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人均GDP和各本钢2017年人均钢产量量为什么不是平均数时间数列

《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大数据告诉你,为何中国人均GDP排名看上去这么低
【转载自】
(注:文章是根据源帖文发帖发表的,笔者已经稍作文字整理。该文源链接:)&
首先,图文来自百度,本人稍作整理,其实这数据应该也很好找。&
关于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
有人说,GDP再高又有什么用,人均GDP不还是一样呵呵了?
1949年,中国人均GDP排名世界第100位,经过了60年翻天覆地的变化,2009年,中国人均GDP全世界排名成功“上升”到第106位……
1960年中国人均GDP排世界第
78位,1970年排82位,1980年排94位,1990年排105位,2001年排75位。由此可见,2001年中国经济世界地位,并不比1960年高。
以上的数据,排位是否准确暂且不论,但中国各个经济指标的人均世界排名很低,这几乎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曾经我也很疑惑,为什么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人均GDP为什么还是这么低?TG确实不行了?
好嘛,既然说到排名,那我们就先看看人均GDP排名呗:
这是2014年的数据。看到排名你会惊呼:卧槽,卢森堡碉堡了!
然后是:中国是多少呢?中国在哪里?
呵呵,我也不知道中国排在哪里,反正是在看不见的地方。
中国真是弱爆了!中国药丸……
既然卢森堡这么牛逼,那我们就先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呗。
一看,这么小的国家?没错。再看看其资料:
国土面积:2586.4平方公里
——比深圳市大一点点
人口数量:54.53万
——擦,这连国内大城市一个区都不如:上海黄浦区人口90.9万,深圳南山区108.8万……
原来这就算排名中的一位了啊,这不坑爹吗?要是来10个卢森堡那不把中国挤下去10名,可它们加起来说不定还不如一个上海市呢?咱把澳门拉出来也可以跟卢森堡PK一番啊。&
可是为什么我们的人均GDP比世界平均值低那么多?(2014年世界GDP总量77.36万亿美元,总人口70亿人,人均GDP 11051美元)
为什么?因为这个世界的经济发展是极度不均衡的——不是不均衡,而是极度不均衡!
在前面提到的人均GDP高于中国的19.2亿人中,前10亿人的人均GDP高达47469美元,包括从第一名卢森堡到第37名的台湾;
剩下的9.2亿人,人均GDP只有12036美元!这是多么巨大的鸿沟?!
而世界上最贫困的10亿人,人均GDP只有1050美元!
那么回到刚才说的7个人的队伍,假设排在最前的那位有4.7米高,那么排在第二位的只有1.2米高;第三位中国只有75厘米;最后一位的兄弟,只有……10厘米,一巴掌那么高…………&
你看,不是只有中国人民被国家统计局平均了,全世界都被发达国家平均了!我想问到底是谁这么厉害,能把全世界都给平均了?上面提到的卢森堡之类的小国,肯定是不行的,10个卢森堡也才545万人,对70亿的世界人口来说,简直是九牛之一毛。必须要人口规模足够大才行。我想起了前面分析那45个主要国家用的筛选标准:GDP总值大于1000亿美元,同时人口大于1000万人。&
那么那些把全世界都给平均了的坏人应该就在这45个国家中?
我们把这几个国家按人均GDP从高到低列出来,前10个是:
清一色的老牌发达国家。里面有几个GDP总量极大、人口极多、人均GDP极高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这3国的GDP之和高达25.89万亿美元,总人口5.166亿人。假设除去这3个国家,世界上其他国家的GDP总和为51.47万亿美元,总人口64.8亿人,人均GDP 7943美元,和中国目前的人均GDP相差无几。也就是说,仅凭美国、日本、德国这3国之力,就把世界人均GDP抬高了3108美元!这万恶的资本主义!
