一百多年后,在赤 松德赞(Chisong Dezang)时期又因为遭受雷击,布达拉宫几乎成为废墟,仅存法王洞和 帕巴殿. 直到西元 1642 年,蒙古固始汗将西藏政权授与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Ngag dbang blo bzang rgya mtsho),三年后达赖喇嘛建立&噶丹颇章政权&(Ganden Podrang ),又再过第三年,才在原址重修建筑宫堡式布达拉宫的「白宫」 ,作为三百多年来是西 藏教政合一的中心,是达赖喇嘛起居生活和施政布教的宫殿. 清康熙二十九年(西元 1690 年),五世达赖圆寂已经第八年,行政长官第巴桑结 嘉措仍然对清廷隐瞒,谎称五世达赖&入定& .该年即开始动工修建「红宫」 ,清朝及尼泊 尔均派出百名以上工人参加修建.此后经历代达赖喇嘛的小规模修建,于西元 1936 年, 修筑了第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布达拉宫才有如今的规模. 西元 1988 年,西藏再度整修布达拉宫,如今早已全部完成焕然一新.目前宫内有历 代达赖喇嘛的灵塔,其中建于西元 1690 年的五世达赖灵塔,称为&南赡部洲庄严灵塔& ,3 塔身用了黄金十一万九千多两,灵塔四周镶嵌无数珠宝,有一千五百余颗钻石,又有翡翠, 琉璃,珍珠,玛瑙以及红绿宝石无数.十三世达赖喇嘛的灵塔称为&妙善如意灵塔& ,塔 身则用了黄金一万八千多两. 「拉萨」藏语意为圣地或佛地, &布达拉&的梵语即&普陀落迦&是观世音菩萨圣地 的意思,所以布达拉宫被视为是观世音菩萨的第二刹土,并且认为&达赖喇嘛&就是观世 音菩萨的化身.拉萨城南有一座拉母拉措圣湖,是摄政喇嘛观看预兆幻象的所在,湖影所 显示,可以提示新转世的祖古降生的地点. 布达拉宫这座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古城,它体现了西藏古代&碉楼式&的宫殿风格. 主楼十三层,总高 117.19 公尺,东西长 400 公尺,南北宽 350 公尺,面积约十三万八千 多平方公尺,大小房间有六百余间,全部为木石构造.布达拉宫的建筑群,好像有意依山 势和阳光照射的周期而设计的,由各类大小经堂,达赖喇嘛灵塔殿,佛堂,僧舍等组成. 白宫呈凹字形,从东到西结构紧凑,由低至高栉比鳞次;红宫居中,层次分明有致,整个 布达拉宫形似双手捧着的一座佛塔.红宫上的屋顶有六个兽吻飞檐,四角鏊突的金顶,与 金光耀眼的经幢交相辉映,每当阳光照射下显得熠熠生辉,美得令人惊叹,遐想无限. 在布达拉宫最中央,也就是红山最高点,保存有西元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修建的曲吉 卓布和帕巴拉康.曲吉卓布曾是松赞干布静坐的地方,是一处岩洞式佛堂,内有松赞干布, 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帕巴拉康(圣者佛殿)也是早期的殿堂,曾是五世达赖喇嘛 修法的地方. 这布达拉宫是一座艺术的殿堂,文物的宝库,珍藏有几十万件历史和宗教文物.西元
年,中国政府拨发五千三百万人民币维修布达拉宫,宫内各灵塔原先没有玻璃, 现在都装了玻璃保护.同时将珍藏的经书登记造册.西元 2000 年,又派了九位专家勘察, 发现仍有五十一次险情,预计隔年开始进行第二次维修.西藏博物馆于西元 1998 年落成, 馆内收藏的文物,代表西藏的历史及文化的变迁.馆内还珍藏着用来(以抽签方式)选定 转世灵童的金瓶. 大昭寺 唐太宗贞观十五年(西元 641 年),被藏人尊为「白度母」 (White Dareh,Tara)的 唐文成公主,因&和番&嫁给吐蕃王弃宗弄赞(松赞干布) ,除带了三百六十部佛经及佛 教文物外,并将中原特有的医术,建筑术,印刷术,酿造法,占卜术,阴阳五行,八卦算 命等文化也传入今之西藏.文成公主协助被尊为「绿度母」 (Green Dareh,Tara)的尺尊 公主(Bri-btsum,有译赤准,赤尊,是尼泊尔 595-640 年在位虔信佛教的盎输伐摩王 Amsvaman 的女儿),以精到的风水地理常识,克服恶劣的环境,建成了大昭寺.于是一千 三百多年来,中土的风水地理学说,深深影响了西藏文化,使西藏人了解环境的良会影 响修行. 第五世达赖喇嘛在《西藏王臣记》一书写说: 「来自北方中土的大唐文成公主,她精4 晓星算,风水等术,她观察西藏的地形,如一罗刹女仰卧的形状.她知道得在龙宫的上面, 奉安释迦牟尼佛像来作镇压才好.……」 「她(赤准公主)依照松赞王的吩咐,当即在山 前的草原上修建庙宇.不幸的是,白天所修的建筑物,晚间即遭鬼神捣毁.只好命一女仆 随带沙金一升作为供礼,请求文成公主推算细察建庙的地理风水. 文成公主依据中原的〈八十种五行算观察法〉来细推观察,而知道雪域西藏的地形, 俨若罗刹女仰卧的形状.娥圹湖洽是罗刹女的心脏;红铁山好似那罗刹女心骨的形状.所 幸湖的上面已决定安释迦牟尼佛像,而红山头已建筑有王宫来作镇压.……」文成公主如 是替元配夫人尺尊公主安排建成了大昭寺, 供奉尺尊公主从尼婆罗带入吐蕃的 &米居多杰& (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 建于唐太宗贞观二十一年(西元 647 年)的大昭寺是供奉释迦牟尼佛的殿堂,藏语简 称为&觉康& ,此为藏地奉行佛法之始.大昭寺位于今之拉萨市中心的八廓街,八廓街是 一个市集,由旅舍,商店,民宅所环绕成的一条街,大昭寺坐东向西(缅怀尼泊尔)一组 建筑群,占地 251,000 平方公尺,大殿以方形的曼陀罗为地基型式,高四层,殿顶也是金 顶,顶脊上闪光的法轮,卧鹿,金钟十分壮观.整座木石构造建筑物其飞檐兽吻,精美雕 刻,二层的人字大叉梁的梁架,藻井结构,建筑风格既保存有藏族传统的建筑形式和特点, 并融合了唐代建筑具有的浑厚古朴的风格. 大昭寺自古至今共经历四个阶段的整修,主殿是第一阶段时建造完成的,平面布置类 似印度佛寺,以僧房院绕建中心主殿,与那烂陀寺的僧房院极为相似.西藏古文献记载∶ 「大昭寺是以天竺嘎摩罗寺(Vikramasila,维讫罗摩尸罗寺)为模式.嘎摩罗寺是天竺 大寺,即超岩寺.,超岩寺是于八世纪后半叶,由波罗王朝达摩波罗王(法护王)所建, 」 位在摩竭陀北部,恒河岸边的小山丘上.法护王时期那烂陀寺归属于超岩寺. 第二阶段是西元 755 年赤德祖赞去世后(金城公主早在十五年前因感染天花病去世 ),新赞普赤松德赞尚年幼时,西藏信奉&本教&的贵族权臣兴起首次的&禁佛运动& . 由于汉僧和尼泊尔僧人被驱逐出境,全「吐蕃王朝」境内禁止信仰佛教,并将大昭寺改为 屠宰场,也再度把文成公主带到西藏的释迦牟尼佛像埋在地下,后又取出送到吉隆. 接着朗达玛(西元 836-842 年在位,唐文宗与武宗时期)废止佛教时期(灭法期几乎 达百年,此时期许多经典被埋藏在山洞或地下,才有后来&伏藏&的挖掘.)大昭寺遭荒 凉闲置,并未摧毁,但成了乞丐房.这一阶段佛教只好靠在家方式传递,所以藏密有父子 相承的系统.也因为&禁佛优本& ,为求掩饰,遂将佛法教理渗入&本教&之中,造成后 来真伪无法分辨.后来在附近另建了乞丐房,才清除了乞丐窝,同时将高 1.5 公尺高的鎏 金铜制佛像迎请到上层,也兴建了中心殿外的围墙,并出现礼拜道. 第三阶段时间大昭寺与帕竹地方政权相始终,作了修缮.第四阶段前期是五世达赖时 期和桑结嘉措时期.塑造不少的佛像,墙上绘制壁画;后期则是七世达赖罗桑格桑嘉措以 后的建置,但用材窄小,单薄,程式化.5 如今大昭寺最受信众敬仰的是觉康殿堂,更是西藏佛教各派共同的主经堂,也是全西 藏人民心目中最神圣的寺庙.目前觉康所供奉的「觉卧佛」高 1.5 公尺,原是文成公主从 唐地带入西藏的&觉阿佛&像――释迦牟尼佛像.松赞干布死后,文成公主将&觉阿佛& 封藏埋入小昭寺地下有两代人之久.(另有一说:唐朝入兵吐蕃,怕被抢走,于唐高宗永 徽三年,西元 652 年移至大昭寺,藏于明鉴门内,并堵其门画以妙音佛作为伪装) 直到唐睿宗景云元年(西元 710 年),唐金城公主嫁给第三十六代赞普赤德祖赞,远 嫁到吐蕃,也引进更先进的文化进入吐蕃,藏人对金城公主的爱戴如同对文成公主一般. 金城公主入藏后, 热心佛教事业, 才把被封藏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迁到大昭寺供奉, 再把尺尊公主携来的&米居多杰&佛像移至小昭寺供奉.并且安排汉僧侍奉香火,举行正 式的佛教仪式.此觉阿佛像至今仍吸引着藏族,蒙古族,羌族,裕固族,土家族乃至印度, 锡金,尼泊尔,不丹等国的信众,不远千里前来朝拜. 大昭寺珍藏着七世纪以来的历代文物等等,除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等人的 塑像外,其重要者如下: 释迦牟尼佛的锦绣像,相传是文成公主亲自绣成带到西藏的,已有 1300 多年的历史. &唐蕃会盟碑& ,又称&长庆会盟碑&或&甥舅和盟碑&至今仍屹立在寺前,是西元 823 年,唐穆宗长庆三年所立,为赤祖德赞(西元 704-755 年在位)纪念长庆元年至二年 间的唐蕃会盟所建之碑.碑文申明&舅甥二主商议社稷如一,结立大和盟约,永无渝替, 神人俱以证知,世世代代,使其称赞. & 明灭元以后,西藏的僧俗领袖纷纷上缴元朝的旧敕印信,换取明朝的新敕印信,以表 示归顺,因此明朝天子采&怀柔厚赏&的策略,继续接受西藏的臣服.此幅明代唐卡,两 幅上有&大明永乐年施&六字题款,一是胜乐金刚,一是大威德怖畏金刚,于明永乐十七 年(西元 1419 年)明成祖派杨英等 120 人组成的使团赴藏时,送给大昭寺的. &金瓶擎签碑& ,清乾隆帝为避免认定大活佛转世(reincarnation)灵童的弊端,规 定达赖班禅及各大呼图克图活佛转世,在认定灵童时必须在皇帝赐给的金瓶里,将灵童们 的名字写在签上,再由驻藏大臣擎签认定,而刻石立碑于大昭寺前.(乾隆在御制《喇嘛 说》一文提到:兹制一金瓶,送往西藏,于凡转世之呼毕垃罕,众所举数人,各书其名置 瓶中,掣签以定,虽不能尽去其弊,较之从前,一人之授意,或略公矣.) &金奔巴瓶& ,即金瓶,是清高宗于乾隆五十七年(西元 1792 年)所赐.瓶高 34 公 分,以莲瓣纹,如意纹与缠枝纹等图案雕饰,外包五色锦缎织成的瓶衣.瓶内插有签筒, 筒内放置五支如意头象牙签.此瓶原供奉在宗喀巴(Tsongkhapa,生平
