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角度分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砸冰箱事件

王健林:万达曾赔10个亿回购 海尔砸冰箱才几个钱
一句话,把所有官微都炸出来了(炒房的要哭成泪人?)
来源:21世纪传媒公众号矩阵成员21财闻汇(id:jiayou21cnh)
曾经,首富粑粑的一句“制定一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炸醒了网友们。
今天因为他的一句话,又让一个流行语诞生……
事情的开端是这样的:
最近,王健林在讲述太原街万达广场建设运营故事的时候,因为经营出问题为了保障业主利益,赔了10个亿回购。然后对比了海尔砸冰箱事件,他说:我们比海尔伟大多了,海尔砸冰箱才几个钱,我们赔10亿多……
完了海尔表示不服,官微这样回复→_→
那么海尔砸冰箱是怎么回事呢?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没想到的是,首富爸爸这句狂言后,一条流行语就此诞生——#但我还是买不起房#
在海尔回应王健林的那条“买不起房”的官微底下,几乎把所有官微都炸出来了,接龙轰烈上演。
一波联合广告就这样来的猝不及防。蹭热点的打广告的纯调侃的,简直比双十一还热闹。
然后网友们也开始了...
无论是不是广告,但这波话题事实证明:买房还是我们心中的痛。
说起买房,那不得不提,经过一波强调控后,这两天楼市又出了大新闻。
中央刚刚放出一个重大信号,炒房的哭成泪人
昨天(11月1日),恰巧是“十一”楼市新政满月,曾一度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在10月降温显著,“楼市四小龙”的住宅销售量也逐渐下滑。但调控的步伐从未停止,这次,连中央也发声了!
中央放出一个重大信号!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28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继续坚持适度扩大总需求,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求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注重抑制资产泡沫,防范经济金融风险。
这是政治局7月26日议后,再一次提出来抑制资产泡沫。
兴业银行[-0.36%资金研报]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分析称,9月一、二、三线城市新建住宅价格指数增速相比6月更高。为了达到抑制资产泡沫的目的,政策当局有可能在总量继续“坚持稳健”的情况下,在结构上对政策进行调整。
在经济学家李稻葵看来,目前中国经济最大的资产泡沫是房地产,不过,这并不代表货币政策转向。他认为,未来,如果房地产的价格继续像过去一样呈两位数的速度上涨,那么房地产泡沫将成为中国经济最大的一个威胁。
新一轮楼市调控正在全面上演!
据亚豪君岳会统计数据显示,10月份,北京市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房和自住房)实现成交8508套,环比上月减少41%,创造了近5个月新低。与此同时,商品住宅成交均价为每平方米35449元,环比下滑3%。
“国庆新政”之后,楼市降温显著,但调控的步伐从未停止。
28日,上交所发布《关于试行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0.01%]券分类监管的函》,要求对房地产、产能过剩行业公司债券发行审核试行分类监管。房地产企业的公司债券募集资金不得用于购置土地,发行人应就此出具书面承诺,监管机构将持续监管发行人履行承诺的情况。
就在10月31日下午,楼市再传大消息!
据《上海证券报》旗下的“中国证券网”报道,深交所也于日前发布了“监管函”。如果不是以下四类企业,房企将失去发债资格:
1、境内外上市的房地产企业;
2、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央企业;
3、省级政府(含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地方政府所属的房地产企业;
4、中国房地产业协会排名前100名的其他民营非上市房地产企业。
即便是上述四类企业之一,如果财务指标(5项)不达标,也未必能获得发债机会。
如果说上一轮调控的重点,是20多个城市的政府跟央行分支机构联手,宣布了限购、限贷,那么正在上演的调控是:在央行、银监会的督促下,各银行开始收紧热点城市的房地产贷款,房企发债融资、境外上市也受到限制。
知名财经评论员刘晓博认为,楼市降温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整体而言,绝大多数热点城市的楼市可以长期看好。一些经济总量偏小,前期涨幅过大的城市,或许调整期会稍微长一些。
附:楼市又出6 大消息,买不买房都要看看
频频传来的监管消息,让最近的房地产市场一天比一天寒冷。
1、公司债收紧:房企融资大动脉断血
曾经被房企视作融资大动脉的公司债,短短几日内就被两大交易所同步收紧。
10月份最后几天,先是21世纪经济报道称上交所发布加强公司债监管的文件,紧接着10月31日中国证券网披露,深交所也发布了类似的监管文件,两大交易所一致明确未来公司债募集资金将不能用于购置土地,并规范分类监管标准。房地产市场调控期间在重点调控的热点城市存在竞拍高价地、哄抬地价等行为的房企将被禁止发行公司债。
这些标准等同于给希望发行公司债的房企设置了明确的门槛,房企借债还债的大门变得越来越窄。
2、防范房价过快上涨风险:中央再提抑制资产价格泡沫
10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要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同时,注重抑制资产泡沫和防范经济金融风险”。(详情请看上文)
3、加强审查接力贷、合力贷:部分银行甚至对此暂停放贷
“接力贷”,指的是以父母作为所购房屋的所有权人,父母方的子女作为共同借款人,贷款购买住房的住房信贷产品。
“合力贷”,指的是以子女作为所购房屋的所有权人,子女方的父母作为共同借款人,贷款购买住房的住房信贷产品。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上海有些银行已经叫停了“接力贷”、“合力贷”业务,比如兴业银行上海分行明确表示,兴业银行在上海地区将不接受“接力贷”、“合力贷”等业务。
4、北京再出重拳!不仅控地价还限房价
10月28日,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4宗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补充公告,进一步细化这4宗“限房价竞地价”试点地块的竞买规则。根据补充公告,海淀区永丰三地块的商品住房销售均价不超过5.34万元/平方米、最高单价不超过5.61万元/平方米。大兴黄村地块销售均价不超过5.58万元/平方米、最高单价不超过5.85万元/平方米。
同时,为了防止开发商通过捆绑精装修等方式变相提高将来销售时的房价,此次在补充公告中也明确,项目中建设的商品住房应严格按照上述限定的销售均价和最高销售单价进行销售。商品住房销售时不得强制搭售其他服务、产品,不得捆绑精装修。
对此,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表示:
首先,限房价,直接打击开发商拿高价地的预期和积极性。4宗地块按照地块属性看,平均起始楼面价均在2-3万左右,剔除配建基本都在3万左右,最高限价在5.34-5.58万,可以说完全杜绝了地王的可能性。
过去开发商拿高价地的目的是将来可以高价销售,特别是可以建设成为区域高端,但限价之后,使得这一目的不可能实现,这将导致整体定价模式从过去的销售预期定价模式改变为土地成本定价。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再出现高价地。
其次,对现在市场来说也有非常明显的影响,5万多的最高限价,4宗地合计62万平米,剔除其中的配套合计大约60万平米住宅,对市场来说将增加大量平价住宅。
限定了将来销售的房价,这意味着开发商无法将土地溢价转嫁给购房者。购房者已经知道了未来的房价不会大涨,谁还会为高价的房子去接盘买单?