这其中,尤以美国最甚,美国3亿人口,人均GDP高达56700美元;如果除去美国不算,世界上剩下的67亿人的人均GDP只有8956美元。你以为“超级大国”四个字是说着玩的么?&
反映到图表上,就是美国经济可以把整个世界吊着打。还记得上面第一张图片用对数坐标展示的45个国家的GDP增长情况吗?如果用常规坐标显示,是这个样子的:
美国把整个世界都远远甩在了身后,除了美、中、日、德、法等国,其他国家的GDP增长曲线都低到几乎无法识别的程度。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发展极不均衡的社会,光比较平均数是不够的,平均数并不一定能反映真实的社会,按照惯例,应该再比较一下中位数。这里的中位数是指:把世界各国的人均GDP从大到小排列,处于包含世界人口一半的地方附近的人均GDP值。经统计,世界人均GDP的中位数的大概范围是美元之间,有一半的世界人口的人均GDP值低于这个范围。可能你又有疑惑了,到底是哪些国家的人均GDP低于这个中位数,人数真的有那么多吗?&
下面我就把人均GDP低于6000美元的人口大国列一下:
尼日利亚,人口1.49亿,人均3844美元;
印度尼西亚,人口2.4亿,人均3699美元;
菲律宾,人口9797万,人均2908美元;
越南,人口8696万,人均2139美元;
印度,人口11.66亿,人均1758美元;
巴基斯坦,人口1.76亿,人均1419美元;
孟加拉国,人口1.56亿,人均1188美元;
埃塞俄比亚,人口8523万,人均614美元。
仅以上列举的8个国家,人口总和就有将近22亿人,这22亿人的人均GDP大约是2070美元。&
一看这国名,你肯定不干了:这都是些啥不入流的国家啊,我们再差也不能跟他们比啊。确实是这样。当我们谈到“外国”的时候,我们通常不会想到韩国、台湾、希腊、葡萄牙这些人均GDP 2万多美元的地方,也不太会想到波兰、匈牙利、俄罗斯、阿根廷、马来西亚这些人均GDP 1万多美元的地方,也不太可能想到上面说的8个穷国。当我们谈到“外国”的时候,通常我们想到的是人均GDP 4、5万美元的“西方发达国家”:
上面10个国家,除去人口仅1000多万的荷兰、比利时,剩下的8个,你是不是发现,跟一百多年前的八国联军很像呢?这些国家,无一不是经过一两百年的持续发展才建立起来的领先优势,这可不是一两代人就能完成的。这些国家,就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榜样。&
有人说,西方国家已经不行了,德国就是个大农村,英国还要跟我们买高铁,日本二十年了一直半死不活的样子……那我们就看看这几个国家里面人均GDP最低的日本:
(美、中、日三国的GDP增长情况/单位:10亿美元)
日本经济在1995年达到顶峰之后,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一直徘徊在这个水平附近。日本就站在原地不动,中国花了20年的时间,好不容易才在经济总量上赶上了日本,可是人均GDP依然离日本一大截:2014年中国人均GDP 7581美元,而日本是36327美元。& &
&&日本说:我再等你二十年,你还是赶不上我。
而在人均上赶上美国,100年内不可能。美国人可不会等我们哦。
在人均水平上,一个简单的总结就是:
我们过得并不比世界上大多数人差;
我们离想要的生活水平(发达)还很远。
上面提到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涉及到一个国家人口分布的重要指标:人口密度。人口密度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的人口、经济增长潜力。大量人口可以带来繁荣,超出土地承受能力的人口也能带来灾难。当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时,它就不能再通过人口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了,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已经受到人口的制约。
我们先看看前面选出的45个国家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几个国家的人口密度:
孟加拉国以惊人的1084人/平方公里排在第一位,这是一个人口比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还多,却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的国家,这个国家的1.56亿人都在默默地生活着。&
乍一看,中国143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并不起眼。那到底怎样才算人口密度高呢?按照惯例,我们先看看世界平均水平。除去南极洲,地球陆地面积1.35亿平方公里,这么多陆地上共生活着70亿人,平均值是52人每平方公里。上图中所有20个国家的人口密度都高出了这个平均值,中国143人/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已经高出世界平均值非常多了。
然而你别忘了,中国还有广袤的大西北,人烟稀少的大西北。西北的大,是超出你想象的:仅新疆、西藏、内蒙古、青海4省,总面积就有47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面积的49.5%!如果加上甘肃、四川、云南的西部,那可是大半个中国!(相比之下,这个问题就呵呵了:如何不吹牛地形容北京有多大?