年)像 前,两年前已改放西藏博物馆珍藏.(以上签即签,两字常互见) 哲蚌寺――西藏格鲁派六大寺的首寺 哲蚌寺(Drepung Monastery)是拉萨&黄教&(Gelupa,格鲁派)三大寺之一,位 于拉萨西北 5 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上,其三面高山环绕,寺院是依山势层迭而建,占地 25 万平方公尺, 可以号称是 &全世界最大的佛寺& 初建于明永乐十四年(西元 1416 年), . 是宗喀巴大士的弟子绛央却杰(意为妙音尊)扎西贝丹所建.到了五世达赖喇嘛阿旺6 罗桑嘉措时代也曾进行了扩建. 哲蚌寺住持根敦嘉措(生平为西元
年)圆寂后,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 生平为西元
年)是寺内上层僧侣以公认的活佛&转世灵童&进入哲蚌寺的.据 说元朝被推翻后,蒙古土默特部(Tumed)的汗王俺答汗(或译阿拉坦汗 Altan Khan,是 成吉思汗第十七世孙)因一生征战杀人无数,至晚年时想皈依佛教,联系后邀请&格鲁巴& (Gelugpa sect or school,俗称&黄教&)领袖索南嘉措前往青海传法. 西元 1580 年,顺义王俺答汗封索南嘉措为&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 ,蒙古 语&瓦齐尔达喇&是&执金刚&的意思, &达赖&是指大海,此尊号意思是说索南嘉措对 显密佛学智慧如海,成就超凡,为&达赖喇嘛&称号的开端. 藏族有一个传统的节日「雪顿节」 ,藏语「雪」指的是酸奶, 「顿」是宴会的意思,所 以「雪顿节」就是藏族的酸奶节.据说哲蚌寺于每年六月三十日「雪顿节」的晒大佛(应 是&展大佛&)绣像之场景是世界奇观之一,总是吸引成千上万的藏人和观光客,十分热 闹.哲蚌寺的喇嘛为了表达对释迦牟尼佛的一片真诚,召集了拉萨地区会刺绣的少女花了 八十一天的工夫完成的,是哲蚌寺的珍品.白墙红瓦的哲蚌寺全名为&吉祥米聚十方尊胜 洲& ,藏语&哲蚌&就是&米聚,大米堆& ,象征繁荣. &黄教&转世灵童的制度起自札什 伦布寺的根敦嘉措.根敦嘉措二十岁时与另一个领导人益西孜摩不和,便离开来到哲蚌寺 学经.这是达赖喇嘛转世系统与哲蚌寺发生联系的开始,从此历世达赖喇嘛都以哲蚌寺为 母寺,并且是黄教的圣地. 哲蚌寺最重要的建筑有措钦大殿(主要大殿,大法堂,如同大雄宝殿),四大扎仓( 僧院),甘丹颇章宫(二至五世达赖喇嘛的寝宫)以及五十个康村.措钦大殿位居哲蚌寺 的中心,室内面积 1850 平方公尺,竖立 183 根方形大木柱,四周没有窗户,只靠顶部中 央的一个天窗,投射一束光线照在佛像上,营造出神秘的气氛.殿内可容喇嘛约七千七百 人诵经和进行仪式,是藏族地区最大的经堂. 大殿也是藏经楼,还有镇寺之宝――一个据说是释迦牟尼佛用过的法螺.殿前门廊由 八根大木支撑,门廊逐级下二十四阶为辩经场.从各扎仓考取出来的准格西(善知识), 必须在此辩经场答辩顺利获胜后,始能参加大昭寺传召时考取格西的资格.措钦还设有两 名&协敖&(执法者,俗称铁棒大喇嘛),维持全寺的纪律.过去每年正月祈愿大法会, 都由铁棒大喇嘛接管拉萨市政,并维持秩序.殿内饰以幢幡宝盖,坐垫,坐具,依次排列 着堪布,活佛,格西以及翁则,协敖的坐位. 措钦大殿主供&都嘎佛母& ――大白伞盖佛母,据说有护国安民镇妖伏魔避邪的能 力.殿中一尊藏名&斯希吉教玛&的释迦牟尼佛像,是以五百两白银制成,装藏有&金寂 佛――拘那含牟尼佛&的舍利子,头发,法衣,法冠. 其后殿正中供奉一尊两层楼高的鎏金弥旺强巴佛(Buddha of the future ,Jampa , Maitreya),左侧配殿是三世佛殿,藏语&堆松拉康& ,为哲蚌寺早期的建筑,供奉着过7 去&燃灯佛& ,现在释迦牟尼佛和未来&强巴佛&(弥勒佛);右侧配殿内供奉着各种佛 经.大殿西侧&龙崩康&全是灵塔,从南面开始第一,二座即&龙崩&神塔(每年有为十 万龙神超荐升天的祈祷活动).另有银塔三座,中间一座是第二世达赖喇嘛的灵塔,左右 两塔则为哲蚌寺的祖师塔. 措钦大殿二楼南厅是全寺总管拉期堪布的办公处; 东侧是甘珠尔拉康, 藏有多部的 《甘 珠尔藏经》(称佛部,是正藏,收入经,律和密咒三个部分),有康熙年间的木刻经文和 第巴洛桑土登用金汁抄录的《甘珠尔大藏经》 ,有云南土司赠送的理塘版《大藏经》 ;三 楼有祖师殿,藏经阁和强巴通真佛殿,供奉着强巴佛八岁的铜像,佛像前还供奉着一个海 螺,传说是释迦牟尼佛的遗物,作为镇寺之宝;四楼主殿&觉拉康&主供释迦牟尼佛的说 法像,两旁还供有银塔十三座.侧殿为阿罗汉堂,内供佛教中的历代祖师和阿罗汉的像, 并供有哲蚌寺主要大活佛的报身像. 哲蚌寺建寺后有七个&扎仓& ,后来合并为四大扎仓,分别是果芒扎仓,洛色林扎仓, 德央扎仓和阿巴扎仓(专修密宗).扎仓由堪布主持,堪布之下设有翁则,格规,强则等 职事人员.扎仓下是多少不等的&康村&和&米村&等基层管理机构. 甘丹寺――黄教的祖寺 甘丹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也是&黄教&六大寺之首.位于达孜县境内的旺固尔山拉 萨河南岸卓日窝切的山坳,距离拉萨东方 57 公里.始建于明永乐七年(西元 1409 年)的 甘丹寺,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士在贵族仁钦贝和仁钦伦布父子的捐助下创建的第一座格 鲁巴寺院,全名称&甘丹朗杰林& ,亦称&甘丹强巴杰维生林&&甘丹&意为兜率天,是 , 弥勒菩萨正教化的世界,所以寺名有译为&喜足尊胜洲& ,或&极乐寺&或&具善寺& .雍 正十一年(西元 1733 年)清世宗赐名为&永寿寺& . 甘丹寺总占地达十五万平方公尺,建筑面积为 7.75 万平方公尺.佛殿经堂林立,鎏 金房顶高耸,僧舍密布,灵塔坛城雄伟壮丽,各种建筑依山而建,层层迭迭形成一个静谧 的小山城.措钦大殿是创寺至今留下最古老的建筑,面积 1,600 平方公尺,面宽 43.8 公 尺,进深 44.7 公尺,殿内有 108 根大柱,可容 3300 名喇嘛同时诵经.西元 1720 年由藏 王加盖了金顶,西元 1749 年由晋美多吉进行扩建,才有如今的规模.殿内的主尊是未来 佛&强巴佛& ,后来增供宗喀巴大士等的鎏金铜像. 宗喀巴大士和历任甘丹赤巴生前起居,修习密法的寝殿即&赤妥康& ,也是创寺时所 建.西元 1720 年索朗多吉进行了扩建,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时期加盖了金顶.殿内主 供文殊师利菩萨,尊胜佛母(藏语&措道那木玛雅&),大白伞盖佛母(藏语&都嘎&) 等鎏金铜像.另外还有设有&黄教&的密修坛城,即密集金刚(藏语&桑旺夺巴&),大 乐金刚(藏语&顿曲&),大威德金刚(藏语&继吉&),金刚手佛(藏语&多吉恰&) 等四座密修坛城(藏语&金科&).因为殿内仍保存有宗喀巴大士和历任甘丹赤巴的衣物, 所以也称为&存衣殿& .8 措钦大殿左侧的羊八犍经院,面积约 800 平方公尺,高四层,殿内有 72 根大柱.殿 内后墙有一块印度羊八犍地方飞来的巨石,殿即以此为名.本殿为主要护法神殿,正中供 观世音菩萨化身的&吐旺慈诚玛&鎏金铜像及坛城.经院内还建有护法神殿,主供一尊狰 狞面貌的大威德怖畏金刚外,还有&当钦曲杰&&大黑天&&桑旺夺巴&等 32 尊像,左 , , 有吉祥轮胜乐鲁意像 62 尊,右有瑜伽本尊金刚界 13 尊及三座坛城. 这些坛城都是鎏金铜制造,而神佛都是白银铸造,雕塑精细,装饰得金碧辉煌,墙上 壁画,幢,幡十分优美,柱体梁枋华丽异常.经院的最高层为宗喀巴大士的灵塔祀殿,称 &色懂康& ,面积达 360 平方公尺,高三层.西元 1420 年,宗喀巴大士圆寂后次年,其法 位继承人弟子贾曹杰达玛仁钦()等修建了此殿,保存了宗喀巴大士的遗骸. 西元 1430 年,克珠杰格列贝桑继贾曹杰之后为第二任甘丹赤巴.在格鲁巴寺院集团形 成之后,在建立班禅活佛系统时,克珠杰格列贝桑被确认为第一世的班禅喇嘛.后来黄 教的&师徒三尊&就是宗喀巴大士,贾曹杰达玛仁钦与克珠杰格列贝桑. 色拉寺――西藏格鲁派的名寺 色拉寺与哲蚌寺,甘丹寺是拉萨三大寺之一,兴建于明永乐十七年(西元 1419 年), 位在拉萨北部 3 公里的色拉乌孜山南麓.藏语&色拉&是野蔷薇花,因为色拉寺依山建筑 在一片野蔷薇花盛开的地方,又名&蔷薇寺& .另说却是&冰雹寺& ,因为寺兴建正奠基时 下了一场较猛的冰雹. 色拉寺建筑宏伟,屋宇比联,重楼迭阁,十分壮观.是由宗喀巴大士的弟子绛钦却杰 释迦也施(释迦益西,生平年为西元
年,被明成祖封为&大慈法王&)在柳 乌宗贵族朗卡桑布的捐助下修建完成的.释迦也施曾赴南京受到明永乐帝的欢迎,举办了 盛大的宗教活动,还为永乐帝灌了长寿顶.所以释迦也施也利用永乐帝赐给的大量财物来 修建色拉寺. 释迦也施圆寂六年前赴北京觐见明宣宗,治好了皇帝的病,还为宣宗的祖父荐福,明 宣宗赐封他为&万行妙明真如上胜清净般若弘照普应辅国显教至善大慈法王西天正觉如来 自在圆通佛& ,简称&大慈法王& .他还到蒙古,五台山,青海等地讲经说法,并在北京法 源寺修建了喇嘛佛殿, 在五台山修建了圆照寺, 在青海修建了马营灵藏寺. 成为历史上 &格 鲁派&在内地修建的第一批寺院.后来他在返藏途中圆寂在青海卓摩喀.明廷为怀念&大 慈法王& ,便在下令卓摩喀建造喇嘛寺,赐名&弘化寺& ,并颁敕护持.而寺内修建有&至 善大慈法王塔院& ,收藏了释迦也施的舍利子. 色拉寺在十八世纪时,固始汗对寺院进行了扩建,使它成为&格鲁派&(黄教)的六 大寺院之一.其主要建筑为措钦大殿,则是西元 1709 年,由继位的拉藏汗直接赞助修建 的.寺内绘满有各种色彩缤纷的壁画,存放各种佛像,唐卡,法器,供器,经幡,经幢; 还有明朝永乐年间中央赐给的贵重文物等等,如朱砂汁书写的汉藏对照《大藏经》 ,金汁 写成的《大般若经》 ,白檀香雕刻的十六罗汉像,以及金汁绘制的释迦牟尼佛转法轮的卷 轴画,保存至今都很有价值.色拉寺共有麦巴扎仓,结巴扎仓,阿巴扎仓及三十二个康村,9 喇嘛人数曾高达九千人.色拉寺有&西藏少林寺&之别称,因曾有训练喇嘛武僧之故. 