5、危局浮现:中小房企或现倒闭潮
监管日渐收紧环境下,中小房企危局浮现。
据中国证券报统计的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北京产权交易所、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山东产权交易中心和广州产权交易中心的挂牌信息,挂牌信息,十月份房地产公司股权和项目挂牌转让案例明显增多,共17例,创下今年以来单月最高水平。相比之下,今年1月~10月的转让案例总数仅为34。
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表达了对中小房企的担忧,其称如今不少房企采取股东借款、房地产基金、存量资产证券化等方式维持现金流稳定,随着融资渠道收紧,房企资金链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未来不排除会出现一波中小房企倒闭潮。
6、疯狂套现:李嘉诚一月撤资500亿
北京商报消息,刚刚在上海200亿元出售浦东世纪汇广场的李嘉诚再传套现消息,长实地产此前出售的香港中环中心75%权益已临近最后拍卖,最终将以357亿港元的价格售予中资机构,预计长实最快11月初将公布交易详情。
如果出售成功,在新一轮房地产调控后的一个月内李嘉诚将套现500亿元左右。从2013年套现开始以来,李嘉诚已经从房地产领域撤出资金近800亿元。
对此,财经评论人士齐俊杰认为,投资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作为炒房的祖宗级选手,李嘉诚吃过见过,更加明白这个道理。
此时李嘉诚高位套现中国,又高调进军欧洲,说白了就是在赌欧洲不完蛋。作为这么大的综合经济体来看,李嘉诚赌赢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最重要的是,国内资产泡沫已经高位,全世界的信用周期变化,随着美国加息,全球资本宽松的局面将一去不返。而很多人还在主动把脑袋往这个套里面伸,没有这些接盘侠,李嘉诚还真不能走的如此潇洒。时间证明一切。
综合自:四川在线-Fan泛而谈、中金在线微信公众号(cnfol-com)、华尔街参考(ID:qqcankao)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2018食用油博览会,IOE世界油博会,世界粮油展、食用油展会,橄榄油展会,油博会
2018大米展览会,大米展,大米展会,粮油展,粮油展会,有机大米展会,农业展
今日搜狐热点【图文】第六章
市场理论-经济学基础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市场理论-经济学基础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积分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西方经济学》案例集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西方经济学》案例集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 (13)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 (13)
&&中级微观经济学案例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王健林发言: 海尔砸冰箱才赚几个钱 引发一众不满
前不久王健林在接受鲁豫采访的时候爆出金句的“先挣它一个亿”在网络走红,网友纷纷感慨“钱不是万能的,钱是万达的。”现如今,王健林再爆金句:海尔砸冰箱才几个钱?在网络上又掀起了新的浪潮。在讲述自己大手笔回购沈阳太原街万达广场商铺时,王健林称“比海尔砸冰箱那个事例,砸20几台冰箱才几个钱啊?我们砸了350几个商铺,砸了6亿多,而且赔的不是6亿多,赔的是10亿多……”。
面对王健林的这番话,最先站出来表态的肯定是事件的主人公海尔,海尔的官方微博对于王健林这番话的回复是“我还真没有好好算过在车间工人三年工资还买不来一台冰箱的1985年,张瑞敏砸的76台冰箱对当初几乎发不出工资的海尔意味着什么。但我知道现在身为官博君的我为什么买不起房了。”
没想到的是,首富这句狂言后,一条流行语就此诞生——#但我还是买不起房#。在海尔回应王健林的那条“买不起房”的官微底下,几乎把所有官微都炸出来了,接龙轰烈上演。
海尔这一神回应也是得到网友支持,纷纷表示,海尔砸冰箱不是钱的事,是态度。其实,可以看出,王健林谈砸6亿多也是讲的诚信的事,至于挑白了和海尔砸冰箱对比,大家怎么看呢?
那么海尔砸冰箱是怎么回事呢?小编带大家重新回顾一下。
1985年,张瑞敏刚到海尔(时称青岛电冰箱总厂)。一天,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然后,张瑞敏告诉大家——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很多投资朋友都在关注现货天然气、原油和白银等方面的理财投资。笔者专注国际形势研究和行情技术分析,不管是微盘还是大盘操作,也不管你目前的操作情况如何,都不妨添加笔者投资交流薇-信muqing512 聊聊,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获取更多最新国际一手资讯、行情走势分析及交易策略技巧指导。
文/沐晴点金 薇/muqing512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海尔砸冰箱 观后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