地理。)而这4个省,总人口只有5500万人,若抛开西部不算,你会发现中国的人口密度直接翻倍。&
&&&&&&&&&&
我们直接看看分省统计的人口密度:
你会发现,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可比发达国家高多了,能达到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10倍以上!要知道,人口密度过高意味着人均土地/耕地面积少,在灾年可是有饥荒的危险。“三年自然灾害”也才过去50多年,我们可不能简单地认为中国人口密度低,人口还可以随便再涨。&
那孟加拉国为什么能保持那么高的人口密度呢?首先,孟加拉国面积并不大,只相当于中国的辽宁省,并且境内绝大部分都是平原,耕地面积有保证;其次,孟加拉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农作物的生长速度迅速。同为热带的海南省,农作物可是一年三熟。最后,孟加拉国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并不是不存在风险。事实上,孟加拉国在历史上可是多次发生大饥荒。而且,孟加拉国2014年的人均GDP仅仅1188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
孟加拉国不能成为我们的榜样。& & &
&& &那么,中国东部地区具有如此高的人口密度,中国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可以支撑这么多人口的发展需求?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世界上是否有哪个国家可以提供经验?是否有哪个国家同时满足人口极多、人口密度极大、人均GDP极高这三个条件呢?首先,满足人口极多这个条件的国家就不多,我们可以把所有人口超过5000万的人口大国都看一遍:
在上面23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高收入国家只有标橙颜色的6个,同时满足人口极多、人口密度极大、人均GDP极高三个条件的国家只有一个:日本。
日本是一个面积狭小、资源匮乏、人口众多的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在一百二十多年前打败了大清帝国之后,晋升为世界强国;一百年之后,日本用仅37.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把一亿多人带入了富裕社会,其经济规模发展到了几乎可以比肩美国的程度,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如今日本的人均GDP数字看起来比其他发达国家不那么好看,要知道,这可是日本经济停滞了20年才逐渐被欧美发达国家超过的。日本如何发展起来?又是如何停滞不前的?如何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这些问题值得中国去好好借鉴和思考。
有网友说,“日本可不是什么小国家。”对欧洲发达国家来说,这是对的。但是单论国土面积,从世界范围来看,不仅日本,欧洲所有发达国家都是小国。地球上有29个国家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公里,日本37.8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只能排在第60位。中国东部地区的人口密度与日本相仿,人口数、面积大约相当于日本的10倍,这个数字可能也是中国经济相对日本所能达到的上限。
前面说,日本不能再通过增加人口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美国能。美国人口密度只有33人/平方公里,是日本的十分之一,离世界平均值52人/平方公里都还差一大截。中国虽然可能在今后的15年内在经济总量上超过美国,但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体之一。从更长远的时间看,在今后50-100年的时间里,中国的经济可能出现增长乏力,而人口又不允许再增加的情况;而美国按照目前的条件,可以允许其人口以目前的速度保持一百年持续增长,所以,美国的日子始终比中国好过很多。而日本,这个充满恩怨的邻居,会走向何方,我们只能拭目以待了。
再论人均世界排名
前面说到,因为中国与卢森堡之类的小国的体量相差太大,所以单纯看世界排名并不能反映实际情况。那么,世界各国之间的各项指标相差有多大呢?我们来看看人口、面积、GDP、人均GDP这4项指标,世界最高的10个国家和世界最低的10个国家的差距。
人口最多的是10亿级别,最少的是1万级别,相差5个数量级,100000倍。
面积最大的是1000万级别,最小的是1000级别,相差4个数量级,10000倍。
GDP最高的是10万亿级别,最低的是亿级别,相差5个数量级,100000倍。
人均GDP最高的10万级别,最低的百级别,相差3个数量级,1000倍。&
你看,国与国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只有几倍、几十倍,而是能达到上千倍、上万倍,甚至十万倍!把这些大小不一的国家排在一起,其实是不科学、也不公平的,因为他们的权重不一样。你想想,一个人口几亿人的国家,和人口几万人的国家,有可比性吗?因此,凡是涉及到“人均”的东西,搞一个“世界排名”出来,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差距过大,排名反映不了真实的差距,还不如直接看实际数值实在。
造成这种结果,是因为:国家是政治单位,是人为划分的。如果允许,我们一个村子也可以自己独立成一个国家,这样是不是需要在世界排行榜上再增加一个席位?因此,当从世界范围来考察一项指标时,通常需要剔除政治因素。
这里讲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国家”,叫锡金。它曾经是我们的“邻国”,在十几年前的中国地图上可以看到它:
那时,我大概是小学高年级吧,地理书上说中国有15个陆上邻国,我还把这15国家名称给背下来了。后来,上初中了,政治考试有10分的时事政治,也就是考一些当年的国内外大事。考试前老师会把一些时事新闻资料打印出来,这10分的考试内容就在这些资料中。那时看到有一条是这么说的:
2003年6月,印度总理瓦杰帕伊访华,印度首次承认西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作为交换,中国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
好好的一个国家,说没了就没了。你以为你学的是知识,其实那只是别人谈判桌上的筹码而已!类似还有所谓的国际友谊、民族仇恨等,很多时候也都是为政治服务的。
这就是政治。
可见,当我们想考量一个国家的某个指标在整个世界中的所处的位置时,世界排名的意义并不大,我们更应该从占世界总量的份额去衡量。比如上面有人说的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不增反降的问题,我们可以看看中国GDP占世界的总量,1990年大约占全世界的1.8%,而2014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总量达到了13%。你说中国反而变穷了,你自己信吗?
还有其他一些指标也可以衡量当前的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比如:
钢产量:2014年中国粗钢产量达8.227亿吨,占世界的一半;
水泥产量:2014年中国水泥产量24.76亿吨,占世界的约60%;
煤炭产量:2014年中国煤炭产量38.7亿吨,约占世界一半;
石油消耗量:2013年中国石油消费量5.1亿吨,占世界石油总消费量的12.1%;
发电量:2014年中国总发电量5.5万亿度,居世界第一,同年美国是3.88万亿度;
港口吞吐量:2014年全球货物吞吐量最大的10个港口,有8个在中国;
这些重要的经济指标,占世界如此高的份额,怎么说都不会混得太差吧?