色拉寺的措钦大殿内建有四个&拉康&(佛殿),即乃堆拉康,甲央拉康,宗喀拉康 和土其拉康.凡具有佛法僧三宝的地方才称得上拉康.措钦下设三个扎仓,即阿巴扎仓( 专修密宗),麦巴扎仓和结巴扎仓(专修密宗). 据说十五世纪时,从印度飞来一支金刚杵,人称飞来杵,藏在色拉寺山上的色拉则小 寺内.后来由结巴扎仓堪布迎入该扎仓丹增护法殿中供奉.此杵具有神力,连达赖喇嘛于 每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的「色拉崩钦节」都还要与金刚杵碰头加持,当天众人都希望能受到 击头加持,无机会者还会望空叩拜,意想获得金刚宝杵的加持. 小昭寺――上密院 藏王汉妃文成公主在协助建造大昭寺时,另由汉地木工及塑匠在拉萨城北修建了小昭 寺,藏语称为&甲达绕木切& ,据说大殿之地本是龙宫所在.此寺位在八廓街以北约 300 公尺,以汉地庙宇为模式,结合藏地建筑的特点,建成极为壮观的重楼迭阁.寺门向东( 怀念唐地家乡),唐时引进的柳树,白杨成排.寺中原供奉陪嫁的与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 的&觉阿释迦像& ,后来因怕被唐朝派入吐蕃的兵所抢,改藏在大昭寺,而把大昭寺原供 的与释迦牟尼八岁等身的&米居多杰& ,藏在此寺.事件结束后,被称为(搬)&不动金 刚&的释迦牟尼佛像,因神谕告知不愿被移至大昭寺,所以继续供奉在此寺,并建造有自 成五位一体现之观音菩萨像等. 《玛尼宝训》记有同时建成的大,小昭寺的型制∶「墀尊公主所建之大昭寺,形如覆 斗之形,文成公主所建之小昭寺,形如狮子之上颚骨. 」有一千三百年历史的小昭寺,其 整修的遭遇,完全相同于大昭寺,也历经四阶段.因曾几度遭到火灾,今天的小昭寺原貌 虽未尽失,但早年实物已难追寻.现在的主殿占地 3940 平方公尺,高三层,其大经堂可 容五百名喇嘛同时诵经.殿前建有护法神殿,殿后建有三十公尺高的佛塔.主殿四周立有 三百个黄铜玛尼筒(古拉),可让信众入寺绕殿时三转玛尼筒用.殿之二,三楼都是僧房, 并设有经堂. 主殿顶端是飞檐翘角的鎏金铜制作的大金顶, 曾于文革时期被毁, 于西元 1987 年修复.此大金顶为歇山式,承托在斗拱之上,垂脊末端套有摩竭鱼头套兽.殿内门窗, 壁画,柱子均为藏式风格,整个建筑呈现藏汉风格的巧妙结合. 小昭寺又名&上密院& ,藏语称「居堆巴扎仓」(举堆札仓),意是&续部经堂佛学 上院& .早在西元 1464 年,由本来在拉萨河上游弘传密宗的贡嘎顿珠得驻小昭寺后,就更 名为&上密院& .目前是&格鲁派&上部地区弘传密法的寺院,为最高学府之一.在上, 下密院修学的喇嘛,每天要上四堂殿,无论寒暑都要赤足坐在鹅卵石地上修练. 下密院――格鲁派的主要寺院 下密院在今拉萨市的北京东路,藏语称「居麦巴」(举麦札仓),意为下部地区弘传 密法的寺院, 系由宗喀巴大士的弟子杰尊喜饶僧格创建于西元 1433 年. 寺地面积为 210010 平方公尺,寺的主殿有四层,房舍七十余间,底层的大经堂面积 880 平方公尺,可以容那 五百人同时诵经.殿堂有四十八根大柱,正中四柱直通达第三层,以承托高敞天窗.后佛 殿供有宗喀巴,贾曹杰,克主杰三师徒的圣像,高约十公尺.文革时,本寺亦遭破坏,已 经由政府专款修复完成. 本寺是&藏传佛教&弘传密宗教法的最高学府之一,凡是在拉萨三大寺已取得格西学 位的僧人称&佐仁巴& ,虽有学过显教而尚未取得格西学位的称&介仁巴& ,相当于旁听生. 若有格西学位并志在密宗方面进一步深造者,就必须进入&下密院&研习密宗. 聂塘寺――印僧阿底峡圆寂的寺院 聂塘寺藏人称为&卓玛拉康& ,是主殿供奉着&度母&卓玛佛像而名之.本寺位于拉 萨西南 30 公里拉贡公路旁曲水县聂当乡境内,为西元十一世纪时来自天竺扎护罗国(今 孟加拉国首都达卡附近)的高僧阿底峡(玛麦哲耶喜,殊胜,曾是印度波罗王朝时代超岩 寺住持之一,生平西元 982-1054 年)尊者所建.阿底峡在宋庆历二年(西元 1042 年), 先应古格阿里王益西沃绛曲微的邀请,来到西藏传教,先在阿里传教三年,后在后藏传 教九年. 聂塘寺坐西朝东,大门内为以石铺地的庭院,南北两侧是管理寺务者的住房.正殿有 宽敞的檐廊,檐廊左侧尽头有两座白塔,白塔修建在地平面下,只剩塔刹部分露出地面, 型制较为特殊.一为阿底峡的衣冠塔,一为大弟子仲敦巴嘉瓦那的衣冠塔.在其檐廊两 端是连通正殿后面的转经道. 正殿有三个佛堂:主殿卓玛拉康,南配殿为良杰拉康,北配殿为扯巴拉康.卓玛拉康 主供&度母&二十一尊,为应各种不同的救度,每尊的衣着,颜色,形像各不相同,均显 得秀丽端庄.并有佛塔一座,正龛供奉释迦牟尼佛,两侧有十大弟子的立像. 良杰拉康主供佛塔&朗杰曲登&(降魔塔,意为胜利宝塔),是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战 胜魔军而建,高十公尺.扯巴拉康主供长寿三尊(即无量寿佛,白度母,尊胜佛母),佛 龛雕塑飞天等天神,极为精美华丽.据说扯巴拉康是最早的一座佛堂,为阿底峡生前所建, 他圆寂以后,仲敦巴才扩建成如今的聂塘寺,阿底峡尊者的灵塔即建于此. 热振寺――西藏佛教噶当派的祖寺 热振寺在林周县东北方的热振藏布江附近,由拉萨市向东进入达孜县,越过拉萨河的 达孜大桥,可以转入林周县. &林周&的藏语意为&天然形成的地方& ,热振寺被森然林立 的柏树包围着,系&藏传佛教&噶当派(俗称老黄教)的祖寺. &噶&是佛语(经,律, 论三藏)的意思, &当&是教诫或教授的意思, &噶当&意为一切佛语皆是对僧人修行全程 的教导. &噶当派&的历史仅次于&宁玛派& ,是仲敦巴在西元 1056 年建立热振寺时,以本寺11 为基地所创立的教派. 仲敦巴在扩建了聂塘寺以后, 受藏北当雄一带人士的邀请前来弘法, 于是仲敦巴带领阿底峡尊者的其他弟子连同阿底峡尊者的遗体一起搬到热振地方,同年修 建了热振寺,将阿底峡尊者的遗骨供奉在热振寺的银塔中. 仲敦巴死后,其三大弟子各自创立了教典派,教授派和教诫派. &噶当派&主张以先 修显教为主,后兼修密教,显密不应相互攻击,而应当相互补充. &噶当派&在十五世纪 后归入了&格鲁派& . 西元
年间,元太宗次子库腾汗派大将道尔达达尔汗征服西藏,因热振寺 的喇嘛反抗蒙军,所以热振寺被焚烧过,今之热振寺是当时重新整修的.热振寺意为翘角 寺,也称更培林寺,清乾隆三十五年赐名&凝喜寺& ,占地 25 亩,坐北向南. 主殿为经堂,四周还有若干供奉佛像,经卷及宗教用品的小经堂;经堂内外似有墙壁 两层,内层是以《甘珠尔》和《丹珠尔》的置经架相隔,外墙为石头砌成;经堂后面建有 森康,是供达赖喇嘛和摄政王巡游时的驻锡地.主殿西面有三层建的热振喇让(私邸). 其他东,南,北三面是僧舍,呈半月形相围.寺院周围有 5000 亩约 30000 株的参天古柏, 树龄将近千年,让寺院显得神秘幽深. 白居寺――西藏佛教各派共存的寺院 藏南地区的江孜位于年楚河上游河谷平原, 藏语的意思是 &胜利顶峰& &法王府顶& 或 , 是日喀则,萨迦和亚东通往拉萨必经之地.县里最著名的寺院就是白居寺(the Pelkhor Chode Temple),它座落在江孜城西北端的山坳里,三面环山,四周围以夯土城墙,设有 城垛和御敌台.寺的全名是&吉祥轮上乐金刚鲁希巴坛城仪轨大乐香水海寺& ,简称&班 廓德庆& ,即&吉祥轮胜乐大寺& ,通称&班廓曲第& ,意为&吉祥轮寺& . 西元 1390 年,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大贵族江孜王帕巴贝之子贡嘎帕干为祭祀祖先 修建了&桑波仁波林&佛殿,初名&江热寺& .西元 1414 年,明永乐二十年,贡嘎帕之子 曲吉绕登衮桑帕为还母愿,捐资请宗喀巴弟子克主杰主持扩建佛堂,僧舍,历时十年兴 建了&白阔曲登&(白居寺),故改名为&白居寺& . 塔寺合一的白居寺的建筑群以措钦大殿和&白阔曲登&大菩提塔为中心,四周分散布 置古巴,琴各洛,洛布干,德瓦金……等十七个扎仓和马林,荣康,甘登,凯居,巴久等 佛殿,以及扎厦,僧居等建筑,总平面呈椭圆形. 白居寺的十七个&扎仓&分属西藏佛教的&萨迦&(Sagyapa,花教), &噶举&( Kargyupa,白教), &格鲁&(Gelupa 黄教)三个教派,而且能够和平共处,这就是白居 寺独特之处,十分罕见.当时&格鲁派&尚未取得西藏的统治地位,对其他教派只能兼容 并蓄;至&格鲁派&掌权以后,也未排斥他派,所以三派共荣于一寺. 三层高的措钦大殿,主经堂内有四十八根立柱,共成六十三间.殿内挂着各种丝绸唐12 卡佛像,正中供奉一尊高八公尺的强巴佛鎏金铜像,据说用了一万四千公斤的黄铜.二层 高的东西配殿收藏了闻名全藏的泥塑罗汉像,神态逼真,色彩华丽.三楼为无量宫殿,四 周墙上绘满了壁画及罕见的六菱圆形莲花藻井.但都是在文革时期被大肆破坏,近年才修 复完成的. &白阔曲登&为寺塔合一的建筑,本塔是江孜与白居寺的标志,素有「塔中寺」之称, 也称「十万佛塔」 ,又称&白居塔& ,由布顿大师设计,历时十年,才于西元 1436 年建成. 九层石木结构的塔身,塔中有着佛教一切的佛,菩萨,还有本教的图腾.西藏四大教派的 祖师及著名喇嘛分别有专门的经堂供奉. 白居塔分为塔基,塔座,塔瓶和塔顶.塔基面积 2200 多平方公尺;塔座是莲花座, 四面曲折二十角,座为四层,向上逐渐收缩,层迭而起;塔瓶为圆柱形,直径二十公尺, 四周设有佛殿四间;塔顶部分为铜铸鎏金十三圈,表示十三重天,并由鎏金包裹的锥形的 二十三个法轮围绕;宝顶为圆盖伞形覆盖.全塔九层,高 32.5 公尺,底层有释迦牟尼佛 像,高十二公尺;一至四层供有各种佛,菩萨,度母,金刚,天王,诸天护法,密部本尊 及坛城,共有七十七间佛堂.内有大门十二道,小门九十六道,共有一百零八道门;六层 以上为圆形,塔内梯道螺旋而上至顶层,四面佛殿各有琳琅满目,稀奇珍贵的造像超过十 万尊,所以有&十万佛塔&之美称. 白居塔也称「吉祥多门塔」「菩提塔」 , .又其东西,南北的建筑外轮廓线与底宽相等, 构成全等边三角形,构图严谨,雄伟稳重,是西藏群塔之冠.布顿大师把佛教八大塔的特 点融于一体,在西藏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汉地并融合了尼泊尔,克什米尔与印度等 地的雕塑技术,塔内有一百九十二个雕塑;墙壁上的种种绘画,是不同派别的画匠的杰作, 有最常见的密教符号和经文上的插图,共有九千八百多幅,合计十万余尊佛像,故成为西 藏独一无二的珍品&塔中之最& . 