财富是需要积累的,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高速发展时期,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发展才成为了发达国家。中国经济已经占据世界总量相当大的份额,但是,中国同样需要保持这个增长态势几十年以上,才能成为发达国家。因此,对中国当前的经济水平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不卑不亢。
上面说到了,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差距非常大,不仅是人口、面积的差距,还有资源的差距。有些国家的资源,不仅含量丰富,而且易于开采,相对别的国家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比如:
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近一半,油井多为自喷井,而且石油品质高;
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储量分别占世界的20.6%、17.1%,而且铁品位(含铁量)高,而且很多可以露天开采;
智利的铜矿储量占世界的30%;
中国的钨储量约占世界的一半;
这些资源,相对别的国家有着巨大的优势。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拥有满足自身发展需要的所有资源,一个国家要发展,就需要与别的国家进行贸易,进口本国稀缺的资源。但是不能光进口,还需要出口。进口需要花钱把东西从别国买过来,钱从哪里来?是把本国的优势产品卖出去换来的。进口和出口需要平衡,如果进口持续大于出口,就相当于把国内的财富变换成外汇流失国外了,这就会造成国内经济、生活水平的下降。
一个国家如果不进口这些稀缺资源,就会因为缺少资源而发展缓慢;别的国家都在进口,都经济都发展上去了,唯独你发展缓慢,你就会越来越落后。所以当今世界,如果一个国家闭关锁国,这个国家就不可避免地落后于世界。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国际贸易是必须的。
从本质上讲,一个社会的发展,需要人口、物质(资源)、能源(资源)这三个要素,没有资源,那就用其他产品(如高科技产品)来换。
前面多次提到,小国和大国不能相提并论,大国不能参照小国的发展模式。比如,澳门经常以独立经济体的身份被放到各种排名中。澳门的支柱产业是博彩业,2014年规模达400多亿美元。2014年澳门人均GDP接近90000美元,远远高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卢森堡不相上下。可是澳门对中国大陆没有借鉴意义:我们不能把每个地方都发展成赌城。再如挪威,本身国土面积不小(比英国还大)、人口稀少(466万人,不到英国的十分之一),而且又有不少石油。仅靠石油工业一项,挪威就穷不了,养活着466万人不在话下。但是对一个大国而言,仅靠单一的支柱产业是不能支撑起整个国家的。比如中国不可能单靠汽车、石油等行业就发展起来,而是需要几乎所有工业门类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中国才有可能富得起来。
&日、德、法、意等国,面积比较小,自然资源也不丰富,自身发展需要的很多资源需要进口,而它们也需要出口相应的优势产品来换取外汇。没有资源怎么办?那就出口高科技产品。这些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科技含量、或者成本优势,能够领先其他国家,其他国家才会从他们这里买。一旦这些国家的技术领先优势不再,他们的产品就不那么好卖了,这意味着外汇收入减少,那么能用来进口的钱也少了。这时,他们有3种选择:
1.降低产品售价。——这意味着产品利润的降低,在数量不变的情况下,出口额将降低。出口少了,进口也会相应的减少,这个国家的经济将会萎缩。
2.把本国没有优势的产品也贱卖了。——这直接导致这些产品在国内成为更稀缺的资源,国内的经济和生活压力将会上升。
3.干脆就不进口了。——自身没有资源,还不进口,那不是等死吗?
因此,科技的领先优势是日、德、法、意这些国家的产品能持续出口的保证,一旦他们的科技领先优势不再,无论作出何种选择,这些国家都将不可避免地衰落下去。日、德、法、意等资源小国,想要保持高度发达的状态,就要通过保持科技水平的领先状态来保证稳定的出口。这些国家,会想方设法提高科技水平、发展科研,而且害怕自身的高科技泄露到国外。他们的很多高科技产品都禁止出口到中国。
而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阿联酋等国家,坐拥丰富的资源,只要把铁矿、绵羊、石油卖出去就吃穿不愁了。这是澳大利亚的出口商品构成,矿石和农产品占了一大半,这是澳大利亚人均GDP能高过美国的原因:
而埃塞俄比亚、孟加拉国等国,没有资源,没有技术,农产品倒是有一些,但只能保证国内能填饱肚子。所以,这些国家基本上没有多少能出口的东西,也就没有钱进口需要的资源、技术。这些国家,不仅现在很穷,而且会一直穷下去。
以上,或许就是所谓“世界经济的秩序”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风云之声 | 新年快乐
中美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像人均GDP表现得差距那么大。这主要依赖于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而美国的人均GDP中也有一些不值得学习的成分,中国不需要追求这种虚高甚至有害的GDP数值。但在一些关键领域如金融、一流大学建设、科技,虽然中国也已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甚至可与第二阵营的发达国家相匹敌,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显著差距的。
自从2010年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中美经济比较就成了热门。
世界银行统计的2016年GDP排行榜上,美国以18万亿美元排第一,中国为11万亿美元,排在第二位,排第三的日本仅4.3万亿美元,和中国拉开了差距。中国经济总量接近美国了,而且增长率明显比美国高,何时能超过美国也成了一个现实问题。
但一算人均,中国要追赶美国还有很大的距离。
中美经济发展的差距真有数据表明的那么大?也不尽然,数字迷雾后面有很多耐人寻味的东西。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中国经济比美国弱太多
前些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在10%以上,而且人民币对美元不断升值,有的乐观预测是2020年汇率GDP超过美国。这几年经济增长率降到6-7%,人民币对美元不再单边升值,这种预测应该是难以成立了,又有“仍需十年以上”的预测。各类预测一般在年之间。无论如何,经济学界与舆论确实在认真考虑中国GDP总量超过美国这个问题,在十余年前这是不可想象的。
但是当人们将注意力转向人均数值,画风一下就变了。由于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人均相关的数据中国落后美国和发达国家太多。
例如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七分之一,而由于中国参与劳动的人口比例高于美国,个人劳动时长也长于美国,中国的“劳动生产率”更是只有美国的十二分之一。
具体到教育、消费及医疗等领域,中国人均数据看起来也是被美国全面碾压:
*人均教育投入:虽然2010年以后中国加大了教育投入,人均数值增长了一倍,但至2016年仍然连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人均消费支出:2015年,中国人均消费支出仅为2401美元,只有美国人均35525美元的十四分之一。
*人均消费用电:中国2016年发电量6.14万亿千瓦时占世界近四分之一,比美国的4.35万亿千瓦时高不少。但中国居民用电占比仅13.6%,只有美国比例的约三分之一,而人口又是美国四倍。这使得中国人均年生活用电仅585度,还不到世界平均值,只有美国人均4400度的13%。
*人均医疗支出:这个看起来更为夸张,2014年中国人均医疗支出为419美元,而同期美国人均支出高达9402.5美元,是中国的22.4倍!
上图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6年人类发展指数(HDI)排名。1-51名为“极高人类发展水平”,52-106名为“高人类发展水平”,107名以后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和“低人类发展水平”。人类发展指数只有三个评估因素:人均GDP、人均受教育年限、人均寿命。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较低的人均数据也影响了一些复合指标。如人类发展指数,中国排名第90位,不仅远远落后于排名第10的美国,而且也落后于很多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均受教育年限太低(主要是老年人平均只有小学文化水平),人均GDP排名也不高,虽然人均寿命还可以,但总体排名低至90位了。
这样综合看下来,很容易给人一个印象:中国人均经济数据与美国有数量级的差距,中美经济差距仍然十分巨大,特别是在教育、医疗、消费领域。
中美经济差距并不像数据表明的那么大
说到这,“但是”又来了。中美经济发展的差距真有数据表明的那么大?未必!
有些人说,这是GDP指标体系不同造成的。刚才提到的排名都是以汇率计价,而一般认为,中国以汇率计价的人均GDP是被远远低估了。如果换成以购买力平价计价,排名会发生较大变化。
早在2014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就认为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价的GDP总量已经超过了美国,同时印度也超过了日本,这种调整基本减少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绝对数值差距。
然而,由于其它发展中国家低物价消费上调更多,中国以购买力平价计价的人均GDP世界排名反而更低了!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均GDP被更严重地低估了。
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的GDP统计有着深层次的不同。