札什伦布寺――历世班禅的驻锡寺院 距江孜仅八十余公里,位于后藏日喀则市(Xigaze,意为&最好的庄园&)的年楚河 谷,能远远望见的寺庙就是札什伦布寺(Tashilhungpo Monastery),它是班禅喇嘛的驻 锡所在.本寺始建于西元 1447 年,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历时十二年.原先建寺时取名称 &岗坚曲培& ,意为&雪域兴佛寺& ;建成后根敦珠巴改名称&札什伦布巴吉德经钦却唐皆 南巴杰维林& ,意为&吉祥宏固资丰福聚珠胜须弥诸方洲& .今简称&札什伦布寺& ,也意 为&吉祥须弥山寺& . 根敦珠巴是后藏萨迦人,他是第一位将黄教传到后藏的人,也是札什伦布寺的第一任 寺主,更是第一任达赖喇嘛.西元 1600 年,万历八年,第四及五世达赖的戒师,首开&班 禅&转世系统的四世班禅罗桑曲结于三十一岁时,受邀担任本寺第十六任法台.从此札什 伦布寺成为西藏&黄教&之首,为班禅额尔德尼的驻锡地.日喀则曾为历时二十四年的噶 玛王朝建都之处,后来成为后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与交通中心,早在八世纪时,莲 华生大士到日喀则弘法时就指出: 「未来西藏中心在拉萨,再则为日喀则. 」13 经过历代&班禅&的不断扩建,如此铜佛高耸,金碧辉煌,寺内雕刻精美的宏伟建筑, 终于成为后藏地区政治,宗教,经济,文化的中心.札什伦布寺建筑面积近十五万平方公 尺,有三千多公尺的围墙环绕,其主殿可容喇嘛 3800 人,供奉着根敦珠巴为纪念他的剃 度师希饶僧格所精制的释迦牟尼鎏金佛像,两侧有佛之八大弟子. 大殿左为强巴佛(未来佛弥勒)殿,供有高十一公尺的强巴佛像,此像是请尼泊尔雕 塑师来帮忙,为藏尼匠师的共同杰作.大殿右为度母佛殿,供有高二公尺多的白度母,白 度母脸上有三眼,手足各有一眼,所以又称&七眼佛母& .白度母背后有二十一尊度母的 壁画. 另外,还有一座尼德女神殿,殿内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的塑像,后墙上的诸龛洞分 别内塑十八罗汉.殿左陈列旗幡,剑戟,弓箭,殿右供奉着尼德女神,她是一位护方神. 大经堂旁的甲啦拉康堂是&汉拉康&佛堂,供奉有清朝乾隆皇帝的画像,画像前方是「道 光皇帝万岁万万岁」的长生禄位,是证明后藏班禅与清朝臣属关系的佛堂,为西藏其他地 区所没有的佛堂.堂中还珍藏了以黄金为原料手书的《甘珠尔经》 . 札什伦布寺西侧,还有一座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于西元 1904 年所修建的强巴佛殿, 殿高三十一公尺,面积达 862 平方公尺,分为莲花殿,腰部殿,胸部殿,面部殿和头冠殿 等五层.每层顶角各有卧雄狮一只.殿内为预祝五亿七千万年后(显教则说是五十六亿七 千万年以后)降世的强巴佛所造铜像,总高 26.7 公尺,黄铜佛像身高 22.4 公尺,佛手中 指长 1.2 公尺,粗 1 公尺,肩宽 11.5 公尺,耳长 2.8 公尺,脸部宽 4.2 公尺,手掌宽 1.6 公尺,脚板长 4.2 公尺,鼻孔可以容纳一个成人.此像使用紫铜 32 万多市斤,黄金 8000 余两,佛像眉间镶有三十一颗大小钻石,并用大量珍珠,琥珀,珊瑚,松耳石等装饰物修 造,据说此尊铜像可说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室内镀金铜像. 札什伦布寺建有第一世达赖和四至十世的班禅喇嘛的灵塔,其中最华丽的是四世班禅 的灵塔和五至九世班禅合藏的灵塔祀殿.此殿由第十世班禅建议建造的,完成于西元 1988 年,命名为&班禅东陵札什南捷& .其总面积为 1933 平方公尺,高 33.17 公尺.屋顶用紫 铜鎏金覆盖,有法轮,金羊装饰的小金塔顶,错落有序的照耀在日光下,十分耀眼.可是 第十世班禅却在次年的开光典礼后,因操劳过度,心脏病发而圆寂. 中国政府为了纪念第十世班禅,拨出专款 6404 万元,黄金 614 公斤,白银 275.22 公 斤,以及其他各种材料,为修建灵塔殿.这命名为&释颂南捷&的新殿,意为天,地,人 间三界圣者的灵塔祀殿,于西元 1990 年始建,三年后落成开光.大殿总面积为 1933 平方 公尺,高度为 35.25 公尺.祀殿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外墙以花冈石砌成,殿墙后 度达 1.83 公尺,具有耐八级强震的要求. 虽然整个建筑仍是西藏古代的宗教建筑风格,但是已采用现代的施工材料与技术.灵 塔本身的面积有 253 平方公尺,塔身高 11.55 公尺,以金皮包裹,遍镶无数珠宝,还有大 陨石一颗,以及金制的嘎屋(内装佛像的护身物),粮食,干果,佛经,袈裟,唐卡等宗14 教用品,宛如生前还能享用. 札什伦布寺寺后山东面有展佛台――晒佛台,高三十五公尺,宽四十公尺,用石块砌 建而成. 于每年藏历的五月十四至十六日是展晒大佛的日子, 连续三天的晒佛及跳神活动, 分别晒无量光佛像,释迦牟尼佛像,强巴佛像,为十分热闹的活动. 萨迦寺――西藏佛教萨迦派的主寺 从日喀则西行到拉孜县的占宗后,再转往东南可到达元代曾为西藏首府的萨迦县萨迦 镇.藏语&萨迦&(Sakya)意为灰白土,因在灰白土地上盖的寺院,所以也取名为萨迦 寺,为&萨迦&派的发源地.本寺四周为紫红色的城堡围绕,矗立在盆地的中央,占地一 万四千平方公尺,是西藏唯一建在平地上的寺院.萨迦派的法主活佛是&世袭制& ,由父 子伯侄相传,可以娶妻生子.此派的教法次第为「最初舍非福,中断于我执,后除一切见, 知此为智者. 」 为什么称此派为&花教&?据说建寺时,请了许多汉,蒙族的匠师,环寺一周建了高 大的胸墙,墙上间隔涂了紫红,白,黑三道颜色,紫红色代表文殊,白色为观音,黑色是 金刚手.这三色成了萨迦派的标志,有人说三色成花,故称为&花教& . 昔日以仲曲河为界,萨迦寺分成南北两寺,北寺毁在文革时,现仍为断垣颓壁之废墟. 南寺是沿仲曲河南案修建,始建于西元 1268 年,呈正方形布局,鸟瞰如坛城.是由昆 八思巴(萨迦寺第五祖,元代第一国师,帝师)在元世祖忽必烈的支持下,授意萨迦本钦 释迦桑布集 13 万户之人力,物力所修建而成.此寺为元代所建宛如「城堡式」的宏伟大 殿堂,城墙上有垛口,四周有碉楼,城外有护城河,让人感受到备战的气氛.因为大家一 致认为南寺要具有易于防守,防火的特点,兴建前便在本波山和巴钦颇章山各架一炮向山 下打石选点,结果一石落大殿前左侧;一石落在大殿内广场中央,却涌出泉水,成为祥瑞 吉兆,就决定在此地兴建南寺. 萨迦南寺的主体为&拉康钦莫& ,碉房式建筑十分雄伟壮观,南北宽 84.8 公尺,东西 长 79.8 公尺,高 24.3 公尺.殿内有巨柱 108 根,为一天井式的独间大堂,可同时容纳一 万名喇嘛.寺内有历代萨迦法王灵塔,寺周围有拉康拉章,僧舍,厨房等附属建筑. 萨迦南寺有上万平方公尺的元代壁画,其中以萨迦法王像和曼陀罗最有特色.而珍藏 之许多文物,数量之巨在西藏堪称&第二敦煌& ,是元代八思巴时期集中卫,藏,康三地 的缮写家,用金汁,银汁,朱砂和墨汁抄写而成的经卷.其中有一部号称世界最大的经书 《菩提江格朗玛》 ,宽 1.3 公尺,高 1.7 公尺,厚 1 公尺. 寺内共计经卷四万五千余部,仅大堂内就藏有元代上万部以上的佛教经典.还有上 万卷的天文,地理,历算,医药,文学,历史,哲学,戏剧,诗歌,名人传记,藏文文法, 梵文文法等等藏书,也还保存着元代盔甲及元帝所赠送的法衣,织锦,靴等,都具有丰富 的史料价值.15 桑耶寺――藏史上首座三宝俱全的寺院 位于藏南拉萨东南三十英里,今扎囊县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桑伊,与泽当镇相望,矗立 在哈布山下的桑耶寺(Samye Temple),全名是&桑耶敏久伦吉朱白祖拉康& 又译作&萨 , 木央寺&&三摩耶寺&&三耶寺& , , &桑鸢寺& ,藏语意为「幻现寺」(据说是神人共建,在 一日夜之间完成;另说是莲华生大士(Guru Rimpoche,Padmasambhava)在手中示现寺院 的幻影,藏王惊呼「桑耶」――出乎意料,而取名的),建于西元 762 年.另说是赤松德 赞赞普的第三妃甲茂赞所建,妃所献之钟于今仍在,西藏古文献记为西元 799 年完成. 本寺又称「三阳寺」 ,是取「三阳开泰」的说法,为吐蕃前弘期规模宏大的中心佛寺. 吐蕃第三十七代赞普赤松德赞经印度高僧寂护大师(希瓦措,即静命堪布,今印度比哈尔 邦人,生平为西元 705-762 年)的建议,从天竺乌仗那国(Uddiyana,在巴基斯坦境内, 今阿富汗与喀什米尔山区之间的斯瓦特 Swat 地区)迎请莲华生大士入藏弘法.而西藏史 上所称的&师君三尊& 就是赤松德赞,莲华生大士,希瓦措大师三人. 莲师来到桑耶地区,先修〈土地仪轨法〉 ,并平服妖魔鬼怪等恶势力,经阿^黎菩提 萨首髁送恋毓鄄,并按照天竺飞行寺(即阿旃延那布尼寺;一说是波罗王朝在摩竭陀所 建的欧丹达菩黎寺)的图样,按照佛教的宇宙观设计出须弥,十二洲,日月双星,周围绕 以&铁围山&以表庄严,整个建筑群呈圆形,占地 2.5 万多平方公尺. 因为此寺融合了藏族,汉地和印度的建筑风格,而且下层建筑采西藏式,塑像仿吐蕃 人脸孔;中层建筑采汉式,塑像亦仿汉人;上层则为天竺建筑式样,塑像仿印人,所以被 称为「三样寺」 .据说是在寂护大师的指导下,由艺术家嘉才普选取现实中的人物,塑造 了不同的佛像,当时所塑佛像就有 78 尊. 西藏佛教与&本教&(有人称&笨教& ,其实此派并不笨, 〈大圆满法〉的祖师就有&本 教&上师)的斗争,始于莲华生大士的入藏,佛教战胜&本教&以后,收编了&本教&的 神只作为护法神,同时也与&本教&互相渗融,许多&本教&的仪轨如禳灾送祟,召唤神 灵,熏烟驱秽,焚魔焚尸,使用法术,咒语,仪式等等也被西藏密宗所引用.藏王还从中 土,印度邀请高僧入藏住寺及传法,并鼓励贵族(gentry)子弟出家在桑耶寺修行,宣布 吐蕃国一律尊信佛教,因此奠定了&藏传佛教&的&国教&(state religion)基础. 桑耶寺坐西朝东略呈金刚宝座式兴建,并以圆形的围墙围绕,象征世界的外围铁墙, 呈现曼陀罗(藏语集阔,轮集,坛城)盘状的造型.全寺依旧图片显示当时宏伟壮观,有 着完整的佛教宇宙的象征性空间布局.主殿乌孜大殿(乌策大殿)的北有米玛(日)庙, 南有达哇(月)庙. 乌孜大殿的四角成直线延伸的地方,塔与殿角相距数十公尺处,原有四座表征各种法 之塔,塔具有忏悔,安抚与镇魔的效用.现仅只能从壁画上看到,红塔,黑塔,白塔,绿 塔四塔象征四方,四智及四大天王.四塔平面形状奇特风格各异,但在文革十年浩劫中,16 全部被夷为平地,只能从壁画中去欣赏了.(今承德外八庙之普宁寺与北京颐和园中的松 堂两座姊妹寺庙,都是在乾隆时代仿照桑耶寺建造的.) 记载说:位于东南角的是&白塔& ,与北京北海的白塔型制相同,塔以石板石块砌成, 其塔基与塔座均为方形,在塔基的方形墙面上立有代表金刚杵的 108 座小塔,塔身从腰部 以上逐层内收如阶梯,座上是宽扁的瓶形覆钵塔身,设有龛门,宝刹上是十七环相等的相 轮而不分级. &白塔&是大菩提塔,以狮装饰,有声闻之风格.供奉有从摩竭陀国王门前 宝瓶中请来的舍利,及西藏先王的严密牟尼宝和五部经典. 位于西南角是&红塔& ,用砖砌成,其塔基是八角形,塔座形方而实圆,状如覆钵, 腰部以上呈环状纹,座上是覆钵形宝瓶塔腹.宝刹之上是两段相轮,下九环,上七环,塔 身泛现红色光泽,故名&红塔& ,因取长寿菩萨之风格,而以莲华为装饰. 位于西北角是&黑塔& ,以条砖砌成,其塔基较高呈方形,塔身似为三层的覆锅,刹 盘上托宝剑,有两级七环的相轮,上为瓶盖和宝珠. &黑塔&因以如来之遗骨为饰物,独 具独觉之风格. 位于东北角的是&绿塔& ,由绿色琉璃砖砌成,此种砖为粗砂烧制而成,质地坚硬, 釉彩苍郁而富光泽,其塔基是方形,塔身由方形与十字形构成,塔基很高,沿数级台阶而 达第一层,第一层四面各有三间佛龛,内有塑像.每面由明梯通第二层,二层四面各只有 一龛室,亦各有塑像.第三层为覆钵宝瓶塔身,上有三级相轮,九,七,五环,伞盖上承 宝瓶宝珠. &绿塔&以十六门为饰物,有法轮如来之风格. 大殿的东南西北原来分别建造了坚巴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和桑结林等四座神殿, 代表着四大部洲,而四大部洲的附近,又建有八个小殿,即代表八小部洲.大殿南北还有 日月二殿,象征日月二轮. 《桑耶寺简志》记载: 「围墙周长 1,200 于公尺,墙高 3.5 公尺,墙厚 1.2 公尺,墙 上原有小型佛塔 1,008 座,现无一残存. 」故知所有的建筑被圈在一个圆形围墙之内,围 墙就是&铁围山& ,隐喻着轮圆周备,圆满具足的意义,整座佛寺就是如此以佛教的宇宙 观来布置的.可惜这大小十二洲,由于年代久远,又碰上十年文革浩劫,殿内主供的佛像, 壁画等多被毁坏,已失去原来的面目,目前仍修建中. 唐德宗建中二年(西元 781 年),岁次辛酉,唐派大乘禅宗和尚摩诃衍与印度寂护弟 子伽摩罗什(莲花戒)在萨木央寺开办三年盛大的辩论会,为了统治强悍藏族人的特殊需 要,赤德松赞判定主张&渐修&的印度密宗辩胜汉地禅宗,认定禅宗教法为&邪门外道& . 可惜莲花戒胜利不久被刺身亡,有些汉僧碰死石阶,自杀殉道,属于&顿悟&的汉地禅宗 被禁止在西藏传播. 但是&藏传佛教&就开始有了基本的格局,而独自成为雪域特别的密宗,既不属于汉 地佛教,也不同于印度佛教.不过, 〈大圆满〉与〈大手印〉之西藏禅精深密法,反而获17 得了开展的良机.(但另有一说此次辩论会,是在 792-794 年举行的) 《西藏王臣记》一书写桑耶寺说: 「…藏王惹巴瑾(意为&有髻王& ,即赤德松赞,生 于西元 806 年)想,如能生起一切众生所有利益与安乐之门,要依赖佛的教证二法;如能 住持教证二法,并能作出使二法宏扬光大的事业,要依赖僧伽.想到这里,他头顶长帛请 僧伽安住.并且作出对每一僧人,以七个俗人来承事服役等的决定.这种比印度所有法王 的事业还要卓越贤善的事业,佳话远传,美誉遍于四方.金城公主之子今西藏吐蕃王赤松 德赞趁安禄山之乱,一度占领长安仅十四天,后被郭子仪击退.但直至唐末,河西陇右地 方一直是吐蕃统治. 惹巴瑾王对于过去祖先诸王所建的寺庙,继续承事供养,并时常倍修.他又新建一座 九层大寺,它的下三层用石料,中三层用砖料,上三层用木料来建筑.每层的飞檐,殿门, 墙上的沿石,半环璎珞等都修得十分美观庄严.大寺的屋顶,风吹来时,从无边虚空里, 引来形如伞盖的稀有云N.同时赞颂之声,犹如钟鼓齐鸣,响彻空界的天神耳鼓. 在这样无比的吉祥和增善的大寺,其上层,奉安佛像,佛经,佛塔等正三宝身,语, 意之所依;中三层,住着译师和班抵达(班智达)们在这里诵阅经论,勤行闻思,并修禅 定,而度着他们的岁月;下三层,有藏王和大臣们在那里敞开所有法,财,欲,解脱四部 的千百大门,作出一切尊卑大众都浸润在那富饶安乐的甘霖中的事业. 」 &乌孜勃来&大殿内围墙之中层廊道壁上,绘有〈西藏史画〉长达 92 公尺,被誉为 西藏的 《史记》 其中廊道壁上还有金城公主亲子 . 〈宴前认舅图〉 大殿内左右两壁上的 . 〈桑 耶史画〉 ,详尽地描绘此西藏第一座出家僧院的建寺经过,其中还有〈文成公主勘舆图〉 等,描绘西藏有关名寺的兴建由来. 敏珠林寺――西藏佛教宁玛派南藏传承的寺院 沿雅鲁藏布江南下可到达扎囊县,敏珠林寺就在扎囊县境内,位于雅鲁藏布江之南岸 扎囊河以东的扎期地方,是西藏佛教&宁玛派&(Nyingmapa,红教)的三大寺之一.敏 珠林寺带有浓厚的佛学院性质,寺中很注重佛教经典,文法修辞,书法,天文历算,藏医 藏药等知识的研习. 历年「藏历年表」的推算都是敏珠林寺负责的,所以有「西藏第一所喇嘛学府」之美 称.本寺属&宁玛派&的喇嘛,可以结婚生子.喇嘛可分为两类:一类称&阿巴& ,是专 靠念经念咒;另一类有经典,也有师徒或父子的,翁婿的传授.口传传承的称&嘎玛&&伏 ; 藏&经典传承的称为&代玛& . 大约在十二世纪开始宁玛派出现不少&伏藏&的掘藏人(Treasure revealer,The master who reveals a terma teaching),著名的有娘尼玛沃,他掘出来的被称为&上 部伏藏& ;古如却旺秋掘出来的被称为&下部伏藏& .约十六世纪时,有一位掘藏人叫热 特那林巴,他把上,下部&伏藏&和他自己挖出来的&伏藏&汇集刻印出来,这就是&南18 藏& . 现在的敏珠林寺的规模是在西元 1677 年,由德达林巴和居美多吉进行改建完成的, 寺的面积达十万平方公尺.以传授&南藏&为主,附带也传授&三素尔&以来所传授的佛 教经典.敏珠林寺在寺主的继承上以父子或翁婿传承.本寺以文字书法优美著称,原&嘎 厦&(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学校的校长――&格根钦波& ,向来都是从敏珠林寺的喇嘛中 委任的. 敏珠林寺在历史上曾遭三次大破坏, 「文革时期」简直已成为废墟,修复后的主要佛 殿为祖拉康,坐西朝东,殿前台阶两边各有小龛,内供&宁玛派&&嘎举派&&萨迦派& , , , &格鲁派&的祖师.门廊绘有四大天王,轮回图,世界模式图,并在南北壁上写着寺史. 大经堂有二十柱,进深六间,面宽五间,四壁绘有无量寿佛,绿度母,莲花生大士像. 经堂右前方是白钦拉康,神殿内供有神像,供品殿则存放供品;北偏殿为护法神殿,门框, 门楣上绘单线勾勒画像,有许多人头,护法神面目狰狞凶恶;南偏殿为写耶拉康,供有德 钦却珠的银制灵塔;西边是镀金释迦狮子(莲师八种化身之一)的塑像和泥塑的其他七种 化身(莲花生,日光,狮子吼,忿怒金刚,莲花金刚,莲花王,爱慧)的塑像,德达林巴 的塑像.正中供有《甘珠尔藏》经书一套. 从经堂出来,由西面拱门进入佛殿,殿高六公尺,有四柱.主供释迦牟尼佛塑像,像 高近四公尺,佛头上为高发髻,着袒右肩的袈裟,双手捧钵,结跏趺坐于莲座上;背光华 丽,有大鹏展翅,鹏螺闭门,海龙翻滚,还有羊,狮等像.佛前两旁相对所站左是阿难, 双手捧钵,右是迦叶,双手合掌,两尊者皆为着通肩袈裟的塑像;佛之两手侧站有八大弟 子(即舍利弗,目犍莲,罗怙罗,迦旃延,阿那律,富楼那,须菩提,优婆离)的塑像, 均高 3.6 公尺,每位尊者头光是升云纹,头戴五花宝冠,垂发双披肩,袒露上身,下着紧 腿长短裙,饰耳环,项链璎珞,手镯,臂钏,脚钏,帔帛,左手持莲花,右手自然下垂, 其体态俊美,显然藏传佛教已将诸比丘提升为菩萨.佛殿大门两旁各有泥塑护法神像,啮 牙咧嘴,长蛇缠身. 祖拉康二楼有五间小佛殿和僧舍.德萨拉康供有嘎杰德西曲顶的八佛塔(即堆莲塔, 大菩提塔,吉祥门塔,败外道塔,神降塔,分合塔,殊胜塔,涅盘塔)和第九代赤巴滚桑 旺杰的银制灵塔,还有《甘珠尔藏》经书一套;民久白珍拉康供德达林巴之女民久白珍的 银制灵塔,有两层楼高,灵塔上镶有红,绿宝石,还有镀金佛像及手抄本《十万般若颂》 佛经一部和德达林巴的著作;写耶拉康主供泥塑十八罗汉,壁上绘有历代喇嘛像;白马旺 杰拉康内供第五代赤巴白马旺杰的银制灵塔,有两层楼高,还有许多镀金佛像;卫朗杰拉 康供有镀金佛像,银制灵塔和手抄本《十万般若颂》佛经一部.祖拉康三楼的德钦拉康内 供泥塑洛钦达玛西日像;喇嘛拉康内供泥塑滚却桑布(常善)与历代喇嘛,历代达赖的 塑像,墙上绘有历代&红教&著名喇嘛像.祖拉康的屋顶有镀金法轮,公母鹿,金顶等, 显得雄伟壮观. 敏珠林寺除了祖拉康外,还有其他的拉康,如曲果伦布拉康,卓玛拉康,德钦拉康,19 朗杰拉康等等.皆是供奉佛像,护法,或作为历代赤巴的金或银制灵塔供奉处,当然也藏 有经书.山城般挺立的敏珠林寺,珍藏有&红教&的知识宝库,散发着无比的光芒,到此 的人莫不钦赞. 雍布拉康――西藏史上第一座宫殿 在藏南乃东县泽当镇南面的雅砻地区是藏族的发祥地.西藏人相信自己是猿与度母化 身的罗刹女所生的后代,雅砻河谷(Yarlung Valley)的重镇泽当就是以&猿孙小孩玩耍 的平坝&取名的.雅砻有第一位赞普,第一座宫殿,第一块农田,第一个村庄,由于属地 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各种现代设备齐全,十余年前还被评为西藏唯一的文明集镇. 藏语&雍&是尊母, &布&是孩子,拉康是庙宇.也有说&雍布&是母鹿, &拉&是后 腿, &康是在上面的意思.雍布拉康正是建在&如母鹿后腿&般小山丘上的宫殿,故名&雍 布拉康&(Yumbu Lagang).