美国有很多并不增加财富,甚至是增加国家负债的经济活动被统计成GDP。例如美国增发国债消费创造了GDP,政府国债一年年高涨总数已经超过20万亿美元了。
而中国正相反,中国有大量的经济活动被GDP统计忽略了,而被统计进GDP的很多活动本身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却只计算了不大的增加值。
例如,2016年中国服务业占GDP比重仅51.6%,在世界各国中明显偏低。不少学者就指出,由于技术性原因,中国对服务业的统计比较粗放,很多规模以下的服务业要么从统计意义上不存在(如淘宝不交税),要么被简单低估 (如定额包税只会少交不多交)。
除此之外,中国进行了大量投资,这些投资本身按增加值计入GDP只是一次性的,但是留下的房产建筑、基础设施等“固定资产形成”却可以一年年持续发挥作用。这些固定资产形成有的直接是财富,有的则可以帮助其它财富升值。如铁路、公路、地铁等虽然本身升值不多,有时甚至亏损,却能帮助一大片地区实现财富升值。
例如美国房地产GDP数值极大,2016年占GDP总额高达12.9%,超过制造业的12.1%。2016年中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5.7亿平方米增长22.5%,销售额117627亿元增长34.8%,虽然是高速增长,但当年房地产GDP仍只占总额的6.5%。美国新屋销售面积不到中国十分之一。2016年中国水泥产量24亿吨,约是美国30倍,两年的水泥用量超过美国20世纪100年的总用量。2016年钢铁产量8.08亿吨也是美国的10倍。但美国房地产GDP是中国的3.2倍,这似乎不太好理解。
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对存量房地产计算了很多GDP,如住着自住房也要乘以合理房租估算出GDP,而中国对存量房地产几乎不计GDP。二是美国对建筑业GDP估算过高,建设过程中搞了一大堆GDP,实际没建出多少东西。因为美国建筑业各种额外成本过高,工人工资、律师费用、专业服务费,还没开工一堆钱就花出去了,这都会统计进GDP里。而中国建筑业只有增加值统计进GDP里,2016年仅4.95万亿元,只占GDP的6.66%。但2016年建筑业总产值有19.3万亿元,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6.4亿平米,峻工面积42.24亿平米,这都是极可观的数字,以面积计是美国的20到40倍。
美国人均GDP远高于中国,除了中国统计性低估以外,还存在另一个问题:美国的浪费型、痛苦型GDP比较高,这并不是值得中国追赶的目标。
来看几个例子——
*美国律师费创造的GDP高达1万亿美元,占到了GDP总量的6%,而中国律师业收入仅400亿人民币,占GDP的比例只是美国的百分之一!中国律师业务无疑应该扩张,但是美国律师成本这么高,应该也是有问题的,各种问题法律成本很高。
*美国人均消费用电量是中国的7.5倍,用电存在很大的浪费。 例如以环保节约爱护地球著称的美国副总统戈尔,家庭用电量是普通家庭的21倍。
美国人洗完衣服后一般用烘干机烘干,而中国人一般会选择自然晾干。据统计,2009年美国全国共有8800万台烘干机,每台烘干机年用电量为1079度,光烘干机的总用电量就超过三峡水电站全年的发电量。
美国人还长时间大开空调,24小时运转,人走了也不关,再加上较大的住房面积,耗电量极高。
*美国的人均教育投入超过中国的10倍,但教育投入并不是越高越好,既要看效果,也要看由谁负担。
对普通美国人而言,教育负担是极重的。为了上大学,美国学生普遍需要贷款。全美有4400万人共欠下了1.4万亿美元的助学贷款(这个数值甚至超过了中国2012年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每年约有11%的学生因无力偿还助学贷款宣布破产。奥巴马当选总统前4年才全部还清学生贷款。
中国需要增加教育投入,十多年前也有大学生交不起学费的说法,近年来民众收入大幅增长之后这个问题并不大,中国的好大学的性价比非常高。如果要大幅增加学费来提高教育投入,这不是中国应该发展的方向。
*美国的人均医疗支出是中国的22.4倍,看上去中国医疗投入很少,但实际上,美国医疗在国际上是出了名的价格高、代价大,成效并不好。
美国由于医疗保险利益集团的恶性发展,民众医疗负担极重,需要购买价格不低的医疗保险,否则将会面对足以导致破产的极高医疗费用。美国人均寿命78岁,不比中国人均寿命76岁高多少,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属于较差的。
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观察中国不高的人均数据,会把中国当成一般发展中国家。而这正是评论中国经济时易犯的错误之一。
跳出一系列国际指标,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一个不太好理解然而真实存在的现象是:
虽然中国人均GDP不到世界平均水平,排名不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也低,但是在众多具体的消费领域,中国的人均消费水平却高得让人惊叹。
中国人均GDP排名只是世界70-80名的水平,无论是以汇率计还是购买力平价计。如2015年中国人均GDP为7990美元,只有世界人均10136美元的79%。GDP主要由投资和消费构成,由于中国投资占GDP比例高达40-50%,遥遥领先世界各国,消费占比是世界最低。因此,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似乎不容乐观。
消费是具体的,无非就是衣食住行——
*在汽车销量上。2016年,中国大陆人均汽车销量高达每万人203辆,居世界第35名,比新加坡高,更是中国台湾111辆的近两倍,是香港63辆的三倍多。 美国也仅为中国的2.5倍。
从上表可以看出,人均汽车销量高的基本是人均GDP达二三万美元的国家,只有中国这个8000多美元级别的国家加了进来。
一般来说,如果都买得起车了,消费水平不应该太差。如果仅看汽车市场,的确很难将中国理解成发展中国家。
*在高铁消费上。2016年底,中国高铁总里程22340公里,占世界60%。即使中国人口众多,人均数值也不低了,更不要说大多数国家根本就没有高铁。中国人口是日本的10.8倍,高铁总里程是日本的8.5倍,人均也就差一点而已。中国高铁总里程按规划在2020年超过3万公里,人均数值也就能超过日本了。美国等于没有高铁,虽然奥巴马、特朗普都说要发展高铁,但筹集资金面临的困难重重,前景不容乐观。