据说在 2100 年前,有了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时,便修建了 雍布拉康. 雍布拉康面西雄踞于山头,整个建筑分成两部分,前部分是三层楼房,据说是松赞干 布所建.底层房屋呈长方形,经过门庭可进入佛堂,原有佛像在文革时被毁.二层为法王 殿,三层前为平台,后为廊院;后部分是一座方形高层碉楼式建筑,据说就是聂赤赞普修 建的,与前部分相连,均以石块砌成,显得雄伟挺拔. 据说西元 433 年(南北朝北魏延和二年),有一天当第二十七代赞普拉脱脱聂赞在雍 布拉康的屋顶上休息时,忽然从天降下几件东西,有《百拜忏悔经》 ,舍利宝塔,六字大 明咒, 《法教轨则》等佛法宝物,并有神在空中告诉他说: 「在你以后五代,将有一个懂得 这些文物的赞普出世. 」 拉脱脱聂赞称这些为&宁布桑瓦&(玄秘神物,尊严秘宝),请在宫殿中供奉.而懂 得宝物的赞普就是松赞干布,因为佛教传入就是在松赞干布时代(西元 627 年登基).天 降之说可能是托辞,已考证出原是印度僧人罗桑措带来准备传教用的,当时&本教&势力 强大,又没有相通的语言文字,只好留待松赞干布时才开始翻译发展出来. 楚布寺――历世噶玛巴的驻锡地 楚布寺也译为楚普寺, 离开拉萨市约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 它是 &噶玛噶举派& &黑 之 帽系&的祖寺.藏语&噶&是佛语或指师长的言教, &举&是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 教义的意思,所以&噶举派&(Kagyu,白教)是一个重视口耳传承的教派.楚布寺此派 属&塔布噶举派& ,创始人有玛尔巴(Marpa 生平年为西元
年),密勒日巴( Milarepa),塔布拉杰等大师,修法时皆着白色上衣及僧裙,又有人把&噶&解释为白色, 所以&噶举派&也称为&白教& . 推测此寺始建于宋淳熙十四年(西元 1187 年),位距拉萨七十公里的堆龙河谷德庆20 县境内,因地属楚布族的辖区,又临近楚布河,便以之为名.由塔布拉杰的弟子,第一世 嘎玛巴都松钦巴曲吉札巴(生平年为西元
年)活佛创建了本寺. &黑帽系&是从噶玛拔希(生平年为西元
年)开始的,但是&藏传佛教& 仍将&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算为&黑帽系&第一世活佛,噶玛拔希为第二世活 佛.西元 1256 年,噶玛拔希到川西北的绒域色都(蒙古的和林)地方会见了蒙哥,蒙哥 赐给他一顶金边黑色僧帽和一颗金印,这就是&黑帽系&名称的由来. 西元 1407 年, &黑帽系&第五世活佛德银协巴为已故的明太祖朱元璋及皇后荐福,明 成祖朱棣大喜,所以赐其&如来&之名号,并封为&万行具足十方最胜圆觉好智慧善普应 佑国演教如来大宝法王大善自在佛& ,简称&大宝法王& ,颁给印诰及金,银,钞,彩币, 织金珠袈裟,金银器等大量物品.从此, &大宝法王&这一封号,成为&黑帽系&转世活 佛专有的封号,西藏活佛的转世制度也由&大宝法王&首开. 文化大革命十年期间,楚布寺有三十多座主建筑被夷为平地,约二十年前才由第十六 世大宝法王委派珠本德千仁波切重建,目前仍未完成.楚布寺位居海拔 4300 公尺,坐 北向南,东西北三面环山,以五层楼高的&绛白央&大殿(文殊殿)为中心,背山面水, 河南岸高山北麓有一座高大的晒佛台,主殿四周环绕着四个扎仓,并以经堂,神殿,僧舍 及喇让,静室等建筑群组成一座雄伟壮观的古老佛刹.寺的西侧有两座白塔,前塔是方形 塔座,上为宝瓶式塔身;后塔之塔座及塔身都是方形.两塔之型制古朴,听说还很灵验. 强巴林寺――历世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寺 座落在藏东昌都县昌都镇第四阶台地上的强巴林寺是康区最大的&黄教&寺院,建于 西元 1444 年,占地三百多亩,是康区最大的寺院之一.西元 1373 年宗喀巴大士入藏途经 昌都时曾预言,将来此地必能兴建佛寺弘扬佛法.果然宗喀巴的弟子麦喜饶桑布在昂曲 与扎曲两水间雄鹰落地般的岩岛上创建了此寺,寺内主供强巴佛,因此取名&强巴林寺& . 麦喜饶桑布后来回到昌都又建立了&慈氏洲强巴林寺& ,他死后由宗喀巴另一门徒 沃贝多吉的弟子帕巴拉继承了他的法位,从此「帕巴拉」成了昌都强巴林寺最大的转世活 佛专有的称号.历代活佛都由清朝皇帝册封,寺内还保有康熙颁给帕巴拉活佛的铜印,和 乾隆赠给本寺的匾额. 强巴佛殿主供泥塑镀金的强巴佛,具有浓厚的曼荼罗风格.另佛殿则供释迦牟尼佛及 文殊,普贤两位菩萨.护法神殿主供大威德怖畏金刚,有九头二十七眼三十四臂十六腿, 蓝色拥妃,皆裸体(其表征含意甚深,无法详述,请另参考密本解说).另外,强巴林寺 有五座扎仓(僧院):林堆扎仓,林麦扎仓,奴林扎仓,库秋扎仓,夹惹卡巴扎仓,可见 其规模. 强巴林寺以宗教舞蹈闻名于昌都,令昌都的藏戏在西藏自成一格派.寺内保存有众多 的佛像,壁画和唐卡,甚有价值.21 噶玛寺――噶玛噶举派的祖寺 位在昌都镇北面 130 公里的白西山麓,在乌冬山一个峡谷间的噶玛寺全称为&噶玛丹 萨寺& ,是以地名而取的.本寺始建于西元 1147 年,为&噶举派&(Kagyupa)创始人塔 布拉杰索南仁钦(意为&福宝& ,西元
年)的得意弟子却吉扎巴(西元
年, &噶玛噶举派&创始人,后人尊他为&都松钦巴& ,意为知三世的圣人)兴 建的.经由藏,汉,纳西族和尼泊尔的匠师精心修建,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加上历史悠久, 是&噶玛噶举派&的名寺. 噶玛寺以措钦大殿,喇让(活佛别墅),扎仓(僧院),塔殿等组成.措钦大殿面积 2240 平方公尺,高三层,属木石结构,经堂和门廊是以藏式平顶修建,主殿为木结构,歇 山式屋顶,上盖蓝色琉璃瓦,屋檐以下全以斗拱承托.殿内面积 810 平方公尺,正中以十 二根特长大柱支撑天窗,使殿内光线充足.殿内四周壁画描述着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显得 肃穆庄严. 大殿后面有高十七公尺的释迦牟尼佛鎏金铜像,是第七世噶玛巴却扎嘉措所建;左 侧为泥塑的强巴佛像,系第二世噶玛巴拔希却吉塑造;右侧是喇嘛拉康,内供历代&噶 玛巴&活佛(Tulku)像. 措钦大殿三楼顶部是藏式平房,正中饰有鎏金铜法轮,左右两侧配以金铜孔雀,据说 是明朝皇帝所赐;三楼后是观音殿,内供大悲观音的塑像.现寺内藏有&大宝法王&印, 是明永乐五年(西元 1407 年)明成祖赐给第五世噶玛巴德银协巴(西元
年 )&领天下释教&的最高宗教地位的印信,有双龙盘纽,光洁质白,为玉品中的极品. 巴嘎寺――西藏工布江达巴嘎山中的寺院 藏语工布江达是凹地大谷口的意思,位居川藏古道的重要驿站,是四川,康定,甘孜 等地来交易的一个商贾云集的城镇.巴嘎寺位在工布江达县果林卡西北的附近,五世达赖 喇嘛阿旺罗桑嘉措时期,建于巴嘎神山有海拔五千多公尺的高处.此寺属&黄教&(格 鲁派),寺内原来允许喇嘛结婚,在西元 1955 年才禁止.寺中供奉宗喀巴的鎏金铜像, 内壁上绘有密宗护法怖畏金刚的像. 天葬是藏族人很奇特的习俗,巴嘎人认为死身喂食鹰群是做了人生最后的一件善事, 鹰群也会将亡灵带去天上.巴嘎寺上面的山坡上,便是巴嘎&天葬台& ,随时可见许多雄 鹰站在岩石上,等待吃食死人尸体.一块巨大的岩石是天葬师切割尸身的地方,腥气浓厚 时,便会吸引鹰群前来. 仁钦崩寺――西藏墨脱的宁玛派寺院 藏语为花朵的&墨脱&居海拔高度只有二千多公尺处,从墨脱到仁钦崩寺还要穿过密22 林.当地门巴人原是信仰&白教&(噶举派),后因墨脱受波密土王辖属,被迫改信仰&红 教&(宁玛派, &宁玛&意为古和旧). &宁玛派&是西藏最古老的教派,以莲华生大士为 祖师. 西元 1780 年,八世达赖喇嘛强白嘉措派贡布地区红教米林羌纳寺的活佛甘布巴到墨 脱,与门巴族,藏族一起计画合建寺院,以便控制白马岗(墨脱)地区,但曾遭到珞巴族 人的反对.当地另一个珞巴族人称仁钦崩山是&鬼山& ,不适于建立寺院.后来送了许多 财物给珞巴族人,才获得仁钦崩寺址. 仁钦崩寺有&朱古&活佛为领导寺中一切寺务者, &帕久&主持寺院宗教仪式活动或 分管某一些寺务, &多吉罗本&主持法会,以及&曲寸巴&检查僧纪,收纳布施等等职务 的喇嘛.僧人除朱古外,其余的大多数喇嘛住在自己的家中,娶妻生子,只有法会时才到 寺院诵经. 在墨脱看不到磕长头大礼拜及转经轮的信众,让人感觉不出宗教的气息,或许是优美 的青山绿水,暂时冲淡了宗教暮鼓晨钟的气氛.其实墨脱地区设计有水转的木轮转经屋, 木轮裹满着各种经文,经幡,木轮上挂有铜铃,木轮每转一圈,铜铃就叮当响,下有水声 潺潺,山上鸟声和鸣,很有创意及灵气. 白日寺――西藏佛教宁玛派的主寺 松赞干布的故里在琼结县,县城东南一公里处,有藏王墓二十一座,但因战乱或遭雨 水淹没,现仅存十六座.其中松赞干布的陵墓修复得恢宏壮观,墓堆上有祠庙一座,内有 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沿琼结沟蜿蜒东行,绕过水库,便到了白日山半山腰的白日寺.白日寺与扎曩的敏珠 林寺和贡嘎的多吉扎寺为西藏红教的三大主寺.白日寺始建于十六世纪,创建人是喜饶温 色,他是一位&掘藏者& ,曾从地下挖掘出密法经典,并加以弘扬,后人也称他为&第敦& . 白日寺初建时有大殿,喇让(活佛私邸),僧舍,厨房,占地 1196 平方公尺.大殿 为两层建筑物,面积有 527 平方公尺,主供莲花生大士,两侧有明妃满达拉娃(印度人, 后居巴基斯坦)和堪珠移喜措嘉(前藏人)的塑像.西元十九世纪,白日寺第一任堪布 益西次旺再次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新建有喇让,僧舍,辩经场,乃吉康(集会 堂),第巴色康(财产管理处)等.曾围绕建有佛塔五座,其中拉泊却旦(降神塔)规模 最大,高九层,方座圆身的土石结构,塔身有佛龛,供释迦牟尼佛的铜像. 白日寺现有三层大殿之第一层佛殿仍供莲花生大士及其两妻塑像.护法神殿供有当木 钦多吉列巴泥塑像.经堂有十四柱,经书架排满有经典《甘珠尔》(佛部), 《丹珠尔》 (祖部,是续藏,收入赞颂(经译和咒译三个部分)以及历代高僧,活佛所著的红教经典, 并有医学,诗歌,历算,文艺等书籍;第二层作为议事和办公用;第三层为喇嘛拉康,供 有&宁玛派&高僧,活佛的塑像.23 桑顶寺――西藏佛教香巴噶举派女活佛的驻锡寺 噶举派原由印僧底洛巴(西元 988-1069 年),那若巴(西元
年)所传, 后由琼波南交巴和玛尔巴,密勒日巴在西藏传播.琼波南交巴(西元 978-1127 年)曾在 香地(今南木林县)建立了 108 座寺院,此派在香地很有势力,所以琼波南交巴传承的称 为&香巴噶举派&&香巴噶举派&的寺院,目前仅存桑顶寺一处,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 &香巴噶举派&的传人熏奴珠,于十四世纪中叶,在今山南地区的浪卡子县,临近有 &圣湖&之称的羊卓雍错湖旁,建立了桑顶寺.桑顶寺的整个造型像布达拉宫,也有红宫 和白宫,寺僧都是男性,唯独住持是女活佛,名为&多吉帕母&(金刚亥母),是西藏唯 一的女活佛,有很高的地位. 第一世多吉帕母是出生于西元 1447 年的阿里王的公主曲吉俊美.桑顶寺的女活佛坐 床,必须由达赖喇嘛剃度.第十二世多吉帕母坐床(升法座)时,第十四达赖喇嘛还太小, 由摄政王达扎活佛代替,象征性地剪掉一点头发,便为她举行了坐床(升法座)仪式,取 名&多吉帕母& ,成为女活佛. 雍仲林寺――西藏本教的祖寺 出日喀则市沿雅鲁藏布江东行至大竹过江,可以到达&本教&(Bonpo,苯教,蚌教 )的祖庭――雍仲林寺,即雍仲本教(Yung-Drung Bon)的寺庙.据说西藏最古老的宗教 ――&本教& ,最早出现在象雄地区(今阿里),后来才传入雅砻地区. 《柱间史》记载: 「赛笨波,玛笨波,东笨波,奥笨波等十二名有识之士正 在献祭神灵. 」此约在西元前四世纪,藏族地区十二名巫酋正在祭献神灵的描述.这种&巫 者为王,王者行巫&的情形,是当时世界上各地最普遍的文化现象. &本教&与欧亚两洲 广大流传的&萨满教&其崇拜方式,祭祀仪轨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流传范围仅限于青藏高 原,只有藏族和极少数民族信奉. 由于本教法师有驱灾禳害,诅咒仇敌,求神保佑,预测吉凶的能力,受到吐蕃王朝的 重视,尤其在军事行动,国事活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在五世达赖喇嘛所著的《西 藏王臣记》记载,聂赤赞普来到游戏神山(拉日若布山)之顶,沿天梯下降,步行到赞塘 阁西时,被在那些放牧的有才德的本教卜士十二人看见,知乃自天下谪之神子,众人言此 人堪为藏地之主,遂以肩为座,把他抬到回,而推为&肩座王&」可见在聂赤赞普之前时 . (在位年代有三说:B.C.599 or360 or117 年),本教就已存在,故藏文史籍即说此后的 赞普皆&以本教治国& . 目前&本教&发展为新,旧&本教&的不同,新&本教&教法之学派自称导源于史前 一万八千年前(较一万三千年前,地球南北极轴改变时更早),出现在中亚地区(包含伊 朗西部和西藏西部的地区)的滇巴谢拉佛(Tenpa Shenrab),而非出自印度的释迦牟尼24 佛,在西元八世纪由印度传入西藏. 新&本教&认为该教的左旋 符号,与佛教惯用的 右旋符号不同,是不可摧毁的象 征,代表左向的阴性能量.其实这种符号是星云旋转的形状,其右旋 或左旋 在宇宙间 都存在,若依仰视或俯视,以及见佛身或佛自身的主客位而有不同,若作相异的坚持,实 无此必要,尤其指 符号即代表邪, 符号即代表正,则更仅以立足北半球的人仰视而说, 并未顾及南半球的自然环境,显然是自我局限,不够圆满. 旧&本教&(吐蕃古教)或称为「原始的本教」 ,特别着重于灵魂信仰,与亚洲地区 的&萨满教&(Shamanism)或波斯的祆教(拜火教)又许多类似的特点,法器以鼓为主, 崇拜天神和火神.古波斯的风俗用尸体喂野兽和兀鹰的习俗,是否就是西藏&天藏&的风 俗的由来,值得探讨. &本教&又称&本波教& ,俗称&黑教& ,教徒多为父子相传,是西藏原始公社时期的 一种宗教.以崇拜天,地,日,月,星辰,雷霆,雪,雹,山川,陵谷,土石,草木,禽 兽,乃至一切万物等幽灵巫鬼,祈福禳灾为事. &本教&把宇宙分为三层:最高层是天神 所居,创世祖是天神&什巴& ;中层是人类所居的地方;下层则是妖魔鬼怪凶煞居住的地 区. &本教&分为三派:一个派别是&笃本派& ,又称&本教黑派&或&因本派& ,该派巫 师能&上祀天神,下镇鬼怪,中兴人宅& ,祖师汝辛精通祭祀,禳,遣送,役使鬼神的 法术. &洽本派&是&笃本派&为调停&本教&徒与赞普王室间的矛盾,从喀什米尔,勃律, 象雄请来的三位外地法师,带来一套&本教&宗教理论的教义,所开创的一个派别. &觉本派&是一个专长翻译的&本教&派别,曾大量将佛经改为&本教&经典,并加 入&本教&的不同说法,而造作为&本教&的经典.诸如将《二万五千颂》改为《康琼》 , 《广品般若》改为《康钦》《瑜伽师地抉择分》改为《笨经》《五部大陀罗尼》改为《黑 , , 白龙经》 ,最后 &本教& 终于拥有一套自己编纂的《大藏经》 . 据说莲花生大士曾预言&本教&将由此地死灰复燃,或许莲师了解新&本教&九乘的 最高乘〈大圆满〉的教法,存在古传统的&本教&中,而有此默许.果真江衮达瓦坚参 在今南木林县热拉村的高台修建了这座&本教&最大规模的寺院――雍仲林寺.本寺建筑 群是依山而建,坐南朝北. 主殿杜康大殿面积有 800 平方公尺,上下两层,规模不小.此殿两侧有&甘珠尔殿& 和&丹珠尔&各藏有《甘珠尔》和《丹珠尔》两部密教经典.佛殿供奉约 8 公尺高的铜质 鎏金度母,金刚橛普巴佛,本教祖师顿巴辛饶;约 12 公尺高的铜质鎏金胜利佛,喜饶坚 参,江衮达瓦坚参的像以及金,银,铜制的五座灵塔,纯金供灯等等.此外,还有&通 追拉康& ,灵塔殿,喇让(喇嘛私邸), &竹康&(修行殿)等重要建筑.25 千百年来雍仲林寺历尽沧桑,经过无数次被毁,仍然巍峨屹立,或许如同门日寺的创 始人喜饶坚参所预言, &热拉&地区会出现一座&本教&大寺院.但就是不曾预言说会何 时消失,所以至今仍然光彩辉煌.○蒙古地区寺院 蒙古族的起源异常茫昧,说法不一,或说出自鞑靼(一说是唐时曾建渤海国的H族 人,一说是属于沙陀突獗族),或说出自匈奴(原始突獗人),吐蕃,或说可能是蠕蠕和 ☆厌哒人,或说是匈奴人与鲜卑人的混合人种,但是何种说法最正确,连蒙古人自己都难 以断言. 一直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蒙古人,建元以后所信仰的&藏传佛教&是天竺佛教先与 &本教&结合的西藏佛教,再结合蒙古草原&萨满教&而成的特殊宗教,已经融进了泛神 信仰的&萨满教&一些教理,仪式,也吸收了蒙古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祭祀仪式,是有很独 特的风格,所以和西藏佛教也有不同之处. 西元 1206 年,尼伦部(太阳之子的部族)的成吉思汗(Genghis Khan)进兵卫藏地 区,当时卫藏,阿里各地区的首领都无力抵抗,便请求归顺.因为改革自&宁玛巴&的&萨 迦派&新教派喇嘛贡嘎坚赞班智达,以西藏政教领袖的身分首先和蒙古汗王阔端在凉州( 今甘肃武威)会晤,从卫藏把许多佛像和经典,带到蒙古地区,这是佛教传入蒙古之始. 而当时&萨迦派&法主得以建立政治地位和权势,掌握西藏的政教大权,始终是依附于成 吉思汗及其后代的政治势力.而且发挥了元朝巩固西藏地区的统治,对稳定西藏的局势, 有很大的作用. 成吉思汗及其继位者建立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深知(学到)利用宗教势力,是巩 固军事征服和政治统治的必要手段.因此,选择了一个文化,习惯相近,又能够被汉族人 民认同的宗教,于是蒙古帝国选择了&藏传佛教& .后来成吉思汗的孙子阔端汗下令,西 藏全境要服从当时的&藏传佛教&中心――&萨迦& ,接着以忽必烈为首的蒙古朝廷贵族 们,抛弃了原有的&萨满教&信仰,接受&喇嘛教&的灌顶,受戒,宣布&喇嘛教&为国 教,创立&帝师&制度,并大量支付资金兴建佛寺.不过,其他宗教的信仰并不受限制, 或不平等的待遇,这是蒙古可汗帝国的优良传统. 元代实行两都制,皇帝每年春季都要带领僚属从大都(北京)到上都(今蒙古敦达浩 特镇东北约 20 公里),这座草原都城当时建有大龙光华严寺,大干元寺,开元寺,帝师 寺,黄梅寺等,反映了元代佛寺的兴盛.古代帝王建造寺庙的原因大致是:一.为皇室及国 家祈福.二.壮丽都城,以显皇威.三.用以安抚信奉其教法的人民.在大元帝国之内,所 有僧院梵寺都要为可汗和国家祈福作佛事.可是「广建道场,多作佛事」反成为历朝政府 的一大负担,渐渐为社会所诟病,也是元朝内政失败的主因之一.26 《经世大典工典总序僧寺》记载: 「自佛法入中国为世所重,而梵宇遍天下,至 我朝尤加崇敬.室宫制度咸如帝王居,而侈丽过之.或赐以内帑,或给之官币,虽所费不 赀,而莫与之较. 」我们从元人袁桷咏〈华严寺〉 ,可知它的雄伟壮观: &宝构莹煌接帝青,行营列峙火晶莹. 远斤巧斗攒千柱,相杵歌长筑万钉. 云拥殿心团宝盖,风翻檐角响金铃. 知帝力超千古,侧布端能动地灵. & 《清容集》卷第十六有袁桷写〈赠华严寺长老二首〉 ,可知当年寺院外巨树参天,院 内花草芳香.诗曰: &丈室萧萧画掩扉,蒲团不下得忘机. 阶前菊木先春种,门外扬花伏日飞. & &句落珠玑禅客诵,象严金碧梵王威. 知余犹是青山伴,话尽斜阳指翠微. & &喇嘛教&在元朝政府的扶持下,虽然&院院翻经有咒僧,垂帘白昼点酥灯& ,也仅 成为宫廷贵族信仰的主要宗教, 但未能向一般蒙古人民扎下根基, 更因为喇嘛们参与朝政, 对于僧侣过份优崇,享有各种特权,简直无法制约,以致飞扬跋扈,欺凌百姓,不被民众 欢迎,因而随着元朝的灭亡而逐渐消失. 自西元 1368 年,元顺帝离大都北走,最后元帝逃往和林,国号仍然为元,史称北元, 后来还继续有五位帝位之传承.传至西元 1402 年时去帝号称可汗,去国号称鞑靼.蒙古 人退回大漠之后,明朝并未占领漠北,因此元朝皇裔各自成立小国自治,其等所统治的版 图依然辽阔.直到西元 1578 年,明神宗万历六年,阿拉坦汗(即俺答汗,明封&顺义王& )皈依佛教为止,二百多年间在蒙古没有佛教活动,原有的&萨满教&信仰似乎又在蒙古 活跃起来. 十六世纪后期,在土默特部领袖阿拉坦汗的倡导和扶持下,才使&喇嘛教&在蒙古地 区广泛传播开来,为以后的更大发展奠下了基础.西元 1580 年,明万历八年,阿拉坦汗 和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边的仰华寺会面,并举办了蒙,汉,藏,畏兀儿等十万人 参加的大法会. 阿拉坦汗以&忽必烈&的化身自居,赠给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尔达赖喇嘛&(毗 纽奴持金刚)的尊号,意即精通显密两宗取得最高成就,学问渊博如大海一般的大师;索 南嘉措则回赠&咱克喇瓦第彻辰汗&(法王大梵天)的尊号,意思是&能转千金法轮的聪 明智慧的汗王& .27 如此,改由&藏传佛教&的&格鲁派&喇嘛势力再度进入蒙古,成为蒙古独一无二的 宗教――国教.明朝政府也乐于见到&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影响,也完全沿袭前元的故 智,就采取积极扶持的政策.明代采取「以僧化俗」的策略,为治理西藏,曾广封法王, 最重要的有土蕃僧人八大法王:大宝法王(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得银协巴),大乘法王 (萨迦派高僧昆泽思巴),大慈法王(格鲁派高僧释迦意西),阐化王,阐教王,赞善王, 护教王及辅教王,以管理僧务. 十六世纪末,从阿拉坦汗世系所「发现」 ,唯一蒙古裔的四世达赖喇嘛云丹嘉措(生 平为西元