当前,中国人乘坐高铁出行已是最常见的交通消费行为之一,高铁的性价比、舒适度、运营速度、覆盖范围等各方面指标全球领先。单看高铁消费,中国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完全不是发展中国家水平。
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的2014年多国人均肉类消费,牛肉、猪肉、禽类和羊肉(不包含淡水鱼和海鱼)
*在肉类消费上。2016年中国人均肉类消费59公斤,是世界人均的两倍。美国人均120公斤,是中国的两倍。
但是,中国普通民众基本不存在吃肉难的问题了,只是生活习惯上更偏重于米饭和蔬菜。中国人均蔬菜产量超过500公斤,居世界第一位。 中国人均西瓜消费量是世界平均约3倍。 与日本、韩国等不少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人均蔬菜瓜果消费明显要高。
空调渗透率指标,横轴为人均GDP,圆的大小是市场规模
*在空调消费上。中国多数国土平均温度并不高,但空调渗透率竟能高达60%,与发达国家接近,和同纬度的美国差不多。
一般来讲,只有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以上的国家才用得起空调,中国显然是个例外。
除了空调,智能手机、电脑、冰箱、洗衣机等IT与家电类产品,中国普通民众完全用得起,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并不比发达国家差。
*在住房消费上。美国人均住房面积是67平米,为世界最高,家庭平均住房面积高达204平米。但中国房地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到2016年人均住房面积也达到了40.8平米,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36.6平米,家庭平均也有120平米。 中国人均房地产面积已经超过英国德国等几乎所有欧盟国家(除丹麦以外)。中国不仅住房面积够大,住房档次也有明显提升,基础设施良好的小区成为典型住房,和发展中国家完全是两回事,离美国差距并不大。 虽然中国住房领域还有很多不足,存在价格过高等问题,但是从面积与档次来看,离美国的差距并不大,并非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
如何正确看待中美经济差距?
综合来说,虽然在一些与人均相关的数值上,中美看似有数量级的差距。但实际上,中美两国民众的生活水平差距,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不少人通过亲身体验,感觉在美国生活与在中国相比,其实是各有利弊,中国并不是简单地落后于美国,也有不少强于美国的地方。
中国的实际生活水平远好于一般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虽然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人均收入数值远高于中国,但在财富数据上却迅速被中国逼近——安联保险的2017年全球财富报告认为,中国大陆人均财富排名升至全球第27位。
不少美国人收入高,但储蓄却很低,反而欠了不少信用卡债,而中国人一般都有自觉储蓄的良好习惯,一般买房购车、投资理财、出国读书等也能负担得起(但近年来中国年轻人负债的比例在迅速提升,这个值得注意和警惕)。中国人在全世界的消费实力已经广为人知,庞大的购买力也并不比任何国家差。
综合来说,中美两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并没有像人均GDP表现得差距那么大。这主要是中国独特的经济模式造成的,使得中国实际生活水平远好于一般发展中国家。而美国的人均GDP中也有一些不值得学习的成分,中国不需要追求这种虚高甚至有害的GDP数值。
当然美国作为最强大的国家,在发达国家中也是很独特的,不可小看。有一些关键领域,就确实是值得中国学习追赶的。如美国的金融市场很发达,有很多实力强大的跨国企业,一流大学水平很高,科技实力遥遥领先其它国家。
在这些领域,虽然中国也已远超一般发展中国家,甚至可与第二阵营的发达国家相匹敌,但与美国相比,还是有显著差距的。
因此,在与美国进行经济比较的时候,可以对中国有自信,对于较低的人均数值要具体分析,不能妄自菲薄。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美国真正领先世界各国的优势,在这些领域中国要学习追赶,不能因为看到美国的一些严重问题,就自高自大。
背景简介:本文作者笔名陈经,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科技与战略风云学会会员,微博@风云学会陈经。文章于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瞭望智库(http://mp.weixin.qq.com/s/AFJvc3SOxWaJpN0k9k5TlQ),风云之声获授权转载。
责任编辑:郭尖尖
欢迎关注风云之声
知乎专栏:
http://zhuanlan.zhihu.com/fengyun
一点资讯:
http://www.yidianzixun.com/home?page=channel&id=m107089
今日头条:
http://toutiao.com/m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风云之声其它文章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今天,2018年的6月23日,对今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是个大日子,因为这一天是高考查分的日子。本文作者陈经老师的侄女在去年和今年都参加了高考,今天分数一出来,证明了一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今年