年)亦曾派人到满州传法,当时就有宗教传说的传播,认为达赖喇嘛 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nirmanakaya),满州(Manju)皇帝是文殊师利(Manjushiri)菩 萨的化身,蒙古可汗是金刚手(Vajarpani)菩萨化身,以利满,蒙,藏的同盟. 《清朝续文献通考》说: 「太宗(皇太极)时崇德七年,达赖,班禅谓东土有圣人出, 特贡方物,表称曼殊师利大皇帝.翌年遣使存问,称之为金刚力士. 」可见藏满统治者皆 曾相互标榜,宣称对方是当今菩萨,承认其政教合一的推行. 由于&藏传佛教&各大小领袖是以转世形式来传承的,对于转世灵童的寻访过程,便 产生了许多政治弊端,成了垄断和争夺的情形.乾隆看透&藏传佛教&而认为&盖佛本无 生,岂能转世?&便于五十七年(西元 1792 年)谕军机大臣: 「前后藏为达赖喇嘛,班禅 额尔德尼驻锡之地,各蒙古以及番众人等,前往煎茶瞻拜,皈依佛法,必其化身的确,方 足以衍禅教而惬人心.今藏内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呼毕勒罕示寂后,俱令拉穆吹忠 作法降神,俟神附伊体,指明呼毕勒罕所在. 拉穆吹忠既不能认真降神,往往受人嘱求,任意妄指,是以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 哲丹巴呼图克图等,以亲族姻娅,递相传袭,近数十年来,总出一家,竟与蒙古世职无异, 甚至丹津班朱尔之子,亦出有呼图克图之呼毕勒罕者,以致蒙古番众,沸腾物议,均怀不 平.即仲巴与沙玛尔巴二人同为前辈班禅弟兄,仲巴系扎什伦布商卓忒巴,坐享丰厚;沙 玛尔巴居住廓尔喀,未能分润,遂尔借口生心,唆使贼匪前来抢掠. 此即呼毕勒罕之不真,族属传袭之流弊所由起也.嗣后,应照前降谕旨,令拉穆吹忠 四人,认真作法降神指出,务寻实在根基呼毕勒罕名姓若干,将生年月日各书一签,贮于 由京发去之金奔巴瓶内,令达赖喇嘛等,会同驻藏大臣共同念经,对众拈定具奏,作为呼 毕勒罕.不得听其仍前任意妄指,私相传袭,以除积弊而服人心. 」于是,清政府从此控 制了活佛确认的权力,乾隆所赐的金奔巴瓶,成了清皇权在西藏的象征.故有&香界从来 知佛大,而今更识帝王尊&之诗表明. 「利用黄教治理蒙古,利用蒙古管理西藏」是清朝的手段.乾隆五十五年,红帽喇嘛 沙马尔巴煽动葛尔喀部兴兵闯关, 因此决定对娶妻留发的红帽喇嘛大整顿, 特别护持黄教, 而排斥红教.乾隆五十八年,又再次强调达赖,班禅之亲族及蒙古汗王,贝勒,贝子,公, 札萨克,台吉之子均禁止指认呼毕勒罕, 「……其从前王公子弟内,私自作为呼毕勒罕之 陋习,永行停止.28 朕之此旨,原因各蒙古汗王,贝勒等既有世爵,可以承袭罔替,已极尊荣,何必复占 一呼毕勒罕,又谋喇嘛之利,似此见小,罔知大义,将来必致谋夺财产,起争肇,滋生事 端.若……伊等牟利不已,久而或致争夺相寻,成何事体,是朕之整饬流弊,正所以护卫 黄教,厚爱蒙古人等,使其各辟愚蒙,永除争竞. 」 乾隆以后,外蒙的最高活佛哲布丹巴圆寂,其灵童都要到西藏去寻找;内蒙的最高活 佛章嘉圆寂,其灵童都要到甘肃和青海寻找,而不得就近在蒙族人中确认.并规定大,小 金川,五台山喇嘛寺的住持,要从西藏调用;伊犁地方大寺的堪布,则从北京或热河调用, 并且三年一换,以防久住生患. 清王朝对&藏传佛教&的态度也是费尽心机,但与元朝不同,清太宗皇太极曾公开说: 「喇嘛等口作讹言,假以供佛持戒为名,潜肆邪淫,贪图财物,悖逆造罪.又索取生人财 帛牲畜,诡称使人免以幽冥,其诞妄为尤甚.喇嘛等不过身在世间,造作罪孽,欺讹无知 之人耳.至于冥司,孰念彼之情面,遂免其罪乎?」 清太宗于后金天聪八年(西元 1634 年)说: 「蒙古诸贝子自弃蒙古之语,名号,俱学 喇嘛,卒致国运衰微. 」由于蒙古部落&刚直好勇&&三皇不治,五帝不服& , ,所以只能利 用蒙古部落&敬奉喇嘛教&的特点,以收其心,结成联盟,进行治理.自称&不好仙佛& 的康熙曾直言不讳地说: 「在蒙古地区&建一庙,胜养十万兵&」 . 《清朝续文献通考》就指出: 「……各部蒙古一心归之,兴黄教即所以安众蒙古,所 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边居之人野性难化,故 」 令其信认喇嘛,承袭管辖. 」眼见佛教是有助于王权的得力工具,于是十七世纪中叶,在 清朝政府和蒙古贵族的扶持下, &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发展到了鼎盛的时期. 清王朝对内地僧人和寺庙是采取限制数量的政策,但在清朝的鼓励下,则在蒙古地区 大大宣扬教化,大大提倡兴建寺庙,把蒙古地区的财力,物力和人力都消耗在兴建寺庙上, 如今在蒙古地区所见的寺庙,绝大多数是建于清代,从此蒙古人也不再有能力兴兵侵犯各 国.十八世纪中叶以后,内蒙古地区修建寺庙形成了一种狂热风潮.盟有盟庙,旗有旗庙, 苏木有苏木庙,嘎查有嘎查庙,王公贵族和富户有家庙.光绪年间统计,光是内蒙地区就 有寺庙 1600 余座,喇嘛人数高达十万人以上. 这些宏伟壮观,金碧辉煌,华丽如宫殿的寺庙,其资金来源主要是:一.满清政府从 国库拨出巨款.二.蒙古王公贵族和富户为讨好满清,慷慨解囊.三.有名望的高僧喇嘛为 了给自己树碑立传,千方百计向信徒募款.四.虔诚的蒙古信众不惜一切捐资出来.在当 时,西藏与蒙古为了兴建佛寺,造成社会长期的落后. 康熙曾说: 「蒙古惑于喇嘛,罄其家资不知顾惜,此皆愚人偏信祸福之说,而不知其 终无益也. 」又说: 「蒙古之性,弥信诡言,但闻喇嘛呼比尔汗,不详其伪,极诚叩头,选 牲畜等物,以为可以获得福长生,致破荡家产,不以为意. 」(以如今的&喇嘛教&在台29 湾掀起的风潮,颇有点类似,被有些冒充的假上师,对无知单纯的信众骗财骗色,具明眼 者不应不重视此严重问题.) 康熙皇帝说: 「蒙古惑于喇嘛,罄其家赀不知顾惜,此皆愚人偏信祸福之说,而不知 其终无益也. ……一切僧道, 原不可过于优崇, 若一时优崇, 日后渐加纵肆, 或别致妄为. 」 但是面对治理蒙古诸部时,深知「佛教之兴,其来久矣,使人迁善去恶,阴翊德化,不可 忽也. 」 雍正说: 「广布黄教,宣讲经典,使番夷僧俗崇法慕义,亿万斯年,永跻仁寿之域, 则以佐祝王化,时有裨益. 」乾隆说: 「兴黄教,所以安众蒙古,所系非小,故不可不保护 之,而非若元朝之曲庇谄敬番僧也. 」让蒙古等各族人终日诵经,祷告,戒杀,唱咒,修 道,可以把当代优秀的知识分子都限制一起.尤其人人在为了追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的前题下, 必须付出大半生心力, 自然无暇去思考统治者的不怀好意, 人民也正好上了 「大 希腊化顺民政策」的圈套. 或许是佛教本质上的宽容性格,反成为弱点,在漫长的历史上亦未曾扮演一次宗教战 争的主角, (但早年有阿育王的「不信则杀」的强迫信仰;中古时期西域诸佛教王国的并 吞;近年来已有缅甸的佛教徒与印度教徒之战等)遇到其他宗教入侵时,亦欠缺与外敌争 生存的耐力.佛教每逢具有强大自我主张之他种因素介入时,总有自动引身而退的倾向. 而佛教徒个人被训示如此,也很难在社会上立足长久. 以蒙古――突厥族建立的古代诸国为例,从匈奴入据洛阳到满族(通古斯族女真人, 明末先建立后金――爱新 Aisin 国)进入北京(大都)之一千三百年间,该地区全民凡是 信仰了佛教,不但国力变得贫穷,就连战斗力也失去了,生存余地全赖邻国的脸色. 如同古印度佛教没有战斗力, 就受到狂热的回教 「伽日尼王朝」 , 「土库曼阿富汗王朝」 , 蒙兀儿帝国(Mogul Empire)入侵,分别统治各长达三百多年,造成分裂为今之阿富汗( Afghanistan),巴基斯坦(Pakistan),喀什米尔 (Kashmir);近代英国入侵二百多 年,又失去了孟加拉(Bengal)国.因知印度这两千年来有三分之二时期是被外族统治. 由此历史可以明证,所以,现代的我们要特别注意这种反效果的利害. 既然经过满清政府深谋远虑的推波助浪,在制定「兴黄教以安众蒙古」的政策下,使 得寺院成为蒙古草原的主要建筑,也增加一个游牧君长长期定居的所在.现在来看蒙古的 寺庙建筑是以汉式,藏式和汉藏结合的居多,寺塔则以印度式,藏式和印藏结合式的居多, 纯蒙古式或蒙藏结合式的较少. 蒙古大寺庙的布局也是由山门,钟楼和鼓楼,天王殿,正殿,供佛殿,讲经殿,迈达 里佛殿(弥勒佛殿),金刚殿,菩萨殿,度母殿,罗汉殿,天神殿,千佛殿,藏经殿,转 轮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加德满都景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