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袁岚峰博士在上海音乐厅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大型科技演讲会,这次演讲会回到了《科技袁人》这个视频节目的初心,从芯片产业谈起,和大家聊一聊世界科技竞争格局。正如袁老师在现场所说:“上海的一场暴雨也没有浇熄大家对科学的热情。”先带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6月19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明确提出要将个税起征点将从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在塞冬看来,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的亮点在于提高个人税起征点背后的社会逻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6月20日,三个男人的一堂(tai)课(xi)终于要开始了。啥?还有人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对这种公开课都开小差的同学我们只能先鄙视一分钟。给你们一个上课笔记,请赶紧复习一下!当然,大部分同学都是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风云学会会员郭晓明对宗教、历史常有幽默而又深刻的观察。今天就请他讲讲从基督教“富贵福音”中如何窥得“美国例外”的根基。作者曾被传教:我们美国多富裕,原因就是我们信上帝,亚非拉贫困饥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最近大家都沉浸在世界杯热潮之中,中国球迷带着复杂的心情观战,今天陈经老师就来和大家聊一聊咱们国家的足球。接下来3-5年,中国青训的成果会在成年队层面显露出来。2022年世界杯,中国队竞争力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二战期间,英国曾进行了一项研究:在飞机的哪个部位装上更厚的装甲,可以提高防御能力?后经研究得出:油箱恰恰是最需要增加装甲的地方。在今天的文章中,郭朝晖老师结合这个例子生动地解释了“
这一集袁老师狠狠地吐槽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就是拿科技当幌子,胡扯一通贩卖自己的私货。说白了,许多人是假装在关心中国科技,背地里是为了给自己的观点张目,为此不惜忽视甚至扭曲客观事实。另外620活动还没票的同学们,观视频微博抽奖已经开始了,想要票的快去参与吧!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今天,风云之声带大家重新研读陈经老师的一篇文章,文章主要是想传达一些信息,和大家共同聊一聊一种无敌的东西——“技术圈”,之所以称之为“无敌的东西”,就是因为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财富,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从运-10到C919,中国发展大飞机之路上有过四次重大抉择。运-10的“下马”只是因为缺钱吗?发展大型民用飞机工业意义何在?在世界大飞机进程的背景下,中国是如何结合自身情况作出抉择?《21世纪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美国重回超算第一,终结中国五年连续冠军的新闻又一次刷屏了。在被鱼龙混杂的标题党弄迷糊之前,或许您应该先看看袁岚峰老师的这篇超算科普文。文章从中美超算实力比较出发,再逐一解答常见问题
一边是G7峰会在加拿大如火如荼的上演着,特朗普被围攻,另一边美国针对中国发起贸易战还未完结。这场“战争”目标直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美国认为该计划会威胁其技术霸主地位。而对于中国来说,“中国制造2025”提出于2015年,是我国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而提出的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2018高考落下帷幕,975万考生正面临着人生的一道考验,今天,老朋友宁南山和我们聊聊天,聊聊在高考后的二十年,人生将会有怎样的轨迹……高考的时候我们18岁,20年之后就是38岁,基本上人生的所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许多人以为超算就是处理器的堆积,又以为中国的超算用的都是美国的芯片,因此中国的第一一钱不值。这是双重的误解。神威太湖之光用的是中国的芯片。当处理器很多的时候,瓶颈会变成通信而不是单个
今天,2018高考结束了。袁老师本来想给大家高考打打气来着,不过袁老师的经验基本也不适用于一般的同学,我们只能让袁老师回顾一下自己的经历了。本期中,袁老师强调,人外有人,比他还要“少年成材”的人物也大有人在,各位同学也千万不要把高考成绩当成一切的标准;当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本文作者同人于野是风云学会的老朋友,等离子体物理博士,但他的文章多聚焦于社会科学科普。时值一年一度的高考拉开序幕,故为大家转载这篇2015年发表于《中国青年报》的文章:作者以犀利的言辞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宁南山前日发表的这篇文章,从2017年中国进口报告入手,逐项解析了我国工业结构中可能存在的软肋。仍然以数据说话,以石油和天然气为核心的能源是中国进口的最大宗商品,而且还在继续增长。从进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风云学会会长袁岚峰老师的文章,袁老师写过许多科普文章,一直专注于科学传播事业。本文里,袁老师列举出了在科学传播实践中所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希望能给大家带去启发,以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陈经老师又来为大家辟谣啦!越南对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禁令突然在网上炸锅,但多数报道误解事实甚至有意诱导负面评论。越南方面禁止的是“非法支付结算”,官方认可的结算依然存在。中国互联网企业
关注风云之声提升思维层次解读科学,洞察本质戳穿忽悠,粉碎谣言导读改变带来机会,让人从工具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人工智能在创造性方面与人类差距还很大。所以,人工智能是挑战更是机遇,对社会整体来说是好事。交通运输部近日表示,积极推